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6:19

化学工艺技术篇1

关键词:化学清洗工艺;化学清洗方式;清洗技术

化学清洗工艺技术是在工业发展背景下发展而来的一种全新工艺技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工业领域的高速发展与各类大形式化设备的应用,化学清洗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持续发展,在机械行业与化工行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应用化学清洗技术,不仅能够对设备及管道在建设阶段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全面清理,还可以稳步提升设备的运转效率,延长整体使用寿命。针对不同的系统来说,化学清洗方式与清洗工艺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应用化学清洗工艺技术的实际过程中,必须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实际作用。

1化学清洗工艺技术的主要作用

在各类新建的蒸汽管网系统与锅炉中,其在运行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加工、运输、制造与安装等。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蒸汽管网系统还是锅炉,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比如铁锈皮、焊渣、防锈油与尘土等物质,这些都会对其正常运转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当前较为主流的应用方式是蒸汽吹扫,通过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清除锅炉与管线中存在的一些游离杂质与松散污物,但其对管道内部的焊渣与焊瘤等污染物质很难彻底清除,如果蒸汽系统内部存在的杂质进入汽轮机中,就会导致机叶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情况下还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化学清洗方式,彻底清除其中存在的焊渣与焊瘤等污染物质,采用化学清洗工艺技术,可以在金属的表面部位形成一种钝化致密的膜,进一步延长金属管道的使用寿命。对于一些大型的石化设备来说,其在进行使用之前也要进行必要的化学清洗,从而在缩短蒸汽吹扫时间的同时,减少整体蒸汽的使用量,为相应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1]。

2化学清洗工艺技术的具体方式

在展开化学清洗的实际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循环清洗的方式,简单来说,就在用泵对清洗液进行加压处理过后,采用管道内部循环的方式将锈蚀进行脱除处理,在进行水冲洗与系统试压过后,就要进行碱洗脱脂、水冲洗与漂洗,并在化学处理完毕后对废液进行处理。其中,进行水冲洗与系统试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系统内部存在的泥沙、积灰与金属氧化物等污垢进行处理,并对临时接管部位所产生的泄露情况展开全方位的检查,而在实际冲洗过程中应当采取高位住满、低点排放的方式,通过正反双向冲洗进一步清除系统内部存在的杂物,确保冲洗速度可以稳定控制在0.25~1.0m/s。进行碱洗脱脂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系统中存在的油脂与机油等油污进行清理,还可以将被清洗系统中存在的一些物理障碍物进行清除,确保在后续酸洗过程中所采用的酸液可以直接与清洗设备和清洗管道的表面部位进行接触,从根本上促进金属氧化物的溶解,确保其能够产生更加优异的酸洗效果。在后续的碱洗过程中,要确保水能够充满整个系统之中,并适当加入一些脱脂药剂,进行循环加热后维持脱脂液碱度的平衡性。酸洗是整体化学清洗工艺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步骤,通过酸洗能够与铁锈与焊渣等杂物产生一种电化学反应,进一步生成可溶性物质,而在选择清洗剂的过程中,则要充分考虑到管线材质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为了避免管线在进行酸洗时产生腐蚀现象,就要在酸洗时应用一定的缓蚀剂与还原剂。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酸液主要有硫酸、柠檬酸与盐酸等,辅助药剂则是剥离剂、氨水与渗透剂等,在碱洗完毕后,要及时排出冲洗水,在系统中引入洁净水,而后将预先调制好的酸洗液引入至系统中,确保酸液浓度能维持在标准范围内。除此之外,化学清洗工艺中所采用的钝化处理,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清洗完毕的金属表面可以形成磁性氧化铁保护膜,防止其中产生二次浮锈,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钝化方式主要包括磷酸盐法、亚硝酸钠法等,如果漂洗液中三价铁离子的整体含量达到标准,就可以利用氢氧化钠对pH值进行适当调整,根据所用钝化药剂的不同,在具体的循环时间与温度方面也要及时进行调整[2]。

