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十篇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十篇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3:40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篇1

【关键词】应急广播广播电视网络体系建设整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1【文献标识码】a

广播传播范围广、传输速度快、接收方便、抗干扰能力强,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告、应急指挥、应急疏散、应急安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在因灾害造成交通中断,供电、通信瘫痪时,优势更加明显。应急广播体系作为国家应急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突发事件有效的指挥调度平台,是政府、公众和受灾群众沟通情况、传达意见的重要载体,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28日正式挂牌运行,顺应了网络融合、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需要。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要求,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坚持以导向正确为立企之本,以融合创新为兴企之道,坚定不移地走融合发展之路,实施有线、无线、卫星三位一体发展,着力推进三网融合战略,努力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发展成为兼具宣传文化媒体和综合信息服务特色的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新型融合网络。特别是要以有线电视网络“全国一网”为发展的目标导向和重要支撑,加快进行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尽早实现规划、标准、建设、运营和管理上的全国一网,促进广播电视网络向双向、智能、泛在、安全的新一代融合网络转型升级。

广播电视网络是重要的宣传文化阵地和信息基础设施,也是应急广播体系的重要设施和载体。中国广播电视网络要站在移动互联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前沿,切实发挥广播电视网络覆盖范围广、用户规模大、距离用户近等优势,在网络设施、渠道、平台和终端接收等方面,全力支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尽可能做好什么。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篇2

   论文摘要:消防通信规划是城市消防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消防部队信息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消防通信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重点问题,为消防通信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1、前言

   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消防部队已逐步成为城市主要的应急救援力量,广泛参与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中,并承担了部分非紧急的社会救助任务。消防通信是消防部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的根本保障,是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信息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警察和消防员未建立统一的通信手段而造成的惨痛教训凸现出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重要性,所以在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过程中合理规划和部署消防通信的建设和发展,在规划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通信体系,是消防部队在执勤备战和灾害救助中全面发挥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障。

   2、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

   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消防部门共同完成。由于城市建设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地消防通信系统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升级,消防通信建设所依据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等规范文件的要求与目前的应用现状相差较大,内容滞后且不全面,对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不够充分,一些通信指挥系统虽已达到火灾报警、火警受理、灭火救援通信调度等应用的基本要求,实际中却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的需求。并且由于消防通信规划的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涉及的领域广泛繁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使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工作难以有效和深入开展,造成部分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内容空泛、缺乏深度、可操作性较差,不能切实有效的指导城市消防通信建设和发展。此外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部分消防通信规划内容仅片面集中于火灾事故方面,缺乏城市应急救援总体发展的综合考虑,造成消防通信建设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脱节。

   3、消防通信建设现状

   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建设按照公安部消防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具体要求展开,实施主要依靠当地政府财政拨款、当地公安部门和电信部门的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消防部队自身的信息化装备建设来完成,目前各级消防部队均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消防信息通信体系。以下将从基础通信网、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几个消防规划中涉及的重点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3.1基础通信网络

   基础通信网络是消防通信和城市应急通信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直接决定了消防部队的信息应用能力,所以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是消防通信规划的重点。目前消防部队依托公安信息网、公众电信网、无线超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多种通信网络传输语音、图像和数据,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消防通信网络体系,以下归纳为计算机通信网、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网等几部分介绍。

   3.1.1计算机通信网

   目前消防部队各级单位均已接入了以公安信息网为基础的计算机通信网,这一网络是消防部队数据通信的基础网络,承担灭火救援指挥调度、消防综合信息管理等大部分信息系统的数据传递,并可实现ip语音电话和视频传输等多媒体应用。为保证调度指挥等重要信息的可靠传递,部分节点间还建立了指挥调度专线和备份网路。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按照当地公安信息网和消防部队自身信息通信的建设情况以及各级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需求,合理规划消防计算机通信网,确保网络的全面接入和可靠畅通。

   3.1.2有线通信网

   有线通信网包括报警电话接入和报警信息查询专线、指挥调度专线、办公市话网和公安专线网等通信网络,是城市各级消防队站获知灾害事故发生和传递调度指挥命令的基础信息通信网络。其中报警电话接入专线是用于接受公用电话网的报警和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火警信号及相关信息的通信线路。报警信息查询专线是用于获取报警电话的位置、装机人身份等信息的数据专线。指挥调度专线是用于连接火警受理终端、各消防站以及各相关联动单位的通信专线。办公市话网和公安专线网是消防部队内部各级部门之间和与公安机关之间通信的办公电话网。有线通信网是传统的消防通信基础网络,目前各城市基本完成了消防有线通信网的建设,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以未来网络容量和性能的改进及发展等内容为主,确保消防有线通信网的完备可靠,保证消防部队对灾害事故快速响应和出动调集命令的有效传达。

   3.1.3无线通信网

   无线通信是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展开和进行过程中用于灾害现场信息传递的主要通信方式。目前各级消防部队普遍配备了用于现场通信的350mHz超短波无线常规通信设备,并利用转信台扩展网络覆盖的范围。大部分城市还依托当地公安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建立了消防集群通信网,北京、上海等地还建设了具备网络容量大、通话质量高、应用功能多等特点的数字集群通信网。消防部队以超短波无线通信为基础构成了由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网、现场指挥网和灭火救援战斗网组成的三级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利用GpRS、CDma、3G等公众移动通信技术以及超短波、微波数传设备等多种手段建立无线数据通信网,用于传输灭火救援现场的图像和数据信息。此外公众移动电话网也是消防部队重要的辅助通信手段。合理规划城市消防无线通信网,构建可靠的无线通信体系是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战斗力有效发挥的根本保证。

   3.1.4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

   在地震、泥石流等大型自然灾害救援或野外应急救援中,依赖中继站的常规无线通信网往往会受到传输距离和范围、电力供给、极端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局限,不能满足消防部队信息通信的需要,此时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等应急通信方式成为救援现场最有效的信息通信手段。目前公安部消防局已对消防卫星通信体系做出总体的规划和部署,并推进消防卫星通信网的建设,一些城市的消防部队先后配备了“动中通”卫星通信设备、便携卫星站、短波电台等应急通信装备,在玉树地震和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救助和部分大型跨区灭火应急救援中显现出极强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消防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是应急通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城市有效抵御极端灾害的基础保障设施。

   3.2消防通信指挥中心

   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是消防部队信息通信和作战指挥的中枢,具有受理报警、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信息情报支持等功能,负责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的接处警受理和消防救援力量的调度指挥。按照公安部“三台合一”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均已设置了包括治安、交通、消防在内的接处警指挥中心,建立了统一的集中受理和多部门联动的接处警平台,一些城市还进一步将医疗救护、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相关的领域纳入其中,并形成城市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部分通信指挥中心还具备使用手机定位技术和GiS技术确定报警人的位置、使用短信平台受理报警、即时监控救援力量的行动状态、通过图像监控系统获取灾害发生区域的现场状况和交通状况等功能。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确定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建设发展方案。

   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是设置在专门的通信指挥车中并集成了消防通信指挥相关功能的移动指挥平台,通常包括调度指挥台、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多种无线通信系统、火场图像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广播、供电及照明等其他辅助设备,是众多救援力量参与的复杂灾害事故处置现场中通信指挥的关键因素。按照城市规模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情况,配置不同功能组件和不同移动及通信能力的消防通信指挥车是消防通信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3.3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是包括了灭火救援指挥、消防监督管理、部队管理和消防公众服务等多种应用功能的信息系统集成,是消防通信中应用软件的主要部分。按照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各级消防部队将逐步推广和应用包括消防基础数据平台、消防公共服务平台及各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部分的一体化业务平台。目前各地统一按照公安部消防局部署方案的要求,逐步开展了消防监督管理、部队管理和公众服务等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而对于消防基础信息平台、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等面向灭火救援指挥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因受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局限,各地的应用程度差异较大。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将建立和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火灾风险信息、危险源信息、水、电、生产、医疗救护信息等内容的城市应急救援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按照城市应急救援的具体需求开展消防指挥调度系统、消防指挥决策系统、重大危险源评估系统、模拟演练等系统的应用纳入到消防通信规划中重点建设。

