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十篇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十篇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7:11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篇1

(一)财务分析报告按其内容、范围不同,可分为综合分析报告,专题分析报告和简要分析报告。

1.综合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报告又称全面分析报告,是企业依据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特征,利润实现及其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变动和周转利用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存货、固定资产等主要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等变动情况及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将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做出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科学预测而形成的书面报告。它具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各项决策有深远影响的特点。它还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1)为企业的重大财务决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综合分析报告几乎涵盖了对企业财务计划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和评价,能使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和财务状况一目了然,及时反映出存在的问题,这就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出当前和今后的财务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报告,可以作为今后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历史参考资料。

综合分析报告主要用于半年度、年度进行财务分析时撰写。撰写时必须对分析的各项具体内容的轻重缓急做出合理安排,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2.专题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报告又称单项分析报告,是指针对某一时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某些关键问题、重大经济措施或薄弱环节等进行专门分析后形成的书面报告。它具有不受时间限制、一事一议、易被经营管理者接受、收效快的特点。因此,专题分析报告能总结经验,引起领导和业务部门重视所分析的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专题分析的内容很多,比如关于企业清理积压库存,处理逾期应收帐款的经验,对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等方面的预测分析,处理母子公司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均可进行专题分析,从而为各级领导做出决策提供现实的依据。

3.简要分析报告

简要分析报告是对主要经济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问题或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概要的分析而形成的书面报告。

简要分析报告具有简明扼要、切中要害的特点。通过分析,能反映和说明企业在分析期内业务经营的基本情况,企业累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情况并预测今后发展趋势。主要适用于定期分析,可按月、按季进行编制。

(二)财务分析报告按其分析的时间,可分为定期分析报告与不定期分析报告两种。

1.定期分析报告

定期分析报告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内部规定的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应予编制和上报的财务分析报告。如每半年、年末编制的综合财务分析报告就属定期分析报告。

2.不定期财务分析报告

不定期分析报告,是从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的实际需要出发,不做时间规定而编制的财务分析报告。如上述的专题分析报告就属于不定期分析报告。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重视的的问题

一般而言,企业应按半年、全年财务决策的要求各撰写一次综合分析报告。简要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可根据需要随时撰写。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时需重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1.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一个调查过程,深入全面的调查是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但调查要有目的地进行。分析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要点,经常搜集积累有关资料。这些资料既包括间接的书面资料,又包括从直属企业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具体包括:

(1)各类政策、法规性文件;(2)历年财务报告的历年财务分析报告;(3)各类报纸、杂志公布有关资料;(4)统计资料或年度财务计划。

2.整理核实资料

各种资料搜集齐全后,要加以整理核实,保证其合法性、正确性和真实性,同时根据所框想的分析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核实资料是财务分析工作中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分析人员应根据分析的内容要点做些摘记,合理分类,以便查找和使用。

应该指出,搜集资料和整理核实资料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阶段,一般可以边搜集边核实整理,相互交叉进行。但切忌临近撰写分析报告才搜集资料,应把这项工作贯穿在日常进行,这样才能搜集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在进行分析时就会胸有成竹,忙而不乱。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标题

标题是对财务分析报告的最精炼的概括,它不仅要确切地体现分析报告的主题思想,而且要用语简洁、醒目。由于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不同,其标题也就没有统一标准和固定模式,应根据具体的分析内容而定。如“某月份简要会计报表分析报告”,“某年度综合财务分析报告”,“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报告”等都是较合适的标题。财务分析报告一旦拟定了标题,就应围绕它利用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

(三)财务分析报告的结构

结构是指分析报告如何分段而又构成一个整体的问题。一般根据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综合财力分析报告的结构大致如下:

1.标题。标题应简明扼要,准确反映报告的主题思想。

2.基本情况。首先应注明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期,即报告的范围段。其次,应对企业分析期内经营状况做简要说明,对企业计划执行情况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大致介绍,概括地反映分析期企业经营的基本面貌。

3.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和分析。这是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一般要对企业的盈亏额、营业收入额、成本费用水平、资产运营情况及偿债能力等项目的实际指标与其各项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上年同期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要采用绝对数与相对数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已完成情况、未完成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成功的经验,存在问题。总之,要做到有数据、有比较、有分析。

有时为使财务分析报告清晰明了,应编制财务分析表,即根据分析的目的,将会计报表及有关经济资料,经过科学再分类、再组合,适当补充资料,配以分析计算项目,采用表格,简明扼要地表达资料各项目间的内在联系。它能清晰地显示出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变动趋势,使财务分析更形象、具体。如编制盈亏情况分析表、费用明细表、流动资金分析表等。

