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8:24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篇1

关键词: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27-02

1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4个成分构成的,4个成分缺一不可,职业道德的最终指向是职业道德行动[2]。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3]。社会主义护德是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人道主义,为人民服务为基本护德原则[4]。

2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护士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影响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与完善。护理人员除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医院、爱病人、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病人秘密等方面[5];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使护理职业道德转化为护理人员的内在品质,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护生的实习阶段是由护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6],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实习护生从心理和行为上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实践。

3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3.1服务意识的培养。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医院里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有较强的服务意识。领导为员工服务,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护士热情、对工作敬业,他们提倡的护理服务理念是“我在为别人工作”,这与国内护士认为“我在为医院工作”的思想大相径庭[7]。日本富士虎之门整形外科病院的第一条院训就是“真心实意为病人服务”[8]。2010年1月22日,我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活动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加强医院临床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与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举措。要求各医院夯实护理基础,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并将整理床单位、洗脸、梳头等列入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彻底改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9]。由此看来,中国护理事业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层面,首先就要使护理服务理念与国际接轨。护生实习期间初次深入接触医院和病人,可塑性强,在此期间,培养其服务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可行的。

3.2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至8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时期正式提出来的。受当时哲学存在主义与现象学思想的影响,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此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学者开始反思自身的专业价值、地位及研究领域等内容。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ston,鉴于她们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与精神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价值观,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文关怀发展阶段。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1020年)》以全国护理工作回忆上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近年来,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并且在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0]。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3.3慎独精神的培养。“慎独”来源于我国古代儒家著作《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能够谨慎行事,坚持原则防止出现违背道德的念头和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11]。“慎独”是护理道德的一种境界,在护理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很多护理工作通常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由护士一个人独自完成的,护士是否具有慎独精神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和护理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护士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慎独”原则,另一方面,目前实习护生慎独意识普遍不强,更突显了培养其慎独精神的重要性。

3.4职业礼仪的培养。护理礼仪属职业礼仪范畴,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认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既是护理工作者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12]。护理礼仪除具有一般礼仪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护理专业的文化特征,是护理专业行为规范,用以指导和协调护理行为过程中的艺术[13]。有调查发现,88.7l%的医生认为护士职业形象将影响医护质量,19.35%的医生对护士目前职业形象的看法为“一般化”,1.62%的医生认为“不满意”,护士形象状况与病人的需求、医师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14]。而实习护生作为医院的间接组成部分,其职业礼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形象,在实习阶段对护生进行职业礼仪培养,既可以弥补了护生校内教学方面的不足,又可以提升护生自身素质,维护护生自身和医院形象。

4护理道德教育的研究现状

4.1国外的护理道德教育研究现状。在护理发展史上,从1983年起,就有一门等同于专业课程教育的道德教育课程,之后经过重新考虑,护理道德教育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之前的道德教育课程也在1995年被淘汰[15]。以美国、英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以下特点:①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注重实效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对医学教育进行了改革,强化了医学预科的人文教育,并要求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后,仍要学习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许多院校开始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并得到联邦基金,特别是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的支持。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1978年也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必修课计划。1999年3月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要求进一步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对毕业生“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医患关系课程从第2学年开设,贯穿4学年时间,1987年英国的医学院校就将医学伦理学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并在临床见习、实习中按一定时间间隔由医学以外专家进行跨学科的伦理教育。③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包括讨论会、社会活动、角色扮演等。美国的哈佛大学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医德的课外教学,学校成立了“哈佛医学院道德期刊编辑部”,学生可以就涉及医学道德的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并由医学道德教研室为该编辑部提供指导和资助。德国的医学院让学生走进医院,走近病人,开展“关爱生命”义工活动[16]。

4.2国内的护理道德教育研究现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培养目标比较宏观,缺乏具体标准和专业特色,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要求甚少[17],而且目前护理道德教育面临来自市场经济、患者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以及基础教育、护理教育中“重专业,轻道德”的影响[18]。在香港,职业道德准则用于指导护理实践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没有调查结果来反映香港本科护士对职业道德准则的认知情况[19]。因此,加强我国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需不断完善和健全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渠道;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好做法。

5展望

现代护理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护患关系逐渐从指导-合作型向共同参与型的人本模式转变,作为调整护患关系行为规范的护理职业道德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将护生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升华的过程,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因此,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惠珍,苏爱华,张玲,万学英,徐迎春.浅谈护理工作中的道德美[J].社区医学杂志,2007,5(01S):66-67

