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运输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4:56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篇1

1、目的

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高效到货,持续提升物流运输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低温产品运输管理过程。

3、职责

3.1品控部负责制定运输管理制度、标准。

3.2各区域业务经理、经销商负责检查、监督工作。

4、厂区内管理:

4.1物流车辆要求:

4.1.1使用制冷车。

4.1.2车厢底部平整、无锈迹,车辆内壁四周没有凸起螺丝或棱角等可能损坏产品的部分,如无法去除的凸起部分用垫板等物品进行有效的防护。

4.1.3车厢内保持清洁、干燥、无异味,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物品同车运输。

4.1.4制冷车辆运输放置温度监控设备(温控仪)。

4.1.5制冷车辆到达指定厂区后,承运司机到库房签到,库房按规定检查车辆卫生、温控仪放置、制冷机正常运转等情况,验证合格后方可装车。

4.2产品防护要求:

4.2.1车辆有良好的防雨性,运输过程中添加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防止高温、低温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5、车辆运输管理:

5.1车辆冷链运输要求:

5.1.1装车时车辆需进行制冷,车厢温度达到2-6℃之间方可进行装车,由库房库管进行检核,数据以当次车辆制冷机显示温度为准。

5.1.2装车时按标准码放,在制冷车厢顶部预留出10cm风道空间。

5.1.3装车前温控仪要求固定到车厢中间位置,有温度仪盒放置温度仪盒内并使用铅封锁死,半挂车放置在车底冷风槽中间位置处,装车过程中如遇吃饭等中途停止装车的,要求司机及时关闭车厢门。

5.1.4车辆装完货后应立即关闭车厢门,在和库房人员核对出库信息后,离厂并开启制冷机开始对产品制冷。

5.1.5车辆制冷温度控制在2-6℃之间。

5.1.6车辆制冷保证温度控制在要求标准范围内。调度追踪车辆到货时间,按卸货点到货时间反推车辆行驶时间段,对行驶时间段中温度数据进行考核。

5.2车辆在途时间要求:

5.2.1车辆装完货物后应及时上路,并按规定的行车路线及时准确地把货物送达目的地,不得随意改变行程路线,如改变路线给经销商造成市场损失,根据情况处以500-1000元的罚款。

5.2.2出车之前,需检查话费余额、电池电量、加满油,并做好车辆维护,运输途中,保证车辆在可联系状态,不得关机,如发现一次,罚款100元;提前2小时通知下站到达客户预计到达时间以便客户提前准备接货。

5.2.3在车辆运输过程中,应保证产品完好,到达客户后要监督卸货过程,防止客户卸货过程中人为性损坏,卸完货物后司机要平铺后面产品,防止惯性摔坏产品,到达客户卸货前所有破损由车主按到岸价格现场赔偿(成批量等质量问题调度协助公司给与处理)。

5.2.4运输途中,按照公司标准要求在既定时间完成物流配送。

5.2.5在运输过程中,未经公司营运部物流人员同意不得随意中途转货,一经发现,公司将按协议处100-1000元罚款,直至取消运输资格。

5.3车辆到货异常处理要求:

5.3.1在运输过程中如遇到自然条件(雨、雪、大雾等天气)或道路原因(如道路维修等)和车辆(如车辆维修等)原因而不能按时到达送货地点的,司机应及时通知经销商和调度人员,并主动及时做出调整,不得无故晚到或不履行通知义务。

5.3.2在运输过程中如发生一般交通事故,对于车辆及产品无较大影响的,车辆应第一时间通知客户及调度,并主动采取最快捷处理方式解决交通事故。

5.3.3在运输过程中如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对于车辆及产品造成重大影响的,应第一时间通知客户及调度,相关物流商必须启动紧急预案并通告公司营运部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及相应倒货车辆前往事故现场,未经营运部负责人同意,不允许私自处理事故产品,所有产品必须由营运统一来处理,另外要有紧急预案防止产品、环境等相互的污染。

5.3.4因车辆原因(不可抗力除外)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承运商承担。

6、产品交付管理:

6.1按公司标准到货时间(与客户沟通确认的时间)到达送货地点后,司机应按照产品出库单、促销品出库单所列品种、数量完好的交于经销商。

6.2标准到货时间会根据线路的发车情况随时作调整,执行最新的物流标准列车时间表。

6.3在卸货过程在,司机有责任监督经销商,要求其卸货时对货物轻拿轻放;卸完货后,经销商当面清点货物数量,与出库单回执联上所填货物数量有差异的,应详细注明或当面协商解决;经销商未签字的,一律不予结算运费,正常签收无明确说明的视为产品数量、破损正常对待。

7.考核项目及标准:

7.1车辆卫生考核:

7.1.1当日发货车辆进厂前物流商需完成卫生及硬件自检,合格后进厂装车,需遵守厂区卫生管理规定,如发现车辆在厂区内打扫卫生或随地乱扔杂物破坏卫生现场,考核车辆200元/次;

7.1.2仓储、物流负责对进厂车辆检核,车外厢卫生不合格(泥渍、油渍)考核100元/次并禁止装车,出厂清洗合格后允许装车(发车当日下雨不考核车厢外部卫生);

7.1.3进厂车辆车厢内部有异味(刺激性、挥发性气味、肉、鱼残留气味)考核200元/次并禁止装车,出厂清洗合格后允许装车;

7.1.4进厂车辆车厢内部有凸起或不平整且无防护考核200元/次,修整或防护合格后允许装车;

7.1.5进厂车辆车厢内部有锈迹影响装车考核200元/次并禁止装车,清除合格后允许装车;

7.1.6进厂车辆车厢内壁、冷风槽发现残留物(肉、鱼、纸片等)考核200元/次并禁止装车,清洗合格后允许装车;

7.1.7进厂车辆有良好的防雨性,车厢漏雨考核200元/次,禁止装车并停运处理,同时受损货物由物流商承担一切损失;

7.1.8进厂车辆与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挥发性物品同车运输考核1000元/次,禁止装车并停运处理;

7.2车辆装车考核:

7.2.1入厂司机(含物流公司其他人员)需在门卫处换取通行证,并随身佩戴,如发现未换取或未佩戴考核100元/次;厂区内物流商人员(含司机)要求穿着装齐、干净,不能赤裸上身或穿拖鞋(安全问题),如发现考核100元/次;

7.2.2入厂车辆需在门卫处换取厂区出入证,并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左边位置,要求驾驶室前挡风玻璃处除营运、出入等证件外无其他杂物(票据等),不合格考核50元/次;

7.2.3厂区内不按停车位停车(车尾部要与黄线对齐),厂区内限速30km/小时,如发现超速或乱停车现象车辆考核50元/次(含物流商私家车);

7.2.4入厂车辆需司机本人签到,填写完整后由仓库库管确认,如发现代签,考核签到车辆、代签车辆各50元/次,代签车辆重新签到,如物流商调度代签到,一并考核50元/次处罚;

7.2.5车辆倒车时要求有专人负责指挥,防止撞人和撞坏库房设施,如发现单人独自倒车,考核司机50元/次,造成损失的由车辆双倍赔偿;

7.2.6装车过程中要求司机现场点数,不允许脱岗,如发现司机不点数,考核50元/次,并承担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7.2.7司机监督装车过程中破损产品挑出及调换,装车后再出现非质量原因破损由物流商承担所有损失;

7.2.8司机监督装车过程中产品的码放顺序、产品踩踏情况以及温度、状态、口感等情况,如发现码放顺序不符、踩踏产品,及时制止并举报奖励司机100元/次;发现产品质量异常的停止装车,发现数量异常的立即解决;

7.3车辆运输考核:

7.3.1卸车时发现司机踩踏产品考核100元/次,并承担破损产品损失;

7.3.2卸车后未对车内剩余货物做平货处理考核200元/次,并承担破损产品损失;

7.4冷藏运输考核:

7.4.1温度监控设备要求:当日发货车辆装车前物流商需配备车辆温度监控设备(温控仪),装车前如发现车辆温度监控设备不合格且未报备,追加考核物流商500元/次;

7.4.2仓储、物流负责对当日发货车辆检核,发现制冷机不能正常使用考核500元/次,禁止装车,修理合格由仓储、物流验证后方可允许装车;

7.4.3当日发货车辆装车前未放置温度记录仪或放置位置不符(要求放置在车厢顶中间位置处或温度仪盒内)考核500元/次(挂车温度仪放置在车厢底部中间冷风槽内);

