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的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5:39

包装设计的知识篇1

关键词:包装设计;创新;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59-0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展开和加入wto,中国的商品已经逐步走向世界,走向国际竞争的舞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适应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努力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设计出新颖的包装设计,才能为产品创造更好的销售条件,才能使企业赢取更大的利润。当然,新颖的包装设计一旦推向市场,肯定会成为其它生产厂家竞相模仿的对象。因此,对于包装设计的创新及其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逐渐成了企业所面对的难题之一。要想解决这个难题,企业必须认真理解产品包装设计创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使企业利于不败之地。

一、包装、包装设计、包装设计的创新

包装是一门具有商品和艺术双重性的综合性学科,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反映,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

商品包装设计是商品信息传达的媒介,是商品最直接的广告。通过独特的造型、新型的材料与精美的印刷,包装可以准确传达出商品的质感、形状、用途,有效地渲染出商品的特质和韵味,成功的包装设计更能塑造出品牌形象,以及传达企业独特的文化。

二、当前我国包装设计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包装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装潢公司应运而生,各种装潢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装潢事业的发展。

但是,由于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旧体制、新体制、旧观念、新观念同时并存的时期,中国的包装设计市场缺乏明确的方向,这就造成了中国包装设计市场的混乱,过度包装、虚假包装、类似包装比比皆是,而具备中国传统风格和现代化风格的包装设计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三、包装设计的创新

(一)要想完成包装设计的创新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是设计理念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包装设计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意识,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现代化的市场要求包装不但要清晰地传递产品的信息,而且还要传递产品的品质,更重要地是作为一种产品文化推向市场,使人们在欣赏产品设计的同时,被产品文化所吸引。

(二)要想完成包装设计的创新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产品包装设计创新的条件。包装设计的创新是靠培养创新型人才来实现的,如果没有创新型人才,所谓的包装设计的创新就是一纸空文。目前我国的包装设计人才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就、综合素质差、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弱等方面的问题。

(三)要想完成包装设计的创新必须打造创新型团队

创新型团队是完成包装设计创新的保证。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打造一支具备创新能力的团队,集思广益,将团队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完成包装设计的创新。

四、对于包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

当前,我国包装设计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侵权行为,几乎所有的优秀包装设计都面临着侵权行为。就拿承德露露来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销售份额的增大,仿冒承德露露包装设计的产品越来越多,目前所知道的仿冒企业就达到五十多家。这些仿冒企业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给知名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因此,包装设计产业应该积极应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一)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途径

要相对包装设计产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首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加强行业管理;同时协助会员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

(二)包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

对于包装设计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来讲,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法律手段进行保护的方法。

利用法律手段进行保护,首先应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研究法律知识在本行业中的适用范围,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申请包装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注册包装商标专用权保护、包装装潢画面的著作权保护等各项保护,当包装设计受到不法侵害时,包装设计者可以使用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比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使用。

随着全球一体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中国产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强创新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同时还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包装设计的创新来渲染商品的特质和韵味,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丰富企业独特的文化。

包装设计的知识篇2

关键词:模块化;包装设计;设计教学

一、国内包装设计教学现状与弊端

在我国悠久的设计历史中,尤以造型独特、功能优良的包装设计为最。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重要知识组成,包装设计课程体系举足轻重。随着设计学科与包装技术的迅猛发展,包装设计理论与技术日趋完善。然而,目前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教育存在包装设计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理论知识薄弱、学生设计能力欠缺乃至不能胜任包装设计项目工作等问题。

1.包装设计人才能力欠缺

目前,全国相当多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包装设计课程,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一些教师依然采用封闭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包装设计课程培养模式而言,大纲与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知识结构上的重叠和真空,教师所授知识缺乏更新,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混乱、理论知识陈旧、缺乏包装设计学习兴趣、基础不够牢固等问题,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制约着包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2.包装设计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符

在一些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校中,学生缺乏参与实际设计课题的机会,这导致了包装设计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的脱节,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时无法进行社会实际项目设计。此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大多关注作品的装潢和形态等视觉要素,而对于包装材料与结构、包装加工工艺、绿色包装设计、包装成本与市场等方面缺乏关注,作品往往华而不实,无法合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流通和回收环节。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投身于设计工作,对一些知识必须进行二次学习,从而出现了包装设计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当前的包装设计教育处于向更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变革的时期,如何在短暂的包装设计教学活动中将庞大的包装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如何把握授课的难易程度?如何提升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基于以上种种思考,笔者提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模式。所谓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将与包装设计紧密相关的各大知识点进行分类、整合,重构成三大教学模块,在有限的课时内,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培养学生包装综合设计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建立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的意义

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模式旨在解决原包装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重叠与真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质量低等问题,对包装设计教学而言,具有以下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包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模式将改变以往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几大矛盾:一是现有包装设计课程内容设置相互重叠与真空的矛盾,二是有限学时与无限授课内容间的矛盾,三是包装设计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应如何平衡的矛盾。教师要从知识体系的层面完善包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从教学改革的层面完善包装设计教学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第二,为现代包装设计和其他设计门类教学提供借鉴。在研究模块化包装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归纳整理其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应用等,为现代包装设计和其他设计门类教学提供参考依据。第三,为有志于研究包装设计及其教学的人员提供便利。针对目前包装市场上设计人才的需求提供资源,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对包装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点的提取、分类、去粗取精等一系列工作,将大大减轻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方法探析

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主要从教学体系和模块构建、教学内容重构、学生能力测评等方面入手,探究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共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模块化包装设计课程体系知识模块的内容分配和授课顺序: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模式按照教学顺序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包装认知学习模块、包装设计制作模块和包装创新设计模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每个模块的内容又由若干个教学课题和教学任务组成,力求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包装认知学习、设计制作以及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同时,模块内容将随着包装科技的进步,不断扩充其内涵和外延,使教学内容紧贴设计前沿和生产实际。该教学体系通过建立两大体系——包装知识体系、包装能力体系,培养学生的认知学习、设计制作、创新设计三大能力。学生在完成上一模块的学习之后,方可进入下一模块学习,学习完毕之后,学生仍可根据需要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关模块再学习或参考。具体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方案如图1所示。主要针对以下两个阶段性目标进行课程内容建设:第一阶段:让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了解包装设计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包装科技与应用等包装设计基础知识,在脑海中对包装设计有整体的理解,从而构建出其知识理论框架。第二阶段:通过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构建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系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如何设计包装与设计时应注意的要素,并归纳出包装设计的一般方法,独立完成包装设计项目。第二,模块化包装计课程内容的重构与学时安排(表1):其一,包装认知学习模块为包装基础知识的认知学习,是包装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在初学阶段建立对包装设计的整体性、概括性认识。其二,包装设计制作模块这一阶段采用理论讲授与设计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将教学方式的重心由理论讲授逐渐向能力培养偏移,重点培养学生的包装设计与制作能力。其三,包装创新模块比照现有设计公司的设计流程与标准,给学生安排实际或虚拟的包装项目设计,在巩固学生设计制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应用设计能力,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强化。第三,明确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力测评内容,具体包括:装设计基础认知能力、包装装潢设计能力、包装造型能力、包装印刷与制作能力、包装项目设计及展示能力、包装创新设计能力。上述六大能力与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环环相扣,综合体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包装设计能力和专业素质。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与探究,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模式将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和课程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从庞大的包装知识体系中撷取适合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点与内容;对提取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分类重构,划分重难点;分析包装设计教育中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课程内容安排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完成对学生由包装设计课程理论学习到包装设计综合能力培养的过渡。

四、结语

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效率低下、包装设计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供需矛盾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包装设计教学研究理论体系与包装学科体系的完善,使包装设计教学工作更为科学、有序、合理。同时,笔者也希望随着模块化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的推广,能为现代包装设计和其他设计门类教学提供有利的参考。

作者:何青萍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昱靓.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包装工程,2008(10).

