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十篇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十篇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5:02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篇1

为做好2021年度市残疾人培训工作,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根据省残联下达的经费指标及各县市区残联申报培训计划,2021年计划对全市1500名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市残联根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残疾人培训需求,明确2021年市本市培训任务指标。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必须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处于就业年龄段(男16至59岁,女16至54岁)、有培训需求,具备参加专门培训的条件和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镇残联要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的残疾人培训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时分配下达任务,加强监督检查。

(二)认真部署实施。乡镇残联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摸底调查,确定好培训内容及方式。部署好全年培训工作任务,并将具体实施方案报备市残联就业所。要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培训后就业情况以及项目实施中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情况。

(三)强化培训考核评估。委托定点培训机构、示范基地进行的培训,要对培训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设置须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学员结业要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将进行免费补习直至鉴定合格。

(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乡镇残联要加强培训与就业有效衔接,积极整合资源,强化部门配合,深入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各乡镇残联要把残疾人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强化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二)创新模式、注重实效。各级各类培训要根据培训项目及残疾人特性,设置相关课程,突出“实际、实用、实效”三大原则,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在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典型经验和做法,做到活动宣传到位、政策解释到位、措施说明到位、典型引导到位,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理解和支持残疾人职业技能与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实施年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巩固年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成果,建立残疾人就业培训长效机制,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任务目标

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年全市实现培训城乡残疾人900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以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和城镇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残疾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为主)、就业创业4500人的任务目标,逐步完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资金保障

各县(市、区)要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集残疾人培训就业资金,保障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顺利实施。年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按照人均1000元培训费用的标准,对9000名残疾人免费进行培训。各县(市、区)要通过慈善机构向有爱心的企业、人士募集残疾人培训经费,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对残疾人减免培训费用。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范围,按照失业人员培训补助标准进行补贴;各县(市、区)农业和扶贫部门要将符合要求的残疾人纳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扶持培训范围,按照规定标准进行补贴;各县(市、区)审计部门要依法对培训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各县(市、区)残联及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每季度末要向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上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支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详细工作方案,要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纳入当地政府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年度工作计划和相关民生工程实施范围,确保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顺利实施。

(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各县(市、区)要围绕实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以及电子屏幕、横幅、标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实名培训,完善信息。各县(市、区)残联及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更新16—59周岁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普查数据库,对符合条件但未录入数据库的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进行补录,将不符合条件的信息删除,及时、准确掌握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动态,实现残疾人培训就业管理服务的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对年新接受培训和安置就业或创业的残疾人,各县(市、区)残联要实名登记,建立残疾人个人就业培训档案,及时将残疾人培训和就业创业信息录入数据库。从年7月份起,每月月底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县(市、区)录入情况和排名进行通报。

(四)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各县(市、区)残联要协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扶贫、财政等部门将信誉好、培训质量高的培训机构确定为残疾人培训就业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的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农业部门确定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扶贫部门确定的“雨露计划”培训基地要将残疾人纳入培训范围。培训机构对未就业城镇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和农村残疾人实现劳动力转移为目的。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要以提高农村残疾人的从业能力和增加收入为目的,以乡镇为单位,依托当地的实用技术培训机构,结合开展科技扶贫活动,积极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篇3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为载体,以村(社区)为工作平台,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着力构筑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建立残疾人基层康复服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辖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扩大康复受益面,率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二、任务目标

年至2012年开展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实现以下目标:

1、探索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整合、协同推进的康复服务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

2、开展“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确保组织管理、经费设施、服务内容、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达标。

3、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专业机构为骨干、村(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

4、将残疾人社区康复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机结合,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便利和优惠的医疗、康复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三、基本原则

1、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各类残疾人基本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需求迫切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

2、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切实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3、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到的康复项目,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大力推行村(社区)和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实际开展康复工作。不断拓展康复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注重高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区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区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教育局、残联、妇联、团委、公分局等部门,乡(街道)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残联。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指导并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督促检查工作进度。乡(街道)也要相应成立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机构。

(二)明确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卫生局: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通过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提供直接服务;与全科医生培训密切结合,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康复知识和康复技术水平;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残疾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抓好残疾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建立并实行残疾儿童发生报告制度;成立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组。

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参与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将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医治。对诊断肢体障碍者,进行躯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评估和训练,开展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开展居家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合理用药和随访工作。为社服务辖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属举办康复知识与技能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科普读物;开展康复知识与技能、康复器具应用等知识传授与训练以及心理疏导等。

村(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协助聋儿家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盲人做定向行走训练。

民政局:将康复训练与服务纳入村(社区)服务工作内容之中,在村(社区)服务中心(站)和社会福利机构开辟场所,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为贫困康复对象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组织志愿者参加康复助残;利用村(社区)服务热线开展康复咨询和转介服务;协助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

教育局:接受本地区能适应普通班学习的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的特殊需要提供帮助;组织在校的残疾儿童参加村(社区)等康复服务中心的康复训练,创造条件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和家长教育工作。

财政局: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给予经费保障。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0.3元的村(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用于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协调实施、社区康复站建设及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康复经费专款专用。

团委:发展助残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

妇联:积极参与残疾妇女和儿童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组织妇女参加康复助残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残疾儿童家长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的知识。

公分局:要了解掌握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情况,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治疗、康复工作,协助民政部门落实监护、扶助工作,对肇事精神病患者依法送到定点医院强制治疗。

残联:负责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组织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推广使用“十二五”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全国统一用表、康复训练档案与评估标准;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工作队伍;进行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信息咨询;组织督导检查;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指导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及基层康复站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抓好典型,推广经验。

乡(街道):要确保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工作制度和会议记录。组织辖区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掌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残疾类别和康复需求等情况。依托现有村(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康复站,对外挂牌,做到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内容、康复知识读物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慈湖乡、各街道残联对城乡社区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情况进行指导,掌握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填报“康复服务汇总表”。

村(社区):社区(村)居委会配备康复协调员或由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担任康复协调员。康复协调员应发挥在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协调作用,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动态掌握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情况,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组织社区内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做到有专(兼)职人员管理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工作记录。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教育动员,要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占到本社区残疾人总数的60%以上并备有“康复需求登记表”。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的站点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康复知识读物和“康复服务记录表”。

(三)添置装备,完善康复训练设施

一是在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建立康复服务工作制度,实行优惠的医疗、康复政策;有专人负责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掌握辖区残疾人情况及康复需求情况,向辖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认真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及健康查体档案,要求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95%。

二是在村(社区)建立康复服务室。在区创建办和区卫生局、残联的指导下,各相关社区(村)居委会协调本社区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社区服务机构,排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建立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社区康复服务室。年全区要有85%的社区(村)居委会完成社区康复服务室建设,社区康复服务室配备经济实用且便于社区使用和家庭租赁的康复器材、辅助用具、康复知识普及读物。