7.4.4当日发货车辆温度记录仪编号与公司备案不符且未提前报备考核500元/次,无温度记录仪车辆禁止装车,备案并有仓储、物流放置温度仪后方可允许装车。

7.4.5车辆装完货后及时关上车门,并开启制冷机对产品开始制冷,运输过程1小时后开始计算考核,车辆制冷温度控制在2-6℃以下(因制冷温度0℃以下不考核)。调度追踪车辆到货时间,按卸货点到货时间反推车辆行驶时间段,对行驶时间段中温度数据进行考核;

7.4.6全程未制冷车辆(无明显制冷痕迹)或制冷数据作假车辆考核500元/次,一车月均连续两次出现未制冷情况停运处理;

7.4.7按温度记录仪数据计算温度考核(温度记录仪数据取最低温度),在产品质量无问题前提下,超出标准温度每超出1℃罚款50元/车次,一车连续两次出现无温度记录仪数据停运处理(温度记录仪为半小时一次记录);

7.4.8要求物流商下载车辆温度记录仪数据,发车后10日内将温控仪数据传回公司,数据无法按时回收考核500元/车次,延期5日仍未回收追加考核500元/车次,一车月均连续两次出现无温度记录仪数据停运处理;

7.4.9温度仪在温度仪盒铅封锁死状态下(公司调度现场打铅封)出现异常,无法读取温度数据,当次不考核物流商;

7.5车辆到厂到货考核标准:

7.5.1车辆未按标准到厂时间到厂(晚到厂)按20元/时予以考核,早于标准到厂(早到厂)无奖励;车辆装车等待按到厂后1小时开始计算,如早到厂按照标准到厂时间起算等待,标准时间范围内按实际到厂起算,晚到厂按实际到厂时间起算,吃饭时间(中午12:00-13:00,晚上17:00-18:00)不算等待时间,车辆到厂等待按照5元/时给与补贴,到厂后时间范围0-20分钟以前按前一整点,21-45分钟按半小时,46分钟以后按后一整点。如车辆到厂检查不合格,入厂时间以整改后时间为准。

7.5.2车辆最晚到厂时间控制在15:00之前(区域不同,时间不同,具体时间由销售经理规定),15:00之后到厂按300元/时予以罚款;承运线路当日发货车辆15点前无法到厂,公司增加协运车辆运输,按当次1倍运费进行处罚,给与协运车辆补贴。每月协运累计达到3次者,公司有权取消物流商线路承运资格。

7.5.3因车容造成甩货、甩促销品除了自动扣除相应运费外对车辆进行10元/件的罚款(按订单出具冲票件数为准),并且因甩货造成的一切损失由物流商承担;因车辆原因(非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晚到货对车辆进行20元/小时罚款(车到厂晚已考核的不再考核、客户进行罚款的不再考核)。

7.5.4禁止物流车辆司机向任何人售卖车上产品,尤其是公司内部员工,如违反此规定处以500-5000元/次的罚款,如情节严重者,加重处罚,直至取消承运资格。

7.6人员管理考核:

7.6.1各物流公司相关人员当天12点以前给客户发送短信(包含车辆信息、司机电话、配送线路等)(发车前将最终装车品种、数量、车辆信息、司机电话等发送客户),如出现短信未发送的考核100元/次。以短信平台已发信息为准。

7.6.2各物流公司调度员每星期五自行上交温控仪数据,逾期上交的另考核物流公司100元/次。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篇2

摘要:分析了我国冷藏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指出其中在硬件设施、国家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人才培养、改善物流设施、开展多式联运等等措施,来提高我国冷藏食品物流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冷链物流

1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的背景及趋势

冷藏食品供应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至消费者手中,其中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专家估算,目前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市场货物需求的20%-30%,日益扩大的易腐食品市场给冷链产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目前,国内有1万多家超市亟待引入冷冻技术和寻求合作伙伴,农业市场对其有更大的需求。一些大城市设想在5年内建立并完善食品冷链系统。

据丹麦丹佛斯公司制冷与空调部总裁海尔博格预测,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现代零售方式的迅速发展将会促进对冷链系统的采用,冷链设备行业年产值有望在现在的13.5亿美元基础上每年增加15%-25%。

2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无序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一些冷藏食品物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跑长途运输时会在半途关闭致冷设备或调高车厢温度,等接近目的地时再调整到客户要求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食品质量已经出现问题,但由于尚未影响到外观及气味,很难被察觉到。冷链环节的温度不稳定,引发食品的微生物变化,尽管有时看不出来也吃不出来,只在化验时才会显示出来,但严格来说也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2)硬件设施不理想,导致冷藏食品在物流过程中浪费严重。欧、美、日等国食品冷藏运输率达80%-90%,东欧国家约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一些易腐食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7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

(3)冷藏食品供应链硬件设施不理想。目前,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保有量为3万辆,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达到20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仅为6970辆,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同时,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仅700多万立方米,也显示出不足。

(4)冷藏食品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冷藏物流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冷藏物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而缺乏附加值高的物流服务。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的外包,也是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

(5)一刀切的交通管制阻碍冷藏食品物流运输的发展。目前我国一刀切的交通管制,不符合食品物流卫生和保质的时效性严格要求,尤其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毕竟,对于载货能力一样的车辆而言,冷藏车的运输成本比普通车辆高出很多,而冷藏车没有任何特权,不能享受绿色通道,也比普通运输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3我国冷藏食品供应链发展对策

(1)充分发挥公路冷藏运输的潜力,同时铁路系统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公路适宜中短途运输,其特点是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能很好地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业务。铁路系统要利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资源,对各种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真正做到对冷藏货物运输优先组织,建立冷藏食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此外,要积极建立与公路、水路以及海关、、堆场等相关部门配套的、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2)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要迅速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应重点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发挥冷藏集装箱既有冷藏车的制冷作用,又有集装箱的灵活、安全的集成优势,以及便于计算机管理和多种运输方式交接等特点。

(3)开展易腐货物多式联运。多式联运能够提高货物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对物流效率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铁路、公路和水路应打破各自的行业壁垒,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发展铁路、公路易腐货物的运输。

(4)鼓励开展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业务。冷链物流的专业化、高难度以及基础设施的高投入,进入的门槛很高,一般物流企业很难切入。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5)制定规范的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消除政策壁垒,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行业标准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食品冷链发展的因素之一。充分发挥食品物流企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集成作用,制定现代食品物流城市道路运输支持政策,对现代食品物流配送企业给与道路交通通行方便,发放食品物流绿色通行证,同时对社会零散货运车辆严格管理,促进城市食品物流的高效运作。

(6)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篇3

1.1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2013版GSp第5条和第6条指出,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质量方针文件应当明确企业总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并贯彻到药品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这2项条款明确了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了重大损失,使公司高层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药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风险。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应依据风险管理原则,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1.2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首先,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风险识别的准确与否,决定着风险管理的效果。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对引起质量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通常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硬件与人员方面:主要有仓储设施、设备、人员资质条件。②冷链药品物流过程及环节:如药品购进收货、验收、储存与养护、出库与运输等多个环节。在药品冷链物流中,任何一个方面或者环节出现错误,都将导致不同的危害事件,即产生风险。其次,进行风险评价。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应用定性的方法,评估风险因素的“高”、“中”、“低”。确定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如有可能应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药品质量风险因素的影响力,并赋予权重,建立药品冷链物流质量风险因素体系。最后,实施风险控制。质量风险控制是实行风险管理的决定性措施。根据上述步骤,对药品冷链物流过程各环节中的风险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定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2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意义

药品冷链物流是关系药品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冷藏药品流通中的关键内容。随着民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越发重视,通过对药品冷链物流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水平,控制药品流通中的质量关键环节,保证用药安全性。

2.1对于药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意义

依据风险管理原理,对冷链物流流程中药品质量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通过对药品冷链物流进行流程分析,可以及时识别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做到风险规避或转移,减少冷链“断链”现象的发生,降低医药企业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品牌声誉,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2.2对于药品安全的意义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物流环节与一般商品物流相比有很大不同。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任何一个作业环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对药品品质造成重大影响,危害人们的用药安全。安全有效的药品冷链物流是保证疫苗、血液制品等冷藏药品安全性的关键,对药品冷链物流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风险因素分析评估,进而实现对药品冷链物流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药品冷链物流作业过程中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初探

笔者收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药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实践资料,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重点分析企业药品冷链物流作业流程,得到收货、储存、分拣、运输4个核心作业环节。在每一环节的作业流程中,其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风险的大小。每一环节的作业步骤均应加以厘清,并要求规范化,以便进行各环节的关键因素识别与控制。

