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3:15

市场经济与管理篇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在社会分配过程中,社会资源分配必然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资源分配不合理或者部分配等等现象。所以,为了达到社会分配公平最大化,国家领导人便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其他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有个侧重点,合理解决社会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根据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发展情况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缓解社会矛盾,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稳定,提高了社会效率。就业问题的解决以及创业现象不断增多,社会上不良行为等等,严重的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为了能够满足大众的要求,国家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相对应的报酬,这一措施也便缓解了社会公平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一切以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国家的团结友爱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弥补市场竞争的不足,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相当深远的作用。

二、经济管理职能的内容

作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我国各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的权利来源于人民决定着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对人民负责为原则。坚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建设服务性。经济管理职能是的根本根本职能,对于国家的经济管理以及人民的物质生活都具有很深远的作用。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包括稳定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结构的调节、市场经济的干预、货币的管理等等方面,对国家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进行管理,维护好国家经济的安全,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经济竞争氛围,对于货币的贬值或者升值的管理,也是对我国经济走向国际化的管理。

三、经济管理职能对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一)经济管理职能中的导向性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个人的私利心以及市场竞争的弊端性即自发性、滞后性、落后性等等都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更多的人便会从事于获利更多的企业,排挤其他获利少的企业,这一现象,便导致了我国的企业种类减少,让企业更加追求功利性,所以,为社会提供的物质品种类便会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国家的经济结构走向扭曲,所以,经济管理职能会根据这一社会发展状况,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比如扶持某种类型企业的行为。

(二)经济管理职能中的调节性能够缓解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

市场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活动领域,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市场也会随之出现很多问题,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对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让市场经济的矛盾得以缓解。

(三)经济管理职能中的协调性使市场经济结构变得合理

由于我国的先进技术、科学设备等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市场的发展定位。我国还是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的市场经济结构,这一经济结构虽然能让我国获取很多的利益,但是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对于经济的管理职能中有责任区协调市场经济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对于改变市场经济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四、结语

市场经济与管理篇2

本文以介绍工商管理、市场经济的相关概念为出发点,从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方面和工商管理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方面,浅要地分析了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特点,着重从工商管理使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方面和工商管理为市场经济的稳定提供了保障方面,仔细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作用效果。最后,总结了分析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已完成对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

关键词:

工商管理;市场经济;企业

随着我国科技的飞快发展,经济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运营手段,对于市场经济起调控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自由经济体系,这种经济体系下的产品、销售完全由价格决定,不同于计划经济,需要国家的引导。所以,市场经济下,决定产品质量以及销售价格的管理手段尤为重要。正是因为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本文中,从分析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作用效果为着重点,我们开展了对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关系的分析,希望为以后的学者在研究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一、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特点

1.工商管理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首先,对于我国而言,工商管理是非功利性的,它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价格。产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制造成本,同样产品价格也决定了消费等级与范围。在这样自由的市场经济下,企业、公司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他们会相应采取一些策略增加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下的产品市场价格完全由企业决定,但在这个过程中,工商管理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因此,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监督价格的工商管理才是真正的推动力。

2.工商管理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市场经济在企业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会呈现不同的体系,为了加强自身的经济体制且不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经济体制需要不断改革,向我国工商管理所要求的标准逐步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寻找一种维护市场利益的工商管理制度。近几年,我国了工商管理的相关通知,要求工商管理的有关部门从目前市场经济的实际现状出发,制定有效的政策,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规划,在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协助企业发展,保证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下,发展稳定、长久。

二、市场经济下工商管理的作用效果

1.工商管理使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工商管理对市场监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工商管理部门在执行权力时,主要通过维护市场秩序、监管商标注册等方式,有工商管理的参与,可以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为市场经济的完善,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不仅如此,工商管理的存在为企业家的投资提供了保障,避免投资者陷入骗局;工商管理部门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规范,企业在开拓项目、发展经济的时候,需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许可,层层审批;工商管理部门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也会积极倡导和宣传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让消费者了解到工商管理部门在群众消费过程中的监督、完善经济体制的责任,让群众放心消费;我国法律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同时积极倡导消费者监督,向有关部门检举商家的不合法行为,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工商管理为市场经济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很迅速,但同时具有不稳定性,怎样才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成为了各地经济学者研究的新课题,但实际究其根源,只要协调好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就能为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自由的经济体制,它的生产、销售及价格均是不受限制的。所以,很容易出现违法、造假的行为,这就需要有法律效力对其进行制约。工商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担当很多种角色,这就要求相关工商管理部门统筹全局,从市场经济的实况出发,了解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市场经济结构,对市场上违法、不规范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障经济制度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这个词汇在我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工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运营手段,对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市场经济有无时无刻不将信息反馈回来,作用在工商管理上,二者相辅相成。仔细分析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不仅可以使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工商管理的正确走向,还可以使我国的市场经济能够在资源充分,管理制度合理化的空间发展,更为研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相互关系的学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使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工商管理和市场经济在二者相互制约下的正确走向。

作者:路宜昌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经管系

参考文献:

[1]张诗慧.浅谈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J].品牌(下半月),2015(11).

