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感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4:31

劳动实践感悟篇1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做法

课题: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一体化模式下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a04。主持人:曾俊香。

专业课教学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基本途径。在以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和文化互融为主要内容的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积极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学生明确学习与劳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劳作态度,产生学习与劳作的动机、兴趣与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不懈地奋斗,把学业与劳作做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面,笔者探讨在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发现与有效做法。

一、主要步骤

1.提高认识,增强“渗透”的自觉性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某种职业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是指他们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的择业观,是学生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两大作用:一是奠定职业人生的基础,引导职业人生的方向;二是提供精神动力,激发职业情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之自觉行动。

劳动者个人素养和品质以价值观为核心,素质教育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职业价值观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是中职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育人教书,培养有见识、负责任的公民和职业人,是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

而现实的中职专业课教学还比较严重地存在以下现象:重组织价值,轻个人价值;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近期功利,轻长远人性。这就难以满足学生对多元职业价值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深入研修,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渗透”的自觉性。

2.明确目标,落实“渗透”任务

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就要以专业知识与智慧和自身人格的魅力去吸引感染学生,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教出知识技能背后的那些东西,那种理性的精神、专业的意义与价值,那种待人处事对物友善、积极、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与劳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劳作的态度,产生学习与劳作的兴趣和热情,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劳作,并且落实以下任务。

(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职业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人生而平等”“社会分工,人无贵贱”“勤劳致富”“劳动光荣”“人人有才,个个成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确认识自我,理解尊重他人,正确对待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热爱专业学习与劳作,具有一定的职业价值评价和选择能力。

(2)要使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交往、同事关系、监督关系和管理”,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相处,懂得诚信、敬业和负责任,具有一定的伦理价值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伦理价值取向。

(3)要使学生正确看待“利他主义、经济报酬”,学会关心自我与他人,关心专业学习与劳作,关心自然环境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和经济价值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经济价值取向。

(4)要使学生正确看待“智力刺激、独立性、创新性、成就感和美感”,学会学习与劳作,发挥智能优势、创造潜能和个性特长,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探索能力和劳作创造力,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个人成长与成就感和审美价值取向。

(5)要使学生正确看待“安全感、变动性和工作环境”,学会选择职业、制订生涯规划和学习工作计划,具有一定的就业或创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能力,形成积极的安全价值取向。

3.精心备课,预设“渗透”学案

教师要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规格、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研究学生,积极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精心预设“渗透”学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策划、预设、组织、引导、示范、鼓励到位,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2)突出专业课教学的职业情境性、综合实践性、实际应用性和时代特性。

(3)体现“渗透”方法的自然渗透性和参与体验性。

(4)使学案具有自主建构、情境学习、合作探究、适合学生、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等特征。

4.全情投入,生成“渗透”过程

精心备课、预设“渗透”学案是关键的一步,而师生全情投入,互教共学,实践体验,生成“渗透”过程,即师生“生命在场”,产生、分享“精彩”的观念和多元的职业价值,是更为重要的一步。理想的专业课教学根植于学生的多种能力与兴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满足学生的多种能力与兴趣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学习与劳作的尊严与欢乐,学会关心,学会负责任。

(2)深入思考,多作自我反思:一是我们所教的专业课如何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二是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适应学生并且促进他们的智慧、道德、精神和社会各行各业发生关系?三是如何才能与更多的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式”师生关系?四是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自立、自强和职业责任感,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创造潜能和个性特长,提高其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适应工作能力?

(3)更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体验式、现场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我评估、他人评估、小组评估等教学方式方法。一般不主张教学鼓励竞争,评估应不涉及比较;更多地依靠学生自己,鼓励负责任的自我评价,学会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与劳作,并智慧地吸取同学和老师评估的意见。

二、基本方略

职业价值认识与知识技能学习是不一样的。知识技能学习可进行客观的专业知识考评或职业技能鉴定,而职业价值认识是无法在一个短时间内被普遍实证的,需要个体在知识技能学习、实验实训、见习实习过程中甚至是在今后劳作或人生经历中才能逐步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认识不能教会,只能靠个体参与实践,自己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慧和心灵、思维和情感,引导人自己去设计,去实践,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

围绕“尊严与责任”这一中心价值观而展开的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包含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是榜样、实践、反思和认可。即通过职业人的言行、师生或师徒关系显示人格的尊严、劳动的尊严和责任的内涵与形象。二是所有学生参与学校或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和教学、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和社区服务等。三是在活动或以对话的方式交流中唤醒学生的自主、自尊、自信和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关心,激励学生反思,促进学生职业价值目标的构建。四是对学生中值得赞扬或接受的专业学习与劳作事务多方面表示认可,鼓励学生发展更好的自我。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提供可自我发挥的条件和环境,组织指导学生参与专业学习与劳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领悟和认同职业价值,确立职业价值目标,发展职业价值评价能力,形成职业价值取向。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价值观教育,可采取以下四种方略。

1.榜样与示范

中职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偶像情结”。在教学中,教师或师傅应重视利用那些最有可能被学生记住的语言和行为,包括人们期望行为及其理由,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说服力的、鲜活的职业榜样;介绍一些描述正面或反面职业范例的文字材料及媒介资料,如中职学生成才案例、行业企业中先进模范。

教师或师傅给予学生关爱与尊重,帮助学生在校企学习中获得成功,建立自尊自信,感受职业的价值,体验到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或师傅以道德的方式对待他们。

职业榜样显示出有见识、有道德的人的敬业心、责任感,他对校企生活和国内外大事的反应,成为职业技能教学、职业道德关注和行业企业精神的示范。

教师或师傅通过实操、演示、讲解、讨论、讲故事、个别谈话和鼓励等方式来提供职业技能教学、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做出正确反应。

2.实践中体悟

学校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课程教学和环境熏陶,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外因;个体在实践中的体悟,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内因和机制。学校和企业共建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和文化互融,真实的专业教学与劳作,为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职业价值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与环境。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发挥校企一体化培养人才的优势,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发现、提问、讨论、反思、合作和锻炼,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体验、感受和领悟职业的价值。

