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营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8:50

区域经营汇报篇1

区域营销负责人需要重视并强化团队的系统化建设与管理,用训练有素的理念和方式来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劲的营销团队,并培养整个营销团队“扎硬营、打死仗”持续创业的敬业精神,才可能在区域市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取得辉煌的业绩。

知人善任 无为而治

系统化的团队建设是区域营销负责人首要关注的工作内容,简要地描述就是:组建队伍、搭建班子、制定规则、建立共识等。

由于中国人传统的乡土观念,喜欢拉帮结派,交亲结友,在企业应该坚决杜绝,这个用人观不但作为区域营销负责人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对于下属也要严格要求,发现一个就要调离一个。一些企业经常发生一个主管辞职,带走一批人员,造成岗位人员的真空,使企业陷入被动局面这样严重的后果。在理性、规范的现代管理中,大范围的空降兵是不允许的,区域营销负责人必须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空缺管理岗位,尽可能从内部人员提拔任命,竭力避免引用空降兵。人员选聘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员工创造一个健康正常的工作氛围,才可能使得新进的人员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新进人员系统化的上岗培训也是非常重要,包括企业文化宣讲、产品或服务介绍、相关工作技能要求等内容。充分利用事先编制的企业内训手册实施培训,不同岗位人员培训内容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区域营销负责人并不是很重视这一点,新进人员经常在没有正规上岗培训的情况下就匆匆就职,这不利于营销团队的健康成长。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是通过持续性的、严谨的训练得到的,在足球场上那些显要的足球团队经常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无不与幕后大量训练息息相关。新进人员上岗培训以及后续的递进式培训不仅可以作为一项福利,也是营造学习型团队的一种方式。

在人员分工配置方面要做到知人善任,力求把最合适的人才分配到最合适的区域或岗位里,让其发挥所长,展现自我。此外,还应该根据不同人员的性格特点,进行互补搭配,形成凝合力。一个创业阶段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有游击习气,在一开始的时候专业化分工不是那么明确,但是随着企业慢慢壮大以后,就需要有专业化的分工。而当专业化分工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内部专业化的协作就显得很重要了。人员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明晰是营销工作稳定有序开展的前提,区域营销负责人要避免事必躬亲,过多干预团队内部细致具体的工作中。

一个营销团队内部如果没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并且明示告知出来,只是凭感觉凭人情凭个人发挥,随意无序突发的事件就会层出不起,这样一个团队就是乌合之众,根本没有高效的组织执行力。区域营销负责人要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设制精简的规章制度以及高效的工作流程,尤其关注销售目标、市场费用、销售报表等等关键制度流程。营销团队不只讲求彼此默契合作,更讲求这个团队工作成效,制度流程的建立出台并不是局限营销人员开展工作,而是规定营销团队每个成员分工工作的方法,彼此合作的方式,引导团队成员彼此协作,更高效地做好营销各个环节工作,只有这样区域营销负责人才不会把有限的精力过多投入到细小琐碎的环节当中。

除了人员选聘培养、分工协作、制度流程这些基本的功能以外,一个营销团队的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共同的理念、信念、精神和目标,这是营销团队的魂魄。区域营销负责人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营销团队里建立这样一种共识,即我们为什么做、我们为谁做、我们怎么做、我们做到什么境地等,来激发营销团队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营销团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把自己带领的营销团队逐渐培养成为一支充满激情、斗志昂扬、作风硬朗的战斗团队。

授权要受控相马要赛马

系统化的团队管理是区域营销负责人最核心的工作内容,包括内部日常管理、评估与考核、奖励与惩处。

区域营销负责人要懂得授权,也就是授予营销团队内各岗位人员各负专责,享有命令与执行的权力;但是所被赋予的专责,区域营销负责人必须要进行统驭,否则团队成员缺乏统筹擅自决断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就需要严谨的团队日常管理,包括目标管理、信息管理、例会管理、汇报管理、费用管理等等。

目标管理就是结果导向管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确定营销团队努力的方向;激励员工自动自发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于区域营销负责人评核自己或下属的绩效。区域营销团队的目标管理,是指在配合公司整体策略设定整体营销目标计划(pLan),安排工作进度,将目标额分解到各岗位人员切实执行(Do),并使其有效达成,对其结果加以严格稽核(CHeCK),然后据此进行合理化调整(aDJUSt)。

信息管理是业务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区域营销负责人可以通过信息报表来对区域市场状况进行了解,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对营销运作效率进行分析,对营销工作进行指导。对于营销团队人员,信息报表决不是敷衍了事的工作,而是可以作为自我管理的工具;缺乏信息质量的报表,即使花费很多时间去填写,也没有什么价值。区域营销负责人要诚恳、由衷地重视部属上报的各类信息报表,并及时加以处理或指示,这是信息管理的成功重点,否则团队成员失去填报的积极性。

为实现区域营销目标,提升营销团队绩效,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是例会管理,即定期召开营销例会,包括周例会、月例会、季度例会以及年度例会等。区域营销负责人通过例会管理来传达公司的经营信息与经营指示、交流各地区市场表现信息、研讨区域营销工作回顾与规划、商讨营销薄弱环节改进措施、评析营销团队工作成效、交流区域营销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例会管理成效好坏在于区域营销负责人要注意不要只让一部分人发言,不能搞一言堂;会议时间不宜太长;会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好在3个以下,拟制会议备忘录,并及时跟进。

汇报管理是为了区域营销负责人及时把控营销运作实施过程,及时对临时、突发、特殊事件作出工作指示和销售指导。汇报按形式可分为书面汇报、口头汇报。书面汇报主要通过指呈签、传真、e-mail等来汇报,填报人一定要明确提出结果;分清主次陈述;以数字和客观词语来表达;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意见。口头汇报是指通过手机、电话、及时讯息等汇报,汇报人要抓住重点;先讲结果;简单过程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区域营销负责人可以要求部属每天固定时间段进行汇报。

区域营销负责人对团队的费用管理就是严密监控区域营销团队在费用预算、申请、审核、报销等的全过程。费用预算、规划必须细致明晰,一定在公司要求的费用率或费用额度之内。费用的使用必须经过申请审批,要禁绝部属先斩后奏,擅自决断,否则引来的费用遗留问题越来越多。区域营销负责人在费用审核时要特别关注费用真实性以及费用使用的效果。在费用报销时一定在公司规定费用率或额度范围之内,超过的部分将自行承担;一旦发现存在虚报、假报、多报行为严惩不怠;此外,报销费用时应要求营销人员提供规定的票据和资料。

区域营销负责人要组织对团队成员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全方位评估,包括直接上级、直接下级、同级甚至客户的评估意见;禁绝团队成员在评估时发生排斥异己、打击报复、主观武断等有违职业道德行为。参考评估结果,区域营销负责人就要展开绩效考核,而考核指标一定是客观的、可量化的Kpi指标。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有助于区域营销团队稳定性。

区域经营汇报篇2

建设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如何规划一个城市的网络布局?网络布局如何为信息互通奠定安全、稳定的基石?

数字化东营城域网主要功能有:一是互联互通的高速网络覆盖市、县、乡三级,主干千兆,百兆到楼,形成全市完整的网络体系;二是资源共享的数据中心对全市重要政务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存放、集中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三是功能强大的应用平台可满足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各种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型综合应用。2003年12月,城域网开通运行,全市纵横皆成网、信息通全城的网络格局已经形成。

城域网网络整体规划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化东营建设的重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宽带信息网和全市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光纤网为主,以卫星、微波、移动等无线网为辅,东营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网通、广电、联通、油田通讯公司等发展宽带信息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鼓励广电实施有线电视网双向传输改造,实现接入网的宽带化。建立数据网络交换平台,促进网通、广电、联通、油田通讯以及其他计算机网的融合,实现互联互通以及最大程度的网络资源共享,实现电话、数据、视频等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鼓励面向农村发展有线电视、传呼、无线通讯、数据网络,建立低成本的信息传输网络。

建立数字化东营信息平台以及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以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和连接方式实现本地各局域网络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支撑各类应用的基础平台,对平台的ip地址实施统一规划和分配。

方案将网络设计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共三层结构。在路由设计上,把汇聚层设备作为边界路由器,在oSpF路由设计中骨干域area0包含了东、西城的骨干设备以及各县区的汇聚层设备和骨干设备的接口。

网络核心层网络设计

东营市城域网的设计是着眼未来的整体规划,结合线路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各个汇聚节点通过Ge以太连接到核心层设备。