3.1收货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冷藏药品的收货应优先于普通药品。收货时,应避免外界环境对药品运输储存条件的影响,应用温度测量设备当场检测药品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符合要求应及时将药品移入符合温度规定的待检区,并索取运输交接单及药品运输途中的温度记录,对其运输方式、运输时间、收货时药品温度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记录,双方签字确认、留存。对运输过程不符合温度要求的药品,不得入库。收货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能否在收货时,现场及时导出随行的冷藏车或冷藏箱的温度记录仪数据。②温度记录数据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经查验符合要求的,方可接收。③如不能当场导出随行温度记录仪采集的数据,药品应暂移至符合规定温度要求的待验区,待获得运输全程温度数据并确认符合规定后,才能移入合格仓库。

3.2储存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冷链药品储存指冷藏药品在库的过程中,应按照符合规定的储存温度进行储存。储存冷链药品时,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进行在库养护并记录。储存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冷藏药品的储存是否符合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在专用冷库或冰箱、冰柜内进行。②冷库是否经过验证,确保安装自动化的温度调控、监测、采集及报警系统。③温度监控系统是否配套不间断电源,以保证记录的连续性和报警的及时性。④冷藏药品在库储存期间,是否进行在库养护并记录。

3.3分拣环节关键风险因素识别及控制

药品分拣作业是指按客户的要求,将药品从储存冷库的储存区分拣出来,配好后送入指定发货区的物流活动。药品冷链物流分拣配货作业的目的在于正确而且迅速地集合客户所订购的货物,必须做到:选择适当的分拣设备;采取切实而高效的分拣方式;运用一定的方法策略组合,提高分拣效率,提升作业速度与能力。分拣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捡货前,企业分拣配货管理人员能否正确进行订单的分析处理,将配送需求指示转换成配货单,并对发货计划进行严格审核。②配货作业人员根据配货单上的内容说明,按照出货优先顺序、储位区号、配送车辆次号、客户号、先进先出等方法,把位于冷库中的出货药品分拣、组配、整理出来。③分拣人员在放置冷藏药品时,是否规范操作。一般要求药品在放置时不可直接接触控温物质,以防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④药品装车时,是否严格规定并控制冷藏药品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药品的运输设备内的时间,通常冷藏药品在30分钟内完成装载;冷冻药品在15分钟内完成装载。

3.4运输环节关键风险因素识别及控制

药品冷链物流最容易断链的环节就是冷链运输环节。药品运输从配送中心到省级客户或地区二级配送中心、从省级客户到市级客户再到县级客户、最终到达用户手中,每个环节均需要冷链运输,需要冷藏设施与设备,需要冷藏车、移动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等,并且要对运输过程进行温度控制和监测。运输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冷链运输有否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冷藏车与冷藏箱),适合运输药品量的运输距离。②冷藏车的保温性能是否良好,可以配备应急保温设施,以便确保在温控机组出现问题时,车厢温度仍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设定的范围。③冷藏车是否配备温度自动控制、自动记录及自动报警系统。④运输药品的冷藏车在运输途中是否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使用温度自动控制、自动记录及自动报警装置,记录时间间隔是否超过10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记录数据是否能由收货人实时导出且不可更改。⑤运输过程中,企业是否建立了冷藏药品运输应急机制,对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异常气候影响、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预先做好了防范、应对预案。

4结语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篇4

1.1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1.2乳制品冷链物流

乳制品冷链物流是指产地源奶及加工制品在储藏、运输加工、分销、零售的全过程中,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始终保持乳制品所要求的低温条件的物流活动。

2乳制品冷链物流分类及必要性

2.1乳制品冷链物流分类

目前,乳制品大体分类为液态奶、奶粉、冰激凌、奶油、炼乳、干酪等。不同种类的产品对物流要求差异很大,按照产品的温度控制要求,乳制品物流大致分三类:一是奶粉、常温液态奶及乳饮料的常温物流;二是巴氏奶、酸奶等乳制品的保鲜冷链物流;三是冰激凌、干酪等冷饮乳品的冷冻冷链物流。在冷链的各个环节,如加工、储藏、配送、销售等都需要特殊的冷藏设施和特定的冷藏技术。而乳制品的要求更高,不同种类的乳品对冷链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或是在一条冷链中要求不同的温度,故要加强对整个链条环境的控制。

2.2发展乳制品冷链物流的必要性

(1)乳制品相对于其他产品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原奶的供应多数来自于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原奶的保质期很短,乳品加工企业就将工厂设在离奶源近的地区,而乳制品的消费群体大多数来自在华东、华南等地城市且分布广泛,牛奶是一种易腐产品,巴氏奶、酸奶等产品如果不将其放在低温下储存就很容易变质,这就决定着以加工企业的能力不可能直接将产品出售给消费者。因此必须建立乳制品冷链物流。(2)原奶经过加工后,虽然较原奶保质期有所延长,但是仍比其他食品短,除了奶粉、冰淇淋等保质期一般不超过半年,如蒙牛酸酸乳、百利包等低端奶的保质期则更短。实施乳品冷链物流可以有效避免因产品过保质期而使货物积压带来的巨大损失。

3内蒙古乳制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内蒙古乳制品冷链物流现状

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来看,发达国家乳制品行业产值占农牧林渔业总产值的20%,占畜牧业产值的40%,而我国的乳制品行业产值占农牧林渔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3%,占畜牧业产值的为10%。与世界发达国家乳制品行业比较,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起步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综合考虑我国奶畜生产能力、饲料供应、奶业科技进步、居民消费需求等因素,预计2020年奶类产量将达到6000万t,人均占有奶量将达到42kg。所以发展乳品冷链物流势在必行,但是通过对内蒙古多家规模的乳制品企业的调查发现,他们生产的产品有需要通过冷链运输,内蒙古乳品冷藏运输率只有80%。只有10%的企业能将需要冷藏运输的产品全部进行冷链运输,60%的企业冷藏运输率不到三分之一,远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藏运输率(90%左右)。为了保证乳制品在冷链运输中的质量,内蒙古乳品龙头伊利集团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采用跟踪系统等方式,对承运商进行严格要求,并定期考核,实行考核不合格就淘汰的制度。例如冷饮事业部的低温条件-18℃是最起码的要求,所有承运商都必须达到。在整个配送过程中,伊利集团使用温度监控仪,每隔15~20min打出一份温度曲线图,按照产品要求进行温度的控制。该系统可以对运输工具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和跟踪管理,不定期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考核、评估等,达不到要求者就会被淘汰出局。此外,伊利集团还经常通过调研冷链物流运输产品的接货方,通过他们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意见,对公司进行评估。据统计每年大约15%有的冷链物流公司被淘汰出局。正是依靠严明的纪律和合理的考核系统,使得伊利集团的冷饮销量取得了每年平均增幅30%超过的发展速度。由于产品多数是需要冷藏和保鲜的且保质期短,因此伊利对存货时间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对此伊利公司引入了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首先,该系统设定了仓库中产品的最高、最低库存量,能够反映出当前仓库中的产品是否达到了设定的库存上、下限,如果超过限度就会进行预警,提醒分销商及时进行促销或者加大生产。其次,该系统可以实现产品的进出库管理和库存查询功能,伊利乳品公司各事业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分布在各地的分仓实际销售状况,并通过产品调拨管理加强分仓管理的灵活性,实现了货物的及时调配。最后在每个产品上设定条码,每个区域销售的产品设定不同的编号进行区分,这样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产品的跟踪,了解产品的动向,使伊利乳品公司可以很好的掌握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窜货问题以及在产品管理中的损坏情况。蒙牛乳业(集团)是在运输车上装上了定位系统,GpS系统可以跟踪了解车辆的运行情况,包括所处位置、车速、车箱内温度等。这样,蒙牛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站查看车辆信息。GpS的安装,给蒙牛集团、客户以及物流人员来了很大的方便,避免了有些司机在途中长时间停车而造成货物未及时送达或者产品途中变质等情况的发生。乳制品的冷链模式在流通渠道上,蒙牛乳业(集团)和伊利集团采用的模式也是有所差别的。蒙牛采用的是三级渠道的分销网络,即生产商-分销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是传统的乳品流通营销结构,每个事业部分别负责该部下面的分公司和经销商,经销商再负责二级批发商、组织购买者与大型的零售终端,二级批发商分管中小型零售终端,如中小型超市、仓储式商店等。分公司下设的渠道组织与经销商制下设的组织是一样的。伊利集团对流通渠道的建设进行了全面整合,做出了“一级配送、二级强化、决胜终端”的决策,将一级经销商、二级批发商及最终消费者全部纳入了客户范畴,巧妙的将经销商转变成了配送商,既发挥了经销商的配送能力和影响力,又很好地遏制了经销制存在的局限性。此外,伊利提出了“管理到二级批发商”的经营理念,用自己的销售人员直接对二级批发商进行销售、促销、服务及管理,既保证二级批发商的利益,也维护了价格秩序和物流秩序。

