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安全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4:40

化工工艺安全评估篇1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风险性的评估被广泛的应用在化工工艺流程中。化工工艺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可以有效地判断出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消除这类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化工工艺风险性评估的探讨,对化工工艺流程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化工工艺

1、化工工艺的概念

化工工艺是指:把原材料经过化学反应,转变成产品的方法以及过程,它包括完成这一变化的全部措施。其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原材料的处理: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

(2)进行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

(3)对产品进行精致。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2、危险化工工艺

危险化工工艺是指:在化学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引起火灾、中毒、爆炸等事敌的工艺。根据我国安全监管总局编制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它包括:电解工艺、氯化工艺、合成氨工艺、加氢工艺、硝化工艺、裂解工艺、氧化工艺等15类工艺,并且每种工艺都有其典型的工艺。

三、化工工艺评估方法

目前国内化工生产工艺风险评估大多只是停留在定性阶段,只能针对关键的风险因素进行探究,缺乏全面的评估观念,评估结果很难令人满意。当前比较成熟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体系如道尔化学评估标准与蒙德风险评估理论仍然有很大局限性,上述两种评估标准主要针对化工生产中的易燃易爆以及化学药品中毒风险进行评估,缺乏普遍性;而且只是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实质进行评估,忽略安全生产监管与风险应急处理办法,因此与实际化工工艺风险评估要求有很大偏差。科学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系统不仅需要针对实际化工生产过程进行定性分析,还要结合化工原料、化学反应设备、生产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因此需要结合现代模糊概率的数学理念,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因素与评估结果之间建立合理的几何数学模型,再利用现代智能计算机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得出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结果。

四、我国化工工艺的安全评估

1、化工设备安全评估

(1)实验装置设备的安全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对于物料各个工序的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构成物料的了化工设备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中的装备反映容器内不仅进行着化学反映,还有流体的流动、传热等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影响,所以反映设备是化工设备的核心,它的选择对化工设备的安全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必须要重视发生反应过程的装备,这样可以保障由于连续过程产生的反应拥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使得实验过程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但是不同的工艺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之相比,间歇工艺的工程更为简单、操作的弹性较大,进行设计时,可以使用精确度较低的数据,其通用也很强。

(2)化学材料选取的安全性

通常一种反映会具有几条工艺路线,我们要选择使用可以消除或者减少危险物质用量的那条路线。因此,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利用专业知识,来挑选实验材料,尽可能的避免或者代替那些危险材料,从而将实验的安全系数降到最低。例如:使用催化剂来稀释危险物料,以此来缓解反应的剧烈程度;使用新科技、新技术减少危险介质的藏量;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生产废料,尽量做到过程用料、辅助剂的回收循环利用,减少其对于环境的污染。

(3)实验防护工具的安全性。

化工设备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可能会出现偏离正常运转状态的情况,从而引起超温、超压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认为所难以掌控的,因此对于这些类似排泄阀、防爆板、通风管、安全阀等装置一定要谨慎使用。因为她们的安全性会影响到整个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对于一些非常危险的操作,要使用全自动控制系统,或者程序控制装置,一旦有爆炸、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能够起到防止事态扩大,减小事故损失的作用。这些在设置的时候要从人性化的设计角度出发,将人身安全作为第一步考虑,例如考虑设置安全救护设施,如设立洗眼区和安全淋雨区等。

2、研究方法选择

(1)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

风险评估是对于多学科内容练习结合的一种方法,它自身包含着多数理论模型的建立,但是拥有一定的假设条件。因此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是解决危险化工工艺评估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定性分析可以指明事物发展的方向,但是在深入材料实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通过对于定量分析法的假如,刚好使得两者相互所长,从而为研究事物建立一个合理的运作机理。因此,数学建模是风险评估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2)查阅文献与访问调查相合

对于危险化工工艺过程中整体风险评估,除了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描述外,还有少数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但是定量的评估只是对工艺本身的本质安全进行评估,几乎很少对工艺进行整体的危险性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3)模糊数学方法

由于危化品生产过程中运行环境的复杂多变,影响化工工艺安全的各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的,且各因素间的关联关系随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加之其中很多因素是模糊因素,因此各种风险影响因素不能被精确的定量。为了能准确地描述危险化工工艺安全运行的各个影响因素,应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进评估。

五、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相关措施

要将化工工艺中存在的若干风险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就必须要加强其风险识别的工作,对爆炸、中毒、火灾等灾害做定量的分析,更加准确地判断出化工工艺中存在的若干事故隐患,并针对这类隐患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化工工艺的生产设备角度进行风险识别加强措施分析的话,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化工生产设备的风险识别

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设备大多数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通常这类设备也是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重点检测对象。从化工原材料的运输、干燥到生产中的过滤、混合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质量把关,将危险程度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之内。并且大多数化工工艺的生产过程中最好能够保持设备工作的连续性,因为连续性的生产流程通常具有生产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等特点,是降低化工工艺风险的良好措施。

2、加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化工工艺最核心的生产环节就是化学原材料之间的反应过程,不仅关系着化工生产的质量以及效率,更关系着化工工艺的安全性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识别检测,尽量不选用反应效果剧烈,有剧毒,或者容易爆炸等材料,如果必须要使用到比较危险的材料,则要做好反应环境与外界的隔离,避免外界受到反应物的波及。在现代工艺中,一般是将反应物浓度稀释之后采用催化剂的方法来达到化工生产的目的,在保证了正常生产量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化工工艺的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3、加强安全防护系统的风险识别

在任何化工工艺生产流程中,都配有一定的安全防护系统,来防止可能发生的一些生产事故。而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最终措施就是要从安全防护的角度入手,检测生产流程中的保护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分析其保护性能,根据安全防护系统的保护能力来判断化工工艺生产的危险程度。通常纳入检测范围的有防爆板、通风管、安全阀等装置,加强这类装置的使用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整个化工工艺生产设备的安全性。

总之,针对化工工艺技术特征、生产危险性进行必要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估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明确化工生产安全状况,掌握危险管控点,方能提升管理效益,营造安全可靠的化工生产与工艺应用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化工工艺的风险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化工产品的生产,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要严肃对化工工艺风险性的评估,确保化工工艺流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瑞娟.浅析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244.

化工工艺安全评估篇2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评价;风险管理

1概论

安全评价就是预测、识别、分析工程和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供合理可行的安全指标,并实现以最小的风险水平,最小的损失来制定解决方案[1]。

2风险管理和分析

2.1安全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本质上就是在辨别和评估风险以及管控风险的整个过程。在落实风险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最大程度的考虑最终的利益以及风险成本。当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将有关的管理策略制定出来,同时将管理策略严格的执行,从而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范围内[2]。

2.2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分析是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只有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才可能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才能保证作业的安全。

3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

3.1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不同的方法将评价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单元。1)安全检查表法。划分为生产工艺设施和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2个评价单元。2)危险度评价法。划分为生产系统、储存系统2个单元进行评价[3]。

3.2评价方法

3.3.1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是将项目列出检查表来进行分析,通过检查表中发现的问题来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尽早提出改进措施来避免危险[4]。3.3.2危险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借鉴日本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相关要求,编制“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如表1所示。

4定性定量评价

4.1安全检查表检查过程

生产工艺设施评价,见表2。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系统评价,见表3。

4.2危险度评价过程

危险度评价过程详见表4.