[2]杨茂林.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全新思考.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2).

[3]胡艳珍.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思考.包装世界,2011(2).

[4]周建伟,胡红艳,高德,王振林.包装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与优化.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3(4).

包装设计的知识篇3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材编写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1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包装设计课程主要是从培养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设计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地巩固在其它设计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各种表现技巧,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将设想制作出来。为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设计能力的高素质广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上要求学生接洽真实包装设计课题,把调研、分析、定位、设计与制作、融会贯通;要求学生掌握包装设计基本理论的同时,积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督促学生逐步养成较强的广告创意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销售第一线,掌握对某一类产品资料的观察和收集;通过网络调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实地调研材料进行补充;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教会学生从调查到分析、思考、定位、设计的正确设计方法;通过作业及课堂提问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及程度,并加以指正。采取多媒体演示教学、学生同步操作为主,指导学生上机实践,强调广告设计的原创性,提高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

2现今各类包装设计教材的编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不同于中学,“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更显得突出,光靠老师教是不够的,自学有时比老师教更重要。教材除用于老师教,还是提供给学生自学,通过自学一本大学教材,也许就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大学教材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从事教学、研究的老师在编写教材时,总会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结合多年的包装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谈谈包装设计教材编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大篇幅强调设计部分,但忽视了前期调查部分

把近年来市面上能找到的包装设计教材对比一下,就不难看出其实是大同小异的,虽然也提到了包装调研,但篇幅往往极少,一般两到三页,而与之呈鲜明对比的则是对包装设计的发展史、包装的功能、分类、设计程序、包装容器造型结构、设计手法的长篇大论以及大量的图例。这些教材无形中让学生好像发现了包装设计学习的重点,而放松了包装调研能力的训练。

从事包装教学的教师们大多是设计院校出身,对如何设计、如何教授设计可谓驾轻路熟,但对营销学、市场学、消费者行为学等理论知识往往知之甚少,在教学中就会出现所谓的“扬长避短”,这也在无形中造成了“轻调研、重设计”现象的出现。

包装是广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毋庸置疑。在商品购买行为产生的过程中,除了各种大众媒体广告的推波助澜外,小小的包装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销售终端(商业场所)内部,其广告宣传作用更为重要。而包装设计的好与坏取决于前期调研的成败。在广告的整个过程中,调研效果直接关系到后期广告定位、广告设计是否准确,作为广告一部分的包装设计,自然而然也应该花大力气进行行之有效的调研活动。

2.2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非常全面,但忽视包装设计的针对性

包装设计是一门涵盖各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包括美学、市场学、材料学、色彩学、心理学、策划管理及印刷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但包装设计绝不是个大杂烩,它是强调“包装”特色的特定设计课程。

在一些设计院校往往是三年级后开设的课程,许多相关基础知识都已经了解和学习,纵观几年来出版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基础知识的身影,如对包装设计中的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包装结构设计都较大篇幅地涉及三大构成、字体设计等基础知识,这对高年级学生就有炒剩饭的嫌疑。

2.3强调案例的结果展示,忽视案例的产生过程分析

翻开近年来出版的任何一本包装教材,一幅幅国内外经典的包装作品充斥其中,这里面不乏许多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到某些包装理论知识时也会通过大量案例图片予以补充说明,这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但从包装设计教学中这种案例教学也暴露出种种弊端,这些弊端使学生流于了对作品表面设计效果的欣赏与敬佩心理,但这种效果的起源与发展、成熟过程却无法了解或知之甚少。

我们知道任何一幅包装作品都经历了设计者的心血,不论是设计大师还是普通设计师都不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正是包装设计初学者关心的、想学习的,但由于教材章节知识的相对独立,把本该连为一体的过程给分解成一些支离破碎的部分,这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学习与理解的难度。

3对包装设计教材编写方向的思考

3.1大胆改革教材知识结构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材结构一般是从包装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包装发展历史、包装设计流程、包装造型设计、平面设计、印刷与编排等方面按部就班的编写,现在大多数包装设计教材都采取这类编写结构,而这种编排结构对学习者有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根据学习国外相关广告教材结构编写特点,结合自己教学反思,笔者提出一些设想供参考,应该打破传统包装设计教材的结构,大胆改革,以案例为主导,将包装设计知识合理穿插在其中,如可以现对包装案例的历史背景、品牌特点进行先期简单交代,提出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并给出几条解决思路,但要留有余地供学生思考,再适时地穿插与案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技巧,教材中要强调这些技巧不是绝对的,并且教材中也不能给出答案或根本没有绝对答案。

每个章节的针对性各有不同,但要注意知识及案例之间的有机衔接,并且由浅入深,将以往传统的知识生硬传授变成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

3.2注重教材的引导性

注重包装设计教材的引导性,其根本目标就是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基础上,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善于思考、讨论、发现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不同的学生,其自身基础和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教材的编写中要强调显著的引导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教材中除少数概念外少用绝对化用语,可以提出些常理下显在的问题,留下潜在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异念、想法要尽可能鼓励,给出一个相对模糊并留有充分思维空间的建议,绝不是强加和必须执行的建议,学生可以反驳、据理力争。如教材中可以在适当的位置留出一块空白供学生书写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3.3加重包装设计调研部分的撰写力度

包装不是艺术品,它必须接受市场的认可,并取得经济效益来体现自身价值。设计也不是自我崇拜,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任而产生购买行为,就必须了解消费心理。任何设计不被市场认可,不管它如何为设计者推崇,而只能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而已。因此,调研对包装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包装设计不应该是仅仅表现设计者个人的意志,而是设计者走进市场,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之后的个人的意志同消费方意志的总和。在指导学生调查中,有针对性的了解品牌以及对市场运作的属性,为将来的设计提供新颖、适宜的构思创意。并寻找有实际意义、具有创意性的设计课题。

教材中应较为详细地介绍各种社会上认可的包装调研的内容、步骤与形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对调研的过程及出现的问题都不能放过,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举一反三;要对国内外一些经包装设计公司的调研分析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将优秀作品的产生过程透彻地展现出来。

3.4注重包装设计教材的可操作性

包装设计课程毕竟是设计课程,落脚点是要拿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设计部分仍然是编写的重点之一。但应该强调学习的可操作性。在包装造型结构设计上、材料的运用上、印刷工艺的选择上应更直观地编写,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论的讲授,如在包装材料部分,教授的难点就是材料的介绍教枯燥,缺少必要材料对应,教材可以在条件允许下额外地提供一些常用包装材料的样品和相对应的包装作品,就像你到材料市场买墙面涂料时,商家为你提供的样品一样,虽然这有些难度,但教学效果却会好得多,另外还应结合案例对材料的不同适应性做详细的介绍。

总之包装设计课程教材出现的问题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的,改进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以上是本人结合自己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对以后包装设计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建议,有些也不够完善,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严士健.高校教材问题谈.大学出版,2006(1).

