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9:43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篇1

方法:口腔健康可通过对居民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讲解保护口腔健康应掌握的知识,生活方式关系着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结果:从而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吸烟、饮酒都是可以威胁口腔健康的问题。

结论:对居民讲解口腔健康的知识有利于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1],对口腔健康有所了解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口腔健康不容置疑。

关键词:口腔卫生口腔卫生口腔健康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3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上涨,居民寿命普遍延长因此也提高了健康知识的学习,而健康知识应从口腔健康开始做起常言道“病从口入”,卫生部门应提高口腔健康以及口腔疾病的防御,从中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和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针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口腔健康应改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

1相关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居民口腔健康卫生的调查,一些居民因不了解口腔卫生的知识不注意口腔健康,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感染可以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食物不干净等都可以引起口腔疾病,所以对口腔卫生及口腔健康应提高了解程度。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预发口腔健康注意口腔的卫生。

1.2保护口腔健康的方法。口腔卫生保健可以通过宣传从而让居民对口腔卫生有了解,保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口腔卫生如:饭后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做一些日常的护理保证口腔卫生的健康,大多数居民对口腔卫生的理解都不是十分正确的[2],注意口腔卫生可以从日常饮食开始护理,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饭后漱口,居民在口腔疾病预防的理解还是存有误区,应该对居民的口腔健康理解与知识提高认识。

1.3老年人口腔卫生。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正在加大,而老年人在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上缺乏知识性和理解性,从而形成老年人对口腔卫生不了解引发口腔疾病,老年人口腔卫生应引起关注,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口腔卫生和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口腔内牙齿老化,导致口腔内存有异物应在饭后漱口清理口腔内的卫生,保持口腔清晰预防口腔疾病,形成良好的保持口腔卫生的习惯。

1.4口腔卫生。口腔卫生给很多居民带来困扰,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口腔内的健康,提高口腔卫生的认识程度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对口腔问题的关注性。从而了解口腔疾病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口腔健康的推广可以让居民对口腔卫生有所重视[3],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保持口腔卫生清晰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自我保护口腔卫生的形式,从而得到良好的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2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的健康可以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的健康以及身体健康,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要坚持刷牙、饭后漱口从而保持口腔内的卫生,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物的卫生以免对口腔造成伤害。口腔卫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居民,因为口腔疾病属于常见病发率无年龄界限,所以保持口腔卫生极其重要,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口腔疾病绵延扩大形成口腔溃烂,提高居民对口腔健康的了解,改善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合理预防口腔疾病的爆发。

2.1口腔卫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居民健康问题也在进一步的困扰着我们,口腔卫生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口腔卫生是不容小事的如出现口腔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保持口腔的清新以及口腔的健康,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复发效率也是较高,所以应该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方生口腔疾病,提高对口腔卫生的认识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

2.2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危害不可忽视,不注重口腔的卫生会引起一系列的口腔疾病或消化道疾病,针对口腔疾病的症状应保持[5]口腔的清晰,养成良好保持口腔清洁的习惯可以预防以及避免口腔疾病。远离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内清洁,口腔健康检查可以起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不注意口腔卫生可能引起口腔溃烂或更严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的感染发病率极快要及时治疗,居民初患口腔疾病时应及时的进行口腔卫生的治疗,避免口腔疾病进一步的蔓延形成更严重的口腔疾病。

3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发展极快居民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口腔卫生健康进一步的了解,注意口腔卫生的健康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卫生关乎着居民的口腔健康极其重要,所以应该保持口腔内的清晰远离口腔疾病。提高对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疾病的认识,合理的保护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口腔疾病以及口腔保健现在正在逐步进行完善。

4结果

口腔卫生以及口腔健康的价值[6],口腔疾病的爆发时间短无季节性蔓延的快,所以提醒广大居民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清晰的口腔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不规则的生活方式是引起口腔疾病的关键如吸烟、饮酒、都会造成口腔疾病。可以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口腔疾病,戒烟和戒酒可以很好的对口腔起到保护作用,口腔卫生的健康应引起广大居民的重视,从而形成口腔疾病的预防有良好的作用。

5探讨

针对口腔卫生以及口腔疾病进行探讨,口腔卫生是口腔疾病的发病因素。所以,居民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内清晰,从而达到预防口腔疾病的效果,注重口腔卫生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在针对口腔保健的过程中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居民口腔卫生是维持居民口腔健康的前提,保持好口腔卫生才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晟利,李兵,李海清,等.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06):892-894

[2]朱晨曦,倪荣,刘新功等.城市失能老人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06):656-657

[3]周怡,丁彩艳,丁亚萍等.大学生口腔保健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02):88-90

