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3:30

维护管理制度篇1

明确总务科专人负责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维修人员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坚持维护与检修并重,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维护好设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一

一、目的

确保学校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为师生的教学、学习、工作提供保障。

二、范围

适用于本学院设施设备维护保养。

三、职责

1、设备使用人是设施设备保养维护的主要责任人,要做好有关设施设备的管理及日常保养维护工作。

2、明确总务科专人负责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维修人员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坚持维护与检修并重,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维护好设备。

四、程序

维护保养坚持主动检修和日常保修相结合制度,在程序上分为二级。

一级为日常保养。当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及时填写《报修单》上交总务科;或直接到总务科记录于《日常维修记录本》;急事特办,日常维修总务科将于第二天早上安排专人维护,维护完成后在“完成时间”一栏中签名打勾,部门主管负责确认。

二级为定期维护保养,一般每学期安排三次(每学期初、期中,期末),由总务科安排专人实施,认真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确保设施设备安全。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二

设备维修部管理制度

一、工作职责及处罚办法

1、对公司的各种设备进行分类,并统一编号,建立详细的设备台帐。对老的台账进行核对,保证帐物相符,如果出现帐物不符,每处对责任人罚款5元。

2、制定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每月28日前编制并下发下个月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如果没有及时编制并下发设备维修保养计划,每次对责任人罚款10元。

3、车间(部门)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组织对设备完好率进行检查评定,并严格执行《仪器设备检查管理规程》的规定进行奖罚。

4、组织对增添和更新的设备进行验收,并及时收集、整理好原始资料,填写设备验收交接单,经参加人员共同签字后,存档备查。如果发生原始资料丢失,除责令其责任人向生产厂家索取外,另外对其罚款20元。

5、及时组织对车间(部门)申请的配件进行加工制作,凡是外加工配件单价在300元以上或者每次加工的总金额在500元以上,必须签订加工合同。并对加工的配件进行验收。自接到批示起,小型配件最迟在二个工作日内落实到加工部门,外加工大型或者高额配件必须在二个工作日内与加工单位进行接洽,按照规定签订加工合同,落实或者接洽每延迟一天,对其经办责任人罚款20元。无质量验收或者没有按规定签订加工合同不予付款。

6、及时组织对计量和压力仪表的定期检测工作,并作好检测登记。无正当理由,没有及时对计量和压力仪表进行定期检测,每延迟一周对其责任人罚款10元,而且要承担由于计量不准而产生的全部损失。

7、协助有关部门作好对锅炉和电梯的定期检测工作。督促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并填写维修、保养记录,无维修、保养记录不予支付维修保养费用。经办人没有进行督促的每次处以10元罚款。

8、及时、准确抄收水电费用,没有及时抄收水电费用而没有采取催收措施的,每次对其责任人罚款10元,发生抄收误差应及时予以更正,如发生严重误差将对其责任人每次罚款5元。在出售磁卡电量时,对其应该交纳的清洁卫生费及水费,应该在全部交纳清后才可出售磁卡电量,否则对其经办人将处以每次10元罚款。

9、工作人员必须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每天填写工作情况记录,遇到问题必须向部门负责人汇报并通报项目的完成情况。无正当理由,没有及时填写当日工作情况记录对其当事人每次罚款2元。

10、本部门人员违反制度当月罚款达100元以上,部门负责人按其金额的20%处罚,部门副职分管人员当月罚款金额在100元以上,按其金额的25%罚款。

二、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个人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其中:

“德”主要是指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及行为规范。

“勤”主要是指工作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等。

“能”主要是指工作能力,完成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出差错率的高低等。

“绩”主要是指工作成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少,能否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等等。

三、考核的目的:

对公司员工的品德、才能、工作态度和业绩作出适当的评价,作为合理使用、奖惩及培训的依据,促使增加工作责任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力高低一个样”的弊端,激发上进心,调动积极,以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四、本制度从__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三

设备“三级”保养管理制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和设备的“三级”保养及保养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备操作,维修和管理人员。

2建立设备的使用制度

2.1使用设备必须实行定人、定机、定操作规程,凭证操作设备。

2.2操作者必须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熟记“三好四会”,严格执行维护及使用设备的“四项要求”和“五项纪律。

3“三级”保养的划分

3.1日常保养:设备的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擦拭设备各处或注油保养,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班中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3.2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护工人参加,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所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更换油线油毡。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个部位,设备运转六百小时,要进行一次一级保养。

3.3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修理,更换和修复磨损件,局部恢复精度,润滑系统清洗,换油,气电系统检查修理,设备运转叁千小时要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4设备日常保养的具体要求

4.1班前认真检查设备,按规定做好点检工作,按规定进行合理润滑和加油。

4.2班中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4.3发现隐患及时排除,自己解决不了的应立即通知机电修理人员处理。

4.4班后做好设备清扫,润滑工作,一般设备为15-30分钟,大型、关键设备可以适当延长。油毡、油线、油孔、油杯、油池要坚持每周清扫一次。

4.5做好交接班工作,将当天设备运转情况详细记录在交接班本上。

维护管理制度篇2

第一条本制度所称物业共用部位,指根据法律、法规和房屋买卖合同,由单幢物业或者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共有的部位,为加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保障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正常使用,维护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省物业管理制度》《省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县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新建商品房屋(含经济适用房、集资建房、棚改回迁房、廉租住房)公有住房出售等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维修资金)交存、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维修资金,指专项用于新建商品房和公有住房出售等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的资金。

以及其他使用上、功能上为单幢物业或者整个物业管理区域服务的部位,一般包括:屋顶、户外的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值班保安室、物业服务用房、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及道路、绿地等。

本制度所称物业共用设施设备,指根据法律、法规和房屋买卖合同,由单幢物业或者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共有的附属设施设备,以及其他使用上、功能上为单幢物业或者整个物业管理区域服务的设施设备,一般包括:电梯、下水管道、落水管、避雷装置、单元防盗门、消防设施、安全防范智能系统、小区道路照明设备、非经营性停车场等。

第四条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政府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维修资金的交存、使用和管理工作。

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设的县维修资金管理机构负责维修资金的缴存、使用和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维修资金的缴存

第六条下列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交存维修资金:

(一)商品房屋。但一个业主所有且与其他物业不具有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的除外。

(二)公有住房出售。前款所列物业中的公有住房出售,除业主交存维修资金外,售房单位亦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交存维修资金。

第七条商品房屋的业主应当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首期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的数额为本县上一年度由建设部门和财政部门测算公布的物业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

第八条设电梯的房屋,另由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业主拥有房屋专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三十元,一次存属业主所有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电梯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