其方法有参观见习体悟法、模拟仿真体悟法、实验实操体悟法、社区服务体悟法、社会调查体悟法、企业实习体悟法等。

3.反思与交流

在多元价值观、多种多样的信息选择面前,要让正在成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是比较困难的。在提供榜样示范、实践体悟的同时,教师还要深掘专业课教学中所蕴含的职业智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反思,进行对话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职业价值认知、判断和选择能力。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讲述。通过讲述美德故事,提供有关职业生涯先进或落后的人、事物的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观察,对照反思,展开对话交流,以提高其职业价值认知、评价能力。

(2)合作探究。通过若干拥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生,独立思考,一起探讨,共同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合作交往和探究能力。

(3)重点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问,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进行对话交流,分析解决问题。

(4)两难道德。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案例,每个案例都提出了学校或企业工作场所中遇到的两难困境,让学生反思、评论、争论或辩论和角色扮演活动。

(5)价值澄清。要引导学生对职业价值进行审慎思考、自己选择,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进行选择,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完成选择;珍爱、愿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根据选择行动,以某种生活方式不断地重复行动。

(6)评估反馈。学生根据提供的评价标准要求或项目任务评估表对学习活动或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形式有自评、他评和互评,或学生评估、教师评估、小组评估和集体评估等。

4.多方面认可

学校的师生员工、家庭的亲友以及行业、企业、社区、政府部门等各组织、各方面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行为的优点进行确认和鼓励,对其所为所思所感的正向动机加以确认,形式有两种。

(1)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强化和传播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的出色表现给予表扬奖励,对从小较少获得表扬奖励的中职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有时其作用不可估量。方法有外在奖励,如表扬、其他同伴的掌声鼓励,设立光荣榜或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展览展示,以及通讯表彰、特定的优先权、证书或奖品等;还有内在奖励,如合作交往满足感、探究乐趣、自我价值感、个人成长感、成就感等。内在奖励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持久更强大,教师应加以培养运用之。

(2)批评惩罚。批评惩罚是对学生专业学习与劳作中出现差错做出的一种否定性评估或处理,也是教育另一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它对于帮助学生在任何情况下而不仅是在别人控制下才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劳作负责,培养学生对规则、对他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理性尊重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它具有较大的负强化作用。

当然,要坚持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批评惩罚也要建立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及时帮助学生改进与提高。

三、案例列举

1.体悟导游价值

旅游专业的一位老师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认真钻研导游游览服务实训项目内容,采用模拟实训、角色扮演等方法,精心预设了“六步”教案。一是以优秀导游视频导入。二是创设教学情景,即接待来自区内职校的近百名师生前来学校参观游览,作为学校“溜哪儿”旅行社的导游,学生为游客们提供学校景点游览导游服务。三是布置工作任务。全班30个学生分成5大组,每位学生按要求掌握导游游览服务工作的五大环节,并完成《导游游览服务工作表格》;各组分别推选出一名导游,五名导游分别完成游览服务中的五个环节;其他学生以组员形式进行协助配合。四是引导学生做好导游服务,并全程抓拍记录:出发前的导游服务,抵达景点途中的导游、讲解服务,抵达景点后游览前的游览服务,游览中的导游服务,返程中的导游服务。五是请学生观看实录、谈感受,学生自评、他评,教师总结。六是评选最受欢迎导游。

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独立给游客提供游览服务,根据景点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导游讲解,知道怎样处理在带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掌握游览服务的程序和内容。通过实录回放,学生发现优点,分析问题,互相学习提高。师生互动互评,引导、调动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工作岗位,根据导游教学特点,融合现代行业文化,学生体悟到了职业的价值。

2.59比60差几

汽车专业的老师教“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把教学设为:集合点名,检查按指纹,布置任务―提问复习―安全教育―分组操作―现场考核―集中小结―进厂实习―总结。要让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考核后,再到汽修厂实习。在考核中某学生初考59分,再考60分。老师严肃认真地说,“59比60差几?”让学生反思、议论,他们意识到不只是差“1”,更是差认真、严谨、安全和忠诚的问题。教学要由实训室到汽修厂,按校企管理要求进行,理实一体,学用结合,现场考评,规范操作。

3.从模仿到创作

在烹饪实训室里,老师给一年级学生创设了“王浩同学考证和备赛,在西园饭店进行教学见习,跟从冷菜制作师傅学冷菜制作,为泰国代表团用餐而临时受命用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一个冷拼菜品”的教学情景。以任务驱动学生,尝试完成考证和备赛当中的双拼项目,要求学生用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冷拼菜品。各组学生分工协作,模仿单拼和双拼手法创作出寿桃、太极、灯笼等蕴含传统文化的冷拼菜品,自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体验到了共同创作、服务他人的快乐。

参考文献:

劳动实践感悟篇2

作业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样可以直接体

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可通过学生完成作业,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知识,提高道德水平,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课教师,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对学生们的观察、了解、评价,我以为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在作业布置上下功夫。我以为:思想品德作业可以分为两种,理论作业与实践作业。理论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内容的含义。实践作业,顾名思义便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亲身参与,积极实践,通过思考,体验,践行,将美德转化为自身的品质。

一般理论作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常规性作业。它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布置相关的书面练习。如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单的问答式案例分析等。其目的是巩固所教内容或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要的理论分析。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加深理解,增进记忆,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初三课本第四课中的“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等等,这些理论知识都可以用以上的这些作业形式来完成。我们也可以通过比较,通过找出不同知识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激发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如初三第四课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简单的说,它们的相同点就是: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同点就是: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的范围大小不同。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归社会劳动者共同所有,而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差别,加深理解和记忆。

理论作业具有很强的应试效果,它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提升理论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种作业方式其作业内容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训练与考查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简单记忆与背诵。如果我们只注重理论作业,完全割裂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与社会实践相脱离,缺乏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单一的形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无疑是纸上谈兵。