[4]文斌,黄彦,何予敏.对围产期妇女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江西医药.2010(03):239-240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篇2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电视/广播(27.9%),报刊/杂志/科普读物(15.0%),家人/朋友(19.4%),医院宣传栏(21.3%),口腔医护人员(6.1%),社会健康教育活动(2.6%),学校(5.7%),其他途径(2.0%)。

末次就医原因

见表3。

口腔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腔卫生及牙齿状况满意,认为口腔健康问题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饮食(47.1%),发音(23.5%),外貌(29.1%),自尊心(27.7%),社会交往(32.2%)。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篇3

【关键词】小学生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中图分类号】R78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01

龋病、牙周病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龋齿列为危害人体健康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并把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威胁着成人的健康,同时也导致儿童龋齿等疾病的发生。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受到家庭环境、家长文化素质、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口腔卫生行为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对此,我们在口腔试点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进行口腔状况检查和口腔卫生知、信、行问卷调查以检验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辽宁省营口盖州市口腔试点学校三、四两个年级学生共528人,其中男300人,女228人,年龄8~10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采用设计调查问卷,经过统一培训的班主任做填写说明,由学生自行填写,采取当场发卷,立即做答,当场收卷的方式,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各调查1次:2008年3月发放调查问卷522份,回收有效卷507份,有效率97.13%,2009年5月发放问卷528份(同一批学生),回收有效卷514份,有效率为97.34%。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基本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健康行为。

1.2.2口腔普查干预前后对试点学校学生进行口腔状况检查,所有的检查由口腔专科医生实施。

1.2.3干预方法

(1)健康教育:通过宣传资料、宣传专栏、定期为学生上口腔保健课及举办口腔卫生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方式,为学生传授系统的口腔卫生知识,促进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2)干预性治疗:督促患有龋病的学生及时到医院治疗。

1.2.4统计学分析

采用paSwStatistics18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干预前后口腔知识知晓率情况

干预后,学生对“一生有二副牙齿”、“乳牙有20颗”、“经常吃甜食会损害牙齿”、“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和“正确的刷牙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96.89%、94.94%、98.05%、97.28%和86.38%,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

2.2干预前后对待口腔疾病态度变化情况

干预后,认为患有龋齿和牙病应该就医治疗的学生分别为86.96%和80.54%,均比干预前显著提高(p

2.3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形成变化情况

干预后,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每天刷牙2次或以上”、“每次刷牙时间3min以上”、“每次更换牙刷不超过3个月”和“定期口腔检查”的形成率分别达到95.72%、81.71%、89.11%和92.8%,均高于干预前(p

2.4干预前后学生患龋状况

干预后,学生患龋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而充填率有所提高。其中,干预后乳牙患龋率显著降低,恒牙充填率显著升高(p

3讨论

3.1结果显示

(1)经过一年多系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其中“一生有二副牙、经常吃甜食会损害牙齿、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等知晓率≥96%,已达到了《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1―2010年)》提出的目标,表明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必需的、通过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从而在行动上有所改进,使以前一些不正确的卫生习惯得以改变,表明行为干预是有效的。但调查结果也表明,还有近14.12%的学生还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更谈不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这说明部分学生对刷牙缺乏足够的认识。刷牙是每个人日常的自我口腔保健措施,能有效地预防龋齿,因此应从小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2)学生乳牙患龋率明显下降,但充填率提高不显著,这一方面与家长对孩子的牙齿特别是乳牙龋病重视不够,认为乳牙始终要被恒牙替换,治疗不治疗无所谓,没有认识到口腔保健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与人们口腔保健意识淡薄、保健知识欠缺有一定关系。

3.2学校教育

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模仿性强,求知欲高,可塑性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2]。学校应将口腔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日程,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培养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改善口腔卫生状况。

3.3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小学生口腔卫生行为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因素,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3]。因此,开设家长课堂,或利用家长会对其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从而带动、督促子女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阳.论医学模拟教育平台构建与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68-69.

[2]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621-1623.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篇4

【摘要】目的:了解固原市原州区小学生(7-9岁)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探讨预防口腔疾病及提高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3000名在校小学生(7-9岁)进行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7-9岁)多数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为70%以上,部分知识知晓率过低。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以口腔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

【关键词】口腔保健;知晓率;小学生,调查

【abstract】objective?UnderstandtheYuanzhouquGuYuanpupils(7-9yearsold)oralhealthandoralhealthcareknowledgeknowsrate,topreventthediseaseandoralhealthcareknowledgeknowtherateofeffectivemeasures.methods?on3,000schoolpupils(7-9yearsold)fororalhealthknowledgequestionnaire.Results?pupils(7-9yearsold)mostoralhealthknowledgeabout70%,partforknowledgeabouttoolow.Conclusion?Shouldfurtherstrengtheneducationmainlywithoralhealthstudyofcomprehensivecontrolstrategy,improvestudents,parents,andeventhesocietyasawholeknowledgeaboutoforalhealth.