5安全对策措施

5.1企业管理对策措施

1)修改完善已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5];2)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3)严格履行危险作业的审批制度,未经许可严禁作业;4)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5.2人员管理对策措施

1)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按时对持证人员进行复训。2)严格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对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5.3设备及场所管理对策措施

1)及时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设施完好、有效;2)对各种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损坏、缺失及时更换、补充[6-8];3)定期对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完好和安全通道畅通;4)加强电气设施管理,保证各种防护措施有效,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严格履行临时用电管理制度;5)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符合国家规定。为从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6结语

本文结合了化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的特点,探讨了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探索了化学品安全评估的方法,期望本文对评估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珂.化学工艺安全设计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J].化工管理,2021(17):162-163.

[2]王伟珏.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问题[J].石河子科技,2021(3):39-40.

[3]张杰.化工工艺设计中危险识别及其安全管理控制[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5):142-143.

[4]李学盛,黄文宏,贾波.基于aHp-Fuzzy的化工工艺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与应用[C]//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事故预防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018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2018:71-74.

[5]丁文亮,孙永亚.化工工艺设计中与安全及危险的相关问题[J].化工管理,2021(14):165-166.

[6]赵晶石.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及控制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4):119-120.

[7]王厚强.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风险及控制[C]//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浙江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事故预防与灾害防治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2019:49-52.

化工工艺安全评估篇3

关键词:化工行业;技术评估;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因化学工业本身具有独特的特点,在其建设项目的潜在环境保护审批当中,一定要严格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标准,在为建设项目做决策时须慎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作为其环境影响审批前的一个关键环节,其责任无比的重大。它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社会各种技术资源与技术力量加以整合,然后现场调查相结合进行科学合理判定建设项目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做出准确合理的选择,最后提出公平、公开、公正的技术评估观点和要求。

然而在进行对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的技术评估时,需要与化工行业独特的特点相结合,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选址、清洁生产等方面给予技术性审查,尤其是对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选址方面应当重点加以关注,这也是能够保证化工项目顺利正常建设的重点所在。

二、环境影响评估的概述

所谓环境影响评估主要指的是在部分规划建设项目进行施工之后,进行分析、评估以及预测生态环境可能会引起诸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在该前提下建议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预防、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应建立相关的制度和具有监测生态环境的方式方法。总体来说,环境影响评估就是对建设项目施工后造成的影响进行技术分析,并找出合理的预防及治理措施。在环境影响评价当中,我国是其中最早推行该制度的一个国家,它主要是采取科学方法与技术策略对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与预测,在2003年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且对此评价法给予一定的法律保障。

三、化工建设项目的相关特点

化工建设项目的顺利生产,是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但是化工建设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1环境风险与环境危害相对较大。根据相关的资料统计得知,全球的化学物品种类已超过600万之多,其中腐蚀性与剧毒可以达到70%以上。比如苯、甲醛及氨苯化合物等等,这些化学物品会出现畸形、导致癌症或基因发生突变的隐患。按目前的医学证明显示,环境因素导致的致癌机率已占到大部分,有毒的化学物质在其中已约占到80%。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虽然化工建设项目所起到的作用人人皆知,然而其带来的环境风险与环境危害也相当的严重。

2生产工艺连续性相当强,技术缺乏稳定。化工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它是属于生产连续型行业,生产工艺通常相对比较复杂,流程性相当突出,所以其生产工艺的连续性非常明显,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化工的生产;倘若在生产过程中,只可进行间隔周期性停止,不然将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或使环境受到一定的污染;按照国内目前化工建设技术水准而言,大部分化工企业仍然是处在起跑探索阶段,其设备质量与工艺设计水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该种生产情况下,将会造成工艺和设备事故连续不断地出现,并且也会引起生态环境的隐患。

3产品与原辅材料复杂无比,而且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方面相当多以及难度处理相对较大。在化工建设项目中,目前具有比较复杂的产品与原辅材料品种,当中大多数都普遍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化工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来说,在其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环境风险会更加大。除此之外,化工建设项目在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过程中物质成分尤其复杂,在治理当中的难度非常之大。其所产生的有害有毒气体与工业污染物,已经成为导致环境风险与环境危害的重要因素。

四、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要点

根据化工生产行业本身独特的特点,笔者认为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宜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环境风险评价机制。在现代化工建设项目当中,环境风险评价机制主要包括环境风险的有效识别、合理分析、科学预测、先进管理、防范策略与应急方案等等。该诸多方面已基本上覆盖全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所以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要点的核心在于环境风险评价机制。

2对化工建设项目进行定性。该技术评估要点只需要对两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一应当重视化学方程式在工艺流程中所产生的反应,这也是化工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所在;第二应做好分析物料平衡状态,对每个不同环节无聊输入和输出的信息进行严密的监控,然后加以整合,从而进行综合的有效分析。

3化工建设项目的规划及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其项目建设一定要使施工区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整体要求得以满足,不然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安全与环境隐患问题;还有化工建设项目的选址方面也非常重要,一定要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选择,不然也会导致诸多方面的麻烦与负面影响。

4污染的有效预防与治理策略。在化工项目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无可避免的三废物质,怎样选取切实有效的策略进行预防与治理明智之举。所以三废物质的预防策略在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5国家产业政策。在化工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国家产业政策对其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它包括限制淘汰性政策与鼓励发展性政策。前者主要是进行禁止与加速淘汰部分投资多、效率低与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后者则是针对部分高新技术化工产业来说的,它提倡那些降耗节能、超低污染的新兴企业可以长足得到发展。例如重点开发新分离技术、新催化技术、精细化工技术、聚合物改性技术、先进气化技术、生物化工技术;还有一些化工新材料、新型合成材料生产技术等等。所以化工建设项目有无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也是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其中的一个要点。

化工工艺安全评估篇4

关键词:催化裂化 外置式旋风 再生器风环 风险评估

一、研究背景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RFCCU)是现代炼油工业中将重油转化为轻油的核心技术。由于其原料适应性广、转化深度高、操作压力等级低、产品利用价值高等特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已成为我国炼油企业加工渣油的主要手段。RFCCU生产过程的工艺机理复杂,操作条件苛刻,工艺参数强烈耦合,各单元操作是否协调和平稳,直接影响产品的收率、质量、能耗和运转周期,甚至危及安全。

在石化企业的重要装置尤其是催化裂化装置上的烟道系统进行改造,可提高装置整体控制水平。笔者依照《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t3515-2003、《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01-2000、《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对苏丹喀土穆炼油厂催化装置的外置式旋风、再生器风环进行了更换和改造。

二、外置式旋风更换改造

更换外置式旋风利用KRC现有的三一重工400t履带式吊车进行吊装作业.选用400t履带式吊车HJ工况,杆长为98m跨矩为30m,额定起重量为35t。外置式旋风重量约为9.8t,高度55m,选用6X37+1-1700¢24mm钢丝绳四股。安全允许拉力为4X4t=16吨,吊装安全。根据催化装置现场地形情况,吊车组对完成后,带臂行走至吊装位置进行8台外置式旋风的吊装作业。前期拆除与之相连的物体,将旧的外置式旋风拆除,然后安装新的旋风。因地形有所限制,组对400t履带式吊车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三、再生器风环更换改造

