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营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3:09

互联网运营总结篇1

我想先来讲讲一个自己案例:2006~2008年间的20多个月,运营一个移动互联网服务,从零用户发展到800多万客户端下载,周活跃用户(每周一次回访)约有3万多。当时产品的主框架已经确定,服务定位是为手机用户提供互联网上现有丰富内容,建立无缝的服务,初期没有社会化关系,即用户不浮出,也可以理解1.0媒体模式。虽然起初的内容主要是各类UCG类内容等等,将媒体内容推荐给用户订阅,用户之间并不清楚是谁也订阅相似内容;后来发展到各类互联网服务,包括交友,旅游等等。当时,目标用户主要是当时智能手机和只要可运行j2me的手机,当然mtK手机不在其中。

数据

运营开始时就面临困境: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用户和信息服务是一对纠结的关系。所以,在没有任何用户数据情况下,只能凭借互联网上热门内容作为选项服务内容来;按设定假想的用户可能兴趣点建立类目,如财经,科技,时尚等等;自己添加内容,后来验证还是新闻,小说,美图,博客等等占据比较重比例。内容和信息精彩和更新率是考量信息质量的很重要指标,当时之所以选择Blog,当时有很多简易收到可判断其内容的订阅情况。这是第一部分数据。

第二个数据来自入口或渠道,不管收费还是免费推广,都要监测各类渠道的转换率;其中特别用心要优化使用体验,如下载到注册的步骤和使用时间,每增加一个步骤就是增加一个流失率,每增加一秒也会使用户逃逸;

而当Sp的推广,非常注重广告词,如在wap站上11个字原则等等;我们当时给各个渠道编号加以各类数据分析,列出rank;其中有点特别要监测有效性(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合作方的数据真实性要考量其合理性)。同时数据采集要提供过往的几天或几周数据;事实上这组数据都要跟踪。

第三个部分数据是最核心,也就是用户行为的数据和分析,这些对当时网站运营可以肯定有很多工具,但,移动客户端只有凭借自己设计统计工具来分析,特别是要将产品内添加监测但又不能影响服务效果,如数据下载时间等等。在此要关联推广渠道数据,分析来自哪个渠道的用户更好指标,那么,要增强该渠道的优先度。而对于进入用户,要分析他们对哪些内容具有使用的倾向,这些用户和内容的行为数据要不断过滤和分析。

策略

在建立运营数据基础上,再考虑运营策略;有数据,但数据是不说说话的,只有你设定了业务目标和要提升的指标,数据才变得有价值,否则,数据还是数据。于是,要设立合理的目标,如是提高活跃度,丰富度,还是用户间互动……要对用户的消费需求做合理分析,才知道如何运用数据来才建立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当然这些运营计划不宜过大过长,一般按周即可,时间跨度长了,如季度或年,那不是运营是市场计划或战略),类似包括如何微调布局,如何推荐每天的内容。事实上在运营时不能假设可以去修改产品,不能以改变产品来推动运营;只能讲:就这产品,如何通过运营来提升用户互动和活跃。而有运营总结出来的要素需要系统地整理后才能交付产品管理去考虑。

这些还是一个常规的基础运营,还是只是在产品层考虑,再要增加对用户社会化要素和时间轴的考虑,这就取决于运营者如何定义用户消费模式,首先不能去干扰用户的消费逻辑,如不能强制订阅等等;其次,消费行为中潜在需求是否与时间轴有关联;再者,消费者是否希望置身于一个社会中;这决定了运营者是否要添加按时间轴和社会化元素的相关运营要素。时间元素不仅是一个简单时间轴,还有季节互动等等,由于手机上碎片内容消费行为本身是一个时节性相对弱的要素,所以,不同于电商类要应景,但,那些内容中本身的时节因素会浮出来,这要运营者有一个良好准备,如情人节;当时那款产品初期没有社会化要素,在运营16~17个月后添加简单的社会化元素,把用户角色给浮出,这带动了两个互动,即用户间互动,用户与内容互动。

用户

在实现这层运营后,那么,就是对不同用户的忠诚度管理,这里涉及创建内容数,订阅数,被关注量,回访频率,其创建内容的订阅数等等,这层运营是移动互联网服务核心关键。最近看到一个数据twitter总用户中0.05%,约2万,是整个twitter的生产性用户,他们维系整个twitterland。重度用户是某种意义上的影子,他们参与运营,这也可能更高境界,他们也帮助这运营。他们构成你服务的品味和发展取向。当时,该款产品后期版本中添加了用户的要素,如用户或第三方开发团队创建的新内容源,可以查看到该用户的已使用各类功能,建立薄薄一层关系,非常简单站内私信。当然,在运营中也把握主次服务,一旦不符应去掉一些服务降低运营风险,把同城聊的功能降低到彻底关闭。

即便用户信息和关系不浮出的阶段,也得将用户与服务关联放在考核运营的首位,而如何合理刺激用户消费是用户管理中核心,前面所有数据,策略的就绪就是为了用户更好地获得服务,所以,这里与用户有关的标准可以分为:硬性,简单地讲就是用户生产型和消费型指标,如创建行为,回访率,浏览,数据下载量,用户间互动……等等以便确保服务精准地达到用户和用户流畅地使用(当然有些是产品层,如产品中服务逻辑不完整或有缺失,导致用户在某个细节茫然);软性,如用户投诉率,反馈等等,但有点记住,不要指望用户有义务来投诉,往往用户变得沉默时,就意味流失。

由于该项目本身是移动客户端的服务,在网站的Seo考虑较少,主要是对服务闭合考虑,有web端服务来增加用户引导,提供下载注册。

总结

1,互联网产品和运营是驱动;

2,不能把运营与产品混为一谈,再烂的产品也得运营;

3,运营必须目标导向,数据为基础;

4,平衡好各个业务逻辑之间优先和比重;

5,运营也如同产品一样是有品味,有个性的;

6,有些运营是暗藏于产品中,这是运营的高境界;

7,用户是运营中核心协同者;他们行为直接影响运营者的信心;

8,运营逻辑须与产品逻辑一致;

互联网运营总结篇2

(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和社交电商专家,在传统企业从事互联网工作10余年,曾带领多家传统上市公司成功实现互联网转型(2)战略层面,从6大方面对“互联网+”进行全面的阐释和解读;战术层面,总结出传统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4字“互联网+”心法:“柔、软、感、快”)

作者简介

段积超(网名:段王爷),资深互联网专家和产业互联网专家,对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有深入的研究,致力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多年,曾成功主持三普药业和格兰仕等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向互联网转型工作。他还是大数据和移动社交电商方面的专家,系“中国电子商务100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阿里巴巴认证的第一批电子商务讲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学府的特聘电商主讲教授和高级经营师。

曾任两家500强企业电子商务“总司令官”,历任三普药业产业副总经理、远东电缆买卖宝总经理、格兰仕集团总裁助理兼电子商务总经理,并担任多家企业和政府互联网顾问。现为蚂蚁星球创始人和Ceo,旗下有国内第一个“互联网+”智库“蚂蚁国商学院”和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房星球”。

内容简介

《互联网+兵法》这是一部能指导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战略实现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实战兵法。作者在10余年的传统产业互联网实践中总结出了这套“互联网+”兵法,它的心法秘诀是:柔、软、感、快。“柔”是指战略重构,要“变基因”,增强战略柔性,使战略变“柔”;“软”是指组织结构重构,要“变形体”,增强组织的软性;“感”是指商业模式重构,要“变玩法”,增强品牌感性,使商业带“感”;“快”是指运营系统重构,要“变速度”,加强响应客户速度,使运营变“快”。在这4字心法秘诀之外,本书还在战略层面从6个不同的维度对“互联网+”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讲解,这是企业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行动指南。

《互联网+兵法》在逻辑上分为两部分:前6章是第一部分,偏重于战略。对“互联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刻解读;介绍了“互联网+”的技术支撑,并指出要执行“互联网+”行动计划必须“天网”(online)、“地网”(offline)和“人网”(one)实现三网(3o)融合;指出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是“互联网+”战略的4大基石;对“互联网+”时代必须掌握的互联网思维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总结出互联网思维的“六脉神剑”。后6章是第2部分,偏重于战术。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解了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正确地进行战略重构、组织重构、商业模式重构以及运营系统重构,并对这4大重构进行了结构化解读,总结除了4字“互联网+”兵法。

