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十篇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十篇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4:15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篇1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与外科手术救治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也是全医院危险系数最高的科室之一[1]。手术室护理同手术治疗一样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不加以防范可引发严重医疗事故,须引起广泛重视。我院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笔者总结该机制应用经验,以期为临床手术室护理管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排除标准[2]:(1)病危患者;(2)愈合障碍患者;(3)精神病既往患者等。所有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18~68(41.5±10.2)岁,手术类型:外伤手术15例,骨科手术75例,其它10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16~65(42.0±11.4)岁,手术类型:外伤手术17例,骨科手术72例,其它手术11例。2组性别、年龄与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手术护理模式,即科室护士长系统安全培训后进行常规护理操作。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1)成立安全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各护理人员的工作安排,负责总结每天安全事件,监督全组人员的护理操作,并组建安全小组;组长任命5名护理人员为责任护士,令其记录每天工作并汇报,评估当天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每天下班之前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解决方案并汇报。(2)强化自查工作:针对围手术期易出现的安全问题之一排查,对于手术间错放、工具遗漏、延误时间、器械保管、标本保存与气道导管脱落等事件进行重点注意,责任护士跟踪检查,将自查后仍出现问题的人员、原因与解决方案进行汇总,并及时报告。(3)系统整改:采用“三查三审制度,对患者详细信息、药物信息进行2人以上的重复核实;对于患者意识进行准确而反复的观察,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报告应马上告知医疗人员,并秉承"宁可错报,不可漏报"的原则;手术前再对患者信息与用药进行核对,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医师指示进行工作,并能预见性分析医师的下一步操作并事先准备,减轻医师压力,提高配合度。1.3检测方法安全隐患意识水平采用安全隐患意识水平量表进行测定,包括工作态度(20分)、安全隐患认知(30分)、风险意识(10分)、安全管理态度(30分)与安全管理意向(10分)5个维度,总分数越高代表安全隐患意识水平越高;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40~59分为略表不满,<40分以下为完全不满,满意率=(非常+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安全隐患意识水平等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良临件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安全隐患意识水平试验组工作态度、安全隐患认知、风险意识、安全管理态度与安全管理意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11例(11.0%),其中术前意伤2例,术前准备出错3例,患者资料失误3例,患者资料失误3例;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5例(5.0%),其中患者资料失误1例,术后意外2例,投诉2例。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8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2,p<0.01)。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患者,为患者提供手术救治的重要医疗部门[3]。手术室护理是手术室内辅助医师进行治疗的重要操作,对手术成功与否起积极作用,故手术室护理本身亦承担着极大安全风险。手术室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护理,相对紧张和忙碌,易造成疏忽,加之随时间迁移,部分护理人员操作较为机械,责任感与安全意识降低,都会形成安全隐患[4]。安全风险管理是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而制定的防范机制,通过系统的责任分工与奖惩,提高护理人员的负责意识,并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归纳,降低疏漏再发生的可能性,并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评估,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已逐渐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手术室[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工作态度、安全隐患认知、风险意识、安全管理态度与安全管理意向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11例(11.0%),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共计5例(5.0%),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率为8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0%(Z=-3.422,p<0.01)。提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巧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4-65.

[2]王伟.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7):99-100.

[3]刘勤荣.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111-112.

[4]全寒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14-16.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篇2

1成立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1.1小组人员组成与职责

由手术室3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组成,设组长1名,组员2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及制度落实,组员1名负责手术前后工作环节的检查,另1名负责手术中各项工作的检查。做好检查记录、总结反馈及材料归档,负责标准的制定及修订,负责护理人员安全知识及安全管理标准培训。

1.2检查要求

要求管理小组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标准,敢于管理,善于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对出现的问题对事不对人,认真做好反馈控制,真正做到时时处处有人管,各个环节把好关,并对发现的新问题及时补充修订标准。

1.3制定手术室安全管理自测标准。根据手术室工作流程,确定8个环节,每一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1.3.1制度落实情况(1)建立科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全员参加医院安全知识培训;(3)参加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会议;(4)有安全问题分析报告会记录;(5)有科室持续改进措施和记录。

