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执法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2:44

乡镇执法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fywind”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总结

202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对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局设立三个执法中队,对全镇九个行政村进行日常巡查工作,对私搭乱建、违法建筑、破坏草原、未批先建、违规放牧、牲畜毁林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共出动执法人员180多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30多车次,发放禁牧通告,违法破坏草原宣传单300余份。

二、我镇执法局对违规放牧案件和夜间偷牧毁林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共处理禁牧案件47起,罚款158000元。

三、在巡查中发现一起违法建房案,进行了停建处理,并按照《土地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1740元的处罚,罚款后补办相关审批手续。

四、接到群众举报,处理一起涉嫌非法破坏草原案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了10000元的罚款处理,并责令限期恢复植被。

五、我局在巡查中发现违规建青储窖一处,违建牛棚一处,根据《土地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在镇派出所及包村镇干部的全力配合下,对违法建筑进行依法拆除。本次行动有力震慑了各类违法建设行为。

我镇执法局将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对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切实保障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推进综合执法工作。

乡镇执法总结篇2

大家好,今天我局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本系统20__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20__年,对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对我们局来言,同样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成功,标志着我们向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是我们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务实高效开展工作的结果。20__年,我局城管行政执法队伍不断壮大,乡镇行政执法队伍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彰显城管行政执法队伍无穷的生机和蓬勃的朝气。刚才听了程凌征局长作的工作报告,为20__年的工作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我们听后倍受鼓舞,现我代表所有乡镇行政执法队伍表态如下:

一、进一步开展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

常言道:“武义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按照局党委的“四化”要求,把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合格、执法规范、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政令不通、作风不正、工作不力、形象不佳、纪律不严等不良现象,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管理和作风建设。确保执法队伍做到是一支让局党委、当地党委政府放心,让当地人民满意的队伍,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队伍。

二、进一步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和工程批后管理工作的力度。按照“守土有责、区别对待、强拆为主”的原则,对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对严重影响镇区规划和市民反映强烈的违法建筑,坚决依法从快强拆,守牢自己的责任田。按照“维护规划,一寸不让”的原则,通过增加力量,分级把关,联合互动的办法,对批后新建房屋实行开工即查,一层一查,确保规划执法的严肃性。

三、加大对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力度。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20__年里我们将学好、用好新条例,对镇区主干道、窗口地段进一步重力下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所划定的管理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对小摊小贩协多方力量举多方措施,依照堵疏方法,合理到位的进行取缔和疏导;对环卫保洁继续实行“一把扫帚”机制,并对这把扫帚进行不定时督查,确实提升这把扫帚的满意度和清洁度。

乡镇执法总结篇3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全镇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正常进行

一是进一步深入宣传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切实提高全体行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并认真落实学习制度,有计划、分阶段地组织执法干部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县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追偿办法》及《县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等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使全体执法干部在具体操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决问题,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时,配合县法制局搞好行政执法干部岗前培训和验证法律知识考试,努力提高全体行政执法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调整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成立内部监督考核组织、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组织,逐级落实行政执法领导责任制,为有效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三是结合工作实际,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镇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梳理行政法规、分解执法任务、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确定考核目标。坚持做到执法责任、监督机制和评议考核“三到位”,努力创建主体明确、权责统一、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新机制。

二、严格执法程序公开执法内容,提高执法质量

一是坚持实行“办、审、定”三分离制度,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准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权,落实责任。

二是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要求各执法业务站所严格依照执法程序办事。在执法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干部共同执法,要事先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并按规定向当事人事先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在办理登记、许可审核、审批等环节上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在办理行政案件时,要认真调查取证,仔细制作并正确使用法律文书,规范文书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一案一卷,集中保管、专人负责。

三是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公开工作。采取口头答复或书面公开等有效形式,认真落实“六公开”制度,即:公开法律依据,让广大人民群众清楚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公开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把办事条件、标准、要求和办事时限—一公开使前来办事的人明白各项要求,一次性把事情办好;公开收费和罚没标准,便于服务对象和社会监督;公开案件办理结果,避免办人情案或循私枉法;公开文书档案资料,允许相关人员的查证质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开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包括群众投诉办法及对不践诺、假公开、敷衍了事不认真履行职责等行为的追究措施,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确保执法工作的公开、公正。

乡镇执法总结篇4

一、工作任务

以年度县局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工作为基础,按照国土资源部正式下发范围,组织核查年度我县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的“本年未批先建”地块、“本年批准本年建设”地块、“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地块。通过开展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全面掌握我县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违法用地情况,发现并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严格依据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秩序,促进各乡镇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二、工作依据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以《通知》、《国土资源部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及本方案为依据,《规范》与《通知》内容不一致的,以《通知》为准。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县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武一华兼任,副主任由李强担任。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部署、培训和自查整改阶段

3月底各中心所要完成外业核查工作,并制定相应整改方案。各中心所4月25日前要全面完成自查整改工作。4月30日前,各中心所将自查整改工作总结及《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实地伪变化统计汇总表》、《违法用地分类统计汇总表》等相关数据,统一汇总,并上报县政府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二)督查整改阶段

县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分组督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对各乡镇整改情况进行初验,督促其进一步整改。

(三)约谈、通报阶段

县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领导组将根据全县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情况,适时对各乡镇的整改工作进行排序,对违法问题严重、整改措施不力、整改效果不明显的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给以行政处分;县监察局、县国土资源局将共同挂牌督办并通报一批重大、典型案件。

(四)总结验收阶段

国土资源部和省、市领导组将适时开展对我县进行验收,各乡镇要做好迎接检查验收准备工作。8月15日前各乡镇要完成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彻底整改查处,并将工作总结及《土地违法案件决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送县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县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组汇总审核后,报县政府批准,于8月28日前报市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在各乡镇完成整改查处工作的基础上,县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组将适时对各乡镇进行验收,并配合市以上部门联合督查、抽查和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是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将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列入近期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土地执法监管合力,确保卫片执法检查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确保工作质量。各乡镇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时汇总报送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要建立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展周报和通报制度。领导组办公室要定期通报全县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展情况,随时掌握总体工作情况,根据全县总体工作要求及时调度,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乡镇执法总结篇5

