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管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2:19

机械管理方法篇1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生产,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会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工程造价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服务。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复杂,工序多,施工时间长,施工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种类多、数量大,使用频繁,并且施工中所用到的机械设备大多是在比较恶劣的露天环境中长时间作业施工,为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要求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充分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能够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进行解决处理。因此,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特性,就需要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根据工程特点、工程造价、施工进度、安全要求、施工组织、设备特点、人员配置及机械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因素,提前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前期预案,进而满足施工生产的实际要求。

2.水利水电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的常见问题

2.1水利水电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虽然各施工单位在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时,都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如《设备管理办法》、《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等。但是,这些管理制度过于文本化,难以处理特殊情况下发生的一些问题;同时,由于办法中责权利划分也不够明确,最终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相关制度难以执行。因此,当出现机械设备管理问题时,便很容易出现部门间相互推卸、扯皮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降低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打击工作积极性,从而制约了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提高。

2.2水利水电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方法落后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所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多、技术结构复杂,在电站勘测、开挖、混凝土浇筑、机电安装等工作中均会使用到不同种类的机械设备,这就要求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全面掌握各类机械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安全要求以及生产特性等指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避免设备资源的浪费。但是,很多水利水电施工单位在进行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不了解设备性能,采购不合理、使用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机械设备功能难以充分发挥,造成了机械设备不合理闲置,这不仅加大了施工作业的经济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水利水电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不到位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具有工期紧和施工环境恶劣的特点,因此,施工单位中的很多机械设备都会出现为完成生产任务而忽视检修保养的情况。由于机械设备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加之检修保养工作未能正常进行,进而导致机械设备完好率下降,很多设备出现了严重的非正常磨损现象,最终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由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会出现违规操作导致机械设备损坏等情况发生。同时,机械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维修条件相对落后,人员缺乏培训和再学习,一直沿用过去传统的机械设备维修方法;个别项目为了控制成本,配备的维修工具也相对落后,加之有些地区配件供应不及时,导致在设备发生故障王男问题时难以解决,只能通过返厂或聘请厂家专业人员的方式进行维修,维修周期长费用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维修成本。

3.解决水利水电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常见问题的方法

3.1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中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主要应做好如下工作:(1)提高领导意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的管理与施工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只有提高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性、可靠性,才能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提供保障。(2)适当增加经济投入。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增加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经济投入,例如,先进设备的采购、先进技术的引进、专业人才的培养等,进而为推动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创造条件。(3)开展专业学习培训。水利水电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错用和乱用的管理,通过学习培训掌握设备技术特性,提高生产管理人员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能力,进而有效配合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常的开展。

3.2健全水利水电工程中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

为提高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水利水电施工单位需健全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按照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质量标准,制定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目标,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统一的管理。一方面,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并对管理职责进行划分,进而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机械设备损坏的问题发生。例如,建立专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选择出经验丰富、职业道德高尚的专业人员担任机械设备管理小组的组长,合理划分出每个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根据施工的实际需求,及时合理调整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使用,使该机构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专业管理职能。另一方面,水利水电施工单位应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按照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惩罚和奖励。在每一季度或者每一工作年度,整个单位开展一次关于机械设备的检查和评比活动,通过抽检抽查的形式,结合施工生产情况检查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机械设备的磨损度和维保达标情况等,然后根据评比结果对优秀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奖励,对较差的进行处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这样才能全面调动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3采用科学先进的机械设备管理方法

为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在进行机械设备管理时,工作人员应该将工程的施工需求与机械设备功能进行结合,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例如,采用价值工程法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价值工程法可根据施工机械设备的功能,从工程施工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出最适合工程建设的机械设备,进而实现机械设备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使用价值工程法,还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功能性分析,对机械设备进行价值评价,为维修和改造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在采购机械设备时,使用价值工程法对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费用实施科学的评估,以选择出实用性强、性能好的机械设备;此外,在更新设备时,使用价值工程法可衡量机械设备的当前价值和机会成本,进而确定出最佳设备更新时机,制定出合理的更新方案等。

3.4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改变就地处理和游击战式的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模式,为机械设备提供专门的集中维修管理场地,使机械设备维修人员有良好工作环境。如修建固定的机械设备停放、修理以及保养场地,对不同种类的机械设备进行分类存放,对相同问题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维修管理,对需要保养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化、标准化保养等。(2)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维修和定期保养,禁止为抢进度和赶工期而使机械设备“带病工作”,或者长时间超负荷“疲劳工作”;禁止违章违规操作,全面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科学保证施工效率,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3.5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集团公司已经逐步进入信息化管理时代,实现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时展对施工企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施工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保障。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通常具有施工工期长的特点,面对长时间对各种不同种类机械设备的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信息,这对于从事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机械设备信息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施工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先进技术完成对机械设备的信息管理,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专业软件等,并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出相应的设备综合管理系统。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可将机械设备的型号、性能以及检修保养时间、配件更换记录等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中,在查阅管理机械设备时,便可以快速而全面的掌握机械设备的情况,然后进行科学的合理配置,进而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益效率,促进施工生产。

3.6全面培养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涉及的作业面比较多,施工范围广,并有较多的施工危险源,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条件。当前,在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违规操作、忽视保养、维修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应该不断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树立良好的设备使用和管理风气,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机械设备运行安全性,进而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在保证机械设备全面发挥效能的状态下,使其为工程项目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单位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巩固并增加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多组织一些参观、培训等学习活动,增加工作人员的知识贮备量,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熟悉机械设备管理的新方法和新策略,更好的完成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4.结束语

机械管理方法篇2

[关键词]地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tU4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89-01

一、地质工程机械管理的重要性

地质工程施工中机械的高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地质工程中机械设备良好的运转是工程勘察、地质测量的必要保障,如机械管理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要把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配合协调机械设备的使用,避免机械故障的发生,提升机械的使用率,以提升施工企业自身的利润。管理中工程机械的调配和使用是关键因素,现场的调度指挥与机械的分布将直接决定着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从工程需要出发,统筹安排,实现机械配备、使用、分布的最优化,以达到地质工程施工与机械设备效益的最大化。

二、地质工程机械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地质工程机械因工程类型的不同,所采用的施工机械也不尽相同,主要有石油钻机、工程钻机、水源钻机、岩芯钻机、泥浆泵、地质钻探机等,工程施工中如不进行科学的机械管理,就会存在许多问题。

