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基本文学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3:32

小学基本文学常识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重要性;教学策略

一、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语文识字教学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需要贯彻于整个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我国目前语文教学环境的制约,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与英语单词教学过程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小学生在天然的语文交流环境下,容易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形近字混为一谈,因此,语文识字教学必须要从最基础开始一步一步的学习,才能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认知,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的语言学科,与新型的英语教学在教学思路上截然不同,学生们从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思想体验也完全不同,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获取的情感体验要比英语教学多得多,所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所承担起的不只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有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基本认知,即基本语文思维的培养任务。

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识字教学读写不规范,存在形近字混淆的情况:汉字是孩子在刚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的,所以自然对汉字非常熟悉,当接触到语文学习时,由于某两个或几个汉字的形状具有极高的相似度,所以小学生会本能的将这些汉字统归为一类来进行记忆,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拥有较强的汉字字形识别能力,显然,刚刚接触汉字的小学生并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有些学生存在形近字混淆的情况。

(2)语文识字教学的听、说、读、写环节没有形成有机的统一: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没有将语文识字教学的听、说、读、写环节统一成一个连贯的教学过程,有些教师更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背诵过程中的理解问题,导致小学生汉字的字形字义掌握不太熟练,一旦语文识字教学的4个环节相互脱离,就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过程。

(3)小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严重降低了语文识字教学效果: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相当于是接受了一套新的语法体系,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就造成小学生普遍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学生的某些不良学习习惯让汉字教学束缚了手脚,也势必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

三、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改革

(1)正确处理汉字教学与词语教学之间的递进关系:大部分的语文词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文汉字组合而成,因此,识字教学与词语教学属于递进关系,只有在良好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词语教学才能顺利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两者的关系,切勿在语文识字教学中过多的使用笔画较为复杂、含义较深的词语。

(2)明确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异同点: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英语教学方法有所不同,相比于英语教学来说,小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有汉字基础,所以教师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在某些简单的汉字教学上。但是,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极大的相似之处,都注重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相较于英语教学来说,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含义更为深刻,作为母语教学,语文识字教学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将会更重,在教学方法上也更趋于多样化和精细化。

(3)语文R字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识字教学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觉,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历程。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每个汉字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形象,并在此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方式。不过,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同传统的语文教学区分开来,要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采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识字教学来说,教师可以从语文单词的形状、读音处着手,例如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所学汉字变形为多个生动的卡通形象,从而给予学生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一旦发现某一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及时的采用另一种教学方法,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的切入点。

(5)优化课堂结构,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十分重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记忆力也大大增强。鉴于探究式教学的显著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传统的课堂结构,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中心。

结语:鉴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现状,适当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思想指导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上述中提到的若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改革策略在整个教学改革策略中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还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师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培光.汉语拼音识字名称的语感研究――汉语拼音与语文识字教学的学习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8(3):25.

小学基本文学常识篇2

论文关键词:小学教育;地位:功能

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和中学教育共同构成基础教育的全过程。但是由于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必须根据人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实施教育,因此每个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作用不同,地位当然各异。那么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乃至整个社会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如何认识小学教育的价值?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有什么意义?对这些问题,理论界始终没有做出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因此,笔者认为讨论小学教育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这关涉到如何认识小学教育,如何端正对小学教育的态度,如何促进小学教育发展的大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没有足够的认识,常常是低估甚至是轻视小学教育,认为小学教育是“孩子王”的事情,小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不足道的,小学教师的文化功底远没有中学教师、大学教师那么高深,因此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很低。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以传授知识的高低深浅作为衡量学校教育层次高低的偏见所造成的错误认识。殊不知,在整个教育结构中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育机构有着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价值,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不可替代。

