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光伏市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8:25

新能源光伏市场篇1

摘要: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一度达到顶峰,近年来却跌入谷底,固然有国际贸易壁垒在作祟,但产能过剩、市场发展不平衡、技术落后等内部因素才是更致命的问题。光伏产业的兴衰启示我们,中国想走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道路,国家的政策支持、行业整合、市场监管是必须的,遵循研发技术、均衡市场、由内到外的发展战略,才能使我国的新兴能源产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光伏产业;新型能源;国际化;国际竞争力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发展新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太阳能发电作为新兴能源具有持续性和清洁性,21世纪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一举成为光伏产能世界第一大国,但是由于国际贸易壁垒、产能过剩、市场发展不平衡、自主技术缺乏等原因使中国光伏产业陷入困局,光伏企业纷纷重组、倒闭。光伏产业的寒冬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新兴能源产业国际化道路该何去何从。

二、中国光伏产业困局解析

1、贸易壁垒

从2011年开始,美欧、印度等国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并出台反倾销惩罚措施,使得中国依赖出口的光伏产品受到重创,企业纷纷倒闭。反倾销税使得中国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消失殆尽,中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不复存在。中国这种高度依赖国外进出口市场的光伏产业弊端尽显,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大批光伏企业负债,作为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更是于2013年3月宣布破产。

2、市场发展严重失衡,产能过剩

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致命死穴。中国国的光伏产品国内需求比例极小,而且增速缓慢。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电池产量接近全球总产量一半,但是市场格局却严重失衡。一方面太阳能电池生产原料多晶硅国内产量极小,自给率不到10%,大部分依赖进口;另一方面,90%以上的光伏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目前国外市场增速放缓,国内市场供需失衡,光伏产品库存大量积压,各国展开的激烈价格战,使中国光伏企业的盈利能力严重下滑。

3、技术落后,更新缓慢

中国光伏产业技术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低下,目前的主要技术都是应用国外相对落后的技术,这些技术系统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使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力严重削弱。中国光伏产业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研发和创新体系,光伏产品关键生产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当前这种现状使中国的光伏产业总处于光伏产业的市场低端,依靠产量和规模得以生存,一方面大量进口材料、技术,一方面把技术水平不高的产品拿去与国际高端产品竞争。相比国际光伏产业技术快速的更新换代,中国光伏产业技术落后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光伏产业脱困策略

1、政策扶持

世界各国视光伏产业为新兴战略产业,政策扶持力度都很大。日本是最早制定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的国家,德国实行太阳能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美国推行相应的光伏系统安装补贴政策。正是这些扶持政策拉动了国内市场,使得目前日德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目前在光伏产业遭受重创的特殊时期,中国政府应利用扶持政策鼓励国内太阳能市场发展,同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使得中国光伏产业走出低谷,得到新的发展动力。

2、开拓国内市场

中国幅员广阔,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1.47×108亿千瓦时,相当于4.9万亿吨标准煤,约等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的总和,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优良条件。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广大,国产光伏电池价格已经大幅度暴跌又给国内市场需求上升创造了条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光伏装机量目标为22Gw~25Gw,2011年中国占全球实际GDp份额已达14.3%,与整个欧元区相仿,而目前欧盟光伏市场规模为20Gw,那么中国“十二五”期间达到22Gw~25Gw的目标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只要成功启动国内市场,美欧的“双反”就不可能打垮、消灭中国光伏产业这个竞争对手。为此,光伏产业热盼的产业政策配套细则应尽快颁行,为进一步规范国内市场秩序,酝酿多时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准入条件》也应及时出台。

3、技术创新、自主研发

中国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竞争力仍体现在低廉的用工、能源、环境代价之上,这些传统优势都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稳定较快发展而逐步淡化和消失,未来的竞争优势肯定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难以改观。中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主要在于相对成本优势,却遭遇了反倾销的贸易摩擦。中国应对国外“双反”调查先要从自我做起,必须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升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整合研究力量,集中攻克光伏产业的技术壁垒,通过政府政策扶持、产业界互惠合作、科研机构等多方面努力尽快形成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是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和企业科研基地的有机结合。技术创新应以企业为主体,发展模式遵循产、学、研结合。首先,政府要提供充足的资金,建立部级别的技术研发中心以及产品检测中心,用以研发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其次,自主研发同时也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可以通过技术论坛、吸引国外科研人员、技术购买、吸引国外光伏企业合资联营等方式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的双重研发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最低成本的技术变革,同时也可以最快速的缩短国内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差距。

新能源光伏市场篇2

关键词:光伏产业;“双反”调查;可再生能源

在国内外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2002年至2010年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带动了一大批光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各企业加大投资争夺国际市场,各地纷纷打造“太阳能光伏中心”,但是,2011年国际市场情况却急转直下,2011年10月美国对我国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更使我国的光伏产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大批中小企业破产退出了光伏市场。大企业也面临着市场萎缩,被迫转型升级的窘境。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光伏产业一体化程度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较高。我国光伏产业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畸形产业结构,原料靠进口和成品靠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生产格局过分依赖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市场有变,我国企业就会受到较大冲击,缺乏应对危机的主动性。在多晶硅的供应方面,2005年我国多晶硅国内供应占总需求比率5%左右,绝大部分的多晶硅需求要依靠进口,2010年,多晶硅进口需求比率降低到60%左右,进口需求仍占总需求的大部分。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供需方面,由于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小,绝大部分的光伏组件都出口国外,2011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占产量的92.42%,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光伏系统安装方面,光伏发电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其光伏系统装机量占全球比例接近80%。从产业链上的企业分布来看,我国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多晶硅生产、硅锭铸造和光伏系统安装环节企业较少。越往下游竞争越激烈,这主要是由于下游产品生产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最接近市场,因此吸引了大批企业的进入。但是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竞争,并不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产能规划过剩,产业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太阳电池生产的年增长率远远超过世界水平,然而我国光伏市场却大大落后于世界光伏市场的发展。例如,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占世界的27.2%,而光伏系统安装量仅占世界的0.71%,光伏市场和产业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以光伏产业的上游产业多晶硅环节为例,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在a股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业中已有3家停产。全国目前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下七八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停产率超过80%。直接原因是多晶硅价格及其下游的电池组件价格已经接近甚至低于生产成本。

(三)产业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严重。受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安装量预计同比增长仅20%,需求大幅萎缩导致了光伏产品价格的急速下滑。多晶硅产品从2011年最高90美元/公斤,跌到34.5美元/公斤;硅棒价格变化为800元/公斤跌到近400元/公斤。2012年3月德国大幅削减光伏补贴,使得欧洲光伏市场大幅萎缩。由于此前2010年的爆发式增长再加上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我国光伏产业在2011年以及2012年初面临了极大的困境,多晶硅产业中80%以上的企业亏损,一大批中小光伏企业倒闭,迫切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光伏产业进行引导和扶持,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四)技术应用创新不足。光伏产业目前正在经历产能相对过剩阶段,随着业内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突破技术壁垒,合理发展,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极其广阔。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增强竞争力。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从传统的晶硅电池发展到第二代薄膜电池。薄膜电池具有成本低,生产能耗低,能源回收期短,无环境污染等优点。目前国内已有高度专业化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并购等方式达到该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一个产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有真正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技术创新问题。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产业就会面临巨大风险。遭遇“双反”调查后,有的光伏企业通过出售资产渡过难关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关键还是提高自身实力,练好内功。

二、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扶植政策

(一)五项举措促进光伏产业发展。2012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五项举措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

