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专项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4:14

市政专项规划篇1

关键词: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是指由政府建设投资的城市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系统的建筑设计,也就是对城市的基础性建设规划工程。

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阶段分为三个方面:宏观,中观,微观。宏观阶段是对城市区域的布局分配,中观是针对城市的系统,微观阶段是指在城市基础建设中的具体措施。由于不同阶段的重点不同,导致了市政工程规划编制也有所不同,主要是依据阶段划分的,只有这样才会使市政设施建设具有层次性,分工明确。

市政工程的规划分为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两种。详细规划是指在编制中是要按照要求的内容进行的,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子内容进行规划(这里指城市排水和道路施工等)。专业规划是指城市整体规划编制后,所进行的专门化的单独编制。

1.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编制特点以及不足点

根据城市规划的目的,以及工程的科学性论证,分析都是受到规划深度的影响和勘查资料不全面的作用结果。在某些工程规划中市政设施的定位很难,这就会导致市政管线的管径的平面位置的确定工作难度加大。并且,市政管线的工程规划没有深入的认识,也是不能妥善处理工程管线的安置和衔接工作的原因。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实际年限,范围领域和城市规划自身是有所不同的,再加上市政工程进行施工时的现场位置以及工程管线的走向方位和城市的规划布局的衔接程度不够,导致了在整个编制行业实施的可能性。并且,行业范畴仅仅局限在本行业之间,缺少与其他行业的沟通和联系,会使工程的规划编制缺少协调性。

2.市政专项工程的规划编制

现在城市的专项规划的落实作为市政的重要技术保障,在完善城市的工程编制体系,设施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各个省市也根据当地的特点编制大量类型不同的规划专项工程。但是现在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面对着现实困境对于城市规划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由于市政工程的内容繁多,类型复杂以及其非专门化的规划编制实施规则,指导监督工作,也就造成了市政工程规划的部门利益,编制层次和内容没有统一性,编制布局不合理等相关问题的出现。

2.1市政工程的规划编制的主体多元和部门利益问题

在实际编制过程当中,市政工程的规划大多是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是当地政府的要求实施编制的,组织编制的主体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会使城市工程规划部门进行利益计划,对城市空间的要素管理失去了统筹的作用。

2.2市政工程规划的编制层次性

在对城市的基础建设工程进行专项规划时,整体的层次布局的落实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城市规范法》中明确指出:“城市的总体规划内容中包含各项专项规划。”而在实际城市编制过程中规划的编制细则的欠缺,还有城市工程建筑规划的主管部门的直接干预,以及管理的控制规划等,市政部门对其的要求是一步完成的。但是在实施中却不尽人意,工程规划的层次性编制出现了控制性的规划的投入加大,而总体规划的层次布局的的投入量变小现象,这就会造成市政工程在专项规划方面的系统整体的破坏。

2.3市政工程规划的编制内容的关联和庞杂性

《城市规范法》是市政进行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方案的修改的基本准则,主要思想就是城市建筑的宏观指导原则,在市政建筑工程的规划内容中,专项规划的编制对象是城市建筑群体也就会出现庞杂,多元的利益性间的关联问题,以及对编制细则的漏洞,这是编制主体的标准就会降低,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市政工程的编制规划内容上需要协调,内容结合规划,多方利益等因素。

2.4城市规范的实施效率比较低

由于城市规划的规范性不足和内容中的相关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导致有些工程的规划编制成为了阶段性的研究工作,不但如此,由于规划任务没有按时完成,最后却演化到连实施都困难的地步,严重制约了城市工程建筑经济同步性。这就是在城市规划上的实施效率较低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但拖延施工进度,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3.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3.1规划前的城市现状调查工作的落实

在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的编制中,对当地城市现状的深入了解特别重要,现状的调查深度,对市政工程专项规划是否合理问题以及操作性的难易程度也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施工现场的勘查,以及城市规划内容的资料的收集,并且做好勘查报告后绘制出完整的准确的工程的现状图纸和分析资料,在分析资料上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评价评估,确定工程建筑的设备成本支出和拆除(包括管线,设备等)等工作特别重要,这避免现状和专项规划过程中的脱节现象,以免影响工程进度和正常管线运行。

3.2以城市规划的总体性原则为基础

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的前提是城市的总体规划,其中包含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用地面的布局,在进行的工程负荷预测,工程主要管线的计算和采购时要充分的考虑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和布局设计。与此同时,在城市工程规划和城市专业规划的关系处理中,专业规划是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编制的基础保障和引导,而市政工程的规划则是对专项规划的深化研究和进一步完善。

3.3工程中的道路规划

在整个市政工程中道路规划也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工程专项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城市的道路是整个市政工程的管线载体。在进行道路规划时要符合实际城市交通细则,也决定了城市工程管线的定位和空间利用布局的完善性。除此之外,还要对城市的排水,防洪防涝提高施工的质量。

