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品牌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7:14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篇1

[关键词]社区教育;本土特色;品牌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3)23--2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社区教育本土特色与品牌建设的研究――充分利用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社区教育”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杰(974―),江苏盐城人,本科,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社区教育中心教师,小学高级。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所给出的定义,社区教育就是在社区中开发与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作为对象,组织以提高成员生活质量与素质,促进居民全面发展,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所以,为了培养各类人才,提高社区居民精神文化水平与素质,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考虑社区实际,整合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积极打造本土特色化社区教育品牌,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

一、联系社区实际,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特色社区

在哲学观点上,我们讲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样,在构建社区品牌建设时,我们也需要落实这一观点,以社区实际作为行动的依据,避免盲目性。因为每个社区在基础条件、人文环境、工作载体、人口素质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就意味着社区品牌特色建设方向有所不同。所以,在社区教育本土特色与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社区进行调查摸底,弄清社区本土特色与优势,探寻品牌建设的着手点,为品牌特色社区的构建奠定基础。首先,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入户走访座谈等渠道,了解社区状况,发掘本土特色。然后根据调查的内容,明确品牌建设方向。

如,江苏无锡市云林街道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唐名相李绅、名画家倪瓒(倪云林)等历史名人都诞生于此。另外,当地还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比如无锡十大名寺之一的陀寺,是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名胜。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社区教育资源。因此,根据这些本土特色,云林街道提出“文化立街”的品牌发展战略,以“云林文化”为街道发展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构建乡土文化社区教育课程;依托成教中心,创新社区教育新模式,构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与学习型社区,将触角拓展到人口学校、中小学、镇老年大学等,直至社区市民,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既传承保护“云林文化”,也创新独具特色的云林街道社区品牌建设,推动云林社区文化设施、乡镇企业文化阵地、群众文化、佛教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用特色文化魅力建立良好的街道形象,促进云林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吸引力,促进街道以及社区的升级与转型。如,云林实验小学开办了“云林少儿书画院”,对倪瓒诗画进行了专门研修;仓下中学构建了“二贤堂”,学习“弟子规”,同时定期组织传统文化论坛,家长也可参与其中。

二、以点及面,全民参与,促进品牌建设

在构建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时,需要注意“以点及面”的建设原则。首先,示范带动。在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时,广大党员干部,各级政府、党委以及社区干部等需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同时示范带动,建立示范性社区,实行社区先行试点,实现“由点及面”以及全面铺开的建设目标。其次,诱导全民参与。社区是居民的共有家园,构建特色品牌教育,创设丰厚的学习氛围,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和努力。再次,注重创新,突显特色。推进社区教育,打造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社区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提升社区软文化能力,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组织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时,应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建设品牌特色社区。

如江苏农村“书香家庭”建设工作。依托横泾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依靠横泾街道政府以及党委的大力支持,发挥横泾街道各单位、各部门资源,引领街道各社区、各单位的主动积极参与,这让“书香家庭”建设变为一项惠民工程,也给和谐社区建设增添了新亮点,也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乐事。为了强化文化建设与未成年人教育,江苏横泾街道自2年9月开启了主题为“书房伴我成长”的家庭小书房建设活动,以书为友、以书为伴。而后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工作,成功创建74家星级书房,拥有7万多册的藏书量。另外,还组织了“亲子阅读”“经典诵读”“大手牵小手”等系列阅读活动,给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今年年初,横泾街道新推出了“图书漂流角”活动,使得家庭图书得以流动,让居民可以共享图书。此外,根据示范区建设标准,横泾街道及下辖各村全面构建了“五位一体”文化室,有两万余册的总藏书,约三百册的年借阅量,街道有文化中心,社区有文化室,家庭有小书房的学习型社会格局初步形成。

当然,在构建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时,还需要完善管理机制,积极开辟场地,保障品牌建设。如社区教育中心需要构建以政府领导指导、社区成员构成的管理队伍,完善社区教育工作制度,落实社区教育经费,积极开辟特色教育场地,如书画社、合唱队、艺术队等,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活动需求,上下联动推动社区教育特色工作的开展。另外,依托信息化技术,创造遍布社区的学习平台。如建设新型江苏“数字社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造居民新生活,实现政府、企业、医疗教育、小区与居民数字化。通过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等,以远程教育、网络等为平台,构建社区建设与管理等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拓宽教育渠道,给社区居民带来更便捷、更具个性化、更丰富的学习平台,促进社区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还需要开发社区居民易于接受的特色课程,组织多样化的社区培训工作,提升特色品牌社区的文化品位。

总之,在社区教育本土特色与品牌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各社区进行调查摸底,弄清社区本土特色与优势,探寻品牌建设的着手点,为品牌特色社区的构建奠定基础。组织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时,应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建设品牌特色社区。积极完善管理机制,积极开辟场地,保障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包国庆社区教育的建制与发展模式[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3()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篇2

   (一)学习型城市与教育品牌。教育品牌一是指学校名称或办学项目的标志,这是作为一般品牌的识别功能;二是指为教育消费者提供教育服务、培养教育消费者各要素的综合,即品牌的利益功能及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构建。学习型城市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学习型组织,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来主导,以整合、创新各类社会教育资源,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和社会文明建设需求,构建优质的学习文化与环境,体现教育的公共属性。因此,学习型城市品牌是传统教育品牌的新发展,是一个城市各种教育品牌的综合象征,具有教育品牌的基本属性。

   (二)学习型城市与城市品牌。城市品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塑造城市的独特风格与差异化个性,增强吸引力、认同感、归属感,以品牌来发挥城市的辐射、引领效应。城市品牌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要进行延伸与扩展。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学习型城市通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终身学习环境与文化,从而实现以学习促进社会及成员科学发展。因此,学习型城市建设是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的主要方式,其主要落脚点是以人为本,提供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这样看来,学习型城市品牌文化不但是宏观层面的,更是广大市民能随时随地体验感受的微观学习文化,是城市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型城市品牌是城市品牌的延伸,属于城市品牌体系范畴,学习型城市形成的学习文化是城市品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由以上分析可知,学习型城市品牌本质上是教育品牌的发展,广大市民是教育服务对象,主要教育目的是提升市民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与创新,要求整合教育资源,以创新性的学习项目为突破口,以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来开展个性化服务。同时,学习型城市品牌又是城市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学习文化来塑造城市品牌文化个性,是城市品牌软实力形成的重要路径。因此学习型城市品牌是城市总品牌的一个子品牌,也就是说城市品牌是学习型城市品牌的背书人,在城市品牌的家族体系中,学习型城市品牌可以具有独立的识别功能及形象个性,是活化城市品牌的重要因子。