汇聚层网络设计

汇聚层网络连接骨干网和核心网,汇聚中心分布在各区县。西城区、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和利津县的汇聚节点既是整个网络的汇聚中心,又是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中心。这五个节点作为区域性节点,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接入骨干核心节点。区域性节点向下连接县区对口部门及街道和社区网络,从而形成一个覆盖市、区县、街道、社区的区域网络体系。

接入层网络设计

接入层设备采用两层的网络交换设备。接入层设备采用星形结构,连接到每一个相应的汇聚设备的端口上,再分散到各个用户的接入端。在接入层网络中尽量避免级联线路的出现,因为级联线路不仅影响用户对带宽的使用,也不易于对设备和用户的管理。接入层设备承担着下端用户所有的数据流量,终结到汇聚层的三层路由。接入层设备还要承担对下端接入用户的主要管理功能。

网络设计思路

一期工程的方案结合线路的实际情况,采用现在以太网络常用的三层结构模式。在路由设计上,把汇聚层设备作为边界路由器,在oSpF路由设计中骨干域area0包含东、西城的骨干设备以及各县区的汇聚层设备和骨干设备的接口,汇聚节点通过Ge以太连接到核心层设备。根据现有线路情况,考虑目前的骨干网络的设计带宽和处理能力,采用了星形结构。

宽带城域网三层结构可以实现各部门及其系统的纵向联网,同时建成以市、县两级信息平台为核心连接各直属单位的横向网,最终构筑一个安全、可靠、先进、稳定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满足数据传输、视频传输、语音传输的需要,以便大多数市直部门只需通过一条物理线路连接到城域网平台,就可以满足信息传输的基本需求。

在网络整体规划中,核心节点和各县的汇聚节点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在条件成熟后连接成双环形,设备互为冗余,增加网络的稳定性。汇聚设备连接到核心节点,通过冗余线路来保障核心和汇聚两层设备的稳定性,汇聚设备用于扩展接入层设备。

全市各部门分别接入到汇聚中心,组成覆盖全市各部门及各县区的城域网网络。

数据中心交换网络设计

数据平台是服务器集中聚集的地方,数据平台的设立可以把所有的应用和资源进行集中使用,减少无谓的投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数据平台设备应该属于汇聚层的一部分,通过防火墙进行安全过滤之后连接到东城的核心设备上。

与数据平台中心交换连接的服务器分为两种:一种是关键业务服务器,比如电子政务的后台数据库系统服务器和数据应用系统服务器。这些系统所在的服务器都采用双线备份连接,不过在数据平台中心交换上是千兆连接作为主线路通道,和平台中心交换连接的是100兆快速以太连接作为备份线路。本方案将设计对双线路备份的服务器在网络上用网卡容错技术。

另一种服务器就是非关键业务服务器,如网络网管系统服务器、漏洞监测系统服务器、防病毒系统服务器等,它们即便出现问题,也不会给整个网络造成致命的打击。从节省投入方面考虑,这些服务器都通过100兆以太端口或1000兆以太端口分别连接到数据平台中心交换上。未来,用来增加冗余的数据平台设备采用HSRp/VRRp技术为服务器的路由连接作备份。

因为数据平台的数据量较为集中,流量也大,这就需要高性能的路由交换设备来处理数据。在数据平台这类比较关键的地方做好设备的冗余配置是至关重要的。数据中心交换平台支持双主板冗余配置,数据中心交换平台配置两个冗余的主机板卡,如果一个主板卡出现故障,另一个冗余的板卡会自动接管主板卡的所有工作。

结束语:对民生有一种敬畏感

本报记者李锋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适合于描述城市信息化。

既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那就存在媒体如何报道的问题。对区域信息化的报道,不像对某个领域的信息化报道那样只须关注垂直业务就可以了。对于区域上的千头万绪,我们需要理出一个脉络来。

在策划本次专题的时候,我们采纳了东营市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士勇和办公室主任王峰基于他们的建设实践提出的建议:以民生为主线。

在以民生为主线的时候,我们发现东营市的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办公、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整合构成了东营市信息化横向建设上的四个着力点。

就这样,一条主线、一个领导观点和四个着力点构成了本次专题的“114”基本架构。为了变换一下对四个着力点的报道形式,我们采取了分别从应用和案例的角度进行报道的方式。

在此过程中,我们有了一种意外的收获:油然而生一种对民生的敬畏感,并且这种敬畏感在不断增强。

区域经营汇报篇3

猫捉老鼠的游戏

市场巡查制度一直是管理层判断基层市场是否良性运转的第一手段。然而,让许多人迷惘的是:市场巡查反馈回来的信息绝大多数证明着“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检查出的问题大多无关痛痒,偶尔发现的大问题仅仅纠缠于“窜货乱价”、“品项不全”,至于“费用使用”、“方案是否落地”等重大问题,从来都是风平浪静。

a公司在营销总经理下面设立了市场巡查部门,由总部巡查经理、各大区巡查经理与市场巡视专员组成,分别向营销总经理、各大区经理以及各区域经理汇报,由大区负责考核。各级巡查人员要在次日上午向其直接上级上报当日巡查报告,报告采用评分制,满分为100分,与各级营销人员的考核工资挂钩(额度800元至3000元不等)。若评分在80分以上,该项工资可以全额发放,相反,则逐级扣减。

报告的内容包括四大版块:

1 市场基础建设(权重35%)。

铺市品项数必须达到15个;产品新鲜度要求中小店不得超过保质期的2/3,Ka店不得超过保质期的1/3;陈列位置要求陈列面饱满,是否输于竞品等;安全库存检测则关注店铺囤足日均销量的1.5~2倍。巡查人员每次巡查的样本数必须保证40家终端店,且大店与小店的权重为6:4。

2 活动执行是否落地(权重30%)。

专项铺促活动的最终执行绩效、结案材料是否虚假。至于区域市场发生的费用截留、专款挪作他用等重大问题,虽然不在巡查报告考核范围内,但巡查要通过不同管道上报,总部视情况严重程度决定处罚力度。

3 市场服务(权重20%)。

检查配送能力、服务水平和价格维护。若存在窜货乱价行为,a公司对该项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处罚管理层和客户。

4 日常管理考核(权重15%)。

主要检查:管理日报、周报、月报,早晚例会以及文件知晓度。

除此之外,巡查还担负着监督营销团队的职责,以防一线人员套现公司资产。

但实行了仅仅一年的巡查制度,竟然出现了“越来越表面化、巡查与营销人员相安无事”的趋势。难道基层市场严格按照公司的要求把工作做好了?

专业的市调数据却显示,a公司多数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单店卖力、产品周转率远远低于竞争对手,这与市场巡查人员提供的巡查数据出入很大。

王亮(化名)是a公司的中心城市经理,在他看来,接待市场巡查虽然有些不胜其扰,但还得笑脸相迎、精心准备。“一年起码有20次检查。每个季度要检查,半年、年终都有大查,小查一个月至少得有两三次,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抽查,就像这次。”

2009年7月15日,大区巡查经理一行来王亮所辖区域检查市场基础建设,顺便检查某乳饮料sp主题推广活动的执行情况。

此次检查,计划走访30家终端店,Ka店6家,其他都是中小店,另外还将听取王亮的市场汇报。

在汇报会上,巡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汇报的市场占有率数据和我们从市调公司拿来的不一样?如果你们的市场占有率这么高,为什么区域月销量一直突破不了500万元的瓶颈?”

王亮解释,这可能是市调公司调查区域、样本差距不同造成的。巡查没有继续追问这个问题,只是表示去现场看了再说。

由于这次是明察而不是暗访,所以王亮提前安排好了七、八条中小店比较多的街道和所有的大卖场。王亮也不是将这些路线全部报给巡查,他预先向巡查建议部分场所,要是巡查临时决定去其他地方看看,他就会把巡查领到备用的街道周边。

即便遇到了比较严格遵章办事的巡查。领到预定街道周边就意味着巡查极有可能主动溜达到预先安排好的区域――周边的选择是有技巧的,一是城市商业街,背后中小型超市比较多,二是社区附近。

很显然,巡查十之八九是查不出什么问题的。

到了下午六点多钟,王亮招呼巡查出去吃顿便宴。王亮早已订好席位,在检查区域最繁华的商业街上的一个档次较高的饭店。在王亮热情的招呼和张罗下,巡查经理也放下了白天矜持的面孔,有说有笑,情绪也很放松。正如王亮所预期的,感情拉近了很多,巡查也透露了检查情况。

吃完饭,唱完歌,王亮把巡查送进了房间。握手作别后,王亮这才长吁一口气。

王亮说,“上边检查来了,特别是重量级的巡查,自己的顶头上司都会陪同,所以面子上的事必须做足,更要招待好。否则,当月考核工资事小,升职无望事大。”

市场巡查的“督促、查漏补缺、引导基层市场找出市场应对策略”的本意,最终在营销一线的精心布置下迷失了,在半推半就的潜规则中,演化成了“猫捉老鼠”的例行公事,能发现问题的、敢于找问题的越来越少,处处一团和气。

巡查对术大揭底

许多基层市场人员在大大小小的巡查与反巡查实战中早已百炼成钢,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接待巡查招数。

第一招:打探消息

基层市场要做好接待巡查工作,首先会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是谁来?

