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6:47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篇1

关键词:CBi(内容依托教学法)英语四级阅读理解

一、引言

英语四级考试已成为当今普遍、权威的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统一考试,受到学生、教师、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广泛重视。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占据最大比重分值,做好阅读理解对通过考试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存在的困难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阅读理解是最难的部分,平时练习不得要领,最终导致考试失利。笔者结合理论和实践,证明解决英语四级阅读理解学习困难需要CBi理论的指导。

二、CBi教学理论

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内容依托式教学)教学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广泛关注。CBi不是围绕大纲组织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或信息开展教学。CBi理论促使教学重点发生转移,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主题知识学习语言,内容依托教学法主要有专业内容依托模式、主题依托模式和辅助式语言教学模式等模式[1],其中主题依托模式(theme―basedapproach)是指授课教师围绕某个特定主题或者话题设计课程大纲并组织教学。

CBi教学理念的三个要素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符合特殊学生群体的需要[2]。

语言与其所在目的语中的科技、历史、文化等是融为一体的,这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体现,学习语言而不学历史、文化等知识是片面的。以内容为依托的阅读教学强调阅读与内容结合起来教学,这不仅增加了学科知识,还促进学生了解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进而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依据CBi教学法,学生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学好相关主题的文化等各种背景知识。为完成某一主题任务,学生要从网上查询相关资料,既学到了学科知识,又培养了学习兴趣,更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了所学主题内容。

CBi理论下的阅读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颠覆传统的阅读技能课程模式,实现主题内容和语言的有机融合,从而既提高阅读技能,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CBi教学法在四级阅读备考中的应用

根据目前的考试大纲,英语四级考试阅读部分的选题原则是:题材广泛,但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为学生所理解,具体涉及英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历史、宗教、体育、医药、环保、风土人情、科普知识等各个领域。依据CBi理论的主题教学法,教师可在备考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备考。通过CBi的主题教学理论,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主题的知识,扩大知识面,解决在调查中反映的知识面窄问题,能在四级英语阅读中游刃有余。

CBi指导下的主题教学可大体分为以下三步,以近年常出的新科技类主题阅读理解为例。

1.主题词汇学习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和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最新科技相关的词汇。依据CBi理论,给学生布置任务:登陆英文网站查找新科技相关的常用词汇,找出近十年四级阅读考试题中科技相关的生词和重难点词汇。然后分组协作,互相检查词汇的记忆,以此为中心,发散记忆更多的相关词汇,迅速扩大科技相关的词汇量。

2.主题技巧讲授

英语四级考试阅读主要测试以下能力:

(1)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思,又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能理解字面及隐含的意思。

(3)既能理解事实和细节,又能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4)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

新科技类主题常考事实和细节理解题,可重点讲授寻读技巧。首先在文章中定位有关文字,然后加以分析,判断出字里行间的意思。科技类常考主旨和大意,主题讲授法可侧重如何通过略读抓主题和中心思想。四级考试中,大多数考题看段首和段尾就能找出段落主旨。

3.主题真实材料实战

围绕相关主题的真实而有实际意义的阅读材料,不仅能促进语言知识学习,还能培养将来工作需要的资料查阅分析技能。

依据CBi理论,通过设置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查找相关主题的真题及其他真实材料。学习科技类主题时,布置任务,启发学生上BBC、Voa等全英文网站查找新科技主题材料,然后对材料开展小组阅读实战练习、小组互评、课堂展示思路等,提高对真实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语

CBi指导下的以相关知识为核心的分主题教学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四级考生知识面窄导致阅读理解得分低的问题,提高考生四级考试通过率。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四级阅读理解的备考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篇2

大学生群体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是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重要力量。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接连不断,大学生缺乏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对预防大学生犯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一次关于法制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总体情况的调查,有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对法制观念和契约精神的总体把握程度,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呈现出大学生法制观念和契约精神的F状,从中发现大学生法制观念和契约精神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调查的对象和内容

调查人员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对齐鲁理工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的1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在选取调查对象的过程中,既考虑了文理科又考虑了法学类专业与非法学类,同时兼顾了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力争得到不同科目、不同年级、不同院校学生法治和诚信方面的真实反映。

调查的内容总起来说,涉及大学生的守法意识、维权意识、诚信意识,以及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的主要途径,以便了解大学生对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的信仰度、学习度和运用度。

三、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主要采取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辅以直接观察、访谈的调查方式,最终形成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大学生法律精神和诚信状况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由调查员统一发放和回收,学生分年级、分科目不记名填写。问卷内容有十六个单选题构成,前八个选择题涉及大学生的法律精神,具体包括大学生的守法意识、维权意识、接受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法律知识的兴趣浓度、大学教育生活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度、任课教师对大学生法律知识提升的作用、大学班级活动或校园法律讲座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升的作用。后八个涉及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诚信观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四、调查数据呈现

