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5:50

大学教师管理办法篇1

目前民办中小学师资来源的几个方面:一是招聘退休教师和校长。这部分人年龄偏高,精力欠佳,难以胜任当前的教学重任,但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能为教育事业继续发挥力量,所占比例最大。二是从公立学校辞职的教师中引进,这是私立学校以高薪和优厚待遇“吸引”过来的骨干教师。这部分人教学能力强,精力充沛,是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但也是极易被别的民办中小学“挖”走的人才。三是刚毕业或毕业不久即来应聘者。他们有热情、有理想,思想新、也肯干,然而经验不足。这些教师心目中都有“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潇洒观念。但这部分人多半以民办学校作为“跳板”,一有机会就远走高飞,往往工作投入力度不足。以上原因促使民办教师队伍不稳定也就成了必然。故社会上流传说“私立学校的学生天天变(指人数),私立学校的教师月月变。”

师资队伍的结构、教师流动大直接导致了师资队伍缺少凝聚力。调查显示,民办学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凝聚力,表现为各自为战,缺少交流等不利于教育教学的现象。具体地讲是因为:

民办学校的教师多为“名师”,这些教师的独立教学能力强,但缺乏整体上的协作意识。

民办学校的教师来自五湖四海,且变动频繁,彼此交往不多,相互间难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加之来民办学校任教的部分教师受利益驱动,真正专心教研的意识不强。

民办学校的学生质量大多不如公办学校的生源质量好,这会使教师上课“有力无处使”,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民办学校的激烈的竞争压力,促使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竞争加剧,有的学校会在学期结束时,因为同年级之间的教学成绩的差距,辞退个别教师,使教师没有安全的保证,致使教师之间本来就很松散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二、相关对策

改善民办中小学教师的来源,需要多方面的措施。

1.认真贯彻与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预示着我国民办教育步入了一个依法办学、依法管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将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应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制定民办中小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将民办中小学教育纳入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的法制化轨道。其次,应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政府和办学者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做到统筹管理,分类指导。把民办学校归口成人教育或计划、法规处室管理的状况应该改变,这种管理体制是导致“只批不管”的一个重要原因。民办中小学应与公办中小学一同归入有关业务处室管理,这样民办学校教师在住房、保险、资格的认定、职称的评审、业务的培训、进修、评优、教研等方面都有了保障,问题就迎刃而解,才能保证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与提高。

2.建立统一的教师人才市场

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教师资源,是民办学校进入市场的前提,否则很难说民办学校真正进入了市场,很难说市场在民办学校发展中发挥了最大效率。当前,不少地区,师资没有彻底进入市场流动,大学生不能直接分配进入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工作存在种种障碍。尽管民办学校之间,形成了有限的相对封闭的师资市场,但由于与大市场不相通,教师人才市场极为不健全。很明显,教师人才市场的种种制度性分割,阻碍了市场作用的正常发挥。

教师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实质是把教师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遵循价值规律,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民办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兼职多、流动性强等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是现代人才管理制度的弊端所致。长期以来,教师由国家“统购统销”,缺乏开放的教师人才市场,公办、民办学校的关系尚未理顺,难以形成两种教育体制之间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机制,阻碍了教师在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即使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传统体制下国家指令性计划配置方式所导致的强制性、非流动性和非竞争性的缺点仍然存在。因此,打破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壁垒,疏通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流动的渠道,建立统一的师资市场,就显得非常重要。

3.健全教师社会保障体系

大学教师管理办法篇2

一、基本情况

根据2018年7月摸底排查情况,XX市目前共有幼儿园162校,其中16校为民办幼儿园,在16所民办幼儿园中分布在乡镇的有10校,分布在城区的有6校。按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原则,营利性幼儿园3校,非营利性幼儿园13校。XX市目前有托儿所29家,公办托儿所1家,民办托儿所28家,其中腾越镇25家(含公办)、界头镇3家、中和1家。随着“二胎”的放开,托儿机构有增加的趋势。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深刻认识民办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有关政策法规,严格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不断增加民办教育机构数量,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社会贡献日益显现,发展态势良好。已具有一定特色,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健康发展、质效发展、长远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二是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确保民办学校按照党的要求办学立校、教书育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党员人数超过3人的宏盛幼儿园、新远双语实验学校、博爱幼儿园成立了党支部,其余民办学校选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了民办学校党的领导全覆盖。

(二)完善制度,分类管理。一是结合民办幼儿园实际,制定了《XX市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监管实施方案》、《XX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审审批标准》、《XX市民办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考核评价方案》、《XX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扶持实施方案》等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二是推进分类管理改革。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举办者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营利性民办学校,教育部门针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制定差别化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三)严格常规,规范办学。一是严格审批准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XX省民办教育设置标准》等规定,对新审批的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在选址建设、设备设施配备(含消防和安保)、教职工配备安全保障等方面作了详细严格规定,确保达到办学标准。二是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每学期开学组织召开全市民办幼儿园园长参加的教育工作会,对民办幼儿园、托儿所的房屋、消防、交通、食品、卫生防疫、设备设施等进行督查,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年终组织相关人员组成专家组对民办托儿所、幼儿园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责令其限期整改。

(四)加大师资培训,开设特色课程。一是坚持“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师资培训方式,利用寒暑假期,分别邀请北京、上海等地专家对我市民办学校校(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组织民办学校校(园)长及部分骨干教师到临沧市学习先进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经验。二是因地因时制宜,引导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特色课程。开设独具民族性和地域性课程,有的学校将农村的玉米、南瓜等作物有机融入教学中,有的开设幼儿民族小舞蹈,效果较好,得到家长和幼儿的喜爱。组织托儿所进行保健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婴幼儿的保育水平。

(五)对托儿所的管理。目前虽然没有明确民办托儿所由教育局管理,但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础上,XX市教育局在对照《XX省民办教育实施意见管理办法》、《XX省民办学前机构设置指导标准》等文件精神,对民办托儿所的办学场地、办学设施、设备、师资等方面做了指导,并要求托儿所到教育局做办学情况的备案。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提升。乡镇学校大都是木楼为主,房屋简陋,空间狭小,采光差,室内、室外活动场地有限,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城镇学校大都是租赁民用房或自建房,面积小,活动场所狭小。二是优质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待遇差,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在待遇、保险等有差别,民办学校教师不稳定。三是办学资金不足。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投资者自筹,XX市民办幼儿园16所,每年国家的扶持资金约25万元;幼儿园学费收入仅够支付教职工人员工资,无法满足幼儿园设施和发展需要,资金问题成为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四是托儿所监管主体不明确,托儿所的监管部门主要有卫生部门、妇联、建设部门、教育部门(但教育部门主要管理的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各个部门都有监管的一个侧面,但都不是明确的监管主体,所以有的时候少数托儿所对教育局的要求置之不理。(比如要求他们交备案,他们不来交。)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形式多样的宣传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扩大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民办教育、支持民办教育,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努力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民办学校,合理布局,保护合法办学,严厉查处违法办学,遏制恶性竞争。使适龄幼儿和学生能得到优质的保育和教育。

