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题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6:50

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篇1

关键词:课题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彝汉杂居;生活自理能力

一、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职业修养的提高

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我们彝汉杂居地区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工作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有一种敬业精神。在课题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这种敬业精神在不断地成长和升华,例如对于幼儿,是从最初的喜欢开始在更多的关注过程过渡到给予深刻的爱并把这种爱融入到保教活动当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时时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时,才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培养彝汉杂居地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实践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针对地区幼儿存在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较差的现状,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引导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自主的发展,就成了实际开展活动中的重点之一。我改变了以往只需要知道幼儿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的作法,对每个幼儿尤其是彝族幼儿进行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我发觉我自己在慢慢的改变着对幼儿的态度,对幼儿从喜欢慢慢的变成了是对幼儿更多的关怀和爱。更能深切的体会到作为家长尤其是隔辈的家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于孩子的那份关注和溺爱,但在理解的同时我思考的更多的是我怎样去帮助他们把这份关注和溺爱转化为正确的引导幼儿向更健康,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也因为如此,我更喜欢上了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每个家长都希望幼儿在幼儿园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关爱。站在幼儿的角度:能在真正的快乐过程进行各项活动,完成自我的发展。而作为教师,我更应该做到面对不同的幼儿能平心静气的地去了解他们的能力发展状况,恰当地把握幼儿发展的进程,实施有效的教育。所以,我认为科研课题就像一个小小的助力器,有效的推动我向前进,让教师的保教工作思维活跃起来,让教师的专业展现光彩,让幼儿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落在实处。

二、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自主的提高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教师保证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关键在于教育者怎样利用自身的教育技能来促进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原来一提到幼儿教师的技能,主观上就会局限于唱歌、舞蹈、绘画、弹琴等具体的一种或几种形式的技巧。但在进行《培养彝汉杂居地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实践研究》的课题活动中,我发现,光有这些对培养幼儿,让她们的身心获得良好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幼教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虽然教学现状相对好多地方还教落后,但我也逐渐认识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反思能力、实施教育的手段、引导幼儿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幼儿成长的分析评价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是关系到彝汉杂居地区幼儿今后成长的着眼点。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教师们的观察、记录、反思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例如:为了在研究过程中更好更切实的开展工作,要求教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情况和生活习惯进行观察记录。从表面看,作为教师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但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总是有意识的对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情况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并对记录的情况做一些小小的分析。在课题组会议的时候,把这些记录的情况进行集体交流。通过一次次的记录,教师开始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对幼儿的种种表现进行了更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对于课题组的老师来说这正是进行科研工作的目的所在,是自身反思内化的结果。因为思考了,所以教育幼儿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是新纲要中对现代幼儿教师提出的更高标准的教育技能,是帮助我们自主提高专业技能的契机。

三、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师对教学的认识

在新《纲要》中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从原来的教育者、指导者、要求者转变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以往的工作中,对于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教师为教而教,幼儿为学而学的现象。在我们彝汉杂居地区,因为幼儿人数较多,所用方法更是如此,更多时候幼儿只是简单被动的按老师抛过来的方法去进行操作,甚至忽略了留守儿童较多,存在教育脱节的因素。所以收效总是甚微。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首先确定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进一步的就以往在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效果不太明显的原因展开研讨,大家认真地思考、踊跃的发言,在交流中我们把这个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教师教育指导进度太快,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幼儿积极性不高。

2.教师对造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掌握不够,忽视个体差异。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少了重点的帮助和引导。

3.教师的关注度不够,给予幼儿集体展示,互相学习的机会太少。

问题产生以后,教师们很关注如何解决,再次整理和研究了课题开始时进行的调差报告,充分掌握了导致彝汉杂居地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确定了较为全面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的准备各项活动,并与幼儿一起游戏、探索,由于教师的积极发现与良好的引导,所以在此基础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力也加强了,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角色也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甚至是同伴和家长。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知不觉转变为的主动行为,为幼儿和教师之间的平等沟通搭建了和谐有益的桥梁,也为幼儿教师的教育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先决条件。

四、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的知识广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认知的效果,课题研究的开展会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不懈摄取,更恰当地面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篇2

幼儿教师的发展是幼儿发展的前提,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我深知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中的重要性,它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能否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但针对目前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育观念陈旧、安于常态不求上进、缺乏对具体工作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等师资问题,探索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研究通过教师的发展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革新之路,已成为我国幼儿园研究的课题。我园在两年多的探索实践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通过行动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我园幼儿教师专业方面的成长与发展,提高了我园幼儿教育的质量,推动了我园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科学认识幼儿教育中的行动研究

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对“行动研究”做出设想,主张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到研究之中,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反思,力图改变自己的现状,在研究中浸入实践者的智慧和能力。之后,美国的柯雷、英国的斯腾豪斯、埃利奥特、凯米斯等人都对行动研究做出表述,使行动研究的内涵更趋完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这样定义: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结合“教师本身就是研究者”“教师是实践者和引导者”的时代需要,笔者对“幼儿教育行动研究”做出诠释:幼儿教师把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发现的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随时更新的教育实践问题,通过反思谋求变革,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革新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指导行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目的。并对其特征做出描述:①幼儿教师集实践者和研究者于一体,教师既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理论研究的心态和方法,在行动研究中实践行动与理论研究相结合;②研究问题的独特性。行动研究要解决的是随时可发生的、不确定的变量问题,有着自然性、即时性、突发性的特征,这也决定了研究的结果具有非普适性,有个案的独特性;③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终结性。行动研究渗透在教学实践中,以能否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判断研究成功失败的标准,理论性的研究报告是对实际行动的过程总结,是附带产品;④研究方法、措施的即时调整性。行动研究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行动计划,以达到最佳地解决问题,保证高质量的行动效果,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要对问题、措施持续地反思、探究、研究,力求形成最佳的解决途径。

二、深层认识行动研究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1.提高幼儿教师保教的主体意识,激发工作热情

英国教育学家贝克汉姆指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并能充分利用,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在幼儿教育中进行行动研究,教师会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融入教育中,改变原来教学的任务执行者的角色,成为幼儿教育中的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拥有积极主动的研究激情和工作态度,唤醒和激发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主体精神和意识,确立幼儿教育是一项需要无限追求的事业的理念,增强从事幼儿保教事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打造科研型幼儿教师

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在教育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这也是幼儿教师最有效、最实在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式。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通过处理即发性教学问题,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行动反复反思、对照理论科学修改,力求最优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升自身的行动科研能力;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共同承担课题的研究,相互合作交流探讨中升华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发扬爱心,对幼儿关怀、辅导,关注幼儿的心理、思想、学习的倾向,引导幼儿追求积极向上,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从中体会到人际交往的真谛。就像我们园的教师们充满感情地说:“是园内的科研氛围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有价值,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充满青春的活力。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研究,学会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3.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健康的师格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误解:幼儿教育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幼儿教师就是孩子的保姆,人人都可以做到。

行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的教师树立一种科研探究意识,并引导自己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探究中怀疑甚至颠覆对传统的教育理论、教育权威的错误认知,从研究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对幼儿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实践验证幼教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终研究出解决实际问题的个性方案,丰富和完善原有的教育教学理论,由“教书”到“育人”,通过研究优化自己的幼儿教育职业,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增强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塑造健康的教师人格。我园经过一年多的行动研究,多位老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丰富教学理论,撰写研究报告,受到教育界领导的特别关注,并获得“幼教骨干”“科研能师”等荣誉称号,备受社会的尊重和关注,可谓“名利双收”。

三、有效保证行动研究,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1.加强科研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引导专业发展规划

