首页范文大全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十篇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十篇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1:10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篇1

关键词:问题对策

建议

一、贫困地区财政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存型财政"与"发展型财政"矛盾突出。现阶段,贫困地区财政基本属于"生存型财政",可用财力少,保工资、保运转成首要问题。"生存"与"发展"矛盾突出,致使专项资金平衡预算,年初预算编制不细化,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在预算执行中经常出现追加预算问题发生。

(二)财政审计监督的内容方式单一。财政审计点多面广,涉及行行业业,应掌握方法很多,尤其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专项转移支付的进一步增多,而现行的预算执行审计,事后查处多,事前控制少;审计采用的仍是过去的手工和计算机辅助方法。从内容上主要还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开展审计,内容单一,审计监督过于偏重事后结果的监督检查,现代财政管理理念的绩效审计还没起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效果。

(三)部分地方政府自定优惠政策,管理随意性大。近年来审计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违反规定制定政策,财政管理随意性大。主要表现:一是以招商引资为名,即征即返土地出让金、即征即退税金,使有限的财政资金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二是应缴财政管理的资金滞留部门,导致截留、挪用财政资金,致使财政信息失真。

(四)财政"同级审"和"上审下"结合难,由原来的"上审下"制度变成了"同级审"和"上审下"相结合的审计监督制度,从实践看,两者之间有部分脱节的问题,主要是"上审下"和"同级审"的审计范围、内容、侧重点方面的区别在实际操作上难以把握,从而导致相互脱节。

(五)预算资金分配还不能完全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现阶段,财政分配还存在少数不公平的现象,有预算外收入、罚没款的单位,经费多一些,否则只有包干经费,形成"肥瘦不均"。

(六)审计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培训。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体制加快向公共财政转变,给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审计人员缺乏系统培训,知识更新不够。一是在业务知识方面,比如,2007年实施财政收支分类改革,财政部门的预算、国库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学习和培训,审计人员没有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只能在审计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摸索。二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审计面临的是各行各业不同的财务和业务管理系统,必须培养更高级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贫困地区财政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对策

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果任其发展,则后患无穷,严重影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抓宣传,增强认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工具,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邀请从事审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广泛、深入、细致、持久地向社会宣传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审计监督的重点、程序、方法和经验。通过宣传要创造一个自觉、协调、文明、高效的审计监督工作环境,既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也可以消除彼此误会,增进了解,以取得各方面的重视、支持和协作,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级领导及政府职能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自觉树立财政审计监督意识,重视、支持、配合审计监督,使其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益。

(二)监督与服务并重,确立"堵"、"引"结合的审计理念。

   多年来,贫困地区的财政审计工作一直沿用重监督,轻服务;重堵截,轻疏导的工作方法,效果不佳,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确立"堵"、"引"结合的审计理念,即对苗头性、倾向性的违纪问题要坚决堵住,对多年形成的,短时间很难解决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其成因,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服务职能。

(三)预算要进一步细化,且要公开、透明。

贫困地区财政紧张,可用财力少,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细化预算,年初就要把财力安排好,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调度,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保证什么,发展什么,都要充分体现。且预算要公开,使大家知道我们的财力都要干什么,接受监督。这就促使财政审计关口前移,改变审计方法,将事后审计转变为全过程审计,即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四)抓典型,严法纪,树立审计威严。

审计机关要根据近年来进行财政审计监督实际,每年抽出一定时间,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总结,通过总结抓典型,既要抓好的典型,又要抓差的典型。对执行财经法纪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弘扬正气;对于财政审计中查出来的屡禁不止的私设"小金库",加重农民负担,影响党群关系的问题,对于个别单位挤占专项、截留财政收入、公款私存、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以物谋私、损失浪费、营私舞弊等问题,要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下,抓典型并进行严肃处理,坚决处罚违纪违法的单位,决不能姑息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以对其他单位起到警示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打击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树立审计威严。

(五)抓培训,尽快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抓培训,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及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走出去"是要将下级审计干部抽调到上级审计机关一起参加审计工作,在实践中学习,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跳出当地的环境去看财政审计工作;"请进来"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请理论及实践的专家授课,传授财政审计理论及实践经验,上下互动,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才能尽快提高财政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对今后如何做好贫困地区财政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审计思路,研究问题,从促进完善法规制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财政审计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进一步转变思路,开动脑筋,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认清财政改革的形势,紧跟财政改革的步伐,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做到财政改革到哪里,审计就监督到哪里;哪里有财政资金,哪里就应该有审计监督。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一方面要审深审透,弄清来龙去脉;另一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挖掘其根源,阐明其危害,从制约权力和促进完善法规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益、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审计效果的最大化。

(二)履行审计职责,把加强对"财权"的监督和制约作为审计的重点。

财政审计的对象,具体涉及到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财政收入的征征收者和财政资金的使用者,以及财政预算的执行者。这些部门不仅拥有决策权,而且拥有执行权,拥有对国家资金的配置权或直接使用权。所以在贫困地区的现行体制下,财政审计才更要发挥自身的监督优势,加大对"财权"的监督力度,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提高行政行为的科学性、透明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要重点加强对财政部门资金管理和分配权的监督,检查有无自定政策擅自减、缓、免国家财政收入、在资金的管理分配中有无自行调整安排预算资金的情况;检查财税部门的是否履行职责,优化出结构,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细化预算编制,规范转移支付,满足公共需要。

(三)深化审计内容,开展对财政资金的效益审计。

当前,财政经济活动中仍然存在损失浪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在贫困地区所面临的资金紧张的局面下,财政审计更应该积极探索效益审计的路子,把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性审计结合起来,实现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性审计并重,使专项资金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目前开展效益审计的范围主要是财政性资金,目的是促进提高国家财政性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提高贫困地区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内容应以揭露问题为主,重点揭露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因此,财政审计一方面仍要严肃查处偷逃税款行为,导致财政收入流失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将审计的重点转到对重点项目、重点单位、重要领域使用财政资金情况的效益审计上来。尤其是要对财政重点支出的支农支出、科技支出、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效益审计,促进资金使用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提高资金在贫困地区的使用效益。