(一)总体情况

在问及法律枯燥性的问题上,10.8%的大学生认为法律是枯燥的;在问及诚信重要性的问题上86.7%的学生认为个人诚信是重要的;在涉及“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时,48.3%的同学选择停下脚步遵守交通法规;在涉及大学生购买的沙拉酱过期问题时,不到一半的学生选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00%的学生对自身的诚信素质感到满意;89.2%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恪守诚信的人,然而问及看到别的同学作弊仍选择不作弊的学生率是83.3%;69%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以便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问及大学生平日接收法律知识途径中13.3%是通过教师讲授,78.3%是听新闻和广播,4.2%是看法律书籍和期刊,4.2%是听取校园相关讲座;在调查问卷中有32.5%的学生表示进入大学后法律意识大大提升,其中42.5%的学生表示老师会严格要求他们掌握法律知识,29.2%的学生表示参加过所在班级举办过法律知识竞赛类活动;16.8%的学生表示参加过校园举办的大型法律专题讲座;55.4%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诚信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有32.5%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诚信教育主要来自于学校。

(二)分学科调查情况

70%的文科生和50%的理科生认为自身的法律知识是通过新闻、广播而学到的;没有一位文科生认为法律是枯燥的,但仍有20%的理科生认为法律知识是枯燥的;40%的文科生认为上大学后法律意识没多大提升;100%的理科生认为上大学后自身的法律意识有所提升;10%的文科生和80%的理科生表示他们的教师会严格要求他们掌握法律知识,10%的文科生和40%的理科生表示参加过的班级举办的法律知识类活动;30%的文科生和90%的理科生表示参加过校园举办过的法律知识类活动。70%的文科生和40%的理科生认为自身的诚信教育来源于家庭。

(三)分年级调查情况

1.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调查数据

大学生在大一年级的维权率在50%,而大四学生的维权率却下降到了30%;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通过教师传授接受法律知识的比例逐年增长,而到了大四教师对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率几乎为零;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50%以上认为自身的法律意识有所提升,而大四年级学生认为自身法律意识有所提升的比率仅占10%;大一和大四学生参加班级举办的法律知识类活动率为空,大二、大三分别是10%和40%。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参加校园举办的法律专题讲座的人数占40%,大三占50%,大四参校园举办的法律专题讲座为空。

2.大学生契约精神方面调查数据

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觉得诚信很重要,而且几乎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但是当问及看到别的同学作弊,自己会不会作弊的时候大一学生全部选择不会作弊,但50%的大二学生选择会作弊;100%大一新生和大四新生认为自身的诚信教育来自于家庭和社会而非来自于家庭;大一和大二学生学生当问及是否主动归还超市多找的20元钱时的80%选择会,而大三、大四学生面对同一问题时只有50%选择会。

(四)分院校调查情况

调查发现法大类院校的学生和普通大学类院校的学生相比法律意识较强,而且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比较多元。在接收法律知识途径中,法大类院校55%的学生表示是通过教师讲授,而普通大学类学生表示他们很少从教师讲授那里接受法律。10%的普通类大学生和60%的法大类学生表示教师会严格要求他们掌握法律知识;5%的普通类院校学生和50%的法大类学生表示参加过班级举办的法律知识竞赛类的活动;80%法大类学生表示参加过学校举办的法律专题类讲座,但普通院校学生表示所在学校几乎没有举办过法律知识专题讲座。

五、p于此调查报告的基本结论及其分析

从调查数据的横向来看,大学生总体上对学习法律的兴趣比较浓厚,对契约精神的重视度比较高,但是也存在大学生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诚信行为和诚信意识之间有所偏;接受法律教育、诚信教育的途径单一差等情况。

从纵向来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学生对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运用程度、学习程度和掌握程度不尽不同。具体来说:大一学生的维权率高于大四学生的20%,通过与大四学生座谈的方式了解到部分大四学生在大一时维权意识较高,在大学期间自身的权利受到多次侵犯,刚开始他们就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自身的权益到最后没有得到满意维护,于是自身的维权意识和契约精神就越来越低。针对这种现象,究期原因不得不分析到学生的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是否出现了问题,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较大四学生而言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对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学习机会较多,但学习的途径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的方式,很少通过讲授班级活动和校园讲座的方式获取。通过深入大四学生得知:大四学生对法制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学习少之又少,几乎为零。据了解,大四学生因为大多面临就业压力,很少关注法制观念和契约精神方面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法律知识的兴趣浓度不高,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学生和非法大类的学生的大多数认为与法律相关的知识是比较枯燥的,而通过深入了解到,文史类和法大类院校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法律有关的知识兴趣度比较高,他们除了通过课堂讲授、班级活动和校园讲座外,还会主动关注法律知识的相关期刊和广播。法大类的学生还组建“模拟法庭”的社团和申请参加旁听有关法律审判的一些案件,较之理工科类和普通类院校相比,文史类、特别是法大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途径的多样性大大提升了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

六、促进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的途径探析

大学生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大学生这个群体能够有效把握和运用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下的法律精神和诚信意识,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在法治和契约的双重制约下更加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也会在这两种精神的协调下更加和谐,最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必然会促进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对于促进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的途径探析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大学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的状况而言,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方面的养成和提升还存在较为广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从社会层面来讲,教育部应当把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有效的贯彻到大学生的教育体制改革中,适当地更新和增加大学生思修课相关法律知识和契约精神方面的理论,增添相关知识的案例教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和契约精神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增强各高校师生互动、联合,充分了解可以利用教育资源以及不同院校的需求,有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化。例如,可以调动法大类或者法学大家去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相对匮乏的院校对国家形势政策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以讲座的形式普及给在校的大学生。