态度决定成败,观念决定出路。要实现幼儿教育新发展、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主动行动研究的三大目标,必须首先让幼儿教师在思想上明确认识到幼儿教育现今的紧迫形势,认识行动研究对幼儿教育事业和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明晰行动研究的基础知识,做好行动、研究的准备工作;再次要引导幼儿教师根据单位的发展计划、自身教学水平和奋斗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自我发展计划,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我园利用假期和每周例会组织教师认识学前教育的改革形势、学习幼儿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深化教师对自身职业与儿童发展、社会进步的认知;并组织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和需求,制定长短期相结合的发展规划,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前航的“灯塔”。如有位新老师就制定两年内完成从新手到研究性教师的转变,三年成长为幼教能手、科研教师,并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计划和措施。一位已有25年教龄的老教师认识到不发展专业技能,就会落伍,影响未来人才的发展,为自己确立了研究课题,积极使自己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的转变。

2.制定科学的研究制度,落实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开展行动研究》中指出:制度是行动研究落实的前提条件。要使行动研究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必须制定和落实与行动研究有关的各种制度,让教师的行动研究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我园制定了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制度,让教师明晰对即发性问题的研究过程,具体操作流程为“发现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制定、实施研究计划—设计、实施行动方案—评价行动方案—修正方案、再次实施—发现新问题”的循环,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实践撰写研究报告;制定日志反思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服务于行动研究,记录教师对问题的观察、分析的灵感和创意、实践研究的反思,为行动研究提供生动的参考资料,保证研究工作高效进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研究行为,推进专业发展进程

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能引导幼儿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由外控转变为自控,由被动应对转变为自主积极地乐行,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不断超越,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与时俱进、自主更新”的特性。

我园的奖励政策和评职称原则就改变论资排队的陈旧做法,实施科学创新的激励机制,倾向于积极从事行动研究的幼儿教师,以此提高全园教师的竞争力、上进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例如我园只有两年教龄的刘晓红老师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实践行动研究,撰写报告论文,取得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保教质量的同时获得全区“研究性”教师的荣誉称号。

4.积极援助行动实践,支持研究工作,保证专业成长发展

教师的行动研究活动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支持教师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活动,并提供各种援助,方能促进幼儿园的持续发展。我园建立教师职责制度,规定教师工作量,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为教师创造反思、实践的行动研究时间;对行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上的保障,在园内的经费开支中优先于课改研究,将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经费列入园内的总体预算,克服“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加强幼儿园教师资料室的建设,购买幼儿教育理论书籍、订阅幼儿方面的期刊,完善幼儿园的图书资料,构建我园开展教师行动研究的理论支撑体系;同时我园还定期聘请有关幼儿教育专家来园对教师的行动研究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总之,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幼儿教师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端正态度,树立研究者的思想,积极投身于行动研究,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结合行动,以研究为平台,实现向研究性教师的转变,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高效地完成培育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文欣.行动研究理念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4).

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篇3

一、关于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结构的研究

(一)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的角色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反映出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的角色问题集中体现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同时也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公众对教师的期望水平。幼儿教师角色确立的主要依据是基于对作为学习者——儿童的理解。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幼儿教师除了担任保教工作者这一基本角色之外,主要还担任儿童的倾听者、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伙伴,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激励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等多重角色。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幼儿教师应是幼儿权利实现的保障者,幼儿自由活动的观察者、幼儿内在秘密的研究者、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幼儿自我成长的指导者及家、园双向合作的联络者。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结合目前时代特点,我们的幼儿教师角色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教育活动的“独奏者”向“合奏者”“伴奏者”转换,由“权势权威”角色向师幼平等互动角色转换,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师不仅是施教者也应是儿童心理学工作者;教师应由儿童的统治者向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伙伴转换;教师应由实践者向既是实践者也是学习者转换;幼儿教师不是幼儿的“保姆”和一般意义上的游戏伙伴,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导者”或“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一个“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他们应该同时担任以下几种角色:生活中是妈妈,课堂上是老师,游戏中是朋友,学习中是榜样。并且在幼儿游戏、科学探索、绘画教育、英语教育等不同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幼儿教师角色要求不同。

从多元文化背景看,人们对幼儿教师角色有多元期望要求,学者们提出: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是幼儿对话的伙伴,是研究者和理论的构建者,是家园公共关系的调节者。从信息时代特点看,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作为教育者,幼儿教师应该是引导型、创造型、方法型和因材施教型教师;作为研究者,幼儿教师应该是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信息时代下的幼儿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全面把握信息时代教育具有的新特色的同时,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到学习者、研究者与教育者三位一体。

以上所谈的幼儿教师角色,是指他们的社会角色,幼儿教师是社会的代表者,要求用社会对幼儿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自己。同时,幼儿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根植于个体的生命中,反映个体的内在需求和情感世界。幼儿教师角色应该是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统一。幼儿教师要承担与其角色相适应的行为模式,符合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个性,教育活动不是幼儿教师的角色表演,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是现代化幼儿教育的目标,如果教师自身都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完成幼儿教育这一艰巨的任务。

(二)幼儿教师素质(能力)结构

幼儿园教师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形象和综合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一般认为: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优秀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的事业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较好的艺体教学及组织幼儿艺体活动的能力,通晓幼儿教育科学理论和各种课程的教学技能,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还要具备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的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幼儿教师不但要具有童心、爱心,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保育能力。

由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其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指以人格为核心内容,经由先天和后天的合力作用所形成的,与幼儿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并对其有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她是幼儿教师其他素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广泛兴趣和合理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五方面。"

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幼儿园方面,要规范管理,营造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氛围;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竞赛机制,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继续教育措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经验交流和观摩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注重培养中坚力量,发挥带头作用。二是教师自身方面,要多读书,不断吐故纳新;多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多反思,不断完善自己。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要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我教育;认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二、关于幼儿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研究

目前,幼儿师范学校等幼儿教师的岗前培训机构在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课程、方式方法上仍存在不能适应新的需要、联系幼儿教育实际不够等问题,片面强调艺术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科教学技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金庆玲在其《论学前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幼师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实习基地建设的措施不到位,实习指导教师素质不高,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效果差,缺乏客观的标准化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正是这些问题导致幼教专业毕业生教育理念不先进,专业思想不巩固,技能特长不过硬,教学实践不充分。因此,提出应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系统教育实习模式。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加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正逐步走向市场。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规模、课程设置、技能训练等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市场需求加以改革。吴荔红在其《对新时期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改革设想》一文中提出:要改革招生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允许专科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允许本科院校对报考人员进行面试,保证生源的质量,要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科研人员以及其它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要建构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培养适应分科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探索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各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学方法,改革重课堂轻实践教学的模式,采取“模拟课堂”和“实践操作”,增设“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课时,扩充“儿童发展”的内容,重视“课后阅读笔记”的检查等等,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另有研究指出,幼儿教师培养要创新管理体系,打通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通道;要创新培养规格,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前瞻性,既要有地域性,也要有国际性,既要有统一性,也要有层次性;要创新课程设计,构建合理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课程体系;要创新技能培训,赋予传统技能的新内涵,增添时展需要的新技能,提出技能考核的新要求,实施素质证书的新制度,制定技能免考的新方案,推出毕业生基本功汇报表演。

三、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通过职前师资培育、任教和在职进修等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专业结构、更新其专业素养的发展过程。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人们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职业,却没有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专门化的职业”,甚至还称其为“高级保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工作压力偏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明显。这类问题在民办园与农村幼儿园更加突出。民办园师资来源渠道狭窄,教师身份不明,基本权益没有保障,高素质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专业主体性不强,缺乏专业化意识;多数民办幼儿园对教师只重使用,不重视培养,缺乏促进专业发展的环境。

造成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不良的原因大致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考察:从教师自身来看,幼儿教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强,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从社会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没有形成共识,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政府和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幼教管理的随意性,对幼教从业师资把关不严以及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幼儿园自身来看,幼儿园管理封闭,促进专业发展的活动少。