目录

第1章 一个大时代——“互联网+”时代 ∥1

1.1 “互联网+”解读 ∥2

1.1.1 “互联网+”是什么? ∥2

1.1.2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3

1.1.3 “互联网+”的关键是什么? ∥4

1.1.4 “互联网+”包含什么内容? ∥5

1.1.5 “互联网+”时代来临 ∥5

1.2 “水泥+”时代 ∥8

1.2.1 产业互联网 ∥9

1.2.2 产业电子商务 ∥12

1.2.3 工业互联网 ∥19

1.3 “土豆+”时代 ∥24

1.3.1 消费升级的主体 ∥24

1.3.2 消费升级的客体 ∥28

1.3.3 新消费人群的精神需求 ∥30

1.3.4 高消费 ∥35

1.3.5 抢抓促进消费的政策红利 ∥38

1.4 “蝴蝶+”时代 ∥38

1.4.1 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 ∥38

1.4.2 一切都处在不确定性中 ∥39

1.4.3 “非常6+1”新常态 ∥39

1.4.4 可能性法则+乱拳法则+快鱼法则VS丛林法则 ∥40

1.4.5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41

1.5 “米+”时代 ∥41

1.5.1 什么是米? ∥42

1.5.2 什么是“米+”? ∥48

1.5.3 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54

1.5.4 传统企业如何笑傲移动电子商务? ∥58

小结 ∥60

第2章 两型商务—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商务 ∥61

2.1 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五毒” ∥61

2.1.1 轻视it专业技术 ∥61

2.1.2 轻视专业运营能力 ∥62

2.1.3 轻视商业模式创新 ∥63

2.1.4 轻视引进专业电商领军人才 ∥63

2.1.5 轻视建立专业电商队伍 ∥63

2.2 苏宁为什么能笑傲电子商务江湖 ∥65

2.2.1 基于Soa实现内控一体化 ∥66

2.2.2 产业互联网,上下游协同 ∥67

2.2.3 专业化、信息化的第三代物流 ∥68

2.3 电子商务是两型商务 ∥70

2.4 电子商务企业是两型企业 ∥72

2.4.1 知识型员工 ∥72

2.4.2 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两型企业” ∥73

2.4.3 重点加强三大核心技术研发 ∥74

2.4.4 加强电子商务的知识共享和传递 ∥74

2.4.5 加强三大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 ∥75

小结 ∥76

第3章 3o融合 ∥77

3.1 全网融合 ∥77

3.2 双线融合 ∥80

3.2.1 纯互联网企业想入地,接地气 ∥80

3.2.2 传统企业想“上天”,云世界,购无界 ∥81

3.3 3o融合 ∥82

3.3.1 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的本质是“3o融合” ∥82

3.3.2 3o融合的“三网说” ∥84

3.3.3 3o融合的“三军说” ∥89

3.3.4 3o融合的63种场景模型 ∥89

3.3.5 3o融合对于传统企业的意义 ∥91

3.4 如何实施3o融合 ∥93

3.4.1 3o融合的“三纲” ∥93

3.4.2 3o融合的“六纪” ∥94

小结 ∥103

第4章 四大基石 ∥105

4.1 标准化 ∥105

4.1.1 我国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前世今生 ∥106

4.1.2 企业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内容 ∥108

4.1.3 立足产业实际,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标准化的制定 ∥113

4.2 信息化 ∥113

4.2.1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114

4.2.2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114

4.2.3 制造业信息化 ∥115

4.2.4 “大智移云物”时代的信息化 ∥117

4.2.5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125

4.3 网络化 ∥126

4.4 数据化 ∥132

4.4.1 数据的分类 ∥132

4.4.2 数据化概述 ∥133

4.4.3 企业数据化的三个关键点 ∥136

4.4.4 数据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成功的制胜法宝 ∥137

小结 ∥139

第5章 五重罗生门 ∥141

5.1 五重罗生门论的提出 ∥142

5.2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商业模式 ∥143

5.2.1 电子商务基本商业模式介绍 ∥144

5.2.2 传统企业转型必须将电子商务上升到商业模式层面 ∥146

5.3 电子商务是一种产业新业态 ∥150

5.3.1 为什么说电子商务是一种产业新业态? ∥151

5.3.2 创新催生新业态 ∥153

5.4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155

5.4.1 商务生态系统 ∥155

5.4.2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155

5.4.3 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包括的内容 ∥156

5.4.4 中国电商的“三个世界” ∥159

5.5 电子商务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165

5.5.1 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65

5.5.2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166

小结 ∥168

第6章 六脉神剑 ∥169

6.1 互联网思维的几个版本 ∥169

6.1.1 李彦宏版 ∥170

6.1.2 雷军版 ∥171

6.1.3 周鸿祎版 ∥171

6.1.4 其他版本 ∥172

6.2 互联网思维之段王爷版 ∥173

6.2.1 互联网思维再认识 ∥173

6.2.2 互联网思维六脉神剑 ∥174

小结 ∥180

第7章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重构 ∥182

7.1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 ∥182

7.1.1 “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 ∥182

7.1.2 “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 ∥184

7.2 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问题 ∥186

7.2.1 战略系统问题 ∥186

7.2.2 组织系统问题 ∥188

7.2.3 商业模式问题 ∥190

7.2.4 运营系统问题 ∥191

7.3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对策研究 ∥192

7.3.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92

7.3.2 文献综述 ∥193

7.3.3 四大重构综述 ∥194

小结 ∥197

第8章 战略重构 ∥198

8.1 战略重构规划 ∥198

8.1.1 战略重构四问 ∥199

8.1.2 谁来参与战略重构 ∥200

8.1.3 如何进行战略重构 ∥200

8.2 资本运营 ∥201

8.2.1 向资本运营成功者学习,加快传统企业转型步伐 ∥201

8.2.2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一定要进行资本运营 ∥202

8.2.3 资本输入 ∥203

8.2.4 资本输出 ∥206

8.2.5 资本运营四步走 ∥207

8.3 平台打造 ∥208

8.3.1 学习海尔转型,实施企业平台化 ∥209

8.3.2 平台解构 ∥211

8.3.3 第三方交易平台推荐 ∥215

8.3.4 自建平台 ∥216

8.3.5 平台战略 ∥218

小结 ∥220

第9章 组织重构 ∥221

9.1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重构 ∥221

9.1.1 组织理念重建 ∥222

9.1.2 企业文化重塑 ∥224

9.1.3 企业文化的简单化表达 ∥225

9.2 组织设计 ∥227

9.2.1 组织设计解构 ∥227

9.2.2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组织设计模板 ∥227

9.3 考核设计 ∥233

9.3.1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还需不需要Kpi? ∥233

9.3.2 考核原则 ∥234

9.3.3 云办公和考勤 ∥234

9.3.4 Kpi指标设计 ∥235

9.4 人才队伍建设 ∥235

小结 ∥242

第10章 商业模式重构 ∥243

10.1 商业模式重构概述 ∥244

10.1.1 互联网商业核心概念 ∥244

10.1.2 “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设计五字诀 ∥245

10.1.3 互联网转型商业模式设计的六大系统 ∥246

10.2 “互联网+”时代企业价值六维评估 ∥246

10.3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定位 ∥249

10.3.1 需要做哪些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250

10.3.2 战场(市场)的变化 ∥252

10.3.3 市场定位的关键点 ∥252

10.3.4 七种定位方式 ∥253

10.3.5 充分曝光 ∥255

10.4 联盟打造 ∥255

10.5 六种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解构 ∥257

10.5.1 免费模式 ∥258

10.5.2 从制造到服务模式 ∥259

10.5.3 金融或类金融盈利模式 ∥259

10.5.4 众筹模式 ∥260

10.5.5 平台模式 ∥262

10.6 粉丝商业模式 ∥264

小结 ∥268

第11章 运营系统重构 ∥270

11.1 运营重构六大系统 ∥270

11.1.1 运营重构六大系统 ∥270

11.1.2 首席运营官 ∥273

11.1.3 运营系统设计七字内功心法 ∥275

11.2 品牌传播系统 ∥278

11.2.1 品牌重塑 ∥279

11.2.2 品牌传播 ∥283

11.3 快运营a模式 ∥291

11.3.1 快市场系统 ∥291

11.3.2 快产品系统 ∥296

11.3.3 快传播系统 ∥298

11.3.4 快销售系统 ∥298

11.3.5 快服务系统 ∥300

11.3.6 快体验系统 ∥300

小结 ∥305

第12章 “互联网+”兵法之四大重构心法 ∥306

12.1 四大重构的关系 ∥306

12.1.1 四大重构的基础是组织重构 ∥306

12.1.2 组织重构与战略重构的关系 ∥311

12.1.3 组织重构与商业模式重构和运营系统重构的关系 ∥312

12.1.4 战略重构与商业模式重构 ∥314

12.1.5 四大重构的连接点 ∥315

12.2 “互联网+”兵法之四大心法 ∥318

12.3 远东集团案例研究 ∥320

12.3.1 远东的前四次转型 ∥320

12.3.2 远东第五次转型的四大重构分析 ∥321

小结 ∥330

后记:为了谁? ∥331

互联网运营总结篇3

【关键词】话音分流呼叫中心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目前,运营商面临的两个层面的竞争。一方面,运营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另一方面,互联网业务的异质替代作用凸显,不仅对短信、彩信等增值业务形成替代效应,而且大量分流了语音业务。就在此基础上,仍有部分通信运营公司和其他公司利用呼叫中心及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私自经营长途(含ip)呼叫业务,实际上是利用中国电信的网络分流中国电信的业务。鉴于此,为了保证电信在网业务正常、有序、规范地开放和运营,确保中国电信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须通过相应有效的手段,对目前电信网上(含网间)已开放和运行的业务进行全面的跟踪、验证和监控。

传统意义上的呼叫中心是指通过公网为客户提供话音及增值业务的话务量聚集者,本文将呼叫中心分为两类:准呼叫中心类和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类。准呼叫中心业务是指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利用与公用电话网或互联网连接的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还包括呼叫中心系统和话务员座席的出租服务。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业务是指通过信息采集、开发、处理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固定网、移动网或互联网等公众通信网络直接向终端用户提供语音信息服务(声讯服务)或在线信息和数据检索等信息服务的业务。对目前电信网上(含网间)已开放和运行的业务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各种呼叫的接续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另一方面又要对有关短号话务量等方面分流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码号分流

首先通过观察局间信令对各类在网呼叫中心和信息服务业务网络平台进行监测;其次,面上铺开―进行全省呼叫中心类及信息服务类业务普查。通过码号普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并举,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紧逼的措施给予非法经营者严厉打击。

二、专网用户分流

第一,专网用户码号资料建立统一规则,对本区域内的所有专网编号,对建立在每个编号下的所有用户号码动态维护;第二,点上突破,以西安本地网为突破口,省内其它本地网为协作单位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和判断及校验,并创建检测流程和探索与专网的博弈策略,以此形成标准的检测流程及对专网的营销脚本;第三,面上铺开,按照标准的检测流程及营销脚本在全网推广,形成联动与合力。

三、非电信侧电信设备和ip专线接入话音分流

在陕西省无固定电话经营权的运营公司以向用户提供小交换机、选路器等电信设备经营ip专线业务,应属超范围经营固定电话业务。电信方应向省通管局勤汇报多勾通,以求钢中而立。严格落实相关规章制度,防止语音分流。

四、互联互通来去话不平衡话音分流

一直以来,运营商之间的来去话不平衡的症结是互联成本太低,主要因素又是结算价格不合理。传统经营造成的电信业务成本核算不健全的弊端并没有伴随着电信的拆分得到解决。互联互通费用的制定不是采用“成本核算法”,互联资费中没有包含所有实际发生的成本,未能体现互联互通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例如:目前的语音业务结算基于移动与固定电话、固定电话之间经过互、长途电话(含ip)转接要结算,最高结算价为6分/分钟。如果一个移动电话呼叫异地固定电话,整个呼叫过程的资费至少是1元/分钟,而转接方只得到6分/分钟,固定电话企业互联互通工作付出的劳动、支付的互联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相比移动得到的效益相差很悬殊,导致主导电信企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另一方面,国际网间结算费率普遍较高,而我国则明显偏低,不能体现网络应有的价值。去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网间结算费收入分别占全年总收入的3.6%和3.3%,与其他运营商的网间结算费收入则更低,而国外主导运营商互联互通中获得的收入要占到总收入的15%-30%。包括铁通等新晋运营商为了提高自身话务量,为各种“虚拟运营商”提供最低可达到8分钱/分钟的合法和稳定的语音落地,远低于正常国际长话结算费。正是由于网间结算费存在科学性和客观性差的原因,导致各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不畅,价格仗不断升级,以及互联互通结算收入拖欠太久等现象。

