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联动机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9:03

社会联动机制篇1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在短期内把所有村庄都建成新农村,但所有村庄都必须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不但是个实践问题更是个理论问题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要在一定时期内把我国农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农村的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使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基于这样的目标要求,所有村庄都必须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农村的共性,是普遍要求。不管你地处东西南北,贫穷富裕,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并不意味着短期内所有村庄都能建成新农村,因为就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任务,目标而言,在短期内把所有村庄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只有所有村庄乃至整个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支持农村,帮助农村改变面貌,每个村庄即使迈出一小步,那么,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会向前跨越一大步,这也是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普遍性而言的;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说,我国农村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各有各的特殊性,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强调“新”的重要性、普遍性;但同时也要重视“新”的独特性和个性,两者不可偏废。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采取不同方式。不宜强调统一模式,更不能照抄照搬或一刀切,要因地、因事制宜。在这样的前提下,只要是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要求的,我们都应积极鼓励支持,允许不同地区、民族和村庄的农民大胆创新,大胆尝试,不怕走错路,就怕不走路。从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看,出现了许多的新的模式,如:“整体推进式”、“试点式”、“穿靴戴帽式”、“乡村互动联合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出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些模式里隐藏着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其机制的联动效应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体现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多方面的战略要求和发展的理念。从理论上讲,“五新”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决不可偏废,但在实践上出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试图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所有问题,但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从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看,各有各的效应,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既着眼长远又重视现实,把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和现实重点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首先,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不同于发展生产,发展生产是单指生产的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而生产发展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宽泛,不仅要看量的扩张和规模的扩大,还必须要使生产有质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建立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的。目前,要在我国广大农村使生产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寻求生产发展的途径,克服生产发展的不利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有义务和责任给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各种帮助,从而有效的组织生产,从现实情况看,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薄弱的制约。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粗放,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条件差,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不明显。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较差,特别是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2006年,我国的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48亿,仅占总面积的46.41%,每年的自然灾害损失的粮食就超过700亿斤,尤其是2007年的雪灾和5•12地震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使我国部分地区生产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二是农业科技的制约。现代农业是依靠大量现代工业装备和物质投入,开放高效的农业系统,以产业化为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形式联合起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和商品化,使农业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宽和延伸,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善,这都需要加大农业的科技支撑,但我国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科技人员数量不多,且大多不在农村,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缺乏有效的平台,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生产的质的飞跃;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但是由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生产投入与产出不合理,经济效益较差,增产不增效的情况比较普遍,虽然近些年粮食产量上去了,但农民的实际收入却有所下降。如我国谷物、肉类、禽蛋水果等都由于投入成本高和综合生产能力差,导致土地撂荒的情况也不少见;四是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偏低。发展农业必须要提高农业的设施和装备水平,但主体依然是农民,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整体水平偏低,很难适应农业生产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从东、中、西部是教育程度看,呈依次递减状态,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7年,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要实现生产发展,实非易事;五是认识与理念的制约,新农村建设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从认识的角度讲,各级干部首先必须认识到位,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宣传引导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否则就会使新农村建设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导致新农村建设走过场,图形式,抓芝麻,漏西瓜,再者,要让广大农民认识到位,因为新农村建设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他们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把握生产的各个环节,从科技文化到环境资源都能做到人人学科学、人人学文化、人人关心环境、人人节约资源。在生产发展中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农业生产水平,这样才能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其次,“生活富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想境界,也是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生产发展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才会有较大提高,人们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在这里,我们对“富裕”的理解也应该一分为二。从一般意上讲,“生活富裕”是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而发愁,不再有生存艰难之忧,社会呈现夜不闭户,道无拾遗,少有所育,老有所养,鳏寡孤独有所寄托的局面,这种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富裕”,也可以称之为“小康”。但从全国范围讲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生活富裕”也应该是个相对的概念。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而言,其“富裕”程度是不一样的,要达到的“富裕”程度也应不同。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对此要有一定的认识,“生活富裕”包含了两层含义,一个是物质生活的富裕,另一个是精神生活的富裕,这两者都达到富裕了,才可以称得上“富裕”;二是,从全国农村来讲发展是不均衡的,有些地域的农村城镇化程度已有相当的水平,其富裕程度和收入水平远非一般的农村可比,而在那些省级、部级的贫困县和贫困地区的农村则远远达不到富裕的程度,因此,要使人民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有必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从发展的角度看,社会发展遵循平衡原则,要尽量减少收入差距,这样就会化解许多社会矛盾,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城镇人口的收入水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更多,更好地解决农民问题;四是“生活富裕”并不表明精神也必然富裕,因此,要在广大农村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要使农民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农村真正“富裕”起来。

第三,“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但“生活富裕”是否能达到“乡风文明”。这个问题可以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乡风文明”体现的是道德风尚,行为规范和社会风气,包含内容是较为宽泛的,同时,“文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或国家有不同的表述,但最终表述是进步。因此,“乡风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而“生活富裕”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富裕”不表现“文明”。但文明一定要“富裕”。这种状态的联动作用必然为生产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从现实看“乡风文明”是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文明相互交融的具体表现,这种文明具体作用对象应该是对广大的农民进行思想、文化、信仰等方面进行教育,改变传统陋习,树立良好风气,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不文明,不健康的东西得到根除,使文明新风在农村广泛兴趣,保证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农村得以实现。

第四“乡风文明”的内在表现是“风尚”而外在的表现则是“村容整洁”。“村容整洁”是人们在文明状态下的自然追求,这种追求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改变人居环境,使整洁与文明、卫生紧密联系,加大环境改造力度,对道路、饮水、厨房、圈舍等进行改造。对村民住房作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保证农民在既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又有健康体魄下从事生产活动。

第五,在以“生产发展”为核心的前提下,注重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保证是“管理民主”,而“管理民主”又可以理解为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对物的管理就是对生产发展的过程管理,这个管理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对人的管理过程我们可把“管理”和“民主”分开来看,中心是“民主”,而后是“管理”。所谓“民主”,就是要保证农民有最大限度的发言权和生产自,使村民自治在农村得真正的贯彻落实,政府的作用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地方和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所谓“管理”就是在发挥农民积极怀、创造性的前提下,政府要管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执行情况,使农民遵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效地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建设,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视为头等大事,努力为人民服务,同时还存在农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民主与管理密不可分,不能只有民主而没有管理,也不能只有管理而忽视民主。

总之,“二十字”目标,互为机理和前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虽然“生产发展”是核心、是灵魂,但其它几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只有它们之间的联动效应发挥出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才会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如果失去或忽视任何一方面的作用,新农建设就必然会受到影响。为此,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它们之间作用和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战略,既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也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关键的也是核心问题,是解决“生产发展”,只有把生产发展上去,其他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解决“生产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清楚看到,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户均经营规模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积累少,农民对市场风险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这些都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切实解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农村而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采用粗放经营的方式,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耕地减少,粮食增产的难度不断增大,食品质量安全面临许多问题。(如近期的乳制品在全国范围引起振动,所带来的影响比起5•12地震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问题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对造成污染的人和事应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党的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农业而言要以党的十七大战略为准则、为行动指南,同样要转变发展方式。这就要求在发展方式上必须要以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完善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加速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不断完善土地机制,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起到核心和保障作用。

3.2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农业基础建设既包括深化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保障农产品供给,又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还包括稳定完善农村基础经营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等内容。(1)完善和强化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而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高潮。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增加,健全农业生产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粮仓主产区和贫困地区的投入,扶持力度。(2)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水利设施进行抢修和维护,加大农业机械化推进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业污染源污染防止力度,加强农业节能减排工作。(3)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服务。(4)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多将公共资源用于农村,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

3.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科技投入与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要发挥农民的作用,又要依靠政府的支持,还要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科技进步与创新离不开科技人的培养和投入,同时需要科技的创新机制建立,要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要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农村不但需要洋秀才,更需要土专家,他们才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要力量,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民,因此只有依靠广大农民,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只有良好的科技体制与机制,科技创新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4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社会联动机制篇2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业引导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7.039

CollegeStudents'SocialistCoreValuesofnurturingand

employmentGuideLinkagemechanism

ZHanXiaying[1],aiZhijun[2]

([1]Hu'naninternationalBusinessVocationalCollege,Yueyang,Hu'nan410015;

[2]phoenixmountainnationalForestparkofHu'nan,Shaoyang,Hu'nan410604)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fostersocialistcorevaluesisincreasinglyputontheagendaofnationaldevelopmentplanning,fosterthecorevaluesofcollegestudentsisveryimportant.Studentsestablishthecorevaluesofnurturingandemploymentguidelinkagemechanism,itisthecurrentpopularityofthecorevaluesofourcountryandsolvetheemploymentproblemofcollegestudentsausefulexploration.

