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景观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5:01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篇1

摘要:将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审美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到教学中,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的一个趋势。主要介绍了《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课程的课堂建设和实施情况。并对该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心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美学;结构美;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06-02

一、引言

道路与桥梁工程是交通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科学技术、生产力等综合国力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计算理论研究的进步和施工技术的迅速提高,道路与桥梁工程得到飞速发展。审美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具有意识性和对象性的特征。生活中有美的事物存在,就必然会有审美活动的存在。人类的审美意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是人类基于对生命及生活经验的掌握,获得的身心愉悦、自由和谐的心理状态。基于这样的一种需求,要求道路与桥梁工程不但满足实用性和功能性,还需满足美学需求,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应运而生。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是将工程与美学理念联系起来的一门土木工程专业选修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将艺术美与科学美联系起来,进行路桥美学的认知和探讨。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美的创造设计,也是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基于不同学校的学科优势,国内有些高校开设了《道路与桥梁美学》这门课程。因专业选修课的学时都相对比较少,因此有必要对这门课程进行课堂建设和优化概括的教学方法。文章对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开设的《道路与桥梁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介绍。

二、课堂目标

在掌握美的本质,美的形态及原则基础上,将其运用在道路与桥梁美学学习和研究中。掌握公路选线美学原则,和公路平曲线、竖曲线和线形的立体结合布置原则,以及道路景观、道路设施、沿线绿化的合理规划和设置;掌握桥梁基本结构形式,各种桥梁结构形式的美学表达,桥梁结构的夜景景观、桥梁装饰、以及桥头公园等融入美学理念的设计。

三、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心得

1.课程内容选择的方式:第一章:美学基础。讲授美的起源、发展,以及美的研究对象和形态表现。第二章:设计美学理论。讲授的内容有:设计的概念、设计之美、基本色彩理论、色彩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效应。第三章:路桥美学理论。主要针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结合美学理念进行讲解,内容涉及:形式美的一般法则、路桥美学的视觉特点、道路美学的主要研究ο蟆5谒恼拢撼鞘械缆飞杓泼姥АV饕涉及城市设计概念、城市道路和城市的布局、城市道路景观的美学要求。第五章:公路线形设计美学。主要涉及公路选线的美学要求、公路线形设计的美学要求和特点、公路横断面的景观设计。第六章:公路设施设计美学。讲授的内容有:公路挡土墙、声屏障、隧道洞口、取弃土场、停车场等的景观设计美学,以及公路停车场、标识牌、照明设施、雕塑、房建设施的景观设计。第七章:道路绿化景观。主要涉及道路绿化的基本原则、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和城市道路绿地种植设计,公路绿化景观,常用道路景观绿化的植物介绍。第八章:桥梁本体美学。讲授的内容有:桥梁景观的特点和现状及发展,桥梁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意象分析,桥梁结构的美学优化、景观元素的Ci。第九章:桥梁环境景观美学。讲授的内容有:桥梁夜景观美学和特征,桥梁夜景观的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桥头公园设计美学、桥头公园景观和定位分析,桥头公园设计的发展趋势。

2.教学方式的选择:本课程是一门跨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美学、景观、设计等多个专业知识交叉的课程。其教学内容的显著的特点是知识面广和实践性强。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而且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利用好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加强和学生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在课堂分享知识。并辅以课堂讨论和课外设计实践。课下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并辅以现场个别答疑和课堂统一讲解。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的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联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路与桥梁工程,通过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场景和环境,联系道路的发展历史和中国桥梁的人文历史、以及现代道路与桥梁的宏伟壮丽,展示美学在其中的体现。通过鉴赏评价的方式,让课堂教学具有直观和活泼的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3.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4.教学讲义:在该课程开设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道路勘测设计》和《桥梁工程》等专业课程,所以在《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课程内容中,着重加入了道路与桥梁工程与审美的探讨,并在内容上多采用图片和视频对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5.教学心得: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在讲授美学理论及在工程中的应用的同时,选择从国内外著名桥梁和有强烈设计特点的路线进行讲解和分析。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在基于结构功能及科学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美学设计。该课程教学内容繁多,课上学时较少,教学实践表明课上让同学对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加强与实际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实践内容,加深学生在课下对课上内容的深入理解。

四、展望

将道路与桥梁工程审美教育相结合,可以扩展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加强在专业基础上的审美能力,提升在路桥观赏和设计构思中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该课程的开展也有助于为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提供参考。在该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加入更多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和同行们一道继续深入交流并分享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桥梁工程综述[J].中国公路学报,2014,27(5),1-90.

[2]冯婷.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万敏.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桥梁建设,2002,(06):66-68.

[4]林选泉,张大伟,张芳途,刘月琴.桥梁景观Ci理论及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02):11-15+4.

[5]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交通工程出版社,2009.

[6]范立础.桥梁工程[m].北京:交通工程出版社,2015.

[7]邵旭东.桥梁工程[m].北京:交通工程出版社,2014.

摘要:将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审美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安排到教学中,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的一个趋势。主要介绍了《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课程的课堂建设和实施情况。并对该课程基本内容与教学心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篇2

关键词:桥梁景观桥梁设计城市景观

theactualityandthedevelopmentofbridgescapeinourcountry

wanmin

abstract:nowadays,Bridgescapehashadmoreregardthanpast,Buttheprocesswhichgoeswithitspullulationhashadsomeproblems,suchasthemechanisminbuildingandrunning,themakingofarchitect,thestyleofdesignandetc.Bridgescapeisappearedinsomenewwaysandsomenewdirections,suchasthebridgeenvironmentscape,nightscapeofbridge,andbridgescapeCiandetc.thosearedifferentfromtraditioninbridgescape.

Keywords:bridgescape,thebridgedesign,urbanscape

1.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桥梁景观设计历来受到政府及老一辈桥梁学家的关注。早在五十年代,围绕武汉长江大桥的景观建设就曾发动建筑师、艺术家与桥梁工程师为一体的设计专班对其桥型、桥塔、桥两侧观景台以及硬质景观元素如桥栏、灯具、雕塑等进行反复比较设计,直至今天武汉长江大桥还以其独特的景观、耐人寻味的细部、完整优美的桥姿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与城市标志。

自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的20年,我国建成永久性公路桥梁22.4万座。如此众多的桥梁,理应为景观设计提供广阔舞台。然而桥梁建设的功用传统使人们忽视了景观或是对景观心有余而力不足。九十年代末,厦门高格路桥景观设计研究中心设计的厦门海沧大桥被认为是桥梁全面引入景观及环境美化设计的先驱。我们在欣慰的同时也觉得来势稍晚。其后该公司又相续承担了武汉军山大桥、京珠高速公路的湖北段桥梁及互通,宜昌夷陵长江大桥,宁波杭州湾大桥等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从建成桥梁的总体效果看,经景观设计后的桥梁确实是有更好的观感,更少的遗憾。厦门高格路桥景观设计研究中心对推动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发展功不可没。

我国桥梁设计部门的建筑师在五、六十年代曾为桥梁的景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桥梁建设活动急剧增加,桥梁设计部门的建筑师由于数量不足,使景观设计工作受到制约,也使桥梁景观跟不上社会的要求。桥梁的地标意义,桥梁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影响及桥梁作为基础设施配套对经济的作用使各地政府或投资商对桥梁景观的营造更为倾情,这是社会意识超前的主要原因。

国外或我国的港澳地区其桥梁设计一般均有工程师与建筑师协同参与,象前两年香港特区路政署为征集昂船洲大桥设计方案而举办的国际性桥梁设计比赛,有十六支设计队伍踊跃参加,其中便有多位世界知名的桥梁工程师及建筑师。我国的路、桥设计与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鼓励专业设计部门与景观设计单位的联合,以吸纳更多的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雕塑师介入,使桥梁在决策伊始便体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桥梁景观设计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么一种传统认识,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

其二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伪桥型”现象。这里有建设、管理部门对“时代风尚”的盲目追求,也有桥梁设计者无原则的阿奉。如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或拱,使桥梁形式与结构完全不符。这种违背桥梁设计基本原则的设计方法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另一种误区。

