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4:46

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篇1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用经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挪用幼儿园经费,合理使用各项经费。《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中指出:“加强幼儿园财务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对公办幼儿园和接受政府经常性资助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建立预决算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开幼儿园师资、入园幼儿数和经费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基于此,本人对规范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财务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强化管理意识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了财务管理意识,才会有自觉规范财务管理的行动。强化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财务管理意识,是规范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前提。

(一)加强宣传,树立意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下发文件、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各种会议等。要组织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园长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向他们宣传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让他们树立规范财务管理的意识。

(二)完善制度,强化意识

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要自觉完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让制度来强化意识,让意识成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把财务管理作为幼儿园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各幼儿园应根据本县的《普惠性幼儿园管理办法》并结合本园实际,建立健全本园财务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依法依规,按章办事。

二、加强财务核算是关键

只有加强了财务核算,才能准确掌握幼儿园的财务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挥财务管理和使用效益。加强财务核算,是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规范财务管理的关键。

(一)健全财务机构,加强财务核算

1.配齐财务人员

大多数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财务人员配备不齐,有的由园长兼任会计和出纳,财务核算和管理混乱,收支随意性大。因此必须建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出纳人员。会计、出纳不得为同一人,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2.进行会计核算

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大多数没有记会计账,脑子里是本“糊涂账”。少数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虽然记了账,但记的却是流水账(不规范的出纳账),没有进行会计核算,不能清晰反映整个幼儿园的财务状况。

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应按照《会计法》及相关财会制度规定建立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及时记账、对账、结账及编制财务报表,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二)严格资金管理,落实各项政策

1.严格收费管理

收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是一面直接反映幼儿园财务管理工作好坏的镜子。抓好收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第一要务。应该做好“四严禁”:

严禁提高标准。各幼儿园必须按照已申报备案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和票据管理制度。严禁扩大范围。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或捐资助学等费用。严禁坐收坐支。收取的费用存入幼儿园的基本账户(不得存入个人账户),以便于了解幼儿园资金全貌,准确地对幼儿园进行财务核算。严禁公私不分。收取的费用要保证幼儿园正常运转,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办学经费,严禁举办者将幼儿园办学经费用于其他经营支出或个人其他开支。

2.合理使用经费

(1)合理开支

目前,许多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经费开支随意性大。尤其是保育教育费的开支,没有计划,相关开支项目的比例也严重失调。这就导致幼儿园发展需要的费用不足,不利于幼儿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要按照“添设备、保运转、重培训”的原则合理开支。可参照以下标准:每年有不低于全年收入30%的经费用于添置保教设施、玩教具等;教职工培训费不少于全年保教费的8%。幼儿伙食费全部用于幼儿膳食,师生伙食账目分开,每月(期)公布幼儿伙食账目,伙食费月超支或节余控制在月营业额的2%以内。

(2)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种补助经费不断落实。对于各项补助资金,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骗取、套取国家资金。

3.推行财务公开

定期公开幼儿园师资、入园幼儿数和经费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这是财务管理重要的一环,也是对财务管理规范化的一个标志。

三、完善监督机制是保障

建立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是规范财务管理的根本保障。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规范财务管理既是幼儿园的一种自律行为,同是又是一种社会行为,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

(一)进行常态监督

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需要幼儿园自身的努力,同时更需要接受各部门的监督。只有将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财务管理的监督常态化,才能促进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财务管理最终趋于规范化。

财政、教委、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可进行常规检查、阶段性检查和不定时抽查。对未按规定建账核算、违规收费、开支不合规等行为的,限期整改,并作出相关处理。

(二)实行奖惩制度

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篇2

幼儿园财务管理细则一一、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管理好支票和银行账户。

二、依法组织收入、应收尽收,筹集资金。

三、正确使用资金,对资金的投放和使用做到心中有数,对债权债务及时结算,清理。

四、各项财产物资做到账账相符,帐物相符。

五、按规定标准执行奖金、补贴、福利的发放和费用开支。

六、依法足额及时上缴财政专户储存,对于预算外奖金按规定计划使用,合理安排。

七、严格执行票据管理制度,票据有领发登记簿,并有专人负责,及时到有关部门进行年检和核销。

八、认真执行财政改革措施,严格遵守基建项目的预决算审查制度。对购买大宗物品必须经政府采购部门审批方可定点采购。

九、严肃财政纪律,认真执行监督只能,发现违法违纪,应及时制止纠正,否则有权上报上级领导。

十、组织编制财务收支预算计划,根据有关资料,如实、科学、准确:预测资金的使用和投入。

十一、严格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管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需报损、报废必须经领导批准,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国资局审查批准,方可处置。

十二、认真完成省文化厅计财处布置、安排的各项工作人物。

十三、积极与上级取得联系,遇有特殊的情况需要及时汇报,或随时上报有关工作信息。

幼儿园财务管理细则二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坚持收支两条线及票款分离制度,健全学园的各项财务制度,做到钱、物、帐分开管理。成立学园财务稽查小组,定期核查并公布收支帐目。

2、建立票据领发、缴销制度,使用市财政的统一发票,按市物委批准的标准及项目收费。严禁一切乱收费行为。

3、财务工作实行园长负责制,并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4、幼儿园经费统一管理,年初预算由园领导、会计、总务、总保管共同商讨拟定,并结合分级预算,有计划地使用。

5、建立健全物品采购审批制度。凡大宗办公用品、材料、设备、家具、用具、玩具的购置,各种会议培训费、书籍报刊费、修缮基建开支、各种用工用资开支,以及大型活动开支,均应实现编制用款计划,上报园长审批。其余由分管副园长审批。

6、单位不得借款给私人。因公出差需借现金的应事先填写借款凭证。报园领导审批,借款者必须及时报销结帐,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结算时间,应向财务人员和有关领导说明。

7、每张报销凭证,要出具凭证单位的公章,每张凭证具有真实性、合理性,要经办人、验收人及领导签章方可报销,实行财会人员监督制。

8、出纳人员应将支票、单据、凭证汇总后,每周缴交给会计一次,以便及时结帐,编制报表。

9、财会人员的帐务要日清月结,园经费每月公布一次,幼儿伙食费、点心费,每月向家长公布一次。

10、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入帐,领发、登记、检查、维修制度,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11、各班的班费应合理使用,并按报销程序按时做好结帐手续。

12、学园按上级要求建立购物报销程序、基建报销程序、修缮报销程序、差旅报销程序规定,工作人员应要严格按照程序要求按时办理报销手续。

幼儿园财务管理细则三幼儿园财务管理细则为本园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法》等国家有关法规,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园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幼儿园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合理编制园内经费预算,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幼儿园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反映幼儿园财务状况。

一、关于财务管理体制

1、园长要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全面负责。

2、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幼儿园,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幼儿园财务活动在园长的领导下,由上级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没有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幼儿园,实行集中管理,分园核算的体制。园内设会计、出纳各一名,记流水帐,在园长领导下,管理园内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帐。

3、幼儿园财务人员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权要求本园所有人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有权参与本单位经费编制计划、签订经济合同等有关财务活动,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及财产保管等情况。

二、单位预算管理

幼儿园应本着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每学期的经费预算。

1、编制方法:

收入预算:应考虑幼儿园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

支出预算:根据幼儿园本身财力可能、幼儿园正常教育活动和发展计划,妥善安排其他各项必需支出。

2、预算编制的审批:

每学期初幼儿园财务领导小组成员商讨通过将本学期的经费预算情况作详细安排。(人员工资,大型维修及设备,日常开支),报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并备案。重大事件需调整预算经通过财务领导小组讨论并上报批准。

三、收入管理

1、收入包括学费收入,其他收入(捐资助学、固定资产出租、利息、兴趣班收入等)。

2、幼儿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使用合法票据,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幼儿园收入帐户,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四、支出管理

1、幼儿园支出是指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内容包括: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修缮费、业务费、设备费、其他费用等。

2、幼儿园支出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规章制度及上级主管部门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另附),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幼儿园结合本园情况规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按预算正常执行,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

对于大型的维修及设备购置应预先经财务小组协商签字,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方可支出执行。

幼儿园应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把好质量管理等环节,防范决策失误等有关舞弊行为。工程结束后,报请审计部门审定,工程款项由局与施工单位核算。

五、资产管理

幼儿园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

1、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及应收、暂付款、借款、存款等。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①对货币资金收支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应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②审批人应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

③幼儿园因公个人用款时应按照提交用款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等程序执行。会计、出纳应按签字齐全、票据规范、支出合理等认真复核后方可办理支付手续。

④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中决策和审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单价满1000元或一次性支出满20xx元的设备或维修项目)。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的行为。

⑤对于大额的支出应使用转帐支票,不得以现金直接支付。

⑥现金收入应当及时存入银行,不得用于直接支付单位自身的支出。

⑦以幼儿园为单位借出款项必须执行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⑧单位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帐,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帐外设帐,严禁收款不入帐。

2、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幼儿园应根据: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结合本园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目录。幼儿园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些全面的清查盘点,一般的报废、转让经财务领导小组批准后核销,大型、贵重的设备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核销。

六、代管款管理

幼儿园的代管款包括代办费,伙食费。幼儿园应对代办费、伙食费进行独立核算。

1、代办费:幼儿园应严格按有关教育局或有关单位规定收取代办费金额,并严格控制代办费的支出项目,严禁支列无关的费用,代办费应每学期结算支出明细,向家长公布、清退余款。

2、伙食费:幼儿园应按规定的标准收取幼儿伙食费。支出幼儿一餐两点、净水、餐后水果及食堂使用的水电煤气费等其他成本。

应根据制定的带量食谱采购每日食品,严格控制采购的量。

不得在幼儿伙食费中列支无关的内容。

教师伙食应与幼儿伙食严格分开,单独建帐,保证幼儿伙食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幼儿伙食费。

食堂应建立物品进库、出库、每日过秤记录,每月进行盘库。

七、财务清算

幼儿园发生划转、撤并或园长、主管会计离任、外调时,应进行幼儿园财务清算。在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指导下,对园内的财务、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做好移交,接收的交接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遗留问题。

八、财务报告

1、各幼儿园应根据每月经费的作用情况,编制月财务报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对于一些财务变动情况及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应附说明,对于存在的问题应提出改进措施。

2、学期末应对本学期收支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包括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及大型维修、设备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并与制定的预算作对应比较。

九、财务监督

1、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幼儿园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幼儿园必须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并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

2、幼儿园的财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三种形式,各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不同的监督方式。

3、幼儿园的财务人员有权按《会计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行使财务监督权,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4、中心会计定期对所辖幼儿园进行财务指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篇3