要走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发展。首先,政府要重视幼儿教育,把幼儿教育作为政府的责任,真正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依法落实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有关待遇、平等对待民办幼儿园教师。对城乡非国家编制的幼儿教师实行民办教师制、定期聘任制,给予政府岗位津帖,实施社会化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等。第二,幼儿园要在教师招聘、团队精神养成、专业培训、薪酬管理等方面作出有效探索,改革课程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开展课题研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幼儿教师自身也要做出努力。要把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以此作为切入点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个人反思。还可以通过“博客”“课例研讨”以及新老教师“传帮带”等基于同伴互动的团队专业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关于幼儿教师队伍管理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管理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管理理论也逐渐渗透到幼儿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办好幼儿园,仅凭经验是不行的,还必须进行科学管理。管理是一种对资源的投入或资源的利用,以取得最佳管理效果的活动。在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资源有时间、空间、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这种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的观点,对现代幼儿园所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园所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好用人、培养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工作。幼儿园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知人善任,确立现代人才观;充分信任,确立正确教师观;任人唯贤,确立先进管理观;多元评价,确立科学评价观,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幼儿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还要努力进行园本师资的开发,聘用优秀的幼儿教师,开展多元化的园本师资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多样性的考评标准。

在幼儿园管理中,制度约束是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制度过多、过密、过细、过严,单纯依靠“制度压人”实施管理,就会把教职工统得过死,限制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而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教职工发展的“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适度规范”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渗透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每个教师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对幼儿园教师的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范幼儿园的用工行为,明确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幼儿园人性化管理必须树立“依靠人”的全新管理理念,“尊重人”的最高管理经营宗旨,明确“开发人的潜能”是主要的管理任务,“凝聚人的合力”是组织有效营运的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终极目标。幼儿园实施人性化管理主要应注意营造环境,挖掘潜力,合理激励,科学评价。

五、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十五以来,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关注推动了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上问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下列问题也需要今后的研究者做出努力。

(一)关于政府、社区和家长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角色与措施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主体有幼儿园、教师、政府、社区、家长,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幼儿园和教师在队伍建设中的角色与途径,其他方面的研究关注不够。据所有可查成果,从政府角度谈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有一些,但都包含在其他内容的探讨中,独立成篇从政府角度展开讨论的很少,而关于社区、家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与途径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

(二)关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在当今全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怎样处理好借鉴与超越、继承与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这是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在启示和借鉴中推动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三)关于农村等落后地区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我国目前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所数都占到全部幼儿圆所数的80%左右,可以说,幼儿教师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和民办幼儿园,然而这两类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成果极少。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随着办园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幼儿教育和民办园必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它们对我国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又最容易出问题。因此,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应该加大农村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四)进一步拓展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学科视野

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在学科视野上以教育学占绝对优势,多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实证研究与质的研究较少,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应用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不能单从教育学、心理学这类教育学科中寻求解决方法与策略,还要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化学,探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解决实践问题。

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篇4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策略

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重要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进入全面发展期。其中,有关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如何能够调动起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是教育研究者应当重视的问题。

1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基本构成

1.1教育反思习惯

许多优秀教师的经历证明:教育反思是幼儿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的基本素养,在现实的教育研究中,教育反思是指从觉察、分析教育活动开始,到获取直接的、个人的教学经验的认识过程;对自身教育经验的理论升华、迁移,还包括教师主动探究问题,进而监控、调节、修正教学实践的过程。作为对幼儿教育活动的一项回溯性思考,教育反思是幼儿教师完全可以胜任的实践活动。比如,教师认为某项活动多数孩子应该感兴趣,可是实际操作中却发现孩子们都心不在焉,这是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反思查找原因,从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理念进行积极、持续、深入的思考,最终形成教师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这是幼儿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1.2教育专业知识

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健全人格的形成期,幼儿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环节,其专业知识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通常,教师要拥有一门以上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门以上的专门性知识。如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方面的知识就有助于教师认识和了解教研对象,从而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但是,长期以来幼教的师资培养主要依靠中师,部分中师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如钢琴、美术等训练,忽视了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严重破坏了幼儿教师教育专业知识的形成。因此,幼儿教师入职后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更新知识的紧迫感和求知欲,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3教科研基本方法和技能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针对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善于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开展教育反思、形成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撰写科研论文等方面。无论是思维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还是创造思维的培养,教科研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是开展一切研究的基础。

2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现状

2.1教科研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习惯于把课题研究看作是专家学者的事情,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因为课题研究是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的深层次思考,即使是幼儿园教师也同样需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而把这些问题变成课题展开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2.2教育知识比较缺乏

教育科研方面的基本知识、方法等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无论是思维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还是创造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现实中,许多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习惯于将研究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理论知识和水平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强,不会独立撰写科研论文等方面。

2.3开展教科研动力不足

首先,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责任重、压力大,日常事务已经耗费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其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是影响教科研动力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在入职初期,往往对工作充满好奇,此时专业成长速度很快,而一旦感到自己已经胜任或无法胜任工作时,职业倦怠感就会出现。最后,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或对自身发展认识存在偏差,造成了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停滞不前。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内在动力的缺失。

3策略

3.1培养阅读和职业写作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幼儿教师应注意自己阅读习惯的培养,让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课堂教学,而更多地源于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渴求。一个只愿被动完成工作的人,是不会选择主动阅读和学习的。只有把工作当作事业,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水平。

职业写作是幼儿教师围绕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的写作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幼儿教师需要记录专业历程、总结实践经验、梳理专业知识。职业写作的内容可以是教师个人在专业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新认识,亦或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用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经验总结等形式呈现出的经历体验等。诸如此类的积累,无疑有助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升教育智慧。目前,职业写作也已经成为一些幼儿园在评优、评奖时的明确要求。

3.2以小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群体的科研素养

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融入自己的价值倾向并综合运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行动质量的知识、方法和理论,根据自身经验对问题假设或者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作出判断。鼓励幼儿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助于培养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教育反思。然而,在实际中一些教师提出希望教研员能够先提供一批列好的题目,让他们“参考”,这暴露出幼儿教师日常反思能力的不足。通过课题研究对教师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在他们的反思和感悟中逐步提高幼儿教师群体的科研素养。

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篇5

关键词: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现状;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44-02

一、研究缘起

“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和手段的教师教育备受关注。

在此基础上,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对于落实《纲要》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幼师国培”作为“国培计划”中的一个子项目。

《纲要》、《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新时期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特别提出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求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很关键的一个举措。目前这项部级的幼儿教师培训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农村幼儿骨干教师作为幼儿教师的主心骨,具有重要的培训价值和研究意义。它对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对提升整个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水平具有突出贡献,为学前教育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幼儿骨干教师

需要明确的是“骨干教师”分为国家、省级、县级骨干教师。本文所指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是指工作在乡镇和村幼儿园(不包括幼儿园园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参加了部级培训的45岁以下的中青年,有培养潜质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

(二)教师培训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国内现在比较习惯于用“教师继续教育”取代“教师培训”。本文把当前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部分,它包括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三)部级教师培训

所谓“部级教师培训”,就是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统筹规划,通过任务委托、招投标等形式遴选符合部级培训资质的院校组织实施的,主要面向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的培训。旨在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推动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世界上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已经开始出台相关特殊保障措施,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质量整体素质,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给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和可持续性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法国对母育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相当重视,规定:每个初等教育教师从工作到五年起至退休前五年止,有权带薪接受累计一年的继续教育。英国的教育《白皮书》中规定新任教师有1/5的时间进修,正式教师每七年轮流脱产进修一次,力求在任何时间内有3%的教师能够带薪进修。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并促进幼儿教师的师资培养,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高等教育机会法》,要求确保和加强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有效实施。针对教师培训,发达国家制定的法规和重要文件,使教师培训有法可依,从而保证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同时,在相关政策保障措施方面,美国实行“农村教育成就项目”,通过对州和学区的差异性教