市场经济与管理篇3

(1.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2.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永吉132200)

[摘要]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校体育一直运作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之下,主要从生理与教育等功能进行认识与评价,而经济角度的认识却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市场也必须依托于物质经济来完成资源方面的拓展。本文从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意义、组成、策划、管理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校;体育经济;管理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18

1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意义

高校是体育经济市场建立的制定领域,其所提供的也并不完全符合传统“商品”的基本意义,也正因如此,高校体育经济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国家计划投入。所以,传统意义上经济活动的三个主要形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体育经济中,其主要目的与主要功能也无法完全依照市场经济进行界定。

1.1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

传统意义上进行市场经济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当前我国教育尚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种条件下,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仍然有赖于计划经济,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改变。所以,在短时间内想要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计划经济的体制的制约。但从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体育教育目的、体育市场发展以及体育经济前途来看,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

1.2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

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有两方面:其一,“自我造血”,沿袭计划经济的惯性,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经费预算基本都能够保持在计划以内,虽然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实际上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比如,沿袭计划的套路抑制了高校体育发挥创造性;随着高校体育教育内涵的不断扩充,体育经济的负担也日益加重,高校体育已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发展需求等。在很多高校中,体育教育经费负担重、压力大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二,体育服务由于体育经济活动的环境是高校,加之体育的“商品”特殊性,高校体育经济活动还需要在劳务需求方面满足高校师生。

2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组成

明确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组成,是对高校体育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由于高校体育具有特殊性,所以,其发展过程必须要依照现代体育发展与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相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高校体育人口的日渐密集,在物质方面已经为高校体育经济市场提供了应有支撑,只是在运作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就涉及了高校体育市场的培育。

2.1消费市场

体育消费主要指的是参加体育活动时付出的成本。如果将体育也看成商品,则体育消费需要提供用品、设施、技术指导、活动机会、观赏机会、相关信息等服务,这也能够看出在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中,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商机。

2.2竞技市场

在任何一所高校中,都存在大量的体育竞技活动,但进行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都不是为了市场机制的形成与运作,绝大多数是高校体育竞技活动只单纯地服务于社会效益,而没有为经济效益服务。高校体育经济市场完全可以以学生为基础,辅以高校教职员工,开展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还能以“冠名权”等方式将外来资金吸引进来。

2.3人才市场

高校中的体育人才相当集中,在完成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可以对高校师生进行有偿的体育指导与组织工作,如竞赛或健身。另外,还可以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对社区体育进行有偿或无偿的指导工作。

3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

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的主要程序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市场环境的分析也就是对高校中与体育相关的劳务产品和流通场所等因素进行分析,对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可行内容与主要目标进行明确,从而方便决策层将相关决策控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

第二,对经济目标进行明确。经济效益的提升是进行高校体育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目标,在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后,便需要分析与评估其经济目标、效益以及手段,从而使得出来的经济数据更加准确,便于更好地指导经济活动。

第三,制订活动方案。在进行完以上内容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作为活动的基本内容,并针对每一项内容完成综合策划,进而制订出最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案。

4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管理

4.1服务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明确服务观念;其二,有针对性地安排服务内容;其三,完善网点的服务管理等。

4.2资金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强化财务管理,指的是刨除计划资金以外的,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的相关资金管理,需要构建有针对性的资金管理体系,以保证其高效运作;其二,提升经济活力,高校中不是经济专业的相关体育人,也需要明确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并学会运作资金的相关技巧,以保证高效体育市场可以健康运作。

4.3竞赛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竞赛的预算编报,主要目的是明确竞赛经费,也为费用的申请与开支的执行提供重要依据;其二,竞赛的财务审核,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根据竞赛的预算编报进行严格审核;其三,竞赛的执行监管,这个环节需要体育、财务、项目三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完成,在管理过程中,切记要依照人性化的管理艺术进行管理,不能太过僵硬,以免影响竞赛的顺利进行。

4.4场馆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操作场馆市场经济要建立在对教学任务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之上;其二,尽可能降低对学生的收费力度,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有偿服务;其三,对场馆的成本进行严格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场馆管理。

5结论

本文从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意义、组成、策划、管理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探索,在面临问题的过程中,高校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以高校的特殊性为依托,充分利用管理手段,以求达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从而更好地发展高校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与管理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成本管理模式内涵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会计学理论的有关成本的定义,其基础是计划经济模式,从而造成不同市场同种产品的价格统一,尽而形成单一的产品价格理论。其定义为转移到产品中的成本物化劳动价值和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且成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价值补偿的尺度;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成本定义,其目的是为了证明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剥削的实质。前者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模式的产物,是在国家指令下的企业,为了一定的经济目标所定义的各种成本的耗费,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揭示成本管理途径。后者对前者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从理论上讲前者是后者派生出来的,并带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成本定义。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本定义,更注重理论与实务的相统一,特别是“负债”和“资本”的引入,不仅扩大了成本的内涵,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认识上的成本理论。

