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2:16

互联网运营工作篇1

一、软件工程的发展和应用

现在已经是一个信息时代,人们对于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了,但是人们对于软件工程的了解却是知之甚少的。但其实软件工程设计的发展才是网络发展的基础,所以软件工程设计的发展其实是非常迅速的,这样才满足了人们对于网络的多种需求。当然由于它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他在各类网络系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了。

二、软件工程设计对于互联网营销的影响

软件工程设计在互联网营销中的应用其实也发展的很好了,正是由于软件工程设计的不断发展改进互联网营销市场才发展的更加完美。但是具体的软件工程设计对于互联网营销工作的影响是什么,影响又有多大我们的了解都是比较少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分析一下软件工程设计对于互联网营销的影响。

(一)软件工程设计可以促进互联网营销工作更加科学

软件工程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互联网营销市场的发展方向,此外软件工程设计工作中发明的软件可以统筹互联网营销市场中各类产品的存活及时进行合理的促销活动,防止囤货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库房的占用问题。对于囤货不足的物品会及时提醒进货,这样就可以更加科学地处理市场中的各类产品,避免市场中供应问题的发生影响互联网营销工作。

(二)软件工程设计可以使互联网营销工作更加便利

互联网营销工作中软件工程设计可以使得营销工作更加便利,因为软件工程设计可以使得网络营销系统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这个系统可以根据各类反馈数据自身进行统计分析,对现在的市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这可以为后来我们对各类产品采取营销手段提供一些参考。

三、软件工程设计对于互联网管理的影响

软件工程设计在互联网营销工作中的作用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但是软件工程设计在互联网管理工作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大部分都是比较积极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分析一下。

(一)软件工程设计可以使得互联网管理更加有序

互联网中参与工作量是非常多的,各类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互联网工作运行的有序性就成为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在最初的软件工程设计中我们就考虑到有序性这个问题,软件工程设计编写过程中我们如果规定了各类系统运行的先后顺序和各类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就可以保证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保证互联网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二)软件工程设计可以使得互联网管理更加便捷

互联网管理工作对于互联网正常运行和发展影响都是很大的,但是互联网中涉及的内容太多了,即使有序性得到保证管理工作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所以对于管理工作的简化是非常关鍵的,但是要想简化互联网管理工作还必须从软件工程设计出发,尽可能在编写程序时简化管理工作,这样互联网管理工作相关系统运行和发展也会更加完善,这样互联网管理工作才会更加便捷。

(三)软件工程设计可以使得互联网管理更加安全

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是不能忽略的,但是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互联网管理的安全性就是不能忽略的。因为人们现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有很多人的个人信息可能存储在一定的网络硬盘或者软件应用中。但是一旦互联网管理安全性一道出现漏洞,很多个人信息甚至公司机密都有可能遭到泄露,会给个人或者公司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且如果在最初的软件工程设计中适当结合一些安全防火墙,就可以大大增强其安全性,保证互联网管理的安全性。

互联网运营工作篇2

在着手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之前,必须回答:“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和“怎样去”这三个基本问题。关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将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需要自我定位

移动互联网就这样来了。当大家习惯于通过手机上淘宝、买机票、订餐厅,当大家埋怨座机基本不用、包月套餐分钟、短信基本用不完的时候,当民意测验让人们在出门忘记带钱包或者是忘记带手机中选择,而绝大多数选择是宁忘钱包不舍手机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一族”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就真的到来了。在移动互联网开始广泛影响大众生活的同时,也正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化。

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发行价每股68美元,开盘价92.7美元,较发行价大涨36.32%,最高融资额250亿美元,成中美历史上最大ipo。有现场投行人士表示,这是他见过的最特别的仪式,因为阿里巴巴把上市最重要的时刻献给了普通人。通常代表上市公司挂牌仪式亮相的往往会是创始人或大股东们。那这群普通人都有那些人呢?两名非典型性淘宝店主:前奥运跳水冠军劳丽诗、08年5.12大地震后回家创业的28岁的青川女孩王淑娟;两名典型性农民:中国农民网商王志强、美国农场主皮特·维尔布鲁格;快递员窦立国、90后的“云客服”—大学生黄碧姬、网店模特“淘女郎”何宁宁、用户代表乔丽。这8位人士,构成了一个典型词汇,在马云致股东的信中这个词汇出现了24次,那就是“生态系统”。阿里巴巴成功地成为中美历史上最大的ipo,但它终将有被超越的一天;而马云因为把公司挂牌的盛典呈现给生态系统的普通人而将被后人所记住。有美国媒体因此评论,阿里巴巴ipo卓越的表现,是广大投资人对阿里后面的生态系统的认可和价值预期。构建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基石正是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同样是个生态系统。正如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所表述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有助于其存活与进化。移动互联网不只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共同进化。移动互联网秉承了互联网的开放与分享,拓展了移动通信的随时随地,造就着一个新的人类,成就着一个新的时代。

阿里巴巴2013年6月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2亿,每天超过1000万用户访问其网站,有1000万企业开通公司商铺,覆盖服装、家居、工业品等49个一级行业、1709个二级行业。2013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人数已有5亿。2014年7月FaCeBooK用户总数达到22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到2014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3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0%;中国推荐的tD—SCDma和tD—Lte分别成为国际移动通信第三代、第四代主流技术标准;宽带网络覆盖全国,已拥有互联网网民6.4亿、移动宽带用户5.3亿,手机用户近13亿;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突破3.95万亿人民币,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预计2020年,全球互连终端设备也就是m2m将产生500亿的连接。

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以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为总线,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聚合、平台分发、终端与内容消费进行价值创造和逆向的价值分配。

在以话音和短信为信息传播载体的电信时代,电信运营商是信息交互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和服务提供者;在以计算机网页浏览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微软的windows为人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冲浪”一词贴切地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海洋的欣喜和憧憬,内容提供者应运而生;在以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多媒体电视、智能家居、物联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内容聚合与分发意味价值创造从原子走向了比特。

比特作为信息量纲后,以字节、千字节、兆、G、t、p、a为度量单位已经无法满足衡量信息的需求。70年代是兆的年代。iBm推出的两款大型机,内存正好一兆字节;1987年,oeD的出版商开始将其内容数字化,估计规模在1G左右。1G字节也是整套人类基因组的规模。而1t通常是一家模拟信号电视台一天传送的信息量。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相当于10t,2010年2月收录的网页相当于160t。在2010年一年,人们拍了五千亿张照片、Youtube每天提供的视频数量超过十亿部。

信息量的猛增,正是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野蛮生长的结果和呈现。电信运营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与基础服务的提供者的角色依然存在,并且在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不断运用新技术,高带宽、高速率、高可靠性的通信网络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G、3G、4G,这些本应该属于专业技术范畴的词汇,却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提供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口头禅,这里面,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们科普了一把。

随着生态系统的丰富,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也随之增加。电信运营商的基础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占比逐渐下降。于是,电信运营商沦为管道成为了一些人的担心。其实,电信运营商构建的就是管道,这一点不用忌讳也不能回避。只是在电信时代、信息时代,电信运营商所创造的价值在初级阶段生态系统总价值中的占比较高,话语权较大。价值决定存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运营商们,已经走上了变革之旅,有的适应变化,有的拥抱变化,还有的引导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里,电信运营商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用户接触点上,电信运营商有较大优势。计算机、手机和电视的三块屏里,电信运营商拥有两块屏,一块是手机的屏幕,计算机屏幕算半块,iptV和ott的技术不断成熟,因此,电视机里也算半块,加起来就占了三分之二。同时,电信运营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用户习惯的收费模式以及在集团客户市场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具备o2o的初级条件。更为关键的是电信运营商拥有可以精准定位用户场景的大数据,可以转化众多的贴近用户的场景应用。而场景,作为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重要产物,也是政府、商业组织甚至个人所关注的重点。围绕餐饮娱乐、消费支付、兴趣学习、政务公开的场景应用,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移动终端的屏幕。全景式的场景应用将在不远的将来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运营商还可以在网络管理和优化、市场与精准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运营管理、数据商业化等方面开展大数据挖掘。

在内容深入分析、用户策略制定等网络智能化,在云计算、大数据专业人才,在内容和版权等方面,电信运营商需要加快演进。但在现阶段,电信运营商最需要的却是自我变革的信心和勇气。历史无数次地证明,“重来都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够拯救自己。电信运营商需要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自身的优劣势,准确定位,主动探索,切忌人云亦云、观望等待。

移动互联网价值链重构,应用和终端成为价值链核心,运营商对价值链的掌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运营商面临网络资源使用不均衡、投资与收入增长不匹配诸多现实。从全球来看,运营商作出了三种战略选择:一是纯管道化。以和黄3等新兴运营商为代表,为Skype、facebook、twitter等应用提供定制终端;二是拒绝管道化。以KDDi、SKt等日韩运营商为代表,通过精细化运营,满足用户对丰富内容的个性化需求;第三种是智能管理化,主要以Vodafone等欧美运营商为代表,通过资源开放,以手机客户端等方式积极引进Google、myspace、Youtube等互联网应用,提升用户粘性。

通信基础网络设施对于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而言,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大地和海洋,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通信网络的管道功能具有自然属性。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载体,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网与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合,通信网络更加高效、更加可靠、更加安全。因此,通信网络应该是电信运营商安身立命之本,也可以成为安身立命之本,电信运营商有着丰富的网络资源、电信级的网络服务质量、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这是任何互联网运营商所不具备并且无法在短期内超越的。更何况,移动互联网生态里,提倡的是开放与合作,成员们应该从事自己所擅长的。

