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养护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4:16

市政养护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市政桥梁;养护;问题;对策

前言

市政桥梁是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对于交通运输网络的正常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市政桥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养护管理,则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更危及到人们的什么财产安全。现如今我的市政桥梁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其工作重心也转向养护管理,市政桥梁的养护管理也随着时展而变得更加科学和完善,但是在养护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前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现状

现如今,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市政桥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而市政桥梁的养护变得愈发重要,然而在现实中的市政桥梁养护中管理不到位和市政桥梁养护不被重视的情况却颇为严重。在日常养护中,很多也都是走走过场,检查不到位,检察人员素质不高,检查设备落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就使得市政桥梁的一些问题难以被发现,致使市政桥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为交通运输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当前市政桥梁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市政桥梁养护体制存在较多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体制经历了权力下放到收回,市政桥梁养护管理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挥在那,我国传统的市政桥梁养护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政企不分的现状让大锅饭的现象尤为严重,这就使得市政桥梁养护缺乏活力;另一方面,对于市政桥梁养护的部门机构设置冗杂重叠,职权和分工不明确,这就使得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再者,市政桥梁养护人员冗杂,队伍庞大,但效率低下,缺乏精英队伍;最后,混乱的体制使得市政桥梁养护的工作停留于表面,过于形式主义,缺乏实际效果。

2.旧的市政桥梁养护观念根深蒂固

我国对于市政桥梁重建轻养的观念一直很严重,长期以来建养都无法并重,使得相关部门都沿袭了这一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对于市政和桥梁的养护有较大的趋同性,而没有考虑到桥梁和市政之间的差异性;三是对于养护的认识不够,很多人认为养护就是打扫,对于真正的养护少之又少;第四是过分依赖国家的经费,缺乏自主自立的能力和精神,浪费了国家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

3.市政桥梁养护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市政桥梁养护管理制度虽然一直在不断完善,但仍不健全,相关部门要么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能够执行,要么有相关制度却难以执行;二是对于市政桥梁养护管理技术规范认识不足,或者仅仅停留表面,不能真正针对各种类型的地区和气候制定相应的市政桥梁养护方式,市政桥梁养护管理方式过于刻板,少于变通和创新。

4.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首先,市政桥梁养护管理行业的人员整体素质低下,许多人员甚至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就上岗,及时经过一定培训的人员其理论与实践也不能成正比,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缺乏经费,市政养护人员工资和劳动不成正比,这就使得大量人才流失,特别是无法留住技术和管理人才;三是养护任务往往因为资金问题而延期,导致市政桥梁养护管理无法及时进行。

三、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对策

1.健全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体制

为了不断完善和健全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体系,应当对市政桥梁养护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改变以往的机构和人员冗杂的局面,加你健全新的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体制,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保证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对市政桥梁养护管理部门实行市场化运作,将管养分离开来,使其融入市场竞争中,以加强其活力。将工程资产部转化为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统筹规划,将养护交予各管理处的公司,从而优化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2.改变落后的市政桥梁养护观念

以往旧的市政桥梁养护管理观念是阻碍我国市政桥梁养护管理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就必须改变管理人员对于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意识,让其认识到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实际作用和职能,认识到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不仅仅是对于市政桥梁的清理和打扫,而是具有更多内容,使其真正认识到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3.完善市政桥梁养护的管理制度

改变以往旧的管理模式,加强市政桥梁养护管理,增加日常市政桥梁养护的巡逻和保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以确保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加强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技术性,引进更专业的设备和理论,从而保证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4.建立专业的市政桥梁养护管理队伍

市政桥梁养护管理是具有一定技术性的工作,应当组织和建立一批专业的队伍来保证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科学性。为此,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强对于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尤其是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技术性人员的培养,从而建立起起批专业队伍从事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日常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总的来说,我国市政桥梁养护管理随着时展在不断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长期落后的市政桥梁养护管理观念导致的,为此就必须首先改变以往根深蒂固的错误的思维模式,使得市政桥梁养护管理趋于科学化;另一方面,还应对市政桥梁养护管理部门进行改革,建立健全新的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体制;除此之外,还应该大力培养相应的黄钻也技术人员,加强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保证市政桥梁养护管理的科学性。(身份证号码:320322197707315331)

参考文献:

[1]龚益波.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12,06:149-150.

[2]李捷,童浩.高速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中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146-148.

[3]窦璇.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13,35:137.

[4]王力荣.精细化管理在市政桥梁养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2013,12:260.

市政养护管理制度篇2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农村公路建、管、养并重和“落实责任、保障投入、健全机制、平稳推进”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平稳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二)目标

从2008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符合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要求的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二、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一)市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二)县级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办法,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明确和落实乡级政府及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的具体职责,监督乡、村两级落实情况,组织、协调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大问题,履行政府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中保障农村公路畅通的职责。

(三)乡级政府按照上级政府的规定,积极筹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认真履行乡道、村道公路管理养护职责,落实养护责任部门和人员,组织好乡道的日常养护,监督、检查村级组织做好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工作。

(四)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公路的行业管理工作,将农村公路纳入路网统一管理范畴,按照科学高效的原则,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协调、监督、管理、考核机制,逐步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鉴于两区交通局没有设立专门的公路管理机构,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段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市交通部门负责编制下达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会同县区政府审批县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审核、汇总、上报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度预算计划,监督检查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监管养护资金使用情况。

县级交通部门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编制上报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年度建议计划,监督检查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养护市场及养护质量等情况,提供管理养护技术培训和指导,指导并监督乡、村两级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五)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人事、劳动保障、公安、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建设、水利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工作。

三、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

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要积极组织筹措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建立由财政一般预算拨款(投入)、养路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措机制。

(一)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由省补资金和其他资金组成,用于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纳入年度部门预算安排,省补标准为县道年公里15000元、乡道年公里8000元、村道年公里1500元。三县养护工程资金除省补外,不足部分由县、乡级地方财政配套解决;两区养护工程资金除省补外,市财政对两区按县道年公里30000元、乡道年公里10000元、村道年公里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区财政按市补标准1:1配套,不足部分由乡级地方财政配套解决。