【Keywords】oralhealth;knowtherate;pupils;investigation

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是国家实行的民生项目中衡量儿童口腔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健康教育对口腔保健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口腔预防保健重点人群是儿童。为此,我科于2011年3月至5月对固原市原州区3000名小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随机原则抽取了原州区三所小学,39个班级,检查人数3000人,平均年龄为7-9岁,男女生比例为1:1。

1.2方法:设计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以了解本区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表根据“2010年度固原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求的的口腔保健知识内容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数、牙膏的使用、六龄牙的定义、窝沟封闭的意义、吃糖的危害、牙疼的处理办法等口腔知识等[1]。为了便于统计,采用选择题型,当面由受试者本人独立填写问卷,完成后立即收回,有效答卷100%。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73.5%的学生选择横刷和竖刷结合,有7%的学生选择横刷法;有76.2%的学生选择每天应早晚刷牙各一次;有51.2%的学生知道应该选用含氟牙膏刷牙;知道“六龄牙”是6岁萌出的恒牙者为22.8%;81.6%的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窝沟封闭,不知道窝沟封闭能预防龋病;有77.4%的学生认为刷牙能预防龋齿;有86.3%的学生知道吃糖能导致“虫牙”;有67.3%学生认为牙疼时应该去医院找医生,21.2%的学生认为只要忍一忍就过去了。

3讨论

3.1口腔卫生方面:有73.5%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76.2%的学生知道每天应早晚刷牙各一次;半数学生懂得选择含氟牙膏有益于牙齿健康。结果表明: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的日益重视,一些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已为小学生逐渐接受。这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有了明显提高,但按照《2010年度固原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需达到85%的要求仍有待加强。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可塑性强,从小接受正确的口腔卫生教育,能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且使口腔保健知识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影响社会。

3.2龋病的预防及处理方面:有86.3%学生知道糖是引起龋齿的原因,77.4%的学生认为刷牙能预防龋齿,61.3%的学生认为牙疼时应该去医院找医生,只有31.2%的学生认为只要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些结果表明,更多的小学生对龋齿的预防意识增强,也能正确的处理龋病的发生,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一些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淡薄、口腔保健知识欠缺、依从性差,虽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龋病,却不肯引导其积极接受治疗,这主要与口腔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有些治疗方法也不易为学生和家长所接受有关,致使干预性治疗不能顺利实施。以上结果符合wHo口腔流行病学资料库和相关的多项调查结果,表明龋病在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统计,我国乳牙龋齿患病率高达60%-80%,恒牙龋齿患病率亦在40%左右,严重危害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今后对这些方面的宣教教育仍不能松懈。还应当加强对细菌和牙齿结构缺陷与龋病关系的宣教,使更多学生对龋病病因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降低龋病的发生率。对小学生们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在龋病还在萌芽状态时就积极处理,使龋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3.3部分知识点的知晓率过低:多数学生对口腔基本常识缺乏全面的了解,81.6%的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窝沟封闭,不知道窝沟封闭能预防龋病,只有22.8%的学生知道“六龄齿”的定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深度和广度加强对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应根据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的了解程度,制定系统的教学大纲,从基本知识开始做到全面细致,同时针对口腔保健的基本常识及预防措施进行针对性地宣教。并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手段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好奇心理。掌握基本的口腔健康知识,理解保健和定期检查的必要性,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龋齿的病因,以及如何刷牙。更应让学生从小了解什么是六龄齿,保护六龄齿有什么意义,从而更好地引导儿童进行口腔保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终降低儿童牙病的发病率。

3.4小学生牙病防治:本文调查的对象均为(7-9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恒磨牙刚萌出阶段,恒牙龋中患龋率磨牙高于切牙,且好发于面的点隙裂沟,因此,仅仅依靠加强小学生口腔卫生等预防措施尚不足以从根本上遏制小学生牙病的高发态势[2]。目前我科已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对7-9岁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恒牙的保护率[3]。要对小学生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使之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还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提高龋病的充填率。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以口腔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使家长与小学生都能认识到龋病的危害性,达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扩大宣传效应,从而帮助改善固原地区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减少消耗社会资源和个人负担等问题,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平化。

参考文献

[1]BurtB.trendsincariesprevalenceinnorthamericanchildren.intDentJ,1994,44:403

[2]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132.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篇5