(四)改进审计方法,把项目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结合起来。

当前我们的审计工作还较多地停留在微观审计的层面上,按照审计署要求,要解决如何从宏观角度发挥审计作用,以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作为立足点,正确树立财政审计监督意识。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工作特有的手段之一,它既不同于行业调查,也不同于其他项目审计,具有覆盖面大、针对性强、工作方法灵活等特点。专项审计调查的结果反映出当前我地区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问题,能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开展审计调查,如发现有重大违法问题,可以转为项目审计。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可以为审计调查提供信息和依据。因此,财政审计要进一步改进审计方法,把项目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好专项审计调查这一有效手段。但是无论是审计还是调查,都要善于站在宏观角度看问题,从贫困地区本身政治经济大局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董大胜.<<审计技术与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

 2、秦荣生.<<审计研究>>.2007年第1期

 3、李业林<<2009年财政审计项目培训班上的讲话>>2009年11月

 4、杨肃昌、肖泽忠,<<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5、苏明.<<财政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11月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篇2

一、非税收入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积极探索非税收入的管理模式,使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规范了非税收入收缴账户管理。非税收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和财政汇缴专户收取、上缴、存储、退付、支付、清算、核算。财政部门成为唯一持有和管理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财政汇缴专户的职能部门。

2、规范了收入收缴程序。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采取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具体收缴方式和票据使用由财政部门按照方便缴款、有利于监管、有利于信息反馈的原则确定。

3、健全了票据管理体系。清理归并现有票据种类,除保留少量专用票据外,统一使用《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改革传统的票据管理方式,以计算机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使票据的印制、发放、使用、核销、稽查等各个环节全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和完成。

4、建立了非税收入项目库。将执收单位、项目名称统一编码,实现按项目库统一编码的非税收入项目规范收缴,从源头上治理乱收费的现象。

5、建立健全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以财政为数据交换中心,由财政及各银行、执收单位组成的网络征收系统,实现从执收单位电脑开票、银行收款信息传递、财政部门数据管理、票据领用核销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管理。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非税收入规模、结构和收缴情况。

6、建立健全了非税收入收缴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非税收入收缴银行综合考评制度,促进银行更好地履行委托协议,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非税收入收缴信息系统对非税收入收缴的动态监控功能,对非税收入收缴银行账户、票据使用、单位执收等各方面实施全面监管,保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税收收入相比,无论是征收管理还是支出管理,非税收入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总体上非税收入的规模偏大,占财政性资金比重过高。各级政府收入构成中,非税收入占比过大,特别是省级以下非税收入比重过大。这不仅使税收收入的主体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也使财政收入的真实性被严重削弱。

2、非税收入名目繁多。造成一方面社会上抱怨乱收费、负担重,另一方面,基层财政过度依赖非税收入,乃至“收费养人”,影响教育、科学等社会事业的正常发展。

3、非税征收存在管理空白。目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较为规范外,其他非税收入管理较为薄弱。特别是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由于管理条件不成熟或缺乏具体操作办法,大部分仍处于财政管理“真空”地带。

4、部分收入脱离财政监管。部门和单位取得的非税收入,应全额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一些部门和单位受部门利益影响,不能及时将所取得的非税收入向财政部门如实申报,甚至故意隐瞒不报、坐收坐支。在这类流失收入中,利用国有资源(资产)取得的经营服务性收入(如技术咨询和服务收入、房屋出租收入等)、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等问题比较突出。

5、监督管理薄弱。对非税收入立项、收入征管和支出安排等各环节都缺乏有效监督机制。财政监管多为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检查,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事前、事中监管少,很多非税收入收缴中的违法违纪问题都是在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事后纠正也困难。非税收入本身具有的灵活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影响了非税收入的规范管理。

6、网络系统还不能够满足改革的需要。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是以网络化管理为支撑的一项系统工程,改革需网络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以及计算机设备的购置等。由于各地“金财工程”建设还未全面覆盖,特别是部分县级,非税收入的规模小,有的县只有几十万元收入,加之财政困难,计算机技术力量缺乏,改革成本较高,推行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7、票据监管不到位。目前非税收入票据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少数单位不按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票据,存在混用、串开、外借票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使用财政部门统一收费票据的问题,有的使用自制票据,有的直接使用白条收费,将收费挂往来科目列收列支或转作单位收入。

三、继续深化改革,提升非税收缴管理水平

1、加强宣传教育,加快非税收入改革进度。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是财政领域的一次重大举措。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利益相关部门的阻力。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真正形成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共识,通过宣传教育把思想真正统一到非税收入“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的共识上来。

2、继续深入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从目前的改革情况看,部分县级的非税收入规模较小,加之财政困难,技术力量缺乏,推行改革的成本与效益不相称。因此,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中,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创新的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县级推进非税收入改革,既可探索采取取消部门和单位收入过渡户,设点集中缴费的办法,也可采取手工开票,指定银行代收,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的办法。

3、进一步完善软件及网络系统管理。由于“金财工程”建设只覆盖了部分地区,特别是县级的网络化建设还比较滞后,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导致改革工作难以推进。加之非税收入收缴软件存在一些问题,管理软件还需进一步升级。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篇3

摘要目前,我国乡镇财政面临很多的困难,但乡镇财政在我国财政中占有重要部分,因此必须对乡镇财政予以重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乡镇财政中存在的困难提出观点,并相应的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我国乡镇财政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乡镇财政困难对策

新时期,我国乡镇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乡镇财政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在乡镇发展的过程中,因受经济、社会、政策及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各种突出的矛盾体现在乡镇政府财政方面,使乡镇职能的行使受到削弱、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乡镇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复杂化。本文主要提出乡镇财政面临的各种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

