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营销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8:11

公司营销管理办法篇1

营销人员分为营销部经理->大区经理->区域经理->业务主管->业务代表五级。

一、薪资办法

(一)薪资构成

薪资总额=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驻外补贴+通讯补贴+奖金(提成)+工龄工资

岗位基本工资(元)岗位工资(元)绩效工资基数(元)驻外补贴(元/天)通讯补贴(元/月)

业务代表400-4002050

业务主管4005055030100

区域经理40010070040200

大区经理40020080050300

1、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按实际出勤天数发放;

2、绩效工资=回款完成率×绩效工资基数×60%+销售完成率×绩效工资基数×30%+销售考核分数×(绩效工资基数÷10)

(1)回款完成率=当月实际回款÷回款任务(最高按100%计算)

(2)销售完成率=当月实际销售额÷销售任务(最高按100%计算)

(3)连续3个月未完成基本销售任务,绩效工资基数下降30%,连续3个月未完成基本销售任务80%,调离销售岗位或予以辞退;

3、销售考核分数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a.当月回款排名奖0至3分,当月销售回款额排名与上月销售回款额排名,名次每前进一名,则加1分,加满3分为止。如名次后退或没改变则不得分;

B.客户管理3分,新增有回款客户1家,加1分,丢减客户1家减1分;

C.报表考核4分,每少一份(或信息不合格),按要求所交报表总数扣减相应分数。

D.工作态度、纪律情况考评-3分至3分。

4、驻外补贴指到四川省内成都以外的地、州开展工作,每月按实际驻外工作天数发放的补贴,本地招聘人员无补贴。

驻四川省外地区的补贴每天增加10元。

驻外工作在同一住地时间超过15天以上的,补助标准每天减少5元。

5、奖金(提成)按每月销售回款按品种类别计算提取。

产品类别业务代表业务主管区域经理大区经理营销经理

a类1.5%0.9%0.3%0.2%0.1%

B类1%0.5%0.2%0.1%-

C类0.5%0.25%0.1%0.05%-

D类-----

奖金(提成)当月发放50%,另30%于每一季度的次月8日发放,其余20%年终发放。

业务主管、区域经理或大区经理单独所做无业务代表的市场,按业务代表标准提取,提成比例不进行累计。

a类产品指x特级鸡精、x一级鸡精、x营养型鸡精、x嫩肉晶、嫩肉粉;

B类产品指y纯味精、y大众号鸡精、y鲜汤精、y小磨香油(彩箱);

C类产品指z味鲜精、y小磨香油(普箱);

D类产品指蒸肉米粉,只纳入任务量考核,无提成。

如有新产品上市,另行通知按何类产品提取奖金。

6、工作年限满一年以上的,工龄工资每月按20元/每年计算。

(二)新聘人员

新聘人员有一周左右的培训期,基本待遇20元/天,无考核。

新聘人员试用期1-3个月,业务代表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基数按70%计算,第一个月无销量和回款考核,第二、三个月按任务50%考核,完成任务80%以上即可转为正式员工。

新聘业务代表以上岗位人员,试用期按下一级别岗位薪资标准和考核,转正后按相应级别发放薪资并考核,连续两个月考核不合格,降为下一级;业务代表连续三个月考核不合格,解除劳动关系(完成任务80%以下即为考核不合格)。

二、费用报销规定

(一)营销人员费用

营销人员费用总体按销售回款额的8%控制。

1、营销人员薪资

营销人员经过考核后,每月薪资于次月8日发放。

2、出差管理及差旅费用报销(含驻外补贴)

跨地区出差,应先报出差计划(时间、路线、内容、交通工具等)经批准后实施,可报销火车硬座、轮船三等舱以内、长途汽车票,凭原始票据及记录详细行程的计划表在出差后一周之内报销(驻外人员可一月报销一次或邮寄回总部报销)。

驻外包干补助(含住宿费、市内交通费、生活补贴等)根据票据时间计算出差天数,往、返日只计算一天,50公里以上,当天往返,其补助按半天计算。大区经理及以下级别人员补助在每月薪资中一并发放。

不是为本企业服务所产生的差旅费不予报销,非驻外市场工作无补助。

3、应酬费

应酬费用按上月销售回款总额的0.5%限额控制。每一次客户招待时应填报《宴客单》报销售经理按限额审批,并报总经理。应酬费用可在一年内的每月的限额间进行调节,年终时超出总额部份不予报销。开支费用在总额内如有节约,节约部份的50%作为销售经理和其他销售管理人员的奖励,比例分配为1:1。

客户宴请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按招待标准接待,并应达到良好效果,如出现客户反映因我企业人员原因造成的不满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每次对宴请申请人罚款50元。

4、销售日常费用

营销总部购买各种办公用品实行申报制,由总经理批准后购买使用。市场人员的工作笔记本、笔、各类报表等由营销总部按相关规定配给,不再报销此项费用。

市场人员报销的打字、复印、传真等费用每月限额50元,并应附清单写明每次费用发生的时间、具体内容、数量等,否则不予销。

由营销总部承诺负担而由经销商代垫的如运杂费等费用,在合同或文件规定金额内可予报销。由营销人员私自承诺的费用不予报销。

5、会议、培训费

营销总部不定期召集营销人员会议进行培训、传达文件、研究工作。每一次培训、业务会议由营销总部通知时间及内容,在会议期间的食宿等费用由总部统一安排,原则上按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总额控制在销售回款的0.3%内),在规定时间外和超标费用由相关人员自行承担。

回总部的火车硬座、轮船三等舱以内、长途汽车票凭票据实报销。

5、业务提成

每月25日由营销人员填制《销售提成报销表》,营销总部审核无误后按规定发放。

(二)宣传促销费

宣传促销费按销售额8%以内开支,由营销总部根据市场情况安排或由经销商、营销人员申请。由营销人员申请的费用,必须附总部批准执行的报告。可采取实物、买赠、现金奖励等各种方式。

(三)市场营销人员借款规定

市场业务人员经批准每人可以借支1000元,离职时或年底报完费用结清借支。若造成损失的,谁批准(包括无批准而私自借出的当事人),谁负责。特殊情况下,总部人员出差借支,需经总经理批准后方能借款,并于出差结束后及时报销冲账。

公司营销管理办法篇2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煤炭行业生产、运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依法行政与加强煤炭安全生产、严禁煤矿超能力生产相结合,坚持扶持合法煤矿发展与打击非法采矿相结合,坚持依法征收煤炭税费与打击偷逃税费相结合,以规范煤炭生产、经销、税费征收秩序为目标,对煤炭产、供、销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统一管理,促进煤炭生产、运销健康有序发展。

二、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对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区煤炭统一经销管理领导组,领导组下设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办公室,简称“销管办”,(名单附后)。销管办设在区煤炭税费统一征收办公室与统征办合署办公。领导组及销管办职责如下:

1、对全区的煤炭生产经营(含原煤、精煤、焦炭)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全区煤炭市场宏观调控,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打击私开滥挖、非法生产行为,杜绝非法煤炭产品进入市场。

3、对煤炭生产总量和销售总量进行控制,实行严格的“三票”(煤炭总量控制票、煤炭运销票和煤炭税费统征票)管理体制。对非法生产的煤炭产品及超核定能力生产的煤炭依法予以查处。

4、对洗煤厂、焦化厂和铁路发运站台、发电厂、储(售)煤场等收购、销售非法煤焦产品的行为严肃查处。

5、组织开展煤焦生产经营专项检查,依法查处各类非法煤焦交易行为。监督检查煤焦生产企业是否按规定标准和渠道上缴煤焦专项基金、统征税费及其它费用。

三、煤炭生产管理办法

(一)管理主体。煤炭生产统一管理的主体为区煤炭工业局,负责全区所有合法煤矿的生产管理工作。

(二)管理办法。凡经市、区煤矿复产验收领导组批准同意复工复产的煤矿,一律在煤矿大门或计量衡室外悬挂由省煤矿整顿领导组与省煤炭工业局监制的“省合法煤矿公示牌”。

区煤炭工业局按市煤炭局下达的年度和月度生产计划,到市煤炭纠察支队领取“省煤炭总量控制票”,按月核定各合法煤矿的产量,各合法煤矿按当月核定的生产能力向区煤炭工业局领取力口盖区“XX矿票证专用章”的“省煤炭总量控制票”,防止煤矿串票。

区煤炭运销公司派专人进驻煤矿,根据区煤炭工业局开具的“省煤炭总量控制票”开具运销票据,严禁超量销售,并派专人进驻用煤企业,查验票据,严禁无票煤炭进入。

区煤运公司和民营局下设的公路煤焦营业站、管理站负责对“煤炭总量控制票”和公路煤炭经销票据、煤炭税费统征票据进行查验,无票车辆不得放行。

区经贸局根据洗煤厂、焦化厂核定生产能力情况,制定洗煤厂、焦化厂的用煤计划,区煤炭运销公司根据用煤计划和煤炭总量控制票安排销售计划。

四、公路煤炭统一经销

(一)公路煤炭

1、经销的主体和范围

①经销主体。区煤炭运销公司是全区煤炭经销的主体,在领导组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市统一经销的安排部署,负责全区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工作。

②经销范围。全区范围内所有合法煤矿、洗煤厂、焦化厂生产的通过公路运销的原煤、精煤、焦炭及其副产品,全部纳入统一经销范围。按销售渠道分为:公路出省煤焦、省内工业用煤焦、省内电厂用煤、加工转化用煤、铁路发运上站煤焦。