三是加强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教师人才档案,在业务培训、评先评优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大培训力度,做好教师在岗提升的工作,并积极鼓励公办学校的教师向民办学校流动,以吸引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从而解决民办托儿所、幼儿园以及中小学师资水平低、数量不足的问题。

四是建立和完善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坚持公益性原则,诚信办学。通过督导评估,对民办学校办学方向、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规范管理,促使学校依法办学,规范运行,健康发展。遵循社会与教学发展规律,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大学教师管理办法篇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民办高等教育的无序发展

民办高等教育立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办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缺少一部独立的民办教育法。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科学的、符合国情的、能保障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民办教育法。我国虽有《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民办高校设置暂行规定》等行政条例,但都不够完备,不能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二是已有民办高等教育的有关规定不统一。如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规定“国家严格控制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法》又提出“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显然这些规定互相矛盾。三是有些规定的操作性不强。《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规定民办高校教师享有与公办高校教师平等的权利,但因其缺乏操作性,在实践中根本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办学经费来源不畅,导致办学条件差

1987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中指出,社会力量办学的经费自行筹集。学校可向学员收取合理金额的学杂费,但不得以办学为名非法牟利。由此,确定了民办高校经费筹集的基本原则,即自筹经费。由于绝大多数民办高校主要依靠学费搞基本建设和维持日常运转,致使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与公办高校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1)民办高校的规模普遍较小。据对百所民办高校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03所学校中,在校生总数小余1000人的学校有42所,学生人数上万人的更是凤毛麟角,中小规模的学校占被调查总数的63.1%。(2)民办高校的校舍严重不足。大多数的民办高校没有固定的校舍,长期租用校舍办学。(3)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短缺。许多民办高校的仪器和图书藏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3.管理不规范,导致社会认同感低

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在宏观管理上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只管公办学校,对民办学校放任自流。另一种是政府包揽办学现象还没完全改变,用管公办学校的办法管理民办学校,忽视了民办学校的特殊性。在微观管理上,许多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十分混乱,存在着家族式管理,领导体制极其不健全。有的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把学校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垄断人事权、财务权等,有时甚至出现转移、私分学校资金的现象,致使社会认同感偏低,认为民办高校不正规。

4.师资力量薄弱,导致教学质量低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其教学能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着“两多两少”现象,即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离、退休教师多,中青年教师少。据统计,在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师中56%是6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近80%的民办高校没有专职教师或专职教师很少,相反,聘请兼职教师的却占97%。兼职教师很难全身心的投入民办高校的教学,顾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5.生源严重不足,导致民办高校存在生存危机

在民办高等学校数量较多的大城市中,招生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上面提到的几个原因外,最主要的是因为大多数的民办高校没有文凭授予资格,因此难以吸引生源。此外,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普通高校独立设置的民营二级学院的组建也给民办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据权威人士统计,2000年我国民办高校招生锐减20余万,约有300所(将近1/4)处于倒闭前的危机状态。

二、中国民办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为民办高等教育立法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立法可以体现国家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意志,有助于保障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存在与发展,规范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行为。任何一个私立高等教育发展顺利的国家都有具体法律加以保障。如《日本私立学校法》明确规定了私立学校法人的权利、地位。我国也需要对民办高等学校申办条件、审批手续、学校法人权限、质量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民办高等教育立法应有一定的超前性,不必完全拘泥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而应遵循世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适当超前立法。民办高等教育的立法还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我国已有法规过于笼统,不利于操作的弊端。民办高校法律地位的清晰是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2.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充足的办学经费是民办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有了充裕的办学经费,才能改善办学条件,办出高水平的大学。然而,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靠收取学费,因此应拓宽资金的筹措渠道。在这一方面,国外私立高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首先,从各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社会捐赠是私立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美国私立大学是世界上接受捐赠最多的大学。南北战争后,美国大型企业及百万富翁出巨资助教蔚然成风。如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就是由百万富翁约翰・霍布金斯捐资创办起来的。因此,我国政府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业界的大企业、大公司、大财团慷慨解囊,资助民办大学办学。其次,民办高等教育是社会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整个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资助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适当的财政资助可以增加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抑制不合理收费,可以推动和鼓励社会团体、私人捐资办学,进一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财政资助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有政府拨款建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基金会,基金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民办高校进行资助;也可以由政府在征地、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最后,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利用校办企业与技术服务的盈利收入来补给办学。各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走产、学、教、研一体化的道路,既有利于师生搞科研,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可以通过企业创造的利润来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

3.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在民办高校的管理上,要遵循一条原则,即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学校自主办学。首先,在宏观管理上,政府应改变已往的包揽和放任的办学格局,应认真履行行政管理和监督职能,如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资格、办学条件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其次,在微观管理上,要制定和完善民办高校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有关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办事,防止管理行为的随意性、盲目性。特别是建立、健全财务财产管理规章制度,坚持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用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来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避免国有财产与法人财产的流失和被非法侵吞,损害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另外,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校长培训、教学管理干部培训,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4.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是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民办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能否提高。为改变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老龄化、兼职多、流动性强、素质低的现状,一方面,师资队伍建设要法制化、规范化。民办高校的教师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应与公办学校的教师享受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教师具有职称评审、业务进修等机会,享有住房、医疗保险等福利。另一方面,要打破民办与公办学校师资流动的壁垒,破除教师身份的学校所有制,疏通民办、公办学校教师双向流通渠道,实行学校间、地区间互聘制度。同时加强在职进修,提高教师素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质量评估制度。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一般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个方面。内部评估是外部评估的基础,外部评估又会促进内部评估的开展。

大学教师管理办法篇4

民办学校师资建设现状对策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顺应时代的要求,还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能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

二、民办中小学师资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1.法规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

在我国,对于民办学校教师在薪资待遇、业务培训、职务评定、教龄和工龄计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还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国家虽然颁发的很多利于民办中小学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缺乏对政策执行力度的监管以及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政策无法落实到各个地方上,尤其是内地的民办中小学。

2.公众对民办学校存在思想误区

一些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将注意力重点集中于公办学校,忽视了民办学校发展的重要性,缺少对民办学校的监管和维护,而民办学校的教师也缺乏对学校的认可和安全感,一旦有更好的任职机会,便会选择跳槽。很多学生家长也错误地认为,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中小学没有公办学校好,在选择学校时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

