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3:52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3-6岁,而幼儿园的教育又是对幼儿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教育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教学言语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言语,就绝对没有正常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使用有效的教学言语行为策略,也不可能产生有效果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以语言教学为主,面对目前很多幼儿园积极引进外籍教师,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外籍教师在教授幼儿英语方面受到社会的追捧,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言语行为的运用是否能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等等问题幼儿园和家长是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笔者通过在幼儿园的实践,注意到外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有作为母语运用的恰当性与自如性,以及文化的本土性,但有时在活动中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学的暂停,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容,语言出现较难的词汇,与幼儿交流出现困难。就萌生了此研究,在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言语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即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此研究提供信息的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一所大学附属幼儿园,该园是英语教学示范园。选择在幼儿园担任大班教学的三位外籍教师(母语为英语)。三位教师中m教师,J教师来自美国,R教师来自澳大利亚

而教学班级选择大一班,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大一班与研究者有半年的相处,班内一部分幼儿参加园外的机构学习,英语水平高于本园的另一个大班班级。

研究方法主要有:非参与性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

三、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以m教师为例,分析m教师在教师言语行为的特点,并给予建议与对策。m教师在园担任大中小班的英语教师,选取在大班的2节课,2节课都为外文图画书的阅读。每节课的时间大约都在30分钟左右,所以按照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系统的记录方法,每三秒做一次记录,每节课的数据约在600个左右,两节课共有数据1200个,此研究将这些数据选取进行统计,进行分类,总结,统计之间的比重和频率,从而以量化的形式对外籍教师的言语进行分析,得出其语言的整体特征。

m教师言语行为的数据汇总分析,从m教师的言语行为分析结果来看,得出的数据一共1305个,教师语言共728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5.79%,幼儿语言共399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30.57%。第十类安静或混乱不做研究。通过m教师的总体数据可以得出在m教师的两个样本中教师言语占都一半,这表明教师在课上的语言把控得当,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儿童的言语所占30,57%,幼儿的言语行为在课上也占一部分,幼儿在课上主动或被动的言语行为表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较好。接下来分析教师具体的七类言语行为教师直接影响数据为247个,间接影响数据位481,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比例为1,95:1,说明教师的讲解,命令或指示还是多于接受幼儿的情感,表扬,教师提问。第十类安静或混乱不做研究。根据以上的教学片断来与FiaS分类标准来看,课堂中教学言语行为主要以教师言语中间接影响的教师讲解和儿童被动为主,教师讲解主要在全英语课堂中幼儿基本需要教师的讲解与手势的解释,而儿童被动性话语较多主要因为在与重复教师的话语,这些话语主要受教师的话语以及动作影响。教师提问与儿童主动性话语也占一部分,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出现次数较少,而且表扬的句式也比较简单,以“good”,“yeah”为主。教师能在课堂进行中发掘出一些潜在的词汇与知识点,其中有部分的安静或混乱与教师的性别,语调及课前准备有极大的关系。但总体而言,教学片断的选用与量化分析的最后结果有一致性。

对于对三位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教师观上有共同之处:三人都基本认识教师应该是儿童的朋友,在教学上应该共同发展。m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应该给幼儿带来欢乐,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R教师认为自己应该在教学上成为还在感觉人好像出的感觉,J教师认为自己有时候在教学上过于强加孩子的学习环境。但总而言之三位教师都愿意在教学中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导,他们也一致认为教育者应尊重幼儿,教师应该是引导者,是与孩子一起游戏的朋友。

对于三位教师的教学言语的研究发现,m教师的教师语言共728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5.79%,幼儿语言共399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30.57%。R教师的教师语言共683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4,72%,幼儿语言共222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17.79%。J教师的教师语言共868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67.81%,幼儿语言共272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21.25%。

四、结论及教育建议

1.开放性的言语互动,建立幼儿为主的语言环境

外籍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言语是维持课堂气氛的关键,如果以教师控制为主就会抑制幼儿的言语行为,积极地互动式要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平等的对话水平上,在外籍教师全英语的课堂,幼儿有时无法理解教师的语言,教师需要时刻或得幼儿的反应以便做语言的调整,教师积极地给予幼儿主动性的发言机会,去鼓励他们发言,教师的全英语环境已经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在细节上把控幼儿的言语的行为,就更加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趣味和乐趣。

2.提高教师言语的灵活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

通过外籍教师的教学言语行为可以得出首先教师在备课上并没有做足功夫,加上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上经常有不知如何继续下去的情况,没有在语言上做准备,加上幼儿的开放性的想法,教师无法灵活的应变。自我反省能力的加强,会帮助教学实践,设计上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正如m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幼儿的混乱,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从幼儿的兴趣与生活出发。教师言语的灵活性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篇2

关键词: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学科与语言融合教学;保护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113-04

一、问题提出

英语浸入式教学是一种崭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或其他外语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学科教学内容与英语语言教学有机融合(convergence),使学科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integration)在一起进行,达到英语学习的最佳效果。

在广东有两个英语浸入式实验幼儿园。笔者于2005年加入课题小组,与其他研究者一起为实验教师提供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已进行的培训内容涉及浸入式教学理念、教学原则、课堂用语及评课等。其中一所公立幼儿园的实验教师全部是本土培养的英语教师(nativeChinese),经过6年实践,他们在英语语音、词汇、口语、教学观念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另一所私立幼儿园于2009年加入英语浸入式课题组,实验教师全部为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外籍教师(internationalteachers),在英语语言输入的准确性及地道性方面无须培训。虽然受聘教师大多没有教师教育的专业背景,但经过英语浸入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及评课等培训,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从整体上看,实验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大胆的创意和尝试,可是其教学设计均存在不足,教案的书写五花八门,所覆盖的内容完全不能体现出浸入式教学的突出特点,即学科教学与语言教学的融合性,学科目标与语言目标没有分别列出。此外教案中存在的问题还有:教学目标用语笼统,活动目的不清晰,没有评估方式,无法确定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等等。