(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由县级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县、乡级财政补助和其他资金组成。除省补资金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将上一年的汽车养路费超收分成的30%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村级组织要积极投入资金和力量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原则上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市财政对两区按县道年公里2000元、乡道年公里1000元、村道年公里250元的标准实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补助。区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不低于县道年公里2000元、乡道年公里1000元、村道年公里250元的标准。

三县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不低于县道年公里4000元、乡道年公里2000元、村道年公里500元的标准。

乡级财政对乡道、村道日常养护资金的投入分别不低于年公里1000元和500元的标准。

村级组织按照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等方式筹措和落实村道日常养护资金。

县区财政现行安排实际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经费标准高于上述规定的,仍执行现行标准,不得降低。

以上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的补助安排标准和总额,仅作为各县区的补助安排分配数。各县区在具体下达养护资金计划和编制实施计划时,应根据公路路况、交通流量、路面类型、路面宽度等要素统筹安排。

(三)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人员的日常管理经费由省级汽车养路费专项安排,乡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经费在日常养护经费中安排。具体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并接受国家审计和财政、交通部门的监督管理。

县级政府根据省计划安排的补助资金和本地配套资金,统筹安排当年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由县级交通部门制订,市交通局审批,报省交通厅备案。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实行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和基金制度,具体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由相应的财政部门拨付县级交通部门。县区交通局要建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专户,按照养护计划用于辖区内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

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养护资金的专款专用。

(五)市政府对各县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行年度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四、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的作业方式和运行机制

三县农村公路的县道日常养护原则上由各县公路段组织实施;两区农村公路的县道日常养护原则上委托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段组织实施。乡道养护由乡级政府组织实施。

农村公路的村道养护一般应按照“乡镇监管、行业指导、村委负责、村民自养、政府补助”的原则组织实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乡镇统一管理养护。村级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委托养护、个人(农户)分段承包、建立养护协会组织养护等灵活多样的养护方式。村级组织在村道养护生产中,应充分应用一事一议的方法搞好资金筹措,培养村民爱路、护路、养路的主人翁精神,保证村道养护管理质量。

农村公路养护应逐步实现专业化、机械化。对养护工程,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技术复杂的专项工程,以及县道日常养护,应按照市场化原则选择具有养护资质的生产企业组织实施。

五、切实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县级政府及其交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一)坚持公路管理机构专业管理和乡级政府、村级组织协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各县公路段(或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段)要依照《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负责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乡级政府要配合做好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组建路政协管网络,积极协助公路管理机构履行职责。村级组织要协助乡级政府和公路管理机构加强路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收集、反馈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有关信息,做好路政管理中相关矛盾的排解工作。

(三)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要制订和完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乡级政府、村级组织要相应制订协管制度,配合做好辖区内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六、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平稳进行

(一)为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在市、县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内合理设置内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工作。乡级政府要落实相应人员,保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基本需要。具体方案另行确定。

(二)公路养路费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主渠道,各级公路稽征机构要加大公路养路费征收、稽查力度。大力加强养路费征收对于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重要意义的宣传,严厉打击车辆外挂、逃缴、漏缴养路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探索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依法征收和稽查管理的新举措,为农村公路养护筹集更多的资金。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

(一)为加强对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县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协调机制,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各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推动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规定,支持公路养护场站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

(三)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认真组织落实改革方案,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并积极开展农村公路的文明创建工作。

市政养护管理制度篇3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保障。“十五”以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但“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公路管养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养护管理滞后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我市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地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纳入本辖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稳妥推进,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为原则,以县级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职能,实行“管养分离”,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今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农村公路实际的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力争“*”时期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建立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评价考核体系,努力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规范化,实现“有路必养、有路必管”,达到路基稳定、路面平整、路肩整洁、边坡适度、排水畅通、设施完备、绿化美观,保证农村公路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断提高通行能力。

二、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理顺体制,落实责任。市政府主要负责制订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机制,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筹集和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监督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确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乡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并指导、协调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在县、乡人民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的指导帮助下,具体做好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组织贯彻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督、检查、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及养护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进步,指导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县(市)、区和开发区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督所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协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其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县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指导乡道、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性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和指导养护工程的招投标以及通过其他竞争方式确定养护工程承包人的工作,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做好涉及本部门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

三、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并逐步实行以专业养护为主,积极推进养护市场化。各地要结合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际,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

(一)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由沿线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采取群众自治性养护组织或者其他养护组织形式进行,由群众自治性养护组织或者其他养护组织决定养护单位或个人。也可以采取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日常养护的单位或承包人应采取竞争的方式择优选定。

(二)乡道、村道的养护工程由沿线乡(镇)人民政府在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养护资质的专业养护单位负责施工,并与之签订养护工程合同。养护合同的履行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其交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监督。

(三)鼓励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其交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成立农村公路养护协会(理事会),履行养护工程项目法人职责,负责养护工程的实施和日常养护的组织。

(四)逐步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制度,择优选择养护作业单位。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准入和养护企业资质制度,规范养护市场秩序。

(五)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结合本辖区农村公路的实际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农村公路在发生水毁、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等重大事件时,做到反应快速、组织得力、抢修及时、救援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

应当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农村村组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集机制,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一)各地要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筹集和安排专项资金,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管理资金,并逐步加大投入。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可以通过公路沿线受益单位、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以及村民委员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用于村道)等方式筹集。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单位利用上述资金直接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免征营业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过程中,行政性事业收费予以减免。

(三)要建立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拨付渠道,严格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计划和预算拨付资金,保证管理养护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于省交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资金,县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将资金拨付至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或管理养护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由同级交通主管部门申报,列入同级年度部门预算,按照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拨付。

(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要严格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年度审计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截留。未完工的养护工程项目资金以及当年的管理养护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五、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评价体系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技术指导,明确技术标准,落实养护目标,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评价标准体系。交通部门要针对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管理养护政策,落实国家和省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规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服务水平评定标准体系。

(二)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检查、考核制度。要定期组织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协会(群众自治性组织)共同参与的检查、考核小组,加强养护检查,做到乡(镇)或协会(群众自治性组织)每月检查、县(市)每季考核、市级半年督办,严格按照养护合同进行管理,保证路基稳定、路面整洁无坑槽、边沟排水畅通。

