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经济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8:22

村经济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经济绩效;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1引言

公共事业涉及一个国家在生产生活中的多个方面,良好的公共事业管理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绩效主要指的是对资源、经济分配及利用效率评价,立足于经济绩效角度,可以对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

2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在不同时期的经济绩效分析

2.1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始终为集体管理模式,农村社会的公共产品供不应求,农民又缺少表现公共产品诉求的空间与渠道,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缺少应有的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支撑,对于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农业经济的增速极为缓慢。有数据显示,1962—1978年我国的农业产品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5%,人均农业产品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6%;粮食生产总量年均增长率为4.4%,人均粮食生产总量年均增长率为2.2%。1957—197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率为2.5%,平均农业劳动力粮食生产量增幅为6.1%,平均每年递增率为0.9%。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壁纸从1∶8.3增长到1∶17.5,可见农业经济增长的缓慢。

2.2改革开放到农村税费改革

(2000年)前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进行税费改革的试点。税费改革前后,我国农业经济绩效的变动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将2000年作为重要时间点进行前后阶段的划分。改革开放到农村初步税费改革这一时期,由于改革开放效果逐步体现,其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下的经济绩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呈现出快速减缓加快下降的形式。相关数据显示,1978—1984年,农业产品生产的增长为52.5%,年增速为7.5%,农村经济增长速度较快;1985—1987年,农业产品生产的增长为8.2%,年增速为2.7%,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大大下降;1989—1995年,农业产品生产的增长为33%,年增速为4.7%,这一阶段的农业经济增长缓慢而平稳地上升,相较于上一阶段的农业经济增速有所提升,但依旧无法与第一阶段的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相比;1996—2002年,农业产品生产的增长速度为24.8%,年增长率为3.5%,农业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2.3税费改革至今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下的经济绩效

税费改革至今,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取消农业税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促使农村公共是因为管理制度调整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也存在农村组织机构冗员众多、义务教育水平落后、农村财政债务负担大等问题需要解决,但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更加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其经济增长绩效也愈加可观。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2002年发行6600亿元左右的长期建设国债,但主要投入到工业产业的发展当中,农村投入的比重仅仅占据经济建设投资的28.7%。2003年推动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带来了农业经济增长的拐点,2003年到2005年间,农村经济增长由原本的2.5%上升到5.6%,随后直到2009年,连续六年,我国的农村粮食生产都呈现不断提高的态势。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10616亿斤,相较于1998年的10246亿斤有了大幅度的增长;2017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12358.2亿斤,相较于2016年,增长了0.3%。尽管粮食生产增速放缓,但总量有了极大的提升。另外,相关机构统计,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增长率为8.0%左右,到2017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2元,增长8.5%。

3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变迁带来的启示

3.1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发展应当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在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制度发展方面,应该与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如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不适应,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发展进程。公共事业的管理需要以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作为支撑,将效率作为发展基础。公共事业的管理一旦离开效率,将无法保证公共服务的公平性质,是一项无法持续发展的公共事业。例如,在社会发展初期的人民公社阶段,当时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相对公平状态就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不相协调,导致那个时期的公共事业管理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公平状态。因此,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需要与生产力水平进行适应,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统一化。

3.2“公共服务平台”低效搭建是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针对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来说,搭建一个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效率可以在根本上影响农村的经济绩效。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过程中,应该时刻考虑平台的科学性、先导性以及前瞻性,一个具有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对农村的经济效益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动力支持和智力方面的支持,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公平环境。相对应地,一个低效率平台的搭建则不能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中各方资源保持公平有序的竞争。近年来,我国对于公共平台的搭建的效率和层次要求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从最初期的“解决公共产品的规模制约”到后期的“解决公共产品的结构制约”中就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公共服务平台的效率逐渐提升,将直接影响着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进而表现出越来越好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绩效。

