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十篇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十篇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6:58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篇1

关键词: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36-03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相关恶性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已上升至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掺假以及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为保护人类健康,减少食品安全相关事件的发生,2001年至今,一些工、农科院校陆续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近年来部分医学院校也相继设置了该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作为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和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衔接学科。因此,如何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是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掌握医学背景知识、提高对医学相关课程兴趣的关键。本文在对该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调查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择潍坊医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共计102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大四毕业班学生(半年实习)48名,在读学生54名。另外选择38名代课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设置调查。

(二)研究方法

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安排、课时安排、授课方法与手段及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其中课程内容设置部分每个条目给出非常有必要、较有必要、一般、没必要四个选项,并依次赋予分为4、3、2、1,得分越高,认为越有必要开设相关内容。问卷由调查员统一发放,采用自填问卷的形式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

(三)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设置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这门课程共15章内容,平均得分3分以上的12章,占80%,2~3分的3章,占20%。排在前10位的为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公共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及预防、特殊人群营养、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较普遍,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和老师对疾病与健康的关注度大于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关注。

三类调查对象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内容必要性的认识不一致的有:在读学生认同度高于毕业生的有食品营养学绪论、营养学基础、临床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源性疾病及预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毕业生认同度高于在读学生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公共营养、特殊人群营养、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毕业生认同度高于教师的有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各类食物营养价值、食品污染及预防、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毕业生、教师、在读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内容必要性的认同见表1。

三类调查对象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认同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教师与毕业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65,教师与在读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76,毕业生与在校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0.60。在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在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生活事例中。在校学生对课程内容认同度与老师最接近,相关系数为0.76。毕业生也经历了在校学习的过程,但经过在食品、疾控、检验等相关行业的实习,接触和处理了当前社会最新的、最贴近生活的食品安全事件、食源性疾病事件,其对这门课程的意见和教师、在校学生意见的相关系数为0.65、0.60。

(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时间安排

1.学时安排。本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营养学绪论学时数为2学时的占52%,营养学基础学时数为5~6学时的占69%,食物中的活性成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46%,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52%,公共营养学时数为2~3学时的占81.4%,特殊人群营养学时数为4学时的占55.9%,临床营养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70.6%,营养与疾病学时数3~4学时的占100%,食品污染及预防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92.2%,食品添加剂及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61.8%,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学时数为2学时的占57.8%,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95.1%,食源性疾病及预防学时数为4~5学时的占52%,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学时数为2~3学时的占81.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时数为3~4学时的占62.7%。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设定理论课程为3时,每部分内容的学时数与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见表2。

在食品营养学绪论、营养学基础、食物中的活性成分、特殊人群营养、食品污染及预防、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等几章内容的学时安排上基本一致的。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公共营养、临川营养、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品新技术及卫生问题课、食源性疾病及预防、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风险评估几章内容的学时安排上,教学大纲中安排的学时数少于调查结果,学生要求相应增加。原因可能为这些内容既涉及到营养又涉及到疾病,营养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学生可深刻了解本专业和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学习兴趣。根据调查结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各章节的学时数可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医学相关课程的积极性,更好掌握医学相关知识,加强对社会、人类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更好的体现医学院校为背景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优势,有利于扩宽就业途径。

2.课程安排。根据本次调查,72%的学生认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授课时间应该安排在第3学期,该结果和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方案一致。宁波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开设在第4学期,第三学期主要学习食品及食品工程相关课程,这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依托的学校的性质有关。医学院校医学是强项,培养的学生是体现医学背景,掌握医学知识和食品检测技术的宽口径人才;而工科院校食品工程是强项,培养掌握各种检测技术、食品研发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授课方法及手段

7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导入法非常适用于这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维生素C这节内容时,将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图片及视频,以及维生素C缺乏时出现的症状的图片、视频引入课堂内容,利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讲解维生素C的特点,生理功能,缺乏的原因,缺乏导致的体征及疾病等内容。把食物与预防疾病紧密联系起来,既提高了该专业学生对食品相关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其对医学相关课程的兴趣,有利于体现医学院校以医学为背景、预防为背景的专业特色。

本次调查中有30%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速度太快,跟不上。这可能与学生刚开始接触医学相关内容有关系,可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具体内容及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重点内容可利用多种教学法优化组合、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演示视频、多媒体课件和工业检验录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践行“浸入式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45%的同学认为可建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网站,把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及参考资料等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站。这样可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与信息,学生有疑问时也可以随时在网站上留言、提问,以便教师及时解答,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好这门课程的衔接作用。

(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

本次调查的102名学生中有40%学生认为应多开设传统的营养学实验,58%学生认为应开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实验技术手段,30%学生认为应多开设案例讨论,把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联系起来。因此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定既要有传统的营养学实验,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素养的训练,又要有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现代实验手段,还应把食品安全问题与人类健康紧密联系起来。

三、讨论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其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诸多环节雷同化程度高。同一专业的低水平、无差别、重复性建设,一方面造成社会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一方面极大地加剧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为此地方高校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须在特色上做文章。专业特色是保持专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驱动力。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须有其特色,即有效利用本校资源,加强医学相关内容的教育,在课程、实验、实习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既懂食品知识,又懂医学知识的复合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使学生成为掌握医学、营养学、卫生学、食品安全学以及食品检测技术,熟悉Gmp、HaCCp等国内外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法规,熟练地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有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关、食品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与食品相关单位从事食品质量监控、营养教育与膳食指导工作,也能够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对于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能够有效的保障食品的安全,进而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食品卫生监督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关法规的制定者已经认识到,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健康教育。才是保证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故健康教育对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效用。此外,健康教育的受众人群不仅要包括食品消费者,也要包括相关食品从业人员,其既要保证消费者具备食品安全的意识,也要让食品从业者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下从事食品的加工、生产、销售。进而能够有效的完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1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及开展方式

1.1加强法治教育在健康教育中,要紧抓法治教育,进而促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食品从业人员产生威慑力,也能够让食品消费者具备一定的维权意识。依照目前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情况来分析,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食品加工、生产从业人员缺乏必备的法律、法规常识,没有认识到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由于相关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偏低,经常会受到非法阻挠。而且,对于食品消费者来说,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受到食品危害时,除食品安全严重事故外,人们很少选择追究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对于食品经营者以及食品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是事实食品卫生监督的重要举措。健康教育工作,应结合实际,注重学习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让者具备一定的食品健康维权意识。也可以将身边典型违规事例和违法案例制作成宣传材料,对食品加工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