【关键词】口腔保健;口腔卫生指数;作用体现

口腔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牙健康是牙、牙周组织、口腔邻近部位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性异常。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龋病、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牙龈病与牙周炎、口腔黏膜病、口腔颌面部疾病、牙齿缺失这些都是我们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在医院临床当中我们对患者开展口腔教育工作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个工作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为了验证我们进行这一工作的效果,特对我院600例口腔疾病患者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看,对其干预效果跟踪观察,总结归纳出一下心得。

1研究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于2004~2010年这一阶段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总数大概600人次,男女所占比例相同,年龄分布大致为6岁~20岁100例,20岁~25岁350例,46~66岁150例。

1.2研究方法这次研究的主要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对所有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调查,等全部问卷填报完整后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检查的过程都是由资深口腔医师采用新探针、平面口镜、牙周探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的。把所有问卷人的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口腔健康检查的结果填入统一设计的表格,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初诊后随机抽取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另外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口腔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所有口腔病患者再做一次完整的复诊调查,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检查方式与第一次的完全相同。

1.3在口腔疾病当中口腔卫生指数的计算方法我们一般通过视诊检查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尤其检查口腔中具有代表性的6颗牙,16、26、11、31的唇颊面及34、46的舌面。作好相应的检查记录计算出口腔卫生指数(oHi)。oHi是用以衡量人们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其计算公式可归纳为为oHi=Di+Ci。软垢指数(Di)的记分标准可以总结为:0=牙面上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2/3之间;3=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2/3以上。牙石指数(Ci)的记分标准总结为:0=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以下;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2/3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1.4对于调查数据的判定标准oHi值为0或1时认为该值为低值;oHi值达到4或5时认为该值为高值;中间值为2或3。

1.5对于调查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中的χ2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调查的结果

通过我们把所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口腔教育干预前后的口腔卫生oHi高中低值分布列成表格,进行对照比较。最终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患者oHi高中低值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3.40,p0.05);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第二次检查结果更是有明显的区别(χ2=44.41,p

3对此次研究的讨论

3.1对于口腔健康教育而言,口腔保健可以大致认为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总的来说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从心理上主动采取措施,注重自己的口腔健康的行为,在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如果医生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口腔的教育活动来达到对口腔疾病患者积极性的调动,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和信息传播等方式,来最终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那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在目前社会来说牙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如龋齿的严重性在国际上得到公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健康的十项标准之一。就我国国内的状况而言,平均患龋率大致为40%左右,牙周病的患病率更是高达90%以上,口腔疾病的防治形势可以说是相当严峻的。因此,如何控制口腔疾病,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尽快改善口腔健康状况,不断完成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口腔医学的目前最红要的任务之一。这也是我们做这次调研报告的最终目的所在。

3.2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还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在所有患者中普遍存在护牙用品的选择和刷牙方法、时间上科学性极差,甚至存在很多的误区。如本次调查中使用牙签的比例可以达到55%,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讲,牙签的使用不仅会造成齿缝的扩大,而且也存在这很大的卫生隐患。同时大多数患者还不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在牙膏的选择上更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后我们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中,重点就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选用护牙用品,如保健牙刷、含氟和盐的牙膏、牙线,对于牙签的使用必须节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和技巧,在刷牙的方向、力量、位置、时间、次数都要加以引导和指正。

3.3对于所有的口腔疾病患者来说就诊不仅是一个医生医治口腔疾患的过程,同时也是患者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这个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口腔患者自身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不单单是服务于它本身,所有这些好的习惯对其家人和周围的任何人都能发生直接的影响,他们既是口腔健康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口腔健康的传播者。广大的口腔医护工作者应及时纠正口腔患者固有观念中的误区,促使其积极参与口腔保健活动,主动地向每一位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重视口腔卫生保健,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于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工作意义。

就医学来讲可以认为它是一门实践科学,口腔医学尤为突出。在临床实践阶段,如何使发挥出我们医生已学的口腔基本理论知识并用其指导实践工作使我们真正运用这么科学的体现。虽然我们注重临床前期实验能力的训练,但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普及是我们开展人文关怀治疗的新举措。通过文中的实验数据总结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口腔保健知识是我们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继续完善的新领域,需要我们几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林雨.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5(S5):159-160.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篇6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56-02

龋齿是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口腔疾病,为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变化情况,探讨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龋齿们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我们对2006―2010年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为本辖区日托一级幼儿园2006――2010年3―7岁在托儿童。

1.2方法

为每年度在托儿童体格检查由儿保医生检查口腔情况,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受检者采取坐位或立位,在充足的光源下接受检查。诊断标准:按国家龋齿病统一标准规定,凡乳牙龋齿、失、龋补均做龋齿统计。