现代的桥梁已不纯粹以满足功能为目的,桥梁巨大的跨度、强烈的形体表现力、超凡的尺度均对城市或大地景观产生影响。桥梁景观设计既要保持对功能、构造技术、形态美学、材料肌理研究的传统,还应针对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景观问题保持敏锐的跟踪,这样才能与朝气蓬勃的祖国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相适应。

2.桥梁景观设计的新趋势与新方法

2.1桥梁的环境景观

桥梁景观英文为Bridgescape,按美国桥梁景观学家FrederickGottemoeller的定义为设计桥梁的艺术(theartofdesigningbridges)。Gottemoeller将桥梁景观分解成线型设计、造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色彩设计、肌理设计、装饰设计等六大部分。Gottemoeller还对桥梁景观设计中符号学运用、历史文化表达、及技术美学特性等方面的设计创作进行了阐述,力图使桥梁功能、美学、文化与技术达到统一。[注1]

Gottemoeller有关桥梁景观设计及其内容的研究着重于桥梁的本体景观。这也代表了我国桥梁界、建筑界对桥梁景观设计的传统认识。然而桥梁不是孤立于环境,其景观总是与地景(Landscape)、城市景观(Urbanscape)相伴生,有时其复合景观意义更大。如悉尼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的景观伴生成为悉尼甚至澳大利亚的标志;武汉长江大桥与与龟蛇两山的景观伴生一直为武汉城市的骄傲等。景观的伴生效果实质为环境中的景观和谐与有机,这里的环境既包含自然环境因素又包含人文环境因素。因此桥梁的环境景观理应成为桥梁景观设计与研究的重要方面。

二十世纪末是我国环境意识觉醒的时代。随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土地的漠化、黄河断流、水源污染、长江洪水及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还应与环境和谐。1999年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表的《北京宪章》明确提出了对环境的和谐与尊重应该成为一切建设行为的基本原则。在桥梁景观设计中强调环境景观即是对此大背景的呼应,同时也是保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重要举措。反映到桥梁景观设计中便是桥梁景观与大地或城市景观尺度的和谐研究,桥梁景观对地形、地貌的适合,桥梁景观对文化环境的尊重与共生及桥梁建设对建设地点的自然原生景观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均为传统的桥梁景观学所不包容。

2.2桥梁的夜景观

桥梁夜景观与桥梁交通照明有本质区别,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功能照明对夜景观有一定作用。可以说桥梁夜景观是照明科学与桥梁艺术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人们对城市景观多样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桥梁夜景观拓展了桥梁的景观表达,全天候展示了桥梁魅力,是桥梁空间与时间的延伸。

桥梁夜景观的提出有两个大背景,其一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我国电力资源由“贫困”向“富裕”的发展,这是其物质基础。其二是桥梁在城市格局中的战略性地位使桥梁夜景观成为城市亮化的一重要组成。桥梁所处的滨水区域,其广阔的视域是城市景观的表达重点,桥梁夜景观对于表现城市夜景观的景深与空间层次有重要作用。这是桥梁夜景观被注重的社会原因。

桥梁夜景观的设计虽然与建筑夜景观设计有相通之处,但其巨大的体量及带状的格局使夜景观有一些自身的规律。如桥梁夜景观更趋向为一亮带,而桥型艺术高潮处象桥塔、桥台、桥墩等则可形成亮点。这种点、线结合的夜景观格局更能体现桥梁个性与本质美。笔者见过不少桥梁其桥体通亮,光照均匀配置,这不仅消蚀了桥梁鲜明的空间、体积,同时还浪费了能源。

桥梁夜景观其灯光、灯色不仅有软质景观特点,其灯具还是桥面重要的硬质景观构成,灯具造型所传达的信息还可能是桥梁景观理念表达的一重要方面。如具有地域风格的灯具造型,可反映桥梁景观中对文化的追求等。现代的建筑夜景观设计提出了建筑与灯具一体化的概念[注2],桥梁夜景观亦应如此。无论是观赏型的灯具如路灯,还是隐蔽型的如泛光灯均应在桥梁设计之始便有所考虑,并与桥梁景观成为一整体,以避免桥梁完成后灯具成为景观的负担。

摘要:桥梁景观设计在我国越来越被重视。伴随其成长过程,还存在一些如建设管理机制、建筑师素质及设计风格等方面的问题。桥梁景观设计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及新趋势如桥梁环境景观、桥梁夜景观、桥梁景观Ci等,这是现代桥梁景观设计与传统的不同

关键词:桥梁景观桥梁设计城市景观

theactualityandthedevelopmentofbridgescapeinourcountry

abstract:nowadays,Bridgescapehashadmoreregardthanpast,Buttheprocesswhichgoeswithitspullulationhashadsomeproblems,suchasthemechanisminbuildingandrunning,themakingofarchitect,thestyleofdesignandetc.Bridgescapeisappearedinsomenewwaysandsomenewdirections,suchasthebridgeenvironmentscape,nightscapeofbridge,andbridgescapeCiandetc.thosearedifferentfromtraditioninbridgescape.

Keywords:bridgescape,thebridgedesign,urbanscape

1.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桥梁景观设计历来受到政府及老一辈桥梁学家的关注。早在五十年代,围绕武汉长江大桥的景观建设就曾发动建筑师、艺术家与桥梁工程师为一体的设计专班对其桥型、桥塔、桥两侧观景台以及硬质景观元素如桥栏、灯具、雕塑等进行反复比较设计,直至今天武汉长江大桥还以其独特的景观、耐人寻味的细部、完整优美的桥姿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与城市标志。

自改革开放至本世纪初的20年,我国建成永久性公路桥梁22.4万座。如此众多的桥梁,理应为景观设计提供广阔舞台。然而桥梁建设的功用传统使人们忽视了景观或是对景观心有余而力不足。九十年代末,厦门高格路桥景观设计研究中心设计的厦门海沧大桥被认为是桥梁全面引入景观及环境美化设计的先驱。我们在欣慰的同时也觉得来势稍晚。其后该公司又相续承担了武汉军山大桥、京珠高速公路的湖北段桥梁及互通,宜昌夷陵长江大桥,宁波杭州湾大桥等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从建成桥梁的总体效果看,经景观设计后的桥梁确实是有更好的观感,更少的遗憾。厦门高格路桥景观设计研究中心对推动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发展功不可没。

我国桥梁设计部门的建筑师在五、六十年代曾为桥梁的景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桥梁建设活动急剧增加,桥梁设计部门的建筑师由于数量不足,使景观设计工作受到制约,也使桥梁景观跟不上社会的要求。桥梁的地标意义,桥梁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影响及桥梁作为基础设施配套对经济的作用使各地政府或投资商对桥梁景观的营造更为倾情,这是社会意识超前的主要原因。

国外或我国的港澳地区其桥梁设计一般均有工程师与建筑师协同参与,象前两年香港特区路政署为征集昂船洲大桥设计方案而举办的国际性桥梁设计比赛,有十六支设计队伍踊跃参加,其中便有多位世界知名的桥梁工程师及建筑师。我国的路、桥设计与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鼓励专业设计部门与景观设计单位的联合,以吸纳更多的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雕塑师介入,使桥梁在决策伊始便体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桥梁景观设计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么一种传统认识,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

其二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伪桥型”现象。这里有建设、管理部门对“时代风尚”的盲目追求,也有桥梁设计者无原则的阿奉。如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或拱,使桥梁形式与结构完全不符。这种违背桥梁设计基本原则的设计方法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另一种误区。

现代的桥梁已不纯粹以满足功能为目的,桥梁巨大的跨度、强烈的形体表现力、超凡的尺度均对城市或大地景观产生影响。桥梁景观设计既要保持对功能、构造技术、形态美学、材料肌理研究的传统,还应针对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景观问题保持敏锐的跟踪,这样才能与朝气蓬勃的祖国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相适应。

2.桥梁景观设计的新趋势与新方法

2.1桥梁的环境景观

桥梁景观英文为Bridgescape,按美国桥梁景观学家FrederickGottemoeller的定义为设计桥梁的艺术(theartofdesigningbridges)。Gottemoeller将桥梁景观分解成线型设计、造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色彩设计、肌理设计、装饰设计等六大部分。Gottemoeller还对桥梁景观设计中符号学运用、历史文化表达、及技术美学特性等方面的设计创作进行了阐述,力图使桥梁功能、美学、文化与技术达到统一。[注1]