3.3应当设立能够满足农村公共事业所需要的公共保障财务制度

就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而言,如果没有一份健全的政府财政性支出相关保障机制,就有可能让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绩效低下。对此,在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明确公共产品供给可以对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给予保障这一主要目标,让农村公共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所需经费得到充分满足。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对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予以构建,让农业农村现代化得到加快,农村公共事业是农村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在精神的指导下构建公共保障财务制度,在公共事业方面做到城乡融合,努力做到“城乡等值”。除此之外,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融资渠道进行积极拓宽,引导相关企业投资农村公共事业,可以制定减免企业税收、给予企业信贷优惠等福利政策,以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做到进一步完善。

3.4设立绩效导向型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在过去,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均有着投入型特征,投入效率、产出效率均相对较低,而投入决定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得到的绩效。在此条件下,如果想要得到较高的产出,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投入。在不同区域内,绩效差距之所以会出现,其主要原因是投入存在差距,对此,相关地方政府要构建起绩效导向型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关细则,利用制度的引导力和约束力促进我国农村公共事业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4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在不同时期的经济绩效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相关启示,在未来发展中,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发展应当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搭建高效“公共服务平台”、设立能够满足农村公共事业所需要的公共保障财务制度和绩效导向型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寻舸.从经济绩效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J].贵州社会科学,2010(6):114-119.

村经济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广东南海;农村集体经济;改革

中图分类号:F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取得巨大的发展成绩,形成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全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但是,近十几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部沿海省份在积极借鉴广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优势加于创新,发挥后发优势,逐步缩小与广东的差距,甚至涌现出一些更为先进的做法。令人可喜的是,广东并没有停止进一步改革的步伐,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有必要加于系统整理,总结完善,并进一步推广。

一、南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的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海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包产到户分配到农户经营的土地集中到村经济联社统一规划利用,以土地或在土地上建好厂房、商铺后对外出租,这种变化促进了南海工业化进程,也使南海农村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其做法在当时引起了中央有关部委的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蒋省三、刘守英撰文肯定了南海的这一做法,并指出随着集体经济实力变得越来越庞大,其运行和资金的有效管理将出现新的隐患,必须进行新的改革。为进一步厘清和明晰农村各类组织的职能和关系,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保障广大社员的利益,近年来,南海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改革。

(一)深化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

以开展“两确权”(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和股份固化工作为重点,深化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对农村集体资产认真清产核资,全面盘点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依法界定其物化资产权属,开展所有权、经营权“两权”的登记、确权和颁证工作。二是重新核实农村人口,依法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建立管理台账,明晰了持股、非持股两类村民的权利和义务。三是改“股权到人”为“量化到人、固化到户”,股份以户为单位进行管理,允许继承、赠与,不许转让、抵押、抽资退股,因婚丧嫁娶而致股权变动在家庭内部调配。通过这一改革,进一步厘清农村集体产权和股份的分配关系,打破以“村民”身份作为利益主体的分配制度,实现股权从频繁的动态调整向长期的稳定规范转变,使股民利益得到稳定保证,为村民持股进城创造条件。

(二)深化集体资产监管制度改革

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和财务监管平台建设为重点,深化集体资产监管制度改革。一是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发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将村组两级集体资产交易合同(包括出租、转让、项目工程等)以及镇级公有资产和项目工程全部纳入平台,实行阳光交易,实现了集体资产所有权、发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离”和管理、交易、监督“三统一”。二是在佛山市农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村财务监管平台,采取“出纳驻村、会计驻镇、集中会计核算、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模式,将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合同、债权、债务、会计账、出纳账以及各项集体收支全部纳入平台,进行全程动态监管。通过“两个平台”的建立,进一步实现集体资产管理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由分散型向集中化的转变,有效保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深化村级管理制度改革