   学习型城市品牌化建设策略

   (一)学习型城市品牌的形象系统建设。品牌形象是一种资产,包括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忠诚度、联想度等资产,这是强势品牌的基本特征。学习型城市品牌具有教育品牌和城市品牌的双重特性,而形象的形成需要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塑造形象识别是学习型城市品牌化建设与推广的基础。实践证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品牌形象塑造与推广的最有效方法。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以企业识别标志为中心,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组成。其中,理念识别是灵魂,是形象识别系统运作的原动力,统领后两者;行为识别是企业运行的所有规程及策略,是一种动态的识别系统;视觉识别是最活跃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学习型城市品牌形象系统要建设好理念、行为、视觉三个识别子系统。理念识别系统体现以人为本的终身教育理念,同时要体现地域城市的文化个性;行为识别系统要制定服务市民指导性策略,规范行为;视觉识别系统要表现品牌理念,规范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宣传推广活动。设计视觉识别系统手册,以统一的形象识别系统,才能更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便于广大市民的选择、监督、评价,强化城市品牌的竞争力。

   (二)建设形象展示、个性化学习、教务管理一体化的网络远程学习门户网站。适应社会学习者需求是有效推进终身学习的基础,适应学习需求表现为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内容与方式的个性化选择等。首先,网络远程学习网站是学习型城市品牌学习的集中展示窗口,是与学习者沟通交流的常规渠道,通过网站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内容、参与方式、效果保障等传播,以激发广大社会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其次,通过网站提供的各类数字化学习项目,连接各类学习资源,便于学习者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个性化辅导等提供多样化选择。再次,通过网站提供的学分银行形式的教务管理,以个人学习账户方式实现非学历与学历教育的一站式转化,打通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开放学习机制的技术障碍。如上海等城市建设的终生教育网站。

   (三)创建市、区二级共享性的特色学习项目。即创建适应全市、全区共通性学习需求或城市发展需要的特色学习项目。学习项目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学习型城市建设依托于社区教育的有效实施,通过市、区级的特色学习项目建设与共享,给街镇提供有力支持,便于提升服务层次和提供便利选择,如广州建设的数字化学习港在主要社区遍布的示范学习中心。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区级需求建设通用性的学习项目,提供满足区域学习需求的学习服务,另一方面各街镇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建设与推广学习项目,如果发展成熟而且能适应市、区共同需要,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市、区共享性学习项目。如针对农民工、城中村的市民化教育问题的项目等。这样使教育超市、教育菜单源源不断得到优化和充实,有效保证学习项目的活力。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篇3

一、保持原有的特色

今年以来,在广大居民大力支持下,经过社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到目前为止,辖区内未发生任何刑事案件。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建立和完善低保义务治安巡逻队、民事调解委员会、党员义务巡逻队、帮教等各种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协助驻社区民警做好社区的治安工作,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和涉毒人员进行教育管理,处理社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等。对刑释解教人员坚持每月见面谈话不少于一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确保不发生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发挥小区保安和楼栋长的作用,要求他们对出入社区的陌生人员,进行认真询问,发现可疑之处,要及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

2、防火防盗工作长抓不懈。督促小区物业管理单位配备防火设施和人员。要求物业管理安装电动门,配备专职值班人员,定时开门、关门,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单位宿舍小区,要求单位在小区内设立门卫值班制度,对进出人员实行询问制,并进行严格的登记制度。同时组织社区辅警进行24小时值班巡逻,组织由退休人员、低保户、党团员等治安志愿者队伍,白天进行义务巡逻,安排低保人员,坚持每晚在小区巡逻,提醒居民锁好车辆,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确保社区零盗窃零火灾事故。

3、发挥民调、帮教、协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治安志愿者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定期召开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和居民代表参加的社区治安情况分析会,听取社区民警对社区治安情况地介绍,并根据社区民警提出的治安工作要求,组织社区治安积极分子参与社区治安的防范工作;同时要求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帮教刑释解教人员。

二、争创文明健康品牌社区

文明象征着和谐、安宁、纯洁、清新、健康和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需求和关注程度愈来愈高,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社区委员会,更有义务加以引导,为此,我们社区在20*年的工作中,将建设文明健康的和谐社区,作为自己的品牌精心打造。

1、加强文明健康品牌社区组织建设

为实现打造文明健康品牌社区的目标,我们社区将与驻区相关单位建立文明健康社区创建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按照“以社区为主导,驻社区单位为依托,贴进居民、资源共享、共育品牌”的工作思路,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创建任务和创建内容,建立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与驻社区区单位沟通,坚持每季度一次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定期研究品牌社区创建工作。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篇4

关键词:品牌建设必要性基础品牌建设之路

一、烟台南山学院品牌概述

烟台南山学院1991年由国家大型企业南山集团投资33亿元兴办的普通本科院校。现建有21个二级学院,64个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8万人。学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自主办学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我国最具贡献力和影响力的民办高校之一。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山东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校企合作先进院校”、“全国首批就业型大学”、“最具创新型大学”、“国家示范性民办高校建设研究基地”、“建国60年中国教育百强品牌”、“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最佳院校”、“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成就奖”等荣誉。烟台南山学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设施先进、学科体系齐全、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的全国知名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南山学院品牌价值正在加速上升。

二、烟台南山学院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一)品牌是高校巨大的无形资产

“品牌”是知名度,是最有价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对外而言是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对内而言标志着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代表了发展的动力。世界上许多高校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都是人们所心仪向往的,这就是品牌效应所起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近年来烟台南山学院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办学特色越鲜明,教育质量高,其终极目标就是要打造烟台南山学院卓然自立、享誉全国的教育品牌。

(二)品牌建设是吸引市场的招牌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对高水平学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各高校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民办高等教育要面临残酷的竞争,生源减少将导致民办高等教育重新洗牌。社会形象差、品牌影响力弱的民办高校将面临倒闭的风险。南山学院对面临的形势做出了科学的判断,适时的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上来。推动内涵发展,加强品牌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南山学院在民办高校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并成为南山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烟台南山学院一流应用型品牌高校创建之路

