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5:24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内控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与内控政策落地相匹配的方式。自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起,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们都面临着内控建设的考验。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调整及制约系统。

一、内控制度建设的作用

1.成本与效益的平衡。内控建设本身纯粹是一个投入的过程,它不直接产生收益,但能为企业间接创造经济效益。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另外,内部控制通过确保公司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控制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内部控制是达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而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降低委托成本的有力保证。

2.人治与法治的平衡。企业内控建设的过程可以解读为从放权到集权的一个过程,通过内控建设,扭转了“人治”企业环境的弹性与纵容,成为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的基本条件,促进了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力的制衡。

3.直接与间接作用的平衡。对于企业而言,实施内部控制最直接和最大的收益即风险控制,随着内控建设的不断深入,内控建设让企业的管理更加透明和规范,管理层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内控建设与风险监控关系到每一个岗位。

二、现行内控制度的不足和问题

1.内控目标的差异。现阶段企业从决策层和各管理部门以及到各位员工,都把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作为其业务活动目标,各环节、各部位缺乏沟通和相互联系,把内控制度理解成一般的规章制度,理解成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实施国家法律规章的具体细则。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相差甚远。

2.内控内容上的差异。现行内控制度的内容,多数对工作纪律和岗位责任制以及奖惩制度要求甚多,对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管理组织的设计不科学,强调了检查性,忽略了预防性和指导性。因此,使内控制度很难发挥其控制作用,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3.内部控制的局限。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或抱有私心杂念,抱着有与没有无所谓的态度,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内部控制固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管理者没有成为内部控制的原动力,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失控。

4.企业风险意识差。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产权都是国家的,有损失也是肉烂在锅里,没有人去关心风险问题,也没有培养出风险防范意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产权改革得到了不断深化,但是在产权改革过程中没有将风险意识贯彻到企业管理中,甚至在产权改革中就出现了风险问题。

5.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如人意,公司章程大多照抄《公司法》,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套班子一套人马”,责、权、利的划分形同虚设。

6.内控制度建设方向迷失。在内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大多企业没有理解内控的真正目的是防范风险从而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有的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制定了内控流程,实际工作中并不严格执行,没有从内控本质上搞内控建设;有的企业形式上的流程也不很规范,为应付检查而搞突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7.组织机构不完善。组织保证是做好内控工作的一个前提,但从目前情况看,一般企业都是在财务部门设立内控工作办公室,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工作人员,没有建立起至上而下的的组织体系。内控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致使对流程的建立和执行缺少监督,也就谈不上落实到具体岗位。

三、企业内内控制的具体内容

1.内部管理控制。通过计划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物资存货控制、营销业务控制以及管理组织机构和组织人事控制等,合理划分各管理部门的权限,明确其责任,为恰当地进行计划、组织和领导工作,高效而且经济地实现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提供适当的保证。

2.组织规划控制。为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不得越权执行,对非经管的事务限定接触。

3.内部会计控制。新《会计法》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靠的就是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对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通过授权批准控制、会计分设控制、会计记录控制、实物控制等方式,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4.外部监督控制。通过中介组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审计评价,对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控制审计风险,减少因决算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导致发表不准确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四、完善内控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使所有者对经营者形成控制和制衡机制,防止经营者滥用权力。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使所有者通过法定形式进入企业行使职能,通过在企业内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保障所有者对企业最终控制权,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激励和制衡机制,从而使三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2.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首先要大力高层管理者的素质,不同素质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综合素质。应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法纪、政纪等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其自觉遵守和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同时要对会计、审计等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持续有效地的专业知识教育,以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使各岗位人员均能胜任其承担的工作职责,减少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并能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加强内部审计。要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不仅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而且还能够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中的重大缺陷和现有内部控制没有得到执行而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4.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以“防”“堵”“查”为主的事前控制体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按有关制度、规定经过复核;对重要业务或超常规业务要有明确的处理程序甚至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对企业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周期性的核查;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及监督审查企业会计报表等手段,对有关业务和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通过“防、堵、查”的监督控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并使之不断完善,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以观察其是否有效执行,执行中效果如何及存在什么问题等。从而不断修改或调整有关控制环节和措施,促使内部控制日趋合理有效。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应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职称聘任挂钩。

6.强化外部监督。从传统意义上说,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但种种原因使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因此须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应统一协调,合理分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合理。

参考文献:

[1]马宏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会研究,2007年

[2]杨周南.内部控制制度工程学研究,会计研究,2007第3期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2

一、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城建开发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在此过程中很多问题不断展现出来。比如企业风险评估环节比较薄弱、企业内部信息不流通、企业的产品细分不足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弱化等。以下将对城建开发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城建开发企业的风险评估环节比较薄弱

近年来,城市建设日益频繁,城建开发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在此过程中,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日益凸显。其中,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问题尤为明显。城建开发企业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城建开发企业目前的风险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另一方面,城建开发企业内部的风险意识薄弱。由于城建开发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企业没有办法采取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有效的预警。再加上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意识非常薄弱,企业的高层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认识不足,基层的相关人员很难认识到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所以,城建企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重要性认识严重缺位,从而导致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力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导致企业内部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在执行或者全面实现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城建开发企业内部信息不流通