4.建议和要求。财务分析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绩和经验,应加以推广。对发现的问题,应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合理地安排上述内容,能使综合财务分析报告条理清晰,结构严密。

简要分析报告的结构与上述综合分析报告的结构大体一致,只是内容较综合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些。专题分析报告一般一事一议,其结构可灵活多样。

(四)财务分析报告的起草

在搜集、整理的资料、确定分析报告的标题后,就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进入编制财务分析报告的阶段。这阶段的首要工作就是报告的起草,起草报告应围绕标题并按报告的结构进行。特别是专题分析报告,要将问题分析透彻,真正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综合分析报告的起草,最好先拟定报告的编写提纲,然后在提纲框架的基础上,依据所搜集整理的资料,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起草综合分析报告。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修改和审定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财务分析报告;撰写方式

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后加大了对水利行业的投资力度,对水利管理单位的经济核算情况有了高度专注,与此同时,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分析报告有了全新的要求[1]。高质量水利管理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属于小型经济活动分析。水利管理单位会计报表能够将单位当前经济状况、经济数据等财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与归类,从而形成有理有据的文字说明,并为管理层意见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但是,一直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存在重视建设轻视管理、财务核算单一的问题存在,并无法将财务报表的真正作用展现出来。此外,财务报告撰写过程中存在信息量不足、材料不足等问题,成型的财务报表无法作为决策处理参考意见,且报表内容不全面、不能将重点表达出来,信息表述不清,财务数据运用错误,报表内容过长,且用词过于术语化,不够通俗易懂。除此之外,水利管理单位会计报表中还存在结果分析过于简单、说服力不足的问题。上述问题对水利管理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及经济水平的提升有消极的影响。

一、积累素材、为财务分析报告撰写做准备

(一)创建数据库会计核算是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形成的依据,当时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仅依靠会计报表、账簿、凭证中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对营业收入比率及经营费用进行分析时,通常情况下,要对不同产品、负责人、项目与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但是其中需要的数据无法直接从报表中得知,在此情况下,财务工作人员就需要开展数据统计工作,以责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资产变现能力及流动资产情况与流动负债之间存在的关系,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变现能力、资本结构及财务管理现状等;营运能力分析指的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资本资质及资产驾驭的能力。单位的营运状况与资本增值程度及单位经营水平有直接关系;成本费用分析指的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营运成本费用。从财务会计角度出发,是对三项期间费用、公益成本费用的反应,详细的说,就是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及其管理费用。在此基础上,通过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表、经营成本表、利润分配表及表格中数据的横纵向对比,以及企业财务比率的衡量,通过上述报表计算出与财务评价指标相符的结论。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式有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及趋势分析法。财务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上述分析方法的优劣势,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指标变动因素进行有效掌控,从而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应将不同分析方式的数据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得出更加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财务报表分析应详细、有可靠依据,还应对各项指标进行分解细化,因为部分报表数据不够详细,存在含糊、笼统、模棱两可的情况。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熟练的运用相关表格及文字,将重点表达的内容与结论突出出来。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要抓住重点,将单位极易忽视的问题反映出来,例如,资金条块分割管理松散、财务考核无法进行量化管理等问题。(5)财务状况分析完毕后,应对单位盈亏情况、财务管理现状及当前经营情况给予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及预测。财务评价应中肯,不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并且应从正反两方面开展评价,可对独段任人、月度、季度、类别、用途等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分析,并创建台账,为日后财务报告的撰写提供便捷性。此外,应对财务会计相关的软件进行充分利用,创建完善、全面、便捷的数字存储系统,为报告的撰写提供最大的便利性。

(二)定期整理内部报表财务工作人员应定期对会计核算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还应对劳动工资、经营管理、物资管理等部门的价值性报表进行收集整理。与此同时,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对上述部门的报表进行审核,做好横纵向对比,从而为财务分析报表的撰写提供有利条件。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

(1)简明扼要的对报表编制的意义进行阐述。(2)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工作情况进行概括说明,使读者通过报告对单位有大概的认识。其中可以包括:单位注册地、隶属关系、业务性质、经济活动、会计制度、盈亏情况、在职工作人员数量、退休工作人数量、报告申请者、批准者及批准日期等。(3)说明单位各项目开展进度及完成情况,对单位当前运营情况及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在对上述内容进行表述时,应表述清晰,且恰当的将相关数据引入其中,在说明单位经济指标时,可以采用绝对数、复合指标数及比较数进行描述。(4)着重分析单位当前经营情况,在对当前单位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时,应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寻找导致问题的原因,从而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及成本费用分析。其中偿债能力分析指的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该能力的分析能够对单位财务现状进行真实反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偿债能力分析包括长期进行评价,也可以进行总体评价。(6)财务分析报告中的建议应详细具体,不可太抽象,应起到参考性作用。