(一)品牌特色定位

南山学院办出自己的特色,也就是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而属于自己专有的优势。一流应用型南山学院定在以地方性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以烟台为中心的胶东半岛经济圈GDp总和占全省的比例很大,其经济呈爆发型发展态势,这一经济格局亟需大量应用型人才。”南山学院根据地方经济的要求、紧扣时代脉搏设置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山东区域经济建设吻合。南山学院还参与南山集团一起创办“科学园区”,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其是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方向,成为胶州特色和山东特色。南山学院加强对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实际与可能提出发展目标与战略。高度重视办学特色的培育与彰显,从而使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能独步天下。成为“营养师的招牌”、“机械师的招牌”、“飞行员的摇篮”等。南山学院的办学特色定位和培养目标切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是完全正确的。努力打造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品牌、就业品牌,使充分就业、高薪就业成为我校的特色品牌。

(二)品牌建设的人才举措

加大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流应用型人才高地,为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聚集源动力。南山学院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引进人才和自己培养人才并举的方针。立足于自己培养一流人才,是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确定“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吸引高层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人才建设思路。逐步建立“终身教授制”,以保持教师的稳定性。南山学院目前已有一批学有所长、爱岗敬业的骨干教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48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680人,具有“双师”素质的456人,享有国务院津贴的外聘专家9人,外籍教师22人。既有从其他高校选调的教学、科研骨干,也有从其他行业招聘的业务精英,还有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为南山学院的教育质量提供坚实的保证。

(三)品牌建设的根本保证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之根本,品牌传播需要一定的办学基础作为前提,南山学院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品牌传播的基础。品牌之所以被信赖,是因为其受制于严格的过程约束和规范限定。南山学院要时时刻刻恪守自己的承诺,这也是世界级成功品牌必须遵守的不二法则。南山学院建立品牌的过程就是孜孜不倦实践其诺言的过程。而优质的教学质量成为南山学院品牌长青的生命线。南山学院有四级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教务处——督导——二级学院——教研室主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检查与督促作用,以保证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还有对全体教职工实行每一学期的末位淘汰制,从另外一个层面保证教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四)合作办学实现品牌快速提升

一所高校的声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期的沉淀过程,来不得任何的虚假、夸大行为。南山学院通过与知名高校结成联盟,依托他人优势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塑造自己的教育品牌。已与其它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进行国际合作办学、与企业联合办学等,逐渐扩大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提高社会知名度。实现品牌快速提升,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与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合作办学,目前已有国际高尔夫学院、国际商学院、全国第一家民办航空学院等;与全国500强企业合作办学数家。

(五)转换思路不断创新

国家大力支持教育创新,学校有足够大的空间来搞教育创新。南山学院充分利用灵活办学的机制优势,进一步贴近社会,加快市场研究,及时掌握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科技发展动态、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变化,运用高效的办学机制,尽早地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增加专业对社会的吸引力,不断创新教育市场。已建成的国际高尔夫学院、国际商学院、南山航空学院正是南山学院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结果。

总之,高校品牌塑造之路是艰难的,需要高校不断创造和积累。但我们相信,南山学院在不断创新一流应用型大学品牌建设之时,南山学院的明天也必将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温辉,袁静.独立学院品牌的战略与创新[J].发明与创新.2008.(3)

[2]徐高明.高校品牌理念的内涵及其规定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3]叶丽芳.大学形象、大学品牌、大学声誉概念辨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4期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篇5

关键词:教育品牌 有效传播 传播内容 传播渠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品牌传播是教育品牌塑造的重要环节。教育品牌传播就是通过架设品牌或品牌所有者与目标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使目标受众接受品牌的价值观,最终产生购买行为,而实现教育品牌资产的提升。相较大众品牌而言,教育品牌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在于,教育品牌也是一个名称和符号,用以识别竞争者,赋予使用者地位,降低其使用风险;个性在于,教育品牌组成要素不同,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也不同。这就决定了教育品牌传播不能完全照搬大众品牌传播的经验,要提升教育品牌的传播效果,一方面要探寻与教育品牌传播内容、传播对象相匹配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传播内容。

一、定向传播

教育品牌虽然在公众中的影响具有广泛和深远的特点,但教育品牌的目标受众相对集中,具有小众的特征。在制定教育品牌传播的策略时,以定向传播的方式向品牌的目标受众进行传播无疑是提升传播效果的捷径之一。所谓品牌定向传播,就是向品牌的目标受众和目标受众所在的区域传播品牌相关信息。

1.特定的区域

教育品牌实质上是服务品牌。服务品牌的显著特征在于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同步完成。因此,教育服务总是以某地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其影响力和凝聚力总是由强至弱成辐射状衰减,其中心所在地便是接受服务的主要群体。如:牛津、剑桥此类世界知名的大学,其受众主要在其所在国;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这样的重点大学主要受众在其所在省市;以培训著称的新东方学校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布局的落子点,以上不同类别的教育品牌都遵循这一基本原理。提升教育品牌传播效果,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教育品牌传播对区域性的考虑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锁定目标受众;二是文化因素的地域性明显。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长时间形成的价值体系,决定着该区域对某一事物认知的共同倾向,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品牌传播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一是有利于寻找意见领袖,形成有效的二级传播,二是可以有针对性进行编码。

2.特定的人群

社会是由无数社会群体构建,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共同点,如以组织形成的机构正式群体,以兴趣爱好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均可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落足到对教育品牌的消费,消费者受到年龄、专业、兴趣的影响。在我国,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级中学教育、高级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几个层次,其中小学教育分为低年级教育和高年级教育。这些教育中。消费者虽然同是学生,但传播对象却不尽相同,如小学低年级教育和学前教育面对的消费者虽然是学生本人,但真正在其中起着决策作用的则是学生家长,所以这一阶段的传播对象主要是家长;小学高年级教育的学生一般是9岁以上,初具识别能力,虽然此时消费决策权仍在家长,但其意见已具一定的影响作用,故这一阶段的传播对象应该是家长和学生本人。重点倾向家长;而对于初级中学生而言,处在青春叛逆期,家长对其的尊重加强,二者之者宜均衡着力;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意识逐步自立,家长逐渐相信其判断力,且这一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家长还是其本人,基本能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于家长而言,在两相权衡之后,多会信任孩子的选择,故而孩子的选择会更加影响家长的选择,基于这一阶段的传播,宜以学生为主,家长兼顾;而列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人格还是意识均已自立,并具备说服家长的能力,所以在这一阶段的传播中,家长意识已经仅是参考对象;同样,研究生阶段以及继续教育阶段的教育,消费者与信息受众已经合一,即消费者是学生本人,信息受众也是学生本人,在传播实务中,当认真研究其本人需求,而不顾其他。