城建开发企业中高度强调企业内部信息的透明和沟通,企业内部信息的透明和有效的沟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可以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和联系,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一般情况下,城建开发企业多为跨区域发展,企业统一管理的过程中信息透明和沟通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城建开发企业的大部分内部信息是不流通的,很多企业的各大部门都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的沟通非常少,而且很多部门的工作都处于敌对的状态,基本上每个部门都只是关门处理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部门的预期业务目标,从而导致企业的内部信息极度封闭,无法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三)城建开发企业的产品细分不足,内控情况各异

城建开发企业的产品用途按照产业可以分为民用项目、商用项目和工业项目。其中,民用项目对于城建开发企业和普通的建设企业都比较普通,这样的项目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建立有效的决策流程,因此,民用项目的内部控制比较容易。而商业项目和工业项目是一种比较新兴的项目类型,目前,还未形成成熟有效的运作模式,缺乏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很难进行。

(四)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弱化

由于我国城建开发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起步比较短,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弱化,提高企业内部制度的水平势在必行。很多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建立都是从西方国家引入的,经过一定的研究转化为企业自己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从而促进企业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计划的有效实施,但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只是涉及与此联系密切的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需要密切联系、互相监督和调节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进行。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多变,导致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各个部门为了争夺利益而故意避免其他部门涉及的财务计划,所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以及进行强有力的执行是非常困难的,企业内部牵制体系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本来应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职能也被极大的弱化。

二、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模式

针对目前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构建切实可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内部控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所以,企业应该结合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治理机制等,促进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从而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各项准则及制度,在城建开发企业中,内部控制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上级制定的各项财务制度和财务准则,企业要根据内部的业务情况和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制定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具体的核算制度,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汇报总结,为以后的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基础。总之,城建开发企业要严格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度,切不可将内部制度形式化。为了有效的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城建开发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应该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审查财务凭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及时对各部门或者人员领用的重要空白凭证进行必要的登记和审查其实际使用情况。所以,城建开发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财务审核制度,对财务授权审核工作进行检查,通过财务信息审查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逐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综合素质高的内部控制相关人员从非常专业的角度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流程,可以从被监督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控制内部控制管理的流程。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效的创新和完善内部控制理念,才能更加高效的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一般情况下,城建开发企业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是指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在内部控制管理中能够非常专业的辨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迅速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以专业的办法解决问题。城建开发企业一定要建立一支具有高专业水平的内部控制管理团队,有效的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在此基础上,城建开发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内部控制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他们先进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思想,采用一定的奖惩制度激励内控人员主动学习、自我提升,从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才培养。

三、结语

总之,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企业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城建开发企业风险评估环节比较薄弱、城建开发企业内部信息不流通以及城建开发企业的产品细分不足和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弱化等,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优化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模式、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促进城建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加强其执行力度,从多个方面促进城建开发企业的发展和管理。

参考文献: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3

【关键词】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012年8月,财政部、证监会联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决定在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推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中南公司于2010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一家集团型企业。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内部机构设置情况,从2011年开始完善集团的内控制度,设立了“内部控制规范实施领导小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小组”,下设内控工作办公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中南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中南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识不断增强,并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来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效果并不明显。

1.控制环境不良,公司管理层不够重视。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是其他控制元素的根基,董事会和监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中南公司在形式上按照公司治理结构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运营管理班子,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设立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但事实上存在重形式、轻制度的问题,没有起到相互制约的实质作用。公司管理层对内控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只是为了满足证监会的要求,并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导致控制环节的增加,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阻碍,简单将该项工作认为是财务部门和公司审计部门的工作。

2.内控制度建设脱离企业实际,作用有限。公司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照搬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成功的经验,不考虑企业自身的现状,聘请外部中介公司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运作过程中却没法执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存在制度建设仅仅满足现有的需要,制度设计完全迁就现实,起不到内控制度的牵引作用,导致内控制度在不断进行更改、反复。

3.内控制度未进行关键点识别控制,公司管理效率降低。在中南公司由于缺乏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在控制风险时不分主次,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一味强调制度建设的全面性,缺乏适当的授权审批机制,甚至连一些相对不重要的经营事项,都要层层报批并要集团负责人最终审批。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领导自身的权限,部分管理者对制度的设计从繁从难,导致程序过于繁琐、效率低下,与内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初衷相违背。

4.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全面。中南公司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公司管理层对这一部门的作用还不够全面,其片面的认为审计机构只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摆设,或只是审计财务部门的数据是否有错,而忽视了这个部门对整个集团的分析评价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往往处于从属地位,未能确保其必须保有的独立性,导致审计部门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内部监督作用。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措施

针对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改进,将对公司管理有很大的提升。

1.提高认识,加强对内控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内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及广大员工的配合支持。企业主要领导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注重对内控制度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每位员工都充分认识内控建设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应该强化董事会职能,改进公司内部管理,更新经营理念,提高公司员工的道德素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

2.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建立与企业实际相匹配的内控制度。中南作为集团型企业,其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包括集团公司对成员单位的控制体系建设,以及各单位内部的控制体系建设两个层面。要结合集团的实际情况,使内控制度切实可行。同时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定期的评价,以评估其适用性和实用性,每年末进行的部控制制度审计调查工作,采取表格方式进行逐项对照的方式检查制度的完整性、制度运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有效地对一般性制度进行完整的梳理。

3.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识别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控制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受到“效益―成本”原则的制约,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只有抓住关键控制点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防范风险、避免和减少差错和舞弊、效率低下、违法乱纪等行为的发生,企业必须健全风险评估机制,确定重点、关键控制点,不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并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