我园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2㎡,户外活动面积500㎡。现有教学班2个,配有录音机、电子琴,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大型户外和室内玩具。幼儿园实行了隔离,在教学及活动区加了防护栏。取得了办园许可证。

二、安全卫士方面

1、我园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并落实到岗到人。按规定对幼儿、用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2、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有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对措施,发病率低。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幼儿园均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幼儿需要;定期开展幼儿体健检查;定期对幼儿教室、活动场所、生活游戏物品进行消毒;制度性、常态化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及时记录,资料齐全。教职工健康证、安全教育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教职工和幼儿体检档案、消毒记录、食品留样等工作过程性资料,都做到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保育教育方面

1.幼儿为本,保障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操作规程》规范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特点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能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遵循规律,注重习惯养成。各幼儿园都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制订幼儿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做到全面性、启蒙性、综合性和衔接性相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在日常幼儿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保教内容、方法。

3.尊重幼儿,师生关系融洽。督导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现象。

4.创新模式,促进均衡教育。各幼儿园均能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幼教活动模式,丰富幼教活动载体,促进幼教均衡发展。

5.家长参与,形成保教合力。各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膳食、安全和幼儿保教管理。设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建立微信群,设立“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运动会,发放“幼儿学习内容”,向幼儿家长宣传办园理念、办园优势和办园成效。

四、教职工队伍方面

1、合理配备人员,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教职工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注重师德建设,强化队伍思想素质。各幼儿园开展了教职工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

3.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保教业务水平。各幼儿园能按学期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依托校本研训、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等平台,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互相听课研讨、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完善聘用手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多数幼儿园能按有关法律法规,与正式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与自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五、内部管理方面

1.加强组织保障,机构基本健全。幼儿园均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幼儿园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2.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各幼儿园能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儿童膳食费做到专款专用,按月公式,账目清楚。年度财务有专门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出示审计报告。

3.规范招生,无入园考试或测查,无小学化倾向。家长参与幼儿园安全、保育教育等方面的管理。 

一、办园条件方面

我园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2㎡,户外活动面积500㎡。现有教学班2个,配有录音机、电子琴,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大型户外和室内玩具。幼儿园实行了隔离,在教学及活动区加了防护栏。取得了办园许可证。

二、安全卫士方面

1、我园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并落实到岗到人。按规定对幼儿、用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2、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有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对措施,发病率低。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幼儿园均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幼儿需要;定期开展幼儿体健检查;定期对幼儿教室、活动场所、生活游戏物品进行消毒;制度性、常态化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及时记录,资料齐全。教职工健康证、安全教育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教职工和幼儿体检档案、消毒记录、食品留样等工作过程性资料,都做到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保育教育方面

1.幼儿为本,保障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操作规程》规范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特点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能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遵循规律,注重习惯养成。各幼儿园都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制订幼儿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做到全面性、启蒙性、综合性和衔接性相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在日常幼儿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保教内容、方法。

3.尊重幼儿,师生关系融洽。督导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现象。

4.创新模式,促进均衡教育。各幼儿园均能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幼教活动模式,丰富幼教活动载体,促进幼教均衡发展。

5.家长参与,形成保教合力。各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膳食、安全和幼儿保教管理。设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建立微信群,设立“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运动会,发放“幼儿学习内容”,向幼儿家长宣传办园理念、办园优势和办园成效。

四、教职工队伍方面

1、合理配备人员,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教职工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注重师德建设,强化队伍思想素质。各幼儿园开展了教职工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

3.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保教业务水平。各幼儿园能按学期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依托校本研训、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等平台,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互相听课研讨、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完善聘用手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多数幼儿园能按有关法律法规,与正式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与自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五、内部管理方面

1.加强组织保障,机构基本健全。幼儿园均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幼儿园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2.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各幼儿园能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儿童膳食费做到专款专用,按月公式,账目清楚。年度财务有专门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出示审计报告。

3.规范招生,无入园考试或测查,无小学化倾向。家长参与幼儿园安全、保育教育等方面的管理。 一、办园条件方面

我园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2㎡,户外活动面积500㎡。现有教学班2个,配有录音机、电子琴,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大型户外和室内玩具。幼儿园实行了隔离,在教学及活动区加了防护栏。取得了办园许可证。

二、安全卫士方面

1、我园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并落实到岗到人。按规定对幼儿、用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2、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有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对措施,发病率低。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幼儿园均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幼儿需要;定期开展幼儿体健检查;定期对幼儿教室、活动场所、生活游戏物品进行消毒;制度性、常态化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及时记录,资料齐全。教职工健康证、安全教育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教职工和幼儿体检档案、消毒记录、食品留样等工作过程性资料,都做到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保育教育方面

1.幼儿为本,保障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操作规程》规范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特点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能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遵循规律,注重习惯养成。各幼儿园都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制订幼儿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做到全面性、启蒙性、综合性和衔接性相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在日常幼儿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保教内容、方法。

3.尊重幼儿,师生关系融洽。督导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现象。

4.创新模式,促进均衡教育。各幼儿园均能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幼教活动模式,丰富幼教活动载体,促进幼教均衡发展。

5.家长参与,形成保教合力。各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膳食、安全和幼儿保教管理。设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建立微信群,设立“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运动会,发放“幼儿学习内容”,向幼儿家长宣传办园理念、办园优势和办园成效。

四、教职工队伍方面

1、合理配备人员,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教职工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注重师德建设,强化队伍思想素质。各幼儿园开展了教职工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

3.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保教业务水平。各幼儿园能按学期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依托校本研训、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等平台,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互相听课研讨、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完善聘用手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多数幼儿园能按有关法律法规,与正式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与自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五、内部管理方面

1.加强组织保障,机构基本健全。幼儿园均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幼儿园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2.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各幼儿园能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儿童膳食费做到专款专用,按月公式,账目清楚。年度财务有专门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出示审计报告。

3.规范招生,无入园考试或测查,无小学化倾向。家长参与幼儿园安全、保育教育等方面的管理。 

一、办园条件方面

我园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2㎡,户外活动面积500㎡。现有教学班2个,配有录音机、电子琴,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大型户外和室内玩具。幼儿园实行了隔离,在教学及活动区加了防护栏。取得了办园许可证。

二、安全卫士方面

1、我园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并落实到岗到人。按规定对幼儿、用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2、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有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对措施,发病率低。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幼儿园均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幼儿需要;定期开展幼儿体健检查;定期对幼儿教室、活动场所、生活游戏物品进行消毒;制度性、常态化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及时记录,资料齐全。教职工健康证、安全教育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教职工和幼儿体检档案、消毒记录、食品留样等工作过程性资料,都做到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保育教育方面

1.幼儿为本,保障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操作规程》规范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特点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能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遵循规律,注重习惯养成。各幼儿园都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制订幼儿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做到全面性、启蒙性、综合性和衔接性相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在日常幼儿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保教内容、方法。

3.尊重幼儿,师生关系融洽。督导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现象。

4.创新模式,促进均衡教育。各幼儿园均能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幼教活动模式,丰富幼教活动载体,促进幼教均衡发展。

5.家长参与,形成保教合力。各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膳食、安全和幼儿保教管理。设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建立微信群,设立“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运动会,发放“幼儿学习内容”,向幼儿家长宣传办园理念、办园优势和办园成效。

四、教职工队伍方面

1、合理配备人员,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教职工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注重师德建设,强化队伍思想素质。各幼儿园开展了教职工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

3.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保教业务水平。各幼儿园能按学期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依托校本研训、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等平台,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互相听课研讨、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完善聘用手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多数幼儿园能按有关法律法规,与正式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与自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五、内部管理方面

1.加强组织保障,机构基本健全。幼儿园均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幼儿园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2.执行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各幼儿园能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儿童膳食费做到专款专用,按月公式,账目清楚。年度财务有专门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出示审计报告。

3.规范招生,无入园考试或测查,无小学化倾向。家长参与幼儿园安全、保育教育等方面的管理。 一、办园条件方面

我园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小学附设幼儿园。幼儿园占地面积132㎡,户外活动面积500㎡。现有教学班2个,配有录音机、电子琴,为孩子配备了适合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大型户外和室内玩具。幼儿园实行了隔离,在教学及活动区加了防护栏。取得了办园许可证。

二、安全卫士方面

1、我园建立安全防护、检查和卫生保健制度,并落实到岗到人。按规定对幼儿、用具、玩具等进行消毒。

2、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有传染病防控制度和应对措施,发病率低。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对突发事故有预案和防控措施。 

3.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幼儿园均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满足幼儿需要;定期开展幼儿体健检查;定期对幼儿教室、活动场所、生活游戏物品进行消毒;制度性、常态化开展幼儿安全教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及时记录,资料齐全。教职工健康证、安全教育和安全卫生检查记录、教职工和幼儿体检档案、消毒记录、食品留样等工作过程性资料,都做到及时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保育教育方面

1.幼儿为本,保障活动时间。大部分幼儿园能按照《幼儿园操作规程》规范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特点的室内外游戏活动,能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遵循规律,注重习惯养成。各幼儿园都能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设课程,制订幼儿教育活动计划,教育内容做到全面性、启蒙性、综合性和衔接性相结合,把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在日常幼儿教育和幼儿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都能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保教内容、方法。

3.尊重幼儿,师生关系融洽。督导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现象。

4.创新模式,促进均衡教育。各幼儿园均能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幼教活动模式,丰富幼教活动载体,促进幼教均衡发展。

5.家长参与,形成保教合力。各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膳食、安全和幼儿保教管理。设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建立微信群,设立“家长开放日”,举办亲子运动会,发放“幼儿学习内容”,向幼儿家长宣传办园理念、办园优势和办园成效。

四、教职工队伍方面

1、合理配备人员,幼儿园教职工数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教职工签订聘用或劳动合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注重师德建设,强化队伍思想素质。各幼儿园开展了教职工师德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考核评价,将师德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绩效考核相挂钩。

3.重视业务培训,提高保教业务水平。各幼儿园能按学期制订教师培训计划,依托校本研训、远程培训、校际交流等平台,组织教师各种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互相听课研讨、撰写学习笔记和工作心得,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完善聘用手续,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多数幼儿园能按有关法律法规,与正式在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与自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人员工资。

五、内部管理方面

1.加强组织保障,机构基本健全。幼儿园均实行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幼儿园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篇4

一、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建立“以市为主,市、镇(街道、园区)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构建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保障适龄幼儿接受公平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形成规范有序、人民满意、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学前教育新格局。

(二)具体目标。到年,全市6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努力提升全市幼儿园标准化水平;公办幼儿园比例大幅提高,全市公办、公办性质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90%以上,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90%以上;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100%,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以上;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全市幼儿园普遍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指导;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6%以上,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明显提高。

