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十篇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十篇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6:42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促进健康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以普及基本卫生知识为切入点,结合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改水改厕和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活动,健全和完善农村健康促进行动的运行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进农村卫生知识的全面普及,进一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工程内容和形式

面向农民广泛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组织开展卫生科普知识讲解、健康检查、敬老助残、健康咨询等活动,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一)组织医疗卫生专家定期到农村举行健康教育讲座,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讲座的重点是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传染病及其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二)敬老助残,免费为中老年人健康查体。

(三)为健康检查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四)不定期组织开展义诊和现场卫生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并设立咨询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咨询。

三、工作重点

(一)开展“八个一”活动,传播健康知识

1、办好一个栏目。区电视台要开办“卫生与健康”栏目,每周播放不少于2小时的节目,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健康知识。

2、上好一堂课。依托镇街文体中心、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开展“农民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一是对村医、村干部、妇女主任、村民小组长进行培训,培养骨干力量,培训时间不少于12学时。二是由镇街、村健康教育骨干对农民群众进行轮训,培训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到95%以上。三是利用“大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参与式健康教育活动。四是利用党员教育电教设备,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有针对性的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及家属传播防治知识。

3、每户一本书。卫生部门组织编印一本通俗易懂的《农民健康教育读本》,并发到每个农户。

4、设立一个健康教育咨询点。每个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设立一个健康教育咨询点,为农民群众提供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服务。

5、演好一场戏。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编排以卫生法律法规、保健知识为内容的文艺节目,采取巡回演出的形式,送戏下乡宣传健康如识。

6、放一场电影。每个行政村放一场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为内容的电影。

7、建一个卫生宣传栏。每村建一个卫生宣传栏,作为经常性宣传防病知识的阵地。

8、建立一份健康档案。为查体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农民健康信息,针对农民个体健康状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会农民掌握传染病的预防办法和手段,提高自我防病能力和保健水平,力争农民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100%,肝炎、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90%,妇女、儿童保健常识知晓率达到85%,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

(二)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的健康教育。针对农村妇女、儿童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妇幼保健,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降低婴幼儿营养不良率、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健康习惯;在镇街相关企业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职业健康危害;以社区为基础,加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与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结合,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通过宣传农村卫生政策,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知晓率达列100%;农村儿童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达到90%,适龄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率达到95%;农村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中小学生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高危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达到100%;普及《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三)开展环境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健康教育,围绕“三改”(改水、改厕、改庭院)、利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等内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治理农村乱倒垃圾、乱堆乱放等现象,做到家禽、家畜圈养,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9年5月上旬)

区疾控中心结合实际提出我区具体工作方案,制作农民健康档案样表,搞好基线调查等基础工作。

(二)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5月中、下旬)

召开工程启动会议,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广泛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三)实施阶段(2009年6月—11月)

1、成立区级专家指导组,培训镇、村农民健康教育骨干队伍。

2、各镇街按照具体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工作。要组织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团,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深入各村开展宣传。要及时总结经验,反映工作亮点,撰写上报工作信息。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开展。

3、督导检查。各级农民健康教育工程领导机构要定期组织检查,掌握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四)总结评价阶段(2009年12月)

区农民健康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按照本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求,采取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现场评估等方法,对各镇街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并公布检查结果。

各镇街要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基础资料,完善档案管理,接受区检查考核。

五、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区农民健康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明确工作分工,具体如下:

宣传部门负责做好农民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并将工程列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计划。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工程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做好工程专项资金筹集、管理和划拨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并会同审计部门加强工程专项资金的监管审计,切实管好用好工程资金。

卫生部门负责做好业务指导工作,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做好人员培训、提供健康教育材料等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推广科学种田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在农民技术培训等工作中,增加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

文化部门负责制定文艺活动计划,组织编排、演出有关文艺节目。

广电部门负责制作并免费播出工程公益广告、录音、录像节目,开辟工程专栏。

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推行健康教育课制度,提高农村健康教育开课率和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

科协负责指导建设农村卫生宣传栏,并设计宣传栏样式和每期宣传内容。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2

二、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

从巩固提高“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区”入手,不断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试点。一是认真做好新农合医疗与服务。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搞好对参合人员的医疗服务,修订了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了报销比例。在全区开展了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截止目前,共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56120人。二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农合管理的规定》,区新农合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定点医疗机构择优劣汰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三是全面推行信息微机网络管理。多方筹集资金,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微机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将药品经营、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所有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安装管理软件,以街道、镇为单位设立局域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立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信息监管与汇总,并与区新农合管理网络连接。参合病人用药由微机自动审核报销,并将信息上传至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予以时时审核监控,防止了套取新农合基金现象的发生,切实管好用好了农民的救命钱。