以推进政经分离为重点,深化村级管理制度改革。一是明晰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各自职能。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改革基层管理体制,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群众自治工作,不再参与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但对集体经济组织履行监管职能;集体经济组织股份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负责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接受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和财务监管平台的监督。二是坚持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独立选举并创新选举方式。村(居)委会领导成员逐步实行在常住人口中选举产生,经联社社委会领导成员在具有选举资格的本经济组织成员中选举产生;规定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民委员会领导成员不能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交叉任职,村(居)党支部副职或委员与经联社、股份经联社的社委会可以交叉任职;错开村(居)党组织、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换届选举时间,实行选举分离。三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村(居)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分离后,村(居)“两委”办公经费和成员薪酬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开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工资收入及办公经费在换届选举前做预算安排,交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通过这一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各类组织的职能和关系,推动行政事务、组织事务和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事务三分离,有效预防村(居)党组织和自治组织被经济组织“绑架”,提高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南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的做法

综观南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的整个进程,除了制度设计比较系统完善以外,政府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指导和服务功能的发挥起到关键的作用,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南海区政府形成并熟练运用了以下几点经验做法。

村经济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要求;任务;调查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国家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村在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目前迫切需要在现有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上给予加强。对此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1.农村经济总体管理要求

对于农村经济上的管理应该具备整体的管理思路和要求,必须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以及农民收入上的增加,同时在落实农村经济行政管理的主体职能的前提下,保持行政管理、监督以及执法这条主线,实现农村在经营体制上的创新,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我国“三农”政策的具体规定,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上的经常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并不断探索经济管理中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方式,实现经济管理中的农村集体资产上的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以及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2.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2.1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

在财务和资产管理方面,首先必须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监督体制,在加强对农村财务民主管理的同时实现对审计职能的强化,并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积极的推行农村的开机委托的制度,在有能力的地区做好电算化试点,并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上管理,确保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以及集体财产上的安全。狠抓农村财会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2.2实现农民负担上的切实减轻

2.2.1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

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管理档案,确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其次,适时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切实农村维护承包双方合法权益。三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抟,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村尽可能获得较多的比较利益。

2.2.2农民负担的减轻方面

主要需要对农民负担实现监督管理,当前农民的减负问题基本落实,主要是需要对农村负担反弹的防治,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内容上,包括对资金筹集和劳动统筹上的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负担检测、负担以及负担事件的查处以及归责等方面的问题和落实,同时需要对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进行强化,并对相关制度进行落实和健全。

2.3实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面,需要紧紧围绕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依照农村市场发展的具体要求实现多种形式上的农民专业合作,做好相关专业合作上的示范和试点工作,重点加强当地的规范和培育工作,对专业合作上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做好相应的推广工作,从而提高农民对农村市场的进入程度;而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首先要实现对工作机制的转变以及机构队伍上的稳定,并对社会化的服务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实现积极的探索,还包括对民主管理制度以及灵活的服务机制进行探索,从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3.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上的加强

3.1提高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目前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实阶段,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方面,将我国有关的农村政策切实落实,并实现其政策的经常化、制度化以及长期稳定,这是目前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利益、极大限度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农村矛盾的重要关键和保证。这就要求各地各级农业部门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对农村经济管理实现高度的重视,并加强相关的指导和领导工作,将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此外各级的党委以及政府也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保证相关管理工作在经费、设备等条件上的齐备。

3.2加强经济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经济管理机构需要按照政府以及党委的相关要求,首先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健全,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同时实现对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在各乡镇基层,经济管理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编制,定岗定员,确保所有的地区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经济管理工作。根据目前国家所提出的农业技术推广办法,将业务经费以及人员经费都纳入到经管的财政预算当中。农经管理机构需要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督和管理工作,实现农经工作中的强化和改善。

3.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农经执法水平

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农经执法责任制度。各地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依据当地的分工,履行好自己的农经执法职责。二是建立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

3.4加强调查研究

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农经管理要转变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涉及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系统的调查研究。同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信息化的新要求,继续加强农经统计信息工作,搞好统计监测体系改革,及时做好农民收入统计汇总分析工作,为党委、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3.5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加工业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围绕优势产业带布局和加工企业发展要求,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争取国家的支持。抓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联接龙头企业、市场的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载体,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

4.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下需要围绕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落实农经行政执法的主体职能为基础,以强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行政管理为主线,以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与时俱进,全力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方向发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新方式、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建立一个有预见性的经济管理体制,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长久稳定。

【参考文献】

[1]康华.多策并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乡镇经济,2005(07).

