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6:47

幼儿家庭教育培训篇1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5(c)-0000-00

在学期教育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其教育的内容。语言能力的培育同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密切联系。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个体在幼儿阶段发展的重要能力这一,其能力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体今后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此,做好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完善,为幼儿今后的语言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基础。另外,幼儿的语言能力同其认识社会的能力具有紧密关联,该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幼儿通过对客观实际的认知,从而将外界的事务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自我发展。文字是个体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重要载体。为此,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个体的文字识别能力,为其认识世界创造了良好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可见,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为此,本研究提出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为一线的教育者提供指导与启示。

1坚持以幼儿语言能力全面发展为中心

全语言理论倡导语言的学习应该善于激发个体的主动性,并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为此,幼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幼儿的主动性,使其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幼儿教师必须确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即幼儿是积极的并善于自我激励的学习者,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个人经验而非来自预设语境下的语言输入;幼儿的知识体系是通过与他人共同参与一些诸如解决问题、社交等活动而构建的;幼儿在一个学习的环境中应该有权利选择;当幼儿有机会在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环境中学习及练习时,其的社会技能才得到最好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与内容。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的设置应该符合幼儿的读写能力发展规律。这能够促进幼儿读写能力的提升。比方说,教师应该要积极发挥幼儿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将游戏教学、活动教学作为幼儿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与贯彻。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可以设计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游戏,让幼儿的能力在游戏中得到提高。教师可以举办比赛识字比赛。教师可以阅读一个范围,如“动物”,然后让学生尽可能多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自己认识的动物。这可以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锻炼涂写能力的机会,并培养他们的对书写的兴趣。

2完善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内容设计,使这一内容符合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

一方面,幼儿的语言学习内容要具备充分的互动性、选择性以及探索性。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在教师从幼儿的视角、按照幼儿的喜好、选择适合幼儿思维的素材后,并且带领幼儿共同对这个素材的互动学习以及探索中实现的。而教学内容设计者是成年人,其在安排与选择内容的时候不可避免要带有自己的思维色彩。这就要求设计者要对自己的思维与观念保持高度的警惕状态,将教学内容去成人化,避免给幼儿的教材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向幼儿提供一个可以模仿的范本。成人在幼儿的阅读能力与涂写能力的迁移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幼儿可以将在一种能力中所获得的技能与知识迁移到另一个语言能力的发展中,从而促进另一个语言能力的发展。这种迁移发展,往往起始于幼儿对成人积极行为的模仿。成人,如幼儿的父母或其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有阅读习惯、并且在幼儿面前表现出这一习惯的,在这样氛围下成长的幼儿更容易产生对阅读或者是书籍的兴趣;若教师在幼儿的生活中带入自发性的阅读,也就是说将幼儿的阅读活动融入生活细节中,如观察广告牌、路标等,并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幼儿将所见用口头语言表达,这样氛围下成长的幼儿更容易接受前书写的引导。这再次验证了全语言理论,凸显了提升幼儿整体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将倾听能力作为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起点

倾听能力是幼儿的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幼儿教师在进行倾听能力训练的时候,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幼儿倾听能力的提高,将倾听能力作为幼儿语言能力培育的起点。一方面,幼儿教师要为幼儿的倾听能力的提高创造积极的教学环境。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讲故事,训练他们的倾听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给他们听感兴趣的儿歌。这也可以训练他们的倾听能力。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倾听能力训练中促进其他语言能力的提高。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倾听能力训练中促进其他语言能力的提高,使教学活动获取更为积极的教育效果。比方说,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倾听能力训练的时候,可以对他们的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幼儿教师在讲故事之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这个故事在表达什么意思。这便实现了倾听能力训练与表达能力训练的统一,在训练他们倾听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表达能力的提高。

4积极发挥家庭在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家庭在幼儿能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家庭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家庭能够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家庭可以为幼儿语言能力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语言教育环境可以为他们获取语言信息提供中的平台,并强化他们进行语言培养的动机。同时,家庭能够支持学校的语言教育措施。学校教育措施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长应该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幼儿,并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家长的配合,能够使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一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为此,幼儿教师应该在教育中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并积极发挥这一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寄石.试论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J].学前教育研究,1988,(2).

[2]余珍有.口常生活中的早期阅读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3]余珍有.论早期读写的习得性[J].幼儿教育,2006,(2)

[4]周欣.前阅读和前涂写能力的发展和培养[J].早期教育,2002,(4)

幼儿家庭教育培训篇2

一、加强教师的自身素养及沟通能力,提高家长工作的艺术性

1、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指南》的精神,组织教师、家长们进行学习,使"合作意识"深入人心。进一步确立为孩子服务、为家长服务的新观念,在家园交流中,把握好教师与家长互为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关系。

2、充分利用家委会的作用,组织家长工作经验交流,通过交流、研讨、共同分享家长工作的好经验、好方法,感受做好家长工作的乐趣和成效,促进每位保教人员不断提高家长工作的水平。