三、撰写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的注意事项

首先,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应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营现状相符,对财务数据代表的业务背景进行深刻领会,将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实的反馈出来。财务数据不是数字的拼凑及运算的结果,每个数据都形象地代表着资金的增减及盈亏。财务分析工作人员应提升对单位业务的了解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对财务数据进行职业性评判,详细的说,就是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评判。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报告;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应对相关法律法规有准确的把握,从而发挥引领作用;其次,财务管理人员不可对分析报告妄下结论,因为报告中的任意一项数据将会对阅读者的思想及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极易出现误导。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对待每一项数据;最后,报告内容应精练、明了、通顺、流畅,应起到实际作用,不可华而不实。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篇3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1.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3.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篇4

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撰写局限性应对措施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要求能够简单明确地反映出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让报告使用者和决策层能够准确领会和了解报告资料和数据,以便为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要撰写出有深度、有高度、有实际应用的财务分析报告却并不容易,明确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的局限性,并采取应对措施,写出能够真正概括并反映出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资金运作等问题的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和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的局限性

(一)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及时反映问题

通常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应该在每个月、每个季度和每年末的下一月10号之前将财务分析报告交至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一般为管理者),以便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但是在我国各企业实际财务工作中,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财会人员信息收集局限、财务信息反馈不及时、财务活动突变等原因,财务分析报告的真正提交时间往往拖延至中旬甚至月底,这大大降低了财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使得其披露的相关信息可能变得毫无价值,无法为企业决策层、管理者、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参考服务。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较差,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整体结构及经营方式的不断复杂深化,企业决策层、管理者及众多投资者将逐渐占据市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要地位,依据财务分析报告做出的经济决策也变得相应复杂,这种大环境对企业财务信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多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凸显。简单来说,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有效实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针对性不强,不能透彻地揭示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将财务分析报告看作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他们总是有这样的感觉,财务分析报告往往撰写花费的时间长、提及的数据和内容多,但是真正有用的信息或者是决策者真正需要的数据资料太少,使得财务分析报告成为一纸空文。

二、应对措施

(一)确定财务分析报告的主体和范围

阅读财务分析报告的对象有很多,应该根据信息接受对象的不同来确定出不同的报告主体和范围。比如,如果企业财务部门领导需要阅读的财务分析报告,就要尽可能地写的专业一些;而如果是提供给其它部门的领导,就要尽量简单易懂、深入浅出。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象,分析人员在撰写报告时也要准确掌握好整体的分析层次和框架结构,以便满足不同层次阅读者的需求。再者,要根据报告分析范围的不同来控制分析的详略,比如,分析的范围如果是二级公司或某一部门,就要细化、具体地进行分析;如果是从整个企业或者是集团公司来分析,就要力求简洁精练,不能细数所有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二)有针对性地提炼报告内容

专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往往会有很多的内容,篇幅也会很长,但是对于很多企业决策者来说,他们需要使用的会计信息并不是罗列出来的全部内容,那么此时如果报告内容过多则显得无益。财务部门的人员在写财务分析报告前尽可能与领导沟通交谈,了解和提炼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进而采取有针对性地撰写方法,使得财务分析报告最大程度地发挥决策参考作用。

(三)要理出明晰的分析线条和整体框架

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线条和整体框架一般为:目录——总论——重要提示——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改进措施。其中报告的“目录”简明报告分析内容及页码;报告的“总论”是将本月或者本年度的重要指标进行总体概括,该部分的语言一定要凝练、简明,力求点到为止;“重要提示”就是针对报告中需着重关注的问题或新增内容进行的简单说明,目的是能够引起阅读者的重视。以上三部分是非常必要的,目的主要在于让阅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对财务报告的整体认知和重大事项的准确了解,其中“重要提示”必须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的页码,以便阅读者进行快速查找。“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改进措施”在对上期报告执行情况进行追忆总结的同时,对本期报告中的问题进行集中阐述,将散碎的问题集中提炼进行处理。“具体分析”是财务分析报告的中心内容,是对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具体、重点分析,该部分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整个报告的档次和质量。

(四)采用有效的分析手法

有效的财务报告分析手法或者分析原则有三种,下面进行简单分析:

分析要从问题——原因——改进措施为原则入手。因为财务分析报告的真正作用不在揭示反映问题上,而在于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真正做好“财务参谋”的重要工作。

分析具体问题时要在重要性原则和交集原则相结合的方法下披露问题。重要性原则就是选取一定的对象进行重点分析的原则。交集原则就是在有多重分析指标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指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名,取排名前几的指标构成一个或几个集合,将其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然而仅仅依靠交集原则并不能准确揭示出全部分析指标,所以此时还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在运用交集原则的同时,时刻保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而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也要有交集原则的思路。