1.2以加强道德素养为核心对于食品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教育,能够对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并不能真正的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导致很多食品加工从业人员为躲避食品安全监督,从而建立较为隐蔽的食品加工黑作坊。可见,单一的法律约束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食品健康问题。因而,在健康教育中应该以加强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为核心,使他们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性,并且能够让他们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人们身体的危害,使他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道德感化教育为主,提高食品安全从业者的道德素质。促使其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能够遵守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而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

1.3注重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健康教育策略多样化对于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应该本着实用化、多样化为核心,如可以组织食品安全卫生的学习活动、开展相关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知识竞赛等等,教育手段也要体现出现代化,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健康教育的相关课件以及视频,进而能够让教育内容体现出生动性的特点。此外,也要选择合适的教育环境,可以在人群密度较大的地方开展一系列的健康知识讲座。同时,也要依赖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食品健康教育平台,进而能够提升健康教育的广度。作为居民社区管理中心,也要在社区内部利用各种传媒渠道进行食品健康知识宣传。

2健康教育对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价值性作用

2.1健康教育有力促进了监督环境的形成食品卫生健康教育是保证《食品卫生法》得以落实的基础,也是提升全民健康意识以及食品卫生素养的根本措施。政府所推出的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管措施对食品从业者仅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卫生监督人员的监管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但是真正监督效力的产生应给依靠与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觉醒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对于《食品卫生法》的实施,既要加强相关人员监督执法的能力,也要完善的落实健康教育。进而塑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教育力度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食品卫生健康意识有所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顺利的展开,2008年——2012年间,食品卫生安全举报案件逐年上升,食品安全的举报内容也趋于全面,其中包括无照经营、伪劣食品的加工生产、食品掺假、食品污染等等。

2.2健康教育能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产生一定的约束力相关的健康教育能够让食品从业者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能够让食品生产经营者能够在从事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加工操作规程,通过对食品违规生产、销售案例的讲解,也能够搞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觉性。总的来说,健康教育能够激发出相关食品从业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2.3健康教育能够促进食品卫生质量的提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的安全性,并且也是对食品质量、卫生教育的重要补充。食品卫生质量的好坏与食品从业人员是否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是否掌握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基本知识有着密切关系。

3总结

综上,健康教育对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价值作用,在健康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包含法治建设,也要包含道德素质建设,而且为了增强健康教育的质量,开展健康教育的手段也要体现出多元化、丰富性的特点,进而才能够保证健康教育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生最大的效用。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且加强监管作用,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文霞.试论卫生知识培训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156-157.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篇3

为推动我校创建健康食堂活动工作有序开展,能够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健康、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让广大师生员工吃的舒心、放心、安心。根据**教育局《关于做好学校创建健康食堂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市创建健康食堂活动方案》与《健康食堂创建标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目的

通过开展健康食堂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食堂员工和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营造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氛围,普及健康饮食相关知识,提供健康行为指导,培养师生员工的健康饮食意识,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创建目标

1.通过健康食堂的创建活动,带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面开展。

2.全体动员,全体参加,广泛宣传,让100%的师生员工了解此项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3.普及健康知识,让食堂员工及就餐对象了解亚健康的危害。

4.改变就餐者的饮食习惯,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

5.改变传统的烹调方式方法,合理膳食营养。

6.提高就餐者增强高血压,肥胖病的防治知识水平。

三、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健康食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及全体班主任

2.食堂有专(兼)职营养配餐管理人员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专职营养配餐管理人员:***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3.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的合理膳食知识培训。并让厨师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

4.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四、工作措施

1.食堂内安装纱窗、门帘、防蝇灯、挡鼠板等防护设施,确保食堂环境整洁,无蚊、蝇、鼠、蟑螂等。

2.坚持每天对食堂内外进行打扫。

3.张贴无烟标识,创造无烟就餐环境,聘任控烟督导员。

控烟督导员:***

4.

加工食品做到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物隔离存放;生熟用具、容器、冰箱分开使用。

5.操作间地面、墙壁、门窗、桌椅,清洁、干净、整齐;个人物品集中摆放。废弃物、垃圾及时清运、日产日清,盛放垃圾容器清洁、美观,定期消毒。

6.利用张贴画、板报、电子屏幕等形式,和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宣传膳食营养健康知识,营造食堂营养健康氛围。

7.通过摆放体重计、Bmi尺、食物模型、膳食平衡宝塔等方式,指导师生员工合理膳食、吃动平衡。

8.以食堂为主体,适时开展膳食知识问答等活动,提高师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

9.加强供餐服务

(1)菜肴、主食品种丰富,少量多样;保证粗加工粮食类、薯类的供应;逐步提供奶类、豆类、新鲜果蔬类;提供主要菜品的营养特点,指导师生就餐。

(2)控制膳食中油盐用量,记录油、盐的购买量和使用量,控制每份菜肴的油、盐用量,并逐步减少,以达到食用油推荐量(25-30克/人/天)、食盐推荐量(5克/人/天)的标准。

****中学

2020年**月**日

【篇二】

一、加强领导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师生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认识,从保障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行和长期性。各校(包括幼儿园及其他办学机构)均要制订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要成立由一把手总负责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有效的食品卫生安络。

二、明确职责

(一)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的职责如下:

1.加强对所辖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列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和考核指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签订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每学期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一至两次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并做好学生课间餐、“学生奶”、饮用水及其他方面的学校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督查。

2.有计划的对学校校长、分管校长、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实施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并做好必要的考核记录。

3.加强学校食堂及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达到卫生要求,并与学校招生规模相适应。学校食堂及饮用水等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或与办学规模不相适应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得批准扩大招生规模。

4.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5.督促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如下:

1.学校应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明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为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级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分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分工协作,各尽其职,在各个岗位和各个操作环节都要责任到人,坚决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2.学校定期召开食品卫生安全专题会议,每月检查学校食堂、饮食店、商店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达不到卫生基本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同时要做好四个“备案”:一是各层次的检查和自查工作都要有检查记录备案;二是发现安全隐患要有整改记录备案;三是出现食物中毒要有处理意见记录备案;四是要制定饮食卫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备案。

3.学校食堂应坚持“服务师生,保本微利”的原则,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4.学校要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必须向学生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设施。学校供水工作由专人监管,盛装学生饮用水的容器必须加盖加锁,每天清洗消毒。

5.学校食堂、饮食店、商店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经营的基本条件,取得卫生许可证,严禁出售“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

6.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培训,并持有卫生监督部门指定医疗单位检查的健康证明。发现患有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疾病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疾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7.学校食堂物资实行准入制度,定点采购,并建立采购索证及验收制度。

8.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饮食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9.加强食堂及饮用水源的安全保卫工作,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严防投毒事故的发生。