(三)建立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要按照标准统一、内容完备、结构合理、数据准确、上下衔接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县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数据库,及时上报,保持与省管理养护数据库一致。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信息系统,适时、准确地反映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结构、配套设施、养护投入、路况质量、路产路权等信息,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

市政养护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养护管理市场化问题办法

abstract:urbangreenspacemaintenancemanagementasthecity'spublicservice,itsbelongtothepublicproducts.inordertoimprovetheefficiency,thespecificoperationbythewayhomeworkcanbecompetitivegrantmaintenanceenterprise,amarket-orientedmanagement,hangzhousince2002inmaintenanceofgreenspacetotangibletradingmarketofpublicbidding,togiveeachmanagementofthemainbodyofthefunctionandthechangeofthedivision,thepapersimplyintroduce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maintenancemarketandSuggestionstosolvetheproblem.

Keywords:maintenancemanagementtomarket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98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是指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作业经营权的市场化,即将包含在传统体制下城市管理职能中的公共绿地养护作业的经营权通过竞争性的招标授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市场化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通过行使公共权力对城市园林绿地养护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绿地良好的景观和使用效果,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一、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的优势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是城市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必然加快,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快速增加,事业单位管养一体的原有管理模式已不可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1.1市场化是节约财政养护经费的最好途径

目前,杭州在实行社会招标养护后,平均节约绿化养护经费达20-30%。引入竞争机制后,各养护工程按照合理价格中标的招标方式来选择养护企业。将绿地养护权的公开招标,把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养护作业,使养护企业始终受到竞争的压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养护管理的成本,节约养护管理费用,提高财政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

1.2市场化是精简机构、提高政府效能、避免腐败的有效措施

城市养护管理作业市场化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一环。将公共绿地承包给绿化企业进行养护,政府园林绿化机构只需对养护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杭州市从2002年开始在城市公共绿地管养中全面推行市场化管理后,精简压缩了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的编制,使政府所投入的经费最大限度地用于绿化养护上,提高了政府经费的使用效果,同时实行进入有形交易市场公开招标后,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有效控制在公共资金使用的上腐败问题。

1.3市场化管理是提高养护效果的有效办法

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各企业之间形成了竞争,而好的养护景观效果是企业有效的竞争力,各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将努力提升自己的养护水平,引进先进设备等方式,精简管理人员,提高人均养护绿地面积,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从而整体降低养护价格,节约养护经费。同时,对中标养护企业实行合同管理,严格按标准考核,有效地促进了养护企业提高养护质量,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养护水平。

二、绿地市场化养护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使市场养护主体为获取更大的权利和自由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条件和空间,政府职能的转变,养护企业的利益,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随之而至。

2.1养护企业不专业及长效管理意识不足

由于城市公共绿化管理的连续性、时滞性、琐碎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决定绿地养护景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同时养护企业大多是园林工程施工企业,没有长效养护管理的经验,养护公司从企业法人到一线工人都没有系统的长效管理意识和思路,造成养护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较少,养护质量停滞不前。同时养护企业安全文明作业等各项管理制度跟不上,特别是养护作业时经常发生不文明作业和违反安全作业标准操作的行为,造成安全事故和社会不良影响。

2.2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公共绿地出精品,关键在于一线员工的素质。养护企业的养护工人绝大多数是招来的民工,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差,有点甚至按照农村种地耕田的标准来操作,存在养护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够,管理手段单一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同时养护班组队伍不稳定,养护工人经常更换,造成一线工人对养护绿地状况永远不熟悉,无法保证养护效果的整体提升。

三、目前杭州绿地市场化养护管理的状况和建议

近年来,杭州城区年均扩绿500万平方米以上,绿地面积大幅增加,管理难度随之加大,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园林绿化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在稳中求进的前提下,积极引入园林绿化养护市场竞争机制并逐步予以规范。目前杭州主城区公共绿地基本全部推向市场,向全社会公开招投标。

3.1实行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保障

园林绿化养护奖惩制度是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的有力保障。经过探索和实践,杭州市目前基本形成了覆盖面广、网络齐全、组织严密的三级园林绿化养护检查与考核体制,即市级、区级及养护企业。市级检查与考核主要由市绿管站通过对绿地的日常巡查全面了解城区绿地总体养护管理情况,对巡查发现的各类问题,以抄告单或整改通知单的形式抄送各区绿化办,督促整改,通过三级检查与考核体制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管考核网络及养护质量保障体系。另外,开展了“双最系列”评比活动,通过考核评比,对参与杭州市绿化养护市场的企业实行“优胜劣汰”,一方面对绿地养护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企业实行养护合同续签,另一方面对养护管理做得差的企业实行淘汰,通过奖优罚劣的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各城区绿化管理部门和养护企业争先创优的热情,进一步促进了全市绿地养护质量的提高,逐步实现了从原来的粗放型向精细型养护管理的转变。

3.2有效引导、转变政府职能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重要助力者

公共绿化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城市绿化管理的职能机构,是一个城市绿化养护水平是否能够创新提高的关键。首先要树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管理理念,坚持依法治绿,推进“管办分离”,坚持制度化、市场化、属地化管养,通过法律、行政、经济、舆论、信息化等各种手段,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其次强化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能,由侧重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把主要精力用在绿化养护法规、养护标准的制订以及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培养上来,将具体的管养任务直接推向社会,实现企业化承包,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推动绿化养护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等行业管理,培育绿化养护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市场的手段,提高养护企业树立城市绿地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素质和能力,使园林企业队伍更加专业化、技术化和规范化。

3.3科学合理的招标模式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重要环节

杭州为发展、培育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市政府发文规定凡由市、区财政核拨养护经费的绿地,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未按规定实行养护招投标的绿地,市、区财政不予支付养护经费。养护招标应该是养护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竞争,是一种服务类招标模式,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价格竞争,目前杭州正是按照这个总体思路进行招投标体制摸索,招标方式采用报名单位全入围,实行综合评分制度,对企业资信分、商务分和技术分进行综合评审,能量化的则量化,确保招标的公平公正性,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并根据杭州养护标准设定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规定人工成本不能竞争,确保足够的养护人力和费用,进一步确保绿地的养护质量。经过多项强化招投标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逐步构成了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规范性绿化养护招投标管理体系。