Gottemoeller有关桥梁景观设计及其内容的研究着重于桥梁的本体景观。这也代表了我国桥梁界、建筑界对桥梁景观设计的传统认识。然而桥梁不是孤立于环境,其景观总是与地景(Landscape)、城市景观(Urbanscape)相伴生,有时其复合景观意义更大。如悉尼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的景观伴生成为悉尼甚至澳大利亚的标志;武汉长江大桥与与龟蛇两山的景观伴生一直为武汉城市的骄傲等。景观的伴生效果实质为环境中的景观和谐与有机,这里的环境既包含自然环境因素又包含人文环境因素。因此桥梁的环境景观理应成为桥梁景观设计与研究的重要方面。

二十世纪末是我国环境意识觉醒的时代。随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土地的漠化、黄河断流、水源污染、长江洪水及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还应与环境和谐。1999年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表的《北京宪章》明确提出了对环境的和谐与尊重应该成为一切建设行为的基本原则。在桥梁景观设计中强调环境景观即是对此大背景的呼应,同时也是保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一重要举措。反映到桥梁景观设计中便是桥梁景观与大地或城市景观尺度的和谐研究,桥梁景观对地形、地貌的适合,桥梁景观对文化环境的尊重与共生及桥梁建设对建设地点的自然原生景观的保护等。这些内容均为传统的桥梁景观学所不包容。

2.2桥梁的夜景观

桥梁夜景观与桥梁交通照明有本质区别,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功能照明对夜景观有一定作用。可以说桥梁夜景观是照明科学与桥梁艺术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人们对城市景观多样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桥梁夜景观拓展了桥梁的景观表达,全天候展示了桥梁魅力,是桥梁空间与时间的延伸。

桥梁夜景观的提出有两个大背景,其一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我国电力资源由“贫困”向“富裕”的发展,这是其物质基础。其二是桥梁在城市格局中的战略性地位使桥梁夜景观成为城市亮化的一重要组成。桥梁所处的滨水区域,其广阔的视域是城市景观的表达重点,桥梁夜景观对于表现城市夜景观的景深与空间层次有重要作用。这是桥梁夜景观被注重的社会原因。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篇3

关键词:山区;路线;桥梁设计

中图分类号:U44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山区高速公路的桥梁设计

1.山区高速公路大跨度桥梁的桥型选择

在桥梁结构的选型上,应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坚持标准化、轻型化、装配化。桥梁上部结构应优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适当发展钢结构。互通式立交范围内和风景区范围内的桥梁宜采用连续梁、连续刚构、拱桥、斜拉桥等较为美观的桥型。城镇附近的桥梁宜结合地形、环境选择美观、多样化的桥型。

桥梁设计应分析论证有关水文资料,精确计算设计流量和预留净空高度;桥梁上部宜采用建筑高度低、轻巧的结构。

桥梁设计要体现安全、实用、美观兼顾经济的要求。靠近重要城市的大桥全桥和特大桥的主孔,要选择安全、实用、美观、结构新颖的桥型方案,还应考虑施工便捷、体现先进施工工艺的要求。要根据城市的政治、历史、文化特征及发展要求进行景观设计。

主要结构型式和适用条件如下:

1、简支板桥

适用于宽浅河流及中小跨径桥梁,桥梁单跨跨径不得大于20m;

2、简支梁桥

适用于宽浅河流及中等跨径桥梁,桥梁单跨跨径不宜大于50m;

3、连续梁桥

适用于宽浅河流或分离式交叉,主跨跨径宜在40m以上。

4、拱桥

山岭重丘区V形深沟且地质条件较好时,可以优先考虑采用钢管混凝土拱桥、刚架拱桥、箱型拱桥或桁架拱桥等;

5、连续刚构

适用于有通航要求的河流或深水河流,主跨跨径宜控制在80m以上;

6、靠近大城市的桥梁宜设计成一桥一结构形式,一桥一景,重要位置的桥梁设计标准要高,可以设计成标志性建筑。如多塔斜拉、矮塔斜拉、高塔悬索桥等。

大桥与环境的亲和关系体现为以桥梁为主体,同步进行桥区环境保护、建设、开发利用。归根结底,因地制宜是传统的、普遍适用的准则,设计原则应是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要求,遵循“安全、经济、适用、美观”原则的前提下,力求桥梁布局合理、经久耐用,并与周围景观协调,来反映现代建桥的新水平。

2.常规桥梁设计中桥梁上部结构型式选择

山区高速公路中桥梁所占比重大,但一般来讲,大跨径桥梁方案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还是采用施工方便、造价经济的标准化、预制装配化结构。大跨径桥梁一般是控制因素不同,方案也各不相同,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而标准跨径桥则更多的是具有共性特征,所以本文重点探讨标准化、装配化桥梁的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常用的标准化、装配化跨径有16m、20m、25m、30m、40m、50m,横断面型式有空心板、t梁、小箱梁等。对于跨径小于30m的,有空心板、小箱梁、t梁等三种结构可以选择。对于40m、50m跨径的,根据梁的受力特点,宜采用t梁。30m以下同一种跨径的桥梁,究竟应当采用哪一种横断面型式,可通过表1作出选择。

从表1可以看出,小箱梁是介于空心板和t梁之间的一种横断面型式。20m跨径时,t梁较为经济。30m跨径以下,三种横断面相比较,基本也是上述规律。这是山区的情况,平原地区则另当别论。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标准横断面宜优先采用t梁。对于50m跨径t梁,在小半径平曲线上,由于内外梁梁长差较大,跨中矢高较大,对路线的适应性要差一些。另外,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输、场地预制条件均较差,大型机具进入困难,50mt梁单片重150多吨,架设设备要求较高,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变形不易控制,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选用50m跨径t梁,所以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宜采用的常用标准跨径为20m、25m、30m、40m。山区地形、地物具有较大的建筑体量,人的视觉感受以大景观、大场景为主,预制梁(板)式桥梁上部建筑高度对景观的影响很小;同时,路线与沟谷高差大,通常无净空要求。

山区桥梁在采用装配式预制构件时,一定要先考虑的因素是桥位所处的地形环境是否有利于预制场地的布设,其次要考虑运输条件是否能满足特种运输车辆的通行,运距是否是最短距离,另外还要考虑工程结束后,其预制场地能否很快恢复植被。

表1、一孔上部构造主要材料指标表

3.常规桥梁设计中桥梁下部结构型式的选择

山区高架桥通常沿山腰展布,横向地形变化大,墩、台、基础的设计对边坡开挖、山体稳定等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也会对工程的景观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一般采用双(多)柱式桥墩,墩高较大时,可采用Y型墩、薄壁空心墩等,双(多)柱式桥墩结合桩基浅表层地质情况、桥区抗震等级,尽量不设桩顶横系梁以减少对山体边坡的开挖。沿山坡布设的中小跨径的桥梁也可采用独柱独桩或十字型墩身,以减少基础的开挖。

3.1桥墩

在同一座桥里,桥墩的型式应尽量统一。对于跨河桥与墩高<40m的桥墩,应采用受力明确的双柱式墩。

柱式墩和方墩在景观方面的效果差不多,在截面积相等时,方墩的截面刚度大于圆墩,方柱可以方便地通过调整两个方向的尺寸来调整墩柱的刚度,从而达到调整墩柱受力的目的。圆柱为各向同性,调整起来效果差一些。方柱的缺点是墩柱与桩基之间需通过桩帽连接,增加了工程数量,并且山区桥梁地面横坡都较陡,增加柱帽构造还会增加挖方工程量,引起边坡不稳。圆墩在施工中外观质量容易控制,且与桩基础衔接方便,对于弯、斜桥来讲,圆墩的景观协调性要好些,设计中应根据地形、上部结构型式、墩高综合考虑选用方柱或是圆柱。

地面横坡较陡时,若采用双柱墩,两个墩柱高度经常相差较大,由于线刚度ei/L差距大,导致一个墩的两个墩柱受力差异较大,这时就应该考虑Y型薄壁墩。Y型薄壁墩是独柱双支座的一种墩型,美观性较好,但施工稍显复杂。墩高较矮时,其施工既复杂又不美观,所以较少采用。而当墩高较高时,Y型薄壁墩施工只需一套模板、搭一个支架,对于地面横坡较陡、搭支架困难、模板需求量大的山区桥梁,Y型薄壁墩具有显著的优势。也有观点认为,上部的Y型承托节约材料并不多,却施工繁琐,宜设计为实体,权衡施工进度与质量、安全、节省材料及美观之间的关系,这也未尝不可。

