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安全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7:56

食品卫生安全内容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公共卫生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68-0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不但说明人类以食物赖以生存,而且也说明食物安全性对人类的重要性。食品卫生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能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反之亦然。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1食品安全的含义及内容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安全包括四个成分:第一,成分安全,不包含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第二,功能安全,食用后不影响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第三,免疫安全,不能带有导致人体发病的动物、微生物和病毒。第四,遗传安全,即不改变人类基因和人类的遗传功能。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2公共卫生的含义及内容

公共卫生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其中,食品卫生是公共卫生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卫生界定为“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食品卫生是指提供人类食用的各种食品,在其生产、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烹饪、食用等各个环节必须符合饮食卫生标准,保证各种食品所含营养和能量安全进入人体,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食品卫生具有食品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结果安全,即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等和过程安全,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食品卫生通常并不包含种植、养殖环节的安全。

3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的相互影响

尽管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前提。而食品卫生又是公共卫生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1,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与稳定。

3.1食品安全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关于问题食品的各类报道层出不穷,牛奶业普遍使用三聚氰胺出现各种问题奶粉、养殖业普遍滥用抗生素、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化肥使用过多、农药使用以及残留严重超标、转基因食品。从沈阳“毒豆芽”、湖北“毒生姜”、牛肉膏、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到问题血旺、黑心鸭、潲水油等等。问题食品涉及面越来越广,危害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引发诸多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1.1食源性疾病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是食源性疾病2。也就是说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引发公卫问题的因素最主要的是食源性疾病。2006年9月7日陈君石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论坛”上指出,食源性疾病已是目前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源性疾病是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是降低经济生产力的重要原因。食源性疾病不但影响人类生产力,甚至危害人类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食源性疾病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的数据。郑州市2008年食源性传染病年发病率为206/10万3。2006-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共189起,发病2678例,死亡6例4。总体上,我国食源性疾病发生率较高。问题食品所带来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不但给人们造成生活、工作上的痛苦,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医疗负担,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1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表述,卫生部拟将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也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5。食品安全信息报告纳入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1.2化学污染

我国化肥使用量平均高达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农药的使用严重超标,农药残留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在食物种植养殖环节出现不安全因素,导致食品不卫生、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在食品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并不少见,少数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使用、乱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在食品包装、贮藏、运输过程中食品防腐剂的乱用及滥用等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农药的使用问题是突出问题。化学污染所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只是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加重国家治理环境的负担。不但影响食用者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3.1.3生物污染

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等污染问题,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生物污染通过食物而传播。不但引发严重的食源性疾病,而且还能引发环境污染,导致发生严重的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加重医疗负担和环境治理负担。

3.1.4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还不能确定,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毒害作用,如致癌的物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法规乃至食品经济和食品与农产品贸易方面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争议。

食品卫生安全内容篇2

2011年8月全路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铁路食品安全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铁道部和路局相关领导曾多次对卫生监督员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提出具体要求。在铁道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上,有关领导强调:食品安全与行车、人身安全同等重要,铁路运输和经营管理部门要做到“三同时”,要将食品安全工作与运输经营工作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考核[1]。此次安全大检查活动经过统一部署、集中整治、现场督导和验收总结四个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巩固此次检查的成果,现将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安全大检查期间发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铁路安全大检查活动由铁道部统一部署,北京局由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卫生监督所抽调卫生监督员由路局社保处统一安排赴各地进行检查,各铁路卫生监督所负责本辖区内各经营网点的检查及督导工作。天津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负责检查督导的餐饮服务单位35个、食品流通单位67个、餐车33组次。其中路局检查组检查餐饮服务单位5个、食品流通单位11个、餐车4组次,天津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0个、食品流通单位56个、餐车29组次。

1.2检查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铁路站车卫生监督检查办法》、《铁路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意见》相关要求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涵盖基础设施、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卫生状况等内容,按旅客餐车、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四类各有侧重进行检查,主要采取现场检查和资料审核的方式,直接对话相关责任人,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落实、销号,最后将检查、销号情况汇总统计。