2、经销管理办法

区煤炭运销公司成立“区公路煤焦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营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全区公路煤炭经销业务工作。

按照汾市和区政府关于公路煤炭经销管理要求,负责办理合同、票据、供货、结算等经销业务。

3、经销价格

公路出省煤焦及省内工业用煤焦、省内电厂用煤、铁路上站煤焦销售价格,执行市经销公司(汾市公路煤炭经销有限公司),参照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市场公布的挂牌价格。根据市场行情,与煤炭生产企业充分协商确定的价格。煤矿坑口价和洗煤厂、焦化厂出厂价,经调查协商报区煤炭统销领导组批准执行。

4、合同管理

①区煤炭运销公司和合法生产的煤矿、洗煤厂、焦化厂,必须认真落实煤矿与汾煤炭运销公司签订的《煤炭产销合作协议》。

②区煤炭运销公司,要积极组织合法煤矿、洗煤厂、焦化厂参加汾市公路煤焦年度订货会,签订购销合同,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合同管理,杜绝非法开采的煤炭进入流通领域,切断非法用煤企业的煤炭来源,优先保证本区工业用煤焦。

5、票据管理

公路煤炭经销使用的票据:一是车辆运输运行票据,即煤运系统相关票据;二是结算票据,即税务票据。有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票据使用管理规定,切实加强票据管理。

6、经销程序

公路煤炭经销分为两种交易方式,即: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

期货交易的经销程序为:(1)签订双向合同;(2)预付货款;(3)核发票据;(4)用户派车提货,生产企业装车,煤运公司驻矿人员开票;(5)源头煤焦营业站复磅验票;(6)双向对票结算。

现货交易的经销程序为:(1)用户交款后装车开票;(2)源头煤焦销售营业站复磅验票;(3)经销企业与生产企业对票结算。

7、结算方式

(1)公路煤炭统一经销,坚持统一结算和先付款后发货的原则。

(2)期货交易,经销企业必须及时预付货款,定期结算。

(3)现货交易,用户在生产企业交款提货,经销企业与生产企业双方定期对票结算。

8、纳税缴费

①实行公路煤炭统一经销后,经销企业和生产企业属本区管理的都要按属地管理原则照章纳税。煤炭专项基金和其他费用,仍按照原规定标准和渠道收缴。

②区物价局要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对煤焦生产、运销企业的收费监督。任何部门都不得另立名目搭车收费。

(二)公路焦炭经销管理

1、全区所有合法焦化企业生产的通过公路运销的焦炭均属经销管理的范围。区民营局管理的焦炭运销管理业务,由区民营局委托区煤炭运销公司进行经销管理。区民营局下设的公路焦炭营业站由区煤炭运销公司负责管理。具体委托办法由区民营局与区煤炭运销公司另行商定。出省焦炭基金由,区煤炭运销公司统一征收,并按照规定渠道上缴。

2、由区煤炭运销公司向合法的焦化企业派驻开票管理人员,焦炭的运销必须按1:1.5的比例携带煤炭总量控制票。否则视为非法焦炭予以查处。

3、全区焦化企业要服从管理,积极配合,否则,将予以查处。

五、煤炭税费统一征收管理

实行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后,煤炭税费统一征收的项目、标准、渠道、方式保持不变,仍按照《区煤炭税费统一征收实施办法》(尧区政办发[2004]37号文件)执行。

六、煤炭统一经销管理运作模式

1、煤管局派员进入区煤炭税费服务大厅合署办公,按月核定各煤矿的产量,煤炭企业根据区煤管局核定产量交纳相关统征税费,并凭统征税费缴纳回单领取等量煤炭总量控制票。

2、煤运公司按煤矿企业提供的煤炭总量控制票办理煤炭运销相关业务。

3、坑口煤炭产品出矿、出厂必须携带三票,即区煤炭税费统征票、煤炭总量控制票、煤炭运销有关票据。洗精煤按1:1.2、焦炭按1:1.5的比例携带“煤炭总量控制票”,随车备查。站下煤炭产品出厂必须携带“两票”,即煤炭总量控制票、煤炭运销相关票据,比例标准同上。

4、煤焦营业站负责查验煤炭税费统征票、煤炭总量控制票、煤炭运销票。

5、统征办煤炭税费稽查大队对全区煤炭统一经销进行稽查。

七、工作职责

1、区经贸局:负责对洗煤厂、焦化厂、储(售)煤场、站台的整顿和稽查工作。负责洗煤厂、焦化厂生产能力的核定工作。

2、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煤矿进行复产验收工作;向煤矿颁发合法煤矿公示牌;制定煤矿年度和月度生产计划,并及时通报区煤炭运销公司;向煤矿按月核发“煤炭总量控制票”;组织对煤炭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进行纠察。

3、煤炭运销公司:负责与达到复产验收标准的煤矿签订《煤炭产销合作协议》;负责公路煤炭统一经销工作,收取煤炭专项基金、服务费、管理费及其它费用;负责查验煤炭总量控制票、煤炭税费统征票和公路煤焦运销票据工作;每月及时向区煤炭工业局通报上月销售情况。

4、民营局:负责公路焦炭运销票据管理和公路焦炭相关业务的监督协调工作。

5、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负责打击干扰、破坏煤炭统一经销秩序的违法行为。

6、发展计划局:负责对统一经销管理工作进行收费监督。查处违反规定标准或搭车收费等违反物价法律法规行为。

7、工商分局:负责储(售)煤场所的营业执照审查工作。对未办理工商执照的非法储(售)煤场,责令停业,予以查封。

8、国土资源局:负责各类煤炭储(售)场所占地手续审核,对违法占地依法查处;严厉打击私开滥挖,对违反统一经销管理规定收购、运输非法煤矿煤炭的储(售)煤场场所,按照打击私开滥挖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立案查处,切断非法煤炭进入市场的渠道。对生产销售煤炭的非法煤矿进行查处。

9、区煤炭税费统征办:负责煤炭税费统征票据发放管理,坚持“统一组织、部门主体、联合执法、统一稽查”的原则,负责煤炭统一经销管理的稽查工作。稽查所扣寸甲非法煤炭产品等按规定和程序依法处置,罚没款项等收入按规定上缴区财政专户。

10、监委:负责查处煤炭生产经营工作中的违纪违法案件。

八、保证措施

1、统—思想。煤炭统一经销管理是规范煤炭市场秩序的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服务经济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煤炭统一经销管理的重大意义,无条件地服从服务于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工作。

2、落实责任。为了加强对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的销管办具体负责全区煤炭统一经销管理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定严格的配套管理办法,部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管责任人,要抽调专人负责,认真制定和落实煤炭统一经销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区政府将把此项工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体系。通过层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公司营销管理办法篇3

一、吊销企业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吊销,意为收回(发出去的证件)。吊销企业是指由于违反国家工商管理法规,由国家工商管理部门对该企业营业执照的予以收回的情形。吊销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吊销企业的法律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吊销企业必须已违反了国家工商管理法规。如二年未依法参加年检。

2、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必须由国家工商管理部门作出。吊销营业执照是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的专有行政权限,其他国家机关不具有也不得行使这一特权。

3、吊销企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必须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吊销企业既然没有营业执照,就不能开展经营活动,否则构成违法经营。

吊销企业没有了营业执照,不能开展经营活动,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限制,这是不是意味着吊销企业就没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了呢?这是目前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由于法律规定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具体理解和实施上有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企业法人作为民事主体,是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的高度统一,缺一不可,既然企业没有了营业执照,就缺少了其作为民事主体的形式要件,也就没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当然不能成为民事主体,即便承担民事责任,也不能以营业执照的名称出现,只能以清算组或者股东的名义出现。

二、造成对吊销企业民事责任承担问题巨大差异的表现及原因

如前所述,吊销企业民事责任承担问题在具体理解和实施上存在较大差异,其表现及原因可以大致分析如下;

1、吊销企业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有的吊销企业人去楼空;有的吊销企业比较完整,与正常的法人组织相比较,只是没有营业执照;有的吊销企业在被吊销前有法人身份,有的吊销企业没有法人身份;有的吊销企业成立了清算组,有的吊销企业没有成立清算组;有的吊销企业清算组合法,有的吊销企业清算组不合法;有的吊销企业清算组清算行为合法,有的吊销企业清算组清算行为不合法等等。

3、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我国长期采取的长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商品经济的时间太短,现代经济制度,包括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深入人心,在处理吊销企业的问题上,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6)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第六条规定:“党政机关及所属序列的事业单位及其干部开办的企业停办后,应由直接批准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清理。由于违法经营导致亏损倒闭、资不抵债,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要由直接批准的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4、法律规定的相互矛盾。由于我国法治国家尚在建设当中,不仅不同的部门的法律规定不一致,就是相同的部门的法律规定在不同的时间甚至相同时间的规定都有矛盾的情况。

国家工商管理局(1999)307号规定对被吊销公司的债权债务指定由公司股东组织清算。这里只列了公司股东一个主体,民事责任承担的形式为清算。与国家劳动部的规定有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其债权债务由主管部门或者清算组负责清理。”这里列了主管部门、清算组二个主体,民事责任承担的形式为清理。与上述二部委的规定又有不同。

三、对吊销企业民事责任承担问题处理原则

对吊销企业民事责任承担问题处理原则,笔者结合司法实践,认为应该体现如下原则:

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列主义基本的方法论之一,吊销企业民事责任承担问题也应该贯彻马列主义这一活的灵魂。具体的讲,就是根据吊销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作出处理。首先是确认吊销企业的身份问题。这里的身份问题不是该企业的姓资姓社的问题,也不是该企业是公有、集体还是私营的问题,更不是该企业是叫公司还是什么其他中心、集团等的称谓,而是该企业是否具有法人身份,这是判断吊销企业的身份问题的惟一法律标准。如果该企业具有法人身份,则依国家的法人制度来处理吊销企业民事责任,如果该企业不具有法人身份,则由该企业有法人身份的开办单位来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3月30日的法复(1994)4号《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第一条就是强调被撤销或者歇业企业的法人身份问题,第二条规定企业开办的企业虽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依法实际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由开办该企业的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贯彻有限责任原则。有限责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企业法人以其所有(国有企业为管理)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开办单位以其注册资金承担民事责任,企业股东或者开办单位、主管部门不再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十八条规定企业以其经营管理或者所有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就是贯彻的有限责任的原则。

第三、贯彻过错责任原则。贯彻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企业的股东或者开办单位、主管部门对企业应该履行法定义务,如果有法律规定的过错情形,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注册资金不实、抽逃注册资金、违法清算以及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等等。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3月30日的法复(1994)4号《关于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已经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其实际投入的自有资金与注册资金不符,但具备了企业法人规定的条件,应认定其具备法人资格,以其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如果该企业被被撤销或者歇业后,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开办企业应当在该企业实际投入的自有资金与注册资金的差额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

该批复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开办的其他企业虽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实际没有投入自有资金,或者不具备法律规定的企业法人其他条件的,应当认定其不具备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开办该企业的企业法人承担。这是关于注册资金不实的民事责任承担的明确的司法解释。

该规定名为关于金融机构为行政机关批准开办的公司提供注册资金验资报告不实应当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它强调金融机构根据行政机关出具的注册资金证明,为该行政机关出具不实验资报告,公司因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债务,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金融机构除出具不实验资报告外,还应当在该注册资金范围内承担与其过错相当的民事责任;金融机构按照验资程序进行审查核实,公司注册登记后又抽逃资金的,金融机构不承担退出验资手续费和赔偿损失的责任。该规定的新意在于验资结构出具不实验资报告,出具不实验资报告,如果公司注册登记后又抽逃资金的,金融机构不承担退出验资手续费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1993年5月6日,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对抽逃注册资金、隐匿财产的民事责任作了规定:“核准登记后,开办单位、投资人或者其他人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应依法追回。”这种责任是一种赔偿责任。

四、处理吊销企业民事责任承担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吊销企业民事责任承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为了处理好这一特殊的现象,笔者认为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吊销与撤销、歇业、解散、倒闭

在现在的司法实践当中,一般把吊销与撤销相提并论,如上述司法解释多处把它们作为一种情形处理。

事实上,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吊销是收回之意,是一种行政行为,而撤销是取消的意思,它可以由当事人行为实施,如撤销要约、撤销权,也可以由法律实现,如因要约人的死亡而使要约撤销,还可以由法院来实施,如撤销不当取得的遗嘱验证,撤销从开始就没有效力。

歇业既停止,是指企业或者公司所有者自行决定停止经营的行为,指企业或者公司歇业必须上缴营业执照。可见,歇业是主动的,吊销是被动的,吊销以违法经营为条件,歇业是企业或者公司所有者自主行为。二者共同点是都没有营业执照。

解散就是取销,归于消灭。它可以由当事人自行解散,也可以被依法责令解散。我国《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关闭的,应当解散,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企业或者公司解散的后果就是从形式到内容彻底的消灭。

倒闭就是失败、垮台,它是指由于企业不能继续经营下去,被迫解散的情况。

笔者认为,吊销与撤销、歇业、解散、倒闭,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应该是一致的。

2、关于被开办企业向开办单位缴纳资金和实物、企业或者公司向挂靠单位缴纳管理费

关于企业或者公司向挂靠单位缴纳管理费,而该企业或者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下,挂靠单位应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目前法律规定得不很明确,因为挂靠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挂靠的是机关,有的挂靠的是企业,有的是个体挂靠集体,有的是个体挂靠国营等等,笔者认为,可以贯彻上述规定的精神,由被挂靠的单位在挂靠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在收取的管理费内承担民事责任。

3、吊销企业民事责任承担的判词表述方法

公司营销管理办法篇4

目前,由于我国法律对企业被工商管理机关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企业的诉讼地位,民事责任承担及清算问题尚未作出明确规定,从而导致在司法审判实践过程中,各级人民法院由于对企业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原企业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即诉讼主体资格以及清算组织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一致,从而会出现对待此类案件的判决上,相同的情况会作出不同的判决,从而出现了司法混乱,有损司法的权威性和人民法院执法公正的形象。在此类案件的审理中,如何确定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判工作效率和裁判的社会效益,是民商法审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理论与实务界普遍认为,企为法人如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对企业进行清算,在清算期间直至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前,企业的法人资格依然存续,其民事主体资格依然具备,可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无人管理,财产不知去向或者被企业的开办者、投资者侵吞、藏匿,导致债权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实现。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与企业被吊销或被撤销后未依法进行清算以及负有清算义务的清算主体不履行或不当履行清算义务无联系。因此,有必要对清算主体及有关民事责任进行探讨。本主拟企业被吊销或撤销后的诉讼地位、清算主体的确定、清算主体的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企业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的诉讼主体问题。

1、企业被吊销或撤销后的诉讼地位。

企业被吊销,是指企业登记主管机关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违规企业作出的一种行政处罚,企业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必须终止一切经营和与经营有关的活动,否则是非法经营,但并不说企业被吊销了营业执照就将其视为民事主体资格的消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0条、第46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管理条例》第20条、第33条的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由企业或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依法进行清算,清算过程即解散程序从成立清算组严格清算,清算报告股东大会或主管机关确认注销登记。注销登记后,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也就是使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直至清算程序结束进行注销登记前,仍可以以企业法人的名义或清算组名义从事清算范围的债权、债务活动。企业被撤销,是企业法人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被主管部门撤销。企业因撤销而注销其法人营业执照的属法人终止,企业被注销后,企业法人资格消灭即企业法人的终止。企业法人的终止,是指企业法人资格的消灭注①。企业法人终止后,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丧失,民事主体资格消灭,是企业法人在实体上的消灭。我国公司法第192条规定“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的,应当解散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史尚宽先生指出“法人非如自然人因死亡或死亡宣告而丧失人格,唯作解散及清算,或依破产宣告及破产程序终结而丧失人格。法人依解散程序终结,法律上在于当然丧失人格之命运,然若径行消灭,则已与法人成立法律关系之人,因而不当的丧失权利或免其义务,从而在其整理完毕以前,应使法人继续存在。即解散仅为法人权利能力丧失之原因而非径使其权利能力消灭。”注②由此可见企业营业执照被撤销后至其注销前企业法人仍可以对其债权债务进行处理承担民事责任。

2、企业被吊销或撤销后的诉讼主体及清算组织的法律地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1条规定“企业法人未经清算即被撤销,有清算组织的,以该清算组织为当事人,没有清算组织的,以作出撤销决定的机构为当事人。清算组织,是指负责进行清算的组织或个人,又称清算人,即以清算企业法人债权、债务为目的而依法成立的组织注③。它负责对终止的企业法人财产进行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清偿。企业法人被吊销或撤销后,依法应当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法人管理条例》第33条的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主管部门应收缴其公章,并将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行,其债权债务由主管部门或清算组织负责处理。”《公司法》第191条规定,公司因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或因股东会决议解散的,应当在15日内产生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有股东大会确定其人选。由上可以看出企业被吊销或撤销后,该企业有清算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清算组是诉讼主体,参加诉讼;没有清算组的,负有清算之者的责任主体是诉讼主体,参加诉讼。但目前对清算组织的法律地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清算组织是企业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企业法人进入清算阶段时,代表企业法人对内进行清算义务对外代表企业应诉,了结债权债务,在责任承担上,应判决企业法人承担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清算组织是企业被吊销或撤销主体资格消灭后,为企业法人清算而设立的独立于企业法人的,在诉讼中清算组织作为诉讼主体参加诉讼承担原企业法人财产有限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1条,“企业法人未经清算即被撤销,有清算组织的,以清算组织为当事人。”但我国公司法第193条“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本人认为由于企业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至注销期间,其民事主体资格依然存在的观点,认为清算组织是代表企业法人的机关,债权债务应由企业法人承担。

二、企业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清算主体的确定。

法人清算是指清理将终止的法人的财产,了结其作为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从而使法人归于消灭的必经程序。注④企业的清算主体即对被吊销或撤销的企业的债权、负有清算责任的组织机构。我国公司法第191条和第192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企业的清算主体也是企业股东或有股东性质的开办者、上级主管部门。针对我国企业不同的性质,对清算主体归纳如下:

1、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国有企业的唯一股东,其上级主管部门代表国家管理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被吊销或撤销后,其上级主管部门为清算主体。

2、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以企业的所有财产承担民事责任,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投资者是集体组织,我国同常称之为开办者。这类企业被吊销或撤销后,开办单位是清算主体。

3、联营企业。联营企业是不同投资主体共同投资成立的,联营各方是企业股东。联营企业终止后,联营各投资主体为清算主体。与此相关,合资企业、参股企业等由多个股东,多个发起人成立的企业,各发起人都是企业终止后的清算主体。只有一个投资主体的企业,其投资单位具有单一性,即母公司。所以,子公司的清算主体是其母公司。