3.4实施标后监管、现场和市场联动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有效抓手

首先是建立有效的绿地养护现场和招标市场联动机制,“现场有状况,市场有反映”对于绿地养护市场化的养护主体―养护企业实施“严进严出”管理,制定养护市场信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实施绿地养护政府承包商名录制度。其次强化合同管理,推行合同范本,实行合同备案制度,避免“阴阳合同”确保双方权益。

3.5养护企业的质量和管理意识是养护水平提升的保证

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实行市场化后,绿地质量的依靠于市场主体―养护企业,为此养护企业的质量和管理意识及技术水平是市场化管理成功推进的关键因素,绿地管理工作是服务性的行业,养护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科学的服务程序和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树立管理出效益的理念,靠质量取胜,增强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由被动监管转向主动控制,不因人员的流动而影响绿地养护的质量,同时也可降低养护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以更好满足市场需要。(1)

为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和打造良好市场竞争氛围,应培育市场运作的龙头养护企业。企业是市场化运作的主体,比较好的管理运作模式和较好的品牌来进行园林绿地养护市场化的运作,推动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杭州养护市场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已有多家专业绿地养护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一套的有效的企业养护管理模式,随着杭州绿化设计和工程施工走向全国市场的同时正走出杭州。

3.6养护资金的落实到位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前提

绿地养护经费的及时落实拨付到位是促进绿地养护管理水平提高的必要因素。近十年来杭州的养护经费一直按照市场化管理模式运行,公开招标多少费用,财政养护专项经费就下拨多少,市财政按照养护合同标准按时足额拨发养护经费,并要求各绿化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根据考核成绩准时发放到企业,杜绝无故拖欠现象,从而大大提高绿化养护企业和一线工人的履行管护责任的信心。只有落实养护经费,养护质量就有保证,市场化管理就能进一步实施。

3.7提高养护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是市场化管理质量提升的需要

先进的技术是绿地养护管理精细化的保障。由于园林绿化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技术性季节性等特点,所以园林绿地养护的质量是随着养护的技术水平提升而提高的。绿地要真正地养好,仅仅依靠养护作业人员肯吃苦、责任心强是不够的,还必须切实提高园林绿化养护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2)

技术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建立有效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目前杭州绿地养护已经市场化管理,养护企业目前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竞争企业如想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提高养护质量,而技术人才的培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证,同时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提高绿化养护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费用,从而提高企业养护效益。在深化市场化管理改革中,抓住有利时机,提高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竞争实力,为城市绿地养护全面进入市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8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管理是市场化管理的有效补充

养护企业的日常作业和绿地景观效果仅靠绿化管理部门监管是不够的,应该大力宣传,营造全社会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通过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来,形成养护市场化管理的有效补充。杭州绿地养护在实施市场化管理后不断加大市民参与度,组织和扩容护绿使者队伍,多种渠道接收、受理来市民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面的投诉、建议。同时开通绿化投诉热线和站长信箱,形成绿地养护管理。

3.9完善的制度和标化管理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基础

绿地养护和绿地建设同样重要。要确立养护工作的法制地位,把“依法治绿”延伸到“依法养绿”的领域中去,就要求要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养护管理规范可以依照。严格标准,规范养护行为;统一标准,考核量化。杭州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杭州市城区绿地养护管理办法》、《杭州市城区绿地养护质量标准》、《杭州市城区绿化养护管理综合考核评分细则》、《杭州市城区绿化养护企业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管理标准。这些规章制度涵盖城区绿化养护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地避免了在绿化养护监管过程中因缺乏相应的参考依据而引起的行业纠纷,确保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更趋科学化、精细化,为杭州市城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是使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步入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实现绿地养护产业化发展,不仅是政府机制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只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市场化养护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市政养护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市政设施;人性化;养护管理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137-02

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从而使市政设施养护工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断提升的城市化水平促使城市建设项目持续增加,而作为城市经济建设的基础条件,市政设施面临着新的挑战。所谓的市政养护,主要是使市政设施的完好率保持好,使堵塞的管线及时得到疏通,使损坏的道路及时得到修复,及时改造和扩建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道路,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给行人提供便捷,使城市道路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使市容市貌得到美化。加强对市政设施的人性化养护管理不仅能够使城市形象得到很好的塑造,而且能够使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美化,具有重要意义。

1市政设施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蓬勃发展的市政建设事业使城市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而持续提高的建设等级对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政设施不但要求具有美好的外观和良好的质量,同时还要确保其自身的服务型性能得到保障。例如,市政交通设施作为市政设施养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仅要加强道路自身的建设和维护,同时还要强化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及时疏通管道,清理道路障碍,做好应急抢险工作,从而确保道路在日益增大的车流量下能够顺畅运行。所以,在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中,人的素质高低极为重要,职工必须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使市政设施维护工作质量和时效得到保障。

近些年,我国市政设施养护工作不断提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有效改善的工作条件促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养护职工的默默付出使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得到了提高。传统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单一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使人的作用得不到突出,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工作的进程产生一定影响,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人性化的市政设施管理养护主要是将传统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方式进行革新,不仅要将养护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提升,还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使职工内部的人际关系得到有效改变。在满足员工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精神层面的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使他们参与养护管理工作的热情得到激发。

2市政设施管理养护的现状

现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得到不断改进,但是因为众多的外界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依然困难重重。

(1)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与日俱增,为了使城市居住的要求得到满足,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在逐渐扩大建筑建设规模,小区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人口的持续增加使城市污水排放量加剧,从而导致原有的市政排污系统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导致排污管道超负荷进行排污,很多管道中聚集了大量的污水没有办法排出去,而这些无法及时排除的污水严重影响到管道的疏通和维修,导致问题日益恶化。

(2)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经费不足,我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建设使市政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持续增加的建设项目导致了养护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在如今的城市市政设施管理与维护工作中,原有的财政拨款数额已经不能满足逐渐增多的需求。实际工作中,严重不足的经费制约着养护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在工作中进行选择性的养护管理,重点养护受损较为严重的地区,从而造成很多管理工作被搁置。