1.3.2手术前病人查对(1)由巡回护士负责接手术病人,接病人时做到十八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术前用药、药物试验结果、禁饮禁食情况、血型及乙肝十项、HiV、生化结果、手术同意书签字、术区皮肤、所带物品;(2)患者入室后再次与麻醉师核对病人,要求准确无误并双签;(3)手术开始前与手术医生核对手术部位。

1.3.3手术物品查对(1)严格执行手术清点4次查对制度,即:打包时查对,手术时查对、关体腔前查对、关体腔后查对,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体腔;(2)术中需要增加的物品如缝针纱布等,必须由巡回护士传递并及时记录;多个手术连台进行时,必须清点完毕后开始手术。

1.3.4输血管理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做到2人核对,核对后双签;取血、输血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用后血袋放在固定位置以备查对。

1.3.5用药管理严格执行药物三查七对制度;因抢救用药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外用药与静脉用药分别放置,基数标识清楚;术中用药时必须有两人核对,包括瓶签药物浓度、剂量、用法;用过的药瓶放在固定的位置,以备查对;局麻用药应与医生核对,如需加肾上腺素时,应事先问明计量,并查看病历,如血压过高应请示手术医生后执行。

1.3.6环境管理(1)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2)专人看护病人,使用约束带防坠床;(3)平车两侧加护栏或约束带;(4)防电刀烫伤:严格把住仪器质量关;保证手术室电压稳定,正确使用电刀电极片;手术床铺橡胶单,头架用布包裹,以防导电;手术中严密观察电极板附着处,严防电极板移位、皱折,引起电流强度不均造成烫伤;指导医生正确使用电刀。

1.3.7标本管理严格执行标本送检制度和流程;标本放置和送检时双人核对并双签;建立家属看标本制度与流程。

1.3.8院内感染控制(1)控制切口感染的4条途径:手术室空气消毒应采用现代技术进行空气净化;手术中用物灭菌达标;医护人员遵守洗手操作流程,确保洗手后达标,每月进行检测,有记录;术前患者皮肤准备符合要求,特别是腋下、脐孔、会的清洁达标;(2)手术中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3)保护切口:切开皮肤及缝合之前应再消毒,皮肤切开后,应用无菌纱布垫或医用薄膜保护切口;(4)保护腹腔:切开胃肠、胆囊、胆管等空腔脏器前,应先用无菌纱布垫遮盖,保护周围组织,避免内容溢出污染手术视野;各种消毒效果检测合格。

1.4实施方法

安全小组成员根据各自职责进行检查,检查者每日不定时对所有参加手术的人员及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每周一次全面检查,每月一次互查及总结反馈,针对问题及时召开总结分析报告会,对每次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指出,要求立即改正并在自测表中登记,并注明原因,针对原因进行纠偏。每月进行一次护理安全分析报告会,由组长进行总结反馈,由责任者进行分析,指出整改措施。

2效果

护理安全自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手术室各项工作制度及护理质量标准的落实,安全管理问题逐年下降。制定的自测标准,经过实施逐步完善,科学、严格、细致、涉及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全部内容。月末护理安全报告会上,由责任者进行问题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即教育本人,有教育及警示他人的目的,真正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3讨论

3.1手术室安全管理自测标准的制定规范了手术室安全管理抓好手术室安全管理8个环节,内容落实到位,质控组长、护士长认真检查,严格把关,并做好结果记录和分析讨论。规范了手术室安全管理,使安全问题逐年下降,并把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加了全体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做到每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做到了一心为患者手术安全着想,确保手术安全。

3.2提高了护士长质控管理的效能,保证了工作质量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要求护士长和质控小组人员引用“零度宽容”[1]理念,对工作中的失误、缺陷绝不宽容,依据这个理念,采取护士自查及相互检查的横向检查方法。能全面、及时、客观地掌握手术室安全管理信息,为护士长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有利于护士长在管理中针对问题纠偏,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3.3前馈控制是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2]在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重在做好前馈控制,因为前馈控制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控制,它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来实现控制的目的,是一种“事前控制”[3],能防患于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前馈控制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手术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连斌,孙亚林.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初探[J].医院管理,2002,9(6);587.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篇3