(四)建立机制,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一支稳定的村(社区)康复工作队伍,实行村(社区)康复工作人员聘用制。乡(街道)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建立残疾人康复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确定1名医生,负责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各村(社区)居委会确定1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协调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人,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长效服务机制。

二是制定康复人员培训计划,设立培训基地,建立培训制度。对康复工作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康复协调员实行上岗培训,确保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康复管理员、社区康复协调员每年应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技术专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专业技术培训,以不断提高为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能力。

三是对社区康复服务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严格社区康复机构、康复人员、服务项目与技术、康复内容的资格准入和审批登记制度。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在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中,应保障康复服务有序、流程规范、服务优良,确保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的满意率不低于85%。建立使用统一的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康复服务记录、康复训练等档案,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社区康复工作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按计划、按制度进行督导,每季度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组织开展多样性的“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活动,使辖区残疾人在社区康复工作中受益,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五、康复服务内容

1、残疾筛查、诊断:村(社区)康复协调员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2、建立康复服务档案: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指导站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详细的康复训练档案。同时,村(社区)康复协调员也要为社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3、康复治疗、训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他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社区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4、康复知识普及: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协调卫生、教育、心理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科普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转介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复杂疑难的患者转介到上级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社区康复协调员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六、实施步骤

(一)创建申报阶段

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进行文档资料、康复需求调查等各项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在创建条件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向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培育领导小组进行创建申报。

(二)宣传发动阶段

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动员、部署我区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相关工作。通过各类新闻媒介,运用多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造势,积极营造创建氛围。

(三)组织实施阶段

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及本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全面创建活动。年,按《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以及《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方案》进行自下而上的自查自评,区创建办要及时对不足之处进行补缺补漏,准备迎接省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省残联组织的检查验收。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篇4

《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年2月25日以国务院令第488号公布,*年5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促进残疾人就业,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条例》,制定贯彻落实措施

《条例》是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专项法规,强化了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残联组织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的职责,明确了用人单位在吸纳残疾人就业方面的责任,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保障措施,《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使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利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地要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条例》的内容,依法履行《条例》规定的职责,强化监督检查,完善相关制度,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条例》的具体措施和工作方案。

二、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

各地要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工作总体部署,统筹安排,在分析就业形势、落实就业计划和制定就业措施时,通盘考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推动《条例》的全面贯彻和实施。要深入分析、研究残疾人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专项政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

三、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配合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鼓励社会依法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依法全面推进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指导用人单位为残疾人开发并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指导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选择、培养并推荐符合用工要求的残疾人;运用政策导向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在选择项目、申办营业执照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继续落实国务院促进就业的36号文件提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得到法律政策的保障。要将就业困难的残疾人作为再就业援助对象,加强与残联组织的联系,及时掌握情况,进行重点帮扶。特别是在"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帮扶"零就业家庭"等专项活动中,与残联组织联手帮助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四、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继续向残疾人开放,免费为他们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支持各级残联举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要指导和帮助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完善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将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纳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情况统计(劳社统就业6号表)的范围。劳动力市场信息网要逐步实现与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的联网,共享信息资源。

鼓励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为参加培训的残疾人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的职业技术培训,各地要给予支持和指导。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对残联组织开展的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给予指导与技术支持,并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奖励机制。

五、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确保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待遇。鼓励并组织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落实对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的政策。对企业吸纳和公益岗位安置的残疾人要落实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补贴政策。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要,研究制定专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六、加大《条例》的宣传和执法工作力度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篇5

在云南省各类残疾人中,视力残疾人总数仅次于肢体残疾人,是就业最困难的群体,但又是最具就业潜力的群体。2016年初,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云南省残联、云南省扶贫办等部门通过实施“助盲脱贫”行动计划,成功走出了一条助残精准脱贫之路。

特别重视和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他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前,云南有54.7万视力残疾人,视力残疾人导致他们成为最无奈、最困难、最障碍就业的社会群体。“十二五”以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云南省残联积极加大对残疾人的培训及就业扶持力度,盲人按摩工作也得到迅速发展。2016年初,在云南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残联、扶贫等部门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企业运作、市场导向、就业为本”的“助盲脱贫”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万名盲人脱贫培训的示范带动,成功走出了一条助残精准脱贫之路。云南省助盲脱贫行动计划信息被国务院内参采纳并刊登,同时,中国残联向全国专题转发了云南省“助盲脱贫”行动实施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积极推进成效明显

据统计,云南省现有持证视力残疾人135871人,其中就业年龄段(16至59岁)持证视力残疾人为67716人;纳入扶贫部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库”的持证视力残疾人有32497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有16080人。2016年3月16日,在省政府张祖林副省长力推下,由省残联和省扶贫办联合发起,爱心盲人知名企业吉康国际养生集团主动参与,旨在帮助盲人朋友走出困境、融入社会、同奔小康的“助盲脱贫”行动在昆明市启动。3个月时间,“助盲脱贫”行动分别在昭通、德宏、镇雄、迪庆、怒江、昆明等地相继启动,六期培训班共培训贫困盲人脱贫示范带头人200多人,如期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培训任务。目前,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80%,并引领其他州市投入“助盲脱贫”行动。省残联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在全省开展“助盲脱贫”培训扶持贫困盲人10000人次,扶持建设500家盲人规范化按摩店,建设云南省首家盲人医疗按摩专科医院,扶持建设10家盲人医疗按摩诊所,探索在州市级中医院建立盲人按摩科室或吸纳盲人医疗按摩师就业,探索在有条件的社区、乡镇卫生院(所)内设立盲人按摩室,安置盲人按摩师就业。以扩充盲人就业岗位、促进盲人就业、助盲脱贫为重点,以盲人自愿接受培训为原则、以加大培训就业扶持为措施,进一步改善盲人按摩培训、就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使有劳动能力的盲人掌握按摩技术,实现就业、创业梦想,促进盲人按摩事业与全省经济社会同步和谐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同步小康的目标。

突出技能培训,为盲人按摩就业打牢基础。盲人因视力障碍和所受教育局限,难于融入社会实现就业,要真正解决他们的困境,必须使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找到存在的价值感,充分发挥盲人触觉特别灵敏、精力特别集中的优势,省残联确立了以保健按摩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培训其生活与交流能力为抓手、以提高其综合能力为突破口、以扶持就业为目的的培训思路,让盲人朋友放下顾虑、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分享改革成果。云南省2016年“助盲脱贫”行动共组织盲人参加培训2279人次,培训内容为:盲人保健按摩技能培训(保健按摩师初、中、高级)、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培养(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继续教育、盲医考才前培训、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职称晋升及评定)、盲人文化知识学习与学历教育(盲文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入学考试考前培训)、辅助技能(创业培训、手机应用、盲人计算机、心里疏导培训)和盲人朋友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以及选送优秀盲人医疗按摩师到按摩医院进修学习)等。有效提高了盲人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扩大了盲人群体的就业面。

