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5:46

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篇1

一、突发和紧急事件指自然因素或其它原因引起(或可能引起)基站财产安全或较多基站中断的所有事件。

二、启动基站维护(紧急)组织实施方案的范围:梅雨季节地势低洼基站的防汛;雷电高峰期基站的动力抢修或抢险;大雪(暴雪)基站房屋及铁塔的维护及应急抢修工作;台风、地震前中后基站及铁塔的维护;传输或mSC(BSC)故障造成基站大面积故障,故障恢复后基站网络的测试。

三、启动基站维护(紧急)组织实施方案的条件:天气和各种地质灾害预报或由此可造成(或正在造成)基站的财产安全和网络稳定运行,网管统计发现大面积网络故障时必须立即启动基站维护(紧急)组织实施方案。

四、对于由自然因素可能引起的基站及分布系统站点的财产安全和网络稳定运行,得知地质或天气预报后,立即组织各代维项目部区和相关工程施工单位对所在地的站点进行预防性巡检,对于各种隐患要求各项目部现场及时上报给我公司灾害预防和处理应急领导小组和各地移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五、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和各代维项目部所有维护人员在重大灾害预防和抢险过程中的的移动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必须无条件服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代维项目经理统一安排,若某项目出现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公司临时从总部或异地抽调人员和车辆参加抢险;凡当地移动公司所辖站点不是我公司维的护站点出现重大险情后,我公司抗灾任务又不重时,各项目部要主动向移动请缨。

六、公司在每一次抗灾救险活动结束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对本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团队或个人进行表彰,表现较差的团队或个人进行处罚

七、重大灾害预防和抢险的人员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及地区经理组成,总经理为总指挥,各代维项目部也应成立相应成立相应的抗灾救险领导小组。

八、抗灾救险人员安排:公司总部和各代维项目部应包括以下小组

1、通信保障组:在发生险情时提供移动通信应急保障,负责实施应急通信的详细方案、应急中所需的备品、备件、测试仪表、工具、技术资料的保管及预防性维护保障工作。

2、物资调拨组:负责所有应急物资日常保管、定期检查、更新以及应急时的调拨和运送。

3、抢险救灾组:负责应急时的抢修和救灾方案的实施

九、值班制度

1、各代维项目部在启动抗灾救险预案后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固定值班地点和24小时值班热线。

2、全体应急人员保持24小时开机。

3、在接到上级关于进入应急状态的通知后,即由领导小组成员组成指挥中心。

十、体保障措施细则:

1、根据每年的雨情在进入梅雨季节后将基站及分布系统代维的工作重点转为重点机房、基站等重点防汛场所的巡视,故障处理。在遇到突发或紧急时间期间,加强对重点基站、低洼基站及传输机房的巡视,确保环境监控系统工作正常。重点基站及传输机房一周一次,低洼基站二周一次。台风期间每天对拉线塔进行巡检,并填写基站巡检表。

2、重点保障地点预置好防汛抢险物资。并给各维护小组配备部分随车抢险物资。如编织袋、铁锹、雨衣、雨靴、防火泥、防火包、手电等。对抽水泵,移动油机进行保养,确保其工作正常。对应急灯、应急手机定期充电。

3、出现连续暴雨或台风情况时,维护人员每天对重点站点及所有拉线塔进行巡视,填写基站巡检表。发现紧急情况立即通知我公司地区经理和移动代维管理人员,由代维管理人员上报移动部门领导,并赶赴现场确认,视情况确定是否安排专人(人员由综合部安排)进行24小时值守。

4、网管值班人员对环境监控设备出现的告警密切观察并记录,若确有异常情况发生,立即通知我代维人员赶赴现场检查。并追踪代维人员的处理情况和反馈结果,若发现代维人员未及时处理,我网管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我公司和移动公司汇报。

5、进入汛期后由各项目部负责每天了解所在区域的水位情况,并通知网管值班人员,由网管值班人员通知我代维人员及移动代维管理人员,根据水位情况合理调度巡视队伍与车辆。

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篇2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有序做好大坝管理中心观测部驻各站观测班库房及设备仪器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保护各类设备仪器的安全,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快速、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损失。

1.2 编制依据

本方案依据《大坝中心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大坝中心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大坝中心重点防火部位管理规定》、《大坝中心应急管理工作办法》编制。

1.3 适用范围

大坝管理中心大坝观测部驻各站观测班库房及设备仪器火灾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1.4 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损失。防消结合,以防为主。

1.5 大坝管理中心观测部驻各站观测班重点防火部位

1.5.1 大坝管理中心观测部驻各站观测班库房。

2 事故类型和危险性分析

   2.1 事故类型

大坝管理中心观测部驻各站观测班主要火灾类型,主要库房区域火灾,具体有以下几种火灾事故方式:

2.1.1 库房照明设备火灾事故。

2.1.2 库房其他易燃物品火灾事故。

2.2 危害程度分析

2.2.1 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扑救不及时,将会造成库房设备损坏等重大财产损失。

2.2.2其他易燃物品火灾,将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2.2.3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大坝管理中心观测部驻各站观测班库房

  2.2.4事故预防措施

大坝管理中心观测部驻各站观测班库房存放着各类精密的观测仪器和设备,为防止设备仪器的丢失,平时都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并放置灭火器材,这样即使是发生火灾事故,也能及时将火扑灭。

3 应急组织及职责

   3.1   组织机构

   3.1.1 成立火灾救援小组

      组长:大坝管理中心观测部驻各站观测班班长

      成员:大坝管理中心观测部驻各站观测班班组成员

3.2 职责

3.2.1. 火灾救援小组

 3.2.1.1 当发生火灾事故时,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协调应急抢险工作。

 3.2.1.2 按规定程序向中心、部门及所在驻站发电分公司报告事故抢险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3.2.1.3 接受公安消防部门以及所在驻站各发电分公司领导现场统一指挥的原则,积极开展应急救援。

 3.2.1.4 根据火灾事故的态势发展,若超出班组应急处置能力范围,可向各驻站发电分公司提出应急增援请求。

 3.2.1.5组织应急响应结束后的评估总结改进工作。

   3.2.1.6明确火灾部位,及时、准确到达火灾地点,准确运用灭火手段,扑救火灾,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财产损失,及时、合理组织营救灭火方式。

   3.2.1.7立即组织人员对火灾区域的无关人员进行疏散,同时要保障救援行动交通畅通。

3.2.1.8发现火情后应将火灾区域进行必要的安全隔离,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火灾区域。

4应急处置

   4.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4.1.1发生火灾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利用配备的有效消防设施     进行灭火,并报告中心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各驻站有关部门,同时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报警时要说明火灾发生地点、起火的部位、火势、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

    4.1.2到达火场后,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立即投入到灭火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扑救和其他相关工作。

    4.1.3在灭火过程中,要注意少用水多用灭火器,以减少仪器设备受到水侵造成损坏。

    4.1.4灭火结束后,要派专人对火灾现场进行24小时监护,防止余火复燃。

    4.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4.2.1火灾初起阶段,立即切断电源,工作人员要利用区域内常规灭火器(干粉灭火器)进行扑救,抢救重要仪器设备。

    4.2.2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医院治疗。

    4.2.3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并配合消防队进行灭火抢险。

    4.2.4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救援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急处置情况终止。

    4.3事故报告流程

    4.3.1发现库房火灾事故人员应立即报告中心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各驻站发电公司有关部门。

    4.3.2拨打“119”消防救援电话报警。

 4.3.3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报告,任何人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5 注意事项

