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十篇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十篇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6:42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篇1

关键词:新媒体;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一、传媒产业的升级转型对新媒体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促使媒体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传媒形态呈现多样化。数字创意、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形式多样的融媒体、新媒体先后涌现,一批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呈现,新的传播体系与媒体矩阵形成,新媒体传播机制推陈出新,媒体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发生显著变化;二是顺应新媒体的发展特点,陆续产生首席内容官、直播视频记者、微信微博运营、新媒体编辑、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自媒体推广等众多新的职位。新兴的新媒体岗位标准既需要掌握传统媒体的采写、编制、剪辑等基本专业技能,还要熟悉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懂用户会互动、懂数据会信息整合、懂内容会产品运营、能策划会短视频制作,并熟练进行可视化新闻报道等新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职业性与实践性,面对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专业人才的职业内涵需求的变化,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对应调整,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也是最重要的改革突破口。

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产生巨大冲击,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受众粘性、信息整合、内容形态、传播渠道等对传统媒体产生深刻影响,传统媒体已走上融合媒体的发展道路。目前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互联网+”式跨媒体型人才培养特征薄弱。融合媒体已向纵深发展,全媒体传播体系已成为趋势,“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的诉求准确分析的能力也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技能,当前数字内容管理、数字信息存储等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力也是“互联网+”式人才需求的特征,而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局限在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媒介岗位的采编、播制、拍摄技能,缺少融媒体需求的具有复合型的“互联网+”式人才培养的特点。二是“专业+”式复合型技能特点不显著。现阶段,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不能体现新媒体传播分众化、窄播化的特点,仍然以传统新闻写作、拍摄、视频制作为主的技能培养,对学生缺少用户分析能力、新媒体产品内容整合、策划与运营能力、新媒体小程序、微视频、微传播等产品的策划与设计能力、创意剪辑合成能力、网络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观念滞后于产业发展态势,课程体系与新媒体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有很大差距,课程内容也缺乏与新媒体工作内容相关的项目实训,职业技能培养不能有效对接新媒体岗位的需求。

三、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于理论教学体系,是与知识理论体系相对应的一项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训体系,包涵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统一性,又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为此,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当主要从下以几个方面进行构建:1.构建基于新媒体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通过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分析而构建。现阶段,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深刻变革传媒产业,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已呈现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渠道化、可视化、多媒体形态化的发展,媒体生产内容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内容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混合传播形式,内容报道丰富,尤其短视频、H5、VR可视化形态报道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新媒体相关岗位需求较多的领域主要分布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娱乐、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新媒体岗位职责集中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多渠道与平台的内容更新、策划运营、产品推广等,尤其对用户、内容数据分析、线上活动组织、与用户互动的能力需求日渐明显。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聚焦现阶段新媒体产业的变革与发展,围绕融合媒体、新媒体领域职业岗位的新变化、新需求,确定新媒体人才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根据新媒体内容制作、数据分析、媒体技术、内容策划、新媒体运营等核心岗位技能,分析融媒体、新媒体就业岗位群的专业基础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构建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新媒体人才需求呈现“专业+”复合型,策划能力、写作能力、采编能力、摄制剪辑能力已成为专业通用能力,新媒体技术、融媒体内容整合编辑、文案策划、融媒体内容运营等能力为专业核心能力,数据挖掘与分析、融媒体产品设计、品牌策划、互联网市场运营等能力逐步发展为专业的拓展能力,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遵循“产业需求调研—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主要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确定实训课程领域与目标—确定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实训模块—开发实训项目及任务—开发单项、综合、顶岗实训项目”的流程,构建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相结合,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实习平台与生产平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媒体快速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2.构建“层次递进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每个实践课程不是独立割裂的,而是依据岗位能力、工作任务设计的体系化课程。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网站对新媒体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分析,递进的职级岗位主要涵盖新媒体内容编辑、运营主管、新媒体总监。新媒体内容编辑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内容、用户、活动、推广”四个模块,工作内容为资讯的收集与整理,素材信息、数据的收集,文章的编排与排版,根据主题、活动等撰写新媒体文案;与用户互动并解答问题,建立粉丝交流群,策划与组织线上活动;撰写活动推广方案,对各新媒体平台、渠道进行信息推广与管理。新媒体运营工作内容主要有“分析、团队、运营、市场”四个模块,对行业网站或新媒体各平台进行市场分析定位;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访谈确定用户画像;对内容、活动数据分析,优化运营方案,对项目进行规划,确定每期内容选题,制定项目整体计划,制定管理团队并绩效考核;聚拢媒体资源,商务谈判等。新媒体总监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运营、管理、市场”三个模块,具体为制定项目战略目标,对行业市场预判,整合行业渠道、媒介等资源;独立带领团队,协调内外部资源,运营栏目或平台;开展市场、商务谈判等。基于新媒体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变化,高职新闻专业要培养具备复合专业能力的人才,就需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引入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新媒体内容生产、文案创意与策划、新媒体数据分析、运营推广、数字产品制作等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发与新媒体工作岗位对接的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模块化课程,每个模块化课程可采用三级化实践教学,即课程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暑期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层次递进化”能力培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3.打造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高职新闻专业要培养具有新媒体思维,具备新媒体复合专业能力的人才,就需要持续结合传媒产业发展,联合行业优质融媒体企业,建立校企融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平台。校企协同开发专业实践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构建虚实仿真工作情景,训练学生适应复杂化的新媒体实践任务;引入新媒体行业资深人士,成立“大师工作室”,协同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复合式新闻实践能力;以教室、仿真室、实训室“三室”为基础,以识岗、习岗、顶岗“三岗”为途径,拓展课堂的内涵外延,通过仿真、模拟、实践能力训练、新媒体技术培训、社会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功能,深度融合课内、课外、企业“三课堂”,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仿真”或真实的生产项目的教学实践,切实感受职业标准,才能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实践教学目标。4.建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衡量,也有益于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评价主要面向专业、实践课程、教师、学生四个维度来设计评价指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基于新媒体的岗位工作内容,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需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联合新媒体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新媒体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发新媒体系列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依据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系统设计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的变革,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推进课程改革,才能培养出满足新媒体行业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胜宏,唐红雨,王琳.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J].镇江高专学报,2016.

[2]杨静民,纪惠军等.基于“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0.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篇2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编辑媒介素养的缺陷

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的媒介素养存在不少缺陷,表现在编辑的个人能力与时代脱节、与新的传媒技术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新传媒环境,信息传播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传统媒体的编辑人员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获取信息能力、分析与鉴别信息能力的缺陷

媒体融合的最大特点是传统媒体信息数字化并与互联网有效结合,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可见,在这一新时代,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的编辑都不能故步自封于所在媒体的“一亩三分地”中。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信息的海量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但是正因为这些海量信息缺少“把关人”的把关,所以信息的政治取向、真实性和实际价值就值得商榷。传统媒体编辑的主要职责是将严格把关的信息传播给受众,信息获取则是编辑工作的第一环节。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很多传统媒体编辑不了解新的传媒技术,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编辑不知道何为自媒体,何为博客、微博,何为信息的开放存取,在信息获取方面还沿用传统的办法,坐等来稿,不会运用新的方式和技术手段来获取信息。在分析与鉴别信息方面,编辑虽然较普通大众有更高的鉴别力,但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分析和鉴别难度增大,加之新传媒环境中,信息的传播时效性要求更高,传统媒体编辑在这双重压力下,分析与鉴别信息的工作也有不少问题:或为了追求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忽视了分析与鉴别信息的工作,或能力不足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与价值。比如:报纸、广播、电视上报道的许多虚假新闻;杂志上出现的许多信息垃圾和学术垃圾。这些都是编辑分析与鉴别信息能力缺陷的表征。

