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十篇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十篇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6:50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篇1

上半年,**所在分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国土所工作职能,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措施,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力度,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基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保护耕地,落实耕地保护措施。

今年以来,我们主要采取了四条措施落实本辖区的耕地保护政策。一是层层签订保护《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年初,镇政府与各村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二是加大巡查力度。今年,我们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大了巡查力度,全年在各片区共巡查120次,其中发现违法用地行为13宗,制止13宗,向分局执法监察大队报告13宗,并将违法用地情况书面报告镇政府分管领导;二是充分发挥各村国土资源协管员的作用,在全镇范围内建立了严密的动态巡查网络,对保护区的农田进行了严格保护。

(二)夯实基础业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稳步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今年下旬湖北省地图院完成了**镇农村宅基地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资料大数据审核工作,有关资料下发后,我们立即开展初审工作。截止12月10日,我们已完成6个村的先期发证初审工作,发证公告程序已经完成。

(三)强化煤矿监管,突现痕迹管理效果。

一是加强矿山巡查。根据《荆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巡查核查暂行管理办法》规定,经上报分局批准按照《2015年**国土所矿产资源巡核查工作计划》开展巡核查工作,全年共开展矿山巡查134次,下井检查37次,达到或超过了规定的巡查频次。

二是严格依法管矿。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在开展矿山巡查中对涉嫌违法的行为采取“巡查、发现、制止、报告”四个步骤进行处理。将涉嫌违法的矿山函告镇安办、镇公安派出所,请求共同监管;凡是越界的巷道,一律在图上及封堵点编号,下井检查并拍照留存,建立年度《封堵墙管理台账》。在巡核查中发现有可能出现涉嫌违法行为的一律下发《违法行为预警告知书》,全年共下发《违法行为预警告知书》3份,开展警示约谈1次;全年共发现违法开采矿山3个,制止3次,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3份,发现矿山违法违规开采行为下达《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整改通知书》14份,整改回复14份,整改回复率100%。全年协助分局执法大队查处1起无证开采案件,制止1起采矿证过期继续开采的违法行为。

三是完成采矿权年检。3月份按照分局要求,将年检的条件、应提供的资料及相关要求,以书面通知的形式送到矿山企业,年检现场检查率达到100%,并配合分局对辖区矿山企业进行了年检之后的复工验收检查。

四是加强“痕迹”管理。上半年继续实行“痕迹”管理,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对煤矿监管,对检查中的书面检查记录、封堵墙照片、整改指令、检测数据等全部保存,真实记录管理全过程,真正做到“抓有痕,留有迹”;保证工作连续性,检查发现问题下达整改指令,矿山整改要有回执、基层所收到回执还要有复查;三是封堵墙管理连续性即封堵墙管理有台账、巡核查有记录、下井检查有照片,即使封堵墙因巷道报废也要有书面报告。

五是开展储量检测。截止12月底,2020年除漳河煤矿外,其余各矿都开展了2015年度储量动态检测工作;截止12月底我所已通知各矿开展2020年度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工作,目前应开展工作的煤矿均已委托资质单位并签订合同。

(四)以人为本,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明确责任。镇政府印发了《2015年度**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与各村、各矿山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各村、各矿已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明确地质灾害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检查指导。开展汛前排查,将排查的情况分类汇总,检查指导各村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检查国土资源协管员、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员是否按时间和频次巡查,监测记录是否真实规范,是否向群众现场指导、传授监测方法;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并将检查情况向镇政府分管领导书面报告。

三是督促整改。今年入汛以来,**镇受强对流天气影响,经受暴雨和山洪的夹击,根据镇民政办、综合办初步统计,共有27个农户共70人在这次强降雨中出现房屋受损、挡土墙损毁,全年通过巡查向企业和农户共下发《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告知书》8份,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32份。全年共安装地质灾害警示牌3块,地质灾害宣传牌12块。及时开展应急处置,7月至8月,在汛期降雨量最大的时候,我们及时将铁坪村余运清老屋租客3人转移到安全区域,铁坪村二组刘文忠不愿意离开老屋,为了他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我们与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最后在村里找了一处安全住所,将刘文忠一家安全转移。

(五)加强沟通协调,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实行一次性告知。对办事群众做好登记接待工作,认真倾听群众问题,依法依规正确回答,详细做好记录并履行签字程序。二是提高信访主动性。面对土地整理、两权登记和历史遗留工作中的问题,我们及时向群众解释,多次到现场与群众面对面交谈,把握问题导向,预知形式发展趋势,及时向分局科室及相关领导汇报。三是提高信访化解能力。全年接待来访群众5人次,向群答解答政策5次,化解矛盾纠份1起。

(六)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政治纪律教育。

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用制度管人管事。在内部管理上不断加强完善制度建设,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个人、每件事,用制度管人管事,既要“治庸、治懒、治散”,也要在生活上关心每位职工,我们将基层所14条工作职责张榜公示,就是要“整风肃纪、履职尽责”,用一言一行证明履职尽责不仅仅只是一项行风评议活动,而是将履职尽责贯穿在我们工作全过程,永远在路上、不会停息。二是加强学习,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既要抓政治理论学习,学习新党章,新条例和新准测,学习讲话精神,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到与时俱进;又要抓业务知识学习,学习《矿产资源巡查核查暂行办法》,结合实际学习国土资源领域的案件查处,举一反三,提高履职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三是抓好安全保卫,有效规避安全风险。与**所大院住宿区、门面住户签订《**国土所办公住宿区安保管理公约》,并在院墙、上下楼梯处设置“安全警示牌”,作为业主方,全面履行安全告知的义务。对镇政府安排的楼房立面改造工程,要求施工队伍进场时签订“安全施工承诺书”,明确其施工安全责任,履行安全告知义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矿山监管压力大。特别是九月份以来,煤炭价格回升、需求猛增,这对于煤矿的监管压力陡然增大,个别煤矿借回撤设备,持过期采矿证回采煤柱,无证生产。

二是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制,农村个人建房多数因不符合规划而难以办理,村干部和基层群众有意见。

三是宅基地确权初审资料,分局没有人接纳。初审完成后一直放在所里,如果确权时间太长,群众不满情绪将可能集中宣泄。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篇2

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有机结合,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制止、及时处理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一)完善违法行为发现机制

完善卫片执法检查制度。围绕国土资源部每年制作的全国卫星遥感影像图,结合年度变更调查和图斑,组织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发现违法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执法检查现势性,加强监测成果和检查成果的分析应用工作。

严格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自巡查责任,严格纵向监督。完善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目标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标准,严格落实巡查责任。根据当地土地、矿产利用、违法和的形势和特点,合理划分巡查区域,有针对性地确定巡查频率和巡点,并落实责任人,推进执法关口前移,加大巡查考核力度,完善奖惩措施,切实将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健全镇(街道、园区)执法监察信息员、村协管员制度,调整和充实协管员,实行协管员辖市区内全覆盖,充分发挥协管员熟悉基层情况的优势,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监察网络,提高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现率。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把国土资源纳入镇(街道、园区)年度综合治理考核,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进工作高效运转。对重大案件实行“定领导、定时限、定要求”和“包调查、包处理、包落实”的“三定三包”责任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案案有结果,并作为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重要渠道。

建立网络信息监管制度。结合土地审批、供应、使用、监管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形成统一的信息监管平台,实现业务机构与执法监察机构的信息共享。全面启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通过对实时获取的各类监管信息进行网络化的统一管理和在线应用,进行动态监管,及时查处。

建立多渠道违法信息统一登记和查询分析制度。畅通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子邮件,并向社会公布。整合各类举报信息资源,对领导批办、部门转办、驻点执法清查、媒体反映和国土资源系统业务工作中发现、卫片执法检查、土地例行督察等多种渠道发现的国土资源违法线索,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统一负责登记、查询和分析工作。

