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4:59

物联网发展背景篇1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人才;高校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1-133-2

1物流人才发展现状

1.1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鼓励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信息平台相结合,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产品创新力。在这种环境下,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实现了快速融合及结构重整,对专业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资料显示,未来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以30倍的速度增长,需要相关服务人才将达到600万。

1.2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要求

按照传统的分类,物流人才分为三个层次:

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高级物流人才位于企业的顶层,主要负责企业整体目标的制订,起着总指挥的关键作用,对高级物流人才的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以上,明确要求研究生的不多,但要求有较长时间的高、中层管理经验和较高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中级物流人才主要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一般的经理和主管属于中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要求学历在专科以上,要求熟练掌握物流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

初级人才属于执行层,他们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偏重于体力劳动,如仓库管理员、客服人员、配送人员等岗位,由于招聘单位对初级物流人才的能力和经验要求不高,很多人都可以胜任这类职位,所以这类人才并不缺乏。

由于各个产业的互联网化,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产生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掌握传统物流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拥有跨界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如图1所示:

2人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一线操作员工作强度大,离职率高

虽然企业对一线操作员的要求不高,很多人经过简单培训都可以上岗,因此不存在该类人才缺乏的问题,但该类员工由于工作强度大、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原因导致离职率高。为了使企业正常运营,企业经常需要招聘新的人员,又要重新熟悉作业流程,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效率,也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

2.2缺乏复合物流专业人才

当前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学历比较低,管理水平也比较低,由于这些人才流动性比较大,导致没有几个企业愿意去耗费成本去培养,就造成了长期工作在物流一线的人员对于物流的一些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以及管理模式等了解的少之又少,这样也就缺乏了创新能力和相应的开拓能力,甚至于企业无法引入先进高效的物流技术。即使有的企业引入了专业管理人才,但由于物流业发展很快,与其他行业的关联越来越大,需要管理人员懂得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法律、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的新知识,因此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学习和培训,但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对于人才培养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够,导致企业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2.3高校培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但从目前物流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看,物流人才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物流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的培养滞后,物流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机制,高校物流专业师资力量不完善。部分高校是新开设的物流专业,没有招聘专业的物流人才,而是相关专业的教师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证书,转专业教物流,这就缺乏系统性的物流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另外,由于我国高校开设物流专业较晚,导致物流专业的老师大多数都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高校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符

当前许多高校的物流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闭门造车,最多会参考其他高校的开课情况和培养方案,没有对当前的物流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导致课程设置偏离市场需求,使得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不符,更不能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需求。如图2所示。

3.2教学手段简单化

目前高校的教学依然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或者只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在就业初期会较难进入工作状态。

4小结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对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新型的与当前需求匹配的复合型人才需要高校、企业主导,政府、行业协会、培训机构补充培训,以促进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n].光明日报,2015,3(2).

[2]易小云,易华,尹丽芳.“互联网+”下长沙市物流业人才发展困境与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6(23).

物联网发展背景篇2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社区

一、引言

在解决了基础物质生活需求的今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促使人们开始追求家庭生活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等,为此智能家居也随之而生,所谓的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随着物联网络的出现,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及应用加入了助推剂。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与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让智能家居的功能产生了飞跃,它改变的将不仅仅是家电产品的功能,而是生活方式,给消费者带来的便捷令人向往。

二、智能家居基本应用功能

1、智能灯光控制

用智能开关替换传统开关,实现对家里的灯光进行感应控制并可创造任意的环境氛围和灯光场景。不管是家庭影院的放映灯光,二人共度的浪漫晚宴灯光,朋友聚会的场景灯光还是宁静周末的餐后读报光灯……实现任何的灯光场景模式。外出或加班,灯光会自动调整到相应的模式。根据全天外界的光线自动调整室内灯光,根据全天不同的时间段自动调整室内灯光。

2.智能家电控制:

通过遥控控制、电话手机控制、电脑远程控制、定时控制和场景等多种控制,对空调、热水器、饮水机、电视以及电动窗帘等设备进行智能控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的配置和添加家电控制节点。该功能的实现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也大大节约了能源。

3.智能安防:

安全是住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首要要求,智能安防是智能家居的首要组成部分。智能家居通过安防系统中的各种安防探测器(如烟感,移动探测,玻璃破碎探测,门磁等)和门禁、可视对讲、监控录相等组成立体防范系统。可视对讲可以使用户能够的很清楚的观察来访者,与来访者对话,并遥控开门。报警系统可以在发生警情,会自动将报警信息发送给小区物业,同时智能家居电话或短信报警系统会将报警信息发送给业主。

4智能影音

智能家居能够控制室内DVD/VCR/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等影音设备,包括音量/频道/预设/暂停/快进等。实现随时随地的全方位控制。

三、基于物联网的新型应用

物联网:英文名:internetofthings(iot)。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建设,在未来将逐步建立起“交通”、“医疗”“水源管理”“电力”“集成公共服务”“安全城市”等完善的大物联网,而对应的智能家居系统应用功能将向下面新型应用功能发展:

1.远程监控

智能家居系统在电信宽带平台上,通过ie或者手机远程调控家居内摄像头从而实现远程探视。当出门在外时,可以随时用ie或者手机查看家中的实时影像,了解家庭情况,远程探视家人;当窃贼趁家中无人进行偷窃时,自动报警信号能及时拨通手机,传送实时视频,并对现场进行录像、喊话驱逐;当出现意外失火或是煤气泄露等状况,家庭视频监控系统会自动将告警信息发送到预先设定的手机号码上。

2.家电远程控制:

今后住户可通过通过ie或者手机控制家庭电器。如远程控制电饭锅煮饭,提前烧好洗澡水,提前开启空调调整室内温度等等

3.家庭医疗保健和监护:

利用internet,实现家庭的远程医疗和监护。internet在智能家居医疗保健中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不仅有助身心更加健康,而且会降低医疗保健成本。在家中将测量的血压、体温、脉搏、葡萄糖含量等参数传递给医疗保健专家,并和医疗保健专家在线咨询和讨论,省去了许多在医院排队等候的麻烦。

4.讯息服务:

通过internet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和交换讯息,讯息传输可以以多种形式,从静态文本、图形到动态的音频、视频讯息。在智能家居中,可以用手提电话或pDa通过无线网络收发e-mail,接受最新的股市行情。

5.网络教育

网络教学将课堂带进了家庭,可帮助老师巩固课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学校和家长通过家居中的基于internet的教育工具可以合作得更加紧密,并在家庭和课堂之间建立了桥梁。同时,在智能家居中,不管那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享受教育资源,进行终生教育和学习。

四、智能家居发展前景

物联网发展背景篇3

关键词: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互联网+

正文:

前言:

众所周知,现代人们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很多事情,比如购物、点餐、缴费等,可以说互联网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互联网+”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探究与创新不仅能提高业主的服务质量,而且还有助于物业行业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提高。因此,对该话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物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收支不平衡物业公司的服务收入与服务支出间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物业公司的发展。物业公司的服务支出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人力资源方面成本投入占据的比例最高;而服务收入费用主要包括法定税费、物业服务成本及利润三部分。近年来,很多物业公司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转型与改革,然而收效甚微。在房价逐年增加的情况下,一般小区的物业费仍然保持在原地,也有一些住宅小区试图在收费标准上进行调整,但遭遇到了多重阻力。有研究表明,2016年全国物业公司调价成功的比例不到10%,而绝大多数物业公司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依然保持不变,从而造成了物业公司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2、管理手段落后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起步较晚,在物业管理的经验和手段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一问题,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比较先进的物业管理手段和技术,然而这些先进的手段和技术被引进后却显得水土不服,所收到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入职即上岗,更不用说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了。目前,我国物业管理的重点在于手工操作,在管理技术方面强调的较少,从而使服务效率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还有,大多数人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物业的主要工作是绿化养护、维修养护、秩序维护及卫生清洁等,从而导致了物业从业人员较为密集。3、沟通不足在物业市场逐渐规范和完善的情况下,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服务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大多数业主存在着不满情绪。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存在不足,致使业主对服务产品信息了解不够。电话沟通和当面沟通是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交流沟通最常用的方式,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素质、时间、空间等),严重影响了两者之间交流沟通的效果。4、产品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已无法满足业主的需求。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相关场地、房屋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养护和维修,也有部分企业经营一些其他的服务项目,比如特约维修、代缴费等,然而收益人群比较少,同时也比较简单。因此,产品单一也是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中存在着主要问题之一。

(二)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分析

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融入了物业管理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管理模式主要分为o2o模式和B2F模式两种,下面本文进行进一步介绍:o2o模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o2o模式并不陌生,在各种媒体上都有这种模式的介绍。该模式应用于物业管理中,主要是借助社区服务电商平台,实现社区业主线下提货和体验,线上进行服务和商品的选择和购买。物业服务企业通过o2o模式,实现了线下服务与线上商业的相互补充,将消费直接送到业主的家门口,使业主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此外,还使传统模式下所产生的时间和交通等成本得到了有效地降低。B2F模式:B2F模式是指物业公司借助互联网将社会间资源(养老养生、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等)与自身相整合,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实现多方共赢的一种转型模式。彩生活物业公司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同时这也是物业公司跨界经营战略和物业管理差异化的典型体现。

(三)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业公司在管理模式上必然需要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物业公司在管理模式创新中,一定要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因为物业基础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基础,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也是满足业主需求的根本,一旦物业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特别是依托房地产的物业公司,更应注重物业基础服务,从而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

2、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企业价值链、产品、用户、市场及更大范围的商业变化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背景下,物业公司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跨界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和用户思维等。

3、选择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天下没有最好的商业模式,只有最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这句话用于物业管理公司同样适合。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在保证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资源,尝试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物业管理模式,实现良性快速发展。

4、加强资源整合和商业合作物业管理企业属于实体,本身互联网基因比较缺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距离社区消费群体是最近的。因此,物业公司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与众多商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物业公司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着问题,比如收支不平衡、管理手段滞后、沟通问题和服务产品种类单一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物业公司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血液和方向。互联网+背景下,物业公司管理模式创新中,应坚持物业基础服务的中心地位、树立互联网思维、选择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和多种商业间的合作。最终借助互联网平台思维,结合自身优势,线下、线上资源的整合,打造一个多方主体互利共赢的生态圈。

参考文献:

[1]马云燕.“互联网+”背景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创新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4):253-254.

物联网发展背景篇4

一、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一)转变经营理念

一方面,重视全局性的设计和规划。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公共图书馆一点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根据时代的要求促进新业态在我国图书馆当中的形成。受到万物互联的影响,我国不仅要将逐个的图书馆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建设和管理,同时还要促进全国范围内各个图书馆的有机整合。革新图书馆业务,为了满足顾客越来越高的阅读要求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在全局规划下,促进我国逐个图书馆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要以发展自己的特色为目的,而不是将所有的图书馆都已同样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建立;另一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公共图书馆转变经营理念要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将传统的继承作为发展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新业态的形成。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发展具有上百年的历史,直至今日,拥有众多的经验和知识含量,信息技术的发展转变了我国图书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但是我民还应该坚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我国传统图书馆经营过程中保存下来了经验和知识与现代技术进行融合,在继承的基础上促进其发展,是我国图书馆新业态建立的前提。

(二)转变资源建设模式

图书馆当中大量的古今中外文献和丰富的数据库,促使它将人类文明的传承不断进行下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之下,图书馆大量的知识内容转变成了数字资产,这就促进了重大的改变将发生在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模式当中。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自建和外购将成为我国图书馆各种形式资料和音频等的扩展。将现有的不同方面和种类的数字资源进行保存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收集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所需的各种资料,针对每一行业都进行大数据的完整建设。同时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根据用户需求来进行,以用户的借阅习惯等为基础进行资源建设。

二、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之下公共图书馆新业态的发展

(一)数字图书馆一体化网络的构建

构建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体系是发展图书馆新业态的首要任务,充分利用万物互联的背景优势,将信息的传送水平进行提高,将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扩大,建设虚拟网对信息专用网进行补充,将国家各个级别的图书馆进行全面的网络覆盖,促进各个图书馆在一体化网络体系下实现协作服务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体化网络,促进其将全国的图书馆进行覆盖,有助于促进信息传递的快捷性,电子期刊、报纸和音频等都能够及时的被基层接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平台。