参考文献

互联网运营总结篇4

在大会开幕式上,互联网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认为,移动互联网使移动数据收入占电信运营商移动业务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目前这一比例已超过30%。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也认为,移动互联网成为“技术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为广阔的新兴产业”。

今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看点有三:周鸿祎、马化腾“隔空对峙”,三大电信运营商“一把手”畅谈产业布局和移动互联网安全论坛。

3Q恩怨未消小米“被参战”

中国互联网大会官方所声称的“奇虎360Ceo周鸿祎、腾讯Ceo马化腾同台交流”,赚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众人翘首以盼,最终却未能如愿。9月11日上午,马化腾进行了11分钟的简短演讲后,便匆匆离场。随后,周鸿祎登台。

马化腾在演讲中,先“搬出”了微信的得意数字:截至今年9月,微信用户已达2亿……随后,在讲到互联网安全隐私保护时,他说:“我是坚决反对假借用户之名,进行用户难以辨别的用户信息搜索。我更反对军国主义思想,如果说打响卢沟桥战役是小事件,那么必然会演变成南京大屠杀。”并且,马化腾透露,腾讯将投入10亿元,成立安全基金,并愿意和业界一同致力于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

2010年的“3Q”大战,交战双方——奇虎360和QQ曾互相指责对方窃取用户隐私,马化腾的这番话显然是针对奇虎360的。目前,互联网的另一场战役“3B”大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业内人士分析,马化腾如此表态,言外之意让人捉摸不透:马化腾是否会联合百度,就互联网安全问题携手剑指360?

面对马化腾的“先发制人”,随后上台的周鸿祎并没有直接回应,他先是感谢了“马化腾为360所做的宣传”,并且告诉大家,维护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是奇虎360正在做且持续做的事情。

绵里藏针,周鸿祎始终没有忘记给腾讯树敌。趁着刚刚结束电信运营商的同台对话,他针对马化腾所得意的微信用户数目说,具有“破坏性创新精神”的微信“革了传统短信业务的命”;在被问及是否会进军即时通信领域时,他表示,“保证不会推出即时通信产品”。随后,他说:“这方面,我看好雷军和他的小米,他们正在努力做这个事。”

显然,虽然“3Q”大战过去近两年了,但是双方恩怨未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腾讯和360的战争领域也许会越来越广。

有趣的是,周鸿祎对小米的“看好”,让“躺着中枪”的雷军啼笑皆非。“这一招挺黑的。”雷军在9月1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周鸿祎所言“是在挑拨离间”。

流量经营成决定要素

在中国互联网大会的开幕式上,邬贺铨说,在过去18个月里,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加了10倍。在此次大会上,三大运营商“一把手”——中国电信创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肖金学、中国移动数据部总经理刘昕和联通宽带在线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华杰首次同台聚首。

三大运营商均认可“流量经营成运营商的决胜要素”这一观点,并且表示未来都将进军移动互联网。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是三大运营商的重点方向。在这样的共识下,三大运营商就如何进行产业布局,介绍了各自的举措。

肖金学介绍,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中国电信的主要举措包括:对基地进行公司化,成立了易支付公司、云计算公司。在上海成立孵化基地,并且设立中国电信天翼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便更好地挖掘一些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刘昕介绍,中国移动的产业战略为16字——“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

对于公司化运作,刘昕认为,从发展的角度讲,公司化运作还谈不上是运营商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只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发展过程。中国移动从去年到今年,已经成立了四家专业化的公司。随后,何华杰表示,中国联通将对网络、营销和产品进行整合,聚焦资源、扬长避短。

然而,针对三大运营商布局移动互联网的举措,业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腾讯、百度等传统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并不担心三大运营商会对自身构成威胁。通过合作,运营商与传统互联网乃至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厂商将有望实现共赢;同时,一些规模较小移动互联网公司则表示出担忧。“我们公司规模小,在业务合作和推广方面,均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三大运营商推出和我们一样的应用,我们将无法竞争,只有死路一条。”一家从事移动阅读应用开发的厂商负责人说。

据业内人士分析:“三大运营商的集体转型,只是为了不被边缘化。”分析人士指出,移动互联网革命正在逐渐深化,入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参与争夺的,除了移动运营商,还有终端、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多个层级众多厂商。

9月13日,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总经理杭国强表示,未来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开放。他表示,三大运营商正在商讨互联互通的问题,希望将三家运营商做的即时通信产品实现互通。

安全,还是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黑客入侵手法日益更新,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正逐渐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延伸。”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网络安全处副处长付景广在2012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闫小佳在会上表示,移动安全产业的变革趋势是查杀服务、泛安全服务、移动云服务。并且,闫小佳指出,国内用户对个人隐私类的信息的关注度不够,比如用户没有做到支付宝密码的动态更新等。

在9月11日的“交锋”中马化腾和周鸿祎都粗略地提到,腾讯和360都在为移动互联网安全而努力着。9月13日,杭国强在演讲中表示:“未来阻碍云服务发展的不是免费空间有多大,而是用户的信任。”同时,他认为,运营商在安全方面会有一定优势,“我们提供安全的业务接入,可靠的传输模式和强大的隐私保护,包括类似二次加密等一些用户自主的安全管理行为”。

9月13日,在以“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开放之路”为主题的论坛中,腾讯无线安全产品部运营总监葛明、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副主任曾明发、应用汇Ceo罗川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安全策略。葛明重申了腾讯于2010年提出的“浸泡式安全”理念——让用户从使用、搜集、分析、存储等各个环节都浸泡在的安全环境里面。罗川认为“应用商店应该更多地做运营和到第一线为用户服务的事情”,曾明发提出“对垃圾信息的治理,也要秉承开放的思路”。

互联网运营总结篇5

门户?搜索?电子商务?抑或web2.0?互联网总是看似简单却又问题不断。互联网为何总是别人赚钱自己却空空如也?互联网究竟是谁的地盘又是谁在做主?

移动运营商入局抑或搅局?

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集团第一次以总赞助单位的身份,高调亮相和自己目前关系还不大的互联网大会,这让很多参会的互联网公司感到惊讶和不安。“众所周知,2006年至今移动和联通已经让无线增值服务产业链发生了巨大变化,凭借政府背景和网络运营商的职能,它们完全有能力重新划分有线互联网的一亩三分地。”一位互联网公司的参会代表对中国移动入局互联网业务不抱乐观态度。

事实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刘爱力在当天大会上的发言,几乎让在场所有人听来都将信将疑。刘爱力在谈及中移动进军互联网的原因时表示,“入局是被迫而无奈的”,随着有线互联网业务向移动通信行业的渗入,传统电信运营商已经是“苦海无涯”,而中国移动也是“貌似昌盛”。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特别是宽带的发展,即时通信(im)、Voip网络电话确实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带来了挑战。从全球趋势来看,如果基于wi-Fi的Voip业务开放,可能会替代移动运营商60%的语音业务。刘爱力承认:“电信客户的需求也已经从基本的通信业务转向了生活形态多元化体验的转变,通信不仅仅是基于语音,越来越多的是基于互联网。”

对于中国移动的“吐苦水”之举,国内不少互联网公司表示运营商并没有把矛头指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和百度等公司,“因为中国移动所指的是美国发生的情况,譬如eBay旗下的Skype业务,这一块目前是中国政府保护的,但今后是避免不了的。”

“其实,2006年互联网只占到整个通信收入的2%,而在未来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内,我们预测到2012年或者是更早的时间内,互联网将占到电信运营收入的20%。”这个数据对国内的运营商而言,刘爱力认为是祸不是福。

刘爱力在演讲时还提到,互联网的后向收费和电信的前向收费模式此前是“泾渭分明”的,但现在互联网已经开始蚕食电信运营商的领地,不满足于只有后向收费,开始尝试前向收费。“它们基本上有通吃的感觉,这也是中移动要进军互联网的原因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刘爱力暗指互联网公司尝试前向收费典型的例子便是Google,最近Google高价竞购无线频段,并计划研发销售类似于苹果iphone的全新手机Gphone。此外,Google、Yahoo和eBay在美国已经参与到了许多电信业务之中,瓜分运营商的前向收费市场,如果国内政策放开,电信运营商“一天赚一亿”的神话将成为过去。

为了让大家相信移动不是来搅局的,刘爱力在演讲快结束时诚恳地说:“中国移动也想准确定位自己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啊!”

另外,记者在大会期间还获悉,中国移动正寻找“互联网疯子”进入互联网这一领域,中国移动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研究互联网,以应对今后十年中国互联网对其的挑战。

互联网自立还是自迷?

