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十篇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十篇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4:03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篇1

关键词:pDCa循环;农村水污染;绩效

一、引言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环境整治处于边缘化和被忽视的状态,水污染形势不容小觑,目前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对农村水污染的关注度逐步增加。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同时再次强调了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而根据农村水污染情况采用环境绩效评价逐渐成为业界内提升治理水平重要工具之一,在整治农村环境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借鉴经典的pDCa循环控制思想构建了基于pDCa的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控制流程,并针对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案的实施及绩效提升策略等关键管理控制环节进行简要阐述。

二、pDCa循环管理理论

(一)概述pDCa循环又称为“质量环”“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这一循环的全过程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循环不止的管理闭环。pDCa循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绩效管理思维方式,每一个绩效管理周期是完成一次pDCa循环,因此,基于pD-Ca循环下的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应该包含四个首尾相接的环节,整体循环上升,逐步促成绩效的不断提升。pDCa循环的优势主要在于程序严谨、管理层次多样、管理方法便捷、管理效果显著,因此可被多种管理活动应用。针对具体情况对该方式进行调整优化后,能够很好地应用到绩效管理活动中,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适合农村水污染治理这一工作。

(二)pDCa循环在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将pDCa循环应用于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中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pDCa循环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使得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考核目标更加明确。pDCa循环将复杂的绩效考核工作分解为有序的四个步骤,从开始便推动各被管理对象制定清晰的绩效目标,并确定产出及评价标准,由此能够使绩效考核有目的的进行,进而起到避免绩效管理过程形式化的作用。二是pDCa循环的周期性和可控性使得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考核方法更加匹配。pDCa循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步骤循环,这一循环在实施过程中涉及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面控制,这样便于各村镇灵活对农村水污染进行防治。另外针对不同类别的村镇和不同情况的水污染选择恰当的方法,从而保证绩效管理结果不会偏离目标。三是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性使得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管理过程更科学。pDCa循环是一个螺旋式前进且逐步上升的过程,每一次循环结束都能够总结该次循环所取得的成效并改进存在的问题,同时将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和任务放在下一循环中作为目标处理,这一特质有效地保证了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的质量。

三、pDCa循环在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框架中的应用

pDCa循环可贯穿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由内而外,由上至下。在绩效评价的整体控制流程中,其流程可划分为绩效评价指标的控制(p)、绩效评价方案实施控制(D)、环境绩效评价结果检查控制(C)、绩效评价改进控制(a);而在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过程中,其指标框架可包含环保计划(p)、环保措施(D)、环保考评(C)和环保整改(a)四个基本环节;针对绩效管理的结果;在对农村水污染提出改进意见时,可从提高环保计划调整能力(p)、加强环保措施实施力度(D)、完善环保考评方法(C)、优化环保改进手段(a)四个方面下手。

(一)基于pDCa循环的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指标框架1.环保计划环保计划(p)是指标框架中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涉及目标的确定、管理规章制定等基础性工作。该环节的重点是农村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政策、计划是否健全,是否按照上级推送的核心任务确定环保目标任务等,以便为后续奠定基础。从内容上来设计,农村水污染防治制定环境计划至少应该包含农村治污责任具体分配、治污信息披露情况、环境培训及交流情况三大部分。2.环保措施环保措施(D)是在环保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方案、对策,并据此进行具体运作,重在对任务进行监控和关键节点管理,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确保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基础,环保措施的设计可从污染物控制、资源利用、水安全保障三方面考虑。3.环保考评环保考评(C)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该阶段的总体目标是评估各村镇在防污治水方面减轻环境负荷的实际行动落实情况。对于环保考评阶段的主要参考为污染控制情况、政策执行情况、水污染治理效益实现情况。4.环保整改环保整改(a)是根据上一环节的结果进行再调整的过程,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管理的调整和改进,这是绩效管理目标取得成效的关键。对优秀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规范化,对漏洞部分进行修正并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完善。这一环节的关键可分为研发改进、生态改进、机制改进。

(二)基于pDCa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控制流程1.农村水污染绩效评价指标的控制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应该在新的绩效考核周期开始前便进行事前控制和事前计划,对应pDCa循环中的p环节。在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前文中制定的基于pDCa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结合被调査对象所在地区的相关政策以及政府出台的法律规章制度共同作为具体评价标准的选择依据。2.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方案实施控制在构建了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指标并对该指标进行处理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实施评价方案,对应于pDCa循环中的D环节。根据需要评价的对象,评价小组应着手收集被调查对象的相关文件资料,资料涉及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多方面,评价小组可以通过实地观察、询问、检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做到全方位、多角度,遵从一手资料优于二手的原则,从而使评估证据完整和可靠。3.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结果检查控制在pDCa循环中的C环节便是对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管理的实施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主要是检查设计的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方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真实反映农村水污染防治成效。在得出实际结果后,可以将实际值同预期值比较,对于差异较大者,应重点关注,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查找原因时可通过头脑风暴法,实地走访农村,倾听村民的意见,寻求乡镇环保所的意见等渠道,找到指标构建及方案实施环节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反复进行修改完善,达到最佳效果。4.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改进控制pDCa循环中的a环节,是在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评价结果检查的基础上,根据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评价结果情况,给出相应的激励或处罚措施,提出水污染防治的进一步改进措施,对于不可控且暂时无法进行改进的因素,可以在新一轮pDCa循环中的plan环节对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的改进应该按照标杆管理的方法进行调整,即在表现优秀村镇中寻找匹配的水污染防治绩效标杆,通过对比找出自身不足并改进。如此,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过后,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就可以实现新的改进与提高,从而达到改善环农村境质量的目的。

四、基于pDCa循环的农村水污染绩效水平提升建议

结合pDCa循环可知环保计划、环保措施、环保考评、环保整改,影响着农村水污染防治的绩效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农村水污染治理绩效水平,同样可从pDCa四个方面对各村镇提出具体建议。

(一)提高环保计划调整能力各村镇应完善自身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程度和频率,保证环境信息公开及交流,同时更要明晰分配治污责任。制度体系不完善,涉及人员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搭便车和形式主义时有发生。因此建立相应的水污染治理专项制度,有利于责任的划分,以便村民互相监督,共同完成任务。其次,应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和内容,通过多方式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例如,可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村镇宣传告示栏等公布水污染治理具体情况及相关数据。

(二)加强环保措施实施力度提高农村水污染防治绩效水平的重点在于环保措施的实施,对于污染物控制措施,可建立并完善污染物管理制度,实行特殊污染物专人专管制度;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将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及生态防治技术落实到位,从源头上避免化肥和农药流入水区;另外,提倡农村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加快废水处理设施的布建,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同农业生产需要结合起来,尽量做到水的循环利用。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篇2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抓好源头防范,注重风险管控,全面排查调查,有序治理修复,加强跟踪评估,强化监管执法,严格考核问责,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年度工作目标

总体要求:全县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全县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全县土壤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准备。根据市上工作安排,做好执法检查相关工作准备。对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分解各条款部门职责,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情况自查,梳理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中的薄弱环节。(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2.对标冲刺《土十条》各项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土十条》和“十三五”终期考核自查评估,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全面梳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各项目标指标和工作任务,重点推进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工作,全力冲刺“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目标任务完成。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按季度调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19〕751号)和市级安排,市生态环境局分局配合市上做好“土十条”实施进展季调度和报表报送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参与)

(二)努力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

3.继续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持续做好调查对象核实增补与基础信息调查质量提升工作,配合市上选取的代表性地块开展试点工作。2020年9月底前,配合市上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数据上报、审核与入库。(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等参与,各乡镇、县西城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县西城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4.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结合市上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继续做好国控点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完成省控点位布设工作,建立覆盖县域内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共享,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参与)

(三)加快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

5.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贯彻落实《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方案》(甘农科发〔2019〕3号),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2020年底前将划定结果上报有关部门审定,数据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绘制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分结果图件,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6.积极推进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对安全利用类耕地,以农艺措施为主,重点推广“低积累品种+水肥科学管理+酸碱调节”、“低积累品种+原位钝化(固化)”、“秸秆离田+深耕深翻+土壤调理剂施用”、“超积累植物与低积累作物轮作(间作)”等安全利用模式;对严格管控类耕地,以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为主,重点采取调整种植结构、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退耕还林还草、轮作休耕等风险管控措施。(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7.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建设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项目不得占用。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严格控制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铅蓄电池等行业企业,防止对耕地造成污染。(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8.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要求,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生物防治比例,减少农药使用量。优先将污染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全面开展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县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参与)