[2]韦敏.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云南农业,2010(09).

[3]郝丽霞.农村人力资本非农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

[4]王玉亮.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实质[J].历史教学,2006(9).

村经济管理制度篇4

新农村建设是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而开展的一项工作。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进行改革,还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并且寻求科学合理的手段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质量的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另外,相关部门应当对农业生产格局进行调整,建立节约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保护林业、牧业、渔业等资源,为农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是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第一,根据相关法规制定合理的农村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尤其应当注意对农村集体的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务必保证三资管理的公开、透明,这样才能保证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第二,结合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指引方向,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尽量减小农民的压力,保证农村的和谐发展。第三,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国家的新增政策,并且尽量利用这些政策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其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涉及的资金方面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包括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而由于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每个方面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妨碍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村资金存在使用不当、资金被侵占等行为,不仅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2]。

2.2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数量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因此只有通过新农村建设让农村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对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不能主动寻找并发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别说对其进行改进了,这种行为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不能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应有的支持,妨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有待强化

当前,在农村土地管理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原因。比如,部分农民或者土地承包人员不能严格遵守土地承包的相关规定,随意更改土地用途,在规划为农田的土地上进行房屋建设;土地承包流转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而且相关的调解制度不够健全,在出现相关的土地承包流转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调节,影响了农村的和谐发展[3]。上述原因影响了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

3.1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农村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资金的管理,为新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制定资金管理制度时,应当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村资金管理的具体流程制定涵盖整个流程的资金管理制度。对每一笔筹集、使用的资金都要进行详细的登记,并且根据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制定资金使用预算,将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在资金使用方面,应当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并且建立经济审计制度,由相关部门对农村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3.2强化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认知

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充分认清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当中,主动寻找并发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应有的支持,从而保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应当加强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够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信念,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当中[4]。

3.3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工作

针对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保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农民或者土地承包人员都能严格遵守土地承包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划情况使用农村土地;保证土地承包流转能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并且健全农村的调解制度,及时调解出现的土地承包流转问题,保证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农民能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农村土地管理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保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这也是保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实现的基础条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认知、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等,当然除了这些外,相关部门应当持续探索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马秀梅.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8,49(22):151.

[2]谢钰.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J].新农业,2017(23):36~37.

村经济管理制度篇5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1.认知水平不足

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中,需要设立专门的农村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限制,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认知水平偏低,农村经济管理中,多数工作人员认为土地承包制和财务管理制度实际意义不突出,无法有效降低农业负担,影响到工作效率。故此,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无法有序开展。

2.管理体制不科学

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中,由于管理体制不科学,未能顺应时展需要,加之管理理念较为陈旧,所以实际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工作效率不高。最为典型的表现为经济管理方式单一、陈旧,无法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如果农民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甚至产生更加严重的矛盾,这些问题,多数是由于管理体制不科学导致。

3.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偏低,生活条件较之城市而言存在明显的差异,很多专门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切实履行职责,严格遵循制度要求,切实将工作落实到实处,文明执法。尤其是在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不高,无法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制约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4.农村债务负担严重

纵观当前我国多数农村地区来看,债务负担严重,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甚至会对农村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影响。究其根本,是由于很多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农村财政工作出现问题,甚至负担着较为沉重的债务问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对措施

1.加强农村经济管理认知水平

在新时期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尤其是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有针对性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农民切身利益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增加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此,相关农业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推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