(二)编辑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的缺陷

编辑能力是编辑的核心能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编辑不仅要具备传统的编辑能力(文字加工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等),还需要具备熟练运用新传媒技术的能力,比如,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适应数字传播、网络传播等。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传统媒体编辑缺乏对数字技术的了解,缺乏运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和系统来处理信息、编排信息的能力。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基础技术,编辑人员在编辑处理信息时,如果会熟练运用这些新技术手段,将大大提升其编辑能力与时代的契合度,编辑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升。但是由于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传统媒体编辑在这样的技术环境中会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年龄大的编辑和文科学历背景的编辑更是有些无所适从。就信息传播而言,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单一渠道模式,同一信息内容可以编辑成不同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给不同的受众。由此可见,在这种媒体环境中,编辑需要的是整合的信息传播能力,编辑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媒体,而是多种形式的媒体。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传统媒体编辑缺少跨媒体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传统媒体编辑仍然各自为战,局限于本媒体领域,没有意识到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价值与优势,更谈不上去了解和学习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这也是传统媒体编辑媒介素养缺陷的一大突出表现。

(三)媒体知识和跨媒体经营知识的缺失

在媒体融合时代,是否拥有丰富的媒体知识和跨媒体经营知识是编辑能否更好地融入这种新传媒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传统媒体编辑关于媒体方面的知识还并不完善,特别是关于新媒体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对媒体融合的发生机理、技术支持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参与跨媒体传播信息的认知和能力都不足。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理论支持,编辑的实践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媒体经营是媒体单位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环节,虽然在大多数媒体单位,经营活动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承担,这一工作并不是编辑的主要工作,但是它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编辑工作价值的体现。媒体融合时代信息泛滥,受众真正缺乏的是高质量的信息和私人定制的信息。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媒体竞争激烈,编辑更需要参与媒体经营工作,将经过编辑严格把关的高质量信息传送给特定的受众。然而,现在多数的传统媒体编辑还守在自己的编辑工作室中,很少去了解媒体经营市场,也很少去学习跨媒体经营方面的知识,而且参与本媒体信息的跨媒体经营意识也比较淡薄,落实在经营中的实际行动则更少。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编辑媒介素养的再造

(一)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鉴别的新手段

新的传媒环境中,传统媒体编辑应该正视新媒体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优势,摒弃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观念,主动去了解新媒体并利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现代社会,互联网是即时、便捷的信息传递工具,互联网上有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编辑应学会通过信息检索工具(比如Google、Baidu、Yahoo)来检索工作所需的信息,还可以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mSn、QQ来获取信息,转换过去文字加工匠的角色,变坐等稿件到积极利用新媒体或其他媒体去发现好素材、好稿件。例如,学术期刊编辑可以关注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博客,在他们的博客上经常会有其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的初稿,编辑可以针对这些信息与专家学者沟通,采用最合适的方式向他们约稿,为所在刊物增加有分量的文章。在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同时,编辑也需要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互联网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这里面混杂着很多虚假的消息和重复的垃圾信息,编辑必须学会去分析鉴别信息,为此编辑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用质疑的精神去核实信息,不能为追求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而忽视核实信息这一环节,否则将大大损害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在新媒体的强大冲击下,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依然牢固,究其原因是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权威性,受众在获取信息时,更信赖传统媒体,故传统媒体编辑要维护自身信息传播的公信力,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第二,编辑要学会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去分析鉴别信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垃圾信息随处可见,传统媒体编辑可以利用新的检测系统和软件去分析鉴别信息的新颖性和实际价值,比如,编辑可以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文章是否存在抄袭现象,判断是否是学术垃圾。

(二)运用新的媒介技术,再造信息编辑力和传播力

数字时代,传统媒体编辑的工作也都以网络为平台,所有稿件采写编辑、信息整合、信息传播都是数字化的,这就要求编辑不但要有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的软硬件及3G技术相关知识,还要能熟练操作word、photoShop、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和方正排版系统等软件,掌握摄录、网络视频制作等基本技能。在新的传媒环境中,传统媒体编辑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学习新的媒介技术,并在实际编辑工作中运用这些技术,将编辑的信息内容制作成符合所在媒体信息传播要求的数字形式,在学习与应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编辑能力。新媒体的产生确立了“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编辑信息传播能力的核心在于互动性和满足受众的个人需求。传统媒体编辑也必须适应这种传播理念的转换,学会运用新的传播手段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仔细了解不同受众的不同信息需求,将最实用的信息推送给受众。比如,传统媒体编辑可以在所在媒体的官方网站上为受众设立信息反馈窗口,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飞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受众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此外,编辑还要掌握新的信息传播技术,比如杂志编辑除了会利用传统印刷版杂志传递信息外,还要会利用其数字版在不同互联网终端传播信息,要熟悉其间各种技术手段和各环节工作,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信息传播力并提升信息传播的效果。

(三)学习跨媒体相关知识,主动参与媒体经营活动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篇3

“有时我不上心,是因为觉得自己就是个小人物。粉丝那么少,我做的这些不会有人知道,也没有多大影响,谁会看得那么仔细,总觉得错一两个字也没什么关系。”mark说。接手公司微信以来,粉丝增长缓慢,阅读量也难得到提升,每天找文章—排文章—发文章,日日重复,mark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微信公众号粉丝数据by刘建亮

mark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根据刘建亮的调查结果显示,64.37%微信公号粉丝在1万以下,76.15%的公众号运营者工资在5000以下。新媒体编辑这个新兴岗位,目前在工作范畴、薪资待遇等各方面都处于探索的未定阶段,因此存在待遇良莠不齐、两极分化的现象。

但这并不代表新媒体编辑就是个没有前途的职位。根据Lagou提供的真实薪资数据,新媒体编辑一职的应届生平均薪资为3569元/月,1-3年工作经验的平均薪资为6651元/月,3-5年为10787元/月。

在拉勾网上的新媒体运营职位(部分)

这里的薪资是全国所有大大小小公司的平均数,在一些重视新媒体运营的企业,一个普通的新媒体编辑年薪可达30w以上。万达曾公开招聘新媒体编辑,只要2年以上新媒体经验,年薪超过30w。

mark所做的推送微信只是基础工作,操作熟练之后,他还可以协助推广、制作传播计划、与其他部门对接、撰写原创内容等一系列工作。他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不同企业新媒体编辑的发展前景和收入存在较大差距,他们所做工作可能截然不同。

Lagou对比了两家公司新媒体编辑的工作内容——壹读的Lean和月薪3000以下的arron。Lean先后在报社、腾讯做过编辑,一年前跳到壹读专门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用一天的日常工作和节奏作对比,他们有明显的差异。

Lagou发现,不少新媒体编辑的工作仅限于微博微信、段子鸡汤,互联网时代常上网的人多少都有点网感,这样的新媒体编辑可替代性太强。

一个优秀的新媒体编辑,需要集整合、编辑、创新、推广、传播能力为一身,业务涉及线上线下,掌握全方面的技能。这样,你在做新媒体过程中所学到的编辑、推广、运营能力,可以移植到任何其他平台和岗位上去。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新媒体编辑?

