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6:06

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篇1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识别;

一、化工工艺的概念

化工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办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化学生产过程一般地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①原料处理。②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③产品精制。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解决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所谓危险化工工艺就是指在化学生产过程,能够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的工艺。其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包括: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氨化、重氮化、过氧化、加氢、聚合、裂解等的反应。

二、化工工艺的分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指导各地对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编制了《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其中提到了以下内容:

(1)化工企业要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要求,对照企业采用的危险化工工艺及特点,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化工装置要按推荐的控制方案装备紧急停车系统。

(2)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对本辖区化工企业采用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要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加快推进,力争在2010年底前完成所有采用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3)在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如果发现《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存在问题,请认真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反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监督管理三司)。各地安全监管部门也可根据当地化工产业和安全生产的特点,补充和确定本辖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编制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中,将企业中涉及的危险化工工艺分为15类,分别是: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和烷基化工艺,其中每一种工艺都包括各自的许多典型工艺。

三、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

危险工艺是指那些具有较大风险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的工艺类型,而化工工艺风险的大小是由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物质温度、物质压力、物质腐蚀性、物质的化学反应、物质的反应类型等几个项目共同确定。

1.危险工艺的物质本身

物质是由元素构成,而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元素。危险物质的使用是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的,因为它危害非常强,泛指那些具有腐蚀性的物质、易燃易爆的物质、放射性物质、致癌物质、致畸物质或危害生态环境的物质等。而物质本身的外形也是不固定的,主要包括气态、液态、固态几大类。

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主要表现为剧毒气体,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容易出现泄漏,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随之还可能产生具有腐蚀性的副产品,如煤气,典型工艺包括光气合成双光气、三光气,采用光气作单体成聚碳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制备,识别其是否符合标准是通过对一氧化碳、氯气含水量,反应釜温度、压力,反应物质的配料比,光气的进料速度,冷却系统中冷却介质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检测。固态主要有硝化工艺,其会产生放热反应,反应速度快,放热量大,具有强腐蚀性和强氧化性,与有机化合物的接触能引起其燃烧或爆炸。电解工艺主要是吸热反应,在这一反应中,一个条件的偏差就会导致不同的效果。在电解食盐水时会产生易燃烧的气体,当与剧毒性气体氯混合时会产生爆炸,如果铵盐超标在pH值小于4.5的情况下,铵盐和氯发生化学反应会生成氯化铵,而浓氯化铵溶液与氯反应会生成一种爆炸性物质三氯化氮,电解溶液的腐蚀性非常强,液氯在生产、运输、储存中都容易发生泄漏。

2.危险工艺的特点

识别危险工艺可以从其温度,压力,腐蚀率,化学反应放热情况,操作等几个方面着手。其危害最大的包括:甲类可燃气体、液体,甲类固体,极度危害介质。气体温度达到1000m2以上,液体温度达到1000℃以上。压力在100mpa,腐蚀率在1.0mm/a以上,化学放热反应状况是临界放热和特别剧烈,在操作的过程中爆炸范围处在临界点,这类属于危害最大,极度危险型。

3.危险工艺的源头

显然,危险化工工艺的危害是强大的,而其生成的产品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而危险化工工艺的源头包括危险的化学产品和危险的化学装置两大方面,无论是在接触危险化学产品还是在操作危险的化学装置的时候,都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制造危险化工工艺产品时确保流程的安全和产品的安全。

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篇2

【关键词】舞台监督;工作要务;监督排练;负责演出;后台组织;艺术行政

中图分类号:J8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021-02

对于舞台监督,《辞海》的定义比较简单:“演出团体中的一种职务。演出期间负责台上演出、后台组织和艺术行政等领导工作。”[1]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的定义,则较为详尽:“剧团里的一种职务。在一个戏的排演期间,根据导演意图,指挥和监督演员、职员、舞台工作各部门进行艺术创造。演出期间负责后台组织和艺术行政等工作。”[2]把这两个定义综合起来,可以概括出舞台监督的工作要务:监督排练、负责演出、后台组织、艺术行政。本文重点对舞台监督的这四大工作要务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系统性研究。

一、监督排练

舞台监督的第一大工作要务,是监督排练。

剧目排练是剧目生产的具体过程,也是把案头上的文学剧本转化为舞台上的戏剧艺术的艺术创造工程。如果说,文学剧本是戏剧艺术的“设计图纸”的话,那么剧目排练就是建造戏剧“大厦”的具体“施工”过程。在这个“施工”过程中,导演负全责,是工程“总指挥”,而舞台监督则在导演的统一指挥下,起着现场“监理”的重要作用。

所谓“监督”,顾名思义,是监察督促之意。“监察”的原意,是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而“督促”的原意,则是监督催促之意。合在一起,就是监察催促。

众所周知,一出剧目的排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演出之前的主要准备工作。排练场就是剧目的生产“车间”,排练过程就是剧目生产过程。所以排练也叫“排演”,其内容“包括演员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导演的领导下分析研究剧本,确定演出目的;根据导演构思探索和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段,创造人物形象,处理各演出因素的相互关系,构成完整的演出等过程。一般分初排、连排、总排和彩排等阶段。”[3]

在整个的排练过程中,导演的工作重心是从艺术上着眼,对全剧的艺术生产负总责。而舞台监督的工作重心,则是协助导演做好排练的组织工作,协调演员、职员、舞台工作人员统一行动,并做好思想工作。

舞台监督在排练中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领导剧务做好本职工作。剧务作为演出团体的一种职务,其职责是在导演与舞台监督的双重领导下,处理有关排练和演出的各项事务工作,包括通知演员排练日程、要求,关照演员做好排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等等。

由此可见,舞台监督的监督排练工作,是重要而又繁重的。

二、负责演出

舞台监督的第二大工作要务,是负责演出。

舞台演出是戏剧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戏剧表演团体的中心工作。而导演一经完成排练工作,就意味着艺术生产工作的结束与完成,至于舞台演出工作,就全部交由舞台监督全面负责了。

