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3:41

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篇1

【关键词】农村道路;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农村道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秦安县立足全省“1236”扶贫攻坚战略和全县“11132”发展战略,强力推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大农村道路建管力度,努力推进农村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大力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近三年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2013年完成秦安王铺至甘谷大庄公路改建工程15.977公里、叶堡至喇双公路改建工程18.434公里、2013年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项目56条143.5公里、解放路至凤山公园道路改建工程1.87公里;2014年完成的项目有:仁大至叶堡公路改建工程28.46公里,全线采用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路基宽7.5―6.5米,路面宽6.5―6.0米,预算总投资510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3920万元。建制村通畅工程64条156.2公里、泾甘公路及吊庄桥灾后重建工程续建工程。2015年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02条273.7公里,补助总资金13685万元。建设标准为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4.5米;路面结构形式18厘米厚水泥混凝土面层+16厘米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10厘米厚天然砂砾垫层。截至目前,到位6845万元。

1.2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长足成效显著,但在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技术等级相对较低。目前,全县农村等外公路(四级以下公路)占农村公路网的43.92%,晴雨通车里程仅为总里程的76.2%,区域内路网技术等级只有3.59%略高于四级,有的部分村道甚至达不到四级。二是,项目资金不足。随着农村公路项目的逐年实施,资金缺口问题日趋显现,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地方交通部门负债累累,致使有些工程项目无法按期开工,或已开工的项目也因为资金问题而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三是,规划落实不到位。从规划项目的落实来看,自主性较差,一些规划项目的落实由于完全受国家投资导向所控制,因而造成了一些断头路、不通路。四是,个别项目标准不高。一些建成早的公路,不能满足当前大吨位交通车辆需求,通车后出现路基下沉、翻浆、路面坑槽等病害,通行能力降低。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设计标准方面。农村公路属国家补质,按照交通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由各地确定本地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我省在结合自身经济基础、交通发展的情况下制定通乡油路技术等级为四级。但这个统一标准并不适合所有项目,虽说是通乡油路,实际有些项目是县与县之间的主要干道。同时,设计受资金制约,由于县财政困难,补助资金不能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到设计的合理性和质量,致使设计中存在旧路病害处治不彻底,防排水设施不完善;以致使出现农村公路抗灾害能力低、通行不畅的问题。

二是,资金投入方面。按照目前国家政策,凡是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国家只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其余不足部分,均须地方政府配套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之大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之间存在矛盾,紧靠县政府的力量,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将很难得到彻底解决。同时,随着修路成本的提高,造成了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国家基本建设项目都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农村公路本身投资低,资金短缺的问题更是让工程建设举步维艰。

三是,工程施工方面。在村村通工程中,由于村与村之间或是环绕农村村内街道,巷道进行的路面硬化(水泥路面),涉及的村多,工作面宽,县交通部门难以全面负责实施,便交由各乡镇或村组织实施。这样就出现了许多管理不规范、技术不过关、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同时,农村公路建设范围广泛,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县交通部门公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尽管技术人员常年奔波,奋战于公路建设第一线,但是仍然与日渐繁重的建设要求有一定差距。

四是,管理养护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干线公路治超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公路由于其不收费,大吨位和超载车辆行驶农村公路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在短时间内承重层迅速破坏,造成通乡油路质量恶化。同时,农村道路建设中重建轻管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公路“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体制还不健全,执法主体不明确,养护资金不到位,造成了农村公路失修失养。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影响了公路建设综合效能的发挥。

3几点对策建议

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篇2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公路建设,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农村公路建设一线视察调研,作出重要指示。今天,成玉省长、大卫副省长又亲自主持召开这次高规格的现场会,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进一步推进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两项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革工作。下面,我汇报一下全省农村公路发展情况和下阶段的工作安排。成玉省长、大卫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我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从以来,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了补助标准;各级地方政府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精心组织实施;交通及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强化监督管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投工投劳,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省以“村村通”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史上工作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完成情况最好、质量控制最严、群众满意度最高的时期。

截至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4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县道2万公里,乡道3.9万公里,专用公路0.14万公里、村道15.36万公里。全省1907个乡镇全部通水泥(油)路和班车,全省48064个建制村通油路率从底的30%提高到了93.8%。

目前,全省将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27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7万公里,分别为上个五年的2.4倍和2.2倍。其中,县道建设完成投资65.6亿元,实施了7000公里县道升二级改造和8000公里国债项目改造;乡道建设完成投资61.4亿元,升级改造里程1.4万公里;县乡道大中桥梁改造完成投资9.5亿元,改造大中桥梁668座4.7万延米;村道建设完成投资135.5亿元,改造里程7.6万公里,解决了3万多个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今年我省将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仅就完成投资7.36亿元,新建农村客运站1304个,停靠站点1.18万个,分别占当年全国总量的30.5%、28.1%和40.3%。农村公路路况的显著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民生,有力地服务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了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广大农村搭建了步入文明、走向富裕、实现和谐的桥梁。总结近年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政治保障。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来抓。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过问农村公路建设,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建立了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和政府目标管理体系,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二,交通与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上下联动,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保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各级交通部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建设标准,细化责任目标,加强督促检查,全力保障农村公路建设顺利推进。发改、财政、土地、农业、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动推进,切实加强服务和监督;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新闻媒体营造了良好的发展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较快发展。

第三、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保障。近几年,国家和省不断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了“村村通”建设补助标准;各市、县都从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高的每公里4—5万元,一般的1—2万元,财政比较困难的市、县财政也都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同时,不断创新思路,多渠道筹资,采取减免农村公路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公路建设营业税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拍卖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投工投劳。目前,国省补助和市、县财政投入已占到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大多数,实现了农村建设资金由群众集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到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资和群众一事一议为辅的转变,减轻了群众负担,也保证了工程质量。

第四、强化监督管理,社会广泛参与,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保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把质量管理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确保把这项“为民工程”真正建成“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制定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出台了《河南省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指导性原则和技术要求》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加大了检查监督力度,省级监督覆盖面达到50%以上、省辖市监督覆盖面达到了80%以上、县级监督覆盖面达到了100%,和全省还组织开展了质量“回头看”等活动,及时处治质量缺陷;完善“专群结合”的质量管理模式,各级交通公路部门在发挥专业管理和监理人员作用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使近三万名群众掌握了质量控制要点,参与到质量管理监督工作中来,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过程控制。实行项目公示和义务监督员制度,要求对所有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及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现场公示和新闻媒体公示,全省各级交通公路部门还聘请了3500名农村公路建设义务监督员,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建设“阳光工程”。