虽然中国移动的“互联网蓝海计划”让不少在场的互联网从业者感到背脊发凉,但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乐观。“因为电信运营商不可能垄断互联网行业,这是一个比其他所有行业都特殊的行业,新技术、新创意、新体验、新服务层出不穷日日更新。移动和联通这样庞大的机构,行动怎么可能适应其快速变化?互联网从业者不应该迷失自己的方向。”

记者在与不少互联网公司的采访对话中可以切身感受到一种互联网的激情,真正引导和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还是那些投身其中的从业者和发现新机会的创业者。“综合门户、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即时通信(im)等等,它们现行开展的业务和正在关注的业务才是中国互联网的真正面目,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如何把服务转化为价值?揭开口水和炒作的面纱才能看得更真切。”不少参会者承认,新浪、搜狐、网易、百度、阿里、盛大、腾讯等才是中国互联网的主体。

除了门户的信息资源优势,技术创新也是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优势,搜索引擎便是最适合的例子。但是在第二天的中国互联网高层年会上,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对目前垂直搜索细分市场的方向表示质疑:“目前的垂直搜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用户找合适的垂直搜索会花很多经历,要去找哪家公司垂直搜索做的最好。垂直搜索脱离了第一代搜索的优点,而整合搜索也许才是下一代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因为搜索将进入一个以人为先的时代。”

据李开复解释,以人为先有四个定义:整合搜索――将来的信息不仅是网页,而是多元的;移动搜索――搜索不仅在pC上运行,还要在手机上运行;智能搜索和人性化搜索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搜索应该是针对个人的需求和喜好有一个个性化的不同体验,这就是个性化的搜索。

“中国互联网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太急功近利,各企业对流量和获利的要求太高。”李开复认为这也可能是因为资本对互联网的关注较多,从而鼓励互联网企业更快速的成长所造成的。“大家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继续理解中国网民,继续开发出中国网民需要的东西。”

链接

互联网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9月24日,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韩夏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互联网大会上指出,目前我国互联网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并且还在不断涌现新的问题,韩夏归纳总结为四大方面。

第一是互联网的演进发展问题。随着互联网商用化不断深入,用户规模积聚扩大,互联网企业良莠不齐,企业普遍关注自身利益,缺少网络平衡能力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是电信与互联网还存在要和谐发展的问题。当前互联网对传统话音业务的分流和替代作用明显,互联网相对较低的接入资费,现在以p2p技术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占用了大量的带宽和资源,致使其它业务难以开展。

互联网运营总结篇6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用户需求;开放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039-04

theStudyaboutthetrendofmobileinternetDevelopment

YanGDong-liang

(ChinatietonganqingBranch,anqing246005,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numberofmobileinternetusersisincreasingrapidly,graduallybeyondthefixedinternetusers.thescaleofdomesticinternetisgrowing.themobileinternethasbecomethefocusofcompetitionintheglobalinformationindustry.thedevelop?mentofmobileinternetservicesbroughtendlessapplicationofspaceformobileinternetendless.First,thispaperbrieflydescribesthe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ofmobileinternet.thenstudythedevelopmenttrendofmobileinternetintoday’ssituation,includingtrendsinthedemandoftheusersandtheemergingmobileinternetapplications.Finally,standonavarietyofangles,thispaperhasdoneasummaryandoutlookaboutthedevelopmentrendofmobileinternet.

Keywords:internet;mobileinternet;networkoperator;userneeds;openplatform

1移动互联网概述

随着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其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形式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1.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目前呈现出互联网产品移动化强于移动产品互联网化的趋势。从技术层面的定义,已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的定义,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

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因此一般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桌面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应用和内容仍是移动互联网的根本。

1.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虽然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共享着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但移动互联网有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的特点,日益丰富智能的移动装置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客户需求来看,移动互联网以运动场景为主,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业务应用相对短小精悍。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2)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3)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无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必须遵循按流量计费的商业模式。

4)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1.3移动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对此,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另一种观点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本文在这里对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做了简要的比较,如表1-1。

表1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劣势比较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it技术发展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发展周期一般会持续十年时间,技术发展周期已在2年前进入下一个重大计算产品发展周期,即“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图1为it技术发展周期。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之一。它们的增长速率是任何预测家都未曾预料到的。

图1it技术发展周期

2.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以下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99年中国移动运营商引入日本的分成模式;第二次浪潮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发展飞速的时期;第三次浪潮在2009年,最重大的变化是运营商获得了3G牌照。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群,正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需求的高速增长。pC互联网从2000万到1亿用了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从2000万到1亿用了2年。智能手机使用率、3G网络覆盖率和上网资费的快速下降有效激发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andriod系统凭借开放和免费策略获得长足发展。

3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3.1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

移动互联网是全面的价值链竞争。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不断裂变和细化,主体多元化,各主体在价值链上不断进行横向延伸,因此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不仅来自同质企业,更多来自异质企业,如腾讯的im、微信,苹果向运营商分通信费。

“终端+服务”模式成为产业链链高价值回报区,拉动微笑曲线上扬,同时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影响移动互联网运营竞争格局的力量。运营商+设备商为核心的价值链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图2电信价值链分配

3.2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

终端厂商、系统平台、互联网应用和运营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如图3所示,这几大力量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图3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四大力量

1)终端:围绕终端打造综合移动互联网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智能化,建立应用商店,把握互联网服务入口,同时参与应用运营,获得长期收益。终端制造商应当结合产业链能力,精选强势的操作系统合作伙伴,运营商伙伴等。

2)系统平台:系统平台是衔接移动终端及应用的关键环节,是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制高点。结合产业链能力,将操作系统与终端的紧密结合。如noKia与微软的合作。建立应用商店,把握互联网服务入口。同时也参与应用运营,获得长期收益。

3)互联网应用:将优秀的桌面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移动化。桌面互联网产品正逐步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如im,移动搜索,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应充分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和能力,向运营商领域或定制终端渗透。例如,Google经营接入服务、推出G1终端,腾讯推出微信。

4)运营商:运营商整合产业链资源,将最好的互联网服务引入到手机上。英国电信Vodafone提出就mobileplus战略,与雅虎、ebay、mySpace等合作,打造生态环境。运营商还可直接提品和服务,采用收购、兼并、投资等方式,选择热门互联网公司,以此提升互联网服务能力。

3.3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趋势是:玩(娱乐化)、看(媒体化)、用(实用化)。手机游戏是目前用户付费使用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现用户对娱乐化应用的认可。移动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某种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功能,现在已进入微博式媒体时代,随着微博的产生,UGC(UserGeneratedContend,用户生成内容)性质的用户参与的内容创造的兴盛,赋予了移动互联网新的媒体特质。

中国网民偏爱网游、音乐和视频等娱乐内容,而美国网民则偏向于邮件、购物、旅行等实用型应用;中国互联网还会经历从娱乐型向实用和商务型转变的过程,这其中蕴藏巨大的商机。58同城、大众点评、口碑网等在资本及产品上的迅速扩展,是这一趋势的重要表现。

图4中美网民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对比

3.4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产生

无论全球还是国内,排名靠前的热点应用均来自互联网公司,没有运营商主导的应用进入前列。移动互联网领域,运营商搭建的有围墙的花园快速坍塌,其门户网站访问量急速下降,英国电信2007年57%,2008年下降至22%。

绝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应用都兴起于互联网,而后延伸到手机终端,如搜索、视频、博客、综合门户、电子商务等。领军企业依靠产品创新创造和获取了巨大财富。

移动互联网应用日益丰富,但市场竞争的焦点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入口:手机浏览器,手机im、手机SnS、手机搜索、手机门户网站、应用商店。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出需求大、用户规模大、活跃度高的特性,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整合能力。

3.5移动互联网平台能力呈开放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开放成为趋势,运营商都在开放自身的资源能力,向第三方提供业务引擎,从而推动开发者应用移动优势能力开发新应用。

1)telenorContentprovideraccess:挪威的本土电信公司telenor开放了SmS、mmS和wap三类api,面向内容服务,一年创造约1亿美金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

2)o2Litmus:西班牙电信开放自身o2网络应用的api,提供手机终端开发平台,提供应用软件商店服务。

3)orangepartner:法国orange公司通过mobit平台向第三方提供开发环境,使其快速开发出基于手机应用的widget,并将wid?get嵌入web网站上,供最终端用户订购。

4总结与判断

1)从产业链竞争角度看,产业边界日益模糊,没有可通吃产业链的公司,单纯企业竞争已逐渐转移为由若干企业组成的产业链/产业网/生态系统的竞争。运营商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运营商管道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如何发展高价值的管道是移动运营商需要考虑的方向。

2)从用户需求角度看,传统的移动应用基本以移动特有业务为主,如短信,彩铃,彩信等,未来的移动应用应具备互联网特性,且以从下到上的需求满足主。日益丰富智能的终端是接触用户的第一界面。

3)从业务特点角度看,相比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更加实用化和娱乐化。浏览器应用和客户端应用并存,客户端应用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传统互联网的社区是虚社区,手机则是实社区,具有实名、实时、个性化、准确性的特点,位置是关键。

4)从商业模式角度看,两网之间商业模式有着较大差异,运营商需要适应,并创造移动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

5)从运营管理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推出速度很快,对运营商的产品开发运营流程和机制提出全新挑战。

参考文献:

[1]侯自强.移动互联网:Sp的未来之路[J].传媒,2007(10).

[2]常小兵.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机[J].现代国企研究,2011(5).

[3]侯自强.互联网革命性发展的战略构想[J].科技促进发展,2009(1).

[4]彭旭知.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思想的三重转变[J].通信企业管理,2008(8).

互联网运营总结篇7

相比15年前,中国电信市场已从一个政企不分的行政垄断结构,演变为三巨头主导下的寡头市场结构。竞争从无到有,局部还很激烈,但与开放环境下的国外市场相比,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仍然非常不充分,且遗留下了顽固的既得利益群体。

时至今日,上一轮电信改革的红利已经释放殆尽,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亟须新一轮改革刺激。相比以往单纯的政府主导,此轮改革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展开,面临边缘化风险的电信寡头自身亦有改革意愿。

自去年开始,决策层开放了虚拟运营商牌照,放松了宽带接入网民间资本进入的限制,准备成立了家铁塔公司,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电信改革似乎已经启动,并隐约闪现出彻底打破垄断、真正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势头。

但即将成立的国家铁塔公司并不能背书上述解读。这家公司仅涵盖了部分移动基础网络设施,仍是平衡三大运营商利益的结果。所谓的“网业分离”实际仍由三大运营商把持,三大集团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定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民营资本虽然被鼓励进入电信业,但在国家铁塔公司和运营商开放的转售资源中仍只能扮演补充角色,同时一家独享资源的国家铁塔公司亦有可能形成新的垄断。

因此,展望中国电信业未来,两种结局都有可能。乐观的结局是决策层超越既得利益羁绊,彻底打破三大运营商对基础网络的垄断,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尤其是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繁荣,而运营商自身也蝶化为真正的市场化公司;不那么乐观的结局是市场和权力再度纠结,决策层仅向社会开放部分电信垄断资源,因此导致新技术革命进程受阻,中国互联网及相关产业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拉大,运营商自身也深陷依赖垄断保护的泥潭不能自拔。

――编者

4月30日,也就是《财经》记者爆出电信业要成立“国家基站公司”的第二天,工信部旋即在其官网以相关司局负责人的名义“回应”称:“目前,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正在研究共同组建一家通信设施公司,负责统筹建设通信铁塔设施,进一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

工信部的回应虽未就“国家基站公司”做出明确答复,但已表明国家有决心将一些基础电信网络分离出来统一建设。部分乐观的电信业人士认为,这是中国电信业实施“网业分离”的第一步,亦是电信业再改革的信号(网业分离,即电信网络与电信业务分开运营)。