育经费资助,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推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墨西哥,对于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实施“农村及贫困地区教师教育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教师进行学习,加强专业知识掌握,促进专业技能运用。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第18条要求:制定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实施建议: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香港地区政府为了保障幼儿教师培训制定并实施“学券计划”,面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津贴,把一部分“学券”投放到幼儿园教师岗位培训和专业发展上。

我国基本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对教师教育的培训,然而,从微观方面更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款做出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培训,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法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等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到实处。

提起国内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首屈一指的当属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笔者分别以“幼儿教师培训”、“幼儿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培训”四个主题对知网(1991年一2013年)的资料文献进行了专业检索,统计结果发现,从2001年以来,学者们和幼教工作者对幼师培训的关注和研究显著提高。2.有关幼儿教师培训内容的研究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是目前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有研究者指出培训内容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培训缺少有针对性的分层,还有研究者认为传统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过于注重专家教授的理论讲座。教师普遍表示对于理论的培训讲座,难易接受,脱离实际,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帮助不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同时具备专业的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通识知识)和专业能力(对于幼儿的观察与评估,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园所班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探讨)。目前,《“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已经,有力了规定了各项培训内容,同时作为项目评审、绩效评估等的重要依据。

3.有关幼儿教师培训方式的研究

培训形式是培训内容实施的途径方式。研究发现集体培训是最主要的培训方式,如专家讲座、外出观摩、园所交流、教研讨论等。参训学员普遍认为:针对个体培训的形式开展较少,如专家/名师具体指导、案例研究、师徒带教等。参训教师主体参与度相对较高的形式欠缺,如参与式培训、案例研究、主题情景式培训。交流的形式居多,指导的形式不足,自主研究的形式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对于“专家讲座”的培训形式,参训学员更倾向于专家/名师具体指导,幼儿教师渴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并且得到学前教育方面专家名师的指点。

4.有关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我国对于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相对欠缺,而且多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对于幼儿教师培训,更多是针对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以及问题做出的经验探讨,还有研究者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继续教育现状和问题、专业发展和途径以及课程资源开发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课程方面主要存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脱离实际、课程传播途径单一;幼儿教师成长途径单一,成长环境狭窄,农村幼儿教师自我教育缺乏;没有适合我国农村国情的幼儿师资培训体制、内容和模式;民办教师生存状况堪忧,专业发展被忽视;外出接受继续教育的农村幼儿教师数量少、比例低,继续教育渠道不畅通;农村幼儿园内教研活动普遍偏少等。研究还显。同时培训团队教师的构成情况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训师资组建不够多元和开放等问题。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已有培训

所存在的问题,有学者通过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现状的特殊性入手,提出挖掘与利用存在于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间游戏以及作为培训课程物质,建构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途径,如脱产培训、园本培训、巡回辅导、通讯联系、自我成长等来扩大、丰富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课程与形式,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问题研究,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现状研究很缺少。同时偏向于中北部省市的农村个案研究,没有对西部地区的农村状况进行研究。虽然个案研究能反应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部分现状,但代表性推广性弱。同时,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方面,主要集中于保障外部环境上,很少从教师发展需求探讨。

因此以我国西部省市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幼儿教师实际出发,探讨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对策,将有利于建构更为有效的、适合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篇6

1.缺乏实践经验

幼儿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绪化严重的敏感期,各种突发状况都可能随时发生,而幼儿教师大多只是在课堂知识学习后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情景模拟,不能切实地在真实状况下处理问题。这就有可能导致初为教师时的手忙脚乱和情绪崩溃的情况发生,教学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而且幼儿教学的差异性最为突出,及时的角色切换也是大多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最欠缺的。

2.合作模式的生疏

合作模式包括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合作、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幼儿间的合作等,这些合作都是加速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并能够减轻幼儿教师的负担。但是目前,多数幼儿教师在遇到专业问题时常常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不掉的就暂时放下,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这样有悖于行動研究的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幼儿的成长都十分不利。

二、行动研究的优势及措施

1.行动研究的优势

幼儿教育中,行动研究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科中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教育工作者日常遇到的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且特别重视幼儿教师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难得的参与融入过程。

行动研究主要在于解决特定问题,不论研究场所是在一个教室还是多个教室,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而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指导方面较欠缺,不过对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来说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科学的方法。同时,行动研究以实践为中心,主要表现形式为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这就相当于在幼儿教师成长过程中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对幼儿教学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行动研究在专业成长中的具体措施

行动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是“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体系的循环,幼儿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应该进行细致分析,缜密制定差异性教学计划,在无形中提升专业能力。

(1)角色切换,融入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仅仅作为任务的布置者和传授者,更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平等地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倾听幼儿的想法,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差异性行为。幼儿教师应该尝试改变传统的教育行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给予幼儿耐心,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去探索,发掘幼儿的潜力。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挖掘研究素材,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案例和经验,多多阅读相关研究人员的最新教学研究成果,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手段;同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改进,不断完善,才能不断进步。

(3)合作探究

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幼儿教学关系网络的利用,适时地将家长资源引入课题研究,有效地把握专家指导的机会,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交流,从社会、家庭、科研三方面获得教学灵感,飞速成长。

(4)记录和整理

有效的活动记录不仅能生动地再现实验中师生的互动,也为以后总结科研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材料。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有助于专家、同行对课题研究的工作指导,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的行为活动和学习状态。

记录不仅限于文字形式,视频、音频、照片等都是很好的记录载体,幼儿教师可以从中捕捉到许多关键的教学切入点,对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多好处。同时也可以总结活动的不足,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经验,最后将这些总结性的材料集中整合,定期翻阅,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资产。评析、总结是教师组织活动后的自我完善,也是不可忽视的自省过程,需要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通过总结现阶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不足之处,以行为研究作为主要依据分析得出一系列可行性极高的举措,旨在加速幼儿教师的成长。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正确发展离不开行动研究,教师只有充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严格践行“资料收集—合作探讨—自我反省—多方总结”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教育高效化,成为具有创新思想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赋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篇7

论文摘要:幼儿园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多样性,以培养适应幼儿园需要的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

对幼儿教师科研素质的再度重视,源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广泛开展。园本教研深入开展的直接动因并非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而是幼儿园自身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是对“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新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同,也是教研理念从传统学术性研究到现代实践性研究的转变。

一、幼儿教师职前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职高专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最主要的来源地,有责任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打造他们的科研素质,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一)走向生态的学前教育观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教育理论也被大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理论也从“对科学教育的崇拜到学前教育走向生态”。不再是没有批判的将一些源自于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都当做“先进理念”顶礼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的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适应本幼儿园和本班幼儿的课程。而这些必须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同事的对话和反思,去发展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而不是让幼儿教师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统一理念和规范行为。

(二)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观

从后现代视角,早期教育机构的优劣已从质量话语——客观统一的质量标准到意义生成话语——教师的教学儿童的学习是否有意义。通过观察、纪录、对话、解释、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个儿童,选择适宜于每个儿童的个别化的活动方案,并鼓励和支持幼儿生成自己的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嘲没有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幼儿教师是无法实现教学有意义的。

(三)园本教研的新要求

园本研究是基于本园的实际,基于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并与研究共同体一起构建一种多样性、平等性、批评性和境遇性的对话文化。它更多关注的是实践研究,意在通过教师的反思来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有意义。它面向的是全体幼儿教师,而不是个别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教研不是幼儿教师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个想提高教育质量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素养之一。

二、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途径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或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经验模式借鉴。他们普遍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特别是艺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学前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据对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幼儿教师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科研方。目前开设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院校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譬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内容多量化研究、少质的研究,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讲授法、满堂灌,课程评价上多采用笔试考查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识记程度,等等。这些影响了教学的效益,成为制约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学前教育事业要向纵深发展,必然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而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幼儿教师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机构,不仅要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课堂中,而且要改革该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一)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是评价培养成效的标准。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制定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把培养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所需要的合格教师作为培养目标,本无可厚非。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既应区别于中专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一一线幼儿教师,也应区别干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一研究型的幼儿教师。因此,建议高职高专把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早教机构和幼儿园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初步研究能力”定语的加入,既高于中幼的培养目标,又低于本科的培养目标,切合高职学前教育的实际,有利于制订教学计划,把科研素质列为学前教育学生的必备素质结构中,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落实在教学中。