再生器风环(大)重量约为6t直径约为6m。为了便于将旧的再生器风环拆除后顺利取出,需要解体分为6段,每段的重量约为1t用倒链将其吊至人孔,然后用倒链和吊车配合吊出旧风环:由于再生器内部空间的限制,新的风环分成均分成4段,便于顺利安装就位,先用吊车将其吊到人孔中,再用倒链配合接入人孔内,倒链安装就位。

安全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本方案,并按方案要求进行施工。

2.施工人员安全着装,高空作业系安全带。

3.在起吊过程中,必须有统一信号。

4.所用钢丝绳扣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倍。

5.起吊重物下行人严禁通过和停留。

6.抽芯机使用前需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7.严禁斜拉、斜吊。

8.吊车支腿钢排下避免管沟或沉井。

9.吊装绳扣必须有专人检查方能使用。

10.吊装工作必须由总指挥统一布置,无关人员不得靠近吊装现场。

四、评估分析

为了确保设备吊装的安全,组织安全员、技术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做到不夸大危险,不忽略隐患,使风险得到客观、充分、有效地评估和控制。

在大型设备吊装的每一步骤的各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值进行评估。针对各项工作中的风险及风险评估值,指出控制危害的方法。

1.可能性L(Likelihood)

1.1事故很少发生;

1.2事故可能发生但不经常发生

1.3事故很可能发生

2.严重性S(Serious):事故或危险时间发生引起的后果

2.1对人员造成不会影响工作的微小伤害;

2.2可能导致轻伤、对健康有轻微伤害、较小的财产经济损失、轻微污染,如吊车操作人员无证操作,起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等;

2.3可能导致轻伤、死亡、严重危害健康、重大财产经济损失、严重环境污染,如挤伤、撞伤人员、人员摔落等。

3.风险值R(Risk)

风险值=可能性值×严重性值,即R=L×S,风险值为:

1,2————低度危险;

1,4————中度危险;

6,9————高度危险;

施工前,由吊装责任工程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使每位作业人员知道、熟悉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并在工作中注意,交底完成后,所有班组人员须在

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上签字,以保证风险评估分析报告的执行。

施工期间,风险评估分析报告应挂在施工位置附近,以方便施工人员翻阅。将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作为每周一安全活动和班前会学习内容。安全部门将对风险评估分析报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五、总结

将本文提出的改造和更换方案,应用于苏丹喀土穆炼油厂催化装置烟道系统改造上,通过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值进行评估后,证明该系统的改造完全负荷《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装置的转化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彬彦,王吉溪,陈吉夫.重催反再与分馏先进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现代化工.1997,10:12-15.

[2]王野,李军.催化装置先进控制系统技术改造.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4,6(4):29-33.

化工工艺安全评估篇5

(中信泰富(扬州)置业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干扰因素而表现出高风险特征,其直接结果是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风险评价的目的是提出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以此有效的减少各类损失。改进后的核查表能通过判别风险因素在施工工艺过程中发生的频度和风险损失程度确定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值,根据各类型影响施工安全因素的实际状态确定动态风险调整系数,以此确定各类安全风险因素在不同分部分项工程中影响值大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用于各类风险因素的横向比较,同时动态风险调整系数的确定有利于管理者更好地控制风险,针对性的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

关键词施工安全风险;风险评价;核查表法;优化分析;动态风险调整系数

1.引言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全寿命期中安全风险发生最密集的阶段。如何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安全风险,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大型工程和环境复杂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划提供依据。此类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多,劳动力投入总量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安全风险损失大。需制定详尽的和可操作性的施工安全规划,明晰工作职责,能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有效预见。

(2)为施工项目危险源分级管理和制定施工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对施工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级并建立相应的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工程项目应急和防控突发事件能力,提高项目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3)为制定合理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安全管理涉及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制度措施、监督管理、多方联合控制等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各项技术和管理措施制定完成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有效实施和管理才能达到制度管理的效果。

(4)对各项目组织和整个经济、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安全风险管理能提供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保障项目组织目标的实现。安全风险管理有利于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组合,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及其不良后果,对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2.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ChapmanCB(1983)提出了Cim(Controlledintervalandmemory)模型也称概率分布的叠加模型或“记忆模型”。以直方图替代了变量的概率分布,用和代替了概率函数的积分,使概率分布的叠加计算得以简化和普通化[1]。Kent(2004)提出了指数法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没有回避主观因素在风险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采取了一些可行措施去降低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2]。Hallowell(2009)利用直接评价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形成风险评估矩阵[3]。Shapira(2009)运用aHp方法确定风险因素之间相对重要程度,从而确定风险因素的排序[4]。Grassi(2009)运用模糊逻辑方法进行多指标风险综合评估[5]。Hallowell和Gambatese根据结构可靠度理论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安全风险抗力的概念,用来表示降低安全风险的各种安全管理措施的集合[6~7]。pearl(1988)提出了贝叶斯网络方法(Bayesiannetworks)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不确定性知识表示和推理方法[8]。martin等识别了导致建筑工地上高处坠落事故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了高处坠落风险贝叶斯网络[9]。matias等比较了贝叶斯网络与其他专家系统在预测风险方面的能力[10]。

(2)贾俊峰等(2005)结合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提出了wBS-RBS与aHp相结合的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1]。雷中英等(2008)通过构造物元模型,设计关联函数,利用物元分析的基本原理探讨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中的应用[12]。李小浩等(2010)从事故原因的角度建立了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了地铁施工安全风险Cim评估模型[13]。赵蕾等(2012)借鉴肯特在石油管道中应用指数法风险评估的部分理念,对该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地铁工程施工的指数法风险评估模型[14]。汪涛等(2010)采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建立风险事件、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风险贝叶斯网络评估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15]。

3.核查表法的优化分析方法的过程和模型

优化后的核查表法主要将风险因素和施工工艺类型或施工过程之间的关系量化,经统计分析后确定出风险因素对建设工程现场施工影响的大小,并将影响施工安全的人工、材料、机械、施工环境因素、管理措施等纳入分析过程,反映实际施工状态对风险影响值的调整。其分析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风险因素初步筛选。

通过文献调查、现场调研、资料查阅、公众问卷调查等方法确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集合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艺类型集。

3.2风险发生频度量化。

频度量化可采用专家评分法,根据风险因素在某个施工工艺类型中的易发程度进行等级划分。为了便于计算,可采用10分制,易发程度越高,等级分值越大。风险等级划分数值可填入表1中。

3.3风险损失权重值的确定。

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风险因素,并且产生的风险损失各不相同,所以应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及权重值。可采用表2所示的两两比较法。若比较因子比被比较因子重要则计1分,否则计为0分,各因子自身之间不作比较,最后得出每行的总分,计为Si,即风险损失值的大小,经过归一化处理后计算出权重值wi。Si取值可参照公式(1)。

式(1)中:Si:Xi的总分;ri:矩阵三角形第i行“1”元素的个数;Ci:矩阵三角形第i列“0”元素的个数。

3.4计算加权总分。

根据已经得到的风险发生频度量化分值和权重值,按照公式(2)计算加权总分。

式(2)中,j:风险因素序号;i,n:施工工艺类型的序号和总数。

3.5动态风险调整系数及安全风险的实际影响值的确定。

根据动态风险系数确定同一安全风险因素在不同分部分项工程中影响值大小,是考虑实际情况对风险影响值所做的调整。风险动态调整系数可用式(3)确定。

k=∑mi=1ui·vij∑mi=1ui(3)