2结果

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35个、食品流通单位67个、餐车33组次(餐车全部为天津客运段担当)。通过此次安全大检查活动,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操作流程、制度建设、卫生状况、生产经营条件、食品卫生意识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从天津铁路卫生监督所辖区内总结归纳的数据,纵观此次安全大检查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不健全、进出货台账记录不规范占25.9%(35/135);食品、原料存放不规范、食品与其他物品混放占23.8%(32/135);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不符合要求、不能按规定穿着佩戴工作服、帽口罩等占21.5%(29/135);防蝇、防尘、防潮设施不齐全占18.5%(25/135);环境卫生不达标占13.3%(18/135);食品洗净度、消毒不达标占11.1%(15/135);食品工具、器具、容器、冰箱、冰柜无生熟标记或未按标记存放占8.9%(12/135);工作人员个人物品不能定位存放占6.7%(9/135)。

3讨论及建议

3.1食品进货索证索票是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的前提,食品溯源的关键环节。《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是卫生监督员在现场执法的理论依据,其中对食品原料索证、索票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极强的可操作性,其关键在于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者和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3.2食品原料存放不规范,食品安全就无从谈起,其关键在于食品安全管理者不能按照其制定的卫生制度逐一落实,卫生意识淡漠,这需要卫生监督员在日常巡回检查过程中加强监督监管力度、加大监督频次等措施并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原料存放不规范的问题。

3.3“三防”设施设备不齐全,主要反映了食品安全管理者对其认识的不到位,不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购进、添置设施设备,需要卫生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不断改善。

食品卫生安全内容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对于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能够有效的保障食品的安全,进而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食品卫生监督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关法规的制定者已经认识到,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健康教育。才是保证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故健康教育对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效用。此外,健康教育的受众人群不仅要包括食品消费者,也要包括相关食品从业人员,其既要保证消费者具备食品安全的意识,也要让食品从业者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下从事食品的加工、生产、销售。进而能够有效的完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1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及开展方式

1.1加强法治教育在健康教育中,要紧抓法治教育,进而促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食品从业人员产生威慑力,也能够让食品消费者具备一定的维权意识。依照目前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情况来分析,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食品加工、生产从业人员缺乏必备的法律、法规常识,没有认识到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由于相关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偏低,经常会受到非法阻挠。而且,对于食品消费者来说,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受到食品危害时,除食品安全严重事故外,人们很少选择追究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对于食品经营者以及食品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是事实食品卫生监督的重要举措。健康教育工作,应结合实际,注重学习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让者具备一定的食品健康维权意识。也可以将身边典型违规事例和违法案例制作成宣传材料,对食品加工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

1.2以加强道德素养为核心对于食品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教育,能够对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但是,并不能真正的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导致很多食品加工从业人员为躲避食品安全监督,从而建立较为隐蔽的食品加工黑作坊。可见,单一的法律约束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食品健康问题。因而,在健康教育中应该以加强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为核心,使他们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性,并且能够让他们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人们身体的危害,使他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道德感化教育为主,提高食品安全从业者的道德素质。促使其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能够遵守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而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

1.3注重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健康教育策略多样化对于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应该本着实用化、多样化为核心,如可以组织食品安全卫生的学习活动、开展相关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知识竞赛等等,教育手段也要体现出现代化,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健康教育的相关课件以及视频,进而能够让教育内容体现出生动性的特点。此外,也要选择合适的教育环境,可以在人群密度较大的地方开展一系列的健康知识讲座。同时,也要依赖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食品健康教育平台,进而能够提升健康教育的广度。作为居民社区管理中心,也要在社区内部利用各种传媒渠道进行食品健康知识宣传。

2健康教育对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价值性作用

2.1健康教育有力促进了监督环境的形成食品卫生健康教育是保证《食品卫生法》得以落实的基础,也是提升全民健康意识以及食品卫生素养的根本措施。政府所推出的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管措施对食品从业者仅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卫生监督人员的监管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但是真正监督效力的产生应给依靠与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觉醒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对于《食品卫生法》的实施,既要加强相关人员监督执法的能力,也要完善的落实健康教育。进而塑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教育力度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食品卫生健康意识有所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顺利的展开,2008年——2012年间,食品卫生安全举报案件逐年上升,食品安全的举报内容也趋于全面,其中包括无照经营、伪劣食品的加工生产、食品掺假、食品污染等等。