[2]苏里曼.包装设计教学与创造性引导.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7).

包装设计的知识篇4

关键词:新形势;创新型人才;包装设计;教学改革

一、包装设计教育现状

我国的包装设计教育起步较晚,是建立在传统工艺美术的教育基础上,受其影响根深蒂固。教育模式上以借鉴经验为主,人才培养观念上以传统艺术为标准,忽视了课程自身的特点及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与市场断接,不能进行实际项目的操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距离越来越大。这对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市场经济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商业大环境来说是个致命弱点。目前,国内包装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平衡和不相适应性。200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的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新一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敲响了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序曲。2006年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对包装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凭借个人多年的包装设计教学经验和研究了其他院校的包装设计课程教改方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二、包装设计教改之我见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iBm的前总裁沃森曾说过:“你可以夺取我的财富,烧掉我的工厂,但只要你把我的人留下,我就可以重建一个iBm。”人才,当今社会的第一资源,企业的生存之本。培养人才是国家的国策之一,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则已列入国家发展目标规划。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普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这主要是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人才的培养方向必然要转型,转向适应和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上。因此在此转型期阶段,我们要着眼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从宏观上、战略上、从国家对未来的规划上,培养既能适应目前市场需求,又能引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所谓创新人才主要是指有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也称创新型人才、创新性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崇尚自由发展的个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也应是:创新型的包装设计人才。既能适应设计开发、创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又能适应综合技能的人才需求。既能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够在包装结构、材料、制作工艺、设计等领域作出一定贡献,并促进包装设计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二)明确包装设计的实质,更新教育理念

现代包装设计是工业化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纵观包装设计发展史,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包装设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包装的功能也从单纯的商品保护上升为商品的销售媒介,成为企业或产品进军市场的有力竞争武器。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著名的“杜邦定律”宣誓了包装时代的来临。无论你漫步街头还是流连于超市,各种琳琅满目的精美商品包装无不在展现着自身的魅力,引诱着你的消费欲望。哈佛大学著名的教授罗博特・海斯曾断言:“15年前,企业靠价格竞争,今天靠质量竞争,明天将靠包装设计竞争。”海斯的话揭示了商品竞争策略的变化,把包装设计提到经济战略的高度。显然,在新时代背景下,包装及包装设计的内涵和本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包装设计是商业设计,是营销手段,是经济行为,更能体现包装设计的实质。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包装及包装设计的实质对商品销售策略的制定,产品包装设计的定位,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树立包装的市场经济体理念对包装人才的培养和推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改革是手段,教育是目的。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包装设计的实质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1.明确包装设计主干专业课程与其它基础专业课程之间的比例和衔接关系,强化基础,突出专业特色。包装设计课程是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就宏观角度而言,它是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延伸和在这之上的整合。所以,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教学强化。在基础阶段,必须要强化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教学,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在基础课程的训练上,要摆脱以美术课程为重点,应强调设计为主的基础训练。在专业课学习阶段,要强化特色的包装设计主干课程,安排好基础课、先修课程和主干课之间的前后关系,做好衔接工作。

2.整合各相关专业学科之间的内容,打破过去教学内容划分专一的格局,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优化课程结构。单一的专业划分不利于包装设计专业的发展,“宽基础、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基础是知识的大综合、大关联。因此,要扩大选修课和公共课的课时比例,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互动交叉。比如实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同学科间的专业课程任选的选课制度。甚至可以走出校门,与兄弟院校或联办院校之间进行专业互选,学分互认制度。打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界限,实现资源的大整合。

3.不断更新包装设计教学内容。包装生存于市场经济,与时展息息相关。包装设计设计思维、理念的变化往往与科学技术、现代设计思潮、设计观念、时代审美观念等等的变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纸质包装材料应用和演变就是最好的证明。从草莎纸到牛皮纸、瓦楞纸、再生纸、复合纸等等的演变,无不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及时把握国内外最新的包装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学科结构,及时补充各种新知识、新信息,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4.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和实验性教学研究。包装设计是门应用性学科,也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以实践促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包装设计的专业内容。同时要进行实验性教学研究。通过概念性和创意性的专题包装设计训练,突出在设计理念、制作工艺、包装结构等方面的创新与探索,寻找包装设计发展的前方向和新观念。这对学生前瞻性设计敏锐感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激发有积极作用。

5.加强传统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文化之间的研究与探索,将之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特色。面对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文化发展的国际化,体现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的商品包装设计是未来企业在国际化大舞台中的生存之本。试想一

下,如果一个包装设计师在进行商品包装设计的时候,没有根据产品自身的特色,和产品所在生产区域和销售区域的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不了解消费者的文化品位,不了解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求,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那么他能准确找到产品的卖点、设计的突破点?他所设计出来的商品包装能为消费者所喜爱?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同时把传统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文化进行研究与探索也是教学的需要。了解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涵和精髓,并应用到包装设计教学中,将之作为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结合包装设计的新理念,进行引导和分析,处理好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不仅可让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设计出特色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而且可以为地方文化研究增添一道靓丽的色彩。另外,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多元化包装设计教育模式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总之,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是包装设计教学的基础,我们要尽可能更新专业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为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包装设计人才构建好知识理论基础。

(四)探讨教学新方法,培养创新型包装设计人才

1.树立创新观,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

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育学生也应是如此。艺术设计是门感性和理性并重的学科,艺术类的学生个个有个性,个个有特长,有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时发现学生的艺术天赋,进行适当的引导。首先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扎实的基础是创新的前提,艺术的“灵感”从来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建立在广博的知识累积上。其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创新能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于对自身的肯定。而创造潜能人人具有,只是有无被发掘而已。教学中,要以创新性思维为指引,耐心对待对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正确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周围事物,进行分析、探索。同时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突破常规、质疑求异的精神。把先进教学理念和先进设计概念引入教学,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以期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