一、市场经济与成本之关联

(一)市场经济成本的产生机制。

与任何已实行的制度或规则一样,市场经济运行也要付出成本。市场经济的运行成本,主要指维护群体间遵循以交易进行交往这一规则的费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成本包括内容繁杂,不仅包括为了维护群体间交易正常而付出的直接的经济上的费用,还要包括为了社会安定,政治稳定而付出的间接费用,但市场经济发展史已经表明的一个事实是,无产群体的规模总是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成本成正比的。

(二)市场经济与成本直接相关。

所谓市场经济,只是一个社会中各群体间的交往,实行的是交易方式,以交易解决相互间的利益磨擦。所以,市场经济只不过是群体与群体之间交往的一种规则,它并不是物与物的关系,而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之所以会选择市场经济,是因为只有交易才能实现群体间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市场经济其实是人类社会史中,各利益群体为自身利益,淘汰了各种博弈方式后,最终不得不接受的交往规则。市场经济之所以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只是群体间交易的结果,而且,市场经济也并不必定较之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更有效率。

二、市场经济成本的内涵

(一)注重成本管理的效益。

资本的耗费带来的便是资本的回报,也可能减少成本。认识到这一点,便明确了成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位置,也就是成本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也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增减变化;企业要发展就要有产品,并要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既要回收资本,又要有一定的资本利润,否则谈不上发展,企业也就没必要继续存在。这也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存在目的。

(二)体现成本管理的职能。

随着管理会计职能的引进,一些企业按成本的习性与功能进行划分,将生产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作为成本的管理内容,这也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个别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新观念,覆盖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能将企业的特点与管理的内容相结合,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无能为力的。这不仅划清了资本收支与生产经营收支的界限,在理论上也贯彻和落实了会计法、会计原则的根本要求。这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性要求。现代的企业要有现代的成本管理的新思维、新认识,充分体现出成本管理是内涵扩大的再生产的管理模式。

(三)成本控制的全面性。

现代企业的目标应着眼于市场。不仅在量上,在质上也要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而实现这一目的,发展中的企业必然要增加成本支出。从管理手段上看,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1)强调市场的客观要求,也就是最大限度地考虑市场的需求;(2)目标的多元化、职责层次的分明、责权利的清晰、建立起相互制约又相互统一的成本管理体系;(3)建立起成本管理、动态监控的信息控制系统。这也是新的成本管理观念的特点,使成本支出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为成本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4)建立以成本效能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取代了成本降低额、降低率这些落后的指标;(5)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使成本管理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

三、市场经济成本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调整企业成本控制的重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我国生产企业在可控的生产领域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少,而在物流环节却大有潜力,在企业成本费用结构中,生产领域的成本比重日趋下降,流通领域及其他领域的成本比重却不断上升。说明随着原材料价格降低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生产成本有所降低,而物流成本对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推进企业物流优化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显得尤为迫切。而漠视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势必造成企业总成本的上升。

(二)拓宽成本管理的目标。

成本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的变动有可能影响到质量、效率、收入等变化,所采取的成本管理措施,不仅要考虑其对成本降低的作用,还必须考虑由此形成的其他方面的影响。这如同会计中的配比原则,单纯考察成本或收入没有实际意义,重要的是将收入与成本配比起来考察利润。收入水平决定企业可能的最大盈利空间,而成本水平决定企业的现实盈利空间。如果成本的高低影响到收入的变化,任何涉及到成本的措施不仅要考虑其对降低成本的作用,还必须考虑其对收入的影响。传统成本控制目标只在成本本身,有可能引发成本管理措施的实施与企业战略选择之间的冲突。

(三)成本控制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企业能够按人分解目标成本,也就可以将成本目标归属为“人”这种能动的行为主体,实现人和物的有机结合,并遵循人本主义思想,借助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各层次、环节人力资源发掘成本潜力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促使目标成本的顺利达成。而传统成本控制是按物分解目标成本,是针对客体而将管理目标进行详细限定,这固然非常重要,然而,这类方式的最大缺陷在于就事论事,无法发挥人在降低成本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四)权衡成本控制的层面。

在既定的条件下,成本改善会有一个极限幅度,在这个幅度内,改进的逐步增加最后可能会达到收益递减点,最后使得降低成本变得异常艰难。企业存在两种成本结构:(1)尚未使成本最低化的成本结构;(2)已经使成本最低化的成本结构。前者主要是由于众多的非效率因素存在,故一般通过技术选择来降低成本;对于后者其成本的降低仅仅依靠现有的技术则无能为力,因而还必需借助知识创造或者技术革新来降低成本。近些年,材料采购的日益规范,如招标采购、比质比价采购的普及和材料消耗定额的控制、固定资产作业力的提高等成本控制方式的确在一定范围和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物化成本。