为提高我国英语浸入式的教学效果,确定既符合英语浸入式课程特点又符合我国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际的教案书写要素是非常必要的。笔者查阅了我国关于英语浸入式教学的文献,发现极少涉及教案书写要素方面的内容,仅在强海燕和赵琳主编的《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一书中有提及“怎样才算一节好的英语浸入式实验课”,但也没有涉及教案书写要素的论述。本文就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应该涉及的要素作一探讨。

二、理论框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欧美许多国家,不少学校也有学科内容和语言内容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索,并提出了学科与语言融合教学(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以下简称CLiL)和保护性教学(Shelteredinstruction,以下简称Si)等课程模式。其中CLiL课程模式有很多种,而在幼儿园阶段最典型的模式就是“浸入式”。它在国外浸入式实验中被使用并被证明取得成功。

CLiL课程模式通过4C框架,即学科(content)、交际(communication)、认知(cognition)和文化(culture),将学科内容与语言进行融合。学科教学的重点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那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语言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包括三种类型,即“languageoflearning”、“languageforlearning”和“languagethroughlearning”。第一种指围绕学科主题及基本概念所确定的语言教学目标;第二种指功能性“鹰架”语言(scaffoldinglanguage),如学习者为了使用目标语言进行讨论、提问、比较时所需要的功能性语言。鹰架语言促进了学科内容学习相关联的语域(speechacts)的发展,对学习任务的有效进行非常关键。鹰架语言需要教师备课时予以充分考虑。而以母语进行的学科内容学习则无需考虑这一点。第三种语言指教师在课堂上捕捉到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产生的随机语言。根据这个定义,随机语言通常是不能提前预测的。但是学习者一旦有了表达想法的需要,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输入,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发展。文化是CLiL课程设计要考虑的最后一个因素,也被称为“被遗忘的C(forgottenC)”。可见,根据4C框架,CLiL的教案包含的要素有:学科、认知、交际、文化、评估标准。

Si课程模式是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针对越来越多的外国移民所进行的外语教学课程。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完全不懂英语(englishasasecondlanguage),或者英语水平(Limitedenglishproficiency)极其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兼顾这种多样性,在教授学科内容的同时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英语)水平,以保证所有学习者在学业上的成功。研究表明,这种课程模式可以提高母语非英语的二语学习者在学科内容理解、认读及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加拿大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法语晚期浸入式(大学阶段)教学实验所采取的就是“保护性专业课教学”课程。[4]根据Si课程模式,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涵盖八个方面,共涉及30个特点[7],包括备课、背景知识建立、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互动模式、练习及运用、上课、复习及评估,等等。虽然其教案书写格式多样,但主要涉及六大要素:(1)学科内容目标和语言目标分别列出;(2)核心词汇;(3)教材;(4)建立背景知识;(5)有意义的学生活动;(6)复习和评估。

上述两种课程模式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对于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学的教案书写要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有效整合CLiL和Si课程理论及教学策略,结合我国幼儿园英语“浸入式”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案书写包括学科领域(或主题)、学科内容目标及语言目标、可理解性输入、活动、评估等五大要素。

三、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

(一)学科领域(或主题)――what(subject/domain)doiteachinenglish?

学科领域(或主题)是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师在书写教案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在我们进行教学实验的两所幼儿园中,一所幼儿园实行单科教学,包括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但另一所幼儿园则实行学科领域整合的主题教学。无论是哪一种课程框架,都需要教师在授课前确定所授内容的学科领域或主题。学科领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笔者搜集到的两所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都没有明确列出学科领域或主题,虽然在教学实施中可以看到教师用英文进行各种学科领域的教学,但大都随意性很强。我们需要把这种潜在意识变为显性意识,使教学目标更明确。

在CLiL和Si的课程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大部分是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而且这两种课程模式大部分在小学至大学的阶段实施。所以,在学科领域上教师不需要进行选择,而是自己任教什么学科就教什么学科,所以在CLiL和Si的课程教案中,明确学科领域并未特别加以强调。而在中国进行的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却需要明确这一点,因为大部分浸入式教师是英语语言教师。根据传统外语教学的观点,她们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是教授语言知识,即“我这节课教什么(英语知识)”;而浸入式教师在备课时却需要回答另一个问题,即“我这节课用英语教哪个领域(或主题)”。笔者从实验教师上交的教案中发现,通过英语教授学科领域知识的理念并未在每位实验教师备课过程中内化及体现,而该要素的确定能让实验教师更加明确英语浸入式课程特点并设计相应课程。

(二)学科学习目标及语言学习目标――whatwillmystudentsbeabletodoafterthelesson?

在CLiL和Si的课程中都有提及学科学习目标和语言学习目标要分别列出,在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中尤其需要包括该要素,因为浸入式中“语言教学与认知教学并行”[5]79的教学原则决定了这一点。学科目标的确立是确保幼儿认知发展,语言目标的确立则是为了确保幼儿英语语言的发展。笔者采用“学习目标”而非“教学目标”,主要是鼓励教师在备课时思考“学生会学到什么内容”(whatwillmystudentslearn)、“学生学完后会做什么”(whatwillmystudentsbeabletodo)等问题,而不是“我要教什么”(whatiwillteach)。

实验教师之所以要分别列出这两个学习目标,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以确保实验教师促进学习者在认知水平和语言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而非仅仅是语言。

(三)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strategiesofcomprehensibleinput)――Howdoimakesurethekidsunderstandwhatidoandsayinclass?