一般实践作业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实践。它是我们根据课本理论学习的需要,要求学生参加的一些社会活动。也就是让学生把理论变成自己的行为,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中去体会,去理解,去感悟,从而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我们要求学生进行的小调查、小采访、公益活动、辩论会、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思考等,都属于这类作业。例如:对于所学的“乐于助人”一课来讲,大道理学生都懂,在小学的时候都知道,但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让人失望。这就是未能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弊端。我们在讲雷锋多么多么乐于助人,应该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讲不会有太多的灵魂感触,毕竟他所处的时代已经太过遥远。相反,可能偶尔朋友的一次帮助会给人留他更多美好的东西。转贴于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次一次“帮助”与“被帮助”,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乐于助人。做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中的是非对错,然后自觉弘扬正义,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组织一次春游,让学生去拍摄大自然的美景,让他们学会热爱自然,感悟生命的真谛,从而尊敬生命,不要让小悦悦事件再次发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格;让学生们准备些文艺节目,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才能使他们的心灵有所触动,让他们懂得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才能逐渐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实践作业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它可以使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落到实处,是课本知识的升华和注脚,使知识转化为一种行动,一种本能,因此布置好实践作业,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实践作业的不足之处就是用时长,难以操控,难以检查,如果操作不好,容易流于形式。

劳动实践感悟篇3

【关键词】新课程作文教学写作情感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作者喜怒哀乐的丰富与匮乏决定作品的优秀与低劣,写作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向外宣泄,内在情感越丰富,写出来的作品越容易引起读者的心灵共鸣,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更有力量,对净化读者的灵魂、优化文化环境、引领社会正气、促进时代进步具有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没有情感冲动的作家,是很难写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来的。

当代中学生生活在幸福年代,他们在父母及老师的悉心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衣食住行用均不用发愁,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公子、小姐般的富裕生活;他们见多识广,亦可谓“阅历”丰富。可一旦要他们写作文,大多数人又觉得无从下手。其实这正是情感缺乏的表现。说白了,就是情感淡漠,他们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与挫折,没有体验过劳动的艰辛,也没有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难,对世间万物缺乏“爱”和“恨”的情感,缺乏对社会、自然与人生的思索和感悟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当代许多文学青年的写作成长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培养。

一、引导学生丰富旅游经历

我国幅员辽阔,到处分布有名山大川,风景旅游胜地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浏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开阔视野,欣赏自然美,感悟自然美,丰富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经济许可的基础上,由父母陪同,走出家门去旅游,亲身游历自然风光、社会人文、历史遗迹,感悟自然的美、人文的美,领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美,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丰富学生的社会情感。

二、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道出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领悟以下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胸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含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并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自身的这两种心理素质。有了这两种素质,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能自感和再现细腻复杂、幽微变幻的心灵波光。

三、引导学生参加劳动锻炼、体验挫折

学生适当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可以体察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从而能体谅父母,体谅他人,这是写作中难能可贵的思想情感。而现在的学生,在父母的宠爱下,只知道读书,很少参加劳动,十六七岁不会洗衣服扫地做饭的大有人在。不会劳动,就不会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更不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体察他人的情感。表现在写作上,常常是无病,感情造作。

没有劳动,就更谈不上挫折了。人在经历挫折时,情感往往是最为丰富的。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往往是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勃发出创作的欲望。贫民出生的狄更斯12岁时父亲因欠债被投进监狱,他在一家鞋油厂当学徒工,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种种生活艰辛,成为他日后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高尔基年仅10岁便流落“人间”,捡过破烂,当个学徒工和杂工,受尽欺凌与孽待,饱尝生活的艰辛,终成一代文豪,还有马克・吐温,中国的沈从文、朱自清等等……都是在经历诸多磨难中,产生出创作的火花,成为文坛巨星。求知的挫折,交际、劳动、生活、感情的挫折,日积月累,也许就能产生非写不可的创作激情。因此,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受挫折,体验挫折,会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情感,为他们的写作积累宝贵的情感财富。

四、引导学生接受艺术熏陶

一切真的、善的、美的艺术,都能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音乐的宁静、激昂、欢快、悲壮,往往能感染听众,使人不能自已,浮想联翩,绘画、书法、舞蹈、朗诵、戏剧、建筑等艺术也往往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平时对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艺术熏陶,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也大有益处。

五、培养学生的爱心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内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前文说过,情感的两极表现就是“爱”和“恨”。有爱才有恨,爱之深则恨之切,一切艺术表现出来的,无非都是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爱”和“恨”。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敬老节、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爱心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心。爱是一个人情感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有“爱”心,才会真正关注社会人生,孝敬父母,热爱集体,关爱他人,关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这样的情感写进文学作品,才会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五、指导学生丰富生活实践

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环境、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可以组织学生去街市、村落、农家、田野、工厂、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参观访问,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即使在农村,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春耕秋收,赶鸭放牛,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关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语文教学服务。也可带领学生走上街道,参观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为老人读报,向行人宣传科普知识,收集家乡民俗,采访新人新事等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善于从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总之,写作是一种情感的迸发,要解决目前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论、无人可写、无情可诉、无理可达的现状,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感体验的孕育开掘、精心培养,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思路。只有情感的厚积,才有写作的薄发。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3.

2.孙春成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劳动实践感悟篇4

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是生存的本能,劳动使整个世界充满了希望,劳动在改变与进化着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心得感悟范文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个人心得感悟范文五篇,欢迎参阅。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心得感悟一按照省公司下发了黑邮创争〔20_〕7号文件,在全局开展向身边典型学习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全省邮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选编》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本人谈一下心得、谈体会。

劳模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劳模的模范事迹对广大职工群众是一种非常现实、非常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是形象、生动的学习教材。学校抓住区党委关于开展向身边劳模学习活动的有利时机,大张旗鼓地学习先进人物、宣传模范事迹、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学劳模、赶劳模、当劳模的浓厚氛围,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职工争当先进模范、争创优良业绩,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在学习劳模中,我注意做好“四个结合”。