二、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

,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其中要解决7400个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实现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目标;郑开大道两侧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933万元,建设里程65.8公里;伏牛山旅游公路13个、231公里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83亿元,除宝天曼隧道工程外,其他项目9月底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今年以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6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为年度目标的81%,与去年同期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比例相比提高了7.5%;累计完成路基19751公里、路面17230公里。其中:“村村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6亿元,累计完成路基16930公里、路面14439公里,解决了6152个建制村通水泥(油)路;郑开大道两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5万元,完成路基37.3公里、路面11.9公里;伏牛山旅游开发公路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路基157.1公里,路面97公里,安保工程项目已完工3个,宝天曼隧道项目已于5月26日开工建设。

为督促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摸清全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确保各项建设目标全面完成。今年以来,交通厅先后组织了三次大的“村村通”情况的核查、督导;6月13日至20日,交通厅由8名厅级干部带队,对全省各市农村公路工作进行了专题督导调研。今年省厅组织核查、督导、调研共涉及94个县、188个乡镇和5072个建制村。从核查和调研的情况看,今年各市农村公路建设整体进度比较快,资金落实比较好,质量控制比较严,为完成今年的建设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全省“村村通”目标顺利实现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市、县工作作风不扎实、不认真,底子不清、政策不明,有些县截至目前还未把不通油路的建制村列入建设计划,或已安排计划未动工;有些地方没有执行首先解决不通水泥(油)路建制村的原则,而是把部分“村村通”建设资金用于修建通自然村、村际联网道路、村内道路等其他项目建设上,造成去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的市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周口、信阳等5个任务重的市要真正实现“村村通”还有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关于省道、县乡公路上未通达的“零公里”建制村问题。这种“零公里”建制村全省共有360个,涉及省道、县道、乡道建设里程1790公里。其中,省道涉及洛阳、南阳、三门峡三市11个建制村,建设里程101公里;县道涉及建制村79个,建设里程484公里;乡道涉及建制村270个,建设里程1205公里。按照每公里省道(三级)70万元,县道(二级)40—45万元、乡道(三级)30—35万元、乡道(四级)20万元的补助标准,修建这些省道、县道和乡道,共需省补资金6.6亿元。县、乡道建设要简化审批程序,立即实施,今年全部完成;涉及省道的11个“建制村”,所在市、县要逐个进行认真排查,可先修建连接省道或其他已通水泥(油)建制村的道路,下阶段我们将优先安排这部分省道建设。

二是已建成的部分村道损坏严重问题。通过调查,目前全省约有5600多公里已建成村道损坏严重,大部分是以前修建的道路,对此我们要按照建设年限分类解决。以前修建的1.9万公里村道中,损坏严重的约占28.7%,共5447公里,今年要通过大中修及时修复完善,资金从省农村公路养护切块资金中解决,不足部分由市、县负责筹措;以后修建的“村村通”工程中,差等路约占1%,要查明原因,属于质量问题的,由建设单位负责修复,并对责任人进行追究处理。

三是因修建高速公路占用通村道路问题。全省有42个村118公里的通村道路因修建高速公路被占用作为施工便道,目前损坏严重或无法进行村道建设。这些道路的建设问题,由高速公路业主给各村签订协议。待高速公路完工后,由高速公路业主负责建成水泥(油)路。

四是建制村变更问题。截至底,全省增设建制村296个,减少建制村113个,实际增加建制村183个。其中,新增不通水泥(油)路建制村23个,里程55公里,各市要从省切块资金中尽快安排解决。

五是移民搬迁村问题。全省共有移民搬迁建制村37个,涉及7个市。其中,平顶山市已搬迁完毕的4个建制村、12.1公里建设项目,今年必须实现“村村通”;三门峡、洛阳、濮阳、开封、鹤壁5市已确定搬迁地址的27个建制村、51公里建设项目,可以按新村规划提前实施;济源市6个未确定搬迁地址的建制村道路先按原址给予修建。

六是砖铺路是否属于“村村通”问题。在实施“村村通”过程中,有的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修建了一些砖铺路,共涉及565个村、749公里。根据交通部提出的“在路面结构上,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实际、造价低、利于农民养护的多路面形式,不应局限于沥青路和水泥路”这个原则,砖铺路符合交通部制定的通达标准,应视为“村村通”。

另外,还有一些个性问题,各市也要一个不漏地解决好。例如有些部队演练道路或者位于矿区重车较多的道路,各市要想办法解决好。对位于深山区,人口少的建制村,如果不实施搬迁,今年一定要解决“村村通”问题。对人口少、没有村委和学校的空心村,建议可将其并入其他建制村。

为确保“村村通”工作真正做扎实、做到位,去年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的市和今年要实现“村村通”的市,在实现“村村通”后均要在当地主要媒体公示。乡镇和县要在县主要新闻媒体上公示,市要在本市主要新闻媒体上公示,并公布联系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按照“有访必复、有报必查、有漏必补”的原则,逐项进行核实,存在问题的要坚决整改,确保“村村通”工作不留空白,全面完成。各级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村村通”工作的宣传,既要充分肯定这几年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做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显著成果,也不回避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要让大家明白“村村通”的重大意义、目前村村通的标准、今年实现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只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今后仍要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一方面便于群众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消除对农村公路建设政策的误解。也希望新闻单位继续关注、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工作的宣传和监督,发现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共同督促解决这些问题。

三、下阶段我省农村公路建设重点

今年实现“村村通”只是我省农村公路建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阶段,我们将按照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从全省农村公路发展实际出发,重点实施乡道和农村公路上的桥梁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巩固建设成果;加快农村客运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努力建设和谐农村公路,开创农村公路发展新局面。

