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5:52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篇1

一.了解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趋同,无论是商品市场还是人才市场,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职业教育只有紧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前进脉搏,才能寻找到自身快速发展的舞台。所以,职业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和主旋律。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应当了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

1.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且越来越理性化和注重实效。在改革的方式上,不仅注意到宏观的发表意义,同时更加关注微观的实际操作;在改革的内容上,从单一方面的改革逐渐向综合化配套改革迈进。在改革的进程中,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是针对就业率的教育越来越明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教育主管部门也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核准招生计划、批准新设专业等的重要依据;二是普通高校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这将预示着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不断创新,过去标志着某一系列知识和能力水平的统一化职业资格证书,将被模块化证书、阶段化证书、写实化证书等所代替;四是人才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更加注重实际,评价一个合格或优秀人才将坚持“四唯四不唯”的尺度与标准,即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而是唯品德、唯知识、唯能力、唯业绩。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评价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应当理解这些影响的实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方式。

2.积极适应“五化”趋势

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在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和注重改革创新的时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地改革调整和发展变化之中,并且,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五化”趋势:一是培养目标具体化。职业教育不再是培养“万金油”式的“通才”,而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胜任某一具体岗位的专才。如遇转岗将依靠其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而非培养目标设计的包罗。二是文化教育功能化。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争课时的现象是众人皆知的,其根源是没有弄清职业教育的本质及其它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忽视了文化课教育的功能是为专业课学习做铺垫的,文化课应以“够用”为度。三是专业教育实践化。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导向,认为实践不足可以在工作中弥补,而理论不足不易在工作中弥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声誉。专业教育与职业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实践化是专业教育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必须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四是教学过程活动化。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基本原理和方法后,应当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活动,并且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增强适应能力。五是质量评价社会化。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成效如何,既不能由学校自己说了算,也不能完全由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定论,而应当由社会来进行全方位的评价。通过社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评价,通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便可显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只有积极适应以上“五化”的发展趋势,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明确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

一是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用新的视角和创新理念来审视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二是不断优化专业培养目标,瞄准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客观要求,分析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准确定位,按需培养;三是要调整课程组合结构,打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组合结构,按照新的人才观标准,实施“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的新课程组合;四是要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宗旨,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以“综合职业能力”的标准来评价和检验教育教学成效。根据上述四项要求,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学工作的组织必须与之相适应,一是确定新的培养目标;二是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三是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四是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4.明确职教课程改革达到的目的

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现实情况,从发展的眼光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当达到四个目的:一是创新教学环节;二是改善教学组织;三是优化教学活动;四是提高教学效益。为了实现这四大目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进行全新的改革与调整。一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按照“实用、有效、够用”的原则,重新进行内容整合,删除不必要的重复交叉和学而无用的内容;二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三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四是实现教学内容的阶段化,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新时期受教育者的特点,把系列庞大的内容,按内在递进关系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以便于学习组织、教学考核和学生把握;五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化,把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按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区分为不同的等级与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有选择地确定教学内容组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二.理解和运用好职教教材

1.把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走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客观要求,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和建设工作呈现出五大走势。一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教材建设的基本导向,即目标职业化;二是通过教材内容的综合提高课程教学效益,即内容综合化;三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活动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即组合模块化;四是按照“基础——实践——选择”的方式分层次实施教学,即进程层次化;五是力求变奉命被动学习为主动的个性化学习,即方向个性化。

2.力求充分体现“三以”思想

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教材的本质特点,教材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发表思想,教材内容要紧密地与实际职业活动的过程相统一。在内容和体系构架上,要彻底打破传统教材形式的影响,大胆地进行从形式到实质的改革创新,要从过去大纲规定什么内容就组合什么内容到学生宜学什么内容才组合什么内容,从教师会救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到学生需要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从学生应学什么内容安排什么内容到学生能学好什么内容安排什么内容。同时,教师在把握和驾驭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力做到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人格塑造紧密结合,做到教书与育人和谐统一、死教材与活对象相得益彰。