3.4市政工程专项规划注意的事项

在对市政工程规划时要注意“因地适宜,量力而行”的方针。如果勘测报告中指出,现阶段还不够对所有的专项进行规划编制时,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对工程规划,选择其中的几项进行编制,例如:城市排水的单独规划编制,城市供水供电的专项规划编制等。在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解决道路的编制和排水枢纽工程的编制问题。主要原因是排水管线是城市的重力流,对道路以及场地的竖向要求比较高,再者,排水管线在整个城市道路中占用的空间大,并且在其他种类管线位置的下面,对于其他的管线空间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城市道路以及排水系统的规划编制首先在计划中体现。

4.市政工程规划发展历程

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在解放年代主体系统都不完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建筑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系统建设及应用杂乱无章,对于环保要求很大达到,一味的追求城市发展进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的基础设施随着科技的进步也不断的改善,城市的供水供电,通信系统,气象系统等使用逐渐被接受,已经呈现出区域化发展的趋势。

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城市的市政也随着城市空间范围的扩大和延伸而快速发展。市政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整个城市发展来说是个重要的支柱,所以,城市的市政工程规划编制的地位也不断地攀升。此文根据规划编制的相关问题:编制特点以及不足点,编制问题,规划编制问题的解决措施等热点工程规划现状而进行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光治;葛幼松;周或.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探讨[J].江苏城市规划.2008(08-28).

市政专项规划篇2

规划是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引导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对规划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必须看到,当前规划编制和实施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规划功能定位不清,规划“缺位”与“越位”并存,编制程序不规范,内容交叉重叠,且缺乏衔接协调和实施刚性。为推进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更好地发挥规划在宏观调控、政府管理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3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54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40号),就加强和改进我市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健全功能清晰的规划体系

(一)建立三类规划管理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同一行政层次的规划按对象和功能,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发展规划纲要、空间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提出并组织编制,其中,发展规划纲要由市发改局负责具体组织,市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等城乡规划由市规划建设局负责具体组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具体组织。专项规划由各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并组织编制。

(二)明确发展规划纲要、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定位。发展规划纲要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综合性、纲领性和指导性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空间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及以上。空间规划是指根据区域内人口、资源等基本要素及相关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开发秩序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和约束基本要素配置及相关功能区的相对位置、组合状况、聚散程度的依据,包括市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等各类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空间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5年,重大问题和发展远景可展望到15年至20年。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发展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细化,也是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的依据。专项规划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种行业规划、专题规划、建设规划等。市级专项规划分为重点专项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子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的期限可根据需要确定。重点专项规划是针对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推动该领域、该环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目的编制的专项规划。主要专项规划是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为对象编制的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和主要专项规划可根据需要编制若干子规划,对其编制领域内某些重点内容作进一步的细化。

(三)突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导向。发展规划纲要应抓住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切实增强战略性和宏观性,突出指导方针、战略任务、空间布局和重大举措。应改变规划内容无所不包、涉及领域过宽的状况,减少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充实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

(四)切实强化空间规划功能。空间规划着眼于把区域内的城镇体系布局、土地总体利用、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网络、限制开发地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划定主要功能区且有一定约束力的“红线”。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确定区域内空间组织和具体布局的重要依据。空间规划要统筹考虑区域内生产力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建设,努力提高空间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五)严格专项规划编制的领域。政府编制专项规划的领域,主要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事业等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使之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财力的依据,并为企业决策、社会投资提供参考;在一定时期确需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产业,可根据全市发展战略需要编制专项规划;对市场机制已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领域,原则上不再编制规划。切实改变目前专项规划数量过多、内容空泛的状况,坚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把着力点放在研究政府如何通过完善体制、制定政策、合理布局、加强建设,切实提供良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环境,为市场主体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加强规划的立项和审批管理

(六)加强规划综合协调。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研究确定规划内容,各类规划应当依据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应当遵循空间规划,下级规划必须服从上级规划,所有规划都要相互协调,既努力防止规划部门化,又尽可能减少重复编制、内容交叉。建立市政府规划协调会议制度,由市长主持,有关副市长和市级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承担除城市空间规划外的其他规划的综合协调和审议职能。设立市政府规划协调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由市发改局牵头,会同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经贸、环保、交通、水利等部门组成,负责开展规划协调会议日常工作。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承担有关城市空间规划的综合协调职能。

(七)深化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组织规划编制的部门可采取自主编制、合作编制、委托编制、招标编制等方式,确定规划编制承担单位。编制规划前,必须认真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以及纳入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等前期工作,及时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编制市级专项规划,组织编制的部门应拟订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衔接单位、论证方式、进度安排和批准机关等,并送市发改局进行协调。