2结果

2.1患龋齿率与患龋者龋均见表1

由表1可见2006―2010年5年平均患龋齿率男童为45.73%,女童为45.06%,男童比女童高0.67%。患龋齿者龋均男童4.81,女童4.65,男童患龋齿者龋均比女童高0.16。患龋齿者龋均2010年比2006年男童下降了0.51,女童下降了0.77,男、女童患龋齿者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2.22006年与2010年各年龄组患龋情况

由表2可见,2006、2010年分年龄组来分析,各年龄组龋齿分布情况,患龋齿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6岁组为患龋齿高峰,7岁组随着乳牙的替换,新生恒牙逐渐萌出,患龋率有所下降。

2.3学龄前儿童口腔行为调查

2010年调查结果了解到,30.2%的儿童3岁开始学刷牙,36.0%的儿童4岁开始学刷牙,23.2%的儿童5岁开始学刷牙,26.5%的儿童能坚持每天早晚刷牙,54.0%的儿童能坚持每天刷牙1次,13.0%的儿童不刷或偶刷牙,40.6%的儿童在家有饭后漱口的习惯。

3讨论

3.1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乳牙的防龋不容忽视。乳牙的健康影响恒牙的萌出,也是大多数人们忽视的误区,认为乳牙还要换恒牙不需要防治。因此,老师与家长应共同指导督促学龄前儿童从小注意做好口腔卫生清洁,保护好乳牙。

3.2预防龋牙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少吃甜食,饭后漱口,定期检查,减少龋齿的发生。

3.3有效的刷牙是预防乳牙龋齿简单有效的方法,仅仅有刷牙的行为不能有效的防龋,只有做到天天有效的刷牙,才能有效的防龋。在训练儿童养成早晚刷牙习惯的同时,要教会刷牙的正确方法。

3.4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幼儿园应开设幼儿及家长口腔卫生课堂,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口腔卫生讲座,使家长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使家长了解保护乳牙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儿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对幼儿,幼儿园应把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纳入教学工作计划,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爱牙意识,掌握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用含氟牙膏,实施氟保护。

3.5建立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档案,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幼儿自入园起,即建立牙齿健康档案,每半年检查1次,并记录,发现龋齿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去治疗,并把治疗情况记录在口腔健康档案中。

3.6开展爱牙的主题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表明我国政府保护儿童健康的决心,重视口腔卫生保健的态度。因此,普及防龋知识,强化家长及幼儿的口腔卫生意识,提高口腔自我保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艳梅.中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和习惯的调查.辽宁医学杂志,2001,15(1):23―25

[2]阮梅生.儿童口腔保健.中国儿童保健,2000;(8)6:386

[3]王芳芳.幼儿园儿童健康知识与行为干预.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0:623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篇7

[关键词]中老年人口腔卫生问卷调查口腔保健常发口腔病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334-0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口腔卫生健康已列为全身健康标准之一。为了解中老年的口腔健康状况,使口腔医疗保健工作更有针对性及有效性,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预防保健措施的加强,人口的平均寿命必然越来越长。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牙病的危害不亚于心脑血管疾病,它给中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痛苦。近些年来,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口腔医务工作者,必须针对中老年人的口腔问题,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保护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的任务。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在吉水县的中老年人做受检对象;共计50例,年龄40岁-65岁,其中男25例,女25例。

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形式:问卷调查员由口腔专业人员担任,问卷调查员在口腔健康检查现场面对面询问的方法收集数据。调查现场环境独立、安静、等侯问卷的受检者不在问卷现场。问卷调查员提问并记录、填表、受检者回答。受检者不解题意时,问卷调查员对其可做与患者一致的解释,但不诱导或暗示答案。

2结果根据中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中刷牙次数,刷牙方法,牙刷的选择,一支牙刷使用的时间平均为5.69个月。其中有饭后漱口习惯者占调查人数的88.7%。龋病和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病,但从患者对龋病和牙周病的调查结果来看,约25%-33%患者对这两类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医务工作者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这一项治疗牙周病的有效措施,这部分患者在农村中较多。牙龈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表现,除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外,还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以利于牙病的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3健康教育

3.1一般牙周健康的人一天刷牙1-2次即可。正确的刷牙方法应为水平颤动法(Bass法):手持刷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刷毛角度,把牙刷刷毛端放在直指龈沟的位置,刷毛约与牙长轴呈45o角。轻度加压勿使刷毛屈曲,轻度加压,刷毛端进入龈沟。颤动牙刷,以短距离拂刷;来回颤动牙刷,勿使毛端离开龈沟,至少颤动10次。重新放置牙刷,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注意重叠放置。重复拂刷,在上、下颌牙弓的唇、舌面的每个部位重复拂刷。刷前牙的舌面、腭侧面位置,将牙刷放在前牙舌、腭侧牙面,使刷毛垂直并指向和进入龈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不仅能去除菌斑和软垢,并借助牙刷的按摩作用,增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组织的角化程度,增强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抵御能力,维持牙龈健康。如果刷牙方法不正确,不但达不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还可造成牙龈萎缩和楔状缺损。