4.努力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权责范围。企业在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时候,应该把其视为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应能独立且客观的复核和评价企业的活动,以维持或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的效益和效率。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相互作用,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削弱信息不对称性的影响,以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内部会计的控制制度能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也是日渐迅猛,因此,企业需要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但实际情况是,在我国许多企业尚未认识到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企业内部管理十分混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企业要强化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采取合理的措施不断开展建设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涵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指的是企业在一定阶段内为了能够实现既定的内控目标,针对企业内部与会计核算有关的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经营管理业务,由企业组织采用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手段对企业进行的科学合理的控制。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较为多样化,主要有对于凭证及记录的控制、对于具体的经济业务采取适当的授权、对于资产接触以及使用记录的合理控制、对于经济交易的核对和验证。

二、建设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

国家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在制定时考虑到了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企业内部会计的特殊性,但是却不能完全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就企业内部的会计部门应该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指导,根据本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不断作出补充,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真正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因此,各个企业应该提高对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在此基础上,贯彻执行具体的建设工作。

(二)建设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不断强化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

会计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少企业有时会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原因就在于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会计核算过程混乱,财务的收支行为失去控制,严重阻碍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建设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逐渐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会计管理体系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第一个方面是会计法律,比如《会计法》;第二个方面是会计的行政法规,比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等;第三个方面是会计规章制度,比如各个行业在经营中制定的会计制度等;第四个方面是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由此可见,建设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对于完善企业会计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和细化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体系。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在财政部等五部委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后,许多企业仍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存在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工作效率比较低下,管理层次冗杂等问题。有的单位对于内部会计的控制抱有无关紧要的态度,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的企业仅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但是严重忽略了制度的执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有些企业对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全局性的规划,出现问题后才逐渐完善相关的政策。另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能建立长效机制,内部控制文化缺失,约束机制也难以到位。同时尚未明确员工的管理责任,没有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体系,对于员工的违规违纪行为没有清晰的惩罚措施。

(二)企业的职责界定模糊不清

伴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不断普及,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已见雏形。但是实际经营中,企业的权利安排没有真正落实,内部人员控制的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的内部人员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严厉制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落实,内部监督也有名无实。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低,在职人员的职业水平不高,机构和部门在界定职权方面模糊不清,缺乏明确性。

(三)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由于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体系和招聘标准,使得许多不符合职位要求的人员进入企业,从而造成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综合管理能力欠缺,影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

(四)企业内部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

一些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企业的会计监督仅仅依赖来自于政府、社会中介机构等外部监督力量,呈现出严重的滞后性,缺乏长期有效性。由于企业整体上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长期被人忽视。

四、建设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策略

(一)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意识

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的计划的制定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企业的领导层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充分意识到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清晰的界定财务会计部门的控制职权,自觉完善并维护控制管理工作,真正提升企业会计部门的核心控制及管理地位。第二,企业的会计部门要强化对资产的科学统一监管,密切跟踪企业资金的流向,制定严格的规范,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第三,对于会计部门自身来说,要逐渐实现职能的转变,加强和提高会计部门的综合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手段,在提高会计人员职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二)切实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人员,既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者,更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者。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必须有合格的财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不仅应该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应充分了解掌握本企业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并能够坚持工作原则,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担负起企业经营活动管理者与监督者的职责。企业可以通过对会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或者组织会计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鼓励财务人员多渠道、经常性的学习,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企业应该建立并完善内部会计监管体系

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企业的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领导职责。领导人员应该全面负责本企业的会计工作,监督和督促企业会计工作的执行,在领导的带领下落实管理工作。其二,总会计师负责制。企业的总会计师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实施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其相应的监督工作。其三,清晰界定企业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明确规定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特别是会计部门的核算任务,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管体系。

五、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管理层已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时代,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可行性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确保其全面的贯彻落实。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修正并完善控制政策,逐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蔡雪琴.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时代金融,2009(12):107-110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5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制度;建设;建议

一、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根据财政法律法规自行规范处理会计业务的一种方法,也是企业对国家会计制度的一种补充制度。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且不注重实施管理,而是仅仅注重形式建设上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将会导致企业出现内部管理混乱、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企业风险严重失控等现象。因此,若要使一个企业的成长健康快速,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贯彻落实会计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

尽管国家制定和的会计法律、法规是从实际全国会计工作总体要求和各不同地区、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情况的特点出发制定的,但这还是不能完全顺应各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因此,各个企业的财务部门就需要将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视为基础,并结合自身企业业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补充。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具体化体现,这也是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依法理财的关键。

为促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强化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法》是深化会计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国家对各企业的宏观控制。国家所制定的一系列财经法律及法规都要求各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自我约束。

(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为了防止企业内部发生舞弊行为或资源浪费情况、监视各部门对管理当局所制定政策的执行情况、考查各部门的经营业绩,这就必定需要将会计资料有规律地进行汇集、记录和报告。由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导致一些违纪现象,会计核算混乱,财务收支失控等现象,这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也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有所损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管理经济活动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极为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内部控制是通过制定和执行科学的职责分工与业务处理程序,使会计资料在产生时是相互牵制的,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使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主要职务,以便更加快速地完成相关工作。通过建立完善、健全的程序和制度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进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若企业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可能会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问题,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所以,保证及时为公司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的基础是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度。