墩高≥40m时,可采用薄壁墩,高墩的稳定(尤其是施工阶段)与安全均得到改善,从桥梁的整体外观看,线条简洁美观。随着墩高与内力的变化,可通过调整薄壁墩的厚度以改变墩身的刚度,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在选用桥墩的型式时,一定要注意同一联内桥墩刚度比的协调,刚度相差不宜太大,否则各墩内力相差也很大,一般来说矮墩取较小的截面,高墩则取相对大的截面。

3.2桥台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桥台一般采用重力式U型台、肋板台、桩柱式台。其中以重力式U型台最为常用。根据《墩台与基础》的规定,U型台适应的填土范围为4m~10m,所以U型台的高度最好以10m控制。山区桥梁U型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横向、纵向横坡陡,为了适应地形,减小开挖,节约圬工方量,U型台设计时必须根据地形合理分台阶。地面横坡较陡,地质情况比较好时,U型台可采用台阶式基础以避免挖方量太大;地质情况不好时,可采用U台下设置桩基的方法。埋置式肋板台适应范围广一些,但也不宜太高,不宜超过12m。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纵向地形陡峭,往往不能设置锥坡,这时采用桩柱式或肋板台会受到较大限制,桩柱式桥台由于抗推刚度小,当联长较长、台后填土高度较高时不宜使用。桩柱式桥台台后填土高度宜控制在5m以下,联长宜控制在150m以内。

4.常规桥梁设计中桥梁基础选择

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最常用的基础为扩大基础与桩基础。山区一般地质情况较好,采用扩大基础的情况相对较多,且宜采用分离式扩大基础。因为分离式扩大基础适应地形横坡,承载力亦能满足要求。斜坡上的扩大基础与桩基础必须考虑基础扩散角和覆盖层厚度以及施工时的相互影响。桩基础多为嵌岩桩和柱桩,地质情况较差地段采用摩擦桩。桩基础不管受力形式如何,施工方法上多为挖孔桩和钻孔桩。挖孔桩造价较节省,但设计中能否采用挖孔桩,应结合地质情况具体分析。

二、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设计应注意的其他方面

1.山区高速公路桥梁要注重抗风抗震设计等安全性设计

山区中由于山体的阻挡,个别位置可能出现较大的阵风风速,对于缆索承重桥梁,必须进行抗风验算,内容包括静风分析、动风分析、拉索的风雨振动、主梁的抗扭转性能等。要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储备来避免这些偶然作用产生的不良后果。

2.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维护

由于构造特点、车辆超载等原因,桥梁难免出现一些病害,从养护、维修出发,钢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可到达各主要部位的检修走道、爬梯、人洞等,支座等要设置检查梯,大跨径的混凝土结构要埋设检测装置,定期进行检测,尽最大努力减少桥梁维修的可能,如果难以避免或常损坏的构件,在设计时就要作充分考虑,在不影响或少影响交通的前提下能实现快速更换。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篇4

【关键词】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结构造型;设计

序言:

在城市建设中,桥梁是人们智慧和科技的成果,在我国,桥梁建设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具有人文色彩的桥梁也是我国典型的造型建筑并且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标志。但是亲目前受到国内经济的制约,我国城市桥梁仅仅是停留在实用的阶段,对于桥梁的景观还没有达到非常重视的程度,目前国内很多人提到景观,首先想到的是城的绿化,在桥梁设计之初并没有把景观的元素考虑在其中【1】。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桥梁作为城市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同时被要求在设计中有着更加浓厚的艺术底蕴。

一、桥梁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桥梁景观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桥梁学和建筑学以及美学等等方面的综合内容。

1.桥梁景观设计的特点

桥梁景观是工程技术和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桥梁景观设计必须要保留原有桥梁的实用性,还要结合相应的桥梁技术和美学原理对桥梁的设计元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实用经济性的基础上展现建筑的美学特性。桥梁景观设计还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桥梁设计所体现出来的内容是时代最流行的元素,体现的是时代的特征。城市桥梁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也就是要展现出地方特色,每个地方都会有地方的特色,在桥梁的设计中要体现地方的特点,展现地方的文化。最后桥梁景观设计时跟时展中的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桥梁景观设计中计算机的运用给设计带来了更多的生机,新的结构,新的设计,新的元素的融入给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2]。

2.桥梁景观设计的难点

虽然时代和经济的发展给桥梁景观的设计带来了更多有利的元素,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桥梁景观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景观的设计也必须要提高水平。目前,城市河流的河面宽度越来越小,不会超过一百米,但是随着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加,道路必须要越来越宽,所以城市桥梁大多数是以宽桥的形式出现的,跨度比较大,甚至很多的桥梁长宽比例呈现的是一,从美观上来说这是不合理的,这也是桥梁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最大的难点。

二、城市桥梁景观中的结构造型设计

桥梁结构造型设计也就是对桥梁的线性和造型等等上作出设计,在满足桥梁功能和安全的情况下对桥梁的外观进行设计。在桥梁结构的设计中,它应该跟结构受力形式相结合,要确保桥梁的结构外力跟桥梁的内在受力的统一,桥梁的结构和外观需要跟自然环境相协调,跟城市的景观,历史文化等等都需要高度的协调,在最大的限度上实现桥梁存在的合理性和美观性。城市桥梁主体结构上还有特别的艺术表现力,要把这些艺术感染力融入到城市的整体空间中,塑造出具有城市特点的桥梁[3]。在桥梁的设计中,要摒弃传统桥梁设计中的守旧因素,不断创新,在桥梁设计中的线条和色彩上应该综合的考虑和运用,实现桥梁的功能和外观上相协调。桥梁的设计不能忽视细节上的构造,要跟桥梁的主体相平衡。桥梁中的线形设计要满足很多的要求,首先是满足力学的要求,另外要足够的创新,要改变之前桥梁臃肿的体型,要让桥梁真正的融入到城市的景观之中,另外桥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要完美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桥梁的内部空间,做好线条的组合,设计工作。

三、对中国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建议

1.重视城市桥梁景观设计

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工作,桥梁景观设计是桥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桥梁建设的工作,就要充分重视桥梁景观的设计,要尽快编写好相关的设计规范以及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的流程。

2.桥梁景观设计注重创新

中国目前桥梁的建设注重的是实用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桥梁的外观有着更多的要求,所以在桥梁景观设计中不仅仅要满足桥梁实用性的要求,还要满足桥梁美观性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城市桥梁的设计中具有充分的创新性,实现桥梁的创新性设计,让中国城市的桥梁质量有着更好的提高。

3.充分吸取国内外的设计经验

国内城市桥梁的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提高桥梁的设计质量和建筑质量都需要充分的借鉴国外的优秀的设计,不断总结经验,把优秀的设计融入到中国桥梁的设计中,推动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促进桥梁建设技术的提高[4]。提高中国桥梁业的技术水平。

四、总结

桥梁是城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建设中桥梁的设计是桥梁的基础,所以桥梁景观设计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桥梁景观的设计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改进,不断提高桥梁设计的水平,提高城市桥梁建设的水平。所以在城市桥梁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不断融入时代的新元素,吸取传统桥梁设计的精华,给现代城市桥梁景观的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杜烨霖,王光亚.山区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蒋大勇,王珂.高速公路桥梁设计中的注意问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篇5

【关键词】桥梁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桥梁景观的特点

1、桥梁景观兼具桥梁功能与观赏特征

桥梁景观是桥梁功能、技术、经济与美观融合的体整体,共同作用,美寓其中。桥梁主要用于交通负荷、跨越障碍。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桥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桥,摇摇欲坠,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谈了。因此,桥梁结构的造型应表现出有力量、稳定、连续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显示功能的保证性。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们的美感。对于不同用途的桥梁。如园林、城市、公路、铁路桥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其结构及各项附属设施的造型都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符合使用要求,并能恰如其分。这也就是一种美的因素。就所有桥梁而论,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鉴赏要求在其重要性上,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它随着建桥目的和建桥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并通过造型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桥和繁华城市中的园林桥应当各自“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的型式。