(五)实现成本控制的综合效用。

我国的消费群体购买力日益增强,消费选择也日趋多样化,原有的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不能与之相适应。企业为了适应整个市场由大众化向个性化消费需求的转变,逐步细分目标市场细化产品。顾客化生产已经成为全球生产的主流。在这种大环境下,通过规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的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已显得无用武之地。

四、结束语

作为一个企业,其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正在逐步取代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原来习惯于计划经济管理的国营企业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本来含义不应是单纯追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应该是改变计划经济下的群体间的交往方式,使交易成为社会各群体交往的通行规则。

参考文献:

[1]龚兴隆.浅谈成本抑减.会计研究,2008(9):67-69.

[2]赵晓谛.市场经济成本与无产群体规模的相关性问题[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3):58-61.

[3]于洪艳.议市场经济成本的内涵.北方经贸,2012(2):12-13.

[4]郝继陶,寇慧丽.浅议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财会月刊,2002(4):48-49.

市场经济与管理篇5

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生产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

1、供应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为了加快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企业必须克服传统供应管理模式中不合理的弊端,例如,采购成本偏高,库存结构不合理等。利用创新的采购管理模式,获得更多降低成本的优势,例如,利用集中战略管理模式,实现价格规模效应,优化企业成本、经营战略;利用Jit准时化采购模式,减少物资占用企业流动资金的比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物资的库存数量等一系列节省资金的、人为操控价格的的问题。

2、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生产阶段是消耗材料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这就要求领导者实时掌握生产进度、发现生产漏洞,充分调动相关责任人的积极性,实行班组考核制,记录、分析各班组劳动消耗情况,争取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比对各班组完成计划情况,查出原因与差距,不断的改进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销售做为企业经营的成果,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命运。为了达到理想的经营成果,企业会采用多种促销方式,其中赊销方式最为常用,不但吸引大量的客户、扩大了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使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合理的信用政策,严格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才能够充分利用应收账款的融资效应,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应收账款项目。

二、企业改善成本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加强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意识是成本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永远少不了经济效益,如今的成本管理观念从传统的“节约”观念转向“效益”观念,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企业的成本与控制问题已经成为成本效益观念。成本效益已经成为支配企业一切成本管理活动的思想,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制定有效的决策方案。为了让企业从根本上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在员工中宣传成本意识,让企业全员参与管理,培养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二)引进成功、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在成本管理方面,西方国家的成本管理经验比较丰富,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也相对于比较先进。我们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吸收和利用国外成本管理方法成功的经验,补充和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在实践中,通过客观的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作用,找出现在成本管理体系中的不足,及时纠正、补充。应用计算机成本管理技术,辅助成本管理人员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加强物质流向与消耗的控制,将成本控制与计算技术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企业保障措施,确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成本失真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源头把好关,首先,要让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明确界定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其次,要加强和完善财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三者的经济监督力度和体系,纠正不实、虚假信息,检查企业会计资料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

三、结束语

市场经济与管理篇6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企业先后经历了石油、石化重组改制,各石油企业内部分离分流、减员增效、下岗再就业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中国石油工业逐步进入了国际能源经济和能源战略的快车道。但变革的震荡还在延续,石油企业人员多、成本高和效率低下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特别是具有核心影响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着眼于未来和人的全面发展,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人力资源的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趋势。

1.人力资源战略地位日益加强。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责任,而且是全体员工及全体管理者的责任。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关注人力资源的各种政策。

2.以人为本,能本管理。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注重人的因素,树立人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并在其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思路,就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能本管理”。

3.着眼于激活员工的创造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激发人的活力、挖掘人的潜力、激活人的创造力,通过引导员工了解企业发展目标,围绕具体项目,赋予他们一定的处置权和决策权,并完善相关的薪酬晋升和约束机制,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创新,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使其感到自己对企业的影响力,从而释放人力资源的创造潜能,为企业发展开辟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4.人力资本特性突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指向人的发展,就是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或引导员工成为自我管理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在达到企业功利性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全面的自我发展。

5.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的深化必然推动企业在全球内资源配置,更包括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管理人力资源的难度、培训的难度、不同文化的冲突、跨文化管理,都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观,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目前,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完成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转变和从战术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对人力资源进、出、管的操作层面,对员工也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在管理手段上,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人事管理尽管实行了计算机操作,但仅限于实务操作,远未达到信息化的程度。