2.2健康教育能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产生一定的约束力相关的健康教育能够让食品从业者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能够让食品生产经营者能够在从事食品加工、销售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加工操作规程,通过对食品违规生产、销售案例的讲解,也能够搞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觉性。总的来说,健康教育能够激发出相关食品从业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2.3健康教育能够促进食品卫生质量的提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的安全性,并且也是对食品质量、卫生教育的重要补充。食品卫生质量的好坏与食品从业人员是否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是否掌握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基本知识有着密切关系。

3总结

综上,健康教育对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价值作用,在健康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包含法治建设,也要包含道德素质建设,而且为了增强健康教育的质量,开展健康教育的手段也要体现出多元化、丰富性的特点,进而才能够保证健康教育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生最大的效用。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且加强监管作用,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文霞.试论卫生知识培训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156-157.

食品卫生安全内容篇4

【关键词】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对策

近些年来,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堪忧,学校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也时常发生,如2014年4月17日,成都新都区新繁镇龙安二小的数十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吃过午饭后,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出现了头晕、呕吐、肚子疼等症状,疑似食物中毒。这些事件无不敲响了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警钟。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方面的内容,还包含了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我国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是:提供学生生长需要的营养膳食和严防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对青海省门源县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情况就行调查,思考相关管理对策,旨在提高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状况。

1学生就餐的食品卫生安全基本情况

1.1学生就餐的类别

根据地域的不同,学生就餐的情况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县城及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市镇学校,学生就餐主要在学校食堂、周边餐饮店和个体流动餐点;第二种,农村乡镇学校,学生就餐主要在学校周边的餐饮店和校内零散饮食店;第三种,比较偏远的乡镇,学生就餐主要是自带饭菜,学校不提供餐饮。

1.2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场所

经过对我县近几年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分析,发现最容易导致学生食物中毒的场所为学校周边的食品店,比例为50%,其次为学校食堂,比例为30%,最后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采食学校周边的一些带有农药的果实等,比例为20%。中毒原因主要有细菌性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和农药中毒。

1.3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主要为以下五个方面:

(1)卫生条件差。其主要体现在加工后剩余的食材不能及时保存及清理,地上多有污水,调料盒不盖盖,剩余饭菜不做冷藏处理,尤其是夏天,蚊虫比较多,更容易造成细菌的传播,这些现象在乡镇学校中比较常见。

(2)卫生设施不完善。其主要体现在,首先消毒设施不完善,对用过的碗筷只是简单的冲洗,无法进行消毒处理;其次,冷藏保鲜设施不完善,好多乡镇学校食堂就一台冰箱,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最后,食堂厨房的现代化设施不完善,厨房面积小,粗加工和亨调一个房间进行,既不卫生又容易出现事故。

(3)操作不规范。其主要体现在部分从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工作的时候不穿戴工作服,切生的东西和熟的东西共用一个案子,对熟食不冷藏保存,餐具清洗不到位,工作人员整体卫生意思比较低。

(4)添加剂使用不当。添加剂中最容易引起中毒的是亚硝酸盐,而一些学校的食堂中,亚硝酸盐不用专柜存放,并且标识不清,极容易造成和食盐、味精等调味品混用,造成食物中毒。还有一个就是添加剂的滥用,某些工作人员为了追求肉类食品的鲜艳而大量使用亚硝酸盐,很容易造成中毒。

(5)食品及原料的来源问题。部分食堂采购的食品和原材料把关不严格,对食品采购索证管理制度不了解,进货验收台账等记录不规范,导致采购的食品产生不新鲜、不成熟等问题。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学校周围的餐饮店,为了赚取利润,采购一些劣质食材,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2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没有绝对的重视。首先当地政府没有充分意识到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抓的不严格;其次学校只注重教学质量,对食品卫生方面的工作不重视。如有些学校将食堂承包出去以后,就认为食品卫生是承包单位的事情,以后就很少过问。

2.2管理上存在漏洞。现行阶段一些学校还没有把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好,管理上面有很大的漏洞。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着漏管现象,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各级部门相互推脱责任。

2.3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府部门对学校建设的投入中,没有食堂专项建设基金,相比较教学楼、办公楼的建设投入,食堂建设明显比较简单。由于食堂的不正规,地方比较小,饭菜不合口等原因,又会导致部分学生去学校周围的小餐馆就餐,又加大了食品卫生的管理难度。