规范行业管理,推动盲人按摩有序发展。省残联在盲人保健按摩店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云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在国家取消和调整盲人保健按摩行业审批权限的背景下,以扶持培训就业为抓手,按市场化需求运作,进行工商后置备案审核,开展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及星级评定工作,统一标识、改善就业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盲人按摩师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促进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规范发展。到2016年底,共有148家盲人保健按摩机构完成了规范化建设,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同时,注重打造行业品牌,结合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及量化分级工作的推行,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设计并注册了“善境堂”为云南省盲人保健按摩机构的商标名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LoGo,现已在全省范围内投入使用,为盲人按摩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实施提升培训,保障盲人自信执业、稳定就业。为使“助盲脱贫”行动接受培训就业的盲人能够在按摩行业中有竞争力,省残联组织了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职称晋升培训和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考试等4期培训,共培训127人。2016年11月举办盲人按摩康复理疗师继续教育培训,组织盲人学习康复理疗的芳香疗法课程,组织省内业务水平较好的3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参加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举办的《全国盲人医疗按摩骨干师资第二期培训》,提升业务水平,通过从医资格审核并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的盲人共11人,进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事医疗按摩资格证书》年审的盲人共25人,组织开展云南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共有23名盲人取得初级职称。目前,云南省持有按摩师证书(保健按摩、医疗按摩)的视力残疾人有5236人,其中医疗按摩师162人,在省内就业4712人,占持证上岗盲人按摩师的90%。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盲人按摩师综合素质,推进盲人按摩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云南省盲人按摩行业领军人物,树立盲人按摩行业品牌,在“十三五”期间将实施“百名优秀盲人按摩师”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有爱心能奉献的盲人按摩师到北京、长沙等国内知名的按摩医院和机构进修学习,提高按摩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达到自信执业、稳定就业目的。

开展技能竞赛,激发按摩行业技能水平提升。云南省残联以盲人按摩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云南省盲人按摩事业发展为目的,于2016年9月26日至28日在玉溪举办首届盲人按摩技能竞赛暨首届盲人展能节,让广大市民开阔了眼界,使盲人按摩业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通过比赛激发了盲人按摩师激情,调动广大盲人提高按摩技能的积极性。同时,为进一步提升行业市场竞争力和盲人按摩师综合素质,打造好盲人按摩实训平台,结合各地盲人保健按摩实训工作开展实际情况,用以奖代补形式,对为“助盲脱贫”行动作出贡献的盲人按摩实训机构进行奖励,为提高盲人按摩师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打牢基础。

发挥学会作用,推动“助盲脱贫”深度发展。充分发挥云南省盲人按摩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利用盲人按摩实训基地,组织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活动;按照学会章程和有关部门的要求,2016年9月28日至30日在玉溪市召开了云南省盲人按摩学会会员代表大会,140多名代表相聚一堂,共商学会发展大计和助力“助盲脱贫”举措,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分享创业就业经验。

措施有力助残攻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企业参与的“助盲脱贫”模式,让社会广泛参与,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盲人接受培训,扩充就业岗位,使有劳动能力的盲人可以w习掌握适合自己的技能,为盲人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实现自身的发展,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盲人共享改革成果,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高位推动,部门配合。云南省政府副省长张祖林非常重视“助盲脱贫”,先后四次作出批示,要求省残联、省扶贫办等部门加快推进“助盲脱贫”行动,并出席了昆明市的“助盲脱贫”启动仪式,看望慰问参加培训的盲人朋友,鼓励他们学好技能,积极创业,脱贫致富,实现自身价值。省残联、省扶贫办等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明确职责,积极推进。吉康国际养生集团和他的领头人邱光林先生,积极参与到“助盲脱贫”行动,他用自己的亲生经历证明了一个盲人同样能够通过自己的奋斗走向致富之路。邱光林表示,将竭尽所能,发挥好企业的品牌和平台作用,全力助推万名脱盲行动顺利实施,并帮助广大受训盲人朋友实现就业创业愿望,实现脱贫,真正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盲人朋友手中,确保助盲脱贫计划及时展开。

强化责任,摸清底数。云南省残联明确要把“助盲脱贫”打造成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扶贫攻坚重点工作之一,打造成省残联助残扶贫的亮点和窗口。积极组织力量,认真调查、了解全省盲人按摩情况,梳理相关信息,与爱心盲人知名企业吉康国际养生集团座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细化调查方案,深入调查,掌握一手资料,了解视力残疾人的心声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就业计划。

完善方案,分步实施。云南省残联、省扶贫办等部门与吉康国际养身集团在广泛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助盲脱贫”行动进行统筹规划。按照“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企业运作、市场导向、就业为本”的原则,以实施万名盲人脱贫培训示范带动,积极构建培训、实训和就业机制,按照市场的需求和当地盲人就业需求的实际,分步推进实施,以发展较好的州、市为突破,逐步向全省各地打造“助盲脱贫”的窗口,突出就业为本,做到培训一个合格一个,合格一个就业一个,就业一个解困一个。

典型引路梦想小康

助残脱贫奔小康,既是残疾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助残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云南省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帮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篇6

2004年初,济南市残联提出2004年为“入户下乡康复年”。理事长刘书笙强调:“康复工作是残联的第一要务”,并提出“在城区对重度残疾人上门服务,轻度残疾人集中服务;在家村下乡入户服务和就近康复训练相结合”的工作要求。经过一年的努力,城区52个办事处、农村21个乡镇建立了康复指导站、康复站(点),10个县(市)全部开展了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康复服务覆盖面城区达到100%,农村达到20%。

一、抓好长效机制建设,为康复服务工作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建立长效机制的背景

2002年7月,济南市残联、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等十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至2003年底市残联依托城区“老年星光计划”建立了28个康复示范点,举办了由市区52个办事处的分管领导、理事长、社区医生等近200人参加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培训班,在城区开展了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为示范点配备了康复指导医生,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

随着工作的开展,没有经费来源、康复服务队伍建设不规范、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问题的主要症结在哪里?从对前两年康复服务工作的分析,我们感到,康复服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残联是很难做好的。要把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是残联自己干的事,变成相关部门应该干的事,变成政府应该管的事,这就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保证康复服务工作长期开展的长效机制。

(二)创建长效工作机制的办法

经过近半年的调研、探讨及反复的协调,2004年4月市残联、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的意见》,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的具体内容。

长效机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康复需求申报:通过《致全市残疾人及亲属的一封信》等措施,加大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咨询力度,使广大残疾人及亲属了解康复服务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情况,主动到各级残联、康复指导站、康复站(点)申报自己的康复需求,建立康复需求档案。

2.康复任务分解和招标:根据全市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结合上级下达的康复任务,由市残联、财政局联合行文将每年的康复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残联、财政及市有关康复中心。各县(市)、区康复办将任务分解到各办镇(乡)及县级康复中心等,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对部分适合公开招标的项目,探索引入竞争机制,鼓励辖区内有条件的社会资源(如:各种康复机构、医院、幼儿园、福利院等),通过竞争承担康复训练与服务项目,逐步实行康复项目招标。

