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幼儿教育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4:06

城市幼儿教育现状篇1

[关键词]留守幼儿;发展需求;心理健康

学前阶段是幼儿成长发展、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与父母的聚少离多,使得他们在心理、行为、情感、个性的发展中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甚至存在着一些缺陷。对于留守幼儿,不论乡村、城市,不论年龄大小,都需要家庭、校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关注、共同关爱,给他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

一、留守幼儿教育带来的影响

1.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留守幼儿多由祖辈或亲友照料,因此易形成以下情况:溺爱、娇宠,幼儿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意识,个性任性、霸道;祖辈大多年迈,体力、精力不济,孩子在生长过程中的种种需求(生理与心理)得不到很好的满足;由保姆或亲友非直系亲属照料,孩子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

2.家园教育理念不协调。留守幼儿的父母大多与教师无法正常交流,父母往往无法获得孩子成长的第一手资料,在教育理念上较难与教师达成一致。祖辈、亲友等人往往只注意到孩子的衣食暖饱,往往忽视孩子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的培育,以致他们的身心成长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二、留守幼儿教育策略

留守幼儿身心幼稚,在情感上长期得不到安全与满足,易形成冷漠、孤僻;自控能力差;胆怯、拘谨;霸道、娇纵等种种不良的个性特点。

1.主动出击,与父母或监管人形成育理念。利用校园网站,将留守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用文字、照片、视频的形式上传在校园网站的班级频道中,让在外工作的家长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了解到孩子的最新动态,明白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和表现。家长在教育幼儿时碰到的问题与困惑,也可以通过网站的家长信箱直接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或者通过短信、电话、QQ等多种便捷的联系方式,帮助教师与家长之间彼此达成一致的幼儿教育理念。同时,做好祖辈、亲友等监管人的工作,让他们明白幼儿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个性的塑造、情感的满足、品行的养成更是幼儿将来幸福生活的关键,要多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用日常的接送时间、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不同表现特征,共同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利用孩子的最近发展敏感期,放大孩子的优点,弱化他们的缺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更好的成长发展。让留守幼儿的父母或祖辈亲友结对子,给他们介绍班上的优秀父母,推荐优秀的教育节目、网站、杂志,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教育资讯,学习他人的育儿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方法,更好的聆听幼儿的心声,用适当适时的方式教养子女。

2.发挥教师自身的亲和力,创造一种温暖、宽松的氛围,给他们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温柔的抚摸、一句温暖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浓浓爱意。多制造机会让留守幼儿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长处,促进他们多元智能的发展,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自我暗示“我能行”,以点带面积极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城市幼儿教育现状篇2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

《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将幼儿园教育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创设、生活活动、课程和一日活动四个量表。四个量表又分别由室内空间、室内安排、家具设备、游戏材料、布置展示、室外空间、教工需要、入园离园、进餐、午睡、如厕饮水、户内游戏、健康、社会、科学数学、语言、艺术、一日安排、人际互动等19个子量表组成。量表共分为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和优秀五个等级。结果表明,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得分低,与城市及县城幼儿园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二)教师情况

1.师幼比情况。以大班为例,农村幼儿园目前班额均值为36人,但幼儿园之间差别较大,师幼比均值为1∶22,个别高达1∶50,而城市和县城师分别为1∶16和1∶20。由此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匮乏,师幼比远未达到规定标准,远低于城市和县城。

2.教师学历、专业及职称情况。在农村幼儿教师最后学历中,初中占12.2%,高中占30.9%、中专占43.6%、大专占12.7%,本科仅有0.6%;在所学专业中,仅有21.0%是学前教育专业;拥有教师资格证者45.9%,其中仅有26.0%是幼儿教师资格证。城市幼儿教师最后学历中,100%为中专以上,其中49.6%为大专,39.3%为本科及以上学历,91.9%拥有教师资格证,其中82.2%为幼儿教师资格证。县城幼儿教师最后学历中,98.1%为中专以上,其中55.8%为大专,25.5%为本科及以上学历,72.5%拥有教师资格证,其中56.3%为幼儿教师资格证。由此可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以低学历、非幼教专业、无教师资格证为主,无论是学历还是专业都比城市及县城幼儿教师相差甚远。

3.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参加过3次以上培训的幼儿教师农村有33.5%,而城市和县城分别为73.5%和60.2%,可见农村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远少于后两者。

(三)财政投入情况

为使对比更为合理,生均成本和生均年度公用经费以研究对象中的公办幼儿园为例。1.幼儿生均成本情况①。调查显示,农村生均成本为997元/年,城市与县城分别为3273元/年和2618元/年。2.生均年度公用经费情况②。调查表明,生均年度公用经费均值农村为130元,城市与县城分别为790元和513元。3.教师月收入情况③。根据教师月收入调查,比较均值得出,目前城市幼儿教师月收入为1540元,县城与农村分别为957元和783元。由上可见,农村幼儿园生均成本、生均年度公用经费远低于城市和县城,仅为城市的50%左右。财政投入的城乡不均衡及对农村幼儿教育投入的不足由此可见一斑。

(四)儿童入学准备情况

1.数学入学准备情况。数学总分为30分,对测查结果总分进行均值比:农村幼儿数学总分得分率为65.4%,县城与城市分别为75.4%和79.0%(见表2)。由此可见,农村幼儿教育质量较低,并没有真正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2.语言入学准备情况。语言总分为33分,对测查结果总分进行均值比较:农村幼儿语言总分得分率为57.44%,县城与城市分别为56.50%和67.22%。通过单因素分析,表明农村及县城幼儿数学总分得分与城市幼儿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说明在语言入学准备方面,农村及县城幼儿整体准备不足,且与城市幼儿存在一定差距。

二、分析与讨论

幼儿教育公平应当包括幼儿享有平等的入园机会、享有平等对待的教育过程,同时应积极消除各种引起教育结果不公平的因素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师资状况还是财政投入,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均存在较大差距,最终反映到幼儿身上的是入学准备方面的差距,反映了幼儿教育的不公平现状。

(一)幼儿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探析

1.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第一,教育环境质量差,大部分幼儿园无钱买教学活动材料,除了桌椅板凳外没有任何游戏材料,除了课本外无其他图书可阅读,户外大型玩具除了土制的木质滑梯外一无所有;第二,教师数量匮乏,班额过大,师幼比远未达到国家规定,且远低于城市和县城幼儿园;第三,待遇低,高素质教师难以留住。第四,培训提高机会少,教师素质普遍较低。这些必备教育资源配置的欠缺,致使农村幼儿享有教育机会少,且质量低。

2.教育过程简单粗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农村,受专业水平所限教师不能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加之没有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教师在班级环境中不能为幼儿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更做不到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因此,连基本保教工作都做不到位的农村幼儿教师,就无从“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3.教育结果得非所愿。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由于专业水平较低,只能会什么教什么,会怎样教就怎样教。他们最熟悉的教学方式就是自己接受小学教育时的“读写算”和“手背后,都坐端”的小学集体教学模式,加之家长缺乏对幼儿教育的正确理解,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小学打基础,要求幼儿园提早教授小学一年级知识,这对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如上所述,城乡幼儿在语言、数学方面的差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幼儿在教育结果方面的不公平现状。