(3)养护管理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我国持续提高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促进了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的不断扩大,在更新和改建市政设施时,会损坏另一部分建筑项目,而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养护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与此同时,建筑施工单位与养护管理单位之间也因交流不及时导致出现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无法有效保护市政设施,导致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效果。

3加强市政设施人性化养护管理的措施

近些年,我国提出了新型的人性化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理念,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使服务社会和群众的能力得到加强,使当前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更加适应现代化城市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的需求。

(1)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想要使市政养护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很好的贯彻,首先要做的就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融入职工中,经常一起参加政治学习、技术学习和安全学习,及时建立完善的考核办法、安全制度和劳动制度等,使每个人能够端正态度,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从而使职工主人翁精神得到激发,使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调动,实现物质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2)加强人性化市政设施养护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养护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根据时展的变化,给职工的自我提升提供机会,使职工对市政设施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断加强;二是奖惩机制的合理建立,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养护管理人员的信念通过不同方式予以树立,对激励目标不断更新,从而有效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更加追求完美。

(3)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在市政设施养护管理中,要加强监督力度,对养护工作的质量管理加以重视,在质量监督体系建立过程中确保其完善性,将责任追究制度进行严格贯彻落实。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围绕具体的设施进行专业技术标准的确定,这些技术标准可以当作是养护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给管理人员提供指导。在监督过程中,除了政府部门内部参与以外,还需要在监督市政设施养护管理质量过程中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4)加大养护管理资金投入,要使市政设施建设得到保障,加强资金投入是关键,同时也是确保养护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所呈现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较高,政府部门需要对其财政支出加大支持力度,设置专项资金使其能够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引入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单位中,借助于专业化的机械操作,进一步提升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水平。

(5)加强养护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城市管理的很多部门都涉及到市政设施的建设、养护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该项工程较为系统且复杂,需要有关部门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养护管理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沟通,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要与规划、管理及维护部门相互配合,从而确保各个环节之间能够密切联系。与此同时,要对城市整体发展方向加强规划,对市政设施养护管理部门的方案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相关部门在管理好各自所负责的市政设施的同时,还要监管好其他的配套设施。

(6)开展职工劳动竞赛,在市政设施人性化养护管理中,积极开展劳动竞赛能够使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有效提高,使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激发企业内在因素。给职工提供表现的机会,使职工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同时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有成就感。加大奖惩力度,对工作创造良好成绩的给予奖励,增加职工对未来的期望。这个过程中,要避免职工有不满意情绪和消极态度出现,确保职工能够安心工作。

4结语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该项工作任务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过程中,不但对建设质量和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能够促进建设项目后期管理的质量安全。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与城市的稳定,人们的安全紧密相连。所以,政府部门需要对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加强重视,对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在管理模式的改进过程中借助先进的技术,切实使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童丁.市政设施养护管理问题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市政养护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建议

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theruralhighwaymaintenanceofthemanagementsystemreformofcountermeasures,onthebasisofimprovingtheruralhighwayGuanYangproposed,forrelevantdepartmentreference.

Keywords:ruralhighway,maintenancemanagement,theproposal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关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及建议从目前情况看,要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制定出台符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市政府的职责范围内,纳入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中,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同时,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强资金使用管理,逐步实现国家规定的养护补助标准,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公路的养护新机制。

1.1明确职责,理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依据《公路法》相关规定,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责任主体在地方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主体是统一的。农村公路原则上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负责管理养护工作,省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并对有关地方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养护农村公路的具体职责做出了规定。因此,要尽快制定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以县级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交通主管部门为实施主体,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县道公路养护管理和指导乡道、村道公路养护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承担乡道、村道公路养护管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体制。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职责划分、隶属关系及养护资金来源渠道,把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纳入公路行业监督管理范畴,形成较为完善的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2健全机构,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工作机构从现在情况看,目前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仍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随着农村公路的迅速发展,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已经对农村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市政府应按照即将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要求,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体系,即“建庙、增人、购机”。全市都要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根据管理里程核定编制数,明确职责,专职管理,切实转变原有兼职管理模式。农村公路养护做到四“统一”: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挂牌、统一管理,逐步建立起符合当前形势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调研组同时认为养护管理模式要按照“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由市交通局进行统筹规划,提出养护目标,严格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奖惩机制。同时,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养护经费“以奖代补”。

1.3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公路养护资金渠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来源,是养好、管好农村公路的关键。要确保农村公路常年路况稳定和稳中有升,仅靠上级拨款,养护经费远远不足。根据测算,仅日常养护经费一项就达好多万元,还不包括大中修和其它水毁、桥梁维修工程费用。因此,要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含路政管理费)列入市人民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和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专户,资金筹措和管理实行“多方筹措、分级管理、专户储存,规范运行”的原则。农村公路养护基金的使用与管理补助标准要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初定基数,适度增长”的方法实行定额补助。重点是要掌握“初定基数,适度增长”这一环节,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经费要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里程及路况酌情安排。下放乡道和村道公路养护经费,每年年初由市交通局、财政局拟定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按季度拨付。

1.4实行管养分离,逐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实践表明,农村公路养护要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等模式,建立健全养护市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日常小修保养由行政村落实农民养护工具体负责养护。养护形式可多样化:平原地区乡镇可在养护里程较多的区域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集中负责该片区的农村公路养护;山区养护里程短的或路线比较偏的农村公路养护,可承包给个人或家庭养护,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行弹性养护制,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不拘形式养好路。农民养护工按照养路的好坏或达标率,从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领取劳动报酬。公路部门负责做好监管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培训农民养护工,真正做到:责任在乡镇,实施在村组,受益在群众。

1.5加强考核,全面提高管养水平、实现管养规范化考核是加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要逐步建立、完善相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机制。下一步建议市政府把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村道路管养工作,纳入到对乡镇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同时,市交通局和公路段还应认真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养护工程的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检查监督力度和技术指导力度,加强养护成本监督管理。考虑交通局人员和编制限制,具体行业监管工作主要由公路段承担。由公路段制订和出台相应监督考核制度和办法,以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逐步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2、结语总之,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范化、科学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资金保障,还需要技术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参考文献:

市政养护管理制度篇7

一、指导原则和目标

农村公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必要保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为原则,逐步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以县市政府为主体、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为主体、监管以交通公路部门为主体的高效运行机制,全面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检查评定办法及考核体系等制度建设,做到责任、机构、人员、资金、制度落实,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逐步走向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管养机构和职责

(一)县市政府、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县市政府是本县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贯彻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法规,筹集和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监督交通公路部门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政府根据县市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做好乡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并指导、协调村道的日常养护。村民委员会在县市政府、乡镇政府及交通公路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做好村道的日常养护。

(二)州、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州交通局负责全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指导全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编制全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制定下达农村公路年度管理养护计划。州公路局负责具体组织贯彻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对全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质量考核标准及计量支付实施办法,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督、检查、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及养护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进步。县市交通局具体负责本县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督所属公路段的管理养护工作,在县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县市公路段具体承担县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和农村公路桥梁、隧道的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乡道、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组织指导养护工程的招投标以及通过其他竞争方式确定养护工程承包人的工作,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县市公路段内设农村道路养护股,人员按3-4人配备,从现有公路段机关在编人员中调剂。

(三)县市公路段路政大队及乡镇路政中队(交管站):路政中队是县市公路段派驻乡镇的公路路政执法机构,按照路政大队下达的路政管理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宣传贯彻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公路巡查,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实施管理,保护公路路产不受损失,及时发现并制止一般性违法行为,保障公路畅通、安全;协助乡镇对农村公路实施养护监管,检查监督公路养护作业,施工路段按规范要求设置标志设施,维持公路养护作业现场秩序,查处制止公路上的违法建筑和非公路标志标牌;对辖区路段公路行道树进行管理。

(四)州、县市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劳动保障、人事及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涉及本部门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工作。

三、建立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一)建立“管养分离”、“以钱养事”机制。由县市政府统一领导,在对县市公路段科学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剥离其所属的公路养护公司和工程养护单位,将直接从事养护工程的人员和相关资产进行重组,成立公路养护公司,通过竞争方式获取公路养护权。公路养护公司为独立法人并实行自负盈亏,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按企业用工制度进行管理。

(二)县道及列养乡道由县市公路段实施日常管理养护,养护工程通过竞争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养护单位负责实施。未纳入公路部门列养的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由沿线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采取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护工程在县市公路段的指导下,通过协议或竞争的方式选择养护单位负责施工,并与之签订养护工程合同。养护工程合同的履行分别接受县市公路段和乡镇政府的监督。

(三)县市政府、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公路段要制定农村公路应急预案,确保农村公路在发生损毁、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等重大紧急事件时,能够反应快速、组织得力、抢修及时、救援有效。

(四)县市政府要定期组织交通、公路部门、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协会(群众自治性组织)共同参与的检查、考核小组,加强养护检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或协会(群众自治性组织)按月检查,县市按季考核,州半年抽查,确保道路畅通。

四、资金筹集及使用管理

(一)县市政府要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含财政转移支付),部门专款补助、乡镇村组筹资筹劳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筹集机制,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具体包括: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的乡道、村道日常管理养护资金,并随着地方财力的增长逐步加大投入。省级交通公路部门安排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程专项资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单位利用公路沿线受益单位、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款以及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于村道)等方式筹集资金直接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免征营业税,并减免其管理养护过程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要严格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州、县市财政部门对省级交通部门和州、县市财政统筹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和管理养护经费,要按照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实际完成工作量实行计量支付。审计部门要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专项审计,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州、县市公路部门要加强对养护工程的监督、检查和验收,确保养护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截留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项资金。

五、路政管理及人员配备

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由县市公路段负责,所属的路政大队和派驻乡镇的路政中队具体组织实施。路政中队按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置,加挂交通管理站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其人员暂按每个乡镇2人配备。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路政管理业务量的加大,乡镇路政中队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调整。乡镇路政中队名称统一命名为“××县市公路段路政大队××(所在乡镇地名)路政中队(交通管理站)”。路政中队的人员由县市政府统筹安排,原则上从现有交管人员中经考核后划转,不足部分可在县乡公路管理所和公路段机关在编在岗职工中考核择优聘用。路政中队设负责人一名,由县市交通局组织公路段进行考核,并商乡镇党委意见后由公路段聘任。路政中队的基本建设和人员的基本支出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中列支。从事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人员的社会保险等由县市政府统筹解决。

市政养护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市政设施;现状;维护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伴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做为人们生活的基础建设,为人们生活创造了各种便利条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现阶段,市政设施维护工作中存着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改善这些不足,使各项设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充分探讨分析了城市市政设施维护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市政设施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政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建设项目的增加,等级的提高,从而对城镇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镇市政设施不仅要求完好、美观而且要求排水畅通,保障日趋增大的车流量能够顺畅、平安行使。在市政设施养护工作中市政道路的路面修复、附属设施的维修保养、人行道板的修复平整,管道的疏通、道路障碍的清理等维护工作和应急抢险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养护管理中的人的素质,对养护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职工必须树立和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保障维护工作质量和时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养护工作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作条件的改善,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同时由于养护员工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也使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也感到越来越落后。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单纯地认为职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报酬、工资待遇等,对职工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较为原始,认识较为肤浅,在职工完不成任务和在养护工作中质量不好就以扣代罚奖金等管理措施,效果并不理想,以一种简单经济手段来管理养护工作,没有突出人的作用,没有重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的进程,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但人是有多种需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重视人的群体关系,要改善职工的心情以及调整人际关系,使职工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保证工作效率。

二、城市市政设施的分类

城市市政设施主要分为六个方面:一是城市道路及其设施,主要包括城市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道路建设及道路绿化控制的用地及道路的其它附属设施;二是城市桥涵及其设施,主要包括城市桥梁、隧道、立交桥、地下通道等及其他及其它附属设施;三是城市排水设施,包括城市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等管道及其它附属设施;四是城市防洪设施,包括城市防洪堤岸、河坝、防洪墙、排涝泵站、排洪道及其它附属设施;五是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及景点等处所有的公共照明设施;六是城市建设公用设施,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的管网、城市公共交通的供电线路及其它附属设施。