1、管理机制不完善。地质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设备的管理制度,明确机械使用的时间、地点、负责人,把设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地质工程施工中由于地质环境复杂,施工点较多的影响,施工中往往需要频繁的调动机械设备和人员,而施工企业往往存在着人员不足的情况,这就给施工机械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还存在着管理制度薄弱的情况,施工单位从来不对机械设备进行技术资料归档,购制新机械时也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被动,企业固定资产模糊。机械设备管理还存在着设备使用过度的现象,此类情况容易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严重的直接影响到机械的使用寿命。

2、机械维修管理工作滞后。地质工程施工中外部环境相对较差,机械维护场地不理想。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地点的频繁更换,施工机械容易出现故障,如果就地拆卸维护容易对机械构件造成锈蚀,还容易造成丢失,维修质量也难以有保障。在维修过程中有的施工企业对超期机械还存在着侥幸心理,得过且过,不进行保养也不进行技术改造,造成生产效率没有提高。施工企业技术力量的完善也是维护工作的重点,现今的地质工程企业技术人员偏少,流动性较大,加上技术水员水平较低,工程机械使用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很难有效解决,修理质量难以保障。

三、地质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机械设备是开展地质勘查活动,创造经济效益的工具,地质勘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科学实用”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为了做好地质勘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1、机械设备技术责任制。各项地质勘查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到:负责机械的安全技术工作,对机械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审核机械施工方案,组织机械施工流程,新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交底,机械设备的使用培训和考核。

2、做好机械的维修、使用、保养工作,地质勘查机械的维修、使用、保养工作关系到机械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做好机械的维修、使用、保养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地质钻探效率,节省钻探成本,因此机械的维修、使用、保养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尽量做到台台机械调和有人负责监管。而负责监管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提升监管责任感,认真填写好《机械设备运转当班记录》和《设备维修记录》。

3、做好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以及运输工作,小型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以及运输可由地质勘测项目管理人按照设备管理说明书进行,并填写好相关记录,验收合格后,再拟定详细的安装、拆卸能及运输的方案,最后进行安拆卸以及运输工作。

4、机械设备停放期间的管理,机械设备在停放期间应该做好清洁、保养、入仓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设备的干净清洁,无落灰尘,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并检查机械的性能,入仓保存时尽量选择通风干燥的仓库,避免潮湿空气致使机械生锈腐蚀。

四、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方法

做好地质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是安全工程安全运行的前题,由于在野外施工作业时,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的影响,对多为泥沙或岩粉等材质,造成设备或部件磨损严重和使用周期性减少。不仅使工程机械运行不稳定,也经常出现效果差、使用效率下降和功率损失增大等问题。因此,对工程机械维修与保养及为重要。

1、设备的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是在设备的精度、性能低于基本标准时,或设备出现故障后实施的非计划性修理,这种维修方式能够大大缩短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但是设备故障出现以后,不仅维修起来相当困难,延误政党施工进度,而且如果工地位置偏远,或是连续运行的设备,还必须考虑维修成本,事后维修,一般只检查维修出现故障的零部件,并不是全面检修整个设备,因此,常忽略故障隐患,检修后设备故障还是屡有发生,这种维修方式比较被动,仅适用于结构简单、利用率低、故障问题简单便于维修、几乎不影响正常施工的机具设备。

2、标准维修法

标准维修法不考虑设备当时的运行情况怎么样,就按照机械设备说明书上的所规定的时间修理和使用年限,到规定的时间就对机械设备的零件进行检查,并按规定更换零件。这种修理方法使得企业在机械设备的修理上投入的成本较多。因此,这种设备对于那些比较关键部位的设备比较实用,而在其他的设备中使用比较少。

3、设备的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该维修方式主要按照机具设备的定期检查、运用各种检测手段和人的感受官能力,提前做好备件和有关的准备工作,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特征和预兆,减少突发性故障,根据工程进度确定维修时间,确保设备状态满足使用要求。由于该方法是在适当的时间针对设备整体使用状态进行检查和维修,能有效避免突发性故障的发生,使设备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不会对设备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大大降低了检修工作量和检修费用。状态维修完全是以主动积极的工作方式应对设备故障和种类问题。这种维修方式适用于精度高、配件供应困难、但是利用率高却容易被故障问题影响正常生产的大型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不同的设备维修方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和机具设备故障类型,以及进度要求,选用合理的维修方式,并预先做足准备工作,应采取主动的状态维修,准确定位故障隐患,昼压缩使设备停机时间,减少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提高纵使效益,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机械设备保养

1、日常维护:主要是指煤矿机电设备的班组对机电设备进行的管理,其维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煤矿机电设备开机作业前,对机电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情况;对通风机以及空气压缩机等持续运转的设备进行值班维护,对设备进行保养等。

2、在实施过程中,以强保养为主体,对各个种类的设备修订使用、操作能及维护保养的规定,对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保养等条例需要确定。另外以零等候(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待维修人员、维修备件、维修工具能及维修资料的时间为零)为辅助。让设备管理人及时的增补软硬件并完善。只有这样主体加辅助的制度之下,才能有效的落实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让设备在最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效益。

结语: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提前下,抓好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工作,对机械设备定期检查和适当的维护修理,只有这样,才能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促进机械设备的机貌、机况符合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要求,对保证现场机械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机械管理方法篇3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 生产管理 环境变化 管理模式 产品结构

1、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概述

1.1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模式

经过机械制造行业数十年的奋斗,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适应实际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以产销一体化、产品差异化、管理制度化和管理体系化的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以及成型,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有关机械制造企业的客观情况不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也存在的很大的差异,总体上讲,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细化、深化和针对性方面的缺陷,不但制约了机械制造企业的深入发展,而且不利于追赶先进的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水平。

1.2机械制造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经济政策、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着产品周期缩短、产品种类增多、交货日期提前等外部要求,也面临着劳动成本增加、产品结构变化、机械设备改进和自动化程度提高等内在影响。在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既可以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制约,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在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利用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