第九条公有住房出售的按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制度》第8条(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房改成本价的2%第9条(售房单位按照多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20%高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30%从售房款中一次性提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规定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第十条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委托本县商业银行,作为维修资金的专户管理银行,并在专户管理银行开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已售公有住房维修资金专户。

开立物业维修资金专户,以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设帐,按户门号设分账户。未划定物业管理区域的以幢为单位设账,按户门号设分账。

开立公有住房出售的物业维修资金专户,以售房单位为单位设账;其中,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按户门号设分账。

第十一条新建房屋首次交存物业维修资金,由建设单位在办理商品房预售时,预交50%剩余50%维修资金,房屋竣工通过物业验收后,按照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的建筑面积,一并交齐,待房屋交付使用时,凭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专用票据向业主收取。

建设单位应当在签定房屋买卖合同时向购房人说明,并将该内容约定为合同条款。未出售的房屋(含物业管理用房等配套用房)物业维修资金由建设单位交存。

第十二条公有住房出售时,售房单位在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前,按照房改部门出具的物业维修资金缴存通知中的数额交存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第十三条业主分户账面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次交存额30%应当及时续交。续交后的账面余额不得少于规定的首次交存额。

第三章维修资金使用

第十四条维修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方便快捷、公开透明、受益人和负担人相一致的原则。

第十五条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按照以下规定分摊:

(一)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只涉及到商品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由所涉及业主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比例分摊。

(二)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只涉及到公有住房出售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先使用公有住房售房单位交存的维修资金,按照已售公有住房的建筑面积比例分摊。公有住房售房单位交存的维修资金余额不足时,再使用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按照所涉及业主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比例分摊。

(三)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涉及到商品房屋与已售公有住房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先按照建筑面积比例分摊到各自相关物业,再按照本条前两项的规定分摊。

第十六条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涉及尚未售出的房屋,建设单位或者公有住房售房单位应当按照尚未售出房屋的建筑面积比例分摊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

第十七条维修资金的使用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申请人应当组织制定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维修资金使用方案应当包括拟维修项目的基本情况、施工预算、使用维修资金分摊清册、维修资金不足时的工程款补足方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内容。

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物业管理区域申请使用维修资金的由业主委员会作为申请人向县房地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物业管理区域申请使用维修资金的由业主大会或相关业主会议决定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申请人向县房地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申请使用公有住房售房单位交存的维修资金的由业主委托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申请人,向县房地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勘查、公示。县房地产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审查维修资金使用方案并组织现场勘查。申请人应当将维修资金使用方案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适当位置公示7天

(三)业主表决。维修资金使用方案应当经与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具有共有关系的业主表决,专有部分占建筑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时,即为表决通过

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物业管理区域,由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相关业主会议进行表决;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物业管理区域,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召开相关业主会议进行表决。

使用公有住房售房单位交存的维修资金的由业主委托的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组织召开相关业主会议进行表决。

相关业主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或者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表决,表决通过后的意见,作为业主会议决议。

使用维修资金维修工程的预结算编制与审核、施工建立费用明细分摊等,业主委员会或者相关业主可以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费用,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四)核实划转。县房地产主管部门经核实,对符合维修资金使用内容和规定程序形式条件的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在7个工作日内,按照核实的维修费用70%划转到维修项目施工合同约定的账户。使用公有住房售房单位交存的维修资金的按照核实的维修费用一次性划转到有业主委托的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账户。

第十八条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织相关业主实施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监督工程施工,组织竣工验收。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维修过程实施监督。

未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代行业主委员会职责,组织相关业主实施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监督工程施工,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九条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应当向县房地产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书。

(二)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方案。

(三)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备案证明。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受委托单位应当提供相关业主会议决议的委托书)

(四)与物业共有部位、共有设施设备具有共有关系的业主分摊清册。

(五)相关业主会议决议及公示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条维修项目竣工后,申请划转维修费用余额的应当向县房地产主管部门提交以下资料:

(一)维修项目施工合同。

(二)维修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三)工程决算清单。

(四)维修工程结算发票。

县房地产主管部门7个工作日内对提交的资料核实后,将维修费用余额划转到维修项目施工合同约定的账户。

第二十一条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危及业主生命财产安全和严重影响业主正常生活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人向县房地产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二)县房地产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立即组织现场勘查。

(三)经勘查需要维修的县房地产主管部门通知申请人立即组织维修,并按照核实的维修费用70%划转施工合同约定的账户。

(四)维修项目竣工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将维修费用分摊清册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适当位置公示7天,公示期满后无异议按照本制度第二十条的规定办理维修费用余额划转手续。

第二十二条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危及业主生命财产安全和严重影响业主正常生活的紧急情况,一般包括:

(一)屋面防水损坏造成大面积渗漏的

(二)电梯出现故障危及人身安全,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要求对电梯维修和更新、改造的

(三)下水管道严重堵塞,影响业主正常生活的

(四)楼体单侧外立面五分之一以上有脱落危险的

(五)消防系统出现功能故障,消防管理部门要求对消防设施设备维修和更新、改造的

第二十三条维修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物业使用人及相邻人应当给予配合,不得阻挠正常施工。

因维修项目施工不可避免原因造成业主自用部位损坏的责任人应当及时修复或者给予合理补偿,费用计入维修成本。因施工单位责任造成业主自用部位损坏发生的相关费用由责任人承担,不得计入维修成本。

第二十四条保证维修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一级市场国债和在专户银行组合存款,但不得用于其他投资。

第二十五条下列资金应当转入维修资金专户滚存使用:

(一)维修资金存储利息。

(二)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业主所得的收益,但业主大会另有决定的除外。

(三)物业共用设施设备报废后回收的残值。

(四)利用闲置资金购买国债和在专户银行组合存款的增值收益扣除管理成本后的收益。

(五)其他按规定应计入维修资金的收益。

第二十六条下列维修费用不得从维修资金中列支:

(一)受供水、供电、供热、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等经营单位委托,维修、更新和养护相关设施设备以及代收的有关费用。

(二)依法应当由建设单位承担的保修期内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费。

(三)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应当由物业服务企业从物业服务费用中支出的日常维修养护费用。

(四)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属人为损坏,由责任人承担的费用。

(五)外檐、屋面等部位有合同约定单独为业主使用,应当由业主自行承担的费用。

第四章维修资金管理

第二十七条维修资金自存入银行专户之日起,按规定计算利息。交存当年按银行同期活期利率计息;次年未发生使用的按银行同期一年定期利率计息;超过一年未发生使用的按单位存款相应档次利率计息;发生使用的年度,按银行同期活期利率计息。