10.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应当迅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开展救助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各地、各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包括食物中毒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全力配合抓好救治和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人要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内容为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临床表现、已采取的措施、可疑食物、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等有关内容。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得到控制后,学校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二是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学校应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三是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和责任人,以及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后,报告不及时、瞒报、漏报的学校和责任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同时该校在当年的各项考核、评比中一票否决。

2.检查各校食品卫生安全进销台帐,对每年度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对要整改的单位督促完成。

3.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所有学校食堂、小商店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

4.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在学校规划、建设和危房改造过程中要统筹考虑食堂、宿舍、厕所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每年必须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改善学校食堂、宿舍、厕所等卫生设施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符合规定。根据《如皋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意见》,开展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估。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缺陷;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1-0140-04

一、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国人大制定了《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近20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近40部相关行政法规,国务院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等近150部相关部颁规章。上述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构建了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框架及其基本法律制度,为全面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也绝非完美无缺,也存在着有待与时俱进的空间…。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体系不够完整。《食品卫生法》规范的是食品的生产(不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采集、收购、加工、贮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活动。《产品质量法》规范的是食品(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的生产、销售活动。《农业法》则对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进行了规范。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制尚未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种植、养殖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尚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调整。有的环节存在交叉,如在生产环节有卫生、质检双部门管理,在流通领域有农业、卫生、质检、商务等多部门参与。

二是内容不够全面。近年来为国际社会广泛采用的一些重要的制度,如食品企业食品安全责任保障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安全预警制度、食品安全危机处理制度、不安全食品处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赔偿制度等重要内容尚未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食品安全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空白。缺乏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应对国际食品贸易的快速反应机制,在国外有害生物和食品进入我国境内对消费者健康和动植物造成威胁时,缺乏一套有效的反应机制。让消费者、生产者、销售者及食品服务组织等参与食品管理活动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氛围。

三是要素多有重复。目前,在食品生产领域实行的是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的两要素管理,而这两要素均包括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在结果安全方面,《食品卫生法》规定为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等,而《产品质量法》规定为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等。而从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的具体内容或者标准(均包括基本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或过程标准、管理标准等)来看,两者的许多内容是重复的。就核心内容来看,卫生管理与质量管理属于重复管理。

四是职责不够清晰。目前在食品管理体制上,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食品药品、农业、商务、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而且不同部门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形成了“多头分散、齐抓共管”和“多头有责、无人负责”的局面,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相互矛盾、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监督执法的权威性。虽然我国已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监督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但综合监督部门所履行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的职责目前尚没有法律予以规范与保障。

五是法律责任不够适应。从打击目前猖獗的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迫切要求来看,《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还缺乏应有的力度,对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则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较轻,未能从危害公共安全的立法角度设定食品加工、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追究公司法人和责任人的民事和刑事责任;没有彻底剥夺违法犯罪分子再次违法犯罪的条件和能力,法律的威慑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此外,现行法律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关以及食品安全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

综上所述,鉴于《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所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食品卫生法》确定的执法主体职责已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薄,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尚未涉及;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尚欠缺对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等等;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体系内其他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指导作用已大大降低。因此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规律,把握食品安全法制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各国政府在审视传统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把握。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时代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其事关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事关食品产业发展(甚至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竞争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更新治理理念,大力加强国际合作。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和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应当相对集中化,食品安全标准应当逐步法典化,食品安全信息应当及时集成化,食品安全服务体系(检测、鉴定等)应当逐步社会化。

坚持用“世界的眼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是我们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许多国家在研究规律、把握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如下治理理念:一是科学治理理念。在对食品实施风险评估、健康评价等基础上对食品安全进行分类治理。二是综合治理理念。食品安全工作必须立足全局,统筹规划,全面安排,系统建设,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治理。三是统一治理理念。在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对跨部门、行业的某些食品安全治理要素,如政策、标准、信息、检测等则逐步实行统一管理,以避免部门、地区冲突,减少社会治理成本。四是协作治理理念。在强调社会分工的同时,更加强调社会协作,强调共同应对食品安全危机。五是责任治理理念。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承担首要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之间对食品安全承担社会连带责任。单一部门立法、单一要素立法或者单一环节立法是无法负载上述治理理念的,只有综合性的食品安全法才能承

担这一使命。

法律是创造新型社会的工具。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应当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应当按照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的辩证统一来设计各项法律制度;二是食品安全保障责任的重心落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使生产经营企业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保障主体;三是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相衔接,及时保障和巩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成果。按照以分段管理为主、按品种管理为辅的原则划清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四是应当注重采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多种形式来推进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五是体现现代社会治理理念,坚持管理和促进方法的统一,政府宏观治理与企业微观治理的统一。

三、完善法律,争取《食品安全法》尽快颁布实施

在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之前,对于采取何种途径来尽快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有关部门和人士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主张在保留《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同时,制定《食品安全法》;有的主张修改《食品卫生法》;有的将《食品卫生法》修改为《食品安全法》;等等。笔者认为,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和食品质量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三者的核心内容则是基本统一的。未来调整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应当包括食品安全治理原则、食品安全治理体制、食品安全治理内容、食品安全治理环节、食品安全治理责任等内容。之所以用治理代替监管,主要理由是食品安全保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是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食品卫生法》是难以负载上述现念和全部内容的,将《食品卫生法》修改为《食品安全法》更为可取。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新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和研究:立法管理应遵循“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综合管理的指导思想,强调系统性与协调性。立法结构应具有前瞻性,讲究严密的科学基础,对食物链所有环节都有相应的法规或条例规定。立法核心应考虑农产品安全预警与快速反应体系,引入风险分析与管理,预防为主。依法保证科学分析与信息交流咨询体系的建立并保持独立性,提高信息搜集的客观性、准确性,保证决策程序的透明性、有效性。通过立法明确执法主体,建立、完善中央政府与省地政府农产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分清职责,依法管理,注重效果。