1.3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新问题

首先,随着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管理的范围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大大地增加,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活动的内涵已经扩展,呈现向前和向后延伸的形势,生产管理已经与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和发展战略相融合,同时生产管理又与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相联系,使生产管理工作涵盖范围从传统对生产系统的管理扩大到机械制造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因此,导致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规模的扩张和内容的丰富。其次,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组织机构呈现动态化趋向,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有两种动态组织机构,一是以矩阵形式为代表的柔性动态组织机构,这一类型的机构将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预测、计划管理、设计部门等相关人员临时组合在一起,针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细节、内容和规划进行研讨,找到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措施和技术,完成工作后就可以解散该机构,使成员回到原岗位继续工作,柔性动态组织机构具有灵活性高、开发周期短、适应能力强等综合优势;二是虚拟组织机构,在市场经济原则的基础上,借用外部智力、技术,采用购买、联合、委托和外包等方式,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一些环节进行优化处理,在企业在获得目标成绩的同时,降低机械制造企业的开发成本,均衡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流程,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提升机械制造企业对客户要求的反应能力。

1.4机械制造企业产品设计智能化

新时期机械制造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新产品开发,以自动绘图、模拟生产、科学计算等方式,不但赢得了产品开发和设计时间上的优势,还有助于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实现智能化,使机械制造企业产品更具有实用性和差异性,满足各类型客户对机械产品的需要,在提升机械产品智能化的条件下,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进而在整体上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深层次发展。

2、加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法

2.1建立适合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管理系统

新型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生产准备系统、生产操作系统、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要促进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各个系统相互服从、相互协调,及时有效地运行,提高整个系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2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

机械制造企业必须依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价格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应该推进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生产方式的推广。

2.3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以实现现代企业的重要基础,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各项工作要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的要求执行,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水平。

2.4建立先进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机械制造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消化、吸收和创新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实行单件生产方式的企业和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有一定计算机管理基础的企业,引进制造资源计划(mRpii)或企业资源计划(eRp)模式较为适宜。对于大多数加工装配型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引进准时生产模式更有适应性,待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再推行企业资源计划模式。无论精益生产模式还是企业资源计划模式,对大多数企业都有其不适应的方面:精益生产模式虽强调在生产管理中消灭一切浪费现象,但在目前我国的生产环境下是难以做到的;企业资源计划模式虽可使企业库存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却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支持,需要较大的投资。企业应吸取这两种先进模式的思想精华,探索两者结合的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行,以新型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新模式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勇志,何文喜.浅析计量测试在工程机械生产管理中的作用[J].天津科技.2011(04)

[2]张键.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管理初探[J].山西建筑.2010(24)

[3]董义.浅析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机械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机械设备;技术管理;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t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113-02

设备的高效使用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生产手段,是生产力的重要标准,加强对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使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提高企业设备利用率和效率,延长设备寿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设备管理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

①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在我国,许多企业对设备的认识不够。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由于受旧的体制影响,没有根据新时代的设备管理特点进行功能调整和规划,还沿用旧的方式方法管理设备,使得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完善的适用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导致实际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比如有的企业在购买了新设备后,由于没有相应适应的管理制度,造成新设备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不能明确工程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②设备相关附属领域投资不足。有些企业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或面子工程,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却不愿意再花钱做好配套设施和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使先进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达到原有的设定目标,甚至造成设备的劣化,没有达到使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同时,对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也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使得人员始终处于一个模糊的低能的水平。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工厂卷烟车间从国外进口了一台每分钟8000支卷制能力的卷烟机,这在当时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工厂也因此而沾沾自喜。但为了节约经费,没有安排维修人员参加老外提供的系统培训,只是在安装设备时进行了简短的培训,由于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够,在不久的例行维护后,该卷烟机只能开到每分钟6000支的水平,和旧设备差不多。这是培训的不够,造成了设备的浪费。这样看来,花那么多的钱引进的新设备和旧设备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的。

③没有全员参与设备的维护保养。我国许多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基本的维护和使用却截然分开,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生产班组甚至生产管理人员的短视,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工作。反正设备坏了有人修,我们只管生产就是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设备严重磨损老化,工厂又需花费更多的精力,时间与费用进行整修,影响设备的高效运行,造成生产的紧张。维修好后,生产操作方为了赶生产任务,又开始压榨设备,造成恶性循环。

④设备维修管理较为“滞后”。由于旧的体制影响,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这对于以前物质贫乏的时代来说,是节约维修成本的有效方式。但是,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故障停机带来的损失将大大超过单一的零件更换费用。还是以烟草行业来举例,一个年产100万箱卷烟的工厂,停产一小时就要损失约400万元。因此“预防性维修”在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预防性维修的一个最关键的手段就是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从而可以随时发现设备出现的故障和劣化现象,这样就方便及时发现,既而实现预防与修理一体化服务,避免人力、无理、财力的重复浪费。

此外,企业机械设备还存在大量“浪费维修”的现象。许多维修工人为了省事图方便,将一些本来可以维修重复利用的配件和旧件随意报废,更有甚者,不从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考虑,而采取的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未能从根本上医治病根,得过且过,只要暂时能应付差事交差就行,更未能长远整体动态的考虑。如何利用最小的投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都是作为设备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2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及思考

文章已经提到了目前企业设备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也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一些处理方法。为此,就目前形式下,作为生产基层人员,就如何做好基层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笔者建议从培养生产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着手,实行全员的设备生产维护。

在使用方面,机械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上。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高效、安全地生产。

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工厂应安排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并且按照岗位技能的高低实行级差工资,从而鼓励操作人员不断学习所使用的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管理员有责任和义务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通俗地说,就是要避免设备的无秩序停顿和动作的大起大落。同时要加强对技术工人的操作培训,要从整体上提高操作工作的综合素质,使其做到懂原理,懂技术,懂性能,会使用,会维修,真正的做到机械设备为人所用,防止和避免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

坚持实行全员参与的设备维护制度,让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的基础维护保养,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设备的运行效率相结合进行考核,调动操作人员爱护设备,及时发现故障的积极性。

对于机械设备来说,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机械零部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让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维护保养,除了清洁设备的卫生外,还要参与设备的,这样不仅能让操作人员深入了解设备,还能更有效地维护好设备。