近期,有消息传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合资组建CDn(内容分发网络)公司,通过整合两家的网络资源,建立跨运营商平台的内容分发网络,缓解网络拥塞、提高互联网业务响应速度,从而响应用户的需求,应对互联网运营商的竞争。所以,“去电信化”更准确的理解是在扩大网络覆盖、提高网络质量的前提下,去掉不适应移动互联网生态的思维模式和商业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保障。

基于以上的认识,电信运营商应该在思想观念上做“减法”,在商业模式和业务运营上做“加法”。那么,人才队伍建设就应该是叠加式的,即网络运营人才加互联网人才。

二、电信运营商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总体策略

方向正确速度才有意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运营商向何处去,决定着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决定着人才的选、用、育、留,决定着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的比例以及人力资源各个功能模块如何相互配合运作,具体就是“对齐战略、适配能力、完善体系、激发活力”。

“调结构、促活力、重培养”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现阶段的共识与选择。

1.调结构是目的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以及4G的到来,电信运营商要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里谋求新发展、创造新价值,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现有人才结构进行优化的愿望更加迫切。在这种形势下,电信运营商把人才队伍的结构调整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

运营商现行的生产组织、营销模式、用人机制,都是为适应电信业务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依照etom(即增强的电信运营图)的框架,设置有网络建设与运行维护、市场销售与客户服务、信息化支撑和职能管理等组织和相应的岗位,总体呈现出人员总量大、分工细、层级多、岗位职责相对固化的特征。网络建设人员侧重于网络规划和项目管理,运行维护人员熟悉网络资源和设备,市场线人员对用户需求和实体销售渠道有较深刻的了解,支撑人员对业务流程、信息化人员对海量数据分析也有相当的认识。

电信体制改革十多年来,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网络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信资费不断下降;2014年10月,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达到93.5/百人,东部省已经达到111.5%。在取得以上成效的同时,电信运营商也积淀下了人数较为庞大的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队伍。劳产率总体水平较低,在不同运营商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校园促销、“扫楼”、地推等低成本劳动力扩张,进一步限制了劳产率和人工成本占收比的提升。受收入利润率和人工成本总量限制,员工薪酬增长低于GDp增长,员工薪酬待遇与职业发展的正向激励感受减弱,与互联网企业、虚拟运营商相比,电信运营商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减弱。近期新成立的铁塔公司,在电信行业内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就是其薪酬标准参照中国移动的80%设定,虽然铁塔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网络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的建设与维护。

当前,电信运营商对四类专业人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是数据网运营与维护类,主要从事大数据、ip网、端到端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二是互联网与流量经营类,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网上商城、流量经营、新产品开发与孵化;三是信息化、行业应用支撑,主要针对内部业务和流程支撑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推广,集团客户行业应用方案制定和系统集成;第四类是价值管理,即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提供针对性更强、用户接受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开展人才细分是保证人才战略取得成功的基础。人才细分是根据企业战略要求,从“供”(组织吸引、激励员工的措施)“需”(组织对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两个方面,确定实施人才战略分类的标准,制订人才管理策略。

通过人才细分,确定现有人才队伍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和效能,盘活现有人才,引进和储备新型人才,达到优化“存量”结构,确保“增量”质量的目的。

2.促活力是关键

移动互联网带来两个最本质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

关键词——“零”和“无限”。零是指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几乎可以看作是零。传递成本的降低,移动互联网让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物与物的连接极大的普及,无限多的数据、信息涌现了出来,带来无限的可能性。K.K在《新经济新规则》中里指出,在网络经济中,往往实时的或接近实时的数据才是真实有意义的。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极大弱化,让企业之外的群体(包括用户、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容易的与企业内部发生交互作用,最短距离连接可以让企业的所有活动更加贴近用户的体验,可以让企业的所有员工更加明确工作的目标,可以更加有效地衡量绩效。

因此,一方面,企业内部合作的组织活动开始以外部市场交易的形态存在;另一方面,员工的自我意识增强,团队协作更易产生,中间管理层的作用开始消融。适应移动互联网生态的组织管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在运营商的变革中逐步产生并逐渐清晰。弱化管理即控制、计划的思想,鼓励协作与授权,推行去中心化管理、分布式管理,从而实现信息源与决策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连接,已经外化为激发基层单元活力、员工承包制等举措。与之配套的四包一清单、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等措施也及时跟进。

现有的员工队伍,平均年龄处于成熟阶段、业务技能专一、对网络资源现状熟悉、设备维护经验丰富,但学习意愿不强,创新意愿较弱,对于这类人员,应该鼓励他们立足本岗位,着眼于降本增效,开展节能减排、能力挖潜,走专家型的职业发展通道。对于部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员,应该激发、巩固其意愿,培养、发展其能力,建立机制和制度促成这部分人员的转化,由专家式人才转变为跨界式人才。

跨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常态。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被打通了,这意味着组织要更贴近用户,不是从上往下,也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融为一体。这就要求互联网企业在组织架构上扁平化,时刻面对用户,时刻与用户沟通,产品经理人制度应运而生。产品经理负责从产品研发、推广到市场营销,贯穿价值链始终。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产品经理作为项目组核心,既可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又可以及时响应市场状况,大大提高了决策效率。有一种说法,互联网企业只有Ceo、事业部总经理和产品经理三个层级。

用户思维、产品经理能力和不断追求极致的理念逐渐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因此,电信运营商应该趁热打铁,对于新业态、新业务、新产品,建立新机制、打造新流程、培养新队伍。

开展内部创新可以起到较好的牵引作用。开展创新活动,可以让员工从完成本职工作聚焦到关注用户体验,从着眼于流程中的一个节点聚焦到价值链全环节,可以让员工从多年固有的专业经验聚焦到跨专业、跨行业的学习中去。开展创新活动,还提升给专业部门、员工另一个展现机会,另一个呈现平台。

开展内部创新必须面向用户、面向市场,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改造、技术更新,不改善用户体验的不做,没有市场效益的不投。每一个项目的前评估后评价必须形成闭环,必须持续跟踪。

内部创新关键在创新氛围、创新文化的形成。在建立项目负责制的同时,要让项目经理能够调动资源,包括人、财、物以及一定授权下的决策权;在评价项目成效的同时,要有允许失败的容忍度;在鼓励创优争优的同时,还要让专家带学徒,打造梯队。

3.重培养是抓手

人才的培养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

目前,电信运营商开展的网格营销、基层承包、构建基层销售单元等举措,能否达到预期,关键还在于人岗是否匹配,取决于相应岗位上的人员履职能力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因此,着力发掘和培养相关人才成为激发基层单元活力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才培养的三个“转变”是主要的抓手。

(1)由业务知识培训向岗位能力提升转变

企业内部培训的现状可以概括为“过犹不及”,突出表现为培训实施者和接受培训者双方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对立。这种状况在基层单位、销售一线更加明显。一方面,大多数员工觉得培训内容以业务培训为主,侧重组织目标,关注个人发展不足;应急性培训过多,系统性不足;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认为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培训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过犹不及现象凸显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偏离、技能培训与能力培养的脱节、现实问题与未来发展没有很好兼顾。由业务知识培训向岗位能力提升转变,建立岗位-能力-课程培训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和组织能力的主动成长。

(2)由员工培训向人才培养、人才开发转变

岗位-能力-课程培训体系的建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明确关键人才评价标准,系统化人才发展路径,持续完善培养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培训形式,把“有趣”、“有效”作为企业内部培训的唯一评价标准。

“有趣”是要在课程设计、培训形式上,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贴近80、90后员工感知。打造企业内部知识市场,以知识管理为方法论,以学习社区和积分为载体,建立内部知识交易机制,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个人知识市场化,鼓励员工自主开设公开课、组建学习社群,通过知识“变现”,激发员工主动学习、乐于分享的兴趣,从而聚沙成塔,自发形成各种学习型团队。在内部知识市场中显现出来的个人和团队,说明其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下一步可以引导其参与或引领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社区、公开课里涌现出来的大V、大伽,已经用事实表明了他们是绝佳的内训师、称职的企业教练。

“有效”是要超越培训,夯实绩效支持,打造组织学习力。培训的目的是,衡量企业培训成效的标准必须是商业结果。内部培训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是提供绩效支持,与界定业务收益、设计完整体验、推动学习转化和评估学习结果共计六个方面构建成转化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培训评估难、难评估的问题。

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首先应该是学习技能的培养。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信息的多样性和庞大的数量,已经从量变走向了质变。应用型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将瞬间贬值。靠应用型的信息知识、技术不对称赚钱的一切商业模式将逐渐成为过去。产品功能竞争上升成为生态系统的竞争。微信电话本加速了易信3.0的推出,互联网高清电视让广电局频频下文,支付宝提升了全民存款收益……颠覆性的创新很可能来自于另一个行业甚至是从未存在的行业,“如果你不跨界,就会有人对你出轨”已经是最真实的写照。在这大时代里,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

(3)由员工技能培训向专业资格认证、岗位管理、职业发展转变

把员工培训的结果应用于任职资格、职位晋升,既能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员工把提升的能力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对企业的贡献,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双提升。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采取固本强基、迎风扬帆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进一步发挥在通信基础网络建设维护和运营的竞争优势,加快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对现有员工队伍,通过激发基层单元活力,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简化响应市场的决策流程,不断优化面向一线人员的薪酬待遇,倒逼电信运营商现有的管理流程和信息支撑,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运营效益。