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农村乡镇政府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正逐年提高。但是,要全面推进农村乡镇政府的依法行政,任务还相当繁重。目前,我就本人工作所在的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调查,找出了一些存在的现状问题。一、农村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行政事务没有完全依法行政1、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管理方式在乡镇基层干部的头脑中仍然很浓。行政命令、行政强迫在部分乡镇政府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乡镇干部头脑中没有依法行政意识,不习惯依法从政,不愿依法说服,不坚持依法办事,甚至随心所欲,法律有规定不按法办事,变相违法违规的行为经常发生。政令不畅,有法不依是农村基层政府以下的办事机构在依法行政工作中最大毛病。2、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留恋过去的工作方法。虽然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的工作相对来讲轻松了一些,但是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工作也越来越难,而且都是“一票否决”,样样工作压头,个个任务都必须完成。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万能,行使行政权包罗万象。过去几年在落实计划生育、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收缴农业税任务等方面工作中,习惯于用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而面临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我们的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采取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灵,软措施不顶用,随之而来的还是采取了过去不依法行政的硬措施,因为乡镇干部履行职责没有完全地依法行政,前几年农村乡镇的工作也就出现了恶性循环。3、干部的素质还不适应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大多是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其中退伍军人安置到乡镇政府工作的就占了近三分之一,虽然乡镇干部知识水平比以往有了提高,但由于退伍军人在乡镇政府工作的人员多,加大多数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法律知识培训,法律水平不高,对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不了解,依法办事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也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不相符。(二)行政决策没有完全依法决策1、不依法决策。前些年,乡镇为了自身的利益,决策时总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没有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还有“以官代法、“以言为法,的现象十分普遍,会议决策大多流于形式,重大决策基本上是“一把手”说了算,很少找法律、找依据,决策失误了也从来没有追究,错了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后果。2、不科学决策。针对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乡镇一级政府只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但乡镇干部有时在处理问题时不依法办事,仅根据个人以往的经验来处理问题。同样一件事,会有两种结果,这个领导来了就这样处理,换一个领导也许就是另外一种处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决策具有随意性,换一个主要领导就要换一个工作指导思想,不因地制宜,只因人论调。过去乡“三年大换届,小换年年有’’,现在虽然五年换届,但乡镇干部交流比较普遍,党委书记、镇长一般干二到三年就换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了,个别乡镇领导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只想保持自己任期内不出问题,没有谋发展的思想,决策基本属于短期行为,导致行政决策缺乏连续性,影响政府工作的持续进行。3、不依法许可。现在办事流传一句“就凭领导一句话”的调子,这个现象在县级以下政府和部门比较突出,自己给自己设权力比较普遍。“这类事情今后要办须经过我同意”,以后按这个要求办,就形成一种制度坚持下来,比如乡镇的财务审批,镇长批示了还要书记把关,农民办事要政府签字盖章,不管是否该办,也说“这个章应该经我同意后再盖”。这些行为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没有任何政策规定,领导一句话,就得这么办。(三)行政监督没有完全依照制度监督乡镇的行政执法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什么事情该办、什么事情不该办,错了也没人管的状况,只要不出大乱子,不造成严重后果,就什么都敢做。乡镇一级政府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仅流于形式,不重视行政执法工作,也不管什么层级监督,认为乡镇没出什么大问题,只要工作任务完成了是否依法行政都不重要了,对检查出来的问题也不认真整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层级监督只是形式罢了,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有制度也只是制度,有规定也只是一纸规定,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完整有效的监督机制。(四)行政执法没有完全依法执法1、主体不合法。在乡镇工作中,乡镇干部没有任何政策规定,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可以执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收税收费,计划生育等工作样样都去做,一般都是中心工作搞突击,大家都执法,导致了乡镇干部个个都是执法人员,人人都去执法办案。如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一个乡镇一般只队有一二个同志持有执法证,但一个乡镇的范围上百平方公里,仅靠一二个同志去从事计划生育执法这根本无法做到,因此只有全镇干部一起去突击,一起去执法。这种行为在乡镇一级政府是极为普遍的现象。2、程序不合法。乡镇的行政执法行为只求结果,不重视按程序办事。只要求管理相对人依法处罚,不注意按法定程序落实处罚。如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管理相对人的处罚,乡镇干部只知道按当地上年人平纯收入的多少倍罚多少钱,口头宣布多少日交清,不交钱将要怎么样,会怎么做,一般不按处罚程序操作,为了检查,有的事后再把程序补一下,只求罚到钱,没有按行政处罚法和计划生育法规执行,重结果,轻程序。3、执行不合法。虽然现在乡镇干部作风明显改善,但在一些行政行为中,强行扣物抵押的事依然存在,干部群众对此反响强烈,乡镇干部的作风转变与依法行政两者是一致的。未转变作风,也就谈不上依法行政、不依法行政,不依法行政,就不可能转变工作作风。而我们的乡镇干部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既得利益,采取高压政策,以权代法,以管代法,在具体行政行为超越权限时既不依法,又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强行扣物抵押,与管理相对人斗气,个别管理相对人违法在先,而实施管理的乡镇干部违法违纪在后,以违法对犯法,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极坏,后果严重。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基层财政困难是诱发不依法行政的主要原因乡镇财政的管理体制是按照“超收分成,短收自负”的包干管理体制运作,税源明显不足,征收难度大,短收少现象普遍,这样就导致了乡镇财政困难,乡镇政府的运转和干部职工工资等福利待遇的发放就相当困难。为此,乡镇一级政府为了保运转、保工资伤透脑筋,挖空心思搞创收,因此为了乡镇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导致影响了农民的利益,由于乡镇政府的利益与农民利益发生矛盾时,乡镇政府不依法行政的行为由然而生。因此,基层财政的困难是产生乡镇一级政府不完全依法行政的主要原因。(二)监督不到位是诱发不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因乡镇政府是一级功能不全的政府,确承担了非本级政府承担的职责,管理县区部门授权的事务较多。乡镇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存在有办事无期限、程序不规范、越权办审批、政务未完全公开,甚至在违法搞腐败。导致这些不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不到位,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不力,下级监督不能,上级的有关部门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出现恶性案件就不愿去监督,更不想运追究。这样的放纵和不管,就会导致农村基层政府违法行政的放滥。(三)司法不支持是诱发不依法行政的直接原因前些年,乡镇政府的工作太重,任务太压头,完成税收任务和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确实太难,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乡镇虽然是一级人民政府,但不是执法主体,完成得了也要你去,做得了做不了也得要你去,近些年来因做计划生育工作被打被骂的总是乡镇干部,他们有苦无处诉,有难无处求,造成了乡镇政府有责无权的局面,有时乡镇面对某一项困难工作,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就是打不开局面,到现场办不好,往上级推不脱,四处求情不讨好,但问题要解决,任务要完成。由于近年司法机关对农村凡涉农事件都不愿介入,法院不受理,公安不出面,只有乡镇政府兜着,三番五次做工作不成,又得不到司法部门的支持,只有瞒干来应付。(四)管理相对人不配合诱发不依法行政的客观原因乡镇行政管理相对人是本辖区的农民,不管在任何年代,这些大多数农民还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每个乡镇、每个村组都会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你这个村、这个组只要有一个不想完成国家任务和履行集体义务的农民,哪就会影响一大群人,因此,每个乡镇都在采取同一个办法,拿这个不听话的农民开刀,讲尽千言万语,思想工作做尽:还是不能争取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对干部的理解,造成影响很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下,乡镇政府依法行政难度非常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必然会走向两个极端,也易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对乡镇政府行政行为有意见的个别人,利用乡镇政府的无能为力,根本就不配合乡镇政府的工作。因而,这种事例的反复无常,迫使乡镇政府采取极端的高压措施。三、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建议(一)要重视对乡镇基层政府领导及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1、加强对乡镇政府领导的法制培训。首先,乡镇主要领导任职前要进上级行政学院进行法制专题培训,着重提高乡镇主要领导的法律水平,培养他们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带头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其次每年要对乡镇政府干部进行政策法律集中培训不少于15天,从与群众工作最需要、最关心、最直接的政策以及法律事务抓起,要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规范行政权力,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再次,开展依法决策大讨论,组织依法决策大练兵、现场培训。引导他们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按照法定程序,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作出每一项决策,落实每一项农村工作。第四,乡镇政府行政领导要主动参与法院应诉,亲自参加应诉活动,在应诉过程中学习法律、实用法律、懂得法律。2、加强乡镇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对乡镇政府执法人员要进行上岗培训,根据乡镇工作的实际,每年都集中一定的时间对每一位在职乡镇干部都要进行依法行政知识专门集中培训。不集中培训显然不行了,现在的执法人员社会活动多,应酬多,靠自学法律根本不可能,只有集中培训学习,才能有效果,只有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上岗。提高法律水平。加强乡镇执法队伍建设,根据乡镇人员变动快的特点,每年都抽出专门时间集中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造就一支优良的乡镇执法队伍,适应现代农村工作的需要。(二)要强化对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1、要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上级政府要经常组织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使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政府法制监督,纠正违法行为,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2、要提倡错案追究制度。考核一个乡镇是否依法行政,就看这个乡镇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是否有过错,有错就应该追究,并根据情节对相关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理,及时纠正乡镇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只有实行责任追究和错案追究,依法行政工作才有保证,对违法行政的行为该查处的查处,该通报的通报,每年抓几个典型,公开曝光,这样各级政府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才会有效果、有作用。3、要完善对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考评制度。建立一系列的监督制度,如:报告制度、备案制度、考核制度等等,细化依法行政的内容,使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有具体可操作的制度。靠制度来约束干部,靠制度来管理执法人员,这些制度必须是对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权、责、利诸因素具有严格约束机制的制度。只要有制度,才能成方圆。(三)要赋予乡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职权乡镇政府直接面对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基层政府,是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组织者、引导者,责任重大,要切实履行职责,就必须要有充分的职权做保障。有了职权,乡镇政府才能更好的依法行政,否则,就难以做到依法行政。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乡镇应该是主体,但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而是由上级计生部门委托执法,不符合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给乡镇计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要改变县级计生部门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不执法,而乡镇政府不属于执法主体的在执法的局面,真正让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去执法。这样,从事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才能看得见而又管得着。(四)要为乡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环境1、领导要重视依法行政工作。一级政府或一个工作人员要履行一项职责,如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实在是困难重重。依法行政工作这么重要,如果领导不重视,那依法行政工作也并不重要。建设和谐社会这个战略问题太重要了,如果不把建设和谐社会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联系起来,那就什么都不重要了。因此,各级领导把依法行政、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联系起来一起抓,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2、要正确认识乡镇的依法行政工作。乡镇一级政府是最基层的政府,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的政权组织,过去一些年来,乡镇一级政府不依法行政的责任,不在乡镇本身。不要一出现农民负担反弹了就是乡镇的责任,一出现涉农事件了就是乡镇的错,其实根源还是在上头,上级政府开一个会、下一个文:规定在一个月之内完成lo万元税收、50个结扎指标、100个上环任务,乡镇要完成这些任务指标能全部做到依法行政吗?因此,不能把责任总往乡镇推,不能把坏事总往乡镇想。新闻媒体和作家不能把歪戴帽子、烂醉如泥的形象总往乡镇干部身上推,要正面报导,就事论事,不能打击一片,不能人为地丑化农村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3、要规范乡镇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要依法界定乡镇的职权,要明确哪些权力是乡镇厂哪些项目可‘以审批,哪些事项乡镇政府可以许可,都要细化项目和程序,以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进行公布公示,属于乡镇的职权,应该让乡镇政府去履行。过去不科学执政,不依法行政就是因为没有程序规范,今后,应该在规范乡镇政府行政行为上下点功夫。4、要强化对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和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这个监督应该是全方位的、各种监督并举的监督。无论什么形式的监督、不管什么对象的监督,现在流行一种监督方式最有效,那就是舆论监督。这种监督方式效果特别好,不管是事前、事中或事后,只要新闻媒体公开爆光,领导也重视了,批示也下来了,问题就可以很快解决了,因此,对于广阔的农村乡镇一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问题的监督,只要充分地、科学地启动舆论监督会很有效果,从而,也会促使乡镇政府对依法行政有一种良好的环境。