二、工作措施

(一)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落实学前教育财政经费。

学前教育实行政府、社会、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市、镇(街道、园区)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从年起,财政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要做到逐年提高,年前市财政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支出的比例达到5%以上。公办幼儿园全部纳入财政拨款,落实市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二)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增强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

1.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强镇(街道、园区)中心幼儿园建设,镇(街道、园区)中心幼儿园全部办成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到年使全部镇(街道、园区)中心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并通过省级认定。对新建达到省定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其建设投资由市、镇(街道、园区)财政总体上按1:1的比例承担,具体根据镇(街道、园区)财政状况分类补助。对改建、扩建达到省定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市政府奖励资金20万元。年前迁建市机关幼儿园,新建城关街道、李园街道中心幼儿园,缓解城区学前教育压力。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

2.加快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优化农村幼儿园资源。把农村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就近入园”的原则和服务人口3000-5000人的要求,对农村幼儿园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整,形成以镇(街道、园区)中心幼儿园为示范,独立幼儿园为主体,附设幼儿班为补充的农村学前教育格局。三年内将全市幼儿园(含幼儿班)调整到450处左右。中小学撤点并校后的富余教育资源优先用于改建成为幼儿园。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定基本办园标准,到年统一建设、改建和扩建150处农村独立幼儿园。

3.加强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从年起,小区开发项目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一律采取划拨方式供应,供地、规划审批前须书面征求市教体局的意见。配套幼儿园由政府投资建设或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无偿配建;建设部门应保证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配套幼儿园竣工验收由建设部门组织,建设、规划、教育等相关主管部门参与。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中,每5000人口的住宅区应由政府规划建设一所规模为6个班以上的公办幼儿园。对已完成供地小区内的非公办配套幼儿园,按照用地性质、产权归属、建设程度等分类,逐步收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转为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4.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办园规范、收费较低的民办幼儿园发展。对达到市级示范园、按公办幼儿园标准收费的民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资金补助等方式予以帮扶。

5.关心学前教育特殊群体。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孤儿和残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幼儿入园问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实行园长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市教体局对幼儿园园长资格进行认定,报市教育局备案;幼儿教师应取得教师资格证,幼儿园其他各类人员应取得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证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幼儿园非公办教职工全部实行聘用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2.加强幼儿园师资配备。镇(街道、园区)中心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单独核定,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逐步加大农村幼儿园公办幼儿教师配备比例,年前镇(街道、园区)中心幼儿园公办幼儿教师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每所农村独立幼儿园和幼儿班至少有一名公办幼儿教师。

3.完善师资培训制度。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规划,将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全市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三年内对全市所有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经费列入市、镇(街道、园区)财政预算。

4.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年前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要达到全市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倍以上,并逐步提高。农村镇(街道、园区)中心幼儿园和村(社区)集体举办幼儿园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保险等待遇按不低于70%的比例,由市、镇(街道、园区)财政按1:1的比例共同解决,市政府统筹发放并逐步提高。年,解决幼儿园非公办幼儿教师保险。

(四)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1.加强幼儿园审批监管,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市教体局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实施幼儿园年检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建立以各级政府牵头组织,综治、教育、城乡建设、公安、卫生、物价、民政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对未经审批和达不到标准的幼儿园予以取缔。

2.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指导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坚持科学保教方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3.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建设平安和谐幼儿园。严格执行《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加强幼儿园安全设施建设,配足配齐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幼儿园所在镇(街道、园区)、村(社区)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4.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实现“阳光收费”。按照市有关规定制定公办、公办性质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科学核定其他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杜绝幼儿园高收费,查处乱收费。

(五)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市、镇(街道、园区)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政策,设立学前教育办公室,配备专职行政管理、教研科研人员,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按上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市、镇(街道、园区)财政预算,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不断提高经费投入水平。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的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和指导幼儿园食品及卫生保健业务工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民政、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幼儿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

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结构失调;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5-0021-06

学前教育改革是我国继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后的又一重大教育改革,是党和国家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教育部已启动了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然而,现有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能否妥善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关系到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能否得到切实提高。因此,揭示和廓清这些结构性矛盾,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结构失调

1.“公弱民强”、数量失调

在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教育的产业化思维,把学前教育推向了以市场资本为主导的社会力量,而政府的作为则被忽视,从而造成了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不均衡。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全国共有各类幼儿园133722所,利用国有资源举办的公办幼儿园有50603所,占37.84%;民办幼儿园有83119所,占62.16%。特别是在城市,民办园多达23029所,占城市幼儿园总数的69.44%,而公办园仅占30.56%。在海南省,2010年的调查发现,全省204个乡镇中没有一所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可见,公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资源中所占的份额不足,政府在推进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还没有做到位,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难以有效得到保障,因为民办园资本的逐利性很容易侵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质。更为严重的是在欠发达地区的村镇,许多民办园处于不达标的非法境地,但由于这些幼儿园面向的是社会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支付能力低,人口数量多,因此这些幼儿园仍能得以生存。

2.民办园公办园公平竞争的环境失调

一是政府直接举办的公办园得到行政性资源支持,处于垄断地位,许多幼儿园已发展成为大园、强园、豪华园。二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参与举办的“国有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公办园参与举办的民办幼儿园,一方面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所规定的“依法享有举办者权益,依法履行管理国有资产的义务”,为这类幼儿园面向特定人群提供专有服务留下了空间;另一方面,这类幼儿园在管理者任命、政策设计上无不依赖举办者。在这类幼儿园中,许多幼儿园的资产性质不清,法人资格不明,通吃国有资源(特别是资产、教师资源以及精神文化、品牌等无形资源)和市场资源两份红利,对内为特定利益集团实行低收费甚至免费服务,对外实行迥然不同的高收费市场化运作。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类幼儿园是“伪民办”。由于其所占的资源优势,这类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普遍较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城市,由于人们重视学前教育的意识普遍提高,一方面深受这类幼儿园较高办园水平的诱惑,另一方面又对其高收费爱恨交加。这反过来又助长了这类幼儿园的高收费。高收费一方面带来了这类幼儿园自身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极大地排挤了其他民办园的发展,扰乱了学前教育市场秩序,人为地扩大了教育不公,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三是民间投资或利用民间资产举办的民办幼儿园,一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财政支持,这类幼儿园大多发育不良,逐利性突出;另一方面,因为办园灵活,因地制宜,填补了公办园的空白和不足,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最低限度的入园需求。但是,很多纯民办幼儿园由于生存在公办园和国有民办园的夹缝中,非但公益性难以体现,甚至难以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农村利用集体资源办园。这类幼儿园因集体经济情况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总体说来,很多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景气,幼儿园也举步维艰,多数不达标、不规范,办园条件和水平都比较差,属于公办幼儿园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公平竞争环境的失衡,必然影响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和普惠性的提高。

3.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的供需失调

当前,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对学前教育在防止弱势群体代际恶性循环中的作用越来越有共识,学前教育资源开始成为稀缺资源。然而,政府在扩大和丰富多样化的学前教育资源方面严重滞后,特别是优质资源稀缺、单一,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表现在:民办园虽然因市场需求而空前增多,但公益性程度并不高,幼儿园发展特色不鲜明,难以满足群众普惠性和多样性的需求;公办园数量不足,普惠性不高,许多公共财政投向了只满足特定人群的豪华幼儿园;农村集体园和民办园发展缓慢,条件简陋,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对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诉求重视不够,扶持接纳残疾儿童的幼儿园建设不足,服务于残疾儿童的专业师资短缺,设备配置不到位,残疾儿童接受早期干预的机会不多。

4.生源结构与幼儿园结构的失调

当前,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农民工群体、社会底层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群体、农村群众等,与社会富有阶层、一般工薪阶层等有着不同的学前教育需求。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区尚有40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2300万城镇人口仅靠领取最低生活费过日子。〔1〕这直接制约着他们的学前教育支付能力和利益的获得。然而,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中明显表现出“嫌贫爱富”的倾向,大多仅仅关注了强势群体的需求,注重按级管理。①虽说制度设计的本意是激励幼儿园提高办园标准和质量。但是,幼儿园的分级机制往往与营利结盟,使得分级成为提高收费的合法依据,“水涨船高”的成本分担价格机制更将弱势群体排斥在外。特别是针对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无论是财政支持还是政策扶持,至今都没有专门的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另一方面,幼儿园的规划没有很好地根据人口的流动和出生情况进行配套设计。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约有2.3亿农民进入城市务工,随之而来要解决的是农民工子女的入园问题。然而,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跟进,农民工子女入园问题突出。同时,随着人口高峰期的叠加,出现了入园高峰期。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2005~2008年,我国幼儿园在园幼儿增加了296万人,增长率达13.58%,而幼儿园增加了9320所,增长率仅为7.49%,幼儿园接纳儿童人数由2005年的每园平均175.16人增加到2008年每园平均185.09人。

5.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失调

这是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学杂托幼费方面,城市为100.3,农村为100.9。①这反映出农村居民学前教育的成本支出是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从地域上看,各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差距明显。如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学杂托幼费方面为101.5,而福建仅为85.6,学前教育的成本支出明显不足。从幼儿园数量来看,农村幼儿园数量明显低于城市。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村1~4岁人口37514878人,是城市同龄人口的3.59倍,而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幼儿园仅64303所,占总数的48.08%。从区域入园率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已达90%以上,而西部一些省市入园率最低10%,仅为5.94%,远低于全国平均入园率50.9%的水平。〔2〕幼儿园的办学层次也极不均衡。海南省2010年调查发现,有的市县未达标幼儿园比率高达92%,而浙江省早在2005年仅乡镇中心园达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的已占总数的31.6%。②从师资水平来看,农村高层次专业幼教师资匮乏。城市幼儿园本科以上专业师资48953人,占城市幼儿园教师总数的12.83%。农村7260人,仅占农村幼儿园教师总数的2.3%。从师幼比看,农村教职工配备明显偏低。从生均教育经费看,地区间差距巨大。北京、上海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达15429元,而等地仅为2768元,不到北京、上海的20%。〔3〕

二、解决结构失调的政策建议

上述学前教育的“五大失调”表明,政府的公共政策设计与学前教育公益性价值追求不匹配问题,是学前教育公益性不强、普惠性不高的根本原因。相关研究发现,“在经济上急剧转型时期的国家,人们更注重效率”。〔4〕也就是说,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会自发地实现,学前教育公益性必须由政府的公共服务来保障。责任型政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是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设计的制度基础。