舞台演出是一项十分繁难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要考虑到。而且千变万化,意外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舞台监督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确保演出的顺利进行和圆满结束。要协调演员、职员、舞台工作者,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完成演出任务。

此外,舞台监督还要领导与指导剧务,检查和处理灯光、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方面的有关事务,严防出现意外事故,做到万无一失。

从本质上分析,剧目演出就是艺术产品的展示与营销工作,舞台监督对演出负全责,就是对艺术产品的展示效果负全责。

三、后台组织

舞台监督的第三大工作要务,是后台组织。

“后台”的概念,有两种内涵:一种内涵是剧场的组成部分,与“前台”相对,指舞台后部、演员化妆、着装、休息、等候上场的区域。而前台则指演员的表演区域。现代剧场常以幕布或景片作为间隔,幕景前为前台,幕景后为后台。旧式方形舞台,则以板壁分隔成前后台,板壁前为前台,板壁后为后台。另一种内涵是戏曲中旧时的演出单位,设后台老板(经理),综合戏班演出业务,辖“七行七科”和管事人员,现在有些戏曲剧团仍沿用这一名词。

舞台监督的后台组织工作,则指的是演员在准备演出的后台中所做的各种演出准备工作,包括着装、化妆、候场、准时上场(不误场也不冒场)等,以及思想的稳定、情绪的平静,态度的端正等等。

四、艺术行政

舞台监督的第四大工作要务,是艺术行政。

“艺术行政”是艺术与行政的交叉工作。“艺术”,指的是“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4]。

而“行政”,则指的是机关、企业、团体、事业等单位的各种内部管理工作。

“艺术行政”,顾名思义,指的是艺术单位在艺术活动与艺术工作中的各种管理工作。

舞台监督的艺术行政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内容:

一是排练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即组织演员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导演的领导下分析剧本、研究剧本,明确演出目的,选定表现手段,创造舞台人物形象,体现导演的艺术构思,形成完整的舞台艺术,完成剧目生产任务。

在初排阶段,要组织演员尽快进入角色,呈现最佳艺术创作状态,并鼓励演员及其他舞台创作人员充分发挥创造性与能动性,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与和谐的艺术态势。

在连排阶段,要组织演员很好地进行连排与“组装”,尽快使演出剧目成形。

在彩排时,要组织并检查演员着装、化妆、表演,并组织和检查布景、道具、灯光、音响效果等,做到准确无误。

二是演出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组织、监督、检查演员的着装、化妆、表演,以及监督布景、道具、灯光、音响效果等,并管理好演员的思想、情绪、态度,把好演员准时上下场关。

三是后台管理工作。要保证后台工作环境的安静、安全、和谐、友爱,使后台与前美结合、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互促并进。以后台的力点、支点,点亮前台的看点、亮点,以后台的行政管理工作促进前台的演出艺术。还要考虑到供暖、饮水等演出人员的生活服务工作,冬季要防寒,夏季要防暑。

总之,舞台监督要做后台的“管家婆”与“服务生”,热情地为全体演职人员服务,真正做到“管理就是服务”。

此外还要注意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协助剧团有关领导,做好演员与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特别是对有困难与有问题的同志,更要加强艺术行政的管理工作,与他们手牵手、心连心,共创演艺事业的辉煌。

最近北京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剧场》,反映了一个话剧团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与各种各样的精神状态、情感状况、思想状貌,真是问题多多、纷纭复杂,成为“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的形象写照。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剧中有女主演郁珠、导演兼业务副团长李立勋、党支部书记老方、青年女主演杜晓红、记者王帆扬、编剧罗恩佐等,唯独缺少一个称职的舞台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监督这一重要人物的缺失,或许正是这个话剧团出现诸多问题的一个不容小视的原因。由此也可以看出舞台监督在剧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确不应小觑。

严格地说,舞台监督的艺术行政工作,就是科学管理与艺术管理工作。科学管理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个领域的一项重要而又全新的工作。科学管理是“通过分析研究,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标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20世纪初期,由美国泰罗首先提出,吉尔布雷斯夫妇及甘特等也作出了贡献。内容主要有:进行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改善工作方法,规定工作标准,作为进行工作的依据和奖惩的尺度;合理布置厂房设备,做好设备保养维修,合理组织物资供应、储存和运输,做好工作衔接,避免浪费;编制预算,控制成本,分析财务报表等;此外,也涉及市场研究、办公室管理、人群关系和公共关系等问题”[5]。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文化市场正在兴起,表演团体的改革也正在深入进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表演团体舞台监督的艺术行政工作,必然有了全新的内涵与全新的内容。可以说,舞台监督将大有可为。

综上所述,本文从监督排练、负责演出、后台组织、艺术行政四大层面,对舞台监督的工作要务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希望能对舞台监督的工作,提供理性思辨与工作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49.

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篇3

1前期准备

1.1资料收集

验收监测前期应收集的资料包括:立项批文、环评及批复、工程初步设计等文件;涉及的各项生产设施及其建设和完成情况;生产工艺及主要污染源;利旧情况;采取的环保处理设施及环保措施及其建设和完成情况;工程变更情况、试生产等等。

1.2现场勘查

验收监测现场勘察工作是确定项目是否具备验收条件的关键环节,应重点关注:(1)落实环评、批复、初设的情况;(2)按各生产工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种类及用量、产排污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治理情况、排污去向等,若废水含一类污染物的应特别关注;(3)以新带老和改扩建项目应充分了解新旧项目的工艺流程、排污情况、总量排放以及采取的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治理情况;(4)对废水和固体废物需要转移处理的建设项目必须检查有关单位的资质、合同和协议等;(5)当地管理部门对污染物区域削减要求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实地勘察,检查落实情况;(6)了解项目的环保制度、环保机构设置、应急计划、监测手段、绿化恢复和生态修复等情况。

2监测方案

2.1监测范围

验收监测的监测范围:通过立项批文、环评及批复和工程设计、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情况、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敏感点等确定。