(二)标准化图书馆业务系统的建立

建设标准的综合服务业务平台是图书馆发展新业态开创的另一重要手段。相关网络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各大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的加工,同时建立相关的版权数据控制和仅有的数字资源标识符体系,能够促进标准性的加工生产文化资源的数据,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的结合全国图书馆的数据资料并将其进行相应的共同管理;数字资源存档和编辑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对其加强管理和编辑的集中,这样一来就能够促进我国整体的图书馆进行不同级别的分头数据管理。促进构建图书馆业务平台的标准化,是将地方建设图书馆资源的能力进行提高的有效措施,同时更好的业务控制水准能够为顾客提高更好的服务,将标准化的全国数字图书馆综合服务平台进行逐渐的设立,以此来更好的支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构成。

物联网发展背景篇5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变化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前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较好地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也会面临相应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需深入了解网络经济,探究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根据市场营销变化实施营销对策,并较好地利用网络技术,以使整个营销活动变化简便、高效,从而促进企业市场营销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具体变化方向分析

1.市场营销环境发生改变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也渐渐朝着全球化时展,这就使得整个市场营销环境也发生较大改变,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因互联网的开放性、覆盖面广等特点,可将大多数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从而促进经济活动区域渐渐扩大,最终朝着全球化市场发展。正是在这种发展契机下,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多发展机遇,而且这也是全球化社会市场发展对于市场营销方法的一种需求,即网络营销。

第二,在互联网背背景下,市场营销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是因在网络技术推动之下,电子商务的到较好地发展,即企业经消费者直接和网络经销商完成各项产品交易,但在产评价交易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消费者如何向供应商支付款项,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在营销中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使消费者与企业直接经电子货币形式完成各项产品交易,例如,当前很多人都喜欢网购,这就与淘宝、支付宝等网站有直接联系,消费者购物后,可将款项直接支付给支付宝,之后企业为消费者进行发货,待消费者收到货后完成签收,最后支付宝把款项转给企业,这就大大减少消费者购物付款程序,同时还能节省大量的采购成本[1]。

第三,缩减产品销售环节。以往市场进行商品营销的时候,主要是企业经逐层批发产品给厂家,之后厂家再与消费者完成各项交易,经逐层批转,使各个销售环节均使购买成本增加,并不利于市场营销发展。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可为消费者提供二十四小时的在线服务,使企业直接和消费者取得联系,从而减少各个环节对产品的转售,最终降低产品价值,使得消费者花费最少的钱可购买质量最佳的产品,大大降低产品的价格,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第四,促进消费者与供应商一对一销售,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全天在线服务,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一对一的互动,使企业能及时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这个平台,企业可以消费者建立长久的客户关系。

2.市场营销策略发生变化

一个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销售更多的铲平且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但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逐渐和传统4p理论发展相悖,这主要因传统4p理论是以市场营销组合作为核心,重点偏向于消费者。但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理论主要以劳特朗先生所突出的4c营销理论为主,特点是将消费者作为市场营销中心,强调企业需将追求消费者满意放于首要位置[2]。所提供的产品应尽可能地与消费者的需求相符,同时减少消费者的采购成本,在研发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应对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有一个相应的了解,之后充分考虑消费者于购买中的实惠性、便利性等,使消费者和产品供应商之间有效沟通,从而促进市场营销稳定发展。

3.市场营销手段发生改变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消费者可较好地使用互联网平台来查询和消费者需求有关的各种服务以及产品,以便做好原材料采购,最终形成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此种营销模式针对以往的消费模式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颠覆,消费者经在线交易,这样能缩减好多中间环节,提升产品流通、销售效率的同时,还能节省购物时间。随着此种在线销售市场不断发展,对于以往的市场营销模式对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企业应针对传统的销售手段、销售渠道等做相应的改进,以便与互联网时展相适应。

三、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方法转变

1.创建互联网营销平台,创新网络营销对策

在互联网时展的推动下,信息化取得较快发展,这也为市场营销活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尤其是产品营销方式不断变化,对于网络平台的推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使整个网络营销活动变得更加积极、活跃[3]。如果消费者对于某种产品较为关注,营销商可将与之相关的信息内容经互联网平台展现出来,且对相应的产品信息进行实时查询,进而深入了解所需购买的产品。

2.开拓市场营销领域,推动市场营销发展

因互联网无空间、时间局限,这就使得网络平台中的电子商务完全以往市场区地域的限制,企业经充分了解各个地区的消费者在网购期间对于何种产品需求较大,以选用发展空间相对大的地区作为企业核心产品营销区域,且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观,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以丰富整个营销产品的内涵,最终影响消费者在网上的消费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经深入分析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具体变化方向,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环境发生改变、市场营销策略发生变化、市场营销手段发生改变等,进一步探究基于互联网时代下市场营销方法转变,如开拓市场营销领域,推动市场营销发展、创建互联网营销平台,创新网络营销对策等。经对本文进行阐述,重点凸显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变化在目前国内市场营销发展中所表现的优势,这对之后进一步推动市场营销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瑶瑶.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6):41.

[2]赵雯.基于生态旅游行业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营销发展[J].环球市场,2015,25(36):68-69.