问题集中点法。该种分析手法的理念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散分析,提炼出一系列的问题点,这些问题点好像是一张映射表,右边是问题,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每—个分析角度就可能映射出某个或多个费用项目或部门。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该种方法时,财务分析人员要着重培养自己快速准确判断本月可能出现相关重点的意识,还要培养从零散分析中提炼一至两个重点问题的能力。

(五)报告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好的财务分析报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财务人员除了搞好核算和数据分析外,还应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体运作和发展,要准确把握企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近期内企业重大的方针政策,在坚决贯彻企业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在报告分析中还要站在现阶段的角度,向未来方向迈进,使得财务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向导”的作用;还要尽可能多地企业所处的市场背景,也就是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要有敏锐的同行业竞争对手信息捕捉能力;所有的结论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勿轻易下结论。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带有结论性质的话语对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影响非常大,不可轻易草率下结论,以免对企业决策者产生误导;报告分析的语言要尽量通顺、流畅、凝练、简明,避免罗嗦重复和口语化。

三、结束语

总之,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还存在不能及时反映问题、针对性较差,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局限性,但是只要确定财务分析报告的主体和范围,有针对性地提炼报告内容,构架明晰的分析线条和整体框架,采用有效的分析手法,并注意报告撰写过程中的一些其它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够提高财务分析报告质量,使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服务。目前,笔者了解到有些大型企业已经就上述问题采取一些措施,以提高财务分析的可利用性,如开展周分析,每月初月度快报等等,都是对财务分析报告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庄芝茗.浅谈如何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J].中国经贸.2009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篇5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

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篇6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问题;运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在许多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财务报告分析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理论阐述过多,实际分析内容少,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案例内容过多,缺乏层次,重点不好把握,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案例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从高职高专财务报告分析案例教学现状入手,结合多年案例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加强财务报告分析案例教学、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一、财务报告分析案例教学现存的问题

1.案例本身方面,质量不高。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案例资料的质量,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分析案例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理论阐述内容多,实际分析内容少,操作性不强。很多案例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等刊物上的内容,没有根据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特点,进行整理、加工,不利于学生分析探究。第二,案例内容过多,重点不好把握,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综合性案例较多,针对课程知识点,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某一侧面的案例较少。综合案例,内容庞杂,存在多个知识点的交叉,一个案例篇幅长达几十页,学生看后,不知所云,教师用几周课才能讲完。第三,案例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应用性。现有财务报告分析案例以反面案例居多,正面案例较少,实际上反面案例都是企业在极其特殊情况下的一个个案,不具有普遍性。比如蓝田、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等造假案例。另外财务报告分析的案例往往只涉及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与管理学、法律、金融等方面知识结合不够紧密。第四,案例内容设计不科学,没有针对性,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内容。现有的很多案例是过去教学例题改变或教师随意编造,缺乏真实感,即使学生学习了此案例仍不能掌握财务报告分析的实际操作;有的案例和教学目标结合不紧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的案例为外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案例,不符合我国的实际,不利于学生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2.教师讲授方面,能力不足。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大多是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担任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不能够从大量的资料运用相关的知识选择出恰当的案例用于实际教学。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缺少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够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与《管理学》、《税法》、《经济法》等课程的知识知识点融会贯通。由于教师不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3.学生参与方面,积极性不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要求学生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鉴于目前财务报告分析质量不高,案例是过去例题的变形,或者案例内容多且陈旧和专业结合不紧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不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吃透案例内容,只是照本宣科,例子加理论的简单描述,启发、引导的能力不强,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有一些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不愿意放弃“主角”,以“我”为中心”,不给学生针对案例提供的资料充分思考、讨论,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

二、案例教学在财务报告分析的应用

1.组织恰当的案例,精心做好案例准备工作。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分析,财务报告分析案例是会计实践活动的真实再现,绝不可虚构。因此,财务报分析案例首先要具有真实性,只有案例具有真实性,学生才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思考问题,有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更好地理解案例。一般应选择我国上市公司实际发生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要多样性,既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经济活动某一方面单项的案例,又要有反映企业全面活动的综合案例,通过单项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分析技能的同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综合案例使学生系统掌握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其次是可读性。可读性是提高学生学生兴趣的基础,因此,必须对报刊杂志及网络案例进行认真筛选、改编,语言表达要简练,适应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较差的需要。最后案例要与学生的能力相符。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只有案例与学生能力适当,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案例教学的环节当中。因此,对比较复杂的案例,要精简内容,最好能适应两节课教学需要,使学生容易把握重点,利于对案情的消化、吸收,使案例教学取得实效。