令人欣慰的是食品安全法草案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薄弱环节,对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一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确定食源性疾病控制对策的重要依据。统一食品安全重大信息,做到及时、客观、准确。二是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相关制度,防患于未然。三是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查验记录制度、标签制度、索票索证制度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强化生产经营者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四是加强食品进出口质量管理。进口到我国境内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出口食品应当符合进口国(地区)的强制性要求,并经出入境检验合格。五是健全食品安全监督体制,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负总责,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监管权力,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六是建立畅通、便利的消费者权益救济渠道,食品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权依法获得赔偿等。在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征求了一万多条意见,很多意见也被吸纳了。2008年10月23日提请审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针对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又作出针对性的修改。修改的重点是如何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三鹿奶粉事件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明确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三鹿事件”发生后,石家庄市有关领导被免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一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这次事件中明显失职,公众对此也有不少批评意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的是分段监管,监管的各个环节之间管理、分工并不严格。比如在“三鹿事件”发生后,奶站这个环节到底归谁来监管并不明确。针对一些地方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不清、配合不够的问题,此次的草案专门增加了规定,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对食品安全实行全程监督管理,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还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二是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的检测和评估。在这次“三鹿事件”之中,如果预警制度起到有效作用的话,问题可能就不会蔓延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并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所以,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这种前瞻性的监控制度,应该和后续的检验制度、风险监测制度之间有一个对接。草案中专门增加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在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在对信息核实后,应当及时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同时草案还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依法进行检验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三是统一食品安全标准。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一些行业性的标准。针对标准不统一的现象,草案三审稿规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证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内容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统一的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

四是加强对食品小作坊和摊贩的监管。这次“三鹿事件”中,一些大的乳制品企业因为生产规模发展迅速,自产奶源难以满足生产,于是大量从农户、散户手中购进奶源,导致质量难以监管。不仅乳制品行业如此,在整个食品行业中,大量散在的食品小作坊和摊贩都是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最多的地方。因此,食品安全法草案三审稿将有关规定修改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五是强化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修订和使用监管。三聚氰胺是一个微毒的化工原料,不是食品添加剂,却被不法分子加入到乳制品中,这已成为行业

内公开的秘密。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添加非法物质的监控不到位,是导致“三鹿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食品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和滥用,保证食品的源头安全,食品安全法草案三审稿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目录范围、使用以及添加剂的标签等都做了相应规定。其中还特别增加两条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标准进行修改,对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技术上确有必要的,才能列入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范围;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有关人士认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是此次食品安全法草案修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新的规定,即使是无害的物质,目录中没有列出的,也不允许添加到食物中。

六是废除免检制度。三鹿集团曾是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三鹿奶粉曾是质检总局公布的放心产品之一,也是免检产品。但是这次“三鹿事件”恰恰表明免检并不等于安全,检验手段的失效将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食品安全法草案三审稿中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将此前国务院废除免检的措施加以法制化。

七是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强调政府在召回中的责任。三鹿集团从2008年3月份开始就陆续接到了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消费者投诉,集团也开展了一些调查,但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态扩大,直到9月份三鹿集团才召回部分市场产品、封存还没有出库的产品。为此,草案三审稿在规定企业主动召回问题产品并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要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报告的规定。草案同时还强调了政府在召回中的责任。草案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未依照本法规定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篇5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省教育厅文件精神,针对当前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在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把专项整治、日常监管、层层落实和责任到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有效的控制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患在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发生,确保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1、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重点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包括:粮、油、肉、蔬菜、水果、豆制品、水产品等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卫生设施、餐饮用具卫生安全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2、严格把关,防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校园,规范学校餐饮业经营者行为管理。

3、坚决取缔校园内无证餐饮业经营者生产食品及销售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4、加强对学校食堂环境卫生的管理,要求食堂内外环境要保持整洁,所有的餐具要陈列有序,同时应采取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害虫及孳生条件。

三、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各乡镇教委校长、县办民办各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法制办。

办公室成员:张忠仁陈志华,负责日常工作和督查、指导、情况汇总、信息反馈等工作。同时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一把手任组长,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

四、具体工作措施

1、各学校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内容。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食品安全工作。

2、学校要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编制工作规划,制定工作制度,实行第一把手负责制,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追究制,学校应有领导分管学校卫生工作和行政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行政管理人员。

3、学校主管卫生工作的领导应熟悉此方面工作的政策法规。学校的年度计划和年终总结,应有食堂卫生安全的内容。

4、食堂应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食堂建设分区要合理。

5、严格遵循食品采购的卫生要求,严把食品采购关,并科学合理的贮存食品。

6、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不得开办。

7、学校食堂应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的要求进行食品加工,保证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安全。

8、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场所包括厨房、凉菜间、蛋糕间,应配备防水、防潮、防蝇、防尘、冷藏、洗涤消毒、排烟装置等设施。

9、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实行校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堂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管理,要建立健全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10、学校要建立事物中毒或其他食原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11、建立健全事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和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要立即在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局。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恶性事故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

12、学校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单位预算,落实经费保障措施,确保食品安全工作正常开展。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篇6

据介绍,新规定制定的主要目的是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其正式实施后,我国将对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和食品包装进口商实施备案管理,由检验检疫机构对备案企业生产的食品包装容器实施周期检测并进行备案登记;同时对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实行企业代码制,企业代码应根据标准要求标注在包装容器上。

其中,出口食品包装检验检疫监管的范围包括对出口食品包装的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检验检疫和监管。

而所谓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是指已经与食品接触或预期会与食品接触的进出口食品内包装、销售包装、运输包装及包装材料。其中,对出口食品包装主要依据输入国涉及安全、卫生的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检验。输入国法规无特殊要求的,依据我国的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检验。而对进口食品包装则依据我国的技术规范强制要求检验。

根据新《规定》,出口食品包装的生产原料(包括助剂)及产品都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技术法规强制性要求,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或有毒有害材料加工生产与食品直接接触包装。首次用于加工出口包装的原辅材料,包括印油、助剂等应经检测合格并在检验检疫机构备案。食品包装及材料的生产企业在提供出口食品包装及材料给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前,应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对该出口食品包装的检验检疫。生产企业在申报时应注明出口国别,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由施检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出入境食品包装及材料检验检疫结果单》,证单有效期为一年。

未备案的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包装容器不得用于包装、盛放出口食品,进口食品包装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销售和使用。

此外,在生产出口食品时应使用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食品包装及材料,以免出口食品因包装不符合有关规定或相关材料不足导致产品无法出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时需提交《出入境食品包装及材料备案登记申请表》、《出入境食品包装及材料检验检疫结果单》、进出口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成分、助剂说明材料、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生产工艺说明材料以及备案登记申请单位就其产品中有害有毒物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自律声明等相关材料。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篇7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食堂安全自查自纠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食堂安全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一

我校位于沈北新区兴隆台镇。为加强学校食堂管理,提高安全卫生意识,学校长期以来把安全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抓平时,重细节。根据沈阳市2012年全市学校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我校食品安全工作监管小组对学校的食堂卫生工作展开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食堂硬件设备比较齐全;

2、生进熟出流程合理;

3、总体环境卫生清洁;

4、各部标识比较清楚;

5、工作人员健康证齐全;

6、灭蚊、防鼠、防蝇设备全。

7进货渠道合法,索证、索票做得比较好。

8食堂管理档案较好。

不足:1、装原料的塑料袋应该用食品级卫生袋;