    5.1应急处置时要注意防止窒息、触电和烫伤。

    5.2危险区要设好警戒线,并挂好标示牌。

    5.3佩戴好防护器具。

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供电局;事故应急管理;认识不足;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4.5文献标识码:a

目前,大多数的供电部门对于事故的应急管理都有一个认识的误区,以及对事故发生后的恢复工作,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根源。其实,真正的事故应急管理包括事故发生前、事发、事中、事后,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具体有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工作、应急响应以及应急恢复这四个方面。部分电力企业对应急预防与应急准备的认识存在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应急预防和应急准备的管理工作,以至达到改进的良好效果。

一、供电局对事故应急预防的认识不足与改进

1应急预防的概念

所谓应急预防是指在事故未发生前,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管理,尽可能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在假定事故未发生前,预先对其进行预防措施,以此达到降低或着是减轻事故对供电企业造成的影响。

2通过实际案例,进一步认识到应急预防的重要性

本文根据某110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为例,在对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时,由于其存在隐患的原因较多,一是工作任务急、工作量大,在施工期间忽略了对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该变电站当时管理和安装技术不完善,站内后台监控系统常会误发信号。比如该站运行的一台主变为110V侧的开关发出故障信号,但是检修人员只是粗略的做了检查工作,然后将之判断为是由于下雨天的原因导致了监控系统误发信号的信息,但最终经过值班人员的仔细检查发现主变110V的开关线断线。假设该线路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发生越级跳闸现象,造成该110V电站与其他变电站失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就会避免更大的事故。经过这一问题之后,电力企业意识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在以后的工作管理上加强了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在工作中加强了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力度,加大了值班人员的巡查力度,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提高职工的预防意识,做好预防管理工作,是防止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的关键。

二、供电局对事故应急准备的认识不足与改进

1应急准备的概念

所谓应急准备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对其采取了有效地预先准备工作,其主要包括建立应急体系,相关部门人员的落实情况、准备工作的预案编制以及应急队伍的建设,还有应急设备的准备与维护、预案演练等等,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够直到应急求援,目前,大部分的供电部门在预案编制和应急设备准备方面的工作认识还存在着严重不足。

2关于应急预案编制的不足与改进

在预案编制时片面编写、照抄照搬,应付了事,对于可能造成发生重大事故和扩大事故的编制预案直接遗漏。有的单位在预案编制时还照抄照搬,比如,在前几年某基层电力公司,在预案设置时照抄照搬,只是做个形式,根据总公司的的预案设置规定损失1亿元,该基层公司也照抄,也将损失规定为1亿元,总公司应急预案要报国家安监总局,该基层供电也报国家安监总,其时该基层供电公司应急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部门就可以。这种形式预案根本起不到防止应急预案的作用,相反还会造成应急处理不当,带来更大的事故。因此,根据上述存在的不足现象,我们在以后的预案编写工作中,要让单位的全体人员参与其中,加强其培训,使所有与事故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要掌握危险来临时的应急方案,提高工作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另外,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的编制,根据其他单位的资料做为参考,进行编制预案。

3关于应急设备与物资准备以及维护的不足与改进

保证应急设备和物资准备的充足是做好应急处理的关键,它直接关系着应急处理的成败,目前,很多预案编在制后,便将之放在一边,对于应急设备也不去维护,致使应急设备在应急处置时不能发挥就有的作用。比如,某电站对灭火器没有定期检查卡,致使有的灭火器压力失效的情况下也没有进行更换,这种现象一旦发生了火灾,不但不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会耗费人力,同时,延长了灭火的时间,造成火灾事故的扩大,如果其中还有易燃爆炸物品,还有可能引起单位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根据上述描述,我们一定要对起不足做出更好的改进,在单位进行整改时,对于现场的处置方案要进行及时更改与修订,在管理制度上要不断完善与落实,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维护工作,不断更新应急设备,以此更好的适宜供电部门的发展。

4关于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的不足与改进

目前,部分电力企业对于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工作开展不到位,在突发事故来临时,相关人员根本就没有处置事故的能力,不但没有减轻事故,反而让事故更加扩大。比如,在前几年某个供电站,在进行模拟灭火学习时,模拟现场就地选取了一些树枝,然后将之点燃,这时火焰开始加大,灭火人员开始拿灭火器进行救火,直接喷射火焰的中部,而没有喷射火焰的根部,用了四瓶灭火器才将火扑灭,在此2人还受了轻伤。因此,这件事表明,该供电单位的应急预案和培训演练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应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还远远不够,单位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提前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模拟演练不能设在容易引发事故的地方,保证不能对演练人员造成伤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培训、学习和改进,制定有效的应急演练,然后在不断的演练中发现不足,并立刻进行评审和改进,增强职工的事故处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按照电网总公司的要求,我们为建立科学、长效的管理系统就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于所发生的事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紧密结合各供电部门按照专业化、科学规范、统一的标准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机制,提高电力设备质量、电力设施,让网架结构建设更加合理,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供电局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同时,推进电网建设的发展。

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篇4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之一。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和视频监控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可以应用在城市应急管理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等环节,在城市应急管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建设,提出要发展物联网产业,优先应用于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此制定了《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根据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现状,结合数据实时获取、预测预警、智能研判、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和辅助决策等需求,提出北京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1+1+n”的总体框架,即:一个市应急指挥平台、一个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多个由部门和区县建设的物联网应用管理系统和平台,规范物联网应用建设,实现城市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的有机结合。其中,北京市应急指挥平台作为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的综合指挥平台,接入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信息,进行汇总和综合展示,为领导全面掌控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情况提供服务,为开展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是北京市应急指挥平台获取各单位物联网信息的总渠道,也是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部门开展信息共享交换的总枢纽,实现各类物联网信息的规范接入、有效整合,支撑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共享;各部门、各区县建设物联网应用管理系统和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实时获取物联网管理对象的感知信息,进行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一、物联网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011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1】14号),正式开始建设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包括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辅助决策系统工程、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综合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安全生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政治中心区”综合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极端天气条件下保持道路交通畅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城市运行保障和应急抢险车辆卫星定位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区县和社区综合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

通过上述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应急指挥平台,针对应急管理重点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监测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深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创新管理模式奠定基础,实现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信息的接入、汇总和综合展示,为全面掌控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情况提供服务,为开展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政府参与投资的物联网应急领域高科技企业,在2012年中标承担“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安全生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安全生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在高危行业和领域开展示范建设应用,实时监测重大危险源和其他高风险场所、装置的各类实时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并开展智能分析,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源动态监控系统,提高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日常监管、风险管理、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率。在支撑安全监管业务的同时,通过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以系统接入和数据共享的方式接入市应急指挥平台,为市领导和相关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并为市领导掌控本市安全生产总体情况提供服务。

具体做法是,在煤矿加装气体浓度、定位、压力等传感器和数字摄像头,实时监控井下环境参数、人员位置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进行窒息、机械伤害和冒顶等事故的预测预警。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和尾矿库加装位移、水位等传感器和数字摄像头,实时监控环境状态参数和关键设备工作参数,进行边坡坍塌、透水、冒顶等事故的预测预警。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加油站和油库等单位内部及周边加装液位、气体浓度和温湿度等传感器和数字摄像头,实时监控危险源状态参数和风险点图像信息,进行爆炸、气体扩散等事故的预测预警。在冶金、建材、食品等重点工业企业重要生产装置及周边加装气体浓度、温度等传感器,监测生产运行参数和环境状态参数,进行爆炸、气体扩散等事故的预测预警。在支撑安全监管业务的同时,通过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以系统接入和数据共享的方式接入市应急指挥平台,为市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供信息服务。