3.2内蒙古乳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乳品企业内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成型

一条完整的乳制品冷链包括低温采购、低温加工、低温贮藏、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销售五个环节。只有在五个环节中都使乳制品处于其需要的低温环境中才能保证质量、减少损耗。但是目前内蒙古能独立开展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综合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常常出现“断链”现象。大量的牛奶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伊利、蒙牛的冷链物流体系也未成形,也是最基本的用冷藏车进行运输,用冷库进行储存,对于温度的控制监控系统也不是非常完善,存在一定的问题。人工测量与纸面记录;实时性差、监管脱节;没有统一数据系统支持;取证较困难、无法确定责任;无法进行预警、损失率大等。虽然蒙牛、伊利的一些部门能运用定位系统对运输交通工具进行定位,但是其他能通过信息技术对冷链物流供应链进行管理系统的企业还是相对较少。并且乳品企业冷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没有及时的信息沟通,使其局部发展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如鲜奶的供应与生产不平衡,生产与销售不平衡,从而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例如,在2014年,蒙牛、伊利则更是用百利包纯牛奶和利乐枕纯牛奶大打价格战;部分区域型乳品企业八连杯酸奶价格降至6.9元/板,蒙牛、伊利的大果粒产品在北京和天津市场不同程度的开展买赠活动,蒙牛冠益乳、伊利畅轻也开始打价格战。冷链物流各节点缺乏有效衔接,直接导致冷链物流的效率低下。

3.2.2第三方物流介入很少

在我国乳制品企业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比较缓慢,内蒙古目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甚至更少。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内蒙古的冷链物流企业除了伊利、蒙牛。其他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实力较弱,服务标准参差不齐,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相对落后,一些奶罐车也仅仅是保温车改造而来。另外,还缺少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现存的物流供应商绝大多数都是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的,主要是以货物、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性冷藏运输服务为主,不能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与对乳品的冷链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冷链物流企业中专业的乳制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缺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乳制品冷链物流的专业性要求高,且需要较高的基础设施投入,进入门槛较高,一般的企业很难在该领域内立足;第二,由于乳制品的特殊性(保质期短、对车辆环境要求高等),一般的乳制品企业不愿意将物流业务外包,这也限制了第三方乳制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

3.2.3乳业冷链的硬件设施落后

内蒙古除了伊利、蒙牛这些品企业的硬件设施还相对较好,其他小型企业冷链物流系统由于缺乏适宜的技术设备手段,如温度控制设施等,加上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整体乳业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导致各个环节信息阻塞,使乳制品在运输途中风险增多。乳品冷链物流应该是从奶源的获取到生产出的牛奶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都处于冷链的环境下,以保证乳品新鲜度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节约物流成本,通常运用保温车来代替冷藏车,而在长距离的运输中,保温车很难保证车内温度始终处于较低的状态。出现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冷藏车的投入过高,另外,乳品企业从的冷库容量也不足,闲置率较高,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仅限于某些食品种类的冷藏,冷藏功能单一,设施设备较为陈旧,库龄较长,成本高,收益低,物流运作效率低,物流技术落后,产业配套不全,因此亟需引起重视。

3.2.4冷链管理和服务人才的缺乏

现在中国乳制品企业发展冷链最严重的短板就是冷链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物流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我国从事冷链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不多,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冷链物流属于高投入、低回报行业范畴,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服务要求更高。而目前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过去传统流通公司中的运输从业者或者仓储从业者,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冷藏运输车辆的驾驶员也属于冷链物流方面员工。但是基于内蒙古的调查发现,驾驶员的文化水平较低,最高的也就是高中学历。一部分人员没有意识到乳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有时会在途中耽搁时间;由于季节的因素,在冬季,有时为了节约成本,冷藏车的温度也不是控制的很到位。其次,据了解,目前内蒙古的高等院校还没有一所成立冷链物流专业,伴着伊利、蒙牛两家大型乳品企业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的人才供不应求,其他省市毕业的相关人才,到我们内蒙古发展的也较少。况且,冷链物流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制冷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型人才在内蒙古也是较少的。

4发展乳制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4.1建立并完善整个冷链链条,实现信息一体化

由于乳制品本身的特征,要求从原料奶的采购到最终的消费者手中全程低温,如果其中某一环节断链,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为了保证质量,乳制品企业必须建立一条完整的冷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冷链结构。建立了冷链体系后还要加强对整个冷链监控管理,通过时间管理、质量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作业管理等实现流程的无缝连接。对此,根据乳制品的具体需求现已研制出“冷链温度管理系统”与“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在需要恰当的温度管理来保证乳品物流管理中,将温度变化记录在“带温度传感器的标签”上或“实时”的通过“具有GpS及温度传感功能的终端结合无线通讯技术上传”到企业的管理平台,对产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细致地、实时地管理,可以简单轻松地解决食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问题。(1)进行全程冷链物流控制。如何确保乳制品始终处于冷链的环境下,关键在于乳制品企业能够对乳制品的物流配送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目前,乳品供应链配送主要有两种模式:自己配送和外包配送,在这两种配送模式下,即使所用的配送车辆都是冷藏车,乳制品企业也无法保证乳制品始终处于冷链的环境下,因为企业缺少对配送车辆的监控,司机为了省油通常会在半途关闭制冷设备,从而使得乳制品离开了冷链的环境。如何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对配送车辆的监控,乳制品企业可以在配送车辆上安装温控系统,随时监控车厢的温度,并将监测到的温度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企业的调度中心,一旦监测到车厢内温度超标,调度中心即刻对配送司机发出警告,调度中心还可以通过温控系统查出温度超标的原因,若完全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企业可以对司机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2)实施联盟,共同配送。自办物流设施,需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如配送量过小必然造成负债过多、回收期长,反过来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那么实施共同配送,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乳制品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共享的冷藏车队和配送中心或者引进社会资源,并实施共同配送,是乳制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谋得一席之地的发展战略。

4.2培育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较少,并且大多数都是从一般的物流企业转型而来,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冷链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与真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具有很大的差距。在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统一招标时,不仅严格审核对方的资质,还要求具备一定的运输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同时,冷链物流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对物流供应商的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逐步实施对运输车辆温度、适度、定位跟踪等多方面的控制和监督,才能确保有效监控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度。因此,一些乳制品企业宁愿自己来做冷链物流,而不愿意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三方乳制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为了加速我国乳品冷链物流事业的发展,冷链物流的第三方化是必由之路,因此,我国需要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专业的第三方乳制品冷链物流企业,让乳制品企业能够放心的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在第三方乳制品冷链物流企业培育的过程中,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降低税收、购买冷藏车的价格补贴等,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4.3加大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硬件设施的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发展和成效。乳品作为内蒙古的支柱产业,从宏观层面来说,政府应当加大对冷链设施设备的研发和投入力度,提出冷链物流硬件的发展规划,推进冷链物流设备的完善和提高。现在冷藏车的数量存在严重的缺口,政府应加大对冷藏车生产企业的支持;政府应投资建设公共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让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与冷链物流需求方之间可以共享信息,降低冷藏车的空载率,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从微观层面来说,在硬件投入方面,乳制品企业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冷库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冷藏车的使用等,有些乳制品企业虽然冷库的建设上投入很多,冷库面积也很大,但是他们忽视了装货区缓冲地带的建设,从而造成装货时,乳制品完全暴露在室外,并没有实现乳制品全程的冷链,在这方面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4.4加大链物流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篇5

英格索兰成立于1871年,1906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全球雇员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6月5日正式完成收购美国特灵公司(trane),使英格索兰成为一个年收入达到132亿美元的全球多元化工业企业,旗下拥有冷王、哈斯曼、特灵等品牌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球前列。