第二十八条维修资金的管理费用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增值收益中列支,并与维修资金分账核算。

第二十九条业主转让房屋所有权时,如双方没有约定,其维修资金分户账户余额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转移过户,征收拆迁除外。

第三十条因拆迁、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房屋灭失的相关业主应当持注销房屋所有权的证明、本人身份证向县房地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维修资金账户注销手续,并提取账户剩余维修资金。

第三十一条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维修资金查询制度,接受交存维修资金业主、共有住房售房单位对其分账户中维修资金使用、增值收益和账面余额的查询。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制度第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代交维修资金的由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制度第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和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未分摊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的由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维修资金管理工作中、、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维护管理制度篇3

长期以来,企业忽视出资者权益的维护,利益过分向经营者和职工倾斜,资本遭受严重侵蚀,资产流失惊人。长此以往,企业将难以为继。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财务分层管理框架以及出资者财务论和经营者财务论的提出,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及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广阔的制度空间。推动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对于实现财务根本职能,保证财务改革的正确方向,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财务管理分层框架强调不同立场(出资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目标和权责利关系,把企业财务分解开来,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的建立产生了许多困难。因此,能否把出资者财务目标内化为经营者财务的有效约束,出资者如何通过经营者财务达到其财务目标,以及经营者如何在出资者的财务约束下经营,成为财务改革的关键。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二、维护出资者权益是现代企业财务的基石??

众所周知,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我们不妨选取公司制企业作为分析样本。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通过多层次的关系,从激励与监督、权责利对等、信息的交流等方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决策效率的组织体系。那么,股东(出资者)如何行使其所有权?如何保证股东目标的实现?在实现股东目标的过程中,董事会将通过何种机制来保证经营者目标不偏离股东目标?如何使得经营者有充分的激励机制来发挥其人力资本优势,同时保证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的关键。财力分层管理框架以及出资者财务论和经营者财务论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思路,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出资者和经营者不能建立两套制度而各行其是,他们必须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以促进出资者财务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目标的同时实现。或者说,建立一种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型,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必须能够把出资者财务目标内化为经营者的目标,并保证这些目标的顺利实现。?

所谓模式的建立,其实质是有关制度的建立,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要建立一套保证出资者与经营者共同实现其财务目标的制度,而要建立这套制度,必须首先找到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所共同依赖的基石。出资者出资,是为了实现出资增值。经营者之所以能够经营出资者出资,是因为依法事先承诺对出资者的财产责任,即保证出资的保值增值。因此,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统一出资者出资的保值增值,而增值又以保值为基础。所以维护出资者权益,实现出资的保值增值,是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建立的基石,是企业财务的首要任务和职能,对于建立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谓出资者权益通常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或所有权”,即出资者出资所代表的权益。维护出资者权益是现代企业财务的首要任务和职能,是现代企业财务的基石;基于出资者权益维护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才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模式,是保证出资者财务目标和经营者财务目标共同实现的载体;有效地保障出资者权益,是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标志。

三、基于出资者权益维护的财务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基于出资者权益维护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称之为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所谓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财力提供的信息和生成信息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出资者权益维护的基础上,或者说是以出资者权益维护作为整个财务会计系统运行的主线和指导。其精神实质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受托责任”的法人财产实体,经营者是在为完成出资者所赋予的“受托责任”而工作,这样出资者投入本金的维护、经营过程的风险控制以及通过利润来增长出资者权益,就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即实现出资者权益的最大化。甚至整个企业的管理都是围绕“股东财富最大化(出资者权益最大化)”而展开。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实现收益性和流动性的统一,注重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来保证实现出资者权益的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在获得净收益前,其出资者权益必须得到充分的维护和保持,即保全出资者是确定利润的前提。?

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服从或服务于资本运营目标是出资者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根本任务。从经济学意义上看,资本运营泛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与单纯生产型和生产经营型对比,资本运营的基本特点是围绕资本保值增值而进行经营管理,把资本收益作为管理的核心,以财务管理为导向,生产经营管理服从资本收益目标。因此,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本存量管理、资本增量管理、资本配置管理等,供、产、销管理及一般的筹资、投资管理要从属于资本保值增值的资本运营目标。财务管理也应以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标,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正是以资本运营目标作为根本任务的。?

(二)保全出资者权益是确定收益(利润)的前提。企业经营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创造收益(利润),财务管理不仅要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收益服务,而且必须能够正确地计量收益。要正确地计量收益,必须以保全出资者权益为前提,划清本利的界限。然而在现实操作中,由于物价变动、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主观因素以及其他原因,往往使出资者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从而导致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甚至陷于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证出资者权益得以有效维护,保证收益计量的科学、准确,从而保证财务管理职能的真正实现。?

(三)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该模式有效运转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两权分离往往存在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等问题,尤其我国现阶段尚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些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资产经营者以出资者的出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出资者投放资本的目的是谋求资本收益最大化,而这必须通过资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达成。但事实上,资产经营者很可能损害出资者权益,如将资产据为己有或拱手送人,导致出资者资产流失。或者经营不负责任,导致低效或无效经营,使出资者资产发生损失。为此,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作为保障,从而形成了该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实行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

正如前文所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是一个拥有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决定了我国企业要树立市场观念,谨慎经营,努力维护出资者权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能力;目前严重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迫使我国企业必须采用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已经赋予了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的目标必须从单纯的利益最大化走向出资者权益最大化(资产保值增值),企业的出资者权益将成为制约企业的根本动力,企业经营者的任免和是非功过的评价主要由出资者来进行,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将是出资者权益的维护和增长。我国已经开始推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这就为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宏观基础。?

其次,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它反映了与企业有利害关系各方共同利益的要求。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生存和发展只能取决于自身再生产能力的维持,否则只能走向萎缩乃至破产,再生产能力的维持强烈要求出资者权益的保全;企业管理当局同样关注出资者权益维护问题,因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规范的委托关系,使得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能力、荣誉与应得报酬将维系于企业生存与发展,这就促使他们重视出资者权益维护,以便确保自身的长远利益;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出资者投资办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扩大所拥有的财富,而其中最为起码的要求则是保证其出资的安全与完整,因而他们是其权益维护的最大支持者;债权人向企业提供信用,势必要求企业拥有足够的偿债能力,足够的偿债能力源自于企业足够的出资者权益;国家(政府)更要求出资者权益维护,企业全面坚持和贯彻出资者权益维护原则,保证其自身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能力,这样国家将在诸多方面受益,因为企业确保了长期生存与发展能力,自然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国家中长期发展培植了资源,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五、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构造??