(一)明确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前几年,我省加强了县道建设,把6000公里的县道升为省道进行改造,又实施了7000公里县道升二级改造,使县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这三年,我们把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放在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上,实现了“村村通”。而作为连接县道和村道的乡道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改建,路况较差。截至底,全省共有乡道3.9万公里,其中:有1.1万公里砂石及无路面里程,2.8万公里水泥、沥青路面中损坏十分严重的有0.9万公里,砂石及无路面和损坏严重的共2万公里,占乡道总里程的51%,这些道路坑槽连片,通行十分困难。并且60%—70%的村道是和乡道直接相连接的,造成了“出了村道,乡道难行”的不和谐景象,严重影响了通村公路的效益发挥。同时,目前全省农村道路上的危桥占到了桥梁总数的47%,最高的周口市达到70%以上,还有很多有路无桥的情况,仅县乡公路大中桥梁就有危桥1360座8.2万延米、有路无桥672座9.3万延米,危桥、有路无桥、宽路窄桥问题既严重影响了通行安全,也制约了农村公路效益发挥。因此,从明年起,省安排资金重点解决乡道损坏严重和农村公路危桥、有路无桥、宽路窄桥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兼顾解决一些大的建制村之间的联网和自然村之间的通油路问题,对以前修的道路损坏的,也要继续通过大中修来解决;要加强农村公路特别是深山区通村水泥(油)路安保工程建设,山区农村公路要在陡岩、急弯、沿河等危险路段设置标志和防护设施,提高行车安全性;要切实解决好农村公路路肩培护和排水问题,特别是通过村内的道路排水问题;在农村公路上逐步完善标牌、标线,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下一步,全省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总体规划,建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数据库,对建设项目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在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上,我们将按照交通部确定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二)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建设农村公路精品工程。确保质量是保证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减少后期维修养护成本的关键,是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督为主,群专结合”的质量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级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动员群众参与监督工作;要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严把原材料关和各道工序的检查验收;要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建立工程质量责任档案,明确工程各环节和各单位的责任人,出了重大质量事故,要依法追究责任;要创新质量管理制度,工程质量要与项目资金补助挂钩、与企业信用挂钩;要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科技创新提高农村公路的内在质量。

(三)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两项改革平稳顺利推进。,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旨在建立责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资金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监管以交通公路部门为主体的管养新体制,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范化、长效化。目前,这项改革已全面启动。省政府与各市签订了农村公路改革目标责任书。省交通厅与省发改委、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豫交〔〕10号),明确洛阳、济源、邓州、巩义等四个市为改革试点单位,先期推进农村公路改革工作。省里已筹措资金2.8亿元,下达了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费切块计划。6月5日,省编委出台了《关于全省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编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阳、安阳、南阳、三门峡4个省辖市和巩义、邓州、固始3个扩权县(市)政府已出台本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其他各省辖市及扩权县(市)改革方案已报政府待批,南阳、郑州、洛阳、信阳、济源、巩义、邓州等市、县已确定财政投入用于农村公路管养的资金标准。如南阳市明确财政每年不低于1200万用于农村公路大中修,要求县财政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列支养护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下阶段,已出台《改革实施方案》的市和改革试点市要统筹安排建设与改革工作,加大推进力度,为全省的改革当好表率;未出台《方案》的市,要积极争取《方案》的早日出台。各市改革的重点一是落实养护资金,二是做好超编人员的精简工作。省将开展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专项督察工作,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确保年底前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同时,省交通厅将尽快制定计划安排指导性原则和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制定管理养护地方标准和定额,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考核、评比和奖惩及加强路政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办法。各市在积极推进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全面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要管好、用好养护工程费专项补助资金,组织实施好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和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加大超载超限车辆绕行农村公路的治理,要在主要路口设置限载标志,并通过在县乡公路上设置治超站和多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超载超限运输和非法改装车辆,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积极开展“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构建流畅、安全、舒适、优美的农村公路交通环境,树立我省农村公路新形象。

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篇3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公路建设,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农村公路建设一线视察调研,作出重要指示。今天,aa省长、BB副省长又亲自主持召开这次高规格的现场会,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进一步推进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两项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革工作。下面,我汇报一下全省农村公路发展情况和下阶段的工作安排。aa省长、BB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我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从2003年以来,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了补助标准;各级地方政府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精心组织实施;交通及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强化监督管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投工投劳,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省以“村村通”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史上工作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完成情况最好、质量控制最严、群众满意度最高的时期。目前,全省将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27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7万公里,分别为上个五年的2.4倍和2.2倍。其中,县道建设完成投资65.6亿元,实施了7000公里县道升二级改造和8000公里国债项目改造;乡道建设完成投资61.4亿元,升级改造里程1.4万公里;县乡道大中桥梁改造完成投资9.5亿元,改造大中桥梁668座4.7万延米;村道建设完成投资135.5亿元,改造里程7.6万公里,解决了3万多个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今年我省将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仅2006年就完成投资7.36亿元,新建农村客运站1304个,停靠站点1.18万个,分别占当年全国总量的30.5%、28.1%和40.3%。农村公路路况的显著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民生,有力地服务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了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广大农村搭建了步入文明、走向富裕、实现和谐的桥梁。总结近年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政治保障。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来抓。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过问农村公路建设,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建立了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和政府目标管理体系,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二,交通与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上下联动,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保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各级交通部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建设标准,细化责任目标,加强督促检查,全力保障农村公路建设顺利推进。发改、财政、土地、农业、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动推进,切实加强服务和监督;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新闻媒体营造了良好的发展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较快发展。第四、强化监督管理,社会广泛参与,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保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把质量管理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确保把这项“为民工程”真正建成“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制定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出台了《河南省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指导性原则和技术要求》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加大了检查监督力度,省级监督覆盖面达到50%以上、省辖市监督覆盖面达到了80%以上、县级监督覆盖面达到了100%,2006年和2007年全省还组织开展了质量“回头看”等活动,及时处治质量缺陷;完善“专群结合”的质量管理模式,各级交通公路部门在发挥专业管理和监理人员作用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使近三万名群众掌握了质量控制要点,参与到质量管理监督工作中来,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过程控制。实行项目公示和义务监督员制度,要求对所有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及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现场公示和新闻媒体公示,全省各级交通公路部门还聘请了3500名农村公路建设义务监督员,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建设“阳光工程”。