乡镇执法总结篇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单位,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最直接、最经常,面对的行政执法工作最具体,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最前沿阵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法治社会的深化改革,切实抓好乡镇层级的行政执法工作,加强和完善乡镇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的社会需要。

一、乡镇行政执法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和深化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着力构建综合执法大部制,积极推进了乡镇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依法行政工作有了有效改善。但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维护市场秩序和对公平公正执法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滨城区部分乡镇、街道办的调研,普遍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乡镇执法权责不一致。乡镇政府作为我国行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担负着本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行政管理职能。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乡镇政府除受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委托征收社会抚养费和《城乡规划法》规定乡镇政府具有的行政执法权外,乡镇政府基本上无权执法。这就造成一种困境:一方面,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违法情况时,由于没有行政执法权,只能对违法人员进行劝阻,对不听劝阻的严重违法行为只有联系有执法权的职能部门处理,轻微的违法行为只能不了了之,这不仅不能遏制违法现象,而且增加了执法成本、降低了执法效率,同时也损害了乡镇政府管理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虽然乡镇政府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但实践中乡镇政府却总是被推到最前线去“冲锋陷阵”,要求“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因此,乡镇政府越权执法、违法执法现象较为普遍。

(二)乡镇执法体制机制不顺。行政执法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是全方位、多层级的社会管理工作。市区层面的行政执法机关作为职能较为专一的行政执法部门,在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广大乡镇农村开展执法工作时,人员、编制、装备、经费等方面的配置无法完全满足行政执法的实际需要,往往感到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机构设置的滞后,以及权力和责任的交叉、模糊,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从滨城区来看,虽然乡镇执法在维护本辖区的秩序与安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乡镇执法权力大部分来自于区级各个部门的委托。委托部门由于政策法规的局限,授予乡镇很小的行政执法权,乡镇在依法查处、处罚等环节往往要向区级部门报批或备案,影响了执法的效率效果。

(三)乡镇行政执法缺乏有效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中心工作搞突击,违章建筑拆除、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工作样样都去做,导致了乡镇干部人人都去执法。没有明确什么事情该办、什么事情不该办,乡镇行政执法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乡镇行政执法缺乏程序制约,执法部门在处理案件时,除少数部门实行“查处分离”的制度外,多数执法部门的同一个办案人员既负责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又负责提出或作出案件的处罚决定,无任何监督制约,从而无法保证案件处理的合法性、公正性。

(四)乡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乡镇执法人员总体上文化层次不够高,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近几年考录的公务员,虽然学历较高,但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同时,乡镇工作人员调整较频繁,执法岗位不固定、临时性工作多,造成执法人员一人多职,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法律知识学习不够,对行政执法程序掌握不透,在处理一些复杂的行政执法案件时,对事实认定、法律与程序适用、自由裁量权等方面的问题,往往把握不准,经常会感觉到力不从心。

二、乡镇执法困境原因分析

(一)依法行政体制机制滞后。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过渡的转型期,传统体制、机制上的惯性阻力造成了当前行政执法的困境。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规模等出现了重大变化,使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化、多样化、专业化、综合化,也必然要求有更高水平的民主法制环境与其相适应。但从现状来看,法制环境还不完善,各种法律制度之间未能协调一致,部分部门立法与上位法存在冲突,行政授权、行政委托等行为也需要进一步规范,以适应行政法治化要求;体制环境还不畅通,主要表现在执法部门内部管理体制不协调,上下级执法部门的管理权限划分不合理,执法部门管理权限不明晰,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关系不明确,条块分割严重等,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滞后;守法环境还有待改善,主要在于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的法治观念和文化法律素质还有待提高。

(二)乡镇政府职能趋向弱化。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乡镇权力职能逐步减少弱化,县区级政府权利义务的下行延伸,造成了乡镇农村地区公权力的真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原有的一些权力在实际运行中逐渐弱化,如国地税收、工商、国土、公安、食药监管等基本都已上收到市县(区)主管局,乡镇政府无权也无法过问其资金、人员、项目和相关权限的管理和调度,而一些原先属于市县管理的义务性权力又纷纷下放给乡镇。按照法定程序,乡镇政府在相关领域权力的退出,必然要求县区级政府部门的跟进,但是由于区级政府部门对传统管理体制的依赖以及乡镇农村地区管理的实际困难,乡镇政府又不得不承担起早已转移的职责,由于主体不清、权责不明,使得在管理上出现“权责分离”的状况,从而造成了乡镇管理的权力真空和执法空白。

(三)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化。城乡二元结构主要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而存在,乡镇人口的户籍、养老、医疗等与城区居民不同,由此逐渐形成了迥异于城市的行政管理环境。近年来城乡差距的逐年拉大使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更加深化,经济、政治、理念上的差异,必然使法律调整的权利义务对象与城市存在差别,也必然使行政法治环境更加复杂化,同一法律、法规就不容易统一、有效贯彻,比如计划生育条例、劳动法、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等行政法在城市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但是在农村执行时却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和困难,导致行政执法难度加大,其根源就在于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三、加强综合执法的对策和建议