2.2监测项目和点位

根据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中间产物、产品、环评和批复、设计方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等综合确定验收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的布设一方面要符合标准与规定并反映真实排污情况和环保治理设施运转效果,另一方面要使工作量最少化。一般情况下要求:有组织废气在废气排入大气前的排气管道的适当位置开设采样孔;无组织废气在厂界周边浓度最高点或上下风向布设监测点;废水监测在废水进入厂区外环境前的排水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有一类污染物的还应在车间排口或处理设施处布设采样点;噪声监测在厂界四周特别是声源最强的厂界外布设监测点;固体废弃物应根据堆场面积均匀布设3~5个监测点。若需要验收治理设施净化效率的需在废气和废水处理设施进入和排出管道的适当位置布设采样点。

2.3验收监测方案编写

根据收集的资料、现场勘查的情况以及确定的监测范围等编写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包括:项目概况、验收监测的内容(监测因子、监测点位的布设情况、监测频次,必要时绘制点位图;采样、监测分析方法,验收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现场监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检查情况等。

3现场监测及质量要求

竣工验收监测必须严格按照验收监测方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手册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现场监测期间随时掌握建设单位生产工况,确保在工况稳定、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行业或地方标准对生产工况另有规定的除外)开展监测,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采样环节和分析环节的误差,按规定采取有效的质控手段,对异常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必要时重新监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应做到引用法律法规准确,监测方法数据真实可靠,监测结论简洁明了。编辑验收监测报告应注意:核实建设项目实际情况与初步设计、环评及批复是否一致;验收标准的选用和应用要合理;生产工艺和污染物处理工艺要详细;验收监测结果准确评价(综合评价排放浓度、污染物总量、排放量等参数);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详细、客观。验收监测过程中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报告中体现。

科技发展,环保日趋重要,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要强化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开展环保竣工验收的监测工作。

作者:余黛诺林树琴单位:广东华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高迪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刘砚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3,19(4):5-7.

[3]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时的环境管理检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36-38.

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篇4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自控系统;优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9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10-01

油气集输是指收集储存、输送、加工处理油田刚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和原油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与其他修井、采油作业相比,这种生产方式既具有优点又有危险性,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油田生产特性,也有压力容器集中、工艺复杂、生产连续性强、易燃易爆、化工炼制时高温高压、火灾危险性大等一系列生产特点。随着石油业的开发和发展,油田开发中的油气集输生产方式也来越受到重视,油气集输生产技术对油田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油田部门通过提高和改善油气集输生产技术,来促进油田开发的进程。

1油气集输工艺和自控系统的应用现状

1.1油气集输工艺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外油气集输工艺技术主要包括:

(1)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是一种新型的集油工艺流程,它适用于低产液、低油气比油田。该工艺根据需要确定加热温度,直接对井口的油液进行加热。它对于高粘高寒、低产液、低油气比油田的开发经济且有效。对于含蜡及凝原油很高的油田,国内外通常利用加热的方法,进行了单管与双管集油、多级布站、大站集中处理、单井集中计量等工艺。美国等国家对于含蜡高的原油,除了利用加热方法外,还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降低原油的黏度,进行单管集输;而对于含蜡低且凝点低的原油,则不需要通过加热,直接进行单管集油工艺。

(2)油气水多相混输工艺技术:将油气水多相混输工艺技术和电热技术配合起来,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和简化油气集输工艺。该工艺装置的结构设计为卧式,采用可调堰管控制油水界面、在火筒上部设计火筒罩等,并在油气分离包和捕雾器中应用了波纹板结构,大大提高了分离效果。因此该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它将不断被推广并应用于各大油田中。

(3)原油脱水技术:国内外在处理含水高的原油时,主要采用原油脱水技术。国内外对于该技术都做过大量的研究。该技术分为两段脱水,第一段脱水是利用大罐沉降和聚结的原理脱水,第二段脱水是利用平挂和竖挂电极交流直流电复合进行脱水。通常采用常压立式罐脱水器,该脱水器的原油脱水工艺流程为:来液溶解气释放――游离水沉降分离――原油乳化液脱水――原油及污水外输。对黏度较低的不易凝结的原油和一些含水量很高的原油,通常采用热化学脱水工艺进行脱水。目前,有关人员开始研制高效卧式游离水脱除器来应用于原油脱水中。

1.2自控系统的应用现状

(1)高性能检测仪表的应用。各种检测仪的性能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性能变送器,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过程并且不断推广。采油厂目前使用的仪表有可燃气体报警器,涡街流量计,阿牛巴流量计,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热电阻,热电偶,双值热电阻,液位变送器,电磁流量计,无限远传电磁流量计等,另外油田目前应用的高性能变送器如智能流量变送器等,适应性很强,且安全可靠,它们既能输出模拟信号,又能与计算机系统一起设置编程。

(2)油气集输过程自动化系统。自从油田联合站开始采用DCS系统之后,DCS和pLC系统不断被推广并广泛应用于油田油气集输过程中。例如塔中四联合站和大港油田联合站DCS控制系统、大庆油田中联合站pLC监控系统和辽河油田联合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等等。以me控制系统为例,该系统在投入运行之后,油田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工艺的流程面来提高自己的熟练操作水平,掌握油田生产动态。尤其是该系统在分离岗位的应用,既可以时刻监控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又提高了油气分离的质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油气集输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油气集输的效率和油田集输现代化管理水平。

2油气集输工艺和自控系统的发展

2.1油气集输工艺的发展

基于目前油气集输工艺中存在的不足,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新工艺的研发:第一,改善原油预处理的工艺,通过研究,开发出分离效果更高更好的原油预处理工艺;第二,通过对油气水混合相中计量技术的研究,研制出可以简化油气集输中间流程的计量设备;第三,通过对油气混输技术的研究开发,来减少油气集输的分离设备和成本;第四,提高油气集输管道中出现的故障诊断技术,从而延长其使用的年限;第五,通过优化工艺减少能量的消耗,并加强与国内外的技术交流合作,以提高油气集输管理水平。第六,工艺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工艺的自动化对油田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自动化的认识,提高人员素质,简化工艺流程。