(二)优化农村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

1.加大对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提高教育生均成本。201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经费要占GDp的4%,“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因此,政府应提高幼儿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经费比例,并着力从提高教育生均成本做起。在固定资产、生均公用经费、年度人员总经费等方面提出最低要求,并制定相应标准。

2.优化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实施监管机制。政府在配置资源时要注重补偿性和农村优先性原则,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按比例承担,且县、镇比例应小于省市和国家的比例(县、镇资金有限是造成农村幼儿教育资源长期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对资源配置实施监管,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资金到位及其有效利用。

3.制定保障幼儿教师平等权利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幼儿教育的公平性不仅仅是一个资源占有和分配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教育内容和课程的问题,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实现幼儿教育过程公平的关键环节。因此,幼儿教师的配置是实现幼儿教育公平的基本条件。通过设立保障城乡幼儿教师平等权利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比如教师编制、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以此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加强幼儿教育宣传,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科学认识,消除各种对幼儿教育公平的不利因素,以促进幼儿教育公平。

城市幼儿教育现状篇3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育;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乡幼儿所受到的教育相比较于城市的幼儿来说,其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都是相对较差的,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从城乡幼儿的教育情况从出发,制定出更加可行的教育措施,改善教育环境,改善城乡幼儿受教育的现状。

二、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由于灵活的办学模式,大中城市和城乡地区的适龄学前儿童得到了幼儿教育的机会。近年来,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幼儿教育出现城乡差别大,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缺乏地方性幼儿法规建设等问题。当前,由于人们的观念和认识的不足等原因,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因而幼儿教育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1.幼儿教育城乡差别大

城乡幼儿的低入园率导致全国幼儿入园率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城乡人口庞大,幼儿教育设施不健全,人们的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缺乏地方幼儿教育法规建设,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健全,很多民办幼儿教师学历较低,稳定性较差,这是城乡幼儿教育发展较落后的原因。相比大中城市,幼儿教师学历较高,专业化较强,因而师资队伍建设比较健全。城市居民的观念与认识较向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较大,因而城乡幼儿教育差别较大。

2.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1996年,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是1.29%,1997年占到全国教育经费的1.35%,1998年占到全国经费的1.36.是历年来最高的一次。到2002年只占到全国经费的1.23%,是历年投入教育经费最低的一次。这与幼儿园占全国教育教育总人数的9%相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国家在2003年首次提出幼儿教育按成本合理收费的改革,但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还是严重不足。

3.多主体办园,管理混乱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园从1995-2001年分别增加了9.2%和16.2%,教育部门办园增长缓慢,民办园增长较快。2004年民办幼儿园达6.22万所,入园人数已占总人数的21%。因此,社会力量办园上升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为适龄儿童入园提供了很多机会。但各地方政府对幼儿园的教育不够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还有一些城乡地区在乡镇撤并后,一部分学前班被撤销,导致一些城乡的民办小型幼儿园条件较高,致使更多的城乡适龄儿童入不了园。

三、城乡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1、城乡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制约了城乡幼儿教育的发展

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城乡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比较大。经济的制约导致城乡幼教教学设施的落后和不足,许多城乡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幼儿学校教室十分简陋,课桌椅陈旧,也基本没有游乐设施、多媒体教学设施等硬件设施。城乡现有的条件也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幼教人才,教师后备队伍建设不足,十分不利于城乡幼教事业的发展。

2、城乡家长幼教观念不足

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幼儿之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城乡地区农业活动频繁,消息相对闭塞,家长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等,往往忽视对幼儿的教育。新时期以来,民工潮等导致留守儿童和打工子女数量呈上升趋势,幼儿教育“不可避免”的被忽视了。

3、各界对幼教事业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对城乡幼儿教育普遍重视不足,监管不力,相关的措施和政策缺乏,导致幼教事业的发展不畅,尤为严重的是幼教师资力量的不足。此外,政府政策不能保障幼师教育的发展,也难以吸引新鲜人才的加入,这导致城乡幼教事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国幼师培养的途径主要是中等师范,幼儿学校中中专学历的教师占较大比例,高学历、高层次的幼师比较缺乏,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幼教事业的发展要求。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幼师只不过是无法通过高考进入本科学院进修的职业选择,对幼教认识严重不足。

四、城乡地区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家对于城乡地区幼儿教育的投入不够

在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2%左右被用于幼儿教育,而在这部分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这之中能够提供给城乡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经费短缺使得城乡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特别偏僻边远的地区,由于工资报酬极低,幼教对于这份工作就更加提不起兴趣。而本来就不多的幼儿教育师资又流向了待遇相对较好的乡镇幼儿园,这样很多城乡幼儿园往往不得不挂靠于经费相对充足的小学成了实际上小学的学前班,这样一来,幼儿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幼儿教育阶段的特色。

2.城乡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就城乡的幼儿教育出台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没有像城市幼儿教育一样规定,多少个儿童就应该享有一所幼儿园以及每年国家应该定向的向这些幼儿园的补助费用。而在城乡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地带的“空白”,使得该得到执行的没有保障。一方面,城乡儿童对幼儿教育迫切需要,但是另一方面,制度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这样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五、促进城乡教育发展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强化内部管理

(一)究其根源,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思想,对纠正这种倾向尤为重要。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转变教育观念,并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育行为。

(二)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多渠道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

(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教师应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教师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参与者。

(四)利用城乡教育资源优势开设园本课程。《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朴素的资源观。

城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幼儿到现场学习,田野、果园、饲养场都是良好的教育资源,孩子们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学习,崇尚自然,通过自己感受去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得知识。

2.加强宣传,扭转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

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此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

借助报刊、网络讲座和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的幼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间独立的自由“小天地”-投放图书、玩具、彩笔纸,以及废旧材料供孩子游戏使用,在户外庭院设置沙坑、水坑、小工具、种植蔬菜、饲养小动物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游戏的环境。

3.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教育部门对纠正此倾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部门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努力以正面的科学幼儿教育理念向教育部门展示教学成果,以此来建议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

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势在必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还幼儿一片自由快乐成长的天空,把幼儿园变成幼儿的乐园,从而使学前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六、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城乡幼儿的教育现状是急需改变的,对于改变城乡幼儿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我们需要在校园设施、教师素质、管理组织等方面一起着手改进,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改善城乡幼儿的教育环境,让城乡幼儿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静.城乡幼儿教育实践问题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1)

[2]邓桂华.推动当前城乡幼儿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城乡经济与科技.2011(01)

城市幼儿教育现状篇4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育教育公平政府责任

教育是我国的民生大计,需要给予足够重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对城乡幼儿十分重要。现阶段城市幼儿教育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农村幼儿教育现状不是很乐观,我国城乡人口存在很大差距,农村幼儿数量远远大于城市幼儿。由于城乡经济情况的差距,城乡幼儿教育存在不公平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转变传统思想,确保乡镇幼儿教育资金投入,公平配置城乡幼儿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公平性,促进社会和谐。促使农村幼儿获得良好教育,缩小农村幼儿和城市幼儿的教育差距。