2.积极引导,巧妙控制,组织案例实施。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财务报告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学生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行业背景对企业的影响。笔者在案例教学的进程中,首先要求学生事先查阅有关资料,熟悉案例背景资料,了解国家有关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其次组织案例讨论,对于单项案例,采用教师提问与学生自由发言相结合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综合案例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从多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讨论、分析解答问题。同时,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提示,准确把握整体脉络和方向,克服冷场、离题和无谓争论,针对不同结论给予准确点评,避免学生因案例讨论的不同结论得出错误的判断以致对问题的分析陷入歧途。

3.科学评定案例课成绩,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考核方式的选择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考核方式应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将学生在案例教学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纳入形成考核范围,把平时的课堂讨论、发言情况与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相结合。提高案例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比例,案例成绩由学生代表和老师评分组成。案例分析报告,要求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图文并茂,以加深对财务报告分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较强的综合的素质,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综合性课程。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案例教学不仅要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对管理学、统计、税法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适当的案例用于实际教学。因此,应当选派合适的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必要时可选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的实务界人员进行案例教学。

2.教师要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具有启发、引导的能力,要有周详的计划、幽默的语言和敏捷的思维,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能够运用一定的技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

3.案例教学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适应性。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者说教学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教学。财务报告分析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转化为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是连接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就决定《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教学,借助典型案例的讨论、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运用财务分析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感受,因此,《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把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

四、结论与启示

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有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是完美无缺的,不能过于夸大案例教学的作用而一味贬低传统教学。因为案例分析是在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财务报告分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技巧讲授,仍然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讲案例不讲理论,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不应过于强调案例作用而忽视了其不足。其次,案例教学应和课程相适应,非所有的课程都能适应案例教学,只有那些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才适合案例教学,不能为“赶时髦”而对所有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最后,案例教学要与学生相适应,案例的形式、内容、复杂程度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总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我们应当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师、课程、学生等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式地进行案例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于楣,白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1~84

[2]吴小红.高职管理困境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96~98

[3]闫双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

2010(1)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篇7

摘要:案例教学由于其实践性、启发性、针对性和研究性,在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本文通过分析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效解决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推动案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财务分析;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Q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财务分析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转化为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是连接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就决定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借助典型案例的讨论、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运用财务分析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财务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把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

一、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一)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

财务分析这门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分析技术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课程结束学生能针对不同公司的财务报告和案例写出财务分析报告,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运用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创造现金流量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如果仅通过教师的课堂传授,会使学生很难把复杂的理论、公式以及分析方法和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陷入“为了计算而计算”的误区。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财务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生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案例教学能够成为培养财务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基于以上理念,本门课程立足于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学习和分析为辅,将理论和案例高度融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案例本身方面,质量不高。

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案例资料的质量,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分析案例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理论阐述内容多,实际分析内容少,操作性不强。很多案例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等刊物上的内容,没有根据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特点,进行整理、加工,不利于学生分析探究。第二,案例内容过多,重点不好把握,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综合性案例较多,针对课程知识点,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某一侧面的案例较少。综合案例,内容庞杂,存在多个知识点的交叉,一个案例篇幅长达几十页,学生看后,不知所云,教师用几周课才能讲完。第三,案例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应用性。现有财务报告分析案例以反面案例居多,正面案例较少,实际上反面案例都是企业在极其特殊情况下的一个个案,不具有普遍性。

(二)学生参与方面,积极性不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要求学生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鉴于目前财务报告分析质量不高,案例是过去例题的变形,或者案例内容多且陈旧和专业结合不紧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就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不能够从大量的资料运用相关的知识选择出恰当的案例用于实际教学,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不能跟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有效的结合。

财务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可以通过财经类网站查阅到,学生可以根据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但是,企业对外公开的年报资料是有限的,学生不能深入到企业的内部进行调研分析,这样就会导致分析的结果可能浮于表面,不能发现企业存在的真正问题,提出的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值得商榷。

三、财务分析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组织恰当的案例,精心做好案例准备工作。

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分析,财务报告分析案例是会计实践活动的真实再现,绝不可虚构。因此,财务报分析案例首先要具有真实性,只有案例具有真实性,学生才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思考问题,有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更好地理解案例。在教学中,一般应选择我国上市公司实际发生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要多样性,既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经济活动某一方面单项的案例,又要有反映企业全面活动的综合案例,通过单项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分析技能的同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综合案例使学生系统掌握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其次是可读性。再次,对于每个案例的设计,应该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容易把握重点,利于对案例的消化、吸收,使案例教学取得实效。

(二)积极引导,巧妙控制,组织案例实施。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财务报告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学生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行业背景对企业的影响。其次组织案例讨论,对于单项案例,采用教师提问与学生自由发言相结合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综合案例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从多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讨论、分析解答问题。同时,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提示,准确把握整体脉络和方向,克服冷场、离题和无谓争论,针对不同结论给予准确点评,避免学生因案例讨论的不同结论得出错误的判断以致对问题的分析陷入歧途。

(三)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某一个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分析。

学生的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理论教学和学生课内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教学部分,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把每部分教学进行任务分解,带领学生完成分组讨论,课内实践方面,带领学生进入机房,以小组分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eXCeL工具,对某一个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财务分析,把平时的课堂讨论、发言情况与上机操作的撰写相结合,要求学生的分析报告,要将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图文并茂,以加深对财务报告分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两者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于楣,白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1~84.