(五)保护财产物资及相关记录的安全、完整。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导致企业各项实物资产被盗窃、滥用或受损,非实物资产如相关的会计凭证、账簿记录和统计计量遭受破损或毁坏的根本原因。因此,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和制约公司财产物资的采购、检验、计量、记录、入库、保管、维修、领用、发运和报废等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制止浪费,并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也能保证财产物资及相关记录的安全和完整。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得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从而造成企业有极为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由于部分中小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在企业财务部设置专职的内控岗位。但实际上,任何企业都需要内控专责岗位,以便管理人员定期检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从而更新现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工作。

2、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中小企业财务难以发挥好核心作用的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合格的财务人员,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财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一般只专注于培训科学和技术人员,不够重视提高管理的质量,没有充分挖掘财务管理职能。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低。其财务人员往往是满负荷劳动甚至超负荷劳动,从而只能被动处理日常业务,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关于管理问题的深层次钻研,使得其财务管理方面薄弱,无法正确核算处理财务管理软件之间的关系。

3、管理理念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部门和人员,在企业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措施、方式及程序的总称,它绝不等同于规章制度,也不是组织计划,更不等同于内部管理。企业内部控制要以有效为前提,其关键是作为内控制度主体的经理和员工。由于经理和员工对内控制度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企业认识不到内控制度的重要作用,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

4、企业内部缺乏监管机制。一个良好的内部稽查结合一定的审计方式可以在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之间,以及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还可以防止错误与舞弊的发生或及时发现错误与舞弊的存在并进行纠正,保证企业拥有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资料。而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制度时,未能将内部审计制度有效地贯彻,这样就无法确保企业各部门有效实施管理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使得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和各种管理信息的准确可靠无法得到保证。

5、企业融资能力较弱。由于部分中小企业信用度过低,想要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融通企业资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依靠自由资金或者在远高于国家法定利率的民间机构来进行资本拆借。目前,国内只有不到三成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额在200万元以上,从未向金融机构借过资金的中小企业有一成。这种只是以自我积累为主,而很少吸收社会资金入股的融资方式,使得融资数量小、成本高,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内部会计制度薄弱,有的中小企业中,在财务核算制度上主要存在着会计机构不健全、会计制度不完善、账目管理混乱、设置两套账或做假账、私设“小金库”、乱挤乱摊成本与费用、任意减少利润或增加亏损等问题。财务内部会计制度薄弱主要表现有:有些企业不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或者设立了但又存在着分工不明、层次不清等弊病。即便是一些中小企业在会计职能上分工明确了,但由于没有严格的内部制度和审核程序,也无法形成有效、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样很容易造成企业资产内部盗用和流失。

(二)原因分析

1、内控意识相对淡薄,特别是管理者的内控意识淡薄。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完善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条件是良好的内控意识。现在许多企业为了节约资源只有一个人处理财务相关工作,使得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舞弊的现象,并导致了员工贪污等种种不好行为的发生。

2、资产管理和控制制度有待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只能起到核算作用,对业务的来龙去脉和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可见部分中小企业对使用资产的过程仍缺乏相关的内控制度。会计人员不清楚资金的用途,而只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将其进行登记,使得对于产品是不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单位管物不管账,两张皮现象更严重。

3、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有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基础,然而部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有些中小型企业迄今为止还没有单独制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管理措施与财务事项的运作仅是依照惯例,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企业虽有关于企业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

4、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内部控制方法体系和业务流程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其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决定着控制的目的能否实现。有些企业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方法体系很不完善,主要问题表现在:岗位设置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未能实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单位负责人的自觉控制意识。

企业内部控制成败如何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关键在于单位负责人对于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而单位领导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管理者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使人治因素增大等情况,则是内部控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因而尤为重要的是提高单位负责人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

(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1、建立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会计人员的任用与选拔,要有严格规范的程序,同时要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并且全面考查候选人员的行为品德、专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会计专业人员,以确保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2、完善岗位培训制度。完善岗位培训制度,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其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业务学习。

(三)完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完善内部控制。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责任,对各项财产物资采取限制接近措施,应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直接接触财产物资,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并核对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若出现不一致,应分析其原因,并查明责任,进而完善管理制度。对企业债权、债务应督促经办人及时核对、清理,以避免和减少资产流失,并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核销坏账损失。

2、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收支两条线管理、会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等,都需要建立适合其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这项控制制度很重要,而且很有必要,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合规、有效,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评价,这可以有效化解组织风险,对促进反腐倡廉、整治舞弊也起到一定作用。

(四)完善内部审计和自我评估控制的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对独立的且能够充分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内部审计机构,是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必要条件。通过强化其监控作用,来达到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目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与其内部控制制度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如建立并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并制定出包括监督的原则、监督的方式、监督的内容、监督的奖惩和监督的责任等内容在内的内部审计监督方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无论何种组织结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只有灵活机动地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问题、不同情况,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得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学云.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2.26.

[2]杨光.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2.8.