3化学清洗工艺的技术指标

在化学清洗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即清洗液浓度、清洗液种类与清洗液温度等,在正式进行化学清洗之前,要对清洗设备或是管道的具体污染程度加以明确,以此为基础确定所用的缓蚀剂、钝化剂与清洗剂,科学合理地控制好浓度、用量与时间等工艺条件。同时,腐蚀速率作为影响整体化学清洗工艺效果的关键因素,应当采用失重挂片法来测定具体的腐蚀速率,在酸洗正式开始后,在管道的仪表口部位与清洗槽内部,都应当根据清洗对象的主要材质来挂放与之对应的腐蚀挂片。在酸洗结束过后及时取出挂片,并采用清水及时进行冲洗,放置到无水乙醇中浸泡2min左右,而后进行擦干处理并放入至干燥器中。根据清洗工艺上存在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更加准确地计算出腐蚀速率。通常情况下,金属腐蚀的平均值应当低于4g/mh,而采用无机清洗剂的金属腐蚀平均值则要低于6g/mh,而在化学清洗结束过后,要保证除锈率能够维持在99%以上,确保被清洗设备的表面不会出现二次腐蚀、无镀铜现象或是点蚀现象,使表面可以形成一种更加完整的钝化膜。通过无惰性的金属置换则能够得出全新的结论,在无金属粗晶析中产生的过洗现象通常都会出现无镀铜或是无点蚀的现象,但其表面能够形成完整的钝化膜,这进一步延长了相应设备的使用寿命[3]。

4化学清洗工艺技术具备的经济效益

化学清洗工艺技术具备清洗效果良好、清洗速度快与操作控制较为简便等特征,在冶金领域、化工领域、军工领域与机械领域等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化学清洗工艺技术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行业技术。在所用的化工装置中,大部分管道与设备都需要在冲洗与蒸汽重扫之前进行化学清洗,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如果不进行酸洗或是钝化处理,或是清洗过后达不到标准要求,就会对后续的生产运行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举例说明,在某一个天然气净化厂中,其内部有7套天然气联合净化装置与完善的配套公用工程,年硫黄储运装置能够稳定维持在240万t左右,具备专业的硫黄外运铁道,其作为一种特大型的天然气净化厂,还设立了动力锅炉、余热锅炉、发电汽轮机与驱动汽轮机等多种设备,整体蒸汽管网系统十分复杂,这也对后续管网吹扫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节约工作时间与人力资源,要提高对化学清洗工艺技术的重视程度,以此为基础对蒸汽管网展开全方位清洗,考虑到天然气净化厂中的基本管线材质,要在选择化学清洗剂时采用柠檬酸,柠檬酸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弱酸,其内部并不蕴含各类有害的氯离子,对设备本体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腐蚀现象,而具体的清洗温度则要稳定控制在70~90℃。在具体的工艺流程设计方面,要将天然气净化厂内部管线布置的具体情况作为基础,选择3台左右的酸清洗泵,将其当作整体清洗系统的主要动力,利用清洗泵来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清洗系统,采用切换阀门的方式进行正向清洗与反向清洗,确保能够取得预期的清洗效果。在清洗完毕后,整体天然气净化厂中蒸汽管网进行的化学清洗总共耗时为25d,在进行酸洗过后,蒸汽管网的吹扫历时45d,相对于同类化工装置的投产周期来说,整体缩短了将近30d左右,解决了4万t的蒸汽,通过化学清洗工艺技术还可以在蒸汽管道的内部形成一种保护膜,这样不仅能够延长蒸汽管道的使用寿命,还能为相应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对我国工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化工企业中所采用的大型装置在正式启动之前通常都会采用化工清洗工艺技术对整体管道展开全面清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后续蒸汽吹扫工作的时间与打靶次数,还可以保证设备始终维持在正常的运行状态,大幅度降低蒸汽的使用量,确保设备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加优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化学清洗工艺技术的重视程度,并将其有效应用在各类工业领域,在保证设备运转安全系数的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胡文凤,徐峰,叶步永,等.浅谈传统串油和化学清洗管路工艺[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1(3):189-191.

[2]方明德.防静电服耐皂洗色牢度检测方法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1):64-66.

化学工艺技术篇2

关键词:化学工艺;化学物品;绿色化技术;绿色化学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化学基础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门专业化的学科,这项技术自身属于系统性的施工方式或者说施工工艺。而目前所广泛推广的绿色化学就是化学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切实有效的科学技术,来将其完全清楚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利用这一方式,能够达到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目的,这也称之为经济性化学。我国当前坚定的认为国民经济的唯一发展途径便是可持续化发展,利用绿色化学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得到极大的优化,最终达到对社会、经济、环境进行统一的目的。下文主要针对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传统化学工艺的特点

在我国社会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化学工业在整个生产行业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国民经济的提升来说,具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模式,一方面它对于社会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而另外一方面,它也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这是现代社会的挑战,也是现代社会的机遇。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化学工业在整个社会中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了极大的比例,而其自身所具有的发展速度极其迅速。但是在不断对化学工业进行发展加快的过程中,其对于环境所可能带来的隐患也越来越大,既有可能对于生产所需的生态系统带来危害。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工业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会进行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其污染气体不仅仅会对于周边的生产环境带来危害,还会对于化学工业自身的发展、进步进行了阻碍。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其化学工业还是无法完全脱离化学原料,所以,在进行化学原料生产的时候,务必要采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减少生产所所带来的污染,从而达到减缓排放,解决环境问题的目的。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什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化学产品加工的同时,必须要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管理措施来管理化学生产技术与手段。一直以来,我国对环境问题都非常重视,也在不断研究与探索,以此来管理或者改善传统的化学施工工艺,从而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生产,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