四、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严格执法监督,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监督执法力度,今年对辖区内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12家医疗单位进行严格考核、校验;对从事助产技术、结扎技术、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二是规范产科管理。加强了产科硬件设施的建设,配备必须的医疗设施和产科技术人员,全区4个定点接生单位均达到《山东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三是积极开展妇幼三项保健工作。区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妇幼卫生“三期保健”工作,与区民政局、人口与计生局联合,将婚前医学检查率纳入考核年度工作考核。努力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及产前筛查工作,建立了产前筛查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不断提高妇幼系统化管理质量。

五、健康教育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推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向纵深发展。作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全面推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向纵深发展。制定了健康促进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城市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了控烟工作力度。财源街道、岱庙街道通过了省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验收。二是抓好内涵建设,提升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特别注重实施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注重发挥和协调社会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种传播媒介的力量,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三是继续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促进医院活动。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特点,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医院健康教育的特点,重点抓好门诊教育、病房教育和对院内职工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与促进贯穿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

六、农民健康档案逐步建立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3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为宗旨,建立农村卫生科普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普及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基本卫生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行动目标和任务

(一)行动目标。到2010年,全市建立起完善、运转有效“行动”工作网络;农村中小学生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65%;农村居民对“行动”的标识和核心信息的知晓率达到60%;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等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5%。

(二)工作任务。

1、市卫生局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及培训,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年开展一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每场参与人数要达到80人。开展社区科普教育,传播核心信息,做好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普及健康档案的建立等工作。

2、各乡镇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每季度一场,每场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对教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专干等重点人群组织一次健康教育培训,建立“行动”标识或宣传标语两处,每季度更换一次。

3、各村每年要进行4场科普知识讲座,要求每场参加人数60人以上。建立“行动”标识或标识一处,每季度更换一次。每年组织一次健康教育培训,对村民进行健康知识问卷测试。对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进行健康检测及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普查,并针对重点人群提出干预措施,建立健康档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达到预防各种疾病的目的。

三、评比指标

(一)政策指标。实施“行动”情况督导(5分);组织“行动”效果评价(10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3分)。

(二)过程指标。骨干人员培训率(20分);黑板报、宣传栏更换频率(10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20分)。

(三)效果指标。农民“行动”核心信息知晓率(20分);农民与核心信息相关的行为形成率(20分)。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组长由副市长卢广金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秘书长裴刚,市卫生局副局长、爱卫办主任高景贵担任,成员由市教育局、农发局、精神文明办、团委、妇联、广电局、卫生防疫站,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主管领导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防疫站,电话:*,省健康教育驻*办事处联络员李立君。

(二)严格管理。市卫生局对“行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本次活动健康知识科普讲座的专家及检测人员由健教办严格考核后聘任派出,在科普讲座、检测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由健康咨询医生面对面展示、介绍产品(不可超越国家规定的功能范围)。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开展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以改善村容村貌、培育新型农民为着力点,以实现农村“五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五通”(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客车)、“五有”(有文体设施、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文化广场)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生活质量,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在去年开展创建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标准,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努力实现“六个新”目标,即农民收入有新的明显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有新的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有新的明显发展,农村体制改革有新的明显进展,农村现代文明有新的明显进步,农民素质有新的明显提高。力争年内全县新建55个文明小康村,100个文明生态村;“*”末,全县行政村全面建成文明生态村,80%的村建成文明小康村。经济基础好、创建条件成熟的乡镇,要提高创建标准,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二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二、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参照标准

(一)文明小康村

1、村级班子坚强有力。(1)认真学习和实践“*”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健全。(2)村“两委”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团结协作,管理民主,勇于开拓创新,群众威信高,干群关系融洽。(3)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创建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明确,组织实施得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1)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宣传教育常年开展。突出抓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荣辱观、价值观得到大力弘扬。(2)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农民夜校、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宣传栏、阅报栏等宣传教育阵地设施完善,党员联系户制度健全。(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落实到位,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县公民文明公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村民关心集体,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风气良好。(4)“文明信用户”、“五好家庭”、“绿化美化进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5)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健全,无青少年违法犯罪。

3、移风易俗扎实有效。(1)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作风得到充分发挥。婚丧嫁娶无大操大办,火化率达到100%。(2)村风民俗文明健康向上,村内无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

4、科教文体卫稳定发展。(1)科普工作扎实深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开展,农民素质全面提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逐年增加。(2)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学校、幼儿园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合格,“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学前儿童入园率90%,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无青壮年文盲,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3)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健康知识和计划生育宣传普及,计划生育工作达标,农村各项政策落实到位。(4)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体设施完善,达到国家、省、市要求标准,活动开展经常,内容健康向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完善,卫生防疫措施得到落实,卫生室医疗设备、医务人员资质达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6)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五保户”供养率达10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

5、社会治安秩序安定。(1)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强,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农民权益得到保障。(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治安形势平稳,无恶性刑事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丑恶现象,无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事件,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3)重视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制度落实。