技术进步。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2)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对关键设备实行强制检测认证制度。(3)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4)完善支持政策。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光伏发展的机制,光伏电站项目执行与风电相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完善电价定价机制和补贴效果考核机制,提高政策效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光伏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务院出台的新举措,找到促进自身发展的新举措。

(二)地方政府推动太阳能发电进入普通家庭。2013年6

月,中国光伏产业大省江西宣布实施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计划在三年内让一万户普通家庭实现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在宜春、赣州等地市陆续启动,江西省将按照每户最大不超过5千瓦、平均3千瓦的装机水平建设户用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工程采取居民自建、合同能源管理和政府统一组织建设三种建设模式,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其他有效率建设运营模式。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是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其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使用的原则,可降低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可应用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以及居民屋顶。根据中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达到1000万千瓦,将建成100个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

(三)扶植骨干企业,发展农村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十二五”期间,政府将集中支持骨干光伏企业,最终形成1―2家5万吨级多晶硅企业,2―4家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5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8―10家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光伏发电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发展将基于合理利润,行业逐渐走向成熟,优胜劣汰决定光伏厂商命运。节能、清洁是未来发展的方向。2012年11月初开始,浙江省富阳市郊的洞桥村和三桥村已有17户村民家的楼顶上安装了光伏陶瓷瓦,并开始并网试运行,预计年发电量达11637度。“中国首例成片农村民居屋顶分布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示范工程投入试运行。

光伏陶瓷瓦系统设计寿命为25年,每片光伏陶瓷瓦的发电功率约为每小时16瓦。以浙江的平均日照计算,50个平方的屋顶光伏陶瓷瓦一年可以产生4200多度电,足够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屋顶光伏的应用正是新型城镇化绿色环保的实践,它使得建筑告别了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旧式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极大地解决了城镇居民对绿色能源的需求,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

三、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排除制度障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地方上此类项目的时候,投资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和重复建设问题,没有考虑到地区的环境容量和资源供给。今后多晶硅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综合配套、安全卫生和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健全现有法律法规,规范准入制度,规范生产。2012年2月,我国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新能源领域第一个出台的细分规划,《规划》对项目审核、产能产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提高了多晶硅生产的准入门槛,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进屋顶光伏系统建设。我国是一个光伏产品制造业大国,却是光伏发电市场小国。我国太阳电池产量在2009年已占全球产量的40%,但光伏系统安装容量仅占全球总量的2.4%。屋顶光伏电站利用形式目前约占全球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90%。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如英国“绿色住宅”建筑计划、美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德国“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我国现有房屋建筑中,可利用的光伏发电系统面积约186亿平方米。继财政部2009年推出“太阳能屋顶计划”与“金太阳示范工程”,很多地方也制定了配套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和屋顶计划。江苏淮安楚州开发区1.5mw太阳能光伏屋顶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北塘社区服务中心25.1mw光伏发电建筑示范项目、北京市“阳光校园”光伏屋顶项目相继开始实施。但是,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国内的推广仍显不足。

屋顶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将带来晶硅和薄膜等光伏电池技术的市场调整。光伏产业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国内光伏制造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一大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进入光伏制造业领域,在海外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对光伏制造商是不小的考验。在国内市场启动后,很可能对光伏行业带来比较大的变化。充分估计电网的输配成本,是避免光伏出现类似风电的上网难问题的重要保证。随着光伏发电的规模发展,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将不断加大。未来光伏产业市场还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将目光完全放在扩容产量上。

(三)借鉴其他行业经验,成功应对“双反”调查。2010年10月,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多层木地板启动反补贴反倾销调查,中国169家企业涉案,一旦败诉,中国相关企业将被迫缴纳高达242.2%的惩罚性反倾销税。浙江裕华木业针对美国的“双反”调查积极应对,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应答了美方4000多页的问卷,配合美国商务部进行实地核查,并聘请了中美双方两个律师团队十余人进行应诉。浙江裕华木业最终凭借企业完善的产业链、产品的高附加值、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和21项的专利技术,最终获得“双反”的完胜。2011年10月,美国商务部做出最终裁决,浙江裕华木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均为零,这是我国民营企业成功应对海外“双反”调查的经典案例,值得我国光伏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新能源光伏市场篇3

关键词:光伏产业福建

一、福建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7年4月起,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7-2009》,《福建省新能源振兴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包括推进公共应用,奖励自主创新,推广eD和光伏产品,对产业实行优惠的财税和用电政策,鼓励优先采用省内生产的LeD和光伏产品,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约200亿元,其中LeD外延片和芯片产能占全国50%以上。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漳州云霄、龙岩永定、泉州晋江和南安、莆田城厢等光电园区。

工业硅。福建硅矿资源丰富,产量约占全国的9.4%,世界的6.7%,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品位,纯度最高的矿区之一,这为当地较低成本获取多晶硅原材料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福建省的硅石资源丰富、品位高;而且小水电站遍布全省各区,由于丰水季节电价较低有利于与硅矿资源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福建省的初级硅提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省内硅材料生产企业多集中在硅石资源与水电资源相对丰富且配套的山区县,尤以三明、龙岩地区为主。2010年福建有各类工业硅冶炼企业40多家,工业硅年产量约10.85万吨,产能20余万吨,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硅生产地。

多晶硅材料。目前,福建省还不能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均由省外国外采购。2010年福建多晶硅产量614吨,仅占全国的0.14%,世界的0.04%。福建的企业、科研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一直在探索采用物理冶金法从工业硅中提取高纯度硅相关技术。长期以来福建多晶硅提纯技术落后,2012年8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承担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关键技术研发及检测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项目成果已在福建亿田硅业有限公司获得应用,大规模产业化在即。

太阳能电池制造。福建晶硅电池目前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但非晶硅薄膜电池有优势,南安市三晶电力阳光有限公司,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台资企业创辉,金宝利公司等一批光伏电池企业先后建成投产,2009年福建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达500兆瓦。福建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已进入高潮,企业超150家,产值超100亿元。全省12个专业产业园区,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及云霄,华安,长汀等地,区域性光电产业聚集效应显现。福建光伏产业链正逐步完善,发展规模也跃居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上游有多晶硅生产企业、硅片生产商,中下游则有阳光大地等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自2011年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光伏市场需求下降,这对福建光伏产业造成重创。在困境面前,只有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光伏产业才有可能得以突破重围,健康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天,人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是资源丰富,且不会枯竭,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过程不耗水,光伏电站建设不受水资源制约,可以在任何空闲土地上、特别是可以在沙漠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其次是光伏电池安装建设简单,装机规模灵活,运行管理方便,既可以利用空旷场地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几乎不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到至2015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热水器40万平方米,2015年累计保有量达100万平方米。太阳光伏制造业方面到2015年福建省要实现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产值达600亿元。但欧债危机及美国的光伏电池“双反”案件势对福建省这一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只有加快启动国内市场,才能走出困境。

太阳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用途广泛。福建海岸线长、岛屿多,太阳能可供应岛上居民用电和渔民出海打鱼使用。城乡公交亭使用太阳能的棚顶,既能遮风避雨,又能充电照明。太阳能还可用于农村灌溉用电,解决景区、偏僻农村用电难,也可用于城市夜景工程,既经济又省力。

2011年我国光伏安装量达到2.2吉瓦,首次突破吉瓦级,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安装国。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来看,我国都已具备了加快启动光伏市场的条件基础。而迫切需要生产生活用电并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村市场,则成为光伏内需的新增长点。