那么如何认识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价值,笔者认为小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非常特殊、又非常关键的地位,这里应该把握三个基本要素:(一)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处于奠基地位;(二)小学教育是具有开端价值的教育;(三)小学教育是培育儿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处于奠基地位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口素质形成的奠基工程。奠基价值,是小学教育地位的核心属性,非常重要。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大都分为若干阶段。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一一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其中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的中学教育都属于普通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一个人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学校教育,它也是其他阶段教育的基石。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够逐渐、逐级普及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这犹如一项建筑工程,没有基础,工程无以建构,而建构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更需要坚实深厚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基础教育过程都比做基础的话,那么小学教育就是基础部分的基础,这就像高层建筑的地基部分。地基是整个基础部分的下位结构,是直接承载建筑物影响的地层部分,如果没有一个符合建筑规格要求的地基建设,整个建筑将是一座不稳固的建筑,甚至可能是一座危险的建筑。笔者这样讲,并不是要故意抬高小学教育的地位,而是在于强调小学教育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但在对小学教育这种奠基地位的传统认识中,人们常常把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作用看得更多一些、更重一些。这是一种对小学教育奠基地位缺乏全面认识、深刻认识的表现。小学阶段文化知识的教育任务固然重要,它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工具学科(语文和数学)的学习和掌握更是如此。但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奠基作用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尤其在思想道德方面,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各种行为习惯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不是定向就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旅通识性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这种教育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要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小学教育,培植起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这就具备了人生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反之,一个人在几岁、十几岁期间养成了不良的品德和习惯,那将贻害终生,悔之不及。由此可见,小学教育的奠基价值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如果我们把小学教育的内容分为科学知识和道德品质、个性品质两大部分的话,我认为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该放在第二位,因为这些知识在超龄后可以弥补;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个性品质(包括思维品质)的养成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些方面的素质在成年后是很难再塑的。这正如有的专家所言:“必须记住:再教育比教育难。”

二、小学教育是具有开端价值的教育

小学教育的开端价值是体现小学教育重要地位的特殊因素。这是由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处于初始阶段这一特性所决定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起点的问题,没有起点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变化,但是不同事物的起点其价值是不同的。

在自然界,任何事物的起点只是一个自然规律,它与该事物后来的发展变化难以分出孰重孰轻的关系;而在人类社会里,很多事物的开端却有着不同凡响的重要价值,尤其在创新事物里,开端的价值更无法估量。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这一方面道中了事物开端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万事开头难”,是说人们在实旌一件新事物时,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去做好开端阶段的工作,但又往往做不好,甚至是经过失败以至多次失败之后才能摸到门路。这说明揭示事物的开端和摸到事物开端的门路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那么如此费时费力的事情人们为什么还要苦苦地追求呢?因为任何事情都要从开端做起,没有开端就没有事物的一切,如果把事情的开端做好了,就等于成功地完成了事情的一半。因此人们道出“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这一至理名言。好的开端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价值,是因为好的开端奠定了好的基础和前提,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澄清了事物进程的操作思路,因此,好的开端对事物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在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价值就正如上述提出的“好的开端”的价值一样,是既重要又特殊。只有小学教育普及了,小学教育质量提高了,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才有了提高的基本保障,中学教育的质量才有了提高的可能。这是从国家的角度、教育的角度讲。如果从个人的角度讲,一个人接受了完整优质的小学教育,培养了良好的综合素质,那么,他就具备了人生发展的必要基础和宝贵条件,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培养教育中成为人才。

在学前教育尚不发达的历史时期,人们把初始阶段的教育称作启蒙教育,这是有道理的。启蒙,就是把人从懵懂无知的状态中开发出来,使之成为文明社会的一员,这实在是一件功不可没的大事业。今天的小学教育如果仅从学习文化知识的角度讲,它仍然是一种启蒙性质的教育,只不过今天的小学教育任务已远远不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能涵盖的,因此我们不把小学教育称作启蒙教育,而称作初等教育。

这种开端性的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包括个人发展都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抓好的教育过程。各国实施义务教育,首先从小学教育抓起,也就在于小学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开端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无法替代的阶段。因此我们在认识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时,应该深刻认识小学教育的开端价值,把握好这个特殊的教育时机,充分发挥小学教育的功能作用,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务。

三、小学教育是培育儿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如果说奠基价值体现了小学教育地位的重要性,开端价值体现了小学教育地位的特殊性,那么“黄金教育时期”的价值就体现了小学教育地位的关键性。