(一)树立牢固的资本运营观念,保证资本保值增值的正确考核。借鉴我国国有资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进行考核。我国国有资本主要考核指标如下:?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如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则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如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则意味着国有资本受到侵蚀。?

可以看出,考察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采用期初、期末所有者权益对比的方法,说明考察资本保值增值,重点在于考察出资者权益的增减。因此,建立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首先就要树立这种资本运营观念,强调出资者权益的维护和保持,进行科学的资本运营,保证资本保值增殖目标的真正实现。?

(二)建立科学的收益(利润)观念,建立健全定期资产评估制度。前已指出,出资者权益在会计账册中以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差数来表现。资产负债表借方的资产可以看作“正资产”,贷方负债可以看作“负资产”,即担负的经济义务或责任,出资者权益则以净资产表现。各类企业的出资者,其持有的利益不是资产总额,而是净资产的期末余额。出资者权益维护理论创立伊始便与收益密切相关。收益,它代表的是某一主体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的净成果。从会计文献来看,一般都将收益(利润)定义为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差额。但在界定其具体内容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本期营业观,将当期的收入减去为实现这些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即为收益。用公式表示如下:?

ai[t2]=R[t2]—C[t]?

其中,ai[t2]表示第二期的会计收益;?

R[t2]表示第二期的收入;?

C[t]表示第二期的费用(成本)。?

另一观点是总括收益观,即期末净资产减去期初净资产的差额。公式为:?

ai[t2]-na[t2]—na[t1]+D[t2]?

其中,na[t2]表示第二期期末的净资产;?

na[t1]表示第二期期末的净资产;?

D[t2]表示第二期的资本分配(股利)。?

按照出资者权益维护理论的要求,收益的定义应当采用总括收益观,即收益应被定义成企业净资产的增值,换言之,只有在净资产保值基础上的增值才能被看成是真正的收益。这一定义较之本期营业观下的“以收抵支的差额”或“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货币表现”的说法当然要科学的多,它真正揭示了收益的本质,同时也为财务会计是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指明了方向。建立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坚持总括收益观实乃必要。其实,相比而言,说总括收益观更为科学,还因为它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它能更好地用于金融资产的计量。因此,应建立健全定期资产评估制度。在评估中应以资产的现时成本为计量标准,特别应重视以资抵债后的资产净值,并以此计算当期收益,超过这一程度的利润分配意味着对出资者权益的侵耗,应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制止。?

(三)全面贯彻资本保全原则。物价变动是市场经济的伴随现象,持续剧烈的物价变动使出资者权益的保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全面贯彻资本保全理论。在该种模式下,出资者权益的保全是确定收益的前提。任何一项权益都有资产相对应,出资者权益用净资产表示,净资产的计量即为出资者权益的计量。构成会计计量模式的因素有三:计量对象、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计量因素的各种组合产生了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不同的计量模式,出资者权益的量度和收益的确定都有区别,因而就产生了保全出资者权益的几种观点,主要包括出资者权益的货币资本保全观、出资者权益的稳值货币保全观和出资者权益的实物保全观三种,各种出资者权益保全观都规定了各自的资本保全要求。要正确分析各种出资者权益保全观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方法保全出资者权益,防止补偿不足,全面实现资本保全。具体地说,物价变动轻微时期,财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应有所偏重,以便基本解决成本的补偿问题;当物价变动达到一定幅度之后,应该综合采用出资者权益保全措施,以便追求全面的资本维护。?

(四)创造条件,促进谨慎性原则充分应用的。出资者权益维护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在获得净利前必须使其资本得到充分维护,体现在财务运作中,就要求必须在认真遵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同时,全面推行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为了克服市场经济固有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种种风险,当某一经济事项在会计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并且每一种方法都具有相同的理论上和逻辑上的正确性时,通常选择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与低估负债的会计方法,谨慎性原则是会计适应经济环境发展的结果。1992—1993年的我国会计改革中部分地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开始允许采用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方法来强化资本维护,确为我国会计的一大进步。但是我国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程度还偏低,距离出资者权益维护的要求和客观需要还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充分应用谨慎性原则,并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对有价证券和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进行计价;(2)将快速折旧法和直线折旧法均作为企业选择折旧方法的备选方案,并尽可能缩短折旧年限;(3)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4)递延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摊销应尽可能缩短摊销年限;(5)对企业发生的产品维修担保、法律诉讼等或有负债进行揭示;(6)审慎地确定支出补偿内容与额度、合理划分期间费用与制造成本;(7)收入的确认要严格核查其应具备的各项条件或标准。?

维护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力量;方法手段;制度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信息系统是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在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为了使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工作效能,就必须要加强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并从运维管理力量配置,运维管理方法手段运用和制定运维管理制度等方面统筹规划,全面建设。

一、合理配置运维管理力量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力量主要包括运维管理机构、运维管理人员等,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维护管理力量,是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运维管理机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机构主要由负责运维管理的领导机构、业务指导机构和任务执行机构等构成。其中领导机构主要是负责领导落实信息系统工作的法规、规章和上级指示,编制完成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制定信息系统年度建设计划、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等。业务指导机构主要是负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业务指导,掌握检查督促部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任务执行机构是在业务指导机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是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系统的平时维护管理、落实各项信息保障任务等。

运维管理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员主要有网络运维管理人员、传输系统运维管理人员、综合显控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和其他附属设备运维管理人员等。运维管理人员均是在任务执行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中网络运维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信息系统中网络(包含局域网、城域网)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传输系统运维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各种传输设备及系统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一般包括光缆通信、卫星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移动通信等多种信息传输手段。综合显控系统运维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室内、车内的各类音视频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其他附属设备运维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电源等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

二、科学运用运维管理方法手段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方法手段,是实施系统运维管理必须遵循的一般性的要求、标准和程序,这些方法手段的制定与信息系统设施设备的构成、战术技术性能密切相关。

强化维护管理要求。信息系统设施设备维护与保养应当遵循下列基本要求:①建立维护管理组织,明确维护管理职责。②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制定维护管理规定及具体措施。③认真按照职责和制度,抓好维护管理工作落实。

明确维护保养标准。信息系统设施设备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应当达到下列基本标准:①按照信息系统中各设备的技术标准,各项技术指标完好率达到90%以上。②定期进行网络系统的联调联试,使其运转正常。③各要素房间布置规范合理,设备存放环境符合规范要求。④电源及附属设施、设备状态良好。

细化维护管理一般程序。信息系统维护管理的一般程序包括信息系统的使用、保养、保管、封存、登记、统计、点验、配套设施等的维护管理、安全管理、检查评比与总结等。各级单位需要对维护管理的一般程序进行具体细化,力求切实可行。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维护管理系统,以掌握和分析系统设备的技术状况;制定维护管理计划,组织维护管理力量进行维护管理;加强技术管理和质量监控;落实经费管理,使其经费使用保障到位。