同理,教育品牌的消费者中,由相同专业背景、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形成消费共同点进而形成不相同的消费者群体,并拥有一定的购买力。但这些群体又受到消费兴趣和消费能力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最终消费者。落脚到具体的教育品牌传播,首先要找到群体间的重叠,即群体间消费者兴趣的重叠,这是保证传播效果的最佳路径,其次是研究具体层次的诉求需要,从而制订品牌传播策略,以极力提升传播效果。

二、定制传播

要实现精准的传播,必须充分考虑到对象解码的能力和习惯,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相同群体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的影响。

1.内容编码

传播要克服因为受众的文化背景、年龄差异、社会阅历等不同带来的影响,必须充分研究不同群体解码的习惯和方式,遵循受众的需求进行编码。影响教育品牌传播效果的两个显著因素是受众的层级和对教育需求的目的不同。前者受到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影响,对信息的解码和还原能力有所不同,编码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特征进行编码;如针对高级中学学生的传播,可以强调教学的质量,或强调对未来的影响等方面,在内容的构建上,既可以借助案例实证传播,也可以通过趋势描述等;对于后者,因为需求不同,而区别编码。DenismcQuail和Svenwindahl认为“不同的人群(或次文化)通常居于截然不同的社会位置,并据此而理解世界和媒体讯息。”。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基础教育则是强调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引导其性格形成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大学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形成社会价值观、健全人格,同时对其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对于继续教育的受众而言,由于他们已经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的提升,以及借助接受继续教育这个平台帮助完成其社会关系的构建。

2.特定语境

语境即是语言传播过程中的特定环境,主要包括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方面。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1923)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前者多指在交流的具体时间、空间、场合等,后者多指社会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任何人的活动都有具有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场合,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的影响,所以,语境对于传播的影响无所不在,正如teriKwalGamble&michaelGamble所言,“传播总是发生在某一特定语境或场景中,有时候语境能潜移默化,以至于我们地常常地忽略它。”正是如此,教育品牌传播要强调语境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一是要根据特定语境进行信息编码。教育品牌的消费者总是活动在特定的空间,如学校、政府机关等社会组织之中,其成员的目标取向趋于一致,且每一个机构的情景相似,所以在进行传播内容设计时,要根据这些场所的特点,设计适合这些情景的内容进行传播。二是要善于利用语

境压力。这里所指的语境压力即是利用周边环境,特别是人际交流的特殊氛围,对受众传播产生一种使用与满足的效果,如针对机场候机受众的传播等;三是规避特殊语境给传播带来的负面效应。任何传播都受到特定社会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影响,存在,所以在传播设计、信息编码上,要考虑特定的环境影响,特别是的影响。

三、媒介泛化

教育品牌传播的媒介可以分为物化媒介和非物化媒体。

1.物化媒介

物化媒介是指在教育机构能够看得见,可触摸的媒介形式,以及由教育机构派生出来,可以代表教育机构形象的物质产品。前者有如学校的标志、建筑物;后者有如学校编辑出版的图书,都可以成为教育品牌传播的载体。如北京大学的校徽“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既体现出了北京大学以人为本的办学理论,又体现了教师甘为人梯培养人才的育人之德。

除标志建筑物之外,教育机构生产与教育相关的物化产品,也是教育品牌传播的重要媒介,如一直为中小学生热捧的《黄岗密卷》,就是学校编撰出版的产品,通过这些产品有效地传播了学校的品牌。还有各类学校出版的专著、教材,以及大学举办的独立学校等,均是教育品牌传播的重要渠道。

2.非物化媒介

非物化的媒体是指在教育机构中通过非物质形态呈现,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媒介形态。主要指教育机构的理念、规章制度、学生、学科、教职员工、用人单位等。学校的理念是指导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理念承载着学校的价值观,以及处理周边关系的根本指南,将教育机构的理念作为教育品牌传播的媒介之一,有利于传达教育品牌的价值观,利于受众更加直观地选择和接受某一教育品牌;如剑桥大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本科生教育坚持导师制,生活导师和学习导师涉及到大学生生活的各方面,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本科教育理念;学生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产品之一,学生在校期间积累的知识、亲身感受,以及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可以再现教育机构办学理念和教学质量,将学生作为教育品牌的传播载体、人际传播的重要的渠道,也是通过产品担保的形式对品牌进行佐证。

学科的发展是展示一个学校专业实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学校是否强大,或是否有发展后劲,一是要具备强大的专业实力,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二是本是否有本专业内尖端人才等。除此之外,教职员工的素质,气质和形象都是代表着该校品牌的形象。用人单位则从产品消费者的角色影响着教育品牌的形成,如一个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单位,便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教育产品的质量状况。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篇6

关键词:学校内涵;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解读学校内涵与学校品牌的概念

内涵是事物内部本质的一种属性,内涵发展是充分发挥事物内部最大潜能的一种要求。学校内涵发展,涉及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内部范畴。创造性的发挥,科学规范管理,使其高效高质运行,促进人文发展,形成鲜明的、社会大众认同的个性特征,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目标。品牌是工业发展的产物,是对商品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记忆,是消费者广泛认同的一种符号。品牌学校是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创造性地打造的亮点,同样品牌学校不等于名牌学校,所谓的“一校一品”就是这个概念。