2.2自控系统的发展

自控系统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目前油气集输中所具备的硬件条件,综合优化油气集输的各个子过程,促进整个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现油田开发整体效益的提高。油田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沿以下方向发展:第一,对油气集输子过程进行研究,开发出有利于其自动化控制的方案;第二,将管理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结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控制;第三,在油气集输过程中注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从整体上提高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3结束语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微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制冷空调自动控制的应用愈来愈普遍。计算机控制过程可归纳为实时数据采集、实时决策和实时控制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不断地重复进行就会使整个系统按照给定的规律进行控制、调节。同时,也对被控参数及设备运行状态、故障等进行监测、超限报警和保护,记录历史数等。油气集输工艺是一种油田生产技术,工艺的优化与否对油田的开发建设顺利与否具有很大的影响。而自控系统作为实现油气集输泵站的自动化改造措施,对油气集输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监控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对油气集输的工艺和自控系统进行了深入探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提出了意见。油田生产行业需要通过不断优化油气集输生产工艺,加强生产管理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实现油田的快速开发和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油田集输及集中处理站工程自控系统设计[J].梁渝红.中国仪器仪表.2014(S1)

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篇5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审查;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艺评定。

前言

焊接工程是化工石油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市政公用(燃气、热力)工程等建设项目的重要分项工程。焊缝射线检测一次合格率是整个工程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甚至列入施工合同内,要求焊缝射线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不低于95%。焊接工艺对于工程焊接质量很关键,焊接工艺正确与否,需要通过焊接工艺评定来验证。

现行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规定:在掌握材料的焊接性能后,应在工程焊接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的规定进行。

工程项目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提出审查意见,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根据nBt47014-2011(JB4708)《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第三章“术语与定义”:为验证所拟订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称为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工艺评定一是验证拟定的焊接工艺正确性,二是评价施焊单位焊接的焊缝的使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的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包括制订焊接工艺预规程、按照焊接工艺预规程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以及根据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汇总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按规定格式记载有关试验数据及验证性试验结果(焊接试件、检验试样、测定性能、确认试验记录),对拟定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进行评价的记录报告。能够满足要求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经批准后成为焊接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生产的焊接工艺文件。

审查焊接工艺评定,监理工程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性判定焊接工艺评定结果

如何判断一项焊接工艺评定结果是否合格,并能应用于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的焊接工程上,首先应确定该项评定的试验程序、试验方法和评定合格标准是否符合《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规定的重要因素和补加重要因素(有冲击韧性要求时)核定其使用的范围。对其中的不符合项应采取追加试验和评定的方法,或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2.确认变更后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修订后,名称更改为《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对于2011年10月以前报审的焊接工艺评定,遇到了执行GB50236-98版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变更问题。除允许对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进行编辑上的更改或补充外,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是不允许变更的,因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是进行特定焊接试验时发生事件的记录。“编辑上的更改”是指如母材或填充金属分类号的调整。“补充”是指诸如由于标准的修改而引起的变化。在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中可以附加补充文件,只要这些补充文件被试验记录或类似数据证实是原来评定条件的一部分。但是对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所有变更(包括日期)都必须进行再确认。

3.检查焊接工艺评定的实施单位

焊接工艺评定验证施焊单位拟定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评定施焊单位在限制条件下焊成合格接头的能力。

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并完成焊接工艺评定工作。不允许将焊接工艺评定的关键工作(如焊接工艺预规程的编制、试件焊接等)委托另一个单位完成。试件和试样的加工、无损检测和理化性能试验等可委托其他试验机构完成,但施焊单位应对整个工艺评定工作及试验结果负全部责任。

工程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众多,各施工应独立完成焊接工艺评定工作,不允许“照抄”或“输入”外单位的焊接工艺评定。

4.结束语

1)本文讨论的是针对现场常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气焊、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含药芯焊丝电弧焊)的焊接工艺评定的审查。

2)监理机构应在现场设备、工业管道工程焊接前审查按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的规定进行的焊接工艺评定。但不排除已有焊接工艺评定(执行《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的所有变更进行再次确认。

3)审查过程中,结合设计文件,焊接工艺评定严格执行《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及《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47014-2011规定,不排除评定规则允许下的母材、焊材代用。

参考文献:

[1]GB50319-2000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

[2]GB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S]

[3]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S]

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篇6

【关键词】井下作业监督管理作业监督

随着各油田老油井的不断增多,井下作业已成为油田稳产、上产的重要措施,井下作业工作量在持续快速增长。为保证井下作业工程质量,降低作业成本,迫切需要建立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制度,对井下作业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确保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操作按规程、规范、标准执行,达到减少或避免工程事故,做到安全清洁生产的目的。另外,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是油田公司改进作业性能、加快施工进度、增产增效、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必须严格按规程、规范、标准和设计进行施工,在要求对井下作业施工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的同时,还要求现场井下作业监督具有更强的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和更高的技术水平及素质,严防违规作业,确保工作质量,保障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油田整体经济效益。

1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1.1监督管理机构的建设

井下作业监督工程监督管理机构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归口到工程监督管理机构,如冀东、大港和长庆等;二类是井下作业监督管理职能设立在开发部、钻采部等业务部门或专业部门,如大庆、新疆和吉林等;个别油田目前没有明确的井下作业监督管理部门,但是在基层单位,如在采油厂设立监督岗位,开展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工作。随着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分工与职责逐渐趋向合理。

1.2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各油田狠抓建章立制工作,相继出台了适合本地区情况的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办法、技术规范等。如辽河油田、大庆油田制定了《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办法》等。这些工作促进了井下作业监督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监督管理机构职能日趋健全,为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重视监督培训,加快监督队伍建设,监督力量逐步增强

各油田也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了井下作业监督培训力度,通过组织监督人员学习相关技术标准、专业知识和质量案例、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组织专题讲座、理论知识培训等方式,培养井下作业监督掌握新工艺、新技术,丰富了井下作业监督的专业知识。