(八)规范规划立项管理。规划编制实行年度计划管理,一般先由主管部门向市发改局提出规划立项申请,其中涉及城市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先报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报市发改局。市发改局汇总筛选、综合平衡后提出市级规划编制年度计划,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核同意后下达。年度计划后,组织规划编制的部门应立即组织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将规划编制进展情况按进度计划反馈市发改局。未列入年度编制计划的规划,除特殊情况按程序增列外,市人民政府及市发改局一般不予审核、批准和。进一步加强规划经费管理,采取委托编制或招标编制的规划,规划经费实行分期拨付,具体支付办法应在规划编制合同中予以明确,规划编制合同报市发改局、财政局备案。市发改、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应紧密配合,加强监管,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九)扩大规划公众参与。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规划编制过程和了解规划内容的权利。各类规划必须视不同情况征求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单位和市民的意见。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外,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公布规划草案,必要时应依法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意见,为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开辟畅通的渠道。发展规划纲要和其他重要规划正式送审前,应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自觉接受指导。

(十)健全规划专家论证制度。建立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市规划咨询专家库,根据工作需要分类组织开展规划咨询、论证、评估等活动。规划在送审前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发展规划纲要、空间规划等重要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论证,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听取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城市规划专家组等专家意见,规划草案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论证,由专家出具论证报告。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局会同主管部门聘请相关领域专家组织咨询、论证。未经论证的规划不得报请批准和实施。

(十一)注重规划的衔接审核。规划草案应当按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同级规划相互衔接的原则与相关规划进行衔接审核。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要服从发展规划纲要,空间规划与专项规划、空间规划之间、专项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未经衔接审核的规划一律不得实施,不能作为政府投资、制定政策和调控管理的依据。发展规划纲要由市发改局负责衔接,市人民政府负责审核。空间规划由主管职能部门负责衔接,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核。专项规划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与其他相关规划进行衔接,市发改局负责审核。对衔接中难以达成共识的,由市发改局进行协调,重大问题提交市政府规划协调会议审议决定或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十二)加强规划的审批管理。规划决策主体应与规划层次、效力相对应,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审批制度。发展规划纲要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应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市人民政府。空间规划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批,其中:市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审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省政府审批。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局会同主管部门联合上报市政府审批;主要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局会同主管部门联合。其他子规划经市发改局审核后,一般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同时报市发改局备案。规划编制单位在送审规划草案时,应当一并报送规划编制说明、专家咨询论证意见、衔接审核意见、专家意见和相关部门意见的采纳情况说明。规划编制说明除了对有关规划内容、编制进程作出说明外,还应当说明执行规划编制程序的情况、规划前期研究情况和规划文本修改完善情况。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以及涉及国家秘密的外,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应当及时公布。

三、健全规划组织实施的监督保障机制

(十三)建立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各类中长期规划都应有明确、具体的年度或分期实施计划。按照职责分工,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实监督检查力量,形成完善的行政检查、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

(十四)强化规划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切实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和产业政策,为市场主体自觉遵循规划引导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配置财政性资金、政策性信贷以及国有土地资源、国有存量资产等公共资源。政府投资决策坚持“以规划带项目”的原则,逐步实现投资调控由项目审批向规划审批转变,即能编制规划的领域,先编规划,后审项目,再安排投资;未列入规划的建设项目,在规划调整前原则上不予立项。

(十五)认真落实规划的约束性内容。对各级各类规划规定的各项控制性、强制性指标以及禁止性、限制,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使之成为约束社会公众行为的准则。坚持空间均衡原则,注重经济分布、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严格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用地预审等制度和实施过程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划的行为,由相关执法主体依法立案查处。

市政专项规划篇3

一、编制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积极适应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现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科学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突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内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三、编制分工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总体规划草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由市发改委组织起草。

1、编制准备阶段(2009年2月底前)。开展全市“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基层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

2、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5月)。在完成“十二五”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发展思路,并在“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2010年5月底前,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报送市政府。

3、纲要编制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1月)。按照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9月底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框架,并就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等,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进行衔接。2010年11底前,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与相邻地区的同级人民政府进行衔接,并经“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报市政府审定。

4、纲要审批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完成规划纲要草案,形成正式文本报市政府审定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市政府印发执行。

(二)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重点专项规划,送本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分批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拟定40个(详见附件),其它领域需要编制的专项规划,由有关部门商市发改委确定。

2、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由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市发改委与总体规划衔接后分批报市政府批准。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的行业,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编制符合本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发展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批准,报市发改委备案。3、2010年6月底前,市级专项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将专项规划草案送市发改委与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同时还应当送上一级部门与相应的上级专项规划进行衔接,2010年10月底前编制完成。

3、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专项规划草案进行评审论证,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报送专项规划草案时,要将评审论证报告和征求意见情况一并报送。

四、工作要求

(一)总结经验,锐意创新。各县区、各部门要对本县区、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编制方式,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

市政专项规划篇4

【关键词】市政详规编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市政工程详细规划简称市政详规,是连接城市规划和工程设计的桥梁,即综合协调各专业之间的矛盾,又全面指导各项工程建设,为城市市政系统的构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市政详规上承城市规划,下启行政审批、工程设计,内容涵盖各专业的专项规划如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燃气、道路、交通、环卫、防灾等。市政详规编制深度有又分区层面、控规层面和修规层面。