如果说上述两个要素解决了教师教什么(what)的问题,那么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则是解决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how)的问题。CLiL和Si课程模式是利用目标语来教授学科内容。教师要特别考虑如何让所教授内容被学习者所理解,这绝不等同用学习者的母语教授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其中的技巧在于思考如何“不降低认知挑战的难度而简化目标语言的输入”,并结合各种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确保学习者理解所学内容。英语浸入式教师如果掌握了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就可以确保幼儿理解所授内容,从而确保其认知发展。

Krashen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有很多,包括:提供语境线索(创设情景),提供非语言线索(手势、表情),平衡所知语言与未知语言的关系,语言调整(语调、重复、讲话清晰、放慢语速等),利用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经验等。对于幼儿学习者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习者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经验(priorknowledge),使背景知识与新授内容有联系。

根据课堂听课及教案书写来看,教师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显得单一。大部分教师通常选择图片或卡片来介绍实物,但是遇到抽象的词或概念则显得束手无策。如对“空气”概念的讲解,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把自己对概念的理解用一大堆英文说出来,认为这是输入概念的唯一途径。但是这种方法只会让幼儿不知所云,教师也明白幼儿可能没有听懂,接着再用英文说一遍,如果幼儿还没有反应,教师也会有挫败感。此外,教师普遍有这样的看法:幼儿英文水平极其有限,英文还在学习,怎么还可能用英文来完成学科内容的学习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笔者曾经在实验园听过一堂科学课,教师就让小朋友通过触摸、观察及实验明白了“无论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个科学现象。整堂课用英文,可以看出小朋友完全明白所教授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他们不仅学了英语,同时也训练了猜测和验证的能力。通过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输出语言,教师只需简化语言目标而无需降低学科认知的难度。这一点正是英语浸入式的实验教师要攻克的教学技巧难题。通过这一要素的设定,教师提高对可理解性输入重要性的意识,积极探究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提高英语浸入式的教学水平。而作为课题组的研究人员,我们也应对实验教师展开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培训及讨论分享,为实验教师提供技术支持。

(四)有趣、有意义和互动的活动――Canthekidslearnandhavefuninthedesignedactivities?

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毋庸置疑。教师通过各种可理解性输入途径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能够理解新授内容之后,随后主要通过有趣的游戏及以玩为主的活动来进行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部分实验教师设计的活动意义不大,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的目的也不清楚,结果就是小朋友打打闹闹蹦蹦跳跳就匆忙结束了。

根据幼儿特征,活动设计最好具备有趣、有意义、互动三个特征。教师要考虑四个因素:活动内容、目的、步骤和互动方式。活动内容有时以学科知识为重,有时以语言知识为重。目的则分为巩固知识,确认理解或评估。在讲解步骤的环节教师要特别简化语言,多用可理解性输入策略,以确保幼儿理解活动流程。记录互动方式可以提醒教师采用多种课堂互动方式,主要包括:教师对全班(t-w),教师对个人(t-i),两人一组(p)和多人小组(G)。如果教师每节课或每个活动的互动方式只有一种,通过看记录,教师就可以自我反思,意识到课堂互动方式更加多样。

(五)可以观察得到的评估(observableassessment)――Howdoiknowthatthekidshavelearned?

评估是教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无论是教授学科内容或是语言,教师都无法通过试卷来进行评估。在幼儿园阶段,评估方式的特点应该是“可以观察得到”。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活动或任务设计等途径了解小朋友的理解和反应,以确保达到教学目标,评估方式可以分为教师观察和搜集学生作品两个方面。教师观察内容包括活动进展是否顺利,幼儿是否能完成任务(认知及语言任务),幼儿行为及幼儿反应。教师观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课后可以把学生所做的各种活动材料收集,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这也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另一种方式。

评估要素在教案书写中是留白的,要等到教师上课之后再书写,也可以看作是教师的课后反思。在收集的教案中,我们发现实验教师极少涉及评估这一要素,这说明教师在备课中很少思考“怎么才能看出幼儿已学到了所教授的内容”这个问题。希望通过这个要素的书写,促进实验教师思考并在教学上实践。

上述五点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是在借鉴了CLiL课程的理论框架和简化了Si课程教案书写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和改进,符合我国英语浸入式在幼儿园这个特定阶段的特点,具备可操作性。为了更加直观理解,笔者制作了教案书写模板(见表1)。

教案书写体现了直观、互动、反思等特点。教师通过这个教案书写模板,可以根据要求一目了然地进行课前准备,并且根据模板提供的要素线索,进行自我提问和反思。

该教案书写要素并未把CLiL课程模式中的文化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列出,原因是在幼儿园阶段,文化的概念无需明确提出,而是融入到课程的主题或领域中涉及。另外,在Si课程教案书写中有提到教材要素,而在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中则无需列出。原因是我国幼儿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并没有规定的统一的教材。目前大部分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师都是整合不同的教材或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所以在教案中无需也无法列出所使用的教材情况。

四、结语

要使实验教师内化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案书写要素,按照要素书写教案,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还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幼儿园要构建英语浸入式课程框架结构(curriculummap)。只有有了课程框架,教师才能按图索骥确定自己所教学科及语言在整个课程框架中的位置,使教授内容更趋于科学合理,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2.幼儿园教师要进行教案书写专项培训。因为教案要素涉及CLiL和Si的课程理念,在推广书写要素之前幼儿园要争取教师的认同及理解,否则教师在书写教案时仍会觉得无从下手。如果教师不认同,其积极性就会降低,并阻碍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提高教师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大胆尝试,这些都可以让教师感受到支持和帮助,对教学的顺利进行及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借鉴[C]//强海燕,赵琳.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12.

[2]HaRmeR,J.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3]张晓遐.怎样才算一节好的英语浸入式实验课[C]//强海燕,赵琳.中外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研究.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62-163.

[4]强海燕,LinDaSieGeL.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7):1-7.

[5]赵微,李闻戈,高小妹.幼儿园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创举[C]//迟延萍.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9-82.