   4、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众多高性能的通信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消防通信领域中,不断推进消防通信的发展。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已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将成为消防通信体系中高质量传输数据信息的重要手段。信息通信硬件设备的发展,使信息通信装备的通信性能和移动性能不断提升,设备成本将更加低廉,未来随着多媒体单兵信息装备的深入应用,使灾害救援现场各级指战员具备强大的信息通信能力,数字集群通信、卫星通信、微波数据通信等通信设备也将广泛装备到各级消防部队中,逐步成为普遍配备的常规通信手段。随着城市灾害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可以智能感知火灾等灾害事故的发生并及时获取相关灾情信息,极大的提高消防部队对灾害事故响应能力。此外物联网、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adHoc网络等应用于消防领域,可以即时、全面、深入的获得灭火和应急救援现场的灾情状况和救援实力状况,实现天空地一体的消防通信体系和数字化指挥调度体系。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结合未来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合理规划和部署城市消防通信建设。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篇3

 

关键词:城市消防规划 消防通信 通信技术 应急救援 

1、前言 

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消防部队已逐步成为城市主要的应急救援力量,广泛参与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中,并承担了部分非紧急的社会救助任务。消防通信是消防部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的根本保障,是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信息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警察和消防员未建立统一的通信手段而造成的惨痛教训凸现出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重要性,所以在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过程中合理规划和部署消防通信的建设和发展,在规划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通信体系,是消防部队在执勤备战和灾害救助中全面发挥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障。 

2、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 

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消防部门共同完成。由于城市建设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地消防通信系统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升级,消防通信建设所依据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等规范文件的要求与目前的应用现状相差较大,内容滞后且不全面,对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不够充分,一些通信指挥系统虽已达到火灾报警、火警受理、灭火救援通信调度等应用的基本要求,实际中却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的需求。并且由于消防通信规划的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涉及的领域广泛繁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使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工作难以有效和深入开展,造成部分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内容空泛、缺乏深度、可操作性较差,不能切实有效的指导城市消防通信建设和发展。此外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部分消防通信规划内容仅片面集中于火灾事故方面,缺乏城市应急救援总体发展的综合考虑,造成消防通信建设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脱节。 

3、消防通信建设现状 

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建设按照公安部消防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具体要求展开,实施主要依靠当地政府财政拨款、当地公安部门和电信部门的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消防部队自身的信息化装备建设来完成,目前各级消防部队均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消防信息通信体系。以下将从基础通信网、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几个消防规划中涉及的重点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3.1基础通信网络 

基础通信网络是消防通信和城市应急通信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直接决定了消防部队的信息应用能力,所以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是消防通信规划的重点。目前消防部队依托公安信息网、公众电信网、无线超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多种通信网络传输语音、图像和数据,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消防通信网络体系,以下归纳为计算机通信网、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网等几部分介绍。 

3.1.1计算机通信网 

目前消防部队各级单位均已接入了以公安信息网为基础的计算机通信网,这一网络是消防部队数据通信的基础网络,承担灭火救援指挥调度、消防综合信息管理等大部分信息系统的数据传递,并可实现ip语音电话和视频传输等多媒体应用。为保证调度指挥等重要信息的可靠传递,部分节点间还建立了指挥调度专线和备份网路。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按照当地公安信息网和消防部队自身信息通信的建设情况以及各级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需求,合理规划消防计算机通信网,确保网络的全面接入和可靠畅通。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篇4

论文摘要:消防通信规划是城市消防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消防部队信息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消防通信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重点问题,为消防通信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1、前言 

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消防部队已逐步成为城市主要的应急救援力量,广泛参与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中,并承担了部分非紧急的社会救助任务。消防通信是消防部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的根本保障,是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信息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警察和消防员未建立统一的通信手段而造成的惨痛教训凸现出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重要性,所以在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过程中合理规划和部署消防通信的建设和发展,在规划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通信体系,是消防部队在执勤备战和灾害救助中全面发挥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障。 

2、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 

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消防部门共同完成。由于城市建设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地消防通信系统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升级,消防通信建设所依据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等规范文件的要求与目前的应用现状相差较大,内容滞后且不全面,对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不够充分,一些通信指挥系统虽已达到火灾报警、火警受理、灭火救援通信调度等应用的基本要求,实际中却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的需求。并且由于消防通信规划的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涉及的领域广泛繁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使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工作难以有效和深入开展,造成部分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内容空泛、缺乏深度、可操作性较差,不能切实有效的指导城市消防通信建设和发展。此外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部分消防通信规划内容仅片面集中于火灾事故方面,缺乏城市应急救援总体发展的综合考虑,造成消防通信建设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脱节。 

3、消防通信建设现状 

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建设按照公安部消防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具体要求展开,实施主要依靠当地政府财政拨款、当地公安部门和电信部门的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消防部队自身的信息化装备建设来完成,目前各级消防部队均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消防信息通信体系。以下将从基础通信网、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几个消防规划中涉及的重点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3.1基础通信网络 

基础通信网络是消防通信和城市应急通信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直接决定了消防部队的信息应用能力,所以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是消防通信规划的重点。目前消防部队依托公安信息网、公众电信网、无线超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多种通信网络传输语音、图像和数据,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消防通信网络体系,以下归纳为计算机通信网、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网等几部分介绍。 

3.1.1计算机通信网 

目前消防部队各级单位均已接入了以公安信息网为基础的计算机通信网,这一网络是消防部队数据通信的基础网络,承担灭火救援指挥调度、消防综合信息管理等大部分信息系统的数据传递,并可实现ip语音电话和视频传输等多媒体应用。为保证调度指挥等重要信息的可靠传递,部分节点间还建立了指挥调度专线和备份网路。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按照当地公安信息网和消防部队自身信息通信的建设情况以及各级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需求,合理规划消防计算机通信网,确保网络的全面接入和可靠畅通。 

3.1.2有线通信网 

有线通信网包括报警电话接入和报警信息查询专线、指挥调度专线、办公市话网和公安专线网等通信网络,是城市各级消防队站获知灾害事故发生和传递调度指挥命令的基础信息通信网络。其中报警电话接入专线是用于接受公用电话网的报警和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火警信号及相关信息的通信线路。报警信息查询专线是用于获取报警电话的位置、装机人身份等信息的数据专线。指挥调度专线是用于连接火警受理终端、各消防站以及各相关联动单位的通信专线。办公市话网和公安专线网是消防部队内部各级部门之间和与公安机关之间通信的办公电话网。有线通信网是传统的消防通信基础网络,目前各城市基本完成了消防有线通信网的建设,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以未来网络容量和性能的改进及发展等内容为主,确保消防有线通信网的完备可靠,保证消防部队对灾害事故快速响应和出动调集命令的有效传达。 

3.1.3无线通信网 

无线通信是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展开和进行过程中用于灾害现场信息传递的主要通信方式。目前各级消防部队普遍配备了用于现场通信的350mhz超短波无线常规通信设备,并利用转信台扩展网络覆盖的范围。大部分城市还依托当地公安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建立了消防集群通信网,北京、上海等地还建设了具备网络容量大、通话质量高、应用功能多等特点的数字集群通信网。消防部队以超短波无线通信为基础构成了由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网、现场指挥网和灭火救援战斗网组成的三级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利用gprs、cdma、3g等公众移动通信技术以及超短波、微波数传设备等多种手段建立无线数据通信网,用于传输灭火救援现场的图像和数据信息。此外公众移动电话网也是消防部队重要的辅助通信手段。合理规划城市消防无线通信网,构建可靠的无线通信体系是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战斗力有效发挥的根本保证。 