机械设备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惯性思维,认为和简单的维修是维修人员的事情,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比如说一个接近开关松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操作人员会通知维修人员处理,殊不知在通知维修人员时候,接近开关由于松动失效了,造成设备冲程,容易酿成设备事故,维修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才把设备修好,但生产任务还是被耽搁了。如果操作人员当时就能及时处理,紧个螺丝,一分钟就能把问题解决了。所以操作人员对设备维护的及时性,高效性和经济性是维修工不能比拟的。

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操作工都把设备修了,把设备了,那维修工还有什么用,这正是要提到的第二个问题,加强设备维修工对设备的计划性维修和点检,根据点检对设备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维修。这个才是维修工的工作重心。

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没有有效地对设备进行点检,不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而未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因此,在维修方面,重视对小故障的及时发现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让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延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点检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点检与传统的设备检查是有所区别的。它使故障或隐患能治安故障的发生前得到恰当的处理,做到既正确又经济。它是一种预防性的主动的设备检查,是一种管理制度。设备点检除了要定期进行外,还要对设备某些指标进行检查,若发现某些故障隐患,要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并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因此,在设备管理中,需要认真学习“全员生产维修”这一理念,不仅仅因为它已成为当代企业管理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之一,最重要的是它的的确确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正如前面说到的,我们需要的是改善我们的管理思路,加强对人员培训的投入,这样才能有让整个设备及其技术有一个良性的状态。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设备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准确把握每一个细节,只有把每一个环节的因素考虑进去,才能从整体上管理和跟踪每一个动态环节,才能实现设备利用的资源最优化配置,真正的实现设备为生产和产品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栋.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6).

[2]卫学智,何鹏.浅谈石油机械设备管理方式探讨[J].科技致富导向,2011,(11)

机械管理方法篇5

热平衡状态下,各处温度保持恒定不变,各系统的吸、放热量相等。(1)发动机冷却系统Q0=Q1=p1,式中:Q0为冷却液通过发动机时的吸热量;Q1为冷却液通过水箱散热器时的放热量;p1为水箱散热器的换热量。(2)液力传动散热系统Q21=p2,式中:Q21为液力油通过液力散热器时的放热量;p2为液力散热器的换热量。Q21+Q22=Q2,其中Q22=∑KdiadiΔtdi。式中:Q22为液力系统油箱、变速箱和输油管路等表面的放热量;Q2为液力变矩器的液力损失;Kdi、adi和Δtdi分别为液力系统油箱、变速箱和输油管路等表面的散热系数、外表面面积和油与环境的温度差。(3)液压传动散热系统Q31=p3,式中:Q31为液压油通过液压散热器时的放热量;p3为液压散热器的换热量。Q31+Q32=Q3,式中:Q3为液压系统的能量损失;Q32为液压系统油箱、液压缸和输油管路等表面的放热量。(4)冷却风散热系统Q4=Q1+Q21+Q31=p1+p2+p3,式中:Q4为空气通过散热器组时的吸热量。虽然传统设计方法存在对细节考虑不足的缺点,但其具有对问题表达方便以及计算过程简单等优点,对某些问题也不失准确性,故仍作为设计和研究热交换系统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2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是利用先进的物理试验技术,对实际热管理系统关键部位的主要工作参数进行测量分析。任何理论计算方法都是建立在某些假定条件上的抽象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偏离了其适用范围,计算结果就会产生较大偏差。由于流体传热问题的复杂性,人们目前对某些方面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和准确,试验研究仍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试验测试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5]84,88[7]20。

3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工程机械主要利用流体来完成传热,流动特征对传热效果和能量损失有着较大影响,合理设计流道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在传热方面应用的不断深入,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流场,可获取大量的流动细节数据,有利于分析产生不良性能的原因。可利用CFD技术对冷却风流场、散热器中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发动机冷却水腔内部流动、液力变矩器以及液压元件内部流动等进行分析。引入CFD技术可弥补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并降低开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它已成为国内外自主创新和自主设计的重要技术支持之一[5]8[6]4[7]20,501。例如冷却风流道由机罩、发动机、导风罩、风扇和散热器组构成,其中流动比较复杂,不同部位流态差别也较大。在设计机罩、导风罩和风扇等时,可以借助CFD软件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由此对上述部件的结构形状进行优化改进。利用冷却风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还可以计算出冷却风的平均集总参数,用于对整机热管理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分析[10-11][12]092802-6。

3.1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主要包括建立计算域、计算域网格划分、流场数值模拟计算和计算结果分析。目前常用的CFD软件有Fluent、StaR-CD和CFX等,由此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大多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其中准确设定流体密度和黏度等物性参数以及边界条件是获得准确计算结果的关键[7]507。计算结果分析包括以下内容。(1)流场分析观察分析流速及压强等物理量的大小及分布特点,分析流场中涡流、滞流、回流、卡门涡列等流动特征的位置和强度,分析它们对工作性能的影响。(2)典型断面主要参数的分析利用流场模拟计算结果,可计算出平均流速、平均压强、流量和阻力等参数,进而可计算出流速系数和阻力系数等参数。据此分析流动参数与流道几何结构、尺寸以及工作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为设计高性能产品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3.2装载机冷却风流道的分析

针对XG953型装载机,利用CFD技术计算了原结构和几个改进方案的冷却风流场。重点从流速场、压力场、流量和风阻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由此提出改善散热效果的措施:①封堵或尽量减小散热器四周的间隙,避免热风回流;②机罩后部靠顶部处开出风口,以保证热风排出顺畅;③进风口采用风阻较小的网状结构,其位置尽量靠近风扇进口,以减小进风风阻。采用前两个措施后,可增加冷却风有效流量约15.2%。采用某一改进方案,在高速跑车工况下,装载机机罩出口冷却风速度分布如图2所示。将机罩出口冷却风速度的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比较发现,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基本接近,表明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4计算机仿真

工程机械热管理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单纯依靠传统计算分析方法,不易设计出整体性能良好的热管理系统。因此,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仿真技术,对整机热管理系统的工作特性进行模拟计算,无疑是解决这种复杂问题的有效手段。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计算出系统中各个部位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可以分析各参数对各子系统的影响以及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对系统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弥补传统计算方法和试验的不足。可用于该方面的仿真软件有eaSY5、Flowmaster、matLaB/Simulink和20-sim等[14]。

4.1XG953型装载机散热系统仿真模型

笔者利用eaSY5软件构建了改进后的XG953型装载机散热系统仿真模型,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液力传动系统散热、液压系统散热和冷却风4个子系统,如图3所示。