(二)严格违法行为报告机制

进一步明确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现报告的内容、程序和时限,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国土资源部门应在发现违法行为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制止。对因受到阻力和干扰等原因而难以制止的,以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违法违规问题,必须在发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应当拆除的违法建筑,如果当事人拒不拆除的,各级政府应牵头依法组织。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对本地区的违法态势、违法数据定期进行统计分析,与市监察机关联合进行定期通报,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国家、省级重点项目违法用地制止查处情况,每个季度以及每个年度都要向本级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三)完善违法行为查处工作机制

完善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对不按照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及时查处交办案件的,通过责令当面汇报、部门联合派员实地督办、在一定范围内书面通报督办和在新闻媒体上披露公开挂牌督办等方式进行督办。

完善违法案件公开曝光制度。将典型违法案件曝光工作制度化、定期化,市、辖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至少每半年应向社会公开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件;所有立案查处违法案件必须在向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同时,在各级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予以公开。

建立对重点、重点违法镇(街道、园区)实施国土资源驻点执法清查制度。对每季度和年度国土资源量、违法案件数在全市排名前列的镇(街道、园区),以及被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督办或违法案件查处的镇(街道、园区),由市国土、监察部门联合,对该辖区范围内的所有新建、在建项目用地情况进行全面驻点执法清查,形成专项报告,通报所在辖市(区)政府,督促其依法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力的镇(街道、园区),除提请纪检监察部门对其行政主要领导实施问责外,暂停其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的办理工作。

建立国土资源违法记录通报公示制度。对发生两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违法行为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单位或个人列入“国土资源违法记录单”,通过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向当地金融机构通报,并向社会公示。

二、强化部门联动和协作监管机制

强化发改、规划、住建、国土、公安、监察、检察、法院、供电、供水等部门的联动协作,相互配合,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做到查处、执行、追究、移送四到位,切实提高执法监管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一)强化违法案件查处部门协作配合机制

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国土部门要争取公、检、法等部门的支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案件查处工作情况,研究国土资源违法形势,协调解决工作配合上存在的重大问题,制定预防和查处的措施。

严格信息情况通报制度。每季度书面交换有关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方面的信息,实现与检察院、公安机关的信息联网共享。

建立案件调查协助配合制度。在查办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中,深化与各级公安机关的联合执法机制。

严格案件移送工作制度。细化移送程序,规范案件移送工作。对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国土部门应及时向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涉嫌犯罪,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及时向司法机关移送。

(二)强化违法行为部门联动执法机制

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本部门职责,切实加强监管,形成执法合力。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部门不得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规划许可,住建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电力和市政公用企业不得通电、通水、通气,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受理土地登记申请,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建设项目没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核验意见,或者检查核验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市、辖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将建设用地审批的有关信息告知相关部门。对通过群众举报、动态巡查等方式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凡发现相关部门仍为违法单位或个人办理项目审批或核准、建设规划许可、商品房预销售许可、房屋所有权登记、企业注册登记、竣工验收等手续,发放施工许可证,通电、通水、通气,发放贷款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及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

三、强化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健全案件查处责任制

建立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机构负责人和承办人员分级负责的案件查处工作责任制。市、辖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案件查处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案件查处工作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价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和依据。通过检查发现案件查处工作不力、违规违法问题严重、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将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完善国土资源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各辖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做到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凡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个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达到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10%,或虽未达到10%但造成恶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等情形的,严格按照15号令和纪发〔2010〕10号文件的规定,积极配合监察机关追究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的责任。市、辖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工作职责,明知建设项目用地涉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尚未依法处理,仍为其办理用地审批、颁发土地证书;对发现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按规定应报告而不报告或不及时报告;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严格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案件处理错误,给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或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完善国土资源执法保障机制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篇3

关键词:科技查新站;建设;查新工作;注意问题

要建成一个好的查新站,首先应明确“查新”及“查新机构”的内涵。科技查新是指对某一课题(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收集检索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并与委托课题相比较,从而为确定该课题的新颖性和先进性提供有效的文献依据,并出具查新报告的过程。科技部在2000年12月颁发的《科技查新规范》中又明确指出,“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本规范操作,并作出结论”,“查新机构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信息机构”。科技查新为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科技成果及新产品的鉴定和奖励、专利申请及科研立项的评审等,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因此,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从1990年开始计算机检索工作,于1999年6月成为山东省科技情报所查新代办站,是国家一级查新代办机构。在2004年6月石油大学图书馆又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几年来,查新站进行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代化设备、网络及技术设施建设、查新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及档案管理建设等一系列建设,为石油大学校内外用户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申请专利等查新课题1500余个,遍及油气田勘探、油气田开发、油气钻井、油气储运、石油机械、化学工艺等各个学科。

通过几年的查新工作,我们认识到,要建成一个好的查新站,做好查新工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查新意识

查新意识,实质上就是用户的信息意识。我国的查新用户对查新缺乏真正的、自觉的需求,往往是因为科研管理部门的要求和规定而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查新,属于一种被动行为。工作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在项目验收前几天乃至前一二天,查新用户才匆匆忙忙到查新站申请查新,给查新人员造成很多人为困难,这样很难保证查新工作的质量。而对查新用户来说,似乎只是为了一纸使课题验收顺利通过的空文。为此,我们应对查新的意义、内容以及通过查新取得的科技、经济效果进行广泛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查新意识。使科研的主管部门和科研工作者了解到查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减少科研工作的盲目性,避免重复浪费。

(二)搞好信息资源建设

提高信息资源保障能力,加强现代化检索系统建设,是保证查新质量的重要条件,从事查新工作的单位,要求具备至少10年以上完整的、连续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有完备的成果、专利、产品的检索手段。在当前文献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为满足查新对文献的基本要求,应重点订购查新利用率较高的文献。一般应尽量订齐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检索工具及外文主要检索工具,订齐我国的专利文献,还应根据本地区科技、经济发展战略,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国内、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建设,积极引进和建设有关的数据库,这是顺利开展查新工作的保障。另外,由于查新涉及的范围广、时间跨度大,任何一个查新单位的信息资源都无法满足各种查新项目的需要。为此,各查新单位应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手段,主动与国内外著名图书情报机构联系,积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拓宽信息资源利用的渠道,使查新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提高查新人员的素质

查新是一项技术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查新人员不仅要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和办事公正等良好的思想品质,而且还应具备如下业务能力:①熟悉检索理论和技能,掌握在查新中应用计算机及其他现代化设备的能力;②在掌握1-2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尽力拓宽知识面,以便了解查新课题技术内容和要求;③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特别是外语阅读能力;④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基于上述要求,各查新单位在配备查新人员时,要综合考虑他们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注意查新人员之间的专长互补,以形成群体优势,同时各级查新管理部门要分期分批培训查新人员,提高他们的检索技能、外语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查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科技查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建立更加规范的查新规章制度。从用户的接待到最后出具查新报告,全程各个环节都应有一系列的规范化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内容应包括查新课题用户接待规则、查新必须使用和可选择使用的检索刊物及数据库;检索词及分类号的选择标准;检索策略、查新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及形式;查新结论的写法,查新报告的审核等,从而规范查新人员的行为。查新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查新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撰写的查新报告应实事求是,抛开一切感情因素,使查新工作更加公平、公正,确保查新质量的稳步提高。另外,为调动查新人员的积极性,奖勤罚懒,还应建立一定的查新工作激励机制,使查新人员在提高查新课题质量的同时,提高查新课题的数量。