手术室是比较特殊的科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及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现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防止和杜绝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报告如下。

1手术室护理隐患

1.1管理制度不健全手术室护士承担的是比较特殊的任务,要求知识范围广,同时需具有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快,由于新条例的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挑战,许多制度需要及时的修订。因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差,不能坚守岗位,手术室安全制度及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不够标准等。

1.2查对制度不严格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清点不清,中途添加物品不及时记录,出现器械敷料遗留在患者体腔内;各种管道脱落或不通畅。

1.3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单能够如实的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较为直接的证据。如果只是执行口头医嘱,很有可能导致手术抢救过程缺乏完整、合理、安全的记录资料。

1.4环境方面手术室工作为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手术室内噪声源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1.5其他护理隐患器械准备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合,或是器械设备老化性能不良,影响手术;手术患者手术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和神经损伤;术中仪器使用不当,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术中用药错误;术中标本遗失;接台手术频繁,存在院内感染的危险;医护配合不当,护患沟通中因交流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2预防

2.1制度保障查对清点制度,仪器保管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成立手术室管理小组,实行pDCa质量管理,护士长随时抽查,找出问题并及时整改。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2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查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手术间号,以及手术部位,所需物品,药物过敏的情况,用物是否齐全;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腹前、关腹后应认真清点手术中的器械、敷料、纱布、缝针,认真反复清点后记录在手术护理单上。

2.3完善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可为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较为直接的证据,因此口头医嘱仅限于抢救中,使用时护士应重复1遍,并与医师再次核对后才可以执行,事后护士一定要督促医师及时补充记录。

2.4环境方面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以及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间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间内设备以及药品应根据手术的需要而合理放置。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同时应减少噪声源,避免使患者对手术具有恐惧感。

2.5其他输血输液给药时要各项均经过双方核对,输注时密切观察。标本妥善保管,与术者核对无误做好标识登记,及时送检;电凝器不能直接与患者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要求手术护士和术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入无菌间更衣、戴帽、戴口罩;保留好手术标本,及时做好标志。严格标本送检制度,专用标本登记本;及时组织护士进行新业务学习,新设备学习,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3小结

手术室工作具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的特点,手术室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抢救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及时发现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应针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制定一整套安全管理措施,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慢慢被发现,新的防范措施需不断地提高和总结,通过有预见性的加强管理,责任到位,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应急能力,使每一个人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薛萍,孟红梅.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职业与健康,2007,23(9):759.

[2]詹静,刘奇敏.论基层医院护理文件质量控制.护理学杂志,2005,20(6):58-59.

[3]宋秀华,陶敏,朱秀红,等.护理风险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1-93.

[4]魏革,胡玲,吴波.“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证据”意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篇4

【关键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手术室护理;效果

手术室即是手术实施的场所,其护理工作不仅关系着手术的治疗效果,还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从医院的角度来看,手术是一个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且是医疗事故多发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及时发现隐患以及减小风险系数,更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非常重要。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不仅仅指的是非技术安全问题如护理人员工作疏忽等,更多的是手术室的管理问题,如外来手术医疗器械管理、操作规范等,都会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手术室应建立较为有效的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干预机制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本文通过实际情况,对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手术室引入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之前200例患者和引入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之后的200患者进行分组,并将两组进行对比,具体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两组,针对各自手术患者不同的个体状况和情况,定制出不一样的护理安全干预措施。

1.2方法对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进行确定,保证安全意识的建立;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条例,增强防范意识;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定制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质量标准,确保其制定的措施能够有效的实施;加强手术室的风险意识,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有效性的防范。

2检测指标

评比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实施前以及实施后的安全指标,其中包括对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安全的缺陷、护理干预质量的调查。