[3]回建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问题的探讨[J].菏泽学院学报,2013.8.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6

关键词: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控制度,是约束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准则,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实施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及不法行为,有利于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目前,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查弊纠错和保护资产安全,其目标已延伸到提高效率和效益、保证管理政策和目标的实现。随着铁路企业生产力布局调整,各单位管理跨度不断加大,管理职能也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各项内部管理工作在布局调整过程后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现象,这对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符合中国铁路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促进铁路企业健康发展,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要充分利用业务与会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通过制定合理的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的考核制度及合理的奖惩制度,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日趋优化的会计管理体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明显提高。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将更多地依靠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

在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时应避免片面理解和混淆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把成本控制或对企业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某个方面的控制当成企业的内部控制,或将内部控制制度简单地理解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铁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要起到既有防错防弊,又有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二要起到事前预防和能在事中或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的作用;三要在认真总结、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业务分工合理的制约方法,切忌过于繁琐;四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如电算化管理)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铁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一套全面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应以全面风险控制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本文认为应从铁路运输企业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系统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应通过各种手段强化企业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高级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对于企业控制环境有极大的影响,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企业的控制环境。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很多企业不是没有内部控制,而是没有很好地执行。其中,往往是企业负责人带头不执行,破坏既定的内部控制程序,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或只对下不对上。其次应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与培训,在培育专业的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进行构建的同时,可以选择聘请国内外的专家,结合铁路自身的特点,为铁路企业构建具有铁路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而最终为铁路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

(二)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和反应机制,强化风险防范机制,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当前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因此应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从环境及其风险的分析入手将企业的优点、短处与环境中的机会、威胁进行配对分析,并持续收集与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便于对企业风险情况加以判断井采取应对措施,不但有助于企业风险的控制,更易于企业风险评估信息的披露以及投资者的理解。

(三)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铁路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检查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业务活动系统等。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铁路各单位可以通过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员工手册、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描述、权限指引等适当方式,使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情况,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并加强对权责履行的监督。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清晰的业务流程,合理地对单位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分工、控制和考核,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四)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一方面,确保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渠道通畅。铁路管理当局应向全体员工发出各自的控制职责必须得到认真履行的明确信息,使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自的信息传递对象、内容、方式和渠道,以便信息能按既定的路线和层次准确、有序传递。

另一方面,完善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渠道。员工们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会接触到一些关键性经营问题,因而他们总是最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要使这些信息能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就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确保及时报告和解决各种例外情况。

(五)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首先,应当建立完整的监督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其次,应当建立日常、持续监督和专项、不定期监督相结合体系,通过揭示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形成书面报告,畅通报告渠道,确保发现的重要问题能够及时传达至治理层和管理层,同时建立内部控制的缺陷纠正、改进机制,以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效力。

最后,铁路企业还应当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情况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

铁路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要把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的财务审计转到对公司的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的管理审计上来,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内部控制作为一套复杂的企业运行保障机制,其完善和贯彻执行井非完全是企业内部事务,它与企业外部控制机制密切相关。只有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外部审计力量,通过构筑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内外双重压力下,企业内部控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与保障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铁路企业要想实现其目标,应当在培育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上,识别和评估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然后针对风险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并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最终对整个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铁路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提高铁路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减少风险的同时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铁路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并促进铁路企业和谐、持续、健康、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考评结合考试辅导教材―高级会计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6

[2]袁淼.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济南金融,2005,第4期

[3]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货币资金。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7

民营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但是内外部的诸多因素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许多缺陷,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从转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完善内部环境、规范治理机构等多方面采取切实的改进措施,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据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分论坛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透露,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营企业达到964万家,同比增长70%;从业人员(含个体工商户)突破2亿人;注册资本金超过25万亿元;全国的平均投资增长23.6%,民营企业投资增长达到34%。而且“新36条”实施细则有望出台,政府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大量投资机会将会涌现。可以预计,未来民营企业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增长。但是,与之伴生的一个现象不得不引人关注,据民营企业蓝皮书的数据,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民营企业在10年内消亡,平均寿命只有2.9年。民营企业创造的品牌大多数在3年内就失去影响力或销声匿迹。

造成民营企业难以成为常青树的原因很多,民营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较多问题,包括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上,还基本上处于内部人控制的状态,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作为管理者对企业能否正常运行的高度重视,试图从宏观调控的角度上改善企业运行的整体内部控制机制与环境。

一、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

民营中小企业具有业务相对单一,个体规模较小,运营机制灵活,应变能力较强的特点。通过对广西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的调研,发现许多企业过于依赖企业主的个人能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存在诸多缺陷。

(一)内部环境欠完善

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误区

不少民营企业主及高管人员素质大都偏低,基本是依靠自己的直觉和经验管理企业。基于这样的知识结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普遍认为业务是企业唯一的生命线,企业效益是靠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由内部财务管理管出来的;认为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自己及员工的发展。认识上的偏差,使这些领导者忽视了内部控制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内部控制未能真正成为领导者的内在需求,就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2、治理机构不规范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基础是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大都是“家长式管理”,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企业主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部分民营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但却掌握在内部人手中,缺乏分工,也未分设专门委员会,使得内部控制的关键之处,如内外部审计,薪酬管理和激励机制、投资融资决策等重大事项没有专门董事监督,内部人或者控股股东集控制、执行、监督三权于一身,有意无意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治理机构形同虚设。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企业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构和议事规则就成了一句空话。事无巨细,都是内部人或者控股股东一个人说了算,导致职责不清,缺乏制衡机制,企业的行为、厂长、经理的个人行为没有约束。企业的决策基本由内部人或者控股股东个人能力决定,缺乏科学依据、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就可能导致企业经营不善乃至失败,难以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风险评估缺失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竞争日趋白热化。民营企业在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且复杂化。跟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小,融资能力弱,本身就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面对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和压力,其抵抗力是很薄弱的,更需要企业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种种努力来化解危机。