基站是电信运营商布建移动互联网的抓手,抓手到哪儿,移动信号就到哪儿。全国现有约140万个基站。工信部在年初时曾预计,今年新增4G基站就将超过50万个,年底仅4G基站就可达到100万个。

铁塔是基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信运营商建设铁塔将通讯天线安置到最高点以增加服务半径,达到理想的通讯效果。通信铁塔耗资巨大,其建设成本和土地选址成本,约占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的三分之一左右。

但由于信息通信与基建管理的管理职能分散于不同政府部门,再加上民众担心辐射的“邻避运动”,因此造成基站的选址、建设越来越难,目前已出现影响4G发展进程的现象。同时,三大运营商都承受着利润下滑的巨大压力,面对开支巨大的铁塔和基站建设已不堪重负。

今年3月,国资委便决定牵头成立国家基站公司,为平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后明确为国家铁塔公司。具体由三大运营商出资组建,并允许民资入股。该公司目前已经进入筹备阶段,预计下半年挂牌。

这与工信部回应声明和发改委的近期发文所言颇为一致。工信部声明称:“这种模式(国家铁塔公司)的探索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和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精神进行组建设计和运营。”5月下旬,发改委发文:鼓励社会资本进入3G、4G移动网络、大容量传输网等领域。

《财经》记者经多方确认获知,国资委计划将铁塔公司49%的股份分配给民资。国家铁塔公司将成为电信基础设施领域采用混合所有制的第一家国资委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这比将移动转售业务开放给民资(虚拟运营商)再进一步。后者在电信基础业务运营层面引入竞争,前者将民资进入领域扩展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中国电信业是近20年来变化最多、管理机构调整最多的行业之一,历经邮电部、信息产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复杂沿革,基础电信运营商更是历经了多轮复杂重组。

改革成果十分显著,走在多个行业前列。中国手机用户总数超过10亿,8亿用户用手机上网。中国电信市场,用2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50年的历程。

但新时代已悄然来临,已有的改革成果迅速变得不敷应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微信、微博、可穿戴、智能移动设备,这些新的移动技术、产品、应用服务均有赖于基础电信网络的支持,也正倒逼着政府和国有电信企业释放出更多的垄断资源。铁塔公司始末

目前只看见一家国家铁塔公司,垄断特质鲜明,缺乏对价、没有成本压力,如果接入费的监管再无法跟上,很容易造成上游定价畸形,最终成本只能转嫁给下游消费者

2014年初,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向监管层第一次提议设立一个铁塔公司,统筹三大运营商铁塔设施的建设和运维。中国电信的理由如下:三大运营商正值4G网络建设高峰年,铁塔公司不仅可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现有投资效益,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亦可解决多年来日益恶化的基站站址寻址难的问题,此事亦可加速运营商4G基站建设脚步,保证4G网络覆盖质量。

中国电信2008年开始建设移动网络,截至目前约有30万个基站。与美国87家铁塔公司仅拥有10万座铁塔相比这已绝非小数,但与中国另外两家电信运营商对比却相形见绌,中国移动有基站70多万个、中国联通有40多万个。

中国基站数量事实上已略有饱和,再建基站已非易事。特别是在核心地区,建设一个铁塔、安放基站天线不仅要受到开发商物业的层层盘剥,还可能受到住户的强烈抵制。2013年,中国移动计划建设20万个4G基站,只完成6万个,站址缺失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一旦铁塔共享,中国电信可瞬间补齐基站差距,解决其部署4G网络的难题。

2014年“两会”期间,中国电信控股的中国通信服务青海公司总经理邓晓辉,就铁塔公司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想法:可将中通服上市公司改造成为新的铁塔公司,形成一个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三大运营商共同持股并引入多元化民营资本的新型混合所有制公司。

中国通信服务公司(下称“中通服”)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电信控股的子公司,另外两大运营商也持有该公司股份。电信基础运营商(包括海外运营商)将基础电信网络建好后,便交由中通服代为运营维护。这本是一项旱涝保收的服务业务,但2013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运营商建网投入滞后,中通服业绩亦受拖累。

2014年初,在中通服的年度总结大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语气沉重地说:“上市七年第一次未完成年初预算目标。”

将中通服放入电信基础设施的新垄断公司里,无论整体包入还是持股参与,中国电信都能获益匪浅。一是扔掉包袱,二是在未来基础设施资源的再洗牌中占据重要席位。

此外,中国电信在提交的方案中,还列举了多项有可能的铁塔公司组建模式。例如,引入民营资本或外资、引入其他国有资本、国内a股上市等。方案尤其提出,铁塔公司在后期应该收购运营商存量基站。

此事对于中国电信,可谓一举数得。

中国电信上交方案后,受到决策层高度重视。但方案一看便知,对中国电信最为有利,中国移动最吃亏,为了平衡关系,国资委将成立铁塔公司的具体筹备,交由中国移动负责。

有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此事令具体分管领导感到左右为难:从移动自身利益考量,铁塔公司就没有成立必要;但叫停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主管部门交给的任务又不好不完成。

一些中国移动员工后来称这一行为是“摘桃子”,讽刺中国电信在中国移动的基站形成超大规模之后,来分享果实。

铁塔公司在迅速被列入国家日程的同时,亦从一开始便被抹上了厚厚的利益色彩。

2014年3月26日,由国资委牵头,会同工信部,组织三大运营商召开协调会。此次会议研究讨论了铁塔公司组建涉及的重要问题,设立铁塔公司协调组和筹备组。其中,协调组负责协调公司组建中的重大事项,筹备组负责具体的公司组建工作。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张喜武任协调组组长。

中国移动几经权衡之下最终拿出了筹备方案,并在4月中旬召开的一次只有三家运营商参加的讨论会上基本通过。

该方案兼顾各方利益。业务方面,铁塔公司业务范围仅限铁塔及周边配套设施,成立初期将承揽三大运营商所有新建铁塔,运营商不再单独新建,存量铁塔部分,由于涉及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和资产变更,铁塔公司前期只做存量铁塔运营维护,后期再逐步纳入。

在资产方面,公司注册资金60亿元,先期运营资金40亿元。三家运营商共持51%,出资比为4∶3∶3(移动∶电信∶联通),民间资本占比49%。

按照计划,铁塔公司将尽快启动注册流程,名字很有可能是“国家铁塔股份有限公司”,9月完成注册成立。

一位与会者告诉《财经》记者,引入民资并非中国移动提交的方案内容,而是国资委的新提议,那次会议并未商讨引入的民资类型和范围,而是约定“由国资委单独研究并发文”。

铁塔公司虽由中国电信提出,但国资委推动此事,或有意借机形成一揽子的改革方案。否则只成立一家铁塔公司会带来新的垄断利益。

冰冷木讷的铁塔,带来的利益却性感丰满,它是运营商最大的支出之一,也是下游产业链最大的肥肉。在运营商内部,负责基础设施的岗位可谓肥缺,回扣丰厚。铁塔耗资巨大,每个造价一般在20万元左右,总体建设成本和土地选址成本约占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三分之一左右。

在这样一个高利润的垄断行业引入民资,民资的角色定位很难看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向《财经》记者表示,混合所有制要真正起到转换机制的作用,否则将很有可能成为垄断红利寻租的载体。“是让民资来装点门面,分食垄断红利,还是让民资来激活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认为,目前只看见一家国家铁塔公司,垄断特质鲜明,缺乏对价、没有成本压力,如果接入费的监管再无法跟上,很容易造成上游定价(接入费)畸形,最终成本只能转嫁给下游的终端消费者。

他建议,监管层如果引入一家“民营铁塔公司”,就可弥补没有对价的缺陷,保证公平竞争和市场有效。固网宽带引入竞争者

中国广电网络公司的挂牌意味着,国家将逐步放开固网宽带资源,激活市场竞争,也有望让市场解决多年未决的骨干网互联互通问题

基础网络不只是移动互联网(基站、铁塔),还包括制约互联网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骨干网,后者的垄断问题更是悬置多年未决。

骨干网是连接城市和地区网的高速光纤网络,也是最基础的网络。由于历史渊源,目前中国95%的互联网国际出口、90%的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99%互联网内容服务商(iSp),都集中在中国电信和联通这两家公司。

互联网公司要发展业务,需要向电信、联通租赁机房设备,购买互联网出口,然后通过优化出售给用户。由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主导南北市场,十分强势,买方不仅无议价能力,还备受卖方限制。

由于中国的骨干网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几张主要的骨干网,其实就是几个大“局域网”。互联网企业必须把同样的内容部署三份,在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部署服务器,租用机架以及电力等配套,并购买专线连接到自己的数据中心。

十余年来,互联网公司在骨干网上付给运营商的租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自2004年至今,类似腾讯这样的公司,年“移动及电信收费以及频宽及服务器托管费”支出高达数十亿元。对于那些消耗带宽的企业来说,成本更甚。优酷总裁刘德乐曾透露,中国视频企业的带宽成本,是Youtube的4倍。

租不如建。自2012年开始,腾讯等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始模仿谷歌、Facebook自建骨干网(自用),以降低成本,提高互联网服务性能,确保有足够的带宽支持网络视频、照片、游戏等不断增长的流量。

从全球范围看,这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发展趋势。过去一年来,互联网公司甚至开始在自建网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谷歌等公司甚至已经开始铺设海底和地下光缆,达成租赁所谓暗光纤的长期协议,自行生产网络硬件。

经过数年努力,谷歌在全球范围控制的光纤网络超过10万英里(约合16.1万公里),超过美国运营商Sprint的不足4万英里(约合6.4万公里)。

这为国内互联网公司提供了样本。阿里巴巴的一位技术负责人曾在一次饭局中对华为的工程师调侃:以后,阿里巴巴完全可以自己设计网络设备架构,你们就负责帮我们生产制作就好了。

传统上是电信公司客户的科技公司成了电信公司的竞争对手。运营商称这些对手为“泛运营商”。

中国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曾呼吁多年,给广电和移动发放互联网骨干网牌照,并允许设立独立的国际出口局。由于中国移动和广电此前已经建设了一定规模的骨干网,发牌授予其经营权,互联网骨干网就由目前的一南一北垄断,变为四家竞争。