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及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08年,国家批准的4个上网的光伏系统上网电价是4元/kwh。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和2009年初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使光伏电站建设的初始投资大大减少。2009年3月,国家能源局启动的特许权招标结果,产生了1.0928元/kwh的上网电价,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高不可攀。并网型地面光伏系统和附加在建筑物屋顶的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已经下降为2万~2.5万元/kwp,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上网电价已经接近1元/kwh。离网系统的初始投资,也已经下降到约4.5万~5.5万元/kwp。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供应两大应用领域,一是电站建设与商业供电,一是居民消费品及照明应用。目前电池组件价格的下跌总体有利于下游应用产业降低成本,增强其产品竞争力,延展应用领域等。太阳能电站发电成本目前已降至每千瓦时0.8元,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下降。虽然与煤电0.2至0.3元的发电成本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从环境成本及成本趋势等综合分析,太阳能发电已日趋现实。一旦通过提高太阳能转换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中国光伏业将彻底完成从政府补贴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整个行业才能迎来变革式的大发展。

三、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国外相比在总体生产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福建没有高纯多晶企业,光伏应用市场弱小,即外销工业硅――购进高纯多晶及电池片――外销电池组及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灯及工艺品),市场、原料均高度以来外部,市场风险大。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存在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前景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以及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生产数量巨大,国内消费较小。虽然现在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厂的生产能力较大,但其成品主要出口,国内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这就势必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同时也就制约了光伏行业的发展。福建的光伏应用市场。我国生产的太阳电池连续5年96%以上出口,国内安装量不足2%~4%。2009年我国当年安装量约占全球2.2%,累计安装量只占到1%左右。目前省内光伏应用产品基本是太阳能灯系列,以外销为主。

2、主要材料需进口。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材料为晶体硅,在目前就技术而言,我国的硅生产能力虽然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大多数还是需要进口,然而成品加工完毕以后又大多数出口,这就造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应用市场发展出现极大的不平衡,极大严重阻碍我国光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国外对光伏行业的一系列政策等都会给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带来直接影响;

3、光伏技术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相比国外而言,我国的光伏技术比较之后,另外,虽然国家近几年的投入资金研发的力度比较大,但是总体比国外还相差甚远。再者,在国内对光伏行业的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国内大学中开设与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共计两所。这就造成了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短缺,从技术方面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四、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资源日趋匮乏,可再生能源逐步为人所重视的今天,光伏产业前景依然被看好,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那么,靠什么来复兴光伏产业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扶植,这就相应的给光伏发电企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对于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1.加速启动国内市场

随着2014年1月23美国第二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际光伏市场的状况将难以持续,政府必须着力扩大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70%左右,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国内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2011年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0×104kw,仅为欧盟新增容量的1/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发电上网发电的比例较低,除了技术水平因素外,太阳能发电并网消纳不足更多是体制原因,是体制性过剩。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无疑具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增量大,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微小。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就有太阳能资源,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应该采取与用户用电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光伏系统,低电压接入配电网,实现就近开发就近利用,不应该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方式利用,或者说至少在近期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

2.推进行业兼并整合

解决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必须经历行业整合,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政府应该拯救光伏行业,施以必要“援手”维持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地位,不能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使其受挫。我国太阳能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维持领先地位是使我国在新能源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同时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经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光伏产业的兴衰已经影响到银行贷款、当地就业、地方税收等方方面面,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必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失业增加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不过,“救市”不是救企业,而是救行业,政府应该在光伏企业整合过程中,尽量把手从企业当中抽出来,将企业的优胜劣汰交给市场决定,只要加强行业指导即可。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面对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光伏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通过技术取暖来度过寒冬。光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电池材料、光电转化效率、光伏电池生产装备、光伏系统集成和建设,以及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等等,目前这些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全球的差距并不很大,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要使我国光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加大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力度。福建省太阳能产业发展重点:一是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重点发展低成本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工艺技术及其关键设备、高光电转换率的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LeD一体化、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离网型太阳能发电模块化产品,支持开发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推进太阳能光伏专用玻璃、电池生产辅助材料、组件封装用相关辅助材料、照明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发展硅锭和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以及封装等光伏制造设备,形成晶硅铸锭、硅片切割、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产品、辅助材料及装备、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产业链,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制造设备省内配套。二是太阳能发电设备。重点支持开发或引进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其中LeD500亿元,太阳能光伏600亿元。

4.转变政府补贴方式

光伏发电与常规电力相比经济性较差,目前尚缺乏市场竞争力,要通过优化资金使用,以有限的补贴带动尽可能多的光伏发电,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竞争机制,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达到可以与常规电力相竞争的水平。近年来推动的“金太阳工程”就是以投资补贴的方式支持用户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应尽快调整新能源产业政策,把政策重点由过去的扶持产业转到培育与扩大国内新能源市场方面,促进新能源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均衡发展。要改变补贴方式放大带动效应。将光伏发电补贴方式从补贴装机改为补贴发电量,从补贴发电端改为补贴用户端,补贴发电量可避免虚报装机、以次充好,补贴用户端相当于降低了部分销售电价水平,可比补贴发电端效率提高数倍。

参考资料

1、魏政,于冰清:《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3(6)

2、邓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2013(1)

新能源光伏市场篇4

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不再是让企业一拥而上的“香饽饽”,产业发展陷入低潮,产能过剩成本增加推广难度加大等发展瓶颈开始显现。

面对困境,国内光伏企业如何度过难关?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光伏行业“自救”,开拓内需市场成为政府和业界的共识,启动国内市场或成光伏产业发展新引擎。

国外光伏市场市场萎缩

据媒体报道,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领导的内阁正式签署了光伏补贴削减提案,光伏补贴削减幅度高达30%,并将从3月9日起正式实施。

继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双反”调查后,今年2月中旬,拥有800家成员的德国太阳能经济联合会预计也将在3月份向欧盟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此事尚未尘埃落定,2月29日,德国总理内阁正式签署了削减光伏补贴的提案,削减本国光伏补贴的幅度高达30%,执行时间也从原定的4月1日提前至3月9日。

德国市场动荡与补贴降低对长期依赖欧盟市场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造成重大打击,业内悲观情绪弥漫。迪思普研信息咨询公司高级市场分析师廉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德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2011全年的光伏装机规模达到7.5吉瓦,仅2011年12月份一个月份就新增装机容量3吉瓦,这样的装机速度与德国制定的2012年全年3吉瓦的装机目标明显失调。德国政府希望通过削减补贴来控制国内装机速度,减轻补贴带来的沉重财政压力。德国光伏市场波动与政策环境的改变,对长期依赖出口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非常不利。”

同一时期,美国也一直并未停息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目前两家国内最重要光伏企业尚德和天合已经成为美国“双反”调查的重点对象。3月19日,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也将作出最终的定论。“一旦调查结果成立,国内光伏企业将陷入被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的处境。而随着当前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降,组件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非常小,高额的关税将把国内很多光伏企业的产品拒之美国市场门外。”但廉锐同时强调,“美国光伏市场前景太大,即使征收高额税收,国内光伏企业也不会轻易放弃美国市场,而税率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提高了美国当地运营商的开发电站的成本。美国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的同时,也是以延缓美国太阳能产业发展为代价的,造成一种双输的局面。”

尚德电力投资者关系经理张建敏表示:“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就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上游有美国原材料制造,设备制造,下游有中国制造优势,大家的分工协作共同推动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并不存在中国企业向某一个国家进行产品倾销的现象。目前,太阳能迎来了大规模应用发展契机,整个产业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技术提升的空间还非常大,太阳能产业也将向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些才应该是中、美、德共同关注的地方,而不是贸易战。”