2.4监督不足。食品卫生监管部门以及教育局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检查力度不够,很多都是走个形式上的过场,很难真正起到作用。这也是由于很多州县上的学校处于比较偏僻的位置,监管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到时时的监督。

2.5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偏低。一些州县的学校食堂招工过程都比较简单,一般厨师即可,容易造成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执行能力低。

3.几点管理对策

3.1全面提高认识。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相关监管单位以及学校要对学校食堂以及周边的餐饮店的经营者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让其树立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领导也要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本着对学生的健康负责,把维护食品卫生上升到一个政治的高度,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抓好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3.2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完善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度,把学校食堂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身上,并发动全体师生共同监督,一旦发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积极上报,严惩相关责任人。当地政府、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监督所以及教育部门也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与学校食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从上到下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市、县、乡逐级审核,形成一种良性的长期机制。

3.3加大对食堂的建设投入。在国家加大对学校教育投入的同时,学校自身也应该加大对学校食堂的建设,改善食堂基本条件,增加一些基础的卫生设施,如消毒柜、冷藏柜等等;改善卫生条件与就餐环境,使食堂饭菜营养可口,这样就可以减少外出就餐的学生,提高就餐的安全性,并且还有效的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3.4提高服务质量,严查学校周围小餐馆。在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还要提高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对就业人员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以及对食堂服务人员一些基本的要求,用可口的饭菜,优质的服务留住大部分学生。不过无论学校食堂如何,也不可避免学生外出就餐,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学校周围饭馆的检查,对卫生条件不合格、滥用添加剂、无健康证经营的餐馆勒令其整改,整改无效予以取缔,严格维护学生的利益。

结论

当下学校食品卫生现状堪忧,食品卫生安全整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必须要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这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食品卫生安全内容篇5

为推动我校创建健康食堂活动工作有序开展,能够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健康、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让广大师生员工吃的舒心、放心、安心。根据**教育局《关于做好学校创建健康食堂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市创建健康食堂活动方案》与《健康食堂创建标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目的

通过开展健康食堂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食堂员工和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营造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氛围,普及健康饮食相关知识,提供健康行为指导,培养师生员工的健康饮食意识,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创建目标

1.通过健康食堂的创建活动,带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面开展。

2.全体动员,全体参加,广泛宣传,让100%的师生员工了解此项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3.普及健康知识,让食堂员工及就餐对象了解亚健康的危害。

4.改变就餐者的饮食习惯,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

5.改变传统的烹调方式方法,合理膳食营养。

6.提高就餐者增强高血压,肥胖病的防治知识水平。

三、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健康食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及全体班主任

2.食堂有专(兼)职营养配餐管理人员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专职营养配餐管理人员:***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3.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每半年累计接受2小时以上的合理膳食知识培训。并让厨师掌握制作低盐少油菜肴技能。

4.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

四、工作措施

1.食堂内安装纱窗、门帘、防蝇灯、挡鼠板等防护设施,确保食堂环境整洁,无蚊、蝇、鼠、蟑螂等。

2.坚持每天对食堂内外进行打扫。

3.张贴无烟标识,创造无烟就餐环境,聘任控烟督导员。

控烟督导员:***

4.

加工食品做到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物隔离存放;生熟用具、容器、冰箱分开使用。

5.操作间地面、墙壁、门窗、桌椅,清洁、干净、整齐;个人物品集中摆放。废弃物、垃圾及时清运、日产日清,盛放垃圾容器清洁、美观,定期消毒。

6.利用张贴画、板报、电子屏幕等形式,和可自由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宣传膳食营养健康知识,营造食堂营养健康氛围。

7.通过摆放体重计、Bmi尺、食物模型、膳食平衡宝塔等方式,指导师生员工合理膳食、吃动平衡。

8.以食堂为主体,适时开展膳食知识问答等活动,提高师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能力。

9.加强供餐服务

(1)菜肴、主食品种丰富,少量多样;保证粗加工粮食类、薯类的供应;逐步提供奶类、豆类、新鲜果蔬类;提供主要菜品的营养特点,指导师生就餐。

(2)控制膳食中油盐用量,记录油、盐的购买量和使用量,控制每份菜肴的油、盐用量,并逐步减少,以达到食用油推荐量(25-30克/人/天)、食盐推荐量(5克/人/天)的标准。