小学基本文学常识篇3

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

语文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不管怎么语文实践,都会涉及最基本的字、词、句、篇、语、修、文等基础知识。在新课改形势下,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改变以往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审慎地选择语文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现代的观点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摒弃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免走向另一极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增长规律,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极重要的。教育心理观察表明,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符合中学生好动、猎奇的心理,它能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兴趣盎然、活泼愉快,从而可以有效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巧妙地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语文活动,使它与课内常规教学相辅相成。例如看图猜成语、猜字谜比赛、书法竞赛、查字典比赛、改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竞赛、修辞手法竞赛、对联诗词竞赛、文学常识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赛等。或开展一些其他的语文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每月一次的手抄报比赛、诵读比赛等。注重语文活动对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长期坚持,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帮助学生构建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认识同化的过程,即把新的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如果学生缺乏合理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就不能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就会使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困难。所以,教师必须使学生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结构,这对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主要由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三部分组成。汉语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短语、句子、修辞等内容;文体知识包括基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文体的一般常识;文学知识则包括基本课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大纲要求掌握的这些知识用表格或知识树的形式系统地为学生列出来。实践证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从宏观地把握认知语文基础知识的整体结构,对他们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非常有帮助,非常重要。

四、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

(一)考查范围

遵义市语文中考的试卷中,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指对语文知识的识别、记忆),分值约30分,积累与运用包含以下内容:

1.汉字积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字形,认识3500个常用字。

2.词语积累:积累常用词语(包括成语)。

3.句子积累:识记要求背诵的句子。

4.文段积累:①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50篇首);②默写要求背诵的现代诗文。

5.文化积累:①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主要人物;②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文章常识。

6.语言运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仿写;变换句式;扩句、缩句。

(二)试题形式及分值

1.汉字积累(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词语积累(3分)――下列词语的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3.文化积累(3分)――下列选项的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4.语言运用(3分)――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语言运用(3分)――根据语境,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6.语言运用(3分)――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7.句子积累(8分)――默写句子。

8.篇段积累(4分)――试写一段话。

(三)教学建议

1.对于字音的教学,以下方法可供借鉴。立足课本,勤查字典,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找出错误规律。如形声字读半边(颓、恣)、生字想当然误读(游弋)、习惯性误读(琐屑、黄晕)。找出了错误规律,复习时即可有的放矢。对于字形,必须重视课本,因为考查的字基本上来自课本,没有生僻字,所以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词非常重要。字义要学会结合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2.考查仿写。形象地说,就是比着葫芦画葫芦。

3.表面考查默写,实质考查背诵。默写对字词要求很高,不能有错别字,一字错,全错,因此,在平时背诵过程中,要边背边写。没的说,背的遍数多了,就背过了;背过了,又写了,就可以正确默写了。

4.考查文学常识。对于这些知识,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对付,那就是“背”。应付考试可能仅仅读读书上的精彩节选就够了,但还要抽出宝贵时间阅读,或看看相关的电影。

5.考查标点符号,实质考查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比如冒号、问号、引号等。考查标点符号主要通过考查比较特殊的句子,可以互相比较,然后根据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再传授基本的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让学生通过领悟在习作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小学基本文学常识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许多课程的知识概念化想象越来越严重。学生已对学习知识感到枯燥乏味。总结起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周围的生活,从而使得生活与知识脱节。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特征就是语文能力。目前,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是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年底比较小,但是其记忆能力非常好,且模仿能力非常强,这正是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当代一点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教学方式,使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一、注重基础教学

语言的基本构架是由语音、语法以及语义三个部分组成的,因此,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语音、语法以及语义的相关知识,且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学习语文的基础就是要能够正确的朗读词语。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动想象的文本大声朗读出来,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听广播录音,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且给予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语音相关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更高的掌握语音的相关知识。课堂虽然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但是作为当代教师,课余时间也要充分的运用,让学生讲述一些趣味趣事,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向学生教授相关的词语知识时要分层次、有条理,特别要结合句意。阅读量的大小对于学生的词语掌握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往往很差,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者,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可以与学生在一定时期内阅读同一本书,并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积累更多的词汇。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努力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具体生动、引发联想的情境,设计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吐真言、抒真情”。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

二、语文课堂“生活化”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所以语文与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另外,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语文还是文化,包含着无限的人文底蕴,是充满了智慧、魅力、灵性、人性之美的,一旦撞击人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影响到人的情感、素养、思想乃至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基于语文学科的这种性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而这种综合素养的培养,有赖于语文教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具有思考性、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另外,语文知识往往比较枯燥,将其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进来。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运用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或者是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学生就会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开动自己的大脑,将学习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不会产生疲劳和厌倦感。

语文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的将生活中的问题摆到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能正确运用语文知识的意识。语文教学中的很多口语交际场景都与语文知识有着紧密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分离开来,这时教师可捕捉这些画面在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必然会让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日常应变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要结合实践