一、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

(一)城乡幼儿教育的公平性。

城乡幼儿教育的公平性,指城乡幼儿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资源时,能获得公正和平等的待遇。其中城乡幼儿教育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1)城乡儿童的教育起点相同,城乡儿童能获得相同的享有教育的机会和权力。(2)教育过程的平等性和公平性,城乡幼儿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需要受到相同的对待。(3)城乡幼儿教育结果的相同性,就是说城乡幼儿在同样教育起点和教育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同的成功机会。城乡幼儿教育的公平性是促进城乡幼儿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二)政府责任。

现阶段,我国城乡儿童同时享有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维护城乡幼儿教育的公平性是政府的重要责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教育的公平性进行干预和引导,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公平,营造良好的、公平的教育环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城乡幼儿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一)城乡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不均。

充足的资金是城乡幼儿教育的基础,经费投入差距是城乡幼儿教育不公平的直接体现。由于城市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相关部门在经费投入上往往具有"城市偏向性",必然导致城乡幼儿教育经费存在差异,制约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二)城乡幼儿教育基础建设差距大。

现阶段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远远高于农村,在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幼儿园的配置情况远远低于城市的基础配置情况。城市幼儿园的活动场地是农村幼儿园活动场地的2倍左右,书籍、先进设备是农村幼儿教育设施的3倍。

(三)城乡幼儿教育师资力量悬殊。

现阶段城乡幼儿教育师资力量存在很大差异。据不完全统计,城市地区专业幼师数量是农村专业幼师数量的60倍,使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不高。同时,农村师资学历不高,与城市相差甚远。而且存在农村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观念制约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最终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

三、城乡幼儿教育公平化的措施

(一)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

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是现阶段政府的重要责任,政府需要充分对城乡资源进行整合和合理分配,确保农村资金充足,解决农村长此以往的教育经费不足问题。并转变传统观念,改善“城市偏向”的情况,资金投入以农村为主,确保农村幼儿教育能快速追逐城市幼儿教育,重点关注农村,促进城乡幼儿教育的公平性,积极推动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积极健康发展。

(二)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配置。

有关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职能,建立有效的幼儿教育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幼儿园区的建设,确保农村幼儿园占据足够面积,确保农村增加农村幼儿园基础建设,确保农村幼儿园的生活区满足幼儿生活情况,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这些都需要政府履行自身责任,切实落实农村基础设施配置。

(三)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切实推进教育公平。

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农村实行优惠政策,促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中,适当降低农村幼儿入学标准,积极推进教育公平,缩减城乡幼儿教育差距,促使农村适龄幼儿获得良好教育。

(四)优化农村师资量。

首先需要解决现阶段农村幼师数量稀少的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措施,提高农村幼师待遇,促进幼师涌向农村,从而增加农村幼师数量,还要促进农村幼师素质提升,政府要给予每位幼师有效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师有效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逐渐追上城市幼儿教育。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但城乡幼儿教育始终存在差距,政府需要明确自身责任,制定相关措施、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农村师资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效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尽可能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公平性,为推进社会公平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季宁,储节旺.基于公共经济视角的中国城乡幼儿教育公平性问题探究[J].科技展望,2015,02:264-265.

[2]周丽.论我国城乡幼儿教育的公平与政府责任[J].品牌,2015,04:54.

城市幼儿教育现状篇5

论文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硬件设施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未受到重视,导致其发展滞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学前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阶段,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学前教育不仅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利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学前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农村与城市学前教育质量又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以江西省抚州市作为研究个案,主要通过文献搜集、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对其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研。

一、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抚州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地域辽阔,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孩子,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人数较多。通过对全市48所幼儿园的调研,对其学前教育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具体分析如下:

(一)硬件设施不达标,安全隐患严重

在被调查的48的幼儿园中,只有4所是公办园,其他都是民办园。以前抚州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幼儿园,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公办园大多是乡镇中心小学自办园,因为有政府的财政支持,校舍大都比较好,但是附设在小学内,很多幼儿园应有的硬件设施没有配备,离国家规定的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大型活动器械数量不足或没有,玩教具数量少、简陋,教室内外区角创设大多不科学且数量太少,幼儿园应有的专门盥洗室没有,更别提多媒体设备的配置了。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的情况更加恶劣,教室多是民宅改建,活动室面积狭小,有些没有午睡的小床,幼儿中午就趴在桌上或躺桌上睡觉。

在被调查的民办园中,只有三家取得了卫生合格证,但是也没有配备消防设施。大多幼儿园卫生条件比较差,有些卫生间味道很重,教室里也能闻到,就靠空气清新剂来掩盖。餐具只清洗没有消毒。接送幼儿的车辆不是专用校车,多是面包车。教玩具很多都已经发黑,没有定期清洗消毒。大型活动器材有些生锈,有些螺丝松动。民办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有些非常严重。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低

在我所调研的48所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包括园长)的学历大多不高,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很少,大专学历的只有2个,中专学历的5人,大部分都是初中学历,并且年龄相对较大。这些老师由于未受过幼儿专业知识的教育,在幼儿教育知识、专业技能和能力方面都相对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域较分散,且有些家长不重视学前教育,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因此农村幼儿园生源较少,收费很低,民办幼儿园没有政府财政补贴,为了维持利润,节约开支,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都很低,平均只有八百元每月。如此低廉的工资和农村相对较艰苦的生活条件自然不能吸引专业人才,能留下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很多幼儿教师都是家庭主妇,在家无事做因此把这当成第二职业,只当每月贴补家用,没有把教育当成是崇高的事业,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和把工作做好的动力。因此产生了农村师资素质的恶性循环,造成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

(三)教学内容、活动安排、教学方法不合理

由于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专业训练和培训,因此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专业技能相对较低,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对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认识模糊,她们往往选择教幼儿“实用”的认字、计算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迎合了家长的需求,一方面也是她们所能胜任的。因此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很多知识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对幼儿发展有害无益,不仅没有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把握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而且还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对幼儿以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上,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组织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幼儿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教室上课。在教学方法上,不是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以游戏的方式来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而是主要表现为以“一块黑板、一本教本、一支粉笔”的“上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识字、计算、拼音、写字为主,幼儿学数学主要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中应有的操作方法、操作材料在一些幼儿园很少或没有看到。在上课时间方面,不是根据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来安排教学,而是按小学的作息时间,上课时间长且课程安排多,有些一天下来有四五节课,这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

二、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结果,结合本人实际学前教育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强化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扶持和管理力度

教育是关系到民生和国家未来的大事,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和人事投入。一方面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地方政府每年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的建设,对民办幼儿园也进行财政补贴,主要用于对农村幼儿园的条件改善。政府也可发动多方力量筹集资金,鼓励企业家和富人捐款助学。另一方面,政府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争取在每一个乡镇建立一所公办幼儿园,取缔“家庭式”的不规范幼儿园,对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帮助其进行规范、整改。