3.专家鉴定:对每个康复项目,在项目中和项目结束后,都由市和县(市)、区两级康复专家指导组进行鉴定和评估,向项目下达单位提交鉴定报告,作为验收依据。

4.政府购买康复成果:由承担康复任务的单位提出申请,县(市)、区康复办公室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拨付经费,购买康复成果。对长期康复项目,分半年、一年进行阶段性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的拨付半年或一年的项目经费。各县(市)、区康复办建立康复工作档案,对原始资料、工作文件、工作成果等严格整理归档。

长效机制的核心是政府购买康复成果,是在政府设立的康复项目前提下,通过逐级分解和招标相结合的形式落实,由承办单位完成,再由政府购买合格的康复成果。

随着康复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还要调整和充实长效机制的内容,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还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方法和配套措施、工作程序等,例如:专家鉴定、招标办法等实施细则,才能保证长效机制的良性运转。

二、入户下乡,服务到家

在城区,根据残疾人比较集中、康复服务半径比较小的特点,康复指导站和康复站(点)对辖区内重度的、无法自己出门的残疾人,由康复服务员按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上门提供康复服务;对辖区内轻度的、自己能走出家门的残疾人,由康复指导医生、康复服务员定期将残疾人送到康复指导站,提供康复服务。对可以进行三项康复训练的残疾人,组织定期到康复指导站进行训练,对个别无法出门的,由康复指导医生、康复服务员定期上门指导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农村,针对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康复服务半径大的特点,以抓好章丘市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试点为突破口,借鉴全国、省农村试点的先进经验,按照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依托农村卫生三级网络,建立康复指导站、康复站,配备专(兼)康复指导医生和训练器材,采取下乡入户服务和就近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

三、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康复网络

开展“入户下乡康复年”,市残联提出:依托城区“星光之家”、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初级网络等,每个办、镇(乡)都要建立一处康复指导站;残疾人康复需求比较集中的村、居(社区)设立康复站。

办、镇(乡)康复指导站,负责辖区内的康复服务工作,建立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职责和分工,建立开展工作的制度及康复指导医生的职责、工作制度等;康复训练室面积40平方米以上,按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配备相应的训练器材;建立康复需求档案、训练档案、康复服务档案,按时上报工作情况和报表;管理和培训康复站、康复服务员等。同时,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也利用残联配给康复指导站的训练器材拓展康复业务,为残疾人的康复及手术后的功能恢复提供服务,解决了康复指导站的部分费用。

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在15人以上的村、居(社区)设立康复站(点),使残疾人就近进行康复训练。

四、抓好康复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康复服务落到实处

建立一支好的基层康复服务工作队伍,是开展康复服务工作的关键。济南市残联、卫生局联合制定了《关于选配残疾人康复指导医生、康复服务员的意见(试行)》,对康复指导医生、城区康复服务员的条件、责任、任务、待遇等做出规定。规定要求:

担任康复指导的医生要有执业医师资格,培训合格后由所在医院推荐;

城区康复服务员需有初中以上学历,能入户开展康复服务工作,培训合格后由所在办事处残联推荐。

康复指导医生的主要职责是: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及辖区康复资源调查,建档立卡,重点对辖区内的脑瘫、智残儿童和肢体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参与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承担对城区康复服务员、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康复知识培训和康复训练指导。

城区康复服务员接受康复指导医生的业务培训、指导和监督;具体参与辖区内残疾人康复需求及康复资源调查,协助康复指导医生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完成《康复训练档案》的填写,为残疾人提供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信息、家庭康复护理等。

康复指导医生和城区康复服务员由县(市)、区残联、卫生局统一管理,建立管理档案,年末经专家组考核,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再聘用;康复训练与服务质量由办、镇(乡)残联和残疾人家庭进行监督。

在待遇方面,残联按照康复指导医生、城区康复服务员完成《康复训练档案》数发放补贴。每完成一份终期评估有效《脑瘫康复训练档案》和《智力康复训练档案》补贴480元(周期一年);一份有效《肢体康复训练档案》补贴240元(周期半年)。通过经济手段,大大调动了康复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全市已建立了一支由140多名康复指导医生、城区60多名康复服务员、上百名农村康复人员组成的康复工作队伍。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篇7

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紧紧依靠基层组织,统一口径,统一时间,统一规定,按时、顺利、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

二、工作任务

掌握全县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和培训意向。

三、组织实施

由政府负责,残联牵头,部门协助。县政府成立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彭水岩任组长,县长助理苏会声任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县残联理事长任副组长,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县财政局副局长、县农业局纪检组长、县扶贫办纪检组长、县残联副理事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残联,负责日常工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推动此项工作扎实开展。乡镇抽调专人根据普查工作需要成立若干普查小组,村委会成立陪调组,抽调熟悉情况、群众基础好的村委会干部担任陪调员,协助普查小组人员深入到所负责辖区内的残疾人家庭,对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进行逐一登记,并填写《省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普查登记表》。

四、时间安排

2015年3月1日至3月12日,乡镇普查小组到辖区内行政村入户登记,填写《省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普查登记表》,对失访残疾人单独登记照册,对表格进行复查、纠错,3月15日前将复查过的《省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普查登记表》及失访残疾人名册上报县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残疾人就业培训状况普查工作办公室对各乡镇普查小组上报表格审查合格后,于3月25日前组织专人将普查表格信息录入《省残疾人就业培训普查系统》软件。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精心部署。各乡镇乡镇长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要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和保障措施。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篇8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乡残疾人工作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

我乡残疾人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残联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业务知识,做好窗口行业服务,服从大局,才结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残疾人的教育就业、社区康复、维权等工作,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回顾总结

一、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工作完成情况

1、组织联络工作

(1)加强学习,增强工作能力,一年来,以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学习以逐步提高自我,以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乡残联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着力做好村级残疾人组织建设,督促和指导村级联络开展各项工作,使村级残疾人工作逐步完善,发挥村级联络员的作用,基本做到残疾人组织有领导,层层有具体专职人员负责。

2、教就工作

(1)积极做好残疾人职业技术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工作。在县残联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残联积极动员和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及家长能加各种农村适用技术的,以逐步实现每个残疾人家庭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增强自食其力和致富的本领,使其早日脱贫,截止xx月,全乡共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残疾人能加人数为90余人,其中在xx月xx日,乡残联专门组织了一期农村残疾人养殖(养殖)技术培训班,参训人数为50余人。从今年1—xx月,还选送了2名肢体残疾人到县残联参加摩托车修理职业技术培训,2人肢体残疾人参加洗车驾驶技术培训,经过培训,全部合格并获得技术证书,现在4人并利用自己所学之技从事个人经营谋生,另外还选送1人到曲靖市残联参加裁缝技术培训,截止xx月底,全乡残疾人亲增就业人数3人。