二、认知学校内涵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教育公平是如今的社会热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社会和谐的高度上加强了认识。近几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国家层面,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受地理、环境、政策等因素影响,发展极不均衡,直接表现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东西部差异明显;区域层面,由于历史原因及地理位置、社会关注度不同等关系,资源得到优先配置的学校从环境设施、师资配备领先于其他学校,城乡间差距明显;校际层面,历史的积淀使优质师源、生源相对集中,形成了强校弱校之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择校热”现象持续升温,一个区域内优质生源外流普遍存在,矛盾日益突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各种教育达标验收考核、创建教育现代化及创建高水平现代化等举措,试图借助外力推动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发展,这是外部环境的营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把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学校的发展需要外力助推,而最终的发展还得依靠内在动力,内涵发展是其根本所在。学校的内涵发展必须强化,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正确定位,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打造出学校品牌,在赢得社会认同中,可冲破名校、强校的重围,构建区域间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需要。

三、分析学校内涵发展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1.学校内涵发展的策划

如何发展学校内涵,许多教育管理者、学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有不同的发展思路、见解。上海浦东干部学院教授郑金洲把学校内涵发展分解为四个方面:“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也有学者认为,学校内涵发展是“立足于学校自身,以实现学校中人的主动发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学校内涵发展其核心是科学发展、人的发展、创新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策划要走好三部曲,决策―设计―操作。决策是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层所做出的决定,决策的依据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主题,科学规划,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的架构,科学的、合理的方案。操作是需要上下联动的作为,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密切配合执行。

什么样的团队打造什么样的产品,管理团队要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率先垂范。

在实践中,笔者学校为提升学校内涵,提出了“形象塑造、质量提升、争先达标、特色探索”四项措施,所谓学校四项工程建设,以校园文化为背景,凝练了“勤、恒、搏”校园精神弘扬,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社会形象得到确立,无疑为学校内涵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学校内涵发展与品牌建设

品牌学校一定是夯实内涵基础的学校。如果说,学校内涵发展是塔身,品牌是塔尖,尖是以身为基础的,没有塔身,尖是无法存在的。品牌学校是学校内存的扩展,需要管理者的内行,教师的内功,学校的综合内力作为支撑。没有基础,内存不足,学校无法孵化,培育出自己的产品,即使打造的品牌也是一种形式,只能孤芳自赏,不为社会大众所认可。

品牌学校一定是扬己之长的学校。学校内涵的发展、办学水平的提升不等同于学校品牌建设,在坚持标准化、规范化的同时,要避免“千生一面”“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学校只有培育个性,提炼优势,彰显个性化风貌,张扬和扩散使其得到升华,才能形成学校品牌。

有一个成功的案例。mR中学原是一所市重点高中,在其镇辖区8公里内被三所省四星重点高中包围,在高中资源重组中又被认定为省二星高中,学校的整体资源无法与“名校”比,竞争优势不在。mR中学没有退缩,在充分分析形势后强化内部管理,根据自身美术师资、设施具备的优势条件,准确定位,确立了“以美益德、以美启智、以美冶情”的办学理念,走“以美兴校的特色之路”,在狭缝中发展。学校以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办学三年来,有近300名学生被中国美术学院、南开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著名院校录取,办学成果显著。成果形成了“口碑”,“口碑”变成了无形资产,学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区域内的品牌学校。

品牌学校不是名校的专利。弱势和强势是相对的,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事物是可以转化的,弱势中可以寻找到优势。弱势学校也可以同样创造出品牌,只要摸清家底、挖掘潜力、定位准确,规划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作为突破口,这是成功的希望所在。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着眼于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促进社区工作全面进步和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做到“双学三创”见行动、城市精神见行动、创建文明城区见行动、迎奥运见行动,不断增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说服力、引导力、感染力、凝聚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创新力,努力开创管区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重点抓好“三个一、三个三”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主要任务

(一)注重实效,抓好以党的**精神为主线的学习教育活动

以“学理论、重实践、促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三个一”(围绕一条主线、夯实一个基础、打造一个品牌)为主要任务,抓好党工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加强全体党员的学习教育,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眼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深入人心、开拓创新、力求实效上下功夫。

1、围绕一条主线,抓好党工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这条主线,以“学理论、重实践、促发展”为主题,制定并落实《兴隆路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重点抓好四中全会精神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要继续坚持“四三二一”的理论学习模式。即全年四个季度各重点安排一个学习专题;结合街道经济和社区建设,进行三次实践活动;以开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为调查研究主题,举行两次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要内容,举办一次党工委中心组读书会,促进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的深入开展。

2、夯实一个基础,加强基层党员教育阵地建设:

制定并落实街道**年党员教育意见,以全省基层党员教育阵地考核评比为契机,加大基层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力度,夯实党员教育工作基础。依据《青岛市党员教育阵地工作条例》的要求,党工委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调整思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提高档次,使社区党校、基层党员活动室推行规范化管理,并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党员教育活动的质量,为争创市级先进党教阵地打好基础。

3、打造一个品牌,提高党员教育工作的水平:

根据管区实际,加大党课教育工作力度,规范党课教育制度和方式,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要内容的党课进社区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的自觉性、坚定性;在创建党员教育工作品牌方面,加大“一管三带一联”党员实践活动的覆盖面。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创新党员教育和社区党建新载体,各社区党组织要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一管三带一联”活动,进一步建立“一管三带一联”的工作网络,健全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积极宣传报道管区开展“一管三带一联”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努力将“一管三带一联”打造成我区党员教育的品牌。

4、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广泛深入开展“创品牌、练绝活、争一流”教育实践活动和“双学三创”活动;深化“抢抓机遇创优势、求真务实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实践‘三个代表’,争做时代先锋”党性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奉献日”集中行动;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五重一创”活动;以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以及“共铸诚信”、“公民道德日”等道德实践活动;做好国有企业改制人员、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巩固“谈心室”、“一管三带一联”、“三访谈”等成果,着力打造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与品牌。力争培育推出1-2个在全区、全市产生较有影响的先进典型。认真做好平安**、计划生育、生态城市、科技、普法等方面的社会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三个三”(深化“三个创建”、突出“三个教育”、抓好“三个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管区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城区文明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深化三个创建:

一是深化文明城区创建活动。结合“双学三创”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示范点”、“文明示范街”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做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奖”和首批全国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的申报推荐工作;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深化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继续落实《**区**-2008年全民素质教育规划》的各项工作要求,实现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目标。继续开展“共建书香家园”活动,充实并完善“社区图书室”,认真组织好第二届“市民读书节”活动;评选表彰第三批各类学习型先进。