6、环境面貌整洁优美。(1)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合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达到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要求。(2)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达到80%以上。(3)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破坏生态事件;节约用地,无违章用地、乱占乱建现象。(4)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污水及垃圾处理及时,改水、改厕、改厨工作扎实有效,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90%以上,饮用水安全卫生合格率100%,村庄无“三大堆”,污水有序排放。

7、基层民主制度健全。(1)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委会依法选举产生,村“两委”关系融洽。(2)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民主。(3)管理规范有序,村务、财务公开,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4)村民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8、农村经济发展壮大。(1)村“两委”班子发展思路清晰,工作措施得力,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2)农业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含量和产业化程度较高,二、三产业健康发展。(3)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服务规范。(4)农业投入逐年增加,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保护。(5)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秸杆气化、沼气、太阳能等节约型能源得到推广应用。(6)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人均纯收入和公共积累居全市领先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65元以上。

(二)文明生态村

1、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1)村“两委”团结协作,发展思路明确,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力,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2)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办事,廉洁奉公,村务、财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民主,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干群关系融洽。(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经济案件、治安案件和责任事故。

2、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1)农业产业结构合理,生态农业建设扎实有效,农业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农业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2)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3)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措施,妥善解决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困难。(4)村办学校符合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5)村里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6)无计划外生育。

3、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1)村庄规划整齐,布局合理,道路畅通,村容整洁卫生,村内主要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建有排水设施,村庄无“三大堆”。村庄绿化率30%以上,田间林网化达到70%以上。村内私搭乱建、有碍观瞻建筑得到有效清理,废河坑塘全面治理。(2)推广秸杆气化和沼气池建设,垃圾定点存放、及时清运、无害化处理,禽畜圈养,改水、改灶、改厕普遍推广,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0%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3)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生物肥、生物农药及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广泛应用,废弃农地膜有效回收,“白色污染”得到遏制,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无焚烧秸杆现象。

4、村风民俗健康文明。(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县公民文明公约》家喻户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得到广大干部群众尊崇和弘扬。(2)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十星级文明户”、“美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文明创建评选活动有效开展,农户参与率90%以上,村民和睦相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及非法宗教活动。(3)设立宣传栏和公开栏,内容更换及时,有文体设施和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普和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村风民风良好。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推进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创建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是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生态优县建设的重要举措,工作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创建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总抓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具体方案,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二)实施典型引路,提高创建水平。各乡镇要确定3—5个村,在改变居住环境、住宅向楼房集中化发展,在开展村民教育、提高科学素质方面,在活跃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文化事业方面,在以工促农、改造村庄方面,在盘活资产、筹集资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积累经验。煤矿搬迁村庄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建成集中展示新农村建设的窗口。

(三)强化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各乡镇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各级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争取国家和省、市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调动各乡镇、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每完成一个文明小康村创建任务,奖乡镇5000元,每完成一个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奖乡镇2500元,年底考核验收后兑现。要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共建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活动。各省、市级文明单位,要充分发挥文明创建经验优势,立足单位实际,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共建村提供大力支持。要明确责任分工,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加快各乡镇的创建进度。

(四)坚持科学规划,扎实稳步推进。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制定规划要符合实际,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经济条件较好、建设积极性高的,重点建设文明小康村;对经济条件差、基础薄弱的,侧重于提高内涵、改善环境,做到不变民居变内涵、不建新村变环境,先创文明生态村,再建文明小康村。整个建设过程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5

关键词:学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成千上万的农民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外出务工、创业,而把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照料,导致大量留守儿童出现。某些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和家庭教育,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为保护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做出了专门的制度性安排。《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关爱保护。学校作为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呢?

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缺乏亲情和关爱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监护人和生活时有变化,生活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学校作为儿童成长的一个主阵地,应长期跟踪和把握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为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一份成长记录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成长情况,把握其成长轨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如每年开学初,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调查工作,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普访,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摸清本校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的详细情况,为每个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信息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父母姓名、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委托监护人的姓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与留守儿童的关系,等等。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学校要安排专人进行专门的管理,并根据学生的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有关内容,确保每一位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确保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及时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指导与帮助。

二、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沟通

学校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密切联系,通过多种方式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进行沟通,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交换意见,形成家校关爱合力。

1.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加强与留守儿童身边的委托监护人的沟通。留守儿童身边的监护人多为孩子的祖辈(如爷奶奶)和父辈亲戚(叔婶姑舅等)。这两类监护人各有特点,祖辈由于隔代亲的缘故,对孩子多是百依百顺、溺爱有加,加上农村一些老人观念落后,缺乏文化知识,对儿童教育与学习即使有心也无力;亲戚多于父母同辈,某些抚养人碍于情面,对于朋友或亲戚的孩子多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即使发现孩子学习或行为上的问题也不想多管,以免严厉管教伤了感情,因此对留守儿童多采取“物质+放任”的教养方式。为此,学校要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增强学校与监护人的沟通,积极指导留守儿童的祖辈或亲戚的家庭教育,向他们介绍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亲情关爱与教育,充分发挥自己身为监护人或抚养人的抚育责任和义务。