但现实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一是虽然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环节,是确保企业持续经营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风险评估是抽象的概念,即使是制定了具体的评估标准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让管理层认为风险评估不实用,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管理这样不能直接产生立竿见影效用的投入往往不感兴趣;二是企业管理者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机制,难以发现、识别、评估、分析、化解各类风险;三是一人独大的治理机构使风险管理成为虚幻的空话。风险来临时,企业管理者往往依靠已有的经验来解决,缺乏科学依据、全员参与和有效的技术支撑。因此,民营中小企业面对风险,通常无法实现有效化解,更谈不上将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了。

(三)信息沟通不畅

确保企业内外部信息及时、准确地收集,并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它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使企业成员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职责,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但民营企业信息基本掌握在内部人或者控股股东手中,其他人能了解到的信息少之又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在企业控制、利益分配上就占据了有利地位,利益分配是否相对公平取决于企业实际控制者的品德和觉悟,控制者私心重时,就可能发生侵害小股东权益的事情。

同时,在民营企业内部,股东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主要信息只掌握在企业主手里,员工无从知晓,甚至有企业管理者要求员工之间不能打听各自的薪酬。如富士康在2013年推出的的静音模式,被认为是缺乏人性的模式,员工在进入车间后不能说任何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即使谈论工作也不能让第三人听到,而三人以上的谈话必须要在线长办公区谈论,否则就可能受到处罚甚至被开除。如此的管理模式使员工不能很好地领悟企业的政策、措施,也就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服务,乃至出现富士康式跳楼的极端悲剧事件,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

二、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适应民营中小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

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未能掌握优质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加上其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极少能成为市场宠儿,出现经营举步维艰甚至破产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民营中小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全适合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转变企业所有者的经营理念,提高企业内控制度执行主体的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或企业家的重视和执行程度,只有内部控制真正成为领导者的内在需求,才能避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理念,提高自觉控制意识,接受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将控制制度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和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

内控制度是企业各部门或人员,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内部控制要实现有效运行,其关键是作为内控制度主体的经理和员工,尤其是作为关键部门的会计人员。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全体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工作素养及工作能力,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二)完善内部环境,规范治理机构

公司的治理机构是促进内部控制良性运行,保障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民营中小企业一定要摈弃一人独大、任人唯亲的惯性思维,进一步完善内部环境,规范治理机构。

1、确立董事会的主导核心地位

民营企业不能继续内部人或控股股东一手遮天的现象,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引入独立董事及各领域的专家董事,使其切实履行职责,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使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真正的保护。监事会或监事要监督董事和企业高管的职责履行情况,保护公司和各股东的利益不受伤害。

2、明确各内部机构职责,完善议事规则

民营中小企业要根据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需要设置规范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完善议事规则。重大事项或决策要实行集体审批制度,杜绝企业管理者独断专行,随意决策的行为,并配套责任追究制度。对授权事项要做出明确的规定,避免越权决策现象出现。既要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执行,又要限制;既要有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又能使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三)建立健全内部风险评估体系,控制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1、强化忧患意识,构建企业风险评估体系。

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的风向标是财务风险,资金链一旦断开,企业则有可能遭遇破产;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极有可能引发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该时刻关注自身的财务状况,关注国内外市场走向等形势变化,根据企业战略设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目标,据此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及时识别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来自内外部的各种不同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避免财务困境,防范经营风险,尽量降低损失。

2、建立动态的风险考评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市场走向风云莫测,各种风险也处于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企业还需建立风险管理考评机制,及时考核评估体系的有效性,随时调整关键控制点目标,尤其是关注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良好顺畅的信息沟通机制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建设企业内部科学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与反馈。重要的信息能第一时间传递至企业管理层,为企业的良性运转保驾护航。

为提高控制率,企业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集成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收集、处理、传递等环节,从而打破各部门之间的隔阂,实现各部门之间通畅的信息交流,确保决策层对于企业发展状况拥有更加充分的认识,有利于企业的准确决策,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要得到有效的运行并获得良好的结果,就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监督可以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分别进行,也可以两者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构建内部审计时,要注意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只有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确保内部审计的有效进行,真正发挥监督的功能。另一方面,审计的专业性很强,民营中小企业可以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或审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所接受。但是主管或客观的原因,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仍存在许多缺陷。因此,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创新,加大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施力度,使民营中小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能够紧跟时展的潮流,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袁芳.浅析民营企业管理现状[J].商业文化,2011(11).

[2]刘晓波.浅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1.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8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 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谈些粗浅建议。

一、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紧迫性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控制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也总结出了不少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经验,如“两参一改三结合”、“强化班组核算”等,但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这些内控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在不少单位还没有认真贯彻执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只有建立和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严格的内部责任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近,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对法人治理结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会计报表管理等控制制度的有关内容都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对内部控制制度寄予厚望。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抓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二)保护所有者权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目前,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会计献策信息严重失真。据财政部日前公告的信息,80%以上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一些单位会计杂乱无序,管理混乱,甚至出现“吃喝嫖赌、求神拜佛”也能报销的怪现象。凡此种种,一方面给贪污、挪用或侵吞单位资产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直接侵害所有者权益,使国家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蒙受损失。这些问题波及到社会,严重影响公平竞争和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审计监督,已经成为解决经济秩序混乱,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重要之举。