三是深化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以“树服务品牌,创服务名牌”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情系百姓,万事兴隆”的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品牌;做好青岛市文明行业、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部门等典型的培育、发掘和推荐工作。

2、突出三个教育:

一是突出公民道德教育。继续深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开展第三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落实《青岛市民文明公约》和“八不”行为规范;举办**区首届“邻居节”,开展“道德新风进万家”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文明交通“三让”、“倡导婚育新风,促进社会文明”、“人人参与、美化家园”等道德实践活动,弘扬社会正气。

二是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新观念,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积极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社会、家庭”三级网络,继续开展“亲子1+1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三是突出城市精神教育。结合青岛市建设“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大力培育以“诚信、和谐、博大、卓越”为核心理念的青岛城市精神;积极推进“人文奥运”;深入开展“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精神践行活动和“发现身边的城市精神”典型推荐和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城市文化氛围。

3、抓好三个建设:

一是抓好精神文明指导员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各社区的“精神文明指导员”队伍,建立健全“指导员”队伍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和问题反馈机制,反映群众呼声,解决社会问题。

二是抓好社区学校的建设。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内容。强化社区学校和社区教育教学点二级社区教育阵地建设,搞好基层各类社区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发挥驻街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的作用,提高各类教育阵地的利用率;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搞好街道、社区的文化教育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和健身路径建设。逐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广覆盖的社区教育体系,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三是抓好舆论宣传环境的建设。以“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区,树**形象”为主题,继续开展“文明从我做起,提升青岛形象”大讨论;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发挥各社区黑板报、宣传栏的作用,通过采取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辐射面,增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思想道德含量,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浓厚的精神文明创建氛围。

(三)以团结、稳定、鼓劲为出发点,为三个文明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以“繁荣**、平安**、文明**”为主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1、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的宣传:

紧紧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心策划组织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访谈”、“双学三创”活动的新闻报道,挖掘、发现典型事例和具有较大影响的模范人物,重点推出我区“一管三带一联”的党员教育品牌。

2、做好经济工作的宣传:

围绕管区经济建设,做好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市工业园、经济增长新亮点的报道,突出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为管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宣传:

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生态市、迎奥运”等活动,抓好相关活动、创新做法的宣传,围绕“文明**、平安**”创建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做好首届邻居节、读书节、文化艺术节、社区教育等工作的新闻宣传。

(四)以“文化建设年”为重点,推动社区文化蓬勃发展

1、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积极参与改、扩建31个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搞好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和读书活动,加大中老年文化艺术培训力度,积极培育各类艺术人才;加强社区文艺团队建设,进行重点扶持,力争创出特色。

2、提高文化活动水平:

围绕**年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和第十七届“**欢歌”群众文化艺术节;继续搞好各类特色文化活动;搞好第二届“同唱一首歌”社区文化交流月活动;开展先进文化街道、先进文化社区、特色文化社区和特色文化家庭的创建活动。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篇8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走向名校才有保障,只有名校长的引领,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为现代化教育品牌学校的打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建设“三名工程”,就是要精心打造教育的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教育的内在品质。优质的教育品牌不仅能帮助社会了解学校,而且还能在学校内部培养一种使命感,给整个学校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强大的动力。

目前,全市几届名校长评选,我区无一人当选,名师评选,我区仅有一人。我区教育品牌无论外在的声誉和影响,还是内在的品位和质量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不能较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导致我区一些优秀学生外流他区。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府,有责任改变我区的教育现状,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更应该打造“三名工程”,精心磨砺教育品牌。要提高教育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就要加强激励,加大投入,为教师和校长成为名师和名校长搭建发展的平台,鼓励教师和校长修德研教、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成名成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也将为我区推行中小学教师真正的聘用合同制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打造“三名工程”,政府要在激励机制上有所作为。

为了打造“名师名校长名校”工程,我市一些区纷纷设立了专项经费,如区为了打造名师设置了100万元的专项经费,建立了首席教师制和名师工作室。

“三名工程”专项经费可从以下几方面投入:对创办名校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市区教育部门及广大群众认可,示范效应发挥好,能带动1所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名学校,政府应从办学经费、办学设施、人才引进、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供更为宽松的办学环境。要确立人才是宝贵资源,鼓励人才冒尖,对人才实行重奖的意识。推行首席教师制和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是良好的载体。对特级教师实行年薪制,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实行津贴制,校长实行职级制工资标准。

其次,打造“三名工程”,我们要学会有效地经营教育品牌。

学校无小事,教育重细节。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能干会说,特别是、等校,必须善于总结和宣传,做好品牌管理。教育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我们不能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要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和名校的引领、示范、指导和带动作用,形成品牌效应。

第三,打造“三名工程”,要加强机关和中小学干部队伍建设。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篇9

【关键词】基础学校品牌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44-02

在西方国家,基于他们对企业品牌建设起步比较早,在西方国家的中小学里,关于品牌形象塑造的CiS理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还有很多加强危机管理,注意品牌的维护与创新的理论如:“校本管理”、“高效能学校”、“学习型学校”等,其主旨就是为了让学校拥有更多的自,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提供社会更加满意的教育,这与创建学校品牌是一致的。[1]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中,学校品牌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学校品牌建设还存在着如品牌意识淡漠、品牌内涵空洞、品牌规划混乱、品牌管理荒芜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有关学校教育品牌的研究还存在质揭示少、个案剖析少、教育理论运用少等弊端,对学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义较弱。[2]总体来看,我国的学校品牌研究和建设才刚刚起步。