巡查职别不同,陪同、接待的规格也不同。大区巡查经理以上的人物,区域经理全程陪护,必要时还要拉上客户,影响他们的走访计划,毕竟多数时候公司还是会给客户留足面子的,因此,会充分考虑、接纳客户提供的走访意见,于是就绕开了“雷区”。

若是大区之下的熟面孔,那就很好办,指派专人陪同,在市场上溜达几圈,餐饮、住宿安排妥当,双方皆大欢喜。

若是新面孔,则一方面通过熟面孔建立联络管道,让熟面孔影响新面孔,另一方面先高调接待,伺机建立关系。

问题二:什么时候到(走)?

此问题暗藏玄机,一是只有明确了巡查到达时间。才能够预先安排好路线、排面、品项等科目。在前文中,王亮正是在巡查到达之前,才和客户老张商量,将其的另一个品牌从超市的陈列架上紧急撤下,换上自己的产品,而巡查经理看了公司气势宏大的陈列面后,满意就写在了脸上。

二是可以紧急召集市场辅助人员,将车站附近突击张贴宣传物料、整理陈列面,甚至临时赊货铺市,这是因为,不少巡查人员常会利用上下车的时间,临时检查火(汽)车站附近,而考虑到车站附近店铺往往存在“杀生”习惯、不常进货甚至空白点较多的现实,赊货铺市就成了目的性较强的临时性手段。

问题三:是明察还是暗访?

若是明察,可以按需设计检查路线,而若是暗访就会相对麻烦,为此王亮所在区域就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在某些重点店铺,如果有展现职业信息比较多的人询问本品、竞品的情况,导购要马上通知当地领导。

第二招:设定“专线”

为下来检查的领导设计“专线”,这是完成好接待任务的核心。你想让领导看到什么,想回避什么,表达什么意图,达到何种效果,全看路线咋安排。

第三招:门面工程

王亮在这一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这次巡查经理检查的店铺,他预先一日做了全面安排:既借用别人陈列位置,也临时突击囤货,还训练导购理货人员应对领导询问话术。王亮为防止巡查经理心血来潮去检查客户库房,还特意安排客户老张锁上其他两间放着竞品的库房。

第四招:汇报要投其所好

在一般情况下,重量级巡查人员考查的第一步是听当地市场人员的汇报。因而,汇报这一步骤显得尤为重要:汇报砸了,领导眉头一皱,之后的事情就难说,以后“要钱”的事更容易被卡。王亮总结说:汇报之前必须得了解领导的性格,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投其所好,说到领导的心坎里。

第五招:导演功夫要过关

上级领导到基层检查市场,一般免不了询问公司的导购、理货等市场辅助人员。假若他们不会说话捅了篓子、或是交了实底怎么办?最稳妥的办法,把好人员关。

王亮层层交代,在预计巡查要走的重点路线、重点终端,事先安排、挑选好导购、理货人员,交代好巡查当天考察的大致内容,甚至连“台词”都会事先导演好。

第六招:饭局决定成败

王亮认为,不少事情在餐桌上比在会议室里更容易沟通,也更容易解决。筷子一举,酒杯一端,问题解决在谈笑之间。

巡查怎样减少失真

市场巡查制度之所以走样,关键不在于制度本身,而在于实施巡查制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管理误区、盲区。

引人制约、跟进的长效机制

不少企业对营销一线采取“防贼”式的不信任态度,认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把重点放在了扎紧篱笆上,因此,市场巡查制度就成了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纠风办”、“督察队”。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企业极易犯下这样的错误:

1 市场巡查制度只是一个突击检查市场的短线手段,什么时候对某区域市场或某个营销事件有疑问,马上召集人马查个底朝天。对他们来说,引入市场巡查制度目的在于“威慑”,而非防微杜渐、由微见著;

2 市场巡查的权限过大,加上缺乏部门间的有效监督、制约,造成市场巡查部门坐大,使市场巡查在“合理伤害权”的幌子下与营销一线共谋利益、相安无事。

3 把市场巡查部门剥离于企业正常运营之外,自负盈亏,除了要完成公司下达的巡查任务指标外,还被授予在罚没的费用中支取其人员工资及福利的权力。企业甩了包袱,或多或少减了负担。但很显然,这样做肯定会导致市场巡查滥查滥罚。

市场巡查制度是系统工程,与营销一线相克又相生,引入市场巡查并不是要“防贼”,而是要引导、监督市场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因此,市场巡查绝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也不是心血来潮式的突击检查行为,更不是承包式的检查行为,而应是一种长久的、渐进发展的、可制约的长效机制。

巡查不是“一招鲜”

营销一线经过多年的接待实战,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应对招数。单纯局限于某一种巡查手段,或者单纯依赖某一个巡查方案进行,极容易被受查者变着法子地安排,影响巡查的决策,使之朝着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发展。因此,只有通过“明察”、“暗访”、

“访谈”等多种不同巡查方式,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才能够最终发现问题。

营销管理层应不定期抽查

营销管理层一定要在每个月抽出几天时间,不定期地抽查区域市场,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巡查数据的“水分”。如果偏听市场巡查的一面之词,一方面脱离群众,容易让市场巡查狐假虎威,使得缺乏有效监督的市场巡查更容易官僚,也极易滋生腐败,另一方面也容易被貌似正确的数据“忽悠”了,影响对市场基本态势的判断和决策。

区域经营汇报篇4

当日上午,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此拉开帷幕。中国国家主席、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00多位国家元首的到来,大大提升了这届大会的影响力和被关注度。

这天早晨7时许,巴黎城还被夜幕笼罩。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就领着一队人马匆匆离开了下榻的宾馆,快步赶往地铁站。前一日,大家刚刚坐了11个多小时的飞机。顾不上倒时差,他们坐6号线、转B线、再搭乘大会安排的环保车后,终于来到会场入口处。一行人很快就在196个参加国和地区的旗柱里找到了中国柱。他们争相与印着鲜艳五星红旗的国旗柱合影,心里想的是如何把中国两个林业边会开好。大家都怀着同一个心愿:利用好这个国际讲坛,讲好中国林业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碳汇工作者描绘的美丽画卷。

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中国林业行动

30日下午16时30分,这是气候大会期间中国诸多林业边会的第一场。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巴黎气候大会期间,林业议题主要是就如何继续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进行磋商。显然,中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建设与措施、中小城市的低碳经济实践、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植被恢复和社区发展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独特的作用。对此,各国已经有普遍认同。保护森林,可减少破坏森林而导致的碳排放;科学的、可持续的经营森林和造林,可增加碳汇;利用木材作为钢材、水泥等化石能源产品的替代品,可以减少碳排放;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森林还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质净化、空气净化、防风固沙、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农业、水利等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作用。“减少毁林、减少森林退化、加强造林和森林保护、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增加碳储量”的提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林业行动”。这个主题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主持会议的李怒云很快就发现,位置并不占优势的观察员3号会场很快就坐满了各种肤色的代表。他们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印度、韩国、意大利等国。

边会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李怒云邀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王光玉一起主持。来自中国、加拿大的政府官员、学者、慈善领域的领袖,就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建设与措施、中小城市的低碳经济实践、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植被恢复和社区发展进行交流讨论。

李怒云首先作了题为“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专题报告。她从中国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和促进公众参与林业增汇减排等3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国政府重视林业建设和发展,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措施,特别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参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丰富实践,重点介绍了以森林碳汇为主的林业生态产品的生产、管理和自愿交易,促进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发育的创新实践。