4、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的投资者是公司的各股东,《公司法》第191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东是清算主体。按照公司法的该条规定,可以理解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都有在公司终止后清理公司债权、债务的责任,因此,全体股东都是清算主体。

5、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第191条规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大会确定其人选。根据此规定可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并不都是清算责任的主体,只有经过股东会确定的个别股东才对公司终止后对公司负清算之责。基于此,如果股东大会不选定股东人选,清算主体不能确定。《公司法》第191条规定公司终止后,“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该受理该申请,并及时指定清算组成员,进行清算。”公司的董事会是有公司的主要股东组成,是公司的常设权力机构,本人认为如果,股东大会没选定股东人选,可以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董事会的成员都是股东,股东会又都由董事会召集,确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成为清算主体。

三、企业法人被吊销或撤销后的民事责任。

企业法人被撤销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该企业法人违法经营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一种是依照国家法律或法规的行政命令而被撤销。注⑤企业法人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至其被注销前,企业的法人民事主体资格依然存续,仍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或清算组名义,从事清算范围内的,应诉等活动。仍应以自己的财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类企业为了逃避民事责任并没有依法进行清算,不尽清算责任造成企业的财产流失、贬值,甚至私分,结果导致法院虽判决其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难以保护,法院执行时找不到债务人,也无法查清债务人的具体财产,判决很难得到切实执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另外一些企业法人,未经合法清算,通过编造虚假的清算文件等,骗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注销登记,以逃避理应承担的债务。以下本人就三个方面进行略谈。

1、企业法人依法进行清算时,民事责任的承担。

企业法人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必须依法成立清算组,并依法进行清算,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清算组在清理企业的债权债务过程中,要尽可能保全企业的财产,采取合法的措施回收企业的债权,实现企业的财产保值、增值,避免企业财产流失,贬值,甚至私分企业财产,并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清理债权债务,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对清偿后的剩余财产由股东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法人以其所有的财产独立承担有限责任。法人的财产有限责任,是债务与责任相分离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首先,法人独自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责任,其债务不能转移于国家,其他法人或法人成员,其次,法人仅以自己的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为限,对外承担债务的清偿责任。若法人的财产是由其成员出资形成的,法人的成员也仅以其出资的财产承担清偿法人债务的责任。法人的债权人,不能请求法人的开办者、投资者清偿法人的债务。这就会出现法人以自己时独立财产承担责任与其实际承担的债务在范围上不一致的情形。当企业财产足以清偿债务时,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按破产程序清算,企业法人的债务不足清偿债务时,债权人的债权通过破产程序受偿,不足部分被合法消灭。

2、企业法人未尽清算责任时民事责任的承担

企业法人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后,其开办者、投资者为规避债务,在人民法院限定的时间内不尽清算责任,长期不清理企业的债权债务甚至造成企业财产流失、贬值,甚至私分,转移企业的财产或长期不向企业的债务人主张债权,人为造成企业债权无法收回,从而使企业法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权,甚至无财产清偿债权,致使企业的债权人的债权受到实际损失,因为企业的开办者、股东对债权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而企业法人的债务除了通过完全清偿而消灭外,想只部分清偿或不清偿而消灭,合法途径是通过破产程序。由于企业法人没有进行清算,他人就无法确定财产的状况,无法知道企业的财产是否足够清偿债务,只要企业未向法院宣告破产,就推定企业的财产能够清偿债务。由于企业的开办者和投资者与这些后果的出现存在着因果关系。因此本人认为企业的开办者和投资者由于违反了“依法清算”这一法定义务直接给债权人造成了实际损害,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1、开办者和投资者有违法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第47条;2、有损害事实,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3、企业的开办者和投资者主观上有过错;4、开办者、投资者的违法行为对债权人的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因此本人认为应当认定企业的开办者和投资者对债权人构成侵权,承担侵权责任。在找不到被吊销或撤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的经营者的财产时应当将企业法人、开办者、投资者共同成为被告,并判决企业法人承担清偿责任,开办者和投资者承担连带责任,在其企业法人财产不足清偿债权人的债务时,由开办者、投资者偿还。

3、企业法人未清算就已注销时的民事责任。

企业的营业执照被吊销或撤销直至注销必须要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程序完毕后企业才能注销,注销登记后,企业法人就归于消灭。但有些企业法人未经合法清算,其开办者、投资者采用欺骗手段,编造已清算完毕的虚假材料,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承诺企业的债权债务已经清理完毕,而实际上并未清理。在此种情况下办理企业注销登记的,由于是原企业的开办者和投资者的主观违法行为造成的,并且,原企业的开办者和投资的承诺,具有对公的承诺的效力,并且企业法人是以企业登记机关的登记为准,始于开业登记,终于注销登记,注销后不可能再恢复。故企业法人已经办理了注销登记,便不再作为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因为此种后果是由其开办者和投资者的主观故意造成的,应付有不可推御的责任。企业法人如果不是经破产程序终止,从理论上可推定该企业法人被注销前的财产足以清偿债务。该企业发人的债务没有清偿即被注销,这是由开办者、投资者主观故意造成的,可推定成其开办者、投资者把用于清偿的财产占有。本人认为应由其开办者、投资者承担偿还责任。

综上所述,企业被吊销或撤销其营业执照后,只要未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其注销登记手续,其民事主体资格依然存在,仍可以做为民事诉讼主体参加诉讼活动,承担民事责任。企业法人在合法清算期间,由企业法人独自承担民事责任。企业的开办者、投资者在企业法人未注销前,未尽其清算义务的,其债权、债务由企业法人、企业的开办者、投资者共同承担民事责任。在企业法人被注销后,企业法人归于消灭,由原企业的开办者、投资者承担原企业的民事责任。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

注释:

1、企业法人的终止,是指企业法人资格的消灭。

2、注2史尚宏先生指出“法人非如自然人因死亡或死亡宣告而丧失人格,唯作解散及清算,或依破产宣告及破产程序终结而丧失人格。法人依解散程序终结,法律上在于当然丧失人格之命运,然若径行消灭,则已与法人成立法律关系之人,因而不当的丧失权利或免其义务,从而在其整理完毕以前,应使法人继续存在。即解散仅为法人权利能力丧失之原因,而非径使其权利能力消灭。”

3、清算组织是指负责进行清算的组织或个人,又称清算人,即以清算企业法人债权、债务为目的而依法成立的组织。

4、法人清算是指清理将终止的法人的财产,了结其作为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从而使法人归于消灭的必经程序。

5、企业法人被撤销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该企业法人违法经营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一种是依照国家法律或法规的行政命令而被撤销。

参考文献:

1、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55页。

2、史尚宽著:《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193页。

3、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

公司营销管理办法篇5

S企业营销系统诊视

一、企业背景

1.企业性质:国有企业,正在转制之中。

2.产品种类:调味品。

3.销售规模:年销售额1亿元,在全国市场拥有9个区域办事处。

二、营销组织架构

1.营销组织架构示意图

总经理

企划部

销售公司

广告人员调研人员

区域办事处

储运部

2.营销各部门职能

(1)企划部:执行公司下达的营销计划;具体的市场推广和广告传播活动;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对空白市场进行开发。其中广告职能主要承担公司整体宣传和区域市场局部宣传,审批办事处广告宣传要求并直接执行或授权执行。调研职能主要承担对区域市场推广成效的调查,一方面了解市场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对办事处工作做出评估,并向总部提供相关报告。

(2)销售公司:完成公司规定的销售目标;开发经销商并进行管理;货物运输;货款回收;管理销售人员,处理销售,解决销售纠纷等。

三、营销组织运作模式

1.营销操作系统的运作模式

该企业的营销操作系统由企划部和销售公司构成。

(1)企划部的运作模式:①以市场推广活动为核心工作,主要是广告和促销。②承担了新市场开发的职能,即在空白市场帮办事处开发新客户,然后再交给办事处管理。③为决策层提供营销策略规划的依据和初步方案,主要是广告和促销活动的计划,并承担营销计划的具体执行工作。

(2)销售公司的运作模式:①采取销售责任承包的模式,销售人员在一定费用的支持下负责完成公司规定的销售目标,并由此获得基本工资和提成。提成分为两个层次:一为基本目标,二为优秀目标,实行不同的提成标准。②承担区域市场的部分常规推广活动,主要是针对经销商的炒作。③销售人员的实际工作重点是管理现有经销商,而不是开发新客户。④销售人员只对整体销售额负责,而不对某项产品的销售额负责。⑤公司以销量作为销售人员的惟一考核标准。

2.营销应用系统的运作模式

(1)市场调研:由企划部负责,依靠企划部人员自身的力量对一城市场进行考察,调研时间根据公司总部的要求确定,偏重于定性考察。

(2)广告传播:由企划部负责,主要是进行媒体广告的投放计划。

(3)促销活动:企划部负责整体的促销活动,办事处负责区域性的常规促销活动。

(4)客户开发:由办事处和企划部负责,但实际上是企划部在运作。

(5)渠道管理:由办事处负责对经销商进行管理。

(6)人员管理:由销售公司负责销售队伍的管理。

(7)物流管理:由销售公司下属储运部负责产品仓储和配送。

四、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1.经销商对本产品的关注不够,如何有效开发及管理客户?经销商经营产品较多,只重视名牌产品和差价大的产品,中档品牌受冷落,对本产品的重视程度受到,且不愿下功夫推广新产品。