[2]孙云霞,傅增智.带教情景的建构与实习护生的道德认知[J].德育与素质教育,2008,24:155-156

[3]王玉兰.护士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7):508-509

[4]刘彩英.浅谈护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J].内蒙古中医药,2005,9:52

[5]吴美琴,刘喜梅.导师制运用于护生带教[J].CHineSenURSinGReSeaRCH,2005,3:556

[6]王斌全,商临萍,金瑞华.护理实习生的职业情感培养[J].护理研究,2005,19(1):80-81

[7]赵文慧,张淑艳.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05,19(9):1704-1705

[8]王亚琴.《日本医院护理模式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11:42-45

[9]冯蓉.我们今天怎么做护理之五我的人生、我的专业、我的职责我做主(中)[J].当代护士,2010,11:4-8

[10]计惠民,蒋鹤生.护理人文关怀影响因素及对策[n].护理学报,2010-11-27(133)

[11]段成花.临床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护生的“慎独”修养[J].现代医院管理,2008,2:57-58

[12]李玉,侯继丹.加强护生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率[J].吉林医学,2009,30(24)

[13]罗菊英,李林.护理礼仪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调查[J].?全科护理,2009,7(20)

[14]李玲.高职护生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101-103

[15]FaribaBorhani,Fatemehalhani,easamohammadiandabbasabbaszadeh.professionalethicalCompetenceinnursing:theroleofnursinginstructors[J].JmedethicsHistmed,2010,3:3

[16]王星明,王艳华.西方国家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21):30-32

[17]吴蓓雯,曹伟新.从中美护理教育分析中国护理本科教育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2006,20(5):1202-1204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篇2

目前探讨“护士素质”的文章很多,有的地方还进行了专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外一些书刊中谈到了护士的十三种特性,即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高度的警觉性、熟练的技能、绝对的可靠性、鼓舞人心的自信心、过人的机智、优雅的风度、对病人的体贴、工作的合作、令人愉快的态度、良好的文化素养、满足于所任的工作和具有职业的责任感。一九六五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护士委员会制定的《护士的修养和礼节》条例中明确要求护士要始终保持最高标准的护理工作和专业品格。目前不少国家实行了高等护理教育,有的甚至把申请入护士学校的唯一标准定为具有良好的名誉并把伦理学、社会学作为护士的必修课。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护士的职业道德应由意(意志)、情(情感)、知(知识)、行创于为)四要素组成,几个方面:具体说应该有如下

一、热爱本职、忠诚专业

护士是一种专门职业,护士的从本职责是通过治疗护埋和预防护理为人类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护士教育创始人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在医院里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病人中有的清醒,有的昏迷、有的慢疾缠身,有的急病凶险。他们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这一特定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护士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护士要具有特殊的道德风尚,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则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到不怕脏、不怕累;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忠于病人,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把白己的一切献给党的护理事业。

二、体贴同情、和蔼可亲

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如护士亲切的表}]牙,将使病人充满信心,感到温暖。反之护士带着轻视厌恶态度就会使病人感到屈辱甚至激怒而加重病倩。因此护士应具有一颗慈善而纯洁的心,视病人如父母兄妹,做到礼貌热情,主动周到,体贴入微。当个人利益与病人利益发生矛后时(如家中有事,小孩有病等),应象白求恩、吕士才那样,为了病人男于牺牲自己的一切。

三、知识丰富,技能精巧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护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基础,护理技术等,不但要求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要求技术操作精巧熟练,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病人。因此,护士除了学完护校的全部课程外,还应结合工作实践刻苦学习,不断掌握本行业,本专科的新技术,不断学习新理论,注意新动态,并争取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四、有道德有修养的行为

1、风度优雅、举止端庄

由于护士工作接触的对象特殊,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服装整洁,言谈文雅,举止端庄,作风正派。护士只有具备了这些优雅的风度,才能给予病人良好的印象,才能对护士产生信赖感。

2、勤劳细致、严肃忠诚

在医院里,不少病人昏迷不醒或瘫痪,一切要由护士照料,而护理技术操作又多为护士单个进行,因此勤劳细致,严肃忠诚是护士专业品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护士在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无论何时何事应忠诚老实认真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应毫不隐瞒,迅速汇报,及时处理。