2.开通“师―长热线”,加强与留守儿童外出父母的沟通。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把孩子托付给他人抚育,但依然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负有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重大责任。因此,学校可开通“师长热线”,加强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及时交流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向留守儿童父母介绍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儿童的方法技能技巧,引导他们如何做合格家长,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经历,他们比一般人更敏感,教师在平时教育中必须更小心谨慎,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1.营造温馨的人际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某些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日常多表现为敏感脆弱、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多愁善感或过度保护自我、多攻击等。为此,学校可通过“亲情导师制”、“亲亲一家人”等活动,让留守儿童与学校的老师、同学结成亲密的“一对一”帮扶互助对象,让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里时时刻刻体验到老师、同学的关爱,体验到家庭般的温暖。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提升留守儿童心理素质自我防护水平。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开始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增加学生的心理体验,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活动方式。如在实践中可开设“我是生活小能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感恩亲情”、“我能行”等教育活动,让留守孩子和其他学生一起,在活动中体验亲情、友情,学会理解父母、感恩亲情,学会合作与互助,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通过诸如“我的心情我做主”、“月有阴晴圆缺”、“我的烦恼”等心理健康活动,引导留守儿童体验学习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心理素质。通过“卫生习惯与健康行为、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意外伤害预防与自我防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箱”,做好个别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学校除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外,还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箱,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注意细心观察,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搭建亲子沟通平台

亲情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任何来自家庭外部的p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关爱问题。父母不能在留守儿童身边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并不一定意味着不能对孩子进行教育。马卡连柯说:“正确的教育并不要求家长寸步不离自己的孩子。”“随时都在进行着教育,即使您不在家时。”为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为留守儿童搭建多种与父母沟通的平台,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感悟亲情、享受亲情、弥补亲情教育的不足,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1.开通亲情电话。所谓亲情电话,就是让留守孩子能和父母在学校里进行原声交谈。它是一条连接留守孩子与其父母的神奇纽带。学校的亲情电话和他们在家里打电话不同,因为在家里总是有祖辈或监护人的旁听,所以许多时候,电话都成了“告状”的替代品,而学校的亲情电话,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尽情享受与父母心与心的联结。通过亲情电话,学生可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汇报自己的近期学习生活情况,提出内心的想法与困惑;父母可以借此指导子女的生活与学习,表达对子女的疼爱与鼓励,并提出期望。如学校在家访或“师长热线”中,告知家长学校的亲情电话号码及各年级开通亲情电话的时间,并安排好相应的教师组织活动,做好记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安排每位农村留守儿童一周或半月与家长进行一次交谈。

2.开通爱心邮箱。所谓爱心邮箱,即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情感交流。在现实中,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他们认为自己外出打工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会或很少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有些孩子对父母很陌生,甚至亲子关系出现了障碍。另外,电话沟通依靠的是口头语言,它与书面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孩子与父母在电话中可能羞于使用“甜言蜜语”,孩子无法充分感到亲情的滋味。为此,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学校老师可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引导留守儿童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如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倾诉对父母的思念,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等等。同时鼓励父母对学生的书信进行回复,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疼爱、对孩子的思念、对孩子的期望等。通过亲情书信的往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交流中得到培植。学校可建议或引导每个班的留守儿童,每半个月或每个月给父母写一封信,并在“师长热线”中提醒家长及时给孩子回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Z].国发〔2016〕13号.

[2]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通知[Z].国卫流管发〔2016〕20号.

[3]马卡・连柯,著.丽娃,译.家庭和儿童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9.

[4]黄艳萍.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4).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6

一、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生物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健康教育,是时展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健康生活意识的体现,是加强和提高初中学生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保证学生具有健康生活的意识,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影响学生家庭生活中的健康理念,对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代教育重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教育,同时StS也是世界共同关注的教育问题,成为教学改革中一种新的构想,关注学生未来在社会中运用科学与技术的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生物学科比其他课程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健康、卫生、保健、环境、资源等内容构成了初中生物教材的全部,而这些都是人们生活常有接触的,跟生物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内容。特别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膳食的合理营养问题、肥胖问题、与性有关的问题、粮食问题、疾病的防治等问题的阐述,使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说,加强生物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StS教育的实践体现。