[6]CoYLe,D.,HooD,p.,andmaRSH,D.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0.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篇3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在学会发音开始就对语言的表达有了需求,形成了对口语词汇的初步认识,逐渐渴望和人进行交流。可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交流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时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讲故事、对话交流的课堂交流活动中,而且也体现在教师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文章从课堂和实际生活两个方面分析探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早期阅读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学特点,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读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充满色彩和画面的读物很有兴趣,为此,教师应该选择色彩丰富的早期读物。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多读一些充满童真趣味的儿歌、诗歌等,通过多读、多接触,培养幼儿想要表达的欲望。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的时候,在幼儿会读儿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小手都能做什么?通过读儿歌全面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

2.通过对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通过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阅读语言的优美,加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小班幼儿多欣赏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小红帽》《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在幼儿听完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一些简单的人物关系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调动多种感官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在其他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同领域的幼儿课堂教学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为此,教师需要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幼儿的一切学习活动中。比如,在小班幼儿数学活动《诱人的早餐》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导观察图片,通过交流清楚图片的表达意义。再比如,在小班幼儿社会活动《谁对谁错》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对图片进行描述。在幼儿描述图片之后,教师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分析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刚刚来到幼儿园,对新接触的环境充满了恐慌,往往会哭闹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在后来,幼儿开始尝试和陌生环境接触,接触的时候幼儿会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刻意地指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反而会导致幼儿不敢开口说话。为此,需要幼儿教师将语言表达指导贯穿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哭闹不止的孩子,老师可以一边哄孩子,一边尝试以猜谜的方式让孩子说明自己情绪的来源。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相对宽容、愉悦的环境下进行。第一,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说话。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幼儿积极举手发言的时候,教师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从而忽视了幼儿想说的欲望。长此以往,导致幼儿说话欲言又止,不利于幼儿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为此,教师要在日常中观察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耐心聆听幼儿想要表达的想法。第二,教师为幼儿提供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比如,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要求幼儿对别人的语言对话进行反应。在日常交往中,教师要为幼儿语言提供语言环境,让幼儿在和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在每天吃完饭之后,教师要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引导幼儿观察墙上设计的图案,引导幼儿思考图案出自哪里。

3.让幼儿和家长进行交流

家长是幼儿学习成长的第一个老师,幼儿除了和幼儿园老师、幼儿园伙伴接触,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和家长进行交流,从而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回家和家长交流自己在幼儿园的见闻,家长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响应幼儿的语言表达。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也是幼儿长大后语言沟通能力发展的基础。为此,幼儿教师需要注重细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篇4

关键词:语言教学;提问策略;幼儿

教师是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在语言教学中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以供学生学习,烘托有效的氛围帮助学生开动大脑,教师在进行提问前要对问题的情境进行精心的设置,提问要具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启发思维,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分析当前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现状

1.问题太过简单,没有启发性

例如,在故事《小刺猬烫发》中,问幼儿:“小刺猬是不是去散步?”“小刺猬聪不聪明?”虽然幼儿可以快速地回答出问题,并且十分正确,但是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就能回答出来,更不用根据问题对答案进行探索。诸如此类没有启发性的问题,不利于幼儿发展思维。此外,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不能采用这种封闭式的问题来进行提问,如“好不好?对不对?”这样的提问完全不具备实质意义,无法为幼儿的思维提供帮助。

2.问题的提出没有目的性

有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发挥出的作用,只是将它作为每节课必须出现的一部分,却无法说出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提问。提出优质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增加对新知识的理解,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度;也可以引发幼儿对知识的思考,引出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实施提问策略之前,教师要知道现阶段提问的意义,为什么要提问,是引发幼儿对知识的思考还是提高幼儿的兴趣,而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3.提问内容太过笼统

教师提出问题的内容不明确,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例如,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提问,问幼儿的感受,但是教师很难把握所提问题的“度”;又如,教师在讲完一个故事之后,问幼儿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像这些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太过宽泛,幼儿在回答时觉得范围太广,不知该怎么回答,或者答出的答案与教师所提的问题无关。

4.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

教师在提出较难的问题之前要对问题进行铺垫,由易到难,给幼儿一个缓冲的过程。但是,在许多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完一个故事之后,就直接将故事中的细节点作为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在讲述《两只笨狗熊》的故事后,教师直接提问:“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得最多?”“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他们在故事中都做了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跳跃性太强,幼儿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脚步。教师在讲故事前没有对故事进行系统的概括,也没有进行条理性分析,因此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培养幼儿阶段性思考的习惯。

二、如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提问

1.所提问题要具备开放性

幼儿的思维本身就十分活跃,因此,所提问题的答案不能固定,否则就会限制幼儿思维的扩散,禁锢幼儿思考的空间。开放性的问题本身就比封闭式的问题更能帮助幼儿进行深度思考。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多问幼儿“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引导幼儿开动大脑进行思考。

2.所提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就是指对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不同水平的提问。针对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主要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设计难度偏大的问题,灵活性较强,要经过分析概括信息后才能得出答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般选择基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就能帮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发展。

3.所提问题要具有递进性

教师要利用幼儿思维的特点展开提问,所提问题要循序渐进,在难度上要由浅入深。例如,在《鱼妈妈搬家》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幼儿:“为什么鱼儿会愁眉苦脸?”“为什么这条河的水会这么脏?”“鱼儿生活在脏水里该怎么办?”“鱼儿搬走了,你们有办法让它们再搬回来吗?”这样提出的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让幼儿明白了故事的发展过程,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逐渐深入的问题和回答,使幼儿的思维发展十分顺畅,也能培养幼儿系统的思考能力。