环境问题一直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化学工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我们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对环境进行治理,根据总结,对环境的治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20世纪70~80年代,由于这一阶段的管理水平比较低,所以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第二阶段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工作人员已经采取了管段处理方式来对化学工艺进行管理,这一处理方式的目的也就是为了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第三阶段也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该阶段,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于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因此在化学工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采用了一种绿色化工艺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价值,并且有效的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

2绿色化学的含义与优点

自从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绿色化学就通过对于交叉学科的工业应用进行发展。这一状态,不仅是社会和人们意识所产生的快速提升,也是自然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哈绿色化学直接认为是现代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坚实基础。也就是说,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只有良好的应用了绿色化学技术,才能够避免环境中大量有害物质的存在。通过相应的技术来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有效的稳定生态系统。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其应用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不断的提高,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在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其在反应的过程中,反应方式和反应管理技术措施是当前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最终产物,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2.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2.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2.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3绿色化学技术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在当前国际上有着重

大的领域作用,随着当前环境问题的不断严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要求逐步的提高,这就需要在当前化学生产中对环境保护要求不断的提高和增加。国际上对其各种需求也日益的增加,国际上对此很重视,因此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式对其进行相关的改进,提高其在控制的过程中各种制度和规章。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各个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对其在绿色化学中所造出的各种贡献给予确认。

大量的与化学品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面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当前广泛使用的溶剂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其在使用过程中有的会引起地面臭氧的形成,有的会引起水源污染,因此,需要限制这类溶剂的使用。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作溶剂已成为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作溶剂,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和压力均在其临界点(31tC、7477.79kpa)以上的二氧化碳流体,它通常具有液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液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绿色化学是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说化学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学危机也同样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目前化学理论中所存在的不成熟方面,这对于社会的运转来说,成为了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保证做到绿色化学,是当前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来新.化学工业中的新课题———绿色化学[J].贵州化工.2000(S1)

化学工艺技术篇3

1.高粘问题。稠油中所含沥青质是问题的根源,沥青质的含量与组成对稠油触变假塑性特性的影响极大。沥青质的含量越高,稠油中作为分散相的沥青质微粒形成的结构强度越大,其屈服应力也越高;稠油中胶质的存在可起稳定沥青质微粒的作用。沥青质结构的显著变化将增大稠油粘度,并增强其弹性特征;稠油内部组织结构部分地建立在热物理作用基础之上,但是利用其热物理作用的可逆性可以改变稠油物理结构以利于其流动。

2.在稠油开采和输送过程中,任何热效应、力效应、电效应或其它物理化学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重有机物的沉积。固相沉积将发生在原油流经的任何场所,如生产油管、输油管、分离器、油罐以及其它地面设施中,这大大降低了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以及生产油管和集输管道的流通能力,有时会引发设备故障或管道阻塞,甚至造成灾难性事故。针对稠油的特点和存在的技术难题,其集输工艺也在不断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加热法:加热法是世界上实施最早、应用最广的集输工艺,目前也仍是国内外原油主要集输方法,但是其工艺复杂、基建投资大,能耗与操作费用高,占输量l%以上的原油被烧掉和损耗,经济损失大。对于特超稠油,必须加热到1000C左右才能满足其管输流动性要求,现有管道系统难以承受如此高的热负荷。

2.2稀释法:主要是通过在稠油中掺入适当的稀释剂(如轻质成品油、液化气或稀原油等),使管壁润湿减阻或稠油粘度因大分子浓度减小面降低,该技术降粘效果好,工艺操作简单,在国内外应用广泛。

2.3掺热水或活性水法:就是在稠油中掺大量的热水、活性水或污水使其漂浮或分散在水中,从而达到降粘和便于管输的目的。

2.4低粘液环法:就是在高粘油与管道内壁问形成一层低粘液环,使体系流动阻力大大降低,其技术关键是液环的稳定性,其技术难题是如何确保液环过泵增压时不被破坏。

2.5改质降粘法:其原理是使稠油转化为低粘组分,从根本上解决稠油降粘问题,其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热裂解、加氢或催化裂化、激光改质等,新疆新港公司稠油的减粘裂化研究表明:在370-410摄氏度和1-3小时停留时问的条件下,稠油主要发生裂化反应,可产生15-17%的轻质油品,减粘率可达90%左右,且符合200号燃料油的粘度要求。wichert等人在碱浓度为0(即蒸馏水)~10%wt温度为80~175摄氏度、总压为0.2-6.5mpa、运行时间为3~24天等条件下,对hthabasca沥青(bitumen)作了193个低温氧化试验。