(2)鼓励和动员广大残疾人自主创业,增强自强信心,利用一技之长自谋生存之路,大力发展家庭种养业及个体经营活动,及早脱贫,为落实上级残联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的要求,争取上级残疾对我乡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大力扶持,已申报残疾人自主创业户一户,争取给予补贴,以扩大经营规模。

(3)了解掌握贫困残疾人,特别是家庭贫困的重度残联人在生产生活状况,多渠道地争取对其他在生活上的给予照顾,根据市残联的《阳光家园计划》实施方案的规定要求,已按时按分配的指标上报8人贫困的重残疾人居家安养对象。

(4)积极配合教育部门鼓励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进特殊学校就读,使其学得文化,增长知识本领,长大后能自谋生活,为政策和社会减轻负担,全乡共有6—14岁残疾儿童79人,0—6岁未入学的有16人,在校生67人,入学率71%;7—14岁的聋儿有13人。

3、康复工作

(1)积极开展社区康复工作,xx月初,组织村委会联络员对本行政村的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对象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据统计全乡各类残疾人2432人,占总人口的6%,其中:视力残疾人401人,听力残疾人536人,言语49人,肢体612人,智力残疾93人,精神病残疾240人,多重残疾人501人,有各类康复需求对象751人,建档751人,康复需求筛查率100%,建档率85%。

(2)继续加强和巩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工作,乡残联配合乡康复指导站对历年盲人定向行走进行继续巩固性的指导督促,对今年的3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工作,按规定督促康复员进行训练指导,每月召开一次crc会议,并每月不少一次的下村进行指导督促。

(3)积极做好各类残疾儿童的功能生活训练,使他们通过训练,逐步恢复功能和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截止xx月底,全乡有低视力1人,智障儿童1人、听力儿童1人、肢体残疾儿童4人,到县残联参加培训。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篇9

一、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意见”这一主题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从2009年3月25日至9月30日。市残联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会党组高度重视,安排周密,推动有力,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三个阶段十一个环节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市委提出“党员干部受教导,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得到了党员干部和大部分残疾人的认可,群众满足度测评达到95%以上。在开展学习调研活动中,我们紧密联系残疾人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重点抓好三个阶段的工作。在学习调研阶段,紧密联系残疾人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通过宣传发动、学习辅导、交流讨论、深入调研、专题报告等活动,不断夯实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在分析检查阶段,找准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思路。以“四对照、四查找”为重点,紧紧围绕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议,周密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找准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在整改落实阶段,确保出成果、见成效。一是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二是保持边整边改,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三是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造。完善市残工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市残联督办工作办法,修订机关党的建造及内部治理等5个方面的规章制度。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会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统一了思想,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找准了影响和制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明确今后努力方向,确定了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四是党性修养和干部作风面貌进一步改善。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今年五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会党组、理事会将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用中央和省委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统领残疾人工作,明确工作方向,保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把残疾人的思想引导到与党的路线、目标、政策相一致上来,把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积极性。

为深入贯彻省委10文件的会议精神,市残联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支持。省委、省政府8月3日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同志及时赶到市委、市政府,向市委、市政府的分管领导作了全面报告,并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思路。一是争取将我市《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列入市委、市政府的讨论范围。市委分管党群工作的书记明确同意将我市的实施意见列为市委常委会的专题讨论内容,要求市残联做好征求意见稿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成立专班,明确要求,落实专人,草拟出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8月下旬拿出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会党组、理事会多次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议论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使意见稿做到既能体现上级精神,又能面对工作实际,既有可操作性,又有含金量,使残疾人得到更多实惠。9月8日,我们将省委10文件及市委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征求意见稿发送到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教导局、市财政局等22个部门征求意见,有六个部门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修改建议。9月20日,又先后三次召开了县(市)区残联理事长会议,对征求意见稿返复进行修改,不断完善。最近,己将意见稿上报市政府办公室,待进一步调解后上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三是结合我市实际,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相应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具体实施办法,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强化各级政府残工委部门职责,明确残工委部门责任,落实人员、增强检查,搞好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纠正。

二、突出残疾人体系建造的二个重点,提高我市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中央7号和省委10号文件对推进“二个体系建造”作了明确的具体部署。中残联将“二个体系建造”列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我市各县(市)区残联把“两个体系建造”作为贯彻中央七号文件精神和省委实施意见的重要内容,按照重点保障与特殊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在落实普惠政策的同时,制定出特惠政策。将残疾人“二个体系建造”纳入城乡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之中。

5月下旬,由中残联副理事长*、国务院研究室*率领的国务院残疾人“两个体系建造”调研组一行深入我市街道社区、农村乡镇调研我市残疾人体系建造情况,市委副书记*同志全程陪同调研,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全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造,保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残联调解的工作思路。广覆盖、低门槛,建立健全了四大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建立健全了六大残疾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市特色的残疾人两个体系框架。10月中旬,市委副书记*、市残联理事长*专程赶到中残联向*副理事长作了两个体系建造的专题报告,得到了中残联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建造中: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在城市,确保城镇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贫困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参加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户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将残疾人收入不稳定金额不计入家庭总收入。据统计,我市共有*名残疾人享受城低保,占享受低保困难户的*%。市房产部门在分配廉租房时,采用加分的办法,优先解决城镇贫困残疾人的住房困难,我市由政府部门分配的*多套廉租房中,有三分之二分配给了贫困残疾人家庭,困难企业的廉租房也优先照顾本单位的残疾职工。同时,各级残联要将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辅助器具适配等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逐步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在实施过程中,确定将市*眼科医院为贫困白内障手术定点医院,并签订了手术协议,贫困白内障患者凭市残联出具的证明,就可享受免费手术,扩大白内障患者的受益面。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对贫困白内障发现一例,免费手术一例。在农村,共同构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抓住国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机遇,使“三保一救”取得突破,全市有*名残疾人享受了农低保,占农低保总数的*%。争取养老保险政策对残疾人有更多的优惠,探索政府支持残疾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有效途径。

把残疾人专项救助列为当前和今后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在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的基础上,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项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我市农村特困残疾人的救助范围,提高他们的救助标准,使“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医疗康复等基本需求得到稳定的保障。大力促进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扩大残疾人福利范围,提高福利水平,探索建立残疾人津贴等福利救助措施,残疾人事业纳入了全市慈善事业统筹范围,充分发挥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社会公益构造的优势,促进全市残疾人慈善事业的新发展。

在构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造中: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造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措施,探索社区康复、社会救助、基础设施等服务领域更好的方法措施,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使残疾人享受到更均等、更公平、更便利的公共服务。全年民政、卫生等部门将为残疾人服务列入本年升部门考核的目标内容,作为评优、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