Keywordscollegestudents;corevalues;careerguidance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多元化成为时尚,各种社会思潮碰撞,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①因此,在多元的社会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须面对的一项重大难题。

同时,高校教育模式落后、大学生就业预期过高、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计划制度依赖下的政府职能错位等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繁荣昌盛的大问题,工作越来越难找、就业成本花费逐渐提高、所找工作不甚理想等等已经成为大学就业问题的普遍现象。

本文探讨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希冀一举数得,既能引导广大大学生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解决广大大学生就业问题。

1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的可行性

1.1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需要大学生群体的高度参与。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来说,经济、政治、精神文明以及社会面貌的奋斗目标是其基本内容。国家要富强,政治要民主,社会要文明、和谐,缺不了大学生群体的参与,缺不了他们的贡献,少不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离开大学生群体的参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将是空谈。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之一。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果需要大学生群体共享。核心价值观,从社会层面来说,充分的公民权利、平等的法律地位、正义的社会环境以及清明的法治氛围是其基本内容。改革发展成果,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标。在公平正义与法治精神下,公民平等地享有各种权利,尤其是就业权利,这是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基本内容之一。就业是享受各项权利的基础,是地位平等的体现,是公平正义的要求,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保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题中之义。再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需要大学生的自我完善。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来说,基本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以及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要求是其主要内容。爱岗敬业,得以有岗位为前提。没有岗位,从何谈起。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解决,大学生自我完善无法实现,个人核心价值观也缺乏实证。

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来说,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中之义。

1.2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首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主动担当历史使命。③培育核心价值观,使之坚定信仰,主动净化心灵,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将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己身,将社会的责任担当牢记于心,主动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起来,敢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艰苦奋斗。其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主动满足社会需要。培育核心价值观,一是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思潮泛滥,使之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二是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学好本领、增长才干,使之为职业生涯规划而奋斗,三是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之自觉融入社会,满足社会需要。再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爱岗敬业成为一种自觉。培育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基本道德规范,使之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干一行、爱一行,减少大学生频繁跳槽的陋习,纠正眼高手低的不良现象,提高就业的稳定度。

1.3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以集中力量干大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一是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支撑、引导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在解决大学生就业上发挥关键作用。二是国有经济点多面广,数量大,涉及行业多,整体竞争力强,需要大量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2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的可操作性

2.1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需要大量信仰坚定的战士

根据财政部国库司编写的《2009年地方财政统计资料》,财政供养人口总数接近5400万的。而且每年全国新招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百万。规模庞大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可以接纳大量的大学生就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可以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考查内容,以考查新进人员忠诚度。因此,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具有可操作性。

2.2数目繁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运行需要大量信念忠诚的工作人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以国有制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根据财政部企业司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独立核算的国有法人企业15.5万户。数量繁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拥有数量庞大的工作人员。由于国有经济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因此我们要求其工作人员信念忠诚、爱国奉献。同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每年招收大量人员。鉴于此,我们同样可以在招聘过程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考查内容。因此,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具有可操作性。

2.3作风建设,给联动机制带来了机遇

自十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到处“打虎拍苍蝇”,一方面,一大批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人被抓,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非正常减员;另一方面,违规进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大量临聘人员被辞退;另外,因为作风建设的深入,待遇不同往昔,不少人员纷纷“下海”。凡此种种,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的建立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一是岗位更多了,非正常减员、临聘人员离职以及下海人员为大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岗位。二是要求更高了,由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一些动机不纯的人不会再往这些部门求职了。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体系的建立

3.1建立“高校、社会、家庭”的三结合教育网络

首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建立的重任首在大学。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灵魂教育。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作为核心教材,并将之作为必修课程,反复教育,同时设置考试要求与毕业挂钩。二是突出主题。将增长才干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核心价值观与就业观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三是弘扬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时代精神。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二是打造校园文化。三是利用网络。

其次,社会也是一所大学。社会是检验核心价值观是否大行其道的实践之所。社会要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构建全民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大环境。一是掀起全民学习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风暴,倡导人人学,个个跟。二是构建以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社会公德体系,巍巍中华,礼仪之邦,社会公德,弘扬四方,人人遵守,学习榜样。三是倡导人员引进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结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更加能够从社会汲取精华,从而树立坚定的核心价值观。

再次,家庭是一本翻不完的书籍。家庭是人的起点,也是人的终点。人的成长与家庭密切相关。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离不开家庭的潜移默化。家庭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上可以发挥以下几个作用:一是模范带头作用。孔子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父母带头树立牢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子女,肯定会跟着学习。二是监督促进作用。父母作为子女最初的老师,随时可以为子女授业解惑,同时也可以发挥监督、纠正等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与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3.2知识改变命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建立的主体,重在大学生个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心灵的纯净。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将职业生涯与国家命运紧紧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祖国的繁荣昌盛联系起来。二是诱惑的考验。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学生要把增长才干、学好本领作为第一要务,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一名四有新青年。三是成就的实证。密切联系社会,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下转第130页)(上接第81页)

3.3制度决定未来

一个国家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该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地增长,关系到其社会能否维系自身应有的和谐,而且关系到该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人才安全问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就业引导联动机制建立的关键,当在国家、政府。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主调节有机结合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就业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④

国家、政府应当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来保证联动机制的落实:一是顶层设计。首先,国家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就业政策纳入国家发展规划纲要,结合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编制国家就业规划。其次,建立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制定出相关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法、大学生失业保障立法、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以及出台鼓励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就业结合的相关政策。再次,加速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借助于政府引导,拓宽就业渠道,同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健全招聘体系、更新就业观念。制定核心价值观考核评估体系,制定一套指标体系齐全的评估体系,并评定相应等级,颁发等级证书,以便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使用。二是具体落实。首先,强调可管控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示范。强调核心价值观在考试、考察中的分量;国有企业招聘联动。规定招聘必须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其次,突出引导主题。在就业过程中,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并给予相关用人单位适当补偿。

注释

①樊泓池,王贵新,樊磊.多元化社会分层视域下的中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与重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②王思顺.中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和出路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12).

社会联动机制篇3

“六联机制”推行遇阻

工作之初,其难度可谓是“难于上青天”,开展此项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采集每家每户的信息,网格员面临最实际的困难就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多年以来,左邻右舍不再是亲切的邻里关系,也不会走家串户,而是老死不相往来,最多就是个“点头”之交,“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仿佛成了现代都市邻里之间的真实写照,邻居之间没有交集,没有交流,没有互动,有的只是冷漠、防范、戒备和不信任,所以信息采集困难重重,居民不配合,不支持,不理解,甚至会遭遇谩骂与责难。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的工作人员开始也打起了退堂鼓,认为这个工作没法开展,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多次组织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开动员会,加大对“六联机制”的宣传力度,网格员也克服重重困难,对居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六联机制”的好处,多数居民还是比较配合工作,通过基础信息的采集,社区共成立联动小组188个,并为每个联动小组选出一位能负责任、能识大体、能担大任的居民作为联动组长,切实为“六联”工作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社区党支部书记奉楷作为此项工作的领头人,先于城东、城西十个社区推行“六联机制”,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没有任何模板可以借鉴,只有边做边摸索,不断完善、不断总结,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工作经验加以创新,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六联机制”相关实施方案,以“守望相助邻帮邻,户户联动心连心”为“六联机制”的核心。为能更好的将方案运作起来,也为了将“六联机制”推而广之,做到家喻户晓,社区先后组织召开联动组长会议四次,把六联机制工作的初衷和预期达到的效果及将会给居民带来的变化给联动组长多次说明,希望他们多做宣传,切实为社区的发展出一份力,奉书记还为六联机制工作特别制定了“六联工作考核评比台账”,每月对联动小组进行评比考核,作为社区表彰联动户和联动组长的原始依据,这种奖励机制也大大增加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六联机制”效果初显

到目前为止,社区推行“六联机制”工作已三月有余,此项工作由最初的阻力重重到现在的居民积极参与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居民也逐步认识到“六联机制”给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品质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大的不说,邻里关系融洽了,一个单元、一个小区的人也会互动,也会打招呼了,“六联”之一卫生联洁也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变化,生活环境好了,人的心情舒畅了,邻里关系融洽了,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也增强了,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六联机制”的优越性。四月中旬的一天,社区办公室接到居民电话,反应草西街世纪百盛超市楼上一居民户家漏水严重,严重影响到楼下居民的生活,如不及时阻止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居民根据“六联机制”公示栏上提供的信息,将电话打到了社区,社区问明情况后立即拿出“六联机制”工作台账,找出漏水人家的联系方式,通知他尽快处理此突况,经了解,由于头天晚上停水,这户居民打开水龙头后忘记关闭阀门,第二天又因为有事一大早就离开了家,如不是社区及时通知,可能要第二天才会回家,那样不但对他家造成了损失,楼下邻居更是要变成“大海”,有可能电路短路引发更大的事故,居民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回家关闭了水龙头,并对社区表示感谢,其中最暖人心的一句话就是:我终于认识到社区推行“六联机制”的好处,以前信息采集时我还百般刁难你们的工作人员,对此我表示歉意,以后我将积极支持你们的工作,并宣传六联的好处。短短一席话,让我们工作的疲惫化作无尽的动力。

“六联机制”居民赞扬

“六联”工作推行时间不长,“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致富联带”这短短24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的作用需要时间来检验,需要居民来认可,需要我们去坚持,需要大家来维护。我们一直以来所坚守的信念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的艰难推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有时也会疲惫,有时也会退索,居民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可是经历了一件事后,让我们信心大增,那就是居民为“六联机制”所写的一首打油诗,这首诗肯定了我们的工作,肯定了“六联”的作用,诗的作者是居住在我们社区的一位年过85岁的老党员郑元禄,郑老先生年事已高,平时喜欢写写文章,“六联机制”开展以来,他切实感受到“六联”给小区带来的巨大变化,忍不住就赋诗一首:

小区“六联机制”联动户表述

我们,生态郪江边,空气特别鲜,居民挺和谐,

人和常相往,家和万事兴,沟通常关注,困难互相帮,

勤日共剪窗,卫生成习惯,治安互联防,无一户被盗,

脱贫看得见,致富有成效,户户不吵闹,打架全避免,

院内花木满,轿车数增高,生活稳增涨,安全又健康,

社会联动机制篇4

一、全区妇女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夯实基础,拓宽领域,分类指导,突破难点,抓好典型”的工作思路,在组织网络、干部队伍、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等方面不断强化措施,认真贯彻实施上级妇联制定的妇联组织建设规划,使全区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妇女组织网络,妇女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全区妇女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拓宽领域,建立健全妇女组织网络。全区共辖4个街道、139个社区,区、街道、社区三级妇女组织健全。根据《青岛市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社区妇女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区委办转发了区妇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将4个街道妇联改建为街道妇工委,社区妇代会改建为社区妇联。目前,全区共建有街道妇工委4个、社区妇联139个,区直妇委会(妇工委)4个,团体会员242个(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妇女社团1个;各街道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有妇女组织10个、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13个。

2、优化结构,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素质。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充实调整、强化培训、加强实践锻炼等措施,不断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目前,区妇联8名干部,除1名同志本科在读外,其余7人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党员,平均年龄32.5岁;4个街道妇工委配备6名妇女干部,平均年龄33.2岁,5名同志为大学本科学历、4名党员;139个社区妇联主任平均年龄为42.5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43人,占30.94%,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96人,占69.1%。4个区直部门妇委会主任均由单位中层以上女干部兼任。

3、创新机制,增强妇联基层组织活力。区妇联机关率先垂范,建立健全学习、会议、活动等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机关工作再造流程,不断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丰富机关文化内容,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区妇联根据每年的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意见,对基层妇女工作实行年度考核,健全完善了全区妇联系统争先创优考核机制。坚持在基层妇女组织、妇女干部中开展“先进妇联(妇委会)、优秀妇女干部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推行妇联常执委、妇女代表联系制度,通过加强培训、调研,开展建言月和各类联谊、走访活动和深入开展实践“贴心娘家”服务品牌,争做“妇女姐妹贴心人”等主题活动,不仅加强了与各界妇女的沟通联系,而且提高了妇联干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街道妇工委均建立了划片定期联系和工作例会制度;各社区妇联较好地坚持了会议、学习、活动等制度,认真做好上情下达、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并建立了档案制度,及时做好社区妇女工作、活动等各类台账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归档工作,使社区妇女组织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4、创新载体,在服务大局和服务妇女中发挥积极作用。围绕区委工作大局和上级妇联的工作部署,各级妇联组织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组织带领广大妇女为全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通过推出创业项目、争取创业小额贷款、每年举办妇女专场招聘洽谈会、创业咨询会、项目推介会、syb培训班、设计注册“樱嫚儿”面点商标,特别是重点实施“新崂山、新女性”素质培训工程等,为城乡妇女增收致富、自主创业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深化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竞赛活动。通过创办全省首家电视妇女学校,创作妇女题材专题歌曲、举办“崂山巾帼多风采”专题歌会,实施“母子携手网上行”网络教育,开展优秀治家格言“进社区、进楼道、进家庭”活动,举办“和谐家庭”健身操大赛,编写家庭美德事迹,创作录拍《德大妈说道德》电视系列节目等活动,大力弘扬了文明新风,提高了全区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增强了社会影响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教活动,创制反家庭暴力救助服务“一卡通”,切实关注外嫁女待遇和外来务工女性权益,大力实施“崂山无孤儿工程”和“春蕾计划”,开展爱心阳光夏令营、3+1牵手女童援助等行动,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妇女工作的创新发展,全区妇女工作先后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省先进妇联和青岛市妇联工作标兵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

二、妇联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为:一是纵向网络与横向网络建设不平衡。

目前,全区妇女组织建设纵向已到底,但横向不到边,基层妇女组织仍以传统的行政社区妇女组织为主,而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妇女联谊等组织形式缺乏。二是在功能发挥上各街道、社区之间存在差异。全区大多数社区妇女工作活跃、活动经常、群众参与率高;由于受到社区大小、经济强弱、文明社区建设发展快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仍有少部分社区只是在每年“三八”、“

母亲”节等重要节日组织活动,群众参与率较低。

2、妇联干部队伍的结构有待改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全区街道以上14名妇联干部中仍有1人为混岗、5人为事业编,部分妇联干部的成长进步受到身份的制约;基层社区妇女干部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呈现“金字塔”形,即越到基层社区妇女干部的学历状况越低、年龄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妇女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社区妇联干部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不能主动有效地探索新时期妇女工作出现的新问题;部分年轻妇女主任工作经历单一,基层工作经验缺乏,独立自主、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

3、基层妇女工作的力度须进一步强化。近年来,社区妇联组织在参与基层民主管理、代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等方面有弱化现象,70%的社区妇联主任基本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以计划生育和中心工作及社区的临时性工作为主要任务,基层妇女干部存在的“兼职多、任务重”等实际问题,导致一些社区妇联主任种了别人的田,荒了“妇女工作的地”。此外,“村改居”后社区妇女工作对象增多、内容增加、任务加重的新形势,也为社区妇联组织提出了新课题。

4、基层社区妇联干部、妇女工作的待遇需要加强。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基层妇联干部的政治待遇偏低,全区社区妇联主任进社区“两委”班子的比例仅为28.1%,与“两纲”目标要求差距较大。社区妇联干部的经济待遇普遍偏低,全区仍有23%的社区妇联主任工资占所在社区“两委”成员工资的50%以下;有12名社区专职妇联主任与计生主任的工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社区妇女组织经济实体匮乏,活动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从社区行政经费中列支,无其他补充渠道,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社区,现有经济资源有限,社会资源较少,妇女活动经费紧缺,妇女组织开展服务和活动的难度较大。

三、加强妇联组织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全面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是增强妇女组织生机和活力、提高妇女工作水平的基础。今后工作中我们应坚持“巩固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增强有效性,推进规范化”的工作思路,从强化组织网络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创新组织活动机制入手,切实有效地推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1、构筑开放式的组织网络,扩大妇女组织的影响力。本着“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哪里就有妇女工作”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拓展妇女组织网络,进一步扩大妇女工作的覆盖面,提升妇女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在抓紧抓实基层妇女组织纵向网络建设的基础上,花大力气抓好横向组织网络建设。一是积极依托党建促进妇建,把新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党的建设的整体格局,依托党建优势,突出配套功能,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做到与党组织建设同加强、同推进。二是加强社区女性团体会员组织建设。各级可以根据妇女群众从业分布等情况,探索建立创业妇女联谊会、外来妹读书会等各类妇女联谊组织,整合社会有效资源,夯实社区妇女组织的基础,更好适应新形势下妇联组织社会性、群众性、统战性的要求。三是充分发挥妇联常执委、妇女代表、妇女小组长等骨干作用。积极发挥她们与妇女群众联系密切、联系广泛的优势,畅通妇女组织与妇女群众的联系渠道,增强妇女工作的联系、渗透、代表和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基层社区妇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培育和建立以农村妇女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服务、项目和合作经济为纽带的辖区妇女协会,同时,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积极创办巾帼社区服务实体,加强基层妇女阵地建设,提高服务群众、服务社区的水平,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不断增强基层社区妇女组织的实力和活力。

2、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妇女组织的凝聚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基层妇女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的保障。为此,一是把好“入口关”。要把政治素质好、熟悉社区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年轻女性、优秀女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妇女工作岗位上来,为她们提供锻炼成长的舞台,从源头和根本上提高妇女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增强基层妇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搞好“培训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妇女工作与妇联干部同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适应形势任务要求,拓宽培训内容,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国情区情、经济政策、领导艺术、业务知识等多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妇女干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经济、处理矛盾、服务妇女的能力;三是把好

社会联动机制篇5

根据《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章程》赋予的职责,我受第四届监事会委托,向大会作监事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四代会”以来监事会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监事会在联社社党委的领导下,围绕联社功能定位和“四代会”确立的工作思路与目标,紧密结合市、区县联社及成员单位实际工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加强队伍素质建设,依托财务、审计及其他报表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日常监督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注重协调落实,寓监督予服务之中,正确行使监事会相关职能,工作取得了进展。

(一)监事会组织机构已初步建立

结合了解市联社“四代会”理事会决议在区县联社和企业贯彻落实情况,我们多次到联社成员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监事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据初步统计,自市联社“四代会”以来,我市、区县联社监事会组织机构已初步建立,如奉贤区、崇明县联社已成立了监事会组织机构;不少区县联社所属70%以上实体单位,如嘉定联社的嘉加集团已成立了监事会;市联社直属企业(除规模较小的企业外)2/3以上,如协力公司等也已成立了监事会。统计表明,市联社系统监事会组织机构的设置已有一定的基础。

(二)监事会报告制度已初步制定

在市、区县各级联社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各级监事会结合其自身的特点,积极参与《关于实施“三重一大”等事项的规定》的制定,成员能够不同程度地列席理事会年度会议和一些重要会议。据初步统计,已成立的监事会绝大部分每年能坚持召开两次例会,每年能列席参加各类重要会议4次。按照《联社章程》规定,各监事会初步建立了报告制度,其中认真执行监事会报告制度的已占总数的70%。各单位监事会还强调对经营管理的事中监督,对促进监督视角前移、防止出现重大经济损失起到了积极作用。联社实体单位的监事会根据监事会报告制度的要求,针对企业在财务、生产经营管理和内部管控中日常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监督管理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受到企业决策层和经营层的采纳和欢迎。嘉加集团等单位还能与市联社监事会保持不定期的沟通,交流企业监督管理等有关情况。