(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师资水平

1.制定相应措施,吸引优秀的幼教人才

农村幼儿园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较差,学习机会少,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而是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幼儿园。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到农村去任教呢?政府应该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待遇,年终进行奖励,提前转正等。

2.积极开展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以提高专业水平

农村幼儿园师资薄弱的原因之一是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很少或几乎没有培训的机会,导致其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提供给农村幼儿教师学习的机会是提高其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展培训工作呢?这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首先,农村幼儿园应鼓励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自考、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提高其教学能力。对于参加在职进修取得高一层次学历的农村幼儿教师,幼儿园应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为骨干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骨干教师通过学习后再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园本培训,提高其他在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增加城乡幼儿园的交流机会,发挥城区优质园、公办园的带动力量。通过参观、交流的方式学习优质园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最后,政府要发挥其积极职能,建立系统的培训体制。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计划,由政府承担培训费用,采用理论知识学习与参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三)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幼儿园中,很多幼儿教师都没有依据《纲要》的规定来实施教学,没有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开展幼儿教育,而是以小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农村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特点,不懂得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习计算、语文等具体的知识,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文化基础,幼儿园为了生存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开设这些家长认为“有用”的课程。因此,要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就应该首先从家长着手。首先,幼儿园可以开展家长培训班,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明白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其次,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观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另一方面,部分幼儿教师缺乏正确的幼教观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针对这一原因,幼儿园管理人员和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过分重视幼儿知识,而忽视幼儿技能和情感、态度培养的现象,要把握好幼儿教育的目标,采用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四)充分利用和开发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幼儿教育

城市幼儿教育现状篇6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教育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和北京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学前教育督导和监测制度,正式启动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工作。

2012年5月,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北京市教委,依据《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工作督导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对东城区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试点。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在实践中验证督导思想、内容、方法设计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二是试点先行,为全市各区县学前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好头,起好步。督导组主要通过深入东城区听取汇报、召开区政府相关部门、教委相关科室、不同类型幼儿园园长代表参加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实地考察街道和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查看文档资料等方法,全面了解东城区学前教育工作发展情况。结合《北京市东城区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统计表》和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的数据资料,对东城区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撰写专项督导反馈报告,最终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反馈给东城区政府,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效地服务和促进了东城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督导室对东城区学前教育的督导工作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实效。

一是帮助东城区全面总结了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在服务发展上有实效。首先,区政府将“缓解入园难问题”列入政府折子工程和实事项目,并将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职责的情况列入相关部门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及年度考核范围,转变管理理念,强化过程管理,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第二,区政府在园所建设、资源配置上立足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第三,东城区在学前教育发展上注重提高保教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监管体系、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体系,家长对学前教育工作满意度逐年上升。

二是帮助东城区客观分析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建言献策上有实效。针对园所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建议区政府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资源配置与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园所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针对有些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相对薄弱等方面情况,建议区政府继续深化经费投入机制的研究,进一步加大对街道幼儿园经费投入的力度,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协调发展;针对《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园所建设未能全面完成预期目标任务的情况,建议区政府要加强《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及时调整、完善,保障《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三是促进东城区建立边查边改,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工作机制,在加强薄弱环节上有实效。在落实《行动计划》过程中,东城区建立了由区政府办牵头、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相互配合,教育督导部门发挥督促、协调、指导和服务作用的自查、自评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促进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合力,有效推动东城区学前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试点,探索积累了适应学前教育的督导策略和方法

在市区两级政府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跟踪督导区县政府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这种过程性督导中,我们探索积累了适应学前教育的督导策略和方法:注重督前沟通,形成市区两级督导思想、理念共识,为区县自查、自评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注重发挥区县主体作用,着眼于调动区县在自评和督评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督导过程中调研,着力在帮助区县总结发现经验,提出有效建议;注重督后及时交流反馈,着力在与区县平等合作,深入研讨,共同谋划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准确定位,牢固树立为促进区县学前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教育督导宗旨,把服务发展和合作督导的理念贯彻于督导工作始终。督导对象定位为各区县政府,督导形式定位为专项督导。在设计专项督导的指导思想时,突出以引导区县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为出发点,以督促、指导区县政府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职责和任务为重点,着力关注发展学前教育布局规划的有效实施,着力关注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的有效缓解,着力关注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与落实。在专项督导过程中,探索运用发展性督导评价思想、合作性督导评价模式,突出区县政府在专项督导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双方的平等合作,共同研究、分析、寻找区县学前教育新的发展点,为促进区县政府加快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是科学监测,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在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过程中,我们制发了《关于做好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统计工作的通知》(京教督【2012】3号)和《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统计表》(京统函(【2012】73号),通过建立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年度监测台帐,持续统计分析体现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信息,跟踪监测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为学前教育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信息。同时,运用好社会评价机制,通过北京市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增设学前教育工作的调查指标,及时掌握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反馈信息,在区县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过程中,充分运用各区县学前教育满意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三是聚焦重点,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项督导的内容和导向。在设计专项督导内容时,突出学前教育外延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兼顾内涵发展的重点要求。专项督导内容涉及组织领导、园所建设、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六大方面,并细化为32个二级指标。突出重点,结构简明清晰,整个指标体系力求突出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要求,督促、指导区县政府有效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在专项督导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导向:①北京市制定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区县的落实情况;②区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③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和发展的情况;④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的情况;⑤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入园、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无证幼儿园的分类治理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

四是着力建设,突出学前教育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完善学前教育督导工作。组建了以线联平主任为组长,关国珍副主任为执行组长,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综合处专兼职督学、市教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员、特约教育督导员和市人大、市教育学会、市教科院、北师大有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化督导队伍。注重在督导调研、督导文件和工具的研制、专项督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更新督导理念,创新督导方法,提升督导能力,促进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同时,通过督导试点来检验、完善《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工作专项督导的通知》和《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工作督导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是否科学合理、导向正确;检验测评工具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性强;检验评价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实效性强,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督导工作。

督导与调研相结合,几个需要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第一,需要加强学前教育的法制建设,依法保障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尽快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管理和经费投入的体制与长效机制,为社会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稳定非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依法保障学前教育资源不再流失。

第二,需要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强资源配置与需求的前瞻性研究。需要市区两级政府共同努力,系统做好适龄儿童人口现状调查和未来变化预测,尤其是外来适龄儿童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现状和变化预测;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动各方力量,破解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难点问题,积极推进园所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的落实;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关注解决办园条件的不均衡问题,促进区域、城乡、园所之间的均衡发展。

第三,需要市区两级政府继续加强《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及时调整、完善,保障《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链接区县学前教育动态

东城区:构建“覆盖全区、布局均衡、优质多样、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东城区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以扩大学前教育规模,缓解“入园难”问题为切入点,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公办园为基础、公办民办并举,各类型园所协调发展的办园格局;积极构建“覆盖全区、布局均衡、优质多样、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该区2011年设立1个亿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用于统筹各类型园所发展与建设。根据园所布局制定整体规划,对2011年度7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的基建工程、设备购置、人员配备及招生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增加新生学位700个左右。同时,通过内部挖潜扩大学位300个左右,总计增加学位近1000个。2012年,正在继续推进5所改扩建幼儿园建设。