“中国移动和广电目前都有自己的骨干网,但不能经营,这是问题本质。”阚凯力向《财经》记者表示,广电和移动只需两张牌照,就能激活整个市场。

最近两年,互联网公司加入战局,令情况更加复杂。是参考国际监管经验,逐步实现骨干网间的免费对等直连,还是将骨干网经营权限制在几个运营商手中?监管部门需要仔细考量。

2014年5月28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下称“广电网络”)宣布正式挂牌成立。根据国务院对广电网络组建方案的批复,广电网络应可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

广电网络公司成立,最大的意义在于代表全国34个省级广播网络公司,在申请基础业务运营牌照、网间结算、宽带出口等方面成为政策承接的主体。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曾对《财经》记者表示,广电到现在还没有拿到宽带牌照,是因为国家不可能给每个省广电都发一张宽带牌照。宽带业务是广电网络的基础业务,因此,可以预见广电网络下一阶段的核心工作之一一定是争取这张迟来的宽带牌照。

广电网络公司此时正式成立,亦可充分利用新一轮电信政策调整带来的利好。其一,工信部今年即将放开宽带接入网民间资本进入的限制,广电网络公司完全可以借助民间资本解决钱的问题,实现网络的快速建设。

其二,中广互联总经理曾会明认为,广电网络要跟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宽带方面的政策,解决电信企业对广电网络实现双向收费、网间结算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预计今年基础网络之间的网间结算改革力度很大,广电完全可借此东风再上一城。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广电网络的挂牌意味着,国家将逐步放开固网宽带资源,激活市场竞争,并有可能让市场完成所有骨干网的自然连接。

回顾过去,从移动到固网,决策层的调整思路极为相似:增加竞争主体,部分资源向民营资本开放(如移动转售业务、宽带接入网)。展望未来,移动业务已经先行一步,通过建立铁塔公司初步剥离基础网络。借鉴移动经验,固网宽带的进一步改革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尚未真正开放基础网络建设与业务运营上的竞争。此外,三大运营商仍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作为特大型国企,运营商的体制改革也并未真正展开。运营商定位抉择

决策层需要确定,运营商是继续保持高额利润,以国有资产增值为首要任务,还是在承受打破垄断降低利润的代价之后,转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底层平台

近期,国资委向三大运营商下达了三年降低50%营销费用的目标。《财经》记者经多方确认获知,今年中国移动要削减270亿元营销费用,约占中国移动此前规划支出1700亿元的16%,中国移动的营销费用包括了渠道佣金、保留客户成本和终端补贴成本。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有约40亿元的削减任务。

5月中旬,中国移动某省的一位部门领导很不好意思地向来访者表示,运营商很快将关闭全国所有机场的Vip中心,到期不再续约。

辅之以近期出台的电信业“营改增”税改计划、虚拟运营商入场导致的运营商资费集体跳水现象,未来一年到三年,运营商在营收和利润上要维持继续增长态势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以中移动为例,年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13年净利润为1217亿元,净利润率依然高达19%,在央企里仅次于中石油的1296亿元。但其净利润率同比下降5.9%,亦是其15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降。

决策层首先需要确定,运营商要继续保持高额利润,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还是在充分市场化后转为整个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底层平台?选择后者,就意味着打破垄断,至少短期内打破高利。

“把运营商推出去,但又不给运营商松绑和武器,最后的结果就是运营商会死得很惨。”中国联通的一位人士坦言,运营商的优势在于垄断红利,一旦失去,便毫无优势。

运营商只好在容许的范围内“自救”。这次最先行动的依然是移动用户数最少、移动业务营收利润率最低的中国电信。

一向被誉为电信业最懂资本经营的王晓初,决意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摸索出一个新模式――从利益上满足合作者,从主导权上给对方松绑,王晓初希望通过这种体制松绑,给电信摸索出一条互联网业务之路。

2014年5月13日,在中国电信开放合作大会上,王晓初宣布,中国电信要在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上再往前走一步,在接下来的合资公司中,中国电信将不完全按照股权来分配经营权,小股东也有可能在初期就获得主导经营权。

令王晓初最终下决心放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是他对电信运营商前途的预判。去年中,在用户数逼近6亿时,微信开始商业化,移动互联网Bat(百度、阿里、腾讯)格局显现。在这个过程中,王晓初看清了移动商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以及运营商在移动商业价值链上越来越下沉的地位。

此前,中国电信和网易在易信上的所有制探索并不算太顺利。半年来,由于管理理念和模式的不同,双方合作上时有摩擦。

但王晓初依然认为,易信是电信较为成功的一个互联网产品。今年,中国电信不仅进一步向网易开放了易信产品、经营权限,还将在易信公司的经验上,进一步开放阅读、孵化基地。

在不擅长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让互联网的人,用互联网的思维,做中国电信的互联网业务。并利用这些业务的导流效应,将中国电信的盘子做大。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外来资本可以染指中国电信的所有业务。对于视频、互联网金融、社交平台、o2o、游戏、阅读等新兴互联网业务,充分开放,充分放权。而在综合平台、支付、物联网等关乎中国电信发展命脉的入口级业务上,中国电信仍然有限开放、有限授权,保证控制权。

这与中国电信的未来战略一脉相承:中国电信将把重心转移到运营商更加擅长的iCt(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等基于网络的信息化业务方面。政企信息化业务被公认为运营商下一阶段的蓝海市场,而中国电信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

有人认为,中国电信这种改革已在国企体制内做出了最大努力,也与国际主流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的战略更加接近。移动互联网的变化太快,单个企业很难独自完成创新,互联网公司一般会采用收购、兼并、合作的方式来及时弥补生态链上的不足。

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年中,互联网公司的脚步已经飞快。并购、合作的数量及金额均达空前高度。《财经》记者根据公开资料统计,阿里巴巴在这三年收购和入股了30家公司,腾讯入股了40家公司,百度也入股了30家以上的公司。

但运营商身份不同。有人提醒,国企对其他公司的收购、兼并,很容易与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画上等号。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目前的国资监管模式,他认为,如果国资委对运营商的监管方式不转变,电信运营商在目前体制之下永远不能跟互联网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此种改革风险也不小。基于子公司的碎片化改革,有可能带来两大问题,其一,越来越多的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造,这将为集团管控带来难题;其二,母体是国有全资,而子公司孙公司是混合所有制,规模变大后,容易滋生利益输送和不当关联交易。

怎么改,如何改,运营商改革冲动强烈,但前景如何难有定论。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曾对《财经》记者表示,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难有大成,“十年之后,通过运营商的转型,管道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收入占比也许可以达到各占50%。能在少数互联网业务上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运营商体制改革好比航母战斗群,驱逐舰、飞机都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但航空母舰本身的改造才是重点。未来国企的主流改造模式,应是运营商集团公司的整体改造。

张文魁认为,那些不具备条件进行整体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特大型企业,应该通过“拆离”的方式,将不能市场化的资源交由类似于“托管局”之类的机构,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来处置。“留一个国有全资的母公司,好像留一只抓岸的手,即使大半截身子下水了,也不会真正游泳。”

激进的改革派则认为,没有什么资源是不能交给市场处置的,若改革给运营商带来阵痛,甚至破产,那也是自然规律,国外破产倒闭的运营商不乏少数。改革关口能否跨越

松绑电信运营商,彻底开放垄断资源,形成公平公正的电信市场秩序。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创造出全球最大、最强的电信和互联网市场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1994年7月,原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这一年也成了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起点。

1998年,中国电信业迎来第二次改革。当年3月,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信息产业部负责电信行业监管。1999年2月,国务院将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公司。

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此后,中国电信市场共出现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七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信业进行了第三次改革,总体思路依旧是破除垄断。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挂牌成立,实际就是中国电信被实施南北分拆,由北方的中国网通集团整合了原来的吉通和小网通。

与此同时,移动业务开始替代固话,由中国电信拆分出去的中国移动业务,迅速崛起,成为更大的电信寡头。

2008年5月23日,第四次中国电信重组方案最终敲定: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G网与网通集团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在此次电信重组之后,中国政府发放了3G牌照。在牌照发放方案中,中国联通获得了最具优势的国际3G标准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了另一国际标准CDma2000。发展中国自有技术标准tD-SCDma的艰巨任务,则落在了实力最为强大的中国移动肩上。

此次改革的整体思路是:以增量发展平衡市场结构,传统业务结构则由市场自行调整。具体说,就是以3G时代的新业务来建立新的市场结构,特别是以增值业务拉动新市场结构的形成。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事后评价称:“这样的思路在中国传统国有垄断领域是前所未有的。”

这对此后的电信市场格局确实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09年起,中国移动增速迅速下滑,三大运营商3G用户数基本实现了“三分天下”。

3G在刺激投资、拉动消费、推动中国电信市场快速成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令中国互联网企业脱颖而出,这让中国电信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竞争不再局限于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而手握垄断资源的三大运营商,居然成了被边缘化的对象。

中国电信201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移动用户流失严重,一季度累计流失达238万,而去年同期3G用户数净增902万。2014年春节期间,中国电信的短信发送量下降42%,而腾讯的微信发送量却增加200%。

仅有移动业务没有固网的中国移动更加不容乐观,2014年一季度竟然出现净利润同比下降9.4%的现象。用户aRpU值降为62元,环比下降达8.82%。

体量最小的中国联通成为业绩最好的运营商,201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64.7亿元,同比增长11.8%;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73.9%。但相比去年增速也已放缓,2013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4%,净利润同比增长88.7%。

阚凯力向《财经》记者表示,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电信技术革命,尤其是光通信的普及,使网络容量提高十几个数量级,计算机技术又使电信网变为计算机网络,即互联网。因此,电信网络与电信服务,由30年前的供不应求,变为严重的供过于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任何垄断企业一样,运营商亦在人为制造短缺,使价格上涨,获取利润。

以光通信技术为例,现在一根光纤的传输能力是30t(1t=1000G),每根光缆有几十甚至上百根光纤。但光纤到户以后,提供100m(甚至是1000m)带宽的成本是基本相同的,但是一般给用户的只有10m-20m。电信运营商限制带宽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大的垄断利益。

在固网市场无法突破垄断的前提下,互联网企业却在移动信息服务上找到了切口。在短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如微信)都占用网络同样带宽的条件下,互联网几乎可以免费提供服务。以至于造成运营商的集体恐慌,因为受困体制的运营商们无法在移动产品上获得创新能力,飞信、易信无一成功。