3.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办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改革,包括系统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制度的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重点,教学制度的改革是难点。然而,职业教育要增强生命力,办出自己的特色与质量,就必须突破教学制度改革的“瓶颈”,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要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和制度与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相协调。因此,在新的教材建设体制、体系和构架等方面,都应当赋予其与新的教育教学制度相适应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观,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观,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为宗旨的目标观,从实际出发适应多种规格标准的质量观。尤其是在教材内容的组合安排上,应当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留下充分的自主空间与余地,设计更多的选择权力和机会,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彰显个性,发展潜能。

4.实现教材的综合立体配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对学习材料需求的多样性,职业教育教材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职业教育的教材应当实现综合立体配套。一是对传统的纸质教材进行精耕细作,做到“多形式、大信息、小分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有趣性;二是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大力编制先进的电子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三是提倡形式新颖活泼的辅助与辅导教材,适应培养学生自学方法与能力的要求,以巩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成效;四是适应开放式教育的大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采集和编制对课程教学有补充作用的信息资料库,或针对课程教学组织编制“信息资料包”,以增强学生对课程把握的深度和广度。

三.了解学生水平的现实状况

当前,由于高校扩招、办学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多种原因,不仅造成职业教育生源上人为的相对枯竭,而且也带来生源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的下降。这样,又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盲,职业教育院校的在校学生普遍表现出以下状况:

1.文化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

2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他们渴望在新的天地里能够学到一技之长。然而,在中学阶段就没有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的他们,面对与中学不完全相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往往又不知从何下手。

3.兴趣爱好广泛又不愿太多投入。

4.思维灵敏活跃又常常自惭形秽。

5.乐于接受信息又厌恶理论学习。他们对信息的范围并不介意,对信息的质量并不筛选,可谓“旁证博引”。但是,由于长期固定单调的学习方式的约束,他们对通过理论学习的方式获得信息这一重要途径,往往会感到枯燥和厌倦,有时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就使得他们对理论学习增添心理障碍。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从客观方面努力,也应该从主观方面进行尝试,既可以在学生方面进行引导,也可以在教师方面进行挖掘。但是,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向教育教学改革要质量和效益。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市场经济永远不变的法则是永远都在变。这句话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变了,职业教育所拥有的生源变了,职业教育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法当然也应该随之变化。

1.明确目标与模块

教育教学质量是靠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应当向每一个学习单元或每一节课要质量求效益。在组织每一个单元或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都应当明确三大教学目标,即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同时还必须事前确定三大教学内容的模块,即基础模块(基本模块)、选用模块(提高模块)和实践模块(技能模块)。并且,要努力做好三大目标的融合和三大模块的协调。

2.实施“五双”模式教学

职教与普教的教育目标是有所区别的,其教育功效的差异性就决定了教学组织和方法的重要不同。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天然联系和与就业岗位的密切关联,决定着它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之间的共融。为此,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效益,增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就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双计划、双大纲、双课堂、双师资、双证书的“五双”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

3.提倡“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就必须适应客观现实的变化,改革不适应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行“行为引导型”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积累与技能形成的发表者、引路者、合作者、促进者。学生要由被动的学习改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应当是导演或主持人,真正出色的演员应当是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从“权威——依从”的关系变为“尊重——合作”的关系

4.做到因材施教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尝试实施分层教学,并且制定实施差异化的评价尺度与考核标准,按照非统一化的衡量标准培养多样化的实用人才,做到学以致用。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思考

一、组织优秀的教学内容

1.创建特色专业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目前很多部门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出现了很多特色的专业,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设置特色专业,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特色专业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纽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根据区域内人才缺乏的情况,创建出特色专业,根据人才缺乏的情况,设置特色专业,这种办学模式更加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变更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量大人才的就业前景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度较高,能够逐渐形成重点种业为主,相关专业共同进行的特色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2.构建精品课程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课程的设定上,合理的课程设定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因此课程设定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应该在教学中构建精品课程,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在构建精品课程中应该注意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根据职业教育人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构建出适合他们的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构建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的专业设定,构建合适的精品课程。职业教育的精品课程构建上,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应该寻求合作共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进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编写优秀教材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必需品,职业教育中要保证课堂的稳定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就必须构建编写优秀教材。职业教育的教材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的教材,职业教育的教材应该有更多的针对性和职业性,保证学生能够根据教材进行自我学习和锻炼,教材编写中应该根据职业教育中不同的专业情况,融入更多的实训内容,强化专业性和职业性,教材中对专业技能应该有更明确的描述,能够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己从事的专业,保证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实践技能。职业教育的教材编选上还应该注意,教学和实践的比例,教材中的时间内容应该与区域的发展情况相适应,让学生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辅助条件的建设