三、城市市政设施维护的现状

市政设施关系着一个城市的面貌与发展状况,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则关系着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市政设施的建设是为了保证市民的日常生活,而对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更是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不能满足市民的正常生活要求。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部门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投入不足

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支持力度不大,投入资金不足也是造成管理不善的主要的原因,在实际的维护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只能采取简陋的维护手段与方式,而这远远不能够满足维护工作的需求,最终使得市政设施的维护不足,管理不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寿命会大打折扣。因此,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加大管理维护的支持力度,对其加大投入,以保证市民的日常生活,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对市政设施的管理不善

市政设施涉及很多部门,如电力、道路、园林以及十几个部门,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不存在或是很少存在联系,使得市政设施的管理不善,如果出现问题,相互之间推诿,这就使得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再加上很多管理人员的意识原因,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不是很完善。

3、对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监督力度不足

对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监督不足,管理与制约手段不是很完善,从而难以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不是很完善,管理人员意识不足,对管理维护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使得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要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光有管理是不够的,监督也是很有必要的,有效的监督可以保证管理维护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下去。

四、做好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支持力度

相关部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市政设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对人们的重要作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对管理维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资金方面,要加强支持力度,合理安排和使用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资金,统筹安排,加大投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做好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提供资金保障。

2、完善基础设施,重视管理维护

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要从基础设施入手,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并定期进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和维护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使市政设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效应。例如,对于道路管理,要保证道路的畅通,并及时完善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于隧道和路灯的管理和维护,还要及时巡视,保证隧道和路灯正常工作,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3、提高建设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市政设施的质量是保证管理维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只有建设质量有了保障,才能更好的开展管理维护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市政设施的功效。在市政设施施工建设的时候,要采用招投标的形式,选择有资格有实力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建设。在管理维护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建设质量的检查,对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落实到施工单位,以保证建设质量。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把握好质量这一关,为做好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做好管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管理原则与管理标准,明确每个管理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使相关部门和个人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培养相应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管理工作的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5、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市政设施建设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维护管理工作还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所以,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每个市民的素质,使每个市民都积极参与到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当中。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使市政设施管理维护置于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形成良好氛围,获得人们的支持。此外,还有必要加大曝光的力度,对于破坏市政设施的行为进行曝光,建立不良行为记录档案,提高市民的素质,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维护的良好氛围。

6、抓好市政设施建设的质量关

市政设施的质量是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要严把质量关,从而为管理维护工作奠定好的基础。在进行市政设施的建设时,要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单位。在对市政设施进行管理维护时,严格对质量问题进行检查,如果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将责任严格到施工单位,为各种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在对市政设施进行管理维护的过程中,加强各方面的监督机制,对防范措施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严把质量关,为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

7、加强专业维护人员的投入

专业维修队伍的培养建设是合理完善城市道路和桥梁等设施养护管理的基础,我们应该根据区域内道路和桥梁的总量、养护工程的现状进行合理配备相应专职维护工程师,以确保设施养护工作的日常进行,并且不轻易变动各自的岗位。相关养护维修单位应当选择专业技术的养护人员组成自己的养护维修队伍,并给每个养护队配备专用的养护维修车辆和机械设备,专业养护人员依据自己的能力按照养护维修计划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对道路、桥梁、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巡查和养护、维修。对选派的专业维修人员要定期进行维修养护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先期应急处理能力。

结束语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水平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要建设和维护好市政设施,只有加强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控制,完善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的养护管理,为城市市政设施的使用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营环境,不仅便利人们出行还保障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为城市创造丰富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市政养护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8.125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1

1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1.1养护机制日臻完善

一是及时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以交通部门为主体、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专班;二是制定了《枣阳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和《枣阳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三是市政府和各镇(办、区)制定了公路养护考核办法,落实专班或专人具体负责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基本做到了有路必养,有损必护。

1.2养护水平不断提高

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公路整体养护质量普遍提高。一是公路路面破损维修、清缝、灌缝、路肩培土、路面保洁里程不断增加,并已形成制度,专人负责,定期开展;二是大多数镇(办、区)都能按照养护方案安排专班或专人工作定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解决;三是在桥梁、弯道、陡坡、街道、村庄、学校以及交叉路口等危险地段、事故易发地点设置了警示标示,最大限度保障了安全畅通。

1.3养护资金逐步落实

一是设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户,统筹安排,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最大限度保障公路养护的需要;二是市财政每年安排的养护预算经费,按照年度养护计划据实申报的方式实施,由市、乡镇、村分别按比例承担;三是部分经济财力好的乡镇安排有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从总体看,各地针对通村公路养护都有一定的配套资金,并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

2公路管养中存在的问题

2.1主体意识弱,管养工作不到位

农村公路管养实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分级管理模式。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镇村“重建轻养、只建不养”现象突出,没有把管养工作真正摆正位置、抓在手上,不愿花人力、财力去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明确地方政府的管养责任主w,且落实地方政府管养责任是全面实施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关键环节。

2.2管理体制不顺,管养机制不健全

从目前开展管养工作的情况看,由于受认识不够,主体不清,资金筹集困难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畅。市、镇、村三级的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基本处于无管养机构,无固定管养人员、无管养经费,无养护机具的“四无”状态。

2.3养护预算经费和养护配套资金不到位

依据《枣阳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市级财政按照每年每千米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资金,并列入了本级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及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而作为养护责任主体,一些乡镇只列入了养护资金,没有列入养护配套资金。

2.4通村公路路政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超限超载治理难。据乡镇政府和群众反映,目前有不少大型超限运输车辆为躲避干线公路治超,绕道从已建成的乡村公路上通过,对本来就建设标准低、承载能力差的农村公路造成了严重破坏。

(2)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比较淡薄,在路面上堆放杂物、占道经营、打谷晒粮、倾倒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由于路政管理缺失,农村公路基本上处于失管、失控状态,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问题亟待规范加强。