1.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扩大公办园数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要把大力发展公办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作为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实际,政府在调动资源、建立组织体系、制定政策和监管运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护教育公平的价值理性方面是社会和市场力量不可替代的。推进公办园和民办园的协调发展必须体现政府意志,要注重综合运用行政和财政手段,特别是财政支持为主的服务手段,坚持“普惠第一,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扩大公办园数量。在进行存量改革时,要坚持以幼儿园资源优化重组为原则,以对幼儿园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造为重点,根据区域实际或扶持改造或淘汰不达标、布局不合理的幼儿园。在进行增量改革时,要坚持以严格准入和扩张公办幼儿教育资源为原则,结合新农村和城镇建设,合理规划布局,推进标准园建设,重点加大公办园的建设力度,扩大公办园的覆盖面。

2.建立公办园民办园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当前,如何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又不至于使国家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是政府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因此,公办民办并举,国家投入一点,社会投资一点,家庭合理承担一点的学前教育政策是当前的必然选择。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是优化幼儿园结构、促进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是要明确公办园和民办园各自的定位,即坚持公益性不动摇,各有侧重,各自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公办园属于公益事业单位,要坚持普惠性原则不动摇,在扩大公共服务覆盖、满足弱势群体需要、推进教育公平上要有所为,在建设标准上要有所不为。在管理上,要淡化分级管理,转向以标准园建设为价值导向的管理。根据世界各国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经验,以公立学前教育机构为主导力量的办园模式,是安置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保证其利益的最好、最有效的选择。〔5〕民办园属于公益性“非企业单位”,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园要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备案。这决定了民办园既要纳入社会公益事业的管理框架,获取政府公共服务的支持;又要纳入社会职业的市场管理框架,依靠市场和社会获得生存地位和空间。要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配置资源,使民办园既符合国家意志、公共利益,保证在国家意志范围内开展学前教育公益服务,又参与市场竞争,以不同特色满足市场、社会的不同需求,适应多元发展的需要,获取市场自主生存空间。因此,民办园要坚持多层次、多样化建设,在帮助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多样性需求上有所为,将营利性追求严格限定在“合理回报”内,对逐利有所不为。二是要加强分类管理。对国有民办园,要杜绝“一园两制”,通过确立独立法人资格,厘定国有资产出资额,审定财务制度,剥离其对国有资源的占有或变相占有。要按照2005年财政部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加强对民办园财务会计制度和办园质量的监管,确保“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保证其服务不受出资单位特定利益群体的支配,保证其办学结余继续用于公益事业。对优质的公办园,可通过开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的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高普惠性。鉴于目前社会转型的实际,要尽可能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尤其是要注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杜绝用公共投入办高标准、高收费、为少数人服务的幼儿园”。对于特别落后地区不达标的农村幼儿园,应正视区域差异,重新审定幼儿园准入资格,有差别对待。

3.建立完善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机制

一是要明确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基本理念。对民办园的财政支持要建立在民办园提供公益这一价值基础之上,把民办力量视为促进群众学前教育利益保障均衡化和帮助政府实现公共服务效率最大化的手段,并以民办园承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作为财政支持的价值尺度。二是要明确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法律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4和第45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可以采用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这为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民办园提供了法律依据。三是要因地制宜地确立公共财政扶持的形式和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可综合采取生均公用经费补贴、税费减免、长期低息贷款、转让国有闲置资产(如校舍等)等方式。特别是对民办力量强的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可立足支持民办园发展的办法,通过政府签约、委托等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一部分公共教育的任务交给民办园,在减轻政府公共财政负担的同时,让民办园更好地帮助政府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满足群众学前教育需求,真正成为公办园的补充。四是要制订合理的财政拨付标准。坚持以吸纳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为主要指标,结合幼儿园办园设施资源情况、区域学前教育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经济社会实际,对需要财政扶持的民办园,或设立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或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生均公用经费予以补助。同时,公共财政扶持标准要建立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绩效发放,逐步树立起以获得政府资助或奖励为信誉追求的民办园发展价值观,帮助民办园实现以公益性品质确立自己市场合法地位的目的。五是要恰当把握公共财政手段的运用。公共财政手段的运用要遵循市场规则,尊重民办园的市场地位,尊重他们自主办学、自主招生和在规定范围确定收费标准的权利,避免公共财政扶持手段内含的政府意志带来的不恰当干预和损害;同时又要按照公益性的要求,渗透政府对民办园公益性的意志要求,帮助其改善条件,规范办园,自觉接受监督,在接受政府公共管理的同时,按照市场需求经营管理。

4.坚持分阶段、分地区推进学前教育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方式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保基本和增能两个阶段(或方式)的转向。保基本阶段(或方式)是由面向少数群体的选择型服务转向面向全体的普惠型服务,以确保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学前教育需求,这是资源分配的底线公平。增能阶段(或方式)是在保基本的基础上,由资源分配的底线公平向优质资源分配的全面性公平的发展。分阶段、分地区推进,就是根据地区差距的实际,在已经实现基本保障人民群众学前教育需求的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如上海等地),实施学前教育增能发展,在努力提高质量、扩张和均衡区域优质资源,实现有质量的公平方面进行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地区则重在扩大学前教育基础资源,保障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底线公平。在有潜力但尚未实现保基本的地区,可实施保基本与增能组合的发展模式,以促进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增能发展。

5.坚持“三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学前教育

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学前教育要按照“总体广覆盖,重在强基层”的原则统筹安排。

一是城乡规划一体化。既在时间上同步发展,也在空间资源要素上相互融合。根据学前教育资源在城乡的分布情况、结构特点和公共财政情况、民间资本情况,合理规划教师的培养和配备、公共财政的投入等,合理规划城乡幼儿园区位布局、公办园和民办园数量结构。在农村,坚持以公办园为主,通过公共财政支持,确保村村有幼儿园(班)。可先设立农村学前教育专项扶持资金,强化农村幼儿园经常性投入;实施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强化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确保办园基本条件;优先保障农村合格教师配备和工资待遇,优先将农村公办园教师逐步纳入人事编制管理;优先实施专业发展项目,支持农村教师提高素质。其中,特别要重视将残疾儿童纳入随班就读的保障体系之中。在城市,通过严格准入标准和严格监管,调整各类幼儿园的数量、质量结构,努力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要坚决遏制公办园向豪华型发展的倾向。可通过合理分解大园、豪华园资源,转移部分资源用于办分园、连锁园或支持农村弱势公办园,或通过与城乡民办园签约合作等支持形式,增进城市公办园的公益性。

二是管理一体化。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为平台,统筹管理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实现互动共享,共同发展。特别是在公共财政统筹安排上,既要满足公办园的发展需要,又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建立扶持民办园的机制。在管理过程中,既可适当集中学前教育资源,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扩大服务范围,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周边乡村学前教育;又可根据区位实际、财政实际,适当分散教育资源,通过利用农村闲置的中小学校舍举办幼儿园,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三是城乡专业资源共享一体化。学前教育的专业资源主要体现在专业师资和其他专门设施设备技术方面(如服务残疾儿童的专门设备、技术等),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宜采取城乡共建的形式,共享稀缺资源。例如,通过支教下乡、村村配置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专项计划等各种方式,确保村村至少有一名基本稳定的合格幼儿园教师。通过发挥县教研室、县优质幼儿园以及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和指导作用,建立完善专业师资及其他业务支持系统,强化对农村幼儿园的业务指导,确保农村幼儿园最基本的办园质量。特别是要建立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师资保障系统,通过在职培训或专项引入计划,确保乡镇中心园及示范园至少有一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专业师资,并以此作为乡镇中心园及示范园的评价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吴邦国.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新华文摘,2010,(24).

〔2〕佚名.2010,那些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n〕.中国教育报,2011-01-07.

〔3〕崔方方,等.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现状、原因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4).

〔4〕丁建峰.当代西方实证社会选择理论综述〔J〕.新华文摘,2010,(6):151.

〔5〕庞丽娟.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弱势儿童学前教育扶助政策研究〔J〕.教育学报,2010,(5):52.

maladjustmentinChinesepreschooleducationStructureand

thepolicySuggestions

wangpeifeng

(instituteofSpecialeducation,nanjingtechnicalCollegeofSpecialeducation,nanjing,210038)

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篇6

(一)学前教育高标准普及。到2015年,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以上,其中城镇达99%以上,农村达95%以上;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取得新进展,学龄前儿童家长和看护人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城镇达90%以上,农村达80%以上。

(二)扩大优质资源覆盖率。年起新增幼儿园必须按省级优质幼儿园标准建设。到2015年,省级优质幼儿园占比达70%以上;到2020年,省级优质幼儿园占比达90%以上。

(三)提升幼儿园建设水平。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办1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都建成合格园。

(四)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制定落实发展规划,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进一步合理优化公办幼儿园布局。到2015年,城区公办幼儿园占比达60%以上,县域公办幼儿园占比达70%以上。

(五)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每所幼儿园至少配2名安保人员,配备符合技防标准的安保设施。幼儿园食堂均达到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B级以上,新建幼儿园及省、市级优质幼儿园达到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a级。

(六)保证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数量。市、县(区)要保证公办幼儿园每年增加一定数量事业编制。年至2015年,各区每年引进(含小学转岗)不少于10名公办幼儿教师,各县每年引进(含小学转岗)不少于60名公办幼儿教师,并逐年增加。

(七)持续提高幼儿教师合格率。到2015年,幼儿园园长、保健员、保育员上岗持证率达100%,专任教师上岗持证率达90%以上。每所幼儿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达到50%,幼儿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以上。

(八)保障幼儿教师工资和待遇。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政府提供保障,确保国家各项工资福利待遇落实到位。公办幼儿园编外聘用教师和民办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要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照《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研究制订学前教育职称评审实施办法。

(九)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区域内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落实学前教育经费,统筹管理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将学前教育管理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由市政府组织市教育行政部门定期进行考核。

(十)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和教学、活动用书用品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统筹改革发展,科学制定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各县区政府要深入调研,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要在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制度建设、标准制定、投入保障、评估督导、日常监管等方面有所突破。行动计划要与全市“十二五”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优质幼儿园创建工程相结合。

(二)加强协调合作,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责任,根据区域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学前教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高政府保障水平。要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地区学前教育工作,研究解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教育、机构编制、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城乡建设、卫生、人口计生、工商、物价、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要对无证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由县级政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安置幼儿。到2012年,全面消除无证幼儿园。同时,对以婴幼儿为教育对象的社会教育、培训、咨询等机构一并清理整顿,确保规范运行。

(三)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以奖代补制度。自年起,各县区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要完善政府、社会举办者和幼儿家庭共同承担幼儿培养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市、县(区)财政建立以奖代补制度,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区域内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幼儿教师培训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进入幼儿园就读给予资助。各县区政府要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加大对优质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选派公办幼儿园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并对承担普惠性教育任务的民办幼儿园进行补助。