(四)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9.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监管。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拟开发为农用地的,县政府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依法严查向河道、山区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公安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五)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0.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动实施《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继续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

1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制定《县2020年度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方案》,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继续实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加大新肥料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减少化肥用量。开展新型农药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广,推荐适宜高效低风险农药新品种及配套使用技术,优化农药品种结构,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风险。2020年,实现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利用率达到40%。(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12.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继续贯彻《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严格农膜市场准入,大力宣传落实国家地膜质量新标准(GB13735-2017),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膜。加强农膜市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农膜的行为。创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积极开展废旧农膜捡拾回收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易回收地膜的示范推广,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2020年,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力争实现废旧农膜全面回收利用。(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等参与)

13.严控畜禽养殖污染。推动实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草畜资源条件、土地对畜禽粪便消纳能力等,优化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协调畜禽规模养殖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促进科学使用。加强禁养区监督管理,禁止在禁养区内审批新建养殖场(小区)。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合作社)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2020年,力争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参与)

14.减少生活垃圾污染。坚持“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配套设施共享、城乡统筹治理”原则,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试点,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继续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水务局等参与)

(六)切实加强源头预防和监管

15.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管理。更新2020年度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督促重点监管企业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落实“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设施防渗漏管理、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备案、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矿企业自行监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控、企业退出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8项制度。同时,将重点监管企业相关土壤污染防治义务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建立在产企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预防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工信局参与)

16.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推动落实《省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防控工作方案》,落实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措施。进一步规范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完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控制制度。推进涉重行业企业隐患排查和污染治理,严厉打击涉重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涉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推行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参与)

17.做好涉镉污染源排查整治。按照“边查边治、以治为主”的原则,持续推进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努力切断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产品的途径。(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局参与)

18.规范工业废物处置过程。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继续落实国家清废行动有关要求,结合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等指出问题整改,进一步摸排工业固废堆存场所存在的问题,消化问题存量场所,巩固整治成效,建立长效机制,2020年底前完成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参与)

19.严格土壤环境监管执法。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监管执法的重要内容,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违法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20.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加强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监测,重点对黄灌区灌区水进行抽查监测。对农田、蔬菜基地、果园灌溉水水质超过《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的,增加监督监测。(县水务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参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发挥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统筹推进落实省、市和我县土壤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研究解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重大事项。贯彻落实《省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办法》,完成2020年度实施情况自查评估。(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二)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各牵头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推进工作任务开展;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本计划,制订本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完善保障措施,并分别于6月25日、12月25日前将辖区内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证明资料反馈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要抓好统筹协调,对资料汇总整理,将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报县政府和市上有关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乡镇应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按期完成,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调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积极推广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加大推广应用。(县科技局牵头,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参与)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篇3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水污染;处理政策

中图分类号:[R1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1.总则

1.1规划目的

本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有效实施和农村生态环境的高效改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序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在科学评估武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省里总体部署,提出武义县各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目标、技术路线和项目时间表。

1.2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的通知》([2007]63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6号)

1.3规划原则

(1)整体谋划,科学安排。以武义县县域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治水)规划为先导,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容量及人口分布等因素,从全局和整体上科学安排武义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效率优先,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村庄具体情况和水处理技术及相关工程资源的可用性,在土地资源可用性和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的污水治理方案。

(3)因地制宜,技术合理。根据村庄不同的区域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受纳水体的环境背景等条件,充分考虑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源头地区、江河流域等不同敏感区域的敏感程度、环境容量、自净能力和区域社会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等,提出经济实用,管理方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艺。

1.4规划目标

将武义县域所有的村庄全部纳入规划,根据不同村庄的人口特点、生活污水产生情况和自然净化能力,提出不同村庄生活污水的处理对策。即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覆盖率达到100%。

2.武义县概况

2.1武义县地理位置

武义县隶属浙江省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市南部。东与永康市、缙云县接壤,东北与义乌市交界,南与丽水市相依,西南与松阳县毗连,西与遂昌县为邻,西北与正北分别与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相接。

2.2武义县面积人口

武义县东西宽50千米,南北长59千米,从西南到东北呈长条形,总面积1577.2平方千米。人口33.74万,除汉族外,有畲、回、藏、苗、壮、满、侗、白等少数民族。

2.3武义县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84亿元,完成县域总体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2006―2020)编制,温泉隧道二期、明招路延伸、城南新区一纵道路等框架道路和“一湖三园”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建设安置房18.8万m2,实施旧城改造近4万m2。加强城市管理,全面整治城区户外广告,在中心城区实施“双禁”,“数字城管”系统投入使用,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共完成342个村的村庄整治和266个村的生态村建设,启动实施11个村的农房改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78亿元,全面实施农村“清泉工程”,共解决了17.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石硖水库工程启动。路网、电网建设有序推进。交通建设投入7.6亿元,44省道四期(樊岭段)、柳四线、山赤线、王岭线、十白线二期及三期等改建工程全面完工,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89公里,建成高等级公路46.8公里。

2.4武义县生态功能区划及其水质要求

(1)武义县生态功能分区。武义县在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功能定位属于金衢盆地城镇与农业生态亚区和丽水东北部农林业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全县的生态功能分区划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

(2)武义县水环境功能水质要求。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6年),武义县水环境功能分区图(略)。

(3)武义县主要断面的水质变化。武义县的水环境监测数据有限,虽然河流众多,但有监测结果统计的只有7个省控断面数据。

图:武义县主要断面水质现状图(2013年)

根据武义县十一五期间主要河流断面的水质变化,武义县地面水水质有明显恶化的趋势,章湾、长安坝和江下桥断面2013年水质都出现等级下降的情况,尽管总体水质仍达到iii类标准,但反映出水质在恶化,白洋渡断面水质在2012年出现好转,但2013年又回落到iV类,值得关注;特别是而莲塘口断面2011年和2012年都比2010年下降2两等级,虽然2013年等级回升一级,仍比2010年低一个等级,只有溪下和范村断面分别稳定在ii类和iV类。

总体水质恶化的趋势可能与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地处瓯江和钱江两大水系的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与主要水系的水质改善关系密切。

3.武义县农村生活污水分类与处理方案

武义县各乡镇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形地貌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人口的生活和消费特点也不一样,各村所处区域的水环境敏感性和自然净化能力都有很大区别,因此,对武义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各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水环境敏感性、现有公共设施的可用性、人口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情况进行分区分类处理。

3.1武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分类方案

3.1.1分区。分区主要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对禁止准入区,主要是水环境极敏感的水源保护区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包括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和风景名胜区),对水质的要求都是ii类以上,因此,地处该区域的农村首先是鼓励下山移民,其次是尽量削减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对禁止准入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级别尽量从严升级,确保水源保护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水环境质量不受影响。

对优先准入区,基本上以工业发展较快的城镇为主,其人口集聚程度高,所以,首先是考虑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尽量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这样运管保障度高。该区的建设重点以纳管为目标,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为核心,为农村生活污水的顺利纳管打好基础。

对其它限制准入区,尽量采用村域集中收集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少数分散的、难集中的村采用分散式分户或联户处理工艺,或资源化利用。总之,可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方案的选择。

3.1.2分类。根据调查的各种情况,将武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成如下4种类型(模式)。集中纳管处理模式:主要针对近期市政排水管网能到达的村庄,重点进行管网建设,保证条件成熟时的顺利接入。以村域收集的相对集中型处理模式:以村或自然村为收集区域建设管网,建小型污水处理站。主要针对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将生活污水经过管网收集后,收集到处理池中;污水处理工艺主要采用厌氧+人工湿地;微动力污水处理工艺(太阳能微动力处理工艺或常规电力污水处理工艺)等其它工艺。分散型(单户、联户)治理模式:化粪池+人工湿地,三格式化粪池等。资源化利用模式:可对厕所进行必要的改进,如建带化粪池的公共厕所,更方便运输的马桶式厕所等,为农林生态系统消纳使用。

3.2武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武义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域间农村差别较大,加之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近年来开展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践,主要采取四种模式:一是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纳管);二是以村域收集的相对集中型治理模式(厌氧+人工湿地、微动力工艺(常规电力驱动或太阳能驱动)等;三是分散型(单户、联户)治理模式(化粪池+人工湿地,三格式化粪池等);四资源化利用模式:针对农村人口极少,以传统马桶形式收集粪便的村,可考虑进行资源化利用(建设公厕,三格式化粪池,作为农林生态系统提供灌溉和肥料等)。