课堂教学的课文教学内容,只是一个生活的缩影,反映的事件往往比较单一,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往往比较复杂,学生要想将书本所学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往往很难充分施展,而且较难分辨现实生活的是非对错。所以说,广大教师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布置游览方面写作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游览,具有相关的经历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所见所闻,才有可能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佳作。语文本身就是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课程,语文能力的培养,与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关系是难以分割的。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是苍白的,没有生命的。在生活中获得对人生的体验,才能体会和感悟语文背后所隐含的情感和思想。

交流思想是语文最大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将语言是交际工具的原则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掌握语言的使用,将课内和课外的学习和操练统一起来,将生活和语文教学邮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日常交际中的每一段对话,不论是书面还是口头,都要符合基本的语言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基础,学好基础知识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授的知识又不能受书本知识局限,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结合实际,联系生活,灵活运用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语文能力和水平,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恒锐.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1(6):79-80.

小学基本文学常识篇5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学需要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中小学蒙语文学科也不例外。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当代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对于学生学习蒙语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于中小学老师提高蒙语文教学策略有重要意义。尽管中小学蒙语文老师在蒙语文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些问题学要提出与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蒙语文教学基本原则创新策略

中小学既是学生进行蒙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蒙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蒙语文教学过程中,蒙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蒙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蒙语文的浓厚的兴趣,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中小学蒙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

一、中小学蒙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适时地做出调整,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中小学蒙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生动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加强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增强学习蒙语文的积极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

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在以往的中小学蒙语文教学过程中,蒙语文教师大都非常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蒙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无法将学到的蒙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当中,这样的蒙语文教学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蒙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中小学蒙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蒙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蒙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强大魅力,增强蒙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蒙语文学习水平。

3、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的中小学蒙语文教学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的管理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教育应该积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蒙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改进中小学蒙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中小学蒙语文教师应当秉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例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了学生课堂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了主体地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这是区别于学生个体学习的集体学习方式。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在中小学蒙语文的教学中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原来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还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元素相融合,使蒙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地改善了蒙语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提问式与鼓励式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问式的教学策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在中小学蒙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合理地设置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且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理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与鼓励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导致成功,而抱怨往往会让学生自暴自弃,导致失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抱怨。

三、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作为中小学蒙语文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经常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欣赏优秀文章,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等,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消灭错别字,掌握标准发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加强蒙语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提高学生的蒙语文综合能力提供条件。

四、合理运用生活资源,搭建良好的课程平台

小学基本文学常识篇6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作文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才能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1.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

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作文缺乏应用的兴趣,而导致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谈作文而色变”。针对这一现状,小学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从而奠定正确的写作态度。

2.锻炼小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和积累了字、词、句、标点符号、语法等基本的语文知识,除了日常的练习和考试可以锻炼小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之外,作文创作也是锻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尝试运用学过的字、词、句、语法、标点符号等,最终实现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个性

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用文字将心中的所想所感表达和书写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出了健康的个性,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往往遵循“以作文教学课程为中心”的原则,将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衡量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确立和推广,在当今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要求,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的知识结构、思想志趣以及个性特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及因势利导。

2.自主性原则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自主性原则,赋予学生自主创作的权利,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想象力,不必拘拟于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3.激励原则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激励原则,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的创作行为,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乐观向上、自强自信的健康心理。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方式探索

1.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从字词的运用开始,慢慢发展为写句子,写一段话的练习,最后发展为整篇的写作。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以及写作习惯训练。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必须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善于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采用音乐作文、图画作文、表演作文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出发,积极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和社会,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所见所闻,拓宽作文训练的途径和内容。

3.采用自改互改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将作文按要求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自改和互改的方式,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做到尽善尽美。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自主性原则和激励原则,同时注意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基本文学常识篇7

一、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人为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全方位服务好读者是中小学图书管理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内容。因此,爱岗敬业、勤奋好学、服务读者、礼貌待人是图书管理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1.敬业爱岗

敬业就是要充分认识图书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其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具有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爱岗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地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努力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图书管理能力。

2.勤奋好学

有些人认为,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简单重复,只要做到按时上班、勤快服务就好了,用不着学习、钻研,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勤奋好学不仅是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发展对管理员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图书管理员只有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并且要有终身学习意识,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有了能力才能为读者做好高质量的服务。