(五)加强查新人员与委托查新用户之间的有效沟通

查新人员和委托查新用户是否能够充分合作,关系到查新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一般来说,查新人员不可能是在查新项目方面的专家,因此,一定要虚心向委托查新用户请教,搞清楚项目的真正内涵。在查新过程以及查新报告撰写和审核过程中,要随时保持与委托查新用户之间的联系,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委托查新用户意见,从而避免重复劳动,消除委托查新用户可能出现的抱怨和分歧。

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沟通方法,避免简单草率,坚持站在对方角度实现自己目标的原则,明确查新人员与委托查新用户之间的目的一致性,注意营造良好的交谈环境和谈话氛围。由于查新工作开展时间还不长,一些委托查新用户对查新的程序还不熟悉,查新人员应该帮助其尽快了解查新工作特点,不仅对提高查新质量有利,而且对委托查新用户的科研活动也会大有好处。

(六)重视查新报告质量

查新报告是查新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对科研成果鉴定、报奖、科研立项等具有一定行政判决力的文件,查新报告的内容,应反映查新工作的步骤和内容,如:课题名称;主研人姓名;查新目的;检索策略;检索范围、时间;分析报告及查新结论等。撰写查新报告应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和严谨,报告内容一定要有据可查。查新结论是整个查新报告中具有认证效力的关键部分,它应该根据检索结果进行文献分析和对比,说明相关文献与查新课题的相关程度。对课题中具有实质性创新或技术进步的成份,应肯定其新颖部分,但不对其学术价值进行评价,避免使用“达到……水平”等鉴定用语。总之,客观和严谨必须贯穿报告的始终。

(七)建立专家咨询与审核体系

目前查新工作的专家咨询与审核工作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专家咨询工作缺乏制度依托,查新报告的审核也主要集中在对查新工作程序和查新报告撰写的把关方面,成为有可能引起查新质量下降的隐患,应该注意咨询和审核专家与查新人员、委托查新用户之间的全程沟通和协作,建立相关的政策要求,以减少中间环节,避免工作盲目性,减少重复性劳动,保证查新质量。

(八)制定统一的查新质量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没有统一的查新质量标准,目前对查新质量的好坏尚无作出全面、量化的评判,甚至出现有的查新项目在不同的查新站得出不同查新结论的情况,即使对于结论基本一致的,也无法准确判断出查新论述和查新深度的区别。缺乏查新质量标准,对于查新员来说,等于缺乏一个详细、量化的业务指导书,工作起来随机性较大,失误产生的可能性较大;对于审核人员和审核部门来说,则是缺乏审核标准,靠主观经验进行审核,这对保证查新质量是极为不利的。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组织人员,制定出能切实符合查新工作需要的查新质量标准。

(九)做好定期意见反馈

撰写完查新结果,完成查新报告,提交给用户,一项课题的查新咨询工作暂告一段落,绝大多数查新咨询单位都是这样做的。然而,要了解用户对查新报告的反映如何,是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何优点与缺点,需要我们与用户再次沟通。因此,用户意见反馈应列入查新的重要环节之中。通过反馈调查,从中了解查新检索的效果如何,其经济效益如何,查新工作中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以查新用户反馈意见来衡量我们查新工作的质量。

(十)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要使查新工作顺利开展,争取上级领导在人员培养、设备、资金及政策等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历届校领导都非常重视图书馆工作,一直把图书馆当作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来对待。由一位副校长分管图书馆工作,并成立了图书情报委员会,审议和制定图书馆的重大发展问题。图书馆的文献经费年年递增,近几年来每年图书与设备经费达到1000万元。较为充足的经费使图书馆能够购置相对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硬、软件设施,为图书馆的查新工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信,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一定能使查新站建设的更好,使查新质量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蔚.影响查新结论的因素与对策.广西医学,2006,28(6)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篇4

本文作者:阳沛湘马慧吴东工作单位: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

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现状分析

查新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但整体发展不均衡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自1992年正式开展以来,分批建立了多个查新站,分布于14个城市,涵盖了军队主要卫生单位。但从地域分布来看,尚不够均衡,如北京设有7个查新站,而西部和西南部地区还是空白。现有各查新站完成查新报告数量也不均衡,“十一五”期间只有9个查新站完成和超过平均工作量,其中5个查新站提交的查新报告数占总量的48.7%。查新人员素质不断提升,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从事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的专业人员的素质近年来有较大提高。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人员已占46.6%;从学科专业看,医药信息和医学专业人员占67.4%;从技术职务看,高级职务人员占51.1%。但是查新专业人员分布还不均衡,目前仅9个查新站人员数量达到平均水平,人员流动性较大,新上岗人员较多,人才队伍建设仍有待加强。查新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但共建共享不够充分与地方查新机构相比,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站都具有或可利用15年以上与查新业务范围相关的国内外医药卫生文献资源和数据库,部分单位还建立了自己的特色医学信息资源库。但是各查新站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发展尚不均衡,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由于知识产权或网络联接等问题,一些常用数据库重复购买现象比较突出,如embase数据库等。同时,军事医学数据库资源严重不足,急需建立军兵种军事医学、军事医学期刊、学位论文、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等相关数据库。查新报告数量不断增多,但质量和服务方式需改进“十一五”期间,全军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站完成的查新报告中,科研立项占53.1%,科技成果评价占41.3%,其他内容(研究生开题等)占5.6%。通过对2010—2012年军队医药卫生高等级成果推荐项目查新报告的复核,发现不合格查新报告的比例逐年降低,但仍有部分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存在文献检索范围不全、报告分析力度不够等不足。同时查新服务方式需改进,目前被动服务多、定性评价多、决策服务少、前瞻性研究少。

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发展的思考

创新管理模式在总部机关、查新办公室和查新站三级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一是优化查新站专业配置,根据各查新站的优势和特色,合理划分专业查新职能和任务;二是围绕医学科研管理决策需求,对重大科研课题和高等级成果推荐项目组织联合攻关查新;三是加强查新站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查新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改进方法手段一是引入多种新的科学计量工具,在现有文献和专利数据库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科学引文数据库、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知识图谱工具和数据挖掘工具等,将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从而实现对课题组数量与质量、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和研究格局等深层次信息评价服务[1-2];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推送技术和智能检索技术,针对用户需求开展主动化、个性化信息服务。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围绕查新信息资源分布不够均衡等问题,开展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匹配评估,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查新信息资源共享与特色资源建设方案,加大资源共享力度,确保资源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充分利用全军医药卫生科技查新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完善网站功能,逐步建立军事医学期刊、学位论文、科研项目、科技成果、查新报告和军用标准等配套的军事医学数据库资源。加快人才培养一是紧紧围绕制约查新人员业务素质提高的核心问题,研究制定查新专业人才队伍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在查新人员的编配规模、专业背景、技能要求、培训周期等方面,提出配套解决方案;二是研究建立以业务培训为基础,以学术科研为抓手的查新人员培训机制与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新上岗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质量控制一是研究制定医药卫生科技查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检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信息分析质量、查新结论质量、文字表述质量、报告格式规范程度等方面,对查新业务工作进行全面考评[3];二是紧紧围绕制约查新报告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完善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报告复核制度,每年组织1~2次查新报告复核检查,严把查新质量关;三是聘请相关学科专家,建立查新咨询专家库,提供专业咨询解答,提高查新报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弥补由于查新人员的知识局限所带来的问题。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篇5

第一章信息资源基础知识

第一节信息资源概述

1.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文献、资料、情报、知识、数据以及消息、新闻的总称。

信息与知识、情报、文献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

*情报:是指那些被人们用来解决特定问题所需要并进行交流的知识。

*文献: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和传播知识的载体。

2.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寄载性传递性可处理性动态性共享性

3.信息的表现形式与类型

信息资源潜在信息资源和现实信息资源(体载,实物,文献,网络iR)