第二,从学校层面来讲,除加强老师课堂讲授的质量和效益,配合教育部的相关政策的实施之外,不同的高校应该针对各自的特点对大学生更好地进行普法教育并且迎合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给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例如,政法类院校可以调动本院校的法律系相关学生去基层农村或者普通类大学进行普法式的教育宣传,提升自身法治、契约观念的同时还可促进大众群体的法制观念和契约精神,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尊严和对契约的信中,有助减少和降低大学生乱纪、违法和犯罪现象,从而辅助和促进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政策的实施。各级院校,特别是普通类和民办类院校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法律专业知识人员,成立相关的法律知识传播小组,通过广场电视、校园广播、发放图书等的方式定期向广大师生传播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丰富学生学习法律、契约知识的内容,提升他们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篇3

一、实行学分制考核的目的意义

实行干部培训学习学分制考核管理,是省委组织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的一项新举措。其目的在于通过考试、考核、审核等手段,检测干部培训学习和学用结合情况,激励干部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依据,以考促学,调动干部学习积极性,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促进学习与使用结合,进一步改进干部的学风和思想、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学分制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考核时间和对象:

学分制考核以五年为一个考核周期,第一个周期为**年至2009年,考核周期内实行年度考核。试点工作为1年。试点期间干部所取得的学分,作为学分制考核在全省全面推行后第一年度的学分。

考核对象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区法院、检察院、群团、派、镇乡办事处的科级干部(包括非领导职务干部)。

(二)考核项目及学分:

学分制考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分实行百分制,满学分100分,其中在职学习55分,脱产培训20分,培训学习成果运用15分,学历学位进修10分。

1、在职学习考核。是以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干部学习读本》和省上统一组织编写的学纲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应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具体设置政治理论和国情省情、经济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四门公共课考试课程和业务知识考试。干部自愿选择考试科目,单位统一办理报名手续,5年内参加完五门课程考试。试点期间只组织公共课考试,每个干部至少报考一门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各占10个学分,由省上统一命题、闭卷考试、统一阅卷。业务知识考试占15个学分,在区学分制考核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各单位组织实施。

单科卷面实行百分制,学分按百分比折算。卷面成绩不足60分者不计学分,可继续参加下一年度本科目考试。具体换算办法为:单科学分=卷面成绩×10%。

2、脱产培训考核。是以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对科级干部参加脱产培训要求为依据,根据干部参加组织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脱产培训情况,确定相应学分。科级干部5年内累计参加脱产培训要在40天以上,计满学分20分,参加1天培训记0.5个学分。干部选派挂职锻炼视为参加脱产培训。

3、培训学习成果运用考核。是以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为依据确定相应学分。一个年度考核为优秀的计3个学分,称职计2个学分,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不计学分。

4、学历学位进修考核。是在干部现有学历学位基础上,考核干部通过继续学习深造,取得更高一级学历学位情况,并根据学历学位晋升确定相应学分。

干部现有学历为大学本科以上的,计满学分10分。现有学历为大专的,计学分5分;在考核周期内通过学习深造,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加5个学分。现有学历为中专以下的,计3个学分,在考核周期内获得大专学历的,加4个学分;再获得本科以上学历的,再加3个学分。

(三)学分登记和管理:

培训学习考核实行随考随记。向干部配发《陕西省县处级和科级干部培训学习考核登记手册》,干部参加考试、培训、学历学位进修及年度工作考核后,由干部本人或单位集中持干部学分登记手册以及在职学习考试成绩单、脱产培训有关证明材料、年度工作考核结果、学历学位进修毕业证书,及时到区委组织部登记学分并记入干部培训学习档案。

干部在年度内取得的学分不得低于14分,在一个考核周期内累计的学分不得低于70分。

(四)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条件。凡列为考察对象的,要对参加培训学习情况进行认真考核,并写进考察材料;列入上会研究的,会前要对干部学分登记手册进行审核,并向区委提交学分考核情况;拟提拔、使用的干部,必须获得前几年度规定的累计平均学分,未取得规定学分的干部,一般不提拔、使用。

一个考核周期内累计达到规定学分的,向干部颁发《陕西省党政干部知识水平合格证书》,以此作为衡量干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工作步骤

试点工作从**年12月开始,**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1、在职学习考试。**年4月份以前,组织对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国情省情、经济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四门公共课考试。

2、学分登记。试点期间按照《陕西省县处级和科级干部培训学习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规定对干部在职学习考试、脱产培训、培训学习成果运用以及学历学位进修所取得的学分进行登记。

3、结果运用。根据干部取得学分情况,按照《陕西省县处级和科级干部培训学习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规定,加强对学分考核结果的运用。

四、工作要求

1、要提高认识。省委组织部把试点工作放在我市,这是对我市以及我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信任。各级、各部门要从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切实提高对以考促学、开展学分制试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做好学习宣传、思想发动工作,提高干部参加学分制考核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篇4

关键词:诗歌教育;教科书;文本选择

诗歌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从课标看,诗歌教育包含于语文教育中的阅读部分。无论教材编排和课程设置上来看,诗歌教育都是服务于阅读教育。诗歌教育文本的选择引导诗歌教育的方向,体现诗歌教育的目标,影响诗歌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诗歌教育文本的选择对诗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研究现状

在现有研究当中,以对诗歌教育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如:陈志奇在《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谈到诗歌教育的功能,分别有诗歌教学对学生心灵发展的影响;诗歌教学对学生智能发展的影响;诗歌与审美教育;诗歌与传统文化等等。