一、基础学校品牌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创建品牌、推崇品牌是当前市场经社会中竞争现象的表象之一。当今的学校教育必须符合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家长对学校的选择更加多样,与此同时教育供给的方式日趋多元化,创建学校品牌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现代学校正经历着一个从单纯的学校管理转向先有“学校经营”再到品牌管理的过程。塑造学校品牌己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学生、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可以满足社会及广大群众的需求。随着社会市场化进程步伐的迈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对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同时对学校选择的自和自由度越来越大。家长和学生对品牌学校的向往,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使得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及其品牌学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二)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可以满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正因为市场机制、效益机制、竞争机制的引进和发挥作用,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教育的发展正在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基础教育学校要不断创新,要追求卓越,而品牌建设就是很好的改革创新、塑造特色的过程。品牌学校在当前办学条件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成为了学校赢得家长的认同和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三)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可以促进学校科学化发展。以我国教育的现状和实际来看,基础教育主要分为这样几种情况:原有的薄弱学校需要通过借鉴其他品牌学校的经验,进行升级变革,跨入品牌学校的行列;一些老资格的品牌学校,需要进行重新的诊断,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而那些新起的民办学校,则需要通过树立品牌来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四)基础教育学校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学生素质。面对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新理念、新思想,学校必须有自己智慧的选择,必须有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与把握,必须有自己科学的思考和实践,形成自己稳定、专有的办学品质特性。品牌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强大而丰富的教育力量与资源,师生置身其间,在长期的熏陶感染中,心灵得到陶冶,行为得到规范,素质得到提高,相互之间产生正强化,一所名牌学校本身对教师与学生就是一种教育,品牌就是资源。[3]

二、基础教育学校品牌策略的实施

(一)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树立学校品牌意识

基础教育学校要找准品牌定位、树立共同愿景,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转变管理哲学和思维模式至关重要。应将学校视为是由具有丰富个性的群体有机组成的。因为教师们“觉得自己属于一个充满意义的整体,可以通过自己的贡献来实现所追求的价值。[4]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所在就是学校中人的价值观念。作为学校品牌管理者,首先必须具有科学而有效的教育价值观,并帮助广大员工在共同愿景的凝聚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一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按照一定的教育尺度来衡量办学效能,这种尺度就是育人”。这不但要求着眼于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也要求学校组织中,每位教职员工的发展。通过学校文化的提升,树立育人的核心价值观,学校品牌的定位才真正符合教育的本质。

(二)建立学校品牌管理体系

学校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为了保证能够对学校品牌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有序地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建立健全品牌管理的机构和政策措施。学校应专门设置品牌发展和管理机构或人员,或由相关部门兼任此职责,具体负责品牌塑造相关事宜。包括品牌定位的策划、品牌形象的推广传播、品牌策略实施过程中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交流,以及与学生和家长及外部的沟通交流等。学校品牌的建设还需要相关政策措施来保证。把学校的总体管理措施和学校的品牌策略相融合,制订出有利于品牌策略目标实现的相关政策、制度和措施。如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师管理措施、学生管理措施、对外沟通措施以及激励措施等。

(三)建设一流教师队伍

无名师则无名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基础教育品牌创设的保证。从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来看,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会有课程的发展,另外,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更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性格特征等方面。一位好的教师,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他所传授的知识。所以加强品牌教师队伍建设是形成品牌学校的必须。

(四)完善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永远摆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也必定是学校品牌的基础,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学生素质就是学校“品牌”的代言。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合格人才是教育品牌的核心和根本。教学质量是教育品牌的核心,学生素质是教育品牌的基本要素,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并及时输送到各个就业岗位是打造教育品牌的根本。所以,必须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打造教育品牌,不论对学生教育培养的目标、内容、机制、方法、措施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进行优化规范,都应该率先形成先进稳定的教育培养模式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五)建立学校和学生、家长、社区优质关系

品牌管理专家认为:“品牌管理的全部在于和消费者建立关系。”目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突出精神内涵的新型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应该是建立在广泛吸纳学生文化,积极关注社区和家庭文化,全面应对网络文化的基础之上。这种新型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涵至少包括:理解、探究、反思、协作等。学校和学生、家长、社区的关系是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品牌竞争力,增强品牌影响力强有力的手段。基础教育学校应根据自身在目标市场上的定位,从社会公众角度对自身形象进行设计、规划,使之符合社会公众要求,并积极利用各种传媒向社会公众介绍学校动态和重大举措。

(六)建设独特学校文化

华东师范大学的郑金洲教授曾经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一文中谈到,新世纪基础教育的走向之一,是“走向文化”。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文化对于学校的发展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到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避免表面化和功利性。表面化主要是指有些学校为了体现文化建设,就只在学校的环境布置和硬件设施上下功夫,错误地认为满墙的字画就是文化的表现。功利性则是指学校只是在做表面文章,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其自身的文化建设根本就是杂乱无章的。

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之一就是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基础教育改革既要解决数量与规模的问题,又要满足受教育者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就是既要“有书读”,又要“读好书”。基础教育学校的多样化,也必然引发基础教育竞争的激烈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基础教育学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并认真审视其品牌管理策略以更好的实现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匀德明.学校品牌概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第28页.

[2]吴杰.学校品牌塑造之策略.[J].科教文汇,2007,4.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篇10

【摘要】学校管理者以打造“教育品牌”为不懈努力的目标,以从我做起的创新精神、从小做起的实干精神,方能培育教育精品,创造自己的教育品牌!

【关键词】教育品牌;意义;契机;策略

[abstract]theschoolsuperintendenttakemakes"theeducationbrand"astheunremittingdiligentlygoal,bytheinnovationspiritwhichstartsfromme,startssincechildhoodworksthespirit,Fangnengcultivatestheeducationhigh-qualitygoods,createsowneducationbrand!

[Keyword]educatesthebrand;Significance;turningpoint;Strategy

当今时代,是一个发展的时代,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强者的时代!总书记强调:要拥有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民族核心品牌。品牌,成了我们价值的追求,实力的象征,交往的名片。那么,精品意识,品牌战略,对当今的教育有什么意义呢?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打造教育“品牌”的意义、契机和策略。

1打造教育“品牌”的意义

社会经济学认为:在经济运作中,“合而不同,同而不合”。意思是,如果你要存在于经济发展里,那就必须和别人不同;如果大家都相同,势必互相残杀,同归于尽。这点,我们已经从许多国营企业身上看到了事实。而海尔、肯德基、奔驰等品牌由于与众不同拥有了自己神圣的地位。

正是这些品牌的出现,人们开始学会反省自己,着眼未来发展,精心思考谋略,迅猛地在全世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竞争态势。竞争塑造品牌,品牌推动发展,发展带来幸福!