4.文献信息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别:

*按文献信息的载体形式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电子型

印刷型包括铅印、油印、石印、胶印等。主要以纸张为载体,它的优点是便于阅读,便于流传;缺点是占据空间大,整理和保存起来比较困难。

按文献信息的载体形式

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照相复制方式,将纸张文献微缩复制在感光材料上而生成的文献,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胶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存储密度高的优点,但要借助缩微阅读器才能阅读,不大方便,也不便于携带。

声象型也称视听性文献,是指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采用录音、录相或摄影技术直接记录声音信息或图像信息而形成的文献,包括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电影片等。其特点是直观、真切、传递速度快、存储密度高?£

电子型文献又被称作机读型文献,现在电子型文献有时也统称为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产品或软电子商务资料库3,$5%7&(#4;3:&4盘、磁带(计算机磁带)等产品。电子型文献数据库是计算机信息检索的主要对象,其优点是体积小、检索方便、直观生动,便于远距离传输;缺点是需借助计算机阅读,不大方便,费用较高。

按内容的加工程度

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指直接从研究或劳动实践中产生并经过适当的审查后正式发表公布的文献。如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为文献检索的目的。

二次文献:

-检索工具,指将大量分散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形成的检索文件,包括目录、题录、索引、摘要等等。

-是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

三次文献:-综述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评述等深度加工形成的文献。如学科进展综述、专题述评、预测报告,以及一些百科全书、年鉴、数据手册,词典.

按信息的出版形式

a.图书

*图书是正式出版且具有一定篇幅的非连续性的,其内容往往是围绕某一个题目进行全面论述出版物。内容较成熟、全面、系统、可靠。

B.期刊

*期刊包括所有定期和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

*特点是:数量大,品种多、内容丰富、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是科研人员获取最新信息的主要来源。

C.专利文献

(patentdocument)

*专利文献是一切与专利制度有关的专利文件的统称,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分类表、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专利的法律性文件等。

D.学位论文(thesis,dissertation)

*著者为取得专业资格的学位而提出的论文,介绍其发现、调查或研究成果。常指硕博论文。

e.会议文献

(conferencepaper)

*会议文献指各种学术、专题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和报告。会议文献有助于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科技动态。分为会前文献和会后文献两种。

F.科技报告(technicalreport)

*科技报告是关于科研成果或进展的报告,最著名的美国的四大报告。就是美国国家技术情报服务局出版的pB报告,由美国武装部队技术情报局出版的aD报告,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出版的naSa报告,和由美国能源部出版的Doe报告。

G.标准(standard)

*技术标准是对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等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H.政府出版物(governmentdocument)*各国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文件,分行政性文件和科技性文件两大类。i.档案*技术档案指在生产建设和科技部门的技术活动中形成的、对一定工程对象的技术文件的总称。包括任务书、协议书、设计数据、工艺图纸等等。J.产品资料

(productliterature)

*国内外各厂商为推销其产品而印发的商业宣传品,包括产品样本、目录、说明书、厂商介绍等第。

5.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1)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

*以网络为载体和传播介质,以超文本、数字化为组织和存在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又称虚拟资源、数字资源、电子信息资源、联机信息、万维网资源等。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a、从内容方面看,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类型丰富,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增长快、更新快。

B、从存放位置看,信息广泛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而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字符集、处理方式等并不相同。

C、从其利用方式看,网络信息资源不受时空限制,跨时空、跨行业传播。

D、从其组织方面看,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离散化。

e、从其质量方面看,信息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

F、时效性强,在因特网上能得到最新的资料以及某个学科和某项科研的最新动态,能检索到最近的(甚至当日的)文献。

G、随机变化大,更新消亡无法预测。

H、结构复杂,组织分散,零乱无序。

i、还具有开放性、交互性、通用性等特点。

归纳如下: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动态更新,毫秒处理;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海量信息,全球等距;共建共享,广泛参与;分布离散,组织无序;未经评议,需要鉴别。

3)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按信息的表现形式:

*文本信息资源

*超文本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上各节点的链路把相关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检索超文本信息资源时,可以从任何一个节点开始检索、追踪信息。

*多媒体信息资源-包括文本、图像和声音等各种信息表达的总称。

电子商务资料库426$633,4"+*8%">*超媒体信息资源-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具有超文本和多媒体两种信息资源的特点,具有高度的交互性。

按信息交流方式:非正式出版信息半正式出版信息正式出版信息

第二节信息检索概述

1.信息检索

*概念:

-信息检索(informationRetrieval),是将信息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找出所需的过程。既包括"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而狭义定义,只包括信息查找过程,这是我们以后讲授提到的概念。

*分类:

-信息检索手工检索(基础)

-计算机检索(方向)

2.信息检索语言

1)定义

*检索语言,又称标引语言、索引语言、概念标识系统等,是根据检索需要而编制的一种人工语言。是信息检索系统存储和检索信息时共同使用的一种约定性语言,以达到信息存储与检索的一致性,以提高检索效率。

2)信息检索语言的特点

*具有必要的语义和语法规则,能准确地表达科学技术领域中任何标引和提问的中心内容和主题;

*具有表达概念的唯一性,即统一概念不允许有多种表达方式,不能模棱两可;

*具有检索标识和提问特征进行比较和识别的方便性;

*既适用于手工检索系统,又适用于计算机检索系统。

3)检索语言的类型

*a.按使用语词的规范情况

受控语言(人工语言)

非规范语言(自然语言)

*B.按表述信息内容特征

分类语言

主题语言

分类语言或称分类法是按照知识分类的原理,以代表类目的数字、字母符号作为文献主题标识的受控语言,分类法侧重于文献信息的分类组织。

主题语言或称主题法是通过规范方法标识各种概念间的关系,用语词来标识信息的受控语言,主题法侧重文献信息的索引和检索。3.信息检索策略1)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a.追溯法:-又称回溯法,以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为线索的查找方法,这种方法查全率低,目前罕有人用。*B.常用法:

-利用文摘、题录或索引等检索工具来查找文献的方法,也称工具法。按所查文献的顺序,可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三种。

顺差法--由远而近,从问题发生的年代开始逐年往近查,适用于无综述性文献可参考时使用。查的文献较完整,查全率较高,但工作量大,效率不高。

倒查法--由近到远,重点放在近期的文献,多用于新课题,或老技术的新发展,从新情况开始查到一定的基本资料时为止。

抽查法--根据课题的特点和需要,选查发展旺盛时期的文献,可节约时间,但可能会漏检。

C.综合法

结合追溯法和常用法,先利用检索工具查出一定时期内的一批有用文献,在利用这些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追溯查出前一时期内的文献,如此循环交替的使用两种方法直到满足要求为止。也称循环法。

2)信息检索的主要途径

*题名途径:利用图书、期刊、资料等的题目名称对文献进行检索的途径。

*著者途径:用文献的著作者、编者、译者的姓名或机构团体名称编制检索特定的个人或团体所生产的文献

*分类途径:以文献的内容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作为文献的检索途径,它的检索标志就是所给定的分类号码。

主题途径:通过表达文献的内容实质,经过规范化的名词或词组来检索文献,电子商务资料库##"(*3%#,/-%::+检索时直接按主题词的字顺,即可查到某个特定主题的文献。

*序号途径:报告号索引标准号索引专利号索引等

*其它途径:分子式索引地名索引生物属性索引等

3).信息检索策略

*a.分析课题:

-了解课题检索的目的和范围,明确课题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具体需明确:课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年代范围,文献类型,出版类型,文献信息的语种。

*B.选择检索工具:

-根据检索课题的主题及学科范围选择对口的检索工具(数据库),检索工具选择标准:专业对口,检索途径多,收录范围广。

C.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策略:

-根据课题已知条件和检索工具中有什么途径,如主题途径,分子式途径,分类号途径等,检索策略指检索前制定的概念组配和执行顺序的方案。

D.实施检索:

-使用手工检索刊物或计算机检索数据库进行检索。一般手检是从索引--文摘号--文摘--出处。

e.原文的获取

获取原文是文献检索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获取原文一般有三个步骤:

*判断文献的出版类型:期刊、学位论文、专利、会议录、报告等。

*整理文献出处:将文献出处中有缩写、有音译刊名的还原成全称或原刊名。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篇6

随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进步,现代建设工程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施工过程也因此成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生产活动,施工过程不但要投入大量人工和机械设备,还有大量的施工建筑材料制品的生产、运输、贮存和供应工作,要使人、财、机、法、环等各种生产要素统一协调地发挥其效用,其难度与复杂性与日俱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窝工、停工进而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现代施工项目管理中提出周密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并确保实施,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如期完成。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就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作如下的探讨。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贯彻

检查各层次的计划,形成严密的计划保证系统施工总进度计划

施工项目的所有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都是围绕一个总任务而编制的;它们之间关系是高层次的计划为低层次计划的依据,低层次计划是高层次计划的具体化。在其贯彻执行时应当首先检查是否协调一致,计划目标是否层层分解,互相衔接,组成一个计划实施的保证体系,以施工任务书的方式下达施工队以保证实施。

层层签订承包合同或下达施工任务书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施工队和作业班组之间分别签订承包合同,按计划目标明确规定

合同工期、相互承担的经济责任、权限和利益,或者采用下达施工任务书,将作业下达到施工班组,明确具体施工任务,技术措施,质量要求等内容,使施工班组必须保证按作业计划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

计划全面交底,发动群众实施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行动,要是有关人员都明确各项计划的目标

、任务、实施方案和措施,是管理层和作业层协调一致,将计划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充分发动员工,发挥员工的干劲和创造精神。在计划实施前要进行计划交底工作,可根据计划的范围召开全体职工代表大会或各级生产会议进行交底落实。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

编制月(旬)作业计划

为了实施施工进度计划,将规定的任务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如施工场地的情况、劳动

力机械等资源条件和施工的实际进度,在施工开始前和过程中不断地编制本月(旬)的作业计划,这是使施工计划更具体、切合实际和可行。在月(旬)计划中要明确:本月(旬)应完成的任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约措施。

签发施工任务书

编制好月(旬)作业计划后,将每项具体任务通过签发施工任务书的方式使其进一步

落实。施工任务书使向班组下达任务实行责任承包、全面管理和原始记录的综合性文件。施工班组必须保证指令任务的完成,他是计划和实施的纽带。

做好施工进度记录

填好施工进度统计表,在计划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各级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者都要跟踪做好施工记录,记载计划中的每项工作开始日期、工作进度和完成日期。为施工项目进行检查分析提供信息,因此要实事求是记载并填好有关图表。

做好施工中的调度工作

施工中的调度是组织施工中各阶段、环节、专业和工种的互相配合、进度协调的指挥核心。调度工作是使施工进度计划实施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掌握计划实施情况,协调各方面关系,采取措施,解决各种矛盾,加强各薄弱环节,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完成作业计划和实现进度目标。调度工作内容主要有:监督作业计划的实施、调整协调各方面的进度关系,监督检查施工准备工作,督促资源供应单位按计划供应劳动力、施工机具、运输车辆、材料构配件等,并对临时出现的问题采取调配措施,按施工平面图管理现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保证文明施工。了解气候、水、电、汽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和保证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各种事故和意外事件,调节各薄弱环节,定期召开现场调度会议,贯彻施工项目主管人员的决策,调度令。

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检查

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进程中,为了进行进度控制,进度控制人员应经常地、定期地跟踪

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主要是收集施工项目进度材料,进行统计整理和对比分析,确定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关系。

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

跟踪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是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措施。其目的是收集实际施工进度的

有关数据。跟踪检查的时间和收集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一般检查的时间间隔与施工项目的类型、规模、施工条件和对进度执行要求有关。通常可以确定每月、半月、旬或周进行一次。若在施工中遇到天气、资源供应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检查的时间间隔可临时缩短,次数应频繁,甚至可以每日进行检查,或派人员驻现场督阵。检查和收集资料的方式一般采用进度报表方式或定期召开进度工作汇报会。为了保证汇报资料的准确性,进度控制的工作人员要经常到现场察看施工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从而保证经常地、定期地准确掌握施工项目的实际进度。

整理统计检查数据

收集到的施工项目实际进度数据要进行必要的整理,按计划控制的工作项目进行统计,

形成与计划进度具有可比性的数据,相同的量纲和形象进度。一般可以按实物工程量、工作量和劳动消耗量以及累计百分比整理和统计实际检查的数据,以便与相应的计划完成量相对比。

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和统计成具有与计划进度可比性的数据后,用施工项目实际进度与计

划进度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通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道图比较法、s型曲线比较法和“香蕉”型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和列表比较法等。通过比较得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超前、拖后三种情况。

施工项目进度检查结果的处理

施工项目进度检查的结果,按照检查报告制度的规定,形成进度控制报告向有关主管人

员和部门汇报。

进度控制报告是把检查比较的结果,有关施工进度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给项目经理及

各级业务职能负责人的最简单的书面形式报告。

进度控制报告是根据报告的对象不同,确定不同的编制范围和内容而分别编写的。一般分为项目概要级进度控制报告、项目管理级进度控制报告和业务管理级进度控制报告。

项目概要级的进度报告是报给项目经理、企业经理或业务部门以及建设单位或业主的。它是以整个施工项目为对象说明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项目管理级的进度报告是报给项目经理及企业的业务部门的。它是以单位工程或项目分区为对象说明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业务管理级的进度报告是就某个重点部位或重点问题为对象编写的报告,供项目管理者及各业务部门为其采取应急措施而使用的。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篇7

20xx年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法治思想、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贯彻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正确行使开展监督,推动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为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做好20xx年监督工作,一要坚持依法监督。以宪法为遵循、法律为准绳,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履行监督职权。二要把握监督重点。聚焦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弱项开展监督,增强监督的针对性精准性。三要创新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形式,延伸监督链条,强化监督联动,打好监督“组合拳”。四要增强监督实效。坚持强化刚性与体现支持相结合,既敢于监督,让人大监督“长出牙齿”并“咬合有力”,又善于监督,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合力,不断提升监督工作整体质效。

一、开展经济工作监督,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1.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xx省20xx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聚力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情况的报告。

3.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4.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情况的报告。

5.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报告,并开展工作评议。(上下联动)

6.听取省政府关于20xx年全省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完成情况的报告。

7.听取省政府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进展情况的报告。

8.调研全省城际铁路建设发展情况。

9.调研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

10.调研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招引工作情况。

二、开展预决算审查和国有资产监督,提升财政和国资管理绩效

1.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xx省20xx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审查批准xx省2020年省级决算。

2.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xx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3.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xx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4.审议省政府关于20xx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20年度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5.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xx省20xx年上半年省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6.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xx省20xx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xx省20xx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

7.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xx省20xx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xx省20xx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

8.调研财政性涉农资金使用绩效情况。

三、开展环境资源工作监督,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1.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xx年度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和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的报告。

2.听取和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上下联动)

3.听取和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xx省渔业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4.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5.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情况的报告。

四、开展民生保障工作监督,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事业发展

1.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xx年度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开展工作评议。(上下联动)

2.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退役军人保障工作情况的报告。

3.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4.听取和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5.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6.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华侨权益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7.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xx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实施情况。