[2]闫双力.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0(1).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篇8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部分,其提供了企业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财务分析者以企业有关会计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项管理活动或行为。新会计准则体系对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进一步改革,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规定之后,单列财务会计报告一章,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主要差异如下:

1.名称:旧的基本准则的名称为财务报告;新的基本准则的名称为财务会计报告。

2.内容:旧的基本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的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3.目标:旧的基本准则将会计的目标表述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4.使用者:旧的基本准则没有明确指出使用者。相关性原则中提到: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管理者和有关各方;新的基本准则使用者明确提出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二、新会计准则对报表使用者和编制者的影响

对于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而言,新会计准则有关财务会计报告的变化,有些对报表使用者有利,有些对报表编制者有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是博弈的双方。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对报表使用者有利而对报表编制者不利的影响

母公司个别报表中,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与权益法相比其影响如下:当子公司盈利时,母公司资产负债表投资额少确认(不追加投资账面值);利润表投资收益少确认(除非动用留存收益分配股利),从而净化了利润表。但是,如果企业发展前景较好,希望掩盖当期利润,便于今后“以丰补歉”,这一影响又属不利影响。在子公司亏损的情况下,母公司资产负债表投资额多确认(不冲减投资账面值),利润表投资损失不确认或少确认(在动用留存收益分配股利情况下)。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2.对报表编制者有利而对报表使用者不利的影响

首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恢复使用公允价值,虽然需要判断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判断的客观性较弱,为报表编制者提供了利用公允价值制造虚假利润的机会。其次,债务重组恢复“重组收益”进入利润表的资格,又给利润表带来“虚假繁荣”的机会。再次,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引入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期末根据公允价值变化调整账面价值,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为企业调节利润留下了空间。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报表的建议

1.关于利润表直接列报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简化了利润表单列项目,规定直接列报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而不再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笔者认为,虽然当前企业经营呈多元化特点,但这种简化列报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可能掩盖某些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间接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最终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因此,建议将企业的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在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或者以附表的形式披露,具体可以包括经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种类、金额、各自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以及上期同比情况。

2.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改进前提的问题

在对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进之前,有必要认清改进的前提。首先,要辨明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其次必须坚持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可将其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而不是全盘的否定。笔者认为,企业有选择地披露信息可避免暴露商业秘密,而对于加大了财务会计报告成本的问题,也是可以避免的,因为财务会计报告应是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其他有关人员合作的成果,其中许多内容是非会计性质的。因此,通过应用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工作结果来提高信息披露的相关性,财务会计报告的成本并不会有太大变动。

3.关于我国财务分析准则框架的问题

财务分析准则框架可由财务分析基本准则、财务分析具体准则和财务分析实务指南三个层次构成。财务分析具体准则按分析主体可分为管理者财务分析准则、投资者财务分析准则、债权人财务分析准则;按内外分析者可分为内部财务分析准则、外部财务分析准则;按分析者的独立性可分为管理者财务分析准则、财务分析师分析准则。我国现行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分析性信息就是站在管理者为投资者服务的角度,但财务分析师的独立分析报告并未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反映。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完善现行公司信息披露的分析性信息,制定管理者财务分析准则,研究财务分析师的财务分析具体准则,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篇9

一、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特点和设计原则

1、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讲究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不断发展,表现在它能够提供会计信息,并能及时反馈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要锁定在为企业经营管理各层次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特点

与对外财务会计报告相比,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①灵活性。企业对内财务会计报告可以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来决定报告的内容以及报表的种类、格式和项目,不需要拘泥于法律规定;其报送时间和对象也可按照需要而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②及时性。及时性是指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要讲求时效,以便使会计信息能及时利用。企业对外报告是有规定期限,按月、季、年编制的。如现金流量表一年只编一次,使有的信息时过境迁,失去时效。而对内报告完全按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全方位多视角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及时、快速地传递到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使会计信息发挥更大的效益。

③保密性。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揭示企业内部管理动态,所揭露的信息大量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产(商)品成本、经营谋略、财力筹划等,一般不宜对外公开、就是在企业内部公开的范围和程度,应视其管理需要而有所不同。