3.服务读者

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是中小学图书管理员直接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管理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管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这就需要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以服务师生为荣、以服务师生为乐的精神。中小学图书管理员的服务对象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我们对学生要表现出充分的尊重,要礼貌待人,在与学生交往时态度上要诚恳和气,言语上要谈吐文明,行为上要举止谦恭。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良好的服务态度体现了一个优秀图书管理员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

二、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业务能力素养

随着中小学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要掌握图书管理业务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宏观思维、逻辑推理、预测分析、信息处理与心理研究等能力,这样的知识能力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1.常规图书管理知识

常规图书管理知识是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最基本的业务能力素养,也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每个图书管理员均应努力学习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精通图书管理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管理能力。每个图书管理员应了解读者的需求,能根据读者的需求选购、充实自己图书馆的藏书;每个图书管理员要熟悉自己图书馆藏书的分类方法,以便能快速、准确地找出读者需要的图书;每个图书管理员要能对选购的图书加工:编号、盖章、写(贴)书标、登记入册等。

2.综合分析能力

信息时代的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不能仅仅埋在资料堆里,也要有宏观思维,能够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图书管理人员要把纷繁复杂的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研究、储存、检索,然后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识其内在的联系与发展变化规律,并能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一些有用的微观信息,为读者提供方便。

3.较高的心理素质

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用户(读者)的需求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直接为读者提供信息和资料,并从他们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分析读者的心理特征、活动过程和行为需要等能力。因此,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知道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便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三、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是传承文化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是精神文明的窗口。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并重视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是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既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文化知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能够做一些文献综述、索引等工作,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

第二类是有关图书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随着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发展成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深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一定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是难于胜任图书管理工作的。同时,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必须学习一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知识。中小学图书馆理员只有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懂得自己的管理对象,了解有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才能对本馆、本部门确定恰当的目标,作出科学的决策。中小学图书管理员还要掌握一些各行各业、各层次、各岗位管理共同需要的科学知识,如信息科学、控制论、系统论、决策科学等。

小学基本文学常识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现状及建议

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以自身所工作的农村镇小学生为研究主体,依据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标准,对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如下问题,并和各位同行一起交流探。

一、小学生语文素养整体不高

1.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

通过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字迹潦草不清,格式错误明显,且不能保持书面整洁,不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低中段学生的作业本上错别字横行。如低段的拼音“p”与“q”,“b”与“d”的应用,很多学生将其混淆,且屡改屡错。中段学生对于形近字也无法很好地辨认,甚至一部分学生仍不能完全掌握低段的拼音任务,将错误一直从低段带到高段。

2.语文知识面狭窄

农村小学生极不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除了课堂上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会去识记,很少有学生会自主地去获取其他语文知识,导致大部分学生知识贫乏、眼界狭窄、语文能力低下。

3.口语表达能力差

农村小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一个是胆子小、易紧张,他们在私下交流玩闹时可以大胆地交流,但是在正式场合就会紧张到语无伦次、声音小、不自信、肚子里没话说;另一个问题是语言贫乏粗俗、口头禅较多,还时常夹杂着方言;还有一个问题是表达思路不清晰、不完整,常常东说一句西扯一句,没有中心思想观念。

4.作文水平较低

农村小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总之无从下笔。有些学生写了好几页,却内容空洞纯粹是在凑字数,没有中心,没有层次可言。有些学生作文本上一大片空白,就写了几句话;有些学生有真情实感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还有一个问题是格式错误普遍存在,有好多学生连开头空两格的作文基本常识也无法掌握,标点符号随意应用,尤其是冒号与上下引号的应用更是错误百出。

二、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失衡

1.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高于应用能力

小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情况较好,但不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基础知识。导致在文本阅读时,能够浅层次地涉猎浏览,但无法深层次地理解应用。

2.男女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呈现差异

男女生在基础知识领域中水平差异不明显,但在口语交际、习作方面,女生水平明显高于男生。主要是由于男女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造成的,女生语言发展能力早于男生,因而存在优势。

三、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重视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各种环境与多种力量的共同促进下得到真正的提高。

(1)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学生要从自身重视语文知识学习,自身的努力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2.强化不同知识学习的指导方法,促进全面发展

(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减少基础性错误,如形近字的辨认,必须有错必改,直至不犯错误。同时,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理解其意义,从而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2)加强阅读,扩充学生知识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除了课内阅读,更要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阅读量,拓宽知识面,最终化为己用,从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和想法。