4.所提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提问时,不妨将“怎么说的”这样的问题改变成“可能会怎么说?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呢?你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同样的事吗?”这样抛出问题,幼儿给出的答案范围就会扩大,不再局限于故事内,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生活经历,拓展思维。例如,《彩色鸭子》这个故事,将“这只鸭子在做什么?她在什么地方呢?”改为“这只鸭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呢?为什么生出的蛋是五彩的?在生活中,你见过鸭子产出彩色的蛋吗?”让幼儿进行分析和推理,这样幼儿的思维就得到了锻炼。

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在不断实践中进行反思,优化提问策略,提高幼儿的思维积极性,锻炼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拉近幼儿与教师的距离,优化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方式,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篇5

我园对于新人职教师都会要求其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工作实际,制定一份专业发展规划,以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幼儿园则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反思自己将近10年的从教经历及专业成长历程,我深刻地认识到制定适宜的专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实践努力达到目标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个人兴趣特长与专业发展需求,确定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

刚入职的我,对3~6岁幼儿年龄特点的了解仅止于《幼儿心理学》中的文本内容。《专业标准》指出: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入职初期,我将专业发展规划的第一步确定为通过一日活动了解3~6岁幼儿的年龄以及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我紧紧跟随我的师傅蒋老师,学习制订计划、备课、创设环境、与家长交流……逐渐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正轨。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入不敷出,于是,只有大专学历的我报名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自学考试。本科自学考试科目多、难度大,只有稳扎稳打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才有可能通过考试。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四年规划”,即每年至少要通过四门课程,争取四年内通过所有科目。就这样,我平时正常带班,利用晚上或者休假时间参加考试科目的辅导班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四年后如愿拿到了本科学历证书。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学历证书,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能够更好地为孩子、为家长服务的知识、经验。

我喜欢唱歌、跳舞,但是喜欢并不代表擅长,有时带操的动作还显得有些笨拙,于是幼儿园为我提供了向专业儿童艺术团团长学习儿童舞的机会。我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学、一起跳,逐渐掌握了儿童舞的一些技巧。此外,我又参加了江苏艺术剧院舞蹈师资培训班的学习,获得了江苏艺术剧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舞蹈教师资格证。有了这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的教学基本功日趋扎实,曾在参加南京市玄武区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比赛时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市级比赛,获得南京市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正因为有兴趣这个内驱力,我确定了自己在追求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音乐教学特色的目标。至此,我的专业发展规划的第一步目标初步形成。

二、依托研究团队,促使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我把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设想向园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园领导的极大肯定和支持。就这样,在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的直接指导和本园音乐教研组教师的热情帮助下,我确定了先模仿、再创新的专业发展思路。所谓模仿,就是由我模仿组织实施由本园音乐教研组教师设计的经典的教学活动方案,如“熊与小鸟”“锄草”等。在模仿组织实施这些经典教学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原方案设计教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选择音乐,如何设定目标及设计活动过程,如何把握教学环节中诸如演唱或者做动作的要领等。通过模仿,我无论是选材能力,还是教学技能技巧、方法策略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我在音乐教学上形成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模仿是为了创新。近些年来,我尝试独立设计音乐活动。我设计的“餐具交响曲”“洗澡啦”“玛丽摘香蕉”“解救公主”等活动多次向来自省内外的幼教同行公开展示。根据这些音乐活动所撰写的论文也在省市两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我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同行开设有关音乐教学活动的讲座,获得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一粒健康的种子只有在一片沃土中才能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我深知,自己所获得的点滴进步都得益于我所在的幼儿园这个充满探究精神的团队。正是这个研究团队给了我专业的支持,从而促使了我专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通过学科整合,不断丰富自身专业发展的内涵

随着整合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等课程理念的出现以及对音乐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觉得音乐活动和语言活动有着许多相同的特质,例如对韵律、节奏等的关注。有些音乐活动是从故事情节导入的,因此我逐渐对语言活动产生了兴趣。每当了解到有幼儿晤言教育专家或幼儿图画书推广专家的讲座,我都争取到现场聆听。随后在园语言教研组教师的指导下,我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关语言教材的实验工作,参与设计了“兔子先生去散步”“小木匠学手艺”“拍花箩”等活动,并多次向全区幼教同行展示。近年来,我园语言教研组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展了有关研究工作,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相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不断获得有关幼儿语言教学的先进理念,并获得了很多特别的感悟。经过我园语言教研组教师们的精心指导,我设计的语言活动“青蛙卖泥塘”获得第五届全国幼儿语言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方案一等奖,并在研讨会期间组织了公开展示活动。

正是整合课程理念将我从单一的音乐教学特色逐渐向音乐和语言教学特色整合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学科的整合丰富了我的专业发展规划内涵。

四、运用前瞻理念,拓展自己专业发展规划的广度和深度

《专业标准》提出了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篇6

【关键词】:成长档案;发展;评枯;水平评价

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内容有友映幼儿生长发育、操作能力、语言发展、认知发展;艺术发展等材料。描述了幼儿成长和发展林过程,丰富了幼儿课程资源,动态地评估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我们:教育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强调“教育应当符合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思想已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为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切切实实地因人、因材施教,使“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我园从幼)l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本园的实际出发,为幼儿创建了成长记录档案两年来,收到了良好的较果,幼儿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下面是我们在创建幼儿成长档案过程中一些做法和成效。

    一、幼儿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反映幼儿生长发育的材料

    这部分材料主要反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成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视力、牙齿、动作、血色素等方面的指数。其来源主要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测查以及家长在孩子人园前填写的资料。

    (二)反映幼儿操作能力的材料

    在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要求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很多,因此,幼儿成长档案中的这部分材料是最容易收集的。我们把幼儿不同时期的操作活动的作品有选择地进行拍照,然后归人每个幼儿的档案袋。