3、谦虚谨慎,善于合作

护士相处的对象除病人之外,还有家属、医生、其他护士及医院员工。因此,一个护士应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做到谦虚谨慎,尊重人,体谅人,帮助人。对病人家属应耐心解释和指导,对医生应尊重和信任,密切合作,诚实而机智地执行医嘱。青年护士对资历老的护士应尊重和体贴,年老的护士对年轻的护士要关心、爱护和指导。

4、情绪稳定、老练沉着

在工作中,特别是紧张的抢救中,护士要做到沉着果断,迅速敏捷,灵活机动,有条不紊,就必须在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决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工作。对那些性情寨躁或者爱挑剔的病人决不与其计较,始终保持护士崇高的职业道德。

总之,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可归纳为八个字:

爱(专业)亲(病人)

精(技巧)雅(风度)

严(作风)劫(工作)

诚(协助)稚(情绪)

怎样才能培养护士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首先,护士学校要做好这一专题教育,可适当开设一些有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护理心理学。尤其是在教员讲课示范操作时应以身作则,假模型要当真病人对待。而对已经工作的护士,应普遍进行教育,针对个别护士不测量体温、血压,在表上搞假登记实例进行教育。讲这种错误行为的危害性。教育护士应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

其次,激发护士的道德情感。有道德情感就会有道德行为。当前社会上反映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对护理队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护士来说,激发和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特别重要。可请护理界的老前辈讲传统或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或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批评不道德的坏人坏事等方式,加深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激发护士的道德情感。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篇3

执业能力人才培养实践

执业能力是一种包含执业导向,融合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此,中职护理教育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以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面向基层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我校围绕职业教育办学思想,以培养学生执业能力为核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职业道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技能操作着手,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对中等护理人才的需求。

一、多措并举,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服务模式也由传统的医疗救治转向对服务对象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的照顾,病人对护士的职责和义务有了明确的认定,他们关注的焦点已不仅仅停留在护士的技术水平上,而且对其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我校本着全体参与、全程渗透的思路,多渠道、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通过日常管理、各项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养成团结协作、自觉自律、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业习惯;把职业道德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护理美学等课程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把职业道德贯穿于专业课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培养其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二、围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我国护理管理工作步入法律规定、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具备执业资格证是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主要前提。从2009年起,国家允许在校生考取执业资格证,这就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2011年新修改的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将考核内容概括为主要的护理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运用的护理知识和各类常见疾病。由此可见,新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除了考核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外,还要考核学生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所要具备的伦理道德、法律活动及人际沟通技巧。学校围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考试通过率,缩短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

1.将执业考试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通过对学生及教师的了解,我们认识到要通过执业考试,仅靠考前的突击是不够的,它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日积月累、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为此,学校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分析和研究执业考试大纲,对学校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编写与执业考试配套的校本教材与习题,将执业考试的知识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牢固掌握相关的考核要点。

2.将毕业考试与执业考试接轨

学生的考试成绩除与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有关外,还与其对题型、考试方式的熟悉程度有关。为使学生适应执业考试的方式,我们在组织毕业考试时,从题型、每种题型所占比例、分值等方面力求与执业考试接近,实现了毕业考试与执业考试的接轨。

3.做好考前辅导

在完成了8个月的临床实习后,为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应考,考前我们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7~8周的考前辅导,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不仅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有利于缩短学生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1.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实训课质量

(1)将护理程序运用到教学中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系统、动态的工作方法,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步骤进行具体工作。将护理程序运用到实训课的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的实践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操作时既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找出患者存在的问题,又要设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使教学活动与临床情境相结合,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中,有利于专业教学与临床需求接轨。

(2)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到教学中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四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是一套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实践教学的管理,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尔后有目的地进行教与学,之后进行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再改进,通过pDCa周而复始的循环,使实训课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3)改革实训课考核模式

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是选择一项典型的操作项目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技能本身,这种考核评价模式缺乏科学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操作水平与综合能力。教学中,我们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学生的实训课成绩采用平时考核与终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一考定乾坤”的考核模式;在考核内容上,除传统的用物准备、操作步骤、时间外,还增加了仪表仪态、评估、沟通、相关知识等内容,使学生在职业道德、操作技能、心理素质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2.利用技能比赛,促进实践教学

近年来,学校除每年举办校内技能比赛外,还组织学生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操作比赛(操作统考)以及省教育厅组织的技能比赛,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3.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化、专业化,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学生实习期间,学校与教学医院联手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每个科室实习结束后,由学校或科室组织出科考试,考试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考试成绩记入实习手册。通过出科考试,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英,陈沁.广东省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教育,2011,8(7):325—326.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篇4