互联网运营工作篇3

【关键字】运营商互联网对策

今年4月,总理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将一直以来的“网速慢”、“网费贵”推到台前。作为运营商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遭到民众的“口诛笔伐”,加上政策上的多次敦促,让三大运营商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

一、提速降费的困境

几年前,谁也不会想到手机流量可以用来通信,也不会有人料到,一部手机就可以网罗世间万象。ott的出现与ott企业的崛起,直接冲击了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微信、QQ、淘宝等等,让三大运营商不得不开始第一次业务调整:从语音业务为主,转向以数据业务为主。据三大电信运营商日前公布的5月份的运营数据可知,2015年5月份中国电信本地固话用户减少62万,中国联通本地电话用户数当月减少73.6万户。而与之相对的是,宽带用户数量都有所新增。2G用户减少,3G和4G用户大幅度提升,成为三大运营商目前所面临的状况。但是,降费提速直接影响就是三大运营商的收入减少。7月6日,工信部表示,年底前实现手机流量和固定宽带的单位带宽平均资费水平都同比下降30%,再次督促提速降费。中国联通称:“再难也要干,还要干好!”,其中的各种困难与苦衷,都概括在一句话中。无支援,无支持,三大运营商上对上级部门的连道“政令”,下对广大民众的日益不满。而国资委对三大运营商的考核指标没有改变,短期投入过大影响利润,增量不增收,三大运营商的压力也绝对不小。因此,如何利用流量实现更高的收益,拓宽自己的市场,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头等大事。幸好,与提速降费同时到来的,还有眼下十分火爆的“互联网+”!

二、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不是简单的流量,而是利用互联网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的相互结合。2015年3月5日,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互联网+”从一个捉摸不定的概念,变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工具。

“互联网+”不是单纯的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实业,没有实业的“互联网+”只是花架子,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淘宝是互联网+千千万万的电商,京东是互联网+数以万计的商品,小米是互联网+高性价比的手机,平台是互联网+全国各地的企业。一直以来,运营商一直扮演着流量提供和服务的角色,而“互联网+”的出现,让运营商多出了一个选择:运营商+“互联网+”实业!

1、个性定制。企业的个性化定制,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在“互联网+”中的个性需求,另一面,也可以让运营商“转嫁”投入和成本到企业身上。合约机是一种方式,理财也是一种方式,但是未来进入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越来越多,对于互联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营商的服务,也不能单单停留在提供的层次之上。

2、合作双赢。“最后一公里”是服务行业的普遍难题,与快递不同,运营商所面临的,是基础设施的巨额投入。当前,互联网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差,宽带速率低,宽带费用高,宽带普及率十分低下。据国务院印发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2013年农村宽带人口普及率仅为6.3%。且农村手机用户大多为2G,3G和4G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加上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和使用都较少,直接导致宽带的覆盖率低于国际水平。而要改变这一切,最难的仍然是基础设施和宣传。

宣传,传统意义上的运营商宣传,无外乎从手机渠道、墙面广告、价格战之类的进行宣传,但是效果并不好。而如今,因为网商的成功,让宣传又多了一种途径。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淘宝,但是大多数人还是知道网上可以买东西,而且相对实体店中要更加便宜。

宣传,不能像以往一样进行单一宣传,而是要拉上其他“小伙伴”。建设,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单纯地投入,也要拉上合作伙伴一起加入建设。无论是淘宝、政府还是其他互联网用户,在布局农村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互联网问题。而运营商与之合作,不仅能够增加用户数,提升互联网覆盖率,也能为基础设施的建设争取到资金,企业更能获得推广渠道和广大用户群!“最后一公里”的困难,不仅仅是运营商的困难,也是“互联网+”的困难。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能为“互联网+”布局全国提供最得力的保障。

《指导意见》里指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而三大运营商,不仅要做“互联网+”的推动者,更要成为“互联网+”的受益人。转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钢铁行业利率低下,煤炭行业产能过剩,转型了很久,但问题还是问题,转型并非一句口号,或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落到实处,做到实处,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让运营商,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完成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互联网运营工作篇4

引起组织变革的外在动力最主要是环境因素,当外部环境变化时,组织要不断地变革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以适应组织环境中不断出现的新变化。组织结构的变革,可以增加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组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化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传统通信市场单纯以终端销售和通话营销为主,依靠、“规模化运营、大众化营销”销售单纯化、标准化的产品。传统的组织模式更适合规模化、平台化服务,而不适合多元化和个体化服务,不能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要求,其根本原因是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放性,客户需求呈现碎片化、长尾化、多元化、个性化和多变性特征,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微型化市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要求企业能够迅速开发新的产品并进入新的市场。移动互联网市场巨大蓝海,又吸引了来自产业链各方的积极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更加激烈。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组织模式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台开放,移动互联网继承了传统互联网开放的特点,如资源的开放、信息的共享、用户的互动。二是产业链开放,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界限模糊,终端制造商转为内容提供商和虚拟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向运营业与终端制造业渗透,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终端的提供者多元化,除了通信运营商外,还有互联网公司、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终端制造商、设备/软件提供商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通信运营商应根据自身优势,整合产业链资源,积极营造开放合作的运营平台,力求承载丰富的应用服务,汇聚庞大的用户群体,进而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链,以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开放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不仅仅是对固定电话、宽带、移动通信,客户的需求会变得多样化并出现融合性,作为通信运营商,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发现、满足、实现客户的需求,如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注意力和用户黏性成为各方竞争的焦点。只有对市场保持足够的敏锐度,及时捕捉市场空白,并迅速做出响应的企业才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脱颖而出。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模式的变革和调整,使企业朝着适应新型、创新和变革的柔性而敏捷的组织形式不断提升。

2.移动互联网时代组织模式调整探索和实践

对于动互联网时代的通信运营商来说,如何构建有效组织模式是企业立足市场、保持活力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组织变革和设计要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为根本,通过整合公司业务流程、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员工队伍、资源能力来优化组织系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进入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说,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是建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架构。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就是企业的结构尽量扁平化,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以及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回应,通信运营商传统的组织模式是基于语音业务等相对较为稳定业务结构设置,或许可以保证执行力,但是也可能抑制创新。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最容易与用户脱轨,在传统的通信业务上,可以通过这一模式运作,是因为通信业务具有标准性、统一性,方便统一的计划和安排。而涉及到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往往更加繁琐,更加富有变化,通信运营商传统的组织模式已不能完全胜任灵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运营。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扁平化,要求企业须做出扁平化组织变革。一方面是企业组织的扁平化设置,可以减少组织层级,机构精简,流程环节少,决策效率高,机制灵活,人员精干,这对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和快速决策能力,从而有效促进互联网企业保持持续创新和快速增长;另一方面

是企业管理扁平化,各部门和员工拥有相应的决策权,有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苹果公司,没有等级制度,员工获得更多的权力,员工之间相互平等、尊重,员工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自己想提的建议,工作自由,苹果公司才能够推出时尚、令人疯狂、与众不同产品。

二是建立移动互联网业务前台营销管理部门。

在通信运营商中,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营销并没有专业主管部门,往往与传统的通信语音增值业务一并管理,如中国联通,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营销和固网增值、移动网语音增值一并由产品创新中心或相关部门管理,这表明移动互联网业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通信运营商信息传递速度慢、反应迟缓、不能有效的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相应产品。

移动互联网业务与传统通信业务不同,它不像传统的通信业务,由供给决定需求。移动互联网业务纯粹是由市场发起,是用户意志的完全体现,用户需要什么,马上就有相应的业务出现。因此,移动业务市场呈现市场空间大、需求差异大、需求变化快等属性,如果没有专业部门去进行营销管理,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取用户需求,不能集中力量做好业务工作,难以深度挖掘分析客户信息,最终造成移动互联网业务信息单一、供给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等情况的出现,不仅耗费资源,而且永远慢半拍。

面对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在建立前台营销管理部门的基础上,亦可进一步冲破组织牢笼的限制,适当放权,以公司化的形式独立运营移动互联网业务。既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性与传统运营商的组织架构格格不入,那么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剥离出去,独立发展。通过公司化运营,摆脱既有机制的素服,可以在实际运作中各家高效快速的进行移动互联网业务竞争。

三是着手建立移动互联网业务服务后台支撑团队。

在传统的“封闭花园”模式下,通信运营商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存在着应用服务类别少、业务模式单一、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非传统力量,充分挖掘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以智能终端、桌面互联网产品为利器,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中坚力量,通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竞争形态。

移动互联网时代,丰富的应用与服务业务范围可分三类:一是原有互联网业务转向移动终端的业务,如手机浏览、手机搜索、电子商务等;二是原有移动业务的互联网化,如飞信业务等;三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结合而产生的业务,如移动web、移动qq、移动在线游戏等。这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一般都不是传统通信运营商生产或提供的,虽然提供音乐下载、视频点播等服务,但几乎没有任何内容是运营商自己开发的,都是由合作伙伴提供的,因此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市场,运营商往往受制于人,不能及时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在用户使用产品时也不能很好的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面对竞争,移动互联网市场甚至出现了服务提供商转了个盆满钵满,而通信运营商在赔本赚吆喝的局面。

互联网运营工作篇5

 

如果说现代互联网对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它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有三个问题必须着力解决,分别是网络结构不灵活,无法适应一些新业务需求;信息量迅速爆炸性增长,信息冗余量大;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互联网生发一些新需求。

 