    (三)反映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

    由于口语是幼儿即时性说出的话,如果不能有效地记录下来,就很难对不同时期幼儿的口语发展作出比较和评价。因此,我们的保教人员会及时地将幼儿的幽默对话、稚气语言记录下来,存人幼儿的档案袋。同时我们也有效地利用音像资料,记录幼儿语言发展情况。

    (四)反映幼儿认知发展的材料

    在幼儿的生活中,涉及认知发展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因此,我们在收集这方面的内容时,选择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如幼儿对数、物体形状、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认知,幼儿户外的自然探索等可以代表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资料;体现幼儿值日、同伴之间合作、互助、协商等可以代表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资料。

    (五)反映幼儿艺术发展的材料

    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具体,主要包括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手工活动作品,如绘画、纸工、泥工等作品,唱歌、跳舞以及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再现活动的资料等。

    我们在收集幼儿成长档案材料时,要注意家园达成共识,实事求是地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并让幼儿乐于参与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在收集过程中我们比较注意过程,以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并以一人一袋的形式保存下来。

二、建立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后的主要成效

    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的建立在对发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挖掘孩子的潜能,使教育评价科学化、准确化,并达到家园共育,促进家园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幼儿成长记录档案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丰富信息

    幼儿成长记录描述了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成长档案中收集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不同时期的作品、照片、影像资料等,这些资料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丰富信息。

    (二)幼儿成长记录档案成为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料和素材之一,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

    例如:在幼儿对档案中自己以前的和现在的材料进行比较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建议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将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的有效使用能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策略,能有效的进行个别指导。

    (三)幼儿成长记录档案能动态地评佑幼儿的发展水平

    我们将幼儿的各种作品、相关资料收集和积累起来,为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教师通过成长档案积累的各种作品特点及记录来评估幼儿,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另外,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增强成就感和责任感,享受成长的乐趣。

    (四)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帮助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便于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

    在档案材料连续不断的制作、添加的过程中,不但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家长可以通过幼儿档案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步。能使家长更客观地了解幼儿园教育、孩子的情况及各方面的发展,家长反馈很好。

    (五)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经过两年的成长档案创建工作,教师们的观察能力、撰写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们对孩子的行为、发展状况进行细微的关注,将幼儿的一举一动收人眼底。观察孩子已成了教师的工作习惯。

    在观察的基础上,师幼互动的行为通过撰写后存人档案之中。由于记录孩子作品的时间、地点、背景、发生的原由以及不定期的观察记录,来反映孩子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针对个体进行描述与分析,为此,教师的撰写水平得到了提高。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篇7

关键词:语言活动;提问;有效性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实施语言活动,以及观察中青年教师的语言活动,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教师在幼儿园语言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提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不会引导和控制的提问

例如,在语言活动《伞的选美会》中,为了让幼儿知道伞打开到不同程度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形状出现,我用很直白的方式问幼儿:“伞和蘑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他们上面都是圆圆的!”“他们都有一个柄!”始终没遇一个幼儿回答到我需要的答案,我重新提问了:“伞在什么情况下像蘑菇啊?”这时幼儿才恍然大悟:“当伞打开时候和蘑菇很像”,边说边演示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回答积极踊跃,但并非教师所期望的答案。

2.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地考虑和思索或没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幼儿的回答、反问弄得尴尬,不得已用“长大就知道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幼儿在一堂课中经常有不满足之感,调动不了积极性。幼儿希望的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只局限于提问这种方式,而忽视对问题的有效回答,这种提问没有实质性意义。

如果教师总以上述方式提问,幼儿的认知动机将逐渐丧失,使幼儿的学习过程仅仅成为一种外界强加的活动。这样不仅造成教育效益的低下,而且养成了幼儿被动、服从、趋同的习惯。原本应让幼儿丰富语言词汇,提高语言交往能力的语言活动,却让幼儿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反而与语言活动的目的背道而驰,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讨的。

二、如何促进语言活动中提问行为的有效性

语言活动中的提问是需要仔细揣摩、分析的。作为教师,在进行语言活动中需注意以下两点:

1.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我运用ppt给幼儿讲了一个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故事,然后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将图片按正确的逻辑关系排序。首先一朵伞出现在大象的耳朵上,然后大象将其送给了猴子,猴子爬到了大象的背上,又把伞给了长颈鹿,长颈鹿爬到了大象和猴子的背上,最后兔子爬在了最上面,兔子拿到了伞。教师提问:“请小朋友按照刚才故事中先后出现的事物的顺序排一下,你会怎么排呢?”幼儿能把所有动物出现的次序排清楚,但却不知道伞应该出现在哪里?一连请了很多个幼儿,有的放在最后,理由是兔子拿着伞,有的放在中间,完全不知道理由是什么,此时如果教师换一种问法,问这把伞的主人是谁,那小伞肯定最先出现在哪里?(边提问,边做出打伞的动作)这时,幼儿都纷纷举手说:“我知道了,应该放第一,因为它是大象的!大象是第一个这样子举着伞的。”

在这个案例中,一开始幼儿并没能理解教师提问的重点。通过不断的实践经验后发现:提问要具有艺术性,刺激性的语言再配上教师略感神秘的体态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由此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2.问题设计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

比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大海睡了》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语言表达也从不完整句逐渐走向完整句。根据幼儿实际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诗歌后提问:“大海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这个提问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展开想象理解“风儿不闹了,浪花不笑了”和“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两句拟人化的句子。幼儿纷纷回答道:“大海睡觉的时候,风和浪花都不吵它”“大海睡觉的时候,月亮和星星陪着她”。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虽然不能完全一致地复述出诗歌中完整的拟人句,但是鉴于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还是能够运用想象,充分体会大海睡时恬静的意境。由此知道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提问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使幼儿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总之,转变幼儿学习方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实践中需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篇8