2.树立市场经济观,建立与市场相连的教学方法

包装设计与市场经济的紧密关系促进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包装设计的市场经济观。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要让学生具有一定品牌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商品对企业而言,是为了利润而生产。包装设计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把商品推销出去,实现利润的转化。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包装设计和营销策略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甚至新市场。因此,在商品包装的设计教学中,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多关注市场变化,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分析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品牌运作和设计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上,要采用与市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在“产、学、研”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硬件设施,结合校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它如一个独立的企业单位,可对外承接业务,对内实施教学。有企业的运作规范,也有教学的基本要求。“产”是生产的意思,是商品包装设计的生产及生产后市场的反应全过程:“学”就是学习的意思,是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包装设计的能力实现过程;“研”就是研究的意思,是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产品设计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研究等等。例如:在“产、学、研”的工作室教学中,以实际项目或前瞻性的概念项目为包装设计实训的主题。实训中,强调互动教学。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市场调查,深入了解市场占有率、材料使用状况、消费者反馈意见等,分析同类产品质量的优劣势、包装设计的优缺点等等,然后进行定位、设计、生产,最后通过同学之间的评价来进行修正(当然有条件我们也可以通过投入市场来进行反馈)。整个过程,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系统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今后快速地融入社会,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也有助于实现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对“生产”的了解、对“研究”的探索。当然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师资力量,还需要有灵活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支具有艺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包装设计人才的前提和关键。他们除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外,首先应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学科知识是创新行为实现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应满足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多学习、观摩新东西,了解包装技术专业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学术活动,参与研讨包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院校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也应多组织相关的学术、科研教学交流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指导教学、教研工作,为师生提供提升自我的学习交流平台;也可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室、生产单位去进修实践,增强教学队伍的专业实践经验。其次教师要有科技观。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层出不穷。许多本无法实现事情被逐步实现,本无法功克的难题被破解。如因特网的普及,悄悄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人们的信息来源、购物方式、沟通方式、生活习惯等等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应随时掌握科技发展动态,了解世界发展变化,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思想观念,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学心态的年轻化、设计思维的前瞻性,才能真正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三、总结

目前,我们的包装设计教育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相关甚远,人们也已渐认识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病,并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认清包装及包装设计的本质,更新教育观念,重订包装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在办学上,各高校要清晰自己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克服盲目照搬,要以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优势出发,多渠道地优化办学模式,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竖立良好的高校品牌形象。在教学中,要以“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正确把握包装与市场、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密切关系,确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观念,积极探讨包装设计教育的新方法,把我国的包装设计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使包装设计教育更科学、更完善,更能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兵,大学创新文化视野中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J],2011(2):9―15

包装设计的知识篇5

视觉是光线对人眼作用后所引起的形状与色彩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利用敏锐的观察去捕捉和采集信息,并从视觉审美的加工中来获得感官上的认知。现代包装设计将视觉认知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并从情感化的感官认知中来重建消费意识。所以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通过对影响视觉的直观因素进行分析,将人的视觉审美作为情感诉求的源泉。随着现代产品服务的延伸,在产品最初的定义上逐渐加大了对精神境界的满足,而功能诉求也相继转向情感诉求。对于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包装,拿月饼包装为例,作为中国传统中秋佳节的一道甜品,其对传统祝愿与情感的表达上,在设计上,一方面体现月饼的自身价值属性;另一方面从月饼的文化意义与传统美德的构建上来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样式、风格多元化的设计特征。作为产品包装设计,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购买意愿上,包装设计作为最直接的对消费活动心理影响的外在因素,对于营造感性的视知觉认知将起到关键作用。从对人的思维意识进行分析,对事物的需求往往建立在最初的原始驱动力上,而心理暗示作为刺激消费的最直接动力,也是现代包装设计融入精神需求与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通常情况下的消费形态主要表现在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而对于感性消费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产品的外包装设计,很容易成为刺激消费灵感的诱因,特别是随着人类生存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感性认知的理解更为深入,消费者在购买心理特征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日益提高。现代包装将产品的情感因素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内容,从包装样式的多元化上借助于包装来传递特殊的情感,强化消费意识,营造消费观念。

2现代包装设计与情感诉求典型应用

(1)现代包装设计对人的精神需求满足。

从包装设计领域来看,随着现代社会新文化元素的融入,与时俱进是体现设计意识的基础,尤其是在传递商品信息、增进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沟通上更显的重要。一个民族与其文化是相携共生的,不同地域文化所折射的精神面貌也存在差异性。对于儿童用品来说,其包装设计多体现在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上,对于青年人,其设计风格倾向于热情与洒脱;对于中老年人,则更显稳重与吉祥。现代包装设计,从设计方向上更加强化个性化与人文关怀,如对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对物品舒适度的体现,对人的精神认知的满足等。作为包装设计,随着其基本使用价值之外,更多的是从精神满足上来获得一种境界。“逸、贵、美、奖、乐”作为精神认知与满足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从知识文化、价值追求、艺术品味等方面来体现;另一方面从经济物质生活的追求中,对高品质生活目标的向往,从而营造了对商品外在感性认知的形成。

(2)现代包装形态对情感的满足。

对于包装形态来说,主要通过外形、颜色、文字、材质、工艺等元素来表现,如对于食品包装上,尤其注重包装形态设计,通过新颖的视觉感受来刺激消费者,以达到对消费者情感交融的互动。同时,随着生态意识在包装设计中的渗透,绿色包装将环保意识作为设计的主导,并从其视觉冲击力和影响力上营造现代的审美观。作为包装形态,在注重点、线、面、体、肌理、色彩等元素的关系上,要从商品本身视觉传达功能上来融入消费动机,促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对于某产品的包装设计,可以表现独特的性格,赋予其生命力。

(3)现代包装设计对感性诉求的激发与融入。

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一是最初的量的消费;二是上升为质的消费;三是体现感性消费。现代包装设计从消费者行为动机的分析上已经转化为感性层面,而加大对感性诉求的满足已经成为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手段。如孔府家酒在广告语中引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以中国人对“家”的情结为突破点,紧紧抓住人的情感引线。

3结语

包装设计的知识篇6

【关键词】商品包装商品装潢知识产权商标法

1商品包装装潢的概念

消费者认知商品是凭借商品的包装装潢,只要外包装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进而对商品的实用价值去认识。为了识别商品、保护商品以及便于携带、储运而使用在商品上的辅助物或容器就是“包装”,为了识别和美化商品而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附加的文字、图案、色彩及其组合就是“装潢”。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包装装潢权”,包装、装潢既可以说是生产厂家的一种权利,也可以说是权益,即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2商品包装装潢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单独的法规,来明确界定和保护包装装潢的权益,只能通过专利申请、著作权以及商标注册等方式进行保护。

(1)外观设计专利对商品包装装潢的保护,也就是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新的保护。商品包装装潢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从而获得专利的保护的条件。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三条有明确的规定:“设计中的图案装饰、文字设计和色彩的运用,完全符合新颖性、富于美感和实用性。”

(2)著作权法对商品包装装潢的保护,只要商品的包装、装潢无论是三维的立体造型,还是平面的文字、图形、色彩或者其组合,都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性,都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原因是商品包装装潢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智力成果,具有独创性,符合著作权法保护对象的特征。

(3)商标法对商品包装装潢的保护,我国《商标法》第八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根据该条规定,三维标志和要素的组合可以申请注册商标。如果一个企业认为其产品的包转装潢的显著性达到了产品商标显著性的程度,就可以将该包装装潢申请为立体商标,或者各种要素组合的商标。