摘要:中职学生的伦理道德在我们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职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所下降,因此,加强其道德品质教育变得至关重要,作者所在的学校在护理专业开展一系列医疗道德和质量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道德

1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中,除了婚姻家庭及社会公共生活以外,还有各种职业生活。各种职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借以实现的一种基本形式。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活动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它是一定社会对于从事一定社会职业人们的一种特殊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展物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的精神动力,是改进和完善人际关系,形成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的主要手段,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各行各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职业人员整体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业人员队伍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在范围上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中间,即表现在“走上社会”的成人的思想和行为中,因而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初步形成的道德状况的进一步发展,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而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中职学生除进行专业教育外,还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2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市场经济又使很多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近些年来出现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许多不法之徒掺杂是假,坑害百姓,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案、瘦肉精猪肉事件、假种子、假化肥事件,医疗行业也出现医疗责任事故、医患纠纷等问题,说明我们的职业道德在滑坡,有的人甚至职业道德沦丧。我校在2007年3月对2006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发出问卷303份,回收302份,300份有效问卷。结果如表1:

说明同学们专业思想还没完全确立,职业信念不牢固,知识技能不强,职业道德欠缺,因此,对同学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3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做法

(1)通过学校德育教育主渠道——德育课讲授《医护伦理学》,用系统化理论化教学形式对同学们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

(2)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如《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她们说:“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中,都离不开我们护士的身影,她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感人场面和事迹深深地感染、教育了我们,我们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护理职业,感到了职业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3)通过班级板报、学校墙报等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通过张贴古今中外医学名家图片、医学名人名言、医学名人事迹等等,同学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4)邀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用他们鲜活的事迹鼓舞同学,同学们看到:榜样就在身边,英雄就在眼前。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成为英雄。

(5)让同学们做一项调查: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只要你喜欢护理专业,愿意当护士,肯定找到工作。这大大地增加了同学们的信心,坚定了学习护理专业的信念。

(6)每年“护士节”我校都举行大型纪念活动,通过授帽仪式、向南丁格尔宣誓、《我是一名护士》演讲等等节目,帮助同学们树立职业自豪感和神圣感。

(7)2009年我校参加了新民市卫生系统纪念“五·一二护士节”——《天使之歌》大型文艺演出,我校的节目占了60%以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同学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4取得的成效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篇5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士是医嘱的具体执行者,承担着疾病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重要职责,每天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担负着重大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的素质对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1.1职业道德、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工作责任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很多护理纠纷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及服务态度欠佳而引起的。护理人员每天面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担负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任务,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不遵循医德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疏忽大意,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害。医院要利用报告会、政治学习、观看电影、录像等各种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的道德信念和慎独精神,增加责任心,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遵循病人至上的宗旨,敬业爱岗,认真负责,工作严谨、细致,对患者关爱、同情和理解,才能很好地完成护理工作,不出差错。

1.2业务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是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基础。有些护士缺乏沟通的艺术和技巧,护理过程中态度生硬,造成护患间沟通不良,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护理人员良好的业务素质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础,护士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熟悉各项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并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观察和判断病情变化,制定正确的护理对策与措施。因此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促进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护理人员自身要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沟通技巧和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法律意识: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护理工作中一些不在意的小事情都会隐含了法律的问题,护士若对护理行为缺乏足够的法律认识,工作中侵犯了患者的权利,就可能引起护理纠纷。医院应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教育应注意与规章制度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护理安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法制学习,使护理人员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让护士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心,自觉地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其次,还要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即使发生了纠纷,处理时才会从容不迫,有理有节[1]。

1.4身体、心理素质:发生护理安全事故除了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法律意识不强的因素有关外,还与护理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护理人员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国际护士会将2006年护士节的主题确定为“保证安全的护士配置,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其内涵在于强调临床护士的数量配置及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身体康复,强调世界各国要共同努力解决

临床护士的短缺和护士超负荷工作问题[2]。护理人员编制、配备应以满足临床需要、保证病人安全为前提。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临床一线护士的数量和素质,并注意结合学历、职称、年资及实际能力等综合能力,对护士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分层次使用护士,倡导弹性排班,定期为护士进行体检,为护士身心健康提供保障,避免超负荷的工作,减少护理人员疲劳、疾病的发生。

护士职业压力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近年来,一些医院引入员工援助计划(eap)服务,对护士进行职业压力和情绪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缓解了护士职业压力,提高了工作积极性、适应性,使护士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3]。医院护理管理者要加强与护士的交流,了解她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动态,为其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聘请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行为、心理的辅导和学习,培养其良好的行为和心理素质,提高护理人员自我控制和应变的能力,学会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稳定的情绪和轻松的心态面对病人,才能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邓健,李成琳.从潜在性护理法律问题看护理管理法制化[J].现代护理,2001,7(2):59.