关键词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126-02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教师都应在教学活动实施前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是教师为了让幼儿达到预定目标,而将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传递、转换和共享的过程。要确保这一系列活动有效进行是需要付出智慧,精心设计和准备的,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为优化教学效果,往往需要教师更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构思、设想和规划教学方案,可以说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的研究活动。因此,教学活动设计影响幼儿学习效果,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对完成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1.新《纲要》中说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变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其中看“有目的、有计划”,我们每个学期初不同部门都会制定相应的计划,例:办公室的园务工作计划、后勤管理计划等,又如老师们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那我们的教育活动设计就是一个活动的计划,每个计划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对工作负责就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2.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进行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够保障高品质的教学质量,幼儿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中心。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幼儿潜能以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保持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保障其对于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加迅速的掌握所学知识。有效的组织教育活动是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方式,也会提高品质的教学质量。

3.教学设计能够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质量。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是教师复杂、系统的思考过程,包括教育理念的落实、幼儿特性的分析、教育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法与途径的选择=各种资源的利用、效果的评估、对可能发生变化的问题预设等等一系列过程,教师不断在日复一日地思考、实践和改进之后逐渐形成系统的、合理的、适合本班幼儿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从而使教学过程更趋于科学和完善,有效提高活动质量。

二、对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质量提出的几点建议

1.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体系

职校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这些时间用来做什么呢?我的做法是建议学生多读一些中外的优秀教育案例和百科全书,并给学生开出适合的图书条目,在班上设立自己的小图书馆,收集适合的图书,举办图书学习日,促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教学过程应遵循教学规律,体现活动顺序的层次性

一次教学活动就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梯,好的教学过程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目标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达成。常常出现在活动过程中环节设置过多,时间、精力分配不合理,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内容本身的有机联系,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方法的多样、活动的丰富和形式的翻新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要围绕目标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环节的有效性。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篇9

一、研究的缘起

2016年,笔者参与了重庆市某幼儿园的教学评价会,发现由于每个教师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与教学能力不同,教师编写的教学设计、组织的教学活动也有很大差异。于是,笔者从重庆市4所幼儿园(Q幼儿园、Y幼儿园、X幼儿园、B幼儿园)收集了绘本教学设计,共计32份(见表1),针对幼儿园教学设计包含的活动名称、活动目标、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设计上有环节缺失

针对32份教案,对照绘本教学设计的6个方面,笔者发现只有9份教案设置了“重点与难点”,14份教案设计了“活动延伸”,5份教案设计了“活动反思”。针对“重点与难点”及“活动延伸”的缺失,笔者与Q幼儿园和老师进行了交流,教师反馈准备绘本教学时间仓促,通常只在教学前几小时完成。教学设计是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充足的时间选择绘本、分析幼儿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更需要时间去了解绘本、确定活动目标和重难点、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方法、设计活动过程和延伸活动。设计环节的缺失也反映出教师用在教学设计上的时间不足。

(二)教学目标设置欠妥

良好的教学活动目标应当具备全面性、适宜性和操作性。针对这32份教案,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成分缺失

完整的教学目标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动作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要求,但笔者收到的教学设计中有11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成分缺失。具体说来,如在Y幼儿园的大班教学设计《老轮胎》中,教学目标为:“1.体会到老轮胎在行走过程中的快乐和停留下来之后的满足;2.认真观察图片,敢于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阅读图书之后的想法和自己的心理感受。”目标1体现的是情感目标,目标2体现的是动作与技能目标,显然,缺少认知目标。

2.教学目标难度过大,超出儿童发展水平

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要将目标锁定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如在Y幼儿园的小班教学设计《去哪儿了》中,目标2是“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飞呀、飞呀,落到____上’的句式,并尝试仿编。”显然超越了小班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应当根据小班儿童的语言特点,降低目标难度,可以将这一目标改成“在游戏中学说‘飞呀、飞呀,落到____上’的句式”,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感知句式,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仿编。

3.教学目标的学科特点不突出

尽管绘本教学鼓励教师整合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内容,但应有主次之分,不能在领域整合的同时,失去语言教学活动本身的意义。Q幼儿园的中班教学设计《我为什么快乐》中,教学目标表述为“1.认识无聊、嫉妒、害怕、难过、害羞和生气六种情绪及产生的原因。2.能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并能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虽然体现了整合的教育理念,却没有“语言发展”这一目标的体现。

(三)物质活动准备单一,忽视知识经验的准备

教师为绘本教学所做的活动准备主要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在所收集到的教学设计中,有21份是绘本ppt和背景音乐,比较单一。只有11份设计了其他的物质材料。如X幼儿园的大班教学设计《妈妈摘的葡萄》中的葡萄架挂图、相关动物叫声、紫色纸圆片和笔;Y幼儿园的中班活动《沙拉沙拉》中还包括各种角色头饰、记录卡等。

在教学设计中,幼儿如果没有经验储备,活动过程中就缺乏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所收集到的教学设计中,只有5份体现了知识经验的准备。如X幼儿园大班活动《妈妈摘的葡萄》中,活动准备要求“幼儿知道老鹰会吃幼小动物,理解‘翻山越岭’和‘不辞辛劳’的意思。”B幼儿园小班活动《大风》中,要求“前期经验准备:幼儿对老鼠有初步的认知,了解老鼠会啃东西的经验;认识风车,了解风车的制作方法;有被大风吹的感受,能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

(四)活动过程模式化,形式单一

32份教学设计中,大多数的活动过程通常采用“导入――讲述故事――提问讨论――完整复述故事”的模式,片面地将绘本教学活动等同于故事教学活动。教师边出示多媒体课件,边讲述图意,边提问。

(五)缺乏有效的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是所学的知识技能的继续巩固和应用,教师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幼儿经验或得到经验。本次样本中共计10份设计了活动延伸。所涉及到的延伸活动类型有角色表演、家庭、故事仿编、画画、说唱活动、户外活动。笔者发现,一次绘本活动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在讲述和提问上花费大量时间,最后导致时间不足没有延伸活樱或者无法对延伸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的改进策略