在扩大园所数量的同时,东城区积极探索名园办分园、小幼衔接园、品牌输出园及托管街道园的四元模式,开拓多种形式办园新途径,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充分调动各类园所的积极性,稳定非教育部门办园数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011年相继开展了市立园年度综合质量评价、单位园自主发展评价及民办园年度考核工作,促进各类型园所均衡发展;市级立项课题《幼小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在部分小学和幼儿园中稳步推进;召开6次园本教研工作现场会和园本课程实践研讨会,深化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强化教育特色,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全面提升保教质量;深入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区教委与计生委合作,建构“跨部门联动、多资源整合”早教进社区的新模式。

搭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高位平台。选派干部赴东北师范大学参加首批部级园长培训、赴新疆支教;开展市区两级幼儿教师“半日评优”活动及市级骨干教师现场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开展不同层级干部教师的专业培训及研修活动。

丰台区:多措并举,创新机制,

破解幼儿入园难题

第一,加大统筹力度,增加园所数量。根据统计,2011-2013年,丰台区年均达到入园年龄的本市户籍幼儿有8700名左右。区内每年可提供学位约1.2万余个,户籍儿童入园率基本能达到95%。但因外来人口因素,每年尚有部分学位缺口。为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区政府力争未来三年新增25所幼儿园。主要做法:一是新建一批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园原则上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各街道建设1所街道中心园,各乡镇建设1-2所乡镇中心园,力争全区公办园数量达到70%以上。二是改建一批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密集地区,通过合并改造学校或改造学校闲置教室,开办优质幼儿园分园或小学附属幼儿园,缓解特殊地区入园难问题。三是鼓励建设一批优质民办幼儿园,落实北京市有关“小规模办园”政策。2011年以来,共审批3所民办园、3所小规模办园,4所民办幼儿园正在受理审核,积极破解入园难问题。2011年就新增了15所幼儿园。

第二,开展内部挖潜,扩大园所容量。全区现有各级各类独立幼儿园125所,其中公办园84所占67.2%,民办园41所占30.8%。在园幼儿3万多名,本市户籍幼儿占69.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籍人口、城区外迁人口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入园压力较大。丰台区坚持整合优化资源,挖掘潜力增加学位,努力解决入园问题:一是采取一园多址方式,通过优质园举办分园,增加园所学位数量,如丰台一幼从一园三址发展到一园五址;二是采取小学办附属园方式,增设了丰台一小远洋分校、王佐学校、南宫中心小学等6所附属学校幼儿园,盘活闲置教育资源;三是通过扩大班级容量,在遵循幼儿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班级幼儿人数,扩大183个班级学位数量,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第三,健全评价体系,提高总体质量。一是建立保教质量评价监管体系、学前教育指导网络体系,形成学前教育发展服务体系,推动园所优质、健康发展。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园所视导、管理,以考核、验收、培训、评比为手段,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三是开展优质园创建。鼓励争创优质园,指导4-5所幼儿园所争创市级示范园,培育一级一类幼儿园15所,一级一类幼儿园比例突破50%,大力提高办园质量。四是建立奖励机制,扶持部门园、街乡园、企业园、民办园上级上类,逐步提高全区园所整体质量,实现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石景山区:改革创新,精细管理,

开辟区域特色发展之路

建立“高校—区域—幼儿园”合作模式。2010年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借力高校资源,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作用,组建“领导小组—专家团队—核心小组—行动小组”研究机构,33所幼儿园成为绿色教育项目实验园,形成“高校—区域—幼儿园”合作共建模式。在7位北师大学前教育专家引领下,形成5大领域学科研究共同体,通过调研现状、制定方案、组织培训、指导实践等途径,初步形成绿色活动课程框架,促成“品牌园引领—全区域跟进”的发展态势。

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办园质量。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精细化的过程管理,不断提升办园质量,编写《石景山区幼儿园科学管理手册》。一是运用目标管理手段,引领园所建立明晰的目标体系,制定系统的长、中、短期工作计划。二是将管理智慧融入制度建设,要求幼儿园在建立17项重点制度外,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促进自主发展的制度体系。三是注重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提高园长检查工作效益,实施5级24项档案管理。各园所加强过程性管理与指导,园长检查工作目的明确、分析深入、建议可行,以幼儿一日生活质量折射管理细节;发挥档案资料信息资源作用,提高收集、分类、目录建立等各环节的科学性,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大兴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根据《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从2011年起,由区财政每学年投入约1800万元承担了公办园合同工的基本工资、保险费用和工资补助,实现了合同工工资及待遇问题的突破,为公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解决了根本问题。严格落实幼儿园岗位设置工作、大兴区非义务教育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和大兴区非义务教育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考评机制,促进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更好发展。

二是采用幼师与非幼师相结合的方法补充师资。2011年共招聘了152名幼儿教师(其中学前教育专业56人);2012年共招聘了129名幼儿教师(其中学前教育专业48人)。同时,该区根据公办园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合同工招聘标准及流程,2011年和2012年分别完成全区900名和990余名公办园合同工的招聘,及时充实我区公办园保教队伍。

三是不断创新幼儿教师队伍补充与建设机制。该区在招聘指标向幼儿园大幅倾斜的基础上,2011年,与北京汇佳职业学院签订三年幼教师资培养协议,每年定向培养40名幼儿教师,为本区幼儿园输送专业化教师。

昌平区:典型引路,

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昌平区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条主线,按照“打造昌平教育品牌,创建一流城市教育”的要求,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促进整体办园水平提升。

一是参加市级示范园评选和上级工作。教工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工业幼儿园先后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2009至2011年,政法大学幼儿园等9所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加强镇中心园管理,已有91%的镇中心园纳入级类管理,提高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二是开展“昌平区示范幼儿园”评选活动。北海昌房等16所幼儿园先后被认定为昌平区示范幼儿园。

城市幼儿教育现状篇7

[论文摘要]近年来,南京市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分析了南京市幼儿教师队伍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南京市幼教队伍发展的建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近年来,南京市的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各级政府办园为示范,集体办园与社会力量办园协同发展的多种形式办园格局。幼儿教师队伍从总体上说也是健康向上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群体,对这个群体投人关注,以多元视角分析他们的现状,并形成相应的工作对策,对于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南京市幼教事业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南京市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

据了解,目前南京市有481所各类幼儿园,省市级示范园和优质园达244所,在园幼儿共106640人。园长、专任教师727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64.3%。从以上数据来看,幼儿教师的学历完全符合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规定,这就为我市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学历基础。

1.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不断提升。比较2002年、2005年南京市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

(1)2005年幼儿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比例比2002年有了大幅度提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2002年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4.9%,2005年达64.3%o

(2)市区学历水平明显高于县(区)和农村。2005年城市园长及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比例已达72%,而县镇和农村的比例仅为36.4%和39.2%o

2.幼儿教师队伍中,幼教专业毕业生占相当比例,女性是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分析2005一2006年初南京市幼儿园教职工数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幼教师资队伍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代课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一定比例,尤其在农村幼儿园。2005学年初,在农村专任教师402人中,代课教师达58人,占14.4%,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