一、结合实际情况学。不同的工作情况不同,任务不同、特点也不相同;即使相同的工作,在不同的形势和环境不尽相同,目标和任务也各有侧重。因此,在学习劳模活动中,我针对工作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中突出产业特点,抓住当前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学习借鉴先进劳模的有益做法,学习技术能手、行业标兵的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为邮政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我要象劳模那样,在学习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学习中更新知识、提高素养,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及时发现问题、透彻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水平,才能成为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惹事。通过学习培养浓厚深重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从而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为邮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结合工作重点学。各个工作在不同时期任务不同、工作也各有侧重。在学习劳模活动中,紧密结合科室近期工作重点,学习劳模人物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奉献精神和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总结劳模在工作中创造出来的鲜活经验和成功做法。通过学习劳模,进一步焕发了我的劳动热情,激发创造活力,集中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结合自身实际学。在向先进典型学习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事迹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开展学习,用劳模的精神激励自己,用劳模的事迹鼓舞自己,振奋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真正在学习先进中有所启迪、有所收益。针对工作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自己的优长和不足,对照劳模人物的先进事迹,查找差距和问题,确定学习榜样,制定学习计划和措施。本着“如何立足岗位学劳模、赶先进、讲奉献、见行动”学用结合。用劳模的事迹增添信心,用典型的经验提高素质,用典型的业绩振奋精神,把学习典型的过程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从而把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四是结合岗位职责学。从事的工作不尽相同,具体承担责任也不一样,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千差万别。要增强学习效果,就要在普遍学习劳模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岗位职责搞好学习。相同行业、相同岗位上的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特别是自己身边的典型,学习起来更加感到生动和亲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也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我立足行业特色,把学习全国劳模同学习身边先进人物结合起来,使我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劳模言论的精神实质,并用于工作生活的实践,始终坚持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绘就人生最美好的画卷。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我既注重搞好学习,更做好学习成果的转化。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学习中,坚持“高标准、创一流、有新意、无止境”的工作理念,弘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求严创新”的精神和“脚踏实地、雷厉风行、顽强拼搏、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重形式、轻内容,重布置、轻落实,重学习、轻转化的形式主义,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工作重点、自身实际、岗位职责开展学习活动,使学习更加紧贴实际、紧贴工作,提高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在学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又好又快发展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心得感悟二集团最近组织学习“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费_的劳模事迹,他从一名普通的工作岗位的走上全国劳模事迹让人敬佩,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是时代的楷模。在费_身上体现出主人翁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和创新求实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这四种精神是劳模文化的精髓,是推动华峰做大.做强.前进的强大动力;他勤奋学习,开拓创新,是推动先进文化不断前进的标兵;他爱岗敬业,无私贡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时代优秀品质的代表;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榜样;为华峰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表彰典型。要在系统上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先进的示范引导作用。要以先进为榜样,把大家的巨大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要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劳模精神,开展岗位技能竞赛,营造“赶、学、比、帮”的工作氛围,要利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团结和激励广大税干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奉献,努力工作,推动集团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心得感悟三五月是花的季节,缤纷的鲜花开满五月;五月也是劳动者的季节,辛勤的劳动贯穿五月。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提供给我们所需的一切生活来源,我们要感谢从事一切劳动的人们。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辛苦努力,才使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美满、快乐和谐。而五一国际劳动节则是对每一位劳动者的肯定和赞扬。每年的这个日子劳动者会自发的组织一些活动来弘扬勤劳的劳模精神。那么本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劳模精神,感受那份劳动的力量。

“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__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_,以示庆祝。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决定,将每年的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以此来鼓励新中国的劳动人民为自己的生活劳动创造。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人类文明进步依靠劳动的积累,依靠知识生产劳动的催化,依靠各种类型和层次人才劳动的贡献,依靠创造性劳动的提升。正因如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未来将会成为一名劳动者,所以我们在学校学习、传承这种劳模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让自己以劳动为荣,弘扬劳模精神。

在此之前,我们应该认识到劳动价值有大小,劳动分工无贵贱。不管是在什么行业、属于哪个阶层,我们都应践行各自的职业操守,维护自己的劳动尊严。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劳动者都会把劳动的内涵发挥至近乎完美;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劳动者都把劳动的潜能开发到近乎极致。在校园里,就有着许许多多的劳动者。食堂打饭的师傅,打扫教室的阿姨,宿舍管理员等都是默默的劳动者,他们在我们的生活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保障了我们生活的正常秩序。我们方便、舒适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他们是一个个最普通的劳动者,与劳模比起来,他们也许平凡,做的事情并不伟大,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同时,作为辛勤的园丁,老师也是校园劳动者的重要一员。老师的劳动对学生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一点一滴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与正确都与老师的劳动分不开。他们陪伴学生成长,见证学生的成功。他们传授知识,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可以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运用劳动的基本原理分析来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职责,还是教师劳动最显明最本质的特征。教师作为生产劳动者,学生是劳动对象,同时又是劳动产品,教师的劳动手段和生产工具主要是自身的品德、知识、能力以及一定的教学设备和教具。教师要对劳动对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塑造心灵。他们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地引领、教导着每一位学生。也许他们不会获得表彰自己劳动的奖章,但学生的成就是对他们劳动的肯定与回报。

在众多辛勤的劳动者中,有一部分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为表彰这些杰出的劳动者,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劳模”,其中的全国劳动模范是中国劳动者的荣誉称号。与此同级的还有“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的事迹被社会广为传颂。例如全国的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他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拼命、忘我的工作。他曾经冒着刺骨的严寒带头跳进冰冷的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住了井喷,最终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他的精神不仅感染了钻井队的队员,还传遍了全国,为中国的劳动人民树立了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榜样。而饶英跃、付海泉等知名劳动模范们也是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卓绝地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不俗的业绩,以自身的劳动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神正是我们需要的劳模精神。