增强综合服务设施的建造。提高各类综合服务设施服务残疾人的功能,使综合服务设施面向各类残疾人免费开放。全年对上争取残疾人基础设施建造经费*万元。其中市本级*万元、*区20万元。*市残联成立专班、抽调专人,做好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前期准备工作。市残联的残疾人康复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投入*多万元,年内将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我们采用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加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经费投入,*区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福利院于十月上旬对外开放。增强综合服务设施的内部治理,尽量发挥服务设施的社会作用,为残疾人服务。

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推动公共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增强各级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造。在满足残疾人一般的同时,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要不断扩大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覆盖面,使服务残疾人工作做到专业化、规范化,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业。优先发展重度残疾人急需的托养服务、精神和智力残疾的生活照料、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养护等服务项目。二个市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为*名残疾人提供周到的个性化托养服务,托养机构逐步规范,服务项目不断拓宽,服务环境不断改善。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业,使之成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市残联对二个托养机构给予了*万元补贴,投入*万元经费,对*名托养对象每人每月给予*元至*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全面推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各城区也因地制宜,与民政卫生等部门配合,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及时就近的生活照料,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治理模式。今年春节前,省残联党组书记*在市委书记*的陪同下,亲切看望了我市二个托养机构的残疾人,并送去了*万元的慰问金。5月25日,中残联副理事长*调研时,又专程到智康残疾人托养中心看望残疾人和工作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

增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以新农村建造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按照《*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2*0)》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持扶贫开发到户到人,激励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选择适宜残疾人特点的扶贫项目和行之有效的专项扶贫方式,提高残疾人掌握实用技术的能力和生产自救的能力,制定、落实针对残疾人的特惠政策,为其发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全年通过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投入扶贫资金*多万元,其中,各级残联投入*多万元,共扶持贫困残疾人*多人,有*多人基本脱贫。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户。其中,*县完成*户,*市完成*户。由各级残联系统完成*户,其它部门完成*户。*残联下拔项目资金*万元,*市配套*万元,*县配套6万元。由于措施得力,全市*户危房改造户全部迁入新居。*市残联荣获全省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先进单位称号。

三、强化五项业务,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1、扩大康复工作覆盖面,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康复服务体系建造,加快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施。继续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示范区的创建活动,按省残联《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资料规范》的要求,建立社区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启动*县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试点工作,搭建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按创建全国示范县(市)达标的要求,成立了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肢体、视力、听力、精神等五大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与卫生、民政等部门联合,落实社区康复员构造培训学习,形成以医疗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神防治康复工作体系。*县残联认真开展白内障摸底筛查,共筛查白内障手术指征的患者有300多人,为省“复明九号”手术车进驻*县实施复明手术做好准备工作。*市残联依托*人民医院为*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增强残疾人康复人才的队伍建造,构造实施业务培训计划。增强对基层残联康复经费的监督和检查,抓好重点康复项目的构造实施,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免费康复服务,加大县(市)康复服务机构的建造力度。

增强残疾预防宣传,全面启动了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将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卫生、财政、民政、人口计生委、教导、残联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联合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举办了全市“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培训班”,通过培训后,各县(市)区残联筛查各类残疾儿童307名。各级残联将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所需经费上报财政,积极争取纳入财政预算。

鼓励社会兴办康复服务机构,规范行业治理。增强对聋儿语训部的规范化治理和指导,认真构造实施国彩聋儿康复项目和“听力重建、启聪行动”项目。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优势,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充分发挥“兰之心”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和特教学校的作用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的作用,构造智力残疾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康复活动,帮助智力残疾人走出家门,参加简单劳动、文体活动和社会交往,提高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例,免费手术*例,复明手术*例,为*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对*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为*名聋儿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智力、脑瘫儿童*名,培训家长*名。对*名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护,为*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为*名患者提供住院补助,对*名智力残疾人、*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件,为*名残疾人安装假肢。

2、增强教导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残疾人教导培训水平。认真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特殊教导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加快特殊教导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改善特教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拓展智力、脑瘫和自闭症儿童接受教导的范围,在市特教学校成立了职业高中班,该班于今年九月份开学,玑有*名聋生入学,受到聋哑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搞好残疾人义务教导,落实“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减轻家庭困难学生的负担,失学辍学现象明显减少,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以上。继续实施扶残助学项目,我市三所特教学校全部纳入中西部特教学校改造扩建范围,每所学校均获得*万元的改扩建资金,校园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认真实施残疾人公益金助学项目,投入*万元对*名特教学校的残疾学生给予每人每年*元的生活补助,覆盖了特教学校所有贫困生。省残联采取多种方式对各类贫困残疾学生也进行了救助和奖励。做好残疾学生高考录取和奖励工作,使上线残疾考生录取率达到*%。全年有*名残疾学生参加高考,有*名残疾学生录取,己全部进入大学学习。其中,*县残疾学生*以*分的优异成绩被*医科大学录取。省残联对*名学生给予了*万元奖励,市残联也给予了同等数额的资助。与此引时,市残联扩大助学范围,对考入大学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子女和在校特困的残疾人大学生进行了救助。

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生产技能培训。规范残疾人职业培训行为,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培训,继续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培训、给予生活补贴的办法。初步建立职前、职后教导与培训相互结合,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导与培训相互衔接运行机制。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根据残疾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据统计,各级残联共投入培训经费*多万元,完成培训残疾人*多名。*市、*县以乡为单位积极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残疾人32000多名。

3、拓展就业服务渠道,提高残疾人就业率。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残疾人就业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扩大残疾人就业的新举措。一是积极争取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各级政府就业的援助范围,给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公益岗位。二是进一步推动福利企业优惠政策的落实,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规模。三是全面落实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和治理,扩大审核面和征收面,增强外部调解、内部治理,形成整体活力。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从业。四是调解有关方面做好农村残疾人转移培训和异地就业,帮助农村残疾人从事农副业生产,减轻社会负担。做好下岗残疾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五是拓展盲人就业渠道,进一步发展和规范盲人按摩业。六是增强劳动监察,切实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做好各类残疾人需求调查与摸底登记工作,全面掌握残疾人的各项需求。举办残疾人招聘会一次,提供合适的岗位给残疾人选择。逐步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据统计,全市新增安排残疾人*多名,城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7%,农村稳定从业的残疾人达到*多人。市*特钢总经理*荣获全省首届十大残疾人创业之星,*市*有限公司荣获全省残疾人自强示范基地称号

4、加大维权工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突出贯彻《*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采取各种措施将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全市郊区下肢残疾人和盲人全部实现免费乘坐专线车。7月份,市公交集团深入到*区,为辖区*名下肢残和盲人办理免费乘车证。会同市人大、市政协检查和视察残疾人工作,认真办理涉及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的提案议案二件。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造,大力宣传,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发挥无障碍城市建造的示范作用,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我市作为“十一五”期间全国100个无障碍建造城市之一,城市无障碍创建工作进展顺利。10月13日,全国无障碍建造中期指导暨培训会议在汉召开之际,中国残联维权部、省残联维权处等专程来到我市,实地察看了我市新建博物馆、广场、商场等公共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状况。中残联、省残联的专家认为我市的城市建造发展很快,成效显著。