二、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

1.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开展健康教育

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更加强调面对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生物教学重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开展生物教学的实践活动还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途径。生物教学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的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生物学问题。生物教学的探究活动一定要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加强健康、卫生、防病、环保等知识传授。先让学生依据现成的探究方案开展实践活动,激发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给出的探究问题内容设计活动方案,确定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探究,在这个措施制订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内容开展健康教育。现行初中生物教材,大约有53节是关于健康教育的,所以开展健康教育实践,可以在生物实践活动中进行。如,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人的瞳孔大小的变化”等的探究活动中,可以进行食品卫生教育,预防近视眼。

2.在多种教学形式中开展健康教育

初中学生依然处在以兴趣为主的学习状态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依然要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在学生情趣盎然的状态下,能够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健康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涉及的健康知识相当多,能够结合生物教学开展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农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及提高健康意识,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生物教材的兴趣,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采用多种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的质量。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变教师教为学生主动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要务。如教学“血液”这一节时,本来这是一节很普通的教学,但是教师可以使教学变得有趣味,可以将血细胞的三种成分比喻为“搬运工”“修补匠”“英勇的战士”,这一比喻,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添了一把火,把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味。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开展健康教育,如科学饮食、保证血液质量、预防心脑血管病,可以实现生物教学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目的。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7

关键词:指导思想;活动分类;活动要求;物质保障;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2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141

一、农村学校社团活动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农村学校社团活动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农村学校社团活动要认真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坚持积极进取、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农村学校社团活动要有合理的社团分类

对社团进行合理的分类,是做好社团活动的重要保障。要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努力创造条件,开设与地域艺术相结合的各种艺术社团。社团分类主要有:花式篮球社团、健美操社团、舞蹈社团、大合唱、读书社团、手工制作、书画社团、文学社团,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农村学校社团活动中要有明确的要求

花式篮球社团:主题要鲜明,且内容积极健康;动作流畅、自然;队形变化多样有序,整齐规范;队员精神饱满,昂扬向上。

健美操社团:主题要健康、活力、富有激情;风格突出,富有创意;音乐的选择与动作风格相一致并配合协调;能充分利用场地和空间;动作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身体能力和运动水平;动作完成轻松、准确、流畅;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基本姿态和技术正确,动作优美。动作要展示内心的激情,体现健康、积极向上的情绪;队形变化清晰、流畅,体现集体配合的意识。

舞蹈社团:舞蹈编排要新颖有特色、有层次、有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舞蹈音乐清晰丰满,紧扣舞蹈内容;学生动作到位,舞姿优美,节奏感强,整齐一致,精神饱满;舞蹈内容积极向上;舞蹈的整体效果好,富有感染力。

大合唱:进出场要迅速有序、队形整齐、服装统一、仪态大方、精神饱满;指挥姿势正确、灵活准确,动作大方协调,与乐曲情绪相符;歌曲内容思想性强、健康向上、整体编排新颖;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台风好,上下台纪律良好,做到快静齐;合唱人员、指挥、伴奏舞台表演准确、恰当,配合默契;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具有良好感染力。音乐处理得体,音色优美、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气势磅礴,声部均衡和谐,层次清晰,强弱快慢对比鲜明,有感染力、表现力。声部层次清晰、有立体感、音乐情感表达细腻;演唱形式丰富,具有一定的艺术技巧,音准节奏掌握良好。方法正确,形式丰富新颖(如领唱、轮唱、动作或其他演唱形式,音乐表现完整,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读书社团:能准确、清晰、简洁、概括地介绍所读书的内容;能详细、清晰、具体地介绍自己对所阅读书籍的理解;书写整洁规范,每篇字数不少于500字。

手工制作:主题要鲜明,美观大方;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创意新颖,展现地方特色;彰显节约,体现环保;变废为宝,不乏实用;材料精简,整体效果好。

书画社团:笔划清楚到位,无错字、漏字、多字;字体规范、统一;笔划流畅、结构合理;力量感强、分布匀称;书面整洁、美观大方,无涂改。绘画作品评分标准:构图合理;色彩关系明确,画面生动和谐;作品主题鲜明;笔墨、色彩、造型表现生动完整;内容新颖,能表现作者创意。

文学社团:思想健康,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理,语言通畅,符合文体要求,见解新颖;材料丰富;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书写整洁、美观。

四、农村学校社团活动要有物质保障

建立健全农村学校社团活动管理机构,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社团活动的管理水平,加大对社团活动经费的投入和器材配备,保证社团活动快速、健康发展。

加大对学校社团活动的经费投入,确保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按照活动要求配齐相关教育器材。学校要设置符合社团活动需要的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并完善相关的设施设备,加强社团活动学生用品的管理,完善使用制度。

五、农村学校社团活动要有相应的校本教材

通过农村学校社团活动和课题研究,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及所在地的地域艺术特色,要逐步形成符合农村学校社团活动的高质量艺术课教材,一个社团一类校本教材,花式篮球社团、健美操社团、舞蹈社团、大合唱、读书社团、手工制作、书画社团、文学社团等都要有自己的校本教材,供农村学校社团活动使用,拓展社团活动的空间,提高其活动的质量。