1.改善教学设施

职业教育中,教学设施是进行教育的物质基础。职业教育的院校应该根据教育的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设施,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职业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因此,学校的教学设施应该进行更加科学的设定,加强学校内部的实验设施和专业技能培训设施。校内的技能培训设施应该与学生进行校外实训的设施相一致,避免出现校内设施陈旧落后的情况。职业培训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都应该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学生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到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努力丰富学校的资源库,将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专业院校。

2.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教学质量有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多视角和多媒体运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应该建立起轻松愉快的氛围,课件选择上应该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结构,尽量进行图文结合或者视频教学的模式,这种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组要学生有着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对专业操作的设备进行想象,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督促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进入企业进行现场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学习。

3.增加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职业教学中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入社会进行相关职业,在职业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实践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方向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实践课程进行亲身的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发现自身的缺陷进行更好的学习。两外职业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进行职业教育,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作为专业的技能人才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更快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尽快进入社会。增加实践课程还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自身见解。

三、构建配套机制

1.完善教师培养机制

职业教育中师资力量的情况与学生学习的情况息息相关,因此职业教育中应该进行教师的的选择和培训。职业教育中的教师首先应该有专业的技能,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外还应该有一定的素质,能够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教育。其次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培养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职业教育学校还应该向社会招聘一批名师和专家,帮助校内教师了解更多专业知识,打造出更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

2.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的评定不仅是对教师能力的评定,更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的评价机制,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帮助教师根据评价内容进行反思找出自身缺陷,进行更好的课堂教学。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差距,进行自主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才能进行更好的课堂教学。

四、结语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推动非职业教育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海霞.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方法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8)

[2]傅彩虹.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7)

[3]赵殊.浅谈中职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4)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国家调整教育结构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育体系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办学目标不明确,办学特色不鲜明,教学投入少,基础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受社会发展因素、环境因素、时代因素影响,又受学校、教育工作者内部因素的影响。下面我就从学校教师自身的因素进行评论,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与广大职教工作者交流。

一、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办学目标不明确,直到思想不清晰。

办学方向、办学目标是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只有办学方向、目标清楚了,才能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目标应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和劳动者,使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方法。但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一味模仿普通教育模式,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导致办学方向、办学目标不明确,忽视对职业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规律、性质、模式、特点及专业设置、教材、教学目标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导致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形成教学方法、课程的设置、计划的安排、教材选用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改革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1.教学理念落后。相当多的职业学校还本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搞教育教学工作,而忽视了市场经济下对人才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早已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未能充分改变教学理念,仍沿用单一传授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的教育理念,这大大影响了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未能真正培养出社会大量需要的技术型实用人才。

2.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不长,办学执导思想不十分明确,对其课程体系也缺少深入的研究,大多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模式,更多地强调理论教学而弱化实践教学体系,导致在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面存着不合理的现象:理论授课所占比例过高,而实践教学却十分薄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质、人文知识等各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3.教学内容陈旧。职业教育研究的相对滞后,导致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陈旧。另外,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材编写却相对落后。以计算机、机电工程、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应用型专业来讲,应用水平发展很快,而教材的研究、编写却至少需要用2―3年的时间,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就业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急需人才目标的实现。

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许多职业学校教学还停留在过去“三段式”的水平上,教学改革只在口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并未产生根本性的改变,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根本无法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三)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相当部分的职业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存在着相对薄弱现象,学校缺乏必要的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因而必须加强硬件建设。由于不能提供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教学硬件做支持,在教学中无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养的实验、实习、见习、科研活动等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以我校为例,虽然每年增加投入资金,加强实验、实习设备的购买建设,但与时展速度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于各专业的前沿技术应用仍不能及时满足教学需要。

(四)职业院校生源的数量、质量不容乐观。

因为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维,人们不重视职业教育,轻视技术型的工作人员,总想走仕途、白领等这一类被认为地位高、挣钱多的职业,所以报考职业院校的人数少,而且大多是学习积极性不高、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这一类学生进校后厌学情绪严重,缺乏钻研精神、吃苦精神,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水平。