(四)强化监督管理,健全县级统筹、县乡(镇、街道)共建的管理机制。在坚持政府为主举办学前教育的同时,鼓励多元办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形成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学前教育需求。各县区政府要建立督导评估、考核奖惩制度,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政府部门工作考核范畴。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农村(社区)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周边环境治理等任务,要积极筹措办园经费,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扶持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和村办、民办幼儿园发展。要建立学前教育发展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学前教育发展先进乡镇(街道)创建评选活动,宣传推广成功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五)扩大优质资源,提供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坚持“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广大群众享受基本同等的学前教育服务。积极开展省、市级优质幼儿园和合格幼儿园创建工作,对创建成绩突出的幼儿园予以表彰奖励。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符合学前教育要求的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明确公办幼儿园独立法人资格,小学附属的幼儿园独立建制,依法进行法人登记。实施“园园通”工程,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各县区要根据人口规模和城乡差异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原则上每1万人左右建一所2轨及以上的幼儿园,逐步实现适龄儿童就近入园。要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时,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并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六)实现分级管理,规范各类幼儿园收费行为。公办幼儿园和利用国有资产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根据办学综合成本、社会承受能力和办园类别,由物价、教育、财政部门确定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民办幼儿园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在保证发展基金提留比例25%的前提下,根据幼儿园生均培养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并报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未达标幼儿园不得与收费等级挂钩。

(七)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缩小城乡之间学前教育差距。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乡镇中心幼儿园配备适量事业编制。结合新农村建设办好规范的村幼儿园,有条件的可办成乡镇中心幼儿园分园,其他不具备举办幼儿园(分园)要求的村,可设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学点。中心幼儿园与分园(教学点)可实行人员、教学、经费等统一管理。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力度,逐步使全市所有农村幼儿园达到省级优质幼儿园标准。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要设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举办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必须做到园舍独立、财务独立、管理独立、人员独立。同时,承担本辖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的职能。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的选任,可参照当地中心小学校长的任职办法选拔聘任。

(八)严格准入制度,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严把各类保教人员入口关,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等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现在尚不具备相关任职资格的在职人员,要通过在职培训、自学考试等方式在三年内取得任职资格,逾期仍未获得任职资格的一律不得继续担任相关职务。新进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任职资格。健全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依托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加大培养力度,鼓励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加强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实行每五年为一个周期的园长和幼儿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加大省特级教师、市名园长和名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篇7

1.新中国成立前城市幼儿教育投资体制的实践探索

1904年清末颁布《癸卯学制》,自此幼儿教育机构在学制中占有一席之地。该学制规定:“凡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市镇,现在均有育婴堂及敬节堂,兹即于育婴敬节二堂内附设蒙养院。”“各处育婴堂规模大小不一,现均筹有常年经费;其规模过狭者,应设法扩充屋舍,增加额数。”…这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要求各地方应设有常年经费,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1903年,中国第一所官立省办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诞生。该园在《开办章程》中规定,“本园一切服装、图书、保育物品,均属官备,惟不备餐饭。本省小儿入园免收学费,外省小儿人园每月须纳学费洋四元。’㈦首次采用政府投入为主。个人缴纳学费的幼儿教育办同措施。此后,根据《癸卯学制》的规定,在湖北幼稚园的示范下,京师蒙养院、湖南蒙养院等一批官办的幼儿教育机构相继出现。清末这批官办幼儿教育机构,基本上是采用政府全额投资的方式。由于费用充足,这批官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设施、师资、保教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如湖北幼稚园、湖南蒙养院等不惜重金,从日本聘请幼儿教育专家直接担任幼儿园教师,以保证最初的办园质量。中华民国成立后,立即颁布《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教育部同时还在公布的《师范学校令》和《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蒙养园附设在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进一步明确蒙养园作为学制体系中的教育机构,幼儿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提高。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正式被列入学校系统,确立了幼儿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独立地位。中华民国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经费来源有两个特点:其一,相对于清末,进一步呈多元化发展,因而,先后创建了一批各种不同类型的幼稚园,幼儿教育在质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其二,总体上政府公共财政缺乏对幼儿教育的支撑,因而,这一时期幼教事业发展极其缓慢。据统计,1929年至1947年,偌大的一个中国,幼教机构数量一直未能突破1400所,在园幼儿数最多时仅为13万余人。[3]在办园体制上,民国时期的幼儿教育机构有公立的、私立民办的,有附属于学校机关的,也有单独设立的。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19年创建幼稚园,园址设在附属小学的杜威院内。该幼儿园由学校全额出资办理,同时,也收缴学费等相关费用。规定每半年缴洋2元(用品杂费1元,点心费1元)。1920年开办的北京香山慈幼院由于主要是收容无家可归的儿童,所以,开办之初经费由督办水灾的款项开支,但一直没有得到地方财政资助。因而,其收容的儿童中,有免费的孤儿、弃儿、贫儿,也有交费的儿童。南京鼓楼试验幼稚园于1923年由陈鹤琴个人办理,后有朱深甫募款十分之八,幼稚园得以扩大改址。后历年经费由中华教育改进社、东南大学教育科补助,1928年开始,江苏省教育厅每月给与津贴266元,1929年11月开始,南京市教育局每月补助津贴60元。1927年开办的中国第一所乡村幼教机构——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在陈鹤琴资助500元的情形下开办的。’中华民国时期,由于幼儿教育机构基本分布在城市,且规模相对较小,总体上幼儿教育投入处于最初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幼儿教育财政体制。

2.老解放区二元幼儿教育投资体制的萌芽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自己的红色区域。1934年2月,中央人民内务委员部颁布了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一托儿所组织条例》,强调采用因陋就简原则办托儿所。当时的托儿所办在农村,主要是为成年人参加革命战争和生产劳动解除后顾之忧,故投入上采取地方为主,自主办理,政府指导的方针。一般由本地妇女看护、管理小孩,托儿所的用具政府补贴一部分。这种特殊的投入方式,使得苏区的托儿所机构飞速发展。1934年,兴国县已建立托儿所227个,而瑞金县计划发展托儿所920个。…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要求在边区实行儿童公育制度,同时将学前教育向民间推进。在这思想指导下,边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托幼机构。一是由边区政府主办、费用完全由政府负担的机构,包括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资助的寄宿制的保育院和托儿所;二是经费由单位(机关、工厂、学校、部队)自理的单位日问托儿所;三是临时成立的托儿班、哺乳室、游击式托幼组织等。总体说来,当时的边区政府采用了重点包办党、政、军托幼机构,适当扶持社团托幼机构,发动群众创办多种形式的托幼机构的投资和办学思路。一方面,有比较稳定的经费保证了保育院等幼儿教育机构的保教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民间力量办理托幼机构,有力地促进了边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首次将边区政府支持幼儿教育的行为制度化,是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雏形。

二、新中国成立后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形成

1.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的社会背景

新中国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认定解放妇女劳动力作为幼儿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并在实践中被不断强化。195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第一次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解放妇女劳动力的任务。该《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一方面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另一方面,则是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问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1956年,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该《通知》进一步强调,为了帮助母亲们解决照顾和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托儿所和幼儿园必须有相应的增加。因此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幼儿教育虽然在学制中作为国民教育的第一环,但在实施中却更偏重于其特有的解放妇女劳动力的这一社会职能。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和社会都是依据幼儿教育服务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职能来思考财政投入问题。由于幼儿教育首先定位于服务妇女就业,则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女职工、女职员,幼儿教育的这种功能定位在事实上将农村妇女排除在外。自然而然,农村幼儿教育也就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长期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新中国开始步入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于是,以国家机关单位和集体经济体为依托发展幼儿教育成为此后长期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政策。

2.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过程及特征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个条例指明了幼儿园、托儿所的基本性质——是为职工提供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内务部的《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强化了幼儿教育的分散投资体制,指出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的经费、人事、房屋设备均由教育行政部门、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群众、私人等主办单位各自负责管理。在农村,提倡农业合作社举办托幼机构。其指导思想很显然是将幼儿园作为职工劳动保障和福利看待。1955年,国务院的《关于工矿企业自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规定》要求,幼儿园年需一切费用由各部门列入“营业外”开支,编入财务计划。1973年,财政部财企字第4l号文规定幼儿教育成本改在营业外支付,从制度上完全确定了幼儿园归属后勤服务开支的准则,强化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单位福利属性。至此,我国的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财政明拨与暗补并举。在这种体制下,我国政府一方面在人、财、物等方面直接投入教办园,即财政明拨。同时,还以职工福利间接投入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附属幼儿园,即财政暗补[引。其暗补的基本方式是:一是各单位在创办托幼机构中,经费从本单位基本建设费中支出;二是国营企业在所提取一定份额的福利补助金中,部分经费可用于托幼机构;三是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企业管理费和事业费中开支补助附属托幼机构。另有工会经费等资助托幼机构。

(2)国家的职工福利政策对城市托幼机构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国家激励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财政支持幼儿教育事业,从而使这些单位附属的托幼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另外,由于单位附属的托幼机构的归属性和依附性,其办园条件和质量随所属单位的福利状况而起伏。

(3)对于城镇街道和农村社队,采取集体兴办的方式,保教人员的待遇,相当同等劳动力报酬。(4)幼儿教育多元发展格局形成。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办幼儿园有着长期稳定投入积累,这类幼儿教育机构越办越好;而中小企业办园和街道办园一直未能够突破托儿功能,发展状况徘徊不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由于一直未获得财政投入,处于长期停滞状态。[6]

3.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也相应发生变化。但是,通过考察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框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为新的二元体制所取代。其基本表现是,政府财政投入主要流向教办园、政府机关园及其它部门园。而原有的集体经济体办园、国有企业园大多解散,代之为私立园的大量涌现,而后者逐渐成为办园力量的主体。

(1)“两条腿走路”的财政体制内涵逐步扩大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要求幼儿教育工作应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继续提倡机关、部队、学校、工矿、企事业等单位积极恢复和建立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生活服务事业逐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托幼事业社会化也成必然趋势。这预示着幼儿教育在办园和财政体制上将突破由国家和集体基本包揽的格局。原有幼儿教育财政体制中的国家和集体经济体的“两条腿”在幼儿教育发展中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力量,同时,还应充分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发展幼儿教育。

(2)农村幼儿教育仍然处于“人民教育人民办”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民教育人民办”是当时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办法。其主要方式是地方投入为主,家庭承担一定的教育费用。1983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意见》,指出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可采用社(乡)统筹,生产队(村)自筹,群众集资,家长交纳少量保育费等多种办法。并指出,按照“地方为主,分级管理”的做法,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财政部1980年制定的《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规定,在地方教育事业经费中列幼儿教育专项。教育基建投资也应包括幼儿教育项目,在有条件的地方,地方财政还应对农村幼教事业给予适当补助。从以上规定可见,对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主要采取当地为主,其经费渠道限于社(乡)、队(村)集资自筹,家长付费的办法。《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中虽然规定地方教育事业经费中列幼儿教育专项,但对于庞大的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来说,则属杯水车薪。且一般情况下,所谓的“幼儿教育专项”经费基本上被投入到城市的教办园或政府机关及部门园。