综上所述,规划推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宜采用多元化的污水治理模式,具体包括进厂治理、村域自建集中、村域自建分户或联户和传统资源化利用等污水治理模式。

4.治理工程的长效管理

当前,国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系统的实施及运营管理办法可供借鉴。因此为实现武义县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实现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目标,应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运营、管理的崭新模式,破解资金短缺、管理缺位、污水治理运行效率低等难题。

4.1组织实施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将“蓝图”变成工程项目实体,实现投资决策意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负责。工程实施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步推进,突出重点。近期进行对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严重、对水质影响大的村庄,应集中力量重点治理,在积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布推进武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2)依靠专家,技术支持。结合《武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的总体目标,按照规划指标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任务,邀请新农村建设、环境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监理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把关和咨询服务。

4.2运营维护

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以后,为了使其长期发挥污水净化的功能,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管理,因此,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专门的污水治理工程维护队伍是必要的,由于目前大多数工程缺乏维护管理使服务寿命大大降低,而以村为单位的管理往往会存在责任心、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已乡镇为单位建立分片管理的专门队伍应该是一条有效的工程维护管理途径。

5.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是全省“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提高地面水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供保障。

5.1组织制度保障

要结合“五水共治”的任务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导小组或武义县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当人领导小组的组长,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一把手负责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领导督查和组织协调,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农办)。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通过媒体宣传、科普教育、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义、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宣传培训,促进公众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和监督。

5.2政策制度保障

以本规划为指导,根据各乡镇的具体问题、条件和技术支撑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设计划。加强各功能区的管理力度,清理不合理、不合法的养殖业污染,鼓励水源保护区等禁止准入区的农民主动向外搬迁。严格管理新建农居点的环保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5.3技术保障

加强与科技院所的合作,引进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对武义县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对本地施工队伍的培训,引进装备化的技术工艺,避免由于人员素质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开展针对武义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中普遍性问题的技术公关和示范,并通过示范工程进行新技术的推广。为武义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金华市武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篇4

紧密围绕和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环境“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整村推进,连片整治,解决我区重点流域和区域最为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通过连片整治示范,在农村环保体制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经验,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我区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统筹城乡建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连片整治重点示范区域

(一)示范区域选取原则

1、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

2、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或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可以同时辐射受益。

3、示范片区可在一个乡镇行政区范围,也可跨乡镇行政区实施。

4、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集中安置区等。

5、优先支持乡镇政府积极性高,配套资金有保障,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落实,管理措施到位,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示范区。

(二)重点示范区域

选择饮用水水源保护任务重、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畜禽养殖污染较严重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难度大的江流域和敖江流域为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

三、工作重点、预期目标与示范效应

(一)工作重点

按照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部署及全省、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是实施“三清”示范工程。即: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为重点的“水源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集中连片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为重点的“家园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农村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田园清洁”示范工程。

(二)目标任务

1、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水源清洁”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示范区内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截污设施基本完善,取缔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逐步搬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村民,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家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得示范片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田园清洁”示范工程,使得示范片区村庄畜禽养殖布局符合当地政府划定的畜禽养殖“两禁”区要求,做到人畜分离、畜禽集中养殖、集中治理,养殖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通过集中力量实施以上示范工程,在三年时间内,集中连片整治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村”,使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三)示范效应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在有效解决示范片区的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的同时,取得以下示范效应。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通过示范工程实施,促进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有益农村环保的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资金效益。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或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能力,实现资金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是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以示范工程为载体,推广一批低成本、高效率、易维护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

四、配套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资金由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补助50%,省级配套40%,市、区配套10%。原则上,整治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按市、区各承担50%的比例配套。区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时优先支持示范片区,共同形成合力,支持示范区完善配套设施。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我区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

1、市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副调研员

成员:区发改局副局长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区环保局局长

副主任:区财政局主任科员

成员:各有关部门主管科室负责人

区政府将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增加有关乡镇和部门领导作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

2、职责分工

根据市里工作要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市直部门抓点促面、督促检查、协调指导,区政府总体负责、组织落实,区直部门协调落实配合开展有关工作,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区政府对辖区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负总责,并根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建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连片整治工程的组织落实、协调推进和考核验收。示范片区所在乡镇政府对本辖区整治工程具体负责,设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片区筛选,实施方案编制,落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组织实施。

区环保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牵头制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会同区财政局负责示范片区的申报、下达,落实环保配套资金。指导推动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负责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建设工程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财政局负责牵头制定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市级配套资金,督促乡镇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统筹中央和省、市级配套资金的安排使用,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农林水局指导推动“田园清洁”示范工程和“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在“田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方面,负责对农村畜禽养殖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整治片区的筛选、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方面,负责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片区的筛选、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国土资源分局指导推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工程。负责对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建设片区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城管执法局指导推动“家园清洁”示范工程。负责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片区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发改局结合统筹城乡工作,配合各部门推进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合力打造示范亮点。

其他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整治任务的全面完成并达到连片整治的预期效果和目标要求。

(二)措施保障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由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示范片区所在地政府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组织落实,并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示范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各项保障条件;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2、健全队伍,抓好落实。区环保局应设立负责农村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农村环保工作。有关乡镇也必须设立环保管理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有专人管理、推动和落实。

3、科学规划,认真实施。按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科学制定整治规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4、加强管理,监督考核。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对示范工程的组织管理、整治任务、项目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示范片区所在乡镇政府要建立通报制度,由乡镇政府每季度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本辖区内项目实施情况;区环保、财政、农林水、城管执法、国土资源等部门对示范工程进展和成效、资金使用、设施运行、群众满意程度等进行考核,并予以通报。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环境“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按照区委“建新城、冠三、创示范”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整村推进、连片整治,解决我区重点流域和区域最为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通过连片整治示范,在农村环保体制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经验,实现我区农村环境显著改善。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建设,用1年左右时间建设示范区2镇15村(社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镇环境监督与管理机构,完善农村环境监督与管理制度和机制,有效解决示范区2镇15村(社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禽畜粪便等污染环境问题,使示范区2镇15村(社区)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稳步推进我区城乡环境一体化。

(二)具体指标。根据《省财政厅省环保厅关于申报我省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的通知》(财建[2012]26号)等有关指标要求,从连片整治、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等五个方面确定示范区2镇15村(社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指标体系,作为综合整治成效评估指标,详见表一。

三、整治范围

以我区河和河流域沿岸村镇为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其中镇包括社区、云盖村、东塘村、五丰村、云友村、集贤村、金凤村、军营村、桐木村等9个村(社区);含浦镇包括含村等6个村(社区),整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农户14007户,总人口45850人。

四、整治内容

(一)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通过实施“清洁水源”工程,完善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和分散式饮用水源地截污设施,修建隔离栏2公里、拆除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5座、设置标志牌和宣传牌90处、设置交通警示牌30处、修建排水沟1公里。

(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通过实施“清洁家园”工程,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进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等建设,使示范区内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按省环保厅要求,在整治范围内增设2569个垃圾堆肥池,新增900套垃圾分类桶;新增14辆从村到镇垃圾运输车和16辆三轮收集车;补充15名保洁员。示范区2镇各新建1座镇垃圾中转站,共计2座镇垃圾中转站,新配置2辆垃圾转运车。

(三)农村生活污水工程

通过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建设一批符合农村特点、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使示范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整治范围内共需建四池净化系统4455套;示范区内公共场所主要是小学和村部,共需建四池净化系统26套。

(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

通过实施“清洁田园”工程,通过修建沼气池和利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改造栏舍等,对养殖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对于20头以下规模较小的养殖户,采用户用沼气池及配套四格净化池作为污染治理措施,共建803座沼气池。对于存栏在20-500头的养殖户采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对其猪舍进行改造,共改造猪舍面积17141平方米。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一是全面动员。2012年11月上旬至11月底,召开全区农村连片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整治工作下达目标责任书,明确整治完成时限及要求,确保整治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二是宣传培训。11月中旬至月底,由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通过发放宣传资料、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三是指导连片整治示范区所在镇、村成立农村环保协会和农村环保合作社,引导村民自主参与连片环境综合整治。