3统计学处理

对于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SpSS,检验的进行使用χ2,以p

4结果

手术室通常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切开感染、电烧伤、手术延长、意外损伤、手术操作错误、输液和用药错误等。其具体的原因可分析为:①切开感染:消毒物品未符合规范标准,环境清洁度也未达到标准,操作安全不规范②电烧伤:过量使用消毒乙醇,没有按照相关规范对负极板、电刀进行操作;③手术延长:未与手术进行的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沟通,对医疗器械的检查和准备不到位,促使故障的出现;④用药和输液错误:未严格执行复查制定;⑤意外损失:没有持续确保正确,使得患者的肌肉和神经等组织因此受到了压力损伤;⑥手术操作错误:执行医生在执行手术时未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没有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⑦患者碰伤或坠床:医护人员未按规范进行操作,没有对平车进行定期的检查;⑧患者体腔有异物:未按规范进行操作,异物清点不到位;⑨标本错误变质: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正确管理,没有及时送检。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与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以及医疗差错纠纷对比,如表1所示。

5讨论

5.1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手术室是手术进行的重要场所,往往存在着高风险、高标准以及高负荷,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进行干预,能有效地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进行强化,确保每时每刻尽职尽责。

5.1.1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过多差错事件的发生。开展与护理安全相关的研讨会,对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实施进行积极推广,及时对差错事件进行报告,并及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以防错误再次发生。护理人员要积极不断地对相关手术室护理知识进行学习并对其相关技术知识技能进行熟练掌握,不断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要详细掌握手术室各类仪器的操作保养的相关技能,加强安全意识,使护理更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对业务进行逐步提高,防止发生不良事故,逐步提高能力。确保医护直接进行全面的沟通、学习以及技术交流,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对刚刚上岗的新护士而言,这更是提供了学习机会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5.1.2对工作流程和制度进行科学的规范。鼓励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定进行学习和维护,根据规范程序进行工作。规范标准和规范程序等要随着技术的发展而相应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使护理人员可以按照规则制定进行操作,以防同样错误或者类似事件的再次出现。

5.1.3对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对于护理工作进行当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将其记录,发生的不良事件也应进行统计,根据有关资料对措施进行修改完善,或制定新的措施,避免其重复发生。

5.2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管理应用中的效果①实行安全护理干预机制中手术室安全干预组织的设立,可进行错误原因分享,并执行低出发策略,促使护理人员及时主动的将出现的错误向上级报告,主动学习并熟练掌握手术室的相关技能和知识,有助于学习情绪的提高。②通过安全管理干预机制中医务人员进行讨论项目的执行,能够有效促使操作规程的规范和护理制度的健全,使得操作规程和护理制度更加规范、科学,进而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预防同样错误和类似事件的发生。③通过安全护理干预机制中及时记录错误事件项目的执行可以及时对事故发生的时间、过程、程度等进行记录,并整理、归纳,使在关键时刻能以记事本作为依据,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建立主要从事前安全评估到事中的干预机制实践最后事后的监督检查等出发以提升风险应对的能力,使用规章制度对护理行为进行约束,各项操作应根据护理操作规范来实施,这样一来,便可把手术室安全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中,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升辉.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J].中国医药指南,2009,08(09):81-85.

[2]葛建一,金艳.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0,10(01):94-97.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篇5

关键词:手术室设备;安全管理;不良事件;满意度

手术室是医院医疗设备的主要聚集场所。近年来,手术室设备更加精益化、高端化,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手术室设备的管理中存在着各种缺陷,这些管理缺陷会对手术室的治疗造成严重的影响[1]。针对手术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医院应对手术室设备进行加强管理,以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14年1月开始,在手术室设备的管理中采取安全管理模式。本文特对我院手术室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4年1月开始,在手术室的设备管理中采取安全管理模式,并设置未实施手术室设备安全管理模式的2013年1月~12月为对照研究时间段。

选取2013年1月~12月和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各100例作为调查对象。2013年1月~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的年龄25~61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43.67±12.37)岁。2013年1月~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的年龄24~62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43.71±12.41)岁。

对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进行对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014年1月开始,我院手术室设备管理采取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对手术室设备进行分类,并配置手术设备的信息卡,信息卡中的信息应详尽,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购置时间、使用注意事项、维修信息等。为手术室设备配置专门的质检卡,对设备的使用年限和质检时间进行记录。准备独立的设备登记本,对设备的使用情况、故障情况、维修情况以及保养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②对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手术室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对手术室的清洁人员进行宣教,避免由于清洁不当导致手术室设备损坏。③通常手术室设备的使用人员、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别属于各个不同的科室,在手术室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加强各个科室的联系和沟通,定期开展总结会议,对手术室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④在购置手术室设备时,应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并按照流程对手术室设备进行验收。如设备的检查和安装较为复杂,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安装。⑤在手术室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按照规范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定期对手术室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