二、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今年以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6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为年度目标的81%,与去年同期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比例相比提高了7.5%;累计完成路基19751公里、路面17230公里。其中:“村村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6亿元,累计完成路基16930公里、路面14439公里,解决了6152个建制村通水泥(油)路;郑开大道两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5万元,完成路基37.3公里、路面11.9公里;伏牛山旅游开发公路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路基157.1公里,路面97公里,安保工程项目已完工3个,宝天曼隧道项目已于5月26日开工建设。一是关于省道、县乡公路上未通达的“零公里”建制村问题。这种“零公里”建制村全省共有360个,涉及省道、县道、乡道建设里程1790公里。其中,省道涉及洛阳、南阳、三门峡三市11个建制村,建设里程101公里;县道涉及建制村79个,建设里程484公里;乡道涉及建制村270个,建设里程1205公里。按照每公里省道(三级)70万元,县道(二级)40—45万元、乡道(三级)30—35万元、乡道(四级)20万元的补助标准,修建这些省道、县道和乡道,共需省补资金6.6亿元。县、乡道建设要简化审批程序,立即实施,今年全部完成;涉及省道的11个“建制村”,所在市、县要逐个进行认真排查,可先修建连接省道或其他已通水泥(油)建制村的道路,下阶段我们将优先安排这部分省道建设。三是因修建高速公路占用通村道路问题。全省有42个村118公里的通村道路因修建高速公路被占用作为施工便道,目前损坏严重或无法进行村道建设。这些道路的建设问题,由高速公路业主给各村签订协议。待高速公路完工后,由高速公路业主负责建成水泥(油)路。五是移民搬迁村问题。全省共有移民搬迁建制村37个,涉及7个市。其中,平顶山市已搬迁完毕的4个建制村、12.1公里建设项目,今年必须实现“村村通”;三门峡、洛阳、濮阳、开封、鹤壁5市已确定搬迁地址的27个建制村、51公里建设项目,可以按新村规划提前实施;济源市6个未确定搬迁地址的建制村道路先按原址给予修建。

六是砖铺路是否属于“村村通”问题。在实施“村村通”过程中,有的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修建了一些砖铺路,共涉及565个村、749公里。根据交通部提出的“在路面结构上,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实际、造价低、利于农民养护的多路面形式,不应局限于沥青路和水泥路”这个原则,砖铺路符合交通部制定的通达标准,应视为“村村通”。

另外,还有一些个性问题,各市也要一个不漏地解决好。例如有些部队演练道路或者位于矿区重车较多的道路,各市要想办法解决好。对位于深山区,人口少的建制村,如果不实施搬迁,今年一定要解决“村村通”问题。对人口少、没有村委和学校的空心村,建议可将其并入其他建制村。

为确保“村村通”工作真正做扎实、做到位,去年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的市和今年要实现“村村通”的市,在实现“村村通”后均要在当地主要媒体公示。乡镇和县要在县主要新闻媒体上公示,市要在本市主要新闻媒体上公示,并公布联系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按照“有访必复、有报必查、有漏必补”的原则,逐项进行核实,存在问题的要坚决整改,确保“村村通”工作不留空白,全面完成。各级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村村通”工作的宣传,既要充分肯定这几年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做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显著成果,也不回避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要让大家明白“村村通”的重大意义、目前村村通的标准、今年实现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只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今后仍要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一方面便于群众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消除对农村公路建设政策的误解。也希望新闻单位继续关注、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工作的宣传和监督,发现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共同督促解决这些问题。

三、下阶段我省农村公路建设重点

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篇4

关键词:农村公路;新农村建设;建设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人发展,农村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决定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农村地区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各省市颁布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比如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导则》、《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建筑工匠丛业资格管理办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新农村建设中建设工程做出了明确性地规定,是新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是往往只是少数乡镇政府掌握了这些法律法规,而这些乡镇政府很少有机会组织一些会议向当地施工人员讲解具体的规定以及具体的要求。多数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之中往往凭借的是自身的经验判断。由于不知情造成对相关规定缺乏比较深入地认识,经常出现错误施工或者不合理施工的现象,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所修建的农村公路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其次,在部分地区地方政府的观念之中还普遍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观念,他们往往更为看重的是新农村公路建设的总里程,而忽视了质量问题。如何将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建设工程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公路建设在资金方面比较短缺

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使得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就很有限。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在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商缺乏合理性地控制,与农村公路建设相关的各级相关政府因为财政上出现的种种困难,使得农村公路建设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建设资金短缺是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的瓶颈;农村公路建设经费严重短缺,使得公路建设的材料质量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

(三)管养不利

农村公路管养经费紧张,农村公路往往是被动养护或者无人养护的状态,在公路建设完成之后,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管养机制不完善和管养经费不足,公路的重建和养护问题更加严重,一些地区农村公路建成之后无人管理,公路建设质量本身不高,但是道路使用寿命缩短,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群众参与程度不高

这些年来,公路建设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农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认识到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各地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高涨,但是在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基础建设薄弱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公路的继续建设还是困难重重,需要动员农村一些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公路的建设中来,才能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有效的开展。

二、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工程建设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努力做到贯彻落实

首先,当地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形,对存在的种种问题要引起足够地重视,结合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并且对这些文件进行整合以满足当地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如下各种方式,比如说集体开会,发通知书等等进行大力宣传。其次,在工程的实际建设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则、程序进行施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之中加深对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与认识,引领广大施工人员贯彻落实工程建设法律等。

(二)创新农村公路财政体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的支持

对农村公路财政体制不断进行创新,就中央政府来说的话,最要紧的事情在于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同时,各个省级政府当务之急也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倾斜政策力度,可考虑提高汽车养路费对落后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标准;税费返还(农村公路建设期间发生的营业税、车船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建设用砂石料的矿产资源税等地方税种,以及土地复垦非、植被恢复费、水土保持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返还给交通部门,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调整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行政、事业支出不断进行压缩,在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上有所增加;新增财力倾斜农村公路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各省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进一步完善管养机制

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地方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市县政府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的重要责任,统一管理,分级实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体质,实现县、乡、村的完成的管理形式,要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做好管理工作中的协调组织,资源和资金筹集、监督管理和落实等工作,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有钱办、有人管,才能有效果。乡级政府需要对农村公路的管养工作重视起来,视作是重要的职责,建立完善严密的责任体系,在交通部门指导下加大对人员、资金和物力的投入,村级组织需要编制具体的负责人,在乡政府领导下对村公路进行有效养护和管理,保

证公路能够安全畅通,通过这些措施建立完善的农村公路管养体质,公路管养人人有责,这样才能使公路管养真正有效的落实下去。

(四)创造农村公路管养的良好外部环境

自律和他律结合。对群众的爱路意识进行培养,各级管理主体需要加强对公路管养的宣传力度,把工作重点放在乡镇这一层面,召集乡镇、村相关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公路法律、法律学习班的开办,并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利用广播、电视等群众接受程度较高的宣传方式进行公路养护的宣传,还可以大力提倡开展路企共建、路民共建等形式,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执法环境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丁松林.铜陵农村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及解题思路[J].中国财政.2007(03)