式(3)中,ui:第i维度的实际因素的相对重要性;vij:第i维度的风险因素的实际取值,考虑风险因素的影响值大小和风险发生的实际情况,可确定安全风险因素在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中产生的实际影响值,按照公式(4)计算,实际影响值可以用于横向比较。

lij=lj/kij(4)

式(4)中,lij:i工序的第j类风险发生的实际值;kij:i工序的第j类风险的动态调整系数。

4.案例分析

采用此法不仅能确定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因素对项目产生的影响程度排序,而且可用于横向比较,有利于对项目各阶段和各类风险的把握和控制。结合某地区实际风险统计数据,其分析过程如下。

4.1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因素初步分析。

(1)通过文献调查、现场勘查及某地区近5年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实例,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因素确定为:高处坠落、材料或构配件倾覆、施工机械倒塌或侧翻、触电事故、物体打击、失火、支护结构失稳、疾病猝死、中毒事件、爆炸等。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选取为: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及爆破工程、建筑幕墙安装工程、钢结构和网架及索膜结构安装工程、人工挖扩孔桩工程、地下暗挖及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预应力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4.2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发生频度量化。

安全风险发生频度采用5等级划分,在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每种不同的安全风险发生的频度变化较大,根据对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实际统计数据,安全风险发生频度量化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4.3分部分项工程重要度权重值的确定。

分部分项工程重要度权重值的确定根据式(1)得出,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在重要度权重值计算后,为了便于后期的数据处理可以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权重值为:

4.4计算加权总分,确定安全风险影响值大小。

根据公式(2)计算加权总分,如表5所示。从计算结果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因素中排名最高的三项分别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和支护失稳。

4.5动态风险调整系数及安全风险的实际影响值的确定。

(1)影响施工安全的实际风险因素是多个方面的,从总体上说,可以分为6个方面:人工、材料、机械设备、工艺、环境和管理[16]。这6个维度中,以人的因素为影响施工安全的首要因素,其次为安全管理、机械设备、材料、工艺和环境,各维度的重要性赋值可采用参考值:,风险因素实际取值为vj={1,0.7,0.4},安全状况越好赋值越高。以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这一分项工程为例,选取某地区多种类型实际工程的平均值作为分析对象,基坑维护施工工艺中的各维度的风险实际取值如表6所示。

由表6的实际取值,得到

(2)其他动态风险系数的确定可采用同样方法计算,根据式(4)可以确定安全风险因素在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实际影响值,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

(3)从计算结果看,均值较高的为施工工艺较成熟,操作规范较完善,从业人员持证率高或对施工环境依赖程度较低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脚手架工程等。由于实际风险因素的不同状态,导致了各安全风险因素在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实际影响值产生了变化。管理者可以根据表中的实际影响值拟定安全措施重点。

6.结论

改进后的核查表法能根据施工实际状态对风险因素影响值进行调整,体现了各风险因素在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差异化影响值,项目管理者可根据实际值大小调整风险关注度,把握风险控制关键点,为后期的风险应对提供基础。从计算过程看,由于风险影响值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降低安全风险因素实际影响值的唯一措施是提高风险动态调整系数,即在实际工程中调整人工、材料、机械、施工工艺等实际状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施工安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ChapmanCB,CooperD.Riskengineeringapproachbasiccontrolledintervalandmemorymodels[J].JournalofoperationResearch.1983,34(1):51~60.

[2]Kentmuhlbauer,wpipeline.Riskmanagementmanualideas,techniquesandresources[m].3rdedition.[S1]:Gulfprofessionalpublishing,2004.

[3]HallowellmR,GambateseJa.activity-basedsafetyriskquantificationforconcreteformworkconstruction[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2009,135(10):990~998.

[4]Shapiraa,Simcham.aHp-basedweightingoffactorsaffectingsafetyonconstructionsiteswithtowercranes[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2009,135(4):307~318.

[5]Grassia,GamberiniR,moraC,eta.l.afuzzymulti-attributemodelforriskevaluationinworkplaces[J].Safetyscience,2009,47(5):707~716.

[6]HallowellmR,GambateseJa.aformalmodelofconstructionsafetyriskmanagement[C]//proceedingsof2007ConstructionandBuildingResearchConference(CoBRa),RoyalinstitutionofCharteredSurveyors/GeorgiatechUniversity.atlanta,2007.

[7]HallowellmR,GambateseJa.Constructionsafetyriskmitigation[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2009,135(12):1316~1323.

[8]pearlJ.probabilisticreasoninginintelligentsystems:networksofplausibleinference[m].SanFrancisco,Ca,USa:morganKaufmannpublishersinc.,1988.

[9]martinJe,Rivast,matiasJm,eta.laBayesiannetworkanalysisofworkplaceaccidentscausedbyfallsfromaheight[J].SafetyScience,2009,47(2):206~214.

[10]matiasJm,Rivast,martinJe,eta.lamachinelearningmethodologyfortheanalysisofworkplaceaccidents[J].int.J.Computemath,2008,85(3/4):559~578.

[11]贾俊峰,梁青槐.wBS-RBS与aHp方法在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7):101~103,107

JiaJF,LiangQH.applicationofwBS-RBSandaHpmethodsinriskevaluation[J].ChinaSafetyScienceofCivilengineeringConstructionSafety2005,15(7):101~103,107.

[12]雷中英,陈微.物元分析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8(6):98~99,120

LeiZY,Chenw.applicationofmatterelementanalysisinsafetyriskassessmentofconstruction[J].JournalofwaterResourcesandarchitecturalengineering.2008,8(6):98~99,120.

[13]李小浩,宋永发.Cim模型在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5):513~516

LiXH,SongYF.applicationoftheControlledintervalandmemorymodelinsafetyriskevaluationofsubwayconstructions[J].Journalofengineeringmanagement.2010,24(5):513~516.

[14]赵蕾,卢浩,王明洋,肖军华,杨宝怀.改进肯特指数法在地铁施工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34(12):97~102

ZhaoL,LuH,wangmY,XiaoJH,YangBH.applicationstudyofKentindexmethodonriskassessmentinsubwayengineeringconstruction[J].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2012,34(12):97~102.

[15]汪涛,廖彬超,马昕,方东平.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施工安全风险概率评估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384~391

wangt,LiaoBC,maX,FangDp.UsingBayesiannetworktodevelopaprobabilityassessmentapproachforconstructionsafetyrisk[J].ChinaCivilengineeringJournal.2010,43:384~391.

[16]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试行)[S].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8号

Riskidentification,assessmentandcontrollingmethodofconstructionsafetyinstategridcorporation(trial)[S].Capitalconstructionofstategrid(2011),no.1758.