据了解,冷王在全球8个国家的13个工厂为卡车、拖挂车、铁路货车及越洋集装箱设计制造制冷和供热的机组。尤其是在冷藏运输领域,冷王是国内最主要的冷藏运输设备制造商之一。哈斯曼是全球的制冷系统和食品展示柜品牌,服务范围包括超级市场,大型商场,仓库,便利店,药店和餐饮场所。美国特灵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采暖、通风、空调和楼宇自动管理系统供应商之一,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商业建筑、超市连锁、金融机构、政府工程、高档住宅、文教等众多领域。最近,《物流》杂志社记者采访了英格索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刘芳博士,解读其100多年制冷的技术与管理及对国内冷链行业对制冷设备运用的现状。

《物流》:制冷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制冷效果,请问英格索兰的制冷技术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英格索兰在制冷技术方面一直不断努力创新,以冷王为例,在20℃降温至零下18℃只需要2.5小时。基于aRi,atp测试标准,公司拥有大冷量性能,优异的箱内气流布局及温度分布,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以精确控温,易操作的控制面板等。

另外,英格索兰测试运行标准非常严格,例如盐雾实验(耐腐蚀实验)中,我们根据aStmB标准采用700小时测试参数,而在震动测试中同样基于特定路谱运行。而且单机温度记录器、车队管理系统、全球数据管理系统基于无线通信GpS技术平台对设备运行进行实时追踪记录,并对机组进行控制。

《物流》: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请问冷链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要注意哪些方面?英格索兰提供的冷链解决方案有哪些针对性的措施和管理?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行业内各个企业也都希望通过冷藏运输的安全管理控制这类事件的蔓延。冷链链条的各个环节,如加工、储藏、配送、销售等都需要特殊的冷藏设施和特定的冷藏技术。并且,由于冷链产品多为易腐食品和药品,故而不仅要加强对整个链条中冷环境的控制,保持产品的恒低温,更强调在整个过程中都要达到无缝衔接。特别在冷藏运输环节中,任何一点温度的波动都极易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冷藏运输的标准作业在我国目前尚属空白,例如目前多数冷藏运输途中厂商为了节约油耗成本等,冷藏设备基本不运行,只在快到达目的地时打开制冷,这种行为对温度敏感型产品无疑产生了严重的伤害。从业人员由于知识的欠缺或者操作失误,对冷链温度调节稍有提高,则会导致食品中腐败菌总数的升高,导致货架期缩短,还会导致食品感观质量出现显著差异。又如一些非专业操作人员装卸货时间不加以控制以及搬运过程的随意性都会对冷链质量产生威胁。

因此,英格索兰认为必须从流程、从业人员以及设备三方面着手改善。

首先,具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从业人员需要良好的设备操作能力、冷链知识及工作态度。管理人员需要解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及有效的监管。基础从业人员和管理者都需要冷链管理规范及专业化培训。

其次,对于流程方面,我们对冷链管理拥有10个风险管理模块,如冷藏运输风险管理模块、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模块等,其中冷藏运输风险管理强调运输期间货物在箱体内的装载方式,例如货物顶部与箱体顶部至少保留23Cm的空间,货物与间隔板及后门之间距离至少8Cm等。

最后,设备是保障冷链中食品安全的前提,它包括了预冷设备、运输制冷设备、零售商业展示柜、冷库/预冷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等。

《物流》:目前,“低碳”概念正盛行,各国也纷纷提出了减排目标,英格索兰是否针对这个趋势进行技术方面的改进?

英格索兰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十分尊重“低碳”这一环保理念,比如冷王的Cryotech运行时唯一能够听到的就是难以察觉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出;cryogenic机组使用的是回收的二手的二氧化碳,完全消除了传统冷媒CFC(氯氟烃)和HCFC(含氢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环;Cryotech没有柴油或者氮氧化物的排放。

《物流》:未来英格索兰看好中国冷链市场的哪几方面发展潜力?英格索兰关注的细分市场有哪些?

据统计,到2010年,我国冷饮市场的消费总量将达到260万吨;肉类消费,将达到10000万吨左右,其肉类延伸制品消费将达到1300万吨;水果总需求量将达到8000万吨;蔬菜总需求量将达到3040万吨。医药、轻工、化工、电子等行业对低温物流的需求也在增长而这无疑需要更强大的冷链物流系统作为支撑。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蜂王浆;冷链运输;老龄化

一、蜂王浆冷链运输研究背景

蜂王浆作为高档医疗保健品,其组成成分相当复杂,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核糖核酸以及核苷酸、还有类似乙酰胆碱样物质,以及多种人体需要固醇类化合物和,铁、铜、钾、钠等矿物质。蜂王浆为粘稠的浆状物,有光泽感、其颜色呈乳白色、浅黄色或微红色。营养学家认为,蜂王浆是世界上唯一可供人类直接服用的高活性成分的超级营养食品,具有改善营养、补充脑力,提高免疫力,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品讯,预防癌症的神奇功效。但也因其特殊成分,在储藏和运输方面面临很大挑战。蜂王浆贮存需冷藏或冰冻,0℃左右储藏期为6个月,-5℃左右冷冻保存一年,-20℃以下保存两年以上。

我国蜂王浆等高档医药保健品冷链运输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是相当落后的,无论是在运输条件方面还是质量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相关部门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且相关的国家标准也不完善,这使得整个医药保健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凸显出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制约着蜂王浆的保存和运输的发展,导致市场上经常出现变质或者失效的蜂王浆,严重损害的老年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连续出现的质量问题为人们敲响了警钟,蜂王浆的冷藏运输方式亟待解决,因此冷链运输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

在国外,冷链运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阿尔贝特・巴尔里尔(albertBarrier)和英国人J.a.莱迪齐(o.a.Ruddich)于1984年先后提出。“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阶段到最终用户阶段的与货物的流动与转化有关的一切活动,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增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关系来整合这些活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这一定义不论从战略层面还是从运作层面都比较明确的规定了冷链运输管理的要素。在蜂王浆等医疗保健品冷链运输的研究、管理和技术方面,日本的冷藏药品的供应链系统已经初具规模,管理方式相当成熟,上游商品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可实现信息共享,而且条形码技术在蜂王浆的高档用品的物流行业应用广泛,使物流中心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一化。再加上高效自动化的储存和拣选设备和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仓库的管理,保证物流作业高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物流成本。

二、蜂王浆冷链运输的市场分析

蜂王浆的冷链运输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运输量小,时间短,需要极度低温,因此运输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小商品运输工具,建立更加完善的储存运输体系。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低温。现在国内市场的物流运输呈现大杂烩状态,多元化状况下使得专一化水平较低,类似于蜂王浆、疫苗这类的要求严格低温的商品物流公司几乎为零。再者进军大宗商品物流行业的成本显然太高,因此蜂王浆冷链运输的实现方式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

(一)现有大型物流公司的分化。现有的物流和快递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专门分化出负责类似于蜂王浆和疫苗等商品的冷链运输分支,并严格按照其储存要求强化运输工具,完善运输流程。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变质问题。

(二)资金注入高档小商品冷链物流。新的资本注入高档商品的冷链物流,开发新市场,提高运输水平,保障其运输过程的安全高效。在技术上可以引进国外先进冷链物流技术,例如美国和日本的高效运输技术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从而激活冷链运输的市场,使其呈现标准化专业话趋势。保障蜂王浆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发展第三方蜂王浆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即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第三方冷链物流是指在从事冷链运输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蜂王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可以将蜂王浆冷链运输的未来寄托在第三方物流的建立上。

(四)国家力量介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将成为社会的有一大主要群体,为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时得到身体所需的医药和保健品,国家可以适当涉入冷链物流市场。运用国家力量短时间内扩大并完善冷链运输市场。设立相关法律程序保证冷链运输的顺利实施,从而保证蜂王浆的安全高效运输。

三、完善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对蜂王浆这种高档的医疗保健用品而言,国家的监管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以及相关法律不完善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和更加完善的法律监管措施,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制定相关管理部门直接监管,严密监测蜂王浆等冷藏医疗保健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从而保证其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高效,预防因其变质而引发的各种医疗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在蜂王浆的医药品的冷链物流监督检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明确各项标准,把工作做细、做实。在相关设备的要求上,更是殚精竭虑抓质量,保证冷藏设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各个流程负责人,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这样当有问题发生时,可以避免相关人员互相推免,避免踢皮球现象的发生,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还可以增加每个人的责任心,从而保证自己所负责的环节不出问题。

多管齐下,方可药到病除。冷链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促进蜂王浆等医药保健品的顺利流通,在解决老年人身体问题的同时也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充实和壮大。去收获一个更加健康的人生,拥抱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