六、农村学校社团要有活动方案

社团活动,学校要有活动方案,各个社团也要有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如文学社团活动方案:1.文学社团的指导思想。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为了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其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为了加强春蕾文学社的建设,把文学社办成真正培养同学们能力的社团。本学期,我们要加强社团成员的自主化管理,争取在扎实做好文学社的基础工作的同时,能有意识做好对外宣传,使之成为我校社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校社团研究的一个闪光点,成为学生文学素养提高的一个舞台。2.文学社团活动的总体目标。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力求活动的成效性,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实现学校“务实抓教育,创新求发展”的工作目标。3.文学社团的社员来源。文学社团主要吸引喜爱阅读和写作,具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学生入团。4.社团工作。组建文学社,健全文学社组织机构,发展一批文学社成员,培养一批学生文学骨干;以文学社为根据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文学社的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向外投稿;积极参与校刊《花寨教育论坛》的刊出;每个学期将学生的稿件结集出版一份社刊;每周五下午第六节课对社员作一次辅导;辅导老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写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要认真批阅学生习作。

总之,做好农村社团活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从社团活动指导思想、社团活动分类、社团活动要求、社团活动物质保障、社团活动校本教材、社团活动方案等六个方面不断的实践与反思。

参考文献: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69-03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年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中,专门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要求,强调“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党和国家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师、社会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积极有效地开展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当前农村初中学校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提出多年,但笔者对当前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一方面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不够重视应付了之的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正常;学校和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升学考试学科成绩,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教材缺乏等。另一方面,初中生心理健康较严重,表现为喜怒无常、心理承受力低等问题,并在行为上出现易冲动、厌学、早恋、逃学,更严重的出现与教师家长顶嘴吵闹,甚至自伤或犯罪等不正常现象。如,近期笔者所在地附近,一个月时间内就发生多起中学生行凶事件:七、八年级学生持刀刺伤多名九年级学生,其中2人伤势严重;一学生伙同同年级的女友,将女友的前男友(同年级同学)骗到公园杀害,并将尸体推入溪中;一学生追求同班女同学不成,凶残地将女同学及其妹妹杀害,并毫无人性地割下两人的头颅。这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案例,震撼了教育工作者的心灵,敲响了对农村中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

二、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思品教师,笔者近期与一些班主任、学生进行了座谈,并走访了一些村落、社区,与一些家长、村民进行了交流,对当前农村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梳理,主要原因有:

1.留守儿童多。近年来,农村中的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开超市,他们留在农村的孩子在最需要父母呵护和引导的时候,既没有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又缺乏父母必要的规范要求。这些留守学生由于“感情饥饿”而特别渴望表现自己,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非常低。所以这些留守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不通情理的想法,做出一些超乎常理的举动,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惯,成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2.网络科技发展的影响。当今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更多地转变为人与机器的交流,传统的交流方式可以给人以真挚的情感体验,而现在网络交流则让人变得冷漠。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使初中学生享受了信息方便的同时,由于网络的信息量大,内容乱而杂,在这样的环境下,导致他们出现是非不明、紧张焦虑、学习厌烦等心理问题。特别是网络上的一些暴力、对抗的游戏,更加剧了青少年对情感和生命的冷漠。还有电视的影响,电视除了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外,有些电视剧情中传播着一些暴力、色情、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消极内容,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有些学生甚至模仿电视中的情节做出违法的事情。

3.学习动力不足,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许多农村初中的学生家长学历比较低,他们外出经商,一年能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他们认为读书无所谓,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孩子和周围的亲戚邻居,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潮在农村漫延。通过对我校七年级8个班380名学生进行“入学后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的调查,发现回答“想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之类答案的同学比例明显大幅下降。

4.感情类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人的青春发育时期,性意识慢慢成熟。此时的中学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有交往的渴望和冲动,伴随着情感的困惑,进而易出现心理问题。过去我们所谈的“早恋”问题,便属于这种情况。“早恋”会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如单恋的烦恼、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等,有些学生在失恋后甚至做出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给社会、家庭、他人和自己造成了伤害。

5.学校重视不够。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和成才观的影响,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过分强调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因而在有些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被摆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未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足够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没有任何配套措施,如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课程内容、实施要求等,以支持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未采取必要的监督保障措施,更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纳入学校的工作考核范畴,进行定期检查、督导、评比等。

三、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思品教师作为学生品德养成的主要学科教师,对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够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组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向学校建言献策,与班主任密切协作,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1.加强对家长的培训。现在的初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缺乏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练,加上升学、就业竞争加剧,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心理紧张因素和社会适应问题。建立家长心理辅导培训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对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可向家长推荐适合家长阅读的有关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书籍,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分别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进行“如何确立符合孩子实际的合理期望值”的讨论讲座等,提高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树立“科学全面”的成才观。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的心理辅导知识、教育孩子的方法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实现学校和家庭形成最大教育合力的目的。思品教师要勇挑重担,认真学习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相关知识,积极准备材料,担负起组织者和主讲人的培训责任。