[2]国家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在“5.12国际护士节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581.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篇6

护理专业中职生志愿精神

一、志愿精神的内涵

1.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志愿精神在中国是相当引以为荣的公民精神。”这是1999年出版的《志愿精神在中国》一书对于志愿精神的定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精神的精髓。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

2.中职学生的志愿精神

中职生大多为未成年学生,需在成人的带领下,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中,是我国志愿服务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学校以各种方式开辟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志愿服务领域,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中职生的志愿精神主要指中职生在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时所彰显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涵的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继承。中职生的志愿精神主要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得以体现。中职生根据自身特点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不断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从而树立信心、提高自己、找到社会定位和自我价值体现。志愿精神的培养与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中职生育德、成才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其将来的就业与幸福生活。

二、护理专业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意义

1.志愿精神的培养是加强中职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护理职业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崇高职业,它以病人为服务对象,运用护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为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与心理指导服务。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服务场所、服务性质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仁爱-责任-奉献”是护理行业的核心道德价值观,这与志愿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有着很高的径合,他们都非常的强调奉献与爱心。现代护理的鼻祖南丁格尔女士按照现在的标准评判,绝对是一位优秀的志愿者。她把一生献给了护理事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提出了护士道德准则。她把护士的道德看得比护理技术更高,更重要。我们在对26家二级以上医院的护理部主任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100%认为具有奉献精神是一名优秀护士的首要素质条件;100%认为学校有必要对在校生开展志愿活动以及进行志愿精神的培养。可见,在这一问题上行业内有着高度的一致。

目前,我国的中职生大部分来源于普通教育中的成绩不佳者,而且年龄决定了中职生还没来得及形成稳定的个性,很多学生没有在普通教育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未来的认识十分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缺少奉献精神和爱心,社会责任感缺失。然而,这些中职生毕业后要么进入高职学习两年后工作,要么直接进入护理岗位,是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业的综合服务水平,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及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医患关系。

在中专生的成长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创新途径和理念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志愿者活动中,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教育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将理论付诸实践,将制约转化为自觉行动。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对象产生正面的“内省”机制,有利于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志愿活动是课堂之外的实践平台,是知识技能的运用和延伸,是参与社会、提升能力的实战训练或预演。通过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发热爱本职专业高尚情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2.志愿精神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

(1)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护理工作的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昼夜不断地为病人提供服务。护理工作中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护理组织及时快速地做出反应,不断调整其服务策略,改进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仅靠一个或几个护士的努力是远远不能够满足护理工作要求的。护士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以团队的工作形式,在团队精神的激励下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个人和组织的成功。如今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娇宠的他们,自我意识尤为强烈,漠视他人和集体,开展志愿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为今后走上工作护理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2)提高沟通能力。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通过沟通,护士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促进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正确理解,顺利进行治疗,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有资料显示,在医疗纠纷中,直接构成医疗事故的仅占3%左右,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护与患者沟通不足,矛盾激化所致。护士每天穿梭于病房,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所以在医患沟通中护患沟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中职护生多为独生子女,入学前接触的社会关系简单易处理,且其多数是初中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招生质量逐年下降,护生素质差,其中最薄弱的就是人际沟通能力,最突出的表现是语言沟通障碍。

通过参与医院内的志愿服务,如门诊导医、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活动,一方面,引导护生用身体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展示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护生在活动中找到了与人交往时的自信。激发了护生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使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得以提高。使护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医院各科室的组成及功能,尽早接触护理专业,培养爱心,增强人际沟通交流能力。让很多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利用专业特长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职业能力。通过参加志愿护理服务,让志愿者充分感受专业价值。在服务过程中,有可能发现自身还未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护士职业认知,培养职业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在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曾说过:“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最精细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备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一个乐于为解除病人疾苦做出奉献的护士,才会有热爱生命、尊重病人的美德,才能会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