据了解,美国将会对天合、尚德征收不同的关税标准,但幅度不超过40%,对国内其他国内光伏企业征收超过100%的惩罚性进口关税。

众所周知,欧洲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绝大部分光伏组件都是出口到欧洲,因此,欧洲光伏市场的政策变化和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到国内光伏组件制造商的生产经营情况。

与此同时,美国光伏企业申请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组件实施“双反”调查,导致中美光伏贸易战爆发,中国光伏企业进军美国受阻。国际国内市场的恶化导致国内光伏企业陷入产业发展的低谷。“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德国的光伏政策对全球光伏产业都有重要的影响。”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目前国内光伏企业的出口处于低潮期。由于受欧洲各国削减光伏补贴的影响,整体市场需求有所放缓,这导致严重依赖欧洲市场的国内光伏企业出口受到巨大冲击。

据德国经济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德国新增太阳能光电市场份额的60%由德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占有,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只占21%;到了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份额达到60%。而德国企业份额则缩小至15%。“德国市场2012年肯定会萎缩,公司会下调对德国市场的出货量。”阿特斯阳光电力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认为,市场中品牌厂商的占有率会上升,而小厂将会被淘汰,这也会加速国内二、三线厂商退出光伏市场。

据了解,在国内大型光伏厂商中,除了阿特斯外,尚德、晶澳、英利、天合光能、晶科等一线厂商德国市场的出货量占比均超过30%。

沈宏文说,“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在当前经济低迷,产业发展陷入低潮的情况下出口下滑幅度较大。”

国内光伏企业多途径避险求生存

德国等欧美国家对光伏政策的调整,使得光伏市场的大门逐渐向国内光伏企业关闭,倒逼国内光伏企业“转身”,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谋求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到海外建厂,转向新兴市场成为国内光伏企业选择的方向。比如,中东、北非等新兴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填补欧洲市场需求萎缩留下的缺口。

新能源光伏市场篇5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80%以上出口海外市场,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导致行业风险很大。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因西方国家消减对光伏产品的补贴,直接导致国内许多光伏企业倒闭。德国、美国和日本是光伏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他们拥有很多知名的光伏电池生产商,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光伏产品终端消费市场。光伏发电作为绿色新能源,是解决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我国要实现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我国光伏产业的确是遭遇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快速发展,我国光伏企业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国内扶持光伏产业相关政策的相继颁布,以及国际光伏市场的逐渐复苏,目前正是国内光伏产业转变运营模式、提升技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走向健康、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一)推动市场重组,拯救光伏行业

据统计,2011年统计的光伏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一批技术水平低、转换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或者收购。2013年3月20日,经无锡市中院正式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尚德破产是中国光伏产业最具风向标作用的信号,意味着政府不再无限制给光伏企业输血,而是决定让市场优胜劣汰,中国光伏产业进入重新洗牌期。中国光伏整合未必是坏事,它将促使资金和技术向更加有实力的企业聚集,在适当时机进行洗牌,反而会使相关行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新能源行业的大洗牌之后,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脱颖而出,将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成功运作成为光伏领域的翘楚。危机过后,我国光伏企业去弱留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会更强。

(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避免恶性竞争

国外企业对我国太阳能电池反倾销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价格上。虽然大企业表示产品价格高于成本,但有些企业为了抢得市场,确实存在低价销售的行为,这也反映了长期依赖出口的光伏行业各自为战、组织松散的现状。我国光伏行业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做大”,而是如何“做强”的问题。中国的光伏企业想要独霸江湖是不太现实的,而是需要和对手,甚至是欧美的企业合作,共同分享市场和技术的发展与繁荣。我们需要的是在国内光伏行业里培育一批优秀企业,进而带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的市场环境,制造最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缔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

(三)加大技术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这次光伏产业危机中,受冲击最小的是上游掌握硅料提纯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受冲击最大的是中下游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作为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我国光伏企业损失最大。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九成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而且生产设备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源头受制于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国光伏行业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完善自主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只有国内光伏行业的技术提高了,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政府财政补贴更多的变成国内光伏企业和用户的实惠。

(四)转变经营模式,降低生产成本

经过竞争淘汰,资金和技术将进一步向大型企业聚集,促进这些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光伏产业链,进行垂直一体化经营。保定英利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拥有完整光伏产业链的企业,主要从事硅料、晶体硅硅锭、硅片、太阳电池、组件、控制一逆变器、光伏系统工程及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服务。通过建立完整产业链使光伏产品从各个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增厚企业利润,确保产品质量,提升抗风险能力,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发展光伏全产业链可以改善无序竞争和盲目扩张的状况,符合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择优扶优”政策,有助于整个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坚强智能电网,规范光伏应用系统平台

新能源光伏市场篇6

来说可以说是“严冬”:欧洲市场萎缩,

美国“双反”调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

目录(2011年修订)》将多晶硅“摘除

”鼓励行列,国内超过三分之一的相关

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有人用“哀鸿遍

野”形容这样的艰难处境,让人不得不

认真地审视光伏产业出路究竟在何方?

向好

新年伊始,著名光伏企业英利集团

高调宣布进军国内橄榄油销售领域。从

新兴产业转战传统商业领域,原因何

在?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表示,国内

光伏组件及原料行业已告别过去的暴利

时代,光伏市场进入寒冬期,这样的调

整可以更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一叶而知秋。纵观近来我国光伏产

业的历程,“缓慢快速爆炸停滞”的发展

轨迹清晰可见。到2010年,我国在海外

上市的光伏企业已有16家,全球光伏电池

组件及多晶硅产量前10强中我国分别占了

4家。但是进入2011年,光伏产业呈现出

“自由落体”的态势,光伏企业被迫集体

“入冬”。

光伏产业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

步?大多数业内人士并不同意这种悲观

的论调,坚信这只是发展必经的“阵

痛”阶段,行业前景依然大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

峰就十分看好光伏的前景,认为新能源

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而

光伏又具有普适性,这些都说明了光伏

产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国际能源署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未

来发展作出如下预测:2020年世界光伏

发电的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到

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

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

的供应中达到10%以上。

同样乐观的还有国际光伏研究机构

“太阳能普资”,他们最近最新行业

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光伏需求市场预

计将增长6%,欧洲市场的下滑将被其他

地区43%的增长率弥补。

优势如何建立

高端

产业发展之初,我国光伏产业依靠

廉价劳动力和较低的环保成本赢得了较

大的市场份额,是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但是,成本优势绝不能成为我国光伏产

业的主要甚至惟一的优势。实践证明,

通过低成本占据产业低端的老路是走不

通的。生死关头,我国的光伏产业必须

依靠技术创新,占领产业链的高端,把

握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去年9月在欧洲召开的欧洲光伏技术

展览会上,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所属

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

的60片156×156mm光伏电池组成的组

件,被全球质量认证权威机构tUV

Rheinland(莱茵)认证为全新世界

(7.09,-0.07,-0.98%)纪录,表明我国

光伏技术研发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同时,光伏产业生产工艺仍需要不

断改进,还处在制造流程的不确定阶

段。我国企业可以发挥灵活、反应快的

优势,不断改进生产流程,提高效率,

占领产业高端。

市场哪里找

内需

对海外市场依赖性过强,是我国光

伏产业最显著特点,也是最明显的弱

点。目前,我国大部分光伏企业的市场

在海外,规模较大的光伏企业尤为严

重,甚至98%以上依赖出口。

去年7月,我国公布了太阳能光伏发

电上网电价政策,规定2011年7月1日以前

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且

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

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

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

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

光伏发电项目,除仍执行每千瓦时

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区、市)