3、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使沟通既根据实际需要有重点突出,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

(1)举办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家教讲座如:幼小衔接讲座及每周的YY语音亲职教育讲座。

(2)做好家访工作。对每位新生进行家访,学期中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学期末进行全面家访。

(3)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把"家长开放日"作为家园共育好时机,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调动家长把所观、所思、所想反馈出来,互相交流,共同研究家园如何进行教育。使开放活动更深入,更有价值。

(4)通过电话、班级QQ、微信平台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与家长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取得家园沟通与合作。

二、发挥家委会作用,提高家长参与率、增强教育合力

1、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使家委会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在幼儿园管理、教育、家长工作、后勤等方面的目标、措施等各项工作献计献策。

2、每学期通过家长满意度调查,请家长对幼儿园各项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开展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使家长与幼儿同乐,使家园关系更为密切。

三、做好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架起家园互动的桥梁

1、利用亲子桥向家长介绍幼儿卫生保健、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宣传家庭教育的经验与信息;报道幼儿园活动动态及成果。

2、丰富《亲子桥》的形式、内容,一方面向家长宣传科学,另一方面注重与家长互动,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3、开展"书香校园"阅读活动,利用4月份阅读月的活动,营造家园浓厚的文化氛围。

4、进一步发挥"家园联系册"及"优势测评"的功能,使"家园联系册"和"优势测评"成为家园互相交流信息的一种有效渠道。

幼儿园春季家长学校(二)一学期工作即将结束,在本学期我园家庭教育指导站根据制定的计划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先将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努力营造家园合力的教育环境,提高家园共育的实效。

2、加强家委员会工作,发挥家委会成员督促作用,挖掘优秀家长资源,提高家长的指导意识和能力。

3、增强对家庭、社会的服务功能:明确服务意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二、具体开展的工作:

(一)开展系列"家长学校"活动,提升家长的育人素质。

1、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

本学期,我园在新生入园之前举行新生家长会,介绍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情况和要求,指导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各班将开展家庭教育进课堂培训活动,教师根据本级实际情况组织家长培训。

2、以家长课堂为载体,办好家长学校。

结合本园家长的实际,找准切入点,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度,通过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与学习,帮助家长树立现代家庭理念,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与技巧。6月份针对大班家长进行了《幼小衔接》的讲座。12月份对小班组家长进行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讲座。尤其是我园将家长培训带入课堂,各班老师结合自己本班幼儿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使家长了解到教育孩子的一些好方法。小三班《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小二班《关于3-4岁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小一班《为啥宝贝在幼儿园和在家里判若两人》、大一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大三班《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冲突》、中一班《浅议幼儿早期阅读的意义》,每次培训做到有计划、有学习材料、有记录,使家长的教育理念得到提升。

3、制定每月一题家长作业。

幼儿园各年级组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每月一题的家长作业,并给家长发放了指导菜单4次,发放家庭教育作业及菜单800多份。9月份《如何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10月份《如何指导孩子的阅读》、11月份《如果你的孩子也在意输赢,你会怎么做》、12月份《如果你的孩子习惯不好,你会怎么做》,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学习活动,家长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观念有所转变,个人的知识及素质有所提高,家长委员会成员在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配合下,能够胜任审批作业的任务,并能以独立批阅、反馈、总结、解决问题等形式将审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以点带面的利用辐射作用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我园每学期末针对优秀的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委员会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来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升家长的理论知识。

指导师以年级组的形式组织家长委员学习,以读书交流的方式大胆畅谈自己学习的。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读书日、家庭教育讲座、每月家庭教育作业、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提升家长的理论素质。利用幼儿园网站、QQ群等宣传优秀的家教理念。12月份各班上交家长教子征文18份,幼儿园进行整理、评出3份优秀家长教子征文参加市级家庭教育征文比赛。

5、每月向家长推荐一些关注孩子成长的热点文章,与家长共同探讨

当前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良好策略。并积极鼓励家长撰写读后感受,与老师交流育人心得,并在幼儿园网及班级"家长园地"栏目中。

6、经常性地对家长进行学习辅导和咨询服务活动。

利用家长园地、家教橱窗、家长开放日、家访、班级家长会等,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养方法,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合理而有效的建议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解决,帮助、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和教育孩子的规律,更好地参与幼儿园育人活动。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育人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能力,幼儿园订阅了大量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供教师借阅。家长工作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的,利用开例会提出,全体教师进行讨论、分析、解决,给老师出谋划策,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通过学习、积累经验,各班教师能针对孩子的问题撰写家庭教育指导菜单、个案,帮助家长解决育儿中的困惑。我园教师积极参加自治区家庭教育网络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们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撰写论文和学习。我园有13名教师获得中级班专业培训合格证、7名教师获得高级班专业培训合格证。撰写学习13篇、论文7篇。教师们还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其中家庭教育个案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家庭教育论文三等奖一名,指导师岗位练兵三等奖2名。