标题

在每天层出不穷的新闻中,迅速抓住热点,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并根据自己的产品需求、受众特点来包装这个热点,挨热点的同时又要传达出自己的平台的价值观,也就是小博所说“要做有调性的微信号”,才能留住粉丝。

有很强的整合能力

作为新媒体编辑,大多数情况下整合编辑要多于原创,快速全面地搜集材料,判别资料的真假与优劣,从众多纷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爆点,整理出最吸引眼球的部分,达到出其不意引人注目的效果。

有一定的文采

对新媒体来说,文采不是最重要的,可能有时一个有看点的标题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文采是基本的需求。你运营的新媒体是什么风格,什么水准,直接由你的文采决定。

对产品和用户有理解

要想吸引粉丝,留住粉丝,首先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在这之前,明确自己的产品受众是什么,对自己的产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思考产品对于用户的价值,基于此,再考虑用户的心理、爱好、特征,不断改善自己的产品。

懂传播,会推广

怎样能涨粉,什么标题能引爆朋友圈,什么样的传播形式最有效,都需要新媒体编辑去了解、摸索。

新媒体编辑还需要会排版、pS、设计、H5,最好还要能视频剪辑、前端代码编辑等一系列技术能力。当你可以独自制定传播计划,负责公司的线上传播,甚至能组团队带人的时候,你离30w就不远了。

新闻集团副总裁让·那瑞赛提说过:“当30%~60%的观众现在都在移动端看新闻时,新媒体编辑的角色地位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里,企业对新媒体编辑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对优秀新媒体编辑的渴求尤甚。

Lagou提供几点建议

➤1.慎重选择平台你到什么样的平台做新媒体,它的企业文化、平台价值观等,会直接影响你个人的价值观和格调。选择平台,就是选择一种价值观。

➤2.多学习,多创新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跟不上脚步就只能落得被动。沉下心来学习,不断通过别人的成功案例来改造自己的内容,不断创新,才是立足之道。

➤3.不要只做一个执行者在工作中要有自己的想法,做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东西。在工作中形成的运营思维模式,换到其他行业同样受用。

➤4.团队很关键新媒体绝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事,找到靠谱的团队,一起作战,才是做好事的前提。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篇4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64-02

一、网络与新媒体内涵

网络与新媒体就是借助internet实现以多媒体为表现形式、以数字媒体为传输特征、以交互为传递方式的媒体传播。新媒体是internet在实现了媒体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播等数字化过程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创新性、实用性、低成本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新媒体让信息传播不再是记者的专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虽然新媒体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但因其进入传播领域时间不长,新媒体教育、工作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新闻、广播、电视等传统领域,而经过专业培训的新媒体从业人员社会缺口巨大,这为本研究建立了基础和环境。

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现状分析

根据it业界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移动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3倍,2010年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呈现整体上升势头。据职酷网后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全国互联网、计算机类人才新增职位需求为339154个,其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类职位排名前三的是销售类、设计美工类和编辑类,手机软件开发及应用类人才需求量也很大。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主任杨溟认为,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新媒体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媒体能力和素养,只有传统的采写、编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设计、整合营销、全媒体报道等能力。“现在分析能力往往还不被提及,但我认为以后它会受到重视。将来现场采访已经不够了,用新媒体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包括数据库的使用将会变得很重要。”

随着新媒体人才备受关注,国内许多高校都推出相关专业,并以创新的教学方式迎合新媒体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而英美等热门留学国家院校的新媒体相关专业,也为希望从事这一行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综上所述,新媒体岗位主要体现在:新媒体内容的策划、编辑与传播、新媒体技术与方法、虚拟产品营销等方面,特别强调复合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新增特色专业,2013年28所高等学校经教育部获批办学,吉林动画学院成为首批高等学校之一,同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秉持吉林动画学院现代化教育理念,坚持开放式办学,走学、研、产一体化道路,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艺术修养高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人才,旨在建立一套相对健全完整、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吉林动画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注重新媒体产品项目的研发,侧重网络与新媒体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全媒体产品的策划、采编和传播,网络舆情、网络产品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建立紧扣专业特色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建设上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建设专业特色突显的师资队伍,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力图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建设目标,突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专业建设特征。

三、吉林动画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突出特色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评价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突显以“瞄准前沿、紧跟发展、强化基础、文理兼备”的培养思路,实现“懂管理、会实践、能研究”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新媒体的人才需求与发展构建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开设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编辑、新媒体内容宣发与运营两个专业方向,前者侧重网络与新媒体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全媒体产品的策划、采编和传播,网络舆情、网络产品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后者侧重新媒体产品运营与推广,掌握新媒体内容营销、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互联网用户体验、内容管理系统应用等相关知识,规划社会化媒体市场策略,策划并执行推广活动;社会化媒体的运营维护,包括内容输出、活动发起、用户维系等工作流程的设计。分析公司各媒体平台运营数据,并根据运营数据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方案;建立有效运营手段提升用户活跃度,熟练掌握主要的社交媒体运营的管理工具与平台。根据两个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建立紧扣课程内容的具有专业特点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构建理论加实践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完成完整的产学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媒体专业人才需求。

课程体系的评价主要依赖考评学生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依托综合训练成绩、参加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各种竞赛等级、独立作品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本研究以此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与思考,进一步优化和成熟实施方案。

(二)核心课程的确定与思考

目前设置的核心课程有网络技术基础、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体融合与创新等,并已完成对核心课程的设计进行评估、课程内容确定、教材选择等基础性工作,由于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研究内容主要是在核心课程中选择增加一定比例的当前问题和前沿问题的教学内容,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适度动态调整。

(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与评价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物理环境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在物理环境建设方面设置了网络与新媒体实验实训中心、新媒体工作室,主要承担office、photoshop、Dreamweaver等常用软件与开发环境、premierepro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实训任务,主要进行新媒体策划与产品设计、编辑与推广营销等项目实训,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使学生具有从事新兴媒体的内容管理、活动组织、话题策划以及文案撰写等岗位工作能力。

工作室采用项目驱动与教学任务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平立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利用项目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任务中掌握教学内容。工作室主要通过项目需求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和执行营销策划方案,负责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营销的策划、组织、执行、跟踪、总结,负责与文案配合创作各网络传播渠道所需内容,负责项目具体需求对接,通过项目分析把控制定推广计划及实施等工作。本工作室主要针对以上形式进行大众传播方式和手段内容的综合实践训练。

实验室的建立,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完成网络与新媒体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实现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实习全过程覆盖。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方面,分别设置了网络新闻专题的采编与实训、新闻图片的采编处理与制作实训等内容。下一步的研究主要立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和综合性上,对其设置的合理性和学生能力的生成程度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构成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构成方面,根据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设置组建了相对应的课程组,分别为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编辑、新媒体宣发运营。师资队伍的建设突显专兼职结合和双师型教师占比,设置合理的年龄层次、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学缘结构。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将继续培养社会新媒体机构、门户网站、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的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字图片视频编辑整合及软件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新闻敏锐度、较好的媒体营销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熟知消费者心理以及良好的媒体职业素养与团队精神,能够胜任新媒体产品的策划与设计、采编、制作与传播、项目运营、市场营销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河,刘琳琳,王芳菲.新媒体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36-40.

[2]尹章池,等.文化产业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0-48.

ConstructionandpracticeoftheCurriculumSystemandpersonneltrainingprogramofnetworkandnewmedia

wenLi-jun

(televisionandnewmediaSchool,Jilinanimationinstitute,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篇5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124-03

全国群团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讲话,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一系列讲话和《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都提到搭建“青年之声”新媒体平台这一工作。由此可见,新媒体平台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吸引和凝聚广大青年的重要工作载体。学校共青团要坚持把新媒体平台管理作为自身工作新的增长点,新媒体平台建设既要满足时代、青年的需求,又要基于自身优势,开展特色工作;既需要技术革新,也需要始终把握新媒体的发展动向,从而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

一、新媒体平台界定

新媒体是在新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通常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也被称作数字化媒体。“新媒体”通常是指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和互联网等渠道,以手机、电脑、电视作为输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全部新型传播形式与手段的总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将以更多形式不断涌现。文章中的新媒体平台管理,主要指近年来在大学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微博、微信平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发展及使用人数的增多,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高校院系也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开始加强院系新媒体平台建设的工作。

二、高校新媒体平台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平台管理中网络宣传队伍建设的挑战

2014年团中央下发了《办公厅关于建立高校共青团网络宣传员队伍的通知》,高校各级团委开始组建自己的网络宣传队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面临着诸多实际挑战。