8.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xx省全民健身条例》实施情况。

9.调研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xx省宗教事务条例》实施情况。

五、开展执法监察司法工作监督,推动法治江苏建设

1.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xx—20xx年)》实施情况的报告。

2.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七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作出有关决议。

3.听取和审议省监委关于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的报告。

4.听取和审议省法院关于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5.听取和审议省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篇8

20xx年以来,我水利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们于5月初召开了转段会,认真回顾总结了学习调研阶段工作,部署安排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任务。在第二阶段,我们精心组织、认真谋划、有序推进,准确把握了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等关键环节,认真落实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群众评议等三个步骤,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预期成效。现将本阶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突出重点,认真进行分析检查。

(一)继续深化学习。一是继续深化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中共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我们还认真学习贯彻了全省县域工作会议、全市“两会”等有关会议精神。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检验学习效果。为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检验学习效果,切实把理论学习贯穿于活动始终,我局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理论知识测试,对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测试活动,检验了学习效果,查找了理论知识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征求意见广泛。我们以善于闻过、敢于揽过、勇于改过的精神,采取“六征六谈六照”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一是“请上来”,分别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当面征询意见,开诚布公地请与会代表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意见和建议,收集“原汁原味”意见建议。二是“发下去”,采取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有效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三是“走出去”,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到乡镇和局下属基层站,登门走访听意见。四是“坐下来”,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一对一谈心,相互沟通意见。本着“谈得透、谈得深、谈得拢”的原则,开展了“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活动。先后向县委、县人大和县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市水利局发去征求意见函,主动征求各级领导对旬邑水利工作的希望和意见。5月初,由局领导带队,分6个工作组,深入局属9个单位、14个乡镇和县上48个部门上门征求意见。全局共召开座谈会24次,发放意见征求表380份。经认真梳理,意见和建议大致分为6大类20条。同时,将所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印发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把意见和建议作为撰写分析检查的第一手资料。

(三)查找问题准确。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5月27日下午按照“四少四多”和用好“五心”的基本要求,召开了局党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经过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愿望,班子成员达成了思想共识,找准了影响和制约全县水利科学发展的五方面问题:一是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我县水资源短缺、利用程度低、开发难度大,骨干性水源调蓄工程较少,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与农民群众迫切需求和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水利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一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带病运行,老化现象严重,管护维修不够到位。三是缺乏统一科学的治水思路。水利建设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相对滞后,前瞻性不强,项目储备不足。水资源的开发、调配还不够科学,旬邑水利工程体系缺乏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系统的、长远的规划方案。四是原区部分村镇供水保障不力。仍有2.4万多人吃水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给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用水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五是水利科学发展的管理设施落后,制度不够健全。供水、水库调度、防汛预警、测报等工程依然采用原始的人工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缺少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先进管理机制对破解水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办法还不够多,路子还不够活,措施还不够得力。

(四)分析检查深刻。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是对前一阶段活动成果的集中概括和体现,也是整改落实阶段的依据和方向。在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时,我们采取“两步走”方法。第一步,由党委书记和局长全程主持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拟定报告提纲。经三次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形成了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初稿。第二步,完成了“上审下评”工作,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分别征求了县委书记刘新余等领导的意见,广泛征求各基层站党支部、广大党员的修改意见。

报告四易其稿,分为四个部分: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局党委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归纳了形成的共识,梳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确定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今后,我们将采取五项措施,

县水利局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工作总结第2页

不断开创全县水利工作新局面。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坚持蓄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科学治水、科学管水、科学蓄水和科学用水,加大地表水开发力度,加快马栏水库建设步伐。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激活发展潜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重建震损水塔17座,修建20处边远村庄供水设施,加快石沟、桥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步伐,做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水土保持骨干坝、果园微灌等项目的施工。三是坚持科学谋划,切实抓好惠及群众德政工程。进一步明晰水利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今年,建成东尧等26个村供水工程,解决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底庙原区供水联网步伐,为群众自来水入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在旬邑告别“挑水吃”的历史。四是加强工程管理,不断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农村饮水工程实行企业化管理,配备专业维修队伍,减少停水事故和间隔,采取各种应急供水措施,提高供水保证率。年内建成旬邑县水质监测中心。同时,千方百计将剩余2.4万人列入省市规划大盘子,力争赶“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五是加强规范管理,切实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工程招标、项目资金管理、职工请销假考勤管理等方面制度,基本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和以公共财政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在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五)民主评议认真。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于6月30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发放并填写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表》。组织了“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代表、基层书记站长和职工代表共45人,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议工作。

评议工作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深不深;二是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广不广;三是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四是原因分析透不透;五是发展思路清不清;六是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通过组织分析检查报告评议活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进一步理清了全县水利事业科学发展思路,为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水利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关系切身利益的水利突出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通过群众评议,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共识,坚定了信心,使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真正地成为指导水利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为我局下一阶段整改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与会人员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分析检查报告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和分析,局党委充分吸收了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和完善了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二、紧密结合,全面抓好党的建设。

本阶段,我们创新活动载体,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推动党的建设。一是“七一”前夕召开建党88周年表彰会议,回顾总结一年来党建工作,部署安排今后党建设工作任务。会议表彰奖励了3个先进基层党支部、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5名模范共产党员,发展新党员8名,按期转正6名,并为新党员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二是精选革命歌曲《到吴起镇》和自编《水利之歌》参加全县“激情讴歌共产党,科学发展看旬邑”歌咏比赛,取得第一名优异成绩。三是成功举办“水利之夜”纳凉晚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群众好评。四是加强党建宣传,《当代陕西》今年第11期专版报道了我局,“七一”前我们又接受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市电视台、咸阳日报、市广播电台等市级媒体采访。

三、以学促干,努力推动水利工作。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篇9

一、检查组织实施情况

1、高度重视。省局《关于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有效性检查的通知》下发后,我局高度重视,根据__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有效性专项检查的通知》,在8月24日迅速了召开全局系统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有效性检查工作会,布置了检查工作,讲解了检查表,分管局长在专题会对开展有效性检查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了检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2、全面检查。按照__省局的要求,__市只需抽查20家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保证检查工作取得实效,同时也全面摸清成都市取得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的详细情况,决定对所有取得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__市局认证评审处对其中20家重点企业进行跟踪检查,同时指导分局现场检查工作,保证检查了工作质量。

3、详细策划。__市局对下发的企业名单进行了整理,落实了每个区、市(县)局质监局检查的企业名单。在工作布置会上详细讲解了检查方法、检查程序、检查要点和技巧,以及如何填写检查表和问题汇总清单。为指导分局有效开展检查,统一检查标准,明确现场重点检查企业认证证书和标志合法使用情况、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认证食品质量把关情况和认证机构及服务机构规范服务情况。制定了现场检查需企业配合提供的资料清单,共涉及10方面的资料和证据,要求检查组必须现场逐项查看。

4、帮促并进。鉴于区(市)县局独立开展认证有效性检查经验不足,__市局认证评审处率先在金牛区与区局一起检查了两家企业,对检查企业较多的区(市)县局优先安排跟踪检查,通过示范检查,指导区(市)县质监局逐步掌握检查方法和技巧,确保了检查质量。同时,随时了解检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对进展较慢的质监局进行督促,保证了检查工作按时完成。