劳模精神包含着热爱劳动、追求知识、努力创造的价值取向,这些取向都以劳动模范为承载者和实践者,是凝结劳模精神的导向。劳模精神,实际上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思维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的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的思想与情愫。它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是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回首新中国走过的几十年风风雨雨,劳模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同时还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无论时代变迁,每一个时期的劳模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他们又有共同点,那就是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国广大劳动者的先进思想和精神风貌等优秀品质。劳模精神过去是、现在也仍然是。劳模精神引领着时代精神,劳模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每一个时代的劳模都有其特点,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精神的本质。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借助榜样的力量,学习榜样的精神,从而更好地在日后的学习中努力拼搏,刻苦学习。大学生在学习劳模、弘扬劳模精神之前,首先要从内心尊敬劳模及劳模精神,但同时也应认识到劳模精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就生长于每一个具有普遍优秀品质的劳动者的心中。我们在以后不一定皆能为劳模,但我们皆能践行劳模精神。从现在做起,踏实地学习、生活,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及本职工作,这就是我们大学生贯彻劳模精神的最基本方式。也许这样的劳模精神很平凡,但劳模精神的本质就是一种起于平凡的不平凡精神。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心尽力、不留遗憾。劳模精神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坚韧精神,没有惊涛骇浪的冲动,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终将放射出耀眼的光彩。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心得感悟四五月,劳动者的节日,此刻不妨盘点泰钢20_年来我们一起学习过的泰钢劳模:汤存义、王子福、李建国……他们激励着不同年代的泰钢人,让“劳动光荣”永远成为时代的强音。

“劳模”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是朴实无华,却润物无声。4月30日,20_年集团公司职工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召开,我特意聆听了新时期的泰钢劳模故事。听完报告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不由想到了拿破仑的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不想做劳模的工人也算不上一个好工人。

从他们的报告中可以看出,泰钢劳模都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能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钻研技术,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在工作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从工作中检验自己所学。很多劳模,往往具有高超的技能,但更敬仰其高贵的品德。从老一辈的汤存义到现在的赵刚、卞恒国等,每一个劳模,都能给周围的人们带来动力。劳模们乐于劳动,忠诚企业、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谦虚好学的工作态度,务实高效、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为泰钢创造了非常可观的利润,很值得我们全体职工所学习。

我们不仅要学习劳模,更要树立一种劳动光荣、劳模更光荣的社会氛围,从中吸收他们优秀的品质与精神,立足于本岗位,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我们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入到工作中,锐意进取,务实奉献,为泰钢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心得感悟五申纪兰,年龄:80,身份: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长治市人大会副主任、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_曾经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艰巨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时代呼唤创业精神,事业需要自强不息。而申纪兰同志正是把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同振奋时代精神和谐统一,以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应有价值。当前深入开展向共产党员申纪兰同志学习的活动,对于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振奋时代精神;对于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对于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防止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对于深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忠诚地实践党的基本路线,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高度政治觉悟。申纪兰同志常说:“我的一切是组织上给的。听党话,跟党走,尽有时快,有时慢,但不能走偏。我坚信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朝前走,才能一步一重天。”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她能够带领干部群众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按本村的实际和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标准,选择了西沟的发展道路。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时,她坚信整个党是好的,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是可消除的,工作上的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并以个人成长的切身体会和西沟的今昔对比,对青年进行理想和传统教育。在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她解放思想,更换脑筋,带领群众摆脱人均七分地的圈子束缚。立足当地资源,创办乡村企业,闯进商品经济大潮。

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始终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共产党员不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就不会在群众中有威信。”申纪兰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几十年如一日,永不满足现状,不断更新思想,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进。她从带领群众治滩造地,发展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从发展粮食生产转变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由过去单凭自己力量求发展,提高到发展农村商品经济闯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变的是她那种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愿望和信念,变化的是新形势赋予其思想认识的新要求和工作上的新思路。

要学习申纪兰同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始终把工作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的创业精神。面对西沟这个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穷山沟,40年来,她同西沟的干部和群众一起,不畏艰难,用自己的双手,使西沟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近几年外出参观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关心西沟的老领导和了解西沟的老劳模,都提出在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扶持,申纪兰同志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虚心学习外地的经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靠着一股苦干、拼命干的精神,正在走着一条进一步发展西沟经济的新路子。

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申纪兰同志在50年代就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又在省、市、县各级党群机关担任过领导职务。但她却能做到荣誉高了,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职务变了,人民公仆的意识更加浓厚。在她担任领导职务期间,组织上曾多次提出给她定级、转户、增加补贴,她总是说:“我的级别、户口在西沟,我对党的贡献太少了。”她为集体外出办事,没有领过补助费,一心操在集体事业上,一分钱掰成两瓣花。有人也曾提出给她“辛苦费”,让她“吃回扣”,她都一一拒绝。她的这种不居功自傲,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利和金钱所动,真心实意地实践党的宗旨,默默奉献自己一切的高尚品德,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要学习申纪兰同志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永不脱离劳动的优良作风。申纪兰同志经常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西沟”。她把经常参加劳动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看作是对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把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看作是联系群众的根本。西沟的每一处土地都洒下了她的汗水和心血,每一户人家都牵挂在她的心上。在她身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劳动实践感悟篇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注入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教育教学面对的现实环境依然严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效性仍面临挑战。面对现实,品德与社会教学应从加强道德认知、传承优良传统、贴近学生实际、坚持价值引导、反映真实生活等方面,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本身进行创新,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让课堂学习贴近生活、融入社会、智趣相长。具体做法是:

1.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教育资源,让课堂与生活接轨

《品德与社会》课程,立足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让课程回归儿童生活,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是它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因此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让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才能感悟生活,收获快乐新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抓住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自己的世界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让课堂与学生生活接轨,用生活中的例子,引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例如: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吃穿用哪里来》一课中的《到工厂去看看》,教材给我们出示了一个范例:我们去看看工厂,然后通过汽车的制造过程让学生明白每一件产品都经过了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达到让学生珍惜工人劳动成果的目的。为了让学生能对家乡的工厂生产有一个真实的了解,能真切体验和感悟到工人的辛勤劳动,建议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附近的工厂、企业,目睹工人叔叔生产、劳动的经过,学生在那里了解了钳工、焊工、车工、铣床工人的劳动过程,听着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和他们手里丁丁当当响起的锤打铁器的声音,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真切地体验到了劳动者的伟大,从而从内心真正产生了珍惜他们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这种变"小课堂"为"大课堂"的做法,让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可操作性,拉近了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课堂再次唱响了生活的欢歌。

2.从学生家乡生活特色中选取教育素材,让课堂与社会相连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家乡特有的生活出发,选取教育素材,让学生感受家乡人的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从而达到引领学生学会生活的目的。例如今天盘锦在大力开发辽东湾新区,可组织教师以此为教育素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人民的生活。