中职学生开展志愿者行动,既是倡导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

一种方式,又是在实践中锻炼自我、自觉成才的一种途径。学生在志愿服

务活动中,必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这使他们逐渐养成进取精

神。他们向社会提供的志愿服务是自愿行为,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奉献精神

是其自我价值的集中体现。在青年志愿者行动中,青年学生付出的是向社

会提供的服务,获得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这些都是护士所应具备的

基本条件。

3.志愿精神的培养是中专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或助推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思想单纯,感情脆弱,面临的

心理问题令人担忧。这些学生既要顶着社会上~些人轻视中职生的压力,

又要承受家长“不争气”的埋怨,还要克服自卑心理,这些都是职业学校所

面临的问题,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志愿精神的培

养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志愿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强调的不仅

仅是人们对社会的付出,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在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让

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养成符合时代所需要的积极的、良好的健康人

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中职生志愿精神培养,也满足了学生在成长和成才过程中的心理需要

和情感需要。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指导下,志愿者在服务他人,

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完善,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通过志愿服务活

动来更多地融八社会,学会与人交往,满足社交需要和归属需要;志愿者得

到了精神和心灵的满足,学生可以通过对别人提供帮助和服务来获得进~

步的自我评价与认可,满足个人自尊与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

另外,在志愿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社会各界优秀的志愿者,他

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财富,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的力量不容小

觑。所以,志愿精神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志愿精神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

志愿精神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

先进的价值观念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实践“三个代表”及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奉献、

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个统一的整体,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

补充,共同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融合,人与

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要求是一致的。

建设一个各阶层和睦相处、各成员尽其所能、人民的聪明才智全面发挥、人

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到满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和

谐社会,离不开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参考文献:

[1]黎雪梅,李继平,王国蓉.护理团队精神的培养.中国卫生事业管

理,2005,(9):533-534.

[2]黄晖,王歆.浅析高校发展建设中志愿精神的培养.

[3]董学智.怎样对中职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中国民族教育,2010,

(11):40.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篇7

护士选择了护理事业,不但要学好技术,更要学会做人的品德,这是做人的基础,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护士医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使她们真正承担起为护理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健康而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以维护白衣天使的圣洁形象。

1.1医德灌输法通过培训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把医德理论、原则、规范及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医德品质,并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如,每两周开展一次医德理论和伦理学教育。系统强化医德意识观念,开展医德医风和服务宗旨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坚定医德发展方向,组织护士开展一些爱岗敬业、爱科如家、爱患者如亲人的身边的人和事,使护士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得以提高。

1.2言传身教法医德教育是医务人员进行价值取向的教育,而院办、护理部及科室管理责任就是营造和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健康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人员认同并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达到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因此,护士长的品德素养是一面镜子,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护士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护士长能够在护士的心灵中打下良好的医德烙印,使其能带动和激励她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1.3典型示范法典型是品德教育的理想教材。先进典型品德高尚、可亲可敬、事业盛人。如南丁格尔,她出身于贵族,而且也是一位娇女,能把一生的经历奉献于护理事业,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奉献了她伟大的一生。我们身边的先进工作者,年资深的老护士,她们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和道德上的熏陶,能激发和倡导年轻护士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1.4自身修养法鼓励和倡导她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教育、改造和锻炼自己,把医德品质修养看成是一种强烈的需要,如饥思食、如渴思饮那样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首先,自觉地关心医德医风建设,积极努力参加各种医德教育活动,如医院每月一次的医学再教育,每两周一次的护士品质及上岗教育,要主动参加。在教育中接受教训,增加履行医德义务的自觉性。其次,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对技术精益求精,同时建立起慎独精神,把自己的医德言行置于医护和患者的监督之下,诚恳的接受老师们的批评和帮助,善于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良医德行为习惯。

1.5实践锻炼法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品德培养的重要基础。护理服务工作的实践锻炼就是医德培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护理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护士参加各种有益于医德发展的实践活动,如进社区参加义诊,以熏陶护士的情操。

2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2.1带教法年资深仍在临床一线的老同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又是独生子女的母亲,她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独生护士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认真的护理重病号,翻身、拍背。各种基础护理及复杂的技术操作示范给年轻护士们看,让她们自始至终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自己父母年龄相当的老同志仍在那里一丝不苟地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患者,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新晨