④针对性。内部财务会计报告是根据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决定其内容的,并且不断按照变化的情况,随时变更所需要的信息。由于所需会计信息的目标明确,因此有极大的针对性。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可以据此分析问题,制定对策。

⑤网络性。有二层意思。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提高,为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建立和会计信息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以无纸化财务报告予以,加快会计信息的传递和运用。二是生成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财会部门的事,更需要由各单位、各层次的有关人员组成分布面较宽的工作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3、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设计的原则

按照上述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对内报告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

①重要性原则。内部财务会计报告提示的信息不应面面俱到,而应反映较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准确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主要是看会计信息与报表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程度的大小。重要的会计信息有两种,一种是经常需要的信息,一种是某一时期特别需要的信息。

②明晰性的原则。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及报表的种类、格式和项目尽可能做到清晰、简明、易懂,便于理解和利用。如所用词语要尽量通俗化,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③相关性原则。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要求内部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相关联,考虑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的不同特点。

④可比性原则。同一种内部会计报表的内容、格式、项目和指标在前后期尽可能一致,保持相对稳定,以便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

⑤成本效益原则。要区分不同层次的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成本编制要考虑节约原则,使企业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告需要

重点反映的内容和报告体系的设计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从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来分析,当前有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停留在编制一些费用、产品(商品)销售利润,产品成本等明细表,而对由于财务会计政策变动、通货膨胀等没有足够的反映;对关系企业有无变更能力和偿债能力的现金流量状况没有关注;对所属责任单位的业绩反映不完整;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只有一大堆数字而缺乏相应的财务分析,使决策者难以尽快获知其中精髓等等。为此,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对重点反映的内容和报告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

1、当前需要重点反映的内容。

①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对企业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应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状况,反映企业近期现金支付能力、偿债能力,有利于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防范财务风险,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

②应收账款信息。不少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极大地困扰了生产经营,影响了货款回收。因此要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企业必须对客户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坏账风险等进行反映,据以制定企业对客户购销信用政策,加快资金的回笼。

③分部信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的需要,必须定期反映所属公司、部门和责任单位的经营业绩,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济责任制。

④成本信息。成本直接关系着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反映生产要素的利用和资源配置情况,特别是成本具体项目的有关数据,在企业有关部门或班组间、月度间进行对比分析,使之不断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⑤产(商)品销售信息。反映主要产(商)品销售数量、成本、收入和盈利情况及分地区的销售情况,有利于确定和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生产部署。

⑥综合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信息。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自身实际设置必要的经济指标,并对其完成情况进行反映和评价,使企业决策层能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断调整发展策略。

⑦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信息。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因此要求企业重点突出反映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信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⑧其他重要信息。根据企业一个时期的实际情况,要反映其他重要信息。如反映有关对外投资效益、新产品开发效益、专项工程效益等。

2、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设计

根据上述需要重点反映的内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以下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①报告种类及主要内容。

现金流量报表。可参照年度现金流量表格式,按实际需要,将其中有的项目细化或合并。有现金预算的企业,应设置计划数和实际数进行对比。

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报表。反映技术和人才等开发、利用的成本和价值、效益、应收账款报表。按abc分析法要求,将主要客户按地区、金额、账龄等进行组合排列。

分部报表。按分部和各责任单位,将其资金、成本和利润等有关情况,进行分单位或综合反映。

成本费用报表。产(商)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报表,应有成本项目,单位成本报表应有主要材料等耗用数据。费用报表包括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等,应按项目反映。成本、费用应有计划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

产(商)品销售报表。按产(商)品类别或主要品种,将其数量、收入和盈利情况进行反映。

综合经营情况报表。包括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综合评价表等。

内部财务分析,包括定期的综合分析和不定期的专题分析。其内容对上述报表进行重点分析外,特别要关注财务经济政策的分析。如通货膨胀的影响、会计政策的调整、国家有关政策如税率变化等的影响,目的是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其他报表。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内部报表。

②报告时间。至少按月编制一次。

③报告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提高,报告方式采取纸质报告和在企业内部网络上信息相结合。在信息表述方式上,除了文字与表格方式外,要尽可能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使信息表达更直观,更形象化,易于信息使用者接受和理解。

三、建立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为了实现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并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和调整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2、充分应用先进的技术。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资料的收集和生成需要借助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使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实时报告,加快时效。同时,为了使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原始会计资料共享,应注重相关软件的开发和研究。

3、关注非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但企业信息决非都出于财会部门。企业内部尚有技术信息,物流信息、统计信息、业务信息、人事信息等。为了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和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要在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中纳入相关的非财务会计信息,以解释和辅助说明财务会计信息。