3.注重结合各种活动开展教学

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倡导实践、交流及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活动,摒弃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从体验、感悟、理解中让学生受到教益,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多结合各种活动开展学习。如和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和学校的艺术节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说说、唱唱、画画、看看,这样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多给学生充分创造的空间,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有所获。

劳动实践感悟篇6

【摘要】中国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职业学校实践育人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正逐渐成为当下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构建实践育人的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转型更是值得思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我们应树立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出应用型、知识型和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快发展出力献策。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学校实践育人

随着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化,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切实加强实践育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职业学校工作的主题,也是事关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一次考察时曾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行动等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实践育人,非常关心年青一代的成长。

一、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目标

构建创新性职业学校实践育人体系的目标是以德育教育为出发点,以培养德才兼备的职业学生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宗旨,以安全着陆、稳定就业为基本导向,注重教学中思想教育、知识技能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合理结合,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并且能适应当代职校生发展的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它是一种思想政治理论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结合,把职校生的思想政治教学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去,突出政治修为,提升素质修养,构建职校教育实践新体系。

二、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的内容

职校实践育人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实践,加大对社会的认知度,组织各种社会调查、勤工俭学、义务劳动等社会实践性工作。职校学生最终目标都是要实现就业,步入社会,走进企业,所以职校学生工作实践育人体系可以从企业的五大组织体系(即:价值观、机制、技能水平、企业文化、企业职工)中进行剖析、学习与借鉴,转化为学生实践育人教育所用的:育人价值观、培养合格人才、构建长效机制、实现全面开花,进一步得到人才的有效转型,促进育人体系的早日实现。

(一)育人价值观

职校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对学生起到正确引领的作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精神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职校生的政治修养。职校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有针对性的去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现行政策及新形势,了解国情、认清形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祖国的强大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培养合格的人才

实践育人体系应该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发展所用。所以,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实现他们的理想报负。

(三)构建社会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是社会实践育人的基础,必须要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有序的进行,防止脱节。要树立德育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规范、合理的工作制度,筑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育人体系。也就是说,构建社会实践育人工作要以学校党支部、团委为基点去带动其它工作的进步,在各项工作进程上,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关注职校生的信息反馈,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保证所有的工作都能顾全大局,促进职校生的茁壮成长。

(四)实践育人体系要保证全面开花

1、在育人体系的实际工作开展当中,要学会充分利用基层组织的先锋模范和协调作用,使职校的校、系(专业部)、班之间相互依赖,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之间相互依托,但又各有侧重,能凝聚合力,营造和谐气氛,去吸收更多的积极分子,共同进步。作为职校老师及领导干部人员有责任参与到学生的工作实践中来,为他们做好正面的指导,提供正能量的服务,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

2、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职校生带着理论的头脑走入社会,体验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把各种情况做好预测,防止突发事情的发生,也增强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且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利用现代化电子网络来为育人体系服务,因为电子网络传递快、方便实用、交互性强等优势而受到当代学生的偏爱,可以运用这种先进的交流工具作为实现学生相互沟通的桥梁,深入学习的纽带。

三、职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具体要求

实践育人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有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活动等形式,在加强实践育人时,要将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当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实践教育中树立劳动意识

学校要积极组织职校生参加生产劳动,使他们在劳动中学习和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和技能,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认识劳动的意义,树立劳动意识,把劳动看作是最光荣的。努力培养热爱科学技术、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社会调查中提高思想觉悟

职校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能够深入认识社会,对社会有客观准确的认识,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情,了解改革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从而加深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在社会调查中,职校生会发现一定的问题,会看到我国进入新时代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思想觉悟。

(三)在志愿者服务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项要求志愿者本身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职校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包括义务劳动、文化培训、时事政策宣传、科技咨询服务、技术攻关、科学普及等。职校通过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职校生自觉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

(四)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树立自立意识

劳动实践感悟篇7

一、挖掘乡土资源,在了解珍珠文化过程中丰富道德认知

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

渭塘镇是江南典型的鱼米之乡,1995年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珍珠宝石城”。几十年来,渭塘的经济发展始终与珍珠息息相关。为此,渭塘渭南小学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以充满趣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校本教材《珍珠文化》为载体,以“知我渭塘、爱我渭塘、扬我渭塘、做渭塘小主人”系列活动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珍珠文化”特色体验教育活动和“珍珠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

学校在开展“珍珠文化”特色教育过程中,健全了组织网络,成立了“珍珠文化”教育指导小组、领导小组与课题小组,围绕“珍珠文化”协同开展教育活动,并发动全体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士,通过对做珍珠生意的成功人士的走访、座谈,对珍珠养殖基地的考察、统计,共同编写了校本课程《渭塘珍珠文化》读本,建立起校本课程的教学纲要、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参观“中国珍珠城”,查阅书籍、上网查找、动手制作、举办知识讲座及专题竞赛,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创作出了自己的手工艺品。顾心仪的习作《我与珍珠》荣获了区作文竞赛的一等奖;学生与珍珠工艺品师傅们共同完成的“神舟六号”模型,被选为送给宇航英雄的礼物……就这样,孩子渐渐走近了珍珠,了解了与珍珠相关的内容,也掌握了珍珠加工等一系列的操作技能,进而更深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了,也真正体验到了“珍珠文化”――勇于尝试、勤于实践、追求创新、提升自我的深刻内涵。

同时,在对珍珠形成过程的解读和体验中,在对打孔、穿链、磨粉等珍珠饰品的制作和加工珍珠化妆品、药用品的观摩中,孩子们的生活意识得到了加强。珍珠繁殖、养育、加工、销售中,孕育的科学知识,培养了孩子们从小热爱科学的意识。对珍珠一生坎坷经历的了解,更让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有了鲜明飞越,意识到了珍爱生命,顽强拼搏的重要意义。十佳珍珠娃娃蒲思佳同学曾感慨地说:“想不到珍珠的生长要经过如此艰辛、复杂的历程,长大后,我也要做一颗珍珠,经受住生活的磨难,不断探索,执着追求,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走进社会课堂,在体验珍珠生活过程中培育道德情感