二、检查总体情况

本次检查共安排了154家食品生产企业,4家企业由于搬迁原因,已找不到地址,实际现场检查的企业共150家,其中市局跟踪检查20家,各区(市)县局共检查130家。150家企业中,其中取得iso9001和haccp双认证企业35家,取得qs证的企业150家,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的企业150家。现场共抽查各类检验报告490份,累计发现问题193项,其中属企业的问题180项,认证机构的问题9项,咨询机构的问题4项。对属于企业的问题在检查现场已要求企业在三个月内整改,对到期未整改的企业将启动执法程序,从严检查。从检查的结果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精神已深入各食品企业,检查企业均在明显位置张贴了国务院的特别规定,部份企业在内部组织了宣传学习;食品认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在企业内部明确了食品安全质量责任,制定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检验规程,能按计划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标准体系和计量体系初步形成,需取食品卫生许可证、qs证的企业和产品均取证,原材料和成品质量把关意识初步建立,质量认证对确保食品安全质量起到了一定的预防和保障作用。但根据目前的形势和要求,食品认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需进一步改进,主要存在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机制不完善,食品质量控制把关不严,溯源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认证标识不规范等问题。同时,检查反映出认证机构工作质量不高,现场审核深度不够,存在认证咨询一条龙服务等情况,企业对认证、咨询机构的评价普遍不高。

__市局重点检查的20户企业名单和涉及的认证机构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附后。建议暂停以下5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__*食品分司等。

三、检查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

1、认证标识不规范。体系认证企业普遍存在将通行管理体系认证的标识标注在产品本体包装或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小包装上,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产品通过认证,存在混淆使用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标志的行为。重点抽查的20户企业有19家在产品上小包装上标识有“本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类似标识。

未制定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管理制度。有使用过期认证证书的现象,有1家企业管理体系证书过期继续使用,有2家企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过期继续使用。对包装上印刷认证认可标识把关不细,有企业在包装上印刷认证机构认可信息,有的认证证书号印刷错误。对使用证书和标志范围、数量等情况不登记,如使用绿色食品认证标识未登记,造成实际产量与认证核定产品是否一致无法核实。

2、质量控制措施有效性差,成品出厂和原材料入厂质量把关不严、不细。没有结合法定要求、标准规定、产品特点和检验能力系统策划检验工作,原材料检验和成品检验规程不细,检验过程控制不规范,验证要求不明确,检验报告差错多。对执行标准不同的产品没有按产品类别细化检验规程。法规要求出厂把关的检验项目(qs审查细则、产品标准)存在漏检,对每年至少需做两次的型式试验项目未制定检验计划,不能按取证单元提供至少两份型式试验报告。没有按标准或检验规程规定的抽样量和代表批量抽样检验,检验样品留样不规范,多数企业甚至不留样,检验项目漏检甚至关键参数不检,检验依据出错、原始记录不全,未检的项目或不能检的项目在报告上有虚假数据,检验报告信息量少、检验结论不规范,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和验证资料存档无规定,检验报告审核把关责任不清、机制不健全。抽查的20户企业没有一家企业对出厂检验报告统一编号、登记。没有一家企业严格按标准规定的批量抽样检验并逐批出具出厂检验报告。

3、标准体系不健全。通过查看标准清单和外来文件清单、抽查主要标准文本收集情况、标准备案情况反映部份企业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收集不全,未对收集和执行的标准进行标识,对标准的时效性未实施动态管理,存在使用作废标准情况,部份企业的企业标准与国家产品标准、卫生标准及qs实施细则要求不协调,存在漏项、参数不同、抽样规定不一致等现象。

4、食品添加剂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规定不细,对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未评审、出入库登记不细、领用不审批,不是按每批产品配料需要的品种和数量分批领用,而是按整数(公斤)领用,

有的企业为逃避检查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代号,有的企业使用的添加剂备案不全或未及时备案,添加剂管理室计量设备未检定。

5、食品检验能力和手段落后,检验资源配备不足。食品企业出厂检验工作量大,但多数企业检验设备少、人手少、环境差,如一家年产值3亿多元的食品企业化验人员仅2人;对食品安全影响重大的重金属、农残、药残、微生物和添加剂等指标普遍不能检;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的主要原料质量特性指标不能检,如原料油中的转基因、过氧化值指标等。检验人员素质不高,检验原始记录粗,检验室管理乱,需检定的设备有的已过有效期,需自检设备普遍未开展自校。

6、食品质量溯源体系不健全。原料无产地证明,如大米企业中东北米、汉中米等原料产地无法溯源;原材料验证把关不严,未严格履行索要每批原材料检验报告(出厂、委托或监督等)或相关证照的责任;内部未建立从原料到生产、检验、产品、商品之间溯源体系,从采购合同、原料入出库、生产批量、检验记录及报告和留样、成品入出库、销售台帐之间的标识未完整建立,关键环节缺少记录证据、缺少台帐、缺少标识、记录之间缺少关联,原始记录溯源性差、重现性差。

7、生产现场卫生环境措施执行不到位,污染源、危险源识别不彻底。生产现场卫生环境状况维护不好,有的企业生产车间内地面和墙面腐蚀严重,排水不畅,污水满地;卫生措施不到位或有效性差,垃圾桶等污染源放在生产车间门口,防蝇防鼠措施不力,车间清洁区内有苍蝇,灭蝇设施坏了未及时维修,纱窗关闭不严。生食、熟食未隔离,易发生交叉污染。设备清洗不及时,使用后不冲洗。清洗设备的强碱等危险源随意堆放生产现场,无标识、无隔离。有的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提供健康体检证,对直接用手接触食品的操作人员卫生措施规定不细,执行不严。

8、不合格品处置较随意。不合格品处置的记录不全,需销毁处理的记录无法提供。有一家月饼生产企业的处置方法是将不合格的月饼返回前面加工工序,存在废品再加工成食品的嫌疑。

9、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已经评审过多次,但管理体系文件几年未作任何修改,体系文件管理较乱,标识不清,版本不明,生产现场未使用现行有效版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过分简略,与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不相适应。管理评审资料不全,管理评审报告不规范,管理评审流于形式,未提出改进措施。企业内审和认证机构外审有效性不高,审核专业人员素质不够,对食品质量影响重大的关键环节和特殊过程发现问题少,对食品质量控制有效性审核不细、深度不够。

10、认证机构、咨询机构服务质量不高。认证机构审核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评审。企业明显存在的问题多次审核不能发现,没有要求企业整改。需向企业公开的资料提供少,现场审核资料存档不全,不符合项报告未验证关闭,不符合项报告验证签字人员为企业内部人员,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为评审人员。认证咨询机构服务质量不高,对企业的培训和辅导不到位,仍存在认证咨询一条龙服务现象。

四、认证市场监管工作的建议

1、提高基层监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认证监管人员对体系认证、产品认证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对评审知识和技巧的培训。

2、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全国自愿性认证数据库。对新通过认证、复评审、注销、暂停、撤消的企业信息及时公开,动态管理,方便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认证的日常监管。

3、建立评审监督员制度,健全认证监管机制。派遣现场评审监督员,跟踪评审过程。认证机构评审进场时,通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派监督员跟踪评审过程,监督员不参与评审,只评价认证机构的工作质量。

人力资源工作检查报告篇10

第一条为规范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管理工作,保证专项的顺利实施,依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年)》和《关于印发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工作组织管理机构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支持重点矿种的全国大中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第三条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分工负责”的原则组织项目的实施。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组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作为项目的组织实施及项目的日常管理机构。项目办聘请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咨询指导项目技术业务。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和财政厅(局)是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参与项目的组织管理。

第五条全国大中型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分为矿产勘查项目、矿产预测项目和新技术新方法项目等三类。矿山企业是矿产勘查类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负责本企业矿产勘查项目的组织实施。科研院所(校)是矿产预测和新技术新方法类项目的牵头单位,负责所牵头的矿产预测和新技术新方法项目的组织实施。

承担矿产勘查类项目总体地质勘查工作的地质勘查单位为项目勘查单位(以下简称勘查单位)。根据勘查设计的总体要求,承担项目实施中钻探、坑探、物探、测试和综合研究等具体工作的单位为外协单位。