3.1.4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 

在地震、泥石流等大型自然灾害救援或野外应急救援中,依赖中继站的常规无线通信网往往会受到传输距离和范围、电力供给、极端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局限,不能满足消防部队信息通信的需要,此时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等应急通信方式成为救援现场最有效的信息通信手段。目前公安部消防局已对消防卫星通信体系做出总体的规划和部署,并推进消防卫星通信网的建设,一些城市的消防部队先后配备了“动中通”卫星通信设备、便携卫星站、短波电台等应急通信装备,在玉树地震和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救助和部分大型跨区灭火应急救援中显现出极强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消防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是应急通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城市有效抵御极端灾害的基础保障设施。

3.2消防通信指挥中心 

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是消防部队信息通信和作战指挥的中枢,具有受理报警、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信息情报支持等功能,负责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的接处警受理和消防救援力量的调度指挥。按照公安部“三台合一”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均已设置了包括治安、交通、消防在内的接处警指挥中心,建立了统一的集中受理和多部门联动的接处警平台,一些城市还进一步将医疗救护、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相关的领域纳入其中,并形成城市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部分通信指挥中心还具备使用手机定位技术和gis技术确定报警人的位置、使用短信平台受理报警、即时监控救援力量的行动状态、通过图像监控系统获取灾害发生区域的现场状况和交通状况等功能。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确定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建设发展方案。

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是设置在专门的通信指挥车中并集成了消防通信指挥相关功能的移动指挥平台,通常包括调度指挥台、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多种无线通信系统、火场图像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广播、供电及照明等其他辅助设备,是众多救援力量参与的复杂灾害事故处置现场中通信指挥的关键因素。按照城市规模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情况,配置不同功能组件和不同移动及通信能力的消防通信指挥车是消防通信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3.3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是包括了灭火救援指挥、消防监督管理、部队管理和消防公众服务等多种应用功能的信息系统集成,是消防通信中应用软件的主要部分。按照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各级消防部队将逐步推广和应用包括消防基础数据平台、消防公共服务平台及各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部分的一体化业务平台。目前各地统一按照公安部消防局部署方案的要求,逐步开展了消防监督管理、部队管理和公众服务等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而对于消防基础信息平台、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等面向灭火救援指挥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因受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局限,各地的应用程度差异较大。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将建立和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火灾风险信息、危险源信息、水、电、生产、医疗救护信息等内容的城市应急救援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按照城市应急救援的具体需求开展消防指挥调度系统、消防指挥决策系统、重大危险源评估系统、模拟演练等系统的应用纳入到消防通信规划中重点建设。 

4、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众多高性能的通信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消防通信领域中,不断推进消防通信的发展。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已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将成为消防通信体系中高质量传输数据信息的重要手段。信息通信硬件设备的发展,使信息通信装备的通信性能和移动性能不断提升,设备成本将更加低廉,未来随着多媒体单兵信息装备的深入应用,使灾害救援现场各级指战员具备强大的信息通信能力,数字集群通信、卫星通信、微波数据通信等通信设备也将广泛装备到各级消防部队中,逐步成为普遍配备的常规通信手段。随着城市灾害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可以智能感知火灾等灾害事故的发生并及时获取相关灾情信息,极大的提高消防部队对灾害事故响应能力。此外物联网、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adhoc网络等应用于消防领域,可以即时、全面、深入的获得灭火和应急救援现场的灾情状况和救援实力状况,实现天空地一体的消防通信体系和数字化指挥调度体系。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结合未来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合理规划和部署城市消防通信建设。 

5、问题和建议 

消防通信的发展应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及相关领域的具体情况协调统一。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较高,消防通信规划编制中应准确预见未来城市消防通信的需求,在首先确立适合消防通信发展总体框架基础上灵活的选择兼容性好、生命力强并具备开放和统一标准的技术和设备,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并尽量降低系统升级换代和改造的成本。发展中还应重视基础通信设施建设,切忌盲目追求新技术和热点技术。可靠度和抗灾能力是消防通信系统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应充分考虑应急状况下缺乏电源供给、设备损坏、大量用户占用等特殊情况的系统运行,合理划分系统中紧急与非紧急应用的分工、采取冗余和备份设计、增设应急状态的专用模式等手段提高系统可靠程度和对灾害的抗击能力。此外消防通信系统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互联网、公安网、公众话务网、政务网等多个独立通信网络中各种系统间数据的融通,设计中应尽量将系统各具体应用建立在统一的平台和网络中,并采用一些安全稳妥的连接手段,共享和交换各网络间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gb50313.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s]. 

张昊.论重特大灾害消防应急通信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2):132-136 

莫晓漪.现代城市消防规划的若干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8):117-121.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篇5

论文摘要:消防通信规划是城市消防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消防部队信息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消防通信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重点问题,为消防通信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1、前言 

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消防部队已逐步成为城市主要的应急救援力量,广泛参与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中,并承担了部分非紧急的社会救助任务。消防通信是消防部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的根本保障,是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信息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警察和消防员未建立统一的通信手段而造成的惨痛教训凸现出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重要性,所以在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合理规划和部署消防通信的建设和发展,在规划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消防通信体系,是消防部队在执勤备战和灾害救助中全面发挥应急救援能力的根本保障。 

2、消防通信规划的现状 

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消防部门共同完成。由于城市建设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地消防通信系统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升级,消防通信建设所依据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等规范文件的要求与目前的应用现状相差较大,内容滞后且不全面,对规划编制的指导意义不够充分,一些通信指挥系统虽已达到火灾报警、火警受理、灭火救援通信调度等应用的基本要求,实际中却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通信指挥的需求。并且由于消防通信规划的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涉及的领域广泛繁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使消防通信规划的编制工作难以有效和深入开展,造成部分城市消防通信规划的内容空泛、缺乏深度、可操作性较差,不能切实有效的指导城市消防通信建设和发展。此外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部分消防通信规划内容仅片面集中于火灾事故方面,缺乏城市应急救援总体发展的综合考虑,造成消防通信建设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脱节。 

3、消防通信建设现状 

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建设按照公安部消防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具体要求展开,实施主要依靠当地政府财政拨款、当地公安部门和电信部门的通信网络建设以及消防部队自身的信息化装备建设来完成,目前各级消防部队均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消防信息通信体系。以下将从基础通信网、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几个消防规划中涉及的重点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3.1基础通信网络 

基础通信网络是消防通信和城市应急通信的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直接决定了消防部队的信息应用能力,所以基础通信网络的发展是消防通信规划的重点。目前消防部队依托公安信息网、公众电信网、无线超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多种通信网络传输语音、图像和数据,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消防通信网络体系,以下归纳为计算机通信网、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网等几部分介绍。 

3.1.1计算机通信网 

目前消防部队各级单位均已接入了以公安信息网为基础的计算机通信网,这一网络是消防部队数据通信的基础网络,承担灭火救援指挥调度、消防综合信息管理等大部分信息系统的数据传递,并可实现ip语音电话和视频传输等多媒体应用。为保证调度指挥等重要信息的可靠传递,部分节点间还建立了指挥调度专线和备份网路。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按照当地公安信息网和消防部队自身信息通信的建设情况以及各级消防部队的信息通信需求,合理规划消防计算机通信网,确保网络的全面接入和可靠畅通。 

3.1.2有线通信网 

有线通信网包括报警电话接入和报警信息查询专线、指挥调度专线、办公市话网和公安专线网等通信网络,是城市各级消防队站获知灾害事故发生和传递调度指挥命令的基础信息通信网络。其中报警电话接入专线是用于接受公用电话网的报警和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火警信号及相关信息的通信线路。报警信息查询专线是用于获取报警电话的位置、装机人身份等信息的数据专线。指挥调度专线是用于连接火警受理终端、各消防站以及各相关联动单位的通信专线。办公市话网和公安专线网是消防部队内部各级部门之间和与公安机关之间通信的办公电话网。有线通信网是传统的消防通信基础网络,目前各城市基本完成了消防有线通信网的建设,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以未来网络容量和性能的改进及发展等内容为主,确保消防有线通信网的完备可靠,保证消防部队对灾害事故快速响应和出动调集命令的有效传达。 