2.销售人员不注重开发新客户,如何调动销售队伍的积极性?销售人员只愿意通过现有客户来完成销售目标,缺乏开发新客户的热情,只好由企划部协助开发。

3.销售人员业绩增长幅度不大,如何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市场区域的开发缺乏广度和深度,销售人员积极性不高。

4.如何提高营销推广活动的效果?销售人员在推广方面缺乏专业性,而企划人员无法应付大量的市场需求。

5.销售人员对新产品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新产品推广的成功率?销售人员只关心能带来最大销量的产品,并将资源倾向于销量大的老产品。

五、营销管理系统的诊断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销售人员缺乏对经销商的系统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完善的销售绩效考核体系,销售人员压力不够;企划部和销售部的职能分工不清,办事处客户开发依赖企划部;企划部对销售一线的专业支持不够;缺乏合理的营销政策,市场行为基于短线思维。之所以存在这些原因,根源在于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的缺陷。

1.营销管理操作系统的欠缺

(1)表面上看该公司营销组织架构兼顾了市场和销售两种专业职能,但实际上这两种专业职能内容的划分不合理并且模糊不清。的深化完善和市场维护应该是销售办事处的核心职责,但企划部却承担了直接开发客户的工作,其本意是协助销售部门,实际上却造成办事处产生依赖性,而企划部本身由于人民有限也不可能将工作做到位,同时由于占用了过多的人力和时间,企划部无法提升市场推广方面的专业水准,无法有效推动销售进一步提升。

(2)企划部作为一个策略规划和执行部门,主要应为决策层提供专业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并指导和协助销售部门执行公司政策。但实际工作中,执行政策却成了企划部的主要职能,造成公司高层决策时缺乏专业部门支持,仍然是凭经验决策,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整体营销运作能力。

(3)企划部在自身建设上也不完善。一个完整的策略规划包括产品研发、产品线规划、价格体系、渠道建设、促销整合、营销过程控制、费用预算及控制等环节,而该公司企划部只做了促销和部分渠道方面的工作,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2.营销管理应用系统的欠缺

(1)缺乏成熟的分销网络建设模式。表现在办事处的力量很薄弱。这种结构必须依靠经销商的力量才能运行,而完全依靠经销商的模式在当前已发生根本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是没有生命力的。

(2)缺乏系统的分销网络管理模式。办事处不知道如何对渠道进行管理,仍是采取落后的传统模式。销售人员只重视同经销商搞好个人关系,以拉回款为核心,缺乏完善网络和引导经销商的意识,渠道管理非常粗放。在这种缺乏公司系统支持的个人行为中,市场只会逐渐萎缩。

(3)缺乏系统的市场推广模式。销售人员对如何提高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如何推动经销商开展市场推广束手无策,而公司也不能提供这方面的模式,一切凭经验行事。

(4)缺乏有效的销售业务管理模式。营销政策、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以销量为考核目标、以提成为销售奖励,势必使销售人员短线思维,在行为上不重视对市场进行系统的推广,同时公司也无法有效掌控销售人员行为、掌握市场真正信息,无法提升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绩。这反映出公司高层的思路是短期的,只考虑了销量的完成,而没有考虑能否获得持续性的增长。

六、营销管理系统重组的突破口

1.重建营销管理模式

(1)调整企划部和销售公司的职能范围:将新客户开发的职能重新划分给销售公司,使办事处真正承担起市场开发和管理的核心职能。

(2)明确企划部和销售公司的职责:建立企划部和销售公司的工作运行模式,严格规定各自的工作职责,对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作出要求。

(3)改变责任承包的销售模式: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费用管理和销售业务管理体系,引导销售人员的行为向建立稳固的市场基础。

(4)建立综合的销售业绩考核制度:不单纯以销量为考核指标,增加分销管理和市场维护的软性指标,重点在于市场体系的巩固。

(5)丰富企划部的工作职责:不仅着重于战术型的广告和促销活动,更要强化企划部在策略规划方面的专业职能,使企划部承担起市场、产品研发、价格管理、品牌管理、费用控制等方面的重要职能,真正为公司高层提供专业的决策依据,不让企划部成为一种形式。

(6)增强企划部的专业人员:提高企划部的专业运作能力,尤其是市场研究、品牌管理、广告促销管理、战略管理等关键专业人员,从而为销售一线和决策层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

(7)增加专门的产品管理人员:对每类产品和新产品给予足够的关注,确保产品的毛利水平,维护产品的良性发展,并提高新产品上市的成功率,建立起完整的产品推广体系。

2.整合营销操作系统和营销系统

(1)明确各系统自身的专业职责:企划部要承担整个营销策略规划和营销推广计划实施的职责,而销售公司要承担产品销售、网络建设、客户管理、资金回笼、销售队伍管理等职责,使整个营销系统的工作能形成一个整体。

(2)构建各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关键业务流程:内部业务流程包括计划流程、报告流程、信息流程、执行流程等,而系统之间的流程包括产销流程、供销流程、产品研发流程、配送流程等,要通过建立这些流程来保障营销体系的高效运作。

(3)对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对接并确立沟通制度:在保证同样效率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业务流程,并且在营销大环境中处理不同业务流程间的关系,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责权认定,通过良好的沟通来保证整个营销系统运作效率的最优化。

(4)在业务流程各环节之间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包括责任确认书、时间保证、责任人、仲裁处理和责任处罚等,避免无谓的组织内耗。

七、营销管理系统的重组方案

1.营销操作系统的重组方案

导入由上海至汇营销咨询公司开发的市场平台和销售平台营销管理系统,对企划部和销售公司的运作模式、组织形式、职能范围、部门设置以及运作流程等进行重新规划,以满足市场发展对经营的要求,保证各种专业职能良好运作。

(1)企划部的规划包括:地位和组织构成、职能范围、工作内容、流程管理和互动管理、绩效评估等内容。

(2)销售公司的规划包括:分销网络体系、分销管理体系、销售推广体系、销售组织体系、销售人员体系和销售后勤体系,建立以综合管理为核心的销售运作模式。

2.营销应用系统的重组方案

(1)建立综合的销售绩效考核制度:包括销售软硬指标评估、销售心态评估、竞争形势对比评估等内容,全面评价销售人员的绩效和发展潜力。

(2)建立完善的分销管理制度:重点强化销售人员对经销商的系统管理,包括区域管理、目标管理、网络管理、终端管理、价格管理、费用管理和内部管理等内容,提升经销商的经营水准。

(3)建立专业的销售业务管理制度:改变对销售人员的工作要求,提高销售人员开展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强化市场拓展的系统性,建立牢固的市场基础,建立顾问型、市场型的销售队伍。

(4)建立品类管理模式:细化对产品的管理,提高每类产品的盈利水平,维护每个品类和品牌的良性发展,并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启示

企业在创立、发展的初级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基本采取以销售为中心的营销组织形式,目的是为了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进入成长阶段后,随着规模和销售额的增长,单纯依靠销售人员的力量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而要依靠整体的营销管理赢得竞争优势,因此要采用以营销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发展到成熟阶段,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产品种类迅速扩张,原有体系无法照顾好每类产品或业务的发展,因此要把不同的产品划分出来由专业部门管理,形成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组织形式。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普遍会存在以下:(1)组织结构精简但专业职能缺乏,以销售人员管理为重点,销售计划、物流和事务性等职能很欠缺。(2)组织结构规范但效率低下,部门设置较完善、分工较专业,但部门内和不同部门间需协调的事务大量增加,造成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3)企业上级与下级职能不对称,上下级在执行营销计划时无法有效地配合。(4)市场部与销售部专业性分工不明确。(5)组织结构不能随企业发展及时调整,造成管理上的瓶颈。(6)人员素质无法适应组织变革的要求,管理工作无法按新组织架构顺畅运转。

结合上述案例的诊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落后的组织形式是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企业的组织形式,而许多企业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建设。所以,企业的组织形式要因时调整,无论是市场部门还是销售部门,其职能范围和工作要求都要适应市场的需要。

2.完善的营销管理操作系统是企业各项工作高效运作的前提

营销管理操作系统也即营销系统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形成了企业内部的经营环境,而各项职能部门高效运作的保障就在于这个环境是否良好,有没有创造一种完善的经营制度、高效的业务流程和顺畅的沟通体制。

3.营销管理操作系统与应用系统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营销管理的操作系统是应用系统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而具体的业务管理制度等应用系统则是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操作系统的建立是为了应用系统的良好运作,应用系统的运作效果则反映了操作系统是否完善。

公司营销管理办法篇6

为明确企业与营销公司的职责、权限、义务和利益分配关系,充分发挥营销龙头作用,确保20**年度经营目标实现,特制定本承包方案。

1目的

通过本方案,明确营销公司的业务承包实体地位,赋予其相应的管理职责权限;同时规定年度业务目标及其考核结算办法。

2适用范围

企业各相关部门据此为营销公司提供业务承包的良好环境条件;财务部据此为营销公司建立专账,并进行单列核算与会计监督;企业按本方案对营销公司进行工作指导、业务考核和承包结帐。

3管理职责和权限

3.1管理职责

营销公司作为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属部门,对企业汽配产品的营销业务实行承包经营,从售前的市场开发、售中的发运调度,到售后的货款回收和三包服务负完全责任。

3.1.1把握政策机遇和行业动态,根据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目标,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份额。