化工工艺安全评估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制造业;重要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H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060-01

当前,制造技术是人们较为关注的内容,近些年,制造行业内的机械制造工艺受到了民众越来越多的注意,并获取了较大的发展。然而,该怎样看待机械制造工艺同制造业的关联呢?怎样确保制造企业面对现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进一步发展呢?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予以深入思考。以下简要针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制造业同机械制造工艺的关联及应用

1.1制造业同机械制造工艺的关联

具相关调查显示,制造业涉及的内容很多,例如:电子、轻工、纺织、化工、机械、食品等。由实质来看,机械制造工艺不但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创新的过程,同时,机械制造工艺更是现今制造业的根本。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在制造业中大量应用机械制造工艺有助于促进工艺及制造业的发展;其二,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与转变突出了制造业内先进的技术。因此,制造业同机械制造工艺之间是互相辅助、互相促进的关联,二者缺一不可。

1.2制造业同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

对于制造业来讲,其规模较大,由其同机械制造工艺间的关联可以发现,在机械制造期间,不管是商品的研发还是设计,都需要基于现代设计的思想层面上。由本质上转变了以往设计方法、思想及模糊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制造设计。在以往的设计内容中,其类别主要包含:技术设计、方案设计及工艺设计,内容较为狭窄。现今,设计范围不断扩张,由商品的制造、计划、检验、维护、营销、回收等各个流程都体现着全面设计。

2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2.1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定义

对于机械制造工艺来讲,其对民众的生活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需要先经过实验检测,保证其可靠性及安全性。利用分析、控制等方法确保商品的质量,并且深入开发商品的价值。很多机械制造方法想要更加完善的对商品进行精确评价,保证生产的可靠性,就创建了很多机械制造工艺评估系统。例如:故障的出现几率、工艺的安全性、平均维修故障的时间、工艺的稳定性、自我修正性等。对其创建了有关处理措施及选取原则。

2.2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建模

由于商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在进行孔位特性加工期间出现的,因此,应先明确掌握影响商品可靠性的因素,从而确保商品的质量。所以,可以采用建模的方法进行操作。例如:Bayes的方法,利用相关专业人士的判定,保证机械制造工艺的质量,掌握各个孔位的特性。最终明确特性后,依据对关键孔位进行加工的时间、才可以创建机械制造工艺的模型,保证可靠性能。

2.3对影响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条件进行控制

一般来讲,决定商品可靠性程度的条件就是关键孔位特性的加工操作,其也是影响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条件。加大对此类影响条件的分析及调控力度,才能够确保机械制造工艺的质量,全面发挥其真实功能。可以从模糊评估的方法入手,然后测量关键孔位的各自特性,获取参数,对其进行分析、观察,明确各个孔位特性所要进行的工序内容及流程,做好控制工作。最终通过多元统计的技术进行控制。假如想要降低机械制造期间出现故障、问题的几率,就需要全面考量工艺的事故发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维护方法及预防措施,从而高效价降低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本投入,确保降低事故发生几率,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4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对于机械制造工艺来讲,评定其可靠性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指标级评估;其二,系统级评估。在系统级评估中,能够评价出商品的全部性能,利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出商品的质量及可靠性标准,进行换算,从而得出结果,评估机械制造工艺的水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估前需要精准的预测商品的可靠性。然而,在实际生产期间,因为受到经费、场地、时间等局限,经常不可避免的消耗大量商品进行实验,并且如果实验的时间较短,很容易出现错误信息,进而影响了商品的可靠性结果。因此,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就是威布尔分布法,依据相关商品关键孔位特性的实验,从而获取较为精准的信息,通过孔位的特性数据评估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能。

3机械制造工艺的特性

3.1机械制造工艺的关联特性

由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方面来看,较为科学的工艺制造技术不但可以在制造期间予以体现,同时还可以反映在商品的设计销售过程中,将这些环节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框架结构。唯有利用周密的调控,才可以形成良好的技术效益。如果期间发生一点小疏漏,都很可能对整体制造工艺造成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各个环节的密切联系性,从而确保工艺顺利实施,增加企业资金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2机械制造工艺的全球特性

在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处于全球化环境中,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工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今,机械制造工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类科学、先进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对于制造企业来讲,想要保证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下得以生存,并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提高自身企业的机械制造工艺水平。

4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及水平的持续提高,民众对商品的需求量及要求也相应提升,对机械制造工艺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深入研究机械制造工艺,不断改进并完善其操作流程,从而确保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前进。

化工工艺安全评估篇7

关键词:项目研发管理流程改进

1Yn公司研发新型照明母线目标简介

Yn公司新型照明母线项目的研发阶段,公司详细制定了新产品索要达到的技术指标,整个研发过程除了要满足这一系列技术指标外,项目研发团队需要确保全员参与新产品的研发过程;对于形成的质量记录,确保客观性和真实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研发新产品的受控性;在合理质量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新产品的研发效率,不断巩固和强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各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对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和处理;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公司的市场地位;建立企业持续改善机制等。

2管理流程改进具体方案

在产品研发流程方面,调整原来的研发流程,由原来的12步增加到16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细化研发流程。通过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同时吸收借鉴先进的项目质量管理经验,在统一各方的意见后,对每一个步骤要达成的要求进行汇总,并且进行规范化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Yn公司新型照明母线研发项目的产品质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启动项目。该步由市场部负责。市场部作为产品研发的领导者,通常情况下,在对产品项目进行启动前,需要收集相应的资料,同时需要提供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市场上已存在的参考样品、新产品预期毛利等相关信息,在选择原物料时,可以为工艺技术部门、供应链部门实施进行成本控制。在本步需要填写相应的《产品开发状态表》。

第二步:新产品开发策划。该步通常情况下由工艺技术部进行负责。工艺技术部门需要制定新产品研发的项目规划表,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在本步需要填写相应的《新产品开发状态表》。

第三步:收集信息-设计输入。通常情况下,该步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工艺技术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整理和提炼市场部门的原始数据信息,同时辅以“质量标杆法”获取质量参数,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产品所参照的国家法律法规,确认产品的输入信息。

第四步:配方工艺设计。对于该步来说,一般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工艺技术部需要设计工艺配方,同时确认工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将其记录到《产品描述表》中。在此过程中,研发人员需要与供应链部门沟通新产品开发中使用的原料、包装材料等信息,同时提出原材料的采购要求。

第五步:准备实验室样品。准备实验室样品通常情况下由实验室负责。研发人员在研发试验室中,需要对产品的基本形态,尺寸,规格等,通过研发确定产品的雏形。通常情况下,产品雏形包括多个供应商原料小样的测试,并且至少需要3个以上的样品供市场部门的确认。在试验时,考虑到某些新产品研发项目可能无法完成,在实际研发过程中,试验室样品阶段可以跳过,直接进入第七步。

第六步:样品和配方评审。该步由实验室负责。对于样品和配方,需要研发人员进行评估,同时将样品及评估结果提交给市场部,经过评估后,市场部门给出样品接受度的评价结果。在该阶段需要填写相应的《试验报告》。

第七步:工业测试。在工业测试阶段,通常情况下,由市场部牵头,各部门配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这一步是改进的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工艺技术部研发团队需要填写相应的《工业测试申请》,安排相应的工业测试,同时通知供应链采购团队,进一步确定关键原料的使用量。

在整个工业测试过程中,需要工艺技术部与质检部积极参与,同时作为第三方审核部门,对产品质量和设备运行参数等进行监控。在此过程中,通过QC常用工具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对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原因进行确定。