(3)幼儿教育财政倾斜性投入体制…确立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立法强制将幼儿教育经费专门列项,国拨经费的比例极小。且幼儿教育机构在行政上归各举办单位和个人管理,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散,非教办园分布广泛和数量庞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对象主要在城市。在城市幼儿园中,又主要投入到教办园、政府机关园和部门园。尤其是各地教办园,从行政上归Vi教育部门管理,由教育部门直办、直属和直管,自然备受各地教育行政机构关照。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地方财政的关注。这样,国拨教育经费主要流向了教办园,其次是政府机关园和部门园。在得天独厚的长期关照中,它们基本上成为当地的重点园、中心园、示范园。随之我国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倾斜性体制被正式建立起来。显然,倾斜性投入体制人为拉大了幼儿园之间的差距,造就了部分优质幼儿园。虽然,这些优质幼儿园在当地幼儿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示范效应,但总体上看,倾斜性投入没有顾及到大部分比较落后的幼儿园,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4)社会资金成为发展幼儿教育经费的主渠道

200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今后5年(2003~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从统计数据来看,从1997年开始社会力量办园数据逐年加大,2000年社会力量办园开始占据半壁江山,2005年社会力量办园占幼儿园数比例达2/3,2008年有些省份的社会力量办园数量占整个幼儿园的80%,《意见》目标实现。对于社会力量办园,国家主要采取鼓励的措施,一些地方制定相关的标准与条例予以监管,国家与地方财政均未进入社会办园。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资金逐步成为发展幼儿教育经费的主渠道。

三、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必然性及要求

当前,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基本形态是政府公共财政仅负责教育部门办园和政府机关及部门幼儿园,而城市集体性幼儿园、社区幼儿园及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由当地负责,其结果造成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教育部门园和政府机关及部门园的房舍、设备和师资40水平优越,教育质量较高,往往为当地示范幼儿园。而社区办幼儿园和个体办幼儿园经费主要由家长交费,这类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设施,教育质量较差。农村幼儿教育长期没有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同时又形成不了市场,其办学条件和保教质量水平更是可想而知。与之相对应的是,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军队、大学工作人员的子女等享受政府财政支持,而城市普通市民家庭的儿童、农村儿童与幼儿教育财政支持无缘。幼儿教育的这种投入制度与公共财政的公平原则和教育投资的能力支付原则相违背。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促进城乡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进程中,改变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势在必行。

1.科学定位幼儿教育的功能

政府投入的合理性首先在于科学定位幼儿教育的职能。目前,国外认识幼儿教育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儿童发展的观点、儿童人力资源开发的观点、社会发展干预观点、经济学的收益观点、宗教的观点。…归纳起来,幼儿教育事业兼具社会福利、经济和教育三重职能。从社会福利上看,幼儿教育是政府支持家庭养育下一代和减少儿童起点差异的工作部分,它对纠正社会阶层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平等具有重要作用。从经济上看,幼儿教育为妇女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它对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费都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具有谋求性别平等的意义。从教育上看,幼儿教育对于儿童早期认知、情感和技能开发,作为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起点。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终身奠基的重要作用。从社会福利、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战略思考,幼儿教育财政应该具备广泛覆盖、基本标准、城乡统筹等基本属性。对幼儿教育社会职能的认识达成一致,是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前提。

2.化解“地方为主,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体制转型,企事业单位逐渐剥离其原有的社会服务职能,其中包括幼儿教育。这样,原有的社会服务就需要新的承接者,这需要政府通过加以调控解决。而政府的财政投入状况又不平衡,一是各级财政状况的不平衡,中央、省一级政府财力较强,而市县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政能力一般比较薄弱;二是区域财政不平衡。这样,地方财政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地方政府承担学前教育责任的主要障碍。因此,一方面,可以继续实行“地方为主,分级负责”管理体制,以增强地方对幼儿教育的责任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鉴于市县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政能力较弱,及各地经济财政差异较大,建议建立中央及省一级幼儿入园资助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幼儿入园受教育的公平性。我国政府在财政上可以重点扶持公办园,但要规定公办园优先招收贫困儿童,规定公办园中贫困儿童所占的比例,对贫困儿童实行学费减免政策。对进入私立园中的贫困儿童实行个人及其家庭补助,保障他们最基本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条件。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幼儿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转移支付,支援贫困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

3.将所有的公办幼儿教育机构划归教育部门

进行幼儿园归属调整,改变公办幼儿园条块分割的局面。将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划归教育部门管理,使现有附属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统归地方教育部门管辖,打破托幼机构分属各级各类部门单位,因其挂靠机构的行政级别而级别不一的局面,使各托幼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等级之分。这样,可以解决各级政府和附属单位只给其直属园拨款的幼儿教育财政经费分散安排问题,使有限的幼儿教育经费达到统一由教育部门安排使用的目标。

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篇8

教育是国家的底色,学前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其主要责任在政府,用好、管好学前教育经费是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破除“入园难”、“入园贵”的关键。

一、尤溪县学前教育经费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坚持县级政府主导,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投入、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家长交费,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整体推进学前教育在经费投入、收费、财务管理、用人、经费使用绩效考核改革,支持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建设,共同发展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

(二)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主要政策

1.新(改)建园舍补助。一是新建幼儿园。县级财政比照校安工程“八个统一”的管理方式,全额承担新改建公办园舍主体工程。二是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选择农村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建成幼儿园,按照拟改建的闲置校舍面积和每平方米500元的测算标准予以补助。三是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依托当地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现有富余校舍资源增设附属幼儿园,按照每班5万元的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

2.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奖补。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在150元(不含伙食费)以下的低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上学年末在园幼儿数予以100元/年·人补贴。

3.困难幼儿就园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资助标准在500元/人*学期以上。

4.运转经费财政保障制度。公办幼儿园入编教师工资由国库统一发放;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生均公用经费低于限定标准的财政给于全额补足。

(三)学前教育经费管理情况

1.收费管理制度。幼儿保育教育费属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并纳入预算管理,年内全额返还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核定制,民办幼儿园采取备案公示制、开具经营服务性税票。代办费(仅限于伙食费、学具费、幼儿园保健费、被褥餐具费)按学期结算、多退少补。

2.财务管理制度。各园依照《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专账专户独立核算。

3.监督考核机制。经费投入纳入“县(区)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教育强县”督导评估等综合督政指标体系。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1.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效明显。尤溪县自从2011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新建公办幼儿园7所,改扩建幼儿园5所,支持54所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班62个,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均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

2.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一是办学规模合理。据统计,尤溪县2013年共设有幼儿园39所,入园幼儿9353人,每所幼儿园人数240人,低于省级规划标准360人。二是入园率高。全县3-6岁幼儿共976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8%,提前实现福建省2020年发展目标。

二、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一,城区“入园难”“大班额”问题普遍存在。城区入园难体现为入公办园难和非户籍人口入园难。近年来,由于城区城镇化建设发展迅猛,乡镇村人口大量涌入,幼儿由农村向县城和城乡结合部单向不均衡流动,导致公办幼儿园建设很难跟上城区人口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幼儿园大班额现象难以消除,给办学带来了很大压力。

第二,民办园发展缓慢,支持政策较少。公办园在财政投入、场地使用、教师聘用等方面相对民办园都具有明显优势,而目前我省、我县对民办园的支持政策较少,缺乏对民办园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的系统支持,使民办园发展负担相对较重,不利于形成公办民办并举的格局。

第三,保障机制不健全,优惠政策难落实。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未建立和投入以县为主、教育成本多元承担的情况下,学前教育发展受幼儿招生数和收费水平、县级财力、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制约,必然影响民办园的长远发展和持续投入的积极性。最直接的影响是幼儿园收费难以平衡办园成本时,必然会通过降低教师待遇、师资培训机会等来降低办园成本,最终受害的还是学前教育。

第四,办学体制多元,管理未形成合力。主要体现在城区。教育部门办园主要面向公众;其他部门办园和集体办园,主要面向单位内部职工子女,适当接收部分社会子女入园,具有较强的内部福利色彩。由于办学体制复杂多样,在管理上,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归属不同部门单位,资源条块分割,管理政出多门,质量参差不齐,“有利大家抢,责任无人担”,没有形成管理合力,从而影响各类幼儿园协调健康发展。

第五,用人机制不活,师资紧缺且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教师待遇差距大。同一幼儿园内公办教师与自聘教师、同一县城内公办园与民办园教师待遇不同且差距大,损害工作积极性;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紧缺,接受再教育机会少,整体素质偏低,男性教师比较缺乏,使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直偏弱,阻碍了学前教育质量提升。

三、当前发展学前教育值得注意的几种倾向

1.政府大包大揽还是公办民办并举

教育主管部门、乡镇、农村对解决入园难问题,大有借助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契机,普遍存在“公办为主体、统一标准、大干快上”运动式发展学前教育的想法和倾向。如果不明确公办民办并举的战略,考虑到地方财力情况以及配套措施的缺乏,可能会引起以下后果:一是重复建设和浪费严重。从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农村生源的急剧减少,将产生大量闲置校舍。如果缺乏规划、大规模新建幼儿园,势必造成更多公共资源闲置浪费。二是可能会形成新的债务。在财力相对薄弱、财力未出现好转的情况下,大规模新建校舍,很可能会形成新一轮的教育债务。三是民办园被挤垮,从业人员无法安置。在民办园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如果再由政府大包大揽举办公办园,不仅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相悖,而且会导致大量民办园由于招不到生源而倒闭。

2.创建示范园还是统筹协调发展

教育督导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强调“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创建示范园”的工作思路,虽然示范园建设有利于提高地方办园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但是很容易鼓励地方将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集中投放到少数示范园中,从而引发学前教育阶段新的择园问题,进而造成“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农村和弱势群体幼儿通常仅能就读于非示范园,示范园建设对这类群体显然有失公平。

3.教师纳入编制还是创新聘用机制

乡镇、教育主管部门认为,尽可能将公办幼儿园教师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证幼儿教师的稳定性。但是部分一线管理人员则认为,教师编制虽然保证了教师的稳定性,但不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外聘人员虽然流动性大,但较易管理和调动积极性。从支出结构上看,人员经费占教育支出的大头,教师入编将增加地方财政供养人员,加重地方负担。从历史经验上看,如果全部纳入教师编制,公办教师往往只进不出,一旦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减少,超编教师将占用大量经费,重复义务教育教师超编缺编并存、“养人、用人、养老”的老路。