“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重点针对轨道交通运行中的大客流冲击、极端天气和治安防范等事件开展,建设物联网监测系统,接入各类感知信息,开发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综合分析系统,及时掌握部分地铁车站的站前广场、主要地下换乘站和重点区域车站的实时信息,加强与地面交通和公众的信息互动,为相关部门及时准确掌握本市轨道交通运行情况提供服务,提高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的协调联动水平,降低大客流冲击造成的影响,增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并通过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以系统接入和数据共享的方式接入市应急指挥平台。

具体做法是,在试点的轨道交通大客流冲击严重的车站、重点换乘通道和换乘站,增设数字摄像头,智能监控人流密度、人流量和人员非法越界等异常行为,并实现智能分析与预测预警功能。在试点站增设核辐射、烟气、温度等传感器,获取烟气、温度、有毒有害气体、核辐射等感知信息,对危险品违法携带等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并开发治安防控预警系统。在重点车站安装可变情报板等设备,及时向公众轨道交通运营状况信息。

通过上述示范工程建设,针对应急管理重点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完善了应急指挥平台,进一步提高了监测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深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创新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物联网技术在应用示范工程中的特点与创新

在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充分体现了物联网的技术特点,采用灵活的平台架构,实现海量物联网数据接入能力,实现各类用户数据共享。利用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实时采集汇聚,通过前端感知设备和高效的实时数据库,实现各类传感监测数据、视频数据的自动采集、汇聚。借助多种智能化分析工具实现监测数据的多维度分析与动态展现,物联数据的多时态、多维度的动态展现。为应急管理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分析和展现。利用专业分析模型实现预测预警和后果评估,提供以智能化监测预警为核心的预警调度应用,为安全生产监管和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提供智能化分析手段。

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了物联网数据在应急领域的应用创新,将物联网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相结合,在监测预警、应急准备、应急管理、事故调查等各个应急管理环节,实现了物联网数据与业务流程关联应用,解决了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实时、先进、直观的技术手段。例如,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示范工程建设,预警系统可以根据采集气象信息,当预计出现大风、暴雨、雷电天气时,自动向高空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发出预警信息,提示停止作业。将来特种作业人员配置定位侦测系统后,可以对特种作业人员的位置和状态进行自动检测,发现仍在作业的人员,向管理部门做出提示。在轨道交通监测管理方面,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对地铁的大客流监测从以往人工经验推断,升级到精准判断、智能预警。通过分布在地铁出入口、站台、换乘通道的客流感知设备和视频图像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客流密度实时监测,结合专业客流分析模型,可以提前15分钟测算出会出现大客流的车站,并向管理部门做出预警提示。

三、物联网技术前景展望

作为沟通客观物理世界和主观感知世界的载体与桥梁,物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广泛分布的传感监测系统,以更直接、更精确的方式对环境信息进行全面监测,进而实现对复杂环境或复杂事件的精确感知。在应急平台中,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分析和预警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突发灾难性环境(如环境污染、危化品安全、地铁、广场等人群密集区域的火险及地震等灾难事件)的精确监测;另一方面,可利用网络中具有定位和通信模块的多模移动信息采集终端,提供设备和救援人员的实时定位跟踪;结合电子地图,将现场动态信息与应急平台综合数据库和模型库的各类信息融合,依据事件专业分析模型,形成较为完备的事件态势图,对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蔓延方向、蔓延速率、危险区域、发展趋势等进行动态预测,进而为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篇5

————三基工作汇报

三基工作是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是大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石油的独特优势。中石油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也是持续加强三基工作、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的过程。一年来,冀东救援站在公司党委和公司的关注下,在中心党委和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心“高起点筹划、高水平配置、高素质建设、高效率救援”的指导思想,全面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提高员工基本素质,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现将冀东救援站一年来三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冀东救援站作为海上应急救援响应中心下属基层站,主要职责是在中心领导下,开展渤海海湾滩海、浅海及海油陆采端岛等海上勘探开发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日常预防工作。截止目前,冀东救援站共有3个应急分队,应急人员78人,党员16人。目前,冀东救援站配备海上多功能工作船中油应急102、海上搜救船中油应急201、小型溢油回收船中油应急301、303、304、306共计4艘,船舶配备有各式围油栏10000余米,各类收油机21台套,同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溢油应急物资和消防救生装备。

根据中心党委和中心关于加强新时期三基工作的要求,冀东救援站迅速对会议精神和领导讲话进行了学习传达,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组织班子各成员进行了认真研讨和座谈,制定了冀东救援站三基工作的实施方案,完成了三基工作运行方案和各项工作三基运行表。

1.总体思路

紧紧中心围绕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海上应急救援队伍的目标,抓住“三基”工作核心,打造“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海上应急铁军。

2.主要目标

——固堡垒,听党指挥。拥护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班子齐全、结构优化、勤勉廉洁;工作制度健全,落实到位,程序规范;支部工作载体多样、作用突出,工作达标率100%以上,民主评议党员合格率达100%以上;“两创一达标”活动持续深入、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

——夯基础,作风优良。思想基本素质整体优良。员工队伍政治素养、道德水准、职业操守明显提升;训练扎实,操作技术熟练,能胜任本职岗位;始终保持忠诚事业、奉献石油、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基础管理科学规范。规章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应急体系快速有效,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打造一支作风优良,能打硬仗、能打恶仗的队伍。

——履职责,能打胜仗。应急保障全面完成。各项海上守护、应急演习和处置任务全面完成,保障能随时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实现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

二、主要工作

固堡垒听党指挥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听党指挥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才能完成好应急任务。冀东救援站通过积极拥护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和党支部建设,让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好。海上突发事件处置风险大,困难重,任务紧,冀东救援站通过班子、支部和队伍的建设,从根本上确保听党指挥,坚定不移的完成上级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

1.抓班子建设。冀东救援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重点,铸造钢铁班子,有力促进了救援站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一是带头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抓好应急业务学习,切实发挥“火车头”作用。二是狠抓作风建设,做到率先垂范,在各项应急任务面前冲在最前线。三是班子成员加强协作,注重沟通,形成合力,有力促进各项工作。

2.抓支部建设。严格按照党建质量管理体系抓好落实,深入开展以“争当科学发展先锋,争创一流应急队伍”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一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工作制度。二是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三是支部党员在各项工作任务中亮身份当先锋。

3.抓队伍建设。以“两创一达标”活动为抓手,从标准基层队、五型班组、星级员工三个层面建立标准,形成规范,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一是以新站建设为契机,加强标准化示范场站建设,规范应急队站建设标准。三是以五型促工作,以工作创五型,五型是工作的高标准,工作是五型的细落实,打造敢战斗善战斗的应急分队。三是将员工星级达标与业绩奖金考核挂钩,调动岗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夯基础作风优良 

应急能力的提升与全体应急队员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冀东救援站从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两个方面着手,力争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应急队伍。

1.抓思想政治教育。本着“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深入持久地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继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等强化思想作风,养成雷利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将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心发展上来。

2.抓员工业务培训。严格制定落实培训计划,一是抓好应急理论和装备实操两个重点。二是通过外培、厂家讲授、内部组织等多种形式。

3.抓应急训练演练。通过演练训练增强应急队员实战能力,通过实战模拟提升指挥人员指挥水平,以演带练,以练促战。

4.抓技术比武。组织参加救援站、中心、油田三个层次组织技术比武,员工多次获得中心技术比武第一和油田技术能手称号,业务技能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增强员工学技术比技能的积极性,应急队员之间逐渐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5.抓员工技能鉴定。中心聘请中石化胜利油田技能鉴定中心专家到油田开展首次溢油回收工技能鉴定,冀东救援站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员工参加,应急操作按照标准进一步规范,应急队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6.抓应急运行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船舶、装备、人员随时待命,应对突发情况。冀东救援站加强与地方海事局的沟通联系,在中心与两省一市的应急联动协议框架下,做好应急交流等各项活动。