3.2目前国内生产牙刷的刷毛多用细尼龙丝制作,有软、中、硬的规格,一般强调选用软毛牙刷。调查中近一半的中老年人选用硬毛牙刷,要大力推广使用软毛牙刷。

3.3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氟化水源和氟化物牙膏,这对龋病发生率的下降起了很大作用。但在我县还未应用氟化水源,应在社区进行宣传,由于中老年人患龋率高,应该开发中老年人适用的产品,例如含氟口香糖或者氟含片。

3.4中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普遍差,口腔疾病发展变化速度快,定期做口腔检查,不但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还可接受口腔卫生指导及口腔健康教育,适当安排治疗与功能康复。特别是烟酒嗜好者更应如此,因为烟酒的刺激容易诱发口腔癌的发生。中老年人一般反应较为迟钝,尤其对早期口腔疾病反应不太敏感,直到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有了明显的症状才去就医,这样往往会给治疗带来困难,并贻误病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至少一年一次。

4讨论针对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普遍存在的口腔卫生问题,开展各种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消除“人老就会掉牙”的旧观念,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注意饮食与营养,对牙病早发现,早治疗等,提高中老年人自身的保健意识。纠正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戒除烟酒嗜好,合理膳食、慎咬硬物、控制酸甜苦辣食物等,养成餐后漱口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举之.口腔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7-277.

[2]初里楠,朱文昊,周红玲,等.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患龋状况调查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5,13(3):189.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篇8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本科生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成为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1]。与口腔健康相关的问题日益显著。口腔疾患在人的一生中不断积累,到老年期达到高峰期。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结果[2],全中国65—74岁的老年人患龋率是98.4%,龋均是14.65,牙周健康率是14.1%,根龋患病率是63.6%,龋均是2.74,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是68.0%,附着丧失达4mm检出率是71.3%,牙周袋检出率是52.2%,牙齿缺失率是86.1%,平均存留牙数是20.97,义齿修复率是42.6%,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是30/10万,口腔黏膜异常的检出率是7965/10万,中国的老人患龋率有上升的趋势,口腔的健康状况差,牙齿缺失的状况较普遍。同时由于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差[3],而且老年人唾液的分泌量变少,对口腔卫生清洁不重视,记忆力退化,行动缓慢,动作准确性相对较差,难以保证口腔清洁效果,而口腔的健康在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两个方面有重要作用[4],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这一责任由本科生承担。通过对口腔行为习惯的改变研究,有学者发现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的常识不可能直接形成健康行为。口腔健康意识与口腔卫生常识的不断积累,当它们增长到一定的量时,健康行为才会逐渐形成[5]。如果想要改变老人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与卫生习惯,适应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的方式,最终提高老年人自己的护理能力。首先我们就要通过专项教育,让老人能够认识到,不正确的口腔行为会引起龋齿、牙周疾病等病患,同时还会危害老人身体健康,更甚者还可能引起肾、心等其他疾病。所以对老人进行口腔的保健知识指导和教育,以增加他们的口腔健康的保健知识,并且增强他们的口腔保健理念,最终形成其自己护理的能力,所有这些是提高和保证老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面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传授口腔的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口腔的自身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建立正确口腔保健的观念,最后养成有利于口腔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6]。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可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科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1.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坚决破除“人老掉牙”旧观念,树立起“牙龄可与年龄同在”的新观念。龋病和牙周病是威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病患,众所周知,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直接原因[7],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有助于去除菌斑,可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口腔健康[8]。了解并掌握龋病、牙周病的症状及其预防的方法,保持口腔的卫生,形成饭后漱口和刷牙的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是饭后刷牙,睡前不再进食,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及牙刷、牙膏的选择;摒弃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避免不正确的刷牙的方法导致的牙体损伤,宜选用老年型保健牙刷以及含氟牙膏;了解牙齿敏感症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了解牙线、牙签的使用方法;坚持合理饮食;戒烟戒酒,细嚼慢咽,多吃蔬菜类食品,少吃糖类,老人可以多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微量元素如氟、锡和锶等以及多酚类物质,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老年人口腔内的变型链球菌的致龋作用。当发觉口腔有肿瘤或病变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使老年人了解到缺牙后及时作义齿,知道义齿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义齿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重做或修改;应鼓励老人每一年至少做1次口腔专业检查,如果发现了口腔的疾病,就应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那些生活不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对他们的陪护人员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比如按时利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棉球清洁口腔及牙齿,可以保持较好的口腔卫生,并且预防龋齿、牙周病和黏膜病。