(三)监事会维权活动已初步实施

在贯彻“四代会”各项决议精神的过程中,各单位监事会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运用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公有资产权益。例如,有的联社监事会在企业改制和城市动迁的结合时段,敦促和建议同级联社理事会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多次谈判、协调、落实无果的情况下,启动司法诉讼程序,最终获得土地使用权的补偿。据初步统计,五年来,各单位监事会运用法律武器,敦促和建议同级联社理事会启用法律诉讼、经济仲裁、庭外调解等司法手段解决各类经济纠纷12起,挽回经济损失3000万元以上,较好地体现了监事会对公有资产监督保护的作用。

二、今后五年监事会的主要工作

通过简单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市联社监事会工作任务很重。针对当前区县联社监事会缺位现象、监事会监督管理的能力需要提升、监督执行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现状,今后五年,市联社系统监事会总体工作思路是:以贯彻落实市联社“五代会”各项决议为依托,紧紧围绕市联社“五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各级监事会组织机构和网络,创新监事会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财务监督为中心,增强当期监督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提升监事会监督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强对市、区县联社及成员单位的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的关注度,探索监事会对经营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切实履行法律和联社《章程》赋予的监督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如下。

(一)建立与健全市联社系统监事会的组织体系

根据市联社《章程》的要求,规范联社治理结构的运作模式,各区县联社要建立、健全监事会的组织,充实与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依法完善市联社系统监事会的各项监督职能。各联社与联社所属的实体企业的监事会是相对独立的组织,应当分别建立组织机构。在建立组织机构的同时,要学习研究监事会新的工作机制,改进监事会日常监督和集中检查形式,在市、区县联社及成员单位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网络,保障监事会系统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市联社系统监事会工作报告制度

在建立与健全监事会的组织架构之后,各级联社监事会要注重建立、健全监事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监事会工作报告制度。各级联社及联社实体企业监事会负责人在到岗六个月之内,应向上一级联社监事会写出并报送自己所在联社或企业基本情况报告;各级联社及联社实体企业监事会每年应编制监事会工作计划和总结,每年年终应对所在单位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做出监督评价报告并在每年终了45天内送达上一级联社监事会报告备案。市联社监事会要按照市联社“五代会”的要求建立重大经济业务、经济数据报告制度,每月梳理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经济监督管理中的亮点、重点、弱点和风险控制的要点、难点,通过对经营过程的控制、监督与警示,促进市联社集体经济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三)建立市联社系统监事会学习培训制度

据了解,当前我市、区县联社及成员单位的监事会成员绝大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监事培训,过去也没有从事过监事工作,因而无法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经营风险进行辩别与防范,监事会的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根据各级联社的意见和要求,今后五年,我们要建立市、区县联社系统监事会成员培训服务体系,加强对各级联社监事会成员的学习与培训,注重监事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增强各级监事主动监督服务意识。积极组织开展市、区县联社及实体单位、成员单位监事会之间的工作交流,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监督管理和监事履职水平,切实维护国家、集体和职工利益,保障所有者的资产保值增值。

(四)建立联社系统监事会联席会议制度

由于联社系统的成员单位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关系不同、控参股比例不同等因素,为了便于监事会工作的开展,在大家的支持下,本着在“联”字上做足文章的要求,联社系统将建立相应的监事会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级监事会和各位监事的工作主动性,互通情况,交流信息,共同针对工作上的共性问题开展调研,集思广益,包括改进和完善监事会的有关工作,探索建立和完善绩效指标等考核评价机制,探讨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检查方式等问题,共享监管成果,拓展工作经验,使联社系统监事会的各项工作在“政府助手、企业帮手”的服务中,务实、科学、细致、深入,明显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质量。

社会联动机制篇6

【关键词】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体现社会进步的发展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开展的“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项目,通过全市城乡基层党组织普遍走访联系和服务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探索创新了新时期加强群众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和制度。这个项目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价值,就是有利于巩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利于实现执政党的政治主导和社会整合功能,有利于实现执政党的代表性与合法性认同。

一、联系群众:实现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

政党作为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为维护自身正当利益而组织起来的一种组织形式,必然具有公共性的品格,是具有政治功能的社会公共组织。推动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必须深化拓展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内涵,探索确立党组织功能实现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不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化新机制。“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项目,提出了“要建立基层党组织主动走访联系身边群众制度,切实落实居民区(村)党组织每年普遍走访一遍居(村)民家庭”的要求,2011年全市居村党组织共走访居村民家庭789.7万户,2012年上半年走访居(村)民家庭348.7万户,全市走访家庭覆盖面达97%。从实践成效考察分析,一是在社会关系新发育中,积极促进和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与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密切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二是在社会功能新拓展中,积极推动和发展了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体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先进模范的根本宗旨;三是在社群活动新领域中,积极确立和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作为积极行动者和活动倡导者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实现有效的政治主导与社会整合。

在当代思想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著名的“公共领域”理论中指出“公众”的重要特征,是拥有共同关注的普遍利益,这种普遍利益超出私人或集团利益之上。因此,公共领域表达为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等多元主体活动的丰富领域,我国执政党建设和基层党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意义,就在于形成和确立主导多元社会整合的枢纽型领导体制、社会化组织形式和群众性活动方式。“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项目注重以群众日常生活领域为重点,以社区“社会共同体”为基础,即乡村按照100-150户或自然村、城市居民区按250-300户左右的规模,全市共划分联系服务块区3.35万个,形成了“划块明责”的群众工作新格局,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基层组织切实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和整合社会。

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直接地面向社会,努力地扎根于群众,通过公共事务的参与、公共问题的解决、公共利益的协调等,实现党对基层社会有效的政治领导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党的基层组织要善于切实地把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在代表公共利益和达成社会共识之中,把党的政治领导功能建立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的成效之中,把党的组织工作体系建立在引领整合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之中,把党组织的活动融入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物质文化服务之中,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强化。在普遍走访联系社区群众的过程中,不仅覆盖到每一户家庭,包括外来租住户和来沪人员家庭;不仅体现了“人对人、面对面、心连心”的真情实感和朴实作风,而且形成了社区单位和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党建资源协调整合的新体制。

基层党建探索创新的基本目标和根本成效,就是要把党的先进性、代表性切实体现和融入到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中。联系服务群众就是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必须紧密围绕社会公共事务、关注社会公共利益、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项目的经验成效启示我们,必须通过整合社会各类主体的资源要素,积极回应各类主体的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治安、物业管理、市政管理等群众意见大的社会问题,系统化地提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咨询服务,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贴近群众需求,获得社会认同。我在上海康健街道社区党建的实验性研究项目中曾经提出了“五个让”的功能和目标:“让陌生的人们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们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们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们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们受到尊敬”,强调必须注重突出以人为本、以居民为主体的理念,使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努力满足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积极引导居民群众的参与性追求,具体真实地体现党的群众工作的要求。

二、服务群众:获得执政党的合法性认同

社会联动机制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第五次代表大会。现在,我代表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第四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本届理事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并对今后五年的工作作出部署,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四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第四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市联社系统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在市经信工作党委、市经信委和各区(县)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总社的直接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及全国总社“七代会”精神,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机遇,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员工,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谋发展,以稳定促发展,联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被全国总社和中国轻工联合会评为全国集体经济先进联社和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

――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增长。市联社指导各级联社企业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联社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攻坚克难,逆势前行,使联社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2008到2012年,市联社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358.9亿元,销售收入468.2亿元,实现利润27.5亿元,上交税收26.7亿元。5年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市联社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85.2亿元,销售收入112.8亿元,实现利润5.4亿元,上交税收6亿元,总资产达到118亿元,与“四代会”前的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5.65%、142.97%、145.95%、181.82%和134.09%,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

――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市、区两级联社积极推进成员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深化产权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初具雏形,科技创新取得良好成果。2008到2012年,市联社系统共投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资金8.2亿元,开发新产品1500多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0多项,上海熊猫线缆股份公司等一批企业成为市联社系统“示范企业”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招商引资取得良好业绩。各级联社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不利条件下,依托经济小区和存量资产筑巢引凤,扩大招商,取得良好业绩。2008到2012年,招商引进企业4100多户,新增注册资金35.1亿元,为联社增加收入59.4亿元,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增强联社经济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务功能发挥有效作用。各级联社切实履行“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职能,积极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对接,主动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努力打造信息、政策和金融等服务平台,为新形势下发挥联社功能作出了努力。2008到2012年,各级联社为成员企业开展各种信息服务活动800多次,争取各种政策扶持资金2亿多元,提供各种融资支持4.7亿元。

――企业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各级联社指导成员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开展文明创建和立功竞赛等活动,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完善,资产质量不断提升,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并呈多元化态势,决策机制和监督制衡机制趋向完善,企业内部关系融洽,形成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人际和谐氛围,涌现了一批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5年中,市联社系统获得区级以上文明单位62个,先进集体93个,先进个人144人。

――联社系统保持稳定局面。各级联社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5年中,市联社系统净增就业1400多人,用于各种扶贫帮困费用1600多万元;各种托管人员托管费用1.7亿元;安全生产投入5000多万元,为本市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代会”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不断提升联社的经济实力

市联社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引导各级联社企业增强创新转型、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企业经营要素由一般企业向优势企业集聚;产业领域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技术结构由低端层次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使联社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跃升,传统优势企业继续领跑,新生骨干企业跨越式发展,特色中小企业奋力前行。