四、加强学前教育经费管理的建议

一是明确投入重点,合理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目前学前教育还处于扩张资源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城区和城乡结合部,要加快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尽快研究新一轮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具体方案,财政资金要重点投入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和城乡结合部新建公办幼儿园,或通过“回购”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二是在建制村支持因地制宜改造或增设幼儿班,原则上村级不再新建幼儿园。

二是创新扶持思维,切实坚持公办民办并举。扶持公办民办教育要保持长期稳定。一是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民办幼儿园每接收一个幼儿,政府明确补贴具体金额。二是委托或组织竞标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园,实现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

三是落实财政政策,改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一是明确扶持重点。财政支持民办园的重点应当是普惠性、低收费的幼儿园。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幼儿园。优质资源主要通过民办幼儿园提供,采用市场定价的方式,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过度需求。二是降低“低收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补贴”门槛或提高财政补贴水平,直至民办园出现微利或收支平衡。一方面扩大享受普惠性幼儿园补贴范围,从月收费低于150元/生扩大到250元/生,另一方面加大补贴力度,从每生每年补贴100元逐步提高到200元。三是完善等级评定考核机制,予以适当奖补,促进民办幼儿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四是加强经费管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划出继续教育经费用于幼儿教师培训的最低比例和限额,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二是创新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在农村小学、初中教师超编特别严重的地区,建议冻结义务教育阶段编制,加大转岗到学前教育的力度和覆盖面,年轻教师优先转岗;创新幼儿教师巡回支教、招聘志愿者等。三是合理控制教师编制。建议充分考虑地方实际,解决好教师用人机制问题,不宜由政府大包大揽,新进教师应尽量使用编外聘用教师。

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篇9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今天小编整理了2021幼儿园会计工作总结范例五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2021幼儿园会计工作总结120__年我幼儿园出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为幼儿园出纳,我在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特别是在非典期间,仍按时到银行保险等公共场合办理业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顺利完成如下工作:

一、开学期间日常工作:

1、与银行相关部门联系,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发放工作。

2、清理客户欠费名单,并与各个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欠费的催收工作。

3、核对保险名单,与保险公司办理好交接手续,完成对职工的意外伤害险的投保工作。

4、做好200_年各种财务报表及统计报表,并及时送交相关主管部门。

二、其他工作

1、迎接评估,准备所需财务相关材料,及时送交办公室。

2、为迎接审计部门对我公司帐务情况的检查工作,做好前期自查自纠工作,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统计,并提交领导审阅。

3按照公司部署,做好了社会公益活动及困难职工救济工作.

三、在本年度工作中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会计核对现金与帐目,发现现金金额不符,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及时收回公司各项收入,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从无坐支现金。

3、根据会计提供的依据,及时发放教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

4、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算(发票上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方可报帐),对不符手续的发票不付款。

2021幼儿园会计工作总结2这学期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已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财务工作,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我是问心无愧的,我的自我评价,有没有美化自己,自有公论。我的缺点也是不可掩饰的。我的述职报告请大家评议,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首先,我遵纪守法,为人正直,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理论水平,平时自学电脑知识,利用网络了解国际形势和国内外大事,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电脑使我的生活过得充实起来。

其次作为幼儿园财务,我在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职责,过去的半年里在不断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顺利完成如下工作:

一、日常工作: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每天一小结,每月定期核对现金与帐目,做到日清月结,发现金额不符,做到及时向领导汇报,及时处理。2、每月号至次月号收取每幼儿的费用,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3、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发放工作。4、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发票上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审批人签字方可报帐),对不符手续的发票不付款。、期初末接待新生报名,学期末收取幼儿新学期的书本费。

二、其它工作:我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并兼带英语兴趣班老师,做到认真选择题材,上好每一堂课,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让幼儿取得进步。在这里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一、学习不够。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科学不断问世。面对严峻的挑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工作方法等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二、在工作较累的时候,有过松弛思想,这是自己政治素质不高,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不好的表现。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大局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积极配合领导同事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2021幼儿园会计工作总结3一、我能热爱幼儿园的工作。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公益活动。协助老师们做好幼儿园各项大型活动。平时能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同事间能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熟悉财会业务,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日常财务工作中我认真审核凭证,完成年初预算、年未决算工作和基本户、财政专户、食堂、基建户每月报表工作。做好每月幼儿托费收费、伙食费退费核算、核对工作,并及时进行每月财务、幼儿伙食费收支情况公示。

由于本年度财政预算中在编教职工的目标考核奖、外聘教职工的支出预算指标都是预算外保育费支出,我根据每月收入、支出及时核算进行拨款,保证做好教职工工资、奖金发放工作。每学期末仔细核算、核对幼儿代管费用品做到每一名幼儿人手一份代管用品清单。完成每年社保缴费基数调整公示工作。

完成所有报表、账本装订、归档工作,同时协助其它部门做好档案装订工作。在暑假中参加区财政局业务培训、区教育局对学校内审工作。顺利完成区财政局、区教育局、物价局对幼儿园财务工作各项自查工作。

三、日常工作中还完成幼儿园的各类证件年检,各类资料上报,调查工作。做好全园教职工的人事工作,及时为外聘教职工办理人事,保证外聘教职工的利益。

由于我园人员性质不同,每次去办理各类事项都要去三个不同的地方,每次外出办事我都合理安排好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招生工作在每次的报名前后都是电话、人不断,每次我都放下手头工作耐心回答他们,接待他们,尽可能使幼儿家长满意,现已为近50名幼儿办理了新生入园手续。

四、认真做好教育工会工作。工会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有单独的账户和预算、决算报表。根据年初预算安排尽可能把有限的工会经费发挥更大作用,维护工会会员的权利。顺利通过了___年度工会财务自查、互查工作。

2021幼儿园会计工作总结420__年一年来,在上级和幼儿园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财务室始终不忘坚持认真学习,紧紧围绕幼儿园工作大局,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在稳定中求创新,在创新上求发展,创造出一流工作业绩为幼儿园教学服务,现将20__年的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本人的工作岗位虽然在教辅,但本人始终不忘学习。

一是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了解大事要事,增强法律意识;

二是认真学习《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用心参加会计资格培训等,促进工作更好更有效的开展;

三是经常向行家里手学习,在大脑中记一遍,然后在笔记本中记载下来,再加以灵活运用,直至完全掌握为止。

二、任劳任怨,乐于奉献

在幼儿园财务室,财务工作琐事多,心要细,要求高,压力大,因次在处理每一件事时,都往往存在着必须的困难和复杂的矛盾。为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作为财务工作人员,就要当好园领导的参谋,精打细算,统筹规划。在这心要细、压力大、琐事多的工作环境中,作为财务工作人员,既要有宽阔的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又要有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爱园如家,不图名利,公道正派,埋头苦干,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幼儿园利益、师生利益为重的奉献精神.总之,工作千头万绪,本人始终本着〞认真细致〞的态度来完成每一项工作。

三、认真履行职责,服务于教育教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遵旨,既是一种崇高理想,又是一种政治要求,更是一种实际行动所在。幼儿园财务工作负担者相应的不可推卸的职责,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自己的特殊的工作特点,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才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该办的事,要认真细致的坚决办,不拖拉;能办到的事立刻办,不等不靠;不好办的事,想方设法去办,不推不拖。一切为幼儿园、为教师、为幼儿着想。在服务于教学的同时,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做到有计划的使用经费,从严掌握开支。按照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单据报销均需经办人、验收、会计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签字方可报销。

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幼儿园固定资产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及其它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过去在管理中,很多人不重视,存在着重钱轻物,重买轻管的思想。为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幼儿园出台了《中心幼儿园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建立了固定资产专人管理。每学期结束后进行逐一检查核对。今年_-_月份,幼儿园财务室、总务处总负责,各个部门配合还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复核,盘活了部分闲置资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偌大的幼儿园、众多的财产、园舍、课桌椅、仪器等分管到人,责任到人,做到大家当家,人人尽心保管。

五、查找差距,努力做好教辅工作

本年度虽然完成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但还存在一定差距。要想工作做得好,要手勤、眼勤、多动脑筋,要替领导分担一些困难,把教辅工作做好。

2021幼儿园会计工作总结5看到工作安排里写着熟悉的工作交流时,不由得感叹一声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间新的一学期又到了结束时。忙忙碌碌的做好各项工作,本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完成财务工作的同时,能很好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临时性任务。

一、收费工作

1、我园本学期严格按照博湖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的收费标准收费。

(1)小班每人每月管理费12元,保育费每人每月60元,卫生费每人每月8元,合计80元。

(2)中、大班每月管理费12元,保育费每人每月55元,卫生费每人每月8元,合计75元。

2、学校在开学前制作安装了收费标准公示牌,让老百姓明白交费。

3、在收费过程中,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儿童,我园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减、免、缓”政策,允许其先入学,尽努力提高儿童入园率。

查村和敦村分幼儿园保育费每人每月只收了45元,减少了村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村民的经济负担,有力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园率。

4、查乡中心幼儿园大班每人每月收取伙食费60元,小班每人每月收取伙食费50元,每月伙食费不足部分由幼儿园补贴。

5、对我乡所有入园幼儿的收费都实行一人一票的收费模式,边收费边开票。

二、日常工作:

1、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每月定期核对现金与帐目,做到日清月结,发现金额不符,做到及时向领导汇报,及时处理。

2、贯彻执行收费管理制度,每月不定期地收取各幼儿的费用,开出收据,即使将收到的现金存入财政局预算外专户。

3、井然有序地完成了职工工资、其它应发放的经费发放工作和其他应付经费的缴付工作。

4、坚持财务手续,严格审核,发票上必须有园长、经手人签字方可报帐,对不符合报销手续或是不正规的发票不予支付报销。

5、坚决执行票据管理制度、支票及财务印章管理制度,按时核销票据,妥善保管各种票据。

6、执行收入、支出管理制度,保证实事求是、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做到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7、按时采购幼儿园教育教学需要的各种物资,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其它事务工作:

1、协助做好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的预决算,及时向财政局上报固定资产相关材料;

2、做好人员、工资的统计工作,按时上报各种统计资料;

3、做好社会保险、公积金的按时、足额缴纳等保障性工作;

4、按时足额征缴个人所得税,做好个人所得税的每季的结报工作;

5、重新办理了法人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6、按时审核收费许可证、社会保险证、法人登记证等;

7、按时交纳电费、电话费;

8、做好教师的服务工作(工资、津贴的发放、医疗费用的报销、购房等);

9、做好教师真实姓名制工作,加班加点地完成了教师真实姓名制信息录入和上报工作;

10、做好教师动态信息库的变更上报工作;