(二)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前教育科研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依据幼儿园园本研究的需要、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成果,而不是本科院校前教育科研方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和教学要求的降低。

幼儿园园本研究最迫切的需要是幼儿教师会观察、纪录、参与、解释、对话、反思、叙事,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开展行动研究,积累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性智慧,成为研究性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家”。

因此,“在未来,质的研究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可能会变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研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种问题时不可能脱离背景,任何问题都跟该问题有关联的各种生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质的研究方法具有的自然主义的探究方式、描述性的叙述方式、解释性的研究理念和人性化的研究过程特征与学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敏感性、动态性和独特性有着内在的适应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嘲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也适合做质的研究。她们大多有高中文科的学习背景、女性形象具体的思维特点,她们“天生就是和行动、应用型研究联系在一起。她们拒绝接受现状,旨在导向社会乃至个人的改变。

因此,质的研究方法应成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在目前出版的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中,适合的较少。以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的杨世诚主编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为例,只有4节内容介绍了观察法、教育叙事法、访谈法、头脑风暴法,仅仅用了27页的篇幅,占总篇幅的十分之一。此教材还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高职学前教育的配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的刘晶波主编的前教育研究方法用了7章(共14章)的篇幅专门介绍了质的研究,罗列了常用的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作为教材。但仅仅依赖于此还不够,还需要参考大量的书籍资料。譬如,在学习纪录法时,可以参考己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己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这两本书。

任课教师还应经常深入到幼儿园,参加幼儿园的园本研究,在给幼儿教师做专业引领的同时,收集大量的最新的研究案例,充实到教育教学中,以丰富课程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做科研,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科研理论。因此,应打破求完整、求系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观念,建构一种做中学、求实效的行动体系的教学观念,以某种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任务的完成为驱动,带动学生的做和教师的教。

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任务。譬如,如何确立研究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做调查研究等,如何运用观察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这类任务是独立的、是具体的,可以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逐步学习掌握的。另一类是系统任务。即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去完成一项质的或是量的研究。这类任务的完成需要在学习了多种方法之后,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个研究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在具体任务的教学中,可采用展示案例——共同探讨——仿做研究——典型解剖——再做研究——形成作品——上交存档这样的教学流程。譬如,在学习访谈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完整的访谈录音做示范,然后结合范例与学生一起探讨访谈的程序和技巧,再由学生自己确定一个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并录音。老师从学生上交的访谈材料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剖,并让学生交流访谈经验、学习教材中有关的内容,然后,学生再次进行访谈,并把录音材料作为平时作业上交。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亲自动手“做”研究的目的,培养了她们从事实际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并带动了相关科研理论的学习。

在系统任务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能力强弱搭配的原则,确立以3~4人为一个小组的“研究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这既是系统任务完成难度大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幼儿园“研究共同体”组织形式的需要,是培养他们协作精神和开放的研究心态的需要。虽然系统任务的完成往往在学期末,但研究小组要早建立、研究任务要早安排、研究活动要早开展。系统任务的选择既可以做质的研究、也可以做量的研究;既可以做幼儿教育方面的课题,也可以以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行动研究的其他成果,但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譬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问题,确定一个较为中长期的研究课题,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工作进程,定期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既可以改变她们的行为,给她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变化,也养成了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品尝到研究的乐趣。

(四)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课程评价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指挥棒”。课程评价的标准又是以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为依据的。因此,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评判学生是否会“做科研”,是否学会了多种科研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多样化的科研成果。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学生的平时成绩就以学生个人的平时作业为依据。在平时教学中,把学生学习各种研究方法后进行练习的作品收集起来,建立她们个人的作业袋。教师借鉴实物分析的方法,发动学生自评,梳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动学生互评,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最后由老师综合评定出出时成绩。

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篇8

【摘要】近年来,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发展状况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众领域研究的焦点,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将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其中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对现所从事的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大致满意,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在教龄、幼儿园性质、是否有编制、不同学历等维度上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是否为幼师专业毕业、是否有教师资格证等维度上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教龄园所性质

1.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

1.1问题提出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不断增强,其中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通过检索已有的研究成果发现,研究者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状况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本研究试图深入探讨影响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2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影响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及对不同因素进行差异分析。

1.3研究假设

根据对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并且结合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自身特点,本研究提出以下两方面假设:

假设1: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性别、教龄、学历、职称等个体背景变量上存在差异。

假设2: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园所性质、幼儿园所在地等园所背景变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4.2.4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在学历上的差异分析

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学历上进行了分析,呈现出不同学历教师在工作满意度的水平上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在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各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工作满意度水平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得出,本科学历教师和中专、高中、大专学历教师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其表现为:中专、高中、大专学历的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高于本科学历教师工作满意度;大专学历农村幼儿园教师和中专、高中学历幼儿园教师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其表现为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低于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

在具体各维度方面,其中就工作本身,中专、高中、大专学历教师和本科学历教师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工作满意度方面中专、高中、大专学历高于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大专学历农村幼儿园教师与高中学历教师同样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其工作满意度表现为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低于高中学历教师。

在工作环境方面,本科学历农村幼儿园教师和中专、高中、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在工作满意度方面本科学历教师低于中专、高中、大专学历教师工作满意度;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与中专学历教师同样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具有大专学历的幼儿园教师低于中专学历教师的满意度。

在工作的报酬方面上,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和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教师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其表现为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对其工作的满意度皆高于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教师。

在园长维度上,本科学历的教师和中专、高中学历教师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其表现为中专、高中学历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满意度;大专学历的教师和高中学历的教师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性,表现为高中学历教师的满意度高于大专学历的教师。

我国研究者冯伯麟(1996)的研究发现,教师工作满意度中的自我实现与同事关系两个维度的高低与教师的学历程度成负相关。[19]而在现有的关于个人因素之学历的研究中,国外研究者Vollmer和Kinney(1955)以企业员工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学历越高的员工,其工作满意度一般比较低。

本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学历上存在学历越高,而在工作满意度各方面的得分越低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可通过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幼儿园管理风格等方面进行调整。首先,职前教育应在帮助准幼儿园教师认识应然状态下学前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渗透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等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以缩小高学历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职业落差感。其次,幼儿园应为青年教师提供多渠道学习的机会,帮助初入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之中;最后,幼儿园领导应了解当前教师的实际需求,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使得领导的管理风格尽量适应广大幼儿园教师的需求。以此,增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认同感与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忠山吴志宏.校长领导行为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1(l):120——121.

[2]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4(1):36.

[3]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6(2):46.

[4]云鹏.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6):38

[5]张燕.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J].早期教育,2009(9):13.

[6]贺光明姚利民.教师上作满意度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09(1):40.