熟悉维护管理基本方法。信息系统维护管理主要是熟悉和加强基本维护管理,在日维护、周保养、月检查、年大检上做到工作落实。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一是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管理或业务领导权,对系统诸要素实施控制和管束。主要形式包括:命令、指示、规定、通知、指令性计划等。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无偿性和及时性。二是经济手段。通过一定的经济利益调整来干预和控制管理活动。三是技术手段。为使系统设备达到管理标准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四是教育手段。通过爱护设备的教育来提高人员的设备管理意识和管理素质。维护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首先是检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来判明设备的工作情况。其次是维护。为保护设备性能完好所采取的预防性技术措施,包括清洁、、调整、换油、除锈、防护处理,小范围内排除故障、更换零部件等。

三、制定严密运维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部门工作制度、运维管理制度等。制定系统的运维管理制度,就是为了全面系统的进行规范管理,突出系统运维管理的正规化和科学性。

维护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运输 车辆 强制维护

自《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13号部令”)颁布以来,道路运输车辆实行车辆强制维护的管理方针已经建立20年了,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落实的不好,甚至引起道路运输经营者反感和抵触。问题到底是出在制度设计本身?还是运行机制没有很好地确立?在此笔者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和推理,论述这两项制度在13号部令的再修订过程中否还要保留进行讨论,期望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广泛讨论。

1 道路运输车辆强制维护制度利弊分析

强制维护是保证降低运输消耗、确保车辆可靠、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其他行业对设备实施监管的成功经验。13号部令对车辆强制维护做了明确的规定,强调:“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还对车辆维护做了等级划分,明确“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同时还细化了各类维护作业的中心内容,规定:“日常维护是日常性作业.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一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以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车辆二级维护作业由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测、调整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显而易见,13号部令强调的强制维护应该包括各类维护作业,并对执行作业的责任主体也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大家都严重忽略了车辆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的强制执行和监管,而将精力全放二级维护作业的监管上,致使强制维护走了不少弯路,引发了许多矛盾,以致在治理“公路三乱”的呼声中不但取消了《道路运输证》中的车辆二级维护记录,还取消了车辆二级维护的路检路查,严重弱化了强制维护的监管。

车辆强制维护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没有强制行政手段和处罚的规定,而二级维护有对应的处罚规定,直接控制车辆相对容易,对驾驶员罚款了事。然而,二级维护的作业主体和执行却恰恰不是驾驶员,而是维修企业或运输企业的维修工,只有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负责的,这样就形成了管理和执法对象错位。同时由于二级维护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设置的检测维护项目过细过繁,车辆维护周期(尤其是维护时间间隔)缺少统一规定,加之车辆维护服务意识差,促成服务与收费失衡,缺项、漏项时常发生,最终导致广大驾驶员普遍对车辆强制维护产生抵触心理。

二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本身对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不重视,配备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许多具体执法人员并不掌握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加之管理手段落后,只能用一般性检查来实施监管,缺乏全过程有效的监管,只对二级维护管得紧,而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基本不过问,其动力因素就在于上路罚款创收。

三是车辆强制维护行为主体作用被忽略,监管责任错位。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只抓住了车辆管理这个关键点,但忽略了企业法人的作用,?昆淆或淡化了企业法人在车辆技术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越俎代庖,替代企业法人的车辆技术管理责任和义务,导致企业法人产生错位感觉——车辆技术管理和车辆强制维护只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事,与企业无关。责任主体错位,致使该承担处罚的受不到应有的处罚,驾驶员反倒成了替死鬼,形成管理上的本末倒置,致使管理失衡,引发广大驾驶员不满意和抵触。

维护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水管单位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的投资规模,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虽有提高,但质量问题仍然不少。工程质量水平起伏波动,提高不快,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一些质量隐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影响着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利事业发展。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水利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水利建设永恒的主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是当前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针对当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一、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

1.水管单位管理人员匮乏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多数水管单位技术人员为1~2个,部分没有技术人员),且职工队伍整体上学历层次偏低,组成人员多是改革分流人员和退役士兵,整体文化程度较低,能力欠缺,又缺少相应的待遇来吸引高素质人才,导致工程日常巡查、巡堤查险面临缺位,特别是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2.水管单位与维修养护公司尚未完全适应新的体制机制

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一时难以改变,不能及时适应新的体制,给维修养护制度的执行带来一定的阻力和消极影响。目前,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责成直属局所属维修养护公司承担,缺乏竞争机制,维护公司实力不足,难以达到水管单位的要求,管养双方矛盾不断发生,有的甚至出现关系倒置,从而导致工程完成质量和进展速度无法令人满意。

3.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的全面性和经常性不能保证

工程日常维修养护是工程正常运行的保证,由于经验不足,实施尚不规范,日常养护的实施在时间上不连续,多数是阶段性的实施,短时间突击完成后,其余时间基本空白在空间上不全面,部分工程没有进行及时养护,丢掉了日常的本意。

4.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方法不完善

维修养护管理制度对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作了专门规定,但在具体编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人工预算价格仍采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人工单价,严重偏低,远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导致工程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而人工预算价格政策性比较强,又不能轻易改变专项方案编制无规划与标准依据,随意性较大,且专项费用所占比例不明确,不利于逐步改善工程面貌日常维修养护方案基本套用《定额标准》编制,导致与实际实施有偏差。按照《定额标准》编制的日常维护方案以材料消耗为主的,而实际多是以人工为主,二者矛盾,从而导致工程量认定难度大,日常维护极为分散,线长、面广、总量大,而具体到某一个点上,工程量又太小,工程量无法详细计量。

5.维修养护技术资料欠规范

维修养护管理制度对技术资料的归档范围与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资料的整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表现在:水管单位下达的月度任务书内容不细、技术要求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等经常性检查内容不全,记录不详细、月考核内容不全,质量控制不严格、记录不详细等,维修养护前后对比照片、声像资料偏少,维修养护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劳务、材料、机械等原始凭证或记录不全等。从而导致完工工程量、结算、验收等资料缺少支撑,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维修养护工作全过程。

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对策及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各级单位应加强维修养护有关法规、制度和理论宣传与培训,使管养双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突破旧体制下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坚持新体制,适应新机制,规范操作,妥善处理维修养护中遇到的问题,保证维修养护制度落实到实处,实现标准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2.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为适应管养分离后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工程管理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措施为:大力引进人才。对主要业务部门要给予政策倾斜,建议满编运行,必要时适当调整增加编制,以满足日益繁重的业务量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采取脱产进修或集中组织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分层次对水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使现有的管理人员尽快掌握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新知识、新技能在重要技术岗位建立资格管理制度,制定岗位任职条件,实行持证上岗。