7.抓应急装备管理。通过落实各项应急装备的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装备良好待用。抓好“日检视、周保养、月检修”以及“每日一题、每月掌握一套设备、每月一考核”的“三个一”活动,装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8.抓应急船舶管理。加强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结合运行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加大船舶安全检查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船舶运行的训练,有效发挥船舶在应急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9.抓安全管理。冀东救援站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组织全员参加危害辨识及HSe隐患排查活动,开展安全合理化建议及全员经验分享等活动,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10.抓现场管理。利用新站建设契机,完善“6s”现场管理标准,作好“6s”现场管理示范。

 

履职责能打胜仗

冀东救援站按照中心要求组织参加海上专项和综合应急演习,做好冀东海域安全巡视,执行油田海上勘探开发守护,完成各项应急处置响应任务,应急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稳步提升,逐步形成了与职责相对应的溢油应急、海上消防、人员救助能力。

1.抓应急演习。冀东救援站从成立以来参加了冀东、辽河、大港油田和中石油、中韩联合,以及与地方海事局联合等多次海上应急演习,圆满完成各项演习任务。

2.抓应急巡视。认真做好直升机、船舶月度例行巡视,采集并更新与应急有关的重要资料,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为应急守护工作打下基础。

3.抓应急守护。按照海上作业、装卸油和海底管线守护要求组织应急船舶值守,圆满完成保障油田海上生产和运输的任务。2014年冀东海域装卸油守护99次,装卸原油78767方,柴油24吨。完成了秦皇岛钻井试油守护30天。

4.抓应急任务。按照“边建设边应急”的原则,冀东救援站积极响应应急求援,全力处置海上突发事件,履行了社会和政治责任,充分展示了中国石油的良好形象,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自成立以来,完成应急处置任务12次,通过圆满完成各项应急任务,检验了队伍的应急水平,积累了各类不同环境下不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实战经验。其中包括冀东、辽河、大港油田及中韩联合等10次海上专项和综合应急演习;应急处置北京2008奥运会青岛奥帆赛海域浒苔、河北曹妃甸海域2009外籍油轮溢油事故、陕西渭河输油管道2009溢油事故以及辽宁大连2010.7.16事故现场溢油,2012.11.11庆铁新线管道溢油,2014.6.30大连金州溢油事故等,还有装卸原油、成品油等其他守护任务,得到上级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救援站先后获得冀东油田的先进集体、模范基层队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油安办中油分部的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下属分队也多次获得油田公司和应急中心的多项荣誉称号。

三、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篇6

 

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第一季度,我站安全生产工作在公司领导下,在上级领导正确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安全生产的工作顺利开展,杜绝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灾害事故,为收费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一、重视安全,把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

安全工作作为首要站内的重要工作。对站内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详细的安排,确定了站点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

二、积极动员,做好“春节期间”安全工作

在“春节期间”为期的七天时间中,全站员工团结一心,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早安排、早部署、早检查、早落实的工作要求,安全圆满的完成了2018年春运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我站开展节前会议,成立春节安全工作小组,各班组进行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使各个岗位责任明确、纪律明确。强化安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强化安全管理,切实把好安全关口。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公司文件中对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规范,在节前,对站内的电器设备、消防器材等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对收费设施进行检查、清洁,保持收费区域路面整洁顺畅和标志的完整、有效。落实好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春节期间的安全工作。一月我站制订部署2018年应急演练工作内容,一月开展一次预防抢劫应急演练;二月我站制订了“春运、春节”期间节假日工作应急预案,开展车道堵塞应急演练和节假日堵车应急演练;三月组织开展消防灭火演练和地震应急演练。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保证春运期间通讯畅通。以优质服务为本,树立窗口形象。为了向广大司乘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三、抓好宣教,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

第一次季度,我站通过小白板宣传栏、微信群等宣传工具来进一步加大安全宣传力度,以切实做好全站职工的安全基础知识和新的安全文化理念,传播安全知识,倡导安全生活方式等普及工作。一是通过宣传栏,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大力宣传,使全站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受教育,事事讲安全的良好局面,二是进一步学习好各种应急预案。组织各班组进行对安全预案的学习,从而达到让广大职工思想上高度重视的目的。三是对每个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系统的学习了安全法、消防法、收费站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知识。四是结合本站实际,组织员工进行了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的培训,提高了大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四、存在不足与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方面发展不平衡;二是安全防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安全管理工作主动性还不够;四是职工安全意识培训还需加强;五是安全活动形式还需丰富。

今年第一季度安全工作在全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站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灾害事故,确保我站收费工作正常开展。总体来看我站第一季度工作形势较好,但与其他兄弟收费站来比尚有一定差距,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长处,改正不足,以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篇7

自1月12日以来,我国安徽、江苏、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四川、江西等十几个省份接连出现雨雪、凝冻天气,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重大影响。大范围的恶劣天气也给通信行业带来了严重损失,而面对寒流雪凝来袭,中国通信业勇敢地迎接这场“冰与雪”的挑战。

冰雪中祸不单行

由于罕见的冰冻雨雪在通信设施上持续凝固结冰,致使通信线路不堪重负,一些严重的地方出现了基站倒塌引发的网络中断。

通信行业受损最严重的是贵州、湖南、江西三省。记者了解到,贵州省移动通信基站共有1.9万个受到停电影响,贵州省通信企业投入3793部发电油机进行应急发电,现仍有4955个移动基站处于退服状态,影响用户约278.5万户;全省固定电话通信基本能够保障。截至记者发稿时,黔东南、黔南、铜仁部分地区重要通信枢纽和重要通信设施靠自备发电机发电已经连续运行超过5天。

湖南省3000多公里的500千伏电力线路一度大部分处于中断状态,通信抢修恢复及通信保障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全省范围内已有多个重要通信枢纽完全依靠发电油机发电,全省受影响的移动通信基站共有7542个,经抢修后,仍有3963个移动通信基站退服。湖南省通信设施受停电影响灾情最严重的是衡阳、郴州、永州、怀化等地区。

江西省移动通信基站共有7663个受到停电影响。经抢修后,仍有退服移动通信基站3823个,影响用户约104万户,全省省际长途及本地传输基本维持正常。灾情最严重的是抚州、萍乡、宜春、吉安等地区。

灾情最严重时,全国受灾地区的通信基站共有约109万个,其中8.3万个基站因停电退出服务。随着灾情的缓解以及各项通信抢修措施的落实,截至2月12日18时,全国受灾地区还有3.2万个基站受到停电影响,仍有1.5万个偏远地区基站由于道路不通、无法抢修而中断服务;通信倒杆断杆达24万根,748万用户受到影响。

打响抗灾攻坚战

针对灾情的严峻形势,信息产业部及时下发了保障通信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召集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主管通信保障的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就加强和做好雨雪天气通信保障工作进行了部署。

1月30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亲临贵州通信抢修救灾一线,亲切慰问通信业员工,指导当地的抗灾保通信工作。2月6日凌晨,王部长赶赴受灾最严重、救灾工作最艰苦的湖南郴州。王部长一行不顾通宵未眠的疲惫,立即听取了湖南管局和各电信运营企业的简要汇报。随即不顾山路崎岖、冰厚雪深,艰苦跋涉,登上郴州何家垅山,察看受灾损毁的通信设施。王部长还与抢修一线的通信员工共度除夕。