二、市政详规的发展进程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催生的项目的类型也由单个的工程扩展到整个片区的规划,由各个专业独立的专项规划转变为各专业综合的规划,城市建设各相关有机体在不停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模式。项目的总体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详尽。下面以总体内容及给水工程内容列表说明近二十年来项目形态的变化。

由表分析,市政详规的发展中传承多于创新,细节胜于结构,绿色、低碳成为创新的“突破口”。

三、关于市政详规的思考

在城市规划百花齐放的同时,市政详规却以不变应万变,表中所示是否是应对一切规划理念的“万能公式”?低碳市政是否是唯一的创新方向?在没有炫目的图纸,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理念的情况下,市政规划师的创造力来自哪里,市政详规的创新体现在哪里?城市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市政详规”?应该编制什么样的“创新市政详规”?市政规划师的“角色”是什么?

四、市政详规编制过程中的创新探索

在许多市政规划师的眼中,“管网规划”已经沦为最没档次,最没创新,最枯燥乏味的部分,如何在平凡中寻找创造力?

以华东某市某新区的城市设计为例,该城市设计借鉴国外先进城市规划经验,在路网划分、退线、地下空间开发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规划理念。路网划分采用了较常规小的尺度,细化至地块内布局、开发。设计中同时提出零退线并对地下空间一并规划设计的规划理念。如果按常规方法编制市政详规,只是简单地计算管径布置管网,而没有调和新的规划理念与传统建设方式之间,大规模开发建设与建设管理主体缺失之间,地下空间开发的不确定性与市政管线系统性之间,市场性的开发行为与统筹全局的建设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市政详规即成了纸上空谈。

回到最初的思考。

1、城市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市政详规”?这取决于规划使用者对规划的需求。对需求的探索在于市政规划师对城市规划的深度理解。

城市规划师对市政详规的需求是保障创新规划理念的落实。市政详规应与城市发展匹配,符合城市规划创新理念,为城市规划锦上添花,而不成为城市规划中的短板。城市管理者对市政详规的需求是减少繁重的协调工作。市政详规应在编制的过程中即做好协调各专业、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工程师对市政详规的需求是规划方案可行,避免突破规范。市政详规的编制不可为创新而弄巧成拙,应合情合理符合规范,具有可实施性。因此精细化市政成为核心需求。

2、应该编制什么样的“创新市政详规”?这取决于市政规划师的视角。平凡的工作中并不缺乏创造力,关键在于分析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角度决定思考方向。

各专业场站如污水泵站、变电站、通信机楼等的位置以及规划区的供水方向、供气方向、污水排放方向等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通常在总规阶段就已确定,市政详规创新的重点可落在“管网”如何适应创新规划理念上。

首先,可从建筑师的角度为管网系统做“减法”,依据地下空间范围、市政道路等级、市政管线系统等因素,确定市政管线敷设的主要通道。市政管线主通道用于构建市政管网骨架,衔接周边管网,保证本片区的市政需求。市政管线次通道提供每个地块市政需求。市政管线辅通道仅提供雨水、路灯、消防供水等基本需求。然后,从规划管理者的角度为市政设计要点做“加法”,精确地指引地块市政管线接口,确定各种管线的接入方向、管径。根据本规划区地块开况,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和市政道路管线情况,提出地块开发时的相关市政管线的设计要点,确定各专业附设式设施的位置。精确预控市政道路下的管线空间,依据市政道路下管线敷设深度,提出市政道路下管线的空间预控需求。明确地下管线与地下空间开发在竖向空间上的划分。

3、市政规划师的角色是什么?市政规划师在规划师眼里是工程师,在工程师眼里是规划师。市政规划师角色的选择来源于对项目内涵的辨识。

首先,市政规划师做了大量非设计工作,角色一:翻译。市政规划师把城市规划翻译成工程设计,把工程设计翻译成城市规划。角色二:建设指挥部。市政规划师对片区内所有地块开发、市政工程、轨道等项目均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与项目组相关的各有机体如规划师、管理者、职能部门、工程师、建设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基本以市政规划师作为桥梁。角色三:售后服务人员。片区内已建及在建项目中,项目组均进行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使个体建设项目与市政系统保持着良好的协调关系,形成动态协调机制,赋予规划生命力,让规划动起来。动态协调机制运作机制有两方面,一是通过对规划方案的长期监测,发现问题,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交各部门,然后调整方案;二是对项目有修改诉求,提交项目组,项目组判别是否可调整,如可调整则调整方案,不可调整则说明理由及相关建议。