网络结构失灵冗余

 

在网络结构方面,互联网公司借助ott业务蓬勃发展,但运营商却表现为很被动地应付,这是产业价值链的问题。现实中,互联网企业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业务,如国外的谷歌、苹果、Skype、netflix,国内的陌陌、QQ和微信等,netflix网络视频以及各种移动应用商店里的应用都是ott。不少ott服务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巨大价值。很显然ott业务“革掉了自己的命”,运营商和ott的博弈即将拉开序幕。

 

如果大家都不关注ott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会很难持续;如果运营商永远免费地提供高速带宽而没有回报,这个产业更是难以为继。如今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ott,而且做得很好,全球的运营商也都开始做ott,如此以往,ott的资源开发会因为没有节制和缺乏创新而枯竭。

 

伴随ott业务越来越多地深入日常应用中,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ott,因为各行各业都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联合与统一。对于电信企业这样以宽带互联网起家的全业务运营商,在瓜分ott业务蛋糕中是很占优势的,但还是要看企业的总体运营策略,既要合作也要竞争,懂得双赢,最终才会赢得市场的认可。

 

刘韵洁提出:“ott这样发展,依个人看法,起初运营商试图通过按流量收费,但此法不通。如果ott依照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无论对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公司都会带来严峻挑战。长期以来,网络无法满足互联网公司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例如,亚马逊每年网络延迟0.4秒就会损失16亿美元;2013年谷歌收购某个法国公司,由于服务质量不好,迫不得已让法国电信专门解决其服务质量,并额外给予费用。”

 

2010年,全球互联网流量翻一番,高通做出预测,未来十年互联网会是现在互联网流量的1000倍。如今,我国现在平均互联网的带宽在全球排名第75位,作为运营商无论是联通、电信还是移动,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大努力。尽管每年翻番,但质量是何情况,如何解决网络冗余的问题,亟待商讨。

 

网络实体融合新需

 

我国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更主要的是本质的提升,赋予网络和应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进步台阶。刘院士说:“我个人看‘互联网+’,并没有一个独立的中国形态,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制造2050,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金融危机出现后,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反思,最大的转变就是通过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来提升产业竞争力,这对发达国家也是一个挑战。”

 

刘韵洁院士认为如今的实体经济并没有与互联网真正融合。2013年,我国互联网占GDp比重升至4.4%,同年的互联网用户数远远赶超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的用户数。我国如此庞大的用户群,是一个非常优势的条件,但在互联网领域中,中小企业运营的互联网使用率却是20%到25%,并且还没有与实体经济做到真正融合。

 

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能源互联网,在安全可靠、实时性、服务等级、海量数据处理方面都会有挑战。总而言之,“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下一个互联网高潮。但这个高潮对于目前运营商的网络以及互联网公司的具体工作进程,会有如何的影响都值得深思。

 

网络未来创新变革

 

网络将来变化的方向是什么?人们都会认同“简单、开放、可扩展,安全可靠,融合”等,这或许是一致的概念。刘韵洁院士强调除此之外,高效、灵活调控的网络及信息资源,才是解决网络问题的首当其冲,所以最近逐渐提出了一个服务定制网络的概念,SDn。

 

刘韵洁说:“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概念?道理同交通运输有相似点,不同的马路如同互联网,普通马路没有收费项目,其他的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方式会有相应的限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酌情加以选择。相比之下,如今的互联网没有选择,我们基于此提出SDn的架构是合情合理的。根据现实情况,除了SDn架构还应该有另外的架构,用作基于平台的智能调度;应该有一个判断,将来基于网络大数据对网络的信息资源、路由、调度和控制。无论是普通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这些特殊的应用,都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开通此类网络满足不同需求。

 

这个阶段是对未来网络发展趋势的评估。例如谷歌,将数据从接入、汇聚到核心,进而完成树型结构,用通用设备做到横向叠加,达到高效运作和成本降低。从2005年开始用软件定义的思路解决此类问题,尽管当时SDn的概念并没有完全提出。

 

无论是网络强国的战略计划,还是操作系统的与时更新,亦或是三大运营商谁主沉浮,都需要业界静下心来,共同面对此方面的转型与变革,不管是推进“互联网+”,还是践行“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我们一起抓住机会,迎接挑战。

 

ott是“overthetop”的缩写,是通信行业中非常流行的词汇之一,来源于篮球等体育运动,是“过顶传球”的意思,指的是篮球运动员(player)在他们头上来回传送并达到目的地。表示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

 

这一业务的鼻祖来源于Skype(中文名:讯佳普)公司。当年,Skype发明了网络电话,可让人们免费高清晰与其他用户语音对话,也可以拨打国内国际电话。

 

后来谷歌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效仿,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免费语音通话业务。在国内,Skype公司早就被当年的信息产业部叫停,但腾讯的微信后来崛起,并以社交业务的形式出现,仍是典型的ott业务,因为微信可以实现免费语音通话,如今国人只要具备免费上网的条件都会使用微信免话费。

互联网运营工作篇6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可能和市场热情使人们对通信、信息、文化和娱乐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创新企业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相关业务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跨界竞争更加激烈。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电信企业该如何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契机,做好持续创新?

《公司进化论》是硅谷战略与创新咨询专家杰弗里・摩尔关于创新管理的力作,作者从两种典型的组织模型及其业务创新入手,论述了成长型、成熟型和衰退型三种市场中4大类15种创新的开展策略。基本观点是要持续不断地评估本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和地位,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企业工作中抽取资源,重新整合后再投入到能为企业创造差异化、影响客户偏好的核心工作中去。本质上说,传统电信企业是基于规模运营模式的公司,其组织结构、成本结构和商业实践都是面向规模运营优化设计的,关注流程、规范和投资拉动;其核心工作是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运营的内涵――“网络能力+服务交付流程”之中的网络能力已经拓展到了“网络能力+业务平台+终端”,而由于服务的多样性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运营商不可能包办平台和终端部分的建设和运营,其相关角色还在不断摸索和调整中。从未来可见的运营商实践来看,以“智能管道”为代表的网络建设和运营仍然是其核心的工作,在新业务新应用方面更多的则是以合作方式来开展。

网络和iDC、CDn等信息基础设施是所有建立在之上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基础,也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能够有效实施的保障。建设智能管道,就是要通过高速宽带的立体网络,以用户需要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送服务。实际上,现有网络已不仅能提供点到点的信息通信,还可以允许用户自己设计信息内容和传送方式,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运营商应不断评估网络能力和价值,按照新时代的用户行为模式对业务定义及其质量要求进行重新评估,开发一些特有业务以满足特定(高端)客户的需求,使得更多的企业积极地把业务放在运营商建设的智能网络之上并愿意为相应的服务付费。运营商可以加强与互联网厂商的合作经营,寻找合理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只停留在发展客户然后收取流量费、带宽费这种简单的商业模式上。

除了网络,电信运营商的重要资源还有其长期积累的用户及其消费信息、用户关怀系统等。这使得运营商能够具体地了解用户的电信消费特征、信用状况等,甚至可以通过分析获取用户特定时段的特定需求。这样就能够根据特定需求和业务信息为用户进行分群、贴标签,寻找需求与业务的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运营商可以建立基于业务和用户信息的电信、互联网领域的大数据平台,而这种基于大数据之上的服务,其应用价值几乎是无限的。加上前期打造的基础能力平台如定位、支付、安全认证平台和电子渠道等,运营商就能成为电信和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的平台提供商,提供多种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从而吸引大批的合作者。电信企业进而可以设计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建立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和必要的技术规范,为开发商提供应用上线、业务交付、收费分成等业务服务流程,起到创新引导、业务孵化和应用聚集的作用。

在政企行业,国内外许多运营商以管线和云资源为基础,为客户提供通信、信息、行业应用一揽子解决方案,获得了很多非技术类企业和新客户的欢迎。行业应用通常不是规模运营的业务,而是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实施的复杂系统,这是运营商并不擅长的领域。为了做到有竞争力,运营商通常会选择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作为行业合作伙伴。做行业应用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将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如通信和宽带业务以用户需要的方式提供给他们;另一方面则是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发掘用户新的需求,找到增值服务的机会,并努力建立规模运营的服务方式。

互联网运营工作篇7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企业;商业模式;转型

在互联网时代下,一些依托于互联网形成的商业模式得到了认可,例如美团、滴滴等。这些新型的商业模式展现出一种现代化思维模型,也就是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思维对其运营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稳定地位,需要从互联网思维角度出发,实现企业商业模式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1]。

1商业模式创新基本概述

商业模式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被学者关注。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够清楚展现出企业发展价值和价值链结构,同时评估企业发展潜力,描述企业与供应商、消费者组成的整体网络结构,引导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商业模式主要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顾客之间、渠道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关系和连结方式。从经济学及管理学角度来说,商业模式创新应根据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也就是从收益比较和战略协同等方面创新[2]。要想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流通、技术、组织等方面进行优化,让企业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整体运营模式的改革。

2互联网思维核心要点

2.1把用户需求导向当作主体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主要包括用户主权、运营用户等,也就是时刻关注用户体验感受,把用户当作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用户主权是指用户自身权益,让用户了解与产品相关的信息,自主选择产品。运营用户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让用户可以直接和企业联系,在让用户了解企业情况的同时,也能让企业知道用户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用户,通过应用C2B用户驱动平台,了解用户更多资讯。C2B作为互联网经济时代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可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在消费者提出需求后,企业按需求组织生产,让企业生产运营更具针对性[3]。