与小学语文诗歌教育的研究相比,小学语文教科书诗歌内容的研究就显得单薄很多,这个领域有待深入研究。

二、诗歌文本选择的异同。

(一)诗歌在整册教科书中所占比重的比较

1.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整册语文教科书(包括上、下册)中,包含16个单元,一共有80课(包括必读、略读、选读课文),其中6课涉及诗歌内容,占整册教科书的7.5%。

2.加州版。加州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包括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5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3课,一共有90课,其中7课涉及诗歌内容,占整册教科书的7.8%。

由此可见,诗歌内容在人教版和加州版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相当,不存在较大差异。

(二)诗歌诗体的比较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为了使比较更加直观,本文使用古诗词和现代诗这两个诗体分类。

1.人教版。经整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两册教科书得出,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古诗词占诗歌部分中的66.7%,现代诗占诗歌部分中的33.3%。由此看出,古诗词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诗歌部分所占比重较大。

2.加州版。经整理加州版语文教科书,得出加州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诗歌部分以现代诗为主。在诗歌中还引用外国作品。

综上所述,人教版与加州版对比,存在以下差异:

(1)诗体所占比重的差异。人教版中诗歌部分以古诗词为主,加州版中诗歌部分以现代诗为主。这主要是由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造成的。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诗歌文化一直源远流长。而美国是一个新起的国家,历史较短,所以诗歌文化从近现代诗歌开始。

(2)外国文化的差异。从表格整理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取的诗歌文本均出自本国,相比之下,美国加州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取的诗歌文本融入了外国文化。在语文教科书中融入外国文化,有利于丰富教科书的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多元文化视角。这方面人教版教材有所欠缺。

(三)内容主题的比较

本文借鉴于佳美在《美国小学母语阅读教科书结构编排及选材特色研究――以麦克劳・希尔版treasures为例》中以人为出发点,将“自然”与“社会”这两大类目做为研究支点,整理出以下表格以此研究人教版与加州版内容主题之间的差异。具体分类如下:

第一类:自然。(1)自然科学现象或知识:生物、非生物。(2)人与自然:探索自然、环境保护、救助动(植物)、景物。

第二类:社会,包括个人、亲情、友情、人与宠物、社会角色、现代科技与创新妙想、异域文化、特殊人群、传统文化及寓言道理、历史及政治事件、城市。

1.人教版

把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有关诗歌主题按上表维度整理如下:

通过统计可得出,在四年级两册语文教科书有关诗歌的课文中,关于自然主题的占66.7%,自然主题下全部都是关于人与自然类型的。社会主题的占33.3%,包括有友情、城市和特殊人群。

2.加州版

单元主题题目内容

1.让我们来探险适应生存五行诗自然――自然科学现象或知识

2.表示态度聪明的主义发亮的灯泡与

闪亮的伯特尔社会――现代科技与创新妙想

3.与众不同鲁莽三行日本诗自然――自然科学现象或知识

4.观点鲸五行打油诗自然――自然科学现象或知识

5.关系到图书馆去我喜欢字的样子社会――现代科技与创新妙想

6.发现飞机勇敢的新高地社会――现代科技与创新妙想

通过统计可以得出,加州版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有关诗歌的内容中,关于自然主题和社会主题的内容各占50%。其中自然主题中以自然科学现象或知识为主,社会主题中一现代科技与创新妙想为主。

三、对我国诗歌教育文本选择的启示

(一)诗歌形式多样化。人教版中的诗歌以古诗为主,可以适当增加其他类型的诗歌,如儿歌、现代诗等,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全面的诗歌知识。

(二)引入优秀外国文化。人教版中的诗歌主要以我国优秀的诗歌为主,应适量增加外国作品比重,让学生在品味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外国优秀作品,拓宽学生视野,形成学习知识多样化。

(三)诗歌主题多样化。人教版中的诗歌主题范围比较小,主要以人与自然为主,应该适量增加其他主题,例如科技创新,自然知识等,以此丰富学生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课程低幼衔接

一、帮助学生转化角色

小学生一旦进入四年级,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发生极大的改变,部分小学生四年级就进入了青春期,对学习、生活的认识产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新的烦恼也应运而生。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小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积极做好小学生的角色引导工作,帮助小学生快速转化角色,让小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角色的变化,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懂得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科学课程对于刚深入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从未接触过。小学生在接触新的教学课程时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会对科学课程产生一定的新奇心理,同时还会对新课程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为确保小学生能够顺利开展科学课程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利用巧妙的语言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借助小学生的好奇新,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根据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具有生活化、趣味性的科学实验活动,让小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帮助小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二、帮助学生调整心理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调整心理,使小学生能够对自身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及新的定位。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常情况下,男生比女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具有较高的学习优势。当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时,处于男女生互助的考虑,将男女生结合到一起进行分组,因男生实践能力强于女生,在教学实践过程男生的反映速度、操作技能往往优于女生,导致女生在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时往往无法发挥个人价值,久而久之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展,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之前,需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教学引导工作,将“团结合作”思想传递给学生,让男生女生能够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根据自身发展优势,科学做好组内分工,使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通过开展科学实验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科学自然组之间的竞争,让小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保证科学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三、帮助学生顺应变化