3.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

当前,教师流失的情况在民办中小学内非常严重,教师队伍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民办学校发展。民办学校中一些教学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年龄普遍偏高,无法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教学上,在学校的任职期限也不会很长。而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人都只是将民办学校作为他们增加实践经验的平台,在教学管理经验的到丰富之后,选择报考公办学校,一旦通过,随时都会离开民办学校。另外,还有些教师并未将教学工作作为其发展的长期职业规划,遇到恰当的时机,便会报考公务员,由教师转为公务员。民办学校的中心教师资源主要来源于公办学校,虽然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都很优秀,但也极容易被其他学校挖走。同时,由于民办学校在招生体制上,没有充分享受到政府的帮助,就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自主招生,也往往受到制约,导致生源质量的严重低下,教师很难甚至没有体验到教师职业的成功,进而失去对民办教育的信心,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4.民办中小学内部缺乏高层次教学人才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民办中小学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为80%左右,拥有硕士学历及以上的教师人数极少,与公立中小学的教师学历相比差距较大。绝大部分教师都未达到标准学历水平。从整体上看,我国民办学校的教师学历普遍不高,缺乏硕士学位及以上的高学历教师。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具体原因,就在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在社会地位、薪资待遇、社会保障以及发展前景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

5.教师年龄层次偏差大

目前,年轻教师在我国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中的比例较高,而50岁以上的教师也存在着很大一部分,两者之间年龄差距较大,经验相对较丰富的中年教师人数非常少。同时,一些民办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短期声誉,并减少教师的培养成本,在分配教学任务的工程中,侧重于将具有一定威望的教师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这些教师年龄普遍偏大。而那些资历较浅的年轻教师则被分配到普通岗位,这使得年轻教师得不到更好的施展平台,其能力无法快速被提升,不利于民办学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虽然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为一名教师,应该享有人民教师有拥有的基本权利和待遇。针对医疗保险、职称评定、进修评优等民办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给予民办学校教师必需的保障。通过这种方法,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稳定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

2.增强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和监管

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不断规范教师的从业行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以及专业素质水平,让民办学校的教师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可通过合理调配公共教育资源,为民办学校提供公共财政资助,让民办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各地财政将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的政策落到实处,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设立合理的专项资金,作为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补助。在观念以及舆论方面,通过媒体给予民办中小学教师强有力的支持,让公众认识到他们的社会作用与价值,让他们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样的成就感。在教学方面,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师资建设现状的监管,让国家关于民办学校的扶持政策在各个地方上真正得到落实。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支持,还要依靠学校内部的有效管理。作为民办学校的教师,很多都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他们存在着家庭背景、教育背景、饮食习惯、地方习俗等各方面的差异。学校的决策者或是管理人员在针对教师作出相关决策或制定相关规定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并关心教师,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倡导教师之间进行团结协作,营造出良好的人际环境。

4.构建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工作热情就会被浇灭,而学校的人际环境也会恶化。因为只有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教师的工作业绩才会获得合理的评价,才会让教师在工作中更加投入,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因此,民办学校要稳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需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但是,目前民办学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不断改进,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构建符合民办学校实际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减少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差别。

5.为教师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

相关部门应该尽可能地为民办中小学的教师提供晋级职称、评选先进的机会。许多教师选择到民办学校任教时,无法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进行长期规划。所以,国家和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在这方面要打破限制,给予民办学校教师同样的职称晋级资格,为他们提供参与公开课、优质课的研讨机会。民办学校内部也要为教师提供有利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在教学中可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并得到专业的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或派教师参加各类相关会议,让本校教师随时掌握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其他学校的现状,在开阔他们眼界的同时也增强了其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琦艳.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08,(05).

大学教师管理办法篇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民间办学,加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民办幼儿园在全国大量兴办并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但由于相应的相关配套政策出台不迅速,加之管理不规范,近年来民办幼儿园在创办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例如收费两极化、学校安全事故频发、教师保障不到位等。本文通过对当前城镇民办幼儿园的现状的分析,试图针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管理;师资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35-01

根据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中的关于“民办教育”的界定,将“民办幼儿园”定义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学前儿童的幼儿园。在1997年国家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后,民办幼儿园在全国大量兴办,特别在城市中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对民办幼儿园的研究关系到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

一、民办幼儿园的现状分析

民办幼儿园经过快速发展,增加了学前教育的资本投入,缓解了入园难的问题,提升了入园率。满足了人们对学前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也带动公办幼儿园的发展,整体提升了学前教育质量。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政府监管、理论研究却存在一定滞后性,使民办幼儿园的问题突显出来。

例如行政管理缺位。在体制改革中,地方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专业的行政人员普遍缺乏,急增的民办幼儿园数量使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不到位,没有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缺乏科学管理。重收益、轻教育导致民办幼儿园过于跟随市场和家长的需要,而不重视教育自身的规律,其后果是教学偏小学化、收费两极分化、教师队伍质量不高、人员流动性大;安全问题频发。缺乏有效管理和以营利为目的的现状导致民办幼儿园的安全问题频发,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特别是近些年的出现的校车管理、校车运行事故已经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另外还有师资问题严重。教师学历层次低、进修培训机会少。因为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门槛较低,一部分民办园因控制成本而招收不合格的幼教从业人员,教师学历并没有被普遍重视。此外地方政府少有实质性的政策扶持民办学前教育。比如在教研室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或检查评估中,包括教师的教学比赛、教学研讨、师资培训、职称评定等,民办幼儿园备受冷落;教师待遇和保障不足。许多民办园由于是私人投资兴办,为了减少开支节约成本,就尽可能地降低教师的工资待遇,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为其购买保险,导致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相比待遇偏低,社会劳动保障不足。

最后收费两极分化情况严重。民办幼儿园收费昂贵的主要原因除了政府对民办园的财政投入偏少外还承担了许多额外的办园成本。例如:小区配套的民办幼儿园每年要向区教委缴纳国有资产占有费、企业所得税,少数幼儿园甚至需缴纳营业税等。民办幼儿园的高成本最终都会通过核定、调整收费标准转嫁到幼儿家长身上。另外,社会对幼儿园的需求是多样化,既有高价优质幼儿园的需求,也有价格低廉幼儿园的需求,因此出现收费偏高或偏低的分化。

二、促进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建议

1、加快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民办幼儿园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保障,面对大量民办教育的兴办,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必须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对民办幼儿园从审批、经营、管理、收费、园内软硬件资源到师资教学乃至幼儿的卫生保健、安全等均应加以细化,做到既有宏观上的引导,又有微观上的实施细则,凡事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2、增加监管的同时增加关爱

增加对民办幼儿园监管同时也要增加对民办幼儿园的关爱,要切实为民办幼儿园提供教育资源,对其发展加以引导。

(1)要解决民办幼儿园的资金问题。

可以动员经营良好的企业对学前教育加以投资,将其经营的利润回馈社会。还可以为民办幼儿园的贷款提供优惠政策,如降低利率。其他的还可包括:降低或者免收校区配套园的资产租赁费用;降低对民办幼儿园的税费征收比例等。

(2)加强师资培训

教育部门可以为民办幼儿园提供免费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幼儿教师的资格审查,严禁民办幼儿园聘用不合格教师。在挑选教师时,既看教师的外部形象,还要着重看内在素质,且把它作为聘用教师的首要条件。除此之外民办幼儿教育要通过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坚持教育反思,拓展师生发展空间等手段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3)帮助民办幼儿园提高管理水平,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以幼儿园自身的文化精神树立幼儿园的品牌。政府应帮助幼儿园引入现代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适当政府可以投资入股联合经营。幼儿园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从业务角度和人的角度抓好内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希望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民办幼儿园要抓住机遇,强化管理,以保教质量优、社会信誉好、办园特色浓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晓敏.陈新民.构建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J].辽宁教育研究.2006(7).