3.1.2搞好产品发运调度,按合同保证安全正点交付。

3.1.3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方案,充分激发营销业务人员的聪明才智,确保年度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3.1.4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努力维护博盈品牌形象。

3.1.5根据市场情况,负责地提出产品开发和持续改进建议。

3.1.6负责应收帐款的管理和回收工作,呆滞欠款按规定移交法律事务部组织清收。

3.1.7认真做好市场信息的搜集、处理工作,逐旬编发《市场旬报》,逐月编发《市场分析报告》,逐月编制《三包服务报表》,提交企业经理层及各相关部门参考。

3.1.8维护和完善产品可追溯系统,组织对供应商的质量索赔认定,督促本企业制造、检验环节的质量责任追溯处罚。

3.2管理权限

作为业务承包实体,营销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调配权、薪酬分配权、自主调控权和应急处置权等。

3.2.1有权决定业务员的聘用、区域定位和职务升迁,操作程序可参照企业相关制度,聘任决定须报企业人力资源部备案。

3.2.2有权制定承包体内部二次分配方案和包干费用内控办法,经企业审定后实施。

3.2.3有权组织相关部门对销售合同、特殊订单进行评审,编制要货计划。

3.2.4有权合理组织产品的发送运输工作。

3.2.5有权受理客户投诉,组织三包件的确认、责任的分解和损失的落实。

3.2.6有权组织三包退回产品的返修、加工和回收再利用,并报请企业财务部认定其有效价值。

3.2.7有权汇同企业质量部认定对供应商索赔额度,以及企业内部制造、检验环节的质量追溯处罚。

3.2.8有权提出产品开发、持续改进及价格策略等合理化建议。

3.2.9有权组织企业产品推广展示、品牌形象宣传及市场公关活动。

3.2.10在不违背企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享有营销业务管理全过程的自主调控权和应急处置权。

4年度目标和考核指标

4.1年度目标

20**年度汽配产品销售收入目标任务为2亿元,

4.2考核指标

4.2.1销售收入全年目标任务2亿元

4.2.2销售回款率全年综合指标为96%,按上月止累计销售回款率调节当月分配系数。

5结算及奖惩办法

5.1提成比率基数营销费用及三包净损提成总比率为3.2%(含销售费1.4%、三包净损1.8%)由营销公司自主调控。

5.2月结算额度(万元)

当月总提成=当月销售收入*3.2%*p(Q+0.04)

p:当月止累计任务完成率

Q:上月止累计销售回款率

5.3年总决算(万元)

全年总提成=3.2%n(Q+0.04)+0.3%(n-2000)

n:全年销售总收入

Q:全年销售回款率

6提成费用开支范围

6.1员工薪酬控制在总提成的18%左右,包括营销公司全体成员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等。

6.2办公经费控制在总提成的4%左右,含通讯费用、宣传资料及办公用品开支等。

6.3差旅费控制在总提成的12%左右,含营销公司认可的业务员差旅费及办事处房租开支等。

6.4三包服务费控制在总提成的50%左右,包括调件材料费、三包物质发运费和三包理赔开支等。

6.5业务招待及公关费用控制在总提成的10%左右。

6.6市场开发费根据需要和可能酌情处理。

7三包收入

三包收入包括对供应商索赔收入、对外理赔后退回物质的有效价值和企业内部追溯处罚收入。按程序核定后冲减三包服务损失。

7.1营销公司每月提交对外索赔明细汇总表,经财务部核实后认定为三包收入。

7.2三包仓库对退回物质积极组织返修分流,每月提交出库明细及回用价值表,扣除制造部维修改制成本费用,经财务部认定为三包收入。

7.3企业内部人为质量事故造成的三包损失,由营销公司敦促质量部进行追溯处罚,并视同为三包收入。

8特别约定

8.1营销公司应注重业务员素质教育和培养,坚持诚信为本,依法经营。

8.2营销公司不得私设账户,截留货款,不得妨碍和逃避企业的财务监督。

8.3企业各部门应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视客户为上帝的经营思想,尽力为营销公司的业务承包创造良好条件。

8.4经评审认定的订单,确属制造原因影响交付的,由责任部门承担5-10%的违约金。

9相关标准

9.1Q/BQ.G0001-04部门工作职责和权限

9.2营销公司薪酬分配及费用管理细则

10记录文件

10.1营销公司销售指标考核评估表

10.2三包报务对外索赔明细汇总表

10.3市场旬报

10.4市场分析报告

10.5三包服务开支报表

附加说明

本方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起草

本方案经企业负责人和承包体负责人审签后实施

公司营销管理办法篇7

一、查处无照经营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分类

按性质的不同可分成三大块:

第一大块是市场主体登记法,包括《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1987年)及其实施细则(1998年修订);《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1988年)及其施行细则(2000年修订);《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年)及其登记管理办法(2000年,规章);《公司法》及其登记管理条例(均在2005年修订);《合伙企业法》(2006年修订)及其登记管理办法(2007年修订,行政法规)。

第二大块是行业秩序管理法,包括《文物保护法》、《拍卖法》、《烟草专卖法》、《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保险法》、《证券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等等。

第三大块是查处无照经营的统一法,即《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它是国务院第370号令颁布的。属于行政法规范畴。与市场主体登记法、行业秩序管理法相比,统一法有其鲜明的特征:第一,统一法在第4条第一款和第2条统一界定了无照经营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未办理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办理营业执照后失效仍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和持有营业执照但超越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许可项目经营的都是无照经营。外延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无照经营,不区分主体和行业。第二,统一法在第9条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取缔时可以行使的职权和必要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填补了市场主体登记法、行业秩序管理法规定的空白。第三,统一法突出体现了对许可审批制度的保护,该办法第4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便是最好的说明,虽然它只是将持有营业执照但超越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许可项目经营的行为定性为“违法经营”,但却是和其他无照经营行为一样的查处。本项加重了工商部门本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尤其是第4条第一款第(一)项,多数情况下由工商部门来取缔都是有权无力。

二、法条竞合时的处理原则

由于三大块法的同时存在,对无照经营的查处自然会产生法条竞合问题,包括统一法与行业秩序管理法的竞合、统一法与市场主体登记法的竞合、市场主体登记法与行业秩序管理法的竞合。适用原则包括统一法的转致原则和《立法法》的效力确定原则。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14条第二款规定的原则是:“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反向推定的含义就是: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从《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

《立法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三、统一法与行业秩序管理法的竞合

有些行业秩序管理法规定工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共享处罚权,而有些行业秩序管理法却将工商部门排除在外。

1.行业秩序管理法规定工商部门无管辖权的:有些行业秩序管理法排除了工商部门的管辖权限,比如《保险法》就规定了无证照经营商业保险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查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无证照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只有已经登记才能这么称呼)从事营利或非营利性经营活动的都由民政部门查处。

2.行业秩序管理法规定工商部门有管辖权的:只有行业秩序管理法规定了工商部门有管辖权的才会在无照问题上产生法条竞合,产生法条竞合时应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如果行业秩序管理法是行政法规,就应当适用行业秩序管理法,因为统一法是查处无照经营的一般法,而行业秩序管理法则是查处无照经营的特别法。此时对于没有办理营业执照的行政相对人,工商部门应直接依行业秩序管理法处罚,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人认为无证照经营食品的,应依《食品安全法》处罚,本人对此不以为然,《食品安全法》所称许可,只包括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不包括营业许可,无证的自然要依《食品安全法》处罚,无照的却未必能依《食品安全法》处罚,依什么处罚要看行政相对人以什么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四、统一法与市场主体登记法的竞合

主体的性质决定了处罚的依据。

1.对冒用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名义的法律适用:《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在“照”的问题上之所以与统一法的叫法不同,不直接称“无照经营”,而要称“冒用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名义”,是因为两者不是同一概念,前者强调的是“名义”且前者包含后者,即冒用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名义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营业执照而以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二是持有其他的营业执照而以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第一种情况就是“无照经营”,第二种情况则是“挂羊头卖狗肉”,比如一公司制企业为了利用债权人更信赖无限连带责任这种责任形式而以合伙企业名义对外经营。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才会在无照问题上产生法条竞合,《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分别在第211条、第37条和第95条直接作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与统一法相比,《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都是上位法,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应当分别直接适用上位法。这三个法律没有规定强制措施,统一法的规定可以适用于第一种情形,但不能适用于第二种情形,因为它不是“无照经营”。

2.对个人及非公司企业法人无照经营的法律适用:《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本身并没有对无照经营行为作出具体的处罚规定,具体的处罚规定是《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5条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第一款第(一)项,但《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企业法人登

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都是部门规章,而统一法是行政法规,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对个人和非公司企业法人无照经营的查处。应当适用统一法,不存在转致问题。

五、市场主体登记法与行业秩序管理法的竞合

市场主体登记法与行业秩序管理法的竞合,是在特定主体从事特定行业经营活动时产生的,但这种竞合未必就是法条竞合,还有可能是想象竞合。前面已经说过,冒用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名义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会产生法条竞合。第二种情况会产生想象竞合。比如一核定经营范围为日杂用品的个体工商户,以公司名义对外经营,店内同时有危险化学品出售。他以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违反了《公司法》第6条的规定,应依《公司法》第211条处罚,又因为其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和相应的营业执照,违反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27条的规定,应依该条例第57条第(四)项的规定处罚,一个行为触犯了两个方面,是想象竞合情形,应适用从一重处处断原则。至于法条竞合时的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六、冒用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名义以及特殊行业企业的直接适用与转致适用