2.2奖惩激励法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处具有同等的激励作用。对那些服务态度好,对患者热情、尽职尽责、品行优、医风正的护士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并辅以精神和物质奖励,使她们体验到成就感和道德观的真正价值,保护和激励她们追求品技兼优的更大热情。对那些服务态度较差,工作不认真负责,品行不端正的人和事就要敢抓敢管,轻者批评教育,重者调岗及纪律处分。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篇8

门诊是社会的窗口,直接关系到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对医院的总体印象,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门诊导诊护士成为每个医院不能缺少的角色。导诊护士需要不断培养教育才能适应医院的发展,近年来我们注重在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处理问题等方面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得到准确、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就诊服务,收到良好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导诊护士素质要求

在人员选拔上,选择德、智、体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护士来担当导诊护士,确保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使患者在门诊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轻松愉快,不浪费时间和精力。护士素质是指护士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应具备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专业业务素质以及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

2导诊护士素质教育

2.1做好德育教育,提高导诊护士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是素质培养的核心,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基本素质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应对导诊护士进行德育教育,严格遵守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热爱本职工作,对患者极端热忱,对工作认真负责,理解患者、尊重患者。

2.2做好行为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导诊形象我们从仪表、举止、语言、修养到着装、站、坐、行姿和微笑以及如何接待患者、如何与患者交流、怎样为患者指路等方面分别进行培训,使导诊护士掌握现代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技巧,树立良好的导诊形象。

2.3以诚相待,热情周到导诊护士对病人要有纯洁的感情、周到热情的服务,对待病人要像对待自己亲人那样,这样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当病人有事相告、有事相求时,护士要把病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哪怕是小事也不能用冷淡的言语讽刺挖苦病人,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4导诊护士应熟悉各科专业常识,要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语言亲切易懂,实行普通话服务,微笑服务,对病人的各种咨询做到有求必应,不能回答“不知道”,并要善于发现就诊病人的心理特点,了解掌握其文化规律,及时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开展多项便民措施:如免费为病人提供开水、一次性开水杯,提供针线包、电话咨询各种检验报告单,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轮椅、各种健康知识宣传资料,为远道而来的病人邮寄各种检验报告单等。

2.5提高专科业务素质加强相关领域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作为导诊,既要知晓卫生、物价、医保等部门关于医疗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了解本院门诊的日常诊疗流程,同时,要掌握广泛的医学专业知识,甚至要知道医院附近一些饮食和交通等情况,为外地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而不至于出现误导。

2.6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由于门诊患者多,存在着交叉感染的危险,因此,应对导诊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导诊护士在接待患者、分流患者的同时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准确处理好急诊的第一线工作。

2.7责任感教育通过责任感教育,使导诊护士更清醒地认识到导诊岗位的重要性,工作中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使他们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1]。

3讨论

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导诊护士的继续教育和职称晋升不像对临床科室护士那么重视。导诊护士由于缺乏更深层次的教育,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导诊工作中基本处于传统服务、常规服务和低层次服务阶段。我院通过对导诊护士进行系统的素质教育,在患者服务的效果、效率和咨询问题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断开发领导层,重视导诊护士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使这些人员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另外,对导诊护士进行素质教育取能得双赢的效果。做好导诊护士的素质教育,不仅能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而且能宣传医院,塑造医院的形象,从长远看,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在导诊过程中,必须掌握工作的主动性,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随时了解病人就诊需求和信息反馈,掌握沟通技巧,加强护患沟通,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促进人类健康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篇9

[关键词]护理教育职业素质训练临床实习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c)-121-02

医学技术水平在日益提高的今天,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人们对良好服务的需求在增加,对生命质量也更加重视,这要求护理质量不断提高,而护理质量的提高首先是要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护士自身形象和职业修养的提高是护理质的保证。良好的护士素质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生理、自然科学知识、医学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护士素质还要求护士具备爱心和耐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敏捷的应变力,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护理工作需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因此,对护理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效果的调查,探讨如何在护理教育工作中把她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具备高尚护理职业风范的合格护士,对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对400名护理专业大专学生(下文简称护生)和100名带教老师进行护理学生职业素质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12月间在我校学习的同一年级的40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名。实验组进行专业系统的职业素质训练后参加临床实践,对照组未参加专业职业素质训练而直接参加临床实践。所有研究对象均按教学大纲完成在校学习,组间具有可比性。同时对所在医院的100名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职业素质训练的效果。