3、消毒过程不够科学,使餐具不能完全消毒;

4、留样容器不合格,冰柜温度过低,量不足;

5、生熟食品容器区分不明显;

6、食品摆架不足;

针对以上不足下周五之前彻底整改,确保师生就餐安全。

为了认真落实乌江镇中心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把学校食品安全工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对学校食堂监管力度,确保全校教师就餐安全,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我校特制定如下食品安全实施方案。

一.建立组织机构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

组长:李培军

成员:郭福祥

周鹏

赵晓霞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代文韬

组员:李星光

程福林

陈燕飞

二、建立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一)、学校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从事食品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并取得健康证者方可上岗,工作时要佩戴或随身携带健康证。

2、本制度执行责任人每年组织本单位食品操作人员进健康检查,并掌握结果。

3、本制度执行责任人要定期检查从业人员持证情况,如有关部门检查时,发现无证上岗人员,除追究无证上岗人员责任外,还要追究本制度执行责任人责任。

(二)、学校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1、建立健全食堂卫生清扫制度,坚持环境卫生清洁制度;

2、主管领导定期检查(每周二到三次);

3、食堂负责人(学校后勤处)自查;

4、卫生领导组成员抽查(不定期);

5、按标准严要求,不留死角;

6、查出问题,立即解决。

(三)、学校食堂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教师餐厅卫生清扫制度,坚持清洁制度不放松,并定期检查;

2、餐厅设防蝇、防鼠、防尘设施,消灭“四害”;

3、餐厅地面保持清洁(无水、无油迹、无尘土、无垃圾);

4、餐厅服务人员要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工作时间不得吸烟;

5、餐厅服务人员出外办事前,必须脱下工作服,帽等,回来后用流水洗手;

6、餐厅服务人员上岗必须佩戴有效的健康证。

(四)、学校防投毒措施

1、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执行校门出入登记制度;

2、严把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等各项环节的安全关;

3、烹饪原料专人专管,其他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

4、厨房内除本单位工作人员外,任何人不能随便进入,工作人员离开时要锁门;

5、定期对教职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教职工防投毒意识;

6、各环节由专人负责,学校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预防投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纠正,出现安全事故要追究具体管理人及主管人员责任。

(五)、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人员应经常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及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与食品卫生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常识,并能对本单位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教育和培训;

2、卫生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做到从掌握应应会的食品卫生知识,按要求操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食堂安全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二

关于州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通报望谟县石屯镇乐化小学师生疑似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我校有关人员对学校食堂各方面的工作进行自查,通过自查我们认为学校食堂能够按照各级有关食堂方面的要求去做,能够在客观的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尽力做好工作。

一、食堂基本情况

我校有两个食堂,现有加工间、烹饪间、配餐间、储藏间、和学生餐厅等5个区域,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

二、自查情况

1、学校组织健全。开学初就成立了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杨校长任组长,李副校长任副组长,制订了工作计划,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管工作。

2、健全制度、责任到人。校长是食堂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堂管-理-员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卫生教师负责监督管理。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餐饮卫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食堂消毒制度、采购食品制度、采购索证制度、食品验收制度、食品仓储卫生制度、粗加工间卫生制度、烹调间卫生制度、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等。

3、抓好源头管理。为确保师生饮食安全,把好食品采购关,严防食物的中毒事故的发生,食堂与各食品供应商签订了食品蔬菜供货协议,认真做好取证,索证工作,坚决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蔬菜。

4、把好食品蔬菜的验收关。仓库验收员工作认真负责,每次购进的食品、蔬菜和调味品等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验收,严格保证食品蔬菜的质量,保证劣质食品与“三无”食品不进仓库。

5、把好食品卫生关。在保证食品蔬菜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消毒、清洗等食品卫生工作,确保师生吃上“放心菜”,洗菜按照流程进行,从洗菜到烧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不提供凉拌食物。1

6.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厨房关,保证危险因素发生。

7、坚持留样制度。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均不少于100克,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

8、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食堂从业人员定期参加卫生防疫部门体检与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能做到不留长发,不留长指甲,不戴手饰,注意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

9、附属设施比较齐全。各门窗有防蝇、防尘设施;有4个分别用于洗菜、洗餐具、洗手等专用的洗洁盆;有专用的餐具消毒桶;有专用的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有明显的标志并能分开使用;食品加工区有专用带盖的废弃物容器;食品仓库有防鼠板,有食品存放架,做到分类存放,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10、把好“消毒”关。所有的餐具、用具都高温蒸汽消毒。

食堂安全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三

校园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自查报告

接到xx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校园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后,我校领导十分重视,为进一步强化我校食品安全工作,提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水平,立刻召开领导班子会议,按照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加强校园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通知》精神的有关要求,立即在校内开展校园食品卫生安全自查工作,认真检查,并对检查出现的问题,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下面是我校的检查状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食品卫生安全。

我校一向以来,就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校园安全工作之中,由总务处牵头成立食堂管理机构:韩晓辉为组长,刘聪岐、李卫东为副组长,张军民、刘建社、张剑锋为成员,分工负责,层层落实。认真履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管理职责,建立了校园食品安全职责制及职责追究制。

二、按照《餐饮业和群众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建立了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食堂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制度》、《食堂安全制度》、《食堂准入制度》、《食堂留样制度》、《食品安全职责制度》、《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职责追究制度》、《消毒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预案》等一整套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证上岗。我校也定期邀请县防疫站的检查人员深入到校园进行检查。确定张军民校长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

三、组织饭堂从业员工认真学习《餐饮业和群众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加强食堂管理。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校园卫生工作条例》和《食品卫生法》,遵照有关部门的要求,食堂各项管理制度齐全,科学管理校园的食堂卫生安全工作。食堂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食堂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了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持证上岗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校园分管领导也能够随时查看食堂从业人员的工作状况,从而了解食堂的内部状况。校园执行严格的食品采购程序,食堂粮油肉、蛋、蔬菜等物品实行定点采购,确保食品的安全。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质量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全校师生员工带给更优质的服务。并按规范严格执行,对饭堂从业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每个从业员工都有健康员,做到持证上岗,工作规范。

四、加强重点部位检查监督力度,切实保证师生食品卫生安全。

校园对每一天三餐例行检查,主要检查定点采购和索证,食品留样,生熟分开,盛用具和餐具的清洗和消毒等资料;值日领导每一天也到饭堂检查督促,并进行检查记录,确保食物不受污染。并及时调整调不合理的厨房内部布置。一是蒸饭间,二是蔬菜加工间,三是打饭间。加强饭堂环境的卫生,并组织学生干部到饭堂检查评比,并将检查结果在全校公布。