2.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课堂教育或文字资料及多媒体的形式。

(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是一种较快的知识传播方式。它要求宣教者有较高的知识素质,“欲给人一勺,先要有一桶”,具有丰富知识才能解疑释惑,说理深刻,进行有说服力的知识灌输。同时宣教者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恰当,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效;宣教者要有娴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力求将口腔保健知识正确,有效地传递给老年人。(2)文字资料。制作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时,应注意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可读性、趣味性等,同时内容不宜过多,重要的内容应放在前面,使用简单通俗的词语,避免医学术语,医学术语经常会导致老人无法接受或错误理解晦涩的医学专业知识,结果其依从性会下降,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尤其是医学的英文缩写,如果不能找到其他的中文词汇代替,就必须解释它的含义,尽量使用短句和短段落,一句话表达一个主要意思。重点内容可用条目的形式列出,便于读者记忆。同时可辅以图片。(3)多媒体。多媒体利用动画演示、图片和文字解说,集合了教、视、听、学于一体,使得医学专业知识由枯燥变生动。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这是帮助老人促进健康的良好形式。而且由于老人大多健忘,可以把健康教育的内容制作成光盘,或者上传到网络上,共享健康教育的资源,并可利用其向老人多次进行健康的教育,将老人对口腔的卫生知识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索取,这可保证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多媒体保证了健康教育内容、时间、效果的落实,同时可化解人力资源缺乏的矛盾,减轻进行健康教育人员的负担。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腔健康的教育,能使老人真正了解口腔保健的知识,可以与老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又可增强老人自我口腔保健的能力和意识,对老人口腔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需要本科生掌握以上知识,加强老人的口腔保健,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维持老人正常生理的功能,并且老人所在社区也可针对老人的空闲时间和比较大众的问题,及时开展口腔健康的教育活动,去除旧的错的观念,提高老人自己的口腔保健意识,按时进行口腔健康专业检查,立争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最终建立家庭健康干预,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巡医队,鼓励社会资金创办养老机构,建立一个口腔科完整、多方位、贯穿生命历程的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慧,郑衍亮,徐霞.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50-2.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秦立芳,李济功,吴血林,王军荣.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33(8):546-7.

[4]RowanSD,DiBurrom,westbrookS,etal.prevalenceofHpVassociatedoropharyngealcanceramongsouthtexans[J].texDentJ,2014,131(5):376-381.

[5]傅兆红.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2):25-6.

[6]杨宁,胡明,王曦晞,汪小彤,刘卫红.多龋和无龋者唾液变形链球菌及菌斑指数的检测[J].口腔医学,2013,33(6):392-4.

[7]余太平.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意义[J].四川医学,2013,34(12):1833-4.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篇9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疾病;口腔保健

口腔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许多老年人存在着由口腔状况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难、言语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口腔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行为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延长老年人牙齿使用寿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了口腔状况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4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龄60~87岁,平均72岁(佩戴全口义齿的不在统计范围),其中60~69岁317例(40.4%),70~79岁396例(50.5%),80~89岁71例(9.1%)。

1.2调查方法

依照全国牙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制定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由口腔科医生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及病史询问,详细记录结果。调查项目包括:牙缺失、龋齿、楔状缺损、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病等。

1.3诊断标准

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老年人口腔疾病

调查显示,多数体检老人有各种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齿缺失、牙周病、龋齿,牙齿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随年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的发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断提高。见表1。

2.2老年人口腔保健行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换牙刷635例(80.99%),坚持饭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检查373例(47.58%),使用过牙线9例(0.14%)。绝大多数老年人坚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数人定期更换牙刷,但定期口腔检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线率不高,说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表1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调查表

3讨论

老年人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发现,在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率最高,达91.96%,与徐洪权〔3〕报道结果一致。说明牙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发生率亦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萎缩愈加严重,加上食物嵌塞,导致龋病发生率不断升高〔4〕;另一方面,随着机体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响,使老年人不能及时处理残根牙、拔牙、修复缺牙等。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仅有少数人(5.48%)知道并应用保健牙刷,几乎没有人使用过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生除与年龄有关外,与刷牙方法、牙刷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与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健康行为〔5〕。不重视口腔保健,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定期洁牙和进行牙周治疗,导致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速了牙周病发展。有的人认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时就医,其实缺失牙如不及时修复,以后可出现邻牙移位。很多人认为,口腔即使出现问题,对于全身影响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营养丰富的食品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卫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牙缺失、龋齿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老年人的进食,影响生活质量〔6〕,可引起咀嚼困难、言语受限、疼痛和其他症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交往不便、日常活动受限等。牙齿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牙周病可加剧牙齿的松动、脱落,进而导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时也影响进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某些危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缺乏的现状,因此应采取口腔健康促进措施,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转变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其个人口腔健康行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诊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饮酒是导致牙周病与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饮酒与口腔癌的发生成正相关,因此应建议老年人纠正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如戒除烟酒嗜好,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减少治疗费用,维护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洁治等预防保健服务。

总之,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次调查提示必须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8〕,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参考文献】

1周晓玲,张晖.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83:43?4.