其次,市政规划师做了大量非市政的工作,以华东某市某新区的城市设计为例,市政规划师参与关于管理机制的探讨,参与关于整体开发的可行性的探讨,并提出建议。建议片区设置专门的建设管理、协调机构。建议有体制下,授权某一部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片区建设期间的协调工作。建议有体制下,成立建设小组,有某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做为小组成员,建立规划新区特有的相关机制,加强建设相关工作。

市政专项规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09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市政专项规划篇6

 

下面的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欢迎阅读!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着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承上启下的五年规划。为贯彻落实全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做好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视察我市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统一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加快XX市振兴发展、着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二)编制原则

1.坚持上位要求与下位需求相衔接。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特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同时,要立足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提出的目标和举措能够顺应发展趋势、引领发展方向。

2.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推动全市整体发展,又要适应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整合资源,集中攻关。

3.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真正明晰并严格执行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又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地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4.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既要发挥好政府部门编制规划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公众、专家学者、代表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围绕建立全市“十四五”规划体系,协调组织和统筹推进市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县(市、区)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一)编制总体规划。即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明确全市“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总体规划是编制本级和下级各类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其它规划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市发改委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二)编制专项规划。围绕细化和落实总体规划对特定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在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失灵领域编制一批市级“十四五”专项规划,作为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市发改委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待国家、省编制目录清单确定后研究提出),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在编或已出台的规划期到“十四五”末的专项规划,可作为“十四五”专项规划的组成部分。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基础上编制的行业规划,报市发改委备案。〔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市发改委综合协调〕

(三)编制区域规划。以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区域为对象,以贯彻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协调解决跨行政区重大问题为重点,编制若干区域规划。市发改委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政府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市发改委牵头,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

(四)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以全市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细化落实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市自然资源局会同市发改委研究提出编制目录清单,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市自然资源局牵头,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配合〕

(五)编制县(市、区)规划。县(市、区)政府按照全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本地“十四五”规划。县(市、区)规划依据市总体规划制定,既要加强与市总体规划和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又要结合各县(市、区)实际,突出当地特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市发改委协调指导〕

三、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参照国家和省的总体安排,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前期研究、形成纲要框架、起草和征求意见、论证报批四个阶段。

(一)前期研究阶段(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

1.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集中攻关。全局性、综合性课题采取定向委托方式,交由有关研究机构承担;应用性、对策性课题采用公开遴选方式,选择有关研究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市有关部门可结合基本思路研究和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另行组织开展课题研究。(2019年7月启动,9月底提交中期成果,11月上旬前结题)

2.提出重大事项。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研究提出纳入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点内容,由市发改委汇总,并衔接好省发改委。(2019年7月中旬前市发改委将重点内容的初步考虑报省发改委;9月底前将重点内容最终稿报省发改委)

3.起草规划基本思路。各县(市、区)和市政府各部门从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出发,就“十四五”时期重大目标、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等开展调研,研究提出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2019年11月上旬报市发改委。市发改委汇总并与省里衔接后,研究提出我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2020年2月底前完成)

(二)形成纲要框架阶段(2020年3月至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前)

1.开展建言献策。通过召开专题新闻会或在市内主流新闻媒体开设活动专栏等方式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征询社会公众意见建议。(2020年3月至2021年全市“两会”召开前)

2.研究论证重大工程项目。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市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一批新时代重大标志性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2020年3月至8月底)

3.起草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在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研究起草“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2020年4月至9月)

(三)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后至2020年12月)

1.起草纲要草案。根据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对纲要框架进行完善充实,形成规划纲要草案。(2020年11月上旬前完成)

2.征求社会各阶层、各界别人士意见。广泛征求代表委员、民主党派、企业家和群众团体意见建议。(2020年11月底前完成)

3.修改完善。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并与国家和省规划纲要草案衔接后,对规划纲要进行修改完善。(2020年12月中旬前完成)

(四)论证报批阶段(2020年12月至2021年全市“两会”召开)

1.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召开市“十四五”规划咨询委员会会议,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论证。(2020年12月中旬前完成)

2.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审议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2021年全市“两会”召开前)

3.按照市委、市政府审议意见修改完善后,经与省发改委衔接,提请市人大审议规划纲要草案。(2021年全市“两会”召开前)

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1年6月前全部出台。县(市、区)规划纲要编制要基本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步,2021年上半年前报同级人大审议后报市发改委备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由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小组。各地、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统筹力量、形成合力,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任务。

(二)明确责任分工。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同时,具体承担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市直有关部门是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细化落实市总体规划对重点领域和空间治理发展战略、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等要求,切实强化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支撑作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各县(市、区)政府是本地“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启动编制工作,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同。

(三)组建专家队伍。由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全市“十四五”规划咨询委员会,为规划编制提供咨询、论证等智力支持。要注重发挥在我市挂职干部的作用,为我市“十四五”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研究论证和争取,重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等发挥积极作用。

市政专项规划篇7

全面贯彻落实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体现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立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凝聚各方智慧,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使其成为指导全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分工