1.3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2013年1月~12月和2014年1月~12月这两个时间段我院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如触电、灼伤、火灾、电路板烧损以及精密设备滑落等),并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医疗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x±s)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数据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值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数据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3年1月~12月我院手术室共发生17例不良事件,其中5例触电,7例灼伤,1例火灾,3例电路板烧损,1例精密设备滑落;2014年1月~12月我院手术室共发生3例不良事件,触电、灼伤以及精密设备滑落各1例。

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80%(80/100)提高到2014年的98%(98/100),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手术室通常是抢救患者的场所,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手术室的设备种类较多,包括各种精密的检测仪器、监护仪器以及手术器械。手术室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事件,可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同时,还会对医院的医疗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3]。

我院自2014年1月开始,手术室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从设备的信息卡配置、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维系、设备购置安全管理、设备操作管理等5个方面着手:配置手术室设备的信息卡,对手术室设备的使用进行登记,能够减少手术室设备使用时出现失误的概率,确保手术室设备能够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对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和清洁人员进行培训,能够使医护人员掌握手术室设备的使用方法,避免由于清洁不当导致手术室设备损坏[4];加强各个科室的联系和沟通,定期开展总结会议,能够及时发现手术室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对手术室设备的购置进行安全管理,能够避免不合格设备进入医院,从源头上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5];对手术室设备的操作步骤进行规范,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不良事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2013年相比,2014年我院对手术室设备实施安全管理后,从17例减少至3例,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80%提高到2014年的98%,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的设备管理中采取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仲辉.现代化手术室设备管理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3):78-79,80.

[2]苏科,黎雁,陈歆,等.医院手术室设备安全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153-154.

[3]陈建,潘建明,谢莹,等.手术室医疗设备安全管理[J].医疗装备,2010,23(12):60-61.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篇6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建立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制订岗位职责,并且制定有效的排班系统,以此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这样的管理,让护士本身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保证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安全度。结论实施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可利用有限的管理条件和资源,优化手术室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当前医学层级管理中,各施其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建立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制度显得十分必要,其一方面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等级设定不同的管理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护理人员能够享受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可以更好的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病人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让手术室的工作落实到人,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相应的职责,这样一来,在手术中,我们就可以使每例手术能够安全、快捷、有序的进行,同时,也可以让患者接受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那么,针对于现在的状况,如何对手术室的护士进行分工才可以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们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1运作小组的组成

   手术室护理专业护士层由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组成。

   2组成员的作用

   2.1护士长。

   在层级管理中,作为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核心人,是整个手术室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组织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术室护理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职能,提供资源,促进全员参与,另一方面,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还应亲自检查绩效,组织实施与改进,落实工作,用自身的领导作用带动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努力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2高级责任护士。

   高级责任护士作为工作中的领头人物,通常由资历高且工作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熟悉医院管理状况的人员担任。高级责任护士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作为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来说,其在工作中一般都起着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手术室工作的运行起监督作用;对手术室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起参谋作用。同时,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起内外接口的作用;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事实作用。

   2.3初级责任护士。

   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层中资历最低的一层,是手术护理专科的小组成员。需要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服从组织机构分工,从基础做起,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轮转期间按阶段由浅到深参与专科小组的日常手术配合,并参与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工作,处理护患关系,互相监督小组成员工作等。并且在高级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协同安排下完成岗位职责。

   3实施效果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有效的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以后,医院的手术室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包括手术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感染控制、急救技术、病历书写等质量考核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工作质量上实现了极高的跨度,以此带来的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管理,使得工作更加的具有系统性。护士长把握护理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革新护理服务理念,重点加强对高级责任护士的管理,充分挖掘高级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高级责任护士作为手术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对科室管理链起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对手术医生提出的建议及需求能及时解决,参与制定各种手术配合流程指引,设置培训计划,掌握下层级护士的专业成长状况,根据每一位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给予不同的系统培训及指导。初级责任护士在上级护士的带动下接受系统的手术室专科培训。掌握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了解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供系统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以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手术室护理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可以让其按级别上岗、责任到人,使每一名护士均能在团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成就感。