2、桥梁景观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桥梁景观,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每个时代的桥梁造型,都是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是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的结果。在桥梁的建设中,时代潮流往往寓于其中.特别是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桥梁景观产生深刻时代烙印。如50年代的木桥,60~70年代的拱桥,90年代的斜拉桥,20世纪末的悬索桥和立交桥等等,这些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桥梁景观具有地域性

桥梁所跨之处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间环境均有其特指性,与特指的周边空间环境的配合使桥梁景观有机地溶于环境,也使为人熟知的环境空间与有发展寓意的桥梁景观间蕴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伴生。桥梁与城市的伴生使其复合景观成为标榜城市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同时也是桥梁景观地域性的表现。

三、我国桥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桥梁景观领域虽说有了可观的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与误区:

1、桥梁景观的“包装式”设计

现在在桥梁设计业内存在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景观设计仅仅是桥梁设计里的后续过程,是在桥梁建设完成后对其进行“包装”,这是一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离开来的“错误”做法。这种做法常常是在已经建好的桥梁上强加装饰,为了美观而美观,这种做法只是表面上的处理,十分不得体。桥梁设计者应当在桥梁设计之初便把景观因素考虑进去,在进行桥位勘测时应对其周围的地质、地貌、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进行仔细考察,使桥梁的结构样貌与之相协调;同时还应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出发,从景观的高度提出桥型方案。

2、“伪桥型”现象颇为严重

有些部门过于追求“时代风尚”,再加上很多桥梁设计者对桥梁景观的理解存在误区,过于追求形式上效果,设计出了很多形式与结构不符,甚至是“四不像”的桥梁。例如在拱桥上附加梁板结构,在梁桥上附加索塔等等,这些都严重违背了桥梁设计的原则与规律。

3、桥梁景观中“力”与“美”不协调

所谓“力”与“美”不协调就是只桥梁结构设计师和建筑师在桥梁景观设计中都过于极端。结构设计师过于追求结构安全,缺乏艺术上的知识,认为“功能决定形式”,在进行桥梁设计时只考虑结构上是否满足要求,认为结构合理的东西就是美的。这样就导致设计出来的桥梁,其各部分的结构尺寸过大,比列严重失调,与环境不协调等等。而建筑师大多都是艺术家,他们过于追求艺术上的灵感与创作,而忽视了结构上的基本要求。他们往往只注重线条上的美观,而不考虑其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结构安全上的要求以及经济因素,这也使得建筑师的构思难以实现,在桥梁景观设计中很难发挥作用。

四、桥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证桥梁使用功能要求的原则

景观建设项目不能影响桥梁的交通功能;不能侵入通航净空限界而影响通航;夜景等照明亮度不能影响行车。

2、质量安全第一的原则

一方面,以桥梁受力为主体的艺术造型美学设计应不降低结构承载力、结构刚度、结构稳定性和结构使用寿命,在此范围内,景观设计应服从结构设计。另一方面,以桥梁结构作为载体的景观建设项目,如夜景灯饰、涂装等,不会影响结构受力和工程质量,不该受结构设计的限制,以充分发挥景观的美学效应为主旨。

3、融于自然的原则

任何时代,人们都称赞自然和谐美。桥梁结构形式要与自然环境相配合、相协调;要与周围环境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成为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品。

4、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的原则

桥梁作为一种巨大的人工建筑物,必然会对大地的景观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桥梁的建设会放大大地景观的人工干扰,其进程具有不可逆性。桥梁景观建设应维护环境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动物和桥址处特有的地质风貌,杜绝声、光、电对环境的污染。

5、尊重民风、民俗的原则

选择桥梁构造物涂装色彩时,不但要考虑与周围环境、桥梁造型相协调,还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民风、民俗,使之与民风、民俗相和谐。

五、如何做好桥梁景观设计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公路沿线的环保要求,人文、地形、地物特点,天然资源、旅游资源及开发前景,拟定桥梁景观设计大纲。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桥址进行分析,深化公路沿线环境调查,列出环境调查项目和具体要求,把桥梁放到自然环境中去,确定设计目标和基调。设计内容包括桥型方案的比选及效果图,墩、塔艺术造型及效果图,防撞护栏艺术造型及效果图,色彩、涂装设计及效果图,灯饰设计及效果图,周边环境设计及效果图,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等,并对方案进行评审、论证和优选。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在自然环境中看桥梁,细化设计,把设计分解成结构艺术造型设计、涂装色彩设计、灯饰夜景设计、进出口标志和雕像景观设计、桥位周边景观设计等,综合考虑工程内的主桥、辅桥、引桥、引道、接线、边坡等是否和谐,在满足力学要求的情况下,弘扬美学,创造多样统一、比例协调、均衡稳重、韵律优美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整体概念,使桥梁景观与周围景观“和谐”、“互补”、“增强”、“保护”、“偎依”,综合体现工程美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经济等的相互关联。桥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是否和谐,随时研究如何减少不和谐的因素,并加以修正。真正做到如伊滕学先生所说:“桥能满足人们到达彼岸的心理希望,同时也是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为审美的对象和文化遗产。”

结论

目前,我国桥梁建设的技术水平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在这种情况下,对桥梁的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景观设计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条件下对桥梁环境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究其实质则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因此将桥梁景观的建设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以倡导与推崇,这为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桥梁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桥梁设计部门应加强景观方面的人才与技术准备,一则为顺应时代潮流,另外也是为与国际接轨使我们的桥梁设计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新形势;景观桥梁;设计;研究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rapideconomicdevelopmentofsociety,thelivingstandardofthepeopleintheunceasingenhancement,totherequirementsofthebridgeconstructionmoreandmoreisalsohigh,especiallythedesignofbridgelandscapeallcirclesofthesocietyitisto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inthenewsituation,thedesignofbridgelandscapetothelifeofthepeopleandtheco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etyplayaveryimportantrole.thetheoryanddesignofbridgelandscapeareanalyzed,andbasedonthis,putsforwardsomespecificdesigninwhentheproblemofneedspecialattentiontofortheconstructionofaharmonioussocietytomakeacontribution.

Keywords:newsituation;Landscapebridge;Design;research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为造型建筑的一件艺术品,桥梁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更是人们智慧与科技的结晶。在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桥梁,特别是城市桥梁都要求体现一定的景观性,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景观桥梁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桥梁设计的关键环节。

一、景观桥梁设计

所谓景观桥梁,主要是指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景现及人文环境相协调的桥梁构造物,它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个性特点,可谓是桥梁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种崭新的事物,景观桥梁已经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据调查显示,50%以上的人认为应该加强景观桥梁的设计、48%的人认为只需对桥梁进行适当的点缀即可,只有不到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景观桥梁的设计。由此可见,景观桥梁设计势在必行。

在新的形势下,桥梁美学与景观学对景观桥梁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景观桥梁应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一般而言,周围的环境可以理解为空间感觉与时间概念,景观桥梁周围人工环境的规模、特点应与自然风光和地形的规模、特点相一致,同时还要与当地桥梁建设的历史传统、整体的规划定位、技术以及文化水平相一致。一座优秀的景观桥梁的设计,要巧妙的与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有效的搭配起来;其次,景观桥梁自身应当是一个能够给人们提供愉悦感的独立个体,可以给人们展现多角度的视觉效果。景观桥梁空间造型的设计,不仅能够表现出丰富的空间效果,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

二、景观桥梁设计的现状及注意事项

(一)景观桥梁设计的现状

虽然景观桥梁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并为历代桥梁专家们所推崇,但就景观桥梁的设计而言,其本身存在着一些误区与不足。

第一,纯粹包装式的景观设计法。从实践来看,目前桥梁设计与桥梁建筑过程中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即桥梁景观设计仅仅只是在桥梁设计完成之后的一种简单包装。这种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极大的误区。第二,桥梁景观设计时存在着“伪桥型”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管理部门盲目的追求时代风尚,但同时考虑到工程造价的因素,或者桥梁设计者一味地阿谀奉承。比如,桥梁本身是梁板结构,非要在其上附加悬索等机构,这与桥梁的形式和结构是完全不相符的,因此这种形象工程桥梁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误区。下图所示为简支梁外装饰成拱桥的一些设计方法,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种纯碎的外装饰桥梁一定程度上体现桥梁景观性同时能节省部分造价:

图1图2

(二)景观桥梁设计时需注意的事项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景观桥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应当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注意一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注意桥梁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在对景观桥梁进行设计时,要对周围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在选择景观桥梁的桥型时,不可偏离桥梁所处的公路与道路的性质和发展前景。只有坚持安全、适用、经济、舒适和美观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综合考虑桥梁所处环境的规划定位,结合考虑当地的历史人文,才能选择出适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方案,进而使景观桥梁实现功能与美观的有效结合。

第二,景观桥梁设计时要注意视觉敏感点。桥梁景观设计既要保持对功能、构造要求技术、材料机理研究的传统,同时要将景观桥梁的视觉敏感点作为设计的切入点,要充分利用美学的设计思想和方式,创造出舒适、美观并能体现出时代气息的现代景观桥梁。当人们看到赏心悦目的空间或者迷人桥梁景观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与上进心,从而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景观桥梁设计时要注意视觉的敏感点,使人们通过直观的观赏即可找到景观桥梁的新鲜点和美感。

三、新形势下景观桥梁设计方法和趋势

与传统桥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不同,现代景观桥梁设计时必须有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的共同参与。在景观桥梁的设计过程中,决不可将桥梁结构设计与桥粱艺术设计相分离,桥梁结构设计始终要体现桥梁的艺术设计。在新的形势下,景观桥梁的设计方法和趋势有所改进,主要表现如下:

(一)桥梁环境景观

一般而言,桥梁景观就是桥梁设计艺术。设计大师们通常将桥梁景观分成六个部分,即造型设计、色彩设计、线性设计、平面布局设计、肌理设计以及装饰设计。从实践来看,桥梁景观设计者还运用符号学、技术美学等方面的设计创作对桥梁景观设计中的细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而保证桥梁功能、美学与技术的统一。景观桥梁的架设不是独立存在的,桥梁自身的景观必须与当地的环境相辅相成,甚至还要具有更为复杂的重大意义。景观与桥梁相伴而生的视觉效果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景观的重要体现,因此,桥梁的景观设计业已成为现代桥梁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

(二)桥梁的夜景观

桥梁夜景观和桥梁自身的交通照明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们不能否认桥梁的功能性照明对夜景有一定的配合作用。桥梁的夜景观是照明功能与设计艺术的有机结合,它是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人们对景观多样性的必然要求;桥梁照明功能与设计艺术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而桥梁夜景观是表达景观桥梁魅力的一项重要元素,同时也是桥梁自身空间的延伸。一般而言,桥梁夜景现的设计和规划与建筑物自身的夜景观设计如出一辙,但桥梁自身的构造和形状格局使其有着自身的独特规律。桥梁夜景与现代建筑夜景设计理念中的建筑与灯具相结合一样,无论是观赏性的灯具还是比较隐蔽的灯具,都必须在桥梁设计的初始阶段予以充分考虑,从而保证其与桥梁的整体结构相协调,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避免日后成为成后景观桥梁的负担。

(三)桥梁景观Ci

Ci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的简写,意思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桥梁景观Ci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要正确处理桥梁自身的形象定位、依据预定的形象和分析结果进行处理、桥梁组件要合理设计、桥梁景观标志色的确定以及桥梁景观的Ci设计。形象定位主要包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战略以及发展规划等,并形成一套桥梁景观设计理念;标准形象应根据桥梁的建设尺度要求来确定,同时也包括标志物的多样化设计;确定标志色时,要结合所处环境的基调色彩,或根据所处环境的文化特点来选择。一般而言,标志色的选择应按照一定的量化标准进行,并要与景观桥梁标志物的图案相一致。桥梁景观的Ci设计,主要包括座椅、花坛、指示牌以及灯具等多种元素,同时还包含着地面的铺装和盖板等。因此,桥梁景观Ci对景观桥梁的构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结语:总而言之,景观桥梁的设计是现代桥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的结构技术、建筑材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换,简洁优化的结构设计以及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使桥梁的景观传递现代的信息,人们对桥梁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景观桥梁的应用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景观桥梁设计的作用将更为突出。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思想和设计技术,才能为我国桥梁建筑事业探寻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苗成涛.探析新形势下的景观桥梁设计[J].中国科技纵横,2011(09).

[2]李春凯.景观桥梁设计发展与仿生学设计在景观桥梁的应用[J].科技风,2011(07).

[3]董俊.基于人文艺术视角的景观桥梁设计研究[J].交通世界,2011(07).

[4]石飞停蔡敏王慧.现代城市景观桥梁设计[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05).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篇7

关键词:道桥;景观;设计;分析

一、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现状分析

道桥景观问题是道桥工程美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经济等方面知识在工程建设上的综合体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道桥景观问题必将引起高度重视。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桥梁风格各异,寓意肤浅,未能体现地方特色;2、路面材料层出不穷,城市整体性较差;3、道路附属设施如候车亭、灯箱广告、路灯、道路标志标牌等各成系统,未能达到理想的规划意境。

对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问题,忽视了景观性的考虑;2、城市规划部门在项目审批时侧重于宏观性的控制,忽视景观性的控制;3、建设分阶段进行,整体协调性不够。在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间存在冲突,各自为政,使街道景观难以得到较好地统一协调。

二、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在城市新城区建设开发的过程中,特别是地处江南区域,待建的桥梁很多,这些桥梁如何与城市景色融为一体,如何与老城区的古桥相得益彰,如何延续地方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桥梁的环境景观

桥梁景观分解成线型设计、造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色彩设计、肌理设计、装饰设计等六大部分。桥梁景观总是与地景、城市景观相伴生,有时其复合景观意义更大。如悉尼大桥与悉尼歌剧院的景观伴生成为悉尼甚至澳大利亚的标志。

(二)桥梁景观元素的组织与设计方法

桥梁景观首先是慎重处理桥梁形象的定位;其次是依据形象定位及分析得出的概念进行图式化处理;再次是对桥梁的标志性组件依据上述结果进行设计;最后确定桥梁景观的标志色,桥梁景观元素的设计。

形象定位:包括城市精神、市民行为准则、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等,从中形成桥梁景观理念。

标志物与标志图案:包括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多样化比较设计;根据桥梁尺度确定的标志物及图案的尺寸要求;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适合纹样设计等桥梁标志物。

标志色:可沿用城市标志色,也可根据城市的环境、文化确定标志色,选用的色彩应有一个量化标准,并要与标志物与图案纹样的色彩设计配合,同时还应与桥梁防腐涂装结合。

桥梁景观元素的设计:包括桥梁附属的花坛、座椅、栏杆、广告牌、电话亭、公交车站、人行天桥、垃圾桶、指示标牌及灯具等元素,也包含地面铺装、窨井盖板、建筑小品等。其设计要以标志色为统一,以标志图案为特征。

(三)桥梁景观设计协同机制的建立

路、桥设计与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鼓励专业设计部门与景观设计单位的联合,使桥梁在决策伊始便体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三、道路景观的控制

(一)道路绿化建设的控制

城市道路绿化,是道路景观控制的重中之重。

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在植物配置中尽可能用乡土树种,体现地方特色。布置形式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及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前者植物配置形式:(1)乔木为主、配以草坪;(2)乔木和灌木;(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后者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2、见缝插针,创造丰富的绿地景观

城市立交桥下面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成为废物垃圾的憩息地,立交桥底下应提倡种植垂直绿化(如爬山虎),种植耐阴植物。道路交通分流隔离岛应避免死板的水泥板,宜种植低矮植物,并注意修剪。总之要尽可能地增加绿量,使道路绿色充盈,充满生机。

(二)道路景观其他要素的控制

1、道路材质的控制

路面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道路建成后的观感,在道路设计中应从几个方面去把握:一是选择与道路整体效果相协调的面层材质,注重颜色与质感的整体协调性;二是尽量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同时也有利于造价的控制;三是满足道路功能的需要,比如防滑系数等技术指标的满足。

从国外发达国家看,城市街道一般以沥青为宜,其景观性或使用舒适性等方面均优于混凝土路面,当然混凝土路面也有其优点,最重要的是一个城市最好确定一种车行道路面材料,便于整体统一。