物联网发展背景篇6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模式;金融发展;传统金融

一、前言

互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产物,尤其对衍生出来的快捷支付、社会软件、云计算等,给我国传统金融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但改变了传统银行的金融模式,还在金融资金调度下实现主导作用,由此可见,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正在快速的发展中。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模式种类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金融模式种类也在进行不断的进行改变,尤其是在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引领下,市场信息的流通速度得到飞速的提高,这也是市场信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在线支付交易中资金风险的不断降低、交易成本与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的进行缩减。

由此可知,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进而将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模式归纳成以下5种:一是第三方支付,是通过非金融机构进行在线支付、预付卡、以及银行卡收单等,是一种以支付形式进行支付款的服务;二是p2p网络贷款,又称点对点的网络信贷平台,是在互联网的平台下对贷方、资金等进行配置的;三是众筹形式,需要遵守3个基本原则,第一有准确的筹资天数与目标,第二在规定的筹资天数中完成规定的筹资金额,第三对支持者进行相应的回报;四是信息金融机构,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对重组经营流程进行适当的完善进而保证经营管理中的金融机构实现电子化;五是金融门户的网站,此网站的优点就是可以将垂直与搜索很好的合为一体,进而保证用户能够在此网站下找到各种金融机构在平台上所陈列的金融产品。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发展

众所周知,“百度”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互联网中万能的搜索引擎,在“理财平台”的开通之后,仅仅数天,参与的人数就达到10万人以上,由于很多人都在该平台中购买很多产品,致使服务器的运行速度不断降低。就在近几年的的电商企业中,我国“阿里巴巴”又再一次推出了新的快捷支付业务――“余额宝”,自此以后,人们就开始将自身网上账户中的资金都转入到余额宝的理财中,进而得到本金以外的其他利息。余额宝自身具有很低的标准,并可以进行随时的支付、随时转出,操作既简单又快速。余额宝自从开通以来就受到很多网民的大力支持,该基金下的组织也因此获得很多的利益。由此可知,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金融行业的发展不但可以增加人们的消费形式,还能在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中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1.传统银行金融的中介作用降低

在过去的银行业务中,一直将金融交易作为主要生存手段,其主要的交易方式就是先在人们的存款金额中获得一定的资金,然后将用这些资金进行不同程度的借贷,最后获得更多的利益。在互联网背景的影响下,金融行业的交易效率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交易手续也更加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传统业务,进而使传统银行金融的中介作用降低。

2.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

对于现阶段的新型企业而言,云计算、微贷技术、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功能,不但可以为借贷企业提供更加清楚的小型企业的发展趋势,还可以全面掌握金融客户企业的运营状况与信用水平,并抓紧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信息库,进而提高互联网发展下的监管制度,对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发展中的资源分配进行及时的完善,以此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3.利率市场得到扩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影响下,金融发展中的交易原则是在交易双方都对资金彼此了解的状况下进行的,属于一种明面交易,与此同时,在此交易中与方式下也都是十分清晰的,进而在真正意义上推动了市场化的发展。金融机构在对客户群体自身的利率区间进行判别时,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中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与起伏,并且还可以利用价格这一层面,不断的推动与加深利率市场化,进而通过市场经济的调控,以此大幅度的减少政府的干预行为。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互联网技术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活习惯,并给我国的理财、支付、借贷等方式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互联网背景的影响下,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是一种信息的潮流,人们既要用理性的心态来对待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还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峰.民间金融的实践、风险与规范化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民间金融风险与规范化发展”会议综述[J].嘉兴学院学报,2015,01(02):117-122.

物联网发展背景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物流企业;融资风险

前言:

现阶段,国家互联网水平逐渐提升,有效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创新转型发展。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相关企业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在国家的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扶持物流企业。由于物流企业在社会中具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就业率、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增加产值等作用,所以需要充分研究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给予有效地解决措施,例如一部分物流企业存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一半以上的企业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经营者的个人财产,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分析我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问题,并探寻积极的融资措施,以解决物流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

1.物流企业融资现状问题

1.1内部资金不充足

我国多数的物流企业,其内部资金的来源途径主要是企业股东的个人财产、企业未分配的利润以及公积金等。物流企业内部股东多为个人,并且股东人员大多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或者企业职工,个人财产有限,能够为企业投入的资金是非常少的。一般的物流企业都会有资金匮乏的问题,若企业中缺少了资金支持,将难以使企业正常运营[1]。

1.2贷款门槛条件严格

银行在针对中小型的物流企业申请贷款时有诸多限制,并且在企业申请贷款或者担保时,需要提供担保物进行抵押和保证。另外,物流企业多为私营企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企业管理工作成效较低,并且缺少良好的信用度,而且在财务管理中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有些企业财务信息并没有做到公开,所以导致金融机构难以精准分析物流企业的贷款风险以及是否具备偿还能力,并且在银行系统存在坏账的情况。在坏账率增高的负面作用下,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正常申请贷款,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融资成本较高

物流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且诸多企业正处于起步时期,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资金匮乏,负资产率较高,不能向银行提供有效的抵押物资,并且在融资时,交易成本普遍较高,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资金的意愿不高,而且物流企业在起步阶段的信用度是比较低的,所以借款后的偿还能力未可知,相对增加了贷款风险。

1.4融资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政府对于国有企业或大型集团的重视程度要高于物流企业,表现在对大型集团或国有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补贴,并且由于我国的发展体制的约束,造成相关体制建设者在对物流企业融资政策的问题上缺少全面性,进而使物流企业的起步阶段缺少系统化的制度,也缺少合理的发展战略,所以也造成了融资困难的情况。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物流企业融资风险

2.1渠道杂乱,风险不定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依赖于互联网平台,企业融资的渠道多种多样,而且投资群体的规模加大了,投资群体的数量也增加了,但是所产生的问题逐渐显现。一些非金融领域也在积极参与,并且以民间的融资为多数,因此对于这一类平台不能辨别真伪,导致融资渠道的混乱,风险不定,造成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并且不能掌握近期的资产负债情况,对于物流企业的融资而言,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并且不容易被觉察发现[2]。

2.2领域交叉,隐患潜藏

在我国金融行业领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分业经营,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形势背景下,传统的金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对传统金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商业经营难度加大,而且这种发展形势会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很多物流企业以助力自身发展为借口通过一些平台投放高回报率的融资产品,但是最终却演变成为了非法性的集资行为,这造成了融资领域的混乱,主要原因是领域交叉,并且潜藏存在金融方面的问题。

2.3监管不力,经营受阻

政府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没有规范性的法律法规作为参考依据,并且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规章制度也欠缺完善,在督导力度不利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贷款者违约拒绝偿还债务的情况,严重违反市场纪律,并且有部分行业在法律的边缘做出违规操作[3]。互联网技术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虽然银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的文件,并且也依照了有关法律法规,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制度以及法律文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形势背景下,大数据技术被应用到了融资领域中,虽然金融监管表面上得到了监管和控制,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这是由于互联网是虚拟的,在这种环境下监管措施需要不断升级和优化,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下,数据信息很多时候难以被发现,有着较强的隐蔽性,因此难以完善监管平台,而且不能对投资融资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最后,由于互联网环境是开放包容的,而且牵涉到了不同的行业领域,因此对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监督和管理难以实现,并且会加大监督管理的压力,而且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否需要依赖互联网金融也是当下需要面临的问题。