以上是我园家长学校,成绩是有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在下学期将取长补短,使我园学校工作做到深入,扎实。

幼儿家庭教育培训篇3

1乳母的职业特点及其称谓

格局在封建家族制里,为了让家族里的幼儿能够获得营养充足的优质奶水,曾存在一种特殊的职业:乳母。乳母兼具幼儿保育的作用,其主要职责就是用奶水哺育新生儿。仔细分析乳母的称谓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职业的特点:第一,女性以出卖乳汁、奶水来获得职业,其职业资本源于自身身体的特殊时期(哺育期间)分泌的汁液,这是新生儿重要的营养来源,并且这种生理特点不能被男性替代;第二,乳母一职被赋予很高的家庭地位,虽然说乳母通常与所服务家族具有人身依附的关系,但却因其与被哺育的孩子建立了以“奶水”为纽带的亲子关系,因此被巧妙地嵌入了家族秩序当中,所以乳母通常还被称为“乳娘”“奶娘”“奶妈”,在家中也被家庭成员、特别是晚辈们尊敬。由此可见,乳母是一种以自身身体的奶水为资本源泉的职业,“母”“娘”“妈”的称谓又使其获得了家族秩序中的身份认可。查阅史料我们看到,为了延续传统,近代幼儿师资的首批来源最早来自保育幼儿的乳母、乳媪、乳娘。

2作为乳母(乳媪、乳娘)身份的灵活性

在让女性接受教育之前,传统知识分子曾有过顾虑:“中国此时情形,若设女性,其间流弊甚多,断不相宜。既不能多设女学,即不能多设幼稚园,惟有酌采外国幼稚园法式,定为蒙养院章程。”这是男尊女卑父权文化对大规模兴女学的担忧,所以最初蒙养院无法大规模兴建,只能遵照传统依附在家庭教育中,在育婴堂及敬节堂附设蒙养院。那么如前所述,女性要参与保种救国,但究竟应当在哪里参与实践呢?这时,女性养育者通过接受教育既能在家中做个好的母亲、乳母、保姆,又可以在社会的职场中成为合格的育儿教师;既能满足男性对女性的传统期待(承担育儿职责),也能满足男性对女性的现代期待(能够自食其力拥有独立职业)。所以说,女性幼儿教师是近代中国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最自然的身份转换行业之一。女性以其灵活的乳媪、乳娘身份在家庭和蒙养园之间渐变式地完成其社会身份的转换,正是在这种依附制度中不断获得新知识以及社会认同。下面我们具体从近代幼儿教育制度建构中(保姆专业化和幼儿教师职业化)来考察。

二保姆以及保姆逐步专业化伴

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乳母完成喂养幼儿的基本职能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养育幼儿的保姆。实际上,除了哺乳之外,二者通常没有什么差别。清政府官方颁布学制法令之前民间已经存在自发的女学堂,其目的就是为了培育蒙养园的看护以及保育人员。由于幼儿的养育者被限定为女性,因此当时幼稚园的师资是由育婴堂里原有的乳媪、乳娘以及识字节妇来充当。由于“无才是德”的传统,当时中国妇女大多不识字,而在改革之时不识字被认为就是落后,因此识字成为妇女有文化的一个象征。当时培训师资的女教科书有《孝经》《四书》《烈女传》《女诫》《女训》及《教女遵规》等书。我们从培训的教材可以看出,这种培训依然有着很浓厚的封建色彩。识字培训不等于科学保育,识字妇女也不等同于西方幼稚园的教师,因此政府希望引入西学而改变当时中国落后局势的想法在操作层面上并没有得到改善,只是在更大范围内复制了传统文化。当时保姆不断专业化是由“保姆凭单”的制度和设立保姆讲习所来完成的。这时保姆不再是传统封建观念下的保姆,而是以“振兴家庭教育”、改变旧传统为意图,带有新观念的新式保姆;其次,这样的培训及凭单认证是在本土原有基础上的再培训,培训结束后领到凭单的保姆可以持证上岗甚至是开班授课,这不失为一个结合当时中国实际的解决之道。此时,保姆工作从家有化转向社会化、国有化,妇女终于拥有了社会上的正当职业,从家庭父权的附属物走了出来。传统的乳媪、乳娘以及识字节妇成为第一批社会幼儿园的师资来源。

三女子师范的兴办以及幼儿教师职业合法化的历程

幼儿家庭教育培训篇4

当前幼小衔接中所存在的问题

小学在幼小衔接中处于被动地位,普遍存在不作为现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不过,幼儿园与小学在社会认知上关系的不对等使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都被认为是学前教育机构教育不当所导致的。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尽力去开发课程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的生活与学习,而现阶段小学在幼小衔接中大多都处于被动地位,仅仅是在学前教育机构组织幼儿参观校园时开放校园,或是在儿童入学后短期时间内强调纪律的执行、作业的完成等。