五、加强宣传教育,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

为了有效地对全校师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保证食品安全教育取得实效。校园透过有力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全校师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了解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

六、把好四个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1)、把好采购、加工关:采购做好验收工作,加工做到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2)、把好“消毒”关。所有的餐具、用具都高温蒸汽消毒。

(3)、把好“个人卫生”关。做到身体不适的职工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从业人员务必取得健康证及经过食品卫生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务必做到“三白”。

(4)、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厨房关,保证放毒现象发生。

七、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坚持按量化分级管理的标准规范化管理校园食堂。

校园的配送食品的接收、储存和管理工作由校园总务主任具体负责。总务处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配送时间及数量,并对食品严格检验,严防污染、变质、过期食品流入校园。确保食品按时、保质保量配送到校园,总务处按排专人做好供接货登记工作。总务处设立专门的储藏室,配备冰柜,确保食品干净卫生,不污染、不变质。储藏室对配送的每一批食品要留样封存,留样不得少于3天,以备待查。学生灶对配送食品务必做到加工精细,确保卫生,确保营养不流失。蛋奶主管员对储藏室内保管的食品每一天要进行检查,发现霉变,过期食品要及时销毁。蛋奶主管员务必对食品加工状况和当日剩余蛋奶的储存、处理状况进行记载。总务处规范配送食品的发放程序。每一天在固定的时间由蛋奶管理员把蛋奶分发给各学生灶,各学生灶在学生领取前加工好蛋奶,并对蛋奶装捅装箱,各班生活委员清点无误后,以班为单位统一签字领取。各班在班主任组织下把蛋奶分发给学生,学生须签字。每周各班主任把一周学生领取蛋奶的登记表签字后,交总务处。蛋奶主管员务必将每月蛋奶发放登记台账汇集成册并入档,以备检查和审计。政教处配合班主任对广大学生开展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依照《县三中学生食用蛋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预防食品中毒

事件发生。

八、存在问题:

(1)、校园因经费原因,校园食堂配套设施标准不高。

(2)、校园食堂从业人员都是临时工,工资低,不够安心。

九、整改措施:

为有效的控制校园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各类事故隐患监控,切实保障校园师生员工健康安全。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校园卫生室、食堂要透过课堂教育、板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使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深入人心,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自身健康。同时,也使食堂的工作人员自觉按照《食品卫生法》进行操作营业。

(2)、加大管理力度,杜绝校门流动摊点的食品流入校园;食堂生产加工加强卫生监管,严格操作规程。加大奖惩力度。

(3)、全面停止使用一次性碗、筷和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校园透过健康教育,告诫学生不吃霉变食品,不买三无产品,不喝生水冷水,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篇8

一、领导重视 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管理委员会",校党委书记、校长史天贵亲自担任组长,成员由学校行政、后勤的有关人员组成。学校还专门从中层干部中抽一名能力强有食堂管理经验的科长亲自经营管理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饮食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切实增强全校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政治责任感,满腔热情地解决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最基层,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了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不出问题。

二、制度保证 措施到位

1、建立饮食卫生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史天贵亲自抓,将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列入各有关科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科室和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将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请记住我站域名/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校务值日、学生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对涉及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传染病防控及报告制度。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⑴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宣

教工作;⑵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向市教育局,市卫生防疫站汇报疫情发展情况;⑶积极查找传染源,控制传染源,阻止疫情蔓延;⑷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隔离患者和疫情点,消毒预防工作;⑸保护易感染人群,做好学生预防工作,采用口服药物或进行室内空气消毒;⑹对呼吸道传染病爆发要经常开窗,下课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譬如今年上半年,校内某年级连续十几名同学出现"流感"症状,总务科将这一情况汇报校长后,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集相关负责同志开会,并决定马上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遣派有关同志来校进行实地采样,后经他们认真分析比对,发现这十几名同学的"流感"症状是由于自身体质和保暖措施不当引起,并非"流感",便将"警报"解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校能积极上报"疑似疫情"并主动配合工作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5、建立校务值日领导干部陪餐制度。主要做法是:⑴每天由一名校长带领值班人员轮流陪餐;⑵陪餐人员必须早中晚按时同学生在学校专门食堂就餐;⑶陪餐人员要及时收集学生对学校伙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报告学校,以便及时改进;⑷陪餐人员要了解膳食的基本加工流程,并对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状况及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监督和管理;⑸陪餐人员要将收集汇总意见填写于校务督办单上,并交由总务科及时解决;⑹陪餐人员确有困难不能陪餐,要向学校履行请假手续,以便调整。譬如:今年秋季开学第4周,有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干部向校务值日领导反映"食堂师傅在烫热干面时,有用手抓面的现象"。潘斌楚校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有关负责同志商议,经过调查,发现问题属实。作出对不按要求操作的师傅予以辞退处理的决定,并召开食堂从业人员会议,指问题,摆后果,讲案例,起到惩前避后的作用。

6、建立学校膳食工作师生代表座谈制度。自从今年2月份学校新食堂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师生伙食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饮食样式丰富多了,饭菜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师生评价不错。基于"让每一位师生吃得更满意更科学"的愿望,我校每月召开一次膳食工作师生代表座谈会。会议由总务科牵头举行,分管后勤校长、总务、学生科长、食堂负责人及师生代表与会。会前,师生代表都认真地征集了其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座谈会显得准备充分、交流充分。会上,大家高度评价了食堂在伙食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明显的进步:"我觉得早餐味道不错!""我认为饭菜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师生代表还就饭菜口味、品种调配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例如:"食堂有个别工作人员配餐时未戴工作帽","有用手抓热干面的现象","建议所有师生自带餐具就餐","打饭时速度太慢,应按序排队"……后勤和食堂管理人员则认真地做了记录,并表示将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要求和愿望。而总务科也提前印发"膳食调查征求意见表",广泛征集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使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不断提高。

7、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师生就餐环境

学校原有食堂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功能布局落后,与我校逐年增加的生源形成了较尖锐的矛盾。为了确保全体师生用餐安全,使师生能吃到卫生、可口营养的饭菜,我校把改善师生用餐条件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专项建设改造资金,共计投入三百多万多元,用于食堂卫生设施和硬件建设。建设前专门邀请卫生监督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赴建设现场察看,并征求意见,使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合理,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在注重改变食堂面貌,整修、更新内部设施的同时,还大力加强食堂内部管理及其制度的建设,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学校食堂工作体系,使现有的学生食堂建筑规模都达到国家行业规定的标准,师生就餐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饮食卫生安全