2、附属设施的控制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篇8

在桥型方案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地形、地质、路线纵坡要求,满足水利、规划等主管部门对跨河、跨堤的净空要求,选择合理的主桥跨径布置。(2)以打造突出景观造型为目标,景观造型应有深刻寓意,能深刻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等地域文化,以及新时代兴宁人精神风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3)在满足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设计时要考虑桥型与周围景观设计统一。桥型要创新,主体结构要有独特的艺术造型,防止公式化,在统一中求变化。在线条、形体、色彩、质感的运用上应以简为主,加强对比,突出重点和个性[2]。(4)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的原则,通过桥梁、造型、色彩、灯光等营造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的意境[3]。(5)拓展桥梁功能,使之具有交通、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

2主桥方案设计

结合地形、地貌及本桥景观要求,适合的桥型有拱式桥、斜拉桥及梁式桥,考虑到景观需要,将常规的梁式桥排除,以下对拱式桥、斜拉桥2种结构体系的桥梁进行比选。

2.1方案一。蝴蝶拱桥(宁江蝶恋)本方案采用1孔跨越主河道的中乘式系杆拱桥,跨径组合为35m+75m+35m。见图1~图3。主梁采用钢箱梁,梁高为2.2m。主跨为单箱3室截面,边跨为单箱4室截面。主拱采用直径2m钢管截面,单幅桥2片拱肋均外倾24°,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拱肋跨径L为55.5m,平面内矢高f为14.8m,矢跨比为1/3.75。主墩基础采用8根直径200cm钻孔灌注基础,按摩擦桩设计。承台采用分离式,上设拱座,承台厚3m。迎水面做成弧形,以减小对水流的阻力。承台顶拱座高1.5m,拱座横桥向尺寸为7.3m,顺桥向尺寸为8.5m。承台间设系梁,系梁宽5m,高3m。本方案结合特有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蝴蝶双飞的造型,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延伸了城市内涵。另一方面,桥面以上拱圈整体呈“兴”字造型,使2幅桥形成有机整体,兴宁地名蕴含其中,寓意兴旺、安宁。桥梁造型具现代感,与周边规划现代建筑风格相适应,建成后将成为兴宁一景。

2.2方案二。独塔斜拉桥(扬帆起航)本方案为2孔跨越河道、规划路,将主墩落在南岸堤脚滩涂处。主桥采用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为塔、梁固结刚构体系,跨径组合为85m+50m+25m。见图4~图6。主梁采用鱼腹式箱梁,单箱4室断面构造。主梁梁高2m,顶板宽27.4m。主梁沿纵向对应拉索锚固点位置设置加劲横隔板。单幅两侧主塔均向外倾10°,高52m。主塔采用风帆造型,主塔主体顶部宽3m,横向塔宽2.5m;底部宽4m,横向塔宽4m。单个塔上共设11对拉索,主跨拉索索距为7m,边跨拉索间距为7m、5m。每根主塔横桥向外侧均设风帆造型,由竖向直径100cm的钢管和水平向直径80cm的钢管构成。单幅主塔基础采用2个承台,承台间采用系梁连接,单个承台下布置12根直径200m钻孔桩,承台厚3.5m。承台平面尺寸15.7m×8.9m,系梁宽4m,厚3.5m。斜拉桥是景观性较为显著的桥型,矗立于桥面系之上的索塔体系十分醒目,是最重要的景观元素和设计要点。本方案将主塔轮廓设计成风帆造型,主梁和墩身则抽象为船体。塔身倾斜使全桥整体宛如一艘迎风破浪的大船,寓意兴宁市借南部新城强势崛起之机,扬帆起航,驶向美好的明天。同时也寓意兴宁人民勇立潮头、锐意改革拼搏进取的精神。

2.3方案三。葵花拱桥(卧波掠影)本方案2主墩落于近岸处的水中,采用拱、梁组合体系的上承式葵花拱桥,跨径组合为40m+65m+40m。见图7~图9。主桥单幅桥宽25m。拱腿和跨中实腹段的底缘外轮廓线为圆弧线,矢跨比为1/5。单幅拱腿采用分离式,为矩形截面,单个横向宽6.7m,截面高由拱脚处的1.2m渐变为大节点处的2m。拱上小拱采用1m厚混凝土板,宽度同拱腿一致。弦杆和跨中实腹段采用箱型截面,截面形式为双箱单室。弦杆梁高1.8m,顶板宽25m,悬臂宽3m。跨中实腹段梁高渐变,由大节点处的4.3m渐变为跨中的2.0m。拱腿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弦杆和跨中实腹段按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主桥基础采用群桩基础,单个主墩设2个承台,承台间采用系梁相连,单个承台下设8根直径160桩基础,桩顶承台作为拱座使上下部结构连接成一体,拱座厚1m,承台厚度2.8m。本方案立意为“卧波掠影”,采用叠拱的外形,宛如飞雁掠影于宁江之上,又犹如葵花盛开,造型优美简洁。

2.4桥型方案景观比选3个方案均采用了新颖的结构形式,时代感强3个方案景观比选见表1。方案一采用了蝴蝶双飞的造型,使之整体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主桥的整体呈“兴”字造型,与兴宁市名称相呼应,寓意振兴、兴旺。桥名蝶恋更是多了一分宁静、浪漫之意,将城市内涵予以进一步扩展,建成后将成为兴宁又一地标性建筑物。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景观性因素,特别是景观性方面,方案一优势明显,因此设计将方案一作为推荐方案。

3结语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篇9

关键词:桥梁景观;城市建设;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正面临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阶段,这对于我们建筑行业来说,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图从桥梁景观角度略谈一下自己对城市建设的一些浅言拙见。

对桥梁造型进行符合美学规律的组织与优化一直是那些懂得桥梁结构规律的建筑师的行为,到上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认识到桥梁的设计不仅仅要“关心自己”,同时还要“关心别人”,如关心桥梁对城市、大地的影响,关心桥梁的地标意义;景观生态学更将桥梁上升到解决被道路切割的大地之物种的生存与繁衍的高度,亦即桥梁还要“关心”生态环境等。这些问题均非桥梁美学所能涵盖,而其综合解决之道是对既懂得桥梁美学规律又深谙景观科学构筑规律的专业人员的需要。这便是桥梁景观学的诞生基础!美国学者FrederickGottemoeller于上世纪九十代将Bridge与Landscape合成了一新的词汇Bridgescape用于表述这种新的结合。

但人们对桥梁建设中景观问题的关注却较此为先。日本的本州――四国联络桥工程总长178km,如此超大规模的桥梁建设活动在人类历史上还是首次。人们不得不慎思桥梁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干扰,也更希望新建的桥梁对所通过的历史、文化及自然保护区域在关爱的同时还能成为一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景观。这使日本政府将桥位周边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把发挥桥梁的观赏功能和文化功能、“追求世界一流景观”的目标链接为一体。类似的实践活动为桥梁景观设计在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也奠定了桥梁景观学科的科学基础。

我国对桥梁景观的理解一般反映在“景观”一词的分解上,即“观”桥与桥上观“景”,两者合成便为“景观”。这种观念有其历史传统。古典园林桥梁在“景”与“观”方面便早有此独到考虑,中国的风景园林更是深谙此道。我们说“景”与“观”之关系确实反映了人、桥、环境的空间联系,其寓意颇具中国特色,这是我们文化智慧的结晶!但这种观念只有“与时俱进”地和景观科学的构筑理论结合才能产生具有更积极的尊重与改造自然意义。

一、桥梁景观学研究的意义

(一)推动景观设计在桥梁建设中的深化与体制化。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建成了22.4万座公路桥梁,但桥梁景观设计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便发展成熟的以桥梁形式美为主导原则的水平。这完全不能适应物质文明大踏步前进的祖国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

(二)满足社会对桥梁景观的更高要求。

桥梁景观设计跟不上社会的要求,这是因为:

1.桥梁的大规模建设不仅意味着要耗费巨额社会资金,还反映出社会物质的频繁互动对空间跨越的要求。桥梁已成为遍布城乡的一道风景线,其景观面貌作为一种现象便与物质文明挂钩,使桥梁景观有物质文明特性。

2.桥梁景观因其巨大的体量及独特的造型成为城市居民的骄傲,在蕴涵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还表达出一种对社会制度、人类力量的讴歌。此外桥梁景观还有一种作为地理沟通的意味,亦即所谓“纽带”的战略意义,这使桥梁景观往往成为城市文化的聚焦及城市形象的窗口。也使桥梁景观有精神文明寓意。

3.桥梁景观除以其流畅的形态、简约的造型、大空间的跨越产生巨大物质景观的震撼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入或其表现出的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使桥梁横生出文化景观的韵味。

上述诸点使各地政府或投资商对桥梁景观的营造更为倾情,也是社会意识超前的原因。这是桥梁景观设计研究的压力,也是桥梁景观学发展的动力!