信息产业部其他部领导也分别深入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检查抗灾救灾保通信工作,并慰问战斗在一线的职工。

面对灾情,各受灾省通信管理局和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领导高度重视,紧急启动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层层落实通信保障责任制,确保各项通信保障工作切实到位。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紧急协调省政府应急办,给应急通信抢修车辆办理抢险通行证20张,为通信抢修工作开辟了绿色快速通道。在广州火车站、白云机场50万人员滞留,造成通信话务量激增,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及时调动6辆应急通信车紧急开赴现场,有效地保障了车站、机场周边的通信畅通。

中国电信总经理王晓初、中国网通总经理、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中国联通总经理常小兵等运营商高层分赴受灾严重的省份指导一线抗灾工作。由于贵州省受灾较重,中国移动及时启动了跨省应急物资调度预案,紧急从云南、重庆、四川抽调油机278台支援贵州灾区。中国网通决定全面实行南方北方1+1对口支援工作。中国电信立即要求受灾省份电信公司在滞留旅客相对集中区域开通免费亲情电话,让不能及时回家的旅客能够顺利与家人取得联系。

据粗略统计,通信业累计出动抢修人员约88万人次,累计调动应急通信车和抢修车辆约36万台次,累计动用应急通信设备约32万余台。截至2月12日,遭受冰雪灾害地区县以上和有条件地区乡镇的通信已基本恢复正常。

总结经验全面恢复重建

2月13日,王旭东部长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抗灾救灾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他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抗击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工作取得重大的阶段性胜利,但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会议对下一阶段通信抗灾救灾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将应急抢险抗灾转入全面恢复重建;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加强资源共享;要从大局出发,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形成工作合力;要确保重点,注意安全生产,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电信运营企业在恢复重建中要加强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从受灾情况看,雪灾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影响更大,而对固定通信网络的影响相对较小,通信线路的防灾保障工作成为新的课题,以及如何固定传输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协调发展也将会提上日程。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唐守廉说,“人们谈全业务更多重视的是移动通信对固话的替代,认为移动通信的功能强过固话。但从雪灾的情况来看,通信手段需要有多种,这样实际上就在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备份,不同的方式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

在灾害面前,各种通信系统应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在古城南京,大雪给城市公共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但是中国卫通数字集群通信保障了公安、城管、环卫等多个部门的联合调度作业,大大提高了各部门抗灾救险的效率。随着灾情的不断扩大,卫星通信、数字集群应急通信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数字集群专家郑祖辉认为,数字集群通信可以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大多地区尚未建立的应急联动通信指挥系统。

“冰与雪”的考验掀起了通信业火热的斗志,也带给我们更多冷静的思考。

链接抗灾保通信7项要求

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在贵州指导抗灾一线工作时,提出了抗灾保通信的七项工作要求。

1确保救灾指挥和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保障民生通信需求,尽快恢复受损通信设备和网络。

2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省通信管理局要进一步加强统一指挥调度,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相互支持配合。

3高度重视抢修人员连续作战引起的伤病、疲劳等问题,领导要关心职工,以人为本,不用疲惫之师打仗。

4在保障通信畅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安排,合理调度电路迂回做好通信保畅。

5提前谋划灾后重建工作,不能出现电力恢复了通信仍然不通的现象。

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跨流域调水生态补水运行分析

1应急生态补水背景

南四湖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为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位于江苏、山东交界处,淮河流域北部,承接苏、鲁、豫、皖4省32个县(市)、3.17万km2的来水。1958年建设的二级坝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上级湖、下级湖两部分。2002年,南四湖地区降水量普遍偏少。1月1日至12月1日,该地区平均降水量为370mm,比常年同期少48%;汛期(6~9月)降水量为225mm,比常年同期少56%。全年各河道均没有发生明显的汛情,南四湖总来水量只占多年平均总来水量的9.99%。7月15日,上级湖水位降至32.00m,基本干涸,为历史最低水位;8月25日,下级湖水位降至29.85m,相应蓄水量仅约为0.10亿m3,接近干涸。期间,山东省实施了两次引黄济湖,合计入上级湖水量1.4亿m3。

2002年南四湖地区的旱情为百年一遇,部分地区达到二百年一遇。由于特大干旱,使南四湖地区遭受严重损失,32万人发生饮水困难,66.67万hm2农作物普遍受旱,京杭运河济宁段130km的主航道全线断航。同时,干旱对南四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应急生态补水方案

江苏省从1961年开始建设江水北调工程。工程从长江取水,利用京杭大运河苏北段作为输水干河,串联洪泽湖、骆马湖等湖库,多级提水北上,实现江、淮、沂三大水系跨流域调水。现已建成江都、淮安、淮阴、泗阳、刘老涧、皂河、刘山、解台、沿湖等9个梯级23座泵站,输水干线长404km。抽江能力400m3/s,入下级湖能力为32m3/s。

为避免南四湖生态环境遭受毁灭性破坏,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决定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实施从长江向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计划入下级湖水量1.1亿m3,其中入上级湖0.5亿m3。

同时,江苏北部的徐州、宿迁旱情比较严重,需要调江水抗旱;且骆马湖蓄水不足,需补水以满足来年要求。根据江水北调工程状况和应急补水要求,江苏制定了“启用主线,内外结合,江淮并用,分段调度,八级入湖”的运行原则。即:以大运河线为调水主线,其他线路作为备用;统筹考虑省内用水、省内补水、应急补水的关系;立足长江,尽量利用淮水;调水分为长江至洪泽湖、洪泽湖至骆马湖、骆马湖至下级湖三个区段进行调度;不启用沿湖站,由解台站直送入湖。

根据运行原则和水源情况,对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期水量平衡进行了测算(表1)。

由于应急补水是一次综合调水过程,需要合理拆分各种水量,以对应急补水进行考核。测算中,淮水优先用于省内供水和骆马湖补水,沿线输水损失水量全部计入应急补水,泵站单位能耗采用1997—2001年各泵站平均值。据此,应急补水需抽江水57110万m3,利用淮水1369万m3,需耗电5214万kw·h。江都站至皂河站需运行30d,刘山站至下级湖需运行34d。

3应急生态补水过程

2002年12月8日,江苏境内8级泵站及相关水闸同时启动,应急补水开始。12月20日,入下级湖的水量3000万m3,下级湖水位达到了向上级湖补水的要求,山东开始由下级湖向上级湖提水。12月24日,因淮河来水较多,淮阴站停机,洪泽湖以北的改为全部调淮水。2003年1月6日,应急调水长江至骆马湖段的调水任务完成,但继续向骆马湖补水。1月21日解台站停机,到1月24日下级湖的水量达11540万m3,完成了应急补水江苏段的任务。3月4日,入上级湖水量5052万m3,至此,向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任务全面完成。

应急补水期实测了重要断面的水量,表2为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期各梯级水量统计表。

4应急生态补水分析

4.1水量分析

4.1.1水量平衡 江苏境内应急补水分为三个时段。第一阶段从12月8日至12月24日,江水、淮水同时北调,期间共抽江27208万m3,调淮水16644万m3;第二阶段从12月24日至1月6日,全部调淮水,并完成骆马湖以南的应急调水任务,期间调淮水31044万m3;第三阶段到1月21日,江苏段补水任务完成。补水期间,共抽江水29220万m3,引淮水47688万m3,区间来水8428万m3,合计为85336万m3。补入南四湖的水量占总抽引水量的13%。总水量中包括了沿线各市用水量,沿途输水损失水量,向骆马湖、石梁河水库的补水量。其中,干线输水损失约为27626万m3,沿线扬州、淮安、宿迁、徐州用水约为8300万m3,向连云港、盐城供水约为28400万m3,向骆马湖补水约为10000万m3。