3不同知识产权法重叠保护引起的权益冲突

在我国现在的法律框架下,商品包装装潢受到商标、著作权、外观设计等方面的法律保护,但以上知识产权的特别法有独自的立法宗旨和保护条件,这些法律保护包装装潢有不完全相同的认定标准,这样一些零散的、有限的和不周延的法规,会导致同一种包装装潢受不同的法律保护时,引发冲突与矛盾。

(1)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的冲突。若同一包装装潢既受到我国专利法的保护,又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当权利主体同一时,权利受到双重保护,当权利主体不同时,就会出现权利冲突问题。如果一商品的包装装潢与另一商品的包装装潢相同或相近,其中一包装装潢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另一个没有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却受著作权法的保护,那么在两种合法存在的权利条件下,著作权人主张其享有著作权,而外观设计专利权人则主张由行政授权取得的独占权,两种权利将导致冲突。

(2)外观设计专利权与注册商标权的冲突。当相同或相近似的包装装潢被两个权利人分别申请了商标注册和外观设计专利时,上述行为就涉嫌违反商标法、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因为此时商标显著性被破坏,专利也可能失去新颖性。当然这要看谁初步审定和公告在先以及期限的限制。

(3)注册商标权与著作权的冲突。商标权的获得需经营者申请注册,但著作权自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若同一包装装潢,一个经营者申请了注册商标,另一个经营者因著作权而受保护。《商标法》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此处的“在先权利”具体包括著作权和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权、装潢权。因此创作完成在先的,就享有著作权,申请在后的商标不受保护。

4对商品包装装潢知识产权保护的探索

虽然商业外观的保护在我国有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等,但它们对商业外观的保护仅限于将包装装潢转化为它们所调整的客体,并非将包装装潢作为一种特定独立的客体进行保护,因此,产生了各种法律间的冲突。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对包装装潢保护的方法,统一标准,形成自己的保护模式。比如英国、新加坡等采用著作权法保护模式:法国、西班牙、德国、日本等采用外观设计专利法保护模式;美国等采用商标法保护模式;韩国等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模式。

跟其他保护模式相对比,我国目前应该采取商标法为主的保护模式。使用商标法保护模式的优势:(1)与其他权利相比商标权的期限可以无限延长,保护具有很强的延续性。(2)包装装潢与传统商标一样都属于商业标识的范畴,都是商品的外部特征,都具有区别商品来源、标明不同商品的作用。(3)用商标法保护包装装潢也是符合商标法立法本意的。商标法对于包装装潢的保护的劣势在于,申请条件较严格,应当依申请程序进行审批,要缴纳相关费用。

因为商标与包装装潢不同,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必须建立一套与传统商标法理论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差异的审查标准。在商标法中明确规定一些保护包装装潢的条款:首先,申请商标与他人在先使用的包装装潢相同或相似,不得注册。其次,在商标法中应对恶意抢注行为的法律责任予以进一步明确:对以不正当手段抢注商标,对包装装潢所有权利人造成一定的影响或遭受侵害时,可以请求工商管理部门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

结语

在全球化中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基于对商品包装装潢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我们应当做的是: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业已形成的保护推动国民在包装文化产品领域搞创造与创作;另一方面,积极促成新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我们目前可能处优势的包装装潢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样,才更有利于加快我国向“知识经济”与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会敏.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立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8.

[2]王立民.黄武双主编.知识产权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包装设计的知识篇7

关键词: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实践特色

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具体再现。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示范性建设中的重点专业装潢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的核心课程“包装设计”课程,于2002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2002年成为部级高职高专试点专业商业美术设计中的主干课程建设,2004年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2005年获得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实践证明,加强高职装潢艺术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对培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目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是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课程。因此,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以高素质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面对装潢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职业岗位群,该课程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知识则强调专业技能,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包装设计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进行包装设计实际项目,提高包装结构设计和包装创意设计实践能力,具备对商品包装设计中进行包装容器、结构、材料、印刷加工等设计制作的能力。

二、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学内容既要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又要知识结构合理,注意高职包装设计的科学性。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教学的构建就是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培养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优化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表现为:一是理论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将原“包装设计概述”“包装容器设计”“包装结构设计”重组成为包装设计基础课程,对涉及到包装容器、结构、原理、材料和印刷工艺等较为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优化,使该课程包含了包装设计的工艺制作全过程的知识。二是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市场商品包装开发实际相联系,与企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中,整合包装容器结构的内容,把较难的容器计算等方面知识适当放到实训中,增加了市场常用的纸质包装结构设计的教学内容,瞄准地方特色商品包装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课程的授课。让同学们进行实际包装设计与制作,增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操作体验。三是加大纸质包装设计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学生动手制作纸盒造型训练课程,感受体验纸质包装设计结构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然后让学生到超市货架上去分析对比,反复修改调整。通过校内外指导老师评定后,让学生到制作公司按实际尺寸制作出来。要坚持有目标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并与包装行业的职业资格技能相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比如,2005届商业美术设计专业黎镜昭、石建峰等同学设计的《古韵——普洱茶系列包装》作品,获得2007年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铜奖,还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银奖。在课程设计上,应及时把包装设计最新理念和设计制作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理解包装设计原则、市场动态和消费者的需求。

三、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融合,体现两个“学”,五个“用”的方法。两个“学”指的是学习内容适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五个“用”指的是学生学了以后“会用、够用、管用、能用、好用”,逐步完善学习和实训一体化。除此,还应建立包装设计实训室、多媒体投影设备以及计算机、制作机、打样机、装裱机、压型机和包装实物作品为一体的教学设施,还建有包装设计陈列室。根据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要求,建立了校外包装设计实训基地,以创意设计、制作出片、制版打样等一整套的工艺流程设备,让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逐步开发了包装设计网络教学资源,使精品课程的教材、电子教案、课件、学习指导、试卷、视频录像、网上答题等教育资源网络一体化,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自己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较大平台。同时,也为包装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

四、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构造双师教学团队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主讲教师队伍的结构,按照教育部的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要求,我们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以国家示范性建设中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依托,采用了“三个坚持”的具体措施。

1.坚持引进和学院培养相结合的专业教师建设方针,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安排到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团队中来。《包装设计》精品课程是由中国优秀包装设计师、高级平面艺术设计师、高级商业美术设计师和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组成,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配备了公司设计总监、辅导教师、技师等,构建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梯队。教师团队成员思想活跃,在全国级、省级立项获得教改课题3项,发表高质量教改教研论文十多篇。指导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全国、省市级获得金、银、铜奖和优秀奖160项。

2.坚持实施教师团队继续教育的优惠政策

学院制定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条例》,并设精品课程专门建设经费,其中一项是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鼓励专业教师攻读硕士及在职研究生学习,参加国内外专业高级培训班,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每年安排教师下企业生产一线或专业实训基地参加设计创意项目的实践、职业培训或技术服务,合理安排中青教师培养计划,不断适应新时期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3.坚持实行导师制和岗前培训制度