(一)整合资源,规范机构编制设置。以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整合规范执法主体、优化执法力量配置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借鉴先进地区乡镇综合执法的经验和做法,利用乡镇现有的行政执法框架体系和既有的工作模式,在乡镇不增机构、不增编制、不增人员、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整合乡镇现有的(包括区级各部门和各垂直管理部门在本辖区内设置的“七所八站”)行政执法和管理职能的机构、编制、人员和财政等资源,通过清理界定法定职责、规范委托执法职权、合理确定协助义务等形式,设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行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由其在辖区内依法行使与其职责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妥善解决综合行政执法涉及的机构编制问题。根据部门行政执法职权划转情况,及时调整整合执法机构设置,精简归并部门原有执法队伍,相应划转有关部门及其执法队伍人员编制,充实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力量。根据监管领域,下设公共安全监管、市场秩序监管、人口资源环境监管等内设机构,所需编制、人员原则上可在乡镇现有的具有行政执法性质的编制、人员中整合调剂解决,并将其划归乡镇政府直接管理,有效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着”和执法力量分散薄弱等问题,努力构建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综合执法体系。

(二)依法行政,明确法律赋予的职责。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赋予乡镇政府法定行政执法职责的,乡镇政府应当继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权限与执法程序以及具体事项、范围、标准和要求,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责。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确赋予乡镇政府相应的行政执法职责的,建议由以下两个渠道来解决:一是实行上级部门委托执法。区级行政执法机关可在法定权限内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实施行政执法,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委托乡镇政府行使相应的行政执法职权,受委托的乡镇政府以市、县(区)行政执法机关的名义在委托范围内行使行政执法职权。二是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凡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属立法权范围以外的事项,在国家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时,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因此,地方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方面有着一定的立法空间。建议将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工作纳入相应的日程,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有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上级人民政府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地方性规章,授予乡镇人民政府行使与其责任相适应的综合行政执法权限。鉴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有其法定的程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当前应以部门委托执法的形式为主。

(三)协调配合,完善区乡执法联动机制。乡镇综合执法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理顺区直派驻机构与乡镇政府关系,健全区级派驻机构与乡镇综合执法机构的协作机制,强化乡镇政府的执法统筹职能。乡镇政府应落实好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监管和协调指导,依法履行政策制定、审查审批、批后监管、协调指导等职责,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明确执法重点和要求,督促其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指导和工作联系,建立健全沟通配合和业务培训机制,做到同步征询工作意见、同步布置相关工作、同步开展业务培训、同步进行考核评价。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法履行后续监管、行政处罚及其相关的行政强制等职责,对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以及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行使职权中,各相关部门及专业技术机构应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建立业务主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会商制度,完善执法预警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体系,形成顺畅、有效的协调配合联动执法机制。

乡镇执法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省上《若干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切实解决影响人口计生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依法管理,文明执法,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部门工作法制化的要求,严格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全面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建立健全主体合法权、权责明确、程序严密、行为规范、制度健全、监督有效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体制,开展“阳光计生”、群众评议和“下评上”活动。通过试点,使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得到全面落实,生育指标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因计划生育引发的案件大幅度下降,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了保证依法行政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路晨霞任组长,县人口委主任苏继成、县法制局副局长马建民,县法院副院长罗明春、县司法局副局长刘鸿为副组长,县人口委副主任王永辉、县人口委执法监察室主任贺金林、副主任张克智为成员的宕昌县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县“依法行政”试点工作。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司法所长、计生办主任担任,并抽调业务骨干具体负责。要结合本乡镇的工作实际,制定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方案,逐项抓好落实,特别要抓好社会抚养费非诉强制执行工作中的法律文书、执法程序等关键性业务工作。各乡镇对此项工作务必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县人口委和各乡镇要加大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试点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婚姻法》、《继承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利用一切宣传条件和措施进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知晓率。同时,要加强对乡镇执法人员和村组干部的执法培训工作。县法制局对计划生育执法人员一年至少培训一次,县人口委对乡镇计划生育执法人员一年至少培训两次,各乡镇对计生专干和村组干部的执法培训要达到一年四次。通过强化培训,切实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执法水平。

3、规范各类计划生育执法程序,严把政策界限,防止违反程序的现象发生。

(1)规范政策内生育程序。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对农村和城市居民符合生育条件的生育对象进行审批。一要严把一胎生育的结婚年龄关(男22周岁、女20周岁);二要严把再生育条件的审查关;三要严把上报审批的时间关(一胎生育指标应当按照当月上报的月报告单初婚对象名单当月在县人口委规统股领取《生育保健服务证》,由乡镇计生办或社区计生办直接发放到育龄夫妇手中;再生育指标乡镇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上报,县人口委在自收到乡镇或社区计生办上报材料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按“一人一案”的要求,派专人进行调查复核,复核结束后,召开委务会议审核,申报对象是副科级以上干部的,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凡符合再生育指标的对象,自会议通过之日起,由县人口委在县电视台公示7天,公示结束无异议后,县人口委以正式文件连同证明材料一起上报市人口委审批。市人口委审批后,由县人口委再次在县电视台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发给《生育保健服务证》。

(2)严格把握政策外怀孕补救措施落实程序。防止计划外生育和大月份引产现象的发生。凡政策外怀孕的对象,一经发现,乡镇计生服务所要准确掌握怀孕月份,报告乡镇或社区计生办,提出终止妊娠的方案,提交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决策,及时拿出处理意见,对能采取终止妊娠的对象,要及早动员其落实补救措施。对于暂不能落实补救措施的,应向其收缴一定数额的押金,待其落实补救措施后退还本人。对于怀孕7个月以上的,可不再督促其落实补救措施,但要密切掌握其生育情况,待其生育后及时落实节育措施,并征收社会抚养费。

(3)严格把握政策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对政策外生育的对象,在征收社会抚养费时,要严格按照“立案—调查取证—作出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的程序进行征收,防止简化程序。对于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生育对象,要严格按照省高院和省人口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非诉社会抚养费行政征收强制执行案件的通知》要求,依法向县人民法院提交《社会抚养费非诉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书一式两份,送交人民法院一份,乡镇或社区计生办存留一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提交申请书时,应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卷宗材料复印件(经过复议的,连同复议决定书的副本)送交人民法院。

(4)严格做到持证执法、文明执法、挂牌上岗。县人口委和乡镇计划生育执法人员在取得《执法证》后,方可从事计划生育执法工作,并在执法许可范围内开展执法工作,做到亮证执法。单位要对计划生育执法人员进行挂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5)严格按照一案一卷的要求,做好案件建档工作。

乡镇执法总结篇8

以党的十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和、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安,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以预防群死群伤事故为中心,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加强监管执法为主线,在全县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年”活动。严格执法,严厉处罚,严肃问责,狠抓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执法工作落实,努力实现我县安全生产监管方式“三个转变”,即由行政管理模式向依法治理机制转变,由运动式集中整治向常态化监管执法转变,由主要代替企业排查隐患向通过执法督促企业自觉排查隐患转变。推动安全生产步入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有效防范事故发生,实现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二、主要内容

(一)全面推进监管执法重心下移。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厘清本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职责边界,把执法重心下移到乡镇。通过依法委托和授权,扩大乡镇执法权限,充分发挥乡镇的监管执法作用。

(二)重点加强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重点建立以下六项制度: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插手具体案件处理记录制度,坚决做到不执人情法、不办关系案;二是建立对企业和下级部门“四不两直”和“双随机”抽查机制,确保执法效果;三是建立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案件移送制度,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四是建立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合法性审查和听证制度,做到公正、公平、文明、廉洁执法;五是建立行政处罚决定书公示制度,今年起,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的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决定之日起15日内,必须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示;六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记录制度,各部门要根据相关规定每个季度公布一次纳入“黑名单”管理单位信息,并在今年底前建成全县企业安全生产违法信息库。

(三)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计划执法。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3月底前必须编制好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计划。计划要按照“分层级、分类别、全对接”的要求,结合定点执法、随机抽查执法和执法监察,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定点选取执法企业的名单和执法时间安排,明确“双随机”抽查企业的数量比例和执法时间,明确执法监察的具体形式和工作安排。执法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同时报同级安委办备查。