1.2方法

1.2.1训练内容及方法对实验组进行包括形象训练、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职业礼仪、沟通技巧、伦理学教育及医学法规知识等的教授和训练,比较护生实习前后职业素质差异。

1.2.2调查表制定及评价笔者从工作责任心、对患者的服务态度、仪表仪容、医学护理知识的运用、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沟通技能、协作能力、卫生法律意识、卫生宣教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护士职业素质情况调查表》及《护士岗位适应状况调查表》,进行学生自评及教师评价。每个观察项赋予“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观察值。满意率(%)=很好(%)+较好(%);不满意率(%)=一般(%)+较差(%)。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组间比较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以p

2结果

2.1实习前两组职业素质比较

在实习前两组学生的自评不满意率均较高,特别在沟通技能、协作能力及卫生宣传方面实验组自评不满意率[不满意率(%)=一般(%)+较差(%)]均超过70%,分别为74.3%、84.9%、85.2%。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习后两组职业素质比较

实验组学生在护理教育接受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后,职业素质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实验组各个观察项的自评满意度[满意率(%)=很好(%)+较好(%)]均达到80%以上。两组学生实习的职业素质在实习结束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增强,经χ2检验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带教人员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实习结束后带教人员对两组学生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对实验组的满意率均达到80%以上,与对照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具体体现了护理社会价值和理想价值,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1]。良好职业素质对调节护患关系,推动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医疗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职业道德及护理知识技能,而医院及患者则多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着装仪表等透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由此可见,护士的职业素质既需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2]。人文素质主要包括:工作勤奋、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强;恪守职业道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遵纪守法;勤奋努力、拼搏向上;善于沟通、耐心细致;仪表端庄大方、态度和蔼以及具备适应职业压力、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等。

在本研究中,表1显示在实习前两组学生的自评不满意率均较高,特别在沟通技能、协作能力及卫生宣传方面实验组自评不满意率均超过70%,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组学生人文知识的薄弱,与国内其他研究一致[3]。实习结束后,表2、3显示实验组学生自评满意率及带教人员对两组学生能力的评价均达到80%以上,而对照组自评及他评满意率均比实验组低,两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在护理教育中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根据身心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相互关系,我们在护理教育中应加强对职业素质的训练和培养,避免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学习,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教育中要特别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统一其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培养影响其一生的思想情操和为人处世之道[5]。在护理教育中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及人文素质,努力为患者提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护理服务,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晓雪,夏小红,林佳.浅析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职业素质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0,31(3):382-383.

[2]赵婉文,周天蓉,李玲.护士素质需求调查结果对临床教学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9,6(7):305-307.

[3]席波,李军,孙付胜.试论整体护理模式对护士人文素质的要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7):446-447.

[4]蔡小红,吕俊峰,马如娅.临床护士职业素质、知识、能力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5):246-248.

护士职业道德教育篇10

护士,一个伟大又光荣的职业,一个勇于奉献不计回报的职业,一个需要耐心和责任心的职业。做一名护士很简单,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却很难。不仅要有很高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还需要有对职业的使命感。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对病人充满爱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病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技术精益求精,认真“做学问”这一切才能预示护士之星的诞生,其中职业道德尤其重要。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护士的职业道德是指护士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这一特定范围内所要求的特殊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护士职业中的具体表现。护士的职业道德是每个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就必须抓好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包括:

1心理素质

护士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体,要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工作中能虚心学习同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听取不同意见,取众之长,补己之短,工作中能互相交流经验。

2专业技术方面的素质

(1)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要点,掌握护理心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和信息,积极开展和参与护理科研。(2)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除了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外,对现岗位的专科护理技术应精通,能稳、快、准、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高超的护理技术不仅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3)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熟悉急救药品的应用,能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对急症或危重患者的抢救。(4)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的变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制度,时刻牢记医疗安全第一,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5)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有丰富的想象力,勇于技术创新。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力,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语言进行心理护理。

3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

护士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其工作职责,因此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士对患者应象对待朋友亲人一样,为其创造整洁、舒适、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及时热情地接待患者,用同情和体恤的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并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施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4身体素质

护理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且服务对象是人,关系到人的生命,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断送一条生命,因而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因此要求护士要有健康的身体,精力的充沛才能保证顺利地工作。

5文化仪表方面的素质

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精通护理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有不断进取的求知欲,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扩大知识面,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学;学习礼仪知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更得体有气质,提升自身形象,增强自信心和公众信服力,应对各种挑战。

6健康教育的义务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