   4总结

   总之,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的分层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可以看出,通过一系列措施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上已经小有所成,一方面是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专科医生的满意度,让手术室专科护士在层级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明显的体现,发挥每一个护士在护理团队中的作用,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转变了服务理念,将以前的对待病人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水平,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程度;而对于一些资历较高的护士来说,通过这样的分工,更加强了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担负起带领及指导初级护士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其工作的潜能,临床经验丰富和护理专业知识全面,也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的加强人际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对工作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也为年轻的护士起到带动的作用,并创造更加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确保其护理的质量。而对于护士长来说,作为手术室护士团队的领导者,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指导者和手术室管理的核心人物,起着带动全局,影响全局的作用,是手术团队能够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由此,这也就对当前手术室各层级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岗位各施其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安排每周工作重点,锻炼思维及提高总结能力。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当注重自身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要善于积累工作经验,在危、重症病人及特殊病例的护理实践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中获得锻炼及成长,充分发挥手术室护士层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让整个手术团队满意。

   参考文献

   [1]汤秀云,汤银惠,许志军.层级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9,100—101.

   [2]林岩,潘丽芬,谭淑芳,彭刚艺.手术室专业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阶段性效果评价[J].护士学报,2010,17,03:044.

   [3]叶灵芝.层级培训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实践[J].全科护理,2010,08,13:323.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篇7

关键词:安全管理;流程优化;手术室;效果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强度大、节奏快及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点[1]。如何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关注的重点与难点之一。本次研究收治行择期手术患者170例,分别采用安全管理常规流程干预和流程优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安全管理流程优化用于手术室患者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行择期手术患者1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85例;对照组男47例,女38例,年龄15~66岁,平均(37.44±7.28)岁,其中骨科手术24例,神经外科手术11例,普外科手术45例,妇科5例;观察组男50例,女35例,年龄17~65岁,平均(37.50±7.32)岁,其中骨科手术24例,神经外科手术12例,普外科手术40例,妇科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法是安全管理的常规流程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安全管理流程优化干预,即分析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潜在危险因素,以流程图和表格形式确定具体流程,制定专门护理人员负责制[2];手术室护理人员接收手术通知单后于术前1d对该患者进行详细访视,了解手术准备情况[3];术前1h进入手术室,调节房间温湿度;详细核对患者手术信息,确认无误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后,送入手术室;麻醉前与麻醉医师核对患者麻醉信息,手术开始前,手术医师再次核对患者的手术信息,详细填术信息核对表,并由参与核对人员签字;器械和巡回护理人员手术前后仔细核对手术器械、药物及其他医疗用品数量,防止异物残留体内;术后由专门护理人员监督医护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并予以记录上交作为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器械护理人员与标本运送员进行标本核对移交工作;由巡回护理人员与麻醉医师将患者送返病房,与病房护理人员完成移交工作,并由参与移交人员签字。观察指标:①护理满意度评价:出院前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这份量表是本院自拟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患沟通及健康宣教3部分,总分100分,≥95分判定为临床护理满意;②记录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包括手术部位错误、输血错误、术中用药错误、标本错误及异物存留体内等,计算发生率。统计学处理:数据录入和分析使用的软件是epidata3.05和SpSS17.0;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是p<0.05。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72.94%)(p<0.05),见表1。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p<0.05),见表2。

讨论

手术室安全管理流程优化促使手术室常规的简单、琐碎及片面护理工作转为全程、多层次及全面的护理工作,提高各个环节护理工作的安全质量。接受流程优化安全管理手术室患者在围手术期按照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有效干预,工作流程清晰,责任分工明确;以线条和表格表示安全管理流程图,使得护理人员可以迅速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的责任,尽快做好本职工作,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同时,手术室安全管理流程优化可量化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交接的顺畅性,便于日常检查工作顺利进行,为针对性培训护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而规范日常安全管理流程亦对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发现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针将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流程优化应用在加强护理服务水平,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方面有明显优势;而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证实安全管理流程优化用于手术室患者有助于避免护理差错的出现,对于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流程优化用于手术室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娟赵宁赵瑞霞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张慧丽.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与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4):22-24.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共发生60件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其中有40件为一般安全事件,有20件为中度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属于医疗差错,中度安全事件属于3级医疗事故。