3.制定详细的维修养护专项规划

工程维修养护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改变工程面貌的基础,水管单位应尽快制定维修养护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规划应包括堤防维修养护规划和水闸闸区规划,专项设计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实施时应有计划、有重点,以达到尽快改变工程面貌的目的。

4.调整和完善日常维修养护方式

针对日常维修养护要保证全面性和经常性,以及工程巡堤查险的需求,建议将日常维修养护划分为日常养护和日常维修两部分。日常养护是指以人工和使用简单工具为主的项目,对工程小缺陷进行修补,以工日计量,日常养护主要通过雇佣护堤员来实现,护堤员应相对固定。护堤员在负责工程日常养护的同时,也要负责日常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报告。护堤员的具体职责由各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共同制定。护堤员的管理由养护公司负责,其报酬由公司通过支付工程施工人工费的形式实现,经费来源由水管单位在月度任务书中以工作量(人工)形式下达给养护公司。日常维修项目,是指以材料为主的项目,原则上每月实施一次,水管单位在月工程普查(与月考核同时进行)的基础上,以月度任务书形式下达给养护公司,实施完成后,由水管单位进行月考核。

5.进一步完善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方法

维护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养护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养护是指对已建水利工程经常及时进行保养,以保持工程完好、设备完整清洁、操作灵活等日常维护。水利工程维修是指对已建水利工程运行、检查中发现工程或设备遭受局部损坏,可以通过简单的修理、较小的工作量,无需通过大修便可恢复工程或设备功能和运行等项目,包括检测、更换物料消耗等。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毁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这都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

一、水利工程养护管理的内容

1、堤防工程维修养护。堤防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项目包括堤顶维修养护、堤坡维修养护、附属设施维修养护、堤防隐患探测、防浪林养护、护堤林带养护、淤区维修养护、前(后)戗维修养护、土牛维修养护、备防石整修、管理房维修养护、害堤动物防治、防浪(洪)墙维修养护和消浪结构维修养护。

2、控导工程维修养护。控导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项目包括坝顶维修养护、坝坡维修养护、根石维修养护、附属设施维修养护、上坝路维修养护和防护林带养护。坝顶维修养护内容包括坝顶养护土方、坝顶沿子石维修养护、坝顶洒水、坝顶刮平、坝顶边埂整修、备防石整修和坝顶行道林养护。

3、水闸工程维修养护。水闸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项目包括水工建筑物维修养护、闸门维修养护、启闭机维修养护、机电设备维修养护、附属设施维修养护、物料动力消耗、闸室清淤、白蚁防治、自动控制设施维修养护和自备发电机组维修养护。

4、泵站工程维修养护。泵站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项目包括机电设备维修养护、辅助设备维修养护、泵站建筑物维修养护、附属设施维修养护、物料动力消耗、检修闸维修养护、自备发电机组维修养护和自动控制设施维修养护。

5、水库工程维修养护。水库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项目包括主体工程维修养护、闸门维修养护、启闭机维修养护、机电设备维修养护、附属设施维修养护、物料动力消耗、自动控制设施维修养护、大坝电梯维修、门式启闭机定期维修、检修闸门维修、白蚁防治、通风机维修养护和自备发电机组维修养护。

6灌区工程维修养护。包括渠道养护土方、护渠林(草)养护、附属设施维修养护、生产交通桥维修养护、涵闸维修养护、跌水陡坡维修养护、撇洪沟(横向排水)维修养护、量水设施维修养护、渠道清淤(沉沙池清淤)、渠道防渗工程维修养护及自动控制设施维修养护。

二、水利工程养护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薄弱。修建于60年代前后的水利工程,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些水库工程不同程度地出现渗漏、软基、涵管断裂、堵塞及白蚁危害现象。这些病险水库有的需降低水位运行,严重影响其效益的发挥;有的水库带病运行,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失事,将会造成惨重损失;一些堤防工程存在着堤顶高程偏低、堤身断面单薄、土质差、堤身堤基渗漏严重等问题,加之防汛备料不足,致使洪水期间不少堤段产生管涌等渗透破坏,甚至有溃堤的危险。

2、重建轻管导致工程效益降低。由于缺乏维修资金,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别是不少病险水库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工程效益锐减。多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配套工程,致使受益范围缩小,影响了灌溉效益的正常发挥。一些水库忽视了对渠系配套的建设和管理,造成渠道淤积,每到放水季节,渠水白白流失。由于水利工程缺乏管理,使原有的机械设备部分丢失,带病运行。一些水利工程的排涝站、电灌站平时无人管理,导致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被盗,加之设备缺乏必要的维修,每到防汛抗旱季节,机器不能运转或带病运行,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3、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些水利工程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较差,造成了在执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如一些小型水库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变动频繁,缺乏水库管理经验,造成工程管理不善,财务管理混乱。更有一些水库无管理机构,无专管人员,导致水利工程毁损严重,乱扒、乱挖现象时有发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加强水利工程养护管理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现对管理事项、管理内容、管理对象的全覆盖,真正做到事事有规可依,人人有章可循。二是不断修订完善有关制度,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及工作实际,对规章制度适时修订、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大制度落实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赏罚严明,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对各项规章制度、目标任务、考核标准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要加强督导检查和考核评比,形成导向明确、督导有力、以考促管、奖优罚劣的长效机制。

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养护队伍。当前工程管理养护队伍中人员文化、管理水平低,业务素质较差,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要积极寻找办法来提高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素质,加强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岗位培训,经常性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养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完善班组责任制,建立奖罚机制,激发管理养护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改进和完善劳动管理制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经过考试,选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子弟或对社会进行招聘,择优录取,公开、公正、公平竞争上岗,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建立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走??人管工程,工程养人的道路;积极研究、引进维修养护操作手段的科技含量,减轻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一线职工队伍。