3.1.3无线通信网 

无线通信是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展开和进行过程当中用于灾害现场信息传递的主要通信方式。目前各级消防部队普遍配备了用于现场通信的350mHz超短波无线常规通信设备,并利用转信台扩展网络覆盖的范围。大部分城市还依托当地公安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建立了消防集群通信网,北京、上海等地还建设了具备网络容量大、通话质量高、应用功能多等特点的数字集群通信网。消防部队以超短波无线通信为基础构成了由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网、现场指挥网和灭火救援战斗网组成的三级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利用GpRS、CDma、3G等公众移动通信技术以及超短波、微波数传设备等多种手段建立无线数据通信网,用于传输灭火救援现场的图像和数据信息。此外公众移动电话网也是消防部队重要的辅助通信手段。合理规划城市消防无线通信网,构建可靠的无线通信体系是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过程当中战斗力有效发挥的根本保证。 

3.1.4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 

在地震、泥石流等大型自然灾害救援或野外应急救援中,依赖中继站的常规无线通信网往往会受到传输距离和范围、电力供给、极端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局限,不能满足消防部队信息通信的需要,此时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等应急通信方式成为救援现场最有效的信息通信手段。目前公安部消防局已对消防卫星通信体系做出总体的规划和部署,并推进消防卫星通信网的建设,一些城市的消防部队先后配备了“动中通”卫星通信设备、便携卫星站、短波电台等应急通信装备,在玉树地震和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救助和部分大型跨区灭火应急救援中显现出极强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消防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是应急通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城市有效抵御极端灾害的基础保障设施。

3.2消防通信指挥中心 

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是消防部队信息通信和作战指挥的中枢,具有受理报警、灭火救援指挥调度、信息情报支持等功能,负责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的接处警受理和消防救援力量的调度指挥。按照公安部“三台合一”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均已设置了包括治安、交通、消防在内的接处警指挥中心,建立了统一的集中受理和多部门联动的接处警平台,一些城市还进一步将医疗救护、安全生产等应急救援相关的领域纳入其中,并形成城市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部分通信指挥中心还具备使用手机定位技术和GiS技术确定报警人的位置、使用短信平台受理报警、即时监控救援力量的行动状态、通过图像监控系统获取灾害发生区域的现场状况和交通状况等功能。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未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确定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的建设发展方案。

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是设置在专门的通信指挥车中并集成了消防通信指挥相关功能的移动指挥平台,通常包括调度指挥台、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多种无线通信系统、火场图像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广播、供电及照明等其他辅助设备,是众多救援力量参与的复杂灾害事故处置现场中通信指挥的关键因素。按照城市规模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情况,配置不同功能组件和不同移动及通信能力的消防通信指挥车是消防通信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3.3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是包括了灭火救援指挥、消防监督管理、部队管理和消防公众服务等多种应用功能的信息系统集成,是消防通信中应用软件的主要部分。按照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各级消防部队将逐步推广和应用包括消防基础数据平台、消防公共服务平台及各消防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等部分的一体化业务平台。目前各地统一按照公安部消防局部署方案的要求,逐步开展了消防监督管理、部队管理和公众服务等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而对于消防基础信息平台、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等面向灭火救援指挥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因受到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局限,各地的应用程度差异较大。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将建立和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火灾风险信息、危险源信息、水、电、生产、医疗救护信息等内容的城市应急救援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按照城市应急救援的具体需求开展消防指挥调度系统、消防指挥决策系统、重大危险源评估系统、模拟演练等系统的应用纳入到消防通信规划中重点建设。 

4、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众多高性能的通信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消防通信领域中,不断推进消防通信的发展。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已进入实验性应用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将成为消防通信体系中高质量传输数据信息的重要手段。信息通信硬件设备的发展,使信息通信装备的通信性能和移动性能不断提升,设备成本将更加低廉,未来随着多媒体单兵信息装备的深入应用,使灾害救援现场各级指战员具备强大的信息通信能力,数字集群通信、卫星通信、微波数据通信等通信设备也将广泛装备到各级消防部队中,逐步成为普遍配备的常规通信手段。随着城市灾害联网监控系统的建设,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可以智能感知火灾等灾害事故的发生并及时获取相关灾情信息,极大的提高消防部队对灾害事故响应能力。此外物联网、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adHoc网络等应用于消防领域,可以即时、全面、深入的获得灭火和应急救援现场的灾情状况和救援实力状况,实现天空地一体的消防通信体系和数字化指挥调度体系。在消防通信规划中,应结合未来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合理规划和部署城市消防通信建设。 

5、问题和建议 

消防通信的发展应与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及相关领域的具体情况协调统一。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较高,消防通信规划编制中应准确预见未来城市消防通信的需求,在首先确立适合消防通信发展总体框架基础上灵活的选择兼容性好、生命力强并具备开放和统一标准的技术和设备,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并尽量降低系统升级换代和改造的成本。发展中还应重视基础通信设施建设,切忌盲目追求新技术和热点技术。可靠度和抗灾能力是消防通信系统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应充分考虑应急状况下缺乏电源供给、设备损坏、大量用户占用等特殊情况的系统运行,合理划分系统中紧急与非紧急应用的分工、采取冗余和备份设计、增设应急状态的专用模式等手段提高系统可靠程度和对灾害的抗击能力。此外消防通信系统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互联网、公安网、公众话务网、政务网等多个独立通信网络中各种系统间数据的融通,设计中应尽量将系统各具体应用建立在统一的平台和网络中,并采用一些安全稳妥的连接手段,共享和交换各网络间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GB50313.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S]. 

张昊.论重特大灾害消防应急通信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2):132-136 

莫晓漪.现代城市消防规划的若干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8):117-121.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篇6

浙江省是我国的经济、人口大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经济密集度的提高,地震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虽然相对国内的强震区来说,浙江的地震密度和强度都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浙江省地震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有上升的趋势,同时在浙江省的地震活动也出现一些新的表现:如水库诱发地震的增多,局部地震活动增强。因此我们对地震灾害的警惕和防御不能有丝毫降低。

建设浙江省的应急指挥体系,尽快提高地震应急信息化水平和地震应急反应与指挥能力,已成为浙江省防震减灾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是为省政府开展地震应急、实施抗震救灾指挥提供指挥场所和各种必要的技术手段。在地震发生时,在基础数据库和现场信息的支持下,可以迅速判断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损失等情况,并据此提出系列科学的救灾和调度方案,协助指挥人员实施各种地震救灾行为,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高效处理,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震时的混乱和人员伤亡。(如图)

1系统的主要功能

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与灾害评估:通过地震监测和震情跟踪,监视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一旦有紧急情况立即响应,对地震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预评估,同时还可以根据不断获得的新情况,进行地震灾害动态评估和地震趋势的动态跟踪。

地震应急指挥:在应急快速响应部分给出的结果表明,需要进入紧急状态、进行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时,即启动该项功能,为有关政府部门进行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并提供其他响应的技术手段和信息支持。

2系统技术指标

1)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接收到触发响应参数后15分钟内做出灾害评估;获得灾害评估信息后的15分钟内准备好相应指挥信息。

2)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基于1:5万比例尺进行建设,同时,指挥部技术系统之间的数据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换。

3)系统的各种软硬件系统试运行无故障率可达到95%以上。

4)国家中心、区域中心、城市系统、现场工作系统应实现互联、互通、互动。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总体框架图

三、系统建设实施技术要点

基础设施

指挥部场所改造与建设场地:指挥大厅、辅助大厅、控制室、机房、其他配套用房(如首长休息室、值班室等);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备用及辅助显示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字会议系统、综合布线、照明系统、指挥长坐席及成员和辅助人员坐席;防火报警及灭火系统、温湿度及空气调节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确保人员安全的安全保障系统等。

(1)计算机硬件环境

系统硬件采用高性能事务处理服务器、磁盘阵列及后备存储设备、高计算性能应用服务器、应急网络服务器及安全管理系统、高性能图形工作站、输入输出设备、多手段通讯设备和大型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等。