一是在产业转型中做大做强。这几年,各级联社引导支持成员企业抓住城市化、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机遇,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投资改造传统工业,投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一批规模型、效益型企业不断崛起。仰帆投资公司在持续发展房地产业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股权投资等形式,投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2009年成功收购了湖北一家上市公司,继续加大熊猫线缆投资,扩建新的项目,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总资产37.5亿元、净资产11.4亿元并涉足房地产业、建筑业、加工制造业、酒店旅游业、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集团。2010年以来,连续3年被评为上海百强民营企业。上海嘉加集团公司近年来抓住当地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机遇,投资3亿多元兴办房产商贸项目,创办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还参股经营村镇银行和先进制造业等,使公司形成了房产租赁业、先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三大产业板块,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成为系统和区域内具有较强规模和实力的集体企业。奉贤工业总公司在推进企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能级的同时,加大自身发展投入,与奉贤南桥镇等联手开发2.5产业,使公司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是在技术创新中做精做特。针对联社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联社系统各成员企业下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取得可喜成绩。金山工业总公司指导支持成员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力度,优化企业生产环境,提升工艺技术水平。五年中,共投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资金4亿多元,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得到市节能办的肯定和奖励。上海熊猫线缆股份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五年来,有42项新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证书。生产的“熊猫牌”电线成为“十连冠”上海名牌产品。2010年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并荣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指定环保产品。上海协力卷簧制造公司几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自主研发多条先进卷簧制造流水线。公司生产的太阳能帆板卷簧成为“神舟”5号至10号载人航天飞船和“天宫”一号及国庆60周年阅兵空中加油机的设备配套件。公司还每年向航空航天部门提供多批次各种地球卫星的太阳能帆板展开动力弹簧,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当成企业生命线,几年来,在美籍华人、公司总经理黄勇博士的带领下,精心研制开发用于海底光缆系统的超高可靠光纤耦合器,产品工艺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获得10多项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并获得上海市科委和国家科技部的基金支持。

三是在经营开拓中做优做好。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及宏观经济政策趋紧的状况,联社系统广大成员企业,开动脑筋,迎难而上,利用自身资源,加强市场开拓,抓好项目投资,有效盘活资产。上海中崇集团公司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发展,在抓好煤炭、钢材等大宗商品贸易,做大规模总量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等业务,使公司的经济规模和效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上海宝轻资产经营公司在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增强实力的同时,利用进出口平台,在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铁矿石加工基地,初步形成了“资产经营”和“国际贸易”两条产业经营链。松江工业总公司在2008年成功收购益庆公司和华美厂等优质资产后,2012年又全面建成精美厂一期工程,公司资产规模和价值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坚持以服务为核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积极当好政府的助手和企业的帮手

服务是联社最基本的功能。各级联社主动树立并强化“服务至上,企业为先”的理念,坚持把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作为联社工作重心,不断深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落实服务载体,加强调研指导。为切实增强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区两级联社从完善机制着手,建立健全为企业服务的组织领导、调研指导等服务机制。市联社成立企业服务领导小组,设立企业指导服务部门,加强做好联社系统企业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协调对接工作。选择联社系统内20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成员企业作为市级“企业服务联系点”,通过指路子、教方法,对企业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调研指导。通过以点带面,了解企业的服务要求、政策需求和利益诉求,及时向市、区有关部门反映,提出政策性建议。2009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市联社会同九个区(县)联社历时四个月,开展“当前城镇集体企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建议”调研活动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市有关部门和市府领导,得到重视和支持。

二是构建三大平台,开展有效服务。市、区两级联社从新形势下企业发展要求出发,积极构建信息、政策和金融三个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实质。在信息服务上,建立市联社、区(县)联社和成员企业三级信息网络,恢复市联社简报,组建党建信息网站,加强纵横向的信息传递交流,为企业了解经济和政策信息提供服务。在政策服务上,一方面不定期组织政策咨询活动,邀请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为企业介绍有关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另一方面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抓好政府扶持集体企业和中小企业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用足、用活和用好各项扶持政策。五年来,市联社系统获得区级扶持政策资金1.8亿元,市级扶持政策资金2000多万元。在金融服务上,去年以来,市联社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筹建市联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目前已有100多户企业申请入会,50多户企业申请授信贷款,贷款额1000多万元。同时,市联社还协调支持嘉定等区联社筹建创办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参股经营村镇银行,为联社系统内企业融资和再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是搞好服务实事,帮助排忧解难。为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市、区两级联社切实转变作风,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雪中送碳。市联社按照市府领导批示精神,积极落实上海机动车回收服务中心服务整改工作,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改善服务设施环境,优化服务操作流程,使中心服务效能得到提升,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为创建市级文明服务窗口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市、区两级联社不定期组织开展员工专业技术、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五年来,市联社系统共组织员工培训18000多人次。市、区两级联社还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土地置换、历史债务、技术改造、“专精特新”产品培育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受到企业好评。

三、坚持以联合为依托,探索联动联建,

切实增强联社发展的整体合力

针对城镇集体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情况,为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四代会”以来,市、区两级联社坚持以“联”字为核心,以联心为先导,探索做足“联”字文章,初步形成“经济联动、党建联建”的运行模式,为城镇集体经济在新形势下走出新的发展路子做出了努力。

一是在联社工作上建立联动机制。市联社先后建立了区(县)联社主任、投资开发、资产财务等条线例会制度,沟通交流工作情况,研究探讨工作方案。2009年起,市联社推出区(县)联社工作业绩评价办法,加强对区(县)联社在经济发展、社会贡献、管理稳定等方面进展和成效的考核评价,为促进市、区两级联社之间的联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市联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社的工作交流。五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先后与江苏、湖南、广西、海南、贵州、山西、山东、吉林、天津、四川、新疆等兄弟省市联社开展联社工作和经营合作的交流探讨,既加深了彼此感情,又促进了共同发展。

二是在经济工作上探索项目合作。市联社在对联社系统内资产资源梳理整合的基础上,主动牵头各级联社和企业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等方面的联手合作,取得较好进展。五年来,市联社系统投入合作项目资金4亿多元,实现项目收益8.5亿元。去年以来,市联社牵头联社系统有关企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合作,运用当今世界顶尖的空间建筑技术,实施旧城改造等的项目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嘉定区联社联合区内多家国有企业,共同投资参与高端房地产市场开发,还与江阴顾山镇联合开发占地500多亩的高端制造研发基地,进展良好。

三是在党建工作上开展联建活动。市联社在建立市联社系统党建联建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积极与区(县)联社党组织联合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庆世博、庆社庆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活动,在组织企业调研、经营合作、项目开发过程中,牵头组织相关区(县)联社和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提出建议。金山区联社探索创新“党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社工作法机制,市联社和嘉定、奉贤、金山、崇明等区(县)联社主动与当地企业、社区、村镇、部队等开展结对帮困和文明共建活动,从而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建双赢的局面。

四、坚持以管理为抓手,加强联社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联社的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加强联社管理,搞好社务工作,不仅是增强联社活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城镇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几年来,市、区两级联社坚持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联社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稳定联社机构,拓展成员队伍。针对近年来区域经济和区域企业整合对联社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市、区两级联社一方面主动邀请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参加联社重要活动或到联社进行工作调研,加深他们对城镇集体经济工作的理解,加大对联社工作的关心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从而确保两级联社在区域经济整合和企业整合中的机构、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针对集体企业改制后,联社成员队伍不断变动的状况,积极探索联社成员构成新模式,通过组织连结和经营合作等方式,将改制后分离出去的原联社企业及与联社具有合作关系的系统外企业吸收加入到联社队伍中来,不仅扩大了联社组织规模,而且也使联社工作更充满了活力。

二是加强社务工作,夯实管理基础。市、区两级联社在健全完善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定期召开理、监事会议,研究决定联社重大事项,探讨分析联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发挥理事会、监事会在联社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市联社制定出社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能和办事程序,指导区(县)联社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综合经济指标统计制度,完善各种台账资料并加强检查和督办,较大地提高了联社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同时,市联社指导各级联社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高效运作,对各种侵犯集体资产权益的行为,通过协调和法律等多种途径进行维权,确保集体资产不受损失。

三是搞好舆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针对社会上对城镇集体经济和联社工作认知度不高,影响力不大,一定程度影响联社工作和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市、区两级联社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主动加强宣传。一方面邀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召开各种座谈会和研讨会,探讨城镇集体经济的社会作用和发展方向,由他们在重要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予以宣传介绍。另一方面,组织力量,研究制订市区两级联社“十二五”发展规划,拍摄制作市联社电视宣传片和宣传画册,利用《上海工业》、《上海集体经济》、《上海企业》和《中国集体经济》等杂志和有关行业协会,通过发表文章和交流发言,宣传介绍各级联社企业创新发展的事迹和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市联社组织推荐嘉定、奉贤等区联社成为全国总社理事单位,组织开展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推荐评选工作,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弘扬正气,鼓舞士气。