(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适于职业教育的需要。

1.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特殊规定性认识不够,对素质教育的观念缺乏研究,不能及时改变观念,顺应职教的要求。

2.实践技能水平有限,知识陈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办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高的十分熟练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的机会,自身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已相对陈旧、薄弱,这影响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措施

(一)改进教育观念,明确办学目标,端正办学思想。

首先,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是全面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育工作。

其次,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教学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21世纪是知识的经济时代,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又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作为培养操作技能型的实用人才的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作为目标,狠抓实践教育教学,提高质量,并以此作为学校进行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最后,职业教育院校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学习各种先进的、新的教育理念,更新观念,深入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内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技术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社会需求原则及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专业;按重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调整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删减不必要的课程及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比例要达到1∶1或接近1∶1的比例。理论教学要本着“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即基础文化知识足够支撑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而专业基础知识则要适用于专业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及专业知识实用与生产的需要。对理论知识一定要做到精讲,一方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学习方法、思想方法、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教学要成为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要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减少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实习、现场见习等实践性教学,增加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三)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根据科技发展的现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选用教材时,首选适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职业教育教材,而且内容要新,要包含专业应用的最新内容。教师也可自编教材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内容补充进去。

(四)改进教学方法。

从事职业教育活动的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改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的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引导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引导、纠正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因材施教,提高效果。教师应采用模块教学、行为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方法,充分借助实物、多媒体等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实习、参观学习、技能创新、方法交流等活动。

(五)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1.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基地。实验室、实训场地是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除配备各种培养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技能训练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外,还应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条件。必须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仪器、设备的先进性水平,保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充分满足新技术应用的要求,增加配套设备的数量,保证学生的充分使用。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相关企业,科研单位建立稳固协作关系,以保证学生接触前沿学科技的机会,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实用性,并不断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尽相同。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就要遵循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未全面落实,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空置,造成教学管理向应付检查转变,沦为形式化[1]。

(二)教学目标本末倒置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味追求学生超高的考试成绩,将考试分数视为唯一的检测标准,以此来评定学生的优劣等级。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得高职学生自我发展严重受限,逐渐转变成为考试的奴隶,学习只是为了取得较高的成绩。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我国教师老龄化是目前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据调查,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年龄偏大,就连普通高等院校也不例外。这一现象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时方法单一,无法满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虽然,年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极为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基层实践锻炼,在授课时往往以理论为主,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高等职业教学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不仅要明确认识管理理论,更要明确认识高职院校本质规律,全面掌握教学管理的内容等。因此,以下两点必须得到重视:第一,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目标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发展的根本就是教学质量,即教学要围绕教学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健全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的模式制度,对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处理。第二,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意识,完善建立一套工作认知制度,促进全体教师正确树立教学管理质量意识,有效掌控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管理责任落实贯彻到整体教学过程中。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师生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并有机整合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教学文件等规章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教学管理要保证权威性、公平性,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另外,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应充分结合其需要,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传统制度,加强全新制度的建立完善,保证教学制度紧跟时展步伐,促进教学质量及水平持续提高。

(三)建设师资队伍

1.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以达到人才培养、维护教学秩序及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市场对人才提出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高职院校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持续变更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对其系统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较高要求。针对如此特殊的工作性质,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服务意识、超高综合素质和合理结构的教学管理队伍[3]。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需从方方面面入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兼具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教员。另外,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教师,使其全面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学科知识等教学要素;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入校兼职教员,让学生学习工作经验和最新操作方法;采取合作办学形式,定期送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其能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获得教学内容以外的宝贵知识经验。

三、结语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完善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华惠.新形势下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5):235-236.

[2]马立.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4(13):200.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篇5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要让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一套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职业教育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这也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和主线。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我们职业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我们职业教育目前正面临着由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导致教学质量差、就业难度大、招生困难更大、生源质量更差的恶性循环。所以,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素质为突破口,突出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环节,以进一步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培养实用型中等专业人才。