在新形势下,政府加快4G的建设步伐亦无法扭转电信运营商沦为“哑管道”的命运,反而将它们拖至成本压力的漩涡。业内估计,2014年-2016年三年,仅中移动在4G网络建设的总投资金额,就将超过2300亿元。

此消彼长又各怀利器,目前中国电信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拥有垄断资源的三大运营商受困于体制得不到快速发展,而拥有灵活市场机制的互联网企业却又被垄断资源钳制施展不开。

其实,未来电信改革的指向已十分明确:松绑电信运营商,彻底开放垄断资源,形成公平公正的电信市场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全球最大、最强的电信和互联网市场。

2013年5月17日工信部了《关于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告》,开启了中国在基础电信运营领域引入民资的先河。今年19家虚拟运营商陆续拿到牌照。

2014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明确从2014年6月1日起,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

电信业营改增对三大运营商的影响普遍呈负面。有投行计算,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利润将因此下降36.5%。中国移动已公告称,预计受“营改增”影响,今年收入下滑9%,利润下降超过200亿元。

中信建投研报分析认为,从长期看,政府此举是为了倒逼电信企业特别是三大运营商改变过去粗放的业务模式,转而采取精细化运营策略,推出更多增值服务产品。

从上述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到,政府有意在基础电信服务、增值服务领域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虚拟运营商的鲶鱼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今年5月,中国移动宣布大幅下调移动流量资费。但虚拟运营商仍在批发价格、牌照等方面受制于电信运营商,这是改革不深入的表现。

与国外健全的法制体系相比,中国监管机构本身亦是改革重点。当下电信行业的监管,已经捉襟见肘。

在工信部的一个内部讨论会上,一位发言人表示,工信部的行业监管能力正在遭受挑战,“从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现在又增加了几十家虚拟运营商,未来,还有更多需要监管的企业。”这位发言人问:监管能力就这么多,如何做到有效监管?座上一片寂静。

电信监管“重审批轻监管”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例如,在“宽带中国”政策推行后期,为了解决三大运营商公平接入小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矛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曾在2013年3月联合发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及《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两项国家标准。

但某省通信管理局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法规颁布之后,小区物业垄断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原因在于,通信管理局只能落实到省一级,到了地市,就没有人去管这个事情了。“管局一共才十几个人,管得过来吗?”

上升到更高层面的监管,改革就更加艰难。电信业改革的根本在于立法先行,电信法从1980年酝酿,至今仍无法出台,各种部门利益和监管体制纠结其中。

互联网运营总结篇8

(开启移动互联电上店下商业模式4.0时代)

作者简介

曲延明,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艾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实战电商协会常务副会长赢时代GomX论坛特约演讲及评论专家《销售与管理》杂志特约评论专家北京大学零售业研究中心特聘讲师清华大学电商总裁班特聘讲师山东大学电商总裁班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Ba社会导师北京工业大学mBa社会导师出版著作:1.《品牌谋略》(合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标准教材》(合著,中国言实出版社)

刘靖,非典型射手座,老80后;爱电影、爱旅行、爱公益、爱“转型”;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曾沉湎于it数码信息化行业,转型后专注于传统行业管理咨询领域;目前关注新兴产业及信息通信产业、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战略及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移动互联网运营和管理、致力于辅导传统企业转型。现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在战略管理、商业模式、集团管控、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方面有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现担任多家企业常年管理顾问。曾为中国电力工程集团、首创集团、云南建工、中农矿产、福建中能、邮储银行、浙江敦奴、水晶石科技以及贵阳市乌当区政府等客户提供服务。参与咨询辅导的企业分布在机械、建筑、电力、矿产、食品饮料、房地产、电子、数字科技、旅游、化工、服装、银行、动漫等行业。曾任世界500强it企业产品总监,负责手持产品和便携式数码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业务发展。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家庭系统和手持设备内置智能软件应用及LBS应用的信息化领域实践先行者,在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大众消费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在任期间,所操作的手持电脑产品品牌从全国排名二十多名成长为排名前两名的品牌,单品销量成长为同类产品第一名。

内容简介

通过对移动终端电子商务系统搭建的流程,架构搭建、商品布局、微平台设计、o2o布局等四个主要模块,让商家在设计营销流程、团队建设、产品系列设计等过程中要与微信电商平台紧密配合,打造一个强有力品牌,使其品牌知名度在同类行业中名列前茅,这样商家的产品或服务就有可能在无数个电商网店、微信、app中脱颖而出!

目录

第1章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3

1.1发展阶段9

1.2商业模式12

1.3商业布局26

1.4浪潮商机28

第2章微信的商业价值31

2.1微信特色功能34

2.2公众平台功能42

2.3微信营销模式45

2.4n度人脉理论52

第3章个人微信营销体系55

3.1营销要点56

3.2微信入口61

3.3LBS62

3.4朋友圈65

3.5摇一摇71

3.6漂流瓶75

3.7微信钱包76

3.8微信卡包 77

第4章二维码的商业模式81

4.1商业趋势85

4.2商业应用98

4.3应用场景99

第5章公众平台规划方案1075.1开通流程108

5.2商家接入流程112

5.3微信支付方案116

5.4商业价值132

5.5平台设计135

5.6内容为王138

5.7运营团队建设147

第6章公众平台营销体系153

6.1营销要点154

6.2运营策略158

6.3推广策略175

6.4营销矩阵193

6.5订阅号营销策略199

6.6服务号营销策略206

6.7企业号营销策略211

6.8核心总结215

第7章微店的运营策略221

7.1微店四大平台223

7.2微店(口袋购物)运营策略225

7.3微信小店运营策略250

7.4微店运营成功案例261

第8章o2o的商业模式275

8.1o2o的商业模式276

8.2o2o的产业布局283

8.3o2o电子商务293

第9章移动电商平台建构305

9.1移动电子商务系统搭建306

9.2移动终端购物流程设计308

9.3移动终端客服系统(CRm)搭建316

9.4大数据营销商业模式设计317

9.5移动支付系统设计327

第10章互联网+行业成功案例335

10.1互联网+金融335

10.2互联网+餐饮338

10.3互联网+旅游340

10.4互联网+酒店344

10.5互联网+零售346

10.6互联网+珠宝348

10.7互联网+化妆品350

10.8互联网+食品353

10.9互联网+服装356

10.10互联网+汽车358

10.11互联网+医疗362

10.12互联网+娱乐367

10.13互联网+媒体369

10.14智慧城市373

10.15电商产业园377

10.16微信海外382

附录388

后记:

互联网运营总结篇9

在9月份召开的互联网大会上,p2p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身处矛盾漩涡之中的电信运营商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与理性,并对p2p表现出了接纳的态度。

在这样的转变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运营商对于承载网络的改造,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p2p业务的管控,进而向基于流量计费的方向转变。

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中国电信将用p2p提供媒体服务,并将为合法p2p应用提供流量本地疏导加速服务。”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左风:“p2p是一个很好的模式,电信运营商应该考虑采用这个模式。”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在CnGi上开发基于重叠网技术智能结点的p2p,可以更好地综合利用互联网的资源。”

国内著名互联网专家侯自强:“运营商对于p2p的态度转变只是时间问题。宽带是运营商最后的出路,而用户对p2p这样的宽带下载有强烈的需求,运营商必须努力做好这个生态圈。”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胡坚波:“用户对Bt下载的需求很强烈,从某种角度来看,运营商更应该引导这种需求,并采用合理的模式实现盈利。”

作为近两年来最炙热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技术之一,p2p技术颠覆了传统电信集中控制的模式,对传统电信网络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9月份召开的互联网大会上,p2p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身处矛盾漩涡之中的电信运营商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与理性,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有关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对p2p表现出了接纳的态度。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明确表示,中国电信将用p2p提供媒体服务,并将为合法p2p应用提供流量本地疏导加速服务。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左风更是直言,p2p是一个很好的模式,电信运营商应该考虑采用这个模式。

而在这样的转变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运营商对于承载网络的改造,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p2p业务的管控,进而向基于流量计费的方向转变。

畸形的投入产出比

造成投入产出比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商一直没有找到更适应于p2p的模式。

Bt下载、网络视频、即时通信……,这些占用了大量带宽的p2p业务给用户带来了体验的,并逐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杀手级应用,但运营商却从中收益甚微;同时,p2p造成的网络关键链路拥塞也影响了其他互联网业务。来自某固网运营商的数据表明,p2p业务产生流量在个别链路的个别时段占用了运营商网络80%的带宽,但带给其的收益却不到20%。而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在一般情况下,p2p占用了运营商网络40%~60%的带宽,高峰时期的占用率甚至高达70%~90%,但p2p业务带来收益却仅占其总收入的5%。

造成投入产出比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商一直没有找到更适应于p2p的模式。以收费模式为例,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交换与数据部副主任林啸介绍,目前国内的运营商对于宽带业务主要采用包月和月租等收费模式,这些资费模式主要针对普通互联网业务而设计的。由于普通的互联网业务对带宽资源的消耗相对较小,资费和流量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投入产出比也相对合理。但p2p的出现使得用户流量大幅度增加,远超一般的互联网业务(有人计算过,1小时视频占用的网络资源相当于一个电子邮箱一年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采用原有的收费模式,自然会造成整体投入产出比下降。

此外,虽然与传统的C/S架构相比,p2p具有对等性高、扩展性强、健壮性高、性价比高以及负载均衡等优势,但p2p业务同时也面临着应用缺乏管控、质量无保障、盗版等问题。

因为占用了大量的带宽和资源,许多企业不得不对p2p软件采取禁用的方法;运营商对于p2p更是显示出强硬的“封杀”姿态,一些运营商还采用了限制p2p流量的方式控制用户使用。

理性改造网络

固网语音业务的快速下滑及p2p应用对于宽带的拉动,迫使运营商不得不更加理性地对待p2p,并开始思考对承载网络进行改造。

尽管p2p影响了运营商建设的积极性,加剧了网民与运营商间的矛盾,但固网语音业务的快速下滑及p2p应用对于宽带的拉动,迫使运营商不得不更加理性地对待p2p,并开始思考对承载网络进行改造。