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使残疾人能够切实获得法律救助服务,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导、卫生、残联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增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九部门组成的*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调解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使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国务院《工作条例》,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涉及残疾人权益的大案要案,推进网上,提高工作实效,增强维权业务培训,提高依法维权工作的整体水平。今年7月,全市低保上调,原麻木车主城低保得不到上调,引起麻木车主集体来访。7月20日下午,会主要领导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碰头会,并就此事进行部署。一是从维稳的角度,争取市局的指导与支持。二是派员与市民政局低保中心取得联系,反映情况。三是通知县(市)区残联要做好稳控工作。先后召开五次对话会,与麻木车主进行思想沟通,反映麻木车主的诉求。经反复调解,黄石港区在156元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了补差标准,*区实行动态治理,适当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由现在的按户发放转变为按家庭人口发放,使围堵市委、市政府的群访事件及时化解。截至11月15日,市残联受理残疾群众来信来访*批(件)/*人次,其中来访*批/*次、来信*件/*次、民情快车*件/*次,处结率*%、回告率达*%。

5、做好文体宣传工作,扩大残疾人事业在社会影响面。广泛开展残疾人文艺体育活动,认真抓好全省残疾人汇演工作,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文艺新人。2月27日全省残疾人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活动在我市体育馆举行,有*名残疾人被初步录取。7月下旬在*举行的全国残疾人(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上,我市17岁的*获得蛙泳第五名。10月下旬在*举行的2009年全国残疾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来自市*21岁的女将*分别获得轮椅竞速t53级200米、400米金牌,并打破全国纪录,胜利入选国家队。精心构造市八运会暨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先后有200名运动员参加了游泳、乒乓、举重和田径四大项比赛。市残联获得市政府颁发的“承办贡献奖”,*市代表队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得最佳构造奖。

今年4月,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活动中,我市参赛的六个节目均获重奖。肢残人*女声独唱的《等待》、盲人*二胡演奏的《陕北抒怀》分别获得声乐类、器乐类一等奖;*市特殊教导学校创作的舞蹈《聋童的心声》和市特殊教导学校创作的舞蹈《天下无双》分别获得舞蹈类表演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市肢残人刘中华的男声独唱《滚滚长江东流水》和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分别获得声乐类、器乐类二等奖。*市残联荣获优秀构造奖。在今年8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赛区比赛中,肢残人*女声独唱、盲人*二胡演奏分别获得三等奖。市特殊教导学校在参加*省残疾人艺术汇演活动中,节目双人舞《天下无双》获省三等奖。今年10月,省残联正式确定市特殊教导学校为*省特艺人才培养基地。

积极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宣传活动。5月17日是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导”。市残联、西塞山区残联、市教导局、市特教学校联合举办了欢庆“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我市特教学校学生向各单位领导及群众展示了精彩的体育、书法、美工、缝纫、电脑、舞蹈等才艺表演。为支持我市特教事业,市残联及西塞山区残联均向该学校赠送了慰问金,并祝愿孩子们在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茁壮成长。

5月21日上午,*省残疾人“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在*市磁湖剧院举行报告会。参加报告会的有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学生代表、残疾人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余人。市政府副市长*、省残联副理事长*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市政府副秘书长*主持。感动总理的“轮椅天使”*,省十大杰出特艺人才、*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知心姐姐”*,全省十大杰出自强模范、奥运冠军*分别作了震撼人心的报告。使与会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爱党爱国、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的再教导,心灵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许多听众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推进市级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今年初,为筹建我市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省、市残联领导多次实地考察,市文化局协助,市图书馆认真筹备,市盲协积极进言献策,共同努力,使*市首家省级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在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期间正式对全市盲人开放。

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动员社会各界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十大残疾人自强模范”、“十大助残模范”的评比表彰活动,推荐优秀单位和个人参加全省的表彰。今年5月10日是“母亲节”,省残联、省妇联在汉召开大会,表彰全省“十佳残疾人爱心母亲”,我市*港区新街社区居民*用自己的母爱将盲人汪钱培养成二胡演奏能手而当选省“十佳残疾人爱心母亲”。

全市主要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全国助残日、省自强不息报告团等宣传活动,全年共编发稿件270篇。*政府门户网站登载报告团专题新闻持续一周。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报道了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及社会助残的感人事迹。在*省*年度好新闻评选活动中,《*日报》图片新闻“为了梦想和荣誉”、《*晚报》文字新闻“*女歌手李莉鸟巢放歌”、*电视台“*:身残志坚不断追求、三十年创业铸就辉煌”、*人民广播电台“*和他的50多个智残孩子”、市残联网“机遇与挑战”等5件作品荣获三等奖。

四、夯实五项基础,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构造建造。继续贯彻“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目标,重点增强农村基层残疾人构造建造,完善城乡残疾人基层构造网络体系。进一步推动乡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残协的规范化建造,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为落实中残联、省残联有关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全市15.1万残疾人证的核发和治理工作,我市换发残疾人证采取县(市)两级签定责任书的方式明确责任。在2009年3月26日召开的市残联换证工作会上,市残联理事长和六个县(市)区残联理事长分别签订责任书,省残联组联处认为我市换证工作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效果良好。

7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市残联被国务院授予“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探索专门协会工作新路子,发挥专门协会的作用,广泛开展适合本类残疾人特点的活动,反映各类残疾人诉求,开展“文化进社区”的试点工作,使基层残疾人构造活跃起来。10月28日,市残疾人体协与智协联合,举办了市首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会得到了*师范学院大力支持,共有*支代表队、*名智障运动员参赛,充分展示我市大力创建特奥示范社区活动成果。

——自身建造。增强各级残联的班子建造,提高团结共事、统揽全局的能力。实施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治理,强化各级责任,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增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建造、作风建造,增强残疾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聋人手语、汉语双拼盲文的理论业务培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调查研究。以针对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造为重点,各县(市)区残联,按省残联下达的残疾人事业研究课题,注重立足实际,制定了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调研方案。一是围绕制约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进一步解决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调解可持续发展。二是残疾人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如何增强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造,如何落实对残疾人的“特惠”政策。三是如何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造。四是如何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如何发挥残疾人及其协会构造在社会建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对实现义务教导阶段残疾儿童全部入学的目标有何看法和建议。六是基层残联的构造建造和基础性工作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增强基层构造建造等。构造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调研活动,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县(市)区残联、深入自己所联系的社区、乡村,深入残疾人家中,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下基层,搞调研,认真撰写调研报告等理论文章,今年以来,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达50多次,撰写各种调研理论文章就达10多篇。在今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我会残疾人工作重点,围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造”,制定调研工作计划,找准残疾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造”的调研报告。党组成员*同志撰写的《融入真情化解矛盾,着力做好残疾人解困和稳定工作》一文,分别在《*改革与发展》、《*人大》等杂志上发表,党组成员*同志撰写的《关于构建和谐残联的思考》、《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分别在*残联网上发表,引起省残联领导的关注,反映良好。市残联领导干部带头学理论、重调研的良好学风,也调动了县(市)区残联及机关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市残联理事长*撰写的文章在*《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港区残联理事长*撰写的《增强思想作风建造是实现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一文,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好评,进一步增强了残疾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不明,人本理念欠缺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提倡“以人为本”,但是并没有真正把残疾学生这一群体纳入正常的教育秩序中,使残疾学生的管理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全纳教育”理念提倡关注所有学生的需求、学习和参与,关注集体,关注合作,而残疾学生作为普通高校里的一名成员,应该受到关注,他们的需求应该得到重视。显然,当前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在这方面的理念是十分欠缺的。