[2]陈继红,赵民贤.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篇5

关键词:农村公路科学规划建设标准资金筹措西部地区

一、引言

西部多山,交通不便,农村公路成为西部偏远地区农民走出高山大川,融入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修建农村公路,不仅与农民群众的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高度相关,也影响到西部农村能否走向小康,实现和谐社会的这一重大议题。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加强工程施工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西部山区农村公路建设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2003年开始,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西部地区和全国一样开始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公路的通车里程、技术等级和路面状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西部地区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题。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西部农村公路建设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规划设计欠妥,出行困难犹存

一是定位基准的选择不科学。通常,在规划设计中确定位置时选择的定位基准往往是行政村所在的办公室或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校。但这些建筑往往就位于原有的道路附近,以致出现工程尚未动工公路已经建成的现象。而数量更为庞大、人口更多、交通条件更为困难的许多自然村,由于远离这些规划基点,道路无法延伸至村落附近,村民们自然难以使用这些公路。二是规划设计不科学。一些路段在做规划设计时主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方便群众出行,而是更多地考虑使新建公路尽量接近原有的各种道路以降低建造成本。这种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公路变短了,群众出行的难度却提高了。此外,连接村与村之间的公路还未形成有机的路网,普遍存在“断头路”现象。

(二)建设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堪忧

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使得西部地区农村的交通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受到西部自然环境差和筹资能力弱等因素的制约,在规划时提出的建设标准一般普遍偏低,导致路网密度低、公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弱、路面狭窄、危险路段多等问题凸显。与此同时,由于建设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或者根本缺乏专项资金的有力支持,当出现公路损坏现象时,常常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维修维护。另外,由于西部农村公路修建时普遍没有建造和安装防护及排水设施,这就使得西部地区农村公路防洪抗灾能力不足,每逢遇到洪涝灾害,时常出现水毁及塌方现象,造成农村公路通而不畅。

(三)筹资渠道不畅,建设资金缺乏

一是来自上级的补助标准偏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三大来源分别为中央下拨资金、各级地方配套资金以及乡村自筹资金。由于西部地区地质地貌复杂,公路平均建设成本要远高于平原地区,10万/公里的补助标准明显偏低;二是当地缺乏配套资金。西部山区多为贫困地区,政府财力不足,群众生产和生活困难,无力自筹配套资金;三是下拨兑付缓慢。由于项目计划下达较晚加上办事手续繁杂,导致上级资金兑付的时间往往要推迟半年以上,严重迟滞工程进程。四是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近年来,一方面建材价格和工人工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受双重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缺乏的矛盾。

三、完善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统筹考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路网布局是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的核心,规划农村公路网布局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统筹安排。农村公路分为干道、次干道、组道三类,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优化路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为目标,保证重点道路优先建设。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实现先通后畅,先解决出行难的问题,然后再考虑提高公路等级的问题。同时注意,在不降低标准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拆迁数量。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根据西部农村公路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出行的“断头路”、“分支路”现象,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政策的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公路体系专项规划的科学性,重点解决农村公路中因规划不妥而形成的突出问题。

(二)严守制度,强化监督,保证质量

公路质量是左右农村公路使用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要保证西部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就必须充分重视施工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标准。西部农村地域广阔、居住分散,农村公路建设直接面对农民出行,具有项目分布广、规模小、投资少的特点。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一是需要制定必要的质量管理措施和施工监督规则,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的各项制度;二是制定规范的施工合同质量条款,建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保证遇到问题可以追溯到人;三是严格管理在施工现场,要组织有能力的村民代表参与现场施工监督,让他们和专业监理人员共同发挥作用,对施工材料、施工管理、施工方法和施工人员严格监督,确保道路工程质量合乎标准。

(三)加大投入,简化程序,拓宽渠道

长期以来资金不足是困扰西部农村公路建设的首要问题。解决资金问题,一是充分认识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和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机制和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对西部贫困山区公路建设的扶持政策,尽最大可能调高国家补助资金比例,对特别困难的地区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倾斜。二是针对上级资金拨付不及时的现象,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促使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对于办事过程中存在的审批程序繁杂和计划下达拖拉现象,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彻底梳理和坚决废止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必须审批的要制定制定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加快资金拨付速度。三是想方设法加大资金的筹措力度,管理部门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当地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经营沿路两侧的土地;同时努力拓宽捐助修路的渠道,采取多种途径努力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捐资捐款,为建设西部农村公路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克非.探究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

[2]张晓晶.农村公路公路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综述[J].科技展望,2014(08)

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问题;对策

1.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1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缺口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消费指数不断上升,修建农村公路所需砂石、水泥、钢材和运输机械以及人工工资等费用也不断上涨,致使农村公路建设成本不断增大。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农村公路建设,不少村镇为修建公路,背上了多年都难以还清的重债。

1.2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不高

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要求不算很高,但调查发现,近年修建的农村公路,能达到质量标准的并不多,大多数农村公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和隐患。例如:一是未按要求设置错车道、涵洞、边沟等配套设施;二是路基松软地段未处理平顺和压实,就直接灌注砼路面,而导致砼板厚薄不一,路面强度不够;三是工程材料配比不达标,质量不合格,甚至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所修乡村公路成为“豆腐渣工程”、前修后烂等问题。

1.3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进展缓慢

很多农村公路建设施工队多为民间施工队,无资质、无营业执照现象较多,施工能力无保障。这种低劣的施工队伍,“锣齐鼓不齐”,怎么可能修出质量合格的公路呢?同时也给工程监理人员增添了严重的负担,不少监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具体施工等工作中而淡化监理职能,致使工程进展缓慢,质量低劣,返工不断,不但拖延了工期,难以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工程任务。同时也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本就不足的工程经费更加紧张。

1.4农村公路建设的安全设施不齐全,存在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

由于农村公路的修建受地形、地质、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因此,设计要求比国、省、县道公路均低,加上在实际施工操作时,受经费、材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少乡村公路弯急、坡陡、路滑,危险路段、桥梁,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限载标志;路面未进行防滑处理和设置防滑桩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如不引起各级重视,将会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上述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公路健康发展的“拦路虎”,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及时解决,将会严重的挫伤群众集资修路的积极性,对农村公路建设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2.1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建设投资新机制