小学生升入四年级后开始学习科学课程。因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的授课方法有所不同,小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当然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还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法、课堂的教学密度以及课时的安排上。在语文、数学等教学活动中,其理论知识主要依靠教师讲授,学生长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科学课程需要依靠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新知识与新技能进行探索,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在科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小学生均能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开展科学实验活动。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篇6

〔关键词〕超常;中学生;数学观;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7-0018-04

我国的数学教学改革多年来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数学观的转变就是国内外教育家、研究者们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目前数学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变传统的计算、应答教学为真正的数学教育,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正精神、理性精神、创造能力、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等[1]。学生的数学学习观作为一种元认知知识,是学生先前经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性质与数学学习过程的认知[2]。此外,还涉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意义的认知。数学学习内容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还包括非结构性的背景经验。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3]。这种认知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行为策略及成绩产生了很大影响[4]。

Schommer(1997)等对美国中学生的数学观进行的调查表明,大部分中学生的数学观是朴素的、不正确的[5]。黄毅英(2002)等研究发现,学生的解题取向与策略极受其数学观所影响[6]。刘儒德等(2002)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的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是积极的,数学学习性质观是朴素的、直观的、肤浅的,学习过程是不明确的[7]。那么,中国中学生的数学观是怎样的?其中参加国际、国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超常中学生的数学观又是怎样的?本研究旨在对超常中学生的数学观进行调查,试图了解超常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知识性质观、数学学习过程观和数学学习意义观的现状、特点及年级发展趋势,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以期为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点滴有价值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被试为北京市某中学188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数学成绩好的超常学生,其中初一年级49人,初二年级48人,高一年级50人,高二年级41人;男生138人,女生50人。被试年龄为13~17岁。

2.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的编制是在对优秀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焦点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根据国内外大量有关数学观、学习观测量的问卷基础上进行编制的。并在本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随机抽取10人进行初步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审阅后加以完善。问卷共35个项目,分为四个维度,每个项目分五级,即“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一般符合、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赋值为“1、2、3、4、5”。维度一为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有5个项目,如“学好数学需要持之以恒”“我对数学没有兴趣”等;高分者倾向于积极地、主动地、有趣味地学习数学。维度二为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性质的认识,有11个项目,如“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关系不大”“数学是严谨的”等,旨在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的认知,具体涉及对数学知识的精确性、严谨性、简单性、联系性等方面的认识。高分者倾向于认知是主动建构的、相对的、开放的、非简单的、来源于生活的和具有实用价值的。维度三为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认识,有12个项目,如“数学难题可以运用猜测的方法”“学数学需要寻找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等,旨在考察对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认知,具体涉及对数学知识的来源、学习方法及学习流程的认知。高分者倾向于认为学习是通过建构获得的、没有固定程序、需要运用各种方法积极主动进行自学;而低分者倾向于迷信权威、严格按固定程序学习、死记硬背、套用书上公式及法则等。维度四为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知,有8个项目,如“学好数学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打好基础”“学好数学就是为了升学”等。高分者倾向于认为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为将来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低分者倾向于认为学习数学只是应付考试、升学等。

3.调查过程

问卷施测是在班主任的协助下,在学年期末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超常中学生进行的,施测前对班主任进行了指导语的培训,以确保他们不对学生进行任何暗示,完成时间在15分钟内。用eXCeL、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各年级超常中学生数学观四个维度的比较

对四个年级超常学生在数学观的四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anoVa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分、标准差及四个维度的差异检验。超常中学生数学观在四个维度上总的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态度3.74分、过程3.48分、意义3.45分、性质3.13分。态度维度得分最高,说明超常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很好、自信心较强。初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观四个维度上的均分很高,说明初一学生具有较科学、先进的数学观。从初一到高一,态度、性质、意义这三个维度的平均分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降低趋势,高一年级得分相对其他三个年级均较低,但有趣的是高二年级在四个维度上均反弹,均分较高。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在数学观的态度、性质及意义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这个维度上的均分高于3.36,得分较高,且四个年级无显著差异,说明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建构一致良好。

进一步检验表明,男女生在数学知识性质观、学习过程及学习意义之间无显著差异。只在数学学习态度上二者有显著差异。女生均数为3.83分,男生的均数为3.54分,表明女生学习数学比男生更加努力。

2.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四个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态度上的平均得分都在3.50分以上,其中,高二、初一的均数较高,都超过3.90分,高二平均分最高,为3.93分,这表明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都较高,且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较有信心,对自己学习数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从初一到高一随着年级的增长,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出现降低趋势。对四个年级在态度维度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对四个年级学生的得分进行事后检验,可知高二年级和初一年级分别与均分最低的高一年级有显著差异。高二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又有大幅度提高,认识更加成熟、更加自信。

3.超常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的认识

四个年级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性质上的平均得分都在3.01分以上,为中等偏上,与其他三个维度相比得分最低,均分为3.13分,这表明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性质观总的来说是倾向于建构的,但建构程度不深,总体上还是比较朴素、直观和肤浅的,且从初一到高一随着年级的增长,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出现降低趋势,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初一、初二、高二、高一。对四个年级在态度维度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观存在显著差异。对四个年级得分进行事后检验,可知初一年级与高一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4.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认识

四个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上的平均得分都在3.35分以上,得分较高,说明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较明确,更多的不是表层的接收学习,而是较灵活、较主动、较深入的参与学习,即通过主动建构来学习数学。不同年级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一、高二、高一、初二,四个年级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建构一致良好。