五、坚持以稳定为基石,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几年来,各级联社一直把保持一方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上为政府分忧,下为企业解难,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下大力化解各类矛盾。各级联社经常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排查梳理职工群众意见集中、容易引发的问题,制订预案,抓早、抓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五年来,市联社系统共接待处理职工来信640多件,来访8400多人次。市联社针对原区县工业局所属供销公司部分退休人员多次上访市联社和市有关部门,要求享受事业退休待遇等问题,会同市有关部门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取得较好效果。闵行、宝山、浦东等区联社针对部分企业因企业改制、征地动迁等引发的职工上访,做好思想沟通和矛盾应对,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扩大。松江、崇明等区(县)联社认真做好干部的稳控工作,对家庭困难的干部实施个体解困,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是下功夫办好民生实事。各级联社以保障职工利益为己任,以人为本,关爱职工,采取各种措施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各级联社企业坚持做到不停业、不裁员、不减薪,充分体现集体经济的优势。青浦区联社引导企业走共同富裕道路,所属福之来公司等企业在保持职工劳动工资每年有一定增长幅度的同时,在股权分红中按照一定比例实行人均分红。嘉定区联社建立300万元“幸福基金”平台,用于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奉贤、松江等区联社组织困难职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帮助困难职工摆脱困境。闵行、金山、青浦、崇明等区(县)联社对部分老职工进行工龄认定,补交养老金,保障了原集体企业老职工的基本权益。

三是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生产。为确保联社和企业工作的安全运行,各级联社制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金山区联社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所属6家企业成功创建市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的同时,所属金山南方水泥公司成功创建国家标准化安全生产一级企业,成为上海建材行业和金山制造企业首家获得此项荣誉的企业。浦东、奉贤、松江等区联社与成员企业和租赁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组织企业骨干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宝山、崇明等区(县)联社加强安全设施改造和检查整改。闵行、青浦等区联社完善各种安全基础资料,做到有据可查。

五年来,市联社系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经信委和全国总社加强领导和指导的结果,是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联社系统广大干部员工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向奋战在联社经济战线的全体干部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联社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市联社系统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联社企业受自身基础条件限制,调结构、转方式的力度不大,进展缓慢;二是部分联社在企业改制和征地动迁过程中,尚有遗留问题没有妥善解决,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三是联社人才结构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一定程度制约联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回顾五年来的联社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要使联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城镇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各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巩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坚持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出路和强大动力,用发展的思路解决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创新的精神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坚持联社的服务宗旨,把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作为联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帮助企业解决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使联社真正成为政府的助手和企业的帮手,切实提升联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联社工作的重要基石,重视关心职工利益,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联社深化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稳定基础;必须坚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努力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积极争取各种政策支持,为联社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部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今后的五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向“十三五”规划转化的连结点,是上海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市联社系统加快创新转型、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联社工作既面临着有利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面临的机遇来看,我国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推动下,在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刺激下,将保持长期趋好的态势,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增长时期;党的十强调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受到国家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为集体经济特色和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场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和集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产品升级换代为集体经济带来巨大商机;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加速推进,集体经济联合组织将会承担更多的政府交办任务和社会职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和运行,促进改革创新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国有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扶持集体企业、中小企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为联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面临的挑战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持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明显增加,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降低,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生产要素成本呈逐渐上升趋势,转型升级压力加大。联社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后劲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适应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压力加大,联社发展方式尚未转移到依靠质量、技术、服务、创新和品牌上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联社历史包袱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总的看,今后五年联社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仍然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有利机遇,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坚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联社经济发展质量和效量为目标,自我加压,开拓奋进,真抓实干,积极作为,促进联社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联社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再上新的台阶。

今后五年市联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主题,把握两个基本点,推进三项工作,处理好四个关系。

――突出一个主题,就是要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主题,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

――把握两个基本点,就是要把握“创新”、“稳定”两个基本点,鼓励改革创新,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推进三项工作,就是要推进“创新转型、服务管理、和谐稳定”三项工作,努力开创联社工作新局面。

――处理好四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自身经营与服务企业”、“练好内功与争取支持”、“历史遗留问题与今后持续发展”四个关系,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健康、持续、长期发展。

今后五年市联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稳增长、创新上水平、服务增效能、文明创佳绩,使市联社成为全国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先进企业。

――经济稳增长,就是要通过进一步的开拓经营和挖潜增效,使市联社系统的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资产总量在2012年的基础上,保持每年7%~8%的增长水平。

――创新上水平,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创新转型和改革发展,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培育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开发形成一批上海和部级新品牌,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增效能,就是要通过进一步优化服务,强化管理,使市联社系统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企业得到健康发展,全局保持和谐稳定。

――文明创佳绩,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推进党建联建和文明创建活动,在市联社系统涌现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确保不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不稳定事件。

要实现今后五年市联社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各级联社就要按照党的十精神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保障措施,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创新转型,

努力打造联社经济升级版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创新转型,是推动联社经济新的发展的关键所在,不创新、不转型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只有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创新转型,才能取得联社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各级联社要认清形势,明确方向,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好的举措,扎实推进联社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打造联社经济升级版。

一要在进一步优化资源,做强企业上下功夫。要适应区域经济整合趋势,采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等方式,促进联社系统内技术、资本和人才要素集聚,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经营企业。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整合本市机动车回收利用资源,研究组建上海机动车回收服务集团。高起点,规范化地经营机动车回收拆卸和再生资源利用,形成较强的机动车回收服务能力,提升机动车回收服务质量效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联手国内优势企业,打造以上海公合实业公司、上海中崇集团公司为平台的钢材、煤炭等大宗商品服务供应商。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引进先进技术和金融资本,形成以上海协力卷簧制造公司、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公司、上海佳艺冷弯型钢厂、奉贤钢管厂等为引领的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等高端产业配套基地。要以经济小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发展以奉工经济小区、松江成功经济小区、金山三新经济小区和崇明工业经济小区为集群的产业园区,同时,指导帮助上海熊猫线缆股份公司等部分企业争取上市,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二要在进一步深化转型、做优产业上下功夫。要按照产品有特点、产业有特色的要求,鼓励和引导各级成员企业通过加大自主投入和引进投资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对联社系统企业进行分级,推进产业转型,1/3基础较好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改进工艺技术,提升装备水平,进入先进制造业行列并在核心技术、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3处于中间状态的制造业企业,逐步压缩和改造传统工业、增加先进制造业比重。1/3经营状况较差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加快转型转业步伐。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各级企业积极发展房产业、金融服务业、汽车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要抓住本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机遇,整合联社企业现有存量资产,积极参与地区商业地产和保障房建设项目开发。要依托上海汽车生产销售和汽车保有量多的优势,进入汽车维修保养、装修美容、防盗保险等汽车后市场,延伸汽车服务产业链。要把联社系统内制造业中自办的、不成规模的现代物流业逐步剥离,通过整合,培育联社系统若干物流龙头企业,为先进制造业开展配套物流服务。要适应上海扩大多层次、多元化消费的趋势,积极发展酒店、旅游和娱乐业务,探索特色商品市场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实现商贸服务功能创新。同时,要抓住上海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为农服务产业的机遇,发挥联社区位优势,加强内部联合,借助社会力量,开发经营具有上海特征、郊区特色、联社特点的文化旅游和为农服务产业项目。

三要在进一步强化创新、做精产品上下功夫。要引导和支持各级成员企业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进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技术中介组织等的合作,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通过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途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指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改投资力度,明确节能降耗目标和责任。对设备陈旧、产品老化、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能耗较高的企业,坚决进行转产和淘汰,使联社系统的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下降3%左右。要引导各级成员企业积极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有市场前景的“专、精、特、新”产品,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骨干优势企业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在对已有的上海和部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加强保护和延伸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海和部级新品牌。市联社在推进企业品牌建设中,依托市、区有关部门,会同各区(县)联社,组织开展企业品牌推选评比活动和科技创新升级活动,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深化服务功能,推进职能创新,

有效发挥联社功能作用

各级联社要高举联社旗帜,在坚持“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职能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加快职能创新,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到深化服务上,上为政府解忧,下为企业解难,使其真正成为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和组织者、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维护者、集体经济政策制定的建议和协调者、中小企业互助合作的组织参与者。

一要切实抓好自身经营,增加联社服务实力。各级联社要进一步强化“联”字功能,依法履行集体资产所有者职能,行使出资人权利,抓好自身实体发展,帮助参控股企业提高效益。要发挥联合经济组织作用,以资产、技术和资本等为纽带,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按照互利共赢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联社之间、企业之间在产业调整、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开发等方面的联合与合作,切实增强市联社系统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要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化运作力度,通过资产重组,股权转让,引进外来资本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扩大资产增量,提高资产收益,有条件的联社还可与当地村镇联手,合作开发2.5产业,增强联社经济实力,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要全力打造三大平台,支持企业健康发展。要在初步构建市联社系统信息、政策、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企业服务需求点,积极加强与全国总社、市、区有关部门联手合作,建立市联社信息门户网站,市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帮助企业了解掌握国家和上海的有关经济政策信息,为企业在产权改革、企业上市、技术创新、品牌培育、项目申报、人才开发、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进一步扩大与有关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进市联社金融服务中心向更广范围、更多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同时要做好服务平台的相关基础工作,引进人才和智力资源,搞好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逐步建立信息数据库,还要发挥各方积极性,聚合各方资源,使“三大服务平台”成为市区两级联社、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全国总社的共同工作载体和平台。

三要主动承接政府委托职能,彰显联社功能作用。市区两级联社要结合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主动承接或承担政府委托的相关职能,切实彰显联社的功能作用。机构较健全,经济实力较强的联社,要向承担社会职能方面发展,为更多的企业和社会事业服务,体现联社的社会作用。有能力、有条件的联社,要继续承担或主动承接当地政府委托的相关工作,显示联社的能力;经济实力较弱、维稳任务较重的联社,要尽职尽责,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妥善安置职工,维护社会稳定,表现联社的必要性。

三、加强自身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不断提高联社工作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做好社务工作是联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联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区两级联社要站在联社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化措施,夯实基础。