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业内专家纷纷表示,这是开启国内

市场的重大利好: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出

台,为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快速启动注入

“强心剂”;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

准终于尘埃落定,确保了可再生能源行

业资金的来源。

好消息仍然不断传来。国家能源局

近日再次向外界透露,《中国可再生能

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已由原来的

“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0Gw”上

调至15Gw;相比较最早流传的

“5Gw”的目标,该目标已经连续上调

两次。

财政部近日也了《关于组织实

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

通知》,表示今年符合条件的光电建筑

可获得补助。

随着各项政府扶持政策陆续出台,

光伏市场的转机是否会在今年出现?光

伏产业低迷行情将何时出现转机?我国

光伏企业又将如何寻找出路?让我们拭

新能源光伏市场篇7

一、我国光伏产业融资特性和需求

(一)光伏产业融资特性

光伏产业,作为一种主要的新能源产业,其融资相比传统能源产业具有独特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是新能源产业规模和水平快速壮大提升的外部催化剂(顾海峰,2011)。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要为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陈柳钦,2011)。

由于新能源的可替代性比较大,所以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而新能源产业具有初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使得新能源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所以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徐枫,陈昭豪,2014)。依靠传统的融资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政府的介入对新能源企业融资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樊长在,何雨格,2012)。新能源融资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政府金融支持和市场化金融支持,从市场化融资途径来看,以商业银行借贷为主要手段的间接融资成为新能源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王玮,2014)。

新能源产业虽然清洁、可持续,但是相比传统能源,依然没有成本优势。新能源项目的成本大部分都来源于初始资本投资风能、光伏和和核能项目的初始资本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几乎均高达90%,而传统的石油项目的相应比例仅为三分之一,因此融资成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成本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nelson&Shrimali,2014)。相比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不成熟,再加上光伏产业初始投资的高风险性,融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中国光伏产业取代美国和欧洲受到国际资本的亲睐

2014年全球新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53Gw,年均增长19%。预计2015年至2020年,光伏发电的增长速度将超过风能发电。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15年达到了188.8Gw,占全球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的28.9%,光伏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2014年全球光伏融资①总额1347.6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21%。整个亚太地区光伏融资额达827.3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61.4%;其中中国光伏融资额为380.4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28.2%,位居全球首位。2014年中国的光伏融资额同比增长45.7%,主要源于中国光伏发电终端市场的规模扩大。美国光伏融资经历两年的低谷期后,2014年反弹至234.1亿美元,同比增加32.7%。而欧洲光伏融资持续下降,2014年融资额仅为181亿美元,与2011年的最高融资额相比,下降75.3%(彭博能源财经汉能研究所,2015)。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取代美国和欧洲,成为最受国际资本“亲睐”的光伏产业投资市场。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和融资需求

在下游光伏电站环节②,中国自2013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4和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到了10.99Gw,10.64Gw和15.15Gw,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比重分别为29%,27%和30%。至2015年底累计装机容量已高达43.5Gw,同比增长40%以上,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其中地面电站占比84%,分布式电站占比16%,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彭博能源财经汉能研究所,2015)。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2016至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年增20Gw,到2020年实现150Gw累计装机容量,目前我国光伏电站投建成本约为7-8元/瓦,则每年需要至少融资1400亿人民币。要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成熟稳健的金融市场,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不可或缺。但是,目前我国光伏产业融资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其发展程度和光伏产业融资需求不太相符,?我坏娜谧誓J胶陀邢薜娜谧是?道已经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高玮,2014)。

二、我国光伏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上中游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使银行对光伏产业的投资持谨慎态度

光伏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存在分化。光伏一度是银行的宠儿,国家扶持,地方政策担保,银行对光伏企业贷款的审批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一些企业的冒进,光伏上中游制造很快进入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的阶段,一些企业负债累累,经营困难甚至倒闭(Zengetal.,2014)。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板制造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无锡尚德”)、原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江西赛维LDK公司(下称“赛维”)的破产给放贷银行带来了巨额不良贷款,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并对光伏企业持谨慎态度(Sunetal.,2014),一直到2013年一季度,光伏仍是银行警示的九大类贷款风险限制类行业。很多商业银行由于被光伏组件商“套牢”,对光伏产业下游也不愿贷、不敢贷,即便有少数愿意贷,利率也要上浮15%至30%,还附加各种条款,并且都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而光伏电站投资额度大、回收期长,亟需中长期贷款(杨振宇,2013)。直到2014年,随着国内光伏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光伏产业链产品价格全面走强,部分银行开始对光伏项目贷款有所放松。例如,招商银行目前已经把“光伏电站行业”定为“适度进入类行业”。虽然国家层面一再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光伏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是目前国内各大银行对光伏产业,尤其是上中游制造业投资持谨慎态度,金融机构难以甄别光伏企业融资时用于产能提升,还是产能单纯扩大。

(二)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而政府补贴却迟迟不到位

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高达0.9~1.0元/度),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光伏发电仍然严重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还没有具备脱离补贴、独立参与电源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9月,国家共了五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只有2013年8月前完成并网的光伏项目纳入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目录,已有超过200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未能获得补贴资金(刘继茂,2016)。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已成为阻碍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补贴发放的程序及周期冗长。现行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申报、审核、拨付程序是:由地方财政、价格和能源部门初审,经国家财政部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三家审批,然后再由中央财政拨付至地方省市县区级财政,继而发放至发电企业或由电网企业代付。申报程序繁琐,资金调配周期长,企业从申报到拿到补贴的时间有可能超过一年半的时间。光伏电站没有及时收到电价补贴,就会拖欠组件厂商货款,组件厂商又会进一步向原料供应商传导,最后形成三角债,对整个产业链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这导致电站投资收益无法保证也,降低了银行金融业、保险业对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无形中增加了光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对光伏电站项目的准确评估

投资是基于对项目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准确评估而做出的理性决策,项目收益、成本和风险的不确定会影响甚至阻碍对该项目的投资。如图2所示,光伏电站的收益主要来源于长期可预测的稳定的售电收入,售电收入由发电量和国家上网标杆电价共同决定。上网标杆电价由政府政策制定,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发电量受户外光照量、紫外线辐照强度的影响;同时,发电站项目本身的质量问题,比如电站的设计、施工、运维以及所使用的组件设备都影响着光伏电站的质量寿命和长期收益的稳定性。光伏电站需要运营25年左右,因此,产品质量问题是光伏电站能够保持长期盈利的关键。而由于前期国内市场管理混乱以及光伏电站建设求量不求质的盲目扩张,再加上经验不足,导致大量二流乃至三流组件充斥国内市场,功率虚标现象普遍存在。光伏组件衰减现象也较为严重,部分运行1年的电站,光伏组件衰减率已经超过2%~3%,某些甚至超过5%。光伏电站施工过程中若存在电气设备接触不良、密封不良、施工不规范等问题,亦将严重影响光伏电站的长期收益性。同时受到广泛质疑的中国光伏认证制度和体系使得正确评估电站收益变得更加困难。