一、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

(一)财政收支失衡,赤字问题严重。乡镇财政赤字的概念是指乡镇财政年度决算中支出大于收入的缺口,在会计处理时,体现为赤字。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就存在着收支失衡问题,具体表现为收支缺口,由于当时农村税费制度不规范,还可通过税外收费、借债、甚至通过寅吃卯粮等制度外收入和不规范操作来维持。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先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和村级村务开支的税费项目,在支出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由于乡镇可用财力的锐减,使得原来的收支失衡更加严重,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

(二)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乡镇财政预算在编制、批复、调整、执行、决算过程中存在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表现为预算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不细致、不严肃。有些乡镇在预算编制、调整、决算过程中没有严格履行报同级人大审批的程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有些乡镇预算没有完全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进行编制,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不透明,可信程度不高;有些乡镇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不规范,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大量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预算调整不规范;有的地方没有乡镇财政预算。从根源分析是体制运行缺陷,没有约束机制。同时也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机构没有常设机构,参与预算监督的主观意识不强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此外,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突击性检查多,且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使监督流于形式,致使乡镇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代管资金的情况。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当前虽然绝大部分乡镇的财政收支都实行了乡财县管、由县财政集中支付中心统一核算等,但仍有部分乡镇的财政收支统一由乡镇财政所管理,且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管理粗放等问题。一是会计岗位的设置违反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一套或几套账的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由一人统管,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牵制和制约,容易给一些人进行违法活动造成可乘之机;二是会计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功能,导致费用支出手续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及时、会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三是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制定财产物资的购置、保管、领用、管理及处置核销制度,或虽然制定了但没有得到较好执行。绝大部分乡镇普遍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导致乡镇对其固定资产底数不清,给国有资产的流失留下了很大隐患。

(五)财政队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乡镇财政人员编制、工资在乡镇,上级财政机关只是业务指导,乡镇财政人员队伍变动频繁,兼职混岗现象严重。由于乡镇财政人员编制划归乡镇政府,财政所不属于垂直管理部门,乡镇领导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意调换所长和会计人员,财政人员往往换成了领导的心腹,而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并不能适合财政工作需要,不利于业务的开展,虽然有的县财政局规定乡镇财政人员变动必须经过县财政局备案,但这一规定并未得到真正执行。

二、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

(一)切实转变乡镇财政工作观念。乡镇财政是乡村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做好乡镇财政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各级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提高对财政工作的认识,正确看待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这两个重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选准发展方向和财源增长点,靠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源,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牢固树立“大财政”观念,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做到以财生财,以财养财,广开财源,从而增加财政帐入,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二)合理界定乡镇财政职能,明确工作职责。乡镇财政职能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乡镇年度预算、决算,加强乡镇财务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二是宣传执行财政、财务、会计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三是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发放各种财政补贴资金;四是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建立健全乡镇辖区内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对本级和上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其他部门、其他渠道下达的财政性资金,实行全面监管,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五是管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和控制债务风险;六是指导村级财务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三)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要做到:第一,从转移支付模式来看,完善纵向财政平衡形式,逐步向纵横结合的财政平衡形式转化。纵向转移支付时,按人均相关因素计算后,以县为单位,由中央或省财政通过拨款方式弥补缺口。既而,逐步向以纵向转移支付为主,横向转移支付为辅的纵横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将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量部分以一定比例补助给落后地区,这样既防止两极分化,又防止鞭打快牛。第二,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来看,先确保农村基层政权运转与义务教育的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再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直至城乡一体化。第三,从转移支付数额的计算方法来看,有效收集有关地区的资料和信息,不断调整与完善转移支付计算公式,尽可能做到计算资金与所需资金相符。第四,引入特别需要拨款。主要用于满足一些乡镇的特殊需要。其中应包括专项拨款,但不同于现行体制下的专项拨款,这类款项专用于跨省际的大规模工程项目和遭受自然灾害和发生意外事件地区的救急。

(四)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一是加大监督广度,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加乡镇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把内部监督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二是加大监控的深度,加快建立健全乡镇领导离任交接制度,加强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把监督与管理干部结合起来。三是纪检、监(检)察、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对单位收缴违纪违规资金、罚款的同时,按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加强乡镇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要重视乡镇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人事部门在对乡镇财务人员调配时要将熟悉财务知识、精通业务、素质好的人员选拔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为财务人员自身学习,更新知识提供机会和机制,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明确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约机制,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

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财政的职能也日益强化,地位也愈加重要,作用越来越大。以上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乡镇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给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建华.乡镇财政困境的外部环境与对策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篇4

财政监督机构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即为绩效监督或效益监督。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政府及其部门掌握的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越来越多。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越是公共的资金、资产、资源,越需要加强管理监督、管理控制。因为,与市场多元竞争的企业主体不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很多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解决的效益问题,在政府及其部门里无法解决,只有通过公共治理程序、公共管理手段加以解决,而绩效监督就是促进提高公共资金效益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

政府运用财政资金,必须保证其效益,这是政府对纳税人负责的本质决定的。而要保证其效益,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政府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人大、政协之间的制约平衡机制。绩效监督就是这个重要的机制之一。绩效监督作为现代财政监督的主流,是管理监督、管理控制的趋势和方向。这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

财政绩效监督可分为宏观监督和微观监督。宏观监督即对政府财政预决算的效益性监督;微观监督即对财政投资项目的效益监督。

在我国,绩效监督的评价标准问题一直困扰着绩效监督的开展。笔者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通过绩效监督最终促进效益的提高,促进问题的解决。

就政府财政预决算支出配置来说,要想就不同配置方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列出绩效监督评价指标体系是很困难,特别是要定量测算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就财政投资项目来说,就不同项目建立建设阶段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全可能的。财政绩效监督的最简单的评价方法,就是对照经批准下达的项目任务书上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

如果不仅仅把评价效益而是把创造效益作为绩效监督的目标,“过程监督”无疑是开展绩效监督有效的方法。

“结果监督”以检查和评价为主,监督结果往往是“马后炮”。很多领域效益性很难评价,如果不是重大损失,往往很难追究的。以建设项目为例,不少公共部门或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单方造价普遍高于房地产商的项目,而结果监督对此往往是无可奈何,由于房屋这种产品的非标准化属性,单方造价高就高了,很难认定存在违规违法问题或效益问题。