参考文献:

[1]周燕.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篇7

作为最近大家谈论最热的话题之一,今年3月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山东疫苗事件涉及到24个省市,影响范围大,涉案人员多,短短几天时间,医药冷链物流对于药品安全的重要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药品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全球公认的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有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1.2万家药品批发企业、40多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而全国范围内具有药品检查资质的人员不足500人,因此,监管对象数量多、监管难度大、监管检查存在死角盲区。加之近几年机构改革也对基层监管带来一定的影响,监管人员轮岗等都会有一些影响。

实际上,山东疫苗事件同时映射出药品冷链物流需求的紧迫性。统计数据显示,药品质量问题中有近30%与冷链物流相关,而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国内药品冷链物流的覆盖能力仅为10%。这表明中国冷链物流的市场潜力巨大,而其规范化的进程也显得格外艰难和迫切。

“断链”之困局

然而,医药冷链的发展绝不能单靠事件来推动,本文就目前国内医药冷链物流行业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及可能的出路进行剖析。

冷链物流监管体系不完善。此次山东疫苗事件中,未经冷藏的疫苗通过非法渠道流向24个省市,反映出疫苗在运输和配送环节的监管缺失。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企业,而疾控中心、各个医院则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这种分段监管的现状本身就存在监管的漏洞。再加上现有法律法规对擅自“断链”、降低标准运行“冷链”的处罚力度太轻,不足以震慑相关违法行为。面对较高利益与较低违法成本的比较,企业自会趋利避法。另外,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冷链标准不统一,GSp中有对冷链要求的明确规定,但各省市解读不一样,企业自律性差,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家的法规来执行,医院和疾控中心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医药物流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医药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由于医药公司运输药品方式普遍是小批量、多批次,所以很难使冷藏品的集运具有规模效应,物流公司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困难。北京市药监局曾对北京市营业额在2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拥有的运输设备情况进行调研,数据显示,28家营业额2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平均每家拥有运输车辆的数量仅为1.28辆。而在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物流市场更为落后,具备冷藏品运输条件的设施设备更少、此外,大型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数量过少,制度化水平不高,在药品冷藏、运输、分捡、包装等方面效率不高。冷藏药品的全程冷链是一个必然要求,可是由于管理机制等原因,许多需冷藏的药品从出厂一直到患者使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断链”现象。

第三方冷链物流“多、小、散、乱”。除了制药企业发运以外,大量冷藏品在商业环节缺乏有效的冷链运输条件。许多企业托运冷藏品,过程中一旦涉及到多家物流公司之间分别作业,药品在托运终端就很难再保证冷藏运输条件。尤其是在冷藏品退货环节,即逆向物流阶段,冷藏条件几乎完全丧失,这可能带来严重的药品质量问题。国内迄今尚无专业从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具有覆盖全国市场配送能力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一般有实力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能保证药品质量,一些小的物流公司缺乏药品冷链运输的意识,再加上成本因素的影响,难以保障冷链运输,尤其当药品送到二三线城市或者偏远地区,就存在安全隐患。国务院在今年2月取消了第三方药品物流审批认证,引发行业强烈关注,但取消是否意味着全面放开,还是监管更加严格,具体工作实施,后续还期待具体细则出台。

信息化程度滞后。医药供应链应该是一个闭环的生态链,但受技术条件限制,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医药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物流节点,没有实现完全联网,各环节采用各自独立的管理方式,无法实现各环节相互之间各种因素的继承与组织协调,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也就难以对全程冷链的药品及环境等信息进行跟踪、预警和追溯。此外,多数物流公司采用在出货和进货时进行温度测定,这种人工确认温度的方法难以实现温控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更关键的是,药企配送冷藏品,药监部门如何使用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的跟踪,目前并无定论。看似这些行为属于企业自主经营行为,但是正是因为无标准可依,反而导致目前药企冷链物流管理的混乱,为人民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

专业人才匮乏。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但与之相应的物流人才教育却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既懂物流又懂医药的人才偏少,全国各地医药物流人才缺口很大,至于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药品冷链物流,人才缺口则更加严重。

出路在何方?

医药物流的高附加值、高标准、高要求,决定了其监管的异常严格,整个供应链环节都需全程冷链,这需要多方发力。具体来说如下:

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和监管制度。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医药冷链运输的发展依赖于法律规范的保障、政府立“法”管理、行业立“章”规范、企业立“秩”自律。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在相关标准中应该明确医药冷链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条件要求,以及相关设备的要求,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各个流程负责人,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当有问题发生时,可以避免相关人员互相推诿,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还可以增加每个人的责任心,自己确切负责的地方一定会努力做好。

完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跟踪体系。

为了提高我国的冷藏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管理水平,应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全面动态监控各种冷藏车和冷库,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这就迫切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建设一套全程集成化、无缝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追溯体系。要充分利用审批药品集中采购的平台信息资源,构建全国药品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药品的价格、用量、质量、流通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信息共享和法规追溯机制,我们也期待医药物流信息化的进程能够加快。建立物流、生产、销售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平台,采用RFiD射频识别和条形码相结合的自动识别方案,追溯供应链中各环节的有关信息,准确识别发生医药产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时实行医药产品的召回。医药物流企业应逐步加大物流网络建设、信息装备自动化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以及符合新版GSp要求的医药物流中心的升级改造,优化医药物流服务流程,建立面向全产业链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实现医药物流的全面冷链管理。冷链涉及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断链都意味着整个冷链的失败,只有实现全程冷链物流无缝化和一体化,才是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

鼓励和扶持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鼓励和引导发展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1)政企合作。积极鼓励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开拓药品冷藏业务,政府聘请专家提供医药冷链业务指导以及人员培训,同时将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指标用于物流企业等级评比。(2)财政支持。政府应对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在冷藏药品库建设、保温设施设备购买等硬件建设方面提供低息贷款和资金补助政策,对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如三年的免税政策,以此来降低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资金壁垒和政策规制。另外,政府应给予优惠资金和政策扶持,激励并引导医药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以增强行业协会的纽带桥梁作用。(3)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企业。政府应降低医药冷链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一方面鼓励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发展医药冷链物流网络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组建独立的医药冷链物流公司,政府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鼓励规模大的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公司实施行业内的并购、整合,以实现优胜劣汰,促进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和最优化发展。(4)就冷链物流业务基础资源来讲,存在结构性矛盾,但更缺乏的是资源整合和运作效率。如果能够将全国相关资源,如冷链物流公司、信息化机构、生产企业等进行合理的整合,形成集调度、仓储、运输、结算于一体的信息化指挥控制平台,则有机会创建更强的专业化赢利模式。依赖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第四方医药冷链物流平台,则有机会全面承接冷链产品从车间下线到患者使用前的物流业务。

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

要实现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高标准的医药冷链物流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必不可少,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医药冷链物流配套硬件设施相比,我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我国应在如下方面展开专业化的医药冷链物流硬件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1)冷藏箱(车)温控技术设备方面。由于医药冷链物流运输中冷藏箱(车)一般难以实现满载,在运输实践中可采用同车多温控制技术,即在同一车上设立冷藏药品、冷冻药品以及常温药品和医药器械等多个温控区域,实现不同温度要求的产品可同车运输,提升满载效率。(2)节能环保的冷藏物流技术方面。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应加快推进新型节能环保冷藏技术的普及推广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的医药冷链节能设备,以适应医药冷链绿色物流发展的需要。(3)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医药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加快先进技术引进工作。通过先进的技术,对医药产品冷藏、运输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4)加快冷链设施设备的研发。专业化的医药冷链物流需要高标准的设施设备支撑,为了提高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必须完善配套的设施设备。在城市的道路体系中,要建立应急医药冷链物流的专用通道,服务于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器官的移植、灾后药品的输送等。专用通道与城市的普通通道相结合,避免拥堵造成的运输延迟。依靠不断改进的道路系统,有计划地实现“门到门”医药冷链物流的全程服务。

加强医药冷链物流人才创新培养。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食品;思考

近年来,人们消费低温生鲜食品越来越多,因此冷链物流十分重要。我国物流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冷链物流的发展却十分缓慢。本文主要分析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对策。