1.2方法

详细调查翻阅全部安全事件发展过程以及处理记录,根据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和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位、制定执行力度较低以及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是很强等来对安全管理事件实施归类统计,分类统计每一种因素所引起的安全事件等级。同时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3,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阻碍因素,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与管理制度缺位为主要阻碍因素,与其他因素对比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处理对策

基于上述阻碍因素的分析,建议可采取以下处理对策:①构建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将其工资收入、个人评选、晋升机会以及奖金等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相挂钩。②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形势予以修订,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遵章行事,系统且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术前确认制度、各物品器械和药品管理制度、复核管理制度、患者交接制度、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制度、防感染制度等。在管理期间,因手术室随时都有可能增加各种诊疗项目,且设备仪器也在相应的改进,医护人员也在更替,对此,在实施管理时,应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地完善以及合理地修订,以保证手术的质量以及安全。③增强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按照岗位需求,定期将手术室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有关设备仪器操作的训练,使其能够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④加强非医疗安全方面的管理,结合易耗品来实施分类管理,对于成本较高的这些材料,可实施班班交接,且做好详细地使用记录,强化医护工作人员的火警意识,设立手术室配送组,由该小组每天对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实施检查,确保手术室各种物资供应及时,保证手术使用。除此之外,手术室附近环境必须要确保安静,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

4讨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篇9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对2011年度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取一般性的管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采取有效安全干预措施。①护理风险识别: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安全干预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明确防范各类风险的具体办法,进行相关工作。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对以往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识别并明确当前护理中各种护理风险。②护理安全干预责任: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掌握护理风险管理信息。手术室定期开会,分析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和存在问题,交流安全干预的经验教训,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本科室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采取措施。③信息反馈:认真执行信息反馈,及时掌握意外事件的发生、发展并制定对策,意外事件的发生经常伴随整个治疗过程,如医疗物品清点不清、临时增加手术器械、临时进行会增加医患感染风险的操作,必须在交班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汇报、分析。④安全护理知识培训:对每位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各种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及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对各种风险进行讨论、评估、讲评,对已发生的纰漏及时讨论分析,最终目的是让每位护士掌握安全护理知识、各种风险的基本特点和处理程序,提高安全护理的能力。⑤安全护理监督机制: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面对风险时要能识别、衡量、分析各种风险,进而控制、处理各种风险。对成功的预防方法、深刻的经验教训和有效的干预效果,不断加以推广。

1.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1年度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外科手术的难度、复杂性及手术时间不断增加,使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罹患身心疾病;手术中护士传递锐器,容易被刺伤,导致感染血源性传染病。手术器械、设备等产生辐射、烟雾,品、消毒剂等对身体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容易发生接错患者、给错药或输错液体,手术时患者不当会造成神经损伤,甚至有可能遗失物品或将纱布等遗留在患者体内,弄错或丢失手术标本。手术器械、设备准备不充分而延误手术。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手术室护士数量亦明显增多,但多为新毕业的年轻护士,缺乏临床经验,且聘用护士较多,护士流动性增加。手术室虽然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但落实执行不力,常以经验代替制度。由于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对某些设备不熟悉,造成操作失误较多,容易出现护理纠纷,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篇10

1.1加强医护人员规范化管理

首先,层流净化手术室的人员、物流是影响室内空气净化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各班职责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洗手护士工作流程、值班护士工作流程、夜班护士工作流程、连班护士工作流程、感染手术后处理工作流程、清洁工工作流程等,使工作人员工作起来有秩有序、有章可循,提高了工作质量,保证了层流净化手术室的预期质量。

其次,加强手术间空气洁净度管理,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要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串手术间。手术所需的物品术前均需提前备好、备足,固定放在手术间内。日常手术所需物品均放在手术间柜内,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进出次数,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最后,加强洁污流线管理。设置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分区要明确,严格区分清洁区、无菌区和污染区,急诊和感染手术间应设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度及流程的需要