经过对应急补水期水量的平衡分析,水量总体上控制在计划值范围内。突出表现为输水损失较小,各市计划用水量得到有效控制。说明补水计划的制定比较科学并留有余地,补水期的调度合理,沿线用水管理到位。计划偏差主要出现在骆马湖以北。一方面由于骆马湖以北水系复杂,且历史资料较少,在制定计划时,对船闸用水、区间来水、泵站抽水能力等因素考虑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骆马湖以北抽水能力较小,计划制定的精度要求也就高。如补水期刘山站的平均流量为47.3m3/s,而刘山船闸的耗水量就达4.5m3/s;解台船闸的耗水量更是占到解台站抽水量的20%。

4.1.2输水损失应急生态补水输水线路总长404km,且都为行洪河道,河道输水损失大;同时,由于泵站抽水能力的限制,入湖流量较小,补水时间长。因此,输水损失占总水量的比例大。2000年,江苏对江水北调输水损失进行了实测,表1在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时,输水损失采用实测值的2倍进行测算。

江都站至淮安站全长120km。应急补水期间,江都站抽水29220万m3,通过淮安引江闸和淮安站出去水量25520万m3,河段进出水量差值为3700万m3。由于补水期间沿途各取水口门全部关闭并采取了堵漏措施,沿线取水量近似为0,因此差值为河槽蓄水变量和水量损失两部分之和。根据水位变幅计算河槽蓄水变量390万m3,以2000年测定的输水损失标准计算补水期间损失量为3338万m3,两部分合计与河段进出水量差值吻合。

刘山站至入下级湖河段全长86km。应急补水期间,刘山站进入水量18385万m3,入下级湖出水量11010万m3,刘山船闸出水量约1750万m3,两断面间实际进出水量差值为5625万m3。补水期间,该河槽蓄水变量约351万m3,徐州市用水约2008万m3,计算输水损失量2369万m3,三者合计为4728万m3,较实际进出水量差值偏小897万m3,主要原因是由于向南四湖补水,解台站至下级湖水位一直维持在31.10m左右,此水位为以前从未有过的高水位,因此运河干流加上部分支流长约40多km的河段输水损失增大。

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输水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管理,河道输水损失(包括沿线取水口漏水)可以控制在实测输水损失1.0~1.5倍之间。

4.2水质分析

补水期间,对解台站、蔺家坝船闸两个断面的水质各进行了5次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等10项。刘山站直接抽取骆马湖水,经解台站抽水后进入徐州市郊郊区,在刘山站流量37m3/s的情况下,4次监测结果为Ⅲ类水标准,1次为Ⅳ类。蔺家坝船闸断面为入下级湖代表断面,入湖流量在25m3/s左右。5次取样化验,有3次为Ⅳ,1次为Ⅲ类,1次为Ⅴ类。控制两个断面水质的主要因素均为高锰酸盐指数,其次为亚硝酸盐氮和挥发酚。蔺家坝水质劣于解台站水质,是因为解台站至蔺家坝有多个纳污河道,主要有荆马河和柳新河,虽有闸门控制,但区间仍有少量污染汇入。

应急补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随着东线治污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之东线的调水量要远大于应急补水量,东线工程的水质是有保障的。

4.3泵站运行分析

4.3.1泵站出流 江苏江水北调工程泵站一般采用推流方式报汛,或直接以铭牌流量报汛。应急补水期对各泵站出流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江都、淮阴、皂河等大型机组的泵站推流比较准确,而泗阳一站、解台站等小型机组泵站推流值与实测值相比有一定偏差。从12月9日到1月13日,解台站推流平均流量为54.1m3/s,实测平均流量为37.1m3/s,实测流量为推流流量的68.6%。由于解台站出流不足,使得刘山站以北段运行时间比计划延长了10~13d,多耗电45万kw·h。

4.3.2泵站单位能耗表1在进行应急补水电量测算时,泵站能耗采用的是1997—2001年平均值。应急补水期间,由于各泵站加强管理,努力提高运行效率;同时由于冬季调水,沿线用水量极少,使得各区段输水水位坡降减小,因此,各级泵站的抽水扬程均有一定的减少。故泵站单位能耗抽水量较计划值有所提高,详见表3。8个梯级泵站加权平均每度电抽水量比计划多抽了4.84m3,提高了10%。

4.3.3泵站抽水电量 计划应急补水需用电5214万kw·h,实际应急补水用电量3243kw·h。其原因,一是淮河来水较多。原计划需抽江水5.7亿m3,而实际抽江水量为2.4亿m3;二是实际输水损失比计划值小,使各级抽水量有一定的下降;三是泵站能耗普遍低于多年平均值,由于能耗的下降,实际耗电量比计划减少398万kw·h。

5存在问题

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经过40年的建设管理,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经验。但在应急补水过程,为保证补水的顺利进行和有效控制费用,而实行精细调度、水量精确计量、严格考核能耗、合同化管理,这在整个江水北调工程运行中还是第一次。通过应急补水,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暴露出江水北调工程存在的问题。

5.1泵站设计扬程

江水北调泵站的设计扬程主要以用水高峰期的水面线推算确定。在用水高峰期调水,由于各级泵站间的用水量比较大,故输水水位坡降大,据此设计的泵站扬程相应较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非用水高峰期的调水机会大大增加,此时,区段水位坡降较小;同时,由于各级抽水能力加大,而区间用水量不变乃至减少,用水高峰期的水位坡降也将减小。故东线各级泵站运行扬程将小于现有江水北调工程。设计扬程与运行扬程是否相符,直接影响泵站的运行效率。因此,必须进行反复核算南水北调泵站设计水位,并要选用高效区范围大的水泵。

5.2水量计量体系

长期以来,缺乏完整的计量体系是制约江水北调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泵站流量一般只能利用模型数据换算成的原型数据推算,泵站抽水量按每日8时的流量乘开机历时计算而得,流量和水量计量的精度较低,不能满足优化调度和成本核算的要求。本次应急补水中骆马湖以北实际水量与计划相比出现了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泵站的历史水文资料欠准确。近年来,江苏着力沿江水北调沿线建立水资源监控调度系统工程,重点解决水情的实时在线监测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投入巨大,进展较慢。在东线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把计量体系的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这既是优化调度、提高运行效率的基础,也是南水北调工程“准市场”运作的前提。

5.3拦污清污设施

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泵站无论是抽排区域涝水,还是江淮水北调,只需在泵站进水流道处设置拦污栅就可解决拦污清污问题。90年代后,排涝时水生植物对拦污栅的堵塞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江淮水北调时输水河道中的生活垃圾和塑料废弃品,对泵站安全高效运行开始构成威胁。本次应急补水过程中,皂河站拦污栅两侧的最大水位差达到3.7m,超过了该站的净扬程。在东线工程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对向沿线输水河道抛弃废物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船舶废弃物的集中收集管理;另一方面要与泵站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可靠、高效的拦污、清污、污物处理设施,既保证泵站的高效、安全运行,又能有效清除河道内的污物,改善水质。

5.4输水损失

2000年江苏对江水北调河道的输水损失进行了实测,通过实测,基本摸清了损失的情况,为供水计划的制定和考核,东线规划提供了依据。但东线江苏境内大都利用具有排洪、航运、供水等综合功能的河道输水,沿线水系复杂,且经湖泊输水、蓄水后的损失情况还缺少基本认识,因此,输水损失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将是影响调水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次应急补水由于在冬季进行,且沿线采取了加强管理,对漏水涵闸堵漏等措施,损失总体控制在实测输水损失1.0~1.5倍之间,但与东线输水损失的规划值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今后长时间输水,特别是用水高峰期输水时,输水损失控制的任务极其繁重。

6结语

实施向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是治水新思路的又一次成功实践。通过应急补水,有效地挽救了湖区生态系统,使物种得以生存,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而且,此次补水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次预演,初步回答了水能不能调出去,水质能不能得到保证等关键问题,为东线工程运行提供了经验。应急补水的实践证明,远距离调水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的管理是调水成败的关键,可靠高效的工程体系是实现调水目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田,陈卫东,宋淳.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泵站抽水费用初步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1):52-54.