4.2仿真结果分析

在36℃环境温度下,对装载机在高速跑车工况下的热平衡状态进行了仿真计算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如表1和表2所列)。其中发动机冷却水和液力传动冷却油的热平衡仿真曲线如图4所示。

5结语

机械管理方法篇6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法探讨

在目前,一些高速公路施工工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法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管理方法上的不周全,导致了机械设备功能的发挥,运行状态得不到有效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信誉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管理不周导致的严重后果也让更多人对于设备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地对施工机械进行管理,在施工工程中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本文就高速公路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方法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1机械设备的选择管理

1.1机械选择的原则

(1)施工机械设备需要符合当前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高速公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涉及了众多的学科内容,例如软基处理、路堤、小型构筑物、底基层、基层和面层等一系列专业内容。施工条件的多样性也让机械设备的类型选择和应用增加了更多的考虑因素,例如对于施工现场地势条件、土壤质量、施工场地面积等,这些都需要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考虑,使施工机械设备能够更好地适应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工程的施工进度也是需要在设备数量选择过程进行考虑,避免由于机械设备数量的不足而导致施工现场技术能力缺失,延长了工程的施工工期。

(2)选择的机械设备要具有经济性的特点

选择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经济性指数也是需要进行考虑和研究的,这对施工工程的经济费用和资金投入有着重要的联系。机械设备的经济性主要与设备的投入费用和设备运送费用有着密切联系。投入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了设备的引入数量,运送费用的大小则影响到了工程的完成量。因此,施工单位对于机械设备的选用需要制定有效的设备选用方案,结合工程的施工量和费用支持情况,选择经济性特点更为显著的机械设备。

(3)机械设备的选用要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和保证安全

高速公路的工程施工要求的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在机械设备的型号选择上应该考虑机械设备的自身性能和功能特点,在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基础上,提供运行状态稳定和性能更为出色的机械设备。另外,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也是需要加以衡量的,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直接影响到了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工程质量及进度。

(4)机械组合要科学合理

机械设备在组合使用上,还需要结合各个机械设备的功能特点,对其组合形式和数量要求进行有效规划。

1.2设备选择方法

(1)结合工程的施工内容

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内容较为复杂。其中的路基工程的涉及内容包括了土石方挖掘、装载、运输、填筑等,路面工程则包括了混合料的配比、运输、碾压等,这些工程工序都需要使用对应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在选择过程中,首先结合工程施工内容选定主要的施工设备,再根据施工设备自身的运行能力、参数性能,追加适当的辅助机械设备。

(2)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选择

高速公路的路基工程中,其施工对象主要是土石方,其自身的性质特点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应用情况有着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地质条件也是机械设备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机械设备的选择过程中,要对选取设备的通过性进行选择,用圆锥指数对其在地质条件限制下行驶的可能性进行表示,结合可能性的大小,对设备进行有效选择。地质条件在设备的选择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的机械设备类型和功能也不一样。

(3)结合设备的运输距离

机械设备的运输距离长短,不仅影响到了工程施工的费用投入,也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有所影响,因此需要加以衡量。

(4)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对于机械设备而言,对其功能发挥也有所影响。因此在设备的选择过程中,还要注重对气象条件的分析。

2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

2.1人机固定制度的制定

人机固定制度的实施,能够增强机械设备使用者的责任态度,使机械设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进行,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每一种机械设备都有自身的功能特点,人机固定制度的落实,能够让设备使用者对于设备的认识和了解更为深入,更好地保证了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了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

2.2人机固定制度落实

在高速公路工程中,应该以机械设备为主要对象,对其挑选合适的机长,机长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担负有主要的责任,另外,还需要选择相应的机组人员,机长需要以身作则带领好机组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负责。同时,机长还需要对机组人员的机械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落实相关的使用政策,并实行分工责任制。

机组人员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使用方法的准确性,让机械设备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认真落实设备的养护工作,定期进行检修,保证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

机长是机械设备的主要管理者和使用者,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好设备的使用、检修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定期检查机组人员的设备使用情况和养护情况,开展相关的设备管理考核。

2.3设备的使用原则

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者一定要严格落实使用标准,切勿让机械设备在超载、超性能等不合理的运行状态下进行使用,一些单位为了体现经济性,将设备的性能范围、负荷大小和负载大小降低,这也使得机械设备无法发挥自身的功能效果,造成施工困难。

3设备维护管理

3.1设备的维护

(1)日常维护

所谓日常维护,就是指在每一次的工班前后对设备进行维护。其维护内容包括,设备的清洁、运作情况的检查、故障的排除等

(2)定期维护

机械设备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运转后,要对其做停机处理,并进行相关的清洁、检查、内部调整、故障排除、零件维修和更换等。定期的维修工作,能够更好的保障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3.2机械设备的修理

(1)检查后修理

机械设备在经过检查后,要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问题的修理日期和内容进行制定。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在经过检查后才能确定修理时间和内容,对修理前的工作准备有所影响。

(2)定期修理

定期修理是指对机械设备定期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对其修理日期和内容进行制定,这种方法能够确切的制定好修理的时间和内容,有利于修理前的工作准备,有效缩短的修理时间。

(3)事后处理

这种方法一般针对出了故障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小的施工设备,在其出现故障问题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修理。

参考文献:

机械管理方法篇7

[关键词]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a)-130-02

极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1]。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及生理功能未成熟,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均比足月儿差。特别是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现将本院新生儿科86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极低体重儿两种不同的气道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体重儿8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6例,女40例;胎龄28~32周;出生体重<1000g的35例,体重1000~1500g的51例;患儿原发病:胎粪吸入综合征20例、重症肺炎36例、肺透明膜病20例、感染性休克10例。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08年1月~2009年6月为对照组,2009年7月~2010年12月为观察组,两组患儿性别构成、胎龄分布、出生体重、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患儿按新生儿科护理常规专人护理,做好病情观察,疾病全过程用心电、呼吸、血压及经皮氧饱和度(tcso2)持续监护,并给予保暖、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机械通气给予呼吸支持。机械通气时两组患儿均选用“drag”婴儿呼吸机,采用直径为2.5~3.0mm的rüsch气管导管经口插管,0~24h内行机械通气,通气方式为“simv加peep”,呼吸参数的调节相同疾病一致;气道管理中吸痰的间隔时间与方法、气道湿化的方法两组患儿一致。