(二)开展专项整治。2012年12月——2012年4月,具体落实整治项目建设

1、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2012年12月至2012年1月,示范区所在镇、村组织完成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包括拆除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建设截污及隔离设施、设置标志牌、宣传牌和交通警示牌。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2012年12月上旬至月底,区政府统一采购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转运设备,包括垃圾分类桶、垃圾运输车、三轮收集车和垃圾转运车等,新建镇垃圾中转站。镇、村组织实施新建垃圾堆肥池。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由专业公司负责整治工作。2012年12月上旬,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招标,确定建设单位。12月中旬由中标单位制定项目设计方案,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技术评审。2012年12月底至2012年4月由施工单位组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各施工单位与各行政村签订合同,与镇上签订目标责任书,约定竣工时限,及时跟进,加强现场监督,保证建设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三)验收总结(2012年4月——2012年6月)

按照《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成效验收细则》对建设的整治项目逐个进行自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整治项目质量,形成长效机制。准备验收材料,迎接中央、省市的检查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常委、副区长立,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水务局、区农业林业畜牧局、区环卫公司、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区爱卫办、含浦镇、镇等单位行政正职为成员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由区环保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日常工作。

(二)责任分工

实行区政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区直部门抓点促面、督促检查、协调指导,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工作模式。

示范区所在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整治工程具体负责,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实施方案编制,落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组织实施。

区发改局结合统筹城乡工作,配合各部门整合资源,合力打造示范亮点。

区环保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会同区财政局负责落实环保配套资金,负责制定全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指导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业污染防治、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等工作;指导生态创建、环保组织建设、环保知识培训和环保宣传等工作。

区财政局牵头落实区级配套资金,统筹中央和省市级配套资金的安排使用,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参与项目管理和竣工验收,财务报帐审核,及时、足额支付报账资金。

区水务局指导推动“清洁水源”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负责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片区的筛选、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指导推动“清洁家园”示范工程,负责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工作的质量监督。

区农业林业畜牧局指导推动“清洁田园”示范工程,负责做好畜禽养殖场(户)退出和治理工作;推广沼气技术,做好沼气池建设服务;做好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指导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区环卫公司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指导,负责垃圾转运处置和保洁员队伍培训等工作。

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对非法搭建的猪栏、猪舍等违章建筑开展执法行动。

区爱卫办负责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对乡村垃圾处理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

其他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整治任务的全面完成并达到连片整治的预期效果和目标要求。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由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示范区所在镇、含浦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的组织落实,并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示范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各项保障条件;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2、健全队伍,抓好落实。列入示范区所在的镇、含浦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有专人管理、推动和落实。

3、科学规划,认真实施。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科学制定整治规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制订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4、全力整合,保障资金。由区财政统一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对示范区15个村环境建设投入,进一步保障示范区项目治理良好效果。

5、加强管理,监督考核。加强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和项目经费等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两镇人民政府每月向区整治领导小组报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相关问题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示范工程进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6、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邀请新闻媒体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制作宣传片,将农村环境整治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整治的目的重大现实意义,推动当地百姓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篇6

一、2017年住建厅下达我市危房改造任务****户。截止目前已全部开工,完工***户,按照住建厅要求剩余**户于2018年的6月30号全部完成。各旗县区住建部门对历年房屋竣工验收农户信息资料已全部录入系统。

二、2018年自治区住建厅下达我市第一批危房改造指标63户已下达**区,目前开工42户,剩余21户正在筹措准备。

三、截止目前我市2018年4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约为105户全部为***区。

四、目前,由各旗县区住建部门牵头并联合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第三方专业检测鉴定机构成立农村牧区危房鉴定领导小组,对建档立卡等贫困户房屋危险等级进行鉴定,我市将于6月10日前全部完成。

五、我市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档案经过自治区住建厅、市住建委多次工作检查及规范性要求,农户危房改造档案材料齐全规范,真正做到一户一档、资料核验、动态管理。

六、市财政局与我委联合对历年危房改造资金进行专项清理检查,每年年底各旗县区危房改造完成竣工验收后,相应资金均能按照要求拔付到位。

七、按照自治区住建厅工作安排和部署,2017年以来,我委对各旗县组织两次“雁过拔毛”检查,并于今年4月4日对住建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危房改造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转发到各旗县区住建部门,按照要求对农村牧区危房改造中“两项工作重点”和“九项重点检查指标内容”做了深入细致核查,未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八、我市根据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出台了《****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保障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兜底保障和社会救助扶持对象范围、政策措施,明确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的工作目标以及在政策衔接、对象衔接、标准衔接和管理衔接方面的重点任务,兜底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已全部纳入脱扶攻坚扶贫范围,各旗县区政府已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施兜底保障。

九、各旗县区政府对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制定了专项扶贫措施,优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截止目前各地建档立卡户危房改造已于当年全部完成。

二、自治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要点

一、按照自治区住建厅、市委政府工作要求和安排,我委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制定了“一个规范、三个方案”既:《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处理技术规范》、《****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和《****市2018年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及《****市农村厕所建设管理三年实施方案》,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了目标、范围、标准、做法、步骤、措施等。

二、****市下辖*个旗县区,**个苏木乡镇,**个行政村。截止目前,*个旗县区全部完成了县域乡镇建设规划,占全市旗县区100%。我市各旗县区正在组织力量制定相应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个苏木乡镇已全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个行政村全部编制完成村庄规划,达100%。

三、我市于**年制定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截止目前各旗县区正在逐一推进落实。

一是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落实情况。我市各旗县政府建立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和信贷资金参与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在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规划、垃圾污水处理及卫生厕所等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建立稳定的地方财政投入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落实情况。对农村牧区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公共卫生厕所等公用设施和村庄绿化建立了管护长效制度。进行有效维护、管理和监督。截止目前完成后续管护村庄3050个,约占71%。

三是建立健全农牧民主体机制落实情况。推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实施机制,广泛动员农牧民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农牧民的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和长效管护的良好氛围。

四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落实情况。市委政府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加强资金筹措、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工作,配备工作人员,加强制度建设,确保长效管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是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落实情况。建立市职部门和旗县区政府协调联动机制,按照职责分工,统筹解决全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六是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奖惩机制落实情况。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完善督查机制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实绩考核范围,对部署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要严肃问责。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及宜居城乡创建、农村污染减排为抓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立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围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重点,统筹规划,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抓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不断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要结合各镇(街)功能区定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周边的镇(街)要在发展中坚持环境优先战略,加大治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着力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山区镇要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加强镇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3、创新机制,协调联动。

创新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形成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各镇(街)组织、引导和指导作用,落实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宣传手段,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调动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公众参与,确保行动计划得到全面落实。

(三)工作目标。

到2013年,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基本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部分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污染源减排取得初步成效,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农民群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完成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

完成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

基本完成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基本完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建设;

实施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完成全县30%的自然村综合整治建设;

开展1至2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实行“以奖促治”,综合整治;

开展生态镇村建设,建成省级生态镇1个以上、生态村3个以上;建成市级生态村(镇)6个以上;

开展宜居镇村建设,建成1个宜居城镇,2个宜居村庄创建指导点;

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生态健康养殖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二、主要任务

(一)以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1、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

2013上半年完成全县各镇(街)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估,逐步建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制度,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督监测制度化、常态化。2013年底前,逐步开展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调查、监测与评估工作,为科学有序开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2、稳步推进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统筹城乡供水,扩大市政统一供水范围,减少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数量。依法开展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饮用水源保护区应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隔离防护设施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到2013年,完成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方案。

3、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

建立健全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和环境执法监管工作,定期开展影响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安全隐患排查,依法取缔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防止水库水华及水源污染事故的发生。

4、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充分利用现有自来水管网,加强统筹规划建设,通过管网延伸方式实现连片、跨区域供水。结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农村居住人口分散的山区,因地制宜选择较小规模的集中式或分散式供水,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到2013年,全县基本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解决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以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按照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水源保护区红山镇及其他山区镇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污水输送管网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对于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且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用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对于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或旅游业较发达的村庄,可推广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符合市政污水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可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模式,将污水纳入邻近的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

6、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力度。

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县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到2013年底,完成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建设,使其服务涵盖县城及周边镇村。

开展“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活动,进一步清理农村垃圾,建立保洁机制,完善现有“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因地制宜在远离集镇的村庄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深入推进乡村清洁美工程。鼓励农村垃圾分类回收,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以实现资源化利用,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建立农村环卫保洁制度和垃圾收集运输机制,通过每家每户参与以及鼓励农村低保人员参与等多种形式,建设相对固定的环境保洁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垃圾收集工具和垃圾转运车辆,维持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运行。