2.2把互联网思维当作基础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全时性及平等性。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不但要求企业合理引进互联网技术,还要具有较强的互联网意识。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升,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互联网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建设互联网营销平台,及时与合作企业进行交流,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重建企业价值链,创造协同效益。

2.3把价值模式当作创新途径

有价值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4项内容,即消费者需求、产品类型、销售模式以及持续盈利策略。在企业运营发展中,要想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需要从销售价值入手,也就是把价值模式当作创新途径。其中,价值模式是对整个消费者利益点和满足利益点所需资源进行整合的一种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思维下,能够让企业具备更加明确的商业模式,是实现创新的主要要素,例如体验式设计、社会化营销等。体验式设计是把用户当作主体的设计形式,主要展现出互联网思维把用户需求当作导向的核心思想。社会化营销是利用微博、社交网络、直播带货等平台形成的一种现代化营销模式[4]。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要求企业注重员工个人价值,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企业的主人,发挥自身价值,共同满足用户的价值需求。

3互联网思维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对策

3.1引进信息技术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给传统企业创造了更多资产整合机会,促使企业改变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平台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引进,要想全面挖掘互联网技术思维和价值,充分发挥其高效科学的作用,就要及时调整商业模式,将科学技术运用到企业中。同时,企业的员工应该建立数据思维模式,提升自身应用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2充分展现用户需求导向

用户需求导向是指企业以满足顾客需求、增加顾客价值为出发点,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对顾客消费能力、消费偏好以及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创新产品开发和营销手段,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了充分展现用户需求导向作用,企业要给用户提供消费主动权,转变营销模式,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生产中。与此同时,企业应该了解用户的需求,注重用户满意度,与用户建立良好关系。坚持创新运营理念,转变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重视用户体验和技术开发,拉近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得到用户的认同。以某企业为例,在销售某产品过程中,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秉持“用户定义产品”“社会化营销”的标准,让企业快速发展并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3.3领悟互联网思维理念

互联网思维中包含的4个核心观念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也就是用户驱动产品且快速迭代,提供免费和增值服务,并以用户体验为先。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中,除了要关注产品质量,还要对用户需求有深入的了解,根据用户要求生产产品,而传统企业则重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发展,要突破“大鱼吃小鱼”的局限,朝着“快鱼吃慢鱼”的局面改变,在增加企业运营速度的同时,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应该消除各种阻碍交流的因素,例如中间渠道,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减少产品投资成本,同时也能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给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例如某企业领导人通过应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中众包模式及盈利模式创新构建企业平台,开创自主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模式以后,企业利润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品牌也成为全球知名品牌,真正实现了企业增值。

互联网运营工作篇8

0引言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

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去思考和生活,按照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和标准去开展产品设计和研发运营体系建设。

车联网(telematics)作为近几年非常热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行业中,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和GpS获取车辆各类数据,包括传感信号、位置信息和工况数据等,通过通信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分发、解析和存储,应用主要包括构建信息管控平台、设备监控平台等。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工程机械车联网正经历一个从粗放到精益、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等环节中扩散、应用,互联网领域中的产品是满足互联网用户需求和欲望的无形载体,是满足用户需求而创建的用于运营的功能及服务,是产品功能与服务的集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工程机械车联网必须按照互联网思维去打造产品,按照互联网市场规则去研发和运营产品,因此,工程机械车联网的产品设计、研发、运营必须突破原有思维,不拘泥于以往的模式,重新构建思维体系,打造时代的产品,构建时代的研发运营体系,才能保证其一直伫立在时代前沿,不被淘汰。

本文正是基于此,结合了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和研发运营的特点,希望对工程机械车联网行业的发展有所裨益。互联网时代的车联网总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

1工程机械车联网生态圈产品设计

1.1总体介绍

工程机械车联网的产品设计遵循互联网行业产品规划设计原则,提供包括软件、硬件产品的设计,结合传感器、GpS、数据中心、云平台、Docker等技术,倡导平台产品的平台化、微服务化,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paaS/Saas产品,基于web、ioS、android等平台的移动式产品,以及定制和非定制化的车载终端、硬件设备和大数据应用等服务,致力于打造工程机械行业车联网生态圈。

工程机械车联网生态圈的产品设计,按照环状结构,由外而内层层深化,由内而外层层开放,层与层之间相互依赖,互为支撑和扩展,每一层均可为特定用户提供核心产品,既自成体系又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特性,保证了每层核心功能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也为产品的打造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体系支撑。工程机械车联网生态圈示意图如图2所示。

1.2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作为整个车联网体系的核心架构,既针对底层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优化和存储,又为各数据层提供快速有效的实时支撑。数据中心的网关平台架构如图3所示。

数据中心采用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具有可配置性、扩展性、兼容性和持续升级能力,能够适应用户规模性增长、新应用配置和新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

该架构的技术优势是系统平台将数据处理和业务处理做了分离,数据的处理放在了paaS层,业务的处理放在了SaaS层,此架构的设计充分保证了数据安全,提高了平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了业务系统的开发/定制成本,多级负载均衡的体系提高了平台海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和可伸缩性。

图4介绍了最新的基于mongo+Hadoop技术的数据湖,即刚才提到的数据池应用的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1.3Docker+微服务化

用Docker+微服务化做为架设本层生态圈的主要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真正的互联网化的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接口,不论以何种形式实现(接口、api、paaS、SaaS化等)。

本层的目的是利用数据中心各种类型的数据为上层提供透明式服务,既要求上层调用方便、快速、有效,又要求具备平台可移植性、快速响应、容器化以及交互公正、明确、无疑,Docker+微服务化的设计是最合适的。

首先,Docker已经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例如,降低系统部署复杂度,使系统维护更加容易,减少不必要的系统开销,加快企业对业务的反应速度。

其次,微服务是一种架构类型,属于轻量级的面向服务体系架构,这些服务都专注于严格执行同一件事并把它做好,在产品设计中,可以将底层功能设计成由单个微服务来实现。每个微服务都有单独的运行线程,并且可以独立于其他微服务进行部署。同样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专用数据库,尽管每个微服务都会与其他微服务协作与沟通。分布式微服务设计模式如图5所示。

Docker的设计和应用可依托分布式开源管理框架进行设计,包括kubernetes、mesos、openStack等。目前行业主流的Docker云平台大部分都是基于开源平台进行的二次开发。

此外,使用微服务作为主要架构类型的系统是一个拥有大量协调微服务的分布式系统,每个微服务分管自己的进程。由于微服务之间紧密协作,每个微服务只提供拼图的一小块,而系统作为完整的作品存在。协作时,各服务彼此通过一个不绑定具体平台的轻量级媒介进行沟通。

1.4客户化应用

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对于已经完成微服务的系统架构来说,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开展客户化应用,针对不同的领域、对象、种类、范围进行产品功能设计,但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不应该打造同质化的产品,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开发。客户化应用结构展示如图6所示。

客户化应用平台按照服务对象类型的不同,将整个系统划分为主机厂应用服务平台、大客户应用服务平台以及真正的互联网移动客户端。

1.4.1主机厂应用服务平台

基于车联网系统的建立,为主机厂的科研机构和营销机构提供车辆生产过程、运输、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实时跟踪监控和数据统计。包括位置监控、轨迹回放、工况参数监控、工作时间统计、报警分析、故障统计等。主机厂应用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如图7所示。

1.4.2大客户应用服务平台

为工程机械主机厂的终端客户定制化实施应用服务平台。为终端客户企业实时提供所购车辆的车辆位置和工况数据,为企业的生产调度提供数据服务及支撑其eRp等企业信息化系统。大客户应用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如图8所示。

1.4.3真正的互联网移动客户端

致力于打造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式的移动客户端app,推出ioS、android和微信版,为工程机械行业内的各个工作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不再局限于车俩本身的监控,更要扩展到各个领域,包括电商、位置服务、社区/社交、金融、新闻和后市场等,此平台秉承工程机械行业,借助互联网的产品思维和运营模式,旨在打造一个行业内真正的车联网移动客户端。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功能模块如图9所示。

真正的互联网移动客户端涉及到工程机械行业的诸多方面,是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化工具,着力于打造这样一款产品,是顺应行业发展,适应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1.5用户行为分析及大数据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尽可能正确、快速、有效地获取用户使用信息,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用户使用产品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与产品策略等相结合,从而发现目前所使用的产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进一步修正或重新制定产品策略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及时的预知服务和信息推送以及活动预判。

一切用户行为分析都离不开场景,只有制定出详尽的用户使用场景,才能达到以上目的,包括收集客户位置、购买习惯、个人喜好、访问周期以及用户群体和消费习惯等,这个信息的获取非常重要。

针对大数据应用,按照用户类型,几大平台的大数据应用各有不同,需要打造商业智能分析服务,具体包括出厂车辆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车辆分布)、车辆在各地区的总工作时间统计(热点工作区域)、故障反馈统计等。最终达到辅助主机厂科研机构提高科研质量,帮助营销部门管理销售车辆,从而达到加强主机厂企业竞争力、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此外,应该收集大客户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重要数据,比如生产资料信息、实验室数据、车队管理日志等,一方面可以作为存储备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预判大客户的行为,从而为销售提供依据(如客户数据显示缺少某材料或者设备,销售人员就可以开始销售行为)。