由此,想到教育:面对学校之间的“招生大战”,家长群里的“择校大潮”,面对汹涌而来的教育市场经济的洪流,我们怎么办?只有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如果我们确实具有了“不同凡响”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赢得了竞争。当无数人都把目光投向我们的时候,无数的人都在为我们的品牌喝彩的时候,无数的人才集合在我们的品牌下为“品牌”增光添彩的时候,我们是想停也停不下脚步来了。艺术学院舞蹈系有句话:“艺术只承认精品,时间只记住一流。”我想,这正是对教育品牌建设意义的最好诠释。

2打造教育“品牌”的契机

打造教育“品牌”的契机就在我们眼前,谁首先抓住,谁就先发展。契机的构成有:

2.1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标准》的执行,对什么学校都是新的起点。是等待观望,还是怨天怨地?实施课程改革难,执行新《课程标准》难,需要我们树立新的课程观,学习观,需要我们转变教师角色,需要我们改变评价方式,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都值得研究。做得好,“品牌”就在其中。破难,是契机。

2.2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重庆为打好直辖牌,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和谐文化,冲破“封闭的峡谷意识”的束缚,弘扬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市、区教委也相继提出了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要求,和谐的校园成为提升学校实力、打造教育品牌的主要载体,这里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求和,是契机。

2.3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思想写进。其中之一: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我们教育界的先进生产力就在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他们“先进”了,“生产力”就上去了。因此,把培养名教师,树立名校长,打造名学校的建设积聚到“品牌”旗帜下来,更有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九龙坡区作为重庆主城“西部大开发”的一块热土,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但要打造西部教育的“高地”,而且还要成为“重庆教育特色展示区”,志存高远,雄心勃勃。以“培养名教师,树立名校长,打造名学校”为重点,大力实施教育“三名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这里的研究空间也很大。做新,是契机。

3打造教育“品牌”的策略

3.1目标战略,打造品牌教育的法宝。一个知名的教育品牌是长期沉淀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努力过程,更是一个综合各种因素的整体推进的过程,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借用“3+1”的社会学理论,品牌学校是“天时、地利、人和+策划=成功”的结果。

在品牌教育的打造中,谋划教育发展要注意什么呢?我认为:

3.1.1调查研究,正确认识自己。新华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成为全世界有名的通讯社,新华人自我总结的看家本领就是:调查研究。教育也如此,必须从学校的环境、学校的师资、学校的设施、学校的信誉度等,进行细致地调查,理智地分析,找准学校症结,方能拟定出符合学校发展的规划,反之,脱离实际,盲目做事,一切目标都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3.1.2.目标规划做到“细、实、新”。“找准位置,鲜明个性,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一流名校的三步曲,因此,教育规划还要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集中体现在“三结合”上:“虚实结合”:学校的宏伟目标与扎实做事相结合。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远近结合”:例如:学校的远期目标可规划为:“建成具实验性、示范性的国内一流名校”;近期目标可以是:“建成市、区有特色的品牌学校。”大小结合:制定学校规划时,要注意由小到大制定出学月、学期、学年目标、三年工作目标、五年工作目标,环环相扣,形成目标发展链,确保规划实现。

3.2形象塑造,打造品牌教育的关键。学校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总体评价。从公众评价的角度看,学校形象要素包括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知名度衡量学校形象的量;美誉度衡量学校形象的质。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最重要的是练好五个内功。

3.2.1理念的超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时时创新,抢占产品高地,教育同样如此。教育理念的确定就是教育产品的高地。理念能左右人的行为,师的思想。品牌学校的打造首先要打造人们的教育思想、锤炼人们的教育理念。

实现理念的超越可以建立“五力机制”:建立品牌竞争机制,产生学习、工作的“压力”;建立品牌激励机制,产生学习、工作的“动力”;创设学习条件和氛围,产生不断创新的“持久力”;培育广泛合作精神,产生相互协作的“合力”;创造宽松的文化氛围和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产生发展的“活力”,让教育品牌高效发展。

3.2.2特色的确立。“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成为中小学追求的理想的办学境界。特色对于一所学校的影响力那是不可低估的。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但更以真理为友。这样的特色早已成为全世界所共知,许多人可能没有去过哈佛,但这并不影响哈佛要他们心目中的位置,正说明了办学特色在创建品牌学校中的作用。

因此,学校必须在充分分析实际的基础上,以创新和光大的意识,找出自身的个性和优势,以此形成独特的亮点。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无中生有,有中出新,新中求变,熠熠生辉。当然,也要有所依托,不能不求实际,无端臆造。

3.2.3.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校园的物理环境(如校容校貌)构成的物质文化,也包括由校风、教风、学风等构成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它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创造这所学校的师生员工。校园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北大、哈佛校长经常换、教师经常换、学生经常换,可学校的精神一直传承下来,慢慢积淀,形成品牌。

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增强师生员工的忠诚感、归属感。大家在消费品牌服装、汽车、日用品等都会明显感受到营销员对这个品牌的忠诚感。因此,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提醒教职员工,将学校的“工作目标”与教育的“终极价值”相统一,并形成共识,并积极地影响家长和周围的人,扩展和强化学校品牌忠诚关系。

3.2.4一流的品牌课程。品牌,是承诺。质量,是品牌基石。品牌课程,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一流”的品牌课程包括: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重点谈谈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材应是系列化、个性化的优秀教材,如中央电视台学术性栏目“百家讲坛”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易中天的《品三国》,语言诙谐风趣,人物生动鲜活,从一个全新的文化角度评析三国人物,人和书都火了!2006年12月23日“全国一线名师重庆行”在重庆后工进行,其中中国新生代的名师之一孙建锋,执教了自编的教材《那深情的一跪》,那人向鸟跪和羊向人跪的强烈对比,震撼了在场的全体师生。自编教材,自己讲授,多么有挑战性的突破。这就是一流的教材!一流的课程品牌!

3.2.5广泛的社区参与。一个成功的品牌也就意味着良好的品牌关系,学校的社会参与度越高,学校越好。因此,学校特色的建设、精品的打造,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例如我们石坪桥小学在区委、区府、区教委的关怀下,引入隆鑫集团750万资金,对学校硬件环境进行了改扩建,同时拓展“首批市级示范校――谢家湾小学”优质资源,成为谢家湾小学骏逸分校,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了学校形象。

一个学校品牌的存在与否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存在于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因此,学校品牌的打造,需要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可以通过创办家教学校、编印家教刊物、召开家长会议、学校网站等形式,向家长、社区广泛宣传,取得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