[2]黄海田,仇宝云.江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初步分析[J].排灌机械,2002(5):3-6.

analysisofecologicalUrgentwaterReplenishing

FromtheYangtzeRivertonansihuLake

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排水系统排涝能力调研及建议

abstract:aimingatthemunicipalfacilitiesnotperfect,roaddrainagenetworkhigherwaterlevel,flowvelocityisgentle,easytocausepipelinesedimentation,jam,collapsephenomenon,thedrainagecapacityofthedrainagesystemfortheresearch,combinedwiththeactualsituationofthecity,wegivesomeadvice.

Keywords:drainagesystem;drainageability;investigationand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排涝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

东营市中心城区东城区排水设施由东营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处管理,负责东城区的城市排水排涝工作,防汛范围为:东青高速公路以东、开发区水系以西、南二路以北、北二路以南区域。道路排水管网247.5千米。现有泵站12座,雨水泵42台,设计安装流量95.65立方米/秒。污水泵34台,设计安装流量8.14立方米/秒。由于东城部分道路建成年限久,市政设施配套不完善,道路排水管网处较高水位运行,流速平缓,易造成管网淤积、堵塞、塌陷。

我单位成立了城市排涝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调度防汛抢险任务。同时组织成立了城市防汛抢险队伍,充实了防汛物资,配备发电机、水泵等防汛设备,随时迎接防洪排涝抢险的挑战。

自2008年以来,东城区经过近几年对东三路、辽河路、滨州路、商贸城等道路排水设施进行了改造,排水效果良好,东城区基本上无内涝现象。其中2009年由于降水量较大,发生过城市内涝现象,持续排水6小时以上。

二、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后排水规划是否及时修订,排水设施建设任务落实情况;

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后排水规划能及时修订,并且能够认真落实排水设施建设任务,能及时完成下达的各项排水设施建设任务。

三、排水系统建设标准执行情况;

认真的执行排水系统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排水系统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

四、排水管渠建设与维护经费来源及资金落实情况;

排水管渠建设与维护经费来源于市财政拔款。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面积的不断扩大,排水管渠建设和维护经费等资金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排水管渠建设和维护的需求,同时资金落实速度比较慢。

五、应急预案、应急设施抢险能力建设情况;

为做好城市排水排涝工作,市政处突出做好应急能力建设,及时调整充实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和城市防汛办公室人员,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城市防汛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班子包片区,中层干部包路段、包泵站,泵站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泵站运行的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建立起了城市防汛的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城市防汛工作的经验教训,根据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防汛存在的薄弱环节,按照各级对城市防汛工作的总体要求,2010年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城市防汛应急预案,从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出发,对具体操作细节进行明确,做到环环相扣,责任到人,防止出现责任真空,为做好城市防汛应急工作提供了保证,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为迎接防大汛、抢大险、排大涝的准备,市政处加强应急抢险能力建设,在城市防汛应急预案中健全了应急队伍,分别成立了指挥组、应急排水组、泵站抢修组、应急供电组、道桥抢险组、现场协调组、后勤保障组等7个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做好了城市防汛物资储备,细化了应急事件的处理程序。2010年,市政处组建了3支城市防汛抢险队伍,共计106人,在人员上选择政治素质硬、身体素质好的,确保汛时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根据城市防汛工作的要求,准备充分的防汛备用物资,市政处共准备了铁锹120把、编织袋7000条、潜水泵10台、电缆及铁丝等防汛物资,并准备了大型挖掘机2台,运输车3部,装载机2台及发电车3台。物资实行专人管理,制定了运输措施、调运方案,保证防汛物资运的出、送的到、用的上。

六、有关建议

一是加大对排水设施维护改造资金的投入。

二是尽快将建成年限较久的运河路、曹州路、东三路等排水管道进行改造,增强排水能力。

三是对登州路提升泵站、北二路1号、2号泵站、东一路泵站等泵站的设施改造列入改造计划,提高设施完好率,增强城市防汛排涝能力。

应急管理站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钢铁厂;环境风险;应急管理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首次把“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作为专门条款写入国务院文件,提出了“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实行环境应急分级、动态和全过程管理”。同时,“环境风险防范”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首次列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与“总量削减”、“质量改善”并列为《“十二五”规划》的三大战略任务。《2014年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环办[2014]16号)明确要求开展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指导并督促企业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划分环境风险等级,编制评估报告”、“督促业主将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作为编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依,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共同备案”。2015年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的通知,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履行责任义务,制定和备案环境应急预案,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

钢铁厂工艺复杂,主要生产工序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连铸、热轧、冷轧以及原料场、自备电厂、制氢、空压站、水处理设施、煤气柜等辅助生产设施,原辅材料主要有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氨、酸、碱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周围环境及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钢铁厂进行环境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并制定应急管理措施,以此降低环境事故发生概率,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事件对公司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本文以某钢铁厂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实际调查总结,从风险源辨识、风险危害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对厂区环境风险相关的技术要点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为公司环境风险监管及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一、风险物质和风险单元识别

(一)环境风险物质

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对某钢铁厂化学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有有丙烷气、氨、煤气和油类物质,其中丙烷、煤气及油类物质存储量超过临界值,属于重大环境风险物质,煤气主要成分为Co、H2等易燃气体。环境风险物质的主要用途及环境危害如表1所示。

(二)风险单元区划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及建设场地地形,以流程布置合理、紧凑为原则,进行风险单元划分。风险单元划分按功能与环境风险物质分布把公司分为七个主要风险单元:分别为原料场区、烧结区、炼铁区、炼钢区、轧钢区、能源中心区和仓库区。

原料场承担炼铁车间高炉以及烧结车间烧结机的原燃料贮存、运输和混匀作业,进入原料场贮存和处理的原料主要有:烧结所用含铁粉矿、熔剂、无烟煤,高炉所用焦炭、球团矿、块杂矿等。各种含铁原料在原料场进行混匀后由胶带机送到烧结车间,烧结区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有煤气和油类物质(液压油、油),煤气作为烧结过程中点火及燃料通过管道输送,液压油、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抗磨液压油、系统、防腐、防锈、冷却等作用。炼铁工艺由槽下供料系统、上料系统、炉顶系统、粗煤气系统、炉体系统、风口平台出铁场系统、炉渣处理系统、热风炉系统、煤粉喷吹系统、碾泥机室组成,炼铁区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有煤气、丙烷和油类物质(燃油、液压油、油),煤气作为炼铁过程中燃料通过管道输送,丙烷为钢厂切割气通过钢瓶集中存放并做好预防措施。能源中心是新钢铁的动力心脏和血脉,承担着为全公司各生产厂提供电、风、水、汽、气等能源介质的供应任务。转炉炼钢厂设转炉、CaS站、流方坯连铸机和LF精炼炉,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有煤气、丙烷和油类物质等。轧钢区分为棒材和线材,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有煤气、油类物质(液压油、油)等。仓库区由公司营销部管理运营,主要用于存放油、脂、废油、废油脂等,仓库区主要涉及环境风险物质为各类油品。