社会办学机构和私立园的刻意逢迎,使“小学化”逐渐成为幼小衔接的主要形式在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之后,公办幼儿园因为教育部门的严格监管,大部分能遵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但与之相对的是,社会上不少学前教育机构却对部分家长的不合理要求逢迎诱导,抢夺生源,开设“小学化”学前课程,以幼儿的成绩作为教学评价标准,部分公办幼儿园幼儿家长也会在放学后将孩子送入此类机构进行“补课”。

家长落后的教育思想,阻碍幼小衔接的正常开展大部分家长对于幼儿怀有较高的期冀,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普遍要求幼儿园教授汉字书写、数字加减等小学学业知识及具体的技能。持这种思想的家长,往往会对学前教育机构施加巨大压力,在事实层面上促使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小学化”。在家长这种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之下,很多幼儿刚升入小学后,会产生课程内容简单的错误认识,当小学课程难度随年级提升后,有明显的后劲不足现象,反而影响了小学的教学进程。

问题产生的原因

职后培训不足,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现阶段公办幼儿园做到职后培训常态化,幼小衔接也是培训内容之一;但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职后培训明显不足,在幼小衔接中采用小学化的教学形式。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依照小学教学大纲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很少有教师会结合本班儿童的发展状况放缓教学进度。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小学“零基础教学”,但仍有不少教师在“唯分数论”的诱导下,不由自主地加快课堂教学进度,加重儿童的课业负担。现阶段,各师范大学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初等)教育专业并不关注学生幼小衔接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的培养,没有针对性地进行“临界实习”,让准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互到对方的工作环境进行实习考察,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教学任务。小学难免在完成幼小衔接应尽责任时大打折扣。

部分社会学前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澜一方面,家长的教育观念尚未改变,辅导孩子时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被明令禁止教授小学课程后,家长们便急不可耐地跳入了社会上部分学前教育机构所挖好的“陷阱”。这些学前教育机构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以“不让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为宣传口号,甚至聘请退休小学教师对儿童进行教育,迎合了家长的不合理需求。但小学教师对学前一年和小学一年不同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并不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家庭教育的盲目性我国的传统观念对家庭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崇尚勤奋,认为孩子一定要提前学,并且学得越多越深越好。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儿童的发展是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的。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致使他们在大班便开始用小学生的标准进行比照。“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而家长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不了解、对幼小衔接过程不能全面看待,往往就导致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庭教育片面集中于幼儿的学业知识和技能发展,忽视了幼儿在社会性发展等诸多领域能力上的正常提升。

为解决上述问题,当前我国教育机构主要采用了诸如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开展规则游戏提高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等多种方法,但仍不够深入。笔者认为,还可以结合以下三种途径,由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协同解决前文所述的问题。

双方合作式的职后培训

目前,幼儿园往往是“专家――园长(副园长)――教师”的职后培训模式,重点集中在课程游戏化与幼儿游戏观察领域,对于幼小衔接的职后培训仍显不足,并且仍有不少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尚未有能力有条件进行职后培训。而小学教师多是各师范大学与高等师范院校小学(初等)教育专业出身,并未接受过关于幼小衔接的系统训练。面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小学双方合作对教师进行职后培训显得极其重要:同一地区的幼儿园可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所辖区小学的配合下,将薄弱的师资力量聚集起来进行职后培训,整合优质资源,避免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现象,切实减轻一线教师的教学与教研负担。与此同时,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应该合作进行职后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向小学教师了解儿童进入小学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从而更新大班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规则游戏为载体,增加适应小学学习的习惯培养课程;小学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学前教育机构观察,适当地丰富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有条件的小学以附设的形式举办学前班。”这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两会上的一个观点。由小学对附属于自身的幼儿园或是学前班教师进行职后培训,这不仅仅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儿童实现了“本校过渡”,而且在职后培训层面上,除了节省资源,还可以更容易地将问题集中并组织专门力量将其攻克。由此引出,当下应该鼓励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之间形成一些官方的或自觉组织的联系合作渠道,如幼小教师组成的衔接研究团队,对衔接中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学前教师与小学教师一同接受职后培训无疑是可行的,在培训中产生观点的碰撞,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双方教师共同接受关于诸如环境创设方面的培训,在实际层面上会促使小学与学前教育机构在校园环境上相互靠拢,消除儿童对于小学校园环境的陌生感和抵触感。

对于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幼儿园或小学教师,合作双方可以委派有经验的学前教育教师和小学教师,以“导师制”的形式合作进行职后培训。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毫无疑问,能理解双方教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目的,了解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不同的教育内容与课程目标,体会两个阶段不同的教育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精进。对于相对年长有经验的教师,合作双方应给予学前教育与小学师资业务交流的机会,及时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供老教师学习参考。在职后培训中,还可以组成幼小双方共同合作的衔接教研团队,专门开发幼小衔接课程与职后培训课程。