[2]陈梦迁.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6(1).

[3]周昆.民办学校教师的权益如何保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6(8).

[4]杨珍.刘彦博.我国教师申诉制度研究综述[J].医药教育.2007(2).

[5]韦宝宁.王瑜.《劳动合同法》对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的影响[J].幼儿教育.2008(1).

大学教师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虐童事件民办幼儿园管理缺失

民办幼儿园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承办的、主要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幼儿的幼儿教养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日增加,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紧张与入学幼儿人数剧增的矛盾下,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空前发展。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数据,截止2007年底,我国共有注册幼儿园12.9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7.76万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0.12%,可见民办幼儿园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可近日来,山西女童“被打70多个巴掌”的事件尚未平息,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女教师因好玩而将孩子“揪耳朵离地”“扔入垃圾桶”等照片又再度掀起虐童事件的高潮,而此等虐童事件几乎都发生在民办幼儿园之中。虐童事件固然表现的只是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但同时也折射出了我国民办幼儿园管理机制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和缺陷。

一、当前民办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民办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占有着重大的比例,但其管理模式尚不够规范和成熟,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当前民办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有力的监督机制的缺失

我国的民办幼儿园在体制上多是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许多幼儿园为个人承办,有的民办园在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有的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教育方面归教育部门管理,保育方面归卫生防疫部门管理,行政方面则又归上级主办部门管理,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多部门管理和多头监管及审批制度的疏松,加之办园投资者在利益和观点上分歧,都导致了民办幼儿园在管理主体上的混乱。而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的管理人员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对口管理,而社会力量办学组织发育还很不成熟,无法承担对民办幼儿园的全面管理,严重影响了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力度。

2、认识的缺失

社会上往往将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看成是办园投资者个人的事情,而很少从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都有承担幼儿教育之责任的高度去看待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和管理。而众多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学历水平低,专业知识素养缺乏,管理理念落后,管理能力低下,有些幼儿园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办园规模和招生数量,大大制约着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3、有效管理制度的缺失

虐童事件的发生给家长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悲痛,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幼儿园的孩子年龄都较小,受到伤害后无法及时诉求,往往等家长和园内发现已为时过晚。而民办幼儿园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解决,也导致了事件的严重性。

4、教师稳定性和培训制度的缺失

当前,民办幼儿园在教师普遍存在教师配备不足的现象,加之教师所获取的报酬与付出的艰辛劳动严重不符,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致使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而虐童事件也暴露出,民办幼儿园中很大一部分教都并没有取得合格的教师资格证,而民办幼儿园轻视教师培训,教师队伍缺乏定期的学习,致使教师的整体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相对薄弱。

二、民办幼儿园管理缺失的对策和建议

民办幼儿园是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促进了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多元化,其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将进一步激活幼儿园的整体竞争意识、经营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

1、加强政府管理,促进办园规范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关系几代人的大事,只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监管,才能根本改变民办幼儿园管理的无序、混乱现状。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办园审批和监管,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民办幼儿管评估管理机制,严格对园长、教师的资格审查和考核,以加强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

2、建立园长负责制,提升管理水平

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的规定,对民办幼儿园的投资者和管理者职责进行严格的区分,实行园长负责制,投资者仅作资金方面的扶持,避免幼儿园管理中受到过多利益和商业因素的干扰。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理念,要以孩子的健康发展、快乐发展为核心,以幼儿园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虐童事件的最后,尽管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对当事人和相关幼儿园进行了处罚,但法律只是维护了教育的最底线,而究竟如何才能及时、彻底地遏制此等事件的发生,则需要健全和规范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弥补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民办幼儿园要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教育教学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完善的激励机制,根据部门调配专门的管理人员,还可设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监督和管理。

4、稳定教师队伍,以爱心树立办园特色

民办幼儿园也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为教师提供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以满足教师不断进取的需要,同时也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奠定了基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民办幼儿园要以爱心树立办园的特色,真正打造出让孩子们舒心,让家长们放心的爱心家园。

三、结束语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堂。新形势下,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民办幼儿园应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弥补管理的缺乏,用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参考文献:

大学教师管理办法篇7

浙江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浙江台州、绍兴民办教育考察报告市教育局民办教育考察组(2004年10月8日)为了大力推进“一化两率先”工程,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9月21日至9月25日,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处牵头,组织县区教育局民办教育负责人和全市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校长、举办者,由市教育局局长助理欧阳超英带队,对浙江省台州、绍兴两市的民办教育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参观,我们深切感受到台州、绍兴两地民办教育的蓬勃生机,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一、台州、绍兴基本情况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人口550.46万人。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设立地级台州市。台州是中国最主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服装机械产值占全国行业总产值的35%、世界产值的7%左右,曲折缝机和裁剪机已占有世界市场约70%的份额。台州家电工业发达,是国内最大的制冷配件生产基地之一,所产制冷配件国内市场占有率逾40%,为国内外众多着名空调、冰箱生产企业配套;冷柜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前列,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空调器出口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厨房系列和卫浴系列,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比重,压力锅、不粘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和50%左右。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宁波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万,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部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绍兴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88.4亿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绍兴经济发展以民营为主,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5%左右,第二产业尤为发达,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60%左右。绍兴专业市场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57家,2003年成交额798亿元,其中年销售超亿元的有42家,超10亿元的有13家。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达246亿元,是我国最大的轻纺产品专业市场、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绍兴以其秀丽山川哺育了众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战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谢安,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诗人陆游,元朝画家王冕、诗人杨维桢,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书画家徐渭,清朝画家陈洪绶、任伯年、史学家章学诚等,以及近现代的辛亥革命“三烈士”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开国总理周恩来和范文澜、马寅初、竺可桢等。二、台州、绍兴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强烈的民营意识,孕育了台州、绍兴快速发展的民办教育。台州、绍兴民办教育起步早、发展快,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台州市到2003年底,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923个,其中幼儿园1729所,小学17所、初中23所、普通高中34所、职业中学34所、专修学院3所、成人培训学校83所;民办学校在校生20.5万人,教职工总数1.5万人,校园占地面积5840亩,学校资产总值达36.3亿元,民间办学总投资达14.2亿元。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文化助学、技能培训、艺术体育训练兼容并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民办教育体系,涌现了一批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质量较高、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办学校。绍兴市民办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办学形式多样,有民主党派或工商联等社会团体参与,有企业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办学,有政府部门与企业或个人联合办学。民办教育成为绍兴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有学历教育民办学校31所(不含幼儿园和培训班),占地面积4000余亩,在校生40000多人,教职工2500名,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学校有11所,优秀民办学校占浙江全省总数的16%。绍兴诸暨市民办教育发展最快,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共有11所,其中幼儿园3所、普通中小学5所、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15170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9.1%。1995年,海亮外国语学校顺利建成,1996年,天马实验学校和荣怀中学相继落成。这3所高起点、高规格的民办学校的兴起,成了诸暨民办教育发展里程碑上的亮点。三、台州、绍兴民办教育发展的特点台州、绍兴民办学校起步早、起点高、投入大、质量好,呈现出如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投入主体多元化。台州、绍兴的民办学校投资者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是企业投资、有的是社会团体投资、有的是自然人投资,有的兼而有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混合所有制投资。台州市椒江区的书生中学就是由椒江32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筹集股份资金1200万元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教育股份制的民办学校。中国着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任法人代表、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陶仙法兼任常务副校长。如今书生中学已发展成为资产规模逾亿元的书生教育集团,办有书生中学、书生小学和书生幼儿园、通巨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教育机构。台州市(东港)双语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学校的民办学校,在2.5亿元的总投资中,当地民营企业的投资占80%,椒江区政府作为投资一方占20%的股份。此外,区政府每年根据招生数额的实际情况,向这所学校下拨150万元以内的学生公用经费,连续补助6年。绍兴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由该市天马房地产开发公司独家出资1.6亿创办,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既相对独立又集中管理的完全学校。学校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有90个教学班。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则由绍兴新昌合成化工厂、民盟绍兴市委和绍兴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我们参观的学校中,只有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私立中学是个人投资办学。(二)政策扶持具体化。从1991年颁布的《台州地区社会力量办学若干暂行办法》,到后来制定颁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若干意见》,台州市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因此促成了台州民办教育在办学主体、办学体制、经费投入机制上都出现鲜明的多元多样的特征来。民办教育在土地征用和建设配套等各项税费减免上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在收费上,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自行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在本市缴纳所得税的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用于办学的,由同级财政全额予以补助。教师在公民办学校间可相互流动。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计划外招生,要在保证其同类民办学校完成当年招生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同时对办学成绩显着,被评为部级、省级和市级优秀(示范、重点)学校的教育机构,每年度分别按应使用教师数的2/3、1/2和1/3给予相当于公办教师平均基本工资数额的奖励。对自建校舍举办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育机构,在学校规范招生、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鼓励支持,在校生超过1000人的,每年奖励5万元;在校生超过1500人的,每年奖励10万元;在校生超过2000人的,每年奖励15万元。对自建校舍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按每一个毕业生奖励5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自建校舍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600人,且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当地政府按公办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不少于20%给予补助。绍兴市诸暨市还出台优惠政策,对民办学校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且单独编班,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高中阶段按市教育局统一规划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的前提下,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人员经费。(三)教师流动规范化。台州、绍兴两市在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上的做法基本相同,教师招聘和流动都统一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之下,人事关系放在教育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本市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学校任教,保留公办教师身份不变;离开民办学校愿意回到公办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妥善安排。聘用外地优秀教师,经学校所在地主管部门批准,并且服务期在3年以上,男40周岁以下、女35周岁以下,可由学校主管部门重新建档,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派出公办学校领导和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以此来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当地政府规定,不管是民办学校教师,还是在公办学校教师,2000年前参加工作的,养老保险都视为已交,以后继续交纳养老保险可由现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两市都规定,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招聘新就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也要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聘期不得低于3年。由于这些措施的保障,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非常稳定,教师流动非常有序,从而保证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四)内部管理科学化。台州、绍兴民办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州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创造出的新的办学模式——教育股份制,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指:以入股集资取得社会资本的使用权,以持股份额分配股息(不可分红,积累用于办学再投入)和承担有限风险,以招聘校长实行科学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制度。这一模式采用股份制方式融资,分离了资产所有权和学校管理权。影响最大的是台州市椒江区“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该教育实体是由台州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14个法人共同发起创办,除了14个法人股外,另外以3万元一股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到1998年10月共筹集资金4500万元,创办了书生中学。以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台州教育股份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法人的运作结构和公司制管理方法。其模式中管理系统由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构成,操作系统则由公司和学校双法人构成。股份公司为资本运行机构,负责筹集、使用和经营资金,致力于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按比例向股东支付股息;学校为教育运行机构,负责资本管理,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股份制中,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公司和学校各司其职,投资方、股份公司、学校职权分明,从而确保教育效益与资本效益双丰收。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各学校也都按照现代教育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重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规范。四、台州、绍兴民办教育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建市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很快,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办学档次都有很大提升,民办教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市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对照浙江台州、绍兴两地的民办教育发展,我们明显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注入不足、办学规模偏小、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民办教育的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对民办教育规定了9条扶持与奖励政策;2000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事业的意见》中也规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建市以来,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扶持政策措施。对这些已有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到位;有些条款笼统、不具体,或者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要进一步具体化,给民办学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要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对民办学校在建校用地、贷款、基建规费、教师流动、专项奖励基金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要真正打通公办教师向民办学校流通的渠道。三要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教师在公办学校期间的养老保险要由原来渠道补交到位,或参照浙江的做法视为已交;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敦促和支持民办学校按规定办理教职工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按事业单位性质给民办学校教师办理养老保险,从而彻底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二)提倡和鼓励大型企业、名牌学校创办民办学校。大型企业资金充足,影响力大,具有投资办学的优势,其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可由同级财政予以返还。名校带民校、名校创民校是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民办机制活力的有效手段。省、市重点中学、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性幼儿园,结对带一所民办学校,定期派人到民办学校协助管理,派教师去授课,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名校利用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民校更是一条发展壮大宿迁教育事业的捷径。(三)规范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市政府出台的《宿迁市非公办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规定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聘用的教师,必须在上岗前携带教师资格证书、与原工作单位解除聘用关系的证明、身份证和新签聘用合同等材料到当地教育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关手续;各级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要举办教育人才市场,通过定期开展各类教育人才招聘活动,为非公办教育机构与教师之间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这为民办学校教师的有序流动作出了政策规定。但目前从市到县区教育人才中心还没有成立到位,与人事部门的人才中心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民办学校教师稳定性差,教师随意流动现象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希望市县政府出面协调,尽早完善教育人才中心,使教师的流动正常而有序。(四)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我市部分学校出现投资者与校长之间、股东与教师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产生矛盾,形成决策困难,影响学校正常发展和运转,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协助民办学校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权与职权分离,由均股制向控股制转变,可参考台州、绍兴的做法,实行双法人制。各学校要严格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关于董事会和校长职权的规定,董事会和校长在各自法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大学教师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民办普通高校达到444所,约占普通高等学校的1/5,民办高校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需要,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了促进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民办高校自身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有必要系统审视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完善相关政策,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整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本文试着从对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入手,谈一谈加强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措施,并对改善队伍建设大环境提出几点设想。