老牛基金会创始人、荣誉主席牛根生作了“构建生态屏障保护地球家园”的报告。从他的报告中,记者了解到,老牛基金会成立于2004年,是我国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非公募基金会。长期以“渡人渡己,心怀感恩;树人树木,责任天下”为宗旨;以“教育立民族之本、环境立生存之本、公益立社会之本”为使命;以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和公益推动为主要公益方向,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和平等发展作出贡献,从而实现“传承百年,守护未来”的目标。为顺应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近年来,老牛基金会持续加大了对生态治理公益项目的支持力度。截至2014年底,老牛基金会对生态治理和保护项目资金累计投入近2.8亿元,占全部公益支出的40%,在其投入的生态建设等公益领域中位居第一。由老牛基金会向碳汇基金会捐资,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开展的“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于2013年荣获民政部颁发的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院长约翰・英纳斯报告的题目,是围绕“中国低碳经济――中小城市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展开的。他在报告中,阐述了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重点指标、指标对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正向驱动作用,并以福建省福鼎市和柘荣县为例,报告了指标的具体运用。他提出,通过开发节能技术,运用新能源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并转变生活方式等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实现区域性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同时提出了保持经济优质适度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指标的具体建议。

与会专家和代表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对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建立、推动以碳汇为自愿交易对象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表示认同,对老牛基金会为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善举表示钦佩,并认为中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值得向国际社会推荐。

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碳汇城市建设

12月5日,大会的中国角迎来低碳主题日。“建设碳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边会在“中国角”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这个边会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和加拿大UBC大学联合主办。

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因此,此次研讨会以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分享碳汇城市建设经验、传播中国林业声音为主题,通过不同领域、不同组织、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专家学者的讲解,向国际社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社会各界支持、参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丰富实践及成功案例,帮助各国代表了解中国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突出作用。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负责人及其合作伙伴的代表,共同讲述了怎样通过机制引领、资金投入、文化建设、社区发动等具体措施,动员和吸引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保护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行动。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摩洛哥、瑞典、中国等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研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森林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成为全球增加森林面积最快和人工林最多的国家,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了卓越贡献。大家都清楚地记得,在此次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再次强调,实现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于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的信心和决心。各级政府积极响应,采取措施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确保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如期实现。然而,如何将发展林业与保护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改善民生与应对气候变化等热点和难点问题统筹考虑,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不仅是政府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

据悉,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作为中国国内首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加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动建立和完善以碳汇为自愿交易对象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并开展了相关试点。与此同时,还与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部门合作,结合国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共同研建并了《碳汇城市指标体系》。

李怒云在主旨演讲中,解读了《碳汇城市指标体系》以及建设碳汇城市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她说,碳汇城市理念的提出及其指标体系的研建,旨在为贯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部署,促进那些森林覆盖率高、碳汇增加快,而工业不发达、温室气体排放少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坚持绿色发展思路,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以碳汇为主的生态服务市场的培育,探索建立以生态产品市场化、货币化的生态补偿新机制,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因此,所建立的《碳汇城市指标体系》不仅强调森林植被恢复、保护和科学经营、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还考虑了诸多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为那些森林覆盖率高、绿树成荫、碳吸收量大,同时工矿企业少、空气清新、碳排放低的城市授予“碳汇城市”的生态名片,以展示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城市发展新路径。按照《碳汇城市指标体系》测评,河北省崇礼县和浙江省泰顺县获首批碳汇城市称号。他们建设碳汇城市的成功经验,对推动生态文明及绿色低碳、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加拿大UBC大学林学院院长约翰・英纳斯教授介绍了《小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公众意识-中国案例》研究报告。他的报告显示,89.5%的民众一定程度上知道低碳经济,85.2%的居民支持发展低碳经济,74.9%的居民期望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以改善环境,53.8%的居民认为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成本较高。报告发现,公众普遍缺乏低碳经济方面的知识。他建议,加大低碳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知识的普及力度,全面提升公众对低碳经济基础知识具体实现途径的认识。

老牛基金会创始人、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主席牛根生表示,建设碳汇城市,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生态是理念、是文化,只有深入人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而且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应当进一步修复和重塑人文理念;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展文化产业是科学的选择。老牛基金会将继续支持植树造林等公益项目的建设,为低碳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多的贡献。

满头白发的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会长安丰杰声洪如钟。他说,学会在推动荒漠化防治新技术新材料运用、防沙治沙学术交流、国际交流合作、科学普及宣传等领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为服务地方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河北省张家口市因2022年冬奥会而引人关注。该市林业局局长王海东说,张家口市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和空气治理力度,全面创优生态环境,维护首都生态安全,在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绿色发展、引入市场机制、拓宽筹资平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办好冬奥会奠定了生态环境基础。

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主任周彩贤介绍了北京市重视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的政策、机制;将碳汇林业发展融入流域管理、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为环境服务付费和建立大都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基金的经验。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玉红介绍了该会在推动低碳社区建设与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温州市低碳城市研究会秘书长应苗苗和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博士陈秋夏,联合报告了温州应对气候变化的系列行动。

会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参会的北京国投盛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表示,向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赠高科技产品――沸石,共同建立土壤修复和盐碱地改造等示范基地,积极参与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为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中国绿色碳汇

气候大会期间,李怒云辗转于每一个会场、参观每一个展台。她始终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国绿色碳汇事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悉,前不久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森林经营。李怒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她说,目前我国中幼龄林比例占到森林总面积的60%以上,林分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功能不强。通过加强森林经营,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林木生长环境,能够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同时,又能促进林下植被的健康生长,促进形成具有乔灌草多层结构的森林群落,使之充分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森林疗养、森林游憩、增加森林碳汇等众多效益。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指出,林业碳汇已纳入国家碳交易体系中。李怒云说,林业碳汇项目是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16个专业领域之一。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两个部分,林业碳汇项目产生的国家核证减排量属于目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之一。重点排放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包括林业碳汇)抵消其部分经确认的碳排放量。

在李怒云看来,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具有特殊优势。林业碳汇项目除了产生一定的项目减排量外,还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吸收污染物,以及更能够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效益。林业碳汇交易项目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李怒云介绍,我国政府正在调整林业发展方式,从重视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向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转变。从而增加我国森林碳汇,注重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减少森林碳排放。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育林木新品种和研发森林经营新技术,以科技支撑促进我国林业发展。对于促进林业增汇方面,希望国家能够加大林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现在我国进入了森林资源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的稳步发展时期,林业生态建设难度较大,需要有力的资金保证。也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碳排放企业,能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中来,捐资造林,减少碳排放。对此,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该身体力行。现在社会大众可以足不出户就参与捐资造林,实践低碳生活,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来。人们可以点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网站,通过网络捐资的形式,进行捐资造林。

李怒云希望,国际涉林谈判能够继续往前走,在新协议中体现林业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产生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成果,从而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共同维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区域经营汇报篇5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银行国际化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银行将构建成国际一流现代化金融企业。本文研究了汇丰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和国内工商银行的战略发展,总结性的评析了银行股计划的发展。

关键词:银行国际化战略发展

一、银行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银行国际化的理论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种金融全球化、银行国际化的的趋势。

从目前国际性大银行在全球的业务运作来看,当本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海外市场对风险的分散作用就变得十分突出。从分散风险动因出发,银行的全球布局有助于其保持稳定的收益并降低在某一特定国家过于集中的风险。银行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理论大多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之上。从单个银行看,这些理论所阐述的动因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是较为关键的;从银行业整体国际化发展动因看,主要有寻求增长和盈利机会即利润最大化的动因、发挥竞争优势的动因、跟随客户的动因和风险管理动因等。

总体而言,银行国际化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特征。按照银行的跨国程度、机构形式、区域分布、主营业务和客户构成等特征的差异,银行国际化进程通常可以分为部分国际化、走向国际化、实现国际化和实现全球化四个阶段。

二、汇丰银行国际化的个案分析与比较研究

1.汇丰银行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从一个以中国及远东地区为中心的、主要从事贸易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汇丰银行一直根据其核心价值观制定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合理平衡的区域布局和根植当地的全球发展战略。汇丰在通过收购兼并活动扩展其地域及业务范围的同时,不断调整适应东道国环境,兼容并蓄地吸收当地人才及文化资源,形成一个跨地域、跨文化、跨业务的企业模式和全球化经营战略。目前,其国际化的动因主要是发挥已有的国际业务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增长与盈利的机会,保持全球领先国际银行的地位。

2.与资本运营、国际化拓展的企业发展路线相适应,汇丰集团的组织架构表现出了多层级控股、全球化布局和混业经营等突出特点,反映了汇丰集团的运营特色。汇丰集团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对于较低层级的公司,其控股股东可能是上一级的公司,也可能是更高级的公司,甚至可能是同级的其他公司。这使得汇丰银行组织机构之间的股权结构比较复杂;(2)组织结构层次较多,加上控股母公司一共有七级;(3)主要营运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九成以上以母子公司形式存在,联营和合营公司虽然也存在,但是在汇丰集团组织体系中所占比重非常小。汇丰集团从国际化竞争、国际化发展战略出发,鼓励各地区附属机构依托本地经济金融环境,开展特色经营,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地区附属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动性,有效克服了管理障碍,确保集团不仅获得稳定的业绩增长,而且母公司能灵活地控制各级机构的经营管理,使其服务于汇丰集团的长远发展战略。