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

大多数家长要求儿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无非是希望儿童学业知识与技能出众,可以通过“择校”考试进入“名校”,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当小学在入学后实施零基础教学,各个小学的教育资源趋于均衡,“名校”与学区内的小学教育水平基本相当,“择校”失去意义,家长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儿童就不会再抱有过高的期望。

实行“县管校聘”的教师管理方式,对于实现小学教育均衡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顾名思义,“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具体计划履行关于教师调配交流、职称评定等职能,县辖区内小学按条例与教师签订合同、达成聘用关系,在日常教学中负责教师的管理与指导。这一方案可以有效统筹县域内小学阶段教育资源,实现县辖区内各小学的教育资源均衡化,进而达到教育水平均衡化。

小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有着全面的教育教学大纲,完全可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以县级市或地级市为单位,统一调整一年级的教学进度,打破各个小学私下以教学进度为评价标准的恶性竞争怪圈。除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之外,结合儿童的成长发展特点,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活动,避免单纯重视文化知识,同时鼓励儿童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小学应明确针对幼小衔接的一年级主要负责教师,主持关于幼小衔接的教育教研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安排专人负责整合幼小衔接相关课程、活动,改变当前小学在幼小衔接中所处的被动位置,实现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之间的平稳顺利过渡。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家长是关键。目前,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要更新。虽然教师无法强制要求家长改变其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但是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到共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介入。包括指导幼儿园与小学做好家园(校)联系工作,合作举办“家长学校”,注意以微信等新媒体运营平台向家长传输正确的教育思想,提升家长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二是小学在入学时不进行入学测试、实行分区入学,入学后实施零基础教学。每一小学与所辖地区幼儿园密切联系,合作举办“家长学校”,一同为大班的家长答疑解惑,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家长自主选择。

三是幼儿园之间互相督促,避免行业内的不正当的竞争,共同研究探讨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亲子活动,要求并指导家长学习和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使部分家长改变自己较为盲目的家庭教育方式。

此外,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也可以吸引家庭、社区等社会因素参与到幼小衔接当中,调动有助于儿童成长的一切资源,保障儿童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无缝过渡。

参考文献

[1]郭娜.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入学准备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柯进,刘博智.教育部长送给猴宝宝三份见面礼[n].中国教育报,2016-03-06(3).

[4]王慧卉.幼小衔接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4.

幼儿家庭教育培训篇5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

02―0085―01

一、问题提出

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性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们长大步入社会后产生良好的两性关系的前提。那么,在农村地区,幼儿性教育目前开展情况如何?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笔者以甘肃省陇南市农村为例,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式抽样法,样本选择陇南市3县共15所农村幼儿园,每个县5所,其中乡(镇)幼儿园3所,村幼儿园2所。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幼儿家庭性教育的现状

1.农村幼儿家庭性教育相当薄弱。调查显示,有92.7%的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根本就没有必要,只有7.3%的幼儿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幼儿进行性教育,但是都表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有限,性教育的尺度往往把握不好,找不到进行家庭性教育的好方法。在一些常见的回答幼儿关于性教育问题时,95%以上的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应对,有些家长则表示会制止孩子提出类似的问题;而对于生活中孩子出现不良时,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会严厉制止。

2.留守幼儿是性教育的盲区。留守幼儿的祖辈通常文化素质不高,在教养方式上通常喜欢用物质来满足孩子,很少在精神上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在中国上千年的“谈性色变”的历史中,祖辈们连性教育的观念都没有,更不要说对孙辈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了。近段时期,不断有媒体曝光留守幼儿遭遇猥亵的案件,暴露出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方面的消极被动和家庭中性安全知识教育普及的落后。

(二)农村幼儿园性教育开展现状

1.农村幼儿园性教育长期“缺课”。幼儿性教育是幼儿园健康领域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部分要么被人为的刻意忽略,要么则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在对幼儿教师的调查中发现,第一,72.8%的教师表示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要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更不知道这也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第二,90%以上的幼儿园从来没有组织过和性教育有关的教学和游戏活动;第三,在回答“是否有必要把有关性器官的知识告诉幼儿”的问题时,约54.7%的教师认为“没必要”;14.3%认为“无所谓”,只有31%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地区依然是幼儿性教育的“沙漠地带”。

2.农村幼儿园性教育材料匮乏、方法过于简单。在现有的幼儿园教材中,关于性教育的图书教材是少之又少,而且良莠不齐。近15年来,我国已经出版了大约700种性学和性知识书籍,有将近100种报刊在刊登性知识文章。但是,专门针对农村幼儿的,依然少而又少。幼儿园由于性教育图书的匮乏,导致幼儿教师无从下手去教,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面对孩子对性的求知欲望。同时,面对幼儿提出的关于性教育的问题教师感到难以启齿,回答草草了事;面对幼儿出现的诸如、夹腿和玩弄生殖器等不良习惯时,大多数教师表示除了制止和训斥外,不知道该怎样处理。