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为了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应该健全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促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渐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3.打造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应该协调各级乡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吸收更多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切实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还应该建立工作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4.降低农村债务负担

农村地区债务较为严重,在无形中给农村基层单位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制约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基于此,可以通过精简人员,降低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同时,还应该加强债务审批制度的完善,综合经济能力,有针对性提升农村经费的利用效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村经济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2-0040-01

随着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可喜的成就,解决了十多亿人口吃饭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迁,使得农村生产滞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如何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1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地方领导、农村干部和居民对发展意识的缺乏

俗话说:意识决定出路。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进程。近年来,中央出台了相关的农村经济管理政策,逐年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投入,这些都表明了农村经济管理地位的重要性。但是,国家政策只是针对一般情况,对于特殊地区、特殊情况来说,相关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由于某些地方领导对农村经济管理认识不足,在落实国家政策的时候不懂灵活运用,从而使得当地农村的农业发展一直滞后,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表现在一些农村干部、农村居民身上,发展意识更是缺乏,如:(1)受到陈旧的体制观念的影响,我国在建国初期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得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对发展持对待观望、吃饱喝足就满足了的态度。(2)由于农村基层领导人缺乏理解当地的农村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这将导致缺乏能源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

1.2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虽然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正在改善,但农村经济管理仍然落后,还有一些缺点。对于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应配套制度不完善,有些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其正常功能。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的利益结构越来越复杂,农村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样化。这些现象的出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在风险和挑战方面,例如:农村经济本身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面对突然的改革,农村利益将出现严重的纠纷和矛盾;缺乏专业人员制度的经济管理,现有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人员不能尽职尽责,而且缺乏专业知识素养,加上本身对农村经济结构缺乏实际了解,在做出某些决定的时候,缺乏立足实际、铺下身子、迎难而上的韧劲。

1.3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撑

资金问题一直是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相关政策为农村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增加了资金投入,但在实际筹划中,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很窄,除了政府会提供一部分的补助之外,很难找到其他融资渠道,这也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能否正确对待农村经济发展的态度有关。除此之外,农村经济发展在资金管理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村集体资金、集体资产不明确,在承包租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很容易造成集体资财的损失;二是农村集体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一些管理盲区;三是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对资本的升值,对资产升值的升值比较差,缺乏强烈的资本管理意识,这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多投Y少回报”。

2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和创新

2.1重视和做好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往往只注重于企业和工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许多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才也不愿意驻扎在农村,这就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更加缺失。鉴于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简单,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长期认知,大多没有农业经济的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商业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等也不是很了解。我认为: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人员培训计划管理,为专业管理人员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使农村经济发展专业能力结构更加合理;定期组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接受新知识的影响,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为农村经济管理带来新的思路。第三方面,在农业生产中要学会利用农业现代生产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释放更多的劳动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2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一套系统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做保障。首先,要求农村管理人员合理配置,及时登记和确认有关职位,以便明确分工,使每位经理有明确的任务,从而使其职责和提高管理效率;技术推广,涉及农业技术推广事务,商务和业务人员应纳入财政预算财务管理的同时开放,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三要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构,健全对农村经济资金流动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农村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防止因权力滥用而滋生的腐败现象;四是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建立执法责任制度,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和执法责任制,以确保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有效执行;建立明确的工作规章制度,如,公章使用、票据管理、村务财务公开、土地租赁承包、集体资产处置等等,都要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转。

村经济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应对措施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组成的主体部分。农村经济管理的效果直接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政府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投入了很大的关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也加大了资金的投入,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远远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农村经济管理的研究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加紧研究解决措施,真正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1.1农村财务和资金管理制度的建立

我国农村的经济管理体系还有很大的欠缺。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发展体系,完善财务政务和资金管理制度,增加配套设施的配置,能更好地符合监督管理机制的要求,使政务和财务更加公开透明,在根本上解决村民与干部间的矛盾。因此在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上进行科学的改进和优化,促进各方面资源的合理运作,管理好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体系,从而保障集体财产的安全。