二、风险识别与危害分析

结合公司生产、使用、贮存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风险程度以及在各种异常、紧急情况下可能引起的重大事故特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危害如下:

1、废气的事故性排放:废气事故排放主要为装置设备故障造成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处理不达标排放以及火灾事故产生的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废水的非正常排放:废水处理设施在处理过程发生故障,废水未处理达标排入环境;废水输送管道损坏导致废水泄露;消防废水未及时收集,直接进入周围环境;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清洗废水未及时收集,直接进入周边环境。

3、化学品泄漏风险:危险化学品在贮存、使用、卸车环节中可能存在泄漏风险,此类事故发生率概率很低,主要原因是人为操作失误、设施维护不到位、物品看管不严造成的;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因碱酸储罐的破裂等原因引起的酸、碱等有毒物料的泄漏。一旦发生泄漏,如不加控制和处理,直接进入周围环境,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危险废物在收集、装车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贮存设施破损,或者因为台风、暴雨造成构筑物破坏,造成泄漏。若不及时控制和处理,直接进入环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台风等自然灾害破坏造成氨站等危险化学品存储装置存在泄漏风险;其他化学品泄露产生事故的原因为主要为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或设备本身的原因等。可能产生容器破裂、阀门断开或加药管线破损而引起泄漏,最严重是因反应速度控制不当导致压力过大产生爆炸,气体或原料扩散形成危害。

4、火灾爆炸事故次生环境污染。火灾爆炸事故对本公司员工、周边居民的安全造成较大影响,进行消防时会产生大量的消防废水,消防废水携带物料的污染物,若不加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进入地表水体,对周围水体造成严重影响。

5、极端天气下的环境风险:由于大风、台风、暴雨造成厂区地面以下管沟和坑井等漫水;由于台风、洪水、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构筑物、支撑物倒塌,设备设施的滑移或倒塌;由于倒塌、洪水、台风、强对流天气造成的人身伤亡。由于洪水造成变、配电设备的损坏;由于暴雨、洪水造成生活设施倒塌或房屋进水,导致财产损失;因暴雨、强对流天气造成电气设备绝缘降低或雷击引起线路跳闸,使系统中断。由于洪水的侵袭造成人员淹溺;台风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强阵风对码头安全生产和机械安全构成威胁,雷暴灾害对码头安全生产和电气系统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台风、雷暴灾害是公司危险因素之一。

三、环境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一)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本工程原料场区、烧结区、炼铁区、炼钢区、轧钢区等均安装除尘设施,并定期进行污染物监测,确保达标排放;烧结区设置了脱硫设施,安装脱硫在线监控设备并联网运行。实际运行过程中若相关环保设备出现故障,将及时调整运行工况或停止生产以减少污染物不达标排放,环境风险较小。

(二)非正常工况废水排放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本工程的废水控制措施分为2个层次,在各生产单元设置各自独立的循环供水系统,全厂设置集中废水处理设施,各生a单元循环系统排出的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和全厂的零星废水排入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无废水外排,公司设能源中心,定期对废水进行检验,确保达标以满足回用水质要求。厂区雨污分流,雨水排口设控制闸板,确保事故废水不随雨水进入周边环境。

(三)环境风险物质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环境风险物资方面,公司在煤气管道设水封切断阀、燃气燃烧设备等煤气可能泄漏处设置Co监控报警装置和警示标志,中央控制室、主厂房主要通道设置有煤气声光报警器,满足预警要求。企业在存放丙烷的供气房设置了报警装置和警示标志,满足预警要求。企业在可能泄漏有毒气体的场所设置有通风柜和机械排放装置。

酸碱罐区周边设置了围堰及综合应急水池,满足应急要求。厂区氨存放并设有警示标识,加氨间设有截流排水渠,有效收集泄漏氨并集中处理。厂区油品进行集中存放,存放区设置了综合围堰、地面硬化及防雨防晒措施,防止油品泄漏影响周边环境,同时在围堰近处配置必要的标识牌及消防等设备。

(四)消防废水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公司主要环境风险源为高炉、转炉煤气柜,丙烷气站,油品仓库,酸碱罐区,主要环境风险为高炉、转炉煤气柜泄漏导致煤气中毒并引发火灾、爆炸;丙烷泄漏引发火灾爆炸;油品泄漏以及酸碱泄漏导致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同时潜在的环境风险为上述事故发生时处理过程中洗消废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入周边环境,针对消防废水项目采取以下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1、煤气柜区域。煤气柜区域设置了围墙及周边雨水管网,为防治洗消废水经煤气柜四周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外环境,在煤气柜区域雨水网连接主雨水管网处设置了雨水控制阀,在进行事故处理时关闭雨水阀门,防止事故废水进入主雨水管网,事故废水通过泵及时抽至厂区污水管网,进入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若事故废水产生量超过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可通过公司消防队槽罐车将事故废水送至应急池暂存,待废水处理站能力恢复后统一处理,经处理后的水作为水质要求不高的辅助生产用水、绿化、厕洗等用水,不外排。

2、丙烷气站。丙烷气站设置围墙及进行了地面硬化,并在出口处设置排水沟及事故缓冲池,事故发生时,及时将洗消废水截流并收集至缓冲池,同时通过泵将事故废水抽至污水管网,进入公司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若事故废水产生量超过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时,可通过公司槽罐车将事故废水送至应急池暂存,待废水处理站能力恢复后统一处理,经处理后的水作为水质要求不高的辅助生产用水、绿化、厕洗等用水,不外排。

3、油品仓库。成品油仓库:油品存放仓库设置排水沟及事故缓冲池、地面硬化及防雨防晒措施,防止油品泄漏影响周边环境,同时就近配置必要的标识牌及消防等设备。事故状态下事故废水通过截流后通过事故缓冲池统一收集,防止事故废水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外环境,收集的事故废水通过公司槽罐车统一送至公司废水处理站处理,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为调节、除油、混凝、沉淀等。

废油品仓库: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油统一存放于废油品仓库,废油品仓库根据现场专家意见重新设置排水沟及事故缓冲池,同时就近配置必要的标识牌及消防等设备。废水处理处置同上。

4、主雨水管网。项目在煤气柜区域、丙烷气站、成品油仓库以及废油品仓库等火灾易发区域采取了阀门、截排水渠以及事故缓冲池等措施防止洗消废水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外环境,同时在雨水主管网设置了2处雨水闸门,事故时可及时关闭闸门进一步防止事故废水通过雨水管网流出,闸住的事故废水通过泵及时抽送至厂区污水管网进入厂区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置。

5、事故废水收集池。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废水通过雨排管网进入外环境,事故废水统一经厂区污水管网收集进入综合废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的水作为水质要求不高的辅助生产用水、绿化、厕洗等用水,不外排。

综上,公司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相对完善,针对环境风险源区域,均按要求设置围堰或应急池设施,基本满足环境应急要求,但需加强日常维护及管理,及时排查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四、结语

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实行环境应急分级、动态和全过程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以某钢铁厂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实际调查总结,从风险源辨识、风险危害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对钢铁厂环境风险相关的技术要点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为公司环境风险监管及应急处置提供依据,通过风险评价与应急管理能有效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及公司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3]赵春丽,杜娟,刘甜田.钢铁企业环境风险重大危险源辨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4期.

[4]赵江平,周慈,张遵毅.关于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技术的讨论[J].安防科技,2004年06期.

[5]亮.对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系统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