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物流企业融资路径

3.1创新融资渠道,加强管理举措

在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实际发展状况,比如在疫情结束后的市场环境中,对各领域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应该思考物流企业的持续性发展问题,比如如何在经济复苏形势下改变企业困境,如何有效申请资金政策的扶持,对此相关部门需要依据金融政策,针对物流企业提供特色的、个性化额度融资渠道,比如对于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企业,采取优先扶持机会,并合理分配有关资源,以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双向扶持、建立科学的资源服务统筹平台让各项资源能够在物流企业内合理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进而可以规避特殊时期下非法金融平台的违规运营问题发生,因此融资渠道的有效创新并非增加金融产品类型以及数量,而是需要将现有的融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以及完善[4]。

3.2分类划分行业,强化监管措施

在互联网背景下,并没有绝对的区分行业模式实施监管措施,因此在严峻的形势背景下,能够执行的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在各行业的监管力度,并且逐渐形成分行业监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每个行业的差异性,需要在确保不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前提下,并且不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从而实施分类划分行业,对于涉及金融相关的需要做到分隔管理,这样就可以有目的地实施相关的政策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而且在不影响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应用互联网信息技建立并完善金融管理体系,不但可以全面监管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应用,而且还能够加强国家对于金融风险监管的力度。而不同的行业领域有着不同的发展目的和发展模式,因此在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分类划分行业以后,有助于强化监管措施,并且能够做到特色管理[5]。

3.3提升工作能力,提高管理质量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企业发展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知,我国进入行业领域的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对于一些传统物流企业而言,其管理人员思想观念比较传统守旧,对于一些先进的观念和技术不能正确地认识,在接受新技术时候表现出保守和拒绝,这是现在物流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当下时代,要能够有效地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工作能力,提高管理质量,要能够针对工作人员工作认识和工作模式进行提高和改变,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以满足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而且还要建立并完善监管体制,有效地落实信息化技术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中去[6]。

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有利有弊,不但可以辅助企业更好地发展,而且也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而物流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因此需要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这样有利于物流企业更好地发展。C(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谢东晴.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时代金融,2018(02).

[2]陈佳丽,邹小红.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福建地区为例[J].北方经贸,2019(08).

[3]赵静.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探讨[J].时代金融,2019(21).

[4]吴亚莉,赵琪琪,施宇玮,等.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势和策略[J].南方企业家,2018(02).

[5]钱颢瑜.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0).

物联网发展背景篇8

关键词:互联网+;服务类专业建设;跨界融合

作者简介:堵有进(1960-),男,江苏南通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SJG346),主持人:张兰,邱春红。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3-0081-04

2015年7月由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到2025年,w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人才是推进“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发展的关键,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重地的高职院校,由于其具有与行业、企业、社会跨界的基本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鲜明时代特征和对社会环境的依赖性。“互联网+”已成为推进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不可逾越的时代背景,必将给高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结合S职业院校的办学实际,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类专业建设跨界融合的新思路和实施路径。

一、跨界融合是“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类产业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发展背景下,与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深度融合、重组和创新的过程[1]。在服务业领域,一是“互联网+”促进了服务类产业结构升级。由于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在线租车、在线教育等大量兴起,现代服务业体系已变得日益丰富,其中,第三方物流、研发设计、商业咨询等生产业加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生产业的比重;二是“互联网+”引发了服务类产业组织变革。传统服务业企业的行业地位因跨界竞争受到冲击甚至全面颠覆,传统服务业的新格局随着“互联网+”的鲶鱼效应正在重塑;三是“互联网+”加快改变了产业资源配置。例如,基于互联网的全流程服务链和电子商务集团、智能物流骨干网、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三大支柱载体,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产业生态已经在阿里巴巴形成。

总之,无论是“互联网+”在传统服务业的纵向深入,还是新技术延伸拓展下现代服务业的不断涌现,无论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相互融合,还是服务业业态的拓展衔接,跨界融合皆是其基本特征,也是“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类行业、企业塑造核心价值的基础。

二、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需要跨界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服务业发展的跨界融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发生了三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更加宽泛的跨学科背景。要求专业人才掌握的学科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储备跨度更大,在任职水准、应用技能、专业等级以及研究性解决复杂问题等方面标准更高;二是更加突出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要求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更新、创新意识更强、视野更加开阔,能够洞悉创新的方向、把握创造的节奏;三是更加鲜明的个性化特点。“物联网+”背景下的服务业打破了传统企业的管理理念,更加注重提倡人性化管理,彰显个性化人才文化。高职服务类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技术需求相衔接,是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并且,及时调整办学思路与专业定位,培养与“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特征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亦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高职院服务类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相脱节,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化缺乏联动机制,专业培养目标过窄,融合度与复合性不高,加之人才培养过程缺少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从而造成培养的人才素质能力结构单一,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比如,在当今物流行业,不少著名企业纷纷实施“跨界”经营战略:宝供物流“四轮驱动、两翼腾飞”,通过构建大宗原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产成品分销平台,力争到2020年物流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其业务范围已经涉及商流;怡亚通供应链管理集团充分发挥线下优势,通过打造两大互联网平台(两天网),两大渠道下沉供应链平台(两地网),以及物流主干平台(一平台),大举进军城镇电商,实现业态新突破;顺丰速递以新的o2o模式进军零售电商,城市社区便利店已基本覆盖全中国。可见,“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业“跨界融合”的新常态特征,已给传统的高职物流专业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主动应对行业新变化和企业新诉求,提高专业的动态适应性和过程优化速度,培养兼具物流业务、平台营销、信息技术与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实现跨界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拓宽专业口径,构建集群式课程体系