5.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

四个年级的超常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意义上的平均得分为3.45分,得分较高。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意义上的均数从低到高依次为初一、高二、初二、高一,即从初一到高一随着年级的增长,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出现降低趋势。对四个年级学生在态度维度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四个年级实验班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对四个年级的得分进行事后检验,可知初一年级与高一年级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与建议

1.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及其发展

从结果可知,超常中学生普遍喜欢数学,并且对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很有信心,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态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但无显著差异,与初一年级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相比,高一年级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显著下降,这一点与刘儒德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的研究发现相似[7];高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态度越来越积极,且这种上升的趋势达到了显著。这种现象可能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以下特点有关。

第一,初中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和层次性,年级越高,内容越复杂、越抽象,要求学生的逆向思维(如代数由方程到因式分解)、逻辑思维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如几何由线到形的变化),因而也就越难学,因此,高一、初二年级学习数学的态度比初一年级学习数学的态度要低一些。

第二,学习数学具有很强的累积性和内在逻辑性,前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影响后一阶段的学习。由于初一学生已提前学习了部分内容,对知识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初一的学习内容充满自信,稍加努力便可能获得很好的成绩;到了初二,即使初一基础好,并保持积极的心理努力和思维参与也不一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初一基础稍差一点,初二的学习就显得困难一些,长此积累,越往后差得越远,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也越来越下降,对数学学习的焦虑也越来越升高,直到高一这种加速度进行的变化就达到了显著。高一数学知识点(如函数)的数量比初中增加很多,而且内容难度也比初中高,有些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高二的知识点对于大多数超常学生来说并不比高一多,难度有可能使学生觉得反而下降。因此,高二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显著好于高一学生。

第三,学习数学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初中到高中从学习内容的难度到学习方法,学生都存在着重新适应的问题。如高中数学的学习速度比初中快很多,用初中的方法学习高中的内容,即使积极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高二学生来说,经过高一的学习,对高中的学习内容(如立体几何)和学习方法已逐步了解和适应了,因此,高二学生自信心有所反弹,升高,而且显著地高于高一学生。

2.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及其发展

由结果可知,超常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观总的来说是倾向于建构的,但建构程度不深,即认为数学是非确定性的、相对的、与其他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具有能带来快乐的美。但他们的数学知识性质观在有些方面还是比较朴素的、直观的和肤浅的,且从初一到高一,随着年级的增长,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出现降低趋势,且初一与高一差异达到了显著。这一点与Schommer等人对高中生学习观的研究发现[5]及刘儒德小学生数学学习观[6]的研究不完全一致。

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得分较低的项目主要有“数学是严谨的”(1.68),“数学是精确的”(2.46)等。由此可见,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受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即把数学看成是一个与逻辑有关的、有严谨体系的、关于图形和数量的精确运算的一门学科[7]。这种观点影响了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观的建构。这与黄毅英等对中国内地中学教师的数学观的研究发现相一致。此外,通过对数学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也认为“数学是精确的、严谨的”,且认为我国数学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活动也对超常中学生数学知识性质观造成不良影响,这对于高一的学生影响尤为突出。这种过于强调数学严谨性、精确性的观念,带给人们的亦是古板、僵化的数学。过多的运算活动剥夺了超常学生交流、思考的活动,从而忽视了数学的归纳、猜想、合情推理、想像等解决数学问题中更为本质和重要的方面,尤其是会淡化数学探索精神、数学创造精神的培养。

3.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及其发展

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较明确,更多的不是表层的接收学习而是较灵活、较主动、较深入的参与学习,即通过主动建构来学习数学。四个年级间无显著性差异,四个年级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建构一致良好,主要表现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焦点访谈和问卷可知:超常中学生不拘泥于书上已有的公式和方法,会主动运用猜测的方法来解题(项目16的均分为4.34分,属较高水平);寻找数学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项目20的均分为4.30分);学习数学并非是主要记忆书本上的内容(项目18的均分为4.20分);数学知识不是只能通过课堂听讲和练习获得(项目6的均分为3.90分);数学没有人教也能学会(项目7的均分为4.0分);等等。可见,超常中学生敢于向教师和权威挑战,他们并不认为教师或权威是评判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的依据;认为学习数学没有固定程式,不必按照课本编排或教师安排的程序学习;认为学习数学需要思考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积极主动自学。这可能是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很好的一致原因之一。这同时也反映了优秀数学教师培养超常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方法正确、有效。

4.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意义及其发展

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较为深入、全面。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焦点访谈和问卷可知,超常中学生认为学好数学可以为其他学科打好基础(项目8的均分为4.20分);数学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项目30的均分为4.3分);学好数学可以为将来的职业打好基础(项目33的均分为3.82分);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除了高一学生);等等。高一数学知识内容是函数,而大多数学生认为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使用价值(高一学生项目8的均分为2.94分);同时,高一学生认为学好数学就是为了升学(项目32的均分2.82分),这两点也是导致初一年级与高一年级超常中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原因。

四、结论

1.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喜爱的程度较高,且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较有信心。这种积极的态度在高二、初一年级显著高于高一年级。

2.超常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性质观是倾向于建构的,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初一年级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年级,高二又回升。

3.超常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较明确,更多的不是表层的接收学习而是较灵活、较主动、较深入的参与学习,即通过主动建构来学习数学。

4.超常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了解比较深入、全面,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降低,高二年级与初一年级均数接近,初一年级显著高于高一年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朝辉.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1,9.