一、对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

1.人才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的一项“基础工程”。众所周知,教育事业的最大特点是依靠人、培养人、服务人。拥有一流的人才,方能办好一流的学校。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能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常抓不懈。

2.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应抓住“两个特点”。一是体制机制灵活的特点。民办高校普遍采用全员聘用制,教职工能进能出;选人用人不看背景、不惟资历,而重能力和业绩,教职工能上能下;内部机构精简高效,才尽其用,教职工发展速度快。民办高校可在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这些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发展阶段性的特点。根据美国学者格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我们可以将一所民办高校的发展分为创业、聚合、规范化、精细化、成熟五个阶段,每个成长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人事问题与矛盾。民办高校只有科学把握自身所处阶段,抓住不同阶段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应遵循“三个规律”。一是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要求民办高校必须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配备人力资源,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二是市场规律。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讲究成本和效率、强调竞争等运作方式具有市场经济特点。在总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定希望以适当的投入和支出取得最大化的效益和效用。三是人才成长规律。人才队伍建设应遵循人才成长自身的规律,秉承“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理念,坚持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完善评价机制,优化成长环境,开发人才潜力,促进人才发展。

二、对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举措的几点思考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应将人力资源看成是“第一资源”,在其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按照高等教育、市场经济和人才成长“三个规律”的要求,充分利用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立足学校定位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以务实的态度、适合的人力资源成本,解决人才队伍建设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主要矛盾,以支撑并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1.实施“引智纳贤工程”,多元化引进适用人才。按照“突出重点、提高层次,多元方式、注重实效”的人才引进思路,围绕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与专业,坚持强优扶新的原则,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本着发展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努力促进人才引进的“两个转变”,即教师与行政人员引进兼顾向以教师引进为主转变、以普通教师引进为主向高层次人才引进为主转变。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充分利用公办高校和行业企业丰富的高教资源,引进公办高校退休教授、在职教授和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学校的院系负责人、专业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聘请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

2.创新体制机制,用好用活人才。学校应成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人力资源中长期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定期召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研讨会,形成分层管理、分工负责的人才工作体系。坚持“人才发展以用为主”的理念,在优化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制定岗位职责、合理核定岗位编制的基础上,实行分类聘用、分类管理和分类考核制度。同时通过选贤任能,引导不同类别人员之间合理流动,充分发掘人才,及时起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适得其所、才尽其用。

3.实施“双五培养计划”,促进人才队伍的“两个转型”。学校应设立人才队伍培养培训的专项经费,可以实施“双五培养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一方面,应成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大力实施教师培训进修、教学能力提升、“双能”师资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专业带头人培育、教学团队建设“五大计划”,促进教师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服务型转变;另一方面,应构建管理人员培养培训体系,大力实施管理者素质与执行力提升、管理人员学历与职称提升、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培养、校内轮岗与校外挂职锻炼、管理人员境外考察学习“五大计划”,促进管理人员从单纯管理型向研究、经营、服务型转变。

4.实施“暖心聚力工程”,努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留人先留心,心齐方能聚力。民办高校容易出现员工凝聚力不强、教职工流动性较大的现象,为稳定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应该实施“暖心聚力工程”。通过薪酬定期调整制度,不断提高教职工的薪资待遇,做到“待遇安心”;通过成立工会,设立教职工体检、团队活动等专项经费,以及爱心互助基金等途径,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做到“感情暖心”;通过学校事业的发展壮大,使每位教职工都有机会在这一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做到“事业顺心”;通过组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与宽松和谐的环境,塑造教职工“有理想、有志向、有激情、能坚持”的品格,培养教职工“爱学生、爱学校、爱民办教育事业”的情怀,让教职员工热爱本校文化、忠诚于本校的事业,做到“文化留心”。

三、对改善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大环境的几点思考

民办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还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微观层面主要是靠民办高校自身不懈的努力,而在宏观层面,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相应的政策改革和创新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大环境。

1.实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由于各种原因,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同等法律地位尚未完全实现。如公办高校被界定为“事业单位”,而民办高校被界定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此产生的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管理模式、扶持政策和支持力度都大不同于公办高校,导致民办高校在社会认可、政策资源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大大降低了民办高校对优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

2.消除不利于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歧视政策。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整体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民办高校的教师无法享受到同公办高校教师一样的退休养老保障,使得民办高校教师始终有“后顾之忧”。建议借鉴台湾《私立学校法》的有关规定和做法,制定保障民办高校教师合法权益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如成立民办高校教职员工退休抚恤基金;允许公立私立学校教师互转时,社会保险、工龄、退休金合并计算;建立相关的民办学校教师基金,奖励、资助民办学校教师等。甚至可以将民办高校也纳入目前部分省市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编制备案制改革范围,将民办高校教师纳入备案制编制统一管理。

3.消除教师的流动障碍,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在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中,教师一旦与某所高校签订了合同,在合同期内他就只能在该校任教,除非辞职才能到他校任教。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独有的教师资源,相互之间很难实现资源共享。这使得本来不足的教师资源更加短缺,同时也必然使得部分教育资源处于闲置和浪费当中。因此,建议打破高校师资管理中的自我封闭状态,实现公民办高校教师资源共享,改变教师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人员不流动、余缺不互补的现状,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促进民办教育、公办教育的共同发展。

4.推进高校教师社会认证,建立专业人才储备机制。当前,高校教师资格认证通常是仅面向高校已有或刚入职的教职人员,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的中介认证机构可以制定详细的分类管理细则,面向社会各界开展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让具备条件的人通过接受一定的培训成为高校教师的后备力量,形成可以自由流动的专业人才市场。这一方面能改善目前教师队伍普遍长于理论,弱于实践的缺点,保持高校教师队伍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能形成压力,促使在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优化教师队伍。

总之,民办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民办高校的一项“基础工程”。要想把这项基础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民办高校就必须根据高等教育、市场经济和人才成长这三个规律的要求,围绕“引才、用才、育才、留才”这四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大投入,创新方式方法;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更加关心和支持民办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在落实民办高校教师平等法律地位、民办高校教师养老机制等宏观层面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政策环境,帮助并促进民办高校建成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刘笳,高旭,杨振权.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05-208