学院相继出台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导师管理法》和《导师任职条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采取由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组织教学文件或相互听课、评课的办法,并组织青年参加课程改革工作和精品课程建设。带动青年老师申报科研课题,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带领青年教师下企业一起开发品牌设计项目,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设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地培养了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的梯队形,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连续性。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强调了高水平的定位,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教育性、实用性和示范性的标准。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明确艺术设计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要求,进行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一系列地改革,有效地实现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举,教学活动与设计创新同步的教育目标。在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加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证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不断完善的建设过程,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了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

五、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强化实训环节

从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角度分析,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实训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都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注重实训与实习,搞好生产性实习,并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在学院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广东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设计中心、广州沸点设计公司、番禺日报印务中心、广州番禺新龙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香港艺宝制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包装设计实训室、包装材料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等实训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保障了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正常实训教学运转,提高了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质量。一是重视实训,强化产学研的结合,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技能训练后,就到校外实训基地,在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讲解与示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技术工人交流,主讲教师到现场配合指导,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到包装印刷各个生产环节学习,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开发地方特色包装。创意设计地方特色包装,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实践教学的重点。比如,2007届商业美术设计专业2班实习一组同学,到香港艺宝制品有限公司,进行茶叶包装的开发设计。在实习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土特产品包装进行创意设计,学生在参加实践项目中,感受到了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意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考核与考查,认真抓好每一项实训课程的环节,及时对校内外实训成绩进行评定。美术设计专业2班实习一组同学设计的《番禺三宝》《普洱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作品,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包装设计大赛。三是加强生产性实训考核,安排学生到香港艺宝制品公司实习,直接参加公司的包装设计开发、制作、打样等工艺流程。

六、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编写指导教材

为了配合精品课程建设,学院组织教师、设计师共同编写了《包装设计》新世纪高职高专教学成果教材,以及教育部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该教材在全国同类院校反响很好,至今已经是第11次印刷。根据授课老师的意见和学生的建议,包装设计公司设计总监也参与编写,加上近几年的专业调研与教改成果进行修订,增加职业岗位和专业技能知识,2008年作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正式修订(第二版)出版,这就丰富了包装设计教材的内容,更加适应了职业岗位的需求,提升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能力。

配合《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增加包装设计职业岗位知识和技术,把纸盒包装结构设计内容增多,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包装造型案例。并与包装设计专家编写包装设计实训指导书,按照企业管理工艺程序与步骤来编写,方便学生自学。编制包装设计电子课件,其中除了编写包装艺术设计外,还编写了包装设计欣赏、最新包装设计和中国之星获奖作品、世界之星国外作品选等参考资料。除此之外,还按类别编辑,如商品包装、食品包装、酒类包装、工艺品包装、化妆品包装、玩具包装等多种包装设计作品,为同学们提供生动的包装设计参考图例。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还将图书馆、艺术设计资料室1000多种的包装设计出版物目录挂在网上,整理全国30多个包装设计及相关的网站链接,既为教师提供授课参考资料又为学生自学包装设计提供学习资源,同时也为社会包装从业人员继续学习提供了一条自学途径。

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的建立成为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完善了包装设计课程优质教学资源。为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岗位群的新要求,我们将继续对包装设计精品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以更好地为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编.国家精品课程——2004[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3]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应对[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侯治富等.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5]柳礼泉等.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6]胡宝荣.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包装设计的知识篇8

【关键词】中国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引言

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包装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建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包装艺术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创新,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相关内容,以满足时展的需求。

1中国包装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1.1中国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滞后

中国包装艺术设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与国际包装艺术设计接轨,但是却一直没能紧跟国际上包装艺术设计教育的步伐,这是因为我国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不能适应国际上包装艺术设计重心由物质功能设计到审美功能设计的转移,即保护功能转向销售功能、销售功能转向品牌功能、企业品牌功能转向消费者精神功能。

1.2课程编排缺少系统性

中国包装艺术设计教育在专业课程编排上缺少系统性,使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缺少联系,导致包装艺术设计课程覆盖面过于狭窄和单一。同时由于知识老化,教学理念陈旧,使包装艺术设计教学成为表面形式,导致教学中出现缺少分析评估、弱调研等问题。中国包装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队伍多是来自于专业艺术院校,尽管他们拥有专业的艺术设计能力,但是在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侧重上是不平衡的,导致课程编排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学科之间的交流,限制。

1.3对包装艺术设计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包装艺术设计之前,对艺术和艺术设计没有明确的认识,所学的多是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由于艺术考试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知识水平良莠不齐,并且多数学生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动手能力不强。传统的艺术包装设计教育模式是通过大量素材的收集,进行模拟创作,导致学生的模仿性高于创新性,且缺少对包装结构和材料上的思考。学生在进行设计时,不清楚自己的目的和想表达的想法,容易错失新颖的创意。

2中国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路径

2.1正确定位包装设计的教育理念

定位包装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首先要确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置、明确主体对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视觉效果平淡、缺少设计目标的情况,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对设计的正确定位,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作品。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考虑,在设计中还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切入进行设计,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2设置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技术性课程

对包装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其基础课程应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中以美术设计理论课程为中心的编排方式,重视手工绘画能力的提高,将创作精力放在产品包装设计上。在选修课与必修课上应强化主干课程的设置,给学生创造更多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在包装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能力训练课程穿插编排,积极引导学生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形成对包装设计的独特理解,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2.3加强包装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进行包装艺术设计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活动中去,并适当地给予奖励。艺术生与文化生相比具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因此应充分利用课余闲暇时间查阅相关的资料,弥补自身在文化知识上的缺失,同时不断拓宽在包装艺术设计上的知识面,为未来在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2.4注重社会效益的提高

中国包装艺术设计教育应该重视提高社会效益,主要指的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在人才、市场、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效益,以人才市场为发展方向,将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方法,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树立起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包装艺术设计教育实现我国社会效益的提高。

结语

中国包装艺术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拓宽了发展空间,培养了包装艺术设计上的专业人才,有效地缩短了与国际包装艺术设计之间的差距,为中国包装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动力。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实现了从理论教学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转变,提高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了中国包装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包装设计的知识篇9

实验课程开设的内容要根据理论课程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并能应用于实践。实验内容设置的成功与否与理论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联。