一要认真抓好社务工作,进一步理顺联社与政府机构、投资企业和成员企业的组织关系和经济关系,确保联社健康发展。要继续积极推行联社工作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任务,严格考核评价,实行绩效管理,切实增强联社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充分调动联社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进一步发展联社理(监)事会的作用,定期召开理(监)事会议,对涉及理事单位权益的重大资产变更、重要经营活动,进行讨论审议并付诸实施;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运作机制,建立完善联社内部治理机构,健全完善联社办公室主任、投资发展、资产财务例会制度,建立健全联社投资经营、财务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制度,做到决策科学民主,执行规范有序,监督有效有力;还要进一步完善区(县)联社业绩评价体系,注重服务效能评价并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对联社经济、科技、信息交流、合作项目推介等共性问题和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方式。

二要切实加强人才开发。要针对联社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下大力度推进各种人才的培养开发。要通过轮岗、挂职锻炼、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等途径,把学有专长、德才兼备、通过实践锻炼具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人才选拔到各级联社领导岗位上。尤其要针对改制企业经营者接班人缺位的状况,在联社系统内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要通过“内培和外引”的方式,积极培养引进联社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大学生和技校生到联社系统工作,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确保城镇集体经济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

三要积极扩大成员队伍。各级联社要根据新形势下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交叉融合、各种经营合作方式层出不穷的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吸纳成员单位,壮大联社队伍。要大力宣传联社的作用,将愿意加社、承认联社章程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吸收到联社中来,尤其要把在联社企业落户、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企业吸纳到联社队伍中来,为他们搞好服务,支持他们的发展,进一步增强联社的组织规模和凝聚力。

四、深化党建联建,维护和谐稳定,

为联社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要从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出发,高度重视和做好和谐稳定工作,为联社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完善党建联建,形成有力保障机制。调整完善市联社系统党组织的组织机制,确保组织健全、活动正常、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党建联建平台作用,围绕发展、服务、稳定主题开展工作交流和相关活动,定期表彰一批联社系统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经营者、优秀党员和优秀员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注重加强联社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要积极推进联社文化建设,扩大职工之家等文化阵地,组织科研、读书、娱乐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积极营造“团结、合作、创新、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要抓好维稳工作,保持和谐稳定局面。各级联社要党政合力,上下合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加强预防和化解,既要妥善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更要重视化解因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调整、征地动迁等引发的新的不稳定问题,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合法合理化解矛盾。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关心老同志、老干部,抓好民生保障,扶贫帮困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为联社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稳定环境。

三要争取政府支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主动介绍城镇集体经济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介绍集体经济的优势和特点,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和支持。要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反映联社工作情况和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推动扶持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地”,推动有关集体经济政策法规的完善,为联社工作和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联动机制篇8

关键词:长株潭;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8-0039-03

长株潭城市群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是目前三市在行政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将城市群中三座城市的政府、财政、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卫生、民防、武警、军队等部门和相关资源(车辆、物资、人员等)在特定的条件下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为各级领导提供可供决策的数据和依据。

一、长株潭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分析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长株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1.从其紧迫性分析,有四点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长株潭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是适应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长株潭是中国中部的经济中心,是改革开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然而,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人口的集聚、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量建设,使得一旦发生灾害性或突发性事件后果不堪设想。为缓解交通压力而发展的轨道交通,为土地有限而发展的地下空间等等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加重了城市公共安全的负担。近年来三市的时空距离缩短,人员来往更加频繁。特别是三市的城乡结合部增多,而各市在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着本位主义现象,这给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增加了难度。

三个城市的市委、市政府承担着领导、协调、指挥众多部门,调度多种资源,提供救助服务、维护社会治安、处置紧急事件、应对突发灾难、作好战时防卫的重任。长株潭建立应急联动系统,对提高三个城市市委、市政府的信息获取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指挥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维持城市平稳运转、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是长株潭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是提高效率和节省资源的需要。我国于1986年开始建设公安110报警系统,其后相继建成了119、120、122等系统。一些城市的市政部门也设立了电话服务,开通了12345市长热线,为广大市民提供救助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从长株潭来看,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各种系统分立,服务单一,不利于联合行动,不能提供综合服务;二是除110、122、119和120外,其它系统设施简陋,功能有限;三是没有保障市委、市政府领导管理和指挥的系统,不利于应对突发事件、大型灾难;四是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重复建设,投资浪费,多个特服号码并存,不利资源共享,造成各个系统的重复投资和管理的分割,技术含量偏低。为克服以上不足,提高效率,节省资源,必须建立一体化的应急联动机制和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

三是长株潭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各类突发事件的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三市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扩大,老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经济基础薄弱,容易发生一些突发性公共安全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大都和经济利益有关或者说是在经济利益驱动、诱导下引发的;第三,三市交通条件虽然有较大改善,但因管理较差,事故隐患多,极易发生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

四是长株潭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是应对三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长株潭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人类社会目前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大多数都在重庆出现过,而交通事故、火灾、化学事故、环境污染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人为灾害事故也不少。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并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安全感和社会的稳定。

2.从长株潭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的基础分析,有三个方面是其现实可能性的集中表现

一是长株潭三座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为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供了扎实的工作基础。一是“三台合一”的应急响应联动模式全面实行。从2007年起,长沙、湘潭、郴州等市参照公安部“三台合一”的模式,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及市政服务资源,将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12345市长公开电话等公共事业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建立所有突发事件“统一接警、统一处警”的应急联动体制和应急联动机制。二是建立了统一的城市联动指挥中心,较好地解决了应急系统的协调联动问题。三是成立城市应急联动联席会议机制。如长沙市应急办是110联动中心的牵头单位,定期召集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参加联席会议,协调110应急联动系统中类似流浪人员医疗救助的费用承担问题,是建立应急系统协调联动机制的另一种模式。四是建设了应急指挥平台。在协调联动机制中,应急指挥平台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该平台采用了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将实现“测、报、防、抗、救、援”六位一体的功能要求,建成投入使用后为应急系统协调联动机制的完善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长株潭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供了科学基础。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式。长株潭在这一领域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基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一系列城市信息化工程也相继纳入规划和进行筹建,使得建立一体化的应急管理机制和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成为可能:在统一的城市应急中心,将公安、消防、急救、民政等救援机构整合在一套完整的应急响应体制和信息化指挥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和调动多部门、多方面、多层次资源,发挥综合服务的效能。

三是长株潭经济快速发展为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支撑。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和系统需多个子系统配合形成,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调度、地理信息、电讯、信息技术网络、无线调度通信、语音记录、大屏幕显示、车辆定位、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安全监控等子系统和相关配套系统,需要几亿元的建设维护费用和大量的高技术人才。随着长株潭经济的发展,使在高起点上建设城市应急系统和机制成为可能。

二、长株潭城市群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的路径初探

研究认为,长株潭三座城市在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的路径上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1.健全城际合作指挥联动机制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加强区域间、城际间的应对突发事件合作与交流,互相援助,防范和抵御共同面临的灾害和威胁,对于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城市政府应当积极参与城市之间的防灾减灾方面事务,加强与周边城市应急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充分利用城市应急指挥平台作用扩大城际合作,强化城市间的技术交流,更好地发挥相互援助和协作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建议设立指挥部,组建联动中心。三市共建应急指挥部是长株潭三座城市目前应急联动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实现三市各类应急信息技术资源的交换、整合和共享,形成以整体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方案。

长株潭三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中心是三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工作的主体,为三市领导提供现代化应急指挥和支持应急反应的平台;统一受理三市各类突发事件和应急求助的报警,联合行动,为市民提供相应紧急救援服务;配合各区县政府对重、特大突发事件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协助三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紧急处置等。

2.健全隐患排查监控联动机制

鉴于风险隐患的潜在危害性,城市政府、部门以及基层组织和单位应落实法律赋予的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控责任,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和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起对各类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监控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情况及时公告。对于所有隐患,应该有明确的整改措施,在短期内可以整改的应立即整改,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整改的,应制订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

3.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联动机制

监测与预警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和政府应急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和完善监测与预警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城市现代化的、科学的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前提基础,也是实现城市政府从被动型应付突发事件向主导型防范突发事件转变,从侧重事后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管理向事前监测预警管理转变,从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过去担任的危机发生后“救火员”角色向危机发生前“监测员”“预警员”“报告员”角色转变的需要。因此,城市政府及有关机构应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衍生规律的研究,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加大装备建设投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针对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和信息对象,明确渠道。

4.健全信息报告和共享联动机制

信息报告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信息报告渠道畅通与否和传递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各地区和各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等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信息,有利于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以及造成的损失。可以说,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是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体现和反映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城市政府应当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主体,并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行为依法追究责任,确保信息不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同时,通过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加强信息筛选审核,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健全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

应急处置中的协调和联动,是关乎应急处置绩效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在抗击2003年的非典、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还是迎战汶川大地震活动中,都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各城市政府应该加强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统筹规划并组织制定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发展规划、政策措施,根据城市发展实际进行合理布局。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协调作用,完善各成员单位间的联动机制。进一步理顺分级处置职能,强化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

6.健全应急物资和队伍的调度联动机制

三个市市政府应当全面掌握所辖行政区域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调剂来源,应急救援队伍现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应急物资和队伍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以便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节约资源。

7.健全社会动员联动机制

应急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但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有效防范和处置其力量是有限的,作为社会机体最基本的构成成分即社会公众,应该广泛地参与应急管理活动。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类组织和广大公众广泛参与应急管理,城市政府及其部门应依靠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应急管理社会动员能力,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一种持续而有效的社会合作,形成应急管理的巨大合力。