3、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工程管理养护缺少必要的设施设备,现有的设施设备存在陈旧落后和不配套现象,现有的工程管理养护点房屋基础设施差,给一线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不利于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上级按照标准配备完善工程管理养护的设施设备,维修或淘汰一些陈旧的养护设施设备,合理选择、充实管理养护设备,运输机械,交通通讯工具等设备,以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和工程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工程设计、施工要为工程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条件。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使防洪工程达到抗御洪水的设计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体现为建设打基础,管理上水平,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要千方百计用足用好有关政策,为工程管理养护创造条件。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养护维修队伍,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分离,既可精简水管单位人员、节约维修养护经费,又可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5、深入宣传贯彻水利法规,为工程管理养护保驾护航。水政、工程管理、养护公司要通力协作,加大管理力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把学习宣传和执行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落实到工程管理养护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广大群众和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创造依法管理工程的新环境,有力地维护管理秩序。综上所述,工程管理??管养分离工作才刚刚起步,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工程管理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管理力度,以水利体制改革为动力,克服和解决工程管理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程管理养护工作才会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孙佳乐,韦节荣.谈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

维护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问题;对策

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主要包括对水利工程及设备的日常清洁保养;检查水利工程和设备是否完好,操作是否仍然灵活;对运行出现小问题的水利工程或设备进行简单维修,以恢复其正常运行;对于易耗物品的添加补充等等,这些虽然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日常维护,但同时也影响水利工程能否正常运行以及其使用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必须得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的重视。若对已建成的水利工程后期运行中的维修养护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不到位,在水利工程的长年运行使用中,就极易发生渗漏、垮塌等严重事故。

一、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的水利维护管理人员匮乏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水利技术人员,是充当一种保安的角色来管理水利工程。从整体来看,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能力较为薄弱,对于水利的相关专业知识更是一窍不通,这样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当然不能做好维修养护工作,更不能及时发现险情,排除危险。因此,专业的水利工程维护人员是非常紧缺的。

2、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仍有很大的一批正在运行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上世纪中期修建的,由于当时的施工技术较为落后,所修建的水利工程在新的时展下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一些水库或堤坝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软基、涵管断裂、堵塞及白蚁危害现象,这些病险水库有的需降低水位运行,严重影响其效益的发挥,同时也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3、重建轻管导致工程效益降低

由于缺乏维修资金,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别是不少病险水库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工程效益锐减。多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配套工程,致使受益范围缩小。由于水利工程缺乏管理,使原有的机械设备部分丢失,带病运行。一些水利工程的排涝站、电灌站平时无人管理,导致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被盗,加之设备缺乏必要的维修,每到防汛抗旱季节,机器不能运转或带病运行,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4、维修养护技术资料欠规范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每月下达的月度任务书内容不细、技术要求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经常性检查内容不全,记录不详细月考核内容不全,质量控制不严格、记录不详细。维修养护前后对比照片、声像资料偏少,维修养护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劳务、材料、机械等原始凭证或记录不全。这些维修养护技术资料的欠缺或不规范年,导致完工工程量、结算、验收等资料缺少支撑,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维修养护工作全过程。

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现对管理事项、管理内容、管理对象的全覆盖,真正做到事事有规可依,人人有章可循。二是不断修订完善有关制度,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及工作实际,对规章制度适时修订、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大制度落实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赏罚严明,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对各项规章制度、目标任务、考核标准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要加强督导检查和考核评比,形成导向明确、督导有力、以考促管、奖优罚劣的长效机制。

2、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聘用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为此,应加强岗位管理,提高岗位待遇,利用各种措施吸引水利专业人才来应聘水利维修养护工作岗位。另外,除了大力引进水利专业人才,还要加强对现有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掌握基本的水利维修养护知识和技术,并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建立考核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从各方面加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人员的职工队伍建设。

3、制定详细的维修养护专项规划

工程维修养护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改变工程面貌的基础,水管单位应尽快制定维修养护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规划应包括堤防维修养护规划和水闸闸区规划,专项设计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实施时应有计划、有重点,以达到尽快改变工程面貌的目的。

4、调整和完善日常维修养护方式

针对日常维修养护要保证全面性和经常性,日常养护是指以人工和使用简单工具为主的项目,对工程小缺陷进行修补,以工日计量,日常养护主要通过雇佣护堤员来实现,护堤员应相对固定。日常维修项目,是指以材料为主的项目,原则上每月实施一次,水管单位在月工程普查的基础上,以月度任务书形式下达给养护公司,实施完成后,由水管单位进行月考核。

5、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工程管理养护缺少必要的设施设备,现有的设施设备存在陈旧落后和不配套现象,现有的工程管理养护点房屋基础设施差,给一线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不利于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按照标准配备完善工程管理养护的设施设备,维修或淘汰一些陈旧的养护设施设备,合理选择、充实管理养护设备,运输机械,交通通讯工具等设备,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6、工程设计和施工要为工程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使防洪工程达到抗御洪水的设计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体现为建设打基础,管理上水平,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要千方百计用足用好有关政策,为工程管理养护创造条件。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养护维修队伍,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分离,既可精简水管单位人员、节约维修养护经费,又可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7、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观念,加大管理力度

水利工程是维修养护关系着下游居民的人身安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因此,要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观念,大力宣扬维修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加强法制管理,不仅要使管理人员提高认识,还要使广大群众也明确水利工程维修防护的重要性,全民一心,以最好的维护管理工作,使水利工程实现最大的效益。

维护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策略

水管体制改革后,水管单位与维修维修养护单位在人员、财产、责任和经费等方面实现了完全分离,明确了水管单位的工程管理责任地位,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极大地改观了工程面貌,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还不够成熟,改革后的一些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因此在专业人才、维护经费、管理、方案编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及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质量,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可以分为日常维修养护和专项维修两部分,专项维修指工程量比较大而且集中的工程,工程量比较分散的工程可列为日常维修养护。维修养护可以保持水利工程的完整、安全,从而保证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其功能,因此,维修养护对水利工程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维修养护工作要应该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配套的技术方案,保证维修养护的科学性,确保工作质量;对于损坏部位及时进行维修,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维修养护以防为主,防修结合。

一、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水管体制改革自2006年全面实施以来已经历6年多时间,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单位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无法满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要求;水管单位与维修养护公司尚未完全适应新体制,彼此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影响维修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部分地区维修养护工作的监管力度不足,日常养护工作演变为阶段性维修;维修养护工作的设计方案编制方法不够完善,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工程量的大小无法进行准确计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维修养护技术资料的整理难度较大,任务书、考核内容、质量监控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职工素质偏低有很大关系。

二、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策略

(一)制定详细的维修养护方案

维修养护方案的制定可以使维修养护工作更加规范、有效的进行,在制定方案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设计一个年度维护方案,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和分散程度将总工程分为日常维护项目和专项维修项目。日常维护项目主要是受自然、人为等因素引起的轻微破坏,包括土方、草皮种植、杂草清除等;专项维修项目主要针对一些损毁严重的路段,包括混凝土道路、界碑、石护坡等破坏相对困难、严重的项目。通过分工,将经费合理分配到各个项目中,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因此水管单位应该重视维修养护方案的制定,及时进行专项规划,充分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维修养护方案的设计要采用高起点、高标准,使得其实施过程有计划、有重点、有成效。