要确保饮食卫生安全,根本在于提高饮食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抓好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月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饮食卫生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食堂和校园商店食品、大型活动等的饮食卫生安全教育。认真做好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前的学生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并要求各班召开一至两次相关内容的主题班会。

1、认真做好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月工作。学校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月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月期间,学校组织学习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饮食卫生安全事故类型、饮食卫生安全重点部位保护、饮食卫生安全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饮食卫生安全意识与饮食卫生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市教育局、市卫生监督局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饮食卫生安全、卫生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譬如:今年我校先后两次分别邀请市卫生监督局曾文兵、李华诚队长亲自到学校为后勤管理和食堂从业人员讲授《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及《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操作常识》,通过集中辅导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了解了餐饮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了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丰富多彩的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支部例会、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饮食卫生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食物中毒、防病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健康教育资料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学校利用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强调饮食卫生安全事项。通过《致家长》的公开信,增强家长的饮食卫生安全意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五、加强重点部位检查,确保饮食卫生安全

首先,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而食堂、校园商店的卫生及餐饮质量则是我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学校商店管理制度》及《茶水供应管理制度》,校务值日人员每天对学生用餐情况进行全面的饮食卫生安全检查,并且实行校务值日人员陪餐制度。学校新食堂落成后,

办理了《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在具体的食堂管理中,我们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措施:

一是加强食堂从业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组织他们学习《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及《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操作常识》等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饮食卫生安全意识和思想品质,形成强大合力,发扬团队精神,齐心协力搞好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每天有专门负责人过目进入食堂的原料,实行专职采购员签字,保证质量,并且实行出入库登记和经办人签字制度。在原料质量及粗加工方面做到:1、原料由专人到指定的长期供应点采购。2、设有专门的原料验收员,经验收,腐烂变质等不合格的原料坚决不予进入学校食堂。3、有专门盛放原料的容器,绝对不能让原料被污染。4、设有原料加工的专用场地。5、原料清洗做到荤、素分开。

二是在食品贮存方面做到:1、食品分类存放,排列整齐。2、有食品货架和货柜,并做到离墙、离地存放。3、仓库做到干燥、通风通气,有防潮、防霉设施。

三是食品制作配餐间做到:1、通风透光良好,给、排水方便合理。2、地面有无毒,耐腐、蚀材料构筑,无积水。3、粘贴有白色瓷砖墙裙。4、天花板光滑整洁,无霉点,无蜘蛛网。5、灶台及分餐台粘贴有白色瓷砖,并保持无污渍垢。6、设有能防蝇、防虫、防尘的卫生设施。7、设有蔬菜浸泡池,买蔬菜要求先行浸泡20分钟。8、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四盏。

四是对餐具做到:1、有专人负责洗涤,消毒餐具。2、设有餐具洗涤池,冲洗池及消毒柜。3、已消毒的餐具采取了保洁措施。

五是食堂卫生人员方面做到:1、食堂从业人员都经过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证。2、上班都要求穿戴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3、讲究卫生,不得留长指甲,不得戴戒指。4、不能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

六是在环境卫生方面做到:1、室内水池加盖上锁。2、环境卫生保持清洁,无卫生死角,无积灰。3、设有垃圾桶和泔水桶并加盖,能及时清除。4、排污沟保持通畅。

其次,对食堂的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情况由学生会劳动部和宿管部坚持每天两次巡检打分。班主任对缺勤学生、学校对缺勤教职工的去向,以及对存在传染可能的师生的病情,坚持进行追踪随访、登记,并根据需要及时报告。还实行了大型活动申报制度。建立健全进出校园登记制度。

再者,加强对学校商店的管理,学校定期和不定期对商店食品等进行全面检查,并要求食品供应者提供必要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以存档备查。同时,积极配合市卫生监督局对学校食堂、校园商店、饮水饮食卫生安全进行检查。

在宿舍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整肃校风校纪,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新生入学后,利用一个星期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学生管理制度》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学生佩带胸牌进出校门、宿舍、教室等。让学生懂得只有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才能成为一个学有所长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其次是将学生宿舍作为管理的重点。根据住宿学生人数多,占学生总数2/3的实际,学校拿出专项资金聘请宿舍管理员进行管理,在宿舍实施"星级寝室"评比,优秀寝室长的评选,对宿管工作成绩突出的寝室长及宿管干部予以奖励,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规范住宿生的行为,提高宿舍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住宿环境,形成良好的寝室文化。进而创造一个文明、上进、团结、和谐的住宿氛围。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又挤出专项资金对学生宿舍楼进行了改造,男女生分开上楼,分开管理。"按时就寝","统进统出",保证住宿生的安全。制定了《宿舍管理规定》、《宿舍会客制度》等相关规定。安排一名校长两名中层干部值日,落实检查住宿生的早操、晚自习、就寝情况并作好记载。

六、克难奋进,继续抓好饮食卫生安全工作

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在饮食卫生安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领导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特别是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一是社会育人环境存在不利于师生饮食卫生安全的因素。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的集中综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明显的好转。但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对师生饮食卫生安全的影响还比较大,流动小摊贩和学校附近的商店在校园周边制售"三无"食品,这些都严重干扰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篇9

1国内研究现状

1.1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状况研究

许多研究认为,我国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状况不佳。食品从业人员的整体卫生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3],对文化程度较低和从业时间较短的人员,要提高他们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规范他们的卫生行为[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的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的知识、态度、行为均不够理想,对他们进行卫生培训很有必要[4]。

1.2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大部分研究认为,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是影响其食品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改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开展食品卫生法知识培训,对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具有较大的影响;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守法知识(K)、意识(C)、行为(p)对守法观念的形成,具有较大的能动作用;食品企业管理人员守法KCp水平与企业的食品卫生状况达标率有关[5]。健康教育是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树立良好卫生行为的有效措施[6]。有研究表明,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的人群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状况明显提高,提高有关知识知晓水平是改变不良行为的基础[7]。根据健康教育的Kap模型,知识是基础,行为是目标,态度是动力,要实现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首先应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3]。

1.3培训教育和日常监督的关系研究

预防食物中毒是食品卫生工作的核心之一,要杜绝食物中毒,一靠健康教育,二靠监督监测,前者是先导,后者是保障。目前在监督监测上所做较多,在健康教育上所做较少,而要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必须使健康教育的先导作用与监督监测的保障作用并重[7]。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应相互促进[6],要把询问从业人员掌握基本卫生知识、法律法规情况,实地查看从业人员具体操作情况列入日常监督内容中去,使培训工作在加大卫生监督力度的基础上得以巩固和提高[8]。