8.健全信息和舆论引导联动机制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空前提高,特别是现代通信、电视广播、互联网络、卫星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多元化。任何地方发生的突发事件都将迅速传播开来,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媒体报道的热点,突发事件的信息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为有利于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减少各种猜测、传言和谣言,稳定人心,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城市政府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健全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制度。并且按照及时主动、公开透明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社会联动机制篇9

关键词: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大学生培养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新鲜人才的一个重要地点,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成为了学校和社会两方面共同突出的重大问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方方面面,也同时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大学生就业是一件值得被重视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社会、政府、单位多方面的共同协调和努力。然而,如今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将招生和就业直接联系起来,从招生开始就立下保障,一改以往招生就业分离的现象,高校从内部开始调整,改变专业教学的结构,注重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走上工作岗位,最后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完成就业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减少了大学生毕业的压力,解决一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一、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招生是高校人才输入的基础,就业时未来生活的重要保障。生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素质质量的高低,人才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一个学校的每年的就业率都会直接影响当年的招生,招生和就业两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这在教育界已经是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从高校的招生来看,影响招生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如果能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和其就业质量,那么不仅仅会提升自身学校的招生情况,还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建设,也同时解决了高校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困难,是一种带有持续性良性循环的一种发展。招生和就业两者之间是可以建立一种循环的良性机制,相互互动并且相互联系起来,对未来的高素质高质量的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用优秀的就业率来吸引新的一届优秀学生,高素质的生源能够带动学校的培养,实现循环往复,协调发展,并且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有益的,同时也能够稳定大学生的迷茫飘忽的内心,让他们有更坚定的就业方向,能够更加安心的在校园里面学习。

就目前来看,大学生毕业困难问题仍在逐步上升,从2000年的107万直到如今2016年突破770万人数的大学毕业生,每年的毕业生逐年增多但是毕业率却并没有相应的提升,每一年都成了“最难毕业季”,大学生毕业生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这时候高校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着慢慢地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这一些小小的改革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就现在的情况看来,对整个机制的研究尚为完全成型,还未深入的去研究去构建一种完善的招生就业的体制系统,还需要高校和各方面的不断协商,不断做出创新和改革,慢慢的培养大学生,并且提出招生就业联动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具体实施。

二、如何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是如今不得不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坚持四大不变的原则下,通过专家研究,通过实践调研,通过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协商调整,通过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共同去构建一个招生就业联动机制。而这四大不变的原则分别是:

(一)坚持科学用人、科学管理、科学实施

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最初的创想和实际应用都应该遵守科学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做到科学用人,对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做到科学管理,对于在高校内学习的大学生,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不能过分放松也不能过分苛刻,不能让其因为最后的就业保障从而放弃学习。做到科学实施,在实施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过程中要确保科学的实施,正确看待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分析整个机制运行的可行性,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做到高素质招收高质量毕业。

(二)要根据市场需求导向来做出随时的变化

每一年的市场走向和市场需求都各不相同,掌握市场的变化,随时根据市场的走向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能和市场社会有正确的接轨,将其作为招生时专业设置和教学中调整的依据,这样就能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的新专业人才。

(三)组建共同协作的统一战线联盟

学校、用人单位、政府、社会等都是关乎毕业生就业的,高校就应该积极的寻找各个相关部门,取得他们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学校为基点,优势互补,校内做到团结互惠互利,校外做到强强联合,这样提供给大学生毕业生的机会就将会更多,通过合作来帮助实现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

(四)加强创新的培养人才模式,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如何培养大学生是陷进一个重要的课题,创新能力是如今大学生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灵活变通,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做出相应的研究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这样的毕业生将会收到社会的喜欢,能够好的融入社会,有更好的发展,这才是学有所成。当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时,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大学应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才能为学生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如何确实实现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必须要按照科学的指导,随时根据社会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然后学校和社会各种单位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形成良性的循环、良性的互动,多层次立体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要具体的去实现招生就业联动机制,要做到三个保障。

那就是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无论是学校或者是用人单位,就应该做到建立专业的评估检查制度,有一定的制度和规矩作为保障,对于无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学校,应该做出及时的调整,落后被淘汰的专业可以直接停办,不光是要确保就业率的提升,更应该注重的是大学生的高质量培养。确定一系列与之有关的制度,绩效考评或者奖惩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的作用,能更好的保证向外输出的人才的质量。

然后针对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应该设立专门负责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整个机制的实施要有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招生办或者是职能管理机构,是为了确保生源学生流入的质量控制,后还要设立专门的就业办公室或者是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毕业生的毕业后的工作去向,一前一后两种组织部门相互配合工作,保证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完善,共同来构建出招生联动机制的组织保障。

而最后需要做到的是人才保障。学校要强化自己的专业学科,努力建设出优秀的专业培养人才体系,然后为了确保生源的稳定和高素质,可以建立相对应的生源来源基地,出台相对应的优惠政策,让中学教育的培养和大学的人才培养相对接,让学校能够被学生注意到,从而吸引大批的优秀高中生,还能树立学校的形象,从生源上保证人才输出的高质量。

四、结语

大学生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是如今重要的一个机制,招生和就业是两个关键的环节。建立一个招生就业联动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单位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和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然而毕业生的就业还是一项复杂困难的艰巨任务,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出新的解决方法,不断的去完善联动机制,使大学生的未来拥有更多的保障,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学校也应该加强教育的投入,努力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确保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好的就业,探究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保林,孙志强,刘文涛.简论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J].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6)82-83.

社会联动机制篇10

 

根据区委办《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区直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金办〔2014〕27号)及《关于继续开展区直单位联系帮扶社区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8〕41号)要求,我单位将在2019年继续对三里桥街道的    xxx社区进行联系帮扶工作,为继续抓好工作落实,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省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市区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    xxx社区工作发展实际,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积极推进单位与    xxx社区党建融合发展,健全单位与社区共建联动体系,为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社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目标任务。通过联系帮扶工作,为党建联创共建、党建资源共享、科学发展共赢、文明和谐共创搭建平台,努力实现结对双方班子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新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化解社会矛盾有新方法、社区基层党建有新突破、单位机关干部作风有新转变、服务基层能力有新提升。

二、联系帮扶的内容和措施

(一)深入推进党建联创共建工作。

以局党总支牵头,机关党组织为主体联合其他三个支部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建立新型党组织体系,实现城乡党组织优势互补、相互融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1.组织共建方面,在2017年成立的联合党组织基础上,局机关支部和社区支部通过定期召开联系社区支部负责人会议、集体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党课等方式加强支部之间交流,通过按时、按计划落实联合党组织活动,有效整合单位与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建设,改进机关作风,逐步形成双联双促双提高的长效活动机制。

2.活动开展方面,通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者服务、干部联系群众、机关党员社区驻点四个方面内容为抓手,深入社区开展帮扶工作,帮助社区理清思路、帮办公益事业、帮助解决困难等。一是职党员进社区每个季度要组织机关党员到联系社区开展共建活动不少于1次,与社区“两委”共同研究涉及民生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对策、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到联系社区驻点走访调研不少于7天,党员干部每季度走访入户不少于1次。二是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确立一名长期固定队长负责人,在联合党组织的组织指挥下,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三是开展社区走访活动,继续鼓励、推动开展党员干部入户进院的联系活动,了解并帮助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靠前服务。四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适时派驻一名机关党员作为联系人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确保双方联系沟通、配合顺畅。

(二)积极构建党建资源共享新格局。

党总支将分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联系社区一线,入户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帮助基层群众办好实事惠民生,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增进与基层百姓的血肉联系,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

1、设施共建。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联系社区解决和改善基础设施、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工作协调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联系社区党组织加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改善办公环境,发挥组织活动场所的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功能作用。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办几件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实事好事。

2、资源共享。结对共建期间,将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加强与社区“两委”工作的沟通和联动,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市场贸易、劳务用工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宣传和传递到基层,积极为社区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就业指导等多方面服务指导帮扶,为困难党员群众脱困提供方法和出路。

(三)以党建引领共创社区文明和谐。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围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和谐”的现代化社区目标,相互协作,整体联动,共同研究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帮助社区健全和规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共同营造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要积极开展帮困助学、扶贫救弱、便民服务等活动,使贫困户、下岗职工、残疾人有人管有人助。要帮助社区组建义务巡逻队,健全楼院看护、群防群治等责任制,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创安全社区和营造浓厚的文明城市创建氛围。

三、工作要求

1、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单位党组织书记为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和实施抓落实,积极主动对接,定期将结对共建活动开展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努力实现城乡之间双向互动、互惠双赢的良好工作格局。

2、继续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坚持结对共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机关党组织牵头,每半年一次,召集联系社区支部负责人会议,研究、安排部署结对共建工作;二是坚持结对共建活动日制度。每季度确定一天为共建党组织集体活动日,双方党员交流学习汇报思想,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三是坚持集体组织生活会制度。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党委会、民主生活会、上党课等形式共过党员组织生活。

3、确保工作实效。党员干部到联系社区开展结对共建要力戒形式,不得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不允许干扰基层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在结对共建期间所有发生的工作费用由派出单位解决,不得增加结对共建社区和当地居民的负担。全体党员要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和纪律,以务实的作风、良好的形象影响群众,取信于民,确保工作取得成效。同时要把单位社区共建活动的照片、视频等资料文件及时归档总结,随时做好上级检查准备工作。将党员个人参与活动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和先进评比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