(四)开展“一月一警示、两月一行动”活动。县安委办每月通过主流媒体集中公布当月历史同期重特大事故和典型事故信息,分析事故原因及暴露的问题,提出工作要求和建议,强化工作整改和社会警示。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按照“两月一行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每2个月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执法行动并进行通报,半年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各乡镇、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根据监管执法年“两月一行动”工作安排(附件2),制定本乡镇、本部门具体实施方案,于3月底前报县安委办,每次专项行动总结材料于次月12日前报县安委办。

(五)突出重点开展联合集中执法。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结合“打非治违”、重点行业领域整顿关闭攻坚战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对问题和矛盾集中以及监管任务繁重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由县安委办或主管部门牵头,建立联合集中执法机制,不定期开展联合集中执法行动(与“两月一行动”相结合),攻坚克难,破解难题,查办大案要案,形成震慑,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县安委办报告。

(六)严格监管规范执法。监督检查必须依法制作文书,严格依据法定程序执行现场处置、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措施,做到“三个严禁”,即严禁以工作检查代替监管执法,严禁以工作要求代替行政处罚,严禁擅自减免行政处罚。县安监部门要按照省安监局制定的《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它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也要按照其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进行处罚。

(七)加强执法监督监察。县政府法制办要充分发挥法制监督作用,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监督监察,确保执法部门主体适格、程序合法、行为规范,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的内部法制机构要强化内部法制监督,通过案卷内部审查、执法监察和执法质量考核等形式,加强对本单位及下级部门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推行“阳光执法”,确保公正执法。

(八)加强媒体宣传和社会监督。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支持县内主流媒体对“监管执法年”活动进行监督。视隐患为事故,突出以案说法,每轮“两月一行动”活动结束后1个月内,集中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及监管执法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进行曝光。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引导群众举报非法违法行为,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监督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中旬—3月下旬)。各乡镇、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湘政办发〔2015〕101号文件和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监管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并进行专题动员部署,把动员工作落实到基层安全监管执法部门,落实到每一家生产经营单位。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的实施方案3月30日前报县安委办。

(二)建章建制阶段(4月)。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结合本行业实际,建立“监管执法六项制度”,确定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权力委托、下放清单,制定分级监管执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做好县、乡分级监管执法衔接工作。县直有关部门的“六项制度”和分级监管执法具体实施方案按要求报县安委办。

(三)集中推进阶段(4月上旬—11月下旬)。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监管执法年”各项工作落实,认真做好“一月一警示、两月一行动”,坚持每个月调度一次信息,两个月通报一次情况,半年进行一次总结。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督导调度本地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年”活动的开展情况,每月10日前向县安委办报送监管执法工作情况月报表(附件3),县安委办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暗查暗访或督查督导,推动工作落实。

(四)总结完善(12月)。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年”活动的总结工作,查摆问题、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县安委办将适时对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开展督导,年底集中组织总结考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年”活动,主要负责人要专题研究部署,分管负责人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带队督导执法工作。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按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监管执法年”活动的责任逐一分解落实,确保责任和工作到位。

(二)加强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各乡镇人民政府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安全生产法治意识,提高以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分行业领域开展专题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企业相关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合法守规生产经营的意识。

乡镇执法总结篇9

一、目前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执政能力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要求。目前面临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任务,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经济活动日益复杂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把握经济规律、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发展经济是全党的第一要务,也是检验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的首要标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经济社会活动与国际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抓经济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查反映,目前乡镇党政一把手抓经济工作的能力主要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但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抓经济工作的视野不宽、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有的发展经济局限于老套路老办法,不善于发展商品农业和工商业;有的守着“金饭碗”去“讨饭”,不善于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跟风。二是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但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艰苦创业精神不佳、开拓进取干劲不足。有的缺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把在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任职当作“镀金”,热衷于创造“显绩”,对乡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考虑不多;有的在困难面前精神不振,不善于带领群众找准路子、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热衷于向上级讨钱要钱;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甘当“太平官”,得过且过,任职多年,山河依旧。三是市场经济是法制性经济,但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法规意识不强、处理遗留棘手问题方法不妥。有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开发时决策失误造成的上千万甚至数个亿的债务至今难以偿还,给乡镇贷款发展经济构成障碍;全市多数乡镇机关工作人员职数超编严重,少的超几十个,多的上百个,乡镇财政成了“吃饭财政”,制约了再发展。

(二)农村文化建设任务艰巨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社会进步的需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任务。但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片面认为抓经济建设的压力大,只有先把经济搞上去,才能谈得上文化建设;有的认为经济建设投资见效快,文化建设投资见效慢,在任一届时间不长,投资文化建设难以显示政绩。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四种现象:一是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但有的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如按照文化建设达标检查要求抓了村文化室建设,但对文化室的使用管理督促检查欠缺;有的重视学校教学楼建设,但对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工作做得欠缺。二是文化建设要全面协调发展,但有的重单项建设,轻整体建设。没有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文化建设事业作整体上考虑,相当部分乡镇的卫生、科技、体育事业建设滞后。三是文化建设要长期不懈地抓,但有的重阶段性抓,轻长期连续抓。如对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上级有部署有要求就抓一抓,平时宣传教育抓落实不够紧,对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工作缺乏长远战略考虑。四是文化建设要与经济融合,但有的把文化建设与经济脱节。不善于将本地特色文化做成品牌转化为生产力,不善于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搞好本地文化建设。

(三)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时代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把握依法行政规律、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依法行政是农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心环节。当前,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依法行政能力不强:一是不懂依法行政。不学法、不懂法,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结果有的热情高、干劲足、决心大、动作快反而办不好事。如有的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搞开发区圈地,结果投入大笔资金后被迫停工,造成巨大损失。二是不善依法行政。有的民主法制观念不强,该实行民主的没有充分体现民主,如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

主管理、民主监督不到位,作决策、抓工作该让党员群众知情和参与的不落实;有的法制观念淡薄,处理矛盾纠纷不以法服人、依法处事,群众上访、不断,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三是不愿依法行政。出现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等现象。(四)群众利益诉求多样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把握群众工作规律、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建设和谐农村社会的基本途径。调查反映,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够强:一是群众观念不牢。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只对上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只听从上级不倾听群众呼声,只依靠上级不依靠群众,疏远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二是群众感情不深。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思想上不尊重群众,感情上不贴近群众,行动上不深入群众,听不到群众心声,与群众产生隔阂。三是关心群众利益欠缺。有的不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怨什么,漠视群众切身利益,对群众甚至是“七老”(老红军、老劳模、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党员、老苏区干部、老堡垒户)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不了解、不关心。有的甚至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是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弱化。有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对群众矛盾纠纷处理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弱化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如对群众在山林纠纷、征地遗留问题上的诉求,不耐心细致进行调解答复,而是哄着、蒙着、拖着,或随意许诺;有的在计划生育问题上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使群众产生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损害和谐社会的建立。

(五)班子建设要求保持先进性,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把握班子建设规律、增强抓好班子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增强党委政府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是做好农村一切工作的关键。抓好乡镇党政班子建设,是乡镇党政一把手实现有效领导的前提。当前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抓班子建设的能力比较欠缺:一是党政一把手互动作用不够好。主要是乡镇党政正职的权责定位不明,职能作用发挥受到影响,导致党政之间、党政一把手之间、决策与执行之间不顺畅。有的乡镇党委一把手大权独揽,小权不放,如经济开支审批、乡镇工程建设等,该由政府一把手负责的事项也揽起来,政府一把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影响;有些政府一把手把政府范围的工作当作自己的领地,党委一把手过问就认为越权,缺乏配合互动的意识。二是发挥班子集体作用不够好。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如在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时,抢先发表倾向性意见,迫使其他班子成员投“跟风票”。三是解决班子自身问题能力不够强。有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对班子内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设法予以解决,而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对班子成员出现的问题,该提醒的不提醒、该制止的不制止,追求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导致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来越深。