(三)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重点,推进农业污染减排。

7、强化畜禽养殖环境监管。

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依法划定畜禽养殖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有序、可持续发展。

要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畜禽养殖业的各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督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达标排放。要建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的环保监管档案,完善基本信息数据库,逐步将其纳入环保日常监管范围,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2013年6月底前,要完成制订本地区畜禽养殖业整治方案,开展统一、集中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清理整顿行动,并于2013年底前完成本地区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区)清理整顿工作。

8、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

以列入“省重点生猪养殖场”及列入“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大力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要明确本地区农业源减排的目标、任务及工程项目,加大投入,推进畜禽养殖全过程综合治理、加快各类治污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改进养殖方式、提高养殖专业户小区化管理水平,引导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进行适度集中和统一治污,促进“十二五”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力争8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积极推广生态养殖。

积极推动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开展环保达标创优活动,建立生态健康养殖示范畜禽养殖场(区),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从源头控制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开展生态养殖和固废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引导畜禽养殖产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化转型,推动种养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等农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将污染治理与能源开发、资源回收利用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做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和改造,完善环保设施。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因地制宜推广干清粪或铺垫式节水清粪、有机肥生产、沼气化处理、农牧林种养结合等多种形式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

(四)以实施名镇没村示范村建设为重点,推动村庄综合整治。

10、全面开展村庄综合整治。

积极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加快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重点围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开展整治。坚持“抓点、带线、促面”,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大力实施整治,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某一类最突出环境问题开展集中整治,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连片治理。

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到2013年全县完成全部建制镇总体规划,完成70%以上村庄规划。以村庄规划为指导,结合宜居村镇创建活动,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开展村庄整治。重点抓好城镇的出入口以及主干道、国道、省道两侧1000米以内的村镇整治建设。按照建设宜居农村和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强污水治理,逐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开展乡村清洁美工程,加强垃圾收集和处理,做好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推进“卫生村”、“万村绿”等创建活动,实施“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实现每年整治15%的自然村的目标,改善农村生态条件。

(五)以开展生态示范及宜居村镇创建活动为重点,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1、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活动。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1至2个镇推进生态示范建设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注重加强生态村镇创建等基础工作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工程建设。到2013年,全县新建成省级以上生态镇1个以上、生态村3个以上。市级生态村镇6个。

12、积极推进宜居村镇创建活动。

认真按照《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办发〔〕24号)、《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省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宜居社区考核指导指标()(试行)》要求等,以宜居村镇创建工作为统筹,以宜居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省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指导点的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工作。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工作,2013年前建成1个省宜居城镇、2个省宜居村庄创建指导点,示范带动全县深入开展宜居镇村建设。

(六)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管为重点,促进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

13、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和工业污染的环境监管。

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禁止在农村地区开发建设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加大农村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开展农村地区工矿污染专项整治督查,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

强化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监管,抓好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和环境风险应急管理。提高资源开发环境准入条件,严格落实新建(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新开发矿山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开展资源开发类和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落实企业和业主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责任机制,督促企业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预防,规范开发建设与日常运营活动,保护生态环境。2013年底要组织一次开展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自查工作,落实环评及“三同时”制度,落实生态治理和恢复责任,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各镇(街)要加强监管,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强化联动,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全方位监管格局。

14、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

以加强工矿企业污染防治监管为重点,从源头控制土壤污染,强化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农业区和农产品产地周边的工业点源,防止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农用土壤造成污染,严格限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开展对主要粮食产区、瓜果和蔬菜产地等重点地区土壤污染加密调查,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为重点,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风险评估。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分级管理利用制度,分类型制订和实施污染土壤管理对策,对土壤污染严重、不适宜种植养殖的土地,依法调整土地用途,提高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对受污染的农田土壤开展生态修复试点示范。

(七)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5、积极防治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农业面源污染。

强化对农药、化肥及其废弃包装物,以及农膜使用的环境管理。推广各类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农药施用量。调整肥料结构,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微生物肥料和垃圾堆肥,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教育和引导农民提高化肥施用技术水平,结合合理的灌溉技术,减少化肥流失。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改进农膜使用技术,减少农膜对土壤的危害。建设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袋(瓶)等废弃物收集池,防止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6、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因地制宜推广和开发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加大有机农产品基地、沼气示范等工程建设投入,推广稻田立体种养、“猪-沼-果”物能循环再生、丘陵山区立体种养、基塘结合、庭院立体经营等生态种养殖模式,建设与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物质的循环利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开展环保产品认证工作,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促进农产品规范安全生产。

(八)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提升基层环境监管水平。

17、加强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积极开展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县监测站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建设;逐步建立并延伸农村环境监测网络,提升对农村饮用水、土壤及空气的环境监测能力。完成重点区域内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并调整和扩大监测点位布设范围,在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增加重金属、蓝藻等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同时,对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开展定期监测,对存在污染隐患或风险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加强对技术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环境监测水平,使其逐步具备水、气、土壤中常规监测以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监测能力。

18、加强基层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

县环保部门负责全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各镇(街)要设立专门机构,有条件的村可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农村环保工作。各镇(街)要积极探索,强化农村环境管理和服务,可通过将有关工作委托给村(居)委会、实行购买服务等形式,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

为切实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将建立环保、发改、财政、国土、城乡建设、水务、农业、卫生、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生态办,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努力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

探索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机制,建立本行动计划实施的监督考核制度,由县生态办牵头分年度对相关单位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动员,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积极参与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确保农村生态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生态办、县环保局负责农村环境保护行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定期通报行动进展情况,负责牵头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县环保局负责指导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及“问题村”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生态村(镇)创建等,强化农村饮用水源、畜禽养殖、矿产资源开发等环境监管,会同县水务局指导镇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县发改局负责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环境保护工程重点项目审批立项,并及时下达财政年度投资计划;县财政局负责研究制订有关财政政策和措施,按规定落实和监管农村环境保护行动所需资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名镇建设、宜居镇村建设,协助各镇进行村镇规划编制等工作;县村庄整治办负责村庄整治、名村示范村建设;县水务局负责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农业局负责指导和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生态健康养殖,负责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污染源减排等有关工作;县爱卫办负责农村改厕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监督管理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废旧矿山的生态修复等工作;县林业局负责农村的绿化工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健全保障体系。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项涉农资金支持,用好省、市、县村镇规划编制和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推动项目的实施。

统筹有关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不断探索创新资金投入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治污成效突出、示范推广作用明显的项目和技术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订资金优惠及扶持政策。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篇8

【关键词】楚雄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党的十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楚雄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但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严峻,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楚雄市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1、楚雄市基本概况

楚雄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元江水系与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跨北纬24°30′~25°15′、东经100°35′~101°48′之间。东临禄丰县,南临双柏县,西与南华县和思茅市景东县接壤,北同牟定县毗邻。楚雄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镇,东距云南省会昆明市城区165km,西距大理州首府下关市城区178km。

楚雄市农村辖鹿城、东瓜、吕合、紫溪、东华、子午、三街、八角、中山、新村11个镇和大过口、大地基、树苴、西舍路4个乡,136个村民委员会,28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9645人,总面积4433k,有耕地35.42万亩,旱地17.2万亩。

2、楚雄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状

楚雄市十分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政策法规执行、污染治理和生态示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严格执行农村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水平。楚雄市严格执行云南省及楚雄州下发的为保护农村环境制定的一系列文件,认真研读文件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制作电台环保公益广告、制作标语等形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努力使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加强对农村及城镇周边地区的环保执法监督,把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环保执法的重点,不断创新执法监管的手段与方式,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水平。

(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2006年以来,楚雄市共投入农村改厕资金1985.12万元,建成卫生户厕3.97万座。不少村庄基本实现村庄布局合理优化,住房新型特色化、饮水安全化、道路硬化亮化、排水有序化、厕所畜厩卫生化、垃圾收集定点化、燃料节约化、村庄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整洁化,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涌现了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和生态村。

2010年,楚雄州人民政府印发了《楚雄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楚政通〔2009〕93号),方案要求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300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年增加。方案对乡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完成时限作了明确要求,到2012年前将分别完成6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方案还对农村工业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业循环经济、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示范创建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与农业农村工作和扶贫整村推进工作相结合,重点整治乡镇所在地村委会、乡风文明示范带、扶贫整村推进村委会和处于重要水源地、主要河流及水库周边的村庄。