(一)组织开展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环境、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三大产业培育、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计民生改善、发展要素保障、重点领域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调查和研究,为规划纲要、专项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支撑。此项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安排,各研究课题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安排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详见附件)。

(二)研究起草“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在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和环境,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作为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此项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各县(区)、市有关部门配合。

(三)研究起草市委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根据省委关于编制全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研究起草市委《关于制定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此项工作由市委研究室具体负责,市有关部门配合。

(四)编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计划,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措施等。此项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各县(区)、市有关部门配合。

(五)编制专项规划。围绕“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组织编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等专项发展规划,使之成为制定领域相关政策,指导该领域、该行业发展,决定重大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基本依据。此项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安排,市有关部门具体承担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六)编制县(区)规划。围绕落实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的要求,各县(区)自行组织编制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市发展改革委要切实加强对各县(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

三、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和全市工作任务安排,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6月)

拟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研究确定前期重大研究课题,召开任务部署会,建立工作机构和工作班子。

(二)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阶段(2014年8月31日前)

2014年7月20日前,各研究课题牵头单位提交课题研究提纲;

2014年8月20日前,提交研究成果。

(三)规划基本思路研究起草阶段(2014年8月初至2014年底)

2014年11月底,形成基本思路初稿,征求各县(区)、市有关部门意见;

2014年12月中旬,呈报市政府审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四)规划起草和报批阶段(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

1.《规划纲要》编制安排。

2015年1月初,起草《规划纲要》框架;

2015年3月,形成《规划纲要》框架初稿,征求市有关部门意见;

2015年5月,形成《规划纲要》框架,报市委研究室;

2015年6月—8月,形成《规划纲要》初稿,征求发改系统内部意见;

2015年9月上旬,《规划纲要》与专项规划及省规划衔接,形成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

2015年10月中旬,形成《规划纲要》送审稿,送市委、市政府审定;

2015年11月上旬,市委出台《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2月上旬,《规划纲要》再次广泛征求意见;

2016年1月,《规划纲要》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批准。

2.专项规划编制安排。

2014年12月,市有关部门根据本领域发展需要并结合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情况,提出“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计划,提交市发展改革委;

2015年1月,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省编制工作要求,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全市专项规划编制任务;

2015年2月—6月,市有关部门根据编制任务起草规划;

2015年7月—9月,形成初稿,征求意见后将专项规划提交市发展改革委;

2015年12月—2016年2月,与《规划纲要》进行衔接修改,呈报市政府审定后印发。

各县(区)和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度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自行安排,原则上要与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基本保持一致。

四、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为切实加强对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及日常工作。同时,邀请省、市、县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组成规划咨询小组,对“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确定、规划基本思路、规划纲要框架、规划纲要文本及专项规划提供咨询和论证。

市政专项规划篇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新征程的关键阶段,编制好全市“十四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和《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发〔XX〕X号),结合以往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发为动力,深入实施“六个三”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培育发展“四个在X”增长新动能,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循环发展,着力提升民生福祉,着力化解风险挑战,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新征程,为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立足市情、放眼全局。跳出X、站位全国,谋划X发展,深刻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发展动态与趋势,精准对接近年我市出台的中长期规划,准确把握X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阶段性特征,学习借鉴发达地市转型发展先进经验,提高规划编制的指导性、引领性。

系统谋划、项目支撑。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好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总要求,聚焦“六个三”战略部署、“三个六”重点支撑、“四个在X”增长新动能,科学系统提出“十四五”发展的目标、定位、举措。坚持弥补短板、壮大优势,在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等领域,谋划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和我省规划盘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能够充分调节的竞争性领域尽量不编或少编制规划。“十四五”主要针对事关全市发展全局且存在市场失灵的重要领域编制规划,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大政策。

纵向衔接、横向联动。纵向上,做好与省上规划的衔接,指导好县区规划编制,确保主题主线上下一致,形成统一规划体系;横向上,要加强工作联动,同步推动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完善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事求是、合理引导。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特别是对一些重要指标,要综合考虑、反复测算,既保持“跳起来摘桃子”的压力,又重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既要提气鼓劲、尽力而为,更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使规划经得起时间检验。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广大干部群众期盼和我市发展定位、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敞开门来做规划,广泛听取各级各部门、专家学者和“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过程。

三、总体安排

(一)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即《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市发展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纲要》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起草,具体程序:

1.编制准备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开展全市“十四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组织开展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

2.思路研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在完成“十四五”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充分吸收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行业发展思路,研究提出“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组织专家论证,报送市政府研究审定。

3.《纲要》编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形成“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和市政府。组建《纲要》起草工作专班,根据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X月份形成《纲要》(初稿);X月份,在与省上《纲要》衔接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进行第三方评估;X月份,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审定,并准备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4.审批印发阶段(XX年X月—XX年X月)。《纲要》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作进一步修改完善,由市政府印发实施。