2.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思品教材内容,开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结合思品教材七上第3课,联系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如当教师对其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家长不能满足其不正当的要求时,动不动以跳楼自杀、出走等来要挟教师、家长,对生命的价值意义认识模糊、不懂得珍惜生命等问题,思品教师可收集一些学生所熟悉的为社会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名人事迹,带领学生参观他们的故居,了解他们有意义的一生,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收集一些与命运相抗争,在逆境中坚韧不拔、顽强生存的材料,帮助学生懂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爱惜生命、尊重生命的道理;编排一些发生在当前校园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地认识自我,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现在独生子女多、多数家长溺爱孩子、导致很多学生只知从父母处索取而不知孝敬长辈的现状。结合思品八上第1课和第2课的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从现实生活中找寻一些孝敬长辈的例子,让学生接受“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学会正确处理与长辈的关系。现在农村初中学生间敲诈勒索现象相当严重,我们可利用思品教材八上第10课的内容,结合学校或兄弟学校发生的一些事件编排成资料,让学生讨论学习,并从正面积极引导,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3.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思品教师要协助学校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精心组织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中的有益活动,营造积极、和谐、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新生军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意志品质得到发展,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心理素质。特别是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乡村的公益活动,将节假日里缺乏有力监管的留守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有事可干,使他们拥有丰富多彩而又积极向上的节假日生活,从根本上杜绝他们沉湎于网络游戏、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等不良行为。

4.引导初中生利用好网络电视媒体,为其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思品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并利用现实中的、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生熟悉了解的一些事例作为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远离不健康的上网方式,培养学生养成绿色上网的良好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学生多看健康向上的电视,远离色情凶杀等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

5.向学校建言献策,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思品教师要有主人翁的精神,积极为学校建言献策,呼吁领导、教师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助学校制定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办法、考核激励机制和条例等规章制度,让全体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作用,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初中生成长的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都要关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共同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封棍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J].教育导刊,1995(12).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9

为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进我镇居民健康素养,并为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省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项目方案》为依据,切实改善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开展各项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农村村民健康的危害因素,规范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核心健康观,全面提高农村村民健康素养,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工作任务

1、营造社会氛围。

(1)制定政策。每个村至少制定一项与健康促进建设有关的政策。把健康村建设纳入村发展规划,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例会。

(2)制定方案。各村根据健康村建设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制定本村的工作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高本村村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

(3)明确分工。各村要根据《健康村(社区)评价标准》、《健康村(社区)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制定本村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

(4)宣传造势。各村利用动员大会、宣传长廊、宣传标语、宣传卡发放等广泛宣传造势,营造健康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2、创建健康环境。

(1)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各村要在村委会驻地、文化广场、学校、卫生室等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主要建筑物入口处、楼梯、公共厕所、会议室、活动室等区域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草广告和促销,党员干部带头戒烟。至少举办一期以控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成人吸烟率下降3%。

(2)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建设。每个村要打造一个健身广场,购置一批健身器材,建设一个“农家书屋”,设置一个阅览室,提供一批健康教育资料,为村居民提供足够的锻炼场地及阅读环境。

(3)开展公共卫生建设。一是环境卫生建设。建立一个卫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使用卫生厕所家庭比例达到80%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二是公共卫生建设。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健康村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持证亮证经营,公共场所“五病”人员调离率达100%,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95%。

(4)开展人文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健身设备、阅读场所规范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强化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困难群众救助。

3、开展健康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各村按照健康村(社区)建设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竞赛、健康主题演讲、戒烟竞赛、健康小屋、健康咨询等健康活动。村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

(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各种健身活动。如开展篮球赛、羽毛球赛、健身舞等体育运动增强村民体魄;开展卡拉oK比赛、文艺晚会等文艺活动提高村民艺术修养;开展舞龙、舞狮、传统器乐演奏等传统活动传承文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

(3)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各村采取自愿申报、小组推荐等方式,结合健康家庭评价标准,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健康家庭每村达到5户以上;居民对健康促进村的知晓率达70%以上。

(4)定期组织健康体检。镇卫生院定期组织医生到各村为村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统计各村的肥胖和吸烟人数。

(5)组建宣传阵地。设立固定的宣传栏,每年更换不少于6次。

(二)创建目标

通过创建健康村,提高农村村民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水平。力争通过努力建设,全镇30%的村初步达到健康村建设标准的基本要求。

1、辖区村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成人吸烟率下降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2、30%的村委会符合健康村标准;村民对健康促进区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3、50%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职工对健康促进机关的知晓率达80%以上。