2010年,楚雄市共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8个,全面推进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建沼气池、改灶为主的农村能源项目建设。

目前,楚雄市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势头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和15%,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25%;农村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3.9%;已基本摸清全市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30%;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适当控制。

3、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示范创建活动

近年来,楚雄市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示范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农村环境状况。2009年,楚雄市以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生态保护行动。楚雄市创建的部级生态示范区于2009年3月12日至13日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专家的验收,同时楚雄市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境综合项目整治专项资金,现已建成了苍岭镇西坝河生态示范村、楚雄市鹿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实施完成西舍路乡龙岗村委会小康环保行动项目。全市已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示范村3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东瓜镇、新村镇、树苴乡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目前,楚雄市正在苍岭镇开展生态示范村建设试点工作,并选取15个乡镇40个自然村3973户16712人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结合点。

二、楚雄市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数的增加,农村综合开发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1、村民饮水安全存在隐患

不少村民饮水直接取自水库或水井,不少水库因受到自然因素或人为污染,水质已逐渐变坏,不少村庄供水、引水基础设施较差,无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对村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以楚雄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40个自然村为例,40个自然村有7个山区的水是使用井水或山泉水,其余33个村都使用自来水,但所有的集中式供水设施如高位水池等都无安全防护设施,使农村饮用水源存在安全隐患。

2、生活污染加剧,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排放和堆放

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污染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场调查,农村污水排水主要来源于日常洗浴和厨房烹饪产生的家庭污水。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基本无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几乎所有村落都存在污水、灌溉水、雨水合流制,无污水处理设施,都由村内自然土沟或修建的明渠直接外排,流入附近的河道、河沟或水库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庄生活垃圾堆积和污染日益严重,生活垃圾日益增多。有的村庄虽然建设有简易型垃圾收集坑,可以收集部分生活垃圾,但无健全的清运和管理体系,垃圾坑内及四周长时间堆积和散落各类生活垃圾,散发恶臭,而且由于垃圾停留时间过长产生的浓度较高的渗漏夜流入沟渠加大生活污水排放浓度,影响村庄环境卫生状况。

3、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严重

楚雄市农村养殖猪318279头,大牲畜118405头,羊145118只,家禽162456只。根据《农村能源生态工程设计施工与使用规范》,污染源核算按人均日排泄粪便0.25kg,猪日均排泄粪便3kg,大牲畜日均排泄粪便18kg,鸡、鸭日均排泄粪便0.1kg计算,楚雄市辖区人畜禽粪便产生量约56476.23t,粪便除少部分用于农田施肥外,不少多以简单的公厕、粪塘堆沤,或直接堆放于地边街旁,外溢、渗漏严重,雨季受地表径流等冲刷,对下游水体的污染明显增加。由于对人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处理简单粗放,加上处理不规范和资源利用技术跟不上,流失量约为6777.15t。人畜粪便浓度高,污染负荷大,流失进入水体后,可增加水体的富氧化程度,对水体污染严重。

4、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废物资源未得到较好的循环利用

农田废弃物以及离散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极低,没有形成完整的农村物质及能源多级综合循环利用体系,大部分废菜叶随意倾倒,沤制回田利用效率较低,造成可回收利用资源的浪费,同时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

5、化肥、农药污染问题突出

辖区耕地面积较大,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化肥、农药施用频繁,在整个面源污染结构中,化肥、农药流失污染问题突出,经分析辖区内化肥、农药污染占总面源污染的15%左右。

三、楚雄市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1、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扩大“以奖促治”政策影响面,采取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各种典型模式和选取先进经验,营造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广大村民理解、支持并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中,积极参与连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

2、落实目标责任,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楚雄市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年市人民政府出台《楚雄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划定了整治范围,第一批整治范围为全市15个乡镇广大农村,重点整治乡镇所在地村委会、乡风文明示范带、扶贫整村推进村委会和处于重要水源地、主要河流及水库周边的村庄。各乡镇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实行乡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环保部门牵头协调、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工作机制。各乡镇要建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年都与楚雄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签订责任书,依法解决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缺乏,职责与职权不明晰的问题。

3、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从源头开始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护饮用水水源

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实力及技术手段的欠缺,简单地模仿城市污水的处理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管理制度,以乡镇、村为单位制定环境保护的村规民约,指导村镇因地制宜地进行垃圾处理,尽可能在本区域内消纳本地垃圾。政府应出台鼓励生产和使用有机肥的政策,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乡镇和村应该建立生活垃圾堆放点,对农村生活垃圾普遍实行定点封闭式堆集,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处理模式,集中处理;县域内的乡镇垃圾处理场进行布局规划,尽可能在本区域内消纳本地垃圾。

4、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依靠科技,优化肥料结构,增施有机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对环境影响;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精准施药技术。通过以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农药,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部分替代化学防治,控制农作物虫害发生频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加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途径加以综合利用。如畜禽粪便和秸秆通过沼气化处理,既利用了沼气能源,又可利用沼渣、沼液作果园肥料;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完善免耕覆盖还田、机械粉碎(整株)翻压还田、留高茬还田、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模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逐步消除焚烧和弃置乱堆秸秆现象。

5、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监管机制

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通过部门之间交叉检验等科学方法,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以监测评估、及时预警、快速反应、科学管理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和技术服务。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篇9

abstract:atpresent,thetenderingrelevanttoruralsewagetreatmentprojectbecomesaproblemandfocusoflocalgovernments.Fortheproblemsofruralsewagetreatmentprojecttendering,thispapercomparesandstudiestheworldbanklendingmodelofningboandthethird-partymodelofDeqingCounty,andproposes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tenderingmodeinnovation.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模式;对策建议

Keywords:ruralsewagetreatmentproject;tenderingmode;measuresand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036-03

0引言

现有法规和政策文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提出明确的技术标准,甚至连污水排放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说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缺少系统的质检、验收、运维等制度,缺乏技术队伍和专业管理机构,一般由村民自行维护管理,导致已建成的部分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较低,一些设施甚至处于“零管理”状态。合理的招标策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从设计、建设到运营的一系列问题。

1工程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统一的招标标准,监理招标环节缺失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刚刚起步,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标尚处在摸索阶段。而现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提出明确的技术和污水排放标准。这直接导致招标单位在相关方面无据可依。有的地方干脆直接参照城镇污水厂建设模式招标。在招标策划环节,更鲜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监理招标。这种无序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实践的发展。

1.2重建设工程招标,轻视运营管理招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前期建设是基础,后期管理更是关键,正所谓“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但是,全国大部分农村对新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如何进行后续的管理、运行和维护普遍存在困惑。这是传统的重建轻管思路的直接后果。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招标策划时,根本没有将运营管理招标作为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用”和“长效”的重要环节予以考虑,更谈不上安排专项资金向第三方购买服务了。这必然导致后续运营管理出现真空,使前面的工作前功尽弃,许多地方设施经过两三年后就瘫痪了。

1.3重建设工程招标,忽略规划设计招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规划设计则居于这项系统工程的顶层位置。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舍本求末,在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时,没有综合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村庄分布及资源环境的现状,更没有以县域范围来统筹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如果能因地制宜地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然后再根据规划进行招标,就能很好地解决城乡规划脱节的问题,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成为真正实用的受人欢迎的工程。

1.4多零散招标,少集中采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标的额小、施工场所分散、技术和标准不统一以及财政支持体系不一致,全国各地普遍以土建施工模式为主,个别地方甚至以村为单位组织施工。因此在选择招标模式时,较多采取“以大化小”方式,分散组织招标,没有将其上升到政府采购层面,因而较少实施集中采购。

1.5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目前全国各地涉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的部门包括农办、环保、水务、城管、建设等,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这样的民生工程,全国竟然没有统一归口管理部门。这直接导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设备、运营等招标环节缺乏系统的管理程序。

2工程招标模式案例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2.1宁波市的世界银行贷款模式

2.1.1工程概况2010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与世界银行签订协议,由世行贷款2000万美元、市、县(市)区财政各配套2000万美元共计6000万美元,实施新农村发展项目子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计划到2015年底前完成150个村左右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2.1.2模式特点①设置独立法人,统一组织管理。该项目针对多头管理、资金分散、职责交叉、相互推诿的实际情况,专门设立了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办公室,对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管理。这个办公室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项目涉及的县(市)设立子项目办,重点抓好计划落实、设计组织、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