1.2加强对手术室的感染管理

1.2.1加强手术室的环境卫生监控

手术室需要定期的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尤其是对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监测。通常一个普通的手术期间各项指标必须要符合Ⅱ类监测指标。手术室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2℃~25℃,湿度要控制在40%~60%,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

1.2.2洁净手术间的管理

由于洁净手术间采用独立的八角形气密封内壳,保持室内的正压,形成层次性压差,以防止交叉感染。空气洁净技术是通过科学设计的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最大程度地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全过程控制感染,创造洁净微环境的有效手段[2]。为了更好地管理,达到控制微粒污染,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术前:备好一切手术用品,以减少人员术中不必要的进出和减少开门次数。术中:控制手术人员于最小限度,要求手术人员不可随意串手术间。术中使用后物品放入规定污物袋内或污物桶内,不可随意丢弃于地面,防止二次污染,保证地面清洁、干燥。术后:卫生员及时清理,并由手术间后门将污物、术后布类、器械通过半洁净区送至规定处处置。及时清洁,擦拭手术间内设备仪器、台面柜子、回风口等表面。规定每周进行周期清洁,清洗整个手术部,重点擦拭手术间回风口和排风口及清洗洁净走廊、辅助间回风口和排风口。规定定期更换手术间一次性回风口,并及时做好更换记录。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将所指定手术间的麻醉废气排放系统启动,及时有效地排放麻醉废气,保证手术间内空气质量。术后及时新装系统,确保负压抽吸泵的使用安全。

1.2.3空气质量监控

洁净手术部每月配合感染科一起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控,特别是空气质量的监控。而采样空气菌落应在空调系统开启30min~40min后,根据手术室的实际面积与净化级别放置培养皿,放置位置距墙面1m,高度距地面1m。应在手术室处于清洁、静止及密封状态下进行,采样过程中手术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培养皿放置后人员迅速离开,并严格按照30min时间采样,此时严禁人员进入,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建立感染检测本,及时保留监测结果,并进行问题的跟踪和采取措施的改进。

1.3洁净手术部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环节。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是手术室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3]。首先,思想水平的提高是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所以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以提高安全意识。同时鉴于手术室的专业特点,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十分重要,通过岗前岗位培训,学习强化和弥补专科业务技术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做到人员优化组合,在手术安排上做到护士新老搭配,强弱合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潜力和创造力。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措施和实施方法,并要求护士站护士先熟悉掌握中央监控系统一切设备、电源、空调医用气体等运作情况。组织全体人员熟悉掌握,并做好值班安全检查,做好维护及检修工作和记录工作,随时与工程人员保持联系,排除一切突况,保证洁净手术部的安全使用。

2手术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2.1一般废弃物的处理

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规范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对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管理。生活垃圾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包装带、各种药盒和输液瓶,医用垃圾包括医用手套、各种引流管、导管、敷料、纱布、棉球、棉签,医疗废物袋装不要太满,严密封口标签明显。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由专人专车运送到医院指定地点进行终末处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2.2锐利废弃物的处理

每个手术间放置由硬塑制成的带盖容器,用于收集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电刀头、手术刀片、麻醉穿刺针、玻璃类等锐利废弃物,每日手术结束后盖紧容器盖放置污物间由专管保洁人员进行收集,送医院感染中心进行处理,严格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体会

3.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通过在手术室内提倡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护理,一方面促进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理的水平;加强对手术室内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将最好的安全技术运用到每一台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通过学习,提升了护士们的自学的意识,积极的更新知识,互帮互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一方面通过安全护理意识的形成,让护士自身树立一种将“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工作观念,在工作中敢于暴露错误,并认真的分析和学习,及时的纠正不良行为,增强安全护理意识。

3.2加强感染监测,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在洁净手术部投入使用前及使用中,疾控中心和每个月的医院监控科空气培养、物体表面监测均能做到达标。由于现代医学给予外科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也对外科手术赋予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化,医疗质量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而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应该是摆在我们医务人员前面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把感染管理作为洁净手术部管理中的前提和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