[2]HoferBK,pintrichpR.thedevelopmentofepistemologicaltheories:Beliefsaboutknowledgeandknowingandtheirrelationtolearning[J].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1997,6(7):88-140.

[3]詹明道.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1,10.

[4]Schoenfelda.explorationsofstudents’mathematicalbeliefsandbehavior[J].JournalforResearchinmathematicseducations,1989,20(4):338-355.

[5]Schommerm.thedevelopmentofepistemologicalbeliefsamongsecondarystudents:alongitudinalstudy[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7,89(1):37-40.

[6]刘儒德,陈红艳.小学生数学学习观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2(2):25.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篇7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自然法庭的听证会

本单元是《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册训练重点为“观察提问——猜想假设——实事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交流”科学探究过程中“实事与证据”这一重要环节。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你曾经……”,“假如我们是……”“听证会”。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可实践性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初步了解和实践事实与证据的搜集过程。

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

《我们怎样呼吸》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活动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本单元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人体呼吸、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本单元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

《植物在成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二级目标是:能通过长期实验、观察、记录,认识事物,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了较好地达成二级目标,本单元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由《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和《硕果累累》三组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四年级下册的第4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这个单元的“二级目标”是“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围绕培养目标,教材设计了“认识太阳”和“太阳,我们的朋友”两个探究性活动。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生活中的机械》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机械是什么》、《制造平衡》、《我能撬起地球》、《我的滑轮》四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第六单元揭开燃烧的秘密

《揭开燃烧的秘密》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火与生活》、《蜡烛会熄灭吗?》和《探究燃烧之谜》三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第七单元飞上蓝天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本单元教学,要结合“飞上蓝天”这一主题,主要训练同学们综合运用以上途径来收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本单元由“谁在天上飞”、“它们怎样飞行”、“飞行的秘密”三组活动组成,它们构成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第八单元青蛙的一千个朋友

“青蛙的一千个朋友”单元安排了三项教学内容:“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科学小侦探通关记”、“做青蛙的朋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本册中是一个综合能力训练,在今后的科学认知过程中,仅仅是一个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时,要关注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这是本单元的更高要求。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自我效能感;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90-02

一、研究背景

自我效能感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又称学业自信心。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学生成长的研究颇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大都以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等不同的群体为对象,鲜有以专业为区分对象进行的某专业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而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更加没有提及。

二、方法

本研究采用梁宇颂1根据pintrich和DeGroot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五分制评分方法,分数越高代表效能感越高。该量表的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20和0.752,表明该问卷的信度较高。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师范学院四年制本科生,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专科生为调查对象。一共发放874份问卷,回收836份问卷,回收率为95.65%,有效问卷788,有效率是90.16%。

三、研究结果

1.学前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从表1可知,湖南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均值为66.58,高出量表平均值47.5有12分,可见学前教育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表现良好,且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也均高于量表的平均水平。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调查分析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e上差异不显著,且男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均分高于女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均分,但其标准差更大,说明男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不稳定。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差异也均不显著,且男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均分高于女生的均分。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校类型的差异。调查分析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校类型上无显著性差异,且三年制专科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均分还略高于四年制本科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两个分量表上也显示出了同样的结果。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学校类型下不同年级的差异。(1)四年制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调查分析可知,四年制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在三个年级中,二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比一年级和三年级都要高,一年级学生的均分高于三年级的均分,也就是说,三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最低的。经过多重比较发现,在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及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二年级与三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三年制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调查分析可知,三年制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及两个分量表上在不同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一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均分高于二年级学生。

四、讨论分析

学前教育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表现良好,且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也均高于量表的平均水平。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的高考,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认可。不同性别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根据韩冰在《高校幼师生教师职业认同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中得知:不同性别的幼儿师范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由于本研究所调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男、女生的比例严重失调,可能导致差异不显著的结果。不同学校类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差异,且三年制专科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均分还略高于四年制本科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更加了解我国目前幼教工作者地位不高、薪酬待遇低、社会期望值高、认可度低等现状,并且不同学历的幼儿园教师的待遇相差无几,使其产生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本科生对幼儿园教师声望与物质的期望可能还没有达到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导致本科生心中的失落感。四年制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在三个年级中,二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比一年级和三年级都要高,也就是说,三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最低的。大一新生由于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渴望,学习态度最为积极。大一、大二阶段一般学习的是基础知识,这对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制度考上本科大学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并不费力。而到大三、大四时期,专业课居多,这个时期所学专业知识的专业性更强,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学生开始体会到学习上的挫败感,因此到大三阶段,学业自我效能感开始下降。三年制专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一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均分高于二年级学生。大一新生对学前教育五项技能颇感兴趣,学习的也是初级入门知识。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所学技能。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许多学生会发现其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不一样,通过见习和实习,发现在幼儿园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而是体验到其中的烦琐与辛苦。面对低薪酬待遇、学习上的乏味,许多学生呈现出对环境适应性水平的下降。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湖南省学前教育专业w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表现良好,学前教育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差异、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校类型下不同年级之间存在不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梁宇颂.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24):4962-4963.

[2]冀东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与本科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6,(07):50-56.

[3]牛丽凤.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10-09.