互联网作为一种服务性工具,由于其跨越时空,为分工协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它与传统服务业相结合,迅速使得原有行业界限不断模糊,体系日益丰富,发展空间迅速拓展。“互联网+”服务类专业需要培养既熟悉服务行业特定业务流程,又掌握it技术,并拥有网络平台开发与管理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局限在单一的工作岗位,要适度拓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较宽的适应面,以及应对行业变化的岗位迁徙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过程中,要打破原有课程结构体系和课程边界,借鉴互联网平台使人才培养走进工作场所,融入工作场景[2]。要以岗位群需求为依据,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集群式课程体系,基础平台包括必需的、较为宽泛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够夯实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核心专业课程紧贴岗位需求,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关键能力;拓展课程满足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培养,适应新业态跨界需求。在集群式课程体系架构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相对稳定,核心课程持续不断调整变化,拓展课程互联互通网络构架[3],既有利于教学建设的相对稳定和不断积累,又能对“互联网+”引发的行业变化作出快速响应,有利于跨界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S职业学院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2015年成为省级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针对我国“互联网+通关”改革、贸易创新与便利化带来的互联互通,以及报关企业服务内容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的实际,及时调整、拓宽该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学校宏观定专业,学生自我定方向,培养既能适应海关无纸化通关、自主报税等改革措施,又可以为企业开展关务咨询服务的报关人才。学院加快了专业目标向课程体系的转化,经过对当前报关专业人才素质素养的认真分析,在基础和拓展课程平台上新增了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网络平台设计管理、信息检索、图形图像处理和虚拟经济等横向课程,核心专业课增设预归类研究、通关方案设计训练和外贸函电等纵向课程。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实用性强、跨界融合度高,为促进人才培养与报关行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相互耦合与协同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推进产教融合,建立在线化校企合作平台

产教深度融合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相衔接,通过教育教学、生产活动、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一体化,达到校企良性互动共同发展[4]。知识发展的高度分化与综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利益相关者研究素养的提升,为知识生产机构的异质合作提供了可能[5]。“互联网+”背景下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所具有的时g泛在、空间泛在和主体泛在等特性,改变当前校企合作中信息不对称、传递效率低下、组织体系冗长的现状,促进职业院校快捷、准确地发掘企业和社会需求,及时应对市场变化,调整专业及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智能、定制式的个性化教育服务供给,探索在线化的产教融合途径,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现代职业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需要[2]。

S职业学院以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为导向,根据服务类人才培养特点,发挥政校行企多方优势,建立了校企一体扁平化组织机构,构建了多元实时互动、面向区域服务行业的专业云平台,以此打造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共同体。2015年,学院以省级品牌、重点专业为引领,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区域现代物流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的作用,组建了由国内知名供应链管理公司、部级行业协会和学校三方参与的创新创业学院(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借助该专业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成果转让、技术与管理培训等线上服务,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校企双方人员互聘互认,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和科研工作,为学生提供网上教学服务,该平台已成为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三)创新柔性组织方式,建设矩阵式专业师资团队

“互联网+”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带来了教学内容和专业建设内涵的巨大变化,作为与行业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作出快速反应。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多采取垂直式组织结构,具体表现为“校-院/系-教研室”的三级管理模式,专业教师一般固定在某一个教研室或教学部门,这种传统的组织方式以其结构简单、关系明确、命令统一的优点为我们大家所接受[6]。然而,它难以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不利于教师的合理流动,降低了对市场反应能力。矩阵式专业师资团队是在院系职能型组织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甚至校外相关院校和企业中,基于项目与任务建立的一种横向协调系统。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纵向是原有的职能系统(列元素),横向是以项目与任务建立的专业师资团队(行元素)。因此,专业师资团队不再像传统的系部或教研室针对具体专业而设置,它打破了原有院系、专业壁垒,更加关注行业企业的变化与发展,更加注重改善团队整体的专业结构和素养,强调团队中个体之间专业的互补与跨界,克服了原有组织结构下教师缺少横向沟通的弊端,拓宽了团队组建的选择范围。柔性化的组织方式加快了高职院校对“互联网+”背景下专业发展的适应速度,将院校纵向职能管理体系与横向项目任务协调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灵活、便捷特点。

S职业学院为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需求,按照“系统设计、主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原则,积极推进治理结构的创新,出台了《专业法人制实施办法》和与之匹配的《教师绩效考核》等制度,学校赋予专业法人高度的自主管理权,做到职权利全面到位,人财物自主管理。在教师专业团队建设中,积极试行矩阵式组织管理方式。专业法人根据有利于快速跟踪行业最新发展、有利于调整专业教学内容与建设内涵、有利于教学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等原则,按照团队教师专业互补、跨界融合的总要求,有权在全校范围内以及合作企业和院校中,组建专业师资团队,安排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任务,实施绩效考核,核发绩效工资,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与任务,不断动态调整与完善。在专业法人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行使团队的组阁与管理的同时,学校按照有关目标管理原则协调职能部门与团队管理之间的关系,促进专业师资团队健康发展。

(四)共享实训资源,建设联盟式校内外实训基地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不仅要面对服务业传统业态,更要面对受“互联网+”深刻影响而不断出现的新兴业态,同时,还要时刻应对即将被改变或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变革。在此情形之下,单一院校或企业,在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建设方面,总会存在开设项目适应面窄、先进性不够,管理手段单一的不足。采取区域联盟方式,发挥院校和企业群体优势,借助“互联网+”效率工具,可以整体提高实训基地对人才培养的适应程度。

一是以政府人力资源、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相关院校和企业为主体,搭建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互利共赢的实训基地联盟。依托基地联盟,通过资源整合,发挥域内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更好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要求;二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基地联盟开放信息平台。盟内各个实训中心设施设备、实训项目、实训指导教师和中心开放时间等信息,并通过平台对各个实训中心开放内容列表管理,方便院校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三是注重基地运行模式研究,建立相关保障机制。根据联盟内各单位实训中心建设经费渠道和隶属关系,实施分类管理。盟内各单位自有实训中心相互开放,可收取学生实训材料费,联盟基地基本运行费用由各单位每年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由政府、院校、企业多方合作建立的公共实训中心,可采用第三方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内部结算、协议价格或政府补贴等途径保证联盟基地健康运行[7]。

S职业学院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牵头成立了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联盟。基地联盟依照“政府监管、学校主管、行业协管”的指导思想,由政府负责解决基地联盟成立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联盟管理机构设在S职业学院,负责日常管理运行,域内相关院校、企业自愿参加,并按照联盟章程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基地联盟依照需求一方面遴选各单位现有实训中心入盟,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相应的公共实训中心。基地联盟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跨院校项目安排、师生教学互动和运行评价。通过利用各种利益杠杆,基地联盟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有效推进盟内合作工作。自联盟运行以来,一方面降低了各院校实训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可开实训范围明显扩大,管理文化更加丰富,较好地满足了各校对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不同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校际、省际、区际及国际合作创设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孔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8):62-65.