[7]王永贤.金昌地区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篇9

一、成长型的教师

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化的发展,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传统的幼儿教师教育存在着知识片面化、专业狭窄化等不足,这已不能满足信息爆炸的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应提高个人的修养与行为,应该勤于学习,不断进取;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应树立成长型的教师角色,在教学生涯中不断更新知识和改进教学技能,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秉持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革新。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并通过对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原有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重组。由此,幼儿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告别传统知识权威的形象,树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了解幼儿的基本需求下,采用适宜的方式方法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提供引导。

幼儿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新信息。而是不是一味地被动接收信息,不是将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就可以了,这种学习要求幼儿教师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外部信息的输入、提取,将这些信息进行重新整合,调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从而输出新的信息,获得新的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建构,不仅会获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经验,获得“自己的”知识,这一过程会对个人心性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一种“学习意义的获得”。通过这样的学习,幼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才能得到成长。

(二)持开放心态,海纳百川

在《标准》的引领下,幼儿教师要树立一种开放的w习观。幼儿教师应该以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本,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通过有效渠道获得当前最新的教育理论、前沿研究以及关注其他国家的教育动态,并用新理论,新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教师不仅对自我知识的获取要持开放的心态,对幼儿的教学也要持开放的观念。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适当改变教学计划也是可行的。幼儿教师应该站在幼儿整体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幼儿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出幼儿的主体性。把幼儿看作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体,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究,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能积累一定的知识,也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让身心和健康人格得到发展。

(三)终身学习,永不满足

幼儿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需要通过对各种类别、形式、内容的学习,发展幼儿教师的个人潜能。幼儿教师专业化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幼儿教师要实现其教师职业专业化,就必然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调整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以终身学习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基点。

活到老,学到老是时展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幼儿教师应秉持终身教育的理念,让终身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在教学生涯中,通过自主学习各种科学与人文知识,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不断拓宽视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培养相关的通识知识、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教育理论等素养,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在成长中克服不利影响,培养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在学习从中感受成长的幸福,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反思型的教师

《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反思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收集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情境,通过行动展开解题活动,而每一次的这种行动都需要教师将知识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重新编码,在解题活动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认知结构和情绪状态,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一)理性思维是反思的前提

幼儿教师应该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理性思维为着眼点,将教学行为和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其中隐含的教学观念和教育原理来认识其中的不足,实现“自己与自己对话”,从而不断提升自我。

幼儿教师应打破思维定势,联系多种理论知识和教育思想,将自己的行为放在理性思维的监督之下,在应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正确理念来指导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多视角地对问题进行清晰且透彻的分析。

(二)通过多元合作、对话,提高反思能力

与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广泛的合作。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关系的桥梁,在家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与社区、家长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与家长共同协商,倾听家长的需求和建议,从中认识自身教学行为的适宜性,针对不同的幼儿制定适应个体的教育方案。

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幼儿教师应向同事分享和交流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经验,客观评价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通过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通过合作对话共同协商制定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种交流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内化、梳理和提升的过程,可以提高教师个人的反思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

与幼儿进行交流与对话。幼儿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持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主动走进幼儿。在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反思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阶段;反思教学是否兼顾了幼儿的整体需要和个体差异;教学方式与策略是否合理;反思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是否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为幼儿创建一个适宜的教w环境。

(三)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反思型教师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出现了突况或幼儿出现一些消极行为,教师不能寻找外部原因去推卸责任,而是应该反思教师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思路是否正确,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特点,了解幼儿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反思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反思,获取新的体检,学到更多的新知识,不断完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最终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型的教师

《标准》指出,幼儿教师应该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幼儿教师也应该成为一名研究者,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研究教学内容与目标,确立适宜的活动主题,使教学既具有教育价值又能够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研究活动区域和材料,让每一个区域和材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并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研究幼儿的一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总之,幼儿教师应该参与到研究者的队伍中去,善于用批评性的思维反思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

(一)先进的教育观念

作为研究型的教师,应该拥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在日常幼儿活动中,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教学的行为和态度。因此,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观、课程观和儿童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相互学习和师幼互动,共同对问题进行不断探究,从中得到新的发现、启示与发展;学前课程不是固态的,完美的,所以需要幼儿教师去不断对其研究和发展,完善原有学前课程中的缺陷与不足,实现学前课程的不断生成和发展;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关爱学生,关注幼儿个体发展差异,提供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幼儿的潜能,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扎实的教学能力

作为研究型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实践反思能力、教学探究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通过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探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将其培养成一位研究型的教师;通过对教学的监控,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反馈调节,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制定计划、检查、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的探究,教师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教学活动中的潜在问题,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

(三)良好的科研素养

研究型教师是指“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洞察力与创造力的教师。”这一描述性定义显示出教师应该在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还要具有高深层的理论素养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运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来指导实践,用敏锐的洞察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分析问题,通过行动研究解决问题。

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和倾听者,教师善于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在充分地了解、体察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码。在日常的幼儿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时,融入自己的价值倾向并整合一定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并提高行动的质量。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又将所得到的总结在行动中进一步予以验证。这是一个不断在验证中总结,探索,再付之实践的循环的过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作为研究型的教师,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科研素养才能在行动中有效地实施研究。幼儿教师应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掌握有效的科研方法,用科学的眼光指导教育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就要“秉承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以避免盲目的实践和不必要的错误,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行动研究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是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创新型的教师

《标准》指出,教师应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体现了对幼儿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总理也曾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进一步体现出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任务有了新的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实施创新教育离不开教师,没有创新型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所以,这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创新性的人才,方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对此,幼儿教师应抛弃传统知识复制者的旧形象,树立起符合时代需求的创造型教师的新形象。

(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用创新的意识勇于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养成创造性地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推动教师让创新活动成为一种内驱力,从而让教师具有强烈的创造意图、创造动机和创造欲望,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出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应成为幼儿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活动领域中求新、求异、求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以创造为己任,视创新为生命的人。教师应该每天都反思:幼儿园中有哪些东西需要改进?怎样改进?怎样组织幼儿教育活动才有新意?怎样才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意识?通过不断反思与创新,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内化为教师的人格特征,以创新性的人格魅力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幼儿,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受到榜样力量的感召。意识决定行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创造性行动的前提条件,它是创造性活动的直接推动力。

(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如果说,幼儿教师有了创造的意图、动机和欲望,但却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那么这种创造就是毫无根据、天马行空的创造。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创造活动的基础,那么创造就无从谈起,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就更不能实现。这并不是说有了知识就一定有了创造力,就知识本身而言,其本身并不具有创新的特性。一个具有广泛知识的人并不一定具有创造性的特质。但是,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必然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广泛的文化知识。对此,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走向创造性教学的核心关键,它支配着幼儿教师创造活动的构思和理论来源。幼儿教师应将知识视为动态的、开放的,并将其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将其作为创新的材料,从而创造出既满足幼儿需要又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三)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专业知识这两个重要条件,才可能拥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未来教师具有的核心品质之一。在未来教育中,各个要素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为适应这一变化,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应用新的知识与技术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基础,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克服自身的思维定势,学会用多种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幼儿教师的思维模式不应是僵化的、单一的,而应该是批判性的、发散性的、类比的。对此,幼儿教师应在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创设活动条件,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活动材料,开设具有创新性的活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在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和生活场景中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获得知识经验。

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活动,幼儿教师不仅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还应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开发游戏活动的能力。通过各种有益的教学活动,创造丰富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创设适宜的游戏活动,让教学与实践真正有效结合,将创新融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

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篇10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评选委员会,采用双盲方式评选。现将结果公告如下(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十一届(2017年)评选活动将自2017年4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17年6月10日。第十一届评选活动结果拟于2017年6月30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研究生组

一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

段青如《四种水平的幼儿园教师学习与发展状况调查――基于

K-means聚类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

臧蓓蕾《3~5岁儿童心理数线的发展》

李庆霞《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分享环节研究》

杨恩慧《游戏在我国学前教育法规中演变的研究》

康佳丽《亲子班活动中亲师幼互动个案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朱萌萌《学习故事评价方案在幼儿园的运用现状研究》

王孟怡《幼儿分享行为与动机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马妮萝《近十年英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政策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樊丰艺《2014版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pK-2年级阶段的分析

及启示》

二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

钮亚磊《大班幼儿认识和使用地图能力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李娜《幼儿园节日活动中幼儿社会教育的现状研究》

魏聪《我是一个行动者――幼儿园日常生活的体验与构建研究》

方晨瑶《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

翁楚倩《自主表达语境下的学前儿童句法特征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李放《低结构活动促进4~6岁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实验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王娟《儿童心理状态术语输入方式对其心理理论的影响》

焦欢欢《教育戏剧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实践研究》

刘冬贵《促进大班幼儿分享认知的教育实验研究》

于淑凤《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的实践研究》

于帅琦《幼儿园教师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收入的调节作用》

张沙《北京市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李哲《在幼儿园开展哑剧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