****中学

2020年**月**日

【篇二】

一、加强领导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各校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师生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认识,从保障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行和长期性。各校(包括幼儿园及其他办学机构)均要制订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要成立由一把手总负责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有效的食品卫生安络。

二、明确职责

(一)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履行的职责如下:

1.加强对所辖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列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和考核指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签订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每学期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一至两次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并做好学生课间餐、“学生奶”、饮用水及其他方面的学校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督查。

2.有计划的对学校校长、分管校长、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实施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并做好必要的考核记录。

3.加强学校食堂及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达到卫生要求,并与学校招生规模相适应。学校食堂及饮用水等基础设施达不到卫生要求或与办学规模不相适应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得批准扩大招生规模。

4.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和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5.督促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如下:

1.学校应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明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为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级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分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分工协作,各尽其职,在各个岗位和各个操作环节都要责任到人,坚决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2.学校定期召开食品卫生安全专题会议,每月检查学校食堂、饮食店、商店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达不到卫生基本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同时要做好四个“备案”:一是各层次的检查和自查工作都要有检查记录备案;二是发现安全隐患要有整改记录备案;三是出现食物中毒要有处理意见记录备案;四是要制定饮食卫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备案。

3.学校食堂应坚持“服务师生,保本微利”的原则,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4.学校要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必须向学生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设施。学校供水工作由专人监管,盛装学生饮用水的容器必须加盖加锁,每天清洗消毒。

5.学校食堂、饮食店、商店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经营的基本条件,取得卫生许可证,严禁出售“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

6.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培训,并持有卫生监督部门指定医疗单位检查的健康证明。发现患有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疾病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疾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7.学校食堂物资实行准入制度,定点采购,并建立采购索证及验收制度。

8.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饮食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9.加强食堂及饮用水源的安全保卫工作,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严防投毒事故的发生。

10.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应当迅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开展救助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各地、各校要指定专人负责包括食物中毒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全力配合抓好救治和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人要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内容为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临床表现、已采取的措施、可疑食物、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等有关内容。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得到控制后,学校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二是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学校应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三是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和责任人,以及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后,报告不及时、瞒报、漏报的学校和责任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同时该校在当年的各项考核、评比中一票否决。

2.检查各校食品卫生安全进销台帐,对每年度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对要整改的单位督促完成。

3.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所有学校食堂、小商店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

4.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在学校规划、建设和危房改造过程中要统筹考虑食堂、宿舍、厕所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每年必须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改善学校食堂、宿舍、厕所等卫生设施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符合规定。根据《如皋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意见》,开展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估。

食品卫生安全内容篇6

据介绍,新规定制定的主要目的是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其正式实施后,我国将对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和食品包装进口商实施备案管理,由检验检疫机构对备案企业生产的食品包装容器实施周期检测并进行备案登记;同时对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实行企业代码制,企业代码应根据标准要求标注在包装容器上。

其中,出口食品包装检验检疫监管的范围包括对出口食品包装的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检验检疫和监管。

而所谓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是指已经与食品接触或预期会与食品接触的进出口食品内包装、销售包装、运输包装及包装材料。其中,对出口食品包装主要依据输入国涉及安全、卫生的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检验。输入国法规无特殊要求的,依据我国的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检验。而对进口食品包装则依据我国的技术规范强制要求检验。

根据新《规定》,出口食品包装的生产原料(包括助剂)及产品都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技术法规强制性要求,不得使用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或有毒有害材料加工生产与食品直接接触包装。首次用于加工出口包装的原辅材料,包括印油、助剂等应经检测合格并在检验检疫机构备案。食品包装及材料的生产企业在提供出口食品包装及材料给出口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前,应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对该出口食品包装的检验检疫。生产企业在申报时应注明出口国别,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由施检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出入境食品包装及材料检验检疫结果单》,证单有效期为一年。

未备案的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包装容器不得用于包装、盛放出口食品,进口食品包装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销售和使用。