②重视规划设计,保证工程质量。世行对每一个项目均出台可行性调研报告和成本测算清单,并落实运行维护方案。设计单位在地形测绘阶段同步实施前期调查,初步确定管网走向、处理工艺和处理终端位置;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后,就着手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落实材料堆放场地;施工单位一旦确定立即进场施工,施工准备前置的做法保证了设计方案的真正落地。设计要求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农村实际,并要进行严格的设计审查。

③注重长效管理,确保项目实现最佳效能。世行贷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竣工验收后,工程承包商还需要维护运行18个月,并负责做好对相关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工程承包总价。之后,根据项目进展和分布情况,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由县(市)子项目办采用公开招标形式,择优选择专业环保公司,统一负责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确保项目实现最佳效能。

2.2德清县的第三方模式

2.2.1工程概况浙江省德清县对全县151个行政村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供应商统一提供设备并承担全县污水设施的运营工作这种统一打包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的做法为浙江首创。

2.2.2模式特点①五位一体,长效运行。德清县建立“县―乡镇―行政村―农户―第三方”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模式,加强对已建设施的正常运行与长效管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规范化、专业化。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模式,“将老百姓和第三方纳入责任主体中,既“包干到户”,又有专业团队解决技术难题,在全省范围内,也是一种创新和尝试。”①

②统一标准,高效推进。德清县对终端处理设施统一采用一体化处理设备。传统做法是终端设施采用土建工程由各地分散建设,由于各自施工导致质量参差不齐,隐蔽工程多,单点投资小,站点数量又多,难以有效监管,影响质量又延误工期。德清统一采用一体化终端设备,由工厂标准化生产确保质量,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投资方面与纯土建方式基本持平。

③第三方治理,率先示范。终端设施运行维护由德清县统一委托第三方采用物联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站点建好后,传统的做法是把站点的维护交由当地村民兼职管理,由于无法有效对其考核,加之责任心与专业度的原因,致使管理不善。统一委托第三方进行物业化管理后,县各级管理部门通过物联网信息化监管平台可有效对其进行考核与监督,降低管理成本,打造农村污水的移动物联管理新模式。

3工程招标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3.1健全法制法规,严格规范采购行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招标标准体系。地方政府应在国家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统一指导下,借鉴美国、日本等法规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制定全国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招标管理办法。建议将公开招标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首选采购方式。同时,要严格招标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做到公开透明。要建立分工协作、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重大金额采购项目应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加,进行现场监督。参与采购的工作人员要增强依法采购的观念,严格遵守政府采购各项规定。应将监理招标和运营管理招标统一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环节,从制度环节和经费保障环节确保招标工作的完整性。应该通过立法程序,尽早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排放和技术标准,为招标工作提供可信的政策依据。应通过法律法规健全规范招标过程,明确监管、责任、实施和考核主体,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3.2引入国际工程招标思路,提高招标工作质量国际上有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比如,宁波市世界银行贷款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从项目的选定―准备―评估―谈判―报批,从项目的执行到监督,到项目的后评价,工作过程十分周密。更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工程招标模式的生命力。

受宁波模式的启发,2014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外资处确认世界银行贷款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谈判成功。该项目总投资24.6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亿元),主要用于浙江安吉县、富阳市、天台县、龙泉市等四个县(市)578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受益农户达22.02万户。②

3.3推行统一招标模式,提高招标效率宁波市世界银行贷款模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专门给成立了独立法人统一招标组织管理,这种统一招标模式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而言是一次指导思想的革新。虽然无法像宁波模式一样,每个地方政府都另行建立相应的独立法人来统一组织招标管理工作。但至少可以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作用。要通过使用共同财政资金,建立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集中采购,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可以预见,集中采购,统一招标将成为未来几年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主流做法。

3.4发挥“第三方”优势,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由政府自己负责管理数量庞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话,成本太大,收效也比较小。较好的方式是通过招标将其委托给第三方专业化公司,浙江省德清县在这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国外经验看,日本的做法也值得借鉴。在日本,一类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日常维护清理,一类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定期检查,相互补充。③这样对于日常维护工作的评估更为客观。各级地方政府应组织专业培训,并委托社会组织对第三方专业人员和服务公司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定级。就国家政策导向来看,从十开始,环境治理领域的第三方服务已经提高到国家意识层面。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2015年4月,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计划》(俗称水十条),万亿级治污市场启动。浙江省的德清县以及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特别是成都市和南充市,近两年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第三方委托管理打包招标,取得很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4结束语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招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新的现实课题。我们必须本着遵循其自身特点和规律,针对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研究剖析国内先进做法,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浙江省宁波市、德清县的做法,为我们构建一种全国性的共性做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我们要依靠健全法制法规,借鉴国际工程招标经验,推行政府统一采购,发挥第三方服务优势等创新举措来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招标工作,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既“常用”又“长效”,真正服务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注释:

①张骥鸿,陈炜:《村民俞掌荣的“清水”生活》,载于《杭州日报》,2014年09月29日。

②程永高:《12亿世界银行贷款助22万浙江农户处理生活污水》,载于《浙江在线》,2014年08月10日。

③李育友:《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载于《科技与企业》,2012年第10期162页。

参考文献:

[1]严杰.农村污水须治与理并行[n].浙江日报,2014-09-24.

[2]霍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2013(8上):19.

[3]林波,曲馨竹.浙江宁波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三年投入超70亿[n].中国新闻网,2014-07-31.

[4]王芳,胡国权,王光磊.宁波:世行贷款助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n].宁波日报,2014-04-09.

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方案篇10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成本有效性

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上马了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的示范工程,如利用“粪-沼-田”生态模式治理农村水污染示范工程,利用农村水塘系统对非点源生活污水进行调控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填料床-植物床”处理工程,人工湿地工程,小型污水处理站工程等。

成本有效性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现从示范到普及推广的生命线,但现有示范工程的成本是否已经实现了成本有效性,尚未得到较好的研究。因此,本文对现有示范工程成本有效性和成本下降途径的研究,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普及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示范工程概况

2008年1月到2008年7月,笔者对上海和苏南地区的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从调研对象来看,这9个示范工程所使用的技术多样,各村庄间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各异,说明选取的调研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有示范工程的总成本主要包括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两部分。其中,建设成本包括设计研发费用、土建费用、设备费用、管网费用和土地使用成本等,而运行成本则主要由动力费用、材料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和设备保养费用构成,各示范工程的成本情况如表1所示。

由于示范工程使用技术的差异,示范工程在建造中没有统一的成本标准,成本是否有效难以确定。本文根据处理污水的工艺原理,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分为两类[1,2]:一类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小型化(简约化)”工艺(记为a工艺),例如淞南村和碧水湾小区的厌氧升流过滤射流充氧好氧滤池技术、西庄村的CaSS工艺。其主要处理流程类似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微生物载体多为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另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记为B工艺),与传统氧化塘或土壤过滤技术相似,利用土地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处理污水,调研的双津村、汇中村和中横娄村采用了B类工艺。另外,还有一些示范工程采用了混合工艺,例如,前卫村、吴桥村和绰墩山村采用的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小型化(简约化)”和“自然处理系统”相混合的工艺(记为a+B工艺)。

经过以上分类,在研究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时,可以将采用a类工艺和B类工艺的示范工程进行区别分析,a类工艺可以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而B类工艺虽然没有具体参考标准,但由于具有共同的工艺特点,可以项目之间进行比较。

2现有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分析

成本有效性分析是指无法确定某公共项目具体收益的大小时,可以用目标的完成程度取而代之,并计算它与付出的成本之间的比例[3],通常用于备用方案间的选择过程[4]。如果不同备用方案可以实现同样的目标,则成本低的方案优于成本较高的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由于选取的示范工程均将农村普通生活污水处理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相当于各个项目的收益相等),因此可以直接比较不同示范工程间的成本差异(即处理每吨污水花费的成本)。

以下对9个示范工程的几个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

2.1建设成本的有效性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成本主要包括管网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土建费用和土地使用成本共4部分。一方面,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管网费用在总建设成本中通常占有较大的比重(见表1),而参考标准中并没有管网投资成本的指标;另一方面,调研示范工程中没有土地价格的数据,土地成本只能用占地面积来予以衡量,因此本文将建设成本分为管网投资费用、造价(土建和设备费用)和土地使用成本三方面予以分析。