2.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人才观念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对人才的界定不清楚,并且有传统的思维定势,没有树立“大人才”的观念,把人才圈定在高学历、高资历的范围之内。经营管理者对人力资源重视不足,企业内没有真正形成“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氛围,没有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的需要的客观性;二是只重视企业员工的普遍性需求,而不重视个体需求的特殊性;三是只注重对员工物质的奖励而忽视对职工精神上的奖励。激励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4.人力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企业对培训的管理比较粗放,培训的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的制度不完善,后续的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三、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目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不但要解决经济转型过程中本已出现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更要面对世界新经济带来的挑战和应对。因此,我国的石油企业必须立足国内,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快建立起既能融入世界经济,又符合中国国情和石油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观,加快油田信息化建设。新形势要求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必须突显出战略性、整体性和前瞻性的特点。人力资源部门不能再局限于对人的进、出、管等事务性管理,而应该从战略决策的角度,结合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战略的调整、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市场状态,做出总体战略规划。此外,油田企业必须通过广泛运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提高企业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并逐步建立起内部网络,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的发展平台。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石油企业中最具开发潜力的生产要素,对人力资源投资后的产出远远大于对物质资源投入的产出。企业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的能力的提高和价值的实现;形成对人才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人格上尊重、心理上满足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献身精神。同时,以企业发展目标为指导,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强化人力资源部门建设,切实把人才作为企业内最具有活力、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对待,使人力资源管理为油田企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合理有效地配置人员。根据每个职工的不同情况和不同岗位,在企业中实行公开招聘,建立竞争上岗机制。二是强化薪酬激励职能。根据“效率优先”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优化薪酬分配体系,按照内部公平,外部具有竞争力,依据贡献、效益、兼顾大局的基本原则,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真正体现岗位工资和奖金的激励作用,向激励薪酬转变。三是在企业中根据统一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核,奖优罚劣,激发职工的成就感和创新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四是发挥激励的无形力量。企业应注意发挥荣誉激励作用、榜样激励作用、培训激励作用和职位激励作用,努力为人才创建成长、发展的机制和氛围,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之不断向学习型、技术型、专家型的方向发展。此外,企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尊重、关心和信任员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连续性强的系统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要有一套完整的岗前培训或中、长期的教育培训方案或计划,还要结合企业特点和经营工作的需要,以便对企业员工进行系统、规范的适时培训和训导,挖掘员工潜力。同时企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加大对油田职工教育培训开发投入,健全职工培育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培养、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新机制。

市场经济与管理篇7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机遇挑战

网络时代的发展使得企业面临的营销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市场营销不再局限于实体市场,也可以在网络上广泛展开,市场营销变得更加灵活、便捷,企业发展呈现出极大的生机。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营销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应对,其发展将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企业应当正视网络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积极应对,对此展开探究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网络经济时代为市场营销管理带来的机遇

(一)市场空间的变化

传统市场营销针对实体市场展开,而在网络时代,网络与计算机逐渐普及,使得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近年来,网购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进行购物。针对这一趋势,企业将营销从实体市场拓展到了网络市场,这种现象促使“大市场”这一概念产生。在大市场中,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能够在不同的市场空间内形成互补,即使行业不同也可以同时展开互补营销。除了电子商务外,移动商务也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地位与作用甚至超过了电子商务。网络的发展使市场营销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能够极大地满足现实需求,同时又能够促进新的营销方式的创新发展。

(二)消费者的变化

网络发展时代下的消费者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第一,消费者在市场营销中逐渐占据了主У匚唬消费者可以在网页上浏览不同的产品,对比各种产品的优劣,最终购买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网络营销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并能够自主查询订单与货物运输情况。在互联网平台上,消费者还可以与其他消费者进行沟通,了解产品的实际情况,由此提高了他们对产品的了解与认知。第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满足,科技发展使得柔性生产技术产生,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产品,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变化

网络平台使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协调与沟通,发挥各自的优势展开营销工作,在互联网上形成价值链。同时,网络营销的共享度与透明度都相对较高,因此企业可以将自身的经营情况与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即选择继续自主经营或者与其他企业展开合作,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四)技术与营销手段的创新变化

网络经济的发展对技术手段与营销手段的创新也有影响。企业若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应当不断创新自身的营销手段。网络的进步使得技术手段、产品更新的周期变短,市场产品的数量与种类变得愈加丰富,这种新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营销方式的创新发展。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上搜索新的产品信息、优化产品营销方案,提高营销的有效性。

二、网络经济时代为市场营销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一)侵权与混同行为频发

网络的自由度较高,同时具有虚拟性,这为侵权与混同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近年来相关现象频发,如假冒注册商标、利用与名牌相近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商标,混淆商品等。这种现象的发生使人们极有可能购买到假冒商品,继而对网络购物的信任度下降,减少网络购物的频率,最终影响到正规企业营销活动的展开。

(二)虚假宣传现象频发

互联网平台具有开放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络上对产品进行美化与包装,如果包装过于夸张就会形成虚假宣传。很多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销售额、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就会对产品的功效、质量、成分、性能等进行虚假宣传,这对市场营销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消费者遇到虚假宣传的行为,就会逐渐对网络平台失去信任,使得营销环境受到影响。

(三)垄断营销现象频发

营销方式的改变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部分企业为了占据优势地位,开展了垄断经营,他们利用域名注册市场,对数据中心与服务器进行控制,避免其他同类竞争企业进入市场,这种营销方式严重影响了弱势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市场的正常发展。