网络采用基于ieee802.1Q标准实现VLan,各网段包括:应用系统网段,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对外网段,包括对外的app服务器,对外的weB服务器,外部ip可以对这两台服务器进行访问,本网段可以访问外部网络。指挥终端网段(内部网),可以访问对外的web服务器,可以访问应用服务器、数据库。

(2)大屏幕投影与辅助显示

指挥大厅安装大屏幕,保证震情、灾情、应急指挥信息的程序控制显示。大屏幕可以分块同时显示各种不同信息,也可以整个屏幕显示一项信息,屏幕的信息显示由指挥大厅的技术人员负责操作和切换。

指挥大厅设3块(13)正投式大屏幕投影,电动控制。屏幕可以做到图像任意输出分割。现场可以有6-8路VGa信号可以供显示。控制室拟装设由微处理器支持的视频画面与计算机数据图像相结合的彩色大屏幕投影系统,该系统的配置规模为1x3(行×列)单屏尺寸120英寸的正投单元构成的大屏幕投影系统(包括图像拼接控制器、控制终端等)。控制终端对整个大屏幕墙的操作进行控制,可实时动态显示集控中心各工作站,以及视频设备等多路输入信息。网络、RGB、视频信息可切换整屏显示和多路分屏显示。

(3)中央控制系统

指挥系统采用集中控制的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设备操作简便性的需要,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编程设计,用户可以通过液晶触摸屏,对控制中心的多种显示设备、信号矩阵切换器(例如aV、RGB矩阵)、红外控制设备(例如DVD、视频会议终端、视频展台)、电源控制设备(例如电动窗帘、灯光)、音响系统音量等进行集中控制,实现对设备的开关、显示信号的切换、灯光的调节、音响系统音量的调节等集中管理。

四、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软件系统建设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软件系统建设是指挥中心运转的核心系统,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系统软件运行环境、地震应急快速响应、自动群呼与信息、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地震应急指挥命令、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总控、文档资料。

1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建设

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建立以千兆网为骨架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局域网络平台和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该系统通过主动或被动触发控制机制,启动快速响应、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决策指挥辅助信息等系统,在一定的基础数据、专业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灾区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次生灾害进行快速评估,并对这些损失的空间分布进行判断和描述。

2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编制各种辅助决策工具,检索和查询数据库,生成专题图、表,向指挥长和指挥部成员提供各种应急辅助决策信息,建设通过分析震情、灾情和灾区实际情况,自动生成指挥方案与建议的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3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是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基础和核心,应急指挥所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信息都来自于该数据库群。数据库群主要包括基础地理图、社会经济统计、地震基础数据、灾害相关因素等数据。

五、系统建设工程效益和展望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将从总体上为增强浙江省的地震应急指挥能力提供先进的支撑平台。为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加快灾后恢复,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以人为本”政府形象。进一步为浙江省地震应急救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本项目的建设,区域应急基础数据库平台基本建成,不仅为日常应急救援提供数据,且为日后数据的维护与更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浙江省地震应急服务系统部署了针对地震应急的专业应用系统,将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和应急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成小平,帅向华,杨亚莉,等.地震应急响应系统中的数据分发[J].地震,2001,21(4):88-93.

[2]王安福.校园网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浅谈[J].网络与信息,2008(1):7-7.

[3]李东平,赵军.可视化语言实现GiS的二次开发[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8):25-27.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篇7

关键词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结构及功能问题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大风大雨、地震灾害、冰雪冰雹、以及干旱等自然灾害在近些年来活动频繁,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毫不放松,做好一切应急措施。当发生自然灾害和各种导致电力设施损害的事故时,电力应急指挥中心是能进行应急处置和指挥的场所,是能够修复电网设施和停电等问题的场所。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实时监控,组成应急的队伍体系、启动各种应急方案以及进行数据分析等工作。

一、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系统结构及功能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系统由5部分组成,即基础环境、信息汇集、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信息,其中,每个部分又有若干子系统组成。

1、基础环境。在发生应急事件的时候,应急指挥中心应当提供必要的环境,生存条件和通信保障,以保证指挥人员和指挥系统的顺利进行。在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环境中,接入的系统多,实现的功能比较复杂,协调起来工作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加强科学的管理。所谓的条件是即使发生大规模的停电事故,也要有UpS电源、灯光、通信等基本设施。通信保障要求电力应急指挥中心不但要和省电力公司指挥中心、政府部门指挥中心以及三防指挥中心之间满足通信要求,而且在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内部之间实现通信需求,比如,系统内部和调度中心之间。

2、信息汇集。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各种信息,主要指的是支撑层通过一些比较专业的信息处理和技术系统,构建出可以依赖的各种应用支撑。从监测网络上或者发生应急事件的现场采集到的各种信息,传输到了电力应急指挥中心。这些信息有变电站视频的监视信号、现场指挥人员的视音频信息、急救车辆的定位信息,以及相关的专业化信息处理等。比如,利用一些城市公安局的图象监控系统,可以把故障现场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加以监控。

3、辅助决策。系统在对基础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后,一些有用的关键信息成为指挥中心进行决策的依据。辅助决策的主要功能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它能够进行快速评估,并且可以根据各种信息,应急资源和应急人员的情况,为指挥人员提供强有力的预案以及指挥机制。

4、指挥调度。可以建设短信平台、热线电话、网络视频会议等手段,各电力生产部门、应急指挥中心和调度中心、以及各事故处理部门之间应该互相协作,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突发事故的相关工作。指挥调度是满足各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和政府部门指挥中心之间沟通的需要,是满足提高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需要,也是满足各用户共同进行事故处理的需要。

5、信息。信息具有详细地记录事故应急处理过程的功能,它包括信息网站系统和流媒体服务器系统,它可以把事故处理的所有新闻信息,以及全过程的反事故演习等传到网络上用以,这对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具有重大意义。

二、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要求领导重视,员工之间分工明确

在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开工之前,应当成立工程建设领导组,可以设生产副总为组长,任调度主任和安监主任为副组长,实施小组的成员为通信、自动化、以及安监部员工,各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讨论问题,研究技术方案,以提升工作效率,这是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能够顺利完成的决定因素。每周报道工程的进度,及时通知每个人,对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归类总结,领导们要做出快速的决策,这样就把工程中的困难及时有效的解决了。

三、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严格按照国网公司的规范文件进行建设。国网公司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是指导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并且对各个系统的详细功能和技术指标都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才能保证指挥中心的建设顺利通过验收。

2、注意网络安全的管理。电力应急指挥中心接入了各种信息,比如内网信息、外网信息等,因此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并严格按照专网专用这一安全规定,合理规划,统筹布局接入内网、外网等的网络接入点,使内、外网络之间的切换不能在相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还要对应急中心计算机进行定期杀毒,以保障各系统能够安全有序地运行。

3、布线过程一定要留有余地。相对来说,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新的要求。布线系统可以给指挥场所的话音、图像、信号等的有效传输提供线路连接,按照建设的规范要求,每个指挥席位应该最少预留3个信息点,即2个数据点和1个话音点。

四、结语

电力应急指挥中心牵涉的对象众多,这就要求指挥中心做出快速的反应,以进行各种资源的调配、信息交流和对事件的决策。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该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和调度,以培养成训练有素的应急指挥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正刚,房鑫炎,俞国勤,包海龙.电力应急体系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的编制.华东电力,2010,(02).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篇8

套高效科学的应急物流配送和可执行机制。

关键字: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是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应急物流体系与普通物流体系就总体结构和规划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和区别。但相较于普通物流和配送体系,应急物流和配送更关注对于突发物流和配送货物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和预案制度。如何建立基于“应急”状态下的资源调度和物流配送机制是“物流应急配送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所谓“应急物流配送”的真正本质。