[2]南旭光,张培.“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6(8):8-12.

[3]王博.以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5-9.

[4]储诚炜,吴一鸣,谭维奇.职业教育联盟框架构建和运行机制实践探索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4(12):21-24.

[5]曹东云,谢利民.新课改以来课程与教学研究知识增长方式的探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4-109.

物联网发展背景篇9

关键词:年轻消费群体;茶产品;开发策略;信阳毛尖

1茶品设计开发研究背景

中国茶业总是以茶叶品种的不同进行分类,如信阳毛尖,这种“产地+品种”的定义方式成为了中国茶业的主要品牌特征。而消费者在消费期间也是先选定产地和品种,然后再选择知名茶厂或茶叶商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如何将信阳毛尖茶品时尚化、年轻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信阳毛尖茶产品进行概念、形态以及包装等方面重新定位,改变现有的信阳毛尖茶产品形设计概念和产品形态的约束,以互联网经济背景为依托对信阳毛尖茶产品进行创新性的开发策略研究[2]。

2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

2.1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消费特征

互联网经济使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通过微信、购物网站等敲击键盘就可以拥有一次消费体验。在大数据分析和信息化社会的影响,利用数据采集并加以分析、研究可以更加准确的发现消费者的需求,使传统的茶业与互联网经济接轨,实现更加完美的消费体验[3]。在互联网经济影响下,对传统茶业产品的产品开发设计和体验性、服务性的设计越来越重视[4]。

2.2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年轻消费群体消费行为特点

年轻的消费群体是一个感性的消费群体,多是以欲望为驱动力而不是实际需要。所以这类群体的消费活动带有明显的情感控制和审美选择。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一般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消费心态,一为趋同消费心理;二为求异消费心理。年轻消费群体在生活中关注微信、微博等流行沟通软件,喜欢色彩鲜明的、生动活泼的事物,也是流行影视剧及歌曲的热力追捧者。所以,年轻消费群体已经不再是仅仅追求产品的物质性,更多的是力求在消费的过程中实现感情的寄托和满足[5]。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茶品消费主要是为了符合当前年轻多变的消费理念,以pC端和移动端为载体的圈式互联网消费通道[6]。

3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信阳毛尖茶产品年轻化开发设计策略实施建议

3.1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年轻茶品开发概念设计

通过对年轻群体茶品消费行为的研究,在具体的概念设计策略上,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1)从年轻群体的虚拟性消费需要出发,将信阳毛尖与年轻消费者的想象以不同虚拟角色相结合,形成不同的主题,将信阳毛尖根据不同的影视系列分为“哆啦a梦”系列等;

(2)从年轻群体的个性专属需求出发,将信阳毛尖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性格等作为概念设计,以星座为主题,将信阳毛尖按星座分类给对应的人群;

(3)从年轻群体对大自然的体悟需求出发,将信阳毛尖与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气相结合,将信阳毛尖分为“立春毛尖”、“雨水毛尖”等“二十四节气毛尖”;

(4)从年轻群体的角色认定需要出发,将信阳毛尖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心理角色相结合,将信阳毛尖分为“少女茶”、“公主茶”等;

(5)从年轻消费群体对艺术追求的需求出发,将信阳毛尖的主题分为不同的艺术领域,分为“乐理茶”或是“名画茶”等;

(6)从年轻消费者的职业需求出发,可将信阳毛尖茶品的概念设计为以不同职业背景为主题,将信阳毛尖分为“数字茶”、“字母茶”等;

(7)从年轻消费者的行为多变性需求出发,将信阳毛尖与不同的使用场合和目的作为概念设计主题,将信阳毛尖分为“车载毛尖”、“书房毛尖”等。

3.2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年轻茶品开发形态设计

茶品形态应从触觉、听觉、视觉等方面传达茶品信息,传统的茶叶风格偏向传统中国风[7,8]。根据现在快捷多变的消费需求,可采取以下建议:

(1)伸缩茶卷:可以延展收回的原茶叶形态;

(2)固体茶粒:可以泡开的茶叶固体小颗粒;

(3)软胶体茶:可以直接食用的果冻茶、橡皮茶;

(4)爆炸茶:可以在口中发生反应的茶叶豆丁;

(5)液态茶囊:可以融化的茶叶浓缩胶囊。

3.3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年轻茶品开发包装设计

传统的茶产品包装设计风格基本雷同,针对信阳毛尖包装设计理念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包装外形上,应注重加入鲜艳的颜色,符合主题的个性图案,简洁时尚的LoGo等;

(2)在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包装操作上,应注重趣味性,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加入一些趣味环节,如把包装打开后,包装成为一个特殊形状等;

(3)在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包装利用上,应提高包装二次利用效率,使消费者能从心理上实现花一样钱办两样事的效果。使茶品包装可持续利用,增加附加值。

4总结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经济背景的分析、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现状研究,得出了在此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下的信阳毛尖茶产品开发策略。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这几个方面:(1)对信阳毛尖茶产品开发主题概念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2)对信阳毛尖茶产品的产品形态的研究,使我们除了传统的茶品形态又加入了年轻人乐于接受的茶品形态;(3)对信阳毛尖茶产品的包装设计结合相应的开发主题及对应的茶品形态,设计出符合现在消费趋势以及现在年轻人生活常态的包装形式。在信阳毛尖茶产品开发设计策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探讨和验证。

基金项目:信阳毛尖即饮茶产品开发研究(2016yb09)

参考文献

[1]卢泰宏,周志民.中基于品牌关系的品牌理论:研究模型及展望[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2(4):4-9.