1.宣传员队伍业务素质面临的挑战

高校的网络宣传员队伍由团委负责,学生组织如学生会,负责具体的宣传工作。新媒体宣传工作需要较为专业的宣传技能、相应的文字功底以及微信、微博制作技能,更需要团队成员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观察能力,短期内无法通过培训完成,给团队的组建带来挑战。

2.宣传员队伍不稳定及工作热情的挑战

高校网络宣传员队伍中的学生成员,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每年都需再次遴选和换届,队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队伍的不稳定,对宣传工作的持续性造成影响。同时,新媒体宣传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和付出,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的一项工作,宣传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而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成员工作态度问题将极大影响宣传工作的开展。

(二)新媒体平台内容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新媒体平台是高校团学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的内容应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凝聚青年共识,发出青年声音。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宣传内容过于教条、枯燥,仅仅是活动的通知或者政治色彩浓烈的新闻,并没有采取贴近青年学生实际的宣传方式,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去浏览这些消息,同样达不到宣传的目的和效果。

(三)新媒体平台管理中面临差异化的挑战

高校新媒体平台通常由微博、微信组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平台也在进一步扩展,虽然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化表达平台。然而,网络平台基本不是实名制,具有虚拟性,微博和微信的评论机制存在差异性,微信平台可以进行评论筛选而微博的评论往往更加自由,学生可以自由言论。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非实名可以不用担心不当言论对自己的实际影响,从而对一些时事不加分析即不当评论并造成不良影响,这就给新媒体平台的管理造成较大难度和挑战。

三、院系新媒w平台管理的三个维度

面对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发挥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应对新形势下院系新媒体平台管理的挑战,应从三个维度着手――运营队伍管理即网络宣传员队伍是基础,内容管理是核心,制度管理是保障。

(一)建立专业运营团队即一支高效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是新媒体平台管理的基础

新形势下,新媒体平台的运营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院系团学组织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新媒体平台运营的团队。团队的建设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团队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新媒体平台作为高校传播正能量、凝聚青年声音的平台,其运营成员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较为熟悉时事并及时准确传递给其他学生[1-2]。

(2)团队成员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并具备创新意识。新媒体平台中微信、微博等制作及需要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电脑技能,同时,为保证内容有吸引力,团队成员还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3)团队管理的关键是分工明确,各部门协调配合。一个有效的运营团队,必须由分工明确的部门构成。笔者在实践中,将运营团队进行整合细分,将运营团队划分为信息采编、信息编辑与反馈、信息技术处理三个部门。信息采编部门职能是采集和筛选信息并进行汇总。信息编辑部门负责编辑采集部门整理的信息,开展网络微活动,常规信息,调查用户反馈信息,网络平台数据分析[1]。信息技术处理是对信息采编部门收集的图片、视听材料等进行技术性处理,如pS、视频制作等。三个部门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定期开展讨论,密切配合,提升工作效率。

(二)加强内容管理是新媒体平台管理的核心

实践中,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是新媒体平台的核心,没有及时高效、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就会导致新媒体平台名存实亡,不会起到有效作用。新媒体平台内容管理,需要系统管理,不断创新。

1.准确定位、整体打造

实践中,在构建新媒体平台初期,对该平台的主要目标群体、语言风格、视觉识别系统等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定位。以贴近青年人语言体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表述方式信息,结合视频、链接等传播新形式线上、线下同步联动。

2.科学调研、分类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引导工作,通过问卷调研得出,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微信(38%)>新浪微博(15.75%),于是我们着重进行微信平台内容的打造。

3.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为更有针对性地信息,贴近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笔者在实践中针对大一至大四不同人群的关注特点,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力求信息传播更为准确、高效[3]。如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当中,更加关注学校情况、专业情况以及校园周边情况和校园活动,而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关注学校、学院动态,招聘信息以及专业知识讲座的通知。

4.板块固定、内容丰富

为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平台设立多个固定板块,板块的固定不仅让信息的划分更加精细化,实践中也容易形成品牌,得到更多学生的持续关注。如平台共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青年说、青年视角、青年动态、青年优推等,囊括国家大事、校院动态以及青年人关注的身边新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实自己。通过分板块的信息推送让关注平台的学生迅速看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做到人性化的内容。

5.维护权益、增强互动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维护青年群体的组织,团组织对青少年权益的维护,更体现在网络空间上。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后,团组织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发现青年诉求,反映青年愿望,维护青年权益[4-5]。新媒体平台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贴近青年诉求,增强互动性,青年人关心、喜闻乐见的话题,提升他们主人翁意识。

(三)完善新媒体平台的制度管理是新媒体平台管理的保障

新媒体平台持续有效地开展工作,x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新媒体平台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促使新媒体平台良好运行。

运营人才选拔、培训及奖惩制度。运营团队是基础,但如何选拔团队成员,如何保证团队成员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饱满的工作热情,需要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运营人才选拔、培训及奖惩制度。

内容管理制度。新媒体平台什么内容,如何进行,何时进行,如何进行审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6]。

信息反馈制度。新媒体平台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问题,切实起到联系学生的作用,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四、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是新的契机。借力新媒体平台的管理,使学生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新媒体平台的管理既要注重团队学生干部的培养,更要注重创新的内容,同时也要加强平台制度的建设。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做好三个维度的工作,将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校的稳定,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雪洁,吴志永.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团学组织发展探究[J].学校管理,2015(10):212.

[2]唐凯.新媒体在高校团学工作中的应用[J].学生工作,2013(11):238-239.

[3]陈家荣.网络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与应用[J].出国与就业,2011(23):96-97.

[4]丁宝才.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风,2013(11):198.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篇6

的确,不可讳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不只是威胁,它已经在分割传统媒体的既有利益板块,广告经营尤其如此。但是,前文已经说及,广告是人类有目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活动的产物,它本身包含着丰富信息,也需要信息传播渠道为它的传播提供途径。所以至少在中国,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利益分割还只是在增量部分体现出来,而且较长一段时期之内无法完全或大部分替代传统媒体的市场存在和在广告传播上的作用。2006年祖国大陆网络广告经营额为33亿元,而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额为797.9亿元,二者之间为1:24的比例,“传统媒体的末日到来了!”眼前只是危言耸听罢了。尽管如此,传统媒体还是应该看到,包括诸如分众传媒等新媒体和网络广告经营的上升势头不可遏止,其增长速度要高于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增长,也高于广告市场总体的增长势头,因此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二者之间逐渐趋近,形成广告市场的经营均势。传统媒体在这种未来状况下如何寻求经营上的突破,就需要在非广告领域内寻求机会了。

传统媒体的非广告经营现状

非广告经营是指传统媒体的除广告及其相关经营方式之外的经营活动,前期是传统媒体经济运行的辅助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传媒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少数地方其份额已经超过了传媒广告经营额。

1、非广告经营的形式

媒体的非广告经营方式目前不外以下几种:a)经营低门槛行业,如餐饮、娱乐、商贸、材料加工、人力资源等,进行资金基础积累,为进一步进行资金运作打基础;b)整合自有资源,对优质资产进行剥离重组,构建企业化运作的集团,启动上市程序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以进行深度开发,电广传媒、东方明珠是其中佼佼者;c)以参股、合资方式对其他行业进行资本投入,谋求自身资本的最大化利益回报;d)运用可利用资金进入热点行业领域,比如湖南广电进行的地产产业开发、上海文广集团进行的旅游项目投入等。无论何种方式,对资金的有效运作以求得更大回报,谋求经济效益的更大化是传统媒体扩大社会效益之外的另一目标。在获得资金回报支持后,传媒机构能利用这些资金进行自身的发展,如设备的优质投入、优秀人才的招募、办公环境条件的提高改善、员工的福利发放等,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非广告经营的收益