电力行业物流配送应急配送体系的预案机制与保障机制

1、应急物流配送系统预案机制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围绕电力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电力物资的运输特点,按照科学的原则,建立起点、线、面全方位的控制体系,应急实战中即要有标准化的执行策略,又要依据的不同实况变化,实施特殊策略,发挥灵活多变的重要作用。电力行业因关乎国计民生和公共安全等重大利益,其应对突出事件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所以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机制的建立一定要非常慎重并把它提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和更强的执行力层面。所以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可执行力就成为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机制要考虑的关键和重点。

2、应急物流配送应急机制构建的重要因素

从整个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机制的建立结构而言,电力行业应急响应指挥中心或部门,物流配送中心,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应急响应的启动机制,整个应急机制中人,物,流,信息等节点或环节成为整个应急机制的重要因素。

3、应急物流系统的保障机制构建

应急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加强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应急物流配送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应急物流配送体制的效能,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必须发挥好政府职能的力量。

①构建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

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是指在非应急状态下,储备和筹划好应急状态下的预案联络通道,这个通道是常备的,一旦出现应急物流配送事件,该通道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启动,并很快进入高效运行之中。电力企业与交通管理部门,政府指挥部门,物质供应部门等等日常的协调机制和通道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到了应急状态下,才开始考虑通道的建立。所以应急物流配送机制中要特别注意非应急状态下的资源储备,除应急协调的常备通道外,物流网络的信息沟通、联络和保障通道,与运输通道管理方的联络通道,指挥人员的储备和任命通道等等,只有在非应急状态下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才能在应急状态下做好保障工作。

②应急物流配送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信息的实时化流动,是保障应急工作灵活调整和响应的必要条件,应急物流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人,流,物,信息等等资源的最佳融合,作为一类特种物流,要将信息系统建设与指挥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来全面考虑,将决策,信息,资源,人力,执行,运输放到一个大盘中综合考量。建设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通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将运输工具、运输线路的选择,物资储备的规划和决策,情况收集分析,物流计划拟制,物流供应链关系划分,物流业务组织与协调应急救灾工作等全部纳入信息化系统。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手段。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它同样是一个数据仓库,可以将各类应急物资、装备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运力、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的存储收发能力、适时更新,随时获取与处理。

③应急物流配送联动机制与危机处理

完善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多部门快速响应、适时沟通、执行迅速、处理及时;适合实战的应急物流预案。应急物流配送指挥中心以及参与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指挥人员的快速到岗,应急执行人员的迅速到位,基础保障工作的迅速启动,这一切都不是一己之力,也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做到的。只有建立起高效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才能最快,最全面,最有效的组织起应急物流的配送工作。

详细的危机处理办法和细则。要在平时做好应急培训工作,人员保障工作,方案筹划工作,网络建设工作,物资储备工作,实战演练工作,要有专门的人才来处理应急事物,储备应急物品,如:防滑链、应急照明、车载手机充电器,GpS卫星导航系统、Voip网络电话,要加强物流企业对车辆的调度控制,物流企业与司机、与货主之间的互动和联动,以便在最早的时间内作出最快地响应。

二、电力行业应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应急配送系统

针对应急状态下的电力行业应急物流配送响应,通常会有一个应急指挥中心全方位协调和指挥各方面的工作,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应是与应急指挥中心全面配合协调的针对应急物流配送的专业指挥中心,其权责应该极度明确,运作高效敏捷、响应迅速、专业性强、保障能力强;拥有多方力量联合作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的工作理念。

1、建立电力企业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及监管跟踪体系

由于自然灾害及公共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适应性强、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中心和管理中心。进一步说,组织各级物流中心、电力供应商并通过一张覆盖于三级配送体系中任意一级物流中心、企业的网络系统将其连接起来,依托统一协调的信息平台,组成一个网络应急物流体系,实施信息和管理工作。灾害发生时,通过网络连接,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因此,应急物流首要的、也是紧要的任务是先把应急物流的信息平台建立起来。这个信息平台既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也是一个指挥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把各处资源调动起来。在这个信息平台里,本身可以反映出有哪些电力企业物资供应商企业在应急系统里,它们有哪些资源,灾区有哪些需求,同时政府的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也可借助这个平台的信息和进行基础建设。另外,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的功能,加强GpS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从而真正将这个网络平台与应急物流指挥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

2、建立电力企业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及监管跟踪体系

由于自然灾害及公共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适应性强、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中心和管理中心。进一步说,组织各级物流中心、电力供应商并通过一张覆盖于三级配送体系中任意一级物流中心、企业的网络系统将其连接起来,依托统一协调的信息平台,组成一个网络应急物流体系,实施信息和管理工作。灾害发生时,通过网络连接,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因此,应急物流首要的、也是紧要的任务是先把应急物流的信息平台建立起来。这个信息平台既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也是一个指挥平台,在此基础上,才能把各处资源调动起来。在这个信息平台里,本身可以反映出有哪些电力企业物资供应商企业在应急系统里,它们有哪些资源,灾区有哪些需求,同时政府的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也可借助这个平台的信息和进行基础建设。另外,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的功能,加强GpS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从而真正将这个网络平台与应急物流指挥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

三、总结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任何应急行动中都起着核心作用和扮演关键角色,是任何应急行动的根本因素;影响应急行动的关键;实现应急行动高效运作的核心;是成功应对任何应急行动的基础。此外,确保快速响应、行动敏捷;加强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动态监控的原则也是我们必须重点考虑和研究的重要因素。没有快速,敏捷的响应机制,一切应急都变成了应缓;没有统一的指挥协调的工作,应急工作就变成了着急添乱工作;没有动态监控的反馈体制,一切执行就变成了不考虑效果的盲目应付;电力行业一定要紧紧围绕自身行业特点和物资运输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最高为原则,关注和研究应急物流配送的细节因素,做到全面细致的规划,快速的响应,高效的运作。

参考文献

[1]帅国让.应急物流研究综述.《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第18期

[2]楼言昌.尽快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思考.《决策咨询通讯》2010年第05期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篇9

由于自燃灾害与突发事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自燃灾害与突发事件下,是否具有较强的应急通信能力即成为了能否迅速应对危机、稳定局势、减少损失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与应急通信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充分结合电力企业在防灾与救灾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来为电力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对突发事件、重大活动的应对能力以及重要保电的通信保障能力。

【关键词】

电力企业;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建议

近几年,全国频频出现各种大型活动、自然灾害以及反事故演习等应急事件,不断地考验着电力企业的反应能力与速度。

1电力企业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突发事件的逐年增多、应急演练与重大活动保供电对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大,加之电力企业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力企业对突发事件处置要求的不断提高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电力企业现有的应急通信系统根本无法满足应急指挥的需求,对其进行进一步提升与完善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路径。其次,当前很多电力企业的应急设备资源明显不足。在面对点状灾害或单个突发事件与重大活动保障需求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应急通信设备能够满足应急指挥通信的实际需求。但是,一旦面对面状灾害或者多个突发事件与重大活动保障需求时,很多电力企业的应急通信设备资源往往都不能够满足应急指挥通信的需求[1]。再次,众所周知,事件现场的情况是多变的、复杂的,后方应急指挥中心要想准确的了解并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现场实时的视频信号俨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很多电力企业的应急工作仍然是以传统的以话音为主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俨然无法满足应急抢险的实际要求。

2完善电力企业应急通信系统建设的建议

2.1加快应急体制与机制的建设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对应急体系建设的组织与领导。具体来说,电力企业应建立健全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其次,进一步加强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模式与机制,以网络监控系统为手段,实现对网络运行控制能力与监测能力的增强,最终提高整个网络的运行水平;再次,进一步加强制度的建设,加快应急处理预案的完善,保证应急体系运行的高效性。另外,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通过交流平台的打造来让部门之间加强彼此之间对于工作经验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效的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协同能力。最后,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反事故演习,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改进。