3.从国际化程度上看,汇丰银行在77个国家和地区经营,70%以上的资产在英国以外。汇丰通过收购兼并活动呈现北美、欧洲、香港三足鼎立的合理平衡的区域布局,近几年在北美地区的扩张发展是其亮点

4.汇丰不断发展成为世界顶级金融公司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汇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过人之处。汇丰银行认为兼顾不同文化的需要是集团品牌的内在价值之一,也是维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汇丰集团的“国际事务官”制度。在全球化扩张过程,汇丰集团具有一支400人的“国际事务官”团队。这支队伍的成员机动性和适应性都很强,他们的作用就是使汇丰的战略得到充分有效的执行。汇丰银行就是通过这种独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跨国经营的快速成长。

5.国际化对汇丰银行财务比率与市值影响的实证分析。2000年以后汇丰银行境外收入比重与境外资产比重的对比情况发生了变化,境外收入比重大于境外资产比重,这种趋势表明,单位境外资产的收入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而2001年以后汇丰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平均权益回报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境外资产比重、境外收入比重以及单位境外资产的收入贡献率的上升对汇丰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平均权益回报率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三、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1.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金融业改革的继续深化等为工商银行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具体来讲,工商银行综合改革和股改上市的快速推进为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创造了良好的微观环境。

2.虽然近年来工商银行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总体而言工商银行仍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依然存在着海外机构、地域覆盖范围小,人员数量少,海外资产比重低,当地化程度浅,服务品种单一,以及国际经验、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

3.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规划在机构建设方面,跨国经营实现阶段性突破,综合运用并购、申设、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选择分行、子银行、控股机构和代表处等境外机构形态,以营业性机构为主、代表机构为辅。按照“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的布局原则,每年增设2家境外机构,5年内延伸至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符合亚洲地区一流跨国银行的网络基础,同时积极争取在北美和欧洲实现网络建设上的突破,最终构建以亚洲为重点,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辐射我国主要经贸合作地区的全球网络体系。

四、银行国际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1.清晰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银行在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时要正确定位,根据总体发展目标确定区域重点、业务重点、发展先后次序以及组织管理架构的发展战略。花旗、汇丰等银行在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战略上取得成功,与这些银行根据自身总体发展目标和竞争优势,确定区域重点、业务重点、品牌战略和相应的组织管理架构有密切关系。

2.完善的国际化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一个与国际化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是银行国际化持续稳健发展的一个关键。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才能适应国际化发展及跨国经营的基本要求。银行要按国际规范和国际惯例的要求运作,就需要管理者精通国际惯例和熟悉相关国家的基本法律。

3.合理的国际化组织管理架构。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了按业务和部门进行管理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在跨国银行中也非常普遍。从欧美银行国际化的发展经验来看,银行业务的组织架构从地区板块化向业务垂直化的成功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而且,各大类业务本身的性质和产品的特点也对构建一个合理的组织管理架构以及管理效率产生影响。

4.优秀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当今世界成功开展跨国经营的银行,无不拥有一大批稳定的复合型、专家型金融人才,并不断在银行内部大力培养精通外语、国际金融业务、国际贸易、法律、财务、营销、信息技术并能按照国际惯例行事、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全球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弥补自身培养的不足。优秀的国际化企业文化也是银行国际化成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性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国银行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

5.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银行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紧密合作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可以说,信息技术决定商业银行的未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通过改变银行业务模式、运营方式来影响银行的经营战略和盈利方式,因此银行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保持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aliber,RobbortZ,1984.internationalBanking:aSurveyandComments[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16(4).

[2]赖建平.2000.试析跨国银行理论[J].南开经济研究,(3).

区域经营汇报篇6

《投资者报》记者曾多次致电汇源媒体公关部负责人栾明阳,想咨询此次葡萄酒项目的更多信息,但对方都表示,“公司正处于2011年年报前夕的敏感时刻,不宜接受任何采访。”

记者从汇源集团的年报了解到,自2009年推出“果汁果乐”大幅进军低浓度果汁领域,到2011年上半年,其在25%或以下低浓度果蔬汁这一类业务上的市场排名依然未进入前五名。而其在百分百果汁和中浓度果汁这两类具有优势的业务上,增长明显乏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汇源高调进军葡萄酒领域,是在其果汁业务疲软的背景下,一方面开拓上游葡萄种植领域,另一方面在产品上做同类延伸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此举或许难以成为汇源摆脱主营业务困境的拐点。

进军葡萄酒不被看好

据了解,此次汇源将在吉林省柳河县投资5亿元用于葡萄酒庄及葡萄深加工项目。其中2012年6月15日前的一期项目将投资2亿元,建设葡萄种植、葡萄酒庄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二期项目将发展加工用葡萄种植基地,建设葡萄汁及葡萄皮渣深加工项目等。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产值6亿元。

对于汇源的此举,业内人士已经针对其在品牌塑造、种植酿造技术、市场环境、营销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种种质疑。

“汇源具有上游种植的经验和运营果汁等传统快消品的成熟渠道模式,这两个资源是其进入葡萄酒领域的优势所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3月13日回答《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周思然看来,近年来葡萄酒领域获得了快速的增长,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要真正突破目前葡萄酒市场的竞争格局则难度较大,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也曾发力葡萄酒市场但效果并不佳;并且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尚不规范,各种以次充好以假成真现象频频出现,而在中高端市场消费者对葡萄酒品牌的要求则较高。

“对汇源而言此举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是企业丰富了大农业投资战略,将为葡萄汁等果蔬饮料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弊的一方面是葡萄酒领域门槛高,再加上汇源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难以将这一市场做大做强,将对企业资金、资源等造成一定的压力。”周思然认为,汇源进军葡萄酒领域之举仍然困难重重,弊大于利。

而听到汇源要在吉林投资葡萄酒业务,葡萄酒专家杨征建则很为惊讶:“吉林那边有个叫通化的葡萄酒产区,基本上属于快要死掉的产区了,不知道它为什么要跑到那里生产!”据了解,葡萄分为酿酒葡萄、制汁葡萄和鲜食葡萄,杨征建表示,酿造葡萄酒和制作葡萄汁的葡萄很难共同使用,而汇源要从这一片既要做葡萄酒又要做葡萄汁的投资中获取最大的利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主营果汁业务增长乏力

在主营业务上遇到增长瓶颈的汇源,早在3年前就选择向低浓度果汁进军来改变困局,但是困局并没有改变。

2009年汇源果汁重砸50亿元推出系列全新碳酸饮料“果汁果乐”。众所周知,当时汇源正经历着与可口可乐交易失败的空窗期,2009年上半年汇源的销售额相较同期下降了32%。而到了2010年上半年,其销售额猛增68%,这或许得益于这款全新的碳酸饮料,从2010年中报中可以看出果汁饮料销售额较2009年同期增加了83.4%。

然而好景不长,到2011年上半年,根据汇源2011年中报显示,果汁饮料销售额增幅仅为4%。

以中高浓度果汁站稳市场的汇源,果汁饮料类业务一直以来就是其软肋。在中高浓度果汁市场日趋饱和之际,低浓度果汁业务不具竞争优势的汇源,试图出售其果汁业务以摆脱下游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改为专心做上游种植。然而如意算盘没有打成,汇源重磅推出“果汁果乐”想要弥补在低浓度果汁上的缺陷。

可是,根据aC尼尔森的研究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汇源在低浓度果汁上的排名一直以不超过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六位,2011年上半年更是只有4.8%的市场份额,销售额仅有3700万元,比2009年不含有果汁果乐的5.4%的市场份额和4300万元的销售额还低。

值得关注的是,汇源不仅在低浓度果汁业务上没有突破,在其具有优势的中高浓度果汁业务上增长势头也明显乏力。汇源在经历2008年并购失败后,根据其2009年年报数据显示,汇源2009年的销量较2008年仅增加0.9%;而在这之后的2010年销量较2009年增长达30.9%。

或重蹈“果汁果乐”覆辙

主营业务没有起色,3年后汇源又选择进军葡萄酒领域,此举前景几何?