(3)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给学生充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醒学生多看多想多写。

3.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男女生在语文学习上呈现差异,每个个体在语文学习上也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语文学习计划,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总之,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路,找到更符合农村小学生实际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小学基本文学常识篇9

【关键词】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渗透

0引言:

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我国重要的国策之一。但是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影响和教育,在小学语文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在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做出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1.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之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中:一、从小学教育培养的目标看,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法制意识也越来越强,懂法、知法与用法的意识不断增强。由于小学生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段,也是学法懂法的最好阶段。因此只有让孩子树立简单的法律意识,认识一些基本的常识,并让其了解法律的运用,并将其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学会为人处世、遵纪守法,才能够达到语文教育目标所提出的要求。所以,在小学的阶段中,必须把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当作教育的重要任务来贯彻落实,要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知识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遵纪守法。二是由于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与减少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任何不良的习惯与思想的形成,都是通过长期的经历慢慢养成的。因为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快速阶段,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与影响。由于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严重而普遍的网络危害。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当中,受到色情、暴力等网络游戏、影视节目的影响,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矫正和疏导,小学生将会在坏人的教唆之下,被人所利用,还可能染上打架斗殴、等恶习,从此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语文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重任,同时还背负着育人的难题,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还必须要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道理,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做遵纪守法之人。在进行语文的教学之中,老师应当借助一些经典的故事、案例与课文,让小学生们明白守法懂法的道理与好处,让他们了解到必要的常识,并养成守法、懂法的好习惯,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2.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之中渗透法制教育主要的途径

2.1充分地挖掘课文的重要内容,并增加学生的法律常识。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必定对他们宠爱有加,通常情况下放纵溺爱偏多,而严格要求偏少,再加上学校的教育与管理的不到位,可能会导致他们从小我行我素,顽皮任性。如果这些孩子再受到外界的不良因素影响,那就很可能会养成目无法纪、目中无人的恶习,甚至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从当前的教学质量来看,许多的老师仅仅注重语文教学,认为只要学生的成绩好就达到了教学目的。然而却并不是这样。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并利用一些法制教育相关的材料给学生们上课,贯彻落实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小学的语文教材当中,很多的课文内容都可以拿来进行法制教育的典型材料,老师们应当深入钻研语文教材,并挖掘出可以提供法制教育的题材。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老师们就可以这样提问:“这里为什么可以成为鸟的天堂呢?”当学生们在熟读课文之后方能明白,因为当地的人们不允许别人去捉鸟,鸟儿得到了安全的保护,才使得该地成为了鸟儿的天堂。紧接着,又可以从环保的角度来对学生们进行环保方面的法律常识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们明白,保护鸟儿,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可以把“爱鸟周”的相关知识讲述给学生,并开展“写爱鸟温馨提示语”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护鸟、爱鸟意识,并增强学生们保护动物的自觉意识;又如在教学《景阳冈》一课后,由此可以引出一些保护动物的法律常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恶意捕杀野生动物的新闻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肆意猎杀野生动物,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保护动物等环保行动中来,将法律意识内化为学生自觉守法的行为。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使法制教育有效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让学生受到法律常识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2.2充分利用习作教学,提高学生法律认识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平台。首先可以布置写长辈亲人之类的写人作文,除了让学生受到道德层面的感恩教育外,还应该以法律和道德教育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白子女赡养父母是最基本的法律责任,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可以通过写观后感、读后感之类的习作,增加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譬如在写好人好事作文时,笔者发现个别学生对拾金不昧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拾金不昧的人是非常傻的。针对这一错误认识,笔者播放了拾到东西不归还而引发法律纠纷的新闻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拾到东西应该归还给失主或上交国家,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如果拾到东西拒不归还,还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样,不仅让学生在习作中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写作素材,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更多的法律常识,其法律观念也进一步增强。第三是通过写日记渗透法制教育。作为语文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2.3切实利用语文活动,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演讲”“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等良好习惯。如开展“诚信”演讲比赛,全班学生就这个话题收集大量的素材,较全面地讲述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3.结术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法制教育,这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十分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的方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深刻地认知到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发掘教材的内容,整合与引入各种法制类教育的资源,并积极地利用语文教学、活动、日记等方式进行对孩子的教育,让法制教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姚莲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浅谈[J].政府法制,2007,(10).