[2]姜含春,赵红鹰等.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23C28.

[3]彭焱,夏新平.网上交易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感的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02(02):61C64.

[4]吴永福,汪一飞.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的现状[J].中国茶叶,2001,23(6):29-31.

[5]张耀武,龚永新.低碳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J].旅游研究,2011,3(2):39-42.

[6]文南薰.茶文化旅游a品组合性开发研究―以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23(2):81C85

物联网发展背景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变化;营销策略

互联网的发展对市场营销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影响市场营销的方式,营销活动依赖于互联网,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对营销工作而言,如何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发展市场营销,如何在营销活动中推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起源

市场经济衍生出市场营销这一营销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革,商品经济社会的背景下,人们对商品的生产要求逐渐提高,商品消费需求有所增加,此时,如何更好地开展营销活动,实现商品在营销工作中的价值,是市场经济参与者最为关注的。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商品消费意识的提高,是市场营销活动不断变化发展的基础。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人们一直将生产作为重要环节,注重生产的效率。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使人们对生产销售的认识逐步深入,开始意识到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密切联系,市场营销因此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早在1921年就有西方的经济学家提出市场营销这一理论,但是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尼尔•鲍顿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市场营销才开始被学者、从业人员所重视,对市场营销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市场营销中重要的“4p”理论就是根据“市场营销组合”的观点演变而来的。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也相继有新的营销理论问世,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大市场营销理论”,而后依据市场营销的变化,编写出市场营销非常经典的教材《营销管理》,促进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变化

2.1市场营销理论的变化

从4p理论到12p理论。4p理论指的是价格、产品、促销、渠道,而菲利普•科特勒在对市场进行分析后,在4p理论中加入公共关系、政府两个影响因素,形成了“大市场营销理论”,对4p理论进行升华后,科特勒针对市场的变化,继而将4p理论丰富到12p理论。4e新观念产生。4e观念是互联网市场营销的主要特点,虽然传统的12p理论在市场营销的理论中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迎来了新的挑战,基于顾客的变化,4e理论应运而生。4e理论注重顾客体验,提升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从产品转变为体验。在4e理论的背景下,互联网营销打破了市场营销的空间阻碍,人们在购买时地域限制缩小,购买空间增大,互联网市场营销的消费者在这些条件下,更注重商品价值。

2.2营销环境、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方式相继发生改变,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降低经营的成本、缩短营销的周期,都有一定促进作用。(1)打破营销限制。营销限制包括有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比如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一个网络市场,网络市场没有购物的时间限制,可以24小时营业,改变了实体商店的营业时间限制。而传统的实体营销有很明显的地域限制,实体店服务范围有局限性,距离远的顾客购物便利性差、购买成本高,而电子商务没有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2)支付手段多样化。传统支付手段有空间上的限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付款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比如目前常用的支付宝付款、网银付款、微信支付等。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支付的可靠性、安全性也随之大幅提升。(3)加快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打破企业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许多企业在互联网投放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利用营销网站,与客户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为顾客提供商品信息,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群体的特殊性,给精准营销提供基础,企业通过互联网对网络用户进行分析,向顾客精准宣传产品。

3.传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异同

传统市场营销和网络营销都是一种营销活动,同样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产品、价格、销售上。网络营销的产品范围广,可以做任何商品、服务项目,是传统市场营销难以实现的。网络营销的成本相对要比市场营销低,能够把价格调整到更有吸引力的位置。网络销售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进行直接营销,不同于传统市场营销的模式。电子商务以网络营销为基础,电子商务离不开网络营销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商务是网络营销比较高级的一个阶段,因此,网络营销不等同于电子商务。

4.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许多的市场营销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支付方式快捷、灵活。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钓鱼网站、网络诈骗、支付陷阱等形式的犯罪活动开始涌现,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营销的安全问题。在进行互联网营销活动时,营销者应注重保障营销活动的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及消费行为。网络营销平台应加大安全保护力度,避免钓鱼网站篡改网站信息,防止消费者信息被盗。

5.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的创新

5.1促销策略的改进

以往的促销主导者是厂商,消费者只能被动地了解到相关的促销信息,从而做出购买决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改变了以往的被动接收,变为信息的主动接收者。消费者可以直接与营销方进行交流,通过互联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向营销方提出问题、给予建议,营销方可以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

5.2产品策略的改进

市场营销活动中,产品是立足点,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达到购买产品的目的,不管营销发生怎样的改变,产品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选购商品,互联网具有包容性、开发性的特点,让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不同,其对商品的注重点也有所不同,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因此,生产者、营销者应针对消费者的特性,对产品进行改进、升级,以适应消费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倾向都会以数据的方式反馈给市场,而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营销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在开展营销活动时,打造更加适应消费需求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更新换代,都是以互联网所提供的数据以及消费现象作为前提条件,创新互联网营销。

5.3价格策略的创新

就市场环境而言,生产方对产品的定价方式,摒弃了原有的生产成本定价方式,而是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进行产品定价,依照定价来进行生产、销售。在互联网市场营销的背景下,营销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接受程度,从而更好地开展产品定价工作,对生产成本的把控也有一定帮助。5.4开拓适合发展趋势的营销路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营销人员也应紧跟时展的步伐,改变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与网络营销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网络科技的发展,推动市场营销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营销方式,打破了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下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提高了营销效率,有效降低营销的成本。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市场营销理论由原先的4p理论发展为12p理论,再到后来4e概念的出现,市场营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互联网市场营销。本文简要阐述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起源,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变化,重点解析市场营销理论、环境、方式的变化,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研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创新,着重介绍促销策略的改进、产品策略的改进、价格策略的创新,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提高市场营销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引霞.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广东企业对高职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12)

[2]谢治春.互联网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销渠道的变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3]蔡立媛,张金海.负熵:大数据时代tpwKR企业营销五阶段模型的建构[J].现代传播,2016(05)

[4]王硕,李强.互联网金融客户行为研究及对商业银行转型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5(05)

[5]张长乐.试论新媒体语境下企宣内容整合策略[J].今传媒(学术版),2016(04)

[6]易秋香."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