一、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转变观念,以培养实用型中等专业人才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是目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差的一个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进一步转变观念,以适应生源质量的变化,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学思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减数理,增基础,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精选教材与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如对某些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交叉重复存在、某些内容难度过大但又对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等问题,就需要将其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删除重复内容,简化难度过大的内容,优化重组知识结构,构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系统知识框架。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和关键点,在系统和全面的基础上。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二、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不同,教学效果也当然不同。根据职业教育学科内容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研究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建造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全套设备、实训车间等一批现代化教学装备,这样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1)在教学方法要实行“六改”:一改“满堂灌”为“启发式”;二改“单纯传授知识”为“重视能力培养”;三改“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四改“单一课堂教学”为“课内外结合”;五改“单学科教学”为“多科综合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六改“单一笔试考核”为“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按课题、按知识点进行考核。

(2)在考核方法上,注重能力考核。由于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课程考试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因此,应制定一套旨在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多元制综合考试机制。这种新型考试,形式上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上采取考动笔、考动口、考动作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试。如德育课考试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但是并未降低对学生考核的要求,在题型上体现综合能力的考核。例如,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科目考试既有理论考核,又有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占30%,技能考核占70%,注重体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为此应做到以下两点。

(1)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概念,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2)控制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比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一种生动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另一方面,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地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凶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此外,还应而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节的前提。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四、优化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效率

(1)科学合理地划分课程类型。教务处设计课程要讲究科学性,优化课程设置的配套组合关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把实践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仅为验证理论,为理论教学服务的状况。

(2)制订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目前,实践教学计划与理论教学计划是合二为一的,并且实践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据次要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根据不同专业能力的构成,制订以能力形成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通过实践教学,在能力上应达到的水平、教学内容、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就明确了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便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从而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真正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3)继续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必须有相应的课时作保证,这就必须对两类教学的课时比例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增加课时的数量要视具体专业而定,对于能力要求高且比较复杂的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之比可定为6:4,对能力形成相对比较简单的专业,实践课与删论课之比可定为4:6,其他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之比定为5:5。

(4)重视实习课常规管理工作。教务处必须对各类实习课的训练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认真编制实纲和实习计划;实习教师要认真负责,严格管理,实习结束时要批阅和指导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考试,评定成绩。实践证明,明确的实习要求、具体的实习岗位、适当的实践教学进度、可行的考核方法、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习成功的决定因素,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

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为了提高就业率,以就业推动教学、以教学推动招生,必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外实训的必要性。高职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就在于岗位技能的培养,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工作单位的需要。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顶岗实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于这一点,学生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他们要求尽早接触社会,尽早到工作单位去实习。虽然有些操作在实训中都已做过,但用于实际还要有一个过程,通过顶岗实习,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工作经验。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培训。校外实训基地则是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校内、外实训基地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才能全面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如果没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问、实习内容、教学目标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完成教学计划的有力保障。

首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既能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又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实际工作氛围,通过锻炼,在实践中增长能力和才干。其次,对学生的就业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实习,学生增加了实际工作经验,企业考察了学生,学生也了解了企业,很容易形成双向选择。这也是高职毕业生高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原因之一。

(3)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在专业对口的前提下,要对企业进行选择,要避免选择那些把学生纯粹当作劳动力的单位或企业,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对专业技术和技能有较大的收获。因此,对实习单位的了解考察,是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一项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篇6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园艺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园艺技术的学习质量,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这主要包括: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和实习仪器;提高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度。要做到这几点,教师除了要经常进行练习之外,还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与之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方法,把握各种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积极参加培训活动。

二、教师要精心选择学生实习内容

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就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实习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以《设施园艺学》为例来说明实习课的内容设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结构性能和相关应用。

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园艺设备主要类型的调查实验项目,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园艺设施的主要类型、结构以及相关应用情况。

2.园艺设施所需的环境条件及调控方法。

这一板块中,学生要学习电热温床的相关设计和安装方法、温室大棚的温湿度的调节办法以及光照的变化跟植物生长的关系等,使学生能够掌握园艺设施内部调节温湿度变化的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并进入温室内对光照的变化进行实地的观测,真实感受并总结出光照、温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以采取能够适应生产的相应措施。

3.一些代表性的果树和蔬菜的种植栽培技术。

通过开设这一园艺技术的实践活动,学习一些蔬菜的播种、移苗、采摘等技术和果树的越冬防寒、病虫害防治等实验,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各种蔬菜的常规种植方法和果树的基本栽培管理技术。