1.4加强监督管理力量,提高监督水平,现场监督工作成绩显著

在岗监督总数、持证监督人数和监督持证上岗率均有显著的增长,监督覆盖率达到94.3%,较往年也有一定的提高,说明了各油田重视了井下作业监督的作用,加强了现场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力度。由于加强了现场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力量,提高了现场监督水平,落实了监督的责任,各油田在工程质量、成本控制、施工进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5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各油田井下作业监督管理部门与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加强技术攻关和技术支持力度,在现场有效的开展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应用,显著提高了投资效益。在海外河油田稠油热采试验中,为解决井深、蒸汽干度低、油套环空密封及隔热性差、套压高和套管上涨的问题,引进了蒸汽驱注汽管柱工艺及井下工具技术。实施单井个性化设计,强化施工监督和质量控制。全年共进行稠油热采试验7口井,各项技术均达到施工设计要求,保证了注汽效果。生产井日产油水平34.0t/d,与注汽前相比日增产原油22.0t/d,累计生产原油3352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该区块稠油热采开发的奠定了技术基础。油井防砂一直是海外河油田和小洼油田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提高油井生产时率,降低检泵作业费用的主要措施,几年来,通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和优化整合,形成了以地层深部防砂、人工井壁防砂、砾石充填防砂为主,以筛管挡砂,化学固砂、防砂泵排砂为辅的防砂技术体系,满足了现阶段油田开发的需要。共实施4项,85井次,投入资金1824.3万元,阶段增油20192t,恢复产能133t。

2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井下作业工程监督管理薄弱,部分油田井下作业技术方案、现场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委托给服务公司。重要的现场技术支持如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或井下复杂与事故处理等依赖服务公司,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考核井下作业监督工作情况和绩效。

(2)多数油田没有明确井下作业监督费用来源,监督取费困难,井下作业监督人员待遇低,造成监督队伍不稳定。在工程作业时间上没有精细追求和激励机制,制约了以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为目的的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

(3)井下作业监督没有定岗,在操作岗的监督要参加采油工等定期技能鉴定,造成取证的监督转岗流失。一些取证的人员又从事非井下作业监督岗位,造成人员和资金的浪费。

(4)基层作业监督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结构还比较单一,对复杂井、疑难井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还不能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原因。

(5)修井作业没有达到实质的全过程监督到位,监督的数量和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难度大、投资高的作业施工。

3工作建议

3.1加强监督管理机构和体系的建设

结合油田实际情况,落实井下作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职能,理顺和规范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井下作业监督管理工作走向程序化、规范化。

3.2提高井下作业监督人员素质,加强井下作业监督的培训力度

紧紧围绕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落实工程监督培训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井下作业监督培训工作,要重实际、见实效。通过建立完善培训、业绩考核、使用、待遇机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培训效果、工作业绩与个人的使用、待遇挂钩,充分调动井下作业监督人员注重自我发展、自觉学习、努力提高岗位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3.3强化现场技术支持力度,提高监督水平

加强现场监督业务指导。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对监督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提高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水平,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及时解决现场监督遇到的困难。研究处理监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防止井下复杂和事故的发生,有效保证安全生产。加大调研力度,加强经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随时掌握国际或国内上工程监督管理的发展趋势,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掌握核心技术。从较突出的监督问题或技术环节入手,通过指导、典型案例评析等形式,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帮助监督提高业务水平,增强监督管理能力。

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管理;工科院校

1前言

工科类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它已经形成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标准。工科类专业在教学上强调的是统一的概念、定律和运算方法,要以严谨的态度传播知识。而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同于工科专业,在教学方式上就存在很大差别。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教学上主张创新性,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设计理念。由此可知,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工科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师教授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大环境下,协调工科专业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差异性,科学把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特殊性,有助于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水准和教学质量。同时,如何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创新理念来改进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管理,也成为当今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2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工科专业的差异性

教学管理在高等院校的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因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与其他的专业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工科专业在教学上强调概念、定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等,是以严谨的态度传播知识;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求启发和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由此可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的创新能力。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艺术设计类专业要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视角和多层次思考,因此也明确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学生突破常规,要有发散式的思维模式。与工科专业教学相比,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更注重实践性,在教学环节中实践也占据主要位置。除了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往往是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练习相互结合、相互穿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重点也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以艺术创作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时代的飞速发展,在艺术设计领域也时时涌现新的工艺、新的思路和创作方式,艺术设计类专业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计划内的教学,应加大实验室、工作室的建设,开拓实践教学基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师生应时刻关注艺术的思潮,关注社会艺术文化的发展动向。

3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意义

教学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一所院校来说,构建教学管理模式涉及学院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观念、教学规章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教学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运行质量监控和教学资源安排调动等整个教学过程管理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管理,因此,科学化和实效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只有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跟随时展,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因专业属性的原因,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特殊性,艺术设计需要开阔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与理工科专业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由此,在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内,艺术设计类专业很难完全适用学院的总体管理模式,如果简单沿用工科教学管理方法,势必会束缚专业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在工科院校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把握共性和专业个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形成一套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科学化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管理,结合自身特点,稳定教学管理秩序,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又要科学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都应具有独特性。在“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方针指引下,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个性化的视角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充分遵照艺术特色和发展规律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在轻松自由的环境统一意志,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下监控教学质量过程,积极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严肃、活泼、宽松的艺术氛围,发展人的个性,使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对象达到和谐统一。