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交通投资机制。省(区、市)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国家和省(区、市)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一是建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律,联系当地实际,合理规划有序发展农村公路;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乡、镇、村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有效方式筹措资金;三是联系实际调整乡、村社投资比例。

2.2充实农村公路建设技术力量,严格工程质量监管

实践证明:施工监管人员素质高,业务熟练,监管到位是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根本保障。如何使众多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得到保障,已成为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一是应对有关工程技术人员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进行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理等专业知识培训;二是分片区对各乡、镇、村分管公路建设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使他们掌握有关政策,施工程序,质量监督等基本方法;三是交通局成立质量监理机构,下设若干项目监理组驻守工地,包村指导、跟踪监督,严格把关;四是购买试验设备,成立工程试验室,并聘请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化验员,对全县“农建项目”进行跟踪试验检测,用试验数据指导和监控工程质量。

2.3堵塞招标漏洞,严格挑选施工队伍

为堵塞招标漏洞,一是要探索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招投标机制,对县、乡道建设工程项目,不但要实行公开招投标,而且要注重综合评审考察投标单位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招标机构必须有公路管理部门的内行参与评标),做好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招投标进行全过程监督;三是要对部分工程量不很大的农村公路,可尝试指定当地公路管理专业队伍承包修建,或集体研究指派施工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有实践经验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修建;四是要严格实行资金划拨制度。

2.4设置交通安全设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农村公路行车安全,是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足够重视。一是建议公路有关部门在测设规划农村公路时,从确保安全的角度出发,尽量降低坡度,增大弯道半径和增加弯道路面宽度,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也应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施工;二是由主管部门和安全部门统一设置急弯、陡坡、危险路段以及桥涵等处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限载、限速等标志,并增拨或事先在总投资中提留专项经费,统筹安装到位;三是建议统一在农村公路进出口设置醒目的限制超重、超载的大型车辆进入标志。各乡、镇、村也要落实专、兼职路政管理人员,管理农村公路,并由县路政管理部门统一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和按政策制订车辆违规处罚措施,举报奖励办法等,才能有效地预防农村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结语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当前,我们要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推动我们的工作,破解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难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健康快速发展,使农村公路更好的为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侯连君,王昌衡,郑京杰.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对策探讨[J].中南公路工程,2004,(1).

[2]柳金洲,叶青云.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途径[J].湖北公路交通科技,2006,(2).

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篇7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公路建设;建养并重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2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106-02Doi:10.13535/ki.11-4406/n.2015.0150

在中国,农村公路是整个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如果把公路比作人体的血管的话,那么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便是“主动脉”,而农村公路则就是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如今,全国已经建立起了大规模的公路网,跨市跨省的高速公路大动脉通了,但是许多地区农村公路等交通配套设施依然落后,每当车流量一大,这些毛细血管就经常堵塞,而这些地区往往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出行。只有毛细血管畅通无阻,才能保证主动脉之间四通八达。

1农村公路管养中的问题

1.1农村公路缺乏整体规划,建设标准和质量普遍偏低

政府部门对农村公路缺乏有效统一的规划,甚至朝令夕改,致使许多项目建设混乱,根本来不及筹措资金。而为了享受国家补贴,只能不断修改路线,从而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不能令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公路普遍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较差,加之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不规范,管理缺失,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1.2政府及群众对公路管养意识淡薄

公路的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如果当地领导干部会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会只注重公路的建设,对公路的管养工作极为不重视,没有日常的巡查和小修保养,养护资金甚至被挪作他用。道路沿线的群众缺乏对公路及公路设施的保护意识,认为公路养护完全是政府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路政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以致超载车辆随意通行,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的现象屡见不鲜,沿线农民将晾晒的谷物和建筑材料堆在路边,更有甚者直接占道堆放,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并对公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1.3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

养护资金欠缺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一大瓶颈,特别是税费改革之后养路费的来源就成了难题。农村公路管养需要的资金量大,主要来源是政府的经济支持,而许多地方政府根本无力承担。配套资金不到位,使得农村公路建设只能依靠国家补助资金,无疑是杯水车薪。资金不足的问题只能通过降低设计标准、改变原定路线、减少计划里程等畸形的方式来解决,同时降低工程建设中的各项费用,从而造成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的

恶果。

1.4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尚不健全,管养技术亟待提高

当前,绝大多数农村的公路基本处于脱离养护的状态,除了清扫路面与清理边沟外,缺乏专业的养护工作。虽然许多乡镇已经建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对本辖区的乡道管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乡镇工作繁忙,管理人员不能长期专注于公路的管养工作,使得养护责任无法真正落实。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中专业人员配备少,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落后,养护技术水平低,缺乏先进的养护机具设备,也是影响管养质量的重要原因。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农村公路要合理规划,适当提高建设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修农民愿意修的路,修农民能够受益的路,使农村公路真正发挥支农、扶农、惠农的作用。许多新建的建制镇和建制村将成为新的城乡居民点,对农村公路的规划必须稳妥,在规划初期要做好调研与评估,坚持“规划先行,宁慢勿乱”。为增加使用年限,适当提高公路的设计标准,严把质量关,提升工程质量,真正做到“建一条,成一条”,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以满足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2完善管养体制机制,健全养护制度

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组织体系,确保各管理部门职责明确、监管有力,科学合理确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标准,并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办公设施,建立一个良好的道路养护队伍,加大监管的力度。建议县政府把农村公路管养纳入乡镇考核范围,明确乡镇党政领导责任,为公路养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对乡道养护,对村道管理养护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路政大队、各乡镇交通运输管理所负责指导乡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村道的路政管理工作。

2.3多渠道筹措养护管理资金,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保障体系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是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由市县财政统筹安排。管养以政府投入为主,以保持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对资金要加强监管,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所在辖区的农村公路要全部建立管养档案,编制小修保养与大中修工程投资预算,对养护工程费用实行合格工程计量支付。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可在提高对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额度基础之上,广泛联系当地的知名人士或企业家,鼓励其为公路建设做贡献,同时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采用“谁受益,谁负担”的方式引导沿线村民加入到养护公路的行动中,鼓励各受益单位捐赠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2.4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中,向政府领导及管理人员进行广泛细致的宣传,将农村公路管养的重要性及潜在的社会效益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政府可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作为评定领导政绩的一项依据,在制度上规定公路管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终促使各级领导从根本上摒弃“重建轻养”的思想。向群众宣传公路养护的必要性,认清自己养护公路的主体地位,提高公民爱路护路意识,只有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管理保护好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

3结语

农村公路作为全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管养好关系到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国家法律与政策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公路管养新办法和新经验,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实现农村公路管养全覆盖,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出新的更大的

贡献。

参考文献

[1]席张群.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

[2]郭法霞.对我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6,(4).