(二)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改革以及审批、核准、备案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是“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实行目录清单管理,重点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报市委或市政府印发实施;一般专项规划由编制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冠“经市委同意”或“经市政府同意”字样,联合印发实施;不在目录清单里的专项规划,经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同意后,由编制部门印发实施(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具体程序:

1.开展研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市级各部门根据本方案,开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理清基本思路。

2.规划编制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市级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专项规划初稿。

3.衔接印发阶段(XX年X月—XX年X月),完成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与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全市《纲要》进行充分衔接后,按程序报批。重点专项规划原则上XX年X月底前全部印发实施,一般专项规划以及经市发展改革委备案后编制的专项规划,原则上XX年X月底前全部印发实施。所有专项规划务必在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印发后X个月内印发实施。

(三)县级规划

县级规划是指县区人民政府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县级“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合理确定本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县级规划由县区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具体由发展改革部门承担,编制时间与全市《纲要》基本同步,具体程序:

1.XX年X月底前,各县区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并与上级发展改革部门进行衔接。

2.XX年X月底前,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报本级党委、政府审定后,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由本级人民政府印发实施。经济开发区、X新区、X新区、航空智慧新城“十四五”规划纲要由其管委会印发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搞好统筹衔接。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协调衔接好各类规划。发展规划要发挥战略导向的统领作用,空间规划要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提供空间保障,专项规划要与发展规划相互协调、同步推进。

(三)创新编制方式。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坚持开门编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高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智库作用,把各方论证结果、研究成果作为制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

(四)规范编制程序。要进一步规范编制程序,对标“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工作流程开展前期研究、文本起草、衔接协调、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审批等各个环节工作,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市政专项规划篇9

第一条为加快我市现代产业重点培育项目建设,规范市现代产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现代产业专项资金是指“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0万元,通过竞争性方式支持我市现代产业重点培育项目建设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遵循公平公开、专家评审、重点培育、竞争择优、绩效导向的原则进行规范管理和安全、高效使用。

第四条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

(一)市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项目的进展情况,拟定专项资金扶持的重点方向;受理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申请、材料的审核,会同市财政部门组织项目评审,下达扶持项目计划;跟踪扶持项目实施,监督专项资金使用,组织扶持项目验收,配合市财政部门开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

(二)市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配合市发展改革部门组织扶持项目申报和评审,审核、下达专项资金计划,负责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五条专项资金采取投资补助的扶持方式。每个扶持项目补助的资金为50-300万元。

第二章项目申报

第六条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每年定期扶持项目申报通知,明确项目申报要求。申请专项资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评定为现代产业重点培育项目;

(二)项目用地、规划、环评、节能评估、资金等建设条件已经落实,已经具备开工条件或已开工建设;

(三)项目为现代产业项目中的重点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四)项目建设单位近3年无任何违法违规记录。

第七条专项资金扶持申请应向项目所在县(区)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提出并由各县(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上报市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市属企业、事业单位申请专项资金扶持,直接向市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申请专项资金扶持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专项资金扶持申请报告书;

(二)企业、事业法人证明文件、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三)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批准文件;

(四)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出具的项目建设规划意见;

(五)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六)环保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七)节能评估文件;

(八)项目建设资金(包括建设单位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等)落实的证明材料;

(九)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十)其它需提供的证明材料。

上述材料需验原件并提供复印件。

第九条专项资金扶持申请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上年度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总投资以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形象进度及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专项资金扶持的主要理由和政策依据;

(四)其他需提供的内容。

第十条对申报材料不齐全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应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补充的全部材料,申请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限内补齐相关材料。

第三章项目评审和资金拨付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扶持项目采用竞争性方式确定,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扶优扶强”。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等部门以及各行业技术专家、财务专家等组成评审小组,对申请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小组人数必须为7人以上的单数。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评审须遵循下列程序:

(一)书面评审。评审小组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确定进入公开答辩环节的项目名单。

(二)公开答辩。采用演讲、现场答疑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公开答辩,评审小组现场评分确定进入实地考察的项目名单。

(三)实地考察。评审小组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出具考察意见。

(四)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财政等有关部门依据评审小组的评审意见提出专项资金拟扶持项目名单,报市现代产业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五)媒体公示。将市现代产业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的专项资金拟扶持项目名单在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市发展改革部门和市财政部门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日)。

(六)下达计划。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下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计划。

第十三条市财政部门根据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计划,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并按规定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其中市直单位项目扶持资金由市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支付,县(区)单位项目扶持资金通过市财政部门逐级下拨,并由县(区)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支付。

第四章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工程建设依法应当招投标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组织招投标。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各扶持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专项资金必须专账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第十六条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在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对扶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市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市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扶持项目单位应定期向市发展改革部门和市财政部门报告扶持项目建设实施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重大事项。

第十七条建立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实施期满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在3个月内向市发展改革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是:扶持项目建设总体完成情况、资金落实及使用管理情况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等。确因客观条件导致项目无法按期完成的,项目承担单位须于项目预定实施期满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向市发展改革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原因及延长时限,市发展改革部门视实际情况予以批复。