二、制约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导致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不强,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组织的原因;既有工作上的原因,也有体制和制度上的原因。

(一)素质要求高与教育培养浮躁的矛盾。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乡镇党政一把手教育培养不够扎实,导致培训的质量效果不够理想。一是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不强。目前乡镇党政一把手教育培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表现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培训内容不少是陈旧重复的,对领导干部急需的经济管理等现代知识涉及太少;培训方式单一。只注重课堂教学,缺少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检验培训效果不科学。乡镇党政一把手培训中的考核考试往往流于形式,影响了培训质量。同时,有的自我学习抓得不紧,不善于进行理论思考,不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二是培养锻炼针对性不强。目前乡镇党政一把手相当部分是30岁上下的年轻干部,他们有的是从机关下派的,有的是基层脱颖而出的。突出优点是年纪轻、有文化、基础比较好;明显不足是阅历浅,没经多岗位锻炼,不同程度地存在驾驭全局、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不够强等问题。这些干部缺乏针对性的补缺锻炼,导致经验积累不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不快。

(二)用人要求准与保障机制滞后的矛盾。

选准用好人,要有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导致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素质不高的关键因素,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存在弊端:一是选用机制不完善。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乡镇党政一把手选拔任用机制,“群众公认”还没有真正成为乡镇干部尤其是乡镇党政一把手“上下”的重要尺度,以致有的群众满意而且能力强的干部提不上名,不了解、不满意、相形见绌的却当选。二是调整交流机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调整太频繁。调查反映,从1993-2003年10年间,惠州市除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其余县(区)乡镇书记、乡镇长平均都不够一届三年的任职期限,个别乡镇8年换了5任镇长、4任书记。这种情况影响了他们对乡镇长远发展的谋划。其二,交流不规范。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时,存在平衡照顾的现象,没有真正根据干部的政绩、能力以及乡镇的发展需要调整交流。三是“出口”机制不完善。目前由于“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淘汰机制以及工作失误、失职、失察追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对那些能力素质不胜任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不到发现有违法乱纪行为很难“下”。

(三)工作难度大与配套政策缺陷的矛盾。

“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承担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指示在农村贯彻落实以及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各种繁杂事务,但由于乡镇体制不配套的矛盾,制约了乡镇党政一把手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执政能力提高。一是无限责任与有限权力的矛盾。乡镇的许多工作如安全生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税收征管、环境保护、扫黄、打假、反走私等,乡镇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

任人。但由于许多单位或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乡镇不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权力和执行手段,导致乡镇“无权办事”。二是无限负担与有限财力的矛盾。目前乡镇实行“划分税种、核定基数、增量分成、收支挂钩”的财政管理体制,多数收入归国家,乡镇所得很少,尤其经济落后的乡镇财政相当薄弱。但乡镇既要承担政府运作的各种支出,还要负担市政建设、社会治安管理、农田水利、义务教育、文卫计生等。这种状况,不利于培育乡镇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无限服务与有限管理的矛盾。目前乡镇工商、税务、国土、规划、环保、交管、派出所等站所实行主管部门主管,乡镇协管,但这些站所的人事、经济管理归主管部门,乡镇主要提供相关服务。这就导致乡镇需这些站所配合的工作有时难以落实。(四)个人责任重与集体领导失范的矛盾。

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党委领导和政府充分履行职能的关系,是执政能力建设要解决好的重要环节。有些乡镇存在党政一把手权责运行不畅的状况,影响了执政能力的提高。一是党政权责划分不清。党委和政府分工交叉过多,党政关系未理顺。有些党委一把手仍停留在“党管一切”的框框里,对政府事务包揽过多,领导经济工作方式不科学,自觉不自觉地做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有的乡镇长习惯于“书记说了算”,不敢坚持己见。二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力。有的乡镇党委书记民主作风差,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把以党委为核心变成以书记个人为核心,本应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的事,往往个人说了算。即使在党委会上讨论问题,也往往书记定调,班子成员附和。有些书记以“家长制”代替行政首长负责制。有的乡镇碰到书记外出十天半月不在家,其他领导遇事总是“等书记回来再说”,不敢、不愿拍板负责,造成乡镇工作被动。

(五)利益驱动强与激励监督乏力的矛盾。

党员干部在政策法规范围内实现个人利益,有利于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激励监督不完善,是影响执政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政绩认定不科学。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政绩的考核,没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往往单纯以gdp的增长等“显绩”为标准,致使“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屡有发生。二是激励机制不配套。在政绩考核认定的基础上实行有效激励,是促使干部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激励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政治激励除了表彰宣传外,还应根据德能勤绩提拔使用。但由于副处级干部职数有限,绝大多数乡镇党政一把手长期在乡镇工作,尽管工作出色,职务还是无法得到提拔。即使到县级机关部门单位,多数只能安排副职。经济激励也难以到位。如惠州多数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工资收入不高,尤其是龙门、惠东县的山区乡镇党政一把手工资仅1000元左右,有的家庭、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如医疗、配偶工作、子女就学、住房等问题难以解决。由于政治上、经济上得不到激励,有些乡镇党政一把手事业心和责任感受到影响。三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监督不力:上级监督缺位。有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上级领导或上级部门听不到或不相信,或碍于情面没有及时采取谈话、诫勉等手段进行批评教育、提醒告诫,以致逐渐走上违法犯罪的地步,有的甚至一边违法一边被提拔;内部监督不力。一些乡镇党政一把手视规章制度为虚设,只监督别人,不接受监督,或互不监督,你好我好大家好。还有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没有完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致使有的可以避免的错误和问题没能得到及时纠正和克服,影响了正确施政。

三、加强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对策

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必须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五管齐下”,促使乡镇党政一把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要坚持强化教育培训与严格实践锻炼结合,夯实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的素质基础。

教育培养是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程,必须摆到战略位置来抓。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要求抓培训,强化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在培训内容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做法,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当前,应着重强化乡镇党政一把手党性修养和为人民谋利益的执政意识。在教育培训时要注意引导乡镇党政一把手炼“内功”,将书本知识、政策文件转化为思想、理念和实践能力。尤其要引导乡镇党政一把手深层次地学习和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法制体系和如何化解市场经济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增强“第一把手抓第一要务”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做到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培训方式上,根据需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培训,侧重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协调班子等能力;对乡镇长的培训,侧重提高创新执行、工作协调、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等能力。还应区分发达地区与贫困乡镇不同发展特点,相应调整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在培训方法上,坚持主阵地与多课堂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结合、课堂教育与调查研讨结合。以党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拓宽渠道,与普通高校联合培训、委托培训,并适当安排境外、国外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培养提高调查研究、分析解决现实课题和复杂矛盾的能力。在培训管理上,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述学、评学、考学和用优制度,将学习成绩作为奖励晋升的依据,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现象。另一方面,适应履行岗位职责抓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的产生既来自理论知识的学习,更依靠实践的体验。应根据乡镇党政一把手的能力素质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培养锻炼方式,使他们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1)是互补性锻炼。组织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互相交

流锻炼,使经济发达乡镇的党政一把手了解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增强和树立区域协调发展观念;使贫困地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通过短期实践锻炼,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开拓创新、把握机遇的能力,增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责任感和能力。(2)是见习性锻炼。组织选派贫困山区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到经济发达的同类型地区进行短期挂职锻炼,借鉴他人经验,增强立足现有条件加快发展的信心和能力。调查反映,惠东、龙门县的山区乡镇党政一把手,迫切希望能到经济发展较快的山区乡镇跟班学习。(3)是补课性锻炼。组织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到上级综合部门锻炼,提高把握全局、宏观管理和决策能力;对从机关下派到乡镇拟任党政一把手的人选,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副职岗位的实践体验,使之循序渐进,逐步进入一把手角色,缩短能力与岗位职责的适应期。(二)要坚持严格程序与改进任用方式结合,确保政治强、本事大、作风硬的人才进入乡镇党政一把手队伍。