此外,在生产出口食品时应使用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食品包装及材料,以免出口食品因包装不符合有关规定或相关材料不足导致产品无法出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时需提交《出入境食品包装及材料备案登记申请表》、《出入境食品包装及材料检验检疫结果单》、进出口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成分、助剂说明材料、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生产工艺说明材料以及备案登记申请单位就其产品中有害有毒物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自律声明等相关材料。

食品卫生安全内容篇7

[关键词]系统论重大活动卫生监督保障

随着我国举办重大政治、经济、体育等活动的增多,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已成为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所谓重大活动,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对具有特定规模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及其他重大社会活动实施的专项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根据我国目前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保障方式、特点和效果,监督保障方法分为传统卫生监督保障和系统卫生监督保障,前者主要根据以往监督经验、方法进行食品监管,属于被动型事故监管,其哲学理论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论;后者是在构建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实际工作,其哲学理论是系统辩证论,核心是差异协同律。两种不同的监督保障方法源于不同的哲学理论,指导具体工作的视角与方法不尽相同。

一、基本概念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指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它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强调只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过于强调重点,忽略非重点的情况。而事物常常由于环境因素和内部矛盾的变化,出现重点与非重点的转化,因此在卫生监管工作中,容易出现时紧时松、跟着重点跑的现象,导致缺乏整体系统优化和前瞻性。

2.差异协同律。差异协同律是系统辩证学的中心律,它指出了系统发展的原因在于系统内部发展结构的差异性、协同性、和谐性与自组织性。差异是指系统整体内诸要素、诸层次、诸功能在结构和时空上的差别,差异现象表现出的变化就是信息。系统的差异分为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外在差异是内在差异的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又掩盖了内在质量与结构上的差异。差异包含矛盾,但矛盾不等于差异,两者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中,安全隐患不是由“矛盾”开始,而是由“差异”引起,因此,接待饭店食品生产过程的一切“差异”是监管工作的基础。

二、传统与系统卫生监督保障具体方法之比较

“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从矛盾理论到系统辩证论,为人类认识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方法,也推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的方法和认识的发展。

1.卫生监管方法。传统食品卫生监督保障是问题出发型,其工作方法是抓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食品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变化、问题(系统辩证论中称为差异),发展不到一定程度,不能作为主要矛盾,往往不能提前采取措施,预防为主成为空谈。系统论食品卫生监督保障是发现问题型,即从系统内部出发,研究食品制售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系,检查可能发生食物中毒的环节,把生产中出现的差异作为信息,进行安全信息管理,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2.卫生安全生产。传统卫生监督保障中,由于强调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卫生安全依附于生产而存在,而安全基础工作的作用受到忽视,但在实践中,安全问题不一定都可以表现为矛盾,更多的是差异,当差异不涨落、不融合、不放大时,危险因素就不会发展为矛盾,安全问题就容易被忽略。而在卫生安全生产与经济出现冲突时,由于管理者缺乏系统思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系统论食品卫生监督保障强调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工作以系统辩证论作为指导思想,重视研究生产中的各种差异,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认识来分析解决食品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卫生安全问题。

3.卫生知识培训与安全意识。一般来讲,从业者食品卫生安全素质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着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矛盾,可以通过卫生知识培训缩小、转化,形成与企业一致的积极力量。系统论食品卫生监督保障认为,从业者的卫生安全知识与意识是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中,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差异,是依靠单一的重罚性强制管理所无法解决的,因此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从业者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对正确操作与违章作业的差异的认识,自觉意识到这些差异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性,避免从业人员缺乏科学的食品卫生技能和正确的卫生安全意识的差异在某种条件下,与食物中毒因素协同放大,造成食物中毒事件。而传统卫生监督保障方法未能区分从业人员卫生意识的差异,卫生培训效果缺乏针对性,因人的因素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概率增加。所以,通过食品卫生专业培训,改变系统中“人”这一要素的结构、层次,缩小与食品制售安全性要求的差异,以达到系统最优化。

4.预防食物中毒。从对立统一规律角度看,食物中毒是矛盾发展和运动的特殊阶段,因此接待饭店处理和解决食品卫生问题往往采取以斗争性为主的解决方法,机械的按照规章制度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类似的食物中毒仍重复发生;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食品制售过程出现各种差异是常见的,大部分差异不会轻易导致食物中毒,预防食物中毒要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等全方位入手,对企业整体规划、优化生产过程、规范操作、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管理等诸多的间接原因进行全面改进,控制有关差异变化,使有关差异与食品安全要求的差距缩小或协同发展,从而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2006年2月13日