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现状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既要学习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又要紧密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首先,要学习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重视加强内控制度的观念。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究其原因,一是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则会被市场淘汰。二是法律制度健全、规范,人们执法意识较强,如果不能尽职履行自己的职责,轻者被解雇,重者要承担法律责任。三是具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其次,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市场化程度、法律环境、管理队伍、管理技术等方面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鉴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在我国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从基础层面人手,先抓薄弱环节,抓好财务会计管理。

(二)建立以财务会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赋予了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管理机制。企业作为一个“受托责任”的法人财产实体,经营者是在为完成投资者所赋予的“受托责任”而工作。这样,企业管理的目标从根本上是由投资者的收益目标所决定的。投资者投入资本金的维护,经营过程的风险控制以及通过实现税后收益增长股东权益,将构成企业管理最根本的目标。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要从落实财务管理目标入手,做到合理地筹集资金,有效地使用资金,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证在动态发展中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给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一部分企业财务状况不佳,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以财务会计管理为中心的模式已成为一项紧迫性的要求。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筹集困难。在商业银行企业化管理后,银行贷款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改信用贷款为担保和抵押贷款,一些经济效益差的企业难以取得贷款,而资金缺乏会进一步导致企业效益下滑,甚至破产。(2)片面追求销售额的增长,造成成本失控,资金超量占用,所得盈利不够支付银行利息,企业在给银行“打工”,资金获利水平趋于下降。(3)资金结构不合理,债务比重大,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对称结构被破坏。(4)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造假账、做假报表隐瞒收入,扩大成本费用和损失,人为造成亏损,偷逃税收,侵害所有者权益。需要指出的是,会计信息失真很大程度上的责任在单位负责人。上述问题是长期以来财经纪律松弛,忽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的恶果,也是我们强调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以财务会计为中心模式的现实原因。

当前财务会计管理应该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最重要的问题应抓好货币资金管理、对外投资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销售和利润管理,因为这几个环节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经济违法、会计失真的问题出现在这些环节。

(三)建设具有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政府财政部门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从方便企业实际运用出发,具有可操作性。为此,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规范性。在对控制的对象和内容的规定上,要体现共同性和个别性的差别,体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要求。对各企业共同内容或环节,应当作出具体规范性的规定,即统一标准,共同遵守;而对有差异的内容或环节,则应当规定的原则一些,以便于各企业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有一定灵活性,使其内部控制制度更具有适应性。二是操作上的程序性。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规范各控制点或控制环节时,要体现程序性的特点和要求,要明确与该控制点或控制环节相关方面的操作步骤,各步骤涉及的部门或岗位所应履行的职责权限。程序性的要求,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环节,也是一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行和有效的关键。

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适用范围上也要有所区别,有所选择,要把握好两条原则:一是普遍适用原则,即对所有企业者具备的业务,如货币资金业务、采购业务、固定资产业务等。所有企业都具备这些业务,而且业务内容和操作程序也基本相同,与这些业务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则应当适用于所有企业。二是个别适用原则,即对一些不具普遍性的业务,如对外投资业务、捐赠业务等,只有部分企业有这类业务。相应的这些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适用部分企业,而不能适用于所有企业。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9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开始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时就会产生内部控制制度,其属于现代化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措施。在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应当积极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使经济效益获得很大的提升,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企业经营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1]。

一、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为了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使会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提升,制定了与有关法律条例相符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实施。对于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经营来说,内部控制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避免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向程度更深的阶段改革,使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内部控制制度的严密性和完善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与实际相符,进而保护了财产的完整与安全,以便加快实现企业制定的经营计划和和经营目标,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风险的产生,有效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并贯彻落实好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状况

现阶段我国仍在经济转轨时期,而大部分企业在内部经营管理中还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性和重要性,会计信息缺乏的真实度,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情况,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企业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该情况也充分体现了仍有部分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关键意义和重要作用,因而建立内部控制未能在最大限度上引起相应的重视。部门企业尽管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也仅是停留在成文阶段,作为企业的展示品,并没有贯彻落实到实际生产经营中。因此,制度在制定与完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

2.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容范围不全面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不但要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符,还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适应,也就是说制度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互矛盾,以至于产生意见不合,更不能只是为了敷衍上级单位检查而随意制定,以获得工作达标。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在制定时未能与自身实际状况相联系,制定出来的内部控制只能够针对与内部会计工作有关的员工,无法对与内部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业务以及岗位失控情况进行约束,在不同程度上均欠缺适当的应激力和约束力,未能够按有关要求严格对互不相容的两个职务进行分离式控制。

2.3企业忽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属于培养各方面情操的一种制度约束,例如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刻苦专研、忠于职守以及勤勉尽责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有效控制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由此可知,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才可以及时处理好因制度不完善而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企业文化强而有力的支持与维护,企业才能贯彻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2.4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缺乏业务素质

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以及诚信度,大多数管理人员均未接受过传统的正规教育,欠缺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企业在管理者初任职时也未曾开展管理培训工作,以至于无法及时解决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企业会计人员由于没有接受过标准的专业化教育,导致未能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欠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常发生挪用公款、携款潜逃等违法乱纪现象,甚至是出现中饱私囊、汲取巨额回扣等情况,使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无法挽救的损害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建设

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牵涉到企业各方面的内容,属于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制度过程中,应把系统理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制定出科学且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的出发,可按照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建设。