1.6智能化设备

工程机械车联网的实现离不开相关智能化硬件,这些智能化硬件如GpS设备、行车记录仪,或是针对某一工业领域的传感器,可以起到采集车辆位置信息、工况信息和传感器数据的作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GpRS/GSm)等方式传输至后台,在这个过程中,智能设备是基础设备,其耐受性、安全性和抗干扰性等特性非常重要,一般使用工业级产品。下面介绍几款常用的工业级智能化设备。

1.6.1通用型无接线隐藏式GpS终端

此设备的特点十分突出,安装、调试和维护非常容易,只定位和上传数据,电池一般可用三年,可通过终端上配置的唯一二维码,结合车辆编号、车牌号、发动机编号进行绑定入网,且非常适合搭配移动app,打造真正的互联网化产品。通用型无接线隐藏式GpS终端如图10所示。

1.6.2接入型Can/串口GpS终端及配件

此设备通过与车辆底盘发动机或控制器对接(Can/串口),获取工况数据,通过GpRS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主要用于车辆定位和获取工况。接入型Can/串口GpS终端及配件如图11所示。

1.6.3双模双协议双存储行车记录仪

目前国家要求所有货运车辆必须安装行车记录仪,但许多主机厂也有物联网/车联网管控的需求,许多主机厂的解决方案就是在设备上安装GpS与行车记录仪,此设备可以完成这些功能并达到要求,实现了双模双协议双存储空间,实现了降低成本,优化高效的目的。双模双协议双存储行车记录仪如图12所示。

1.6.4工程机械车载屏

车载屏作为车联网重要的设备,承载了数据传输、信息交互的作用,功能清单展示如图13所示。

1.6.5其他相关智能化传感器

其他传感器作为与整车相关的传感器,将其安装于车辆上来获取车辆的传感信号,并通过智能终端设备传输至数据中心,下面介绍几款常见的传感器。相关智能化传感器展示如图14所示。

2工程机械车联网生态圈研发运营体系建设

2.1总体介绍

互联网时代下的研发运营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何正确、快速和高效地搭建研发运营体系,并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是产品能否快速响应、能否快速适应市场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软件组织将开发、it运营和质量保障设为各自分离的部门。在这种环境下如何采用新的开发方法(例如敏捷软件开发),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按照从前的工作方式,开发和部署不需要it支持或者Qa深入的、跨部门的支持,但却需要极其紧密的多部门协作。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倡导开发运营一体化,Devops技术是必然的选择。Devops结构展示如图15所示。

Devops是Develop与operations的缩写,它是企业内开发、技术运营和质量保障的融合,用于促进开发、技术运营和质保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有研究显示,在那些引入了Devops概念的企业中,开发与运营人员在设计、构建、测试工作中共同在内部应用上进行协作之后,可以将产品开发的效率提升20%。

Devops实施路线如下:

(1)明确Devops的定义,调动开发和运营部门之间的协作,鼓励运营人员采纳软件开发方法,并利用云计算基础设施来完成真实的测试和代码部署。

(2)在软件开发、测试、质量保证(Qa)、集成、预生产和生产部署等方面的任何旧小团队必须打散,因为每个小团队都可能拖延开发周期并且带来不可预料的问题。

上述策略能更好地整合开发和运营,通过整合团队成员来产生效益。

2.2研发体系建设

产品是否适应市场的变化,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否能够快速响应等,这些都是考验研发体系的标准,因此需要构建一套适用于互联网时代需求的产品研发体系。产品设计结构图如图16所示。

2.2.1设计原则及规划

完整的流程应分层次设计,自下而上去完成。

(1)策略层:定义产品使命、价值、目标人群;

(2)愿景/功能层:定义核心场景、功能列表;

(3)结构层:做流程图、信息架构,确定主导航、主菜单;

(4)框架层:梳理每一个主界面的内容、布局;

(5)表现层:视觉设计,涉及图标、配色及切图。

2.2.2设计研发流程

设计研发流程遵循一般互联网公司产品设计流程,其整体结构非常适合打造互联网式的工程机械车联网相关产品。产品设计研发流程如表1所示。

2.2.3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agileDevelopment)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

众所周知,瀑布开发模型以文档为驱动,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瀑布的整个开发过程中,要写大量的文档,把需求文档写出来后,开发人员都根据文档进行开发,一切以文档为依据;而敏捷开发只写有必要的文档,或尽量少写文档,其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所以它强调以人为核心。敏捷开发模型如图17所示。敏捷开发任务看板如图18所示。

敏捷开发方法强调以人为本,专注于交付对客户有价值的软件。在高度协作的开发环境中,使用迭代方式进行增量开发,经常使用反馈进行思考、反省和总结,不停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

2.3运营体系建设

运营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数据中心的运维和产品的运维,其中数据中心的运维遵循一般性云平台的运维思路,提供包括数据中心、客户、iaaS、paaS、SaaS等运维,为上层产品应用化提供必要支持。产品运营-改变-创新模型如图19所示。

2.3.1运营思路

世界上的任何物体,若发生相互之间的传递、转化时,一定会导致损耗,换言之,投入的资源不可能完全转化为想要得到的东西。产品设计也一样,再先进的产品也不可能达到100%的转化率。

漏斗模型普遍适用于互联网产品,如网站、app、客户端,用户从刚进入到完成产品经理设计的产品目标,中间步骤肯定会发生很大的损耗。比如,用户进入一家电商网站,从浏览商品,到把商品放入购物车,直至最后支付,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用户流失损耗,没有哪样产品能够做到100%的转化。漏斗模型如图20所示。

因此,产品运营人员要对用户群体进行有目的的组织和管理,增加用户粘性、用户贡献和用户忠诚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户活动,增加用户的积极性并提高参与度,配合市场运营需要策划活动方案。对产品和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推进产品改进,始终保持敏锐的用户感觉。

2.3.2运营方法与运营手段

产品运营方法划分示意图如图21所示。其运营手段可分为以下几点:

(1)拉新:即为产品带来新用户。

(2)留存:即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确保用户被拉到指定的产品和站点上之后,最终愿意留下来使用该产品。

(3)促活:即“促进用户活跃”,让用户愿意更频繁、更开心、更长时间的使用该产品。

运营方法还可细分为如下几点:

(1)发现用户。为用户画像,开展调查、需求分析等工作,需要深刻理解自己的产品,并能够找到相应产品的用户群。

(2)以合理的成本发展用户,让其使用自己的产品。可以通过开展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等活动来发展,也可以找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去推广和运营。

(3)保持用户持续使用自己的产品。可开展用户运营、社交运营、社区运营等。

(4)保持用户在不用产品时的联系。可开展产品召回、微博微信运营,持续关注反馈,并且与别的产品展开商务合作等活动。

3结语

互联网运营工作篇9

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包括广东联通与腾讯,中国电信与网易的合作,如果放在国际大背景上看,代表着世界范围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大范围产业合作的现状,其中就含有这样的意味:移动平台的重心,正从电信平台移向应用平台。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现状,那应是移动平台在向市场前沿前移。在这一背景下,分析移动应用平台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产业起带动作用的大的应用平台正在形成

微信视频或视频微信的发展,已经明显看出有异军突起并成主流的趋势,这个事实正在逐渐明朗化。它确实有当初短信、QQ那样的发展势头,一下子非常火,并且会持续火下去,这种趋势会带来连锁反应,包括对商业模式和产业格局的影响,这种影响今后会越来越明显。

对于运营商来说微信是一种冲击,目前看到的是互联网企业起了主导作用。运营商在非常早的时候就提出了imS——基于即时通讯的多媒体系统,也看准了这个趋势,但问题是运营商的脚步明显慢于互联网企业,如果运营商对最主要的盈利增长点抓不住,肯定会对发展有影响,等别人发展起来以后再重视就为时已晚了。现在我认为运营商仍然没有完全抓住这个机遇,或者至少在当前来看,还是运营商必须面对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战略上讲得再多,到最后临门一脚不解决都是空的,运营商现在还为时不晚,但是要抓住机遇。

微信视频的技术特点是,既有很强的通讯能力,同时又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SnS的能力,所以在中国非常迅速地传播开来。这种传播有两个特点:通讯的传播一般是点对点,之后SnS互相联络,这和互联网的特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过去理解的互联网是一个人和一片人联系,或者一片人和一个人联系,这种点对点传输网络关系的兴起,将来会成为主要的技术潮流和趋势。在国外借助于小世界网络,或者强关系、弱关系的连接已经迅速地普及,微信视频主要靠着小世界网络类型所谓的网际网络方式迅速地普及和扩大,这会成为未来技术的热点。

1、网页浏览器成为应用平台下一步竞争的基础

对于运营商来说,现在也面临选择,是走软硬件一体化道路,还是完全特别激进地走向HtmL5。我感觉软硬件一体化这条路走起来会比较艰难,但HtmL5里面也有困难,所以我相信运营商一方面会考虑采取稳健策略,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向未来。过去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上,首先在技术上失分了,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是一方面,但是站错队也是很大一方面。首先要在战略上判断哪一种战略发展趋势有利于自己,目前的保守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过于激进也不可取,应该是在逐渐过渡中向前沿发展,这是我的基本判断。

具体来看,前沿方向竞争的焦点是什么?至少在目前阶段,网页浏览器应该是下一步的焦点。我认为,将来HtmL5真正成熟后,具体花落谁家,还有谁会像苹果似的靠中间件、微件(wedgit)就能够改朝换代、咸鱼翻身,现在还难以下定论。