三、教师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要想让学生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掌握规范、准确的实践操作方法和技术,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每一项操作都要严格按照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而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实践操作,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开始实习之前,根据计划中的实习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每一项实践操作进行反复的练习,直至自己的操作熟练、规范。同时,把学生在实习中即将要使用到的相关材料和设备准备好,并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准备,以免在学生进入实习时出现材料的短缺,或者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无法解决等现象。在进行课前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找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随后的实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实现学生实习工作的成功。

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1.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准备和设计的过程中来。

为了使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实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在为学生讲解完实习的目的、要求、相关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等项目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与实践相关的材料和设备分发到小组当中,让学生用自己小组成员认为有效的方案来进行操作,学生自己可以选择准备所需的材料、实习地点和操作方式等。这样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于实习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索、追求的热情,每个学生都特别关心本组的实践结果,也时刻关注着其他小组的实践进展,小组内的合作和小组间的竞争避免了学生不动脑筋,直接抄袭实践结果的现象出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牢牢地记住了要领和方法,真正实现了园艺技术专业实习课的有效教学。

2.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的机会。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篇7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

1现阶段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落后

新课标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然而,很多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没能从传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硬性传授的教学理念中转变出来,体育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学错误观念主要表现在体育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上,一是某些体育教师认为自己本身才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忽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过于重视教学,而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略学生个性与身体的全而发展。二是某些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放羊式”上课。以上两种上课形式从客观上都没有达到体育课应起的作用,有些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甚至对“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置若网闻,没有正确确立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体育教学理念。

1.2学校领导的不重视,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观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长期以来得不到根本的改变。体育课在职业学校中,属于公共学科,体育课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较薄弱的地位,属于边缘科目,学校的不重视,导致了一些体育教师,特别是年轻的体育教师由此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从而对上体育课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育兴趣,这显然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树立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思想

2.1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树立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和思想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思想基础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其次,还要确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不仅要让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体育观,且对于学校的体育发展有重要意义。

2.2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最基本的方式。构建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加大体育教学在设计、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在教材安排上要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与需要,在组织教学上,要新颖、生动,既简明又实效;在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多样,在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传承和改进。

3正确评价学生,促进其个性发展

首先,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都有一定的表现欲,男孩子喜欢在女孩子面前“表现”,属于情感外露、突出型,而女孩子却比较间接、内敛,给人腼腆、温雅的感觉。学生的各种表现体现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其次,正确看待学生的体育成绩。新课标,提倡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说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优秀的一面,寻求其个性发展的根源,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还需要更进一步地来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高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最终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终身体育观。

作者:冯登森单位:安徽省第一轻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郑厚成.体育与健康(北方版)[D].高等教育出版社.

[2]胡义保,刘小香.体育与健康[D].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篇8

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就业能力

一、加强素质教育,定位职校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它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输送具备“实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就业的激烈竞争,提升其就业能力是实现稳定就业的关键。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坚持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有机统一的教学理念,首先加强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素质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和诚信自强品质;其次,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训,通过一系列实践课程的设计,在专业技术理论的指导下,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党团组织的建设,把职校学生吸引到党团组织周围,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其时代使命感。

二、优化教学计划,提高职校教育质量

教学计划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教学计划的制订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校学生直面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先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分析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行业、新特点、新要求,充分把握专业发展的趋势,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使教学计划更符合时代的特点,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要遵循全面发展原则,即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德、才、美、能等综合素质;其三,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教育计划的制订应该把握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这一思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最后,计划的制订要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三、推进课程改革,创新职校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学校要努力实现与社会行业需求对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重新设置专业课程,将教育、学习和工作三者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既要具有自身的特色,也要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动态需求,合理设置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同时,课程改革必须与扬弃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始终坚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就业能力的大方向。在这方面,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强对优质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利用。另外,课程改革还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考试大纲要严格按照每个行业对不同人才的不同要求来编制,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育计划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中,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单靠学校力量,要使实训设施、设备与社会行业发展相适应,是很困难的。因此,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加快院校实训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当然,也可开展校企合作加以解决。实训基地解决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创建一支既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家应积极大力扶持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快促进职校教师由单纯理论型或纯指导型向“双师型”转变。这样教师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课堂搬到车间,教中学,学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学生与社会身份角色的转换。