四、对策

幼儿家庭教育培训篇6

在今年秋季开学之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将取消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对幼儿园实行分类认定制度,进行等级评定,评级后严格实施年检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幼教管理制度,提高办园水平,该市将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发展,充分利用撤点并校后闲置的校产开办幼儿园并安置超编小学教师,力争每个乡镇都办1所中心幼儿园。同时对幼儿园实行分类认定制度,实施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办园行为。加强对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和开发,形成有特色的早期教育指导方案及措施。此外,鼓励并扶持社会力量办园,促进民办幼儿园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将民办幼儿园纳入等级评定管理,取缔不合格园所,推出“示范性民办园”,以点带面,促进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发展。

上海:新建50所幼儿园解决17万奥运宝宝入园问题

随着奥运年的到来,据有关部门预测,2008年上海市将有17万新出生人口,三年后,该市3岁幼儿人数将是2006年的1.57倍。为应对三年后的人园高峰,今年该市将新建50所幼儿园,以缓解2010年的入园难的困境,该项目已被列为市政府的工作计划。与此同时,上海市教委、各区县教育局注重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以提高新建幼儿园的办学水平。

佛山:提出学前教育发展新目标

不久前,广东省佛山市正式公布了《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佛山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各区1岁~3岁婴幼儿教育参与率达到50%,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8%以上;全市40%以上的幼儿园建设成为优质幼儿园,全面撤销小学附设学前班;全面提高0岁~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符合国家规定学历和任职资格要求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力争达到95%以上,大专学历达标率50%以上。

《意见》还提出了四大举措:1 撤并“麻雀”幼儿园。佛山将按照“保证规模、就近人园”的原则,通过新办、撤并、联办,逐步消除无独立建筑基地、无户外活动场地、混合教学的托幼园所。城镇幼儿园必须达到9个班、250人以上规模;人口集中的村居幼儿园基本达到6个班、150人以上规模;新建幼儿园必须按市一级以上标准建设,有独立建筑基地和独立园舍,不少于12个班规模。2 进一步规范托幼园所的办园行为。严禁幼儿园举办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班、兴趣班、特色班,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学前教育渗透。3 扶贫助学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目前,该市教育局已初步拟定实施扶贫助学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的方案。方案提出,要为全市3岁~6岁低保家庭的在园子女每月提供250元的补助。这笔款项将直接下拨到各个幼儿园,通过减免学杂费用来实现。4 大力扶持民办学前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举办、自愿捐助幼儿园所,借助社会力量发展佛山学前教育事业。

江苏:对贫困家庭残疾儿实施康复救助进入实施阶段

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的意见》今年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据介绍,目前先期开展对贫困家庭的残疾儿进行补助,对于非贫困家庭暂时没有具体的政策。今年全省还将建立覆盖全省的残疾儿童随报制度,并建立全省残疾儿童动态数据库。即哪家有新出生的残疾儿童,及时向当地汇报后,经过鉴定,省残联便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目前。南京市五保、低保家庭0岁~6岁的残疾儿童将能获得免费康复救助,即能享受免费的康复救助,直到治愈为止。对于非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将根据各区县的财政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

幼儿家庭教育培训篇7

一、加强教学研究,大胆尝试课程改革,提高保教质量

1、从转变观念入手,以教研为手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每周二、周四下午进行保育员、教师业务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有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角色总转变,努力使教学形式由传授式向开放式转变,由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式的活动形式。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教育活动,室内外游戏活动等加强管理,根据幼儿的年龄,依据《纲要》中各领域的教学目标,扎实落实保教常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丰实保教内涵。特别是每班所自制的幼儿玩具、体育器械、头饰、区域活动材料等,近年来,教师自制的教玩具将近三千多件,利用这些材料和教玩具,让幼儿在各个区域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较好地培养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各种自主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加强幼儿一日活动的研究,严格按一日活动计划组织幼儿开展活动,防止预外事故的发生,对幼儿的一日活动及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和指导,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幼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4、大胆进行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由原来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改革为多元化、灵活性的园本课程,各班设立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主题,且围绕主题设立了教育目标,进行各种活动,如:科学探究活动、英语口语教学、听读游戏识字教学、网络主题、等等。

5、通过丰实多彩的具体活动来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的艺术特点。如“庆六一文艺演出”,“庆元旦家园同乐亲子游园活动”和“郊游活动”及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即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从而也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又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增加了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架起了一道家园共育的金桥。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保教质量是幼教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是幼儿教师。教师整体素质、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培训)批判地吸收外地先进幼儿园的教学经验,结合本园的实际,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1、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

我们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培训等形式进行学习,充分发挥教研究的作用,通过“走出去,请回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使教师们真正理会《新纲要》的实质,吸取外地的经验,树立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去组织活动和正确的评价每一位幼儿发展。