2.2加快电力卫星通信系统的改造

在整个电力通信系统中,卫星通信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其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边远地区的电力调度通信,同时在数据传输以及电话交换等环节中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电力系统地面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其应用业务对于带宽以及速度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卫星通信作为常规业务的传输载体,俨然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的实际需求;但是,由于卫星通信所具备的各种优势(如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地域限制等),使得其他通信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取代它。同时,由于卫星通信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进步,无论是在通信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上,还是在通信带宽能力上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卫星通信的巨大作用在应急通信领域中就得到了从充分的体现。比如说,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灾抢险中,卫星通信的作用就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基于此,重新定位电力卫星通信的应用领域俨然成为了当下电力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理应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来实现对电力卫星通信系统的进一步改造与完善,从而促使电力卫星通信能够真正意义上满足高速数据以及宽带视频的较高传输要求,最终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

2.3加快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提高电网预警能力

众所周知,针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主要包含了四大部分,即预防监测、预警准备、应急响应以及恢复重建。然而,对于电网安全监测的水平来说,视频监控的应用必然能够使其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是预防电力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在网络技术与视频编码技术的迅猛发展下,视频监控技术已经逐渐的被广泛应用于电网之中。在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环境下,运行维护人员可以通过食品系统来远程观看电力设施的运行环境与状况,并可以以数据采集的方式来实现对电力设备运行工况的实时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明显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技术体制差异较大、标准化程度较低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就导致其应用领域与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在不断拓展通信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下,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电力监测系统,以此来实现在标准、组织以及平台上的统一。除此之外,基于国网SG186的信息化统一技术,我们还可以将视频电话、会议、监控等多媒体系统进行充分的融合,以此来进一步发展电力视频监测应用。只有这样,电力视频监测在电网安全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2]。

2.4加快移动应急通信站的建设

众所周知,独立、强大的现场指挥平台是处理应急事件的基础与关键之处。作为电力抗灾现场抢险以及保电通信保障的重要手段,移动通信站主要包含了卫星通信、无线视频、集群通信以及无线网络等通信手段。具体来说,首先是应急指挥车的应用。通过对应急指挥车的应用,事件现场的音频视频能够被迅速的反馈到相应的指挥中心,具有广泛通信、快速机动以及较强的抗毁能力,其在实施现场紧急救援指挥工作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其往往都作为应急指挥中心派驻现场应急救援的最高指挥场所。其次,是专业车载无线集群通信指挥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具有完善的指挥调度功能以及快速的无线多用户接通能力,通过对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为紧急事件的处理提供的调度与快捷的语音通信。总的来说,移动通信系统(3G、4G)具有覆盖广、成本低等独有的特点,可以在3G、4G覆盖区域、非自然灾害区域内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抢险通信的成本。

3结语

总之,我国电力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明显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电力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在诸多方面加强工作,不断加强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只有这样,电网应急应变能力与反应速度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从而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庆前.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篇10

急救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高效率、高质量地抢救各种急危重患者,充分利用区域卫生资源,建立区域急救体系。最大限度的满足病员的抢救需要,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国内地级以上城市,急救网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成为促进或制约城市急救事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客观分析急救网络发展现状,调整组织管理和监督运行机制,如何依据资阳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实力整合急救资源、合理设置资金保障机制,以及如何促进资阳市八个城区急救事业的均衡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急救网络布局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依据国内外急救网络运行机制的现状,积极研究和探讨资阳市急救网络运行机制,实现急救"行政分级管理科学化、院前急救网络运行规范化、院前院内救治系统一体化、急救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最终目标。作者结合国内外急救网络的现状,对当前二级城市院前急救网络建设问题探讨如下。

1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急救网络运行机制现状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作为整个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其在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都与本国的医疗制度相适应,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介绍,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美国、英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急救管理由政府最高卫生行政部门、最高长官直接负责,因此,急救管理网络体系层次分明、监督有力、资金到位,指挥调动的权限有保障。在具体急救过程管理中,求救电话按照区域由电信部门直接划转到相应的急救指挥中心,能及时统筹调用区域急救医疗资源,并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指派中心急救车辆、转运车辆、或私人急救车辆和红十字急救车辆等,也能直接指派相应的急救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接受急救患者,或指派私人医生前往患者身边。如美国,其急救体系按照划区负责和区间合作协调的原则,全国划分成303个急救医疗服务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接受急救服务公司的拨款。发达国家急救体系的运行以政府为主体,消防、交通等各支救援力量相互补充、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红十字会、志愿者和私人诊所的救援力量,建立资金运行的管理和监督组织,最大程度地节约国家资金。如欧盟国家,其急救系统的运行经费均由国家政府承担。非国家公职人员承担的急救任务,如私人或红十字急救站等采取协议形式付费,其费用由政府按协议购买服务。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的资金支持大部分来自当地(城市和州)政府和联邦医疗保险,每年将近数十亿美元。在日本,急救医疗服务是完全公共资金支持的服务,患者个体不需要支付救护车费用[1]。

2国内其他城市院前急救网络运行机制现状

国内各城市在经过2003年SaRS后,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尤其是院前急救事业的重视,也加快了院前急救事业建设的步伐,院前急救工作得到了很大力度的支持,且大部分城市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政府全额拨款单位。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国内一些城市的院前急救体系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目前院前急救管理模式主要分为6种:独立型的北京模式,院前型的上海模式,行政型的广州模式,依托型的重庆模式,与消防相结合的香港模式,联动型的苏州模式。广州为独立指挥调度型,他们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急救通讯指挥中心,院前从业人员和救护车辆不隶属于中心。上海、杭州急救中心目前的模式一样,设有一个急救中心,各县、区建有分站,一般分站设在协作医院内或附近,协作医院大多是区、县中心医院。重庆是以大中城市内的一所综合性的大医院为依托建立的急救中心,它隶属于医院,由120报警中心、院前救护系统、急诊科、服务部和病区专科治疗组成绿色通道。苏州调度指挥中心隶属于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可缩短突发事件的急救反应时间,有利于减少重复投资。

3资阳市院前急救网络运行机制现状

院前急救业务除了来自120指挥平台的调配外,还有来自各医院、卫生院另外设的急救电话呼叫业务。院前急救由通讯、运输和医疗三大要素组成。每个单位从事院前急救业务的医务人员则各由医院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兼任,各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院前急救经验高低不一。

3.1存在的问题

(1)各医院均从事院前急救业务,病人家属往往因求医心切,除拨打120电话外,还同时拨打各医院的急救电话,这容易造成一个院前急救业务有两台或两台以上救护车,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急救人员同时赶赴现场,而病人最终选择一家医院,这造成院急前救资源浪费。(2)除市区医院外,乡镇级医院的救护车内配置缺少铲式担架、心电图机、简易呼吸机、电动吸引器等必需的设备。乡镇急救网站发展不平衡,致使服务半径过大,院前出诊反应时间过长,难达到院前急救要求。(3)存在多个院前急救系统(emS),每个医院各做各的,院前急救没有统一的指挥和调配,122和有的医院由于利益的驱使联盟,经常造成一个车祸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急救人员同时赶赴现场,而病人最终选择一家医院,这造成院急前救资源浪费。(4)单一时段内出现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由单一医院完成某一区域的院前急救业务同时将病人收住院处理,这会人为地导致该医院这一时段内急诊科、病房各科工作、资源较大的压力。由于资阳市的院前急救现状,无法进行指挥接近求救现场的医院进行就近救助,也无法根据各医院的专科特长、各医院某一时段病床使用情况等进行统一、科学、高效地分流病人。(5)市120调度室切入电话机少。有2个呼入电话,呼出只有1个电话。受理呼叫电话后还需要通知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再呼叫医生、护士、司机出诊,耽误不少宝贵时间,影响出诊速度及救治质量。(6)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无规范,医疗风险加大。目前,乡镇级医院院前医务人员转运患者到市级医院,只是与院内医生口头交接患者的病情,双方没有统一的书面交接记录材料。(7)对于危重患者的急救,目前,缺乏院前提前告知院内患者的病情,院内提前做好接诊准备的相关职责规定。加上利益的驱使,部分急救单位转运不规范,使急救医疗风险加大、患者生命风险加大。