一、冷链物流概况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冷链物流,通常泛指冷藏或者冷冻类物品在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直至被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一直都处于物品所需的、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保证物品新鲜、同时降低物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冷链物流是保持物品处在低温环境下,以减少损耗和延长保存期限为首要目的的物流活动。它要求综合考虑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协调生产、运输、销售之间的关系,以确保物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实现保值甚至增值。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还从食品的本质上起到了保证食品健康和安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食品的损耗。冷链物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二)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目前,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以京东物流为例,旗下就已经涵盖了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类、家禽以及各种快速冷冻食品,还有一些特殊的物品,比如药品等。冷链物流不同于常规物流,它的要求和规则都要远远高于普通物流。

(三)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较为混乱,冷链技术在全国范围的使用也不够广泛。每年我国食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水果、蔬菜等需要冷藏的商品,年耗损量近30%,发达国家耗损量约为5%,我国每年因水果蔬菜耗损约损失750亿元。总体来说,我国冷链物流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起点到消费者手中的各个环节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测和控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中物联冷链委曾表示,现在我国有些企业还在用常温车、不正规的保鲜车,把生鲜食品运输到不合格的冷库当中去储存、中转,严重影响生鲜食品的质量。由于生鲜食品对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条件要求苛刻,生鲜食品全程的运输储存必须在冷链环境下才能保证卫生、新鲜。因此,在物流运输期间必须进行不间断温控、监控,这样才能为食品卫生、快速流通、新鲜保质提供先决条件。

二、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从物流行业来看,快递行业发展较为完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也出现了顺丰等行业巨头,但冷链物流发展较为滞后,既没有行业巨头的出现,也没有非常明确的冷链物流体系。在目前的冷链物流市场中,冷链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有经验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企业的整合和管理能力成为冷链物流供应链高效运行的保证,然而现在很多企业冷链物流管理者整合和管理能力并不强,并不能满足冷链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政策和行业标准不够完善1、冷链物流产业政策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关于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一些中小物流企业并没有能力去运输一些特殊的商品,为了利润,压低价格运送一些不在企业能力运送范围内的商品,从而导致一些真正拥有运输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生存艰难。2、行业标准也不够完善。具体包括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的不规范和制定的标准不够具体明确。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是由相关企业来制定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打压竞争对手,制定标准时难免偏袒自己的企业,在标准的内容上不免失去公正客观性。虽然现在的协会和相关部门都开始制定相关的标准,但是各个标准在内容上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不利于该行业整体的发展。

(三)冷链物流硬件设备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发展相对较晚,冷链物流硬件设备较发达国家相比不够先进,不能够满足现代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物流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运输商品的质量,但有些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足够的、先进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能有效保证冷链物流商品的质量。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目前,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此外,冷链物流发展地区差异明显,在发达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在欠发达地区,如中西部地区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较低,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

(四)信息技术欠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连接冷链运输的各个环节,用更少的时间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例如在车辆上安装GpS定位系统、能够实时跟踪车辆,得到车辆的具置信息,甚至能够为车辆提供最优的行驶路线。企业使用eRp软件实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掌控,保证商品质量,从源头到终点全程都是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企业既需要懂冷链物流的专业运输、储存、配送人才,又需要能够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工作的高端的管理人才,然而现在物流企业的部分员工虽然是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但却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轮岗培训。

(五)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偏低。水果、蔬菜、生鲜等易腐食品,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因为物流企业的操作不规范,就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隐患,威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企业也要面临巨大的损失,因此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将物品的运输、仓储、配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原因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相对缓慢,第三方物流企业硬件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经营易腐类食品企业对物流运输的要求。而规范、设备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较少,而且价格较高,因此很多大型经营生鲜食品的企业一般自己建立冷链物流部门,专门负责对本企业的食品进行运输,这样极大地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六)缺乏有效监管,物流企业与供应商缺乏沟通。在冷冻冷藏类产品购销的过程中,其物流运输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标准,但是相关部门对行业规范执行情况监督不够,导致很多冷链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随意搬运、不顾产品的运输储存要求,导致很多产品出现损坏、产品质量下降的现象。监管不到位是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消费者对冷链商品维权也没有较强的意识,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出台冷链物流的标准超过200项,但是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并未完全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若按照国家出台的标准去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冷链来完成,会直接增加企业的成本,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只有部分物流环节通过冷链来完成。相关监察部门对这些方面的监管比较困难,不容易查出,导致这些标准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商品的质量很难保证,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就比较困难。再加上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两者之间没有形成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很难对被运输或储存商品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高效的规划。

三、冷链物流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完善我国冷链物流体系,需要明确冷链物流商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标准与规定,对各个环节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协调,提高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企业通过招聘冷链物流供应链的专业人才,积极培育自己的人才,有的员工是物流专业毕业,但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需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也可以更快、更好地转型升级。

(二)规范冷链物流产业政策和标准。国家政策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相关机构扶持冷链物流的发展,给冷链物流及其相关企业减税甚至提供补贴,一部分关于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由政府全部投资或者部分投资,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政府应当和企业一起研究探讨,制定行业发展规范,引导冷链物流公司按照行业规范来发展冷链物流。具体包括:各类商品运输的温度和湿度范围、运输以及储存期限、运输工具的要求、运输过程中统一的作业标准等。对食品的配送、运输、储存等一系列的环节都应当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不同的生鲜食品要用其规定的包装袋进行包装,还有整个运输过程都要有实时的监控,以防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危害客户的生命安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对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逐渐规范市场。

(三)加强冷链物流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可以加大对物流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换新的更为先进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主要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使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其储存效果比普通的冷藏库高2倍左右,延缓了易变质商品的保鲜期限。完善冷链物流的软件设施,可以将大量的新技术用到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例如卫星定位系统(GpS)、RFiD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温度跟踪仪、eRp软件等,开展多式联运。这些技术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更好、更快地完成委托企业的要求,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四)对冷链物流进行整合和规划。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讲,易腐食品必须用冷链物流的方式进行运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采用非正规的冷链物流运输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省成本。冷链物流成本是普通物流运输成本的3~5倍,想要冷链物流发展前景良好,降低成本是十分重要的,而对冷链物流进行整合和规划,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完善冷链物流运输技术和服务标准,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冷链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对于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的意识,合理规划和整合冷链物流各个环节,既能保证食品安全,也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五)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冷链物流质量。冷链物流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保证产品处于某一持续低温的环境中,任何疏漏和差错都会破坏货物的质量,甚至导致货物的完全毁坏。要从整体上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就需要不断进行冷冻冷藏方式和包装保鲜技术的改革。因此,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进现有的冷藏运输设备,积极建立起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要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满足冷链物流要求;要采用轻便、透明、绿色的材料,使产品包装更轻便、实用。

(六)加快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加快冷链物流市场化的重要途径。第三方冷链物流是指冷冻冷藏生产经营部门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冷链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进行冷链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冷链物流活动的方式。要努力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冷冻冷藏产品在配送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企业想靠自身进行配送,既增加了物流成本,商品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长期合作过程中,物流企业也可以降低成本和扩大规模。随着冷链物流成本的降低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会引导更多的企业冷链物流外包,愿意把自己处理的冷链物流活动委托给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肉类工业,2010(03).

[2]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01).

[3]袁学国,邹平,朱军,吴迪.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03).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篇9

本文概述了冷链物流的特征,分析了陕西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陕西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应用先进的冷链技术装备;发挥配送中心的集散作用,缩短货物运达期限;推进企业间联盟,实现共同配送;注重冷链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结合。

【关键词】

冷链;物流;陕西

陕西作为农业大省,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潜力巨大。现今,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几乎都能感觉到低温技术的存在。特别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农副产品、水产品、肉食品、饮料等行业,都与低温技术紧紧相关,且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低温冷链。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冷链物流的特征

冷链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操作过程中的要求也与一般物流不同,无论从产品特点、装备技术还是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都与一般物流存在区别,其主要特征如下:

1、高水平

冷链的关键在于货物的保质,冷链运作技术含量高,对不同品类的货物采取对应的温控措施,因此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对于服务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和温度控制及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基础。冷链管理不是简单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

2、高效率

冷链运输货物生命周期短,因此货物从生产到用户的时间决定了货物本身的质量和企业的收入水平,运送时间的延误而将造成销售上的损失。由于货物的特殊性,到达销售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因此高效率的运作管理,如路线规划等对于降低运输企业的营运成本和提高销售商的服务水准都有重要意义。

3、高成本

冷链物流企业因要保证货物流通的各个环节均要处于低温环境下,在初始建设和后续的运营管理阶段其投资都是巨大的,如冷库建设、温控设施、冷藏车、信息系统等,其建设和购置成本都大于一般物流设施设备。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5倍。电费和油费是维持冷链的必要投入。