2、,开展研讨课、观摩课、听课、说课、评课、思课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几年来,在全县幼儿园教师培训、研讨活动中,我园有梁庆丽、黄丽品、黄盘霞、陆秋艳、李金积、罗筱娟等老师提供了示范课,一共有十六位教师二十多节课向家长开放,加深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取得一致教育孩子的方法,达到家园共育。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思课,让教师共同切磋,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3、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重视教师计算机知识培训,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信息的能力。在计算机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园把新《纲要》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现代化教育技术中,把现代化教育信息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作为全园教师应知应会的基本功来要求,先后多次组织教师进行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考试,全园90%以上的教师通过计算机全员培训。

三、利用社区、家庭等资源,努力改善幼儿园的园容、园貌。

幼儿家庭教育培训篇8

关键词:生态体验;参与;有效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1.007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2-017-02收稿日期:2012-01-12

我园在全国“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幼儿德育模式实验研究”圆满结题的情况下,课题滚动发展为“生态体验家长培训模式案例与理论研究”,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活动,让家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掌握有效家庭教育的策略,让幼儿、家长、教师在新《纲要》背景下共同成长,以高效的培训活动促进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和谐发展。

只有先感动自己的生命,才可以谈论和实施教育,也是生命最动人的节拍,是教育得以发生的精神引线,有句教育名言:“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只有感动生命,教育才有魅力,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互动中让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生态体验的真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总结,我们课题组取得了各项阶段性实验成果,现将我们的课题实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与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而不可代替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教育要特别重视家长培训模式,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以促进家园的互动。

家庭作为人类文化孕育的摇篮,是人类最早的学校。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引人注目的教育定向目标体系:要在自然状态中,让孩子率性发展,在至善至美的体系中,成为聪明和善良的人。作为父母要从小在子女心灵上撒播理智和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具有爱己爱人之心。只有童年时代有善良的同情心和优良的品质,长大之后,才有仁慈的品质,才能成为富有道德情感、行为规范的正直的公民。这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根,也是家庭教育之本。毫无疑问,一个心地善良,从小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定是一位爱真、爱善、爱美的人,既是有利于他人的人,同时也是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这样的人,正是父母所期望的,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在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和谐存在与互动体验为进路反思和构建家长培训新模式,从而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特点,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帮助家长纠正家教中存在的误区。《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研究家长培训新模式的途径和方法是我们的任务,为幼儿一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负责,为满足家长的需求,为教师和幼儿园的工作做宣传,并整合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为社会文明做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引入“生态体验”新观念,提升家长育儿新观念

“生态体验教育”把“教育者”称为“引导者”,把受”教育者”称为“体验者”,导引者才是体验者,它

把知识学习与体验者的生命意义关联站起来,从感性生命个体与生存实践出发,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教育是双方都拥有健康人格,师生的生命质量,在互惠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不断创新。“生态体验教育”以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的三重生态和谐与互动体验为培训模式研究与创新的进路,强调在生态体验中提升家长育儿新观念。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为了使家园合作真正落到实处,本学年,我园确立了“以课题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家长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的思路,做到平等对待、真诚沟通,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不断丰富家园联系方式,正确引导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进一步形成合力。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位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健康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生态体验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如何把这一新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和我们一起学习、领悟、提升,是我们开展生态体验模式家长培训的要务。

生态体验的实践环节包括: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作为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改变以往空洞说教式教育为家长参与沉浸的体验活动,家长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又要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角色的转变,形式的多样,势必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因此生态体验培训受到家长们的喜爱。体验式生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开:

1.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家教沙龙;

2.开展家访活动,随即向家长进行指导活动;

3.召开主题家长会;

4.开放式家教咨询阅览室;

5.邀请家长观看并参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

6.愉快的“心灵之旅”。

总之,新颖的活动,灵活的方法,寓教于乐的游戏震撼了每一位家长的心灵,在家长中产生了很大的轰动,调动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加大教育的影响成效。

(二)丰富生态体验内涵,打造家园共育新模式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体验活动,生动有趣,吸引了家长主动参与体验,开拓了家长教育幼儿的时空视野,家长从亲身体验中从分张扬,从而让家长和幼儿的人格共同到完善,真正起到课题育人功能。

活动一:环保小卫士

我们开展了“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共同走向街头,保护鲜花、捡拾垃圾,并回园后给垃圾分类。通过体验活动,让家长督促孩子在生活中争当“环保小卫士”。

活动二:亲近大自然

组织家长孩子走进大自然。大自然这所蓝天下的学校是增长知识得天独厚的课堂,在与大自然的交互作用中,让孩子和家长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而且能养成积极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习惯,使家长对生态知识获得深刻的理解,改变生命样态,靓丽人格魅力!