“过程监督”更好地体现了财政监督的监控职能,并通过监控职能的履行,促进了效益的提高或者直接地创造了效益。因为,在过程监督中,把原来结果监督中的监督依据变成了监督对象。如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督中,作为工程结算监督(结果监督)依据的招标文件、工程合同等资料在工程全过程监督中变成了监督的对象,这就使得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对于建设方的不利因素得以避免,使得工程造价在招标投标阶段就得到有效控制。

“过程监督”可以在过程中发现业务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做到规范管理,防患于未然,可以通过对业务管理的监督控制来实现效益。而“结果监督”作为一种事后检查,只能发现过去业务活动中已经存在的问题,虽然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开展绩效监督,那么监督所能产生的效益就大打折扣甚至于事无补。所以,“过程监督”能够解决“结果监督”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过程监督”是开展绩效监督最为有效的方式。

“过程监督”融入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控制,变事后没办法为事前有办法,。

绩效监督是对财务合规合法性监督的一个超越,因此对其监督方法提出了挑战。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篇5

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首要工作是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前身是以“五保”供养和灾民临时救济为主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这一制度在解决农民贫困,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曾经发挥过较大作用。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范围窄,覆盖面小,相当部分贫困居民得不到救济和补助;二是标准偏低,难以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三是民政部门经办的社会救济经费不足,满足不了贫困人口的实际生活需要;四是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缺少科学性和一贯性。

由于国家至今尚未出台针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具体指导意见,所以各地也都处于探索阶段。综合各地的实践情况,我们认为,有效解决以下四个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1)如何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保障标准定得不宜过高;并且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各地的标准也不应强求一致。实际操作中,各地应在综合考虑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一个适合本地区的较为科学且可行的标准。(2)如何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保障对象的确定是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主要难点。原则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应该是最需要保障的困难群体;但在具体实施方面,各地应在全面掌握贫困家庭的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所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并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操作。(3)如何筹措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资金问题是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由地方财政和乡镇、村民委员会及集体经济共同负担的。就我国乡镇财政的现状来看,许多地方财政为赤字财政,而财政赤字一般依赖于收费等预算外收入来弥补。随着国家对乡镇费改税政策的试行及逐步推广,乡镇财政预算外收入将越来越少,乡镇财政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一些乡镇负担的保障金实际上难以落实。为了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都能享受或领取到足额的保障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除了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外,还应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并进一步扩大其它辅助来源,如组织捐赠、义演等慈善活动,依靠民间力量建立互助基金、扶贫基金等。(4)如何保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金不能及时发放到位,是目前各地在建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在一些贫困地区尤其如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各地可借鉴城镇经验,在资金发放上采取由财政部门按指定账号划拨资金,由银行统一发放的形式。

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通过总结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的经验,国务院于2003年1月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并在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管理体制、补偿模式、监督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但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只是停留在原则性政策层面上,为了保证该制度得以贯彻落实,并解决具体实施过程所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确保中央和地方财政资助的及时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个重要创新之处是对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筹资及其数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其目的除强化政府责任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中央和地方财政资助能否及时足额到位。由于中央转移支付的前提是地方政府的筹资到位,而地方政府的筹资又是以农民的筹资为前提条件的;但很多农民的选择则是“只有政府先出钱,我才能放心出钱”,这样导致新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可能陷入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政策的实际执行将会大受影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政府信誉,其依赖于中央和地方财政资助每一次都能及时到位。另外,为了鼓励乡村集体经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资金扶持,建议国家对其出资采取税前列支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科学制定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实施方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了统筹层次,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并针对农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采取了风险型(保大不保小)补偿模式,从而有效降低了制度的系统风险。但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制定大病统筹实施方案,特别是如何确定统筹各方的出资额和保障水平。对此,我们认为可行的方式是:首先,各县(市)应在核清近几年本地区农民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的基础上科学测算出筹资总水平;然后,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收入情况确定各方出资额;最后,本着“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原则,在留有一定比例风险准备金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同时确定报销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和报销最高限额。

第三,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监督机制。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四部分:(1)管理系统内部的监督。指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对经办机构的监督,监督的重点是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和使用情况。(2)监督委员会对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由于管理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对管理委员会的直接、外部监督就成为多层次监督机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3)社会监督。指利用新闻媒体及群众进行监督的机制。建议建立基金收支及使用情况的张榜公布制度,以提高社会监督的力度。(4)法律监督。指利用行政诉讼等司法程序进行监督。为此,我国应加快出台相关社会保障法律、法规。

第四,探索建立县级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自愿参与的医疗保障方式。但现实中农民参与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主观愿望,还受到农民经济条件的制约。对于许多农村特困群众而言,“拿不出钱”是其放弃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原因。而较差的生活状况本身又使这部分群众尤其需要依靠合作医疗提供必要保障。为了有效解决特困群众“看病难”问题,我们认为应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县级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基金。基金来源既可从财政拨付,也可通过捐赠等方式筹集。但无论如何,农村特困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不应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盲区,而应作为检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

第五,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形成良性互动。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择优选择农村合作医疗的服务机构,并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来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而形成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

改进和创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篇6

一、奖助学专用基金合规性管理的重要意义

1.奖助学专用基金是“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合力源泉,是多渠道筹措扶贫攻坚资金的重要资源,是国家发展战略所需。自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在各地调研时多次提及这一理念,并于2015年6月在贵州提出,扶贫工作要做到“4个切实”,其中之一就是切实强化社??合力。精准扶贫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需坚持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和多种举措有机结合方式。扶贫攻坚资金需多方面开辟、多渠道筹措,扶贫攻坚需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学校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应承担和践行相关社会责任,加强奖助学专用基金管理为脱贫攻坚教育扶贫提供有力保障。

2.奖助学专用基金是学校作为会计主体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职责所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都对专用基金管理做了科学化、精细化、具体化要求,各类学校应按照有关规定,根据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事业支出的相关科目中列支,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的资金。对相关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核算、记录、列报和披露,做到完整、准确、及时,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真实有效,充分发挥奖助学基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战略作用。