二、陕西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陕西省作为资源大省,近年来随着经济、交通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冷链物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基础设施不足,装备技术薄弱

表现在原有设备陈旧,性能不稳定,能耗大,缺乏相宜的技术设备与手段,冷链运作过程损耗巨大,冷链物流发展和分布不均衡,造成冷链中断。

2、市场化运作水平不足,效率低

陕西省目前冷链物流业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市场规模较小,区域特征比较强。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及管理水平的落后使得冷藏运输率很低,货物腐坏严重,成本巨大。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不足

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准确性、时效性差。能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控的一体化的冷链服务提供商很少。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拥有一定功能规模且布局合理的自有冷库、有较先进的冷链管理系统和管理理念的第三方低温物流仍处于参差不齐的发展阶段。

三、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我国食品冷链的发展从80年代初起步,发展迅速。1987年上海冷藏库协会(SaRw)成立,1995年经国家外交部批准加入国际冷藏库协会与世界食品物流组织。1999年国家启动了“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三绿工程,在全国形成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流通网络。2001年,在烟台第三届果蔬生产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要大力改进运输方式,提倡冷链运输方式。2003年中国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2007年10月1日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的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地方标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

1、易腐冷藏货物的生产和运输快速发展

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奶类的年均增长率较高,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中,生鲜产品的消费比例逐年增大;水果的运量以及以新鲜状态进行运输的蔬菜量也在增大。冷冻冷藏品种的不断增加,冻结和新鲜状态进行跨区、跨境运输的水产品大大提高。

2、销售渠道趋向多元化

目前冷冻冷藏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于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这些商业业态需要较高的进入和维护费用,因而企业将会把餐饮业作为进军的要点,主动涉足餐饮业,与快餐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3、冷冻冷藏产品的配送将更加注重第三方物流

由于冷链运输货物的特性,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很高,从单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通路配送服务则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四、陕西省发展冷链物流的对策

1、应用先进的冷链技术装备

冷藏装备的水平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针对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冷藏运输应积极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货源运送的需求。冷链物流要注重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实现对在途车辆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能达到实时了解产品状况。

2、发挥配送中心的集散作用,缩短货物运达期限

为达到保质,要求冷链货运快速、及时,能够减少流通环节,而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得产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运输速度,冷藏配送中心应能发挥物流中心节点的作用,协调铁路、公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综合联运体系。配送管理应注重及时、经济、安全、准确的原则,按按时把货物送到指定地点。科学地进行运输方式和线路选择、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

冷链运输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015-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宁夏这方塞上净土,其出产的农产品,不仅颇具区域特色,而且品质上乘。然而,虽然宁夏有如此品质的特色农产品,但却由于没有先进的冷藏储存设备以及完善的低温运输链条,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损率高达25%~30%,不能保证鲜活农产品到达消费者餐桌时的品质。宁夏的农产品也只能“墙里开花墙内香”,不能走向全国。为了使宁夏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我们必须发展冷链物流以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1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宁夏目前农产品物流运输主要以敞篷卡车、厢式汽车为主,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使用率极低。且处于运营状态的冷藏运输设施也相当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同时,低温仓库等存储设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提供系统的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高于国际标准2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1.2农产品冷链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除外贸出口部分的农产品以外,宁夏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是经销商实施的。而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多是以自营物流为主导,农户基本上处于分散经营状况,市场化程度低。同时,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宁夏区内能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的物流供应商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由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他们并不能提供包装、预冷、冷藏运输等“一条龙”的冷链服务,且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导致农产品的保鲜运输只能由农场自行承担,这样既增加了销售成本,又加大了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腐损率。

1.3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管理相对落后

宁夏目前低温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相对较少,大多是临时改行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以前经营过物流的人,并没有经营过农产品的冷链;以前经营过冷藏、冷冻仓储的人,也没有对物流有过专业的研究和学习。由于整体发展的滞后,研究人员和学者也只能是摸索前进。

1.4温控设备落后,情况实时反馈系统不够完善

宁夏目前的温控设备及反馈系统相对落后,不能及时掌握、调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致使农产品的保鲜运输率极低,大多只能晒干远销。这样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本来进行晾晒,而且收益不高。同样,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大多超市的低温陈列柜设备陈旧,不能保证24小时控温,导致农产品变质,造成二次浪费,降低消费者的认同度。

1.5农产品物流环节过多,冷链物流模式落后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农产品验收、预冷不及时,导致货物变质。例如,宁夏枸杞由于大多数农场在运输前没有做到及时预冷,使得每年都有大量枸杞的品质和药理稳定性降低,严重的则导致枸杞腐烂变质。第二,流通环节、装卸次数过多,农产品腐损率增高。宁夏旧式的农产品冷链运输过程中环节过多,农产品要经过多次装卸,而每一次的装卸都是对农产品新鲜度及品相的破坏。同时,由于装卸搬运没有合理计划和调度,导致农产品因常温时间过长而变质。而且还会导致二次污染,降低安全性。例如:硬脆度是灵武长枣的直接反映。由于运输中装卸次数过多、操作不当,使长枣品质降低,其形态、结构、色泽、质地、风味等诸多方面都会出现变化,储藏时间减少,易腐烂。

1.6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不够齐全,没有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①农产品市场上没有统一规划的信息系统,仅有提供财务、库存管理功能的软件;②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③供应链上缺乏供企业之间进行交流的统一的信息平台,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提升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2.1加快冷藏、运输等硬件设施的研发,减少运输损耗

针对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淘汰冰冷车和机冷车等陈旧车型,并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市场需求,加大对多品种、小批量且能适应冷藏快运业务、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冷藏车的投入,以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应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的研发投入。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我们应该根据农产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建立能时时温控、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大型低温仓库及中转中心,并在农产品产地建立小型预冷、保鲜仓库。如新鲜蔬菜的预冷站。

2.2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外包业务

根据实际情况,宁夏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考虑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的低温物流运作部门;在农产品重点输出县市,开展低温物品区内配送;与生产商联合,按块开展低温运输服务等物流业务。建议整合周边一些中、小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和小型蔬菜集散地,建立一个大型的生鲜农产品收购及冷链配送基地,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储存农产品、联系订单、低温运输。这样,既能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企业营运成本,节省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又能使他们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同时,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执行和监督规则,引导第三方物流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3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基于宁夏缺乏冷链物流管理人才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引导和推动自治区内各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及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建议宁夏大学开设物流专业并设置冷链物流相关课程,来培养理论性较强的高素质本科人才,鼓励他们研究开发先进的冷链物流管理技术;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商学院开设物流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具有充分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高校建立此类专业的资金扶持以及政策上的优惠。

2.4建立低温物流安全追溯体系

根据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宁夏应积极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农产品冷链体系,整合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农业的规范的冷链保障体系;并在“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农产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建议在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上,建立一个有统一标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即建立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追溯系统。

首先生产者自行打印产品追溯码,之后在此批产品以后的流通过程中,各个参与者通过读码器,读取产品信息,并通过各自账号,进入追溯系统,输入产品流通信息。同时在各个冷库和冷藏车中配备温度敏感装置,定期检测特定批别产品温度,并上传至追溯系统。最后通过公共查询系统实现数据对公众的可获得性,达到冷链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运—批发、零售市场的全过程质量追溯。

2.5改造传统的物流模式,培育新型的物流通道

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链”的建设上,尽量把链条做到最完整。并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纲,因地制宜推进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型体系的建设。

针对宁夏冷链物流环节过多的现状,应考虑在冷链物流中加入“预冷站”和“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两大元素来开辟两条新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通道。第一,“在订单条件下”发展:农田—预冷站—零售商—消费者的物流通道,以最快的方式把生鲜农产品运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第二,“在无订单条件下”发展:农田—预冷站—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零售商—消费者的物流通道。在这种情况下,重点发挥的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配送中心在为农户保证了销路同时也为消费者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

2.6完善政府部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物流监督机制

首先,自治区政府应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成立农产品冷链安全管理委员会,协调卫生、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对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标准制定、农产品流通加工以及消费等环节实施管理,并推进政府部门问责制度和危机处理制度建设。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存在的农产品冷链安全问题,加大行政部门对农产品在流通加工领域中的监管力度。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规划和指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副产品的交易信息采集和工作,建立农业生产信息普及、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发展规划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开展信息收集、筛选、网上、市场预测等服务,使得信息服务平台能真正为民服务、为民创收。

参考文献:

[1]张春颖,王秀云,李娜.我国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0(10):53.

[2]洪玉兰,肖其荣.浅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201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