4、每个村至少评选出5户以上健康家庭。

三、时间安排

根据全镇健康促进创建活动总体安排,我镇创建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启动,制定方案(2019年8月——2019年10月)。结合镇实际制定《XX镇健康促进村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工作办公室,着手各项基础指标的制定和明确责任分工,召开动员大会和工作部署推进会,学习借鉴外办经验,组织培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第二阶段:综合干预,全面达标(2019年10月——2020年9月)。机关、各村、各相关单位部门根据健康促进公共政策,分别建设健康促进场所,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创建支持性环境,组织实施并开展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扎实推进健康促进村建设。

第三阶段:考评督导,效果评价(2020年9月—2020年11月)。对照标准自查提高,完善创建各类工作项目及相关资料整理建档,确保各项工作指标达到省级健康促进村(社区)标准;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创建效果评估,并提交评估资料,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作配合。

镇成立创建健康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健康村建设的统筹谋划、调度协调、指导督促、考核评估工作。各部门科室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本职工作与健康创建工作相结合的文章,确保全面完成各自创建任务。各村负责所辖地区的创建工作,搞好责任区段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

(二)细化目标责任,严格目标考核

按照全省健康促进村标准要求,细化分解创建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把创建目标层层落实到各村、及有关部门科室,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开展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力争达标一项,验收一项,巩固一项,发展一项。对完成任务好、工作成效大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严重影响创建工作的责任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农村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10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1.农村在校学生或辍学在家青少年人数大幅增多。“留守孩”犯罪情况出现增多趋势,出现的幅度之大是前几年所不曾有的。“留守孩”是近些年来新生现象,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父母为生计而忙于奔波,无瑕照顾子女生活和平时的活动情况。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人情消费观悄然进入农村校园,而农村家庭大多经济状况一般,盲目攀比的消费使不少青少年失去了心理平衡,有的为之挺而走险。

2.青少年违法犯罪以暴力型、物欲型为主。据统计,在全国,青少年涉及的故意杀人、抢劫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

3.白天作案、结伙作案的增多。据统计,在以往审理的未成年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告人大多选择在黑夜进行。同时结伙作案的增多,且作案前大多有策划、分工。其中,二人以上共同作案的比例大,少年犯在作案时拉帮结伙。是因为青少年在学校容易形成“小团体”,容易相互影响,只要一人有犯罪意识,就可能形成共同作案,并容易得逞。

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1.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经历的第一个场所,是使其社会化的起点,对在未成年人的教育,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

2.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主要包括简单粗暴和缺乏情感交流,有些家长发现子女犯错后,无视子女正常自尊和独立人格,他们经常采取打骂等方式惩罚子女,家长为青少年提供了反面人性,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残忍、好斗、粗暴的性格,形成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观念。

3.学校教育的过失。学校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目前,学校教育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失误和缺陷,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是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二是法制教育效果不佳;三是青春性教育和心理教育滞后;四是未成年人的心理矛盾冲突。

4.社会上腐朽思想和不良网络文化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而不稳定的时期。由于受黄色音像制品和淫秽书刊及不良网络内容的诱惑,便常萌发尝试、模仿的念头。而农村青少年大多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又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而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农村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

三、预防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1.向农民开展法制宣传,农民家长自觉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并充分发挥村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应加大农村法制宣传力度,由于农村受农业特征的影响,因而应选择农闲时节去宣传法制,宣传不要走过场,而要多宣传依法维权的手段及方法。培养农民家长的法制意识,这样若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影响农村几代人。(2)(家长要注重孩子的交友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家长要从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不良行为要及时预防和矫治,但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而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思想,如果父母的话他们听不入耳,可以设法找些孩子喜欢的亲友从旁劝导。

2.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教育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无论在教育的力量上、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上,都优越于其他场所,学校教育要加强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1)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善育人方法,要多表扬少批评,荣誉的奖金总是用之不竭,一本万利的,同时教师惩戒学生的手段也不可少,但要合理而适度。(2)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3)在校青少年一般处于这个年龄段,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误入歧途。

3.采用多种措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一是在法律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对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力度;二是要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关部门严格管理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推广一批内容健康的网站,净化青少年网上空间。

4.加强和改善农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方式,拓宽农村青少年就业渠道。针对农村青少年数量多,而职业教育又较为薄弱,农村青少年就业时都缺少一技之长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开辟青少年教育新领域,加强农村网站建设,用丰富的内容吸引青少年,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和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功能,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建立健全青少年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切身服务于农村青少年的需求。

(2)要创造条件,多筹建新型职教学校,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生存发展环境的青少年职业教育,并可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学校学费不宜过高,并允许农村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自由转学到职教学校,学校不收或少收学费,学校也可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把农村在校青少年的思想引导于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并让他们学有所成,就业时有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孙寿忠.关于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与建议.济南共青团,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