五、激励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职业规划

教育质量提高与就业能力提升,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主动参与。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抓住职校学生的特点,遵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古训,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激励学生的兴趣潜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索的热情,配合教师在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中形成良性互动;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并养成习惯,在就业岗位上不断学习创新,大大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自己稳定就业、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引导学生职业规划要与现代企业“准入制度”相衔接,强化学生职业资格证意识,职业资格证是学生获取从事某具体职业知识技能的有力证明,它有利于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同,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稳定就业。

六、完善教学评价,促进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要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应当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改革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的单一教学考核方式。首先是“教”的评价:其一,备课评价,即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督促教师有目的、有准备上课。其二,授课评价。即通过教师旁听的方式,课后对授课情况直抒已见互相评价,相互借鉴,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三,自我评价。即教师课余时间向其他教师进行切磋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以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其四,学生评价。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听取学生意见建议,促进教学方法改进提高。然后是“学”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不仅表现在考试成绩上,还体现在平时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作业等多个方面,尤其体现在毕业以后的就业能力上。总之,加强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如开展对学生就业单位的跟踪反馈评价等。并注意评估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七、深化职教科研,加快职教事业发展

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快速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化,来更有效地进行。职教科研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就目前职教科研工作而言,进展很大,成果众多,但从整体来看,科研工作的创新性以及科研成果的突破性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应该进一步加大职教科研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把科研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职教工作的新要求。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统筹规划,为职教科研工作提供政策性保障,并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成功的优秀案例,有力有序地开展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以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八、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提供生产一线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应该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计划入手,努力探寻多个行之有效的更好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将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统一为共同目标。因此,提高教学质量与提升就业能力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前提,有力保障学生顺利稳定就业。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能力本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与传统的学科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教学内容、方法的变革,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变革。然而在现实中,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学科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多数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还是围绕学科性课堂教学进行,很少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建立在学科教育基础之上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这一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改革还在不断地发展中,教学模式并未成熟,另一方面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相对滞后。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学科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职业教育职业化特征和实践性特色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改革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质量优劣的尺度和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依据和方向,就不能说明教学质量的优劣,就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学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科教育是“学科导向”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学科教育基础之上的静态化评价体系,其强调的是学生对于学科概念、定义、理论等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以学科结构为基础;每个教师对自己的“学科”负责,其特点是在学科体系中学习,与工作缺乏直接的联系;课程设计按照学科系统化知识构架,按课时节次由教师安排。学科教育中虽然也有实验、实习、实训课程的安排,但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课程,并没有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能力本位”的理念,建立在这种教育模式上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然是以“学科”为中心而展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通过学院主管领导、系部领导、教学督导组、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等平台实现的,评价体系的核心主体是教师而非受教育者――学生,教师“教”的质量决定了教学质量,而很少关注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是“观众”。评价的内容涵盖了教材、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是否采用多媒体)、作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课堂教学效果、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评价的主要方法与形式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自评、学生测评、系部与学院测评、督导组测评等课堂教学评价,具体地讲就是听课。评价项目包括教学态度(仪表教态、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教学方法手段(讲课思路、板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学生反应、课堂效果)、特色等;评价的结果就是给教师打分,以教师课堂讲授得分和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合格课、好课、优质课、精品课、教学名师的标准。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年度考核、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条件之一。在此评价体系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受教育者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获得一纸文凭,而并非某种能力的获得。“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高分低能”,“上课抄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完全忘记”等现象频频出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职业能力的获得。在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已经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学科教育的“学科”属性,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即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注重掌握技能、知识,获得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以典型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基础;一个教师团队共同对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负责;其特点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与工作有直接的关系;课程的设计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化实践性教学为基本点,学生有安排学习进程的空间。“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决定了职业教育是“行动导向”的教育,具有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的属性。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是动态化的评价体系,以“实践”为中心展开“学中做,做中学”。评价体系的核心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教师则是“观众”。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企业、项目、工作过程和社会为平台;评价体系的载体不再是讲授式课堂,而是实践中真实的企业情境;评价的内容不是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而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基于职业分析的学习领域课程构架;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不是作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期末考试成绩;而是项目计划、项目完成情况、项目完成质量、项目评价与反馈;评价的方法是加强各学习环节的评价,注重阶段性评价与总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企业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理论知识评价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评价的标准不再是教师课堂讲授“教”的好坏,而是学生获取职业综合能力的大小,即企业、用工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