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执政能力,选好用好人是关键。必须以民主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首先,必须克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扩大民主选好人。要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逐步扩大乡镇党政一把手选用的民主。干部工作、生活在群众中,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群众看得最清楚。因此,要认真落实群众对选用乡镇党政一把手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用好“群众公认”这把尺子,充分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选拔、全委会表决等方法,认真执行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把选用人的标准、职位、条件交给群众,防止群众多数不拥护、不赞成、不满意的干部被选拔到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其次,必须克服凭印象“点人头”的弊端,严格程序用好人。《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交流回避、纪律监督等各个环节,从程序上作出了严格规定。选用乡镇党政一把手必须严格执行程序,防止个别领导“点人头”,业务部门再补考察材料等做法。常委会讨论干部任用,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第三,必须克服“近亲繁殖”、平衡照顾的弊端,推进交流配好人。本着增强班子整体效能的目的,加大乡镇党政一把手调整交流力度,实现贫困与富裕地区、机关与基层合理交流,增强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重点调整三种班子:互相拆台型。即党政一把手不团结、不协调,互相较劲、互相拆台的;功能不强型。对那些任职时间较长但政绩平平的,工作缺乏冲劲闯劲、精神状态萎靡不振,身体状况不佳、难以坚持正常工作的,或责任心事业心较差、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必须进行组织调整,畅通“下”的渠道,改变“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不正常现象;结构欠缺型。对一些结构不合理的,包括年龄、知识结构、个性气质组合不合理的党政一把手,要作出必要的调整,实现乡镇党政一把手最优搭配,增强整体功能。

(三)要坚持优化工作环境与完善配套政策结合,为乡镇党政一把手提高执政能力营造高效施政的环境。

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营造方便施政、有效施政、高效施政的环境,是乡镇党政一把手提高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注重政策配套,实行责任与权力对等。上级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乡镇管理体制调查研究,本着既利于集中,又利于搞活的原则,调整改革乡镇管理体制结构,尽可能做到乡镇党政一把手的责任与权力对等。对乡镇党政一把手担任众多“第一责任人”的工作现状,要从实际出发,可调整的调整,不搞虚的“第一责任人”模式,确保责任真正到位。其次,注重实事求是,实行负担与财力相适应。调查反映,多数乡镇经济底子比较薄,建设发展投入的需求比较大。应该“放水养鱼”,适当加大税费在乡镇的留成,培育乡镇自我发展能力,为乡镇党政一把手多办实事、办好事提供条件。第三,注重优化环境,实行服务与管理互动。在乡镇的站所,既有为乡镇服务的功能,也要乡镇为其提供服务。尤其是条条垂直管理的站所,如工商、税务、交管所等,需要乡镇提供更多的服务配合。但由于乡镇没有管理权,这些站所与乡镇较容易产生矛盾。80%的乡镇党政一把手认为,在任命垂直管理的站所负责人时,要重视乡镇党委的推荐权、建议权,同时发挥乡镇党委对站所的监督作用。

(四)要坚持落实个人责任与搞好集体领导结合,努力增强乡镇党政一把手抓自身、领班子、带队伍的能力。

乡镇党政一把手是党政班子中的一员,又是班长。班子战斗力强不强,关键在班长。抓好班子成员之间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协调,是发挥党政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中心环节。首先,要明确党政一把手的职责,切实搞好相互配合。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是党政班子的总负责人,抓好党委、政府职能落实,是各自的基本职责。作为书记,主要职责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总揽全局”,就是要立足党的工作和乡镇全面发展大局,集中精力抓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把好政治方向、大的决策、人事安排、开展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领导群团组织,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协调各方”,就是要从整体推进工作的需要出发,统筹安排好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等方面的工作,使之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党委对人大、政府以及群团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和政法机关、群团组织发挥作用。作为乡镇长,主要职责是抓好政府贯彻党委决议、决策贯彻落实,通过政府决策程序把党委的主张、意图、决策变成政府的命令,抓好乡镇范围内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日常管理。书记要支持乡镇长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乡镇长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取得书记的支持指导。其次,要完善配套相关制度,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制度具有根本性、连续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提高乡镇党政一把手抓班子建设的能力,制度建设是根本。党委、政府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各种制度,才能保障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落实。如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议事规则;建立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使党委政府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决策机制。第三,要发挥一把手的表率作用,建设战斗力强的党政班子。一把手在班子成员中具有导向示范作用。抓好班子建设,首先要从班长做起,树立良好形象,影响、带动、凝聚一班人,形成战斗力强的领导集体。尤其党委书记要有宽广胸襟,能够容人、容言、容事,要当“班长”不当“家长”,做到总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调动一班人尤其是政府一把手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乡镇长要自觉维护党委的核心领导地位和书记的领导权威,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良性互动、同频共振的工作氛围,在党委领导下、在人大监督下,认真履行职责,带领政府一班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要坚持注重激励与严格监督结合,促使乡镇党政一把手不断提高勤政优政水平,增强约束施政行为的自觉性。

乡镇执法总结篇10

这次教育执法抽查工作是撤县设区后格位高、力度大、范围广、内容集中、效果明显的一次自我执法解剖拉练。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亲自带队邀请部分区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人员分三路、用两天、赴十二个镇进行拉练抽查,这是我区年度教育执法工作历史的第一次。我这样讲是在强调今年不同于往年:一是我们在顺利完成市政府三年山区建设工程基础上来迎接市教育执法检查组今年的一次重点检查,意义不同一般,山区学校什么样,相对平原呢,这大家清楚;一是我们撤县设区后以怎样的姿态迎检,就是说镇乡政府及相关部门今年教育执法力度大在哪,依法治教的成效怎样。因此,我们通过这次执法抽查拉练,搞清底数、找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9月16日召开的教育执法检查动员大会上,区人大曹主任讲:要真实的,不要虚假的。我在会上也说,要各镇的镇长汇报,要有好的迎检意识。这在给大家一个信息,需要我们镇乡在“优先发展教育”这个问题上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统一认识高度,以新的发展观念引领依法治教工作。加大执法力度,重在落实效度,把区教育执法检查工作推向新阶段。

同志们,就这次教育执法抽查我从以下四方面讲一讲。

一、抽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分三组用两天,同时齐发抽查了马坊、王辛庄、夏各庄、独乐河、大兴庄、马昌营;靠山集、东高村、镇罗营、华山、峪口、刘店共十二个镇,视察或听取了近二十所中小学校的情况。12各镇中有针对这次抽查准备的自查报告10份,占抽查总数的83.3%;镇长做汇报的10位,占总数的83.3%;迎检相关人员齐的6个镇,占总数的50%。抽查过程中,我们12个镇领导程度不同的给予了重视,就所辖区域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做了较为准确的总结,对问题有一定程度的分析,解决的措施上尽了较大的努力。当然余地还是有的。特别在实施新的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的预算具有明显的进展、拨付到位情况向良好趋势发展,各镇政府都做了较大的努力。就抽查程序、重点内容、相关数字、基本要求等方面看有明显变化和进展,可以说取得了显著效果。

我们的抽查结果按市政府“双高普九”要求还具有一定的距离。比如,我们的山区教育工程成果的巩固、山区镇乡间、平原镇间、山区平原镇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显露出逐步拉大的趋势。这与老百姓对接受教育高移的需求存在着矛盾,这是我们政府要花大力气解决的。这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职责,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重责,我们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领导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

二、迎检相应优势

通过对12个镇的抽查,我们确实看到全区教育执法工作的力度和效度在逐年的加大、加快,通过努力我们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各类延伸教育都有较快或突破性进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迎接今年市里的教育执法检查我们有相应的优势。