(二)制定严格的质量评价标准

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主要由水管单位负责,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便于对维修养护工作的好坏进行评价。维修养护企业依据维修养护方面的合同与法规,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查体系,规范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保证维修养护工作的质量。维修养护企业与水管单位共同组建监理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维修养护项目进行检查、检测,并向各部门提供报告,这样既可以对维修养护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又可以及时地发现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专项维修项目,应该改变以往的评价标准,将工程的质量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对于同样经费的水利工程,可以根据质量保质期的不同进行质量评定,并以此对企业及个人进行年度奖金、职称等方面的评价。

(三)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

要想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质量,就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引进专业人才的力度。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基层管理人员数量比较少,人均管理范围大,工作量较多,无法满足维修养护工作的正常要求。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对现有职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维修养护项目管理知识,并借助培训的机会对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进行解答;另一方面维修养护企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提高职工待遇、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等,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

(四)调整和完善日常维修养护方式

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工作要保证全面性和经常性,但是由于目前基层管理人员不足,因此需要采取更合理的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方式,将水利工程的养护和维修工作分开。日常养护工作可以通过雇佣护堤员来完成,主要是对水利工程中的一些小缺陷进行修补,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即可完成项目。护堤员除了要对工程进行日常养护之外,还要负责对水利工程进行日常巡查,将工程中的问题及时地汇报。日常维修项目则是指那些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以材料为主的项目,正常情况下每月实施一次即可,管理人员依据水管单位提供的任务书进行维修养护工作,工作完成后提交报告,由水管单位进行考核。日常养护工作和日常维修工作的工作人员由维修养护公司统一管理。

(五)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部门合作

水管体制改革以来,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企业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方面,因此,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在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水管单位的职责主要是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和管理,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的运行,具体工作包括维修养护工作的任务安排、质量检查以及工程检测管理等。维修养护企业则主要负责水利工程具体的维修业务,包括整治护堤、河道、水闸以及一些日常的维修养护任务。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企业应该加强相关法规制度的宣传培训,促进双方观念的改变,突破原有的思维工作习惯,促进双方的合作发展,实现维修养护工作的科学、精细、标准管理,提高维修养护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红,邢红芳,王小川.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海河水利.2008

维护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养护

随着水利工程机械设备加工和制造的精密程度不断提升,对设备运行环境和运行维护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设备管理维护认知,健全管理养护规章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是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机械设备管理养护存在的问题

1.1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养护意识不到位

对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好坏程度取决于“人”的管理观念。现实中,存在管理人员、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设备安全巡视检查不按制度进行,浮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发现机械设备存在问题和隐患,不能及时解决或及时上报;领导层不够重视,存在维修项目、维修经费审批慢,批复周期长,制约了现场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耽搁了设备正常作业,降低了设备经济运行效率。

1.2机械设备管理养护制度不健全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针对机械设备运行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过于文本化,在处理问题时难以具体运作。管理部门和维修养护部门的职责、权力和义务界限不明确,出现了“以养代管”、“管而不行”的权责混乱局面,部门之间推诿,影响了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制约了设备养护的质量提高。1.3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有限水利机械设备管养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工作,对检修规程、操作规程等规范制度不熟悉,只会简单的进行开机、停机操作。只要设备还能够正常运转,工作人员就不会考虑其他的事情,不能进行日常的检查和常规养护,结果就是小的故障发现不了,等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时,却又无法解决,只好停下设备,等待专业人员进行处理。领导层对机械设备管理养护认识不够,重视不到位,认为不重要“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配置也不尽合理,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造成技术人才浪费。

2管理和维护问题解决方法的探讨

2.1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

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首先就要从企业的各管理层抓起,使全体人员认识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机械设备管理养护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各层级人员管理意识提高,才能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确保机械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其次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公开、公正、公平的工作考核机制,不仅让职工看到自己工作的成绩和短板,也能进行工作的纵横向比较,提高职工的竞争意识,辅以有效的奖惩同步机制,提高职工的设备管理积极性。再次加大设备管理养护的经济投入。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机械设备科学管理的经济投入,比如对机械设备的改造升级、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为企业推进机械设备科学管理创造条件。最后,加强专业学习培训。针对设备管理和养护中出现的问题,对管理人员和养护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专业性培训,使之掌握机械设备特性,结合机械设备运行,全面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和养护水平。

2.2健全管理养护制度

提高调水工程中设备管理养护的水平和质量,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养护管理制度,明确权限范围,加强科学统一管理。从设备维护的备品备件的选型、采购、使用、管理、更换和维修到维修方案的制定、大修岁修计划的实施和维修预算等方案的报备审批程序、款项的使用办法等都应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使机械设备管理养护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情况监督考评制度。在进行季度或年度设备考核时,根据考评内容对设备运行的状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传达到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并做好现场监督和整改后的验收工作,为设备的良好运转提供跟踪管理制度保证。

2.3全面培养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

水利工程中机械设备的运行多已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在建立健全设备运转记录、台帐、技术档案、事故报表、维修保养资料、年审检查情况等管理操作方面要具备扎实的功底;积极学习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树立机械设运行标准化体系化管理意识,全面掌握设备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建立起信息化、动态化、实时化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管理体系运行信息反馈及时、通畅、准确,为领导机构和维护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现场设备管理情况提供时时的信息共享,促进设备管理、维护之间高效配合,最终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在调水工程管理工作中,懂操作懂工况懂技术懂维护是对我们机械设备维护人员工作能力的一般性要求。水利设备包括高低压电气、水泵、电动机等涉及水电机械等方面,这就要求了我们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面要广各方面操作能力要强。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好自己熟知领域的工作,更要向不同方面的其他维修人员学习专业技能,做到“人人为师,自己为师”不断学习进步的新境界,做到在理论上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操作、维护规程和维修技巧,在重点设备上也能熟练操作。

2.4加强对专业人员培训学习投资力度

机械设备管理和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寿命、工作安全、运行成本和生产效率。提高专业人才知识水平的投资力度,不仅是对个人的投资培训,更是对企业对管理单位更好的生存生产的一种自身发展的前期投入。不仅要加强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还有加强老员工的新技术新知识的更新培训工作。涉及机械设备的技术材料、工作手册、安全生产实施细则等技术性资料结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开展,跟踪管理学习效果;加强技术更新,加强员工对新设施新单位先进管理方式的参观学习,提升管理理念和水平,加大对此的投资力度和关注也是企业持续发展、提高竞争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