收到《工业测试申请》后,生产部门需要根据生产线的产能,以及劳动力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对工业测试时间进行确认,在新产品实验中,需要安排生产部门熟练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工艺技术部的指导下,对工业测试的相关生产进行安排,在工业测试过程中,需要收集实际的原料消耗和人工消耗等数据,经工艺技术部确认后,在Sap系统中录入上述数据。

第八步:评审配方、工艺和样品。该步由市场部负责。在评价样品的形态、性能、外观、可操作性等方面,市场部门作为主要的部门,通常情况下,在确认接收所有上述项目后,工艺技术部才能进行产品验证,对于产品如果市场部门存在异议,这是需要工艺技术部重新安排实验室进行工业测试。

第九步:产品验证。该步通常情况下由工艺技术部、质检部共同负责。样品经过评审后,作为工艺技术部门需要组织安排一系列的产品测试,对产品进行相应的理化分析,Yn公司在研发新型照明母线产品的过程中,在传统的流程中,由工艺技术部研发人员独立完成此环节的性能测试,新产品研发流程改进后,根据要求,需要由工艺技术部门与质检部门共同参与产品的测试。对于之前的经验,质检部人员可以与研发团队人员进行分享,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发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

第十步:确认。对于该步,通常情况下由市场部负责。在获得工艺技术部门的质量回馈后,市场部门需要对新产品进行书面确认。

第十一步:是否需要试生产?该步由市场部负责。在管理流程中,此步也是更新的关键。如果确认不需要试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进入第十四步。

在评估过程中,一旦确认新产品存在影响产能或需要改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试生产,同时需要全面评估新产品的上线能力,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直接进入生产阶段,进一步造成浪费。

第十二步:试生产。在试生产阶段,通常情况下,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在整个试生产阶段,工艺技术部门研发团队依然是项目的领导人,在进行试运行前,将预期试生产周期通知供应链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在此过程中,通过统计过程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参数进行控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找出异常和异常原因。

第十三步:试生产评审。在试生产评审阶段,通常情况下由工艺技术部负责。对于试生产产品和工艺,一般由工艺技术部新产品研发团队牵头进行评估;对于产品质量标准的适用性,由质检部进行评估,提供依据临时产品标准实施的检测报告;生产部门评估新产品生产能力;对于生产设备的适用性,由工程部门进行评估。以上所有评估结论必须填写于《试生产评估报告》。

第十四步:设计输出。负责部门:工艺技术部。工艺技术部完成并发放所有相关设计输出文件,这些文件包括:《产品组成》、《原材料清单》、《配料表》、《生产工艺》、《产品描述表》等。

第十五步:首次生产。负责部门:生产部。生产部门安排正常生产,工艺技术部配合,并在此评审配方和生产工艺。

第十六部:正式生产。在正式生产阶段,通常由生产部进行负责。以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为宗旨,在后续两个月内继续评估所有相关的技术文件,同时根据实际运行结果对其进行调整。

3项目研发阶段流程改进核心

①明确各部门职责。项目研发阶段因抛弃单纯的实验室管理思想,要将研发过程融入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必须由市场部牵头,工艺、质检、生产、供应链全面配合,才能大大提高研发的成功率。②严格执行研发流程记录制度。过程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环,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也必须建立完整记录,要摒弃以往那种只要结果,不管过程的错误导向。只有如此,才能找出项目失败的原因,提高成功率。③增加关键流程。在一般项目研发中,对于试生产本身一般不进行评估,而Yn公司的流程改进特别加入这一流程,主要在于再一次对样品做整体评审,以确保产品符合技术要求的同时又能适应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裴春海.“西地数字化变电站”项目研发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9.

化工工艺安全评估篇8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安顺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由于受到当下的教育背景、区域区位、当地的经济条件、教师队伍等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社会对中小学艺术教育观念的偏见,城区与偏远农村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差异性等。

一、艺术教育的文化与经济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应试教育下的艺术教育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深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科举取士的传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就实质来看,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原因是:我国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发展完善,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理解,加之在选择人才时,大部分都是通过考试进行筛选的,以至于社会各界都认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选拔出优秀人才。学校领导从思想上也非常重视各门文化课的教学,而艺术教育课则被视为唱歌、玩耍的/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的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因为教学设施和教育思想的落后,这种情况在农村更是普遍,所以我国的艺术教育更是难以开展。鉴于上述情况,校长不能完全摆脱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只能开展以升学为目的的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的特殊作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主要指艺术课程教学、课外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三方面。这三个方面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艺术教育

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等存在着很大差别,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很突出。一方面,入学率从城市、县镇到农村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另一方面,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不如城市。因此,艺术教育滞后、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农村边远地区最为严重的问题,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对于维持生计都有困难的人来说,环境艺术,尤其是人造景观是一种奢侈。在我国,农村的屋前屋后种满了蔬菜甚至玉米,尽管它的古代园林闻名于世。在英国也有同样的情况:中上层阶级乐于谈论花园的优美雅致,而平民阶层想的更多的则是怎样维持生活。“景观为大众服务”通常是理想主义者和专家谈论的话题。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学校艺术教育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性。通过对艺术教育发展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我们研究安顺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情况做了理论准备。

二、研究对象

(1)安顺市周边农村经济情况

以安顺紫云县为例,紫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大多数农村现状与紫云相似。条件恶劣、起点低,但通过努力,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是有较大潜力的,紫云县的经济发展要得到提高,只要解决好农民的知识技术问题,加上结合实际,同时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农民的经济收入会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会早日完成,农民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紫云农村经济收入结构模式如图所示。紫云县的农村大多分布在边远的大山中,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加上农民思想的落后,知识水平不高,制约着紫云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收入结构简单,农民的收入主要是种植农作物、外出打工为主。

(2)安顺市周边农村教育条件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对艺术课使用的各项设备、器材无力购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和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另外,由于教育经费不足,致使学校师资严重匮缺,一名教师往往要担任两到三门以上的课程,没有更多地时间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做深入的研究。对此,学校领导在制订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条件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基本条件建设与别的学科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

(3)安顺市周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与其他学科相比,安顺市周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相对来说最为薄弱。据调查,安顺农村艺术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仍多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这些主要科目,而体育、艺术、地理等科目的师资则缺编严重,多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很多科目难以开齐。为了完成“一师多科”的重任,多达80%的农村教师不得不工作8小时以上,40%的教师需要完成18节以上的周课时量,一些教师的周课时数甚至超过25节。甚至有些学校连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都没有给学生上课的是由其他科任老师,还有些学校根本没开设美术课,有的开设了美术课,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还是让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另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工资待遇不仅决定着教师职业是否能够吸纳来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在职后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安顺市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仅在总体上低于城市教师,而且县、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差,教师生活水平低、工作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已成为安顺市农村教育的普遍问题。长此下去,势必会加速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影响教师的工作表现,导致骨干教师流失或另择他业。

此外,当前很多艺术类的师范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笔者对一些将要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走访调查,调查显示,约有85%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及贫困地区工作,另有30%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学去任教。原因是,他们觉得农村条件太差,对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不利。另有一部分大学生留恋大城市,认为做教师太穷、太苦,在社会上地位不高,想改行从事其他工作。高等师范艺术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不愿到中小学工作,导致师资队伍的脱节,直接影响了这些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三、艺术教育的解决方式