[3]吴照云,汪业军,徐李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5):110-112

[4]梁军.用企业发展的五阶段模型探讨民办高校的用人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2):68-71

[5]姜敬良.我国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企业导报,2012(12):197-198

大学教师管理办法篇9

关于明确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管理职责分工、完善日常监管制度(试行)的通知

各中心校(县直小学)、县局各股室、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改进民办学校管理方式,提高民办学校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依法管理,规范办学,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现就加强全县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分工,提出如下意见:

一、监管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包括民办幼儿园和各类民办培训机构)

二、重点监管内容

1.重大事项(含学校举办者、办学地址、办学层次、法定代表人、校长、办学规模变化、人事变动、招生政策、突发事件等应上报事项)是否及时上报;

2.党组织建设工作;

3.教育教学工作;

4.教职工队伍建设情况;

5.安全管理工作;

6.财务管理工作;

7.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三、县局股室责任分工

为形成齐抓共管、股室联动的工作格局,县局各股室要根据股室职能,将民办教育管理、指导、监管工作纳入股室日常工作范围,突出明确以下责任:

1.强化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办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完善民办学校党组织设置,理顺民办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健全民办学校党组织工作保障机制,选好配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指导、督促民办学校党组织做好参与决策、监督、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民办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切实维护民办学校和谐稳定。(牵头股室:党办,配合股室:成人办、政教科、教育工会、妇委会、团支部)

2.强化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依法履行监管、服务职能,及时纠正民办学校擅自变更举办者、法定代表人、校长、办学地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设立分校,虚假广告等违规办学行为,维护民办教育的正常办学秩序。(牵头股室:成人办,配合股室:教育股、学前教育股)

3.强化民办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督促民办学校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完善德育体系建设,坚持科学教育质量观,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牵头股室:政教科,配合股室:教育股)

4.强化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管理工作。指导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办学定位目标,指导民办学校教研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提高。指导、督促民办中小学校开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规范使用教材,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所有民办学校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严禁使用境外教材。督促民办幼儿园反对小学化倾向,督促民办培训机构不超纲教学,不超进度培训,督促民办学校按照办学章程和招生广告(简章)承诺,保障办学条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确保民办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牵头股室:教育股、教研室,配合股室:成人办、学前教育股)

5.强化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严禁民办学校私自使用公办教师。指导民办学校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民办学校教师师德素养。建立民办学校教师备案制度,将是否具备教师资格证作为聘用教师的首要条件,督促民办学校建立配备与办学规模相匹配的教职工队伍。指导、督促民办学校严把教师入口关,与教职工签订符合相关人事政策和劳动合同法的聘任合同或劳动合同。将民办学校校长、教师培养纳入总体规划,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牵头股室:人事股、师资股,配合股室:教育股、成人办、政教科、学前教育股)

6.强化民办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对民办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民办学校建立健全校舍、场地、食品、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等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和安全卫生教育、安全演练及家校共管体系,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追究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建立安全预警制度和问题整改制度,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意见书,督促整改,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将民办学校安全检查纳入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和县局领导班子成员下基层学校安全工作检查范围。(牵头股室:安全法制股、勤工股、体卫艺、基建办,配合股室:教育股、成人办、学前教育股)

7.强化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指导督促民办学校依法建立并落实财务会计制度和收退费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会计和财务机构,配备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专业能力的专职财务人员。督促民办学校依法进行审计,依法明确土地、校舍、办学积累等财产的权属,依法依规足额缴纳民办学校风险保证金。民办中小学不得跨学年预收费用,民办幼儿园不得跨学期收费,民办培训机构收费不得超过三个月,学生退(转)学该退费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退费。(牵头股室:计财股,配合股室:教育股、成人办、学前教育股)

8.强化民办学校督导检查工作。建立民办学校考核评价办法,以办学方向、依法治理、办学条件、育人模式、教师发展、办学行为、常规监管等方面作为考核评价重点,进行年度督导评估,督促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牵头股室:督导评估办、成人办,配合股室:教育股、学前教育股、人事股、师资股、安全法制股、党办、教育工会、妇委会、团支部、政教科、计财股、勤工股、体卫艺、基建办)

9.强化民办学校招生与学籍管理工作。加强对民办中小学的计划管控,督促指导严格落实招生政策和学籍管理制度。督促指导严格按照招生计划和录取人数注册学籍,不得空挂学籍,不得超计划招生、提前组织招生、超范围招生,不得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牵头股室:教育股、招生办,配合股室:成人办)

10.强化民办学校工会、职代会组织职能。督促民办学校依照工会法建立工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牵头股室:教育工会)

11.健全与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健全与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结合随机抽查、月巡查、年度考核和“双随机、一公开”情况,认真做好年检工作,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牵头股室:成人办,配合股室:督导评估办、教育股、学前教育股、人事股、师资股、安全法制股、党办、教育工会、妇委会、团支部、政教科、计财股、勤工股、体卫艺、基建办)

12.保障民办学校师生权益。督促民办学校依法为长期聘用的教职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鼓励民办学校按规定为教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改善教职工的待遇。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权利。民办学校学生在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社会优待、医疗保险等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享有同等权利。(牵头股室:人事股,配合股室:成人办、师资股、教育工会、计财股)

三、建立报告(备案)制度

实行民办学校办学重要事项报告(备案)制度,要坚持诚信办学,如实向社会、家长及学生公布学校的办学资质、办学层次,确实维护学生的权益和学校的声誉。今后,县级审批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要及时向县教育科技局相关股室(按工作职责)和中心校(县直小学)报告以下重要事项:

1.学校人事变化情况。民办学校不得擅自变更举办者、法定代表人。每个学期开学前一周内报告学校校长、财务人员、教师等人事变化情况。

2.学校办学规模变化情况。民办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机关审批内容办学,不得擅自变更办学地址、扩大办学场所、变更办学层次,私自增加班级数、设置分支机构或者教学点。要在招生宣传前一周进行招生广告备案,在每个学期开学二周内要报告学校班级数、招生人数、辍学人数、招生简章广告以及其它重大招生举措等情况。