早在2009年推出“果汁果乐”的会上,朱新礼本人就曾对媒体坦言,汇源进军碳酸饮料是临时改变的战略。而此时进军葡萄酒,大部分人都没看懂汇源到底走的是一种什么战略。

近年来汇源加大了上游的资金投入,提出大农业投资战略,对葡萄酒庄及葡萄深加工项目的投资同样涉及了上游葡萄的种植。此举汇源是想要重操2008年的想法,放弃下游专攻上游;还是开拓下游产品线,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周思然认为,这是汇源丰富其大农业投资战略的措施之一。虽然汇源进军葡萄酒领域,但其业务并不仅仅局限于葡萄酒,还包括上游葡萄的种植、葡萄汁的生产及葡萄皮渣的深加工。“就这一点来说,汇源希望将利益最大化,所以对葡萄酒的涉及只是这次投资的小部分,难以做到长期专注。”周思然如是说。

区域经营汇报篇7

总体看来,目前上海共有公开发行的报纸100种,上海报业资产规模约200亿元,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前茅。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报业集团是上海报业市场的两大“龙头”,围绕两大集团,上海已经形成了以党政类报纸为核心,市场化报纸为主流,其他报纸包括行业报和外来报纸等为辅助的多层次报业生态格局。

其中,党政类报纸如《解放日报》注重城市覆盖和市场影响力,保持着特殊的主流媒体地位,《文汇报》在受众忠诚度和对高端客户的影响力等方面保持着绝对优势。同时,在上海,市场化报纸数量众多,如《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东方早报》、《第一财经日报》、《申江服务导报》等,而且竞争最为激烈。尽管有《扬子晚报》、《国际金融报》、《每日经济新闻》等外来报纸的渗透与冲击,但本地市场化报纸创新经营,亮点频频,在竞争中占有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此外,行业报如《劳动报》、《上海科技报》等正在稳步推进转企改制,上海专门成立了市报协行业报委员会以推动行业报改制转型、创新发展,行业报通过转企改制有望成为上海报业又一支颇具发展潜力的生力军。

发力社区报做深做透本地市场

2011年,上海报纸继续展开社区“圈地运动”,社区报竞争呈现加剧趋势。继《新民晚报》、《城市导报》发行社区报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晨报》创办全新社区报。新闻晨报社区传媒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正式成立,标志着《新闻晨报》社区报项目进入公司化运营阶段。《新闻晨报》社区报旨在将社区居民的供需信息、为民利民的实事工程、邻里间的和谐事迹,以及各种服务类资讯进行统一编撰,通过合作街道的全覆盖投递,实现精准发行,做到有效宣传。2011年3月已拓展至12个街道,覆盖本市近400个居民小区,4月25日发行的《新闻晨报》社区报单期广告收入突破百万。

而上海最早推出的《新民晚报》社区报更“强调内容的差异化,强调发行通路的分众性”,不断调整发展策略,根据商圈选择相应社区发行,努力打造上海中高端消费人群的“社区资讯管家”。隶属东方网的《城市导报》则将自己的社区报定位于全市近200张区(县)报和街(镇)报的“媒体支持”者。

由此可见,在上海,社区报已经成为各家报业集团角逐的一大热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社区报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目标,在服务社区的同时要获取相应的经济回报,但在现阶段,社区报能够取得经济回报的毕竟是少数,这一形态的报纸要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尚需时日。

整合资源加强报纸品牌营销

报纸要立足和发展,必须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树立品牌。2011年,《新闻晚报》以“新上海人”为目标人群,报纸从内容、形式、内在流程设计等方面不断变革。《青年报》则从2011年3月30日启动改版工作,坚守青年定位,丰富报道手法,贴近青年生活,获得青年读者的青睐。《申江服务导报》以“更白领、更时尚、更海派”为目标,完成了2011年度秋季升级改版工作,在纸张类型、栏目设计、版面编排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升级。《浦东时报》更从2011年开始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以实现向财经类媒体的转型。

与此同时,自2011年以来,青年报社架构进行了部分调整,成立了发行印务中心,以整合各品牌印务发行资源。青年报社的《学生导报》推行品牌联席会议,加强采编与经营的良性互动,以有效整合资源,集结品牌之力。

此外,上海市报纸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报社品牌活动,以多种形式提升报纸的品牌价值,扩大报纸影响。2011年,通过开展报社品牌活动的征集、调研工作,已经评选产生了特别有影响的十项报社品牌活动,它们分别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文汇报》“文汇讲堂”、《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新闻晨报》“东滩论坛”、《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青年报》“学生记者团”活动、《上海老年报》“真情为老服务社会”读者咨询活动、《上海科技报》“大众科学奖”、《青少年科技报》“金钥匙”科技活动、《上海壹周》“地球一小时”环保低碳主题活动。

推动有效发行提高报纸渗透率

报纸有效发行是指在报纸的行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扩大报纸的市场占有率、阅读率和影响力,并能直接带来广告回报或对广告有吸附力的发行。报纸有效发行不但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渗透率,而且意味着更多的广告资源,对报纸经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1年,上海报人在占领有效发行市场上也是各尽所能。

突出重点领域,抓好有效发行。在《文汇报》的发行上,上海教育系统一直对教师订阅《文汇报》给予多方照顾和支持,因而该报长期以来在报道和发行上倚重教育领域。《解放日报》为了扩大发行面,既按照老办法依靠组织优势搞发行,又跳出组织,推出《两新天地》、《两新星空》专版,在非公经济组织和快递企业领域扩大发行,发行方法正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东方城乡报》以上海郊区农村为主要服务领域,以市郊村镇为报纸发行的重点领域。而《第一财经日报》的发行走高端路线,着重覆盖机场、航班、宾馆、会所等各高层次服务窗口。文新报业集团的《行报》在发行上采用定点跟踪的方法,提高销售率和传阅率,该报在杭州发行,采取精确发行、定点跟踪的方式,报纸到位率较高。

培育年轻读者,力推品牌活动。《新民晚报》为了优化读者结构,培养年轻受众,推出了每周四天的《新民晚报》大学生版,免费派送到全市20多所大学,对大学生宿舍实现全覆盖,大学生版的多数稿件,都是由学生自己提供和编排。不仅使大学生亲近这张报纸,更逐步养成大学生读报习惯,培养起报纸的“未来读者群”。此外,《青少年科技报》主办的“金钥匙”中小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已开展21年,是该报社的品牌活动,不仅为该报注入了新的活力,办出了报纸的特色和亮点,更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生读者,有效地带动了报纸的发行。

强化精准服务,促进报纸发行。在上海众多生活服务消费类报纸中,大部分读者定位是交叉的。《上海壹周》的定位是20岁至35岁之间的城市白领,该报非常细致地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和资讯;《东方航空报》更是宗旨明确: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航空主业;《浦东时报》则是在创新发行工作方面,提出了“特定信息的有效传递”的理念,不定期地增发宾馆报、班车报、企业报、窗口报,及时送达相关客户。

报网融合多元化经营促转型

2011年,上海报业大力推动报网融合,探索报纸新产品,为报业发展拓展新渠道。两大“龙头”报业集团在新媒体应用和拓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各报都推出了媒体网络、手机报、微博等,多份报纸登陆ipad应用程序商店。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部分新媒体产品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在统一技术平台上进行的高度it整合在行业中名列前茅,特别是该集团“报业新闻信息及采编流程整合管理平台”项目通过鉴定,在报业转型中为探索“报网互动、报网融合”创造了新模式。此外,《新民晚报》不断推动晚报和新民网的融合,《上海壹周》则于2011年11月7日推出全媒体数字产品“壹周全媒体资讯平台”,在转型发展中努力实现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从平面媒体向多媒体融合转型。不过,除了少数报纸新产品有一定的经济回报外,上海绝大多数报纸的新媒体产品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并未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要取得经济效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开发新媒体产品外,上海报业在做好主业的同时,还在努力探索多元化发展,包括进军文化创意产业等。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上海市委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支持下,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在闵行莘庄建设解放大厦。一方面通过搬迁至闵行莘庄地区,为集团和《解放日报》的进一步发展获取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将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的楼群出租获取租金,支撑报业可持续发展。2011年9月3日,《解放日报》15个采编部门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从汉口路300号老楼至闵行莘庄解放大厦的搬迁任务。

文汇新民报业集团积极进军文化产业,2011年6月2日集团和闵行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力打造文新传媒谷、共建文化创意园。协议明确,双方将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这对文汇新民集团实现从传统报业集团向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传媒集团转型将起到推动作用。