传统媒体的非广告经营方式常常可以获得更大回报和收益。陕西电台2006年广告经营收入1.1亿元,而非广告经营的成绩在此之外也闪烁着喜人的光芒,湖南电广传媒2006年广告经营收入14亿元,而集团总经营收入为30亿元,大部分收益都来源于非广告经营,即便是作为同城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云南报业集团,也于两年前开始向地产业投入。此类案例目前在国内来说不算太多,而国外的传媒界同仁们早已为我们展示了传媒机构非广告经营的美好图画。远的不说,且看全球超大型媒介集团维亚康姆(Viacom)自1986年开始通过不断并购各类产业,扩大经营范围与渠道,达到了壮大自身的目的,实现了自身发展的目标,2002年列《财富》全球500强第200位,其旗下经营的产业除传统媒体和网络之外,还有电影公司、影剧院、录像带连锁出租、主题公园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榜样成为了每家媒体机构的追赶的目标,每一个传媒从业者都希望自己的机构能成为这样的榜样。但是,在目前国内做这样的突破还存在许多困难,并非有理想就一定能成为现实的。

3、传统媒体进行非广告经营的现实困难

尽管传媒机构的非广告经营“钱”景广阔,但是在现实中要实现起来还存在许多困难。首先,媒体的社会责任要求传媒机构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国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传媒机构更多的责任是做好社会效益的扩大和提升,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始终是媒体的首要责任和任务,经济效益是其次考虑的问题。其次,体制的约束限制了传媒机构的多元化经营。现在国内的传媒机构绝大多数都是事业单位,在体制上就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经营保持了距离,要想按照企业化、市场化运作必先经过宣传管理部门的审批,其中过程可想而知。体制如果不进行改变,就不可能有更大的运行空间,因为市场运作的决策权、话语权始终不在媒体自己手里,即便是一些先行者在真正的运作上也是名不副实的“改革体制”,仅只表面风光而已。第三,资本积累的来源相对简单。非广告经营是市场化运作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有前期资金的支持,政府拨款专款专用甚至没有政府拨款,而媒体的发展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广告经营来积累,由于国内大多数传媒机构处于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经营收入的大部分都要用于员工福利、设备更新,对于本就不多的经营收入而言一大部分就此划出,剩余资金就少得可怜,所以这一积累的过程就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第四,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大多数传媒机构缺乏进行非广告经营的外部条件。传媒机构进行非广告经营需要有外部条件的支持和配合,在经济发达地区,项目选择的范围更加广阔,项目开展的机会更多,而在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就缺乏这样的条件了。条件的缺失导致非广告经营的开发运作缺乏可执行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向面窄,收益相对较小。第五,观念的相对落后导致传媒机构非广告经营的开展障碍重重。任何事业的开展都需要相关环节在观念上的理解和支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被提了许多遍,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具体落实的时候却并没有做到。尤其是相关管理部门,平日里各类场合对“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又是诠释又是要求,但是面对具体事项的时候,解放的是别人的思想,创新的是别人的观念,而自身却紧守着教条僵化的旧思想旧观念不放,其结果自然是误时误事,只是失去了大好机会。这样的例子每个人身边都有。第六,人才的相对缺乏致使传媒机构的非广告经营缺少具有大局观、能兼顾各方面的具体执行者。人是任何事物项目的创意、策划者和执行者,对于传媒机构来说,非广告经营由于涉及到其它行业领域,使得机构内绝大多数人不具备相对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力进行这些项目的具体运作。这一点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与其突出。尽管如此,国内传媒机构的非广告经营已经有了先行者,而且其榜样示范作用对整个传媒界影响深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非是令人羡慕他的收获,而是敬慕其敢于先行的勇气和决心,并由此带动了一个群体的向前发展。随着在非广告经营运行中的各项困难逐渐被克服化解,国内传媒机构整体性地涉足非广告经营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整个传媒业的跨越式迈进的日子也为时不远。

西部地区传媒机构发展非广告经营需要考虑的问题

地处西部地区的传媒机构在面对自身发展问题的时候,可以多思考进行非广告经营。因为广告经营本身受到当地经济规模、广告行业发展现状、当地广告主广告意识和当地受众观念的影响,四者缺其一环就广告经营而言就已经受到限制和约束了。西部地区的现状决定了传媒机构过多地将发展思路依靠于广告经营上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当地经济规模发展的速度是基本同步的。若要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和速度,投入到当地非广告经营中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因为西部地区具有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和注意力优势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是在这一过程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注意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进行沟通,将事实困难一一列举,介绍解释进行非广告经营的优点,采用这种经营方式对传媒机构本身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争取在行政上的支持。二、当地传媒机构领导者自己必须要解放思想,只有先做通自己的思想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别人的思想工作。一项事业或一个项目的开展,最为关键的就是项目决策人自己的整体思路是否合时合适,是否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是否在大局观上有把握能力,这既要求决策者自己的思想解放必须到达一定的程度,也对执行者在思想上提出了要求。三、项目寻找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不要盲目模仿、照搬。别人的鞋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脚,同样,在别处成功的经验来到当地不一定能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最好的应该是最合适自己的。四、注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西部地区相较发达地区最落后的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信息渠道和流量,更不是资金资本的缺乏,而是思想观念的解放程度不足和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吸引不够。解决了人才问题,许多困难都将会迎刃而解。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篇7

以数字出版为引领构建多媒一体格局

着眼竞争,抢占资质资源。面对汹涌的数字化浪潮和快速变革的传媒业态,以党报为主体的传统报业集团如何完成向现代传媒集团的华丽转身?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把争取数字出版各种新资质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手段来优先实施。2008年以来,集团先后获取了宜昌市政府新闻网站承办资质,宜昌市政府门户网站维护资质,获得了原新闻出版总署许可的网络出版、手机出版资质及电子音像出版资质,原国家广电总局许可的网络视听节目制作传播资质,国家工信部许可的全国短信接入代码Si资质,争取到了国家商务部、财政部扶持的家政便民信息中心项目。这些资质资源的获取,意味着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在继续保持以纸为媒做党报的同时,也可以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媒体做党“报”。一个传统的以单向的新闻传播为主的媒体,具备了向双向互动综合信息服务主体转型的资格条件,为集团提升引导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发展保障。对于抢先获得的资质资源,集团努力将其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2008年初,集团率先开办了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是湖北市州一级和汉渝之间唯一的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8月,率先开通了《三峡手机报》,目前订户已近50万;2009年9月,率先搭建起网络视频直播系统,开展了网络视频直播业务;2010年9月,集团正式运作以全国Si资质为主体的手机传媒;2013年1月,与长江出版社联手打造的三峡区域出版旗舰——三峡图书中心正式运作。这些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的出版业务的顺利开展,有力地助推了集团的转型。

着手布局,优化媒体结构。格局决定结局。传统报业集团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但单一的出版载体及渠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发展。要转型为现代传媒集团,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技术为王”“渠道为王”相统一,借助数字化,实施跨媒体发展,构建大传媒产业。为此,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着手谋篇布局,优化媒体结构,加快实现从“党报办集团”向“集团办媒体”的转变。近年来,集团已从单一的报纸、期刊出版,发展成拥有“5网3报2刊1社”(中国·宜昌政府门户网、三峡宜昌网、宜昌社区服务网、三峡视觉网、爱淘珠商务网站、《三峡日报》《三峡商报》《三峡手机报》《新闻选刊》《中国地市报人》、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的现代传媒集团,业务已涵盖报纸、期刊、网络出版、音像出版、电子书、手机出版、网络视频、电子商务、户外广告、家庭服务等众多领域,初步构建起了报刊、互联网、广播电视、数字出版、移动媒体、户外媒体一体化的现代内容产业格局。