1.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即在保障农村土地的用地数量、土地的承包和转包制度不改变的状态下,对农村土地做好规划,合理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利用机械设备提高土地的产量,更好地加强土地的利用,提高土地的产量。

2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的突出问题

2.1农村经济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涉及到农村土地的管理、农业结构的调整及财务的监督审核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想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在行政执法上做好保障工作。但是在目前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中,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如集体财务的公开审计、土地的转包合同纠纷等,出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或者依据不足从而效率低下。

2.2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水平低下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选拔优秀的管理人员。大多数农民世代在农村,对于务农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很熟悉农作物的特性、当地的土地条件和气候的影响,但是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文化程度低,不能与时俱进,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时改变土地管理理念。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审计及行政管理等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和农民群众打好交道。但是实际过程中,政府虽然设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也有相关专业人员来管理农村财务,但是综合素质整体不高,从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3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3.1健全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一方面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虽然政府对“三农”问题很关注,一直有财政拨款,但还是不能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加大财政补贴的比例,同时也要通过农村信用社贴息贷款及小额放贷的运作,增加信贷投入的比例,使农民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优化财务的运行体制。在税费改革后,农村的集体收入表现为入不敷出,沉重的债务给农村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针对债务负担,要利用简化农村经济管理的组织机构、降息减负等多种方式来化解债务,从而保证管理的正常运行。此外,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农民群众的监督管理,使集体资产的使用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

3.2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村经济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管理有效措施

农业经济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在整体上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为此,我们要积极的寻找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让农村经济有力的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经济管理简述

在我国,农业对国民经济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而农业问题关系到了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深入的了解农业、深入了解农村经济。

农村的经济管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以当地的市场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国家在经济上的政策方针等为基本依据来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自觉的宏观管理活动。而具体来说,这种宏观管理活动就是要时刻以国家经济在总体上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同时,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基本条件以及市场环境等,以此来确定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对生产资料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不同的环节,以及信息等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要素进行计划、决策、控制以及组织协调等,从而实现大力的推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向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并不是完美的,它并没有积极的适应当前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所以其管理上还是存在着一定问题的,所以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效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所以,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们要积极的找到当前尚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方便我们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1.农村基层领导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力度不足

我国中央领导机构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是可以从其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等看出来的,这些规章制度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规定都非常的明确,但是,这些文件到达了地方并没有引起基层领导干部的足够重视,所以导致了执行力度较差等问题的出现,自然农村经济管理就不见效果。这种问题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基层领导的思想还是停留在老的状态中,并没有把自己放置在为人民服务的位置上,同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在整体上看来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对经济管理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及要求,从而造成了很多的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大部分政策都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其二,就是当地的基层政府没有真正的了解到,农村经济管理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适应时展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还没有完全确立和形成一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管理观念以及管理体制,当前农村管理制度中现有的管理格局以及管理体制同现在快速发展的农村社会、变动速度不断加快的农村社会结构、农民多元化以及利益结构不断复杂化的变化发展等要求不相适应。所以,这种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就导致了很多的经济管理活动没有执行的依据,给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经济管理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从农村经济在机制管理上也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尤其是在协调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维护农民利益、农民诉求的表达等矛盾与纠纷的处理机制等存在的缺陷比较明显。

3.农村基层管理人员执政能力有待提高

农村的基层管理人员在执政水平以及执政能力上还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当前,在职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还比较单一,尚不能适应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给农村经济管理带来的新要求,同时,他们的思维意识也不能够适应当前农业发展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要求。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

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以及阶段性的特征集中反映。这种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平衡以及不持续的问题还是会存在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1.提高基层领导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度