(三)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意义。

我国不少城市、乡镇因桥而名。大多城市几乎都有与桥有关的地点、街区或行政区划称谓。这里既有桥梁景观的历史沉积也有现代桥梁景观的功劳。这是桥梁景观对城市的地标作用。无论江河湖海上的水桥、城市立交之旱桥或高速公路互通,他们一般均处在城市或区域的结构要害,这使桥梁对城市或区域形象的塑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的桥梁之桥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50年代木桥,60一70年代拱桥,80年代梁桥,90年代斜拉桥,20世纪末悬索桥、立交桥。每个时代的桥型高潮均是其结构技术突飞猛进的结果。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桥梁景观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其时代特征又会感染城市,从而产生以点击面,一俩拨千斤的作用。

桥梁所跨之处的地理、地貌或城市空间环境均有其特指性,与特指的周边空间环境的配合使桥梁景观有机地溶于环境,也使为人熟知的环境空间与有发展寓意的桥梁景观间蕴生出具有地方性的景观伴生。桥梁与城市的伴生使其复合景观成为标榜城市独特性、唯一性的象征,同时也是桥梁景观地域性的表现。

(四)对桥梁建设提供景观方面的理性决策参考。

我国桥梁景观设计还无相应的技术规范,这使桥梁景观的思考缺乏科学依据。在桥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景观仅为结构后的包装或结构关系的美学调整。桥梁景观学研究除力图揭示更多的桥梁景观发展的新趋势,还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综合考量以便整理出景观设计原则,使决策或方案深化有据可依。

二、桥梁景观的特点

(一)桥梁景观的技术美学特性。

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其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因此桥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与城市整体色彩中的联系等。桥梁景观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其技术美学特性。但当景观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也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结构要害之桥梁等。因此桥梁景观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位次会有不同。

(二)桥梁景观的时代性。

如前所述,我国的桥梁之桥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有一层重要含义既是“新”,如新事物、新发展、新现象、新景观、新知识、新文化、新科技等均可表达出时代寓意。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及结构技术的不断更新是使桥梁景观产生深刻时代烙印的主导因素。由于桥梁在城市中的战略性地位,使桥梁景观成为城市中的视觉识别要点,这就使桥梁景观对时代的表述延伸至城市。因此把握好桥梁景观的这种特点并恰如其分在城市中发挥是我们在桥梁景观设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篇10

关键词:景观桥

abstract:withtheeconomyandthedevelopmentofmoderncivilization,landscaperequestofthebridgeisincreasingdaybyday.thispaperbasedontheprojectexample,locatedwithintheparkalandscapebridgeschemeisselectedandanalysis.

Keywords:landscapebridge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桥梁建设背景思路设计自锚式桥梁桥型

该景观桥处于东部中心公园内,公园为集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康体休闲、城市广场为一体的高品位现代化城市中心公园。在功能上分为“自然健身公园”、“休闲活动公园”、“湿地文化公园”,有广场、休息长廊、园林,而景观桥恰好位于湖以及整个公园的中心,起到了贯穿南北的主轴作用。

公园的周边规划为商业区、高档住宅区,景色优美,桥梁应融入公园和城市的景观之中,不能单调重复或是喧宾夺主。

2、总体思路和设计原则

2.1功能性:桥梁应首先满足行车和通行的功能要求,同时重点考虑景观。

2.2协调性:目前有众多桥型可以选择,梁式桥、悬索桥、斜拉桥、拱桥理论上均可满足功能要求,桥型或恢弘壮丽,或小巧精致,或古雅拙朴,应根据桥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当的桥型,桥型外观应简洁明了、富于力学美和创造力。避免单一追求桥梁的美学景观而忽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过度装饰而显得轻佻浮华。

2.3创造性:桥梁是不同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桥型设计应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精神,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桥型初步比选

3.1梁式桥

连续梁、简支梁桥均属梁式桥范畴,适合于中小跨径的桥梁。由于本工程桥梁总的跨径不大,且湖中可以立墩,为了降低梁高,可以考虑采用先简支后连续。

梁式桥本身的力学结构简单、安全,施工技术成熟、可靠。其缺点是结构形式单一、呆板,可通过对其进行装饰,从装饰结构、色彩、灯光等方面设计,达到经济、美观、适用的效果。

3.2自锚式悬索桥和斜拉桥

自锚式悬索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吊杆之间常设置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活载所引起的挠度变形。

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自锚式悬索桥和斜拉桥均适合于大跨径的桥梁,虽然建筑造型丰富多彩,但是施工过程复杂,造价高,且塔高影响公园的整体效果,无相应的景观空间来体现桥型的美感。

3.3拱桥

拱桥桥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是我国传统的桥梁造型。根据行车道的位置,有上承式、中承式、下承式拱桥,适合于80米以上跨径的桥梁,结构型式有钢管混凝土或钢结构,施工方法可以先梁后拱,也可以先拱后梁。

拱桥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拱桥梁高较高,对于湖面而言,显得笨重。拱的高度约有13米,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以本桥结构尺寸为例,主桥上部采用下承式混凝土系杆钢管拱,拱肋轴线为二次抛物线,为降低拱的高度,采用计算跨径60米,矢跨比为1/5,计算矢高12米,相当于拱有4层楼那么高,在整体标高较低的公园中非常突兀。

3.4结论:根据景观桥的桥位特点和建设条件,我们认为,结合本地区的环境景观条件,本桥型宜选用20米跨径、梁高0.9米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应力空心板梁,结构轻巧,再辅以适当装饰,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美观、经济、合理,并能与周边环境融合,经济、合理。

4、桥梁重点方案设计分析

根据以上对各种桥型的分析结论,重点选择梁式桥加装饰的方案进行桥梁方案设计。

从结构上考虑,结构形式简洁明快,安全可靠。上部结构采用四跨20米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桥墩设计必须要与上部结构相协调,采用V型墩。承台横桥向尺寸35m,顺桥向尺寸为2.0m,桩直径1.2m。

从空间上考虑,一种方案向上延伸,与天空相连;一种向下扩展,与湖面亲近。

从造型上考虑,从大处着眼,使桥与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并与文化背景相和谐,从而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城市的精神,成为城市的标志。

从心理上考虑:以人为本,使人远观之向往,近游之怡然。

从经济上考虑:造价经济,便于后期维护。

4.1方案一:展翅桥——梁式桥(拱肋装饰)

展翅桥方案构思过程

创意源自海鸥,“搏击浪花,展翅沧海。”其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城市的人文精神相合。经过抽象演化,形成展翅桥方案。

桥型简洁明快、轻巧纤细、连续流畅,整体造型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桥型灵动,富有生气。同时暗寓城市拼搏奋进,大展宏图的前景。

桥型远近景效果好,远眺具有标志性,象征性。近观,拉索的布置使水面上的空间半透半隔,增加水景的层次和水面的宽阔感,游人行走在桥上可领略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与系杆拱桥相比,装饰拱肋高度适宜,无突兀感。无需设置横向风撑,游人行走在桥上无压抑感。景观及心理效果均优。

4.2方案二:水晶桥——梁式桥(水幕装饰)

水晶桥方案构思过程

创意源自瀑布,“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如水帘挂于桥上,湖面溅起水花,如水晶晶莹透明,光芒四射,顾取名“水晶桥”。

桥型简洁明了,借湖水成一新的水景,突出了公园的休闲、生态概念,是公园景观的点睛之笔。

桥型近景效果好,桥面视野开阔。行人可驻足亲水平台观赏公园景色,通过水幕的连接,桥与湖有了沟通,也使园区多了一道飞流直下的景致。

4.3综合比选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