3.奖助学专用基金是补充完善教育扶贫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机制所要求。

(1)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规定,高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财政部、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财科教?z2016?{37号)第十六条规定,普通高中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支出。

经过各方合力、多年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中央、省、市、县和学校五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为资助政策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已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和学校资金为辅的资助经费保障体系,形成了政府为主导、社会和学校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2010-2014年我国各级政府投入学生资助资金高达3950.6亿元,占当期全部资助经费的比例为71%。奖助学专用基金作为学校层级的资助管理体系经费来源,应及时足额提取确保真正到位。

二、奖助学专用基金自律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重自律轻监督的环境下,奖助学专用基金的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执行力度低。

1.学校不遵守执行《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1)学校负责人遵守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觉悟不高,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负责人的不重视,造成了不规范的会计行为:不依法依规建账;将事业收入不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建账外账,私设“小金库”;不建立专用基金(奖助学基金)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

(2)执行财务规则会计制度不完全、不彻底。学校以低于规定比例形式地提取奖助学基金,没有真正达到足额和及时提取。

2.学校财务人员会计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精,专业素质不高。不熟练相关业务流程,不懂得如何做提取和使用奖助学基金的账务处理。没有遵循和执行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的财务原则,而是实际支出多少才提取多少。

3.对奖助学专用基金的提取、使用和结存情况相关的财务信息管理力度弱,要求填报编制、报送和公开等方式的信息化监督管理机制较少。

4.财务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不完整,监督检查力度不大。

(1)学校内部财务监督。

①监督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②多在事后进行,人员能力有限,容易走过场。

③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不足,易受领导意志影响,对问题定性的自由裁量空间大,检查处理常常无关痛痒或不了了之。

(2)外部财务监督检查。关于学校是否已执行财务规则会计制度及时足额提取奖助学基金并用于精准资助贫困学生的外部监督检查相对较少。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学校未能遵守执行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报告信息不完整,将给学校带来财务风险、合规性风险等。

三、奖助学专用基金规范性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督促学校严格执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想方设法让学校负责人重视会计工作,比如对学校负责人开设专门的培训班,通过典型案例重申《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提高他们的执行意识和积极性。

2.重视学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会计知识学习。在继续教育中增加奖助学基金相关财务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财务人员应学以致用,完成好奖助学专用基金的及时足额提取和合规使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防范规避财务风险。

(1)精准识别事业收入。奖助学专用基金的提取依据是事业收入,对事业收入内涵的精准识别和金额的准确核算,显得尤为重要。

①高等学校的事业收入,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a.教育事业收入,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向学生个人或者单位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委托培养费、考试考务费、培训费和其他教育事业收入。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教育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学校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教育事业收入。b.科研事业收入,指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取得的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不包括按照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

②中小学校事业收入,即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学校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2)精准核算提取和使用奖助学专用基金。

①提取。为体现已对奖助学专用基金的及时足额提取和先提后用原则的执行,在取得事业收入进行确认核算的同时,按公式:提取金额=事业收入金额×提取比例,做提取奖助学专用基金的会计核算业务。会计分录为:借记“事业支出?C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或其他资金支出?C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C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C助学金(反映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伙食补助、减免学费、免费教科书等)”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C奖助学基金”。

②使用。使用奖助学基金时,相关会计分录为:借记“专用基金?C奖助学基金”,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加强奖助学专用基金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行财务状况公开化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核心和重要检验标尺。应加强学校奖助学专用基金的信息化管理,考核学校对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1)在“年度部门决算报表软件”的“填报说明附表”增设奖助学基金信息情况表。要求单位基本信息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教育且“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或《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学校,应填报“奖助学基金信息情况表”,内容包括本年度提取、使用的金额和年度资助的贫困学生人数,以及年初、年末结转金额情况(年末结转金额=年初结转金额+本年度提取金额?C本年度使用金额)等。对提取金额进行合规性审核:提取金额≥事业收入×规定比例。以会计信息合规性为切入点,“倒逼”学校严格执行相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破解财务领域管理薄弱、信息编制不实、具体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老大难问题。

(2)在“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年报系统”的“收入表”和“支出表”增加奖助学基金信息。一是“收入表”,增加奖助学基金提取信息,对其合规性进行审核:提取金额≥事业收入×规定比例。二是“支出表”,对各类学校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的奖助学金(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学生伙食补助、免费教科书等)支出情况进行审核,其支出金额应大于或等于“收入表”的奖助学基金本年度提取数。

4.加强财务监督检查。充分利用好单位?炔考喽健⑸缁峒喽胶驼?府监督“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督体系。

(1)加强内部财务监督。

各类学校要以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颁发为契机,以《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或《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要求对专用基金的合规性进行财务监督为抓手,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与制度,加强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合规性管控和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对监督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奖助学专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财务风险。

(2)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外部财务监督,理顺财务监督机制,整合财务监督资源,形成财务监督合力。

积极开展对《会计法》及相关财务准则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定期随机抽查和不定期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监督检查手段,对检查结果进行主动公开,对违法会计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健全会计诚信档案和会计“黑名单”制度,把财务人员的诚信记录和单位会计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①进一步完善财政、审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三级联动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实行财政重点督查、审计定期督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经常自查的督查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增强部门监督合力。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篇7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注册会计师;不足;优势

       作为拥有9亿农民的大国,农村问题向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农村财务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的发展,如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尤其是加强对农村财务的审计和监督,是化解农村债务问题的关键。通过将注册会计师的第三方审计引入农村财务审计能有效地提高农村财务审计的效率,从而避免农村债务的进一步扩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客观上要求对农村财务加强审计监督

       由于农村人员素质及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农村财务管理与监督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及机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在财务及资金管理上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缺乏较为严密的内控机制,财务工作没有进行明确的职能分工,会计资料比较分散。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混乱,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会计基础设置混乱。会计科目不健全,设置不规范。有的村总账、明细账不分,现金账、存款混记,有的只设总账,未建立相应的明细账,或只设现金、存款科目,未设固定资产科目和固定资产登记簿,而且记账不及时,报表不准确。