4加强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性教学管理的措施

更新教学教育理念,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就教学理念而言,艺术设计类专业较理工类学科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本科素质教育的方针,促进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主导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发展和建设,促进校内和校外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多联络、多沟通,避免出现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情况,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将来顺利就业做好准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项目实践教学法,承办一些大型设计项目,并让学生参加这些设计项目,或者为学生提供校企合作机会,不断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参加这些项目工作,学生可以加强和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向师哥、师姐请教学习经验,并在实际设计中积累设计经验,了解从接单、设计到施工、完工等各个环节,真正熟练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除了充实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工作室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达到毕业后与社会在短期内有效衔接的培养目标。规范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和改革。教学过程应遵循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遵循其规律和属性,才能凸显教学管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较理工类学科更具有灵活性,在遵照学校统一的教学条例基础上,灵活制定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条例,适当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安排、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风格给予一定的宽松度和自由度,彰显其创意和个性。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面,要体现出既严谨又灵活的特点,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改革,适时对课程设置、课程学时等方面进行调整。在修订和局部调整时,要确保教学内容与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步,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对其监督措施和检查准则要充分考虑专业的教学需求和特点,不能僵硬地套用理工类专业的监督措施和检查准则。艺术设计类专业要体现出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教学质量方面要切实做好并加强监控力度,以确保能稳定、规范、科学且有效地长期发展,制定严谨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各级别的教学机构要配合操作,及时对教学运行的状况进行调整。但是在尊重专业特色的同时要以保证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质量优良为准则,不能以追求个性为名,而随意执行甚至不执行教学管制制度,让教学质量标准形同虚设。因而要随时监控教学的各个环节,对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成果展出等方面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由此可知,只有不断加大和强化教学管理监督机制,才能有效确保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整体水平。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环节的重要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运行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果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教学评价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如可以运用传统的评教和问卷调查方式、督导督学听课反馈方式,也可以定期举办学生作业展览供师生之间评价,几个方面相互交融,多途径、多渠道反馈教学信息,准确有效地反馈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和整改教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端,形成良好的教学运行秩序。定期举办的师生作品展览不仅能起到直观呈现教学成果水平的效果,还起到增强学术气氛和艺术氛围的作用。利用作品展览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奖励,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种奖励不仅是物质上的激励,也是精神层次的鼓舞,使得师生通过作品的展览具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艺术灵感的碰撞和触动,有效调动师生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可见,合理、科学地采用奖励机制,有利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5结语

总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理工科类为主的院校中既要严格遵守学校总体框架下的教学管理制度,又要充分考虑和注重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独特性,需要严谨与灵活相互配合以处理教学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探索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采用系统化、科学化、多层次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积累设计经验,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军.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新思路[J].江苏高教,2002(1):131.

[2]严琦.高校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5):76-77.

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篇8

关键词火电;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161-02

近几年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火电建设项目上不断推出国优项目,这是中国集团公司确立的打造一批精品项目的目标,2010年,集团公司在青岛在召开了基建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在水电、火电、风电项目上多推出几个创优项目,打造一批具有“中国大唐”基建品牌的样板示范工程,不断提升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基建工程管理规范化水平,提高工程内在质量,适应节能减排和创建两型企业的需要。本人就近几年参加火电建设管理谈谈创建优质工程的体会。

1转变观念,高起点、高标准树立创建“样板示范工程”的目标

创建“样板示范工程”首先必须转变理念。各级人员特别是管理层要带头转变观念,在抓安全、进度、质量、造价、指标,提高工程内在品质的同时,还需要大力抓整体规划、二次设计优化、抓施工工艺,提升工程外在品味,创建基建精品品牌。其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树立高标准意识,并将高标准意识灌输到各级管理人员、设计、监理、施工、调试等参建单位相关人员心中,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并组织设计、监理、施工、调试等人员在开工前去管理先进的电厂参观学习,寻找差距,转变理念,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什么样的工程才是“样板示范工程”。第三就是要做好工程前期的策划工作,工程策划工作是高水平工程管理和建设高水平工程的前提,在这个阶段要制定工程建设的整体施实方案,包括工程进度、质量、造价、安健环等建设目标,同时就全厂的总平面设计、全厂主色调、厂前区设计、二次设计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也可以请国内知名的建筑设计院对全厂整体规划进行优化设计。要组织编制施工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监理细则等相关制度,并在施工中真正得以贯彻落实,让大家知道要创建“样板示范工程”就必须做到“用心、到位、做实”。

2用心开展优化设计,努力提升工程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品味

1)在创建“样板示范工程”工作中,优化设计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设备选型、建筑结构、工艺系统等方面要用心进行设计优化。在设备选型方面要采用实用的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一些高效低耗技术,如锅炉采用等离子点火、干式排渣,电除尘采用先进的微机谐波控制技术,凝泵采用高压变频调节,循泵采用双速调节,一次风机、送风机采用动叶调节轴流风机等;建筑结构方面简化热力系统,压缩建筑面积,如主厂房采用侧煤仓结构,增压风机与引风机合二为一,取消备用电泵;增大环保投入,降低排放,如脱硫系统取消烟气旁路,同步建设脱硝装置,煤场采用封闭式圆形煤场;在提高施工工艺质量方面,如烟风道、电除尘等常压部件采用双面焊接工艺,地下敷设的消防水管道采用无缝钢管,建筑结构采用大模板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等等。切记不能再出现机组刚投产就进行技术改造这种现象。

2)对工程整体规划和外观形象进行优化设计。整体规划方面如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区域构建筑物布置合理,功能划分明确。外观形象方面要对全厂其他主要构建筑物、设备、管道的色调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色彩和谐、视觉清新。对门窗、地面砖、保温外皮、灯具等装饰材料进行优化,选型要与环境相协调,力求打造出一个环境优美的工厂。

3)我们大力开展现场二次设计。重点是对消防管道、照明、支吊架、电缆桥架、疏水等小管道、地埋管等几类项目进行二次优化设计。支吊架、大口径管道等由设计单位牵头,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优化;电缆桥架、生活水管道、疏水管道、消防水管道、仪表管道等由施工单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方案,设计院认可;照明灯具等由供应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设计院认可。

4)大力开展施工工艺优化设计。要借鉴国内一流电厂和民用建筑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大唐集团公司施工工艺标准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工程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工程施工工艺监理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作为工程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力求做到标准领先。同时,针对施工的关键项目和薄弱环节,还要组织主体施工单位制作施工工艺样板点,经过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几方联合验收合格后,确定为样板点,并予以挂牌、推广,据此以点带面,将样板点的工艺标准在整个工程中推广。

3围绕主旨,做好实施过程的“样板示范”

创建“样板示范工程”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要紧紧围绕“指标先进、环境和谐、特色鲜明”这一主旨,抓好过程落实。