3.1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加强自身的内控意识,并加大内控制度的宣传力度,提供良好的环境以便实施内部控制,这样才能在企业成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效用。企业若想达成现代化管理目标,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到施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并实行规范化经营,有利于减少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能够得以实现[4]。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管理层人员的责任体制,把内部控制管理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绩效相互连接,企业内控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管理人员的政绩和业绩,通过逐层控制,有效将内控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到位,进一步杜绝流于表面的现象,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观念,实现管理意识的提高。

3.2建立健全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内控问题,企业应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活动,鼓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并建立合理科学的约束机制。对企业的帐、钱、物时应严格执行分管方式;对重要岗位则采取定期轮岗和换岗的模式;对互不相容的职务实行分离管理法,防止纰漏的产生,真正做到防患于;对出现的违反乱纪现象应及时采取有效性解决方案,这样对企业不仅起到相应的约束作用,还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3.3提高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工作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设立合理科学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做进一步监督与评估工作,以定期或不定期方式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实际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督检查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在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企业能够真正实现有章可循、违法必究和违规必罚这三项原则。

3.4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以人为中心的制度,内部控制执行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全体员工。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还要增加对会计人员专业化知识和技术的业务培训,有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降低差错的发生率[5]。内部控制人员还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以便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还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能够成功化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可能遇到的风险,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持久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连峰.浅析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0,(14):65-67.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分析

充分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对于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必要的基础工作。笔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存在以下几点行业特点:第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点比较多,各项经济业务分布地域广泛,总部很难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第二,施工企业大多是露天作业,没有固定的场所;第三,建筑施工企业一般不会重复生产同一产品,而且施工周期也相对比较长。

二、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内控制度是企业施行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对于工程量日益增加、工程项目日益复杂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所以面对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新时期,就企业内控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从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环境、内控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两方面探究了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一方面,我国的建筑行业门槛比较低,市场竞争相对比较激烈,而且当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也不够完善,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时有发生,“低价中标”暗藏隐患,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资金匮乏,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还可以充分利用内部价值链条上各单元的资源,保证企业经营的健康发展,包括市场开拓进货物流、生产施工、竣工决算与验收各个环节。

三、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内控制度对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获得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综合素质、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细化内控制度的内容等来提高内控制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经济效益的获得,忽视了前期的管理和控制,更没有以身作则,没有做好引导和宣传工作,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此外,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在经营和内控制度建立及完善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建筑施工行业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缺少配套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凭经验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进而造成了内控制度的形式化和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控制度应有价值的发挥。

另一方面,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现代的法人治理结构,即便有机制也尚未成熟,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以及各部门的职责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人多职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配套的风险监督和管理机制,不仅表现在监督管控制度的缺失,还表现在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的低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其他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四、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高效建立和运行的建议

(一)明确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关键点

关键点的掌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对不合规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以达到企业建立内控制度预防不合法、高风险、低效行为的发生;其次,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实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通力配合,在员工的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能够趋同的基础上促进内控制度应有价值的切实发挥;此外,要设立关键的控制点,可以根据施工企业不同的项目工程和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及经营情况不断改变内控制度的关键点,确保企业内控制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与此同时,还要把握好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度”,即在内部控制工作中既要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相关项目的高效运行,又要切实考虑到企业工作人员的实际利益,避免控制不足造成项目运行低效的行为,或者控制力度过高打击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二)将内控制度建立工作纳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现阶段很多企业试图通过企业文化的内在力量来强化企业的管理绩效,而且就相关的实践经验显示,相比原有的主要依靠制度规范来强制管理,企业文化的力量更强大,能够对员工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所以将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纳入到企业文化中去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管理层要加强对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的重视程度,做好相关的宣传和牵引工作。同时,要加大员工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力度,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介绍并学习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这样一来能够在确保内控制度高效建立和执行的基础上保证其应有价值的发挥。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既有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是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高效建立和完善的又一重要方法,因此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以业务上有关联的企业法人持股为主作为公司的股权结构;其次,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组织结构,以其为基础进行完善和优化,例如德日两国的员工模式,建立工人董事会制度;此外,在经营者调控模式中,为了防止经营者的频繁流动可以创建经理市场,采取具体防控措施。与此同时,外部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人员人尽其责,减少人为失误。

(四)加强审计的力度和强度

审计力度和强度的增强是建立和完善好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的必要方法,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检查审计机制,确保内部审计检查机制应有价值的发挥;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执行,注重审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监督,从本质上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内控制度要确保及时发现问题、汇报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能够在提高内控制度价值和内涵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内控制度的高效执行。

(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存在流动性和临时性,企业风险较其他行业会更多,因此通过风险识别、评估、预警等多种方式来规避企业风险,对于确保企业内控制度更快更好地建立和执行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在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其次,要加强对业主和开发商不良信誉风险的防范;再次,要加强经营部门对甲方资金状况、履约能力、社会诚信度及相关项目情况的考查,降低合同执行中的风险,酌情减少施工开发商项目,避免与信誉不良的开发商合作,严格控制垫资规模的期限,谨慎选择短期融资方式,尽力降低筹资成本,严控财务风险,确保筹资合理、安全运用,进而大大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内控制度的高效运行。

(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力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对于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构建的信息沟通渠道应当保证各项管理信息的提供,同时还要确保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在符合国家既定的法律条例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确保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参考文献:

[1]赵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

[2]魏洁.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