三、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对营销方式予以创新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应当不断对营销方式进行创新,以互联网思维来进行科学的营销管理,使营销管理能够实现全面的创新。管理者应当从全局出发,规范每一个阶段的营销工作,按照市场规律与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展开营销工作,管理人员应当细化分工,明确每一位营销人员的工作职责,防止出现严重的工作失误。管理者可以制定阶段性的营销目标,合理规划实体市场营销工作与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将二者有效结合到一起,把握好网络时代对企业营销带来的机遇。

(二)多渠道展开营销

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者应当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自身的营销工作,以多种渠道展开营销,首先不能忽略实体营销,要利用实体市场打好基础,其次要综合发展网络营销,包括电子商务与移动商务。最后,企业应当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根据网络的发展趋势拓展自身的营销途径,改善营销手段。一旦遇到挑战,企业应当积极应对,加强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

网络经济具有高度的自由度与共享度,企业在展开营销工作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特点。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应当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第一,企业要明确自身的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第二,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保证产品质量,并对合作企业进行必要的考察,建立起信任关系;第三,企业应当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服务与优质的产品,也可以根据地域分布、服务优势的不同对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结语

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呈现出了新的特征,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空间的扩大,使得消费者能够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同时技术手段与营销手段也随之不断创新。但是网络经济时代也使得不正当竞争等现象频繁发生,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此背景下,市场营销既要把握机遇,也应当积极应对挑战。

(作者单位为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牛钾碱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苏生权.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低碳世界,2016(09).

[2]祖丽玫娜・热合曼.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前景和挑战[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09).

[3]申锦.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金融,2015(26).

市场经济与管理篇8

关键词:管理体制;改革措施;集约化水平

我们在利用土地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它,这就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盲目地利用土地资源,而是要提前预防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超前管理土地资源地开发,让土地资源的使用形成良性的循环,为后续的使用埋下伏笔。进行土地市场管理模式的完善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措施。

1加强土地管理与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因

地球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人类自从诞生以来,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来源于我们居住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气、浩瀚的海洋、涓涓的河流、茂密的森林、美丽的草原、肥沃的土壤、珍贵的野生动植物等,形成了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也为我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长期以来,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渴求,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已经超出了它能承受的范围,人类无形中对自然环境进行着改变,这已经使我们的地球伤痕累累。人口不断的增加,生产活动被迫地增多,这些已经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地球的压力在不断的增加,环境也随之不断的恶化。很久以来,大气污染就成为了一个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生产活动的增加推动了重型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废气和废水慢慢地就造成了大气污染、水污染。现在一个新的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便是土地资源的匮乏。土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需要大量的土地来给人民居住,另外,我们需要大量的耕地来种植农作物来给人民提供粮食。但是相比我国紧缺的土地资源而言,我国的耕地资源已经到了匮乏的程度。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主动出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土地管理及土地市场的关系,加强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土地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市场化改革,并且不断地完善土地市场管理模式才能应对逐渐出现的土地市场问题。土地的市场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或者个人因为个人私欲占据土地的现象。

2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监管存在漏洞,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现行土地管理实行“条块结合”管理体制。由于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行政上受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并对其负责,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实际上是执行同级党委、政府的意图,很难对一些地方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监管制约。这是一些地方城市建设过度扩张、项目不合理大量占地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出台加强土地管理的有力措施,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停止大规模新征土地,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下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保护耕地、节约用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必须永久实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国家战略,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健全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综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3完善土地管理模式的主要措施

积极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前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加速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必须坚持农村土地流转始终“姓农”。承包地流转要坚持农地农用原则,坚决制止土地流转“非农”倾向,绝不能以流转为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务必做到土地流转不流失。必须坚持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确保农民享有土地流转自、流转方式选择权和价格收益谈判权等合法权益。必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健全评估制度,规范流转手续,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必须加强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公平享有土地增值收益,弱化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要遏制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改变目前“卖地”越多、财政收入越多的现状,有必要考虑将土地收入由原来地方政府自行支配的预算外收入,全部或部分纳入中央统一掌管的预算内国税收入,从根本上弱化地方政府与土地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土地管理配套措施和体制机制。要对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进行修改完善。坚决制止滥用征地权。同时加强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忧患意识和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自觉性。要加强全国土地监管信息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土地监管网络信息系统,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对土地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全方位管理。要加强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能力建设。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节约用地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惩处措施,对违规建高尔夫球场和高级别墅的要严肃查处。要大力加强执法监督检查。有关土地管理法规必须严格执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变通。建立健全土地和耕地定期检查、动态巡查、不定期抽查责任制,及时发现问题,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就是要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使土地利用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生态涵养用地等更加科学合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把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利于实现土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又利用规划、政策、法律等手段的调节作用,满足不同收入人群和不同用途对土地的需求。要研究以物业税替代土地出让金制度的相关改革。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实行物业税,把土地出让金一次性的缴纳变成在使用过程中间,分年度以物业税的形式交给政府,成为地方政府主要税源,一方面可以降低房价,稳定城市住房价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在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托管中心、土地代管所等中介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或放在现有产权市场交易,让土地经营权流转起来,逐步走上土地市场化和土地集约化之路。这是节约用地的根本之道。