2戴丽学.影响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2178.

3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4马力扬,李晓玲,雷涛,等.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80?2.

5钟圣纯,陈文玉,刘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报告〔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0?2.

6马力扬,杨兰,聂红兵.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0?2.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篇10

关键词龋病学龄期儿童健康教育口腔卫生

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47-03

Researchoftheeffectoforalhealtheducationontheprevention

andtreatmentofdentalcariesin257school-agechildren

wanGLiweng

(Zhuanqiao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minhangDistrict,Shanghai20110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preventionandtreatmentofdentalcariesinschool-agechildren.methods:twohundredandfifty-sevenpupilsweredividedintotwogroupsatrandom.onehundredandtwenty-eightinexperimentalgroupreceivedoral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andtheother129inthecontrolgrouponlyreceivedoralhealtheducation.Results:thecognitionoforalhygieneremarkablyincreasedofthechildrenandtheirpar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afteroral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theincidenceofcarieswasmuchlowerinexperimentalgroup(43.75%)thaninthecontrolgroup(79.07%).thecariesfillingratewashigherintheexperimentalgroup(60.87%)thaninthecontrolgroup(50.73%).Conclusion:theoralhealtheducation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dentalcariesprevalencerateofschool-agechildrenoverallandimprovetheiroralhealthbehavior.

KeYwoRDSdentalcaries;school-agechildren;healtheducation;oralhygiene

龋病为世界范围内需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仅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而且还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2]。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跟踪研究,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学龄期儿童龋病的防治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1所中心小学2003年9月1日-2004年9月1日出生的汉族学生,整班抽样,实验组128名(男72名,女56名),对照组129名(男72名,女57名)。两组性别、年龄、家庭环境和居住地区基本相似。

1.2调查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或灯光照射下,使用口镜、探针对受检者全口牙齿逐个进行检查,由专人记录。

1.3干预方法

实验组:①社区医师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宣教;②教会儿童正确刷牙;③向儿童家长宣教,讲授口腔保健知识。

对照组:仅儿童接受口腔卫生宣传。

1.4观察指标

为患龋人数、患龋牙数、患龋率、充填率、龋均,以及干预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正确率、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的变化。

1.5疗效评判标准

按照2010年3月第五版《口腔预防医学》教科书中的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3]。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口腔卫生行为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实验组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刷牙次数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家长口腔卫生知晓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长口腔卫生认知调查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前除了“刷牙可防龋”一项知晓度较高,其余各项知晓度均很低(表2)。

2.3干预前后两组龋患调查

干预前两组龋病率基本一致,龋均差异不大;干预后实验组龋病新发病率为43.75%,对照组为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44,p

3讨论

龋病是一种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而且,由于牙面窝沟间隙和隐裂存在,极易患病。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机体需要钙量增加,如果营养供给不足,就可能导致患龋率增加,且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儿童龋病早期预防、早期检查、早期治疗,有很好效果。

本次调查表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种预防牙病简单易行、花费少,效果理想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行动,影响和改变人们不健康的行为,达到知信行的效果[5],能有效地提高学龄儿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6],是促进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乳牙长齐后,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形成,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选择儿童专用含氟牙膏以增强牙齿的结构,预防龋齿,但长期过量使用会造成氟牙症。尽管儿童可以在刷牙后较好吐出牙膏,但较难把握安全用量,因此需要家长指导。由于儿童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督促。

定期进行口腔疾病普查普治。口腔健康检查每隔半年检查一次,直至12~14岁后每一年检查一次。建立社区口腔预防保健记录卡,使医生能详细了解儿童口腔健康情况,对于龋病高危儿童将其作为重点防护对象,定期检查治疗,并给予预防性充填。

我们的研究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儿童的口腔保健行为,同时提高家长对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意识,明显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提高充填率。本试验可能存在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不够长等不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88,1483.

[2]李柳茵,梁少林,韦雪香,等.3~4岁儿童龋病调查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231-232.

[3]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

[4]王现明,孙丽霞,王小玉.海口市集体幼儿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7,7(5):842,854.

[5]施榕.社区预防与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