活动三:多彩的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孩子们和家长最开心的事情,幼儿园邀请家长参加,和孩子们同玩同乐。家长们往往会被孩子们的生机与活力所感染,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到趣味盎然的游戏当中。“袋鼠跳”“脚踏圈”“滑板车”“过电网”等亲子活动仿佛把家长们带到了童年时代,欢笑声不绝于耳,亲子活动场上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景象,别开生面的亲子活动,拉近了孩子们、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和谐而快乐的活动场面给家长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活动四:开展大型“献爱心”活动

让生态体验活动走向公益,这是开展活动的又一主题,每次公益活动,我们请家长们做义工,孩子和家长们共同向许昌市福利院捐助衣物、玩具、图书、书包等3400余件,共同向受灾地区捐献“爱心币”等,一次次的爱心活动拉近了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们体验到了感动、感恩、感谢,使他们的内心受到触动和震撼。

(三)家园携手,共同打造名园特色

目前,家园共育作为扩展时空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首先,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的家长委员会,并召开座谈会,让家长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请他们对幼儿园的工作“评头论足”,对幼儿园的整体运作本着理解、支持的态度进行督导,同时组合各种力量和资源协助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及职能。通过介绍国内外一些先进幼儿园管理的实例来做一些普及宣传,让家长了解当今幼儿管理的最新趋势,以使家长对幼儿园管理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幼儿园的现代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有效参与,为了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教育的工作,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应对家长敞开大门,让每一位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1.拓展家庭资源,参与幼儿园、班级教育管理;

2.请家长参与幼儿及教师的评估;

3.请家长参与卫生保健管理;

4.请家长参与饮食、环境的安全。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1.家长教育理念的转换,注重在体验中,关注幼儿全面成长,培养幼儿的生态智慧;

2.培养了家长的理论思维,提升了家长的道德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优化了家――园、师――生、家――家之间的和谐关系,携手共创和谐育人环境。

幼儿家庭教育培训篇9

这个方向主要对学前教育行业发展进行研究,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省市从政策角度对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索,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管理和实践中的探索等。

 

1.一线城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

2.三线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编制和执行研究

3.国外学前教育管理机制的历史、现状和对策研究

4.公立幼儿园的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本方向涉及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1.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观察、分类、运用时空、确立关系、数量化、测量、实验、解释数据、下定义等)培养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2.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其获得方式研究

3.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4.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三)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

 

1.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3.幼儿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研究

4.0-3岁幼儿的健康教育研究

5.农村幼儿的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四)幼儿园的课程

本方向涉及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策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研究。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审核与监管研究

2.幼儿园课程评价与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3.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4.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状况与改进研究

5.西部地区农村学前一年混龄教育课程研究

 

(五)游戏与玩具研究

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发展,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

 

1.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2.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3.游戏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

4.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性游戏研究

5.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六)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在学前教育儿童教育领域的相互支持、协作与配合研究,关注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协调教育的现状,研究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有效配合的途径与方法。

 

1.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2.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

3.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研究

4.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5.新入园幼儿家长辅导研究

 

 

(七)教师专业教育和教师行业发展

该方向涉及教师资格培训、教师培训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学前教育师资的成长和标准研究;教师培训机构的课程教学研究;国内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等方向。

 

1.学前教育教师维权方式和效果研究

2.学前教育老师的工作待遇和成长环境研究

幼儿家庭教育培训篇10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2-02

孩子的良好习惯必须自动开始培养,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忽略孩子在早期的培养与训练。人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环境中形成的。可是,后天培养与教育对孩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二)给予适当的激励,表扬

自信心的培养来源于被他人的认同,赏识和激励,尤其是孩子自信心的早期培养,来自于父母的鼓励支持与表扬,甚至父母的一个眼神与微笑,都会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被肯定的喜悦感与自信感,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家长应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与鼓励,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比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沟通。”幼儿最初,最直接的老师便是他的父母,有句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尤其是父母的举止言谈,为人处事,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耳濡目染。父母好的行为能使孩子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养成好的习惯。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竖立好的榜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孩子的礼貌行为,卫生习惯等等,都和家长的生活习惯有很直接的关系。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要想对幼儿进行系列化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一些针对幼儿的常规和方法,比如,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中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在与人交往方面,要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尊老爱幼。同样,幼儿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也要有标准的习惯,比如坐有坐姿,站有站相,玩过的玩具自己知道放回原处等。例如,现在有些幼儿园制定的系列教育,入园时要学会向老师问好,向小朋友们打招呼等,爱集体,爱护公物,做课外活动时,要依次排好队,听从老师的安排,不大声喧哗吵闹,从而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防碍他人的教育。午饭时对幼儿进行讲究卫生,不乱扔乱放,爱惜粮食的教育,教育孩子有良好的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

(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和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对幼儿也是十分有利的。有些孩子在家里很活泼,爱说爱笑,可到了幼儿园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无论通过家长会,或者书面形式的沟通,要让家长和老师能够随时了解幼儿在园里和家里的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幼儿也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三)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

三、要一步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父母与老师都要和孩子有互动的时间,从而更好的制定行为规范,在家里要有家规,上学时要有班规,习惯很重要,要让孩子自己体会到在家不在墙上乱图乱画,在学校,水杯碗筷要排列有序,一步步制定幼儿的培养目标,让孩子养成新习惯,一个新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家规、班规,并且去追求这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