(2)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占了主体。全市761名园长中,幼教专业毕业生651人,占85.5%;6514名专任教师中,幼教专业毕业生5768人,占88.5%。这说明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正不断得到加强。

(3)全市幼儿园教职工10541人中,有10121人为女性,占%%,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重视。长期以来,女性为主体的教职工队伍给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给幼儿在园期间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3.小学附设的幼儿班、学前班教师学历整体低于幼儿园教师。2005一2006学年初南京市附设幼儿班、学前班教师情况统计表明:南京市学前班教师专科学历仅占总数的17.4%,而农村学前班教师专科学历比例更低,仅占总数的13.2%。因此,就南京市范围看,学前班教师学历水平整体低于幼儿园教师。

4.师生比不尽如人意。2005一2006学年初南京市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教职工数合计10541人,幼儿数合计106640人;农村教职工数合计547人,幼儿数合计10232人。可以发现:

(1)全市幼儿园教师师生比例合理,为1:10.120

(2)虽然全市的师生比例比较合理,但是农村师生比例低达1:18.71。农村幼儿园由于收费低廉,幼儿园为了生存减员增效,原本国家规定的每班人员配备二教一保,现基本是二位教师兼任保育员,严重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南京市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原因之一是市政府以及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南京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出台相关规定,促进幼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市学前教育管理,保障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江苏省幼儿教育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2005年9月南京市制定了《南京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办法中第四章学前教育保障部分第24条规定:“各类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教研活动、人员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第25条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应当保障教职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依法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此办法保证了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加强农村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国务院《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从2005年起,南京市决定在全市实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扶持计划”,力争用3一5年的时间基本改变本市农村幼儿教育的薄弱状况,满足农村孩子接受幼儿教育的需要。

为加大普及农村学前3年教育的步伐,推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南京市政府办公厅于2006年1月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南京市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明确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目标,对未来5年本市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方式、目标作出详细解释。这些政策规定的出台,促进了南京市学前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2.通过各种继续教育途径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南京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近年来南京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对本区的幼儿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以及每年的继续教育;市级培训中心则针对全市幼教发展现状,开展了不同种类和形式的幼儿园教师培训。2006年南京市教育局对全市不合格学历的在职幼儿园教师统一进行了岗前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通过各种举措提升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通过调查及访谈,我们发现南京市幼儿教师队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个别区县教职工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少专业幼师生,招聘教师大多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个别区县由于编制过紧,近六七年来未进过一个正式幼师编制,造成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尤其是农村集镇及中心园教师大多年龄老化。这些现状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南京市幼儿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针对幼儿教师队伍城乡差异的现状,近年来南京市教育局开展了持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让更多农村孩子“择优师而学”,2004年起南京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投人倾斜、全员培训和城乡互动,三管齐下提升农村师资水平。目前,南京正通过“千名农村教师进城免费培训”、农村校长“回炉工程”、名特教师“优岗计划”等措施,让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多起来。预计到“十一五”末,南京市将投人超过2000万元用于开展多层次的农村教师培训,着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确保全市农村教师能100%地进城免费接受一轮市级培训。

4.提高新进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政策,新任幼儿园教师必须达专科学历,这一政策保证了南京市新进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2004年起,南京市开始实行六城区中小学教师逢进必考的制度,要求进人教育系统学校的教师必须通过公考。这一制度的实行也极大地提高了南京市新进教师的整体素质。

目前,南京市教育系统公考对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是专科。尽管专科学历可以参加考试,但从2007起,一些区县先后提出“小学幼儿园教师非本科学历不进”,导致一些优秀的幼师毕业生不能进人教育系统幼儿园。尤其是2008年,幼儿师范毕业生虽然有公考权利,但因学历原因无一人能够进人教育系统幼儿园。

三、建议

1.吸引一定数量的男性进入幼儿教育事业。目前,我市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很多幼儿园仍然保持传统“女儿国”的模式。实践证明,男幼教这一职业有发展空间也有市场需要,男幼教的加人能给幼儿园注入新鲜的血液,可以让男幼教与女幼教在分工协作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区县政府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增加幼师编制。建议区县一方面每年增加部分幼儿教师编制,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可采取转进幼师生的办法,把原来因改制流失到小学的专业幼师生返回幼教岗位,提高幼教队伍的专业素质。

3开通“5+2”一贯制,保证学生在职前达到本科学历,符合南京市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笔者认为,幼儿师范学校可和教育学院合作,幼师发挥技能培养方面的专长,让学生在前5年的学习中,苦练专业技能,而后两年学生则到高校学习教育理论,以提高综合素质。

当前,南京的幼教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专转本考试的途径进入教育学院学习,获取本科学历。但近年来由于幼儿园数量的增多,就业形势好,因此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先就业,然后通过其他在职教育提升学历。客观上讲,与高中起点的本科幼教毕业生相比,幼师生在带班以及技能技巧方面有更大的优势,但目前却因为专科学历而统一被拒之于教育系统幼儿园的门外。

城市幼儿教育现状篇8

【关键词】城乡学前教育;发展需求

作为学生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对于幼儿心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性的公益单位对于构建平衡的城乡教育体系也占据着关键的地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满足乡村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平衡配置,所以,国家和政府有必要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解决。

一、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需求中的问题

自从我国进行了教育改革之后,城乡之间的学前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两者之间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资源的需求方面有着严重的不足。

(一)学前教育的机会不均等

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时,判定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就是幼儿的入学率高低,确保幼儿的入学率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发展初期的目标和任务,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幼儿入学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城乡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城市,幼儿的入学率很高,并且学前教育的时间也在扩展,而在一些经济落后的乡村地区,不仅入学率较低,而且接受学前教育的时间也停留在一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所以,幼儿在教育的起步阶段就存在了严重的差距。

(二)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当

在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上,首要且最关键的是教育资金的不到位。由于我国的学前教育在最近几年才得到了相对的重视,所以一直处于投资弱势的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的发展中是最为薄弱的,它甚至会影响到后续教育阶段的再发展。目前的学前教育投资发展现状是,过多的学前教育者享受着较少的教育资金,较少的教育资金占据着着国家投入的更少一部分,而这有限的资金大部分却投入到了城市的公立幼儿园中,而大部分城乡中的幼儿园则享受不到这些资金投入,更不要说是民办的幼儿园,几乎享受不到任何国家的资金补贴,这样的资金投入只能导致好的幼儿园越办越好,学生的就读费用也越来越贵,逐渐成为垄断性的贵族学校,办学条件差的幼儿园越来越差,可想而知,在资金投入的影响下城乡之间的学前教育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三)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均

由于国家投入力度的不同、资金投入的分配问题导致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队伍建设在目前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所以,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条件好的幼儿园可以提高招聘的要求,在一些大城市可能需要高学历的人才,教师的待遇也相应地提高,而在一些普通的幼儿园或者乡村幼儿园,他们没有招聘的统一标准,也没有高要求的资格,所以,教师大部分是临时聘用的毕业生或者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学前教育的人,这种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平衡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水平就有严重的差距。

二、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需求解决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