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管理,各级领导都应该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度,县、乡两级的党委和政府应该对各级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以及进行管理工作的部署。同时还要加强在岗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村镇的领导,让他们认识到农村经济的规范化管理对当地整体经济发展的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意义。同时,要积极与村民联系,做到民主监督、全员监督,进而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2.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是合理的规划、首要是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增加收入、而保障则是管理体制。所以,农村经济管理的中心工作就应该是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行管理方式的转变,大力进行制度的创新以及体制的改革,建立一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中竞争机制的经济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在日常工作中要勇于积极探索,寻找出农村经济管理的新途径、新方式以及新方法。而在管理体制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切实转变农业发展的理念,积极的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实现转型。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就要积极的转变农村现有资源的利用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从而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次,要积极的拓展农业产业的链条,实现农业产品多元化的深加工;拓展农业的产业功能;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通过深加工等来转变农产品形式,进而拓宽其销售市场,最终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从村的产业稳定发展。最后,要想办法提高农业的转化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业的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和农业的竞争力以及发展能力等。

3.完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

这种群众利益的维护机制一定要是在政府主导之下进行,所以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要积极的形成一种科学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节处理、权益保障等机制,用这些机制来实现各个方面利益的统筹与协调,从而妥善的处理人民内部出现的矛盾,要坚决地纠正那些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同时,政府还要强化自身的服务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保证能够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保能够凝聚村民的意志,代表村民的利益,积极的引导农民参与到经济管理活动中,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经济的经济事务管理,进而发挥农民群众在经济管理中的基础作用。除此之外,为了要保证经济管理的民主化,一定要健全农村村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农村事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真正的把民主监督落到了实处。在进行这些建立和完善活动时,领导干部还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存在问题隐患也要采取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真正的成为人民的公仆就要做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倾听群众呼声、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从近些年来我国对农村地区的政策以及管理活动中可以看出,建设服务型的政府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完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4.建立基层经济管理队伍

在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对经济管理干部的培训,这是基于管理干部提高了经济管理意识基础上而进行的一种综合知识和能力上的培训。通过这种方式,为农村经济管理创造一支具有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勇于开拓创新的农村经济工作队伍。要鼓励经济管理干部参加较高层次的培训和教育,并为他们提供更多参加再教育的机会,提升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让经济管理人员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把握和运用当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领导干部还要起到一定的带头、导向、典型示范以及辐射等积极作用,促进和引导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创造学习。建设了农村经济管理队伍之后,还要保证其稳定性,只有稳定的管理队伍才能够从基础上保证经济管理和发展的稳定性。所以,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的乡镇政府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定岗、定编、定员,从而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专门的经济管理人员,不会导致经济管理工作出现空白状态,保证责任制度的完善。最后,要完善和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以及程序,完善专家咨询制,要积极充分的应用人民群众以及党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正确地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决策方法和技术来进行经济管理行动方案的选择。

5.发展农村的产业化经营

加工业的发展是我国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要加强农村的经济管理,就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积极的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加工基地的选择要重点进行。因为建立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头作用,对整个地区的产业化经营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种子、蔬菜等龙头型经济作为重点,积极的进行策划,并为其发展寻找政策上的扶持,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为此,社会上对农村经济管理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也主要对我国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农村经济管理有效措施等进行了简单的论述,还望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劲松.2011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12年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2012(02).

[2]曹明贵.农村应对循环经济的对策思考[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01).

[3]赵宇.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J].价值工程.2011(03).

[4]蒋希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1(07).

村经济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针对这种现象,要想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理论的研究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1-2]。

1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基于农业经济管理的视角,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来看,要想不断促进经济发展,首先应该在整体上提升个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这种积极性需要满足个人需求,从而使整个社会受益;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明确了农村经济发展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确定农村经济市场主体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经济政策的改革,同时对于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农业经济管理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条件,同时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明确方向,有效保证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农村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制度保证。一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行为进行合理规范。将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而且还能实现对农村经济发展行为的合理规范,这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二是对农村经济发展制度进行合理优化。通常情况下,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而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制度进行明确,同时还能对农村经济发展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优化作用,从而使社会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三是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一定要全面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全面实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4]。