[3]金友刚.论新时期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4]项祖贵.探讨农村公路养护[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6).

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篇8

关键词农村公路;现状;问题;对策;甘肃华亭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350-02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对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1]。“十一五”期间华亭县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政策导向的机遇,实事求是,为人民谋福利,争项目,跑资金,先后实施以县际公路、县乡公路、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外连毗邻省、市、县,内通县、乡、村的“七纵六横、十个出口”区域路网体系,使华亭县的交通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掀起高潮”。

1华亭县概况

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辖2个镇8个乡,全县总人口18.67万人,62026户,其中非农业人口9.13万人,20675户。总面积1186.55km2。华亭县区位优势明显,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陇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东至西安市346km,南到咸阳国际机场290km,至宝鸡市162km,西至兰州市395km,北距平凉市54km。国家重点铁路宝中线、省级干道304线横穿境内,发挥着承东起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2华亭县农村道路建设现状

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实施“十一五”公路交通发展规划以来,以高等级公路建设为标志的国、省道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在实现通县公路黑色化的同时,以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建设为标志的农村公路建设有突破性进展,通达深度和通达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74.29km,其中省道89.93km,县道92.83km,乡道169.09km,村道322.44km。比2005年新增公路里程156.32km。全县公路密度由2005年的43.49km/100km2提高到2009年的57.0km/100km2;每万人拥有公路38.98km。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县际公路、县乡公路、乡村公路为脉络的外连毗邻省、市、县,内通县、乡、村的“七纵六横、十个出口”区域路网体系。

截至目前,全县通乡油路已完成6条130.73km,通村水泥硬化道路45条208.61km,通社水泥硬化道路17条54km,新农村水泥硬化道路18条43km。

3华亭县农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农村公路总量不足,通达深度不足,通达质量不高,网络化程度低

目前,华亭全县10个乡镇农村公路总计584.36km,无法满足华亭县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许多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尚未联通。公路网络化程度低,各乡镇间的公路多为两路连通,路网呈树枝状分布,节点间连接低于最佳水平,不适应“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交通发展要求。

3.2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华亭县农村公路以3、4级公路为主,但由于技术原因大多数公路并未达到4级公路水平,尤其是那些偏远乡镇的农村公路缺桥少涵,防护工程严重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睛通雨阻现象相当普遍,全县尚有40%的农村公路不能保障晴雨通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仍是许多地区农村公路状况的真实写照。这直接影响各类物资的畅通运输,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3.3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建设需求

华亭县位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及东、中部地区,地方财政有限,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配套农村公路建设,大部分山区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筹资能力弱,而农村公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近几年华亭县的交通建设主要依靠国家专项资金和省、市上级对口单位的补助。资金的短缺严重地制约了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数量和质量。

3.4农村公路规划不合理

华亭县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修路,致富心切,所以通乡、通村公路大都由村委会开会,村民自行规划决定。因此,规划线路主要满足农村分散居住条件下的交通需求,大多在原有老路的基础上改建,根本没有考虑农村公路网的存在,也达不到农村公路通行设计要求[2-3]。

3.5公路的专业化养护有待加强

重建轻管问题比较突出,乡交通管理站由于无资金的支持,职能和作用发挥很不明显,村级道路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公路养护资金不足,农村公路养护费用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现有的县级公路养护部门资金、设备、技术缺乏,加之养护里程延长,养护工作跟不上公路建设发展的需求,公路建养矛盾日益突出[4]。

4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对策

4.1增加农村公路总量和通达深度

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以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为重点,增加农村公路总量和通达深度,提高路面质量。构建县域内通县乡、外连周边的路网体系。到2015年,全县基本实现“七纵六横、两高、两铁、两环”快捷的路网体系,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81.32km。

4.2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设施

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县道一般以3级为主,乡道以4级为主,村道以甘肃省“四级公路标准”及以上标准为主,实行将砂砾路面改造为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适当增设桥涵、防护等配套设施,确保建设质量,增强公路的抗灾能力,对于影响交通安全的路段,可进行改线以满足行车安全的需求。对交通量较大或者具有政治、经济意义的重要路线,可适当提高建设标准,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的需求。

4.3因地制宜,规范乡村公路建设规划

鉴于“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的实际经验,“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本着“线性基本不变、充分利用老路、局部加宽改造、提高路面等级、完善排水安全设施”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4.4多渠道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充足到位

借鉴“十一五”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和公路建设的基本经验,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应继续坚持中央资金为主,市、县多方筹资为辅的方略。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在资金筹措方式上,一是积极争取省交通厅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增大对华亭县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份额;二是继续争取省发改委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资金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补助力度;三是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给予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投入力度,改善资金环境,节约部分资金;四是在有限的县级财政支出中增加部分农村公路建设的配套资金,以弥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五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一事一议”,由村级组织发动广大群众投工投劳,改善自身出行条件;六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充分利用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5-6]。

4.5健全机制,加强乡村公路养护

要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坚持“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总体原则,逐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保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日常化、规范化。做到建设一条公路,养护一条公路,管理一条公路,确保公路完好畅通,以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结语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做好全县的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加快华亭路网改造和建设进程,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达质量,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各级人民政府、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公路建设将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基础工程、第一民心工程、第一富民工程。

6参考文献

[1]胡源,刘婧,张学会.陕西省宝鸡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521-12522.

[2]黄勇,陶勇.怀化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08,34(1):144-147.

[3]陈克猛.江西省武宁县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老区建设,2010(7):36-38.

[4]郭荣耀.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35(26):296-297.