(1)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农村,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和社会对艺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都很重要。而今,教育界呈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由于该地受地域环境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家长与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学校很难开展艺术教育也很难将艺术教育涉及到每位学生。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搞艺术教育是城里学生的事,农村孩子没有搞艺术的资本和天赋,甚至还认为教师热心艺术教育是不务正业,会误人子弟,学生热心艺术教育是走歪门邪道,只有认真学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才是正路,才能金榜题名和出人头地。同时,由于受农村经济收入的制约,家长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在学生艺术教育上搞艺术投资,甚至抱怨学校为他们的学生订了些没用处的书(音乐、美术教材),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另一种是:由于我国由来已久的用人制度和高考选拔制度的原因,加上长期以来的文化传统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不仅在教育界,在社会上也存在着把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好坏的标准,这在无形中给艺术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破除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以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的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形成合理的结构。素质教育把全面发展落到实处,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以整体性、群体性、潜在性为目标,塑造受教育者的良好素质。我们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式,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2)国家应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扶持

首先,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估体系,要依据素质教育的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强化评估内容的全面性、评估方式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评估过程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把艺术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评估之中;把教师艺术教育的业绩纳入教学评估之列。还要加强评估结果的运用,把艺术教育的评估结果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年终考评晋升职称的时候把艺术教育作为的重要内容对待,使评价管理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才能调动教师从事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艺术教育督查,要督查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到即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器材、有效果。

其次,国家应增加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投入,以及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艺术教育事业与其他学科教育事业的投入应该持平、和谐发展,确保艺术教育经费的充足和利用的合理。然后,各级政府还要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依照安顺经济发展现状,国家和省两级财政应承担大部分的办学经费,县乡两级政府则也应适当承担小部分的办学经费。再次,有关部门要对艺术教育经费进行依法监督管理,确保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量发放,教学设施的充足。

最后,健全法制,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加强依法治教力度,提高艺术教育法规文件的规格。目前学校艺术教育最高规格的文件是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作为部门规章,其法规约束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法规的规格,用行政法规来规范学校艺术教育,推进艺术教育的法规化,确保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同样,还要适当调整升学考试科目。政府可以适当调整中、高考升学考试的考试科目,打破传统的文化课垄断的局面,将艺术类课程按照一定比例成为升学考试中考查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学校应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安顺地方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这给安顺中小学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此,安顺市农村中小学应将富有民族民间创意的地方歌舞文化、服饰文化、艺术作品、体育文化、民族节日文化等内容融入艺术教育教学之中,开发出适合本校特点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如选修课、专题讲座、生活技能性课程、艺术欣赏性课程等内容。同时,安顺市农村中小学在开展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时候,应与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教学,向学生们传授蜡染、木雕、刺绣、编织、剪纸、银饰等艺术创作技术,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到当地的文化用品开发和民间艺术创作等文化产业建设中去,鼓励学生参与地方民间艺术的拯救和传承,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出一批培养出具有雕刻、刺绣、蜡染、民族舞蹈、山歌演唱、地戏表演等特长的劳动者,为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服务,还可以让学生把知识优势转换为文化产品,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也为地方民间艺术教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尽管当前安顺市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能认识到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因地制宜地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和开展本土艺术教育,把艺术课真正作为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认真抓好,安顺市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就一定会展现出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李婷.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23)

[2]田慧生.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8)

[3]肖远军.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4]文冬茅.艺术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政策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化工工艺安全评估篇9

关键词:化工项目;影响评估;要点

1引言

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在一些规划项目进行建设施工后,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及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预防、减轻环境危害的有效对策与措施,同时还包括跟踪监测的具体制度和方法。化工工业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其对我国环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难度较大,充分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有效工具的作用,可为化工类项目的决策服务。在此,笔者就着重分析化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2.1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总图及选址合理性分析要点

化工项目环境可行的前提是符合产业政策、相关规划,总图布置和选址合理。化工项目原则上应进入依法设立、环保基础设施齐全的产业园区,并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应从产业定位、土地规划、空间布局、市政公用工程(是否符合园区关于集中供热、供水、污水处理、供电、供气等要求)、环境保护、企业准入等方面论证项目与园区规划的符合性。

化工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还应满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GB50160-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关于项目选址、总图布置、防火间距的要求;环评应给出总图布置优化建议。

产业政策和宏观规划符合性方面,国家层面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石化产业和轻工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另外还需关注项目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港口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2.2工程分析要点

化工项目环评预测的基础是准确的工程分析。工艺方案的选择、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污染源源强及排放参数、清洁生产等是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工程分析的重点在于划分化工生产单元,按照化工单元给出发生的反应及工艺类型,各单元原辅材料、资源和能源消耗情况,分析物料流向及变化,确定产污节点及污染物,运用类比、实测和物料衡算等方法,核定三废产生源强。

工程分析要给出带排污节点的工艺流程图,对于含化学反应的单元应将主要化学反应式一一列出,主要装置操作/反应温度、压力、物质的转化率/冷凝效率、催化剂等工艺参数,要给出主要工艺单元/全厂的物料平衡、水平衡、蒸汽平衡、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平衡等。

化工项目还应关注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并给出源强,如开停车、检修及装置泄压排放等。

另外,对于改扩建或技术改造项目,还应给出现有工程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污染源及排放强度、主要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重点关注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及“以新带老”工程内容,尽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关于依托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化工项目要求选址于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园区,园区公用环保设施是可以或必须依托的;对于改扩建项目,原有工程的公用环保设施有相当部分也是可以依托的;对于依托的可行性,应进行详细论证,主要包括依托工程的设计处理能力、现状处理规模、剩余处理能力;依托工程的处理工艺、边界条件;最好有监测数据支撑依托工程可稳定达标排放等。

关于无组织排放源强的确定:化工项目无组织排放涉及装置区、罐区、装卸站等。储罐区无组织排放源强推荐采用《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2000)附录a给出的各类罐型大小呼吸损耗估算公式;装卸站无组织损耗(包括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可参考《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GB11085-89)估算,再根据装卸产品的物性,估算蒸发损耗量;装置区无组织损耗量无成熟可靠的计算方式,一般按照原料年用量或产品年产量的0.1‰~0.4‰粗略估算,在设计资料非常详细的情况下,可根据静态密封点和动态密封点的数量及其泄漏率标准,根据泄漏经验公式估算无组织损耗。

2.3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要点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是化工项目环评的重点之一,是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重要环节。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要对不同的处理工艺进行比选,给出选定工艺设计处理能力、详细的工艺流程、各单元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在国内外的应用案例及效果等,最好有类比监测数据来支撑其工艺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对于化工装置余热、余压、冷凝水、中水等给出推荐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分区方法及防渗方案,可参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1303-2010),首先将厂区划分为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再将污染区进一步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特殊污染防治区和一般污染防治区;结合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各污染防治区的防渗结构和防渗要求;涉及地下水敏感区的,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监控井,必要时应设置应急抽水井。

对于委托处置的危险废物,要附委托处置协议,处置单位的营业执照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化工项目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无组织排放,应设定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防护距离内不应有居民点、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涉及拆迁安置的,要有拆迁安置方案。

2.4环境风险评价要点

化工石化项目环评的重点之一是可信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环境风险评价应以环境风险识别,重大危险源和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强和发生概率,风险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及其充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重点,后果计算可适当弱化。