目前,报业的主流地位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从发展趋势看,伴随着电子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冲击,以及报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行政保护优势趋弱,报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冲击和竞争压力,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转变是必然的趋势。上海报业也不例外,亟须未雨绸缪,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阶段,由于进入门槛较高、管理严格,上海报纸竞争并不充分,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特别是综合性都市报从定位到内容、形式甚至广告都有趋同的现象,所以上海报纸需要错位竞争、差异化办报,体现各自读者群和市场的差异,不断在同质化竞争中“求异”。

此外,上海报纸还应不断增强对“外”传播能力,这个“外”主要指上海以外的国内其他地区,积极跨地域合作办报,而上海的报纸除了少数外,大部分报纸基本局限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对外开拓市场能力不强。

区域经营汇报篇8

一、实施区域统计的基本原则

(一)所在地原则。除少数不宜按区域划分其经营活动的单位外,所有单位都在所在地进行统计,即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在哪个区域就在哪个区域统计。

(二)法人单位原则。以法人单位作为统计的对象。跨区域的产业活动单位由所属的法人单位归口统计;跨区域的法人单位如实行分开或分级核算则分别在各自所在地进行统计,如实行统一核算则在总部所在地进行统计。

(三)不重不漏原则。不重不漏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也是实施区域统计的关键。武陵区和各管理区必须做好摸底清查工作。市直各单位、各行业,部、省属驻常各单位要全力配合武陵区和各管理区做好相关工作。

二、区域统计的实施对象和范围

(一)原由市统计局直接统计的所有中央、省属、市属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除少数不宜按区域进行划分的外,都按所在地原则和法人单位原则改由武陵区和各管理区统计机构统计。

(二)原由各行业办和市直有关部门直接统计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除少数不宜按区域进行划分的外,都按所在地原则和法人单位原则改由武陵区和各管理区统计机构统计。

(三)考虑到少数行业和单位在业务上系垂直管理,财务统一核算,不宜按区域进行划分,(如邮政、电信、金融、保险、证券、供电、供气等)这些单位(简称直报单位,下同)继续执行向市统计局直报制度,数据由市统计局通报武陵区和各管理区统计机构以便开展国民经济核算。

(四)所有新建单位、迁移单位,跨区域的联合、联营单位都根据所在地原则和法人单位原则由各区统计机构进行统计;新的上规模上等级的单位和原来漏统的单位由各区统计机构清理核实后纳入统计范围。

(五)考虑到目前统计基础的现状,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暂时维持现有统计体制不变,两区区域内的部、省属和市属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继续执行向市统计局直报制度。

三、区域统计的职责分工

(一)市统计局负责的工作:负责国家、省和全市各项统计普查、调查任务的组织实施;建立并制定符合常德实际情况的统计调查制度、统计调查方法、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直报制度和超级汇总方式;部分重点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审核、汇总及分解;全市统计资料的审核、汇总和上报国家、省统计局工作;开展全市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预测、重点课题的调查研究及向社会进行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三化”进程等指标体系和区县(市)主要经济指标的考核与监测;市直部门和相关行业的统计监测;全市各项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管理;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信息和情况;全市统计登记、统计普法、统计执法和上岗培训等项统计管理工作;组织全市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统计数据库;督促指导区县(市)及基层统计部门开展各项统计工作。

(二)武陵区和各管理区负责的工作: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各项统计调查、统计管理;完成上级交办的普查、调查任务;辖区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审核、汇总和上报市统计局工作;开展辖区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分析预测、重点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辖区范围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三化”进程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监测;及时向党政领导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信息和情况;辖区范围内统计登记、统计普法、统计执法;组织开展辖区范围内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统计数据库;负责督促指导乡镇、街道开展统计工作。

(三)各乡镇、街道统计部门及区属有关部门根据各区统计机构的统一要求,负责所属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上报及相关的统计管理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普查和调查任务。

(四)实施区域统计后,市人民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及承担社会管理职能、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仍按原渠道搜集系统、行业管理所需的资料。

四、区域统计的实施步骤和时间

全市区域统计改革工作分两个层次进行,从*年3月至*年6月在武陵区和西湖、西洞庭管理区全面实施,条件成熟后再在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和德山开发区实施。第一层次的改革工作具体分为准备、实施和接轨运行三个阶段,各阶段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年3月-4月):下发区域统计改革工作有关文件,制定区域统计分专业、分区域实施细则;召开全市区域统计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具体部署区域统计改革工作。

区域经营汇报篇9

一、加强青少年社会组织建设

1.培育和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具有社会价值的青少年社会组织。到街道、社工委、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区域青少年社会组织底数;深入挖掘,选树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具有社会价值的青少年社会组织典型,给予经费支持;撰写相关调研文章,做好总结,宣传推广优秀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

2.举办“青少年社团发展论坛”,努力提升研究发展能力。通过专家讲座、剖析案例、分析趋势、总结规律、提出建议、分享经验等形式,为广大社团搭建研究、交流的工作平台。以此为核心,规划设计青年社团各类研究课题,组织实施专题调研,逐步形成青年社团的理论研究成果,为青年社团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3.加强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努力提升政治引领能力。依托社会领域党建新格局,以跨地域、成规模、有影响的社会组织团建为重点,大力推进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研究探索社会组织团建有效模式,不断扩大团的组织和团的工作的覆盖面。

4.开发青少年社会组织公益示范项目,努力提升活力激发能力。策划、开发、设计、实施系列公益活动,建设青少年社团公益体系,把青少年的各类公益服务、公益理念、公益形象进行长期、定期、周期地展示宣传,打造青少年社团整体公益形象。

二、加强共青团社会建设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共青团社会建设领域人才数据库。

发挥网络在青少年社会组织联络方面的重要作用,对青年社团和社会人才进行信息汇集、统计,建立青年社团数据库、青年社会人才数据库。围绕青年社团的交流展示、公共服务项目、文化氛围营造等,建设青少年社会组织网络交流平台,QQ群,微博。

2.举办“社会建设领域青年人才训练营”,努力提升组织动员能力。根据不同青少年社会组织的需求,举办“社会建设领域青年人才训练营”,凝聚一批青年社团领袖、骨干、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青年汇负责人,建队伍、增情感、促合作,全面提高青年社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打造系列培训项目,包括社会工作技能、媒体营销能力、公益项目运作等项目,深化社团领袖和青年骨干培养。拓宽从青少年社会组织骨干中推优荐才的渠道,促进青年社团骨干发挥积极作用。

3.加强青年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青年党、政机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青年社区工作者队伍、青年职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开设各类培训班,提升青年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逐步培养一批具有实务能力的社会工作人才。摸清青年社区工作者底数,将他们紧密的团结在团组织周围,为他们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他们成为社区团建的骨干力量。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社区工作者通过公开招考成为国家公务员、事业编干部。

三、加强共青团社会领域载体阵地建设

1.探索建立青少年社团之家,搭建服务、促进青少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新平台。整合资源,建设青少年社团之家,打造党、团联系青少年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对青少年社会组织的科学管理和高效服务,动员、引导青少年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服务与管理,推动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社会化工作平台和新型载体。

2.发挥社区青年汇的阵地作用,吸引、凝聚更多青少年社会组织。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立更多社区青年汇,广泛吸引、凝聚青少年社会组织将社区青年汇作为活动阵地。结合青年汇自身特点,积极整合资源,给予业务指导和资金政策支持,着力打造青年汇的品牌和特色,使其既符合青年特点,体现时代特色,又具备实用功能,发挥阵地作用,以满足志愿服务类、公益实践类、创新创业类、人才汇聚类、兴趣爱好类等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实际需要。开展青少年社会组织“十百千”工程,扎根十个青年社会组织、开展百个适合青年参与的项目,惠及千名青少年群体。开展社区青年汇与乡村青年社的交流联谊、结对共建活动。

3.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动员社会力量贡献区域发展。开展一系列以“三·五”中国青年志愿者日、“五·四”青年节、“六·五”世界环境日、“九·二二”无车日等为时间节点的行动项目,开展“青年社团进社区”活动,动员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担当时代使命,努力形成青少年社会组织发起、各级共青团组织协调推动、相关委办局指导支持、各新闻媒体积极营造氛围、广大团员青年踊跃参与、市民群众响应参与的生动局面,在全社会倡导爱心公益理念和绿色环保风尚。

四、建设和完善各类机制、体制

1.建设协调和管理机制。根据“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共青团组织、社会建设部门、民政部门及各有关行政机构统筹推进,骨干青少年社会组织积极示范的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工作模式,指导各级共青团组织做好青少年社会组织的联系、培育、管理、服务工作,构建新型青年工作网络,促进各类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区域经营汇报篇10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适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统一采购配送商品、统一经营管理规范,采购同销售相分离,实行规模效益的经验组织形式。连锁店由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构成。总部负责统一采购配送、经营指导、财务和质量管理以及市场调研、策划和培训等;门店按总部的指示和规范要求承担日常销售业务;配送中心则承担连锁企业的物流服务。