4、建立数据库。财务会计部门要通过建立数据库,储存和维护最原始的数据,以便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生成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

5、增加相对值信息。随着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用于经营决策,而且其揭示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有利于决策层进行决策的需要。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必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财务报告分析主要内容篇1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差别比较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运行情况的直观反映。财务分析为企业的决策者、投资者、经营者提供企业的经济财务信息报告,为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利润盈亏以及管理决策提供一个了解、分析、决策的依据。新会计准则对原有会计准则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其为企业财务分析带来更大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但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在实际的运行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一、新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告规范方面的优势性

财务报表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了解和评价的窗口,是企业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依据。目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财务报告体系的信息来源基本都是以过去的历史交易和经营状况为基础的,而且执行起来非常保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能做到公正公开的反映。这种体系势必会导致企业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受到影响。随着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表外信息逐渐被重视起来,新会计准则体系对此在原有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增添了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原则性规定,对报告中的内容表现给予规范性要求。

同旧会计准则相比较而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中的内容、目标和使用者方面都有明显差别,显示出其优势性:

1、财务报告的内容要求更加具体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内容上在旧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反映的日期和区间有所限制,使财务报告的反映的时间区间更加明确,可以更好的某个时期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对相关信息和资料以及会计报表更加系统全面,使企业管理层更全面详细的了解企业资金动态。

2、财务报告的目标更突出

旧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的目标方面没有提及,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规定,要求在财务报告中包含对企业财务、经营情况以及资金动态等各项相关会计信息,以便于管理层对企业经济管理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

3、使用者更加明确

旧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表述比较笼统模糊,新会计准则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表述,权责清楚。

二、新会计准则中财务报表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影响

财务报表作为财务报告中的重要核心部分,新会计准则中对财务报告中部分内容的改革变化使财务报表的影响具有了两面性。对于财务报表的编制者和使用者而言,财务报表规范的变化有利也有弊,使二者之间存在着利与弊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如下:

1、对报表编制者有利的表现

在企业经济交易中,对于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货币形式以外的资产交换,即使需要对交易的商业实质进行判断,但是以为信息的不相符,主观判断性较强,这就使报表编制者可以钻公允价值的漏洞,进行虚假利润的制造,使报表的使用者被混淆,不能真实客观的了解企业的利润情况。对于利润表而言,新会计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也纳入其中,使利润表在表面上表现可观,但是却未必与实际相符。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在房地产的计量中也被引用,是公允价值被放大,给报表编制者利润调节提供了空间,但是同时也给报表使用者呈现了虚假繁荣的假象,不利于市场决策的运用。

2、对报表使用者有利的表现

对于母子公司而言,子公司盈利,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负债表少确认,利润收益少确认,这样就使利润表得到了净化,更加明了。如果企业在今后能够以良好的发展来弥补此项的欠缺,这又属于不利的一面。如果子公司亏损,,母公司负债表多确认,利润表少确认,这就需要对利润表进行重新表述。如果按旧的会计准则,由于利润表到年末进行结转,对前期多确认的利润只在负债表中留存,不反映在利润表中。如果前期的差错因亏损的多确认儿事盈利掩盖时,对报表进行重新的更正表述的前期利润表只反映前期盈利的情况。

三、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关于利润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规定是将经营收入和成本进行分成主体两方面直接进行列报,而不再将成本收入进行主次的细化区分。对于这一准则,笔者认为对利润表的内容规定过于简化。企业经营多元化的特点虽然使成本和收入细化分开列报有些繁杂,但是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这种列报方式过于简化,使利润的操纵存在较大的漏洞,对于经营业绩容易掩盖,不客观的业绩表述直接影响管理层的经营决策。

对此,建议将业务进行细化,可在附表中进行列报。如经营业务及其他业务的种类、资金流动等。这样给企业管理层一个更加细致的了解空间,有针对性的进行经营调整,从而进行合理的、正确的经营决策。

2、关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的前提问题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改进工作,需要对财务报告的核心部分,即财务报表的信息就行主次区分,而不是全盘进行否定。企业对信息的披露可有选择的进行,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部分信息予以保留。毕竟财务报告不单纯是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而是和其它相关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所以,对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结果进行适当的披露,这样不仅提高信息的披露性,也不会给财务报告成本增添太大的负担。

3、关于我国财务分析准则框架的问题

我国的财务分析框架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具体原则和实物指南。现有大型企业采用的财务分析信息是站在为投资者服务的立场角度上的,企业财务分析师的分析报告独立性没有体现,在企业的信息披露中没有反映出来。因此,要对现行企业信息披露中的分析性信息进行完善,制定管理者财务分析准则和财务分析师的财务分析准则,以完善我国的财务分析制定,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晓梅.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J].财经界(下半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