[2]陈先达杨耕:马克斯主义哲学原理.(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7页

[3]乌杰: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科学发展观[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7,13(3)1~12

食品卫生安全内容篇8

【中图分类号】R179G478.5

【文章编号】1000-9817(2008)03-0283-01

【关键词】食品处理和加工;公共卫生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为了解淮安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状况,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用餐卫生安全,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食堂卫生监管提供依据,笔者于2007年6月对淮安市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选取淮安市8个县(区)有食堂(主要用于学生就餐)的学校(含幼儿园)381个,其中城区学校食堂120个,乡镇(含农村)学校食堂261个;共有食品从业人员3486名。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各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具体负责调查填写,内容包括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及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简称“三证”)持有情况,学校食堂经营方式、卫生管理、建筑与布局、食品采购及储存、卫生设施、从业人员状况等。

2结果

2.1“三证”持有情况在所有学校食堂中,7.61%无卫生许可证(29/381),1.69%的从业人员无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59/3486)。

2.2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及经营方式情况在381个学校食堂中,卫生管理制度健全的322个,占84.51%,其中城区学校食堂达95.0%(114/120),乡镇学校食堂达79.69%(208/261);已明确专/兼职卫生管理员的350个,占91.86%,其中城区学校食堂达99.17%(119/120),乡镇学校食堂达88.51%(231/261);食品采购能坚持索证的277个,占72.70%,其中城区学校食堂达90.83%(109/120),乡镇学校食堂达64.37%(168/261);220个学校食堂由学校自身管理经营,占57.74%,161个食堂由私人承包经营,占42.26%。

2.3学校食堂基本卫生设施情况防蝇、防鼠、防尘等“三防”设施齐全的284个,占74.54%,其中城区学校食堂达94.17%(113/120),乡镇学校食堂达65.52%(171/261);餐具清洗、消毒保洁规范的233个,占61.55%,其中城区学校食堂达85%(102/120),乡镇学校食堂达50.19%(131/261);有充足有效的冷藏设施的310个,占81.36%,其中城区学校食堂达98.33%(118/120),乡镇学校食堂达73.56%(192/261);食堂流程布局合理的256个,占67.19%,其中城区学校食堂达75.00%(90/120),乡镇学校食堂达63.60%(166/261);食堂餐橱比≥1∶2的231个,占60.63%,其中城区学校食堂达77.50%(93/120),乡镇学校食堂达52.87%(138/261);设有专用食品原料库的303个,占79.53%,其中城区学校食堂达89.17%(107/120),乡镇学校食堂达75.10%(196/261)。

3讨论

调查显示,淮安市部分学校食堂无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现象依然存在,无证经营的学校大多缺乏基本卫生设施,与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标准差距较大,无法办理卫生许可证,其中少数学校食堂虽已具备基本卫生设施,稍加投入即可取得卫生许可证,但大多由私人承包经营,不愿投入,迟迟不能领证。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的占84.51%,能够严格执行采购索证制度的占72.70%,说明有的学校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不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大多采取一包了之的方式,对卫生监督置之不理。由于承包人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采购食品原料只考虑价格,不顾及食品卫生质量,对食堂的硬件卫生设施更是很少投入,即使有卫生管理制度,也是形同虚设,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调查显示,城区学校食堂无论卫生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管理等方面明显好于乡镇学校食堂。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乡镇学校的投入不足,学校食堂没有经过预防性审查,布局工艺流程不合理,无功能分区,存在先天不足,又无力对食堂进行改造;二是学校健康教育及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不够深入,在农村学校表现更为突出,从校长到食品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卫生知识缺乏,“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三是乡镇学校分布的地域较广泛,卫生监督力量难以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指导。

食品卫生安全内容篇9

为进一步加大我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食品卫生许可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淄博市*7年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村食品经营户主体资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关于开展夏季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区卫生局确定在8月下旬—9月上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食品专项整治活动,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总理关于“对农村市场管理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和加强的重要批示”,强化监管措施,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卫生监督机构在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健康方面的作用,开展食品卫生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许可整治力度,防范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二、整治内容