国家对教育问题有着明确的扶持政策,在最近的发展规划中,指出要通过政府大力扶持教育的发展,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有着明显的优势,政府的扶持尤其是资金的大量投入就是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关键之处。针对我国目前学前教育在城乡之间的严重不平衡现状,国家或者政府应该采取中央扶持、地方扶持和其他资金扶持相结合的方式来促进乡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建设,以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农村地区尤其要突出国家和上级政府的扶持,因为地方政府的资金相对较为短缺,所以国家的资金投入比例要占绝大多数。尤其在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上,要做适度的倾斜,让资金投入到教育中,让教育资金投入到学前教育的建设上,这样就从根本上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学前教育差距。

(二)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国家要根据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教师招聘规范,尤其要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编制问题,这样就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才能留住好的教师。资金的投入也涉及到教师队伍的建设,政府出钱为农村幼儿园配备接受过正规学前教育培训的老师,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生活待遇,满足他们的合法权利。对于一些乡村中的民办幼儿园,政府也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把它和公立幼儿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扶持,教师待遇也应该有所倾斜,这样才能保障建设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三)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就针对城市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开办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占地面积、设施配置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现实的执行中,很少有幼儿园在建设的时候会执行这样的标准,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更是达不到国家的标准,因此,随着国家的重视和资金的大量投入,政府和幼儿园应该积极地重视硬件设施建设这一方面,对不符合国家要求的设施要进行不断地完善,不断丰富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以保证幼儿园的正常顺利运行,逐渐缩小城乡幼儿园资源配置的差距。

三、结语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所引起的学前教育发展差距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国家和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投入,不仅从资金上要给予一定的扶持,还应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资源配置上都给予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需求,才能逐渐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参考文献:

[1]王春英.发展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J].学前教育研究,2010(05).

城市幼儿教育现状篇9

关键词: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本义

推进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必然选择。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由乡村向城巾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也就是说,我国有近一半的人口为城镇人口。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城镇的迅速扩张和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也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未来10年的儿童教育发展目标,其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1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城镇化后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加快了城镇幼儿园的建设:城镇化后的幼儿园从建园标准到教师配置、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及教育内容选择等方面,都努力向着城市幼儿园看齐。特别是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幅提高,新市民的家庭向往城市生活,希望如城市人一样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像城市家庭一样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及艺术熏陶,也有些家庭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改变下一代人的未来生活和提升生活品质;而幼儿园既认识到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办园质量;更期盼借机提升办园声誉,发展幼儿园自身以期获取更大的市场收益。社会的要求、家长的需求、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多种现实因素使幼儿园把艺术教育当作跻身市场的一种手段和目标,于是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乱象: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受限而引起诸多的问题和缺陷。因此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是搞好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状

教育是城镇化内涵发展标志之一。教育提升城镇的品质。而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幼儿园艺术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城镇文化内涵和人口素质的提升。笔者通过对一个距离省会城市28公里,处于“半小时”经济圈内,在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重要地的县镇多所幼儿园的调研发现:城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既存留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又因极力效仿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引发诸多的问题和缺陷。

(一)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优势

艺术以及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对美的体验和感受一定要有美的环境。特别是幼儿,他们最初的对美的体验来自于他的生活环境。农村幼儿园所处的环境是自然乡野,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广阔的天地是幼儿艺术审美的最好源泉。农村那种无功利、无效益、无专业技术技能的生态艺术最适合幼儿的艺术成长。因此,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有他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农村幼儿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办园质量差、师资水平较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艺术教育无法开展或者开展得不尽如人意,这是农村幼儿园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城镇化给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一个有利的契机,使得艺术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较大的变化,然而事实上城镇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没有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不足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由于办园体制多元、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参差不平等因素的影响,艺术教育的实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缺陷:

1.随着城镇化的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过去农村幼儿教育单纯依靠政府和集体办园的单一现状得到了改变。政府对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幼儿园投资渠道更多,城镇幼儿机构体制多元――公办、民办、私立等几种体制并存,由于资金投入渠道不同、预期收益期望不同,因而功利性和盈利性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变得浮躁和商业。

2.城镇化后,幼儿园办园基础各异、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无法尽快达到标准。大多教师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小学的转岗教师或者临时聘用教师,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一般采用短、平、快的方式――花费时间短、见效距离近的城市幼儿园作为观摩和学习对象,这种学习的直接结果是“依葫芦画瓢”。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选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更多的是学习城市幼儿园教师的做法――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技术、艺术方法的标准训练上,并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评判来评价幼儿的艺术技能,把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城镇幼儿园把这种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严重背离――以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的专业化、技术化的艺术教育直接当成经验学习传播,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过程,使得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也倾向技术化和专业化,而丢掉了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自由生态的优势。

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

农村幼儿园原本生态的环境是滋养艺术的优良土壤,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天然课堂。虽然城镇化的要求使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师资力量加强以及培训手段多样等方面等迅猛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理清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义,在保持原有本色的同时回归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使处于发展中的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一)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艺术的本义

艺术是人类的基本行为之一。从原始人驱魔媚神的歌舞,到原始洞穴壁上留下的绘画以及成人为儿童编演的原始英雄史诗等来看,艺术始终描述、界定并深化着人类的经验。

艺术和艺术教育相伴而生。中国古代先哲特别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人们很早就懂得通过艺术审美来引导人的精神。在西方,人们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重视艺术的认知作用,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艺术对人的教育功能及情感影响。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艺术教育的本质也应该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来育人的,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于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美的人格的塑造。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上有着先天的优势。首先,幼儿园是建立在乡村幼儿园的基础之上,多数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都来自于农村,他们对农村大自然生活和环境天然的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城市居民无法企及的。其次,城镇幼儿园的教师一般来源于本地区,独具小城镇有淳朴自然的生态感受,尽管艺术专业技能较弱但是在艺术教育资源内容、方式方法上没有禁锢,因而在艺术教育中他们更容易回归艺术的本质――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

城镇化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也有它的局限:城镇化的新市民离开了原本充满乡村野趣的环境,进入了钢筋水泥的城市,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另外,第三产业的兴起,工业化、集团化的大规模生产,相对于农村人口高度集中,人与人之间更加紧密相处,更加社会化,人们对空间与时间、经验与事件、身体与灵魂以及智慧与感情之间的联系的追求―――这个艺术的真谛变得弥足珍贵。所以,在这样一个既有优势又有局限的特殊的幼儿园中开展艺术教育,就要认清艺术的定位,回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为艺术而教育。以艺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通过艺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意志智力、情感情趣等基本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学习艺术表现方法和技能。

(二)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回归到幼儿的现实生活

城镇化后,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从农村进入城市后,首先经济收入的增加,教育观念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等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幼儿园在幼儿家长和社会的要求下把艺术教育当成融入城市生活或者是下一代人身份变迁的一条便捷之路。这就需要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改变过去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粗糙,又要区别于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现代化、专业化和功利化,立足城镇化后的现实,紧贴城镇幼儿的真实生活,使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既来源于城镇生活又充分反映幼儿的城镇生活,不能脱离城镇生活照搬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所有。