3管养工作建议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笔者建议将农村公路养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公路管养工作“五个到位”,即:管养责任落实到位;机构人员配备到位;制度制定、执行到位;资金筹措管理到位;监督检查、考核到位。

3.1加强领导,落实管养主体

市政府是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领导全市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及重大问题的协调;市交通部门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各镇(办、区)做好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具体承担县道的管养工作;各乡镇政府是本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具体承担本辖区内乡道的管养工作;各村委会在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承担本村内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市政府应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镇(办、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中,考核结果直接与镇(办、区)领导班子工作实绩挂钩,促使镇(办、区)领导真正重视并大力支持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促进农村公路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逐步实现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正常化、规范化。

3.2建立机构,健全管养机制

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公路管理网络体系,一是成立农村公路专业养护工程队,具体承办县道养护工作事宜,履行公路管理养护职能;二是镇(办、区)要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站,根据各地通村公路管养里程,每站核定人员3人~5人,乡镇政府要明确1名分管领导担任站长;三是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通村公路养护协会或养护专班。各村根据实际需要,落实本村村道日常养护专(兼)职人员。逐步实现“有钱养路、有人养路、有人管理、管之有效、管之长效”的公路管养工作长效机制。

市政养护管理制度篇10

一、我市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建设情况

1、55公里宿扬高速(段)建设工程,投资约40亿元,该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进入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2、30公里国道205(段)路面黑色化改造工程,投资约3亿元,已完成9公里。

3、50多公里S312秦栏—釜山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投资约12亿元,其中亚行贷款项目—秦栏段改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房屋拆迁、树木砍伐任务,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工作,预计7月份开工建设;S312—釜山段改建工程已进入环境评价、水土保持等可行性研究阶段,预计今年底进入征地拆迁阶段。

4、40公里S205—东阳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投资约3.5亿元,工程已进入环境评价、水土保持等可行性研究阶段。205省道至东阳段、312省道至釜山段为省市共建项目。

5、40多公里县道改建工程,投资约6500万元,分别为:改建X101(老205国道)30公里,已完成17.8公里;铜城—金湖4.3公里,已完成1公里;仁和—新华4.85公里,已完成0.5公里;铜城—龙岗连接线工程2.79公里,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6、5座桥梁改造工程,投资约1500万元,分别为长兴一号、长兴二号桥、石街桥、七里桥和刘白渡改桥;其中长兴一、二号桥、石街桥和七里桥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刘白渡改桥正进行项目申报。

二、我市公路养护情况和路政管理情况

1、公路养护情况。公路分局担负着省道205线东阳至冶山、省道312线釜山至秦楠和重要县道共139.3公里干线公路、32座桥梁1491.2延米的养护与管理任务。年,公路分局率先实行养护体制改革,撤班设站,成立了“集养护生产、路产路权管理,应急抢险”为一体的养护中心,下设1个机械队、1个中修队和3个公路站,即石梁、八里、永丰公路站,形成公路养护管理新格局。采取突击抢修、及时中修、局部大修等应急措施对公路进行及时养护,改善了超期服役公路路况,保证了公路安全畅通。

农村公路管理局担负着县乡公路养护与管理任务。

(1)在县道养护方面:农村公路局修订了《道班养护管理办法》和《道班养护人员目标考核细则》。根据养护路况实际,月初下达养护计划,月底进行考核验收,并将出勤、工效、完成质量和工资奖金挂钩。该局小修队每年4月初开工,月底完工,对全市县道公路毁坏路段进行循环修复,使我市县道路况得到很大改善,通行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2)在乡村道养护方面:年制订《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暂行办法》,市各镇(街道)都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公路站长,各镇(街道)都有一名副镇长分管此项工作,农村公路局帮助各镇(办街道)公路站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并制订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细则》。通过一年两次检查考核,各镇(街道)公路站对乡道、村道管养力度有了明显提高,确保农村公路乡道、村道安全畅通。

2、路政管理情况。公路分局负责省道干线公路及重要县道路政管理工作,目前有路政管理人员12名;农村公路局负责县道、乡道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目前有路政管理人员6名。路政管理工作职责是负责管理和维护路产路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实施公路巡查;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止、查处各种违章利用、侵占、污染、毁坏和破坏路产的行为;控制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维护公路养护、施工作业现场的正常秩序。

三、对破坏道路违法现象的打击和监督检查

1、加大对超载超限运输车辆整治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于年就成立了联合治超执法队伍,加强对超限超载运输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了“源头治超”的机制,各部门之间紧密协作,严格执行黑名单制度、抄告制度、倒查制度等。通过路政、运政、交警的联合治超行动,目前我市超限运输管理已经达到省交通厅规定的超限率4%以下的控制目标。

2、加大路损案件查处力度。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加大路政巡查力度,采取路损案件举报奖励方法,争取公安交警部门支持,加大对路损案件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取路损赔偿费。

此外,将路政管理与日常养护管理相结合,加大涉路工程监管、公路标志标线管理、非标管理力度,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为道路安全畅通做好了保障工作。

四、我市贯彻《公路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市在贯彻实施《公路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管理和县乡道管护问题。

(一)在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1、公路建设与沿路建房的矛盾。公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支持公路建设,对影响公路拓宽改造的房屋进行大规模的拆迁,但是为了减少拆迁矛盾,又允许沿路群众在公路建筑控制区新建房屋。这就为今后公路的进一步拓宽改造留下了隐患。同时与《公路法》和市政府通告产生矛盾,使法律规定得不到落实。

2、执法主体不清晰。我市政府在对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是比较重视的,[]天政通3号文件《关于禁止在国省道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的通告》就特别重申了滁政[2004]78号文件的规定。但是市政府将国省道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权授予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影响到公路路政管理的执法权威,也造成了目前路政和城管之间“谁都能管却谁也不管理”的尴尬局面。

3、公路街道化现象严重。为寻求解决公路街道化问题的办法,公路分局于年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市公路街道化现象的调查报告》材料(详见附件材料)。我们认为公路路政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公路街道化现象的逐步蔓延,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些建议,望能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

(二)在县乡道管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1、县道超期服役毁坏严重,尽管每年都安排经费进行大中修,但只能维持通车,有的甚至前修后坏,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面貌,需加大县道改建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