1.1运输包装实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运输包装实验课程的设置如前所述,其合理性分析如下:(1)温湿度调节实验在包装件的流通环境章节中,着重讲述包装件的流通环境,介绍流通环境条件中包装件可能遇到的各方面危害因素,确定危害因素对包装件可能造成的损伤及包装件对危害因素的防护能力。因此在本章节设计了“环境条件的温湿度调节实验”,测试包装件与包装容器对流通环境的适应性和对被包装物的保护效能;(2)跌落实验与产品脆值测试在脆值及其评价章节中主要介绍脆值的基本概念,包装损坏模式,冲击传递过程,脆值的确定方法及脆值理论的新发展,在本章节中设计了跌落实验与产品脆值测试两个实验,用以测试产品的脆值,为缓冲防震包装提供理论依据;(3)振动实验在振动与冲击理论中,详细介绍振动与冲击的相关理论,设计了运输包装件耐振动实验,模拟包装件在物流过程中受到的振动情况,如产品采用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运输时,在物流过程中会受到振动,利用振动实验可以测试产品受到振动的频率和加速度,来判断产品是否发生共振,是否破损;(4)缓冲材料静态压缩实验在缓冲包装材料的动力特性章节中,着重介绍缓冲包装材料的基本分类、缓冲材料的力学特性、缓冲特性和缓冲系数及缓冲包装材料的全面评价,设置了缓冲材料静态压缩实验,评价缓冲包装材料的力学性能,比如泡沫塑料缓冲材料对冲击和振动能量的吸收和隔离等综合力学性能;(5)综合性实验:堆码实验和产品缓冲包装设计在实验课程的设计中,综合了本课程的特点,根据产品的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特点,中转环节在所难免,比如仓库的储存,产品要进行堆码,在堆码中,下层产品受到上面包装件的压力,很可能导致包装件的损坏[1-2],因此,在实验部分设计了堆码实验;另外,实验部分根据运输包装课程的特点,设计了综合性实验——产品缓冲包装设计,运用所学的包装与防护理论对产品进行缓冲包装设计。通过以上分析,在物流运输包装课程教学中,设置这些实验是必需的,是切实可行的,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运输包装的理解和掌握。

1.2增设运输包装实验课程后取得的效果

开设运输包装实验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丰富了理论教学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实验课程设置之前,该课程总课时为48课时,实验课时只有0课时,学生只具备运输包装的包装与防护理论水平,缺乏实践技能;实验课程改革后,运输包装理论课时为38课时,实验课时为10课时,填补了实践教学的空白。增设的运输包装实验课程丰富了运输包装教学的内容,将课堂上所讲的运输包装的理论和缓冲包装设计的知识与具体的操作联系起来,大大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强化专业知识。(2)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利用学院的实验设备开展运输包装实验,强化训练学生的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对运输包装工艺有非常感性的认识。通过运输包装方面的实验,学习与运输包装有关的实验技能,使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现代包装的技术方法和包装设备的使用。运输包装实验将与运输包装有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引入其中,以产品包装与防护为出发点,构建的包装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实验,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在产品缓冲包装设计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针对产品特点,合理选用包装材料、制定包装工艺规程,提高物流运输包装设计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包装件宏观质量和微观质量检验的实验,强化对包装件包装质量的检测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输包装实验课程的开设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个体才能和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各阶段学习中的相互渗透、前后贯通,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另外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和整合,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打好基础。通过调查,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了现代物流运输包装设计的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包装件进行分析和性能测试,进而编制包装工艺规程,实际结果表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增强。

2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措施

实验教学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十分重视,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2.1加大实验教学投入,协调好教学关系

我们应该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在这方面,学校应该增加实验教学购买耗材的费用,确保实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实验教学人员和理论教学老师密切配合,是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2.2增添企业实验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实验形式上,改革传统的验证型、演示型的单一实验形式,切忌知识堆砌和“填鸭”式教学。实验教学环节是使运输包装教学直观化和形象化的重要措施,要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就必须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开展实验,将企业的包装设计及实验案例添加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现代包装技术和设备,提高教学效果,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运输包装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3开设开放性实验,为学生实验提供方便

实验室是人才能力锻炼的场所之一,起着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的作用[3]。各中心实验室面向全校,将现有包装相关实验室实行定期定时全天向学生开放,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对于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实验或没能完成实验要求的学生,进行补做或重做实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3结束语

包装设计的知识篇10

【关键词】包装设计识别

共性个性

由消费心理学可知,产品包装的审美识别与消费者和设计师的个人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商品经济的初级阶段,设计师为了推介产品,会尽可能从社会世俗的表面文化着手,把传达商品信息作为产品包装设计的主要目的,把追求俗文化作为赢得市场的主要工具,使产品的包装停留在设计的起步阶段,随着商业经济的高度发达,对产品包装识别理论的研究也随之发展,设计艺术、设计技术和现代新型材料技术的发展使得包装设计在艺术、文化、工艺、结构及材料的更新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所有的这些改变都为包装的识别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1.产品包装识别与消费心理

包装设计与市场密不可分,消费者是市场的上帝,因此包装设计离不开消费者这个指挥棒。生产企业和营销商虽然将商品的品质作为企业生存的根本,但是他们希望包装设计能帮助其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引人关注,做出识别,唤起兴趣,传达信息,增强促销,便利增值,激发购买。由此可见,包装对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诱导非常明显,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巨大。因此企业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通过消费心理策略来进行富有创意的包装设计,不仅从视觉上吸引消费者,更从心理上捕捉消费者的购买欲,实现最终目标。因此,掌握消费心理是设计师的必修课。

识别功能是产品包装的主要功能之一,通常借助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段,运用设计元素获得有别于其它产品的个性特点。识别既具有保护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产品生产企业利益的物质方面的功能,又有美化装饰产品,增进消费者的社会与经济地位、文化素质、审美情趣等精神性方面的功能,对于现代产品包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感知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直接反应,是对商品认识的初级阶段,只有通过这个阶段,消费者才能进一步认识包装提供的信息,并形成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产品包装通常可以通过表现产品的深层信息和表层信息,全方位展示产品的信息。深层信息主要是指产品与众不同的卓越性能,表层信息是指产品包装的基本信息,包括商标、广告语、产品相关图形、生产商和销售商的信息等。深层信息和表层信息的结合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度,促使消费者全面了解产品,并通过判断和比较做出购买决策。

包装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实用性能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增加包装识别的情感力度。这种便利性体现在包装的便携、易开启、可再封、不可再封、简易化、减量化等诸多方面,使消费者充分感受到产品包装的优越性,享受到包装带来的消费愉悦。

2.产品包装识别系统分析与研究

2.1求异心理作用下消费者对产品包装安全识别的需求

产品包装安全识别是指保证产品安全到达消费者手中,并能安全使用的视觉识别信息。消费者通常要求商品卫生洁净、安全可靠,不危害身体健康,他们的这种需要通常发生在对食品、药品、卫生用品、家电、洗化用品等日常接触最平凡的商品种类的购买和使用中。

从产品包装的安全识别范畴来看,一是指一般产品安全通用的识别内容。即产品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或者在实现产品价值过程中,始终保持产品应有的品质而采用的必要的识别设计。最明显的莫过于包装的运输识别符号,通过小心轻放、不可倒置、防止潮湿等清晰符号,标明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获得安全的基本要求。二是针对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安全保护识别。儿童好动,类似瓶盖这样的小零件都是他喜欢探索的课题,那么不宜让儿童随意打开取食的瓶装商品就应该进行安全设计,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药品包装的给药定量设计也是针对弱势群体的安全设计,行动不便的老人对此相当欢迎。三是针对特殊产品包装的安全识别,显示出这种商品特殊的性质,比如文物包装、放射性物品包装、军需品的包装、药品的包装等。对包装提出特殊的要求和限制,需要保护性和安全性并施,并加强识别设计。