11、主动协助搞好幼儿园的美化和环境整治,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

12、按时足额收缴党费;

13、在教育局和幼儿园之间传送各种文件、资料、材料等。

四、存在的问题回顾检查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学习不够。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政策不断问世。面对严峻的挑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文化水平、工作方法等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2、在工作较累的时候,有过松弛思想,出现了麻痹大意等现象,这是对自身要求不够高的表现。

五、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大局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克服自己的懒惰思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主动配合领导同事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公办幼儿园;体制改革;社会福利;渐进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5-000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妇女就业和儿童早期发展的需要将城镇幼儿教育体制改革推向了社会福利体系重构的前台。然而,我国现有的城镇幼儿教育格局一直在不断影响着城镇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该如何看待城镇公办幼儿园成了城镇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中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城镇公办幼儿园:政府办园思想的体现者还是制度特权的体现者

公办、集体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划分是按其举办者的性质来确定的。城镇公办幼儿园是指由政府或事业单位等依靠公共财政经费举办的幼儿园。

在计划经济年代,公办幼儿园由三个部分组成,除了政府、部队和事业单位办园外,还包括企业办园以及城镇街道和农村乡镇办园。政府、部队和事业单位按照中央规定的人员编制和供给标准,将幼儿园经费列支在政府、部队和事业单位经费中。企业则通过“合理留利”的方式,留下等于某一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计划利润,用以支付企业办园的运转经费。企业的“合理留利”过程从两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计划经济色彩:留利多少取决于中央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没有税赋公平的概念;成本核算无法反映真实的生产过程,往往是留利多就意味着职工福利多。城镇街道和农村乡镇办园则采取集体兴办方式,保教人员获得的报酬相当于当地同等劳动力获得的报酬。然而,1993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财税制度改革启动,企业通过“合理留利”方式兴办幼儿教育的体制首先被打破,许多企业立马停止或减少学前教育投入。到2002年国务院第二批中央企业剥离社会职能试点工作开始时,企业原来是幼儿教育投入体制的重要一员,那时已经基本撤出幼儿教育领域。城镇街道和农村乡镇集体办园则因为街道和乡镇集体经济的瓦解,失去了明确的投资来源,或者关闭,或者转为依靠收费维持的办学机构。至此,城镇公办幼儿园只剩下政府、事业单位、部队等依靠公共财政举办的幼儿园了。

利用独有的体制优势,城镇公办幼儿园可以长期获得稳定的财政支持,能够较方便地获得高质量的师资和各种办学资源,逐渐成为优质幼儿教育的代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启动,公办幼儿园占有大量公共资源却只为少数人服务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关注。批评之声不绝于耳,主要集中在公办幼儿园封闭的定向招生政策以及政府和市场优势混用两方面。

1.封闭的定向招生政策

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幼儿教育体制是建立在单位福利制度的基础上的,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幼儿园的封闭性,即只为本单位员工的子女服务。在这样的制度下,政府机关办园只招收公务员的子女,事业单位办园也只招收本单位职工子女。于是,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和单位福利制度的封闭性产生了矛盾。当我国开始公共财政改革时,公办幼儿园只为公务员子女和事业单位子女服务的性质自然受到了公众的批评。

2.政府和市场优势混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办幼儿园如果还只继续招收本单位职工子女,自身的规模发展就会受限。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公办幼儿园开始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向社会招生,但那些非本单位职工的子女被要求按照市场价格支付入园费用。在社会公众舆论的压力下,政府为公办幼儿园制订了统一的收费标准,但这个收费标准通常要比对内的高许多。正因为这些城镇公办幼儿园既享有政府提供的独有资源又利用这种资源在市场上竞争,所以这些城镇公办幼儿园受到了公众和市场的双重指责。公众指责这些城镇公办幼儿园既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资源又对外高收费。在市场上打拼的民办幼儿园则指责这些城镇公办幼儿园将政府和市场优势混用,是典型的制度特权。

围绕公办幼儿园的诸多体制问题,教育行政部门既承认公办幼儿园需要改革,但是又认为不能简单地取消对公办幼儿园的财政支持,因为公办幼儿园体现了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责任,应当作为政府办园思想的体现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公办幼儿园到底是政府办园思想的体现者还是制度特权的体现者?这一分歧的出现源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笔者认为简单的“是”或者“非”的回答无助于解决公办幼儿园体制改革的问题。既然公办幼儿园体制确有必要改革,那么,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二、公办幼儿园改革:教育还是福利

不管是广东深圳市政府基于公共财政改革考虑,主动对公办幼儿园进行改革,还是江苏宿迁市政府在财政压力下被动对公办幼儿园进行转制改革,都使得公办幼儿园改革的必要性日益凸显。2003年,宿迁市公办幼儿园体制改革最终采取了政府控股51%,幼儿园普通员工入股而管理人员不参股的方案,同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保证幼儿园原有教师待遇不变。〔1〕2008年3月,在第一轮改革受多方压力搁浅两年后,深圳市政府再次启动公办幼儿园改革,22所公办幼儿园转由国资委管理,但是按照特殊企业管理办法加以规制。同时深圳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所有幼儿教育机构开放,用于支持深圳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2〕然而,以上改革都是基于利益调整需要进行的,而且是以地方政府试点的方式进行的,没有从根本上改革和重建公办幼儿教育体制。

必须承认真正进行城镇公办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会面临诸多的制度难题,首先便是城镇公办幼儿教育的定位问题,即将城镇公办幼儿园定位于教育性质还是福利性质?这涉及公共财政资金支持幼儿教育的合理性,是制度设计的根本问题。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值得借鉴。发达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带有明显的福利色彩。oeCD在对23个成员国幼儿教育体制进行分析后发现,发达国家普遍认为支持就业,主要是劳工阶层的妇女就业和为学校教育作准备的幼儿教育应该成为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领域。〔3〕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改革我国城镇公办幼儿教育体制,这一点已成共识。然而,改革目标仍然不够清晰,因为城镇公办幼儿教育的定位还不明朗。笔者认为,对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城镇公办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应该有以下共识。

1.城镇公办幼儿教育体制的设计应该符合我国实际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尚不高,经济发展还处于起飞阶段,社会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实现经济增长。因此,城镇公办幼儿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为最需要就业的人群提供子女幼儿教育服务以及满足学前一年教育的需求。入学准备属于教育性质,为劳动力市场提供支持则是福利性质。因此,公办幼儿教育应该体现社会福利的基本原则。对有承担能力的家庭,公办幼儿教育可以只为其提供入学便利和教育质量保证,最多只提供部分入学补贴。

2.行政管理逐渐覆盖整个幼儿教育行业

由于幼儿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当前在很多地方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数量已经超过公办机构数,成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的行政管理长期习惯于对公办机构实行命令式管理,对民办机构的多样化管理方式不熟悉,这与当前的幼儿教育服务状况不相适应。因此,行政管理部门要重视探索与市场相协调的管理方式,促进城镇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

今后,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改革脉络的越来越清晰,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多样化的幼儿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将通过吸引和有效规制市场力量的参与,让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共同承担起幼儿教育的供给任务。

三、改革的策略:一步到位还是增量改革

经过近20年的探索,我们已经较充分地认识了休克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各自的特点,也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走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共识。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点是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最薄弱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实行由易到难、逐步过渡的策略。这种改革并不马上触及经济体制的难点问题,并不立即破坏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制度变迁对经济的推动也使绝大多数人得到了实惠,因此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使改革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改革的风险。〔4〕

虽然当前有学者对渐进式改革提出了质疑,认为渐进式改革的效果正在弱化,现在应开始由渐进式改革向攻坚式改革的阶段发展。〔5〕但是,在国家整体社会福利体系设计没有出台之前,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以休克式改革的方式,即按照公共财政的终极制度目标去改革现有的城镇公办幼儿园是不可能的。因此,增量改革成为近期城镇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必然的理性选择。为了防止过分强化原有的城镇公办幼儿园体制,漠视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比较现实的做法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争取政策支持,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办幼儿教育资源扩张的重点

目前,城建规划的相关法规政策只规定新建小区要有配套幼儿园,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性质和归属。于是,小区配套幼儿园有的由开发商转租民办机构运作,有的由开发商上交地方教育局,有的由开发商自己经营,有的由业主委员会按照招投标程序选择办园者,等等。为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政府和家长来说,民办、公办幼儿教育并举,各种幼儿教育机构有序竞争,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行使小区配套幼儿园的举办权,防止民办幼儿教育“一枝独秀”。这是因为国际经验和经济学中对市场结构的研究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单个供给者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后,在定价和质量标准上就拥有一定优势,政府的质量监管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澳大利亚aBCLearning公司在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后,它所拥有的定价权和市场融资权已经让澳大利亚政府面临棘手的制度取舍问题。〔6〕

2.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街道和国有企业办园

已有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街道、乡镇办园和国有企业办园仍然是普通民众子女接受幼儿教育的主要选择。〔7〕对这些仍然属于公办教育体系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专项投资,既符合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求,又能够有效提高这些幼儿教育机构的质量。

3.在制度上不断探索城镇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管理办法

不管是从现实情况看,还是从制度设计的效率来看,民办幼儿教育机构都是幼儿教育体制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城镇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虚假宣传、定价不合理(包括高价和低价)、教师福利过低等,大多是逐利动机下的自然选择,对此过多地从道德上加以指责是无济于事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借助制度改革加以解决。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相协调的管理方式,加强对民办幼儿教育的监管,并在制度设计上加以完善,以既有利于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构,城镇幼儿教育体制改革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我们需要不断深化认识,正确定位城镇公办幼儿园。广东深圳和江苏宿迁对公办幼儿教育机构的改革尝试,迫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解释,以揭示这些制度改革实践的正反面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立.最受争议的县委书记〔n〕.南方周末,2004-02-09.

〔2〕宋毅,等.深圳22所幼儿园停课抵制公办改民办〔n〕.羊城晚报,2008-03-05.

〔3〕oeCD.StartingStrongii〔m〕.oeCepublishing,2006:39.

〔4〕曹子坚.重新审视“渐进式改革”〔J〕.中国改革,2005,(8):25-28.

〔5〕刘佳,晓然.中国渐进式改革效果正在弱化〔n〕.北京商报,2007-02-05.

〔6〕earlyChildhoodaustralia.aBClearningsituationpromptsreassessmentofearlychildhoodeducationandcaresmarketinaustralia〔eB/oL〕.〔2008-10-25〕.省略.au.

〔7〕曾晓东.北京市普通民众子女在哪里接受早期教育〔R〕.北京:BnU-monaSHJointlyResearchproject,2008.

optionsinUrbanpublicKindergartenReform

ZengXiaodong,FanXin

(Collegeofeducation,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