小学基本文学常识篇10

我想,上述一切工作的开始之际,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方面先行交流,可能会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一、如何定位“中小学书法教育”。

所谓“理念”,含有“观念、价值追求和主要策略”诸种意义。正确的课程理念是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讨论、系统思考而形成的,要求以精炼的概括表明该课程的主旨和主要策略。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是写在《指导纲要》“基本理念”之前的概括论述,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给出基本定位,明确了本课程的内容、目标和途径。

这一定位,将中小学书法教育与书法家常说的“书法”区别开来了。这个区别非常重要,有了这个区别,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和评价,才能切实符合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时下中国书法家所撰文章中,有的认为,“中国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具有艺术性、典范性的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写出来的汉字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有的认为,“中国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情感意象的艺术”;有的说,“书法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书法”不能套用这些书法家的“界定”。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书法”,包括汉字一般性的书写法则和特殊性的书写艺术欣赏。“中小学书法教育”首先看重最基本的书写法则,培养最基本的书写技能和正确的书写态度,同时也适度融入书法文化艺术教育。

老师们很容易产生疑问:这个界定似乎与以前常说的“写字教学”差别不大,以前都讲“写字教学”,现在提“书法教育”,两者有什么异同?

笔者认为,“中小学写字教学”和“中小学书法教育”二者相同之处是基本的、主要的。它们一脉相承,都以语文课程中的识字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都以提高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也都要关注书写的审美艺术价值。

从“写字教学”到“书法教育”,也有些发展变化。作为“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增加了此方面的课程内容。

那么,今后中小学是否就不用“写字教学”这个概念呢?肯定不是。“写字教学”这个通俗用语历史悠久,并且会和语文教育共存亡。《语文教学大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都使用“写字”这个通俗概念,但并不排斥“书法”二字,不排斥“书法教育”的艺术追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初中阶段要求“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但重点十分明确:中小学生主要是写好汉字。这符合中小学的教学实际。

比较客观的认识是:书法教育和语文课程中的识字写字教学互为促进;语文教师是书法教育的主体,书法教育主要在语文课程中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不是着意培养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的“精英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并行不悖。今后,“书法教育”与“写字教学”这两个概念会同时使用,互不排斥,不能认为以后只说“书法教育”,不说“写字教学”。

二、四条“基本理念”。

《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共四条,笔者结合研制过程中的调查与讨论,逐条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

为什么将此作为《指导纲要》基本理念的首条?首先要认识到“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书写汉字是与认识汉字紧密相关的。对汉字归类,或归于形,或归于意,或归于形和声,这一特性有利于认知汉字。学生书写“山、水、田、木”,是在认识象形字所表达的意义;书写复杂结构的“猴、镜、警、鲸”字,是在认识形符与声符所表达的意义;书写细微差别的“王、玉、于、干、士、土”等字,要一笔一笔分辨清楚,才能会识会用……书写的过程即是认知的过程,是从中慢慢摸索汉字构字规律的过程。这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与成人书法学习的最大区别,把握好这个区别,才能把握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方向。

中小学书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小学生,也包括中学生;包括字写得好的学生,也包括写好字有困难的学生和不怎么努力练字的学生;要求所有中小学校都重视书写,而不是只有“书法教育特色”学校才重视。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评价,要考查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生是否“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是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法教育的评价也仅此而已。

中小学书法教育不能好高骛远。“掌握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是首要目标。因此,《指导纲要》不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书法创作”要求,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只提“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对初中学生只提“愿意在班级、学校、社区活动及家庭生活中积极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对高中选修书法课的学生才提出:“可以通过书法选修课深入学习。发展特长;可尝试书法作品的创作。”

《指导纲要》还规定:“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指导纲要(草稿)》征求意见过程中,许多校长、教师、家长都为这个规定叫好。因为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太重;因为许多“考试、考级、竞赛”都意在“敛财”、“升学加分”,书法教育不能走上邪路。当然,也有团体反馈意见:希望考级问题“不要一刀切”。征求意见后的讨论中,领导和专家们都认为,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必须“切一刀”,严格规范。“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通知”(教基二[2013]1号)中再次强调:“教育行政部门不组织、不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书法考级活动。”从行政角度防患于未然。