日前,著名互联网专家侯自强教授在互联网大会上透露,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已经开始对CDn网络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网络能够支持包括Bt和流媒体在内的p2p类的下载。“目前,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网通的CnCmaX都已经能够应用p2p。而中国移动的梦网也在开始探讨面向互联网的应用,并已明确提出无线ip及互联网业务环境的想法,用来支持p2p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p2p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视频内容的增长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有人甚至将其称为p2p的“死结”。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内互联网市场中,网络内容正以超过10%的年增长速度在增加,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则是视频内容。如果仅依靠投入硬件设备增加带宽,不但会导致成本上升,还会带来安全问题。ChinaCache公司Ceo许四青认为,CDn(内容分发网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把互联网上需要采用p2p传输的资源比做电影拷贝,CDn服务就是搭建一个个电影院。如果互联网上只存在一个电影院,那么当大量用户同时前往电影院观赏时,就会形成拥堵的局面;就算进了电影院,观众也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观赏环境。而如果电影被制作成拷贝,可以在不同电影院同时放映,这种拥堵状况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CDn的工作原理。”

许四青认为,采用CDn不会对网络的整体性能造成影响,并可以帮助视频内容提供商大幅度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采用CDn的方式以后,电影院间的运作相对独立,其中一家影院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其他电影院的工作。同时他还给出了一组数据:在美国有80%的用户使用CDn服务,而在中国市场这一数字只有5%。

林啸认为,CDn和p2p结合是一个好的思路,但结合的方式有多种,并且目前看来还存在一些问题。

而除了将p2p业务引入CDn外,有专家也对未来承载p2p业务的网络提出了的新的构想。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在CnGi上开发基于重叠网技术智能结点的p2p,可以更好地综合利用互联网的资源。

实际上,运营商对于p2p的转变也给网络设备制造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p2p业务促使运营商对于设备的需求加大,为制造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而另一方面,运营商也在实施精细化运作,不会盲目扩容。

对此,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网络事业部智能网络产品系统部主任高级工程师董振江认为,在p2p的冲击下,电信业传统的集中服务模式已很难有效支持宽带应用的快速发展及用户日益扩大的需求,那些能够提供可运营、可管理的p2p解决方案的网络设备必将受到运营商的青睐。

用技术驾驭p2p业务

根据测算,为具备业务区分能力,在骨干网上每10G带宽的管理成本要增加150万元左右;而在接入端部署业务区分能力成本更高,分摊到每个用户的带宽成本也会相应增大。

除了对网络进行改造外,目前运营商也在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对p2p业务的分级和调度,提高对p2p业务的掌控能力。早期应用于企业市场的Dpi(深度包检测)技术正被越来越多运营商用于区分p2p业务。

据了解,目前很多美国运营商在部署iptV后,开始在业务汇聚点大规模采用Dpi设备。这样的趋势也刺激了设备厂商在汇聚点的数据设备上增加Dpi的功能或Dpi板卡。运营商ip网络技术咨询顾问张向东认为,汇聚点的Dpi设备与数据设备融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思科7600系列及阿尔卡特朗讯的7750SR上都提供了Dpi功能。

通常,采用Dpi技术的产品的主要功能包括:使用实时用户数据分析、状态协议识别、业务流监控、应用程序监控、会话监控,业务策略部署、使用和控制,业务质量、安全、流量管理。据张向东介绍,尽管Dpi技术对于缓解p2p业务给网络造成的拥堵十分有效,但国内运营商应该结合国内Dpi技术应用的现状,并且结合实际测试效果来选择Dpi产品。国外的厂商在推广时,也应该着重强调那些适合中国应用现状的产品功能。例如,国内运营商城域网出口、省网出口多是2.5G的poS链路,而国外大部分国外厂商大多提供的是10G接口的Dpi产品。通过提升宽带网络的服务质量以及对业务的感知、分级、调度能力,使得p2p业务变得能够“驾驭”,也为运营商实现按流量计费成为可能,但这同时也会导致成本增加。根据测算,为具备业务区分能力,在骨干网上每10G带宽的管理成本要增加150万元左右;而在接入端部署业务区分能力成本更高,分摊到每个用户的带宽成本也会相应增大。因此,也有一些运营商倾向于另外新建一些网络用于承载大客户的业务,原有的网络则将继续承载包括p2p业务在内的一般性应用。

p2p加速运营商转型

对于那些不能够容忍自己的价值被边缘化的运营商来说,就需要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而p2p则成为了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加速器。

在改造网络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对p2p业务掌控能力的同时,运营商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探索出合理的盈利模式,形成良性的产业链,促使p2p产业健康、良性地发展,而这种发展要能够保证基础网络的持续建设。

正如侯自强所言,运营商对于p2p的态度转变只是时间问题,“以往是想着怎么多赚钱,现在必须考虑用户的需求。宽带是运营商最后的出路,而用户对p2p这样的宽带下载有强烈的需求,运营商必须努力做好这个生态圈。”日前,信产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胡坚波也表示,“用户对Bt下载的需求很强烈,从某种角度来看,运营商更应该引导这种需求,并采用合理的模式实现盈利。”

电信运营商传统的服务模式是为用户提供可控的、高质量的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但在以Voip为代表的免费的互联网服务介入后,运营商传统的盈利的模式受到了挑战。对于那些不能够容忍自己的价值被边缘化的运营商来说,就需要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而p2p则成为了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加速器。

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运营商正在尝试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运营优势,发展规模性的p2p应用。据悉,去年底,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中标CnGi示范工程中的“基于p2p的数字媒体业务研发及应用实验”项目,广东电信正在研发基于p2p的安全诚信的点播、直播、下载等数字媒体业务。

虽然庞大的用户群让运营商拥有了运营p2p业务的良好基础,但在信息服务方面,电信运营商的信息提供能力与广电等媒体无法相比。对此,胡坚波认为,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必须要采用一种合作的模式,才能把这块业务做起来。

互联网运营总结篇10

关键词:三网融合监管现状iptV法律保障

前言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

1国内三网融合发展现状

当前三网融合在我国呈现出多层面相互合作、探索发展的局面,iptV、互动电视、移动电视等近年广受关注的业务竞相开展,但总体而言,国内三网融合工作主要在业务层面取得了一定突破,运营监管及网络建设层面的进展不大。

1.1运营监管层面的三网融合现状

当前我国电信及互联网的监管部门为工业信息化部,广电监管部门为国家广电总局。电信及互联网运营商主要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企业,广电网络运营商则包括以地域板块划分的几百家有线电视运营商。

运营监管层面的三网融合已在电信及互联网两网实现,三家主要运营商均是电信、互联网全业务运营商,并且由工信部统一监管。但电信、互联网与广电的三网融合受国家体制决定,目前还没能实现融合。

1.2网络架构层面的三网融合现状

打造一张高品质的实现三网业务传送和接入的融合网络是电信、互联网及广电运营商的共同目标,近年各运营商在网络建设方面积极朝三网融合方向努力。在传送网层面,广电部门正在积极开展nGB网络建设,电信方面也在积极研究部署软交换、nGn、imS等新的网络融合技术。在接入网方面,“光进铜退”已是大势所趋,电信运营商加大了对宽带光纤接入网的投资力度,广电运营商也利用光纤接入及eoC技术加快实施有线网的双向改造。现阶段网络架构层面的三网融合主要体现在传送网和接入网打破三网分立状态,实现交叉连接方面,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Voip和有线通业务。

Voip通过互联网传送网连接电信接入网实现,在电信、互联网内部实现了融合,是最早出现的三网融合业务之一。“有线通”业务通过整合中国移动的光纤城域网以及广电的cable接入网,为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较之Voip更进一步,不仅实现了网络的交叉互联,也积极尝试了电信互联网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在网络层面的合作。

1.3业务层面的三网融合现状

目前业务层面的三网融合在我国发展最为活跃,新业务形式层出不穷。iptV、互动电视、移动电视是这两年广受关注的三网融合新业务。

iptV通过互联网接入网连接电视机实现电视节目广播、点播、时移等新业务。互动电视与iptV实现功能基本相同,不同在于互动电视是通过广电接入网实现的。互动电视与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区别在于传统广播电视业务只能收看广播节目,互动电视增加了点播、时移、资讯等融合业务。互动电视业务是目前完成有线网络双向改造的广电运营商积极推动的一项业务,华数、天威、东方有线、歌华有线等多家广电网络运营商都已开展互动电视业务。CmmB移动电视通过CmmB数字多媒体广播网与手机连接,实现移动广播电视业务。在2009年及以后上市的中国移动tD手机中均加载了CmmB功能,今后CmmB网络还将实现与台式机、笔记本、上网本的连接。

2现状分析及主要问题

2.1管理体制障碍

目前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实行的是电信和广电分业监管的管理体制。电信行业经过政企分开和企业重组等多次改革,已经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监管体制、企业治理机制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相比之下,广电行业在政企分开、企事分开,网台分离、转企改制等方面还处于探索推进阶段。

由于双方所处的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发展模式不同,导致了管理思路、发展目标、监管体系等方面双方存在较大差异。在过去条块分割的时代,不同部门管理体制的差异并不会对对方有太大的影响,但现在两家共同推动一项事业,不同的管理办法必然会发生碰撞,衍生出很多问题。

2.2运营企业发展思路有差异

在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上,广电和电信差异很大。在保证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工信部认为应该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允许并鼓励探索多种模式。广电总局则大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加快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组建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前,广电部门对三网融合试点持消极态度,并通过行政手段对三网融合发展模式加以限制。一些地方的广电部门甚至按照广电总局要求,关闭原已开展的iptV业务。

2.3新一代网络体系架构还需在技术上创新突破

有线通业务仅仅是电信传送网与广电接入网的简单组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Voip也只是在电信互联网内部通过有限的技术升级手段实现了融合。从网络架构层面看,距离实现高质量地全业务传送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无论是电信的nGn还是广电的nGB,目前在技术上都不够成熟,新一代网络架构是当前电信互联网与广电两方都在加紧探索、研究的重点问题。

3发展建议

关于三网融合的建议: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从政策、管理、法律、制度、技术、应用等各个领域走向三网融合还需要很长的道路,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3.1三网融合目标的确定。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高度,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网络业务的规范,信息服务的提供,公民信息权利的保障,参与全球信息时代竞争等多层面,建立多层次的协调一致的融合架构,从而形成未来中国国家信息社会基础设施。

3.2确立鼓励融合的原则。在网络建设、接入服务、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鼓励进入和退出,鼓励技术、业务、经营模式的创新;标准化、服务质量、安全保障要规范;内容管理流程清晰、定位清楚、法律到位。

3.3政策法律的准备。制定并出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为保障三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出台,为三网融合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