现在国内市场上UCweb占了大概30%,苹果占了20%左右,QQ占了20%左右,将来百度也会往这方面去加强,这意味着互联网的赢家已经判断出,第一步要从这儿开始争夺。而运营商在这儿显得麻木了,直率地说,无论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联通,在这一点上都有点儿赶不上趟,也许这个问题在当前还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对5年后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到了5年之后再去动,那会完全失去战略场上的主动权。

最佳时机我看就是2013年,如果运营商还不在这里动手,就意味着3年后会马上感觉到压力,这件事情不亚于对微信的失控。如果微信上失一次,在这儿再失一次,后边可能就被边缘化了,在核心业务上被边缘化的趋势很难阻挡。当然我说的不是管道这一部分,我是把it和Ct部分划开,其中主要谈it、互联网部分的要点。

网页浏览器的影响在于将来会截留收入,对运营商最大的冲击是直接打到运营商的要害上。现在运营商唯一能够自我安慰的是有庞大的用户,而HtmL5,偏偏就是要瓦解这件事的,有庞大的用户也不起作用,因为平均收入在流失。网页浏览器会使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即使现在做规划也为时过晚,但是要不做就会更晚,运营商必须跟上,哪怕只占5%的市场份额也是一个玩家,否则将来连标准都没有份,最后就会被边缘化,会进一步加剧数据流量的收入流失问题,而现在我们说的智能管道策略,无论是联通的策略还是别家的策略,都将不起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能起作用了,虽然他们以为会起作用,但实际是不起作用的。

2、数据业务将成为应用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iCt对数据的理解与单纯Ct不一样,Ct数据是贸易数据,它把数据搬来搬去,管道相当于是公路,Ct数据所做的是运输工作。搬来搬去有没有价值?有价值,运输肯定要付一定的运输费用,但是it数据不是那么回事,it数据相当于在运输途中,到了某一地点,停下来不运输了,开始加工了。比如说走到某个十字路口叫石家庄或济南,突然在这里形成了城市,数据在这里进行的不是贸易工作而是加工工作,数据业务的价值来自于加工。

而现在智能管道思路在根本上有错位,认为it数据无非是运输形成的数据,Ct是搞运输的,只不过是要辨别哪个车跑得快,哪个车跑得慢,给快车多收点费,小车慢车就免费通行了。这么做将来会发现车都是大卡车,但有的车拉的东西值钱,有的车拉的东西不值钱,因为数据本身已经在车上进行加工了,价值是从加工中得到的,如果不抓住这点我认为运营商会大大失分的。

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从2011年就开始从贸易时代进入加工时代了,而运营商对此还缺乏清醒的认识。所以要在战略上重新认识,首先要纠正原来错误说法,即认为互联网是电信业的增值业务。这种说法相当于说加工业务是贸易业务的零头,这个观点在以前可能完全正确,因为以前是倒腾小买卖的时代,但是现在到了加工增值时代,到了深化加工时代,再有这种观点就变成小生产了,原因是数据沉淀下去后,加工增值的潜力比搬运数据明显加大了。数据经过加工以后,挣的钱要比运输多多了,思路要从数据保值向增值方向变化。

二、服务深化是平台应用的发展方向

1、把云计算引入服务是发展方向

从整体商业发展方向上来看,我认为应该是向着服务深化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实质上是网络深化,而网络深化主要体现在服务深化上。具体到运营商,战略型的方向是什么?我认为还是得从价值的分析上来看,我对联通的策略就一直有看法,好多咨询报告都向联通传达一种信息,说联通应该向高档化方向发展,高档化对不对?我认为对,但我认为高档化应该理解为追求高附加值,而不是产品高档。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千元智能机的背景下来看就清楚多了,如果把高附加值寄托在产品上,在产品打价格战时就不适合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系统的方法是既然运营商不拥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自己又不能控制市场价格,经典的方案应该向服务转。因为服务在产品之上,服务不挣钱的时候,产品还可以挣钱。应该在服务上面多做文章,这是我对服务深化的理解。

具体来说服务怎么深化,简单地靠套餐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下一步应借助于云计算,把云计算引入服务应是发展方向。云计算的重要特点是自己不提供服务,而是调动别人提供服务。现在运营商服务的思路和互联网企业流行的做法都有点偏窄,他们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提供服务,这会造成服务的成本非常高。有了云计算问题就变了,先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比如阿里巴巴,自己顶多是在淘宝商城给店主提供服务,一旦需要差异化服务、需要提供更有附加价值、可以避免打价格战的服务时,阿里巴巴推出了代运营业。代运营业是把客户拿单这件事,和所有与拿单无关的其他事分离,用阿里巴巴人说的话,一个店主后边跟着十几个服务商,但这十几个服务商都不是阿里巴巴的人,而是阿里巴巴给服务商提供工具,让他们再去为店主服务,由于服务商用的是阿里巴巴的场地、阿里巴巴的工具,所以要和阿里巴巴分成,阿里巴巴的政策是,你可以白用我的工具、我的场地,你要是赔钱了我也不跟你算账了,你要赚了钱才开始分成,这就是苹果的模式。

我认为运营商也能找到这样的服务方式,可以调动外部力量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服务,然后和他们分成,而不是和自己的营业厅分成。这方面日本运营商的模式有些启发性。日本运营商早期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当时DoComo也是卖手机不赚钱,他们是用服务增值方式解决的。日本运营商不是自己来做服务,而是调动别人来做,运营商只集中提供工具,由消费者自己来提供内容,比如交通事故类搭一个小平台,凡是交通事故都传到这个平台,小动物算一类,路上吵架算一类,分别都为消费者搭建平台,然后提供标准工具,使手机和内容一体化,这是DoComo的运营特点,这个所谓内容我们可以抽象化为某种服务。

2、如何处理应用平台的风险控制关系

当说到服务深化时,特指细分客户市场出现了强烈的差异化需要,而这种差异化需要是靠自己的营业厅无法解决的。对这一问题运营商都开始进入到彷徨、摸索时期,就是说看不到路,这个路指的是战略上如何处理风险和收益关系。也就是说,细分市场上的服务需求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这是差异化的核心特征,而习惯和体制要求的是保值增值,这时候就产生了极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整个商业模式不适应造成的,是由战略问题而不是战术问题引起的。

在进入新型服务市场时,旧有的服务模式无法解决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关系的问题,对此互联网企业做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比如苹果实现了保值增值,腾讯实现了保值增值,百度实现了保值增值,他们身处高风险行业自己却不死,门道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就是进行服务深化,考虑到了服务模式战略性转型问题,建立起相应的服务机制,把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和保值增值的业务从战略上进行切割,并形成既分离又互补的关系。

苹果通过免费地提供平台或基础设施,包括客户流,客户在这儿起作用了,实现了客户流为保值增值保驾护航的战略目的,而不是简单地着眼于从客户里面直接赚钱。以前靠基础业务就可以挣钱的时候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基础业务慢慢不挣钱了,开始打价格战了,要靠增值业务赚钱。增值业务这一块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但是风险如何能不传导回来就变成了下一步要解决的难题。所以我建议运营商在这个时候,不要一上来就扑向具体业务,斤斤计较于一城一隅的得失,应该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先控制住自己的风险,站稳脚跟,像苹果把自己的核心资产和别人建立合作关系,给大家共用,但是要是死了不要来找我,这就是风险隔绝机制,让完全靠市场机制的人更加贴近客户。这时候消费者10万、20万的细小生意自家就可以承受,就把运营商的风险分担了,而一旦他们赚了钱就可以考虑分账。用这种方法可以合理地把问题解决,否则这个矛盾不解决首先就迈不开步。

3、应对“产消逆转”趋势下的应用变化

下一步的发展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市场结构、关系结构型的变化,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新现象,勉强称为市场结构,它会引起我们称之为“产销逆转”。这个趋势2013年就会开始破题,但严格说这不是2013年的热潮,可能孕育过程要到2013年或者是更远的时候,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预测“产销逆转”国际上会在2014年成熟。过去的商业模式都是B2C,商业上运营商对着消费者,运营商有什么就给消费者提供什么。将来反过来了,一切资源都是从消费者那儿开始,生产者是散乱的,绕着消费者转。原来生产者是清晰的,消费者是混沌的,现在生产者打乱了自己,但是消费者是清晰的,生产者的排列组合随时都可能不一样。

这时再用中心化的控制方法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腾讯重组后,对市场的把握似乎不是原来的结构,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放羊一样,羊随便走,哪有草就往哪走,只要发现一大堆草,就在那儿使劲地吭哧吭哧吃,吃上10年还没等别人注意到已经成了草原的霸主了。

这一现象是美国当前极为关注的热点,和SnS、博客类似,这种结构和以前的结构不一样,快聚快散,是网际网络小圈子套大圈子。如何对快聚快散游牧型组织进行有效的市场开发,运营商需要在商业模式上有巨大的转变,这里边会有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虽然现在还看不清楚最终的定型是什么,但是可以看出一点,现在高度集中的组织结构肯定不行。现在运营商纷纷成立互联网公司,这其实是个好事,值得肯定,它意味着从传统的运营商体系架构里已经发育出了新结构,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应该给他们以更加特殊的政策。首先要解决好风险的问题,确保保值增值,然后还必须发挥运营商的领导作用,把原先分散的应用领导在运营商周围。我主张在集中式的架构之下,允许一些地方自由生长,给以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这里面有很大的失败风险,失败就失败了,但如果因此不去探索将会丧失后面所有的机遇。

三、互联网企业来到新的门坎上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移动应用平台之争,到了关键点上。各大巨头仅凭自己的资源,已不足以应对现在的局面。需要在产业内外大跨度整合资源。因此我判断将进入一个重组期。这是当前主要问题。