目前,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依据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等。

环境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设施和危险物质的识别,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途径的识别(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等)以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

有关生产设施风险的识别:应结合安全预评价结果进行,但区别于安全预评价,不是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都存在环境风险,安全预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并不等同于环境风险重大危险源;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装置区风险识别、储运工程风险识别(包括厂外运输)、公辅工程风险识别等,重点关注危险物质在线量或储存量大、高温、高压、存在化学反应的生产设施。

有关物质危险性的识别:物质危险性识别应包括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等;主要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中文版)、《常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手册》、《化学物的毒性及其环境保护参数手册》等进行危险物质的物化和毒理数据查询;重点关注易燃易爆、易挥发、毒性强、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物质。

有关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正确理解功能单元的定义,功能单元指“至少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它单元分割开的地方。”关于这个定义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储罐区,我们是以单个储罐作为一个功能单元,还是以整个罐区作为一个功能单元来判定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呢?本文倾向于后一种理解。

有关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在风险评价中,一般人都存在这样的误解,即最大可信事故以及后续的源强和后果计算是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而从最大可信事故的定义并不能看出这一点。因此,本文认为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应全面考虑各个风险单元,而不仅仅是重大危险源。另外,导则并没有给出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方法和原则,本文推荐首先根据个人经验筛选一定数量的最大可信事故,然后可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附件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对前面筛选的最大可信事故所在单元进行分级,把级别为一级和二级的单元可能发生的最大可信事故确定为风险评价的最大可信事故。

有关后果的计算:气象条件可选择静风、小风和区域多年平均风速,稳定度a、D、F级;必须给出半致死浓度(LC50)范围、伤害阈值浓度(iDLH)范围,一般还需给出短时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范围,对于恶臭类气体可给出嗅觉阈值浓度范围。另外,化工项目还应重视危险化学品的交通运输风险。

2.5其它

石化化工建设项目为高耗能行业,且多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较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大型化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一般不应低于二级。

位于国家重点控制区范围内的新建化工项目执行重点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行区域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污染物包括So2、nox、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环评报告中应体现削减方案。

近几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有增加趋势,公众的环境意识有显著提高,化工项目由于其环境敏感性,其环评的公众参与工作不容忽视,在采取信息公示、发放调查表形式的基础上,必要时开座谈会、论证会、专家咨询会等。对于特大型化工项目一般应进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对于涉及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如自然保护区、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的,要进行专题评价。

3总结

总之,化工类项目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在现今社会以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前景下,需要通过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各个方面都有新突破,科学评价化工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将项目的建设与保护环境密切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化工工艺安全评估篇10

(一)提高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力首先,煤炭企业市场竞争激烈,一味打价格战只会影响到煤炭企业的发展。要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关键还在于提高企业的软实力。重视煤炭质量评估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对煤炭质量的重视氛围,引起员工对煤炭质量的重视度。其次,2008年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煤炭市场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煤炭企业加入到国内市场的竞争。例如:2013年第一极度国内煤炭产品进口量就增加了30%,达到了8000万吨。国外煤炭企业进入国内,对国内煤炭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国内煤炭价格一度下降。与国外煤炭企业的先进生产工艺相比,国内煤炭质量不高,更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最后,煤炭生产工艺越来越先进,技术革新不断进行,煤炭企业的生产量不断增加。从目前国内的市场的煤炭供需情况来看,已有供大于需。重视煤炭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煤炭企业转型的新方向。

(二)提高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国内煤炭企业的管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管理模式一直比较粗放。正是这个原因,国内煤炭质量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过于依赖传统的煤炭开发方式和技术,对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革新还不太重视。做好煤炭质量评估是需要煤炭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相互配合完成。因此,做好煤炭质量评估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煤炭质量评估是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生产、监管、评估指标建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一套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对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提高煤炭生产安全性一直是煤炭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质量评估管理的重视和建立,都需要重视和提高企业生产的环境、改良生产工艺、革新技术。在这样的环境下,煤炭企业生产的安全性系数就不断提高。这样不断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将大大提高国内煤炭企业生产的安全性。

二、基于质量评估的煤炭经济管理策略

煤炭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命脉,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的今天重视基于质量评估的煤炭经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结合本人对煤炭质量评估的多方面研究,对完善煤炭经济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煤炭企业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面对国内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巨大的市场压力,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煤炭企业的改革。首先,建立规范的煤炭企业生产审批制度。严格取缔市场上不合法、生产设备落后、技术落后的煤矿,对一些上规模的煤炭生产企业,要积极重视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在企业内部通过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质量评估重要性的认识。在企业内部营造煤炭质量评估的积极氛围,鼓励每个员工积极投入到企业内部质量评估的创新中。最后,鼓励企业内部开展积极的经验分享,对做的好的案例和经验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让更多的员工掌握和应用。建立质量评估学习文化墙,积极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学习沟通平台。

(二)明确建立质量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国内企业也有建立质量评估体系,但从执行的结果来看并不理想,成了形同虚设。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质量评估体系建立时还没有明确的基本原则。首先,坚持科学、综合性原则。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综合性是实现企业质量评估水平高效的关键。因此,在体系建立之初就选择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体系,重视多项指标的综合性评价。其次,坚持实用原则。一套质量评估体系只有对生产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价值才能真正对煤炭生产质量水平的提高产生影响,也是质量评估体系存在的价值所在。最后,坚持宏观性原则。宏观性原则对煤炭开采的量、时间、质量有积极的指导价值。坚持宏观性原则,可以有效调整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利润增长,盲目扩大经营现状,通过质量评估体系的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实现煤炭企业管理的综合水平,实现利润与内涵的同步增长。

(三)完善质量评估体系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质量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一个好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也是实现该体系价值的关键所在。首先,明确煤矿生产死亡率的指标考核。参考国外煤炭生产的死亡率指数,美国为0.03,印度为0.5。从生产安全角度的考虑,将煤炭生产的死亡率指标定在“0”是可以实现的。实现煤炭生产0死亡率也是煤炭企业努力要实现的发展方向。其次,明确煤炭生产的环境指标。煤炭生产是一项污染较严重的生产活动,近年来国家多环境保护的重要越来越重视。作为现代化煤炭生产企业,重视生产活动中环境指标的考核是非常重要。例如:开采中污水处理的指标,开采空间的粉尘指标,开采工人尘肺病的发病指标等等。最后,将生产效益作为指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企业,生产活动效益最终还是衡量一个经营成果的关键。将生产效益纳入到评估考核指标,全方面的评估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四)重视低耗能的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社会都在追求绿色低耗能的生产活动,重视低耗能的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对保障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关键。煤炭虽然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如果能够深入开发,也可以实现煤炭的低耗能开发。首先,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起低碳运作管理思想,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降低办公成本和管理成本。优化企业内部组织,减少管理人员臃肿的现象。其次,坚定落实企业质量评估系统的各项指标,重视环保指标的落实,积极相对生产能耗。最后,重视煤炭产品的深加工。除了传统的燃烧供热外,还可以及时回收煤炭燃烧后的剩渣,做回收加工提炼处理。还有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将煤炭做深加工、提炼,增加煤炭附加值,提高煤炭生产的质量水平。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