1)拥有良好的安全文明施工环境,是创建“样板示范工程”的基础。“样板示范工程”首先要是做到施工过程的“安全文明示范”。在施工管理中,把创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作为安全管理的抓手,严格执行“七不准”,规范工程分包队伍管理,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加强重大危险源和危险性作业管理。要让全体参建人员在意识上和行为上都有根本性的转变,为创建“样板示范工程”营造了良好的施工氛围,为创建国优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2)“样板示范工程”要抓好关键点的过程控制。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关于新机组节能降耗的若干措施》的要求,项目公司要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节能降耗考核指标,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指标管理。如对汽轮机、空预器的动静间隙等关键点的控制,要从制造、安装各个环节严格按照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标准进行验收把关。对全厂的保温、电缆敷设、小径管的施工管理,要从生产选拔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人组成各自的验收小组,全程参与施工工艺质量的监督验收,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必须有他们签字验收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进入调试阶段也是如此。

3)“样板示范工程”还要抓好细节的过程控制,抓通病、抓薄弱环节,克服粗放型管理。如建筑物的顶部女儿墙通过内斜面设计避免了外墙水渍的产生。门洞上部的雨蓬、窗口上部做滴水檐,防止雨水渗透到室内,楼梯踏步、墙体阴阳角的防撞处理等等,从细节入手,巧妙地处理了工程中的通病。每周都要组织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人员召开一次现场会,点评施工工艺质量的细节、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做到持续改进,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性氛围。

需要强调的一点,创建“样板示范工程”绝不能以提高工程造价为代价,要坚持创建过程的造价控制,坚持每项单项工程都不超概算。可采取二项措施控制工程造价:一是大力开展设计优化,优化总平面布置,优化建筑物的面积,优化设备选型和系统配置,减少浪费,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二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从而提高施工工艺质量,而不是通过提高装饰材料标准、增加投资来提高施工工艺质量。当然还有其他措施,要根据工程实际而采取。

4创建“样板示范工程”的核心内容

1)创建“样板示范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应选择有经验的设计院,引入优秀的设计理念,把企业文化融入到设计方案中。从前期策划到工程竣工,全过程都要实施设计优化工作,对厂平面布置、厂区面貌、主辅机选型、建筑结构形式、建筑工艺、安装工艺都要进行设计优化。

2)项目前期及早明确工程目标,明确质量工艺标准。要围绕创建“一流”电厂目标,高标准起步组织开展各项工程策划工作。工程目标、创优要求和执行的标准要写入监理、设计、制造、施工、调试等单位的合同中,便于工程过程中执行。

3)坚持程序化管理,安排合理工期。要按照规定的基建程序规范化开展工作,脚踏实地地把每一阶段工作做好做实,不要抢跑。要给设计、施工、调试工作安排合理的工期,不要抢工期也不能没有工期要求。

4)创建“样板示范工程”离不开设计、监理、施工、制造、调试等参建单位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全体参建工程人员的主动工作。要构建和谐的“大家庭式”管理环境,按时支付工程款和设备款,与参建单位融洽相处,调动他们参与“样板示范工程”的积极性。

5)创建“样板示范工程”要选择优秀的设计院、监理、施工单位、调试单位。当然这要通过招标而定,但我们有权选择有经验的设总、总监、项目经理,一个优秀的设总、总监、项目经理可以使创建“样板示范工程”这项工作事半功倍。

6)创建“样板示范工程”要与达标投产和工程创优结合起来,达标投产和工程创优这两项工作是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两项工作,可不是工程投产后才开展的事,在建设初期就要做好策划,重视过程管理,加强与评审单位的沟通,要定期聘请专家到现场给予指导,这样才能有序地推进这两项工作,并最终实现达标投产和工程创优。

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篇9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室”制;教学质量监控[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4-0160-02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双重推动下,同时兼顾自身办学质量提升的需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以浙江省为例,截至2011年6月,高等职业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30多个,当年招生2000多人。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对加快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促进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我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和选择性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还是一种新兴教育模式,近几年也遇到了一定的发展困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多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如何能够在充分遵循艺术设计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由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实行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制,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形式完全由主持人灵活安排,教学成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主持人的声誉,因此主持人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相对就会更多,也会更为积极主动投入精力抓好工作室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对象是艺术类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常规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艺术设计类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工作岗位,主动学习感兴趣的专业技能,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开放灵活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以企业的真实订单为工作任务,以完成产品设计为能力培养导向,注重专业学习效果,因此深受学生欢迎。此外,师徒之间的近距离交流互动让学生充满信心,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热情。

2高职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些年来,高职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国内不断开办,缘由在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在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的影响下引入国内并蓬勃发展,高职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更能体现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的优势,合作办学效果更为突出。但在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方面,还没有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程度,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1中外合作办学艺术设计类专业质量监控意识不强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时间较短,而其教学质量又受制于我国和合作方所在国家的制度约束,中外合作办学艺术设计类专业质量监控如何开展、怎样监控,目前还尚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的体系和制度,缺乏一种自我约束与完善的机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只是简单地把国内普通高校的一套监控体系和程序直接用于中外合作办学,对其教学质量造成了一些隐忧;学界还没有把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监控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更谈不上系统的研究,提出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体系与运行模式尚需时日;在国家层面,《中外合作办学实施条例》没有提出监控办法和指标,教育部没有将其纳入教学水平评估的范围。各个层面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都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由于认识不到位,还没有形成明确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标准,缺乏必要的监控和保障机制,造成合作机构和项目教学中的随意性大,没有约束力。