来源:作者编写。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光伏电站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政策变化风险。当前光伏电站的收益仍很大依赖于政府补贴,从长期看,补贴逐步下降是确定的,政策变化会影响光伏电站收益的稳定性。部分地区还存在补贴收入长期无法到位的风险。第二,电站质量风险。光伏电站暴露在露天环境中,风、水、地面沉降、寒暑、紫外线、自然腐蚀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光伏电站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光伏电站作为新兴行业,现有技术和材料实际并没有经历过时间检验,在成本压力下,电站组件存在较大质量风险。第三,“弃光弃电”风险③。受配套电网建设、调峰能力、区域电网容量、电站自身不符合技术要求等因素影响,光伏发电可能存在不能上网的风险。第四,技术进步风险。光伏发电技术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这会带来电站未来和长期收益的下降(谢冬冬,2014)。作为新兴产业,新进入该行业投融资和保险机构往往对光伏企业项目的内在质量无从了解,对项目的未知越多,则风险越大,因此期待的收益率也就越高,这也是我国光伏产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光伏监管缺失降低了投资热情

光伏电站的设计、规划、安装、组件质量、运行维护以及外部的天气状况都会影响电站的长期收益,要对电站收益进行准确评估,必须掌握相关的数据资料。但是,企业采集数据简单粗犷,刻意隐藏不利数据,行业协会数据缺失严重且更新缓慢,国家也没有建立权威的数据平台,数据的不透明和监管缺失不仅扩大了融资成本,也降低了对光伏产业理解不全面的银行金融乃至保险机构的投资热情。2011年开始的光伏企业陆续破产和持续亏损的现实、国内光伏产品认证体系的不严格、国家光伏行业标准的缺失,都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于国家积极扶持的新兴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情。

(五)传统金融手段难以满足光伏电站市场的融资需求

目前光伏企业基本都是在电站建成后,以土地作为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但这个方法耗时较长。为了管控风险,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除了准备资本金,还需要?Υ?款提供额外等额担保。这意味着,此类投资特别是下游电站投资,必须100%以其他资产覆盖,如投资1亿的项目,准备2000~3000万的资本金,同时还要准备7000~8000万的额外资产进行全覆盖担保,否则很难获得银行的授信资格。传统的融资模式必须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这是光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意味着相对融资总额,要求融入企业必须具有不少于20%的现金和大于80%的可抵押资产。如前所述,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要完成累计装机任务,需要年新增投资至少1400亿元,自有资金仅占20%,80%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则意味着每年有约1120亿元需要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传统金融方式无法解决每年高达1120亿元的融资需求。一方面,我国光伏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绝对值有限;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融资需求的增长。

三、解决光伏产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分析

成熟的金融环境构造成功的光伏产业。补贴力度的大小只能决定产业初始规模,如早期高速发展的德国和正在到来的中国、日本光伏终端市场建设;金融市场的完善才是决定产业长远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如当前的美国光伏产业。各国光伏产业环境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的补贴政策力度远不如德国、中??和日本,但金融的多样化服务远超德国、中国和日本,正是成熟的金融环境使得美国的光伏发电终端市场建设稳健崛起。

(一)以具体差别化的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光伏制造业做大做强

针对产业饱和、生产过剩、但未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上中游光伏制造产业,通过“光伏领导者计划”,引导支持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和项目,建设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严格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规范光伏行业发展秩序,引导落后产能逐步退出。鼓励符合规范条件的骨干光伏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对运营状况欠佳但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光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引导和鼓励金融系统对行业进行区别对待,对行业的领导者,对行业的龙头企业、优秀企业需要进行重新评估,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支持重点项目的技术研发,实现优势劣汰,培育真正具有国际技术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通过国家相关财政专项基金,以及政策性银行和新设立的投资性基金,加强对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各相关银行的引导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完善并购贷款制度,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以收购标的的资产或股权作担保。支持商业银行完善对光伏企业兼并重组的信贷授信、管理培训等金融服务。同时,拓展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允许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兼并重组支付方式。

(二)构建系统协调的光伏电站产业政策,为光伏电站融资减少障碍

首先,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建立银企合作平台,加强银企对话沟通,消除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光伏产业发展及光伏电站建设特点开发多样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如小额贷款优惠,资产证券化,延长放贷周期(15~20年)等。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试点地区,成立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为核心的融资平台。第二,逐步稳定地下调电价补贴,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以及与火力等传统能源发电价格持平,无需再依赖国家补贴;但要使政策调整具有可预期性,改革电价补贴制度,简化补贴发放程序,提高发放效率,减轻光伏电站的现金流压力。第三,尽快出台光伏电站规范条件,建立严格可追踪的光伏电站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客观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初步建立光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保障组件和电站符合设计预期,将质量风险降到最低,对光伏电站在选址、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环节进行独立客观评估,为金融机构选择投资项目提供可靠翔实的依据。同时,将金融机构对电站的要求,包括电站输出功率,即性能、效率和电量等因素有效融入标准化程序中,为投资方和运营商提供电站筛选和评估的标准,同时也为保险服务提供数据参考依据。第四,建立光伏电站保险和担保机制措施,使电站运营风险可衡量、可核算,为吸引投资和建立退出机制提供支持;成立部级可再生能源担保机构,或者鼓励现有金融机构提供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担保服务。第五,加快建设新能源电力输送通道,敦促电网企业应及时制定配套电网建设方案,协调推进配套电网建设和改造,做好光伏发电项目的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服务等工作,减少“弃光限电”现象的发生。

(三)积极探讨新融资形式,逐步实现光伏电站市场的资产证券化

要解决光伏产业的投融资需求,一方面要在信贷市场改变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思维,转而将项目未来收益权(售电收益)作为抵押;另一方面,在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应该加速网络金融产品和股权类融资产品的创新。从行业特征看,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大,回收周期长,但其优点在于一次投资,后续运营维护成本低,收益长期且稳定(20年电价补贴),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引导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介入光伏电站的投资领域。资产证券化的优点在于风险可控,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波动性和流动性好。但从操作层面看,银行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介入光伏电站的投资领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资产的标准化。应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将光伏电站资产稳定的现金流进行打包证券化,使其变成标准化的金融资产,并将该证券放到主要的交易平台进行场内交易。

注释

①光伏融资不包含研发投入及资本金再投资。

新能源光伏市场篇8

一、引言

自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持续低迷,其贸易保护主义也时有抬头,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2011年的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在华盛顿对德国光伏巨头Solarworld在美分公司以及其他六家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出的,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联合调查申请举行首次听证会,决定对此案进行立案调查。此事件将影响中国国内75家主要光伏企业的对美出口。据悉,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14家中国光伏企业已经联合抗辩美国“双反”,并委托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为应辩事宜。由于我国光伏企业的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因此,对此次事件处理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光伏企业的长期发展。在目前国际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枯竭的情形之下,大力发展光伏能源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采取“双反”调查的现状

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盟光伏产业大国削减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植力度,而来自多家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均显示,因为欧洲市场萎靡及国内市场启动乏力的影响,2011年以来,国内光伏市场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均呈一路下滑态势。在2010年12月,2011年5月和11月多晶硅料的价格分别为80美元/公斤,67美元/公斤,40美元/公斤;光伏电池片的价格分别为1.3美元/片,0.95美元/片,0.55美元/片;多晶硅片(156mm)的价格分别为3.6美元/片,2.7美元/片,1.5美元/片。

价格下跌的同时,是众多企业节节攀升的库存量。眼下国内的产能估计已经达到30Gw-40Gw,而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才达到24Gw,也就是说,即使全球都用中国的光伏电池,中国还是有1/3-1/2的产能要放空。

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4大巨头英利集团、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陆续了第三季度财报,4家公司共亏损2.9亿美元。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受基本面的影响,在美国上市的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等中国光伏龙头企业,2012年以来连连亏损,股价下挫了70%以上,无锡尚德目前股价只有2美元左右,而它的股价最高曾经达到过85美元。