3有利于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制约问题

将农村经济管理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解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出合理的农村发展方案。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出完善的农村发展方案,保证方案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方案可以得到全面实施,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对农村发展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应该对其中存在的制约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将农村经济管理方式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可有效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各项危机问题,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农村资源。三是有利于缓解农村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是目前非常突出的问题,为了对这一矛盾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至关重要[5-6]。

4结语

村经济管理制度篇10

目前村级经济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村级财务经济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村级财务经济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从乡村中选举出来的,由各个乡镇政府进行任命的,乡镇的财务经济的主管部门对其人事变动的影响很小,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不利于其选派有经验和专业扎实的人才去从事乡村的财务经济管理。由于大部分乡村经济管理人员从农村选拨出来,他们不仅要从事村级经济管理,还要从事农业生产。这就导致了不能专心于财务经济管理中,专业知识的不足也导致了在财务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不能合理的处理相关的问题,乡村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是目前造成诸多管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村级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监督机构就农村财务经济管理现状来讲,农村的各个乡镇的主管单位都不相同,有的乡镇是由农经部门管理,而有的是直接归财政所管理,这样导致管理相当混乱,不利于统一管理。乡镇农经部门主要是负责农村财务管理,财政部门很难插手。但乡村的财务票据又是由财政部门管理,农经部门管不了,这就会出现村级收取企业租赁费而开的收入票据,财税部门不允许企业抵成本,对村级财务状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规范农村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一)提高村级财务会计队伍素质首先要制定一个财务管理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不单单从乡村选财务人员,可以向全国各地招聘合格人才,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其次,乡村的整个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要稳定,专门的岗位安排专门的人进行管理,不实行一人多岗的措施;最后,要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财水平和能力,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村级财会人员学习村级财务的相关知识。(二)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村章监管制度乡村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单独的对乡村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管控,让更多的村民参与,时常听取乡村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第一时间掌握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广泛的听取群众的意见,针对特定的问题制定出完善的对策,增加群众参与的热情,鼓励他们监督和提供宝贵的意见,扩大群众的监督权力,对不称职的乡村干部要及时批评改正,推行公开的财务制度,真正的处理好乡村经济管理工作。(三)完善经济管理体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1.实行收入申报、支出审批制度。实行收入申报制度,各村在“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设立收入台账,村级一切收入必须及时、全额并以现金的方式缴入镇代管账户统一管理。支出审批需要村级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度、正规发票使用制度和报账制,备用金主要用于村级日常生产管理性开支。2.实行费用开支限额制度。各村每年的招待费要严格控制在镇党委、政府所规定的限额内,鼓励零招待费;当月的招待费要当月结算、审核、记账、挂账,超期的招待费不能下账;所还往年的招待费要记入本年的限额,用完为止,不能超额;严禁招待费限额跨年度使用。3.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每月结账后,各项收支单据交由民主理财小组审理,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否决不合理开支,民主理财小组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四)建立统一核算制度的严格管理建立统一核算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是乡村经济管理最重要的方面。统一核算标准,规范村干部发放各种补贴标准,乡村在有资金发放的同等条件下,先发工资后发补贴。(五)完善村级管理中固定资产相关台账的设置目前,在村级经济管理中,固定资产等相关台账的设置混乱,文本合同不规范,财产账簿不健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利于新农村的的建设。1.加强村级固定资产公开力度,解决当前财务公开只看重资金方面而忽视了资产方面公开的问题。2.建立村级固定资产处置公示听证制度,村级固定资产处置要公示,重大固定资产处置方案要进行听证,及时听取群众意见。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资产管理台账,及时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实际情况。4.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账务处理要及时、准确、规范,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杜绝以收入抵算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现象,对账外资产要及时转入有关会计科目,谨防集体资产流失。5.加强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入账前审核,避免白条或工程协议等不合规票据入账,有效堵塞购建环节中存在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