2.2习惯、实用心理作用下消费者对商品种类的共性识别需求

消费者在长期的消费过程中对产品包装逐步形成固有的消费习惯,因地方传统习俗、个人生理特点等原因形成。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甚至根深蒂固,消费者会消费熟悉的、便于识别、便于记忆商品。因此,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实用需求心理设计包装就显得十分重要。人们通常利用产品包装上的识别符号来区分不同类别的产品,每一类产品在包装设计中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该产品的设计共性。产品的共性识别主要体现在色彩和造型两个方面。

在人们的视觉感知接受过程中,色彩的信息传递最快,情感表达最深,视觉感觉的冲击最大,最具美感和诱惑力,对人的心理情绪影响也最深,由色彩引起的人们心理上、情绪上、情感上及认知上的变化,甚至可以作为调节现有环境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色彩以变幻不定的形式给人的精神升华注入永不疲倦的兴奋剂,利用色彩的感情效果能构成良好的设计意图。

根据商品固有的色彩或商品的属性,采用形象化的色彩是设计用色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设计人员对包装色彩的把握与运用能够直接反映内在物品的某种特性,这种商品就很可能成为购买者的首选商品。如蛋糕、点心等产品包装多用黄色、橙色、红色等带有甜味联想的暖色;茶、咖啡、威士忌、啤酒等饮料多用茶色;清洁用品类大多采用兰白色系。这些利用商品本身的色彩在包装用色上的再现,最能给人以物类同源的联想,从而对内在物品有了一个基本概念的印象。当然在我们这个极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国度和时代,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现象,具有逆向思维的设计师大胆运用色彩对比,达到更佳更奇的效果。

很多品类的产品包装都有造型上的共性。较典型的如葡萄酒的瓶型包装,它的造型特征表现为直线型的瓶身和瓶颈,肩部转折有刚度,而不失柔和,酒瓶材质深色半透明玻璃,瓶贴方正,造型修长。啤酒的溜肩设计在造型共性识别上与红酒的造型产生较大的差异,形成啤酒类特有的共性;高酒精度白酒的包装多透明,瓶身造型多变,材质不局限于玻璃等特征也形成了高酒精度白酒类的共性特征。造型的共性识别给消费者带来快速识别的便利,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时间,提高效率。

2.3求名、求美、炫耀等个性心理作用下消费者对品牌的个性识别需求

追求名牌、追求时尚是人之常情,炫耀地位和身份也是人性的特点,在这些心理的作用下,消费者对商品及其包装充满了个性的期盼,他们因性别和年龄的不同,生理和心理上存在差异,以及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对包装提出了突出个性的要求,尤其在这个提倡彰显个性的时代。因此,产品包装在具有同类产品共性识别特征的同时,应不乏个性特征。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要求也不同,或奢华,或实用。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可以根据商品销售对象消费水平的差别,进行有差异的包装设计,以适应不同购买者的要求。通常产品包装应标注有针对不同品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特征、不同阶层消费人群采用的识别符号;产品包装对具体使用的场合标识识别符号;产品包装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职业活动范围、适应不同的行为区域氛围的识别符号。同时,产品包装肩负着如何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使命。个性识别可以通过色彩、文字、图形和包装容器的造型得到诠释和展现。

由于色彩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人的视觉对色彩又具有很强的辨别力,能识别超过上百万种颜色,因此色彩在个性识别方面也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色彩能表现产品的浓烈与清爽,温暖与寒冷,坚硬与柔软,能接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它的个性识别是产品的内容、特征、用途的形象反映。因此,色彩是包装设计中体现个性突出自我的重要手段。

色彩的个性识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遵循造型共性基础上的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的色彩个性差异的识别,从形象色、时尚色和民族色三个角度提高产品的个性识别度(图1)。百事可乐(海蓝色),可口可乐(白色,曙红色),奥利奥饼干(湖蓝色),都是品牌形象的标准色和辅助色。时尚色通常来自当年的色彩流行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刮起黑色流行的旋风,在化妆品的包装出现了黑色调包装,这是具有颠覆性的包装革命,因为常规来说,化妆品主要是美白祛斑,包装色彩主要趋向于干净温柔,也正是这样的革命给产品包装吹来一股新的设计之风,使包装的色彩设计更加繁荣和多元化。民族色的识别主要考虑的是各个民族对色彩的喜爱与禁忌,对产品走向世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种是同一品牌系列产品的色彩通感设计,例如在食品包装中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香型和口味,使人对产品的色、香、味产生联想,提高消费者的易识别度,利于产品的销售。当然,色彩的个性识别需掌握好分寸,否则适得其反。

文字是一种用记录和交流的特殊符号,琳琅满目的包装中,顾客总是只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产品包装,除了产品本身的知名度以外,产品包装上的文字识别在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文字的识别是对产品的深一步的展示,负责解释颜色、图形以外的相关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品牌形象文字识别,用于传达品牌名称、商品名称、企业名称。(2)展示识别,宣传产品自身形象,包括广告语,视觉冲击力小于品牌形象识别。(3)功能性文字识别,对商品的其它相关内容作详细的解释,包括产品的成分、效用、开启方法、使用方法、质量、体积、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生产商的地址等。

在识别度上,第一和第二种识别的字体倾向于艺术化、图形化、个性化,加强产品形象突出个性特征,第三种识别字体一般采用可读性强的印刷字体。包装设计的文字话语正在影响着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在消费品快速生产消费的超级商场,产品包装上的文字话语能凸显产品的销售主张,产品包装的文字话语满足了消费者的诉求及归属。

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识别,首先表现为个性识别,几乎没有哪两个品牌的包装图形是一模一样的。图形在众多识别语言中容易被识别,它的直观性直接传达产品的形象和销售意图。图形的表达多种多样,品牌标识的识别,如“耐克”的勾勾;产品包装中的主题性、叙事式的连环画或系列插画,如“清风”面巾纸包装中的台湾风光插图。“光明”屋型牛奶包装中的《莱特的故事》插图,中粮集团的“悦活”系列产品,都采用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插画图形来表现。虽然使用的仍然是共性的象征色彩,然而让人们感觉到的却是其独特的个性图形,因而获得很出色的视觉传达效果,产品销售也十分成功,这是包装促销产品的一个成功范例(图1)。纯文字图形如“可口可乐”;电子类产品的抽象图形识别;产品的真实形态识别――摄影图片都可作为素材;产品的使用图释(图2洗鼻器)等。

造型这个设计元素体现共性识别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个性识别特征。香水瓶的造型设计是造型个性识别的典范,永远站在个性表现的最前沿,有些包装还成为收藏家的最爱。一些功能性体现较突出的产品包装,也通常具有较鲜明的个性。比如“威猛先生”洁厕液的包装,其瓶形颈部是一个优秀的仿生设计,形似天鹅的颈部,这种独特的洗涤用品造型,让消费者在使用时抓握方便、挤压省力,能很容易地将清洁液输送至卫生死角。它带给消费者的是一个功能化设计革命,无疑这个设计也给“威猛先生”洁厕液的销售带来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