4、结论

通过上文的探析,我发现经济发展与土地管理及土地市场管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的问题是我国的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的,加强土地管理及土地市场监管的力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土地资源的严格管理可以防止土地的浪费,土地市场体制的改革可以保证我国的税收,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是非常紧缺的,特别是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是我们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永年,刘友兆.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变化及其动因分析-以昆山市为例[J].土壤,2004(36).

市场经济与管理篇9

关键词:供电企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问题;优化对策

供电企业的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这两项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否有所提高,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科学调整供电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供电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

经济管理水平与市场营销效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供电企业经济管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各种技术革新以及发明创造活动不断提升产品背后的附加值,提升电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市场营销活动的更好开展。另一方面,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为企业发展变革储备了丰富的资金资源,推进企业发展变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对于供电企业发展,应注重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理念同步创新,同步发展。因此,供电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市场营销来开展工作,通过经济管理服务理念的优化来有效拓展市场营销空间,在满足用电客户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服务成本;通过获得市场最新资讯来把握市场动态,并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有效开拓市场;通过加强员工的绩效管理,促进员工创造力的发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提高经济效益。

二、供电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营销战略调整相对单一。受固有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的供电技术手段、管理水平远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要求。有的供电企业营销战略调整相对单一,缺少对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电力营销过程中缺少完善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后服务机制,电力市场的有效需求与电力营销之间的相互脱节现象明显,影响了电力营销的正常发展。

2.经营方式缺乏创新意识。由于供电企业一直处于长期的垄断之中,由政府集中管理和控制,经营方式依然以计划经济为主。这就造成供电企业在经营管理方式上长期处于封闭模式、电力垄断的现象,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经营方式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因此,供电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管理上都存在着重安全、轻管理的现象,提升服务质量遇到困难,不利于供电企业经济发展。

3.营销理念相对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供电企业的营销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大部分供电企业对优质服务的认识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服务上,如街面宣传、微笑服务、设施更新等,而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服务,如办电速度、供电稳定性、停电损失等方面的内容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观念和意识上看清服务的重要性,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供电企业的发展。

4.管理模式有待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供电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原先以产品为导向的内部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变化需求。当前供电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没有真正转到客户需求的核心内容上来,电力营销、客户服务并没有提升到全体员工和部门的高度,经营计划、设备检修、电网维护等环节仍然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现象;电力营销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有发生,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加强供电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优化对策

1.创新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发展。创新管理方式是供电企业优化市场营销,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坚持生产为营销、营销为市场、服务为客户的全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对自身经济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时效性,不断更新各项技术,使企业的资源得以高效整合,推动企业迅速健康发展。

2.完善管理体系,拓展营销途径。体系完善是供电企业优化市场营销,提高经济效益的保障。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就应该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市场营销体系,充分凸显客户在市场交易中的主体地位,深刻认识到供电企业内部生产、计划、调度、财务、销售、服务等部门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职责,并根据市场变化积极寻找新的电力增长点,拓展市场营销的途径,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保证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效益。

3.转变营销观念,强化市场意识。转变营销观念是供电企业优化市场营销,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要想努力实现电力供应的高质量和优质服务,就必须转变营销观念,增强市场意识,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从而保证供电企业成为用户满意的电力供应者和服务者,提升市场竞争力。

4.调整营销策略,满足客户需求。客户需求是供电企业优化市场营销,提高经济效益的落脚点。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本着“一切从顾客中来,一切到顾客中去”的服务理念,紧紧抓住用户的实际需求,并根据电力市场的变化趋势和用户用电方式的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市场营销策略,通过合理的价格引导用户完善用电消费结构。对于不同性质的用电客户,供电企业应该采取单独计量计费策略,如工业生产用电、居民日常生活用电以及办公用电等,尽量实行分别供电、分别收费的办法,保证电价的合理性,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电力,实现企业自身的最大利益。

5.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人才建设是供电企业优化市场营销,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优化调整人力资源,尤其要注重市场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壮大营销队伍,并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比才学、比能力、比服务的氛围,促进企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供电企业要加大对于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多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或是竞赛等活动,逐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与能力,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对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进步的影响日益凸显。在实际工作中,供电企业应认真分析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优化营销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琚裴巧.供电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0.