第六条勘查单位、外协单位、矿产预测和新技术新方法类项目牵头单位的确定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等方式择优选择,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参与项目实施单位的积极性。

第七条承担单位应依法取得矿业权,并履行矿业权人的义务。勘查成果资料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管理。矿产预测类等项目牵头单位也应按有关规定提交成果资料。

第二章项目组织管理

第八条项目办负责组织编制专项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负责组织项目年度立项;编制和下达项目任务书,负责项目设计、年度工作方案、成果报告的终审和项目验收;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和项目任务、设计方案重大调整的审批;负责制定项目实施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第九条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重大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审议实施方案,提出工作部署修改建议;参与项目立项论证、评审、质量监督和成果验收工作;指导找矿技术方法攻关,帮助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

第十条省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立项申请、项目设计、年度工作方案与成果报告的初审,项目野外工作验收,督促项目资料的汇交;负责组织本省(区、市)内项目的日常监督检查,参与项目办组织的监督检查;负责协调项目承担单位、勘查单位、外协单位和矿产预测等其他各类项目牵头单位间的关系和资质审核;负责协调矿业权关系;负责落实项目地方财政(中直企业集团)和矿山企业资金。

第十一条承担单位按要求组织编制立项申请(可行性报告)及年度项目续作建议;组织编写项目设计;组织编写项目工作报告和成果报告并负责提交;委托资源储量报告的评审、地质资料的汇交和保管。负责择优选定项目勘查单位。

第十二条勘查单位负责整个勘查工作的实施和管理。根据承担单位的要求,编写项目设计、年度工作方案、成果报告;按有关技术要求和规定组织项目实施,按时提交项目实施过程的工作报告,按规定提交项目勘查工作的地质资料。负责择优确定外协单位。

第十三条外协单位按照与勘查单位签订的施工协议的要求,负责具体承担的钻探、坑探、物探、测试和综合研究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向勘查单位提交相应的工作报告、成果报告和相关原始资料。

第十四条矿产预测牵头单位负责接替勘查区的矿产预测工作,并向项目办提交相应的工作报告、成果报告、勘查工作方案建议和相关原始资料。

第三章立项及批准

第十五条项目立项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矿山建设规模为大型或中型;

(二)矿山勘查开采主矿种为煤、铀、铁、锰、铜、铝、铅、锌、钨、锡、钼、锑、镍、金、磷、优质石墨、纤维石膏、涂料级高岭土等重要矿产;

(三)接替勘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

(四)矿山尚可服务年限小于15年,优先考虑服务年限10年以下的矿山;

(五)接替勘查区应符合勘查规划要求,主要在矿山近和深部;

(六)勘查工作程度主要为普查,特殊需要的局部地段辅以详查;

(七)预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

(八)注重共伴生矿产的综合评价与资源综合利用。

第十六条项目立项的基本要求:

(一)承担单位应持有接替勘查区范围内矿业权证明文件或矿业权主管部门出具的预留勘查范围的证明文件;

(二)勘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甲级勘查资质,外协单位应具有相应的乙级以上勘查资质;

(三)地方财政(或中直企业集团)、矿山企业落实项目总预算的50%。

第十七条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拟定并年度立项通知。

第十八条省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区的立项申报和初审。对初审通过,但尚未取得矿业权的项目,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应将接替勘查区范围预留给承担单位。

第十九条各省(区、市)所属的矿山企业的立项申请,由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初审后,报送项目办。

中直企业集团(核工业集团等特殊企业集团除外)所属的矿山企业的立项申请,由中直企业集团签署意见,并经项目所在地的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初审后,报送项目办。

第二十条对通过立项初审的项目,项目办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根据矿山危机程度、找矿潜力、地质工作程度等因素,将申报项目分为矿产勘查类项目和矿产预测类项目,并提出可否立项的论证意见。

第二十一条通过立项论证的项目在指定媒体上公示,公开征求意见,接受监督。

公示完毕并经核实无异议的矿产勘查类项目,列入年度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安排计划。

公示完毕并经核实无疑义的矿产预测类项目,由项目办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定牵头单位,与承担单位和勘查单位联合承担,并纳入矿产预测项目计划。

第二十二条矿产勘查、矿产预测和新技术新方法等三类项目,由国土资源部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项目预算建议报财政部,由财政部审核并下达预算。国土资源部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财政部项目预算下达计划,并经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或中直企业集团)向承担单位下达项目任务书。其中,矿产勘查类项目在申报预算前须依法持有接替勘查区的矿业权。

第二十三条接替勘查区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预留矿业权的矿产勘查类项目,自公示截止日起,为其保留立项资格一年。在预留期内依法取得矿业权后,方可申报矿产勘查类项目预算;在预留期内未取得矿业权的项目,取消申报预算资格,并不得再次申报立项。

第二十四条承担单位按项目任务书要求,组织勘查单位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编写勘查设计;报送至项目所在地的省级项目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省级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对设计书进行初审,并负责将修改后的设计书连同项目设计初审意见书一并报项目办。

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设计,项目办组织专家进行终审。

第二十六条项目办负责对修改后设计进行批复。承担单位根据项目办批复的设计组织野外作业施工。

第二十七条矿产预测类项目完成后提交成果报告,经项目办组织专家审查可以转为矿产勘查类项目的,由相应的矿山企业依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申报,直接纳入相应年度勘查项目计划。

第四章成果报告评审验收与资料汇交

第二十八条项目结束野外作业在转入报告编写之前,承担单位应向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提出野外工作验收申请,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受理验收申请后,组织专家进行野外工作验收,验收的重点是检查设计执行情况,各项地质工作是否达到编写成果报告和实现预期成果的要求,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交野外验收意见书。重大项目的野外验收可以由项目办直接组织。

第二十九条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在野外验收意见书上签署意见后,报送项目办,同时向项目承担单位通报野外验收意见。

野外验收意见要求补充工作的,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及时补做,并向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提交补做工作报告。

第三十条项目野外作业施工结束并经野外验收通过后,承担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组织编写成果报告,提请成果报告评审、审查和项目验收。

第三十一条省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成果报告的初审工作,并监督成果报告的修改,修改后的成果报告连同初审意见一并报项目办终审。

第三十二条项目成果报告评审依据为: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设计批复意见、调整意见书、补充设计、野外验收意见书、相关技术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三十三条项目办组织成果报告评审的同时,根据项目工作任务、预期成果、工作量、成果报告质量和经费使用等,组织项目验收,并统一下达成果报告评审和项目验收批复意见。

第三十四条承担单位应向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办上交项目成果资料纸介质和电子文档资料。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汇交项目地质资料;汇交(备案)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取得的找矿突破的成果资料;备案经委托评审的储量报告;履行有关储量登记手续。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项目办聘任监审专家,对指定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办的有关要求,负责组织本省(区、市)项目的日常监督检查,并参与项目办组织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六条承担单位应对勘查工作实行严格的管理,勘查单位应健全项目实施责任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单位应编制月报、半年报和年报,按时向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报送,同时向项目办抄报;重大情况随时向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办专报。

省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向项目办报送本省内项目执行情况年报。

第三十七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工作地区、目标任务、工作周期、主要实物工作量等确需重大调整的,必须由项目承担单位正式行文,监审专家签署意见后,经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复核后报项目办批准。涉及经费调整的事宜,需报财政部批准后执行。

批准同意调整的项目应按要求提交补充设计或工作方案。

第三十八条项目管理实行回避制度。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公正的人员,在项目立项论证、设计审查、野外验收、报告评审等环节中应当回避。

第三十九条参与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和聘请的专家,,,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承担单位、勘查单位、外协单位和矿产预测等其他各类项目牵头单位伪造地质资料、编造原始地质记录、瞒报或虚报勘查结果的,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省级项目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