职业教育改革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健康、稳步、快速地发展,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能否不断提高,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为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篇10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内容;途径

在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时候,首先应要将其特定的培养目标作为根据。教育部门相关文件指出,在职业教育当中应该使学生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起来,并且针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进行培养,因此职业岗位性这一特点必须要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当中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将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起来。

一、针对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理念进行创新

1.保证职业岗位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

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当中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差异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是其中统一性的主要表现,而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岗位的个性化需求是其中差异性的主要表现。由于我国生产技术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变化,势必会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及专业设置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而职业能力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也由于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还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这样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时候必须要紧密地结合职业岗位的特点。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式

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变得大众化,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就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为社会发展及区域经济提供服务,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中,教师单方评价是最主要的内容,而现在已经逐渐转变为社会声誉、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全方位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想将新的职教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起来,就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用全方位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制来替代单一化的监控评价及制度。

3.教学质量监控评价要具备创新与多元化的形式和内容

“教、学、做”一体是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强调的,这就使得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尽管都是高等职业教育,然而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等专业建设在课程模式、入学条件的形式及内容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专门的人才是现在企业都需要的,由于人才培养需求不同,所以必然会导致评价内容的不同。在“教、学、做”一体改革当中,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学校必须要立足于全局重新组合与分工传统意义的教学结构,从而将与教学改革相适合的管理方法和机制建立起来,这样学校就能够用由教学服务、教学组织及教学应用等构成的综合评价取代现在教学组织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评价。

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质量标准是建立质量体系的主要内容,以质量标准为根据可以从两方面对学校教育进行评价:首先是以学校教育体系为根据进行评价;其次是以用人单位反馈的社会评价为根据进行评价。其中社会评价是最根本的评价,在针对评价指标进行制订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与培养目标相符合、准确、客观。职业院校质量教育监控保障体系通常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以教学质量工作模式及组织构成等作为主要内容的实施组织保障系统;其次是将教学质量监控作为主要内容的监控评价系统;再次是教学质量教程管理,以教学质量标准作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系统;最后是将教学质量信息数据平台作为建设目标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总之,要想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实现得到保证,并且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特点体现出来,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就必须要从常态出发,并且进行积极的探索,最终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监控、社会评价元素融入进来,从而将企业、行业协会、学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组织保障系统构建起来,要全面实施学生、校外企业、教学督导、院系内部等共同参与进来的监控评价系统;将有效的结合过程与结果、校内与校外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构建出来;使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监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构建起来。

三、职业院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的有效途径

1.致力于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的建立和健全

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必须要能够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能够构建一个由教学校长、专职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校(系)教学委员会、学校督导队伍、各系部教学管理机构、行业协会、教研室、监考和巡考队伍、学生实习实训及就业企业等主体共同组成的实施组织保障系统,这种下移管理中心的方法可以使质量监控体系得以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建立。职业院校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时候应该将重点放在实训及实验等实践教学当中,怎样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保证,并且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如果要想保证针对有特色的人才进行培养,就必须要将实践环节的质量管理抓好。

2.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时要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职业学校的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主要包括:社会调研、人才需求信息、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教学评优、教学观摩、各种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以及教学检查制度等。与此同时,在构建教学质量评鉴共评价体系的时候,必须要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学校应该针对专人组织开展有效的校外调查,这样就能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建立起来,并且使评价导向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针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和检查。

3.充分利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发挥其教学监控功能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是对毕业生就业实践、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环境及教学过程等各种信息的反馈和跟踪。一方面,职业学校要积极地采集和分析校内监控各环节的各种信息,从而及时有效地指导校内教学过程的教与学;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还应该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及时地了解就业岗位中毕业生的适应状况,从而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人才的规格和目标提供非常关键的信息。在进行信息反馈的时候,职业学校应该反方向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各种程序和环节,从而对质量信息进行传递,这样就能形成有效的闭环。除此之外,职业学校还应该对专人进行组织,使其及时地跟踪反馈的结果,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和落实各种问题。

必须要将科学的评价和监控机制作为基础,职业教育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结构体系要将制约机制充分地体现出来,通过对合理的制度保障和惩戒措施的利用,从而最终使育人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总之,职业学校必须要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苏晓明,张成萍.试论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