基本理念二: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

书写工具的进步,提高了书写速度,硬笔书写成为主流,这是时代使然。但是,电脑打字导致书写能力的下降也是个世界性问题,许多国家都有学者担心“手写萎缩,大脑退化”,大力呼吁“拯救手写”。练好硬笔字,仍然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指导纲要》里所说的“硬笔”,在小学低年级为“铅笔”,在小学中年级之后均为“钢笔”。这个“钢笔”实为“铅笔之外,学生常用的硬笔”。为什么都叫“钢笔”呢?因为市场上各种“硬笔”陆续出现,圆珠笔、碳素笔、中性笔……都可以写出漂亮的汉字,但是,这些硬笔名称变化太快,不便罗列,只有“钢笔”资格较老,仍然在广泛使用。所以《指导纲要》只说:“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这里并不排斥钢笔以外的其他新式硬笔。

为什么练习毛笔?首先要明确,硬笔书写是从毛笔书写发展而来,当今写字教学的基本笔画、基本写法都与毛笔书写一脉相承;其二,在当代社会,毛笔书写仍然实用,况且写好毛笔字有利写好硬笔字;其三,用毛笔书写可以把字放大,减低速度,慢慢琢磨好之后,慎重书写,具有磨炼心性、培养意志的功能;其四,以毛笔书写为代表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重视毛笔书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指导纲要》里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前文说过,各国都有学者在呼吁加强手写,在这个“拯救手写”的世界潮流中,汉字可能更有条件走在前面。因为汉字特有的艺术特质,使书写能够成为审美享受和艺术创造,获得超越世俗功用的审美愉悦――练习书法的国人越来越多就是一证。

基本理念三: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

“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汉字书写有哪些规范?以前的写字教学有:笔画书写规范、笔顺规范,结构比例规范以及章法规范。毛笔书写有执笔规范、临帖规范。书写还有字体规范,篆、隶、草、楷、行皆有基本规范。楷字书写是一贯要求,其次还强调学习“规范的行楷字”。这个要求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在7-9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目标中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10余年来,许多学校没有落实这个要求。行楷字书写起来流利美观,日常书写中经常运用;学生如果没有经过行楷书写训练,没有掌握行楷字的基本规范,作业一多,一写快就是潦草。有关行楷字的牵连、省略、笔画变化、特殊笔顺等,需要结合优秀范字,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既能提高书写速度,又能保证书写质量。我国台湾地区在小学高年级,就要求学习写“行楷字”;日本学生在初中要求学写毛笔行楷字。《指导纲要》研制中,准备在小学高年级提出书写硬笔行楷字要求,在初中提出书写毛笔行楷字要求,后来,考虑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保持一致,只在小学高年级提出“小学高年级……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初中阶段“继续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其中,对提“有能力”还是提“有兴趣”的问题,也有过讨论。最后,大家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可以练好行楷字、行书、隶书。

遵循书写规范还包括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第二款关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规定。书法教育中实用性书写尤其是硬笔书写教学,必须强调写规范汉字。该法第十七条还规定“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其第三种情形为“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据此,学生用毛笔临摹经典碑帖练习书法,或者尝试书法“创作”,当然可以写繁体字、异体字。

书写练习,遵循规范非常重要,为什么“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关于这一条也有教师有过不同看法,担心“个性化表现”鼓励随意乱写,担心怪异书法教坏了学生……最后,大家认识到,任何学科都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写汉字在某种程度上也类似画画,没有体验,没有感悟,就是临摹也难达到“形似”,更难“神似”。这种体验与感悟,是在开始写字时就会有的,低年级小学生有的会说“那个捺像把刀”,有的会说“捺像个踢足球的脚”,等等,就是用自己的体验感受笔画特征;到了高年级,对各种字体、书体以及不同风格书写,学生逐渐会有自己的审美情趣――而审美情趣是不能整齐划一的,个性感悟体验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教师要防止用自己的书写爱好及审美标准统制学生的审美情趣,防止用苛刻的笔画要求,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即使是临摹经典碑帖,小学只要求“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初中要求“继续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临摹首先是追求“形似”,只能是“力求”。严格地讲,经典碑帖的临摹不可能“完全一样”,历代的优秀摹本,都有临摹者自己的风格。

书法欣赏是《指导纲要》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初步感受书法之美,尝试与他人交流欣赏的心得体会。”书法之美千姿百态,个体感受当然是林林总总。书法教育同样要把学生的“体验、感悟、个性化表现”当作创造性表现加以鼓励。

基本理念四: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