着力整合,再造出版流程。在完成多媒体结构布局的同时,集团以数字出版为主线,加快推进各媒体资源整合和媒介融合。集团整合各媒体及经营部门的热线,成立集团呼叫中心和新闻报料系统,并形成统一接收信息、统一进行反馈、统一考核规范的运行机制;集团按照“把最新的新闻给最快的媒体”的思路,整合建立全媒体新闻采访中心,建立反应及时、运转高效的集团内部通讯社,统一向各媒体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新闻产品,建立起“先网后报”的即时新闻机制,并开通“手机传稿”的快捷渠道,实现了区域内所有重大新闻首发;按照“内容为王、视觉优先”的理念,集团成立了专门的视觉中心,整合了新闻摄影与视觉编辑业务,确保各媒体产品风格的稳定性;集团同时成立了县市群工部,整合了群众工作部门,建立起满足集团联系各县市区和受众需要的专业管理执行机构。

与此同时,集团强力推进各媒体间的互动融合,强化“多媒一体”的整体格局。先后创办了《滚动新闻》《民生帮办》《问答民生》等互动版面和品牌栏目,充分整合网络、视频、短信、手机报和报纸的各种优势,搭建全媒体、多渠道的互动平台。其中获得2009年度湖北省互联网站品牌栏目的《民生帮办》除在网站、报纸、手机报、车载电视上同步开通同名专栏外,还特别辟有“短信帮办”渠道,在13个县市区开设网上热线,覆盖全市。目前该栏目每天解决群众诉求150多件,日独立ip保持在1万左右,日均点击量保持在4万以上。4年时间已解决群众诉求8万多件,满意率和办结率都在92%以上,成为集团跨媒体互动融合非常成功的代表栏目。

以信息内容为核心深化信息资产运营

建造全媒体基础数据库。可以预见,未来媒体发展的空间取决于媒体对信息即“内容性资产”的掌握、占有、调动(配置)的程度。因此,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信息集成手段,着眼于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特别是在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报业内容制作被视为“手中仅存的‘法宝’”。集团把以信息内容为主体的信息资产作为核心资源,目前已着手建设全媒体信息资产管理及应用系统,正加快实现出版生产环节、经营管理、内容资源集成应用、网络协同工作方式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包括建造集待编稿库、历史资源库、成品库为一体的出版数据库,读者资源数据库(发行数据库),广告资源数据库(客户数据库),分类信息数据库等,积极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媒体资源整合,深度挖掘信息资产的效益,加快集团从传统报业出版向内容信息运营的跨越步伐。在近年数字报纸出版数据的基础上,集团已启动了创刊60年来历史报纸数字化项目,建设高标准的信息资产数据库,为信息资产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信息资产运营模式。集团以在建的信息资产数据库为依托,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运营和创新产品开发。同样的内容信息,充分利用时间差,将某一媒介上已经由市场证明是成功的作品转移到另外一种媒介进行二次出版,甚至为消费者量身定制,实现跨媒介出版。《山楂树之恋》从原著报纸连载到电影最后公映,集团全程深度介入、进行跨媒体动态出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集团安排专门的记者、编辑,跟踪《山楂树之恋》的进展,报纸、网站、手机报、音像出版、图书出版多媒介适时协同跟进,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还出版了2009年获第三届“纪录·中国”铜奖的《走进》大型电视纪录片,在当年9月电影首映当日,即推出图书《解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强化信息资产管理发展。结合信息资产运营、发展的实际需求,集团进一步强化了对信息资产的建设发展和日常管理维护。按照多渠道内容录入、多媒体稿件编辑器、人性化个人工作空间的要求,集团对现有采编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制定内容信息导入导出标准,包括新闻稿件标引规范、客户资料描述规范、稿件自动比对等,既从流程上更简便、更实时、更透明、更安全,又有利于出版资源与广告、发行资源相互补充,为后续开发利用创造条件。集团同时积极参加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启动了作为市政府电子政务民生服务平台的宜昌家政项目和电子商务项目,为未来数字产业发展作资源积累。针对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必须面对的版权保护等管理难题,集团积极寻求最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拟对数字作品加盖权威“时间戳”,用来证明数字作品的时间和保障其内容的完整性,以有效保护集团数字资产版权,加强对信息资产的管理。

以制度和技术为支撑夯实发展转型基础

建立高效的体制机制。地市级党报转型,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和支撑。2009年10月,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建立起党委集体领导与现代法人治理相统一的管理体制,构建了集团管理职能部门与媒体事业部门、经营执行部门纵向树型传导与横向传导相结合的混合型组织架构,完善了目标管理机制、预算约束机制、绩效考核体系等系列运行内控机制。2013年,集团被省委编办确定为全省事业单位改革5家试点单位之一。

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以数字出版为主体的现代传媒集团既要有纯技术人才,也要有懂数字出版运营规律的采编人才、营销人才。集团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激励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员工由单一媒体人向全媒体人转变。集团建立了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职工终身教育实施细则》,每年从利润中拿出5%作为职工教育基金,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高层次的学历培训,目前已有19名有本科学历的青年采编人员参加研究生班的学习;集团出台了《员工延伸激励办法》,让员工的劳动不仅可以获得当期的报酬,同时可以为其父母、子女挣得收益;集团定期开办《三峡文化大讲堂》,请全国知名的传媒学者、企业家等就传媒变革、现代企业管理等内容授课,从理念、操作等层面来提升员工素质;集团非常注重员工创新力和执行力的提升,要求采编、经营部门每月、每周都要有创新策划项目,每半年评选重大创新策划项目并予以重奖,目前已有20多人获此奖项;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进行战略合作,创办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了产学研项目合作机制,以加强对媒体转型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篇8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149-02

自媒体盛行时代,微博已成为全民共享的重要信息平台。传统媒体也加入到微博“发声”的队伍中,力求通过微博提高知名度,增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但是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微博专员――“微人才”建设问题。传统媒体“微人才”队伍还非常年轻,出现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却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微博行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认识传统媒体“微人才”开始,为“微人才”培养提供路径参考。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和作用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

目前,尚未有关于“微人才”的权威定义,曾有学者提出“微人才”就是熟悉微博传播规律,擅长微博营销的人才。但这一定义将微博作用局限于营销,存在片面性。许多行业和部门利用官方微博这一平台不仅仅只开展营销活动,在公关传播和品牌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微人才”是指善于利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介,为政府机构、媒体、企业等开展公关传播、品牌推广、营销策划等活动的专业人员。由此可知,传统媒体“微人才”就是为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服务的从业人员,具体包括微博编辑人员、微博运营人员、微博BD人员等。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的作用

1.促进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

微营销是微博的主要功能之一,它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活动,它是通过对话,把品牌变成受众的好友,将信息有效的传递给目标受众,并促使他们产生有利于媒体品牌的态度和行为。在微博媒体营销经典案例中的《新周刊》“微革命”特刊的脱销就是一种很有力的诠释。

2.为所属媒体提供新闻源和有创意的主题

无论是四川地震还是舟曲泥石流,最早的消息都来自微博。因此,传统媒体“微人才”在发现新闻源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而微博是公众最活跃的场所之一,他们的对话与讨论是许多创意的源泉,能激发传统媒体“微人才”的灵感,发现有创意的主题。

3.提高所属媒体的知名度、美誉度

21世纪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是许多企业正在努力的问题,而官方微博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成功的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总是在不间断地信息以保持存在感,同时还注重与粉丝关系的经营,从而构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成绩与微博专员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现状分析

随着微博传播表现出愈来愈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不少大中城市,“微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炙手可热的新兴人才,传统媒体也开始注重“微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具体表现如下:

1.意识上:认识到“微人才”的重要性

微博的影响力增强带来对微博运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微人才”成为许多企业的座上客,薪酬十分可观。传统媒体进军微博领域后,逐渐摸索和掌握这一新兴媒介的传播规律,也开始认可“微人才”。许多传统媒体管理者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才能实现官方微博的有效运营。南方都市报在2009年注册的微博起初是由奥一网的新闻中心兼职管理的,而从2011年4月开始就成立了微博运营团队,有专人负责和管理[1]。