王先妹《幼儿园课程改革成效研究――基于“关注为本采纳模

式”的分析》

冯m《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熟手――新手教师师幼互动特征的

比较研究》

冀轶骁《区域活动分享环节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胡红花《追求卓越:一名幼儿园园长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杨眉《新西兰〈编席子:学前课程〉研究》

三等奖

华南师范大学

史九欠《幼儿园中班师幼互动质量与大班幼儿词汇理解能力关

系的追踪研究》

李延方《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与4~5岁幼儿社会技能关系的追

踪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包丽《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家庭关系――基于家庭动力绘画测

验的结果分析》

步宁《串珠材料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研究》

程程《幼儿园种植园地活动的实施现状研究――以南京市四

所幼儿园为例》

南通大学

王娜《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家庭亲子沟通的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张丽莎《3~6岁汉语儿童句法意识发展特点及其对早期阅读的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

高竹青《社会情绪教育对大班幼儿外化问题行为中影响的实证

研究》

殷菁彤《社会情绪教育在中班幼儿内化问题行为中的干预研究》

李娟《图画书不同教学关注点及其效果的比较研究》

于真《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需求分析及社区指导方案建构

――以入户指导为例》

沈阳师范大学

茹晨辉《基于幼儿教师准入标准的幼儿教师专业品性指标体系研究》

商妮《教育戏剧活动促进大班幼儿情绪调节发展的教育现场

实验研究》

时康洁《幼儿园园长胜任力结构和水平的研究》

王梓杨《“双向衔接”视角下儿童入学准备现状的研究》

吕冰霞《家园关系中亲师矛盾的特点及成因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马英连《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师指导态度和行为的特点及一致性

的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武威《美国〈2010年naeYC初级和高级早期儿童教师专业

准备标准〉研究》

蒋倩《昆明市Y幼儿园蒙台梭利X混龄班幼儿助人行为的个

案研究》

孔礼美《普惠性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个案研究――以丽江市

a园为例》

童欢《发展适宜性教育视角下贵州省K县农村幼儿园区域活

动研究》

谢英《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昆明市Y

幼儿园为例》

张春艳《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幼儿园叙事教学的实践探索》

宋文婷《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以C幼儿园

中一班为例》

唐东琴《昆明市X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状况的研究――

以中(六)班为例》

李俊丽《5~6儿童“社会性发展”入学准备的家庭环境现状调查

研究――以玉溪市a幼儿园为例》

赵丹《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以昆明市

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

本科生组

一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潘炳如《当前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实证研究――以广西幼儿园

园长为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薛长凤《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以江

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东进村学前留守儿童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

於金滟《3~5岁幼儿延迟满足策略的研究》

张婷《某街道园的发展变化――基于对一位街道园园长教育生

活的研究》

张博楠《幼儿家长对“起跑线”认识的研究》

陈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班级地位的相关性研究》

南通大学

孙琪《学前情境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基于三

所幼儿园实验研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宁波大学

全佳敏《大班幼儿图画叙事的推理能力研究》

绍兴文理学院

杨爽《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观察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杨梦倩《结构质量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影响机制的研究》

吴镁云《北京市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评价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陈莉莉《中班幼儿家庭表露特征及其与社会退缩的关系》

冯廖宁《亲子阅读中母亲在不同类型图画书上的语用研究》

郭俊《抚养者敏感性对幼儿亲子依恋发展的影响研究》

王超《自闭症儿童挑战的调查研究》

赵蔚《6~8周岁自闭症儿童回声式语言语意分析研究》

金t程《幼儿手指数数发展的眼动研究》

高佳怡《亲子关系与儿童情绪观点采择能力的相关研究》

胡琦《大班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特点特点研究》

陆露《4~6岁儿童执行功能对算术策略的影响》

倪莉《幼儿对象形甲骨文、简体字和简笔画认知加工模式的

eRp比较研究》

张甜甜《学习故事对一线幼儿园教师回应策略引领作用研究

――以X幼儿园新西兰学习故事园本教研班为例》

中华女子学院

顾颖欢《自主阅读状态下4~5岁幼儿无字图画书叙事能力的发

展特点研究》

郑诗涵《早期阅读对学前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影响研究》

二等奖

常熟理工学院

严晓艳《幼儿园中班教师奖励行为的调查研究――以常熟市

Y幼儿园为例》

杭州师范大学

葛莎莎《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对学前师范生指导现状的调查与

分析――以杭州某高校为例》

陈心怡《围裙剧场融入幼儿园主题教学之探究――以绘本“蛀

牙虫家族大搬家”为例》

河南大学

马钰雯《波兰融合幼儿园幼儿的交友研究》

湖州师范学院

胡回回《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章佳琪《父亲参与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孙梦婷《基于角色游戏的同伴交往中幼儿语用倾向的发展研究》

王珊红《幼儿园规则性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研究――以宁波市

某公办幼儿园为例》

王乐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奚倩颖《湖州市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研究》

嘉兴学院

曹妍慧《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积木搭建活动的调查研究》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唐宁《学前教育大学生专业认同――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

吕佳《死亡主题图画书阅读对5~6岁幼儿死亡态度的影响研究》

姜佳佳《3~6岁儿童对“家”的认知研究》

李小文《我从幼师学到了什么――职前教育在教师专业成长中

价值的个案研究》

杜佳坤《学前本科生通识性知识调查研究――以n市为例》

南通大学

陈芳婷《心理语言学视角下亲子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徐磊《e市农村地区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现状调查研究――以a

的相关研究》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徐文静《幼儿园家园合作中家长被动合作现状调查与研究――

以南京市主城区幼儿园为例》

宋佳《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现状研究――以南京市S

园为例》

黄冈师范学院

王元h《幼儿园午睡质量提升的行动研究――以H市a园中班

幼儿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

朱晓雪《幼儿成长档案评价研究》

刘珊雪霏《家园联系册及家园联合进行形成性评价调查研究》

胡迎节《4~6岁幼儿对朋友理解的研究》

南通大学

程沭欢《我喜欢的好老师――来自5~6岁儿童的图像语言》

蒋异秋《美术情境教育与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

周宁《语言情境教育与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

毛碧琪《民间艺术情境教育与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

岑茜燕《幼儿参加兴趣班现象与对策研究》

王懿晴《4~6岁儿童体质发展状况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白娟《幼儿玩电子游戏的调查研究――以某市为例》

石婧菲《新建幼儿园幼儿性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以

B市K幼儿园为例》

张臣媛《幼儿园表演区中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应用――以H市S

区蒙古族幼儿园为例》

赵媛媛《内蒙古地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

告――以n大学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为例》

孙笑然《家长参与幼儿园亲子作业现状的调查研究――以H市

t幼儿园为例》

田立圆《农村家庭早期教养资源现状调查――以t市K县为例》

宁波大学

林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提问的调查研究――以宁

波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大丙班为例》

刘佳佳《座位安排对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影响研究》

王瑜银《科学益智类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有效性的探究――以

大数据理念为支撑的个案研究》

应青青《中大班幼儿想象画作品特征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庞国秀《幼儿园与早教机构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比较》

杨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适应状况调查研究》

石家庄学院

梁晶晶《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学前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专业

能力情况的调查研究――以S高校为例》

首都师范大学

白鸽《北京市公办性质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对策分

析――以海淀区3所公办性质幼儿园为例》

杨静《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知与实施现状的个案研究》

陈媛媛《幼儿园图书区创设与使用的个案研究》

乔雅迪《北京市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调查研究》

刘t玮《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研究》

叶新蕊《专家型与新手型幼儿园教师提问的比较研究――以数

学集体教育活动为例》

张美玲《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源的研究》

张晓飞《陈鹤琴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思想研究――以江西省立幼

稚师范学校为例》

赵悦《不同同伴关系类型中班幼儿的告状策略研究》

赵晓婷《4~5岁幼儿角度大小感知的干预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朱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情意调查研究》