1.2.2对照组:①患儿取仰卧位;②常规的手叩法叩背;③呼吸机管道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观察组:①患儿体位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仰卧时在背下放置新生儿血压计袖带,接心电监护仪,每隔0.5~1.0h自动充气再放气,反复操作以刺激患儿;②吸痰前15~20min用复苏囊小号面罩叩击患儿背部,叩打速度100~120次/min,每肺叶叩击、振动1min,持续时间不超过5min,力量均匀适合;③呼吸机管道消毒采用全自动清洁机清洗消毒后装在无菌薄膜袋中备用。

1.3观察指标

1.3.1每天桡动脉穿刺采血做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3.2观察两组患儿心率(hr)、经皮氧饱和度(tcso2)、24h发绀的平均次数、24h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机械通气的时间、呼吸道感染率及两组患儿治愈和死亡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组间对照方法,计数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其他指标的观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3。

3讨论

极低体重儿在运用机械通气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2]。但机械通气中导管的刺激、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新生儿呼吸中枢、呼吸肌和软骨发育不完善,气道内径相对狭窄,纤毛运动功能差,致分泌物排出困难,故易出现呼吸道阻塞。改进机械通气中的气道管理方法,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状况。

3.1体位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极低体重儿机械呼吸的传统体位是仰卧位,但有学者发现健康早产儿及肺炎早产儿俯卧位时,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均较仰卧位改善[3],可能与俯卧位时更为均匀的通气分布直接导致背侧肺区通气量增加有关,这是氧合改善的主要原因[4]。观察组患儿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而且在仰卧时置新生儿血压计袖带于背下,充气放气,反复操作以刺激患儿背部,亦可使气道受到震动,黏性分泌物被击碎、松弛、脱落,进而排出,保持气道通畅。

3.2叩背方法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吸痰是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如果患儿痰液黏稠时,叩背是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叩背的目的是通过叩击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从肺叶到达细支气管,再到达主支气管,通过患者咳嗽或人为吸引排出体外。经典的叩背方法为手叩法,即操作者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手部肌肉及手腕放松,轻轻拍打患者背部[5-6],此法操作者手掌较新生儿而言较大,定位不精确,手部的力量轻重不容易掌握,叩击力量过轻则起不到良好的排痰效果,过重则患儿不易耐受,甚至导致患儿胸内损伤,故效果欠佳;采用复苏囊小号面罩叩背,其呈圆形,似手掌的中空状,软硬度适宜,力度均匀的持续叩击,既可振动呼吸道、肺部,使附着在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又不会导致胸内损伤或感到不适。

3.3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对气道通畅的影响

机械通气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管道系统灭菌不彻底或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均可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致使抵抗力低的患儿并发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增多,气道不畅加重。本院传统的呼吸机管道消毒方法为手工清洗、84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由于呼吸机管道结构的特殊性,管壁呈螺纹状,管腔长,内径小,硅胶有一定的弹性等,导致清洗难度大,一般在管道的两端口部清洗消毒效果较好,深部清洗消毒效果较差且待干时间长。现使用由消毒供应中心用自动清洗机处理的呼吸机管道系统,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具有最严格程序消毒,此程序主洗时加入了1∶50的有效含氯量1000mg/l消毒清洗剂,集化学浸泡法和热力消毒于一身,洗净灭菌依次完成,消毒效果较为可靠[7]。本研究中的患儿呼吸道感染率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更换患儿体位、改进叩背方法和呼吸机管道系统的消毒方法,可促进气道通畅,增强机械通气效果。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患儿的tcso2、pao2、治愈率升高,paco2、hr、呼吸道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发绀和呼吸暂停的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说明改进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方法,可改善极低体重儿呼吸状况,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巍,童笑梅,王丹华.早产儿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

[2]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4-395.

[3]薛辛东,王晓惠,张家骧.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07,37(8):494-496.

[4]宋亚君.早产儿体位的临床意义[j].新生儿科杂志,2006,16(3):139-141.

[5]肖荷妹,李兰静,崔朝勃.老年人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41-1042.

机械管理方法篇8

关键词:eRp成本管理成本中心应用流程

一、eRp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管理学范畴的eRp就是企业资源规划的英文缩写,其软件包结合了商业活动中的各种软件,进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管理与规划,从销售到生产,从会计到会计工作管理等都可以利用其进行规划与控制,随着管理需求的提高,eRp已经扩展了功能设置,如商业智能、企业规章、企业标准、生产设计规划等等管理内容。

从eRp的成本管理角度看,其在典型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动用的数据源是一致,且使用同一个标准化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统一性使得操作更加的简单,在eRp中成本与收入的监控过程贯穿所有的职能部门。差异或者有问题的项目将被剥离出来,采用适当方法交易纠正。eRp系统为全面的成本管理提供的是技术支持,借助这个成本管理工具,企业可准确而快捷的完成成本核算,为成本预测、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提供准确的数据与方法。

二、现代机械企业利用eRp管理成本的优势

(一)体现成本管理的真实价值

企业管理中传统的成本管理因为信息的共享程度不足,且统计与分析方法落后导致一些成本管理职能不能完全实现,如成本综合分析、成本考虑、成本模拟等。而基于eRp的成本管理更加注重计算机处理与数据信息的共享,因此可以更加准确的对成本进行计算与细化,从而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

(二)使得成本控制贯穿整个机械生产

在eRp环境下,成本管理可也贯穿整个供应链系统,实现了真正的全员参与。因为成本的管理系统在机械企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将计划、原料、生产销售、财务等多个管理系统组织起来,才能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eRp就可以突破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将多个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三)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实现

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成本,即利用多种措施和途径对机械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环节的成本有效的控制在标准内,以实现成本最低而效益最大。eRp成本管理针对管理职能部门,利用事先设定的成本标准来约束各种资源的消耗,制定各种支出费用的限值,从而控制成本超标的情况出现;针对成本生产过程,按照成本的控制指标系统可以随时反应生产过程是节约还是浪费,并及时的发现超标原因并加以纠正;针对生产效果,在产品完成之后对成本进行评估,与标准相比如果超标则进行及时的分析以提出建议改善成本结构,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三、现代机械企业eRp成本标准的实施