一是跨行业重组。焦点是争夺移动平台的新入口权。例如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业,通过控制支付来控制移动应用平台的新入口。这方面的新动向是,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希望将平台控制权,从结算深化到清算。阿里巴巴与银联在这一点上将发生激烈的冲突。只有打破银联垄断,才能迈出移动应用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的路。运营商在这方面还较迟钝,没有看出与银联合作的后患。

二是iCt产业内部重组。典型如腾讯、网易这类合作。这类合作的实质,是为未来的移动应用平台,提供更强有力的资源框架。互联网企业拿出市场通道,电信拿出电信资源,实现合作共赢。估计阿里巴巴将来也会与运营商合作,因为与其到新浪微博拿移动资源,不如直接找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巨头中,对此趋势相对迟钝的是百度,可能还需要再过一年才会醒来。他醒来后,蛋糕可能都叫腾讯、阿里抢光了,可以去同网易争一争(移动资源)。

互联网运营工作篇10

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的男主角温特沃什米勒恐怕根本没想到自己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这部没有在任何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能如此收到中国粉丝的狂热追捧,要完全拜互联网所赐。不仅仅是《越狱》,包括《24小时》、《疯狂主妇》、《迷失》、《CSi》等各类热播剧目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便利获取。今天,大量的免费数字产品,包括流行的电影、电视剧、歌曲、图书、软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得到。互联网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数字产品获取与下载渠道,而其中相当部分是免费获取。正如互联网思想家克里斯安德森所说“数字产品迟早将变成免费产品,并可以从免费中赚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已经越来越娴熟面对免费经济的挑战,创造出大量的全新免费经济盈利模式,如免费下载加广告收费、部分客户免费加部分客户收费、部分时间免费加部分时间收费等等,数字产品的免费化浪潮已经不可抵挡。

在这样的商业游戏中,一个日趋免费化的数字产品分发时代已经出现,各类商业力量都致力于降低各个分发环节的成本,客户也在免费习惯的培养下不愿意再回到高分发成本时代,网络管道的价值就在这样的挤压过程中不断贬值。这对电信运营商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今天,电信运营商网络带宽的50%以上都被不断流动的免费影音等数字产品所占据。但这种免费流动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大部分以各种不同方式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所占据,而并没有流入到承担管道职责的电信运营商的囊中。电信运营商赚到了承载比特的管道钱,但对于每个比特开采、挖掘、衍生的钱基本没有赚到。电信运营商的话音、宽带等传统核心业务,在逐渐成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低成本支持工具的同时,商业价值被大量掠夺已不可避免。从管道运营到流量运营,电信运营商在各方挤压、掠夺之下不进则退。

每天晚上,在各类互联网社区、游戏、论坛之中,都充满了攒动的人头与亢奋的激情。象联众这样的知名游戏网站,夜间有几十万人同时在线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不仅简单的驻留在线上,同时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娱乐自己。在这样大规模聚集的虚拟社会中,隐藏着诸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包括由于社区化交往带来的虚拟礼物、展现自我所必须的虚拟表情服装、定向投递于某类特征集中人群的广告、购买游戏道具与装备、人与人之间的物品交易等等。所有以上模式,都依赖于大规模、高度黏着的人群在线,依赖于在线人群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为降低用户的沟通聚集成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不遗余力地引入了大量软件工具或即时通信工具,这些工具大部分具备支持Voip、在线视频、多人社区、信息交换等功能,其数量之丰富、功能之实用,对电信运营商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廉价甚至免费的应用,不仅形成了对传统电信网络管道价值的冲击,对电信运营商自己推出的诸多基于电信网的新型融合业务也呈现出强有力的替代掠夺。

2008年10月,美国第一大交友网站mySpace在即时通讯工具中集成Skype的网络电话功能,以进一步增强社区内客户的便利交流与顺畅体验。2009年2月,诺基亚开始在n系列手机中全面集成Skype,其中n97手机用户将能够利用3G和wlan技术拨打和接听免费的Skype到Skype语音电话,以及费用低廉的Skype到固网和手机电话。正是在多种商业力量的驱动下,大量基于互联网的廉价甚至免费ip技术被频频采用,用于支持互联网时代以人气、注意力和交互性为核心的免费化商业模式。

面对互联网应用咄咄逼人的价值掠夺,电信运营商需要重新考虑并改造自身的价值来源。其中的重点在于,围绕客户体验的完成过程,通过自有及合作资源,把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交付物与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的社区、游戏、内容等交付物进行整合,成为客户数字体验的完整服务提供者。例如,和黄公司始终围绕客户数字体验的完整性需求,充分集成互联网领域的重要流行性应用,使自身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领跑者。

2008年11月,和黄公司在名为inQ1的“社交化手机(Socialmobile)”设计上,在具备通讯簿、短信等手机传统功能的同时,集成了包括Facebook、eBay、windowsLivemessenger以及Skype在内的各种应用。完全基于客户整合体验的设计,使inQ1在后台与Facebook等网络引用保持自动同步与融合运用,用户可以在使用语音功能的同时,保持Skype、mSn持续在线。2009年6月,和黄公司表示将在圣诞节购物季期间推出twitter微博客手机,该手机内置了twitter的微博客客户端软件,可以让用户方便使用当下互联网最流行的应用-twitter。通过和黄的案例可以看到,在应对互联网力量冲击的同时,电信运营商可以借助终端、业务与应用的融合,构建客户数字体验的整体解决方案,使电信业务与互联网应用成为密切衔接的客户体验互补品,以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方式实现各自的价值增长。

除了以完整数字服务提供,避免价值被掠夺之外,电信运营商还可以通过成为iCt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对各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运作过程提供全程支撑服务。从提供iDC服务、云计算服务到安全管理服务,从提供计费支撑、客户管理支撑到服务支撑,从提供下载及使用门户、应用布放到汇聚提供,电信运营商可以将自身定位于城市水、电、煤、气、路等基础设施供应商的角色,以完整精细的支撑服务成为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到开发新增商业价值的过程中去。

例如,2009年4月,Vodafone在组件网站widgetZone上推出一款全新的软件开发包,包含了几乎所有可用于开发Vodafone手机应用的程序工具。这个软件开发包包含一个widgetpackager开源应用,此外还包含一个opera桌面浏览器,用于远程调试和开发。2009年5月,Vodafone宣布将为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api,如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户的计费信息等。再例如,英国电信通过开放的mashup,即通过Http访问开放应用程序接口的网络服务应用,提供一项“i’mhungry”业务,英国电信把客户的位置信息开放给互联网应用开发者,开发者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寻找最近的餐厅,并通过语音或短信预定座位。以上这些案例举措意味着,电信运营商通过把自己的基础资源与能力进行开放,供外部力量所调用,将逐渐将成为互联网商业力量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更加持久与低风险的生存与发展。

作为面向互联网发展的滔天洪水,除了定位于数字体验整合者和生态体系支撑者的角色,以合作代替竞争之外,电信运营商在一些处于核心应用方面,必须有敢于直面竞争的勇气与大胆赶超的魄力,并善于结合自身优势造就差异化,在正面战场与挑战者直接开火,成为关键互联网应用的差异化开创者与赶超者。

首先,用户的互联网身份识别、认证与应用领域,是电信运营商需要进入的。如同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的基础身份识别是通过身份证件的身份号码。在电信网络中,用户的基础身份是通过注册的电话或手机号码。这些基础的iD掌握往往是企业控制产业价值链的关键所在。而互联网领域的基础身份识别、认证也同样重要,它决定了在互联网复杂应用背后对每个用户的基础定位与理解。未来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数据系统将是客户物理社会身份信息、电信网络社会身份与行为信息、互联网社会身份与行为信息的总集成。在互联网身份识别认证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即时通信应用。即时通信身份是在海量应用中唯一识别用户的基础标识,即时通信业务通过对用户的注册与身份认证管理,成为了后续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环节。在即时通信领域,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发挥固移融合优势、运用丰富的业务关联、不断挖掘集成的用户数据信息,建立在这个应用领域的独特差异化竞争优势。

其次,带有用户人际关系网络的应用领域,具有与电信网络类似的网络效应,同时也是使用户的得到庇护、渴望发言、寻求联系等心理诉求等以实现的主要手段,也同样是运营商需要考虑进入并重点运营的。开心网基于既有海量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后续增值游戏开发、巨人注资于51.com寻求实现社区化游戏、淘宝逐步挖掘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交易价值,都说明了人际关系挖掘的商业价值。尽管,当前人际社交网络应用的商业价值未完全得以凸显,但相信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的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对于客户的保有与开发,一定系于对于人与人的关系理解与运用之上。

第三,兼具用户较高注意力吸引、较多时间精力投入、较大钱包份额支出的互联网应用领域,往往隐藏了大量的电信运营业转型增长的新空间,电信运营商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对重点应用领域大胆进入开掘。例如,电子商务业务不仅是客户购物支出钱包份额的重要切割手段,也是衔接买方大众用户与卖方企业用户的基础平台,有利于发挥电信运营商跨客户群的全业务运营整合优势;再例如,融合娱乐业务是占据年轻客户时间份额与钱包份额的重要手段,包括各类支持跨终端、跨网络的游戏、影视、音乐、休闲业务等。如果在多终端与多网络中实现融合的无缝体验与高品质的体验质量保证,既是客户融合数字娱乐体验的需求,也凸显了电信运营商的差异化品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