韩志辉《园长眼中的卓越幼儿教师》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儿师范学院

郝哲含《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自我发展的内容分析》

梁吉利《幼儿园教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研究――以杭州市

西湖区三所幼儿园为例》

石欣怡《3~6岁幼儿对布绒玩具色彩偏好的调查研究》

朱艳艳《基于情绪体验的交互式叙事儿童体感游戏设计研究》

曹荣静《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人际交往领域的内容分析》

韩雨萨《妹妹来了――二孩家庭的个案研究》

俞秋云《小班同交往方式性别差异的观察研究》

张乃铭《不同气质类型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叶常宇《对幼儿教师实施个别化教育的调查研究》

周雅雯《家庭中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尹枚《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对策研

究――以胜利学院为例》

王红彬《东营区幼儿数字媒介使用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

聂颖《幼儿园初任男教师职业适应状况研究》

程思《大班幼儿攻击及教育策略研究》

高珊《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现状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某

一级一类幼儿园为例》

田青云《儿童探索馆中异龄同伴交往特点的研究》

乌哲丽坤《5~6岁幼儿助人行为的研究――以龙岗路幼儿园为例》

赵欣秀《区域活动中3~4岁幼儿攻击行为与教师策略研究》

陈君玲《不同教龄幼儿教师入学准备观念的调查研究――以上

海市公立幼儿园为例》

张F倩《幼儿园过渡环节中音乐教育的现状研究》

孙歌《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的研究――以老

牛儿童探索馆缤纷水世界探索区为例》

专科生组

一等奖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任玲《幼儿偏食行为的原因探究及解决对策――以通辽市××

幼儿园中班为例》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郭明婕《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与教育策略》

童琳《中班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

曾雅君《大班幼儿绘画中色彩情感表现的实践研究》

李倩《实习老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与研究策略》

陈虹灵《儿童画对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帮助》

顾舒婷《小班幼儿家园进餐问题的比较研究及解决策略》

洪莉琦《大班幼儿创造性游戏中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周思祺《大班幼儿一日生活的个性化发挥和管理的研究》

林梅妹《中班幼儿争抢玩具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姗《“窥视”童心读懂幼儿行为的背后》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丛伊美《母爱似水―滋润心灵,温暖人生――从〈妈妈咪呀〉谈

家庭教育》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王媛《浅谈大班幼儿在自由情境中的自语现象》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幼儿恋物行为的个案研究》

张康帅《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及对策研究》

姜妍妍《浅谈3~6岁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现状和应对策略》

张莹《父亲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影响的相关研究》

宋淑珍《论幼儿教育对儿童生活的背离与回归》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毛玮佳《学前期幼儿参与课外兴趣班的调查研究》

朱靖奕《上海市现代祖孙关系的调查研究》

二等奖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晓璐《自由游戏中大班男童玩具选择的影响因素观察》

欧雪艳《幼儿合作讨论的价值与引导策略研究》

潘友玲《大班幼儿游戏活动指导的叙事研究》

叶星莹《中班幼儿自主游戏中不良行为的观察研究》

关江洪《关于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林凯璇《低结构材料在美工区中对幼儿能力的影响》

林雨菲《大班晨间谈话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影敏《区域活动里中班幼儿规则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刘玉《幼儿园餐后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王莉莉《小班幼儿在集中活动中注意力分散问题的观察研究》

张玫瑶《幼儿园实习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陈小妹《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黄建芳《浅析数字化绘本对幼儿阅读时的几点建议》

林雅婷《新西兰学习故事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何梦婷《大班幼儿值日生活动中数学能力的表现观察研究》

张铃芳《幼儿“游离”行为分析和指导方法》

赖碧珍《中班幼儿攻击的个案研究》

林梦婷《小班语言区材料投放问题及策略研究》

谭晨璐《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谭文洁《大班幼儿游戏中合作行为现状及策略》

陈美红《幼儿攻击家庭成因分析及矫正对策研究》

何秋娇《小班幼儿情绪调控类型与教育策略》

吕秋萍《大班木工坊材料投放与使用的观察研究》

谢莉权《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许匆《小班幼儿负面情绪的观察研究》

洪文文《小班幼儿音乐游戏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黄云蔚《中班幼儿值日生任务意识现状与策略研究》

赖艳春《中班幼儿的进餐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晶翠《用融合教育开启特殊儿童的心灵之窗――以两个案为例》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刘子成《幼儿园区域活动常见问题浅析》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牛莉《幼儿教师对大班幼儿动手能力的指导研究――以幼儿

园科学教育活动为例》

王蕊《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表扬行为策略的研究》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钰茜《3~6岁幼儿性教育的调查研究》

王兆锦《教师应对3~6岁幼儿告状行为情况的调查分析》

陈明倩《情境教学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钱雪《农村幼儿园歌唱活动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夏艳秋《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中幼儿参与度的研究》

魏梦霞《幼儿一日活动随机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颜梦《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仇祯杰《幼儿“人来疯”现象的个案研究》

黄葳《家庭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三等奖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林瑾《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亲社会行为及培养策略》

黄艺《父母婚姻质量对幼儿依恋关系和攻击行为的影响》

李麒阁《中班幼儿与同伴的冲突行为及相应干预策略的研究》

林云艳《大班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绪体验研究》

刘珍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废物利用的现状研究》

潘静虹《大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吴静凌《部队特色渗透于园所环境创设的探索研究》

星《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合作行为的观察研究》

詹银《大班幼儿歌唱兴趣缺乏的成因及其培养策略探讨》

郑婷婷《幼儿音乐兴趣培养的生活化策略实践研究》

朱文凤《小班幼儿情绪认知能力发展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陈幼娇《不同家庭背景下小班幼儿数学发展水平差异的比较研究》

刘煦芳《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陆婷婷《小班幼儿午休不良行为的解决策略研究》

吴昕容《培养幼儿科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叶舒妍《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策略研究》

黄雨徽《中班幼儿自然角中探索能力的观察研究》

林洋《初探大班幼儿角色扮演中的师幼互动》

沈薇《中班幼儿故事创编能力培养的叙事研究》

汤婷婷《如何有效提高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

许巧敏《幼儿行为问题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

陈悦琳《自闭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方h《培养幼儿美术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林尘钰《关于提高幼儿舞蹈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分析》

陆倩宇《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饶巧仙《实习新教师组织中班歌唱活动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李梦婕《浅谈大班幼儿绘本的选择及阅读指导》

马行东《幼儿肢体动作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与提升策略》

沈丽娜《中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及解决策略》

叶莉莉《中班幼儿识谱能力诌议》

张妍《中班幼儿打击乐常规的现状与培养研究》

董玉婷《大班幼儿生活日记绘画的观察与分析》

刘岚岚《美术区域材料投放对幼儿的影响》

叶冰妃《小班娃娃家区域游戏的趣味性创设策略》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芸《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探析》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孙鑫《新媒体介质条件下,幼师生学习区域理论效果的现状

分析和对策研究》

苏瑶《学前自闭症儿童课堂适应性的干预研究》

郭金平《黑龙江省早期教育机构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

马越《〈最强大脑〉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孙美姗《提高幼专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有效策略――以H专科

学校为例》

韩冬梅《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动画片――以〈熊出

没〉谈动画片的等级制度》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蒯孝添《浅谈幼儿园美术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媛媛《中班幼儿歌唱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凉城县岱

海镇第二幼儿园为例》

成美娟《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吴珂《在幼儿园开展花球啦啦操的实践研究》

吴晓凡《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有效结合》

许正杰《为孩子打开阅读之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指导的

实践研究》

蒋玲娟《关于幼儿园体操教育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李楠馨《幼儿游戏缺失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李墨梓《浅谈民间游戏在乡镇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

刘易帆《幼儿园男教师生存状态的若干个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