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篇9

关键词:规划;建筑;交通;卫生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83-01

乡村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较大,再加上早年缺乏统一的规划,所以乡村的人居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如平时生活垃圾随处乱倒,污水随处排放,柴火随处堆放。随地可见禽畜的粪便,环境卫生条件差。总之,这样的环境难以满足日益富裕的村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湖北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存在以下问题。

一、规划问题

首先,由于村落均为自然形成,基本没有规划,呈现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比如湖北钟祥地区有499个自然村,每个村组都分散居住,有的组只有两三户人家,甚至有独家村。由于村落布局分散,即使在平原地区,也很难找到整块千亩以上的农田。严重制约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妨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由于村落小而散,农村建设规划滞后,使得乡村的基础设施落后甚至缺失。农村供水供电设施也不完善,基本没有通自来水,电压极不稳定。很多村都没有通公路,这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极不适应。

其次,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很多农民对土地使用过于粗放,一味追求房屋的数量和面积的大小。一户人家通常都有两三幢房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造成浪费。特别是距城市较近的农村,违章抢建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建筑问题

(一)建筑风格单一。修建新房是历来中国农民的大事。民房建了一代又一代,但是建筑风格却没有大的改变。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住宅往往没有经过设计,大部分农民建房都找当地的农民工凭经验修建,没有规划设计图,也无人监管,设计和施工质量不高。新建成的房屋往往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

(二)建筑布局杂乱无章。在农村,农民建房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农村建筑布局杂乱无章。有的聚落只有几户农舍。而另一些村落却十分拥挤;居住条件恶劣,配套设施缺乏,而且没有私密性。很多农居点内道路狭窄曲折,不成系统,农用车进不去,影响经济发展。

三、交通问题

交通是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农村交通四通八达,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经调查我发现湖北地区的交通状况存在如下问题。

(一)公路质量差。农村公路大部分是启用以往的路基,稍加修整而成。因此,建成后道路的质量极为低劣,道路不堪重负,新路建成两三年路面就被损坏,不能经久耐用。再加上公路保养不到位,很容易损毁,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体交通水平。许多地方村与村之间仍然是泥巴或沙石路,雨天根本无法通车,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交通安全设施少。相对于城市道路,乡村道路行人较少,因此车速较快,再加上路面质量差,容易出现重大交通事故。在农村很难看到交通安全设施如斑马线、红绿灯、指示牌等,也没有将人车分道,给机动车的畅通和行人安全带来影响。

(三)线路不合理。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这是基本常识。现代新修公路也基本上是取两地间的最短距离。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农村道路通常弯弯曲曲,俗称羊肠小道。弯曲的道路不仅拉长了两地的距离,而且占用了更多的土地。

四、环境卫生问题

农村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环卫部门,因此农村的环境卫生较差。且水环境恶化,用水不方便、不卫生。湖北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业耕地面积大,每年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大部分地区农村的用水靠自然降水,通过小型水库和池塘蓄水来满足农村用水的需求,而这些村级的小型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最终导致水利设施破损,造成村民用水困难。

在农村基本没有统一垃圾排放地以及垃圾桶,农民没有定点倒垃圾的习惯,因此在农村随处可见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的垃圾以及禽畜的粪便。即使在比较富裕的村落,村民的室内整洁卫生,但室外环境卫生却没有改善,所谓“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

总之,乡村聚落人居环境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希望社会各行业和广大的环艺工作者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09b545。

农村道路建设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

1引言

2000年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开始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国家开始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以期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共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9540.5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87.12万公里,其中新增农村公路59.13万公里,201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50.66万公里。

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由于路面广、路程长、工程技术质量低,如何养护这些已建成公路,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让农村公路更好地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如何做好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2研究现状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工作的展开,各省市区也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目前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养护模式的选择;二是养护资金的筹措。

(1)养护模式的探索【1】

在农村公路管理模式方面,国内的研究比较多。目前农村公路养护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建庙增人购机”式。即增设机构、增加人员、购置养护设备的管理养护模式;第二种是“自建、自营、自养”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建设主体、明确管养主体、明确县乡镇职责;第三种是“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模式。

(2)养护资金来源

目前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来源主要有几个【2】:(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确保农村公路正常养护,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财政资金应当逐年增加;(二)中央财政对一些特殊困难地区,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三)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四)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汽车养路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和改建工程的资金。(五)受益企业或个人捐助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六)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3当前的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养护管理主体不明确。现行的公路法中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责任未做界定,虽然明确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是乡镇政府,但实际上乡镇政府都无力承担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因此造成了很多农村公路养护缺位。

(2)养护资金短缺严重。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农村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补助,但地方配套资金少,而且部分资金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3)养护技术水平低。由于缺乏专业的养护人员并且工具落后,养护工程技术力量薄弱。从事农村公路养护的工人不懂技术规范和养护技术,公路没有得到实质意义上的修补维护,而且群众的爱路护路的意识淡薄,经常在路上堆放砂石等建筑材料也加速了对路况的破坏。

(4)超限车辆对农村公路的危害严重。目前在农村公路上,经常看到有的载荷20t的货车拉30t、40t,甚至拉着70t、80t的重型货车也在村道上行驶。由于农村公路的技术标准较低,超重车辆经过后出现路面龟裂、路基沉陷,给农村公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由于农村路政管理难度较大,不能对超限车辆进行全面的监管,超限车辆已经成为最大的“农村公路杀手”。

4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几点建议

(1)明确责任并完善机制。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颁布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县境公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来保障农村公路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2)广开筹资渠道。除了国家的财政的补助之外要广开渠道,筹集尽可能多的资金。例如可以发展农村公路的第三产业扩大资金来源:公路广告的使用权、转让公路的冠名权、路边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开发权、绿化权;还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沿线受益的单位和厂矿企业采取投资、捐资或个人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或者以投工、投料的方式间接筹集养护资金等。

(3)提高养护人员水平。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养护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养护管理队伍。要重视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公路管理水平。同时,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责任到人,确保做到日常维修和养护,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养护质量。

(4)加强路政管理工作。加大农村公路超限运输的查处力度,全面开展农村公路的流动、突击检查活动,并加大处罚力度,遏止超限运输车辆对农村公路的危害,保护农村公路的完好,通过在农村公路入口处设立防护墩等办法,控制超限运输车辆驶入。禁止村民在路上堆放沙石等建筑材料,在限速、限重、拐弯等的路口、地段竖立明确的标识。

5结论

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三分建,七分养”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规律和关系。加强公路养护是公路建设成果的巩固、完善和提高,是保证和维护公路质量,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发挥公路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养好农村公路,让农民走上柏油路、水泥路,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铺上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张召学.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建养并重,农村公路养护初呈三种模式[n].中国交通报,200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