连锁经营有利于实现集中管理、规模效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连锁形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连锁企业总部与门店的联系程度。连锁形式包括三种:一是直营连锁,是总部与门店联系最为紧密的连锁形式,总部通过独资、控股或兼并等方式开设门店,门店作为分支机构一般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总部对各门店实施人、财、物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统一管理。美国的沃尔玛、瑞典的宜家家居、法国的家乐福和百安居都采用的是直营连锁形式[1]。

二是特许连锁,或称加盟连锁,由门店通过签订合同取得总部的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及销售总部开发商品的特许权。特许连锁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门店与总部的联系较为松散,门店的财产所有权和法律责任均不发生转移,只是根据特许经营合同在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肯德基、麦当劳就是特许经营连锁的代表。

三是自愿连锁,又称自由连锁,是指通过签订连锁经营合同,总部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门店合作,各门店在总部的指导下集中采购、统一经销的经营模式,各门店拥有较大的自,可自由地加入或退出连锁体系[2]。自愿连锁在我国的运用并不太多。

二、连锁经营纳税方式的法律规制

由于连锁经营方式的不同,连锁企业纳税方式也存在差异。连锁经营门店地域分布广泛,且各地方税率和税收政策的不同使得连锁企业纳税方式非常复杂。鉴于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以规范连锁企业的纳税方式。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连锁企业增值税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对直营连锁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批同意,即可由总店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对自愿连锁和特许连锁企业,各门店仍独立核算分别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

对于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规定,对省内跨区域设立的直营门店,由总部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对于自愿连锁和特许连锁,则由门店就地预缴。但对外资企业跨区域连锁经营的,不区分连锁形式,统一实行由总机构向其所在地税务机关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方式。

可见,直营连锁和其他连锁形式在纳税方式上截然不同,这和连锁方式造成的管理方式上的差异有很大关系。直营连锁采取由总部统一纳税主要是因为门店与总部统一经营、联网销售、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核算并且不设银行结算账户、不编制财务报表和账簿,这样门店实质上只是总店经营管理上的分支机构,并且一般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其在财务上也直接受总部支配,不单独核算,而且汇总纳税使得各门店的亏损可互相弥补,尤其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有利于企业汇总计算扣除标准,减轻了企业整体税负。而自愿连锁和特许连锁则不然,由于这两种连锁形式总店对门店的控制有限,门店在财务上相对独立,总店并不参与门店的经营,不承担门店的亏损责任,只按合同收取加盟费或特许权使用费并给予技术支持,因此,采取由门店单独纳税的方式。

三、关于完善连锁经营税收征纳的思考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程序复杂,税收效益低

前文已提到,连锁经营的税款缴纳首先需要区分连锁形式,对内资连锁经营形式的,跨区域直营连锁由总部汇总纳税,自愿连锁和特许连锁由门店各自纳税。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和《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企业所得税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即使是由总机构负责统一纳税的企业,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都要分别接受机构所在地税务机构的管理,总机构、分支机构应分月或分季分别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年度终了后,再由总机构统一计算企业年度应纳所得税额,抵减总机构、分支机构已就地分期预缴的税款后,多退少补。这一规定和《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对连锁经营企业统一纳税、简化纳税程序的思想大相径庭。对应当汇总纳税的直营连锁企业,纳税环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即先由总店和各门店在各自所在地分别申报预缴,再在年终由总店汇总计算总店和门店的收支到总机构所在地清缴,多退少补,并且需要提供各门店已预缴税款的证明、分支机构纳税分配表以及总分支机构各自财务会计资料。而在总机构与分支机构各自应承担的预缴税款计算上,也有复杂的比例规定。

相比增值税直接由总店纳税的简单程序,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程序复杂而且烦琐,原因其实是地区财政利益分配问题。增值税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分享75%,地方只占25%,由于大部分税收直接入了国库,地方并不会有太大的争执。而企业所得税则不同,地方企业所得税属于地方税,连锁经营企业纳税地点直接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如果单纯地规定由总部纳税,那么门店所在地地方政府就将失去征税权。企业所得税如此,其他地方税种亦会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为了平衡地方财政利益,国务院税务部门作出了如此复杂的纳税程序调整。很显然,这样的纳税调整在方便了财政转移的同时,忽视了税收效益原则。税收效益是指纳税人在依法纳税时使其纳税成本达到最小化,同时征税主体付出最小的征税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收入[3]。而对跨区域经营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方式不仅违反纳税效益,增加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也违反了征税效益,使同一税收在总部和门店各自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预缴后还要到总部再实行汇总纳税,不仅过程烦琐,而且计算复杂,尤其是门店分布区域越多,所涉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越多,而汇总抵扣和弥补亏损后可能缴纳的税款很少或呈负值,征税效益极低。

简化征税程序,提高税收效益才能体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鼓励连锁经营的发展。在税收方式上,自愿连锁和特许连锁就地纳税,税收程序不受影响。直营连锁的征税焦点本质在于地方财政的平衡问题,这完全可以通过财政调库进行协调,而不用影响到税收缴纳,即把显性的纳税复杂程序转变为隐性的财政处理,既不影响地方税收利益,同时也简便了企业的纳税程序,节省了税收成本。

(二)关于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即是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那部分价值额征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4条的规定,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的,视同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货物移送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对于自愿连锁和特许连锁,由于其单独核算,总店向门店移送货物时实际上是对货物的销售行为,应当缴纳增值税。而对直营连锁门店是否应对总店移送的货物缴纳增值税则存有疑问。直营连锁由总店统一纳税,财务由总店统一核算,货物由总店采购和配送,而门店一般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只是作为总店的一个销售机构,总店采购的货物在没有被门店销售出去之前,一项销售行为还是不完整的,单纯的配送并未使货物发生增值。再者,即使对其征收增值税,其销项税额还要抵扣进项税额,而总店与门店间如果能谈得上销售的话,由于由总店统一纳税,实际上这一进一销只是在同一主体内部进行,自己既是买方也是卖方,却要对自己售卖给自己的行为纳税,实在是不合情理。且在向门店发送货物后,还会出现门店之间相互调拨货物余缺,向配送中心退回货物等情况,使得在这一环节缴纳增值税计算非常复杂。在会计核算上,对直营门店的商品配送也只认为是商品在企业内部地点的转移,所有权并不转移,不作为销售收入处理,税法在此问题上没有必要作出相反规定。

(三)跨国连锁企业税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建立连锁门店和外资到我国境内设立连锁门店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对于外资在我国开设连锁企业的,按照来源地征税原则,我国对其享有征税权。《关于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对从事跨区域连锁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由总机构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与内资连锁企业相比,对外商投资连锁企业由总部纳税并不区分连锁形式,这一规定是有疏漏的。对自愿连锁和特许连锁,如果门店仍是外资,包括与总店属于同一主体的外资和不为同一主体的外资,是否都由总部统一纳税?而广泛存在的麦当劳、肯德基等外资连锁企业实际上除了全资直营店之外还大量采取加盟连锁形式,这些加盟连锁门店除了有外资品牌和管理背景之外,和其他内资特许连锁门店并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还是由总店统一纳税,显然既不公平也不现实。新晨

对我国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则适用相关税法的规定。考虑到境外机构已在所在地纳税,我国税法允许其在国内限额抵扣,但境外机构的亏损不得抵扣境内机构的所得额。这是考虑到境外机构在向所在地国家纳税时已扣除了亏损,不能再在国内重复扣除。对境内总机构向境外分支机构提供货物、技术、资金等,后该境外分支机构亏损或破产导致的境内总部的损失是否作为境内的亏损于纳税时予以扣除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若作为境内机构的亏损,实际上就是用境外亏损抵扣了境内企业的赢利,若不作为境内机构的亏损,这部分损失又确实不属于企业所得。企业所得税法在此为了避免企业变相转嫁境外亏损,采取了一律不得在境内扣除的办法也是无奈之举。

连锁经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扩张也是必然的,连锁经营企业为税收的增长作出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税务部门应当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税收征管,相关的税收法律也应当充分考虑到连锁形式的特点作出专门规定,既要方便企业纳税,又不能给企业逃避税款创造条件;既要考虑到对连锁经营企业的税收征管符合税法的基本原理,又要考虑到连锁形式的一些特质有利于鼓励其扩大经营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怡.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晔清.连锁经营管理原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