在行政相对人根本就没办照的情况下,冒用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名义分别直接适用《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合伙企业法》,特殊行业企业直接适用行业管理秩序法。但在以下已办照的情形下应先依统一法确认为无照经营,然后转致适用相应的《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和行业管理秩序法,因为除统一法以外,市场主体登记法和行业秩序管理法都没有直接或间接地对以下事项作出规定。

1.许可审批失效的:有人认为,对于许可审批失效但营业执照有效的企业,可以直接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6条、第7条作为禁则,认为只要违反了该两条“禁则”的规定就可以适用第14条第一款处罚。笔者以为不妥,《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6条的重心是强调工商部门的作为义务,即许可审批失效后“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但工商部门并不能直接依据该条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要撤销或吊销还得另找“法律、法规规定”。至于据此进行处罚,那就更远了。第7条与第6条的情形有类似之处,第7条的落脚点在于强调许可审批部门的作为义务,即“应当在吊销、撤销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后5个工作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际上,许可审批失效后我们可以在总局12号令《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中找到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处罚的明确依据。该规定第14条对统一法第4条第一款第(五)项所指的无照经营行为内涵进行了具体解读:一般经营项目转为许可经营项目、许可经营项目需要重新审批、许可经营项目经营期限届满、许可经营项目被审批机关取消四种情形下未重新取得批准的,应当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未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即可以依据该规定第15条的规定,间接依统一法定性为无照经营并依转致查处。

在依据《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12号令不适用个体工商户,只适用于企业;二是为了证明行政相对人违反了第14条的规定没有申请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我们可以给其先行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没有改正的再套用统一法定性。

公司营销管理办法篇8

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商是可以投资电子商务公司的。主要依据为《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4年第8号)第三条的规定: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是指从事以下经营活动的外商投资企业:(三)零售:在固定地点或通过电视、电话、邮购、互联网络、自动售货机,对于供个人或团体消费使用的货物的销售及相关附属服务。

2、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从事限制行业商品经营应符合哪些规定?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图书、报纸、期刊的,应符合《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加油站从事成品油零售的,应具有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符合当地加油站建设规划,经营设施符合现有国家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的规定,符合消防、环保等要求;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药品的,应符合国家有关药品销售的管理规范;

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汽车的,应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经营;

从事批发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不得经营盐、烟草,从事零售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不得经营烟草;

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经营拍卖业务,应符合《拍卖法》、《文物法》等有关法律,由商务部予以审批。

3 外商投资非商业企业申请增加从事分销经营范围,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外商投资生产型企业申请从事分销活动,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生产型企业进行分销非自产产品,应按照《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申报增资、增营,并修改合同章程;

分销产品的类别应同本企业的产品相同(按照海关编码分类);

生产型企业增营后应明确是否保持生产型企业性质,填写《外商投资非商业企业增加分销经营范围申请表》,应注明分销营业收入不高于企业总销售额的50%,如转型为非生产型企业的,不再享受生产型企业税收待遇,分销营业收入可高于总销售额的50%。

4 外商投资设立的投资性公司申请增加从事分销活动,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投资性公司进行分销非所投资企业产品,应按照《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申请增营,并修改合同章程;

投资性公司注册资本按期缴付,且符合《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第八条的规定;

投资性公司分销产品范围为跨国公司及控股关联公司的产品及其同类产品,但地区总部分销产品范围不作限制;并填报《投资性公司/地区总部增加分销经营范围申请表》;

投资性公司设立店铺从事非所投资企业生产产品的零售经营活动,应符合《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的规定。

5 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申报分销业务可同时作保税贸易和非保税贸易两方面的业务吗?可否在区外设立分支机构?

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可依法申请分销权,经批准取得分销权后,该企业可自行办理报关及外汇核销等手续,并以对外贸易经营者身份将货物分销至境内区外。

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区外设立经营性分支机构,经营性分支机构不得从事只限于保税区内经营的业务,如转口贸易等。

6 保税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可否迁出区外?应注意什么问题?

保税区外商投资企业向原审批机关提出注册地点变更(区外)申请,需对原经营范围进行相应的调整,删去按规定只允许在保税区内开展的相关业务。经原审批机关征求区外拟变更注册地商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并获同意后,企业可依法将注册地迁出保税区。

7 申请外商投资的汽车分销企业,应按什么程序申报?

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汽车分销的,包括总经销商和品牌经销商,均应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或中央管理企业初审后报商务部,由商务部征求国家工商总局意见后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境内汽车生产企业转让销售环节的权益给其它法人机构,除按规定报商务部批准外,需报请原项目审批单位核准。

8 申请外商投资的药品分销企业。应按什么程序申报?

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涉及药品分销的,应由申报企业提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同意企业筹建意见书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商务部批准,商务部在收到全部申请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9 根据《关于外商投资的公司审批登记管理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要求对新设项目和新增境外投资者提供经公证或依法认证的投资者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开业证明,对港澳地区投资者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开业证明如何认证?

根据司法部有关文件规定,对港澳地区投资者提供的证明文件,应由当地执业的中国司法部委托公证人公证,公证人经向当地的公司注册机关查证注册记录后,出具“证明书”,并由公证人办理内地使用文书转递手续供内地审批、登记机关使用。

10、对台湾地区投资者的身份证明文件或开业证明如何认证?

答:根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将其身份证明或开业证明在当地公证机关公证,台湾公证处出具公证书时,将正本交予当事人,副本交台湾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寄送省级公证员协会以备核验。当事人持正本到省公证员协会申请办理公证书正副本相符核验。协会工作人员在将当事人交来的正本与台湾海基会寄来的副本比对后,正副本相符的,给当事人出具《台湾公证书正副本相符核验证明》,该公证书生效,可在大陆地区使用。

11、境外个人投资者当面呈报资料,身份证明是否还需公证或认证?

公司营销管理办法篇9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作为公司的中层干部,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同志关于“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指示,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责,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团结同志,关心职工,无一切不良嗜好。

二、认真学习业务,提高工作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的工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电力公司改制前后相继担任用电科科长和营销中心主任。特别在担任营销中心主任期间,由于体制改革初期,百废待兴,各项工作尚未步入正轨,加之本人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因此工作难度较大。为了尽快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方面,我深入基层,调查了解营销中心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我充分发挥善于学习的优点,利用工作及业余时间,加强电力营销工作及各方面学习,特别重视对现代企业管理、电力营销理念、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学习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了电力营销各项业务知识,摸清了营销中心在经营、管理、安全生产、业扩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搞好营销中心的各项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勤奋工作,努力创新

我司体制改革后,由发供配一体化电力企业转变为单纯的供电企业,由国营企业转变为股份制国有企业,公司资产所有权形式、经营方向、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各种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要重新建立,各项工作需要磨合,职工的观念需要转变。

改制初期,各种规章制度处于新旧交替,有的不再执行,有的刚刚颁布,有的尚未出台,因此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在此期间,营销中心部分职工遵守作息时间的自觉性不高,工作不够勤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自觉遵守作息制度,勤奋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为推动营销中心各项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

我作为营销中心的行政负责人,始终以企业兴衰为已任,勤奋工作,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以真诚、细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职工,保证了供电所向营销中心平稳过渡。由于改制初期,职工的观念还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还不能适应新机制的要求,特别是改制对部分职工的个人利益有所触动,因此个别职工抵触情绪较大。为了转变他们的观念,我一是通过各种会议传达公司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对职工的要求,二是通过个别谈话的形式与职工交谈,取得他们对改制以及营销工作的理解,让职工们认识到改制的必然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管理不仅要严格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办事,更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使我们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针对我县供用电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的现状,我在广泛针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建立以集体责任管理为主的供用电管理模式,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本人的努力工作下,使这一管理模式得到了具体落实,提高了农电管理水平。

四、主要工作业绩

1、带领营销中心全体职工全面完成营销中心2005年各项经营生产工作任务。

全年完成全网供电量亿千瓦时,占计划亿千瓦时的%,其中本县供电量亿千瓦时;完成电费收入万元,占计划万元的%;电费回收率达100%;供电均价达元/kwh;线损率达%,比公司下达的%计划指标下降个百分点。

2、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按照市公司的要求,搞好营销中心的建章建制工作,近半年以来,先后制定了《营销中心各部门职责》(14个营业所、9个科室、班、厅)、《车辆管理办法》、《营销中心考勤管理办法》、《营销中心线路设备安全考核奖惩办法》、《营销中心运行维护班职责和管理、考核办法》、《供电均价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大宗客户电费回收目标管理责任书》并配合公司计划营销部制订了《抄核收和电费回收管理制度》、《新装、增容、变更用电管理办法》、《2004年度大宗客户电费回收目标责任管理办法》等涉及营销工作的重要的规章制度,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3、根据公司要求,营销中心对原供电所的机构进行了改革重组,

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供电所职工进行了重新组合,共组建营销中心机关单位9个,供电营业所14个,运行维护班3个。顺利实现供电所向营销中心平稳过渡,由于部门及人员配置合理,制度完善,有利于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深知安全生产是营销中心乃至整个公司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自我上任以来,狠抓安全管理,并成立了三级安全网络组织机构。通过安全月活动,组织安全宣传到镇乡,严格要求基层班组执行“三票两制”明确工作签发人、负责人、许可人,杜绝习惯性违章。制订了线路、设备的安全考核奖惩办法,对各营业所责任人和运行维护班进行逗硬考核。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制度建设,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宣传提高了用电客户的安全知识水平,在内部、外部大力开展安全自查、普查工作,积极消除安全隐患,全部更换了跌落保险和高压熔丝,更换了跌落保险近500余套,完成了消缺工程近20余个,对部分提灌站、专变提出了整改通知,确保了安全生产,到目前为止,无重大人身设备安全事故。