(一)成本标准制定

成本标准是按照整个生产流程而设计的成本控制标准,如物料成本、工艺路线、价格标准、作业成本等等。物料清单是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材料清单,其决定了产品的原料成本;工艺路线则描述了产品生产的过程,并按照工艺要求计算成本,工艺路线包括了不同工序的成本消耗,如人工、机械工时、消耗比率等,这些都是“成本中心”,即发生成本消耗的关键点,这些“中心成本”要根据市场价格进行参考设定,以此保证成本标准的准确。

(二)发生成本核算

在实际的生产中产品从原材料到成本必然会产生成本消耗,发生成本的核算就是对这些费用进行统计,eRp系统的成本管理往往是以订单为载体进行生产组织,其反应的是物流、成本、信息三流合一的成本体现,所有进行阶段性成本核算时应将采购价格差异、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消耗等进行统计与分析,计算出生产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三)成本差异反馈

在制定成本标准和进行发生成本核算后,在产品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就会产生差异,此时就需要对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参考多种因素条件对差异进行分析,并以此作出两种选择,一则是对成本标准进行修正;一则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降低成本支出,这两种选择可以同时进行也可分别采用,但是其目标都是让成本管理的标准更加的合理,更加的有效。

(四)成本与利润平衡

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经营与发展目标,而成本则是在利润追求中消耗的资源,在成本管理中必须重视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平衡,即以利润为中心控制成本支出,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但是也需要控制成本支出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市场适应性,以此保证利润稳定获取,因此在成本控制中必须借助eRp系统确定企业的利润目标与成本支出,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即成本合理且利润最大,这才是成本目标实现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eRp成本管理中成本目标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四、eRp成本管理的具体应用

(一)采购成本控制

利用eRp进行采购成本控制,就是将企业的采购过程进行全面的透明化与公开化,实现制度化管理。eRp成本管理将把供应商作为自身供应链上的起点,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网络和关系,保证供应材料的质量与数量,以此降低了采购过程中人员和精力的消耗,同时借助于成本分析,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调整,提高管理的柔性。

(二)库存成本降低

现代的机械企业在成本划分中,其物料资源的成本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其成本占比将大于50%甚至更高,因此其库存管理就是显得十分重要。利用eRp之后,可以实现库存的单品化管理,即在企业不需要某种材料的时候及时控制其采购数量,反之则在需要增加时提高采购数量。这样就可以在满足生产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库存数量,进而降低资金的占用率,提高库存的周转率,降低存货成本。这种动态化的平衡是eRp系统对成本管理作出重要贡献,而对于机械企业而言是就有现实意义的,成本管理模式。

另外,成本管理还为库存管理提供了aBC分析方式,其原理就是在物料中价值最大的往往不是数量最多的,即少数材料价值较高占用成本加大,这就是a级物料;而数量大而价值低的则是C类;处在中间的就是B类材料了。因此在成本管理中就要区别对待这些材料,即严格对a原料进行监督与控制,利用较高的盘点率和容错限值对其进行管理,而对于B、C级原料则利用相对宽松的管理措施,这样就可以保证对库存的科学化管理,提高库存管理的效果,在满足eRp对库存记录的准确要求也可降低成本消耗。

(三)机械生产成本降低

在生产成本管理中利用eRp设定制造费率,然后将其分摊到各个工作中心中就可以对整个制造的成本全面控制,就可以将制造费用和直接费用的计算同步展开,这样就缩短了生产的周期,是一种较好的降低成本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可以按照实际的费率差异进行系统调整,以此形成动态化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

(四)销售端成本降低

首先,是对库存的管理,销售端的库存往往较为分散,因此借助eRp对其进行统计和动态化管理是降低成本重要措施之一,即保证及时供货与降低库存相互平衡,使得销售端的库存趋于合理,并降低终端产品库存过高而产生的市场风险;同时根据产品库存指导生产,控制产能,以此降低过量生产而导致的成本浪费,这就是eRp针对销售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

其次,完善对分销商的管理。机械产品销售中分销商的管理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环节之一,总公司可以根据各种经营数据和分销商库存来对市场销售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借助eRp系统及时与分销商之间完成订单处理,调剂产品和订单都可以利用虚拟数据完成,及时而快捷,节省了不必要的配送和退换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

(五)利用模拟功能进行成本管理

eRp系统的突出特征就是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模拟生产与成本形成,如在机械企业中制定某个标准成本之前可以将修订好的成本项目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eRp进行模拟生产与销售,形成一个模拟成本,并可实现多次修改与比较等,并最终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优化生产方案,即标准成本,然后按照此标准进行生产管理,这样就使得标准更加的合理且具使用价值。

五、结束语

eRp是一种基于资源规划的管理系统,其核心就是利用基础数据分析,并合理的对企业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相对于成本管理其突出的特征就是可以制定成本标准,并以此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使得整个生产和销售环节中成本的浪费降低到最小,因此其对现代机械企业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机械管理方法篇9

1.1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机械利用率不高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具有技术复杂性、品种多样性、使用环境的恶劣性等特点,在其管理实践中,必须根据其特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功能状况、节能性、生产率、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以全面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造成经济损失。然而,当前多数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仅仅从机械设备的保存、保管、维修保养等方面着手,重点关注机械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未充分重视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以促进施工机械设备的功能全面发挥,以至于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工程机械的使用率不高,增加了施工成本,从而使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竞争力下降。

1.2购置环节存在问题,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目前,部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中,还未认识到机械设备购置环节对工程机械的管理活动的影响,在机械设备购置中,未进行科学全面的市场考察,同时也未结合施工企业施工实际需求与工程施工实际特点,在机械设备购置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购置机械设备的现象。同时,在购置环节中,施工人员的素质还相对较低,部分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购置中,缺乏工程技术人员的参与,以至于对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未进行全面分析,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效果。同时,部分单位在机械设备购置过程中,未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各类因素的影响,在施工中多购置大型机械设备,不仅不利于实际施工,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为施工企业造成大量浪费。另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机械管理实践中,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也相对滞后,管理人员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实践中,缺乏充分的责任意识,未对工程机械实施定期检查、管理与保养、登记,以至于无法尽早发现工程机械存在的问题与故障,无法实施早预防与早治理,使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的管理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采取可行措施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有效性则成为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面临的重要课题。