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通过活动能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

渭塘实验小学围绕“珍珠文化”开展的教育活动不仅局限于对校本课程文本的解读,更注重实践研究,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区,走上社会,进行珍珠生活的探索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在开发校本读物的同时,着力建设校园“珍珠文化”教育景观和校外实践基地。在校园内,珍珠喷泉、珍珠展览馆、珍珠手工坊、珍珠文化廊、珍珠文化网络交流平台等阵地琳琅满目;在校园外,两个珍珠生活基地――珍珠湖和中国珍珠(宝石)城为孩子们提供了亲密接触珍珠、亲身体验珍珠生活的大舞台。

孩子们在参观校内外实践基地后,主动调查了珍珠的养殖过程与珍珠经营状况等,通过亲历育蚌、采蚌、采珠等珍珠生活的过程,感受到了珍珠一生的坎坷、圆满与朴实及养珠人劳动的艰辛,培养了对劳动的热爱;通过亲自参与磨粉、打孔、穿珠等珍珠饰品的制作过程,提升了创新意识和实践勇气;通过亲眼目睹父老乡亲的劳动场景,开展虚拟珍珠经营活动等,感受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创业的艰辛、荣耀与激情……正因为有了这种种的内心的真切感受,当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参观团来渭塘渭南小学参观时,听了“小小导游团”的小导游顾冰涵娓娓动听的介绍后,无一不啧啧赞叹。

渐渐地,渐渐地,孩子们在深入体验、直观接触“珍珠文化”的社会大课堂中,感悟着、思考着、情感升华着……

三、拓展实践内容,在提炼珍珠精神过程中提升道德品质

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德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过程。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实践中完成。对于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起始阶段,他们的成长成才尤其需要不断地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需要主体的参与和积极的内心体验。

为了不断深入地解读“珍珠文化”,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多方面能力,渭塘实验小学引领孩子们全方位、多渠道地参与、拓展与珍珠相关的活动。除了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外,学校积极拓展实践内容,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研究兴趣,组织孩子们开展了“珍珠的传说”、“珍珠养殖与水资源”、“珍珠与地方经济”、“渭塘珍珠名片打造”、“诚信经商”等,与珍珠相关的小课题研究,引导孩子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对参与活动的孩子进行鼓励、支持和帮助,学校借助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平台扩大孩子间的交流;每学期举办一次“珍珠娃娃大比拼”主题活动;2-3次大规模的“珍珠杯”知识、歌舞活动;“珍珠文化”主题班队活动;珍珠文化主题的绘画、手工、书法和作文比赛。对于获奖同学进行宣传,树立孩子们的荣誉感,这一举动得到了家长们的重视与好评,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此外,学校还根据珍珠娃评比标准,由各中队推选2名队员进入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年度“珍珠娃娃”评比,精选出10名优秀者作为年度“十佳珍珠娃娃”,并把他们事迹制成宣传册,陈列于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在孩子们心中树立榜样,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驱动力,引发出一批批的“十佳珍珠娃娃”。

劳动实践感悟篇8

校党委宣传部为了能让我们学生一代能够更好地体验劳模精神,感悟劳模品质。在五一期间,组织了一支经贸管理学院团队,奔赴台州荣时有限公司开展为期一天半的“走进劳模”活动。

5月3日下午,荣时集团的副总、浙江省劳模周成志一行接待了我们企业实践小组。在会议室,他向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之后,介绍了企业的有关情况:荣时集团作为专门制造打火机和鞋业的民营企业,在不断地壮大企业内部自身力量的同时,经受住国际市场的考验,稳中求发展。随后便带我们参观企业的各条流水线:材料的入库、切割、构型、磨平、组装成品等各个环节。同学们晓有兴致的观看企业流程和了解有关情况。

从下车到参观企业结束,周总给我们的影响始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他身穿职工工作服,来回于车间之中;脸上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一切都是这么自然亲切,可以想象皱纹是掩盖不了一个艰苦创业而走向成功的劳动知识分子的艰辛历程。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上海人,经历过从国企走向民企,顶着各种压力,逐步从一个普通员工走上企业副总的不平凡的经历。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各方面素质修养。工作的认真负责不仅是企业员工切身感受到,同时也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真实感受。我们刚进企业要事先安排好宿舍区,且要进行流水线参观。作为副总的他亲自为我们安排好宿舍后还教导我们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并且由于工作繁忙安排了一个具有多年经验的企业负责人给我们讲解各流水线上的有关情况。抓住细节,不忘自己是企业的一员,具有主人翁精神。这一点我们企业实践队感受深刻。周总的细心,不仅是对自己身旁的而且对企业的细节也如此。在带领我们穿过企业时,由于路旁的消火器橡皮弹出,被周总发现后,马上弄好安装至原位。不忘随时随地地教育员工。5月4号清晨,我们实践队与企业员工一起升国旗。合唱国歌时,由于部分员工文化程度不高,对国歌熟悉程度不够。周总就对员工进行了现场教育。

在接触企业时,可以说莫过于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和协作。与企业员工联欢也是我们这次企业实践小组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事先没有经过预排,而直接进行员工与学生节目融合表演,不仅是对员工与学生能否默契搭配的一次检验,而且也是对我们企业实践队的一次挑战。联欢中,各项小品、歌唱、相声、大合唱等节目使晚会一次次高潮迭起。

在接触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时,最重要的是与企业管理层的接触,因为一个英明的管理层能够决定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周成志作为企业副总、浙江劳模在不断输入自身管理理念壮大企业本身同时,也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劳模,周总也不忘教育我们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不断充实自我,同时要加强团队协作精神。自身定位对于一个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结合自身明白自己能干什么,而不是什么够能干。同时在与周总座谈时还体会到,其特有的管理理念:强化民主意识,形成全员参与。上至国家,下至企业,能否发展,民主很重要。对于一个民营企业形成个人主义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如果形成员工敢提、敢说的氛围,不光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都会长久地发展下去。减少程序、精减成本。实现利润是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一个企业如果能把现有程序5步减少至3、4步,这难道不说是资金节约的过程吗!当然这需要企业人员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关心下属,丰富生活。关心下属的吃穿住行,融入下属,与下属心贴心,不仅能够使下属了解管理层而且能够形成无话不谈的朋友,从而间接的为企业献言献策。