(一)确保设计环节的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绘本教学设计包括6个方面。教师不但要认真钻研绘本,了解幼儿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内容,将绘本教学整合到各个领域中,还要重视教学设计的编写,尤其是比较容易缺失的部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在制订绘本教学活动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全面性,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层面,考虑到和其他相关领域目标的融合,促进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还应注意目标的适切性,即在充分研读绘本的基础上,分析绘本中所蕴含的意义,还要充分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内在需要,使教学目标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既面向全体儿童的发展又适应个别需要。此外还要关注语言发展目标,不能只关注整合和追求活动多样化,忘却了绘本教学是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之一。

(三)充分设计准备环节

由于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以直观学习为主的特点,在活动中需要充分考虑绘本特点、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创设“会说话”的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丰富绘本教学物质准备,除了ppt和背景音乐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图片、卡片、头饰、手偶等。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幼儿的知识经验的准备,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

(四)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一般是20~3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过程设计应在围绕目标的前提下,确定活动的重难点,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方法,分配活动时间,考虑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重点问题。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师幼互动,幼儿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儿童自主阅读在前,师生共读在后的形式;或者师生共读在前、儿童自主阅读在后的形式;或者采取师生共读部分再让幼儿自主阅读,再进行集体阅读的形式。

(五)巧妙设计活动延伸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发展关键时期

一、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家长是带领幼儿认识这个世界的引导者,在幼儿语言发展的这一时期,家长与幼儿的对话都会被幼儿模仿。家长与幼儿的对话越多,幼儿语言的发展就越快。对话内容也从简单的单字到一句完整的话,语言能力逐步提高。所以家长要尽可能在幼儿身上花时间,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视幼儿,错过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文针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及表现,对其发展特性进行研究提出教育对策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必须深入幼儿园进行观察。笔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幼儿园小班,对观察到的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做定向研究,再与个别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一些态度和做法。选取2名小班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语言发展及家长的态度和看法。最后对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为观察法和访谈法,其中以观察法为主,访谈法为辅。

在确定了观察对象后,笔者进行了为期5天的观察。在观察中对幼儿与同伴交流行为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背景及具体经过进行记录,包括幼儿和教师的表情、言行举止。观察期间笔者作为旁观者不介入幼儿交流活动当中,力求记录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表现。

二、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接受语言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孩子还是比容易接受并掌握的。家长与老师都应该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用规范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谈,并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一)表述能力有限

案例1:星期二早上老师与小屈打招呼,老师亲切地说:“小屈早上好!”小屈又重复了一遍老师的话。和奶奶说再见的时候自己也会不自觉地说出来“奶奶放学来接你”。这就像一种习惯,已经养成了。

(二)大舌头现象

案例2:有些孩子虽然会说很多话,组织能力也很强,但是说出来的话不清楚,也就是所谓的大舌头。在这次观察过程中,大大就是说话有些大舌头,老师与他对话时总是会让他大声点说话,以便于听清他说话的内容。

三、案例分析

案例1中,该幼儿正在上小班,因为家长在他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花大量时间在孩子方面,而他的奶奶也只是教他一些简单的词语。所以,他在班里就显得比较“独特”。

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发言能力的发展影响了智力发展。所以他的“独特”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就是语言方面。别人与他交流时,他很多时候都会重复别人说的话或者只用简单的词语回答,有时回答别人时,分不清主谓语,处于语言的模仿阶段。他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还在初期语言阶段的孩子,有很多方面还不是很懂,像小孩子一样,要一样一样地教他认识。

小屈上幼儿园快一年了,比刚进幼儿园有进步,但是发展还是很缓慢。老师在与幼儿家长的交流中,告诉了他们孩子在幼儿园的现状,也提出了一些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教育建议,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要空出一些时间教育幼儿。也许是这次谈话起到了作用,笔者发现他现在说话比以前好了很多,也知道了什么情况该用我,什么情况下该用你。比起之前那段时间,该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所以说,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注重幼儿全方位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孩子大舌头有可能是因为还没有形成发音动作,没有掌握发音方法。案例2中的大大,像他这样的情况在学习语言时就应该注意,在孩子发声不清楚时,就应该对孩子及时纠正。老师和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要注重训练他清晰的发音。谈话时放慢语速,让孩子能够看清楚我们的嘴型,模仿我们的发音。所以,我们在与这样的孩子交谈时,更应该注意这些小细节。

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的差异的分析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差异的形成有很多因素。首先是注意力方面。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幼儿的注意力永远都是集中在说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老师在教授本领时,他们就会趴在椅子上或者自娱自乐,视线绝不会在老师身上停留很久。有时候坐着无聊了就碰碰其他小朋友,带着周围的一圈小朋友不认真学本领。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总能集中较长一段时间,但很容易就会被其他小朋友影响而转移注意力。注意力也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而智力发展的基础是语言的发展。所以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幼儿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也有一定影响。

其次是某些幼儿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在上幼儿园之前的那段时间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的。由于在那段期间,爷爷奶奶们并没有注重对他们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想着只要吃好穿好就行,导致他们错过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与他们相处时间最长的则是他们的家长,毕竟老师教授的内容和时间有限。

五、问题的解决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应尽可能带领幼儿认识这个世界,而不是让幼儿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对幼儿的一些错误行为进行纠正,而不是让它们成为一种习惯。

家长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幼儿教师不能忽视这个差异,要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促进个别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让幼儿有自信心,培养幼儿爱说并且敢说的意识。

在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幼儿是需要家长悉心照顾的,而不能一味依赖老师对幼儿的教育,毕竟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没有与家长来得多。家长不能忽视幼儿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人类社交的一种工具。不管时代怎么改变,语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幼儿期又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和家长都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