2.2“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在当代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意能力和操作技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砸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空间,教师既是工作室的主持人,又是设计企业实际项目的主持人。通过工作室主持人设置项目方向、项目主题,教师和学生自由选择搭配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由于“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使得行业组织、关联企业大量参与学校教学活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相应增加,使得原先只要上好课堂教学的教师(主持人)常常会忙于客户交流,还要担任团队设计任务分配等角色,繁忙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师(主持人)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了工作室教学环境空间的建设,但很难保证常规教学时间和学生在工作室内学习活动的质量;合作项目外方教师经常轮换,且在国内教学活动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其知识传授的延续性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影响了国际化高职艺术设计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3高职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3.1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保障机制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宗旨和建设要求,组建由中方学校校领导,学校教育外事部门、教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外方院校代表共同组成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运行和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项目建设过程遇到的难点问题,共同寻求破解问题的有效办法。组建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项目建设督导组,通过召开项目建设汇报会、学生座谈会、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交流会等方式及时了解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工作室设计项目和教学成果执行情况,对项目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此外,邀请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专家参加校董会,指导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3.2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按照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进行研究、组织、管理和实施教学,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工作室”制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运行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监控、调整、再监控、再调整的循环方式,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具体的“工作室”制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努力,认真总结,从现代化管理手段入手,规范实践教学的各项工作,强化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见下图),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成图

3.3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中强化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

在以项目为核心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整体的课程链,有着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完全开放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如果没有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那么这个整体的课程链就会失去链接,课堂教学效果就很难把握,教学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中外方院校、行业企业要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对教学全过程实行节点监控、过程监控及。进一步强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加强在教学中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教学过程结束,要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3.4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

根据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影响“工作室”制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外合作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组建企业和院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评分小组,实施考、教分离,推进试题库建设,推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创新学生考核评价的方式,进而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定科学的教学监控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的系列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使制度能充分调动工作室主持人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做到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篇10

【关键词】桥梁;施工;质量管控;要点

0.前言

桥梁产品的质量合格来源于施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只有针对影响桥梁施工质量管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然而,由于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原材料控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桥梁施工中总会遇到各种难题。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桥梁施工的质量管控要点。

1.影响桥梁施工质量管控的因素

1.1地质勘测不到位

由于桥梁工程常因地质构造不清而难于施工,或因未搞清地质构造就盲目施工,以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会给桥梁的结构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必须查清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对岩体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以便施工中对不同地质构造地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1.2设计质量不达标

许多桥梁工程都由建筑研究院设计,他们过多考虑了建筑外观造型、结构形式新颖等因素,而考虑地区环境差异、抗震构造、施工条件限制和整改难度等很少,在施工过程中变更核定单手续出具也较繁琐。图纸会审和工程设计方案也有待规范化和合理化。

1.3隐蔽工程不过关

桥梁施工中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等,往往偏重于外露的质量问题,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如钢筋间距均匀性、箍筋弯钩角度、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设备器材调试维护等均较容易忽视。

1.4管理人员不负责

由于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的工程,实际还存在着砼强度不足、主筋位移导致砼保护层增大或减小、设备启动困难或耐久性差等问题。

2.桥梁施工质量管控的要点

2.1充分研究地质构造

工程开工前,必须查清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对岩体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以便施工中对不同地质构造地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尤其是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会给桥梁的结构带来很大的危害。搞清区域地质构造及其近代的活动规律,对桥梁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保证桥梁建筑在稳定牢固的地质基础上,尽量避开不利的地质段,因而在桥梁勘察设计时,如遇该地质状况,就要采取将桥基位置移开或适当加大跨径等措施。

2.2严格设计审查程序

设计单位应合理选择桥型方案,尽量采用成熟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降低施工难度,对发生事故率较高的桥型应当慎用,保证工程质量可控、易控,同时要提高现场设计服务质量,加强对施工单位关键技术方案的指导,做好技术交底,及时解决变更设计问题等。建设单位要科学地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和优化,加强对桥梁设计的审查力度,采用“双院制”审查方式,突出桥梁结构安全的评价。加强对施工图设计审查力度,科学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和优化。不需考虑景观设计的桥梁应尽量采用成熟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保证必须的审查周期,避免流于形式。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对重要工序、关键部位应编制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

2.3完善监理旁站监督

监理要严格按合同承诺组建技术力量雄厚、人员配备合理的现场监理机构。在工程建设期间,现场监理人员不得随意进行调整,保持现场监理组的稳定性和监理工作的连续性。要针对工程实际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认真分析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同施工单位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对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审查,并在实施过程中强化对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理。要严格规范监理工作行为,重点抓好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以及容易出现质量通病部位的全过程旁站,认真把好隐蔽工程验收关、抽检关、工程评定关。

2.4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现场施工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桥梁施工质量管理的认识,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并提高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效果;要充分利用公司的技术力量,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重大技术方案,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批准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施工,规范质量管理行为和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流程,强化和完善工程技术交底工作,保证质量意识和质量认识从管理层延伸到具体操作层,提高一线操作层的质量执行力。建设单位要配齐、配足桥梁专业技术人员,对新建桥梁数量多、规模大的地区,应建立专门的桥梁建设管理部门。要加强桥梁工程现场监管检查力度,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履约考核,规范桥梁建设市场秩序。确保现场施工、监理单位管理和技术力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现场履约能力差、质量控制不力的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建设单位建立健全自身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加强项目现场管理的针对性。强化施工组织设计及关键施工方案的审查,确保方案的科学、安全、可靠,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采取防范措施。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检测技术力量,对桥梁主体、主要材料和关键工序进行定期检查,督促整改。要按照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主跨结构工期安排和序时进度,确保施工合理工期。

2.5强化招投标管理

优先选择技术力量强、具有类似桥梁经验的施工、监理队伍。要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具体细化的质量要求,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和人、机、料等相关情况的审查。针对目前商品混凝土质量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新开工建设的桥梁工程,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桥梁工程应使用自拌混凝土,对个别确实不具备自拌条件的,要有详细具体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

2.6推行施工标准化建设

施工单位应通过工程在工序流程、材料加工、场地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积累成熟的经验,建立有效的检查和激励机制与工作措施,全面推进桥梁工程施工的标准化。要制定“施工措施从源头抓起;工程质量注重细小部位;施工工艺注意细小环节;施工管理注意细小措施”的精细化管理与精细化控制体系,实现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精细化。

【参考文献】

[1]刘海丰.桥梁施工控制内容和方法[J].交通世界,2010,13.

[2]郑辉文.浅谈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J].现代企业文化,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