2.实践中:开始组建自身的“微人才”队伍

目前,许多媒体已经设立专门的部门,由专人负责官方微博。比如《扬子晚报》从2010年1月上旬起,其官方微博每天都有报社专人负责维护、定时更新。截至2012年11月29日止,《扬子晚报》新浪官方微博就有223万粉丝,微博30450条,网友评论转发十分积极。如果没有专人负责,《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无法形成如此大的辐射范围。

3.内容上:对“微人才”工作有具体岗位设计

一般说来,现有的微营销工作岗位主要有三种,其中核心岗位是微运营负责人,即负责官方微博工作的领导,基础岗位是微编辑人员和微BD人员。微运营负责人主要是掌握官方微博的运营方向,并充分调动微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微编辑人员是微营销活动的主角,主要负责运营日志、内容建设和客服工作;而微BD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活动策划和外部推广[2]。

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缺口和迅速的市场变化,现有的传统媒体“微人才”,无论是人才的培养上,还是队伍的组建上,都还不能满足微博的发展需要,这种不满足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结构失衡,兼职从业者占多数

运营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是一项很耗人力的工作,只有保证充足的人力才能确保媒体官方微博的针对性和连续性,才能打磨出媒体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是很多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规律。如凤凰卫视是将发送微博的任务按照不同时段分配给栏目和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而不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微博运营室,安排专人独立运营。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篇9

【关键词】知识资本运营赢利点媒体企业知识资本工商企业赢利模式

产品是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结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品处于重要的中心地位。无论是工商企业还是媒体企业,都是以产品或商品为中心的经营实体,并通过自己的产品或商品满足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获得盈利以求自身发展的。本文通过对分析媒体企业的赢利模式,并从经营流程、成本投入、赢利模式等方面对知识资本在媒体企业与工商企业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媒体企业赢利点多于一般工商企业。

一、媒体企业与工商企业经营流程比较

1、媒体产品的经营流程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媒体的经营流程为:上级指令--媒体生产--灌输说教,从而彰显媒体产品的公共属性;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媒体的经营流程变为由知识链形成的知识产品生产和销售流程,从知识原料的投入到知识作品的生产制作,直至传播(销售)、服务(信息反馈),每一个环节都是知识交流增值的节点。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媒体在经营流程中投入的是知识,生产的也是知识,销售的仍然是知识,可以说,媒体是通过各种知识转换而形成的知识商品生产、传播体系,媒体的经营流程就是一个知识转化、生产、传播的过程,整个经营流程形成了一个知识链,知识资本的投入、产出、增值贯穿于媒体知识采集、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各个阶段,知识资本管理贯穿这个链条始终。

2、媒体和工商企业产品经营流程比较分析

知识商品与物质商品虽然都是商品,都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但它们之间在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方面具有诸多不同特点。比如:工业生产的原始材料是天然形成的物质商品生产原料,而知识产品生产的最重要的资本,是具有知识的人才,其生产原料是知识,知识商品化须经过人的头脑加工才能形成。因此,媒体的经营流程是完整的知识资本的投入产出过程,而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主要投入自然资源同时也要投入知识资本,企业生产经营物质结晶是产品或商品。

作为知识商品生产的专门机构,媒体将基本的知识资本存量作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产品形态可能是新闻广告或者娱乐方面的栏目,媒体从业人员必须首先接受知识教育,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必须聚集媒体知识商品生产的原料,满足知识产品生产研究与开发需要。而工商企业的产品主要表现在物质产品上,外界通过产品判断企业的类型,通过产品的优劣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声誉提高时,企业的地位和声誉也提高,企业通过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深度、广度和效率获得社会评价。

二、媒体企业与工商企业生产成本比较

1、知识资本是媒体企业的核心生产成本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媒体依靠销售信息和知识生存。媒体给受众提供的服务,就是提供实用信息和知识。由于媒体商品的特殊性。媒体的主要利润都是靠头脑(智慧)创造的,产品生产的主要的成本是知识资本。因此媒体必须拥有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知识的知识型员工,形成一个最佳创新群体的智力型构架。

当然,与一般的物质性商品的生产一样,媒体产品的生产也要投入有形的物质资本。如报纸的生产需要支付下列成本:材料费用、设备折旧费、工资、市场交易费用或流通费用、生产管理费用等。电视节目生产成本的主要包括摄录像设备、后期编辑制作设备、演播室等装备的使用费和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以及置景费、置装费、化妆费、道具费等。此外,通讯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也间接地构成了媒体生产的成本。

但在媒体企业中,集中着较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知识型员工所占比重越大,媒体知识密集的程度越高。媒体企业与知识型密集型工商企业一样,主要生产成本是知识资本。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企业的知识技术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知识资本愈来愈成为媒体成本构成中的知识资本组成部分,这集中体现了媒体成本费用的一般经济规律。

2、媒体企业与工商企业经营成本比较

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均存在很大差异,成本管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装备程度低、用人多、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大,耗用的原料来源广阔,可以就地取材。生产成本以投入生产装备、生产原料和劳动力为主。知识型企业的一般物质成本由生产资料成本、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税金等组成。但其核心生产成本与媒体一样,是知识资本。媒体企业和一般知识型企业生产成本相似,包括知识资本和物质资本。但知识资本占主要地位。

三、媒体企业与工商企业赢利模式比较

1、媒体企业的盈利模式

(1)“二次销售”盈利模式。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媒体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是通过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的转化来实现的。如消费者用两种方式支付报纸的费用,一是付出购买报纸的货币额,二是付出消费的时间。即第一次报社通过报纸销售获得消费者支付的购报款和阅读时间;第二次报纸生产者再把读者的阅读时间通过广告版面出售给广告客户,获得另一种经济回报即广告收入。即报纸发行第一次获得货币收入,第二次将读者阅读时间卖给广告商转化为货币收入。媒体二次销售图如图所示:

(2)“注意力求租”赢利模式。消费者用于消费媒体商品的时间实际上是一种注意力资源,报纸生产者将广告版面出售给广告客户,实际上就是出售了读者时间。一旦读者消费行为产生,媒体即可获取注意力资源,广告客户是这些资源的又一层次的消费者。媒体商品生产过程有的“注意力求租”现象,使媒体企业获取了最大的收入,因此,注意力资源租金最大化是媒体企业经营过程中追求的最大目标。

媒体与广告业的产业关联度非常高。资料显示,媒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广告业为媒体提供了主要的利润来源,没有广告业的支持,媒体产业发展的自我积累便无从谈起,没有广告业就没有媒体产业。同样,媒体向广告业提供媒介注意力,广告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在流通渠道中依靠媒介把广告内容出去从而实现广告产品的价值。媒体是广告的销售(传播)渠道,如果没有媒介这个渠道,整个广告的经营创造的价值就无法实现。由于媒体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特殊性,它与广告业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发展,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媒体与广告公司共同完成媒介的生产和广告的流通。

(3)知识资本运营是形成媒体盈利模式的基础。上述分析可见,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以版面及电子、网络为基本装备,以知识资本、信息资源、金融资本为生产原料,在生产过程中首先投入知识资本,然后面向社会采集新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知识的加工创新,最终形成新的知识产品。以注意力求租形成的广告收入为主体,带动信息生产流程中诸多环节的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

媒体的知识和信息传播,既为媒体本身创造价值,又使信息和知识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和知识可以为消费者获取经济收入,可以成为经济获利行为的决策参谋,股民通过媒体提供的股市信息决定股票的买卖就是例证。媒体产品的这些“有用性”使受众消费者愿意以支付一定的价格来获取报纸等媒体商品,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就是媒体商品部分价值的货币体现,

可见,知识资本运营形成了媒体特殊的赢利模式和多个赢利点。以此为基础,本文总结发现了媒体的以下6个主要赢利点:将采访的人和事加工制作为知识产品,进行传播时为采访对象带来经济效益;将知识产品传播给受众,受众从中得到启示,并将媒体传播的信息转化为生产力所产生的效益;媒体传播知识产品时形成自身影响力所获得的效益,媒体将传播所形成的注意力资源出售给广告商所形成的效益;广告商从中的获利;通过媒体广告宣传后,产品产生的市场销售效益。