2水利水电施工机械优化管理措施思考

为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率,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其必要途径便是优化施工机械的管理模式,提升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水平,促进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现代化管理,确保施工中工程机械设备功能价值的最大发挥。在施工机械管理实践中,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优化管理:2.1强化施工机械管理意识,完善机械管理机制对于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而言,要充分保障施工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其先决条件便是要全面认识到施工机械的管理质量与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之间的必然联系,在工程机械管理中,强化管理意识,并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也是促进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现代化,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率的先决条件。同时,在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应树立正确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根据相应的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避免施工中的滥用与错用,减少浪费,防止施工中不必要的问题产生,影响施工顺利进行。再次,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还应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来看,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投入,确保施工机械管理中有足够的资金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根据企业发展实际与机械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聘请专业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专门管理施工机械设备,全面提升施工机械的管理水平。最后,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实践中,施工企业应积极建立相关专业性的机械设备管理小组或机构,全面负责施工机械管理。在管理中,完善责任人机制或相应的激励机制,健全机械管理机制,对机械设备管理进行责任划分,科学开展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活动,避免机械毁坏等事故发生,减少机械设备故障与事故发生率,以促进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规范化。

2.2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方法,提升施工机械使用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践中,施工机械的投资在工程施工总成本中占有的比重高达65%左右,因此,为全面降低施工成本,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机械管理过程中,应针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功能要求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际,采取科学的管理力度方法,以减少施工中的机械费用,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效率。而运用价值工程方法实施工程机械管理,可从施工机械的具体功能与具体工程实际出发,找出最适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以促进机械设备功能的最大发挥,利于节约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投资,降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价值工程在应用过程中,通常采用定量与定性兼顾的方式,对不同的价值工程对象实施分析。如采用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价值指数法、百分比分析法等,以对价值工程对象实施全面分析,以找出最适合工程的机械设备。例如,在运用aBC分析法对施工机械进行分析过程中,主要将施工企业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或设备部件)根据施工成本的大小进行排序,并进行费用累计分布分析的绘图(如图1所示),然后将成本比例占有率高的机械设备进行类别划分,从而明确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重点,对施工机械设备实施有针对性地管理。此外,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还可结合机械设备的生产性、可靠性、灵活性与维修性、节料性等特性实施功能分析,从而对机械设备实施转却合理的功能与价值评价,为施工机械的改造与维修提供有力参考。在机械设备采购中,还可利用价值工程方法对其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费用进行评估,以便于在设备购置中选用适用性强、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经济合理的施工机械设备。最后,在设备的更新中,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还可对机械设备的目前价值与其机会成本等进行科学衡量,从而设计合理的设备更新方案,确定设备更新的最佳时机,全面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率。

机械管理方法篇10

关键词:安全管理;施工机械设备;调配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097

1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成为了建筑业领域的主要生产模式之一,加强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依赖,因此,安全问题就成了建筑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之一。从近几年发生的建筑业安全事故来看,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来说,我国并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施工企业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文件可以作为参考的依据。

其次,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力度不足,多头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于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的管理不善,出现许多违规操作以及不合理操作的现象,导致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损害。除此之外,由于对操作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的个人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建筑机械设备操作使用的经验与能力,难以做到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与保养,在使用前也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试,使得建筑机械设备无法发挥其最大能力,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

最后,建筑企业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不足,导致施工现场的环境恶劣,也是导致施工机械设备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2改善建筑机械安全管理现状的有效策略

2.1完善建筑机械安全法律体系

在制定建筑机械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时,应结合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着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体系来建立。因此,在建立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要尽快建立安全管理法,在法律制度健全后,要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确保新建成的法律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充分发挥其作用,确保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除此之外,还要建立机械设备的报废制度,对一些超过使用寿命以及损坏程度较为严重的机械设备及时进行报销处理,以免使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对建筑施工项目及操作人员均造成不利的影响。

2.2依法划分安全监管部门的权限

安全监督部门管理不利是我国施工机械安全管理中始终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相关法律体系健全后,要依法对安全监督部门的管理权限进行准确的划分,使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管理范围与监管职责,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各司其职,对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工作中,我国各级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充分的发挥出其自身的核心作用,承担安全监督检查的工作职责,充分的认识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对现行法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快速的清理,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2.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不仅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损耗,在不使用时,也有可能因为人为的管理不善而产生不必要的损耗。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机械设备因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意外损耗,也可以有效的改善施工现场环境恶劣、管理混乱的局面。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各方主体应该配备专业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停放时的妥善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也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与修复。其次,若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必先加强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做好相关机械设备的交底工作,确保施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最后,在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要确保每个机械设备都有固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在使用前保持健康、良好的工作状态,绝对不能出现带病作业的情况。不仅会影响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也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工作效率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务必要重视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量上限,不可进行过量操作或超载操作,以免使施工机械设备因为工作量过大而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3关于施工机械选型和配置方面的研究

3.1施工机械设备选型与配置的基本原则

首先,在施工项目机械设备选型与配置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要求进行选择与配置,设备的选择与配置必须要坚持有利于施工水平、施工效率、施工质量等几项基本原则,确保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次,施工项目中由于涉及的工序较多,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多变,因此,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选择与调配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施工项目多变性的特点,提高自身随机应变的能力。

最后,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与配置过程中,切忌过于复杂与松散,过于复杂的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会导致施工机械设备之间相互影响,无法发挥出其最大的能力。过于松散的配置t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明显的降低了该阶段施工项目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3.2施工机械设备选型与调配的方法

在实际的选型与配置过程中,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首先,要确定需要配置设备的目标,根据实际需要拟定调配方案,从各类方案中选择最为合适的一种方案予以实施,而方案的选择可以通过施工机械设备调配后对施工项目产生的影响效果来决定。其次,在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置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机械的施工质量指标,配置方案对施工任务的适应性、经济性以及与原有机械设备之间的协调性等几个方面。最后,要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的可操作性,这是施工机械设备选择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4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提高施工项目中的机械安全管理水平,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改善传统的施工机械设备选型与配置的方法,并通过制定安全监管制度,建立施工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等方法,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项目的总体质量及经济效益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