4思考和展望

4.1建立、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应该因地制宜、广泛动员、政府重视、全民参与,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院前急救系统。缩小管理幅度、落实管理责任,减少二次调度。从整个急救网络的发展来说,如何减少二次调度的时间耽搁,缩短呼叫反应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同时与辖区应急指挥系统有效衔接,适应各区急救、救援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

4.2加强网络的组织领导,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院前急救网络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急”时间就是生命,急救就是命令。如何去赢得时间,提高院前急救网络的运转效率,围绕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重点。不断强化网络内单位的急救意识,提高院前病人救治反应速度和保障力,在积极开展急诊医疗服务的同时,不断强化急救意识,确保在遇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做到“拉得出,展得开,救得快,治得好”。

4.3建立并完善各种预案

在急救工作实践中,根据区域性急救网络必须具备快速机动能力的要求,制订各类网络单位各种抢救程序及预案和急救人员的职责,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方案,使之更加符合急救网络运行的要求,定期演练和实践,在制度上保证了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4.4加强通讯设施建设,完善急救通讯网络

急救网络通讯必须现代化。现代急救医疗已把通讯、运输、技术称为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通讯是其中重要的最先的一环[2]。院前急救时现代通讯系统是院前急救的中枢神经。应设置呼救受理平台,使用专用数字化电话,装备无线电对讲系统,车内配备GpS定位系统。呼叫电话数字录音,呼叫信息电脑记录。实现了调度网络化,中心调度室、救护车、急救现场三者形成一个动态网络,保持信息敏捷、畅通的传递,为院前急救提供了信息保障[3]。急救中心与现场医疗进行数据、图象传递,实时监控。中心与现场医务人员分享信息,共同分析处理病人。从而形成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安全可靠的指挥调度系统

4.5强化急救通讯指挥调度功能

急救通讯指挥调度系统是日常院前急救的反应中枢。它不但是急救医疗调度、指挥与协调的工具,而且还担负着急救信息的接受、存储、传递和整理的任务,是急救中心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4,5]。形成了科学、合理、快速、有效的急救调度方式。院前急救的目的在急、危、重症患者的发病初期给予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并快速护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实现这一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急救调度,网络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准确记录急救资料信息。显示急救地点数字地理图形,急救车位置及动态。并自动生成科学急救派车单。做到国际上普遍规定的受理呼救电话后一分钟内出车。

4.6完善急救车内配置和驾驶员的管理

急救车既是运输患者的工具,也是现场。运送途中的抢救场所。因此急救车内必须配备齐必须的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如氧气、吸痰装置、心电监护、除颤仪、心电图机等。需要专人定时检查,补充、维修、保养。由于资阳地处丘陵地带,急救半径长,路况较差。要求驾驶员不仅技术过硬,并加强救护车的维护和保养。随时保证急救车的良好状况,以保证接到呼救后及时到达急救现场。

4.7完善急救网络监督管理机制

4.7.1首先建立统一指挥全市院前急救三级网络

无论是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国内地级以上的城市,急救网络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已经成为促进或制约城市急救事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1]。资阳市必须建立和完善一个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卫生局主管的120指挥调度系统和通讯网络。同时将乡镇医院作为二级急救网纳入市级急救网络,接受市级平台指挥运行,将整个城乡建成一张功能齐全、行动统一的急救网。市、镇二级急救网建立后发挥各自优势,大大缩短抢救半径。无论是平时还是突发灾难事故发生时都能迅速反应,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病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急救医疗需求。现代救援医学已不是传统的单一的医疗专业工作,它包括许多社会性、协调性、组织性等工作,所涉及的部门也是多方面的。急诊医学不单是卫生部门的事,需要消防、公安、航空、航海、通讯、气象、保险等部门的参与,将110、120、119、122组成社会联合行动体系,实施联动机制,一方面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另一方面医院解除了患者拖欠医疗费用的后顾之忧,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明显下降[6]。四警合一将是我市院前急救网络的建设方向。任何一个紧急救援中心必须建立健全可覆盖全体人群的急救网络。原则上城市各网点半径不超过2~3公里。调度指挥除接收政府信息做出反应外,还要接受其它的各种信息(如院外危重病人呼叫),科学合理的做出适当反应,为使反应准确、合理、有效,就要求调度人员必须训练有素,具备医学知识。

4.7.2缩短院前伤员送院平均应急反应时间,加快院前急救

严重创伤后的“黄金60min”[7]尤其是伤后最初10min即展开的现场急救措施,对伤员救治的成功和成功率和预后有决定性的作用,若在“白金10min”时间内将必要的救命治疗前伸至现场。对伤员的致命伤或并发症如窒息等被处置和预防。则可能避免伤者的早期死亡。发达国家院前“平均应急反应时间”大多在5~7min,我国现阶段大多在10min分钟以上,由于受到通讯、值班车辆和布局、急救人员的素质、交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达到大现场的时间还会明显延长[8]。

资阳市的院前急救多面临广大农村地区,地广路险,医疗资源匮乏,急救半径大,若单一依靠市急救网络医院的救护力量会延误疾病救治及一些重大灾害事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导致事态扩散,故应将各级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作为急救分站)纳入急救网络,定期组织培训各级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护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若遇到偏远地区的呼救或重大灾害事故可先通知当地急救分站赶赴现场处理并及时反馈信息,同时县急救中心出动救护力量,这样能缩短病人的等待时间,减少伤残和死亡。

4.7.3建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大势所趋

信息化的急救通讯指挥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全市卫生系统内部联动和医疗急救资源共享,来解决突发、灾难性、重大事故的院前急救抢救[9]。为创建基本现代化急救中心,市级120应为市全额拨款的市级卫生事业单位,下设区级120属市120的二级指挥平台,人员应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急救中心具体工作应是负责院前初步处理、抢救、运送病人,根据各医院专科特长、距离现场远近、病床使用情况、病人家属的意见等综合分析,科学分流到各医院内,再由各医院进一步的院内抢救、诊疗。除日常院外危重症的救治外,更要强调各种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强化应对突发灾害事故的训练:①人员组织;②通讯联络;③现场指挥;④现场救治;⑤灾难种类的医疗技术救援水平。

4.7.4合理规划院前急救网络布局

目前资阳市的日常院前急救任务由加入120急救网络单位的四家医院共同承担,120中心挂在一家医院,由于急救半径规划不明确,不能很好的利用急救资源。在站点建设方面缺乏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规划,造成急救资源的浪费与不足并存。同时,有的医疗机构的急救站的运行目的存在自身利益的驱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院前急救的有序运行。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对现有急救网络站点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规划,采用以距离定半径、以社区定半径,或以时间定半径的形式,合理布局,保证每一个网络站点充分发挥急救功能,避免资源浪费。

4.7.5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急救培训计划

市急救中心要承担全市院前急救行业的管理,负责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以及各种关系的协调。目前中国院前急救主要问题不是模式之争,而是急救网络及急救专业化队伍建设问题。各片区医院在“三基”培训基础上,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如基础生命支持、创伤急救、中毒处理、早期心肺复苏培训和各种抢救操作(气管插管术、环甲膜穿术、各种穿刺术以及除颤仪、呼吸机等使用技术)。以病人为中心,以时间为标尺,在最短时间内给病人以及时、有效、全面的救治,从真正意义上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辟了生命的“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陈开红,关金宝,陶丽丽.对北京院前急救网络运行的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1):853.

[2]丁涵章,马骏,陈沽,等.现代医院管理全书[m].杭州:杭州出版社,1999.86~87.

[3]徐芳.网络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城市院前急救功能[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0),695~69.

[4]陈明玉.现代化通讯指挥调度系统的建设及其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3):42~45.

[5]陈明玉,刘林成,唐剑星.院前急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

[6]吕旺盛,刘婷婕,张克明,等.联动机制在意外伤害事故中临床急救效果的评估[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4):380~382.

[7]LemereB,moscatiRm.thegoldenhour:scientificfactormedical“urbanlegend”[J].academergmed,2001,8(7):758~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