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未通过验收的,根据项目实施、验收的情况,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项目承担单位3年内不得再申请市财政资金支持;对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的,按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市政专项规划篇10

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区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区政府负责年度土地复垦计划的审批。区规划土地局是本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主管部门,根据本区的土地整治规划和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下达的年度整治计划,负责我区北部五镇土地整理复垦年度计划的编制、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立项和确认的报批、复垦补贴资金的初审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日常管理。同时负责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的业务指导、竣工验收和资料整理以及与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的协调沟通等工作。区财政局负责按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下达的新增建设计划和年度土地整治计划安排土地整理复垦专项补贴资金及复垦经费的资金管理,参与区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立项论证、验收、监管和技术指导。区农委负责整理复垦项目的土地培肥和土壤肥力监测,参与区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立项论证、验收、监管和技术指导,指导各镇做好复垦耕地管护利用工作。区水务局负责整理复垦项目涉及的水利设施的质量监管,以及根据水系规划调整对坑塘、河道等的填埋确认,参与区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立项论证、验收、监管和技术指导,并结合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区规划土地局、区财政局、区农委、区水务局等部门是区农村土地整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指导和验收,并按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各镇政府是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的责任主体,负责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土地整治、整理复垦年度计划,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整理复垦地块情况的调查摸底、方案编制、申报立项、组织实施。

基本条件

1.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应严格按土地整治专项规划、计划,增减挂钩专项规划等有计划地组织实施。2.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原则安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和一般农地保护区域。3.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地块必须进行确权登记,其地类现状清晰无误。4.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要符合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计划编制

区规划土地局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和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及年度整治计划,编制北部五镇的年度土地整理复垦计划,报区政府审批。批准后予以下发。

立项、组织实施和验收确认

立项申报和审核。镇政府根据区政府下达的土地开发整治、整理复垦年度计划,依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地块,按规定程序向区规划土地局申报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立项,并经同意后上报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审核批准。组织实施。经市规划国土资源局批准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由所在镇政府按本市土地整理复垦项目验收标准组织实施。项目实施管理推行项目法人、公告、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等制度。镇政府为项目承担单位,履行法人义务,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工作。镇政府应成立项目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项目招投标方案由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编制,经所在镇政府审核同意后实施。项目施工、工程监理、造价审计等应严格遵守招投标管理的相关规定,中标确定后,镇政府负责与中标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和监理等合同,并组织项目实施,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负总责。竣工验收和新增耕地确认。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镇政府向区规划土地局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区规划土地局应及时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申请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后地类变更和面积核定,并会同区财政、农委、水务等部门联合进行项目验收,出具验收意见。经验收合格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由区规划土地局按规定程序向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申报新增耕地面积确认。

补贴标准

区政府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进行补贴,补贴面积以市规划国土资源局核发的《市新增耕地确认书》确定的新增耕地面积为准,按区政府统筹面积,经费标准按下列不同项目进行核准,经区规划土地局初审后报区财政,由区财政统一拨付到相关镇。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项目,每亩补贴原则上高于市要素市场指标调剂价格,该标准每年按区政府核定的价格为准(暂定40万/亩,每年末重新拟定价格报区政府审批确定)。历史违法用地拆除复垦的项目参照上述标准执行。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获得的节余土地指标,每亩补贴120万元。

资金来源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资金来源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出让金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等。

使用范围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贴使用范围:1.复垦成本支出;2.农民社会保障、居住转移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支出;3.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土地增减挂钩等支出;4.其他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支出。

资金管理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资金实行“三专”制度,即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和专项管理。各镇要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并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档案资料的管理。区规划土地局、区财政局、区农委、区水务局等部门应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检查和监督;区审计局对土地开发管理复垦项目资金结合实际进行审计。

指标管理

新增耕地指标由区规划土地局统一管理。区规划土地局应建立完整的耕地占补平衡台帐,动态反映补充耕地指标储备、使用等情况。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获得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年度计划内的,20%区统筹使用,80%直接用于各镇、园区的建设项目(如镇、园区放弃,由区统筹使用),区统筹使用指标按标准下拨复垦补贴;超出土地整理复垦年度计划的,由区统筹使用,按标准上浮20%下拨复垦补贴。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土地指标,20%区统筹使用,80%直接用于各镇、园区的建设项目(如镇、园区放弃,由区统筹使用),区统筹使用指标按标准下拨复垦补贴。各镇通过历史违法用地拆除复垦并经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确认的耕地指标,由区规划土地局统一管理,直接用于各镇、园区的项目开发。根据市规划国土资源局核发的《市新增耕地确认书》,对直接用于各镇、园区建设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由区规划土地局核发《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使用单》。

新增耕地管理

区规划土地局应做好新增耕地的地籍变更登记和统计工作,并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及时反映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后的新增耕地情况。新增耕地的用途不得违反耕地保护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