(二)管理缺乏系统性

由于理念上的模糊,导致了对于残疾学生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只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残疾学生无法参与的“正常”学习活动,给予免除。如体育课,给予了“免考、免测”的政策,对于无法继续进行专业学习的,给予了“转专业”的政策,并没有从创造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系统服务的理念出发,系统性地考虑到残疾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业过程的需求,没有建设一套涵盖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完善的管理与服务体系。

(三)服务体系不能满足残疾学生需要

1.生活保障有待改善

(1)无障碍设施建设滞后

笔者在一项针对于学生宿舍、教学楼等场所有没有无障碍设施的调查中,受访的65位残疾学生中,有60位学生回答“没有”。由此可以看出,普通高校目前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给残疾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用其中一位受访学生的话说就是“这不仅是物理上的障碍,而且是心理上的障碍。”

(2)生活困难的残疾学生经济救助缺乏制度的保障

在调查中,学生和老师都持同样的观点———由于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只能给予适当照顾,这给生活困难残疾学生的经济救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适当照顾”的度在哪里,没有依据。

2.教学没有体现差异性

在对残疾学生进行的教育及培养政策现状的调查中,所有的受访学生都表示学校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培养目标;超过七成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对残疾学生的学业评估采取灵活的评估方式;在一项“学校有没有针对残疾学生的课堂辅助支持系统?”的调查中,所有的学生都表示没有。

3.康复保健十分松散

目前普通高校对于残疾学生的康复保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的管理都十分松散。受访的10所普通高校都没有适用于残疾学生的专用体育器材,也没有专任的保健指导老师;在接受调查的残疾学生中61.5%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安排适合于其运动的项目,67.7%的学生对目前的“体育免考”制度表示不支持。在心理辅导方面,有50.7%的学生不清楚学校有心理辅导机构跟辅导老师,90.8%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心理辅导。就业服务缺乏针对性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先天条件处于劣势的残疾学生比健全学生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但在对毕业班13名残疾毕业生的调查中,100%的学生都表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进行指导;在一项针对“就业指导中心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有没有帮助?”的调查中,8.3%的学生表示“有很大帮助”,30.8%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帮助”,46.2%的学生表示“帮助不大”,14.7%的学生表示“没有帮助”。

二、普通高校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普通高校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

以全纳教育思想为导向,倡导“残健一体”的普通高校管理理念,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改革和完善当前的教育模式,着重解决残疾学生生活、学习、康复、就业中受限制的问题,着力创造“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和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方便其生活和行动的设施,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提高残疾学生生活的自由度、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的主动性。以构建“残健一体”的教育模式为出发点,通过“1+4”的思路进行探索,即打造1个基础平台,包括机构设置和资金保障;构建4个子系统,包括生活、学习、康复、就业四个方面,确保每一位残疾学生的教育权益得到保障。

(二)普通高校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1.建设残疾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基础平台

(1)成立残疾学生管理服务机构当前,普通高校中没有一个专门负责残疾学生管理服务的机构,使得残疾学生的管理出现涣散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应成立一个全面负责学校的残疾人事务的管理服务机构,实现与残联工作对接,协调学校各部门贯彻落实残疾学生包括生活、学习、康复和就业等方面的事务,负责组织学校各个相关的老师和教辅人员进行残疾人教育及服务的培训工作等。

(2)设立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目前高校普遍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残疾人高等教育投入的政策保障机制,难以满足残疾人高等教育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加速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残疾学生教育成本的资金来源,学校一方面要加大残疾学生管理服务的教育经费使用投入比例,加强监督,专款专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各种社会力量合作,如各种慈善机构、个人慈善家等,成立残疾学生专项教育发展基金,保证残疾学生教育所需的资金来源。

2.建立健全残疾学生生活保障体系

(1)构建生活物理空间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对于残疾学生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学校应把构建生活环境无障碍列入到残疾学生生活保障管理体系的范畴之中,切实将构建残疾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最少受限制”落到实处。坚持通用设计和个性化设计相结合的原则,在通用无障碍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每位残疾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普通高校残疾学生人数不多,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可行的。无障碍环境要覆盖学生宿舍、校园道路、教学楼、图书馆、学生饭堂和体育场所等。

(2)健全生活困难残疾学生经济救助保障机制由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2个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残疾人家庭子女及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要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可普通高校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没有相应的规定。因此,学校应将以上的规定写入到学生申请助学金的文件中,成立专门的残疾学生助学基金,在支助力度不能惠及每一位贫困学生的情况下,保证每一位贫困的残疾学生能够得到保障。

3.建立残疾学生差异化教学管理体系

(1)构建残疾学生差异化教学体系和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计方面:建议从残疾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三方面入手进行课程的设计,尽量避免让听力障碍学生跟着健全学生一起学习英语口语和训练英语听力、让肢残的学生同健全学生一起进行军事训练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增加与残疾学生就业方向相关的强化课程、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课程。在学时安排方面:建议根据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安排不同的学时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在学制安排方面:采取弹性的学制制度,除了可延长学制外,还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采取2+2的学制培养模式,2年的本科预备学习再加2年的本科专业学习。

(2)为残疾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支持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一些辅助设备和资源,因此,学校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进和开发各种辅助设备,使残疾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包括:引进各种学习辅助软件、硬件设备;完善特殊教育图书馆资源;建立研发残疾学生学习辅助设备激励机制等。

4.改革康复保健管理体系

(1)改革残疾学生体育课的免考制度建立残疾学生体育运动能力评估体系,并在评估体系下进行针对性的保健和康复训练指导。成立残疾学生运动能力评估小组,负责制定残疾学生运动能力评估体系,对残疾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出每位残疾学生的体育课教学计划。课堂上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个别辅导,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和康复训练,让残疾学生能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学期末再对照运动能力评估体系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为期末考试成绩。

(2)建立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建立档案。由心理导师制定评估量表,定期对每一位残疾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测试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的辅导,并建立起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将有利于残疾学生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通过对照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自我调适心理状况的办法,对于以后走出校门,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5.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