(一)领导重视,法治观念增强。

教育执法检查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有效机制。为组织好今年的执法检查工作,根据市里的部署要求,区四大门领导非常重视,把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作为重要措施,摆在首位。区委书记赵克忠、区长史贵生对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教育执法检点的落实情况亲自过问,并提出具体的要求;主管书记印泽同志经常深入实际,与财政、教育等部门一起研究教育重点工作。并在不断加大中等职业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力度的进程中,亲自在发展创新区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方面做出批示给予指导。

区政府依据人事变动又重新发文明确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区级领导深入镇乡联系学校制度。区领导亲赴基层学校视察调研,关注教育、重视教育不言而喻。我们9月16日的教育执法工作会议也是近几年来不多见的。今天,我们又专门就抽查工作召开总结会议。就再说明对教育执法工作的重视,相应我们的镇乡领导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迎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山区工程经验,机制措施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在连续三年山区工程验收工作中,锻炼了队伍、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这是我们很好的优势。建立和完善“以区为主”体制,实现教师工资统一发放、公用经费统一标准以及教育督导等体制、机制、措施,保障了教育法律法规的落实。区政府执行“在国务院领导下,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根据京教财(2001)42号文件精神,我们教师工资发放分两步实现区统筹。一是由2001年8月份开始我区已将五个贫困山区教师的工资由镇乡财政所上划到区财政局统一发放。二是进一步落实全国及北京市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2002年1月份开始又将全部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上划到区财政统一管理。区财政局根据部门预算情况按月拨给教委,教委拨给所属中小学的会计单位。这样彻底解决了教师人才的流动不便和个别镇乡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依法保障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的机制更加完善。根据京教财(2001)47号文件,北京市实施公用经费新的定额标准,结合我区实际,2002年的部门预算工作已经做完。预算执行到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40%,今年公用经费将提高50%左右。以后年度每年再提高15%,五年后全部达到新标准。今年是实施新颁标准的第一年,情况较为乐观。目前,全区学校公用经费拨付进展情况是学年过半,公用经费基本过半。

新标准的实施为我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掌握政策,协调财政预算,统一经费预算口径,促进农村与城镇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法律保障。落实国务院、北京市关于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由区县统筹的要求及公用经费实施新标准,区委、区政府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克服困难予以落实。在消化正常增资和保障近万名教职工工资待遇落实的同时,区政府不断加大教育现代化和学校基本建设的力度,在完成山区建设工程验收后,不仅在巩固上有新措施且加快推进优质高中、市级示范校工程等各类工程建设。我们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根据区政府要求和有关部门联合就教育执法中的实际情况、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汇总并提出建议对相关镇乡震动不小。这些都呈现出了执法力度在不断加大,依法治教的新趋势在上升。

(三)投入力度加大,“三个增长”明显。

为依法落实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我们2001年克服资金紧缺、财政压力大等多方面困难,予以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依法实现增长。

1、2001年平谷区财政总收入数为11.9亿元。按市对县新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可比口径计算,剔除新入开发区企业的引退减免税收等不可比因素。当年实现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为9.06亿元,比2000年的7.7亿元增加了1.36亿元,增长17.7%。2001年县、乡两级财政对普教的教育事业费拨款为20541万元,比2000年的16754万元增加了3787万元,增长22.6%,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的4.9个百分点。(按新的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口径计算)

2、2001年生均占有总经费每生年支出2493元,比2000年的2029元增加了464元,增长22.8%。生均占有公用经费每生年支出425元,比2000年的384元,增加了41元,增长10.7%。

3、2001年全县教职工人年均收入16636元(财政拨款部分)比2000年的12365元增加了4271元,增长34%(含2001年发二个年度的年终一次性奖金、调整工资标准、增加职务补贴等因素)。

就区整体而言,2001年,我们依法达到了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我们的可靠优势仍在,并与日俱增。

三、存在问题

一是关于“三个增长”的真实、准确问题。真实是生命的本源,准确才有说服力。市检查的重点就是三个增长,其权威依据是《教育法》第五十四条和五十五条,准确的表述:是“五十四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五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概括为“一个提高,三个增长”。这是法律,我们的那一级政府都必须落实,这没有余地。这次抽查的镇和17个镇乡上报的自查报告都程度不同的存在问题。一是表述不清、缺项;二是不真实、前后不统一。上级瞄准检查的,今年又有统一口径和计算公式,就不应该出现这样问题。我们区作为远郊的农业区,底子薄、资金总量不足,投入与发展的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这是现实。但区委、区政府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做到依法保障近万名教职工工资待遇由区政府统筹,总体实现三个增长这也是事实。因此,各镇乡也要站在法制的高度落实三个增长并加大对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的资金投入力度,才能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均衡发展,缩小镇乡差距的目标。实现国家和北京市确定的近期教育发展的现代化目标,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方面现有的物质条件与学校标准化、信息化等现代化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还不小;另一方面,要解决人的观念更新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素质等问题,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二是学校公用经费的预算、拨付问题。这和上一个问题紧密相连。因为教师工资上拨到区政府统筹,各镇乡财政负责公用经费的预算、拨付问题明显突出。特别是对2001年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拨付问题大,有的与学校帐目、项目名实不符,有的根本没有明确做答。例如:根据对12个镇最近调查数据显示,2001年镇、乡管教育区域拨入教育总额青年文摘网站

7621.86万元,其中切除教师工资部分7194.89万元、学杂费部分153.0万元、基础修缮部分122.34万元,余额151.62万元,此余额项是12个镇实际拨给学校教育公用经费款数。这次抽检12个镇(与调查镇相同)其中有10个镇长报告中明确表述拨入学校教育公用经费总额402.35万元,两个渠道来源的数据相比,即对12个镇学校公用经费帐调查数据比此次抽查中10个镇长报告数据差250.73万元。相差数额令人瞠目和惊叹。再如,2002年实施新颁标准对这次抽查镇其中的5个镇1-9月份拨付学校公用经费为例:镇政府的报告拨付数据总额是218.408万元,最新从学校公用经费帐调查核对总额是109万元,相差一倍有余。这些例据说明的问题很清楚:决不排除以虚充实、以假乱真应付检查的可能性,这实在不可取,其严重性和危害力可想而知,不道自明。这个问题那个镇乡有要严肃查清,立即纠正。区政府在市检查前还要进行一次核查,对明知不改的单位要给予曝光。(具体情况见附表)三是依法治教方面的差距。其具体表现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加强法制建设,落实依法治教是“入世”以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运行机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四、加大改进的力度和措施

从抽查镇情况和实际出发,要从大处着眼,从具体工作环节入手强调几点:

(一)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提高对依法治教的认识。

我们各级领导努力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与时俱进。站在依法治教、科教兴国的高度,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事业当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事业,摆在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继续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和全国、北京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落实区、镇(乡)两级政府办学的职责,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落实与完善年度教育法律法规检查与自查工作制度的同时,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对依法治教工作的认识,不断完善依法治教的运行机制,使教育事业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继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二)变被动为主动,确立敢于展示自我的心态。

我们从心理上改变以往被动接受检查为主动展示自我的心态。今年,我们要以三年山区学校建设工程总结验收年的那种精神,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以良好的心态、真实的数据和扎实的工作成效,来一次把接受检查作为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我看,山区工程依次成功受到赞许;今年我们在欢欣鼓舞迎接党的十六大之际,以盈溢的精神动力,可喜的教育执法成效迎接检查,把成功献给十六大。

(三)查清问题,分析问题,彻底解决问题。

再搞一次回头看,从真实、准确角度搞清“三个增长”和2001年学校公用经费的预算、拨付准确数据,以及总结和完善2002年新公用经费标准的实施机制、办法,使其符合教育规律,更快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实现。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搞清原因,拿出解决办法。对暂时难于解决具有普遍和代表性问题,我们拿出来,大家共同诊断、研究,以创新进取精神拿出方案,大胆实验、不断总结,问题是会解决的。总之,要实事求是,真实准确的反映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