首先,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目标确立源于幼儿生活,关注幼儿的生命。“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人格的整体和谐发展。”城镇生活的所有内容就应该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生成点,从幼儿的生活现实出发,以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为基点,以发展幼儿的审美体验和能力为中心,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和体验审美感,帮助幼儿享受生活中的美并学会用艺术的形式快乐的自我表达,让幼儿园艺术教育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去。

其次,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真实的生活是艺术教育的源泉,幼儿的感知来源于生活,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源于生活。城镇后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要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教师要充分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才能教会幼儿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

最后,城镇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形式立足于幼儿生活。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还是设计教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方法标准训练上,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城镇化后,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幼儿生活是艺术教育多样性的基础和来源。

(三)城镇幼儿园艺术教育应该上升到对幼儿生命的重视

人作为一个完成的生命体,一生中最大的价值体现是生命的高质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区分的那样,我们不仅需要实用的东西,也需要那些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的东西。

人生的目的是人的自身。人一生的过程就是创造生活和充分享受生活,充分享有生活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占有,而且意味着从精神的、感情的方面与自己的生活进行交往。超越动物性的本能生活,超越本能生活所划定的狭隘范围,开拓一片广大的精神空间,获得只有人才有的,不仅能生活而且能观照的自由,这种自由,只有在艺术的天地里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因而,城镇化进程中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就上升到提高生命质量、重视幼儿生命教育的高度。

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在于首先促进个体发展,幼儿艺术审美活动其实是幼儿最原始、最为本真的一种生命成长活动。他与艺术本身的技法技巧的掌握程度,艺术水平的高低无关,而与是否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重要的关系。艺术教育活动只是手段,生命活动才是根本的目的。艺术教育实际就是对生命审美永恒的追求。

首先,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个性、尊重自主、尊重创造。艺术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定位、内容及方法的确立以及对评价标准都要遵循幼儿个人特点,符合幼儿个性发展。幼儿园特别是城镇化刚开始的幼儿园,渴望成为新市民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在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就应该有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艺术教育要以儿童生命为原点和归宿,强调唤醒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特性,探寻生命意义,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依据的生命化价值取向,以促进儿童生命和谐发展为艺术教育的目标追求。

其次,幼儿园艺术教育还能帮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善待生命。如何生活,如何对待生命,这是每个人应当思考的问题。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变得竞争日趋激烈,刚进入城市生活的新市民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逐步增加,面对急速变幻的现实更容易出现强烈的内心冲突,他们在努力创造生活的同时也会发出“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尤其显得重要的问题。因此,城镇化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建立在以促进人的发展、以促进生命和谐发展为目标,教会幼儿“审美化的人生”“艺术化生存”“诗意地生存”――这是人生命的高境界。

总之,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变为市民是除生产方式、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等的改变之外的个体素养的市民化,而艺术教育是帮助我们提高个个体素养、提高生命质量的一条有效之路。因此,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保持农村幼儿园的艺术本源,发挥新建幼儿园的天然优势,又要学习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好的经验,力排城市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诟病,少走或者不走弯路,让城镇幼儿在学习艺术知识、锻炼艺术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儿童天性中所具有的艺术天赋和潜能,保护好幼儿在艺术中对美的追求、对艺术表现和创作的热情,尊重生命在艺术活动中本能地感受、体验和创造,让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自由地成长,从而促进儿童生命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少元.城镇化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03,(1):15.

[2]大陆总人口13亿4735万,城镇人口首超农村[eB/oL].2012-01-19.

[3]中国提出未来10年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今日中国,2011,60(9):11.

城市幼儿教育现状篇10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城乡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和自编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对安徽省128名城乡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农村教师,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城乡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城乡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幼儿和家长、幼儿园组织氛围对城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期望和工作条件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工资福利待遇则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减轻城乡幼儿教师的不同工作压力有助于缓解其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是指教师个体在幼儿教育工作中面临外在环境刺激时,经认知评估感到外在环境刺激会给自身造成相当程度或过度的负荷、个体资源无法应付的一种主观感受状态。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工作上的持久压力会严重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由此不仅会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降低,还会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随着轰轰烈烈的幼教改革,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心理健康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于由城乡差异而引起的城乡幼儿教师在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城乡比较来探讨对安徽省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为提出更为合理、具体的措施与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研究分别从安徽滁州、淮南二地市区和农村幼儿园随机抽取部分教师作为被试,最后的有效被试共128名,其中城市幼儿园教师71名,农村幼儿园教师57名,全部为女性。

1.2方法

1.1.1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系自编问卷,于2005年编制J。包括43个条目,采用5点记分的方式,用于对幼儿教师的整体工作压力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工作压力越大。经检验,总问卷及6个维度的信度指标分别为0.91、0.90、0.90、0.90、0.88、0.88和0.90,结果表明其信度较好。

1.1.2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由DerogatisLR1975年编制,1984年王征宇等人修订L6l,共90个条目,每题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0、1、2、3、4,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症状越明显。有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维度,有较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10个维度的同质性系数在0.77~0、99之间。

1.3数据管理与分析采用SpSS11.0For

windows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管理和分析。

2结果

2.1安徽省城乡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测查结果从表1中总体压力水平及各维度来看,城市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显著高于农村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社会地位与社会要求、幼儿与家长方面的差异较为显著,其次为工作负荷、工资福利待遇、自我期望与工作条件,差异相对较小的是幼儿园组织氛围。

2.2安徽省城乡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测查结果表2显示,城乡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因子大体一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除敌对症状外,在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上,农村教师高于城市教师,其余项目均是城市教师高于农村教师。

2.3安徽省城乡幼儿教师工作压力sCL一90的关系由表3可知,从总体水平上看,城乡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4和0.769,相关显著。说明工作压力是影响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从各个维度看,城市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大部分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除工作负荷与焦虑、敌对因子,幼儿园组织氛围与恐怖因子,工资福利待遇与心理健康的大部分因子外),而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均达到统计学意义。

为了进一步弄清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工作压力的各维度得分为预测变量,以心理健康总分为结果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表4)。结果表明,幼儿和家长、幼儿园组织氛围对城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预测作用,自我期望和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有较大的预测作用。

3讨论

3.1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从总体压力水平来看,城市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显著高于农村幼儿教师。城乡幼儿教师来自于6个方面的压力水平高低顺序是一致的,依次为自我期望与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幼儿与家长、幼儿园组织氛围、工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与社会要求。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我期望与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幼儿与家长、幼儿园组织氛围几方面的压力较为突出。提示应通过为幼儿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并满足教师的合理期望、减轻工作负荷、做好家园工作、优化幼儿园组织氛围这几方面人手来减缓城乡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3.2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来看,城乡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及各因子大体一致,但具体比较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幼儿教师的焦虑、恐怖、偏执因子高于城市幼儿教师,而城市幼儿教师则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农村幼儿教师。表明应针对城乡幼儿教师不同的心理异常症状给予相应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3.3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城乡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存在很高的正相关,而且这种相关在农村幼儿教师身上表现的比城市幼儿教师更为密切。可以说,工作压力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要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工作压力是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