当谈及周总成功的背后是否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时,他深有感触的是:向上的精神。一直支配着他努力工作,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对于周总如何形成这种信念以及取得今天的成功,是家庭的力量无穷力量。值得欣赏的是周总现在还保留着剪报的习惯,因为他坚信“活到老学到老”。利用平时空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了解社会,完善人格。

实践的第二天早上,我们分别安排到各个车间和板块进行实际操作。我作为实践队板报小组成员,毫无疑问被安排到企业宣传板这一块。宣传对于一个企业至关重要,因为板报不仅在宣传自身文化的同时还要向外界展示企业的活力和朝气。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校园板报与企业板报的不同。为了板报最终在体现劳模精神的同时不忘青年人所应该具有的朝气,我们还对企业进行一番了解。

其他实践小组成员在亲自下车间进行劳动中,也尝到了劳动的辛苦,但热情还是不减,因为在不断增强劳动意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一个企业的相关流程,并且与员工进行适当交流和协作,从而感悟到劳动的价值。

劳动实践感悟篇9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心理素质教育容易找到结合点,适宜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和社会生活来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以及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故心理素质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心理素质教育在以下方面是一致的。

1.教育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终极目标;心理素质教育是以发展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个性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极目标。二者都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素质与能力。

2.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提倡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形式;心理素质教育则强调在活动课程中、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者都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来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

3.教学内容: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二者由于教育目标的一致,因此,在教育内容上都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基本内容。

二、综合实践活动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可能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主要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内容范围除了“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指定领域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非指定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是遵循学生心理适应和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健全个性,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青春发育的心理问题、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必须促使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适应社会要求,让青少年积极适应社会变革中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交往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积极良好适应的基础上,促进青少年智能、个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健康发展,这是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凭借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平台,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三条主线”、“四个领域”。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偏差、心理问题,解决适应性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活动课中得到发展和优化。例如,在研究学习领域中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身的调查、询问、分析中产生真实的感悟与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解决学生学习方面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学习困难,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低落,学习动机缺乏等问题;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发现、感悟、体验的同时获得自尊与自信,改变厌学情绪,培养善思、乐思的好习惯。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许多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容易通过实践操作层面的具体活动来培养和优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蕴含着许多心理素质教育的因素。如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立足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存方式;要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负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等。

1.研究性学习领域中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因素及其操作。

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亲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欲望,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创新的心理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自身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因此我们可设计以下三类活动:(1)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研究活动;(2)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活动;(3)人与自然关系领域问题的的研究。

在活动中,学生以独特的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起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中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因素及其操作。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该领域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在这一类活动中,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与社会中形形的人打交道,学生必须形成和发展人际交往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品德、合作意识、团结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等心理素质。

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活动:(1)社区服务活动;(2)社区调查活动;(3)社区实践活动。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库,也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它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的机会、展示的平台。

3.劳动技术教育领域中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因素及其操作。劳动技术教育是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劳动体验,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激发劳动兴趣,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技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以下心理素质: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自立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初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及技术创新精神的意识;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挫折耐受力等。

劳动实践感悟篇10

一、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需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当今小学生的生活显得十分的幸福美满和丰富多彩,但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也显得相当的单调和有其局限性。这就给我们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不管学生社会生活是怎样的单调,但以联系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之背景意识还是应当比较理想地建立起来的。怎样建立起这样的意识?窃以为需要为学生弥补这些内容的缺陷。因此,为了学生的需求,作为思品老师就应该坚持从学生之能见度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能够去比较广泛地涉猎社会生活。譬如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普及的优势下,我们经常利用思品课去声情并茂并颇有动感地呈现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社会生活镜头,让学生能够从一些社会现象中激发出关注社会的激情。譬如教学相关交通安全方面的内容,笔者就专题做了一些课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多幅相关交通事故方面的惨烈情景,还让学生去了解形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让学生知道遵守交通秩序和安全的重大意义。不少小学生家里都已经有了摩托车和小汽车,一些学生还当起督促父母安全驾车和不酗酒驾车的监督员。可见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作用是明显的,意义也是无穷的。要让思品社会教学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还需要我们去做有心人和热心人,多去发现学生生活中的新鲜事;更需要我们去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即将学生所发现或经历的生活信息与思品社会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可以是提前教学相关内容,也可以是对已教内容的补充。不去放弃,经常实践,将会获取更佳的思品社会教学的效果。

二、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需以学生实践为原则

思品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品德践行,这是我们大家所公认的。以往几年我们青少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学生的思品教育以及初高中阶段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没有让学生去进行比较充分的实践。教育教学的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人们,离开了具体而又充分实践的思品教育,就如同人们所常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道理是十分明显的。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需以学生实践为原则。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的实践途径也比较广泛。譬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教材文本上所呈现的内容进行表演意义上的实践,让学生在进入一定境界的基础上提高思想认识,形成一定意义上的感悟。学习《我们的合作》就是要让学生去懂得合作的快乐,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合作,进而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思想意识。但相当多的小学生缺乏对合作意义及作用的感悟,而要形成学生这方面的感悟,则完全需要通过实践的途径,让学生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我们的合作》时就需让学生进行这样几方面的实践:首先是让学生进行现场拔河实践,利用操场进行拔河,利用拔河进行感悟合作的内容。在拔河前,让一个个学生去知道一些简单的知识;在拔河后,让学生去畅谈自己对拔河的感受和感觉。学生便比较有意识地认识到,拔河需要大家共同出力,由此学生还延伸起对其他合作内容的认识感悟。不少学生便通过一些其他方面的感悟而悟出合作需要我们去多出力气和多出智慧。虽然是小学生,但经过学生某些道德意义上的实践后,学生对思想品德意义上的理解和感悟显得更加的深刻、全面和广泛,尤其增加了遵守公共秩序和规矩的自觉性。

三、密切联系社会环境的思品教学需以学生创新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