大学教师管理办法篇10

一、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我们采取“看、查、听、问、谈”等方式,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内涵发展等几个方面,从随机抽样的35所农村学前教育学校中发现:独立建制园和民办一级园有相应的部门管理负责人员,教学班实行两教一保;小学附设幼儿园有一名园长主管,教学班实行一教一保或一班多教(一名教师固定,多名教师轮流上小学和幼儿园的课);民办二、三级幼儿园由园长主管,教学班实行一教一保或个人包班,无部门工作人员;教师队伍中18岁至40岁占90%,40岁至59岁占10%,本科学历占12.3%,专科学历占49.7%,中专及幼师学历占32.5%,幼师以下学历民办幼儿园占5.5%。教师和保教人员中,临聘人员占75.5%。从总体上看,农村学前教育办园规模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低水平的教育管理距离家长渴望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存在较大差距,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二、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是农村幼儿园多数由社会力量投资承办,政府投入的人、财、物相对较少,政府的主导地位远没有确立;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级园主要集中在中心城镇,边远农村则相当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心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农村幼儿绝大多数只能到空气混浊、拥挤嘈杂、设备陈旧的家庭作坊式私立幼儿园活动、学习、生活。

(二)小学附设和民办幼儿园条件简陋

一是园舍布局、设计不合理,活动室采光、通风条件差;二是幼儿活动场地窄小,没有软化;三是缺少保健室、盥洗室、办公用房等服务用房,缺乏美术、图书、音乐等功能室;四是保育费的20%-30%不能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园舍、设施设备达标率较低,现有设备多数简陋、陈旧,存在安全隐患。

(三)师资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一是民办园中多数是中职毕业生;小学附设园中多数是小学老教师;公办园中,临聘教师和临聘保育员多。他们普遍学历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少幼儿专业素质培训。二是小学附设园教师不能与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民办园教师待遇相对偏低,为追求利益,部分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班额严重超标并实行一教一保或一名教师包班,教师工作强度大,临聘人员年内流动约占60%。三是教师的在职培训费用由幼儿园或教师自行解决,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和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四)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办园模式不规范

一是多数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为了多招生不得不满足家长幼儿一入园就认字、写字、学数学、学英语等要求。二是小学附设园的学校校长办园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致使转制后的幼儿园依旧存在学前班的管理模式,部分学校将年龄较大的小学老师教幼儿班,这些老师缺乏学前教育知识,教学小学化,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四是民办幼儿园管理体系多以家庭作坊式办法管理。

(五)幼儿园保教工作存在弊端

一是多数二、三级幼儿园保育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到位,不能满足幼儿饮水、食品营养、卫生保健等成长的需求。二是没有使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要求的正规教材,教学内容也没有以“五大领域”为主,部分幼儿园甚至以教一年级部分课程为主,存在“小学化”趋向。三是作息时间、周计划、月计划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为迎合家长的要求和意愿。四是多数学校没有幼儿操作的材料,玩具、图书、手工制作,没有活动区、角的设置,没有幼儿成长记录、对话、作品等展示。五是部分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目标混乱,课堂教学不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以“幼儿为主体”,以“填鸭式”为主。六是多数幼儿园没有独立的食堂、保健医生、活动场地。

(六)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部分学校消防制度和措施不健全;二是消防设备、器材不全,部分民办学校消防通道不符合规范;三是部分学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防溺水等措施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校车存在超员载人和维护保养不按时等安全管理漏洞。

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经济欠发达,区域特征明显,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现有的幼儿园难以保障人人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需求。因此,学前教育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总体上实现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粗放发展向精细发展、模仿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不断满足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求。

1、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严格实施幼儿园评估标准和办法,加强幼儿园整体规划和布局调整,科学引导、扶持和发展民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要抓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事业规划、土地征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劳动保障、无证取缔、幼儿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幼儿教育发展的常规工作。三是加强小学附设幼儿园的管理、监督、指导和检查,切实规范过渡后的幼儿园园务管理,落实附设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同等待遇。四是职能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学校办园方向、办园行为要进行定期的管理、督查和指导。五是制度扶持发展乡(镇)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六是按照市人事部门颁发的幼儿园编制标准,根据幼儿园规划、幼儿人数,由县编制办、教育部门共同核定本辖区各幼儿园编制数,并逐年增加幼儿园中公办教师的数量。七是发挥组织,协调、管理职能,以乡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片区研训活动,向所在片区的其它公、民办幼儿园做示范,示范其管理理念、模式、制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示范其一日保教活动的规范性,以及月计划、周计划的科学性;示范其消防安全、园舍建设、设施设备、卫生保健、育人环境等方面的具体落实与改进。

2、落实临聘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一是设立幼儿园教师职务系列,把农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聘和资格认定纳入教师序列。二是加强临聘幼儿教师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采取从幼儿教师的月工资中扣出一部分、从幼儿入托费中补贴一部分和县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等方式落实合格临聘幼儿教师的“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建立健全幼儿教师收入保障机制,规范用工制度,健全最低工资制度,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职进修培训、评先评优、职务评聘、工资福利等合法权益。五是规范临聘幼儿教师社会公开招聘程序,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严格把握进口关。

3、尽力保障幼儿教育事业经费的正常投入和使用。一是加强收费管理,增强幼儿园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和监督,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合法规范的规章制度,以满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二是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支持,保障幼儿园园务建设、县级师资培训、学前教育奖励基金、低保困难家庭子女保育费减免补助、农村边远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扶持等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实施资金配套政策,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幼儿园,新建、扩建幼儿园用地、园舍建设、设施改建等应纳入规划,并严格按照国家幼儿园建设标准的分步实施。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4、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

(1)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当前,非公办幼儿教师作为幼教师资队伍的主体,其地位、待遇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为此,加强非公办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幼教师资队伍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国家要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于在岗幼儿教师,必须限期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方可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限期不能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予以调整或辞退。农村幼儿园充实新的幼儿教师,必须从具备资格的人员中招聘录用。

(2)建立培训、激励、奖惩机制,充分利用学前教育研训部门的培训作用,有计划地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助推名园长、名教师,造就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按照“优质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幼儿教育考核办法,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促进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

(3)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职校幼儿专业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将幼儿教师(园长)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类培训。

5、制定科学的幼儿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办法。

(1)根据幼儿园等级分类,加强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督导评估。“坚持分类指导,促进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完善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体系,把功能房的完善使用、设施设备的更换添置、户外活动场地的规模、保教人员的资质、工作人员的配备、图书资料的装备、教材的规范、教具和操作材料投放的数量、育儿环境的创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等作为重要指标考核评估。

(2)强化管理与效益的内涵关系,加强对幼儿园园务管理的督导评估。一是发展规划重针对性、实效性和幼儿素质发展要求指标;二是组织机构重职责明确、运转科学有实效;三是管理制度重规范完整、切合实际、适时更新、实用实效;四是卫生保健重制度落实、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落实、膳食管理工作有效、生活常规指导有方、安全常规管理精细、应急演练适用;五是教育工作的开展重教育观念与实践有机结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师基本功的特色与专业提升、师生关系与师生互动、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开展、校本研训的实践、家长对保教工作的参与、一日活动的安全实施等方面;六是对交流互动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和对周边幼儿园的指导示范作用的幼儿园要有奖励性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