5、加大电费回收力度,确保电费回收率100%。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大宗用电客户的电费回收犹为重要。为此,我十分重视,通过营销中心与大用户抄收班签订《大用户电费回收目标责任书》加强大用户抄收班的责任,并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和供用电合同约定,加强对大用户的管理和服务,同时争取公司的大力支持,通过公司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营销中心相关单位负责人交纳电费回收风险抵押金的办法,使公司上下一心,有力地保证了电费回收。

6、加强供用电管理,按照公司“巩固、完善、提高、创新”的总体目标要求,配合公司相关部门做好2004年的公变、台区、线路目标责任管理测算工作,在测算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以往测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由于组织得力,本次目标责任管理测算准确,为投标的职工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测算资料。在招标工作中,特别是推广了以集体管理的模式,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自愿的原则,各供电营业所均实行了整所集体承包管理,发挥集体的作用,逐步改变“以包代管”,为我们以后加强农电管理,提高农电管理水平与市公司其他兄弟靠拢,探索了一条新路。基本实现了公司提出的“企业增效、个人增收”的既定目标。共计有16个公变台区和69条线路实行供电均价目标责任管理,承包人员106人。招标完成后,营销中心临时抽调各部门人员22人5台车辆,深入到各供电营业所对各线路台区盘存移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并对各营业所的线路设备情况及安全隐患进行清理,同时对库房进行了清理,建立材料帐,规定了领用登记制度。规范了营业所的费用开支程序及报帐、核算、审批制度。为今后的农电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现各供电营业所的工作已步入正轨。

7、狠抓优质服务,以服务创效益。严格执行公司[2004]9号文件真正实现“一口对外”。不断加强职工服务意识,提高窗口职工的自身素质,按照市公司颁布的《职工文明行为规范》要求,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从而达到增供扩销的目的。

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而且包括对内部各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我在抓优质服务工作时,一方面加强营销中心各机关职能科室为各供电营业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内部服务意识,加强内部协调,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机构改革而造成内部管理混乱,从而影响公司正常的管理秩序;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对客户的优质服务水平,加强窗口建设,不断完善窗口硬件建设,通过规范用语,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各基层单位文书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记录,从根本上提高各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特别是在对营销中心供电营业厅的改造中,密切配合公司有关部门,搞好供电营业厅办公场地的改造工作,按照市公司的统一标准,建立标准化营业厅,提高了供电营业厅的社会形象。

五、廉洁奉公,洁身自好

坚决响应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号召,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在工作中以身作责,绝不,自觉遵守公司的各种规定,主动抵制各种腐败行为的侵蚀,特别是在财务审批时,认真审查,严格按公司财务制度办事,有效地杜绝了在报账时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

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本人基层工作经验尚不丰富,加之性格的关系,亲和力不够,在工作中,只注重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对人性化管理做得不够好。

2、工作中吃苦耐劳精神体现不够。

公司营销管理办法篇10

作者:王云漫单位:传化集团有限公司

回单签收是否有效的一般关键检查项为:是否签全名、签收位置是否正确、签名(盖章)是否清晰、签名(盖章)的真实性比对,任何人不得在电脑打印回单上进行涂改或进行其他对回单法律证据公信力产生损害的行为。客户以现金支付货款时,业务员应告知对方打入公司设定的银行卡。业务员或财务人员不得要求客户将现金打入自己账户或其他个人账户。凡发现存在打入个人账户的情况,营销总公司有权责令停止销售,并将该单位移交给其他营销员,同时不予计算业务费。如发现存在挪用货款现象,金额较大或挪用时间较长的,采取措施报公安部门处理。客户发生停产、半停产、破产或法定代表人逃逸、员工闹事等不良情况时,经办营销员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司,如不及时报告而造成较大损失的,承担该货款20%的损失费。赊销控制。(1)企业应收款采取总量控制或比例控制的方法,根据产品结构、历史规律以及市场标准制定公司的赊销政策和比例,将应收账款控制在销售总量和流动资产的一定比例范围,实行弹性控制。一定要将企业的赊销额度控制在风险可控水平之内,便于日常的控制。(2)设置应收账款警示线,当企业的应收款接近和达到警示线时,采取果断措施,停止赊销任务并积极催收货款,控制赊销风险。(3)定期分析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关注重点客户,必要时法务部门介入。

对账单由财务部出具,由营销员、法务人员或财务人员带到客户处核对,除核对相符的情形外,核对人员不得将公司账页复印资料及对账单留在客户处。核对账目原则上由业务员自己完成,至少每年度对一次账。如客户不肯签字盖章、账目有误或存在退货和其他账目不清的情况,由公司财务部和法务人员参与核对。对不正常的应收账款可以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防范风险。对于提货单回执和发票回执回收上有缺陷的客户,经办营销员要积极通过对账的形式来弥补其中的销售风险。定期进行客户回访,与关键客户进行交流,了解当前市场情况,对方下一步的投资计划、方向等,并及时将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公司,以调整公司的产品结构、目标、方向等。发票管理。(1)营销员直接带给客户增值税发票时必须收回发票签收单,交给客户服务部发票管理员。如发票未交客户或客户签收后遗失或签收单回执未交发票管理员,可以采取绩效考核扣款的方式或由营销员承担因发票问题引起的相关损失。(2)由客户服务部发票管理人员通过快递公司直接送达客户的发票,发票管理人员填单时应在内容栏写明增值税发票号码等字样,并将快递回单归入分户档案。(3)严格实行当月发货当月开票制度,杜绝发货不开票行为,拒绝客户不要发票要求降价等不合理要求。需要跨月开票的须由经办营销员申请并说明原因,经营销总公司总经理审核、财务部部长审批同意,交客户服务部发票管理人员备案后才能执行。坏账管理。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坏账准备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每年应进行坏账清理,如坏账确实无法收回的,经办营销员承担不超过该笔货款总额15%的经济处罚;严格执行坏账的财务审批制度,流动资产损失必须经公司股东同意;年末及时向当地税务机关进行坏账申报,取得税前抵扣审批报告。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应收账款,有无重大差错,是否存在、内部舞弊现象;检查是否存在应收账款已收回被占用的情况,特别是收回承兑汇票不入账的情况,确保应收账款回收;必要时对疑难应收款进行专项控制与督促催收。

我们集团经过多年的实践,对销售发货采取了动态信用风险控制的方式,每个月根据回款情况对客户的资信进行及时调整并根据调整结果发货,达到了对应收款的过程控制,将风险降到最低,值得推广。动态信用风险发货控制的目的是增强营销员风险防范意识,规范营销风险控制流程,提高营销员和管理者的风险控制意识,促进销售运营和应收账款回收,杜绝风险。动态信用风险发货控制的范围是账龄大于90天、应收款大于1000元的客户,或者2个月未收款、期末应收款大于1000元的客户。动态信用风险发货控制的流程。(1)将范围内的客户统计出来,作为信用风险受控客户,编制《受控客户明细表》,于月末报营销经理、总经理审批签字。受控客户明细表格式包括:营销员、客户、期末应收款、91~120天、121~150天、150天以上、平均账龄天数、是否受控(打√为不受控)等栏目。(2)将当月签字审批有效的,记入《受控客户明细表》交由客户服务部产品调度人员进行发货控制。也就是说,这些客户如果要发货必须接受控制,付清前面的货款才能进行发货。动态信用风险发货控制的方法。(1)营销员报货时,客户服务部产品调度人员根据《受控客户明细表》对营销员发货是否受控进行判断。如发货需要控制,客服部调度人员必须第一时间通知营销员发货受控情况。(2)当营销员得知发货受控但仍要求发货时,必须按要求填写《受控客户发货申请表》进行申请。营销员因故无法填写时,可委托营销内勤人员代为填写审批。受控客户发货申请表应列明以下内容:客户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单价、发货日期、受控原因说明、营销员情况说明、发货数量、销售金额、营销员(签名、日期)、营销总经理审核(签名、日期)、总经理审批(签名、日期)等。(3)填写人需按实际发货金额报相关人员审批,并将经过审批同意的《受控客户发货申请表》流转给客户服务部信用管理人员存档,客户服务部信用管理人员在接到经过审批的《受控客户发货申请表》后,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流转到客服部调度人员,客服部调度人员在接到信用管理人员确认放行信息后方可对该笔发货放行。(4)受控客户发生停产或有倒闭迹象的,经办营销员应及时向分公司经理、营销总公司总经理汇报客户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营销总公司总经理第一时间向事业部总经理汇报。并联动法务、财务等部门人员及时进行调查,迅速处理。客户服务部法务人员向办公室提出考核意见,由办公室对相关审批领导进行绩效考核。动态信用风险发货控制的优缺点。(1)优点:及时掌握应收款账龄,防范坏账风险;通过及时调整信用额度,使得应收账款处于动态管理局面,能有效控制应收款风险。(2)缺点:对客户信用政策过紧,可能影响公司销售额;审批手续较复杂;工作量较大,需要经办人员细心核对。企业在进行销售开发的同时更应重视和加强应收款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解决企业资金沉淀、节约资金成本、提高企业信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