三、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从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太阳能的优势可以看出光伏产业是一个未来极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在能源形势以及生态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200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561mw,而2010年全球光伏太阳电池产量达到了27.2Gw,比上年增长了118%,该增长率创下历史新高。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案中,光伏并网发电的增长势头最为迅猛。从2000年到2009年,并网光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0%;并网光伏发电在所有太阳能电池发电应用中的份额也由2001年的50%左右增长到2009年的90%以上。

据imS研究收集的数据,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增长了24%,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4Gw。其中欧洲仅增长3%,美国和亚洲加速了全球安装量的膨胀。去年,意大利取代了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市场,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安装量占全球的78%。

从我国可开发的资源蕴含量来看,学者和专家比较公认的数字是,生物质能1亿千瓦,水电3.78亿千瓦,风电2.53亿千瓦,而太阳能是2.1万亿千瓦,只需开发1%即达到210亿千瓦,我国2010年总的电力需求为41.92亿千瓦时;从其比例看,生物质能仅占0.46%,风电占1.74%,水电占1.16%,而光电为96.64%。根据欧洲JRC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重要作用,占比达到1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比例达到30%;205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20%,可再生能源占到5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主导作用。下图为光伏发电和常规发电的比较,更可说明光伏发电这一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及未来价值。

从图1可看出,截止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占总电力的比例尚不足0.5%,而该产业在2010年的年产值已经超过3000亿元,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30万。由此可见,光伏产业若遭受打击而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二)从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来看,光伏产业作为应对能源危机而诞生新能源产业,已经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从全球的光伏发电市场来看,其本质是一个政府政策驱动的市场,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是传统能源发电的8倍以上,如果完全依靠市场驱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所以政策扶植成为当前推动光伏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政策突变不但使本国光伏市场立即陷入低谷,对全球光伏市场也产生了巨大冲击,这充分说明了光伏市场对于政策的敏感性。日本和德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证实了政策引导的力量。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是光伏产业向前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德国于1991年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在2001年1月颁布实施了与“全网平摊”相配套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2004年1月实施修正后的上网电价。在《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拉动下,德国的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使德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

日本于1994年开始执行阳光计划,把光伏发电作为国家电力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6年,日本住宅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37.4万千瓦,规模比之制度开始时1994年的0.2万千瓦扩大了数百倍。虽然日本在2004年底累计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13万千瓦,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但由于在2005年停止了对太阳能产业的辅助政策,到2011年,其新装机容量占全球新装机容量的比例只有4%。从已有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出台的光伏发电政策取得了预期效果,是有效使用政策工具的典范。

美国法律中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有颁布于1978年的《公共事业政策管理法》、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案》,其中2005年布什政府签署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一直沿用至今。奥巴马政府2009年经济刺激法案中,适用于太阳能光伏的政策主要有:可再生能源项目享受30%的初始投资补贴,代替原来的税收抵免;可再生能源贷款担保计划;可再生能源相关制造业可享受30%的税收抵免。2010年,美国参议院又通过“千万太阳能屋顶提案”,计划在2020年之前安装1000万个太阳能系统。

相对而言,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要晚得多,相关政策与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也相对滞后。中国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但很多发展规划尚属于理论范畴,并没有确立具体的实施内容。2007年,国家电力监管会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2008年4月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开始施行。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1月27日,中国政府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在这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一些扶植政策的激励下,在2007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2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为0.8%,到了2010年的时候,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达到500mw,占全球安装量的比例为3.1%。

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处于日渐减少的趋势,而随着世界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耗的能源趋于增加。由此,光伏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将是保证国家持久发展的长足动力。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传统能源的过渡依赖必将成为我国发展的绊脚石。由此,如果美国“双反”不能打赢,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能源上再次制约于别人。

四、政策建议

1.组织一支精通wto规则和相关法律的人才队伍。我国自加入wto以来,频频遭受外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而国内欠缺应对此类案件的相关人才,往往需要依靠国外的相关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应对此类事件的处理能力。

2.加强光伏产业链的整合。目前,我国光伏企业数目众多,产能严重过剩,必须引导优质光伏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以提高我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淘汰大量落后光伏生产企业,使供需平衡,促进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健全光伏发电应用的相关体系建设。包括产品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并网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等,为光伏发电的市场化奠定基础。

4.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研究主要发达国家针对太阳能发电产业的财税政策,结合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总体规划,拟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一揽子财税补贴、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并积极进行落实,增加我国国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降低对出口的依赖。

参考文献

[1]赵玉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思考[C].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2008.

[2]张耀明.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7(01).

[3]朱玉知,孙海彬,李国荣.光伏发电政策工具与政府选择――基于德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生态经济[J],2011(08).

[4]朱震宇.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借鉴及启示[J].中国市场,2010(13).

[5]罗如意,林烨.美国太阳能扶植政策解析[J].能源技术,2010(02).

[6]徐永邦,王彬.中德光伏发电发展对照[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03).

[7]刘益君.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

[8]何晓萍.光伏发电市场,政策仍需发力[J].新能源,2011(17).

[9]黄颖川.工信部:光伏产业要警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n].南方日报,2011.

[10]李少卿,陈晓平.中国光伏产业寒冬:一个靠天吃饭行业的困局[n].21世纪商业评论,2011.

[11]曾卫锋.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m],2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12]胡润青.国际光伏发电激励政策的变化和启示[J].中国能源,2009(11).

新能源光伏市场篇9

关键词光伏农业;光伏发电;现代农业;应用;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S2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9-0222-02

在国家加速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建设宝鸡关天副中心特大城市的新形势下,随着市区东扩南移北上,川道土地逐年减少,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果菜上塬、粮食入山”已成为宝鸡粮食安全的不二选择。设施蔬菜、农业大棚以及粮食生产向农村、郊区和山区转移后,面临能源、传统电网难以到达这些地区的尴尬局面。因此,在一定的土地空间、农业设施上发展光伏农业、光伏大棚,实现农业作物和能源发电效益的“双赢”就成为现代农业的又一亮点。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丰富、农村、农业设施可利用充裕的优势,带动陕西省光伏发电应用加快发展,陕西省人民政府在2014年下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支持光伏产业、光伏农业的发展。光伏农业是指在现代农业中,把农业中应用传统能源的替代为新型能源,也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当中,包括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1]。光伏农业符合生物链关系和生物最佳生产原料能量系统要求、遵循农产品生产规律并创新物质和能量转换技术,以达到智能补光、补水及调温的目的,而其产出的农产品将比现有方式生产的产品更安全、更营养、更高产。

1宝鸡市光伏产业发展条件

1.1自然条件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西部,辖3个区9个县,总面积1.82万km2,人均耕地面积0.095hm2,地处东经106°18′~108°3′,北纬33°35′~35°6′,日照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h之间,太阳总辐射量438.68~480.12kJ/cm2。从太阳能可利用开发的地域来看,宝鸡地区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1.2可利用资源条件

1.2.1集雨窖。宝鸡市耕地面积42.67万hm2,其中旱耕地29.01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8.0%,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国家对宝鸡市旱作农业区投资不断增加,为解决山区旱地农业用水特别是灌溉而修建的集雨窖,初步统计全市有2000余个,而这些集雨窖因没有供电配套设施或集雨面小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长久不使用很容易报废,造成极大的浪费。

1.2.2太白县无公害蔬菜。太白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国家农产品出口创汇示范基地”“全国第五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和“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等荣誉,该县农民收入的60%~70%来自蔬菜产业,绿色无公害蔬菜年种植面积9000hm2左右,因此绿色无公害蔬菜已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太阳能杀虫灯等新型绿色植保产品在绿色无公害蔬菜上应用前景广阔。