       2.会计资料不规范。票据不规范,有些村的财务工作仍使用传统的收入减去支出方法,缺乏足够的原始凭证,代之以大量的自制自支的白条、收据和报销单,白条入账、白条抵库、以支代收现象普遍存在。收支单据凭证要素不齐全,收款不出收据,会计出据记账。

       3.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是村级财务工作中最常见的错误,也是许多重要问题、热点问题的症结所在。具体表现在:一是会计科目使用的不合理;二是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不强,导致村级账务断层。

       4.财产物资管理混乱。资金管理混乱,借支欠款量大。物资管理手续不全,资产损失严重。村社干部对村集体资产数目不清楚,财产物资报废处理后在账务上并没有反映。或是将集体财产物资作为私有财产物资进行处理,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

       5.虚假报销。其表现手法:一是发票不真实,常以白条作为报销凭证,甚至隔年的无效单据不经审批照报不误;二是单据不合法,通过虚开发票或虚假数量、提高单价的做法进行报销;三是重复报销费用;四是不该报的费用通过非法手段进行报销,这在招待费中作假情况最多。

       (二)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差,队伍不稳定

       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往往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或系统的培训,通常是从村民中指定的,所以业务及职业道德素质普遍较差,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出现诸如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总账不平,年终不结账或不及时记账,不合规发票入账,私设小金库,集体资金被挪用、挤占等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现象。财会队伍不稳定,财务人员常变动,会计跟着村干部走,更换比较频繁,造成村财务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差。

       (三)监督弱化,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由于群众监督和乡镇管理部门对村组财务检查和审计的缺乏,村组干部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会计行为不规范,在民主理财名存实亡的情况下,挪用公款的情况常有发生。常见的做法是通过挂账的形式,借款长期不还,名为借支、实为挪用。村干部随意截留收入作为小金库,设置两套报表、两本账,少数村干部甚至滥用手中的权力私分财物。

       因此,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帮助农村财会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以审计促进基层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建账和报账,保证会计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农村集体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有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村民了解村组财务的收支状况,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二、农业主管部门所主导的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存在诸多不足

       农村审计是指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农村审计站对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单位的资产管理、财务收支和提取、使用农民承担的费用及劳务状况进行的全面审计,以及会同乡镇企业等有关部门对占有、使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情况进行的专项审计。

       以农业主管部门所主导的农村审计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使农村财务管理逐渐向正常化和正规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农村审计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农村审计制度不利于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

       农村审计工作由县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承担,工作缺乏权威性;农村审计工作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审计经费无法保证。审计人员无编制,均为农村经营管理员兼职。这些制度均不利于农村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农村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审计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但目前,农村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相关财经规章制度掌握得还不熟练,离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相差甚远。

       (三)农村审计的环境较差

       一是农村统计工作不规范,虚假资料过多。某些乡、镇干部为了表现自己的工作业绩,指使统计人员在统计资料和报表中做假,虚夸业绩。二是农村审计机构的横向联系过少,如与公检法等部门的配合较少,使得这些部门常常怀疑农村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四)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工作难度大

       表现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审计人员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需要审计的工作范围广,包括乡(镇)合作经济组织,村、组合作经济组织,乡村办企业等;无帐可查,多数村存在“包包账”、“堆堆账”。

       (五)农村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民主理财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定期财务公开的实际内容。按照规定,村社财务收支票据应该由村社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才能入账,但很多村社都以各种借口排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或民主理财小组由村社干部的亲朋任职,难以起到监督作用。

       三、注册会计师从事农村财务审计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不占用编制,不列入财政支出

       农业主管部门主导下所建立的农村审计机构是靠国家财政拨款的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纳入事业编制,其各种开支及费用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然而,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沉重,为了维持政府日常运转都存在困难。如果将注册会计师引入农村财务审计监督领域,政府和主管部门只须支付审计工作经费,而不必将注册会计师纳入政府事业编制,相比于农村审计机构的审计模式,注册会计师进行农村审计的费用就仅仅包括了审计的工作费用,而省去了维持农村审计机构的费用。

       (二)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素质比较高

       农业主管部门主导的农村审计下的审计人员构成比较复杂,而且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较低,很难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作为专业的审计人员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计经验、较高的技能水平,面对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和农村审计中存在的困难,能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采用规范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得出规范的审计结论,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审计意见,真正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审计地位更加独立,审计更加客观公正可信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上级政府聘请的审计机构,在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时,由于注册会计师不是政府事业编制,与政府人员特别是基层乡镇政府和村组干部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进行审计时其审计地位更加独立。而且作为上级政府聘请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范围内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因此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向各个横向部门进行沟通取证的阻力和障碍比较小,减少了和相关部门的利益牵扯,审计工作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审计的结论也会更加客观和公正。

       (四)更能适应税费改革后的审计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后,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经济来源的乡统筹、村提留取消,但是农村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以及农村经济组织的收支状况。村提留款只是小部分集体资产,集体资产还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和固定资产。上级财政给付村级的转移支付款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没有改变,对其使用情况的监督依然是农村审计的重要内容。

       地方上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所具有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能为农村财务审计提供有力的质量保障;由于地缘优势,接近农村,了解农村实际,熟悉农村政策,所提出的审计意见能结合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可行性,更加能适应税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审计工作的需要。

       尽管注册会计师进入农村财务审计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毕竟在农村财务审计监督领域行业主管部门所主导的审计机构模式在现阶段是主要的形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要在农村审计中有较大的发展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首先就是政府部门的观念转换问题。另外,注册会计师进行农村审计的风险较大。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关于注册会计师进入农村审计的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进行农村审计将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不可预知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如果要在农村审计领域有所作为,国家的各项配套改革就必须同时进行,这样才能为注册会计师进入农村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敖力布,王月英.农村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 沿,2001,(6).