(1)污水收集管网的投资费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聚落分散、地形水文条件差异悬殊,不利于污水的收集,因此管网投资在总建设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大多数示范工程的管网费用占总费用的1/3以上。从调研数据看,前卫村、汇中村和碧水湾小区的管网投资比例甚至高于60%。管网投资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工程选址和道路开挖难度。在所调研的示范工程中,前卫村由于选址不当,示范工程距离村庄较远(约500m),致使其管网费用高达884万元,远远高于其他示范工程。而汇中村的污水处理设施虽然位于村庄内部,但由于该村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时必须挖开硬化路面,其管网投资费用也较高。

(2)处理单位水量的工程造价。采用a类工艺的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其单位水量的工程造价可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造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01修订版),采用北京市1999年人工、材料、机械预算价格计算,建设规模在Ⅴ类(污水处理量在1~5万m3/d)的二级污水厂的投资估算指标为1350~1120元/(m3/d)(不含污泥消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工业生产价格指数(ppi),2008年的价格是1999年的1.20倍,其中建材类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要大一些,约50%~70%。因此按60%的涨幅估计,当前的投资估算指标应为2160~1792元/(m3/d)。根据此标准,a类工艺中只有碧水湾小区的投资造价低于这个指标。

采用B类工艺的示范工程,需要购置的设备较少,工程造价主要是土建费用。“低造价”通常是B类工艺的主要优势之一,B类或a+B类工艺的投资造价应比a类工艺低一些,但根据表1,B类工艺的工程吨水造价并不低,双津村和汇中村的吨水造价远高于a类工艺的示范工程。对于采用a+B工艺的示范工程,造价包括设备购置费用和土建费用。数据显示,该类工艺的示范工程吨水造价普遍较高。

(3)处理单位水量的土地使用成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成本还应该包括土地使用成本,所调研的这9个示范项目都是从地方政府无偿获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土地直接使用成本为零。但考虑到未来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和在农村的发展前景,土地使用成本不可忽视。因此,有必要考察示范工程处理单位污水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a类工艺的示范工程吨水占地面积较小。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01修订版),建设规模在Ⅴ类(污水处理量在1~5万m3/d)的二级污水厂建设用地指标为1.20~0.85m2/(m3•d),除绰墩山村外,其余采用了a类工艺的示范工程都低于此标准,说明a类工艺在土地利用上更加集约;采用B类工艺的示范工程吨水占地面积较大,从0.892m2/(m3/d)到6.876m2/(m3/d)不等;采用a+B类工艺的项目B段占地面积在4.000~28.500m2/(m3/d)之间。理论上,a+B类工艺经过了a段的处理,占地与纯B类工艺相比应该有所下降,但实际上大多数a+B类工艺的B段吨水占地面积反而高于纯B类工艺,说明这些工程在土地使用上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

2.2运行成本的有效性分析

a类工艺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成本为动力费用;B类工艺一般不需耗能,成本主要为管理或设备维护成本;a+B类工艺的运行维护成本较其它两种工艺高。在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动力费用的比重达到60%以上[5],调研数据显示,能耗费用在总运行成本中占据较高的比重,因此这里主要对示范工程的动力费用进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B类工艺的双津村、汇中村和中横娄村的运行能耗为零,符合土地处理系统的低能耗特点。而a+B类工艺的能耗主要是a段工艺的能耗,可以将其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标准相比较。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01修订版),二级污水厂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电耗在0.15~0.28kw•h。前卫村、淞南村、西庄村和碧水湾小区基本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能耗标准。而采用a+B类工艺的吴桥村和绰墩山村的工程吨水能耗大大超出一般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0.28kw•h/m3的上限,最高可超出16倍以上。

2.3示范工程的总成本分析

通过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标准的比较以及示范工程之间的相互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示范工程在设备费用、占用土地面积和日常运营费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成本下降空间。另外,虽然管网投资没有相应的标准作比较,但一些示范工程由于选址不当或规划失误,造成污水收集管网的投资费用偏高。

3成本下降的具体途径

针对现有示范工程在上述成本有效性研究中的缺陷,本文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

(1)节省管网费用。对农村地区而言,管网费用的节省将是降低示范工程总成本的重中之重。降低管网费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好村庄规划,实施路面硬化工程的时候就铺设管网,防止出现土地硬化后再破坏的情况;第二,减少管网铺设的长度,即在考虑臭气或者噪声不影响村民生活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污水处理设施离村庄的距离,最好是在村庄内部建设处理设施。

不同类型的村庄应采取不同方式实现管网费用的最小化:①城市近郊地区:对于靠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可以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城市污水管道,发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化效应,实现成本的最小化。②高度集中的农村地区:对于远离城市、农民居住高度集中的农村地区,由于其污水量较大,可以集中收集污水进行处理,但处理设施应尽量选址于村庄内部或紧临村庄的位置,尽可能降低管网费用。③布局分散的农村地区:对于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采用分散治理的方式,考虑依托村庄原有的土壤、自然水体以及其他地形地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因地制宜。④混合型农村地区:对于部分集中、部分分散的农村,可以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在比较成本与收益的前提下,将集中居住区域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集中处理;分散居住区域的生活污水则分散治理,尽量实现因地制宜,减少管网的铺设。

(2)削减重复研发费用。调研中发现,许多示范工程的总成本都包含研发费用,一般用于技术方案的设计。如前卫村的工程设计费为31.26万元,西庄村为2万元。但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所使用的技术大多由成熟技术发展而来,在实际应用时并不应该花费过多费用。为了降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总成本,重复研发费用必须削减或去除。

重复研发费用的削减,可以通过区域集中研发的途径来实现。例如,可以由省级或市级政府组织相关专家或科研机构,根据区域内不同农村地区的聚落规模、与城区的距离、地形和水文特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对不同污水治理技术的适用性、稳定性等集中进行研究,找到适合区域内不同条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和工艺。另外,研发的相关成果必须实现共享,在示范工程建设时避免重复研发,从而达到在推广过程中减少研发费用的目的。

(3)设定工程建设的标准,降低工程造价。现有示范工程建设费用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在研究的基础上设定工程建设的标准,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第一,通过设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造的大致标准,避免土地利用的浪费,避免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示范工程建成“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减少不必要的土建费用和设备购置费用。第二,对于采用a+B类混合工艺的示范工程,要综合考虑工程是在哪个阶段发挥主要作用,是否可以仅用单个工艺流程就达到大致相同的处理效果,从而节省总建设费用。

(4)多主体参与,减少建设和运营管理费用。让农民和企业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建造和后续管理中,可以降低工程的建造和运营费用。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土建工程,可以在工程设计单位的指导下,由村民承担施工安装操作。工程建成后,对技术含量较低、后续管理较为简单的水污染治理工程,应该对农民进行简单培训,由农民自行管理,降低人工费用;对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定期添加药剂的工程,可以考虑由一个地区的政府或村委会与专业机构签订合同,由专业机构负责地区内污水治理工程的统一管理。

4结语

成本的节约和有效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得以建设和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从示范到普及推广的生命线。本文在考察上海和苏南地区9个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的成本有效性,发现示范工程在管网费用、设备费用、土地占用成本和日常运营费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成本下降空间。针对现有示范工程在成本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降低成本的措施:合理的项目选址是影响管网费用的决定因素;政府层面的集中研发可以削减单个项目的重复研发费用;设定工程建设的标准可以避免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浪费;调动农民和第三方企业的广泛参与可以节省建设和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工程建成后的有效运行。只有实现了成本有效性,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才能实现进一步的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何刚,霍连生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22-25.[HeGang,HuoLiansheng,etal.probeintoDomesticSewagetreatmentinnewRuralConstruction[J].Beijingwater,2007,(6):22-25.]

[2]刘霞,陈洪斌.村镇及小区污水的生态处理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2):32-35.[LiuXia,ChenHongbin.ecologicaltreatmenttechnologyofRuralandUrbanwastewater[J].Chinawaterandwastewater,2003,19(12):32-35.]

[3]LevinHm.Costeffectiveness:aprimer[m].Ca:Sagepublications,1983.

[4]HeustonmC,ogawaG.observationsonthetheoreticalBasisofCosteffectiveness[J].operationsResearch,1966,14(2):242-266.

[5]原培胜.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07-109.[Yuanpeisheng.theRunningCostanalysisoftownSewagetreatmentplant[J].environmentalScienceandmanagement,2008,33(1):107-109.]

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ofRuralDomesticSewagetreatmentprojects:

aCaseStudyinShanghaiandSouthernJiangsuprovince

HaoQianjinZHanGping

(Departmentof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