[4]pintrichpR,DeGrooteV.motivationalandSelf-regulatedLearningcomponentsofclassroomacademicperformance.JournalofeducationalpreschooleducationmajorStudents'academicSelf-efficacyResearch

LiaoChun,ZenGFan-mei,penGnian,GonGYi-qing,XionGJun

(HunanCollegeforpreschooleducation,Changde,Hunan415000,China)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篇9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06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社会源源不绝的发展源泉。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从细节着手,更要从小做起,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更是至关重要。在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一阶段小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组织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1.四年级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情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探索更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创新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价值取向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的核心为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以实施素质教育为载体,适应经济时代、知识时代的环境挑战,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换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展现。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极具情感意识、极富想象、极易产生灵感的学科,无论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是从树立学生自我学习意识方面来说,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环境。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课文教学部分,传统教学只重视课文朗诵、课文内容分析、生词讲解等内容。而运用创新教学,增设课文内容讨论、课文情节表演、课文主题提问等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延伸课文的内容,质疑课文表达的含义,加强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提高了整体教学的有效性,一举两得。

2.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创新措施

2.1转变教育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认知特点,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小学生爱看的影片,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此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互动,以促进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四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在接受别人的鼓励和评价时,能够发现自身的价值,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比较高。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四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2.2培养四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其力量是十分巨大且长久的,良好的习惯将会使人一生受益。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将其所学知识全部转化成为自身的素养。新时期下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主要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科学性。应该培养的是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帮助学生自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正好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的自主性要求相呼应。在上课之前对将要学的知识进行准备能够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从而在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带着目的来听课,集中精力来听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这样一来便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3教学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掌握博大精深的语文学科知识是时代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课堂的普及,将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选择更加优秀的模式和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开阔的视野,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很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4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听、说、读、写相结合。和小学一、二、三年级相比,四年级的内容相对来说明显加深,学生对不同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听、说、读、写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从而使语文学习成绩得到整体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始教学内容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朗读示范,在朗读之前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对问题进行思考,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并根据教师朗读的内容回答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一个话题说一段话,让学生通过思考,认真组织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和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或者经典的句子背诵下来,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这些要求为起点,教好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四年级在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只有不断加强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视,才能真正将创新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朝瑞.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现状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刘盛红.论小学四年级语文创新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2,05:54.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篇10

美国到目前还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各学校教学工作所遵循的大纲都是由各州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制订的。(本文从略)

二、层级分明的英国大纲

1988年,英国国务秘书在当时读、写、算基本能力教育的广泛争论的基础上,按合法程序建立了英语工作小组,指定该小组将国家英语课程中对5—16岁年龄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作一介绍,该报告提出的各种要求都是法定的。英国还根据学生的差异,在制定语文教学大纲时,将听说、阅读与写作三部分内容分别分为八个层级与一个“超常表现”。请看听说达标层级的部分内容。

一级:学生谈论直接感兴趣的事情,听别人讲话并做出恰当的反应。他们向别人表达简单的意思,讲话别人能听得到,并开始在表现观点或讲内容的时候增加一些细节。

二级:学生在听说时表现出自信,尤其在感兴趣的话题上,有时他们意识到听话人需要他人们增加相关的细节,在解释自己的想法时,讲话清晰,用词越来越多。他们通常认真听别人讲话,并做出越来越好的回答,他们开始意识到在一些场合正规的词语和语调的作用。

(三级到七级从略)

八级: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有目地地保持并发展他们的谈话,他们组织语言,表达清晰,使用恰当的词汇、正确的语调和强调,在讨论中他们发言多,表现出他们在认真地听,并十分清楚讨论的进展,他们能够在各种场合自信地使用标准英语,根据需要调整语言的使用。

超常表现:学生在各种情境下正确地选择使用语言的结构和风格,根据不同的目的自信地改变词汇和短语。他们主动展开讨论,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发言使讨论持续下去,在讨论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专心听别人说,并能理解不同的和复杂的讲话内容。他们在各种场合和不同目的下都能够自信和流利地使用标准英语。

三、阶段明晰的法国大纲

法国教育部在1996年修订了《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制定了初中四年(六、五、四、三年级)语言教学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用以指导教学。大纲主要由适应阶段、核心阶段、分流阶段组成。适应阶段:巩固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向中学教育过渡;该阶段为六年级(初一年级)。核心阶段:深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组织不同的培育模式;该阶段为五年级、四年级(初二、初三年级)。分流阶段:充实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走向普通教育、中等技校或职业高中;该阶段为三年级(初四年级)。法国在1998年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二年级与二年级分别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一年级(高二年级)确定了“中学会考指导”与10门“毕业系列”的学科及其具体要求。

四、要求全面的日本大纲

日本的语文教学大纲是由其文部省统一制定的,是全国编写语言教材和进行语言教学的依据。初中有“中学国文”科教学大纲,高中有必修课“国语1”、准必修课“国语2”、选修课“国语表达”、“现代文”、“现代语”、“古典1”、“古典2”、“咸肉讲读”8科教学大纲。这些大纲所表现的要求比较全面;既重视现代语文的学习,也重视古典语文的学习;既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也重视读写听说语文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又强调锤炼学生的语感,还强调丰富学生对现代人类、社会、自然的认识;既要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生活及人生意义,又要培养学生刚毅的生存意志。

五、“语”、“文”并重的前苏联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