市场经济与管理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教育管理创新思考问题策略

中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化的深度发展,对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综合条件、影响因素都提出了明显的变化要求。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各级教育机构以及各行业的教育组织都开始时积极的寻求教育的创新。教育管理相关人员也开始不断探索新的道路,以使得教育管理能够更好的为教育工作保驾护航,争取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水平的现代化人才,从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下面我们就对教育管理创新思考与实践展开详尽的探讨。

1.目前教育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分与与论述

对当前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与漏洞,然后通过探寻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一些针对性的加强措施和策略,从而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具体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理机构的效率比较低下

我国的众多教育管理机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即使在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之后,依然不能完全避免计划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教育管理组织形式上,依然按照行政管理的模式进行构建,在具体的运行上也尽量向政府机构的运行方式上靠拢,缺少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以及针对性的体制建设。比如说,往往将行政意志以及部门意志当做管理的核心环节,忽略了教育管理与教育基础实施部门的衔接,从而使教育意识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与发挥。

其次,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学与科研的中心地位得不到很好的重视,致使教育行政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为教育服务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颠倒,教育管理反而成了教育创新发展的一种阻碍。

最后,在各项管理制度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比如说,在对管理干部的任用上,往往是只有升职却没有下台的可能,任命也缺乏民主性,使得制度缺乏激励的性质。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账目的制定、管理不够科学化、透明化,这也是其制约教育发展的又一重大原因。

1.2教育管理的理论性研究比较滞后

在我国各级教育体制中,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普遍存在着理论对实践的滞后性,使得理论缺乏超前的指导作用。究其主要的原因表现在:首先,教育管理理论往往受到国家政策引导,在阐发和解释国家政策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大,具有典型的“跟风”或者是“泛政治化”的现象,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缺乏对自身实际需求的探索以及对社会实践的分析。其次,教育管理的理论性研究较多的表现在解释和论证之上,缺少反思、批判以及创新性的研究,往往对于一种教育管理理念更多的是认同、信任、支持与接纳,缺少必要性的质疑、审查、批判,从而使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缺少辩证性和科学性。最后,教育理论性研究与实践的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这也是我国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弊端,通常情况下,学术研究是学术研究,而实践操作是实践操作,两者往往分开进行,忽略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使理论研究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

1.3师生在教育管理中缺乏良好的沟通

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保障高效的培养人才以及所培养人才的高素质水平,可以说教育管理的中心是学生,而非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体制等等。因此,面对新的教育管理环境以及当前学生对于教育的切实需求出发才是教育管理的创新根本所在。但是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往往是通过与教育基层工作人员的沟通来了解教育体制的,忽略了教育主体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缺少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使整个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着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自然在提高教育水平上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2.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管理创新的策略

通过我们对当前教育管理存在问题进行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就能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加强性的措施以提高教育管理的适应性、针对性以及科学性,主要的策略主要包括:

2.1转变教育管理者的思想观念

首先,在当前“人本理念”在各个行业不断渗透实施的背景下,教育管理也应该将人本理念作为教育管理的主要思想,降低之前的制度化以及职位化在教育管理中的影响。同时,将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放在公平的角度上来看待,认真分析每一个主体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保障各个主体都能发挥高效的作用。

其次,从管理理念向服务理念上转化。在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中,教育管理一直作为政策制定者和颁布者存在与整个管理过程中的,忽略了教育工作者以及受教育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强制性。因此,加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的能力,让他们更好的为教育工作出谋划策,才是当前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最后,加强教育法制理念的实施。当前关于教育管理以及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健全了,所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实施法制化的管理,减少制度化的管理,正在成为教育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这对于杜绝制度化管理带来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现在实施的法制化管理也与以前的法制化管理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体现教育各主体之间的平等以及国家教育宏观政策和基本方针的具体实施。

2.2高校教育管理组织的创新

管理组织的创新主要是进行管理组织机构改革,以建立高效、精悍、经济的管理机构。我国政府很重视教育管理机构的改革,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中,对宏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的形式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对现代化的管理体制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和研究,有目的、有计划的来构建适合自己的管理组织。另一方面,可以委托现代化的职业管理公司来为自己量身打造一系列的管理体制,既包括行政管理,也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等。从而实现管理组织上的创新,提高管理的效力。

2.3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自行组织的一些管理组织机构是辅佐教育管理最主要的力量,也是学生自主管理实现的主要途径。学生自主教育管理的实施不仅能够加强教育管理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与自我反省、自我净化,从而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自身以适应当前的教育体制。此外,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存在于教育的整个体制之中,这就使得教育管理也必须遵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其当做管理的重心来对待。当前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灵活化,在很大程度上给教育管理带了很大的障碍,这主要是教育管理手段不够灵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所导致的,因此,逐渐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也是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总结

关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教育管理创新思考与实践,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内容还应该根据教育管理组织的实际需求以及教育体制的整体环节相关条件来综合性的探讨。本文旨在与相关事业从业人员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学习,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以及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萱,张佩萍.基础教育国际化:合理性探寻与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11(07).

[2]谈松华.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主要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11(02).

[3]程方平.新课程改革须在探索和反思中前行[J].教育科学研究,2011(09).

[4]程方平.让教育体制改革有法可依[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