1.4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多项研究认为,目前在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中存在一定问题,包括:①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领导和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知识培训重视不够[9~11];②学用脱节,考试形式比较单一[9];③无法根据受培训人员工作种类的不同传授不同岗位的专业知识[12];④受训者年龄、工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差别较大[12];⑤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课堂授课、观看录像等,内容枯燥、形式单一[12];⑥为降低成本,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愿意雇佣农民和临时人员,这些人员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低,卫生知识缺乏,卫生意识淡漠,多数食品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11];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数量成倍增长,基层食品卫生监督监测任务也成倍增长,为完成这些任务,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就排不上应有位置,使工作不深不实,只图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11];⑧师资缺乏、教材不足并且未能补充进新的内容[10]。

提出的有关对策有:①卫生监督执法机关在日常性监督中,应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自身卫生管理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情况[11];②培训机构资质认定是依法开展培训工作的组织保证[11];③设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建立公共卫生基础知识培训中心[10];④针对各行业的不同特点,侧重选择与本行业密切相关的培训内容[13];⑤培训工作要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8]。

1.5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技术研究

对于开展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技术的研究包括:①因地制宜地利用可行的培训方法,如培训班、讲座、录像、小组讨论、参观等[13];②培训应强调效果,不流于形式,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8,14];③建立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知应会考试题库[11];④将讲授教材法和声像材料法有机结合起来,是最受欢迎的预防食物中毒教育的有效干预模式[7];⑤健康教育干预贯穿于卫生监督的全过程,健康教育工作无论运用人际传播还是大众传播方式,都应确保其科学性与正确性,避免形式单一[14];⑥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开展教育[8];⑦健康行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需要多次培训干预以加强和巩固效果[7]。

2国外研究现状

2.1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和知识关系研究

对于培训在改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作用方面,国外研究较多。有研究发现,食品安全培训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即使从业人员具有很高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他们也不都是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的[15]。仅取得培训证书并不能保证从业人员良好地执行和保持食品安全行为,没有良好管理的从业人员在培训、知识和行为之间并没有简单的联系[16]。除了知识和培训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同样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确认和理解这些因素[15]。

2.2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传统的食品卫生培训是运用Kap模式来开展,假设提供教育和知识会刺激行为的改变[17,18],但有研究认为这一理论在改变食品安全行为方面是过时的[18]。研究表明,在培训以后一些至关紧要的食品安全行为(诸如交叉污染)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几乎没有证据证明培训对食品安全行为的总体情况会带来任何影响。对于食品卫生规范积极的反应和良好的知识,并不会直接转换为积极的行为[17]。在一些研究中,食品企业认为缺乏时间、人员流动频繁、加工场所条件、费用、学习困难、培训的组织、太多的信息等都能影响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行为[16,19]。

2.3运用行为改变理论改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行为研究

食品卫生培训只有在运用行为改变理论,并考虑从业人员行为的动机以及其他资源和约束环境时,才有可能使从业人员的行为得以改变[18]。通过应用行为改变理论,食品安全教育的效果可得以提高,存在问题的食品安全行为可得到矫正,并可使食品安全达到持续改进。可以运用的理论包括健康信念理论、消费者信息处理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20]。

应采用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对食品安全影响的方法[18]。如果设定一个经过需求评估的、可被理解的、明确的目标行为,保证食品安全的规范程序则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执行,其重点在于提供适当的食品操作方法。行为改变理论提供了关于个体行为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和怎样发生,以及行为个体对于食品操作行为考虑因素的指南[20]。

仅有培训不会导致行为的改变,只有给予充分的资源和适当的管理文化,食品安全规范才能得以较好地执行。食品安全培训需要将食品安全“风险”的概念具体化,以便向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那些管理人员)强调与他们企业有关的风险水平。培训计划的有效与否有赖于管理者的态度和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文化[19]。文化是由贯穿于企业的传统、价值、政策、信念和态度等所形成的[21]。

食品卫生培训不是为制造证书而进行的孤立行为,而是整个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基础的一部分。要达到行为改变的目标,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应把培训作为食品安全控制策略的一部分,并基于HaCCp系统的原则[17]。

2.4食品企业培训状况研究

研究表明,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对培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同时他们也表示出对培训的费用、时间等方面的考虑[17]。许多餐饮单位认识到了食物中毒发生的危险,并对食品安全法规显示出积极和守法的态度[22]。但大多数的餐饮企业都缺乏食品卫生管理体系,缺乏卫生操作程序文件,对于培训内容更新很少,相当部分管理者本身未经过师资培训,甚至是基本的卫生要素也未经培训[21]。

发展培训方法来改变工作场所的行为,被证明与传授知识同样重要。培训必须确保质量,不正确的培训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危害甚至比不培训更甚[17]。管理者的态度对于培训的实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加工环境和便利条件以及合适的文化,有利于从业人员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22]。

wHo收集了大量各国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研究结果,对此作出总结:①知识十分重要,但有时仅有知识是不够的;②健康教育经常建立在“知识能导致正确的态度,然后产生安全健康的行为”这一假设的基础上,但很不幸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③要改变行为,理解行为后面的原因及其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23]。

食品卫生安全主要内容篇10

为进一步加大我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食品卫生许可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淄博市*7年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村食品经营户主体资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关于开展夏季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区卫生局确定在8月下旬—9月上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食品专项整治活动,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总理关于“对农村市场管理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和加强的重要批示”,强化监管措施,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卫生监督机构在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健康方面的作用,开展食品卫生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许可整治力度,防范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二、整治内容

以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小食品企业、小作坊、小食品店、小商贩、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重点,严厉查处无证加工经营食品,生产经营项目超出许可范围,非法采购和使用劣质原料,违法使用添加剂和使用不合格调味品以及经营掺杂使假“三无”食品的违法行为,严格卫生许可准入标准,规范卫生许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责任。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开展农村食品专项整治,规范卫生许可是今年卫生监督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殷实小康,建设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要把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把任务和责任逐级落实到人,层层落实责任制。

(二)加大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在监督检查中,要紧密结合辖区实际,不断加大查处力度,努力使食品安全状况有明显改观。要扩大监督检查工作覆盖面,认真查找和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督促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加强对无证经营食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照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违法活动。

(三)突出重点,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业大力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加强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餐馆的食品卫生监管,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四)注重宣传,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要结合“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万家”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醒群众注意夏季饮食卫生,同时广泛宣传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四、工作步骤

采用自查与异地相互督查的方式

(一)自查:各乡镇于8月底之前按照实施方案自查。

(二)异地检查:9月1日开始从乡镇抽调车辆、执法人员,对各乡镇进行异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