2、工商企业的盈利模式

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装备,必须投入生产原料和金融资本、信息、知识资本等才能进行产品生产,再由商业企业通过物流将产品发散到各销售终端--市场,任消费者选用,从而追求最大化的市场占有率和效益。知识型企业必须将知识资本融入生产经营过程,才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赢利。

上述从装备、生产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赢利点等几个方面对知识资本在媒体与企业中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知识资本对媒体企业和一般工商企业的贡献既相同又存在区别:

(1)就装备而言,企业的生产装备是各种物质产品生产设备;媒体生产装备主要为保证的印刷设备及电子、网络装备。

(2)就生产原料而言,企业的生产原料由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本、金融资本组成,而媒体的生产原料主要由知识资本、信息、金融资本组成。

(3)就产品生产过程而言,企业的生产过程是投入生产原料并将知识资本融入生产过程,促进技术创新,同时将原料投入装备的运营形成新的物质产品的过程;而媒体的生产过程是首先投入知识资本,然后面向社会采集新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创新,最终形成新的知识产品的过程。

(4)就产品销售过程而言,企业通过物流将产品发散到各销售终端市场,任消费者选用,追求最大化的市场占有率和效益;而媒体则是通过知识流、信息流将知识产品载入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形成注意力资源,吸引受众关注,以提高覆盖面、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

(5)就盈利点而言,企业主要是通过有形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实现产品销售过程价值增值的价值链过程,从而达到赢利的目的;而媒体的赢利点主要表现在将知识产品传播给受众,受众从中得到启示,同时,媒体将传播所形成的注意力资源出售给广告商形成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见,媒体的生产、销售是一个完整的知识资本整合和营运的过程,相对一般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更为复杂;媒体知识资本营运的赢利点明显多于一般工商企业的赢利点;由于赢利模式不同,媒体知识产品一旦运营成功,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和对生产力的推动就会大大高于一般工商企业,这也是成功媒体经济效益高于一般企业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蔡尚伟:《媒体竞争论》(第一版).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

[2]《深圳商报社》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第一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2001-2002中国文化蓝皮书.(第一版).北京: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2002.140~145。

[4]斯通纳等著:《管理学教程》(第一版).刘学主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14~215。

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要求篇10

关键字:媒介企业、市场经济、集团化

在西方,媒体与其说是一种宣传工具,倒不如说是一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产业。正因为如此,大众媒介在西方的发展偏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更多的带有商业企业的性质。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新闻媒介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统包”,其特点是权利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管理、行政干预过多、财务统收统支。那时的媒介管理者无须搞经营管理,更没有什么成本概念。市场经济的到来,使我国传媒逐渐“断粮”,媒介被忽略的经济任务也日渐显现。而如今,政府对待已经成为第三产业新兴力量的媒介产业的思路是:用媒介雄厚的经济实力来进一步加强媒介的舆论力量,同时希望媒介的政治权威性能够给它带来滚滚财源。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遵循市场规律,实行媒介企业化运作是我国媒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唯一道路,舍此别无它途。

一、培养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媒介企业人才

人才资源不仅是媒介的首要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可以说,未来的媒介竞争就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就是资源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过去那种任人唯亲、用人不当的机制将被任人为贤、科学用人的模式所取代;过去那种对媒介人才的单一、呆板的评价方法将会逐步演变为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体系。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媒介工作者是专业人员,因此对媒介人才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应该特别严格:从事媒介工作者必须经过传播和媒介教育的特殊训练,或通过专门的专业考试,拥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念、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方有从事媒介工作的资格和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否则,就不能从事专业化、职业化的新闻与传播活动。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既懂专业又懂得市场运作及企业管理的人,才是我国媒介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我国应该逐步建立起媒介职业经理人制度。未来的媒介人才应该既是优秀的传播者,又是精明的企业家。他们既是精通新闻与传播业务的行家里手,又是懂经营管理的职业经理人。

最后,针对媒介工作者工作的特殊性,媒介还应该搞媒介工作者资格证制度,要明确媒介工作者的权利、义务、责任和操守。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对媒介工作者的管理走向正规化。

二、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结构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媒介企业是在私有资产整合的基础上,为适应媒介市场的竞争而产生的,它的组织结构一方面要体现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另一方面要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因而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我国传媒企业实行的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的机关报。长期以来重编采,轻经营,因而在组织架构上,大部分传媒经营部门的操作部门被摆在第三级层面,导致经营部门内许多功能萎缩。在管理体制方面,“婆婆太多”,责权不明,政出多门,有时不免出现干预过多的现象,影响了编辑记者的积极性;职能机构设置方面,过于庞杂,相互扯皮,办事效率差。

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实行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对于媒介企业来说,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进而实行编辑独立与经营独立的方针,这样在总编辑和总经理主持下,编采人员和经营人员可以更多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管理层面考察,层次少,责权利相对也比较明确,运作简捷,办事效率高,这种体制对于更好地发挥传媒社会功能与获取更大利益无疑是有益的。在组织结构设计方面,追求小型化、扁平化、精干化和无边界的虚拟化,强调交叉职能和团队管理,通过人事决策、工作设计和组织优化组合,加强有特色的媒介专业人员配置和人―职―媒介匹配。因为,“这样的媒介组织更能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具有更强的革新精神,更有利于推动媒介内部竞争、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

三、走集团化发展之路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追求规模效益递增是必然倾向。高集中,大规模不一定必然产生高收益,但前者却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在市场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媒体发展表现出数量减少、集中度增加、规模扩大的共同特点。因此,媒介集团化是我国媒介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从目前来看,首先,我国传媒业基本上还是一块未被市场规模化开垦的“处女地”,如报纸的千人占有量、广播及电视接收机的普及率,还有网络媒介的发展指标,中国都远远地落在西方国家的后面。这种实际水平,固然表明了中国媒介落后的一面,同时也说明中国媒介产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媒介产业实际上处于“战国”时代,用一句行内话叫做“散”、“滥”。据统计,全国报纸有2000多种,期刊七、八千家,出版社700多家,电视台有4000多家。但没有一家在实力上可与国外跨国媒体公司相抗衡。媒介集团化是治理媒介无序竞争的方法。1996年,批准《广州日报》挂牌作为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试点,从而拉开了媒介集团化的序幕。1981年发行量是20万份,1996年是61万份,1990年经营利润2000万元,1996年是3.6亿元。但是,象《广州日报》这样具有集团实力的媒介毕竟不多。为了迅速切实地做大做强中国传媒业,我国政府除了应该继续鼓励各省市、沿海开放城市依据市场规律组建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广播影视集团之外,还应为媒介创造良好的改革条件、开放环境和优越的税收政策、产业支持,允许媒介企业上市筹集资金,允许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投资媒介、介入媒介经营领域。再次,媒介集团化是顺应国际潮流的趋势。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中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媒介市场开放的条款,但是普遍的看法是:西方跨国媒介集团的迟早介入将会给脆弱的中国媒介以有力的冲击,而媒介集团是对抗这种威胁的一个出路。

报业集团在媒介集团的序列中是最早出现的,在西方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二战之后,传媒产业扩张更为明显,大型媒介集团往往横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不同新闻媒介,还拥有大量与大众传播非相关企业。与西方相比,我国的媒介集团化之路还很长。但当务之急,是打破媒介、地域、行业界限,拓展融资渠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全国新闻市场为舞台,组建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域的媒介集团。这显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要想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媒介集团化之路,我们也惟有在实践中寻求发展了。

工作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支庭荣.媒介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78-85.

[2]高红玲.西方媒介企业集团状况及我国媒介企业集团的发展道路[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3:69-71.

[3]郑保卫.论媒介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