[2]马根龙.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促进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

[j].农村财务会计,2003,(12).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篇8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3号)以及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省民生工程普通高校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助〔20*〕1号)精神,现就开展我省民生工程普通高校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以下简称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监督检查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是确保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财政、监察等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对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之一,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对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资助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监督检查。

一是加强对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措施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是否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督促所属学校,建立完善的学校助学工作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各高校和中职学校是否按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资助对象评审机制;各高校和中职学校是否按国家要求提取相应的事业收入经费,用于校内贫困生资助等。

二是加强对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资金保障及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由各级财政分担的资金是否足额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到位;有无降低标准发放和克扣截留的问题;有无虚报冒领、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学校是否按照要求建立资助对象及发放情况台帐,是否为受助学生办理银行卡,并通过银行卡发放资助资金,有无贪污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各地、各高校和中职学校是否严格规范收费管理,有无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现象存在。

三是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进展和效能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和中职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否细致、作风是否扎实,各市、县(区)是否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举报投诉的受理及处理是否及时;是否存在资助对象界定错误,统计数据中出现错报、漏报等问题;统计报表是否准确及时;有无效能低下、推诿扯皮,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行为。

三、严肃纪律,坚决纠正和查处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违纪问题

各级教育部门要公布和设立专项举报、投诉电话,长期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下列违规违纪行为,一经发现,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

一是擅自降低补助和发放标准,应公开事项未公开,搞暗箱操作的;

二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认真落实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措施,搞变通、打折扣的;

三是工作不负责,推诿扯皮、,严重影响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实施的;

四是虚报冒领、弄虚作假骗取资助资金的;

五是克扣、截留、挤占、挪用、贪污资助资金的;

在坚决纠正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的同时,还要注意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责成相关部门及学校举一反三,认真整改。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要责成其限期完善;管理和制度不到位、不落实的,要责成其立即改进。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篇9

**年,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常委会开展工作,立足于自身职能,紧扣经济建设中心,贴近群众,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切实履行法定职能,通过对重大问题的审议和调研,发挥决策参谋作用;通过执法检查,发挥监督保障作用;通过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工作监督,发挥促进作用。

一、加强执法,注重监督的实效性

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就是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我们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和区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要点,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分期实施。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根据年初工作要点的安排,财工委听取了《劳动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肯定了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十年来贯彻实施《劳动法》所取得的明显成绩,指出了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同时建议区政府要进一步大力宣传《劳动法》,扩大就业机会,做好社保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财工委听取了职工医疗保险工作情况的报告,区政府按照“低水平、广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资以支定收、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文件精神,制定“整体纳入,分步实施”医疗保险工作原则,符合我区实际。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工委建议区政府要形成一种广泛覆盖、社会互济、分散风险的机制,解决财政和用人单位包揽过多、负担过重、职工医疗费上涨过快等问题。

职工养老保险是保证广大职工老有所养的民心工程,也是政府的基本社会职责。财工委听取了职工养老保险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了职工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着基金征收难度大、参保意识淡薄、参保人数逐渐减少、扩面困难、基金入库不及时等问题。特别是农场养老金收支缺口大、缴纳困难、退休与在职职工比例失衡等问题。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工委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认识,充分发挥征、管、用机制的作用,推动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确保退休人员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要研究解决好农场职工养老保险社会化问题。

一年来,我们还检查了《审计法》、《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深入调研,增强监督的针对性

协助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首先要做到总揽全局,明确情况。财工委把调查研究既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又作为一种监督方法来抓。在选题上求“准”、在方法上求“实”、在思维上求“新”,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有份量的调查报告。

今年是我区历年来投资增幅最快的一年,项目建设情况如何?财工委在常委会会前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我区项目建设中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土地管理与区级经济发展矛盾突出,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投资强度不大,缺乏大项目支撑,项目签约多,真正实施的少。针对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运行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工委建议要尽快完成我区土地修编审定工作,全面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点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保重点项目按计划实施。

企业改制工作事关企业改革的成败,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财工委听取了企业改制工作情况的报告。区政府以“改变职工身份、改变企业性质、转变经营机制”为目标,对全区乡及乡以上×××家国有企业,分类指导,因企施策,改制面达×××,加速推进了我区公有企业民营化进程,

成效显著。财工委认为报告材料有些抽象,应附加一个说明材料,就改制企业的资产原值、评估情况、变现情况、债权债务落实情况等列出表格,让人说得清楚,看得明白,提高常委会的审议质量。针对我区企业改制中职工安置补偿费缺口大、干部安置压力大等问题,财工委建议:要对已改制的×××家企业采取“回头看”,迅速协调解决干部和职工的安置等遗留问题;规范改制程序和国有资产的处置,杜绝“暗箱操作”,构筑国有资产“安全网”,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做好农场体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立即全面启动农场体制改革;全面清理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可分步进行,首先转为企业,然后实行民营化改制。

协助常委会督促办理市区人大议案,是财工委的一项重要职责。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壮大拉长优势产业链,加快发展武汉制造业”(即1号议案),区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园区经济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议案》。为了更好地督办落实议案,财工委特别重视,把督办“1号议案”工作作为财工委的重要工作来抓,把市区人大两个议案的督办工作结合一并进行,从而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有效促进了政府对议案的办理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根据常委会的安排,财工委组织了对区国税局、区工商分局、区财政局局长万继承的评议。调查采取听汇报、民主测评、个别交谈等方式进行。评议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法行政、落实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情况;履行自身职责,服务经济工作的情况;本部门工作作风的情况;勤政廉政的情况。调查组先听取工作报告,并在被对象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中进行了民主测评和个别座谈。然后组织各场街镇负责人、企业代表及个体经营业主代表进行了民主测评和个别座谈。调查组综合以上情况,形成调查材料。区审计局在常委会上对述职评议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为常委会会议进行评议提供了依据。

三、突出重点,把握监督的关键性

审查和批准预决算,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协助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权是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的重要职责。

财工委听取区人民政府关于**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提出,区政府要大力培植稳定的税源,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预算约束,不得随意追加预算,保证预算的严肃性。目前,区政府有关方面正在积极落实上述意见和建议,准备接受人大的进一步监督检查。