1.2.3设施蔬菜。随着宝鸡市建设特大城市步伐的加快,人口数量将很快增加,宝鸡市紧紧抓住陕西省扶持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机遇,近几年设施蔬菜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势头强劲,面积达到2.08万hm2,数以万计的各种蔬菜大棚,光伏产业可利用空间巨大。

1.2.4畜牧大市建设。宝鸡市是陕西省的畜牧大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扶持奶牛、生猪和肉羊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把肉牛、奶牛、肉羊作为推动畜牧业突破性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对奶牛小区、大的养殖场等给予财政补贴,并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为发展方向,加快肉牛、肉羊养殖由传统的粗放饲养向现代化的规模饲养转变,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发展迅速,牛舍羊圈数量猛增[2-3]。

2光伏农业对现有资源的改造利用

2.1改建集雨窖

根据集雨窖容积的大小,加造不同大小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增加集雨面积,增加蓄水量,满足灌溉用水量;利用太阳能发电解决灌溉用电,多余的电量按照国家补贴政策可以并入当地电网,增加收益。

2.2安装太阳能杀虫灯

对无公害蔬菜和田间没有电源的地块,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设备,取代农药或少用农药,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中因大量使用农药而带来的(蔬果)、粮食农药残留严重、农业废弃物大量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减少食品安全事故,保证粮食、蔬菜安全的目的。

2.3应用新型薄膜光伏太阳能电池逐步替换传统大棚棚面材料

新型薄膜光伏太阳能电池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透光,而且温度系数低,在阴天、雨天和雾天也能发电,常年累计发电量比晶硅电池发电效率提高20%左右。据调查,这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吸收波峰为400~600nm,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光谱为440nm的蓝光和660nm的红光区,在理论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吸收波峰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吸收波峰并不冲突,可以通过薄膜分光技术将植物吸收的光透过太阳能电池板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其他的光用来发电。这种新型农业大棚能完全实现能源自给,既节能环保,又极易维护,相对于传统大棚,其成本低廉、农产品质量高。

2.4改造现有养殖场,建设太阳能光伏养殖场

建设太阳能光伏养殖场是将现代清洁能源工程与传统养殖事业相结合,在养殖场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用以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养殖业并提供绿色能源的一种全新尝试。它可为养殖基地提供能源供给,还可以给牲畜、养殖场所提供热量和电力,以确保其顺利过冬。

3光伏农业发展建议

3.1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宝鸡市政府应制定出光伏农业资金扶持政策,以鼓励相关企业投入到光伏农业领域。国家、省级已分别出台了光伏产业的资金补贴政策,但市县级并没有相关补贴政策,这对发展和普及光伏产业不利,建议宝鸡市农业局或市科技局申请专项经费用于推广光伏农业技术或产品,加快光伏农业的发展步伐。中央、省级相关部门应和陕西省农业厅牵头,打造光伏农业样板和示范工程,专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为其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和培育初级市场,带动有条件的涉农单位、企业发展光伏农业。此外,还应在农业部现有的每年农机补贴经费中增加光伏农业产品补贴的份额和范围,扶持光伏农业的快速发展。

3.2加强宣传

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传播途径,宣传光伏农业及光伏发电的重要意义。我国电力约90%的燃料来自煤炭,煤炭的大量开采和发电已经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解决节能环保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以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宣传光伏农业和光伏发电的优点,让光伏农业、光伏产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4]。

4参考文献

[1]房玉双,铁生年.光伏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5(5):61-63.

[2]李天天,赵宪军,马烈.河北省光伏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12):13-14.

新能源光伏市场篇10

关键词:新能源;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煤、石油、天然气大量消耗,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急剧短缺,同时也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面对日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能源短缺问题,发展可再生资源,优化能源的使用方式势在必行,由此可见,光伏产业的开发和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光伏产业的发展背景

1999年底,石油价格10美元一桶,2005年,升至大约50美元,到了2009年,升至约100美元。石油价格大幅度的增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供需失衡”。全球范围内面临着化石能源价格日益上涨的困境,所以可再生资源将扮演“拯救人类文明”的角色。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中长期的可再生能源及光伏行业发展的规划。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起步迟,与风力发电相较,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也较少。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扩张突出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存在非理性扩张的问题,例如江苏某太阳能生产企业,全盛时期的产业额高达13亿美元,但企业并没有把钱投资在太阳能核心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上,而是继续投资在产业的扩张上,一味地追求增加利润,导致产能大幅度扩张,产量急剧增加,出现产能过剩的早期预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是认为有足够的市场,接着扩大产能,结果市场上产能过剩,企业之间低价竞争加剧,形成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2.缺失核心技术

光伏产业是一个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产业,目前,国内的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才梯队。持续稳定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强大的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我国在该方面的人才培养速度已经跟不上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尤其是在高端领域,企业依靠海归和国外人才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缺乏核心技术人才是光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的障碍。

3.政府干预过多

国家大力扶持光伏产业,无论在项目审批、税收、用地、信贷上都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这就给了投资商一个错误的信号,认为只要进入光伏产业就能赚钱,使光伏产业急剧发展,产能大幅度扩张,致使产能过剩,越来越多的公司濒临破产。

三、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思考

1.总结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律

国内光伏产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放缓,经营效益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到了瓶颈期。在人口红利下,低廉劳动力成本促进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两头在外”的模式严重制约着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即原材料进口价格高和产品出口利润低,导致企业利润微薄,企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为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深入总结和探寻光伏产业发展规律,针对风险采取一定手段和方法予以化解,并结合规律形成一整套的风险应对和发展体系,以真正推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2.开拓国内光伏市场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市场以海外为主,这样的经营和发展模式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却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环境的影响。比如,技术壁垒的出现直接造成国内光伏产业海外市场销售额急剧下滑,许多企业都濒临破产困境。对此,在全新的市场形势之下,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市场至关重要。首先,国内光伏产业应积极开展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与联系,结合政府优惠政策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特别是对于西北、中部等城市和地区,在自然资源贫乏的情况下,可利用光伏电站满足地区电力能源需求。其次,国内光伏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研究,研发适合于个人家庭的光伏产品,开拓全新消费市场,增强产业稳定性,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

首先必须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光伏产业应与国内研究院和高等院校加强联合,通过长效科研攻关机制实现技术工艺上的突破,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其次,除了从生产角度降低成本之外,同样可以从使用寿命和维护角度,提升电站的整体使用寿命和效果,这同样也是有效降低发电成本的方法。

4.落实各项帮扶政策

作为重要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能源短缺等危机都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光伏企业前期投入较高,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国家政府政策的大力帮扶和支持。

目前,全球范围内光伏产业发展较为可观,其中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这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针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也相机颁布和推行了一定的鼓励优惠政策,但是在力度上仍有所不足。对此,国家政府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光伏产业的关注,调整光伏产业战略地位,制定光伏产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为光伏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为解决光伏产业所面临的资金瓶颈,国家政府也应该积极拓展资金获取途径,建设和开通全新的融资平台,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与此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单位紧盯政策,盲目上马项目,利用国家补贴政策,贪图眼前利益,靠政府补贴生存等。因此,在项目的立项、审批上就要求相关部门加以甄别。

四、结语

我国光伏产业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必须要不断总结和吸取长期的发展经验,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不断降低光伏产业成本,协调国内外光伏市场,全面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可靠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琦.分布式光伏发电:中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