以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小食品企业、小作坊、小食品店、小商贩、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重点,严厉查处无证加工经营食品,生产经营项目超出许可范围,非法采购和使用劣质原料,违法使用添加剂和使用不合格调味品以及经营掺杂使假“三无”食品的违法行为,严格卫生许可准入标准,规范卫生许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责任。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开展农村食品专项整治,规范卫生许可是今年卫生监督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殷实小康,建设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要把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把任务和责任逐级落实到人,层层落实责任制。

(二)加大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在监督检查中,要紧密结合辖区实际,不断加大查处力度,努力使食品安全状况有明显改观。要扩大监督检查工作覆盖面,认真查找和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督促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加强对无证经营食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照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违法活动。

(三)突出重点,建立食品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业大力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加强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餐馆的食品卫生监管,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四)注重宣传,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要结合“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万家”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醒群众注意夏季饮食卫生,同时广泛宣传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四、工作步骤

采用自查与异地相互督查的方式

(一)自查:各乡镇于8月底之前按照实施方案自查。

(二)异地检查:9月1日开始从乡镇抽调车辆、执法人员,对各乡镇进行异地检查。

食品卫生安全内容篇10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市食品摊贩的管理,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摊贩,是指在街头或者其他公共场所从事餐饮服务、食品销售或者食品现场制售的经营户(含集中交易的食品摊贩,不包括销售初级农产品的农民个人)。

第三条市及县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市容管理、工商、环保、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食品摊贩监管工作。

第二章食品摊贩集中交易场所设置

第五条食品摊贩集中交易场所的建设按照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企业经营的模式进行,经营企业负责进场交易食品摊贩经营行为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食品摊贩集中交易场所的设置应当遵循方便群众、不妨碍城市交通、不扰民、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原则。

设置场地应当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城市主干道两侧、校园周边100米内、新建小区、超市、农贸市场内不得设置食品摊贩集中交易场所。

第七条城乡规划部门负责设置、市容管理部门负责建设食品摊贩集中交易场所,同时征求食品药品监管、环保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设置食品摊贩集中交易场所应当为经营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卫生设施、统一的经营设施。

第九条集中交易的食品摊贩应当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登记的类别经营,未经许可不得变更。

第十条食品摊贩集中交易场所应设置标志牌,公示市场区域、开闭市时间、经营范围、管理制度、责任单位、责任人、投诉电话等。

第十一条食品摊贩集中交易场所外禁止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第三章食品摊贩经营卫生要求

第十二条食品摊贩应当按其经营项目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申请备案登记,食品摊贩凭备案登记文件向市容管理部门申请摊位证,取得摊位证后方可在指定的区域内持证经营。

第十三条食品摊贩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保持经营用具和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整洁;不得超出设定区域经营。

第十四条食品摊贩不得生产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严禁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十五条食品摊贩应当建立进货验收和索证索票制度,进货验收和票证台帐记录留存备查一年。

第十六条食品摊贩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食品摊贩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依法取得健康证明。

第十七条食品摊贩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配备防晒、防雨、防尘设施;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进柜销售。

(二)有食品存放货架、食品应隔墙离地存放,不可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三)保持食品外包装的整洁,不得破损。

第十八条食品摊贩从事餐饮服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保持上下水通畅,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餐饮具应全部使用消毒餐具;

(三)经营场所应当放置垃圾容器,并做到密封;

(四)禁止随意倾倒污水、污物等餐余垃圾;

(五)控制噪声、油烟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使用气、电等清洁型灶具,禁止使用煤炉等灶具;

(六)从事炸、煎、炒等可能造成地面污染的,要铺设隔离层;

(七)经营烧烤的,配备消烟除尘设施;

(八)配备必要的防蝇、防虫、食品保鲜等设备。

第四章食品摊贩监管

第十九条各级卫生、市容、工商、食品药品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依法履行对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职责: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摊贩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以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

(二)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除餐饮类的食品摊贩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三)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类食品摊贩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工作;

(四)各级市容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摊贩集中交易场所的环境卫生,并负责未经许可的食品摊贩的取缔工作;

(五)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食品摊贩在经营过程中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行为的,各监管部门要依据相应条款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各级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在食品摊贩监管工作中、、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