财工委听取了“同级审”的情况报告。区审计局依法审计不畏难、强化监督不护短,突出了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资金和重点问题的审计力度,客观反映了财政运行状况和收支结构,摸清了财政家底。财工委充分肯定了今年的审计报告风格,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分析了原因,提出要树立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观念,实行增收与节支并重,确保本级财政收支平衡。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切实加强整改,限期纠正,

财工委听取了**年超预算收入使用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强化预算约束,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开源节流,强化征管,防止税源流失等建议。

财工委听取了**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建议区政府要分析经济形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强投资项目管理,疏通融资渠道,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常委会批准了**年区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四、加强学习,保证监督的准确性

能否较好地完成常委会赋予的职责,发挥好参谋和助手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建设。今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区人大财工委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很多不熟悉、不懂的东西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学习,特别要学习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议事能力,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二是充分发挥工委组成人员的作用。财工委工作,量大面广,人少事多,且大多为兼职,我们大力提倡认真负责、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懂经济、懂法律、富有献身精神的人大干部队伍。

财会监督存在问题和困难篇10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预算编制;改进措施

引言

高校经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财务管理。高校财务管理既承担着年度财务预算的编制与下拨,又须对各项经费收支进行核算、对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进行管理,参与学校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投资行为的决策,参与大宗物资采购和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审议等,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及各项建设的发展。随着高校不断扩大规模以及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经费渠道多元化,高校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且逐渐深化,加之基建的招投标、对外的投融资及学费收缴等存在巨大经济利益。因此,如何加强高校高校财务管理任重而道远。

1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部分高校的内控制度缺乏或不够完善,一些高校有内控制度但未能有效执行,流于形式。较为常见内部控制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属于非盈利组织,财务亦非核心部门,高校管理层未能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②部分领导权利未受有效约束,审签批时无视相关制度,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③高校人员编制的紧缺导致了财务人员短缺,财务岗位未能真正做到权责分离,不相容不得兼任。

1.2未健全相关监督机制

部分高校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不足,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各高校在开展各项经济业务时,普遍仅存在领导事前审批,事后财务把关原始凭据,而缺乏过程中的跟踪监督。部分高校在财务事项运作时仅仅依靠惯例,具有较大随意性。

1.3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力

预算管理中不规范、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高校财务编制预算报表时时间短、任务重,未能与相关执行部门形成有效沟通,仅按“增量预算”法只增不减上报,经上级审批而确定最终数,从而导致实际资金需求与预算终审数有着较大的出入,造成后期预算执行的困难。在执行预算时具有较大弹性,并没有对执行情况及进度进行及时跟踪、分析以及调节,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预算执行跟财务预算难以相符。

1.险意识薄弱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号召,高校纷纷向银行筹资改扩建,但相应的财务风险随着而来,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部分高校的招生规模难以达到预期,近年来,教育部门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和学杂费标准,高校学杂费等收入难以达到预期,偿债压力较大。困难学生无法如期如数上交学费,也给学校资金的正常运转造成较大影响。学校基建项目付款与银行贷款的放款无法一致,资金先到会增加不必要的利息费用等使用成本,资金延后则会引发工程纠纷,引发财务风险。

2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改进措施

2.1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形成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高校领导班子应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验,建立健全管理法律法规、组织机构设置、预算控制、风险防范控制及财产保全等相关制度,形成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动态管理的财务约束体制。内部审计部门不定期检查评价内控制度,及时发现并改善内控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应营造良性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环境。领导班子带头遵守内控制度,由上至下在全校职工中形成诚信守纪的氛围。财务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对于分级管理的部门,要分工明确,将经济责任落实到个人,各自开展经济活动,积极创造部门效益。对于统一领导部门,财务部门要加强资源调配和收支计划。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加强高校财务控制活动。如推行货币资金支付限额制度、集体审议决策重大资金项目制度、公开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周期性核查各项业务收支活动,定期实施会计岗位轮换,明确岗位职责等。

2.2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校领导负责。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截留收、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扩大监督范围,对基础建设等大额支出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有效控制项目期间各项支出。对于直属院系等可控二级单位,可通过委派会计进行财务管理质量监控。对于后勤公司、校办企业等不可控二级单位,则需要规定其任职资格及机构规模,定期通过财务报表详细掌握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动与税务、财政等部门进行信息沟通,接受外部审计机构审计,合力监督以确保高校利益和财产,防范财务经济犯罪行为。

2.3加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执行力度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基础,它包括年初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年中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年末预算的考评等环节,是高校开展经济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对预算编制细化到部门或单个项目,预算执行落实到各部门或项目负责人。采用“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编制方法,以发展的眼光调整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与相关预算执行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确保预算数与执行部门所需资金相匹配,从而保障预算的有力执行。其次,须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切实控制预算内经费支出。严格按预算文件执行预算,防止擅自变更使用用途或乱用、套用资金,坚决杜绝超预算和无预算的经费开支。专项经费需严格审批权限,指定专人管理,便于对经费的后期执行情况跟追追责。建立预算执行考核评价制度,评估预算执行的情况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及时向各部门预算负责人通报。

2.4强化风险意识

建立资金筹措与管理的长效机制,组专业小组对改扩建所需资金进行定量分析,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管,规范资金的使用,降低财务风险。建立健全银行贷款管理和偿还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拓宽经费渠道,打破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及银行贷款这一现状,广泛寻求社会资源,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成立战略分析小组,分析历年数据及当前环境,合理预测近年来入学学生人数以及未能如期上交学杂费的困难学生人数,并随之增减相应的师资配备,合理分配资金。

参考文献

1黄舒平.浅析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5(4)

2刘凤超.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刘同起,边红霞,赵香稳.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经济与管理[J],2006(9)

4李晶,刘剑.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非完全契约高校财务治理模式[J].现代商业,2015(2)

5石素霞.高等院校财务治理相关问题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

6孙平.基于多元产权的高校后勤财务治理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7王宏,许延明,王燕.公立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财会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