2.6乳化降粘法:就是设法使稠油较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较稳定的o/w(水包油)型乳状液,其降粘效果显著。但乳化降枯技术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

2.7化学降粘法:利用化学降粘剂分子进入稠油胶质、沥青质的分子之间,把呈层次堆积的分子分散开,使其包裹在稠油中的轻质组分释放出来,形成轻质馏份包裹胶质、沥青质聚集体,从而降低稠油的结构粘度。

随着稠油资源的开发,其在石油领域的潜在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化学降粘技术能够改善稠油流变性能,操作容易,对原油加工无影响,其对稠油输送最具有技术经济价值,因此,稠油化学降粘技术成为国内外稠油降粘输送的主要研究方向。

稠油化学降粘技术主要是基于原油降凝剂开发技术,针对胶质、沥青质分子呈层次堆积状态,借助高温或溶剂作用下堆积层隙“疏松”的特点,使降粘剂分子“渗”入胶质或沥青质分子层之间,起到降低粘度的作用。国外对原油输送化学降粘技术进行了较早的研究及应用。但开发研究的化学降粘剂主要以降凝剂为主的流动性改进剂,该流动改性剂能有效降低原油的凝点和低温粘度,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1999年7月,在长236公里、输送独山子混合油的管线上进行了实验,加入0.12%(w)eCa-841流动改进剂处理后,混合原油10℃的屈服值由8.6pa降到1.0pa,10摄氏度时的塑性粘度由158mpa·s降到54mpa·s,降粘率为65.8%,在12~12.5摄氏度下,混合原油顺利地通过了管线。

2006年,从国外引进exxon8806、exxon8361流动改性剂,在新疆油田外输管道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当加剂量为50mg/L时,原油凝点由160C降到一3.5”C,降幅19.5C;剪切速率为13.5s,8”C的粘度由1604.7mpa·s降到36mpa·s,降粘率为97.7%;现场实验的结果与室内实验十分接近。新疆外输原油管道已成为我国第一条添加流动改性剂实现常温输送的管道。该剂应用于油田时,加剂量为500mg/L时,原油凝点由250C降到2”C,降幅23℃;剪切速率为20.4s~500C的粘度由12.5mpa·s降到10mpa·s,降粘率为20%。1998年,长1560km,输送哈萨克斯坦原油的外输管线正式投产,该管线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加剂输送管线。添加200~500ppmCnpCno.9a流动改性剂后,原油凝固点由33”C降到190C,降低幅度14”C:剪切速率10s~、温度30℃时的粘度由1741745mpa·s降到90.3mpa·s,降粘率为94.8%。加剂输送的成功应用不仅降低了管线建设的一次性资金投入,而且保障了油田原油外输管线的长期安全运行。

鉴于稠油降粘剂可以改善稠油低温流动性,稠油降粘剂的应用能够提高稠油输送工艺技术且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近十年来,国内在原油化学降粘领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8年初,在新山子外输管线上迸行了进口降凝降粘剂的现场应用试验;近几年,国内已经有针对的开发了一些专门用于降粘的油溶性原油化学降粘剂,对原油有较好的降粘效果,复合型eVS降粘剂加剂量800mg/1时,将粘度1289~3423mpa·s的稠油粘度降低41%~60%;由乙烯、a—烯基酯和a—烯基磺酸盐制成的三元共聚物,在稠油中加入降粘剂1000mg/l,可使枯度为565-325mpa?S的稠油粘度降低58%;由聚合物aem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稠油降粘剂,在稠油中加入降粘剂4000mg/l可使粘度为5500mpa?S的稠油粘度降低52%;尽管如此,我国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在用化学降粘输送管线。

化学工艺技术篇4

关键词:化学清洗;管道

中图分类号:F407.7文献标识码:a

1.化学清洗管道的主要作用

(1)在管道的内壁形成一层钝化膜,增强管道耐介质腐蚀的能力;(2)为防止压缩机等设备试车时,因管道内的锈皮、焊渣等造成设备损坏。

2.化学清洗技术在春江CnG加气站中的应用实践

常州春江CnG加气母站为川气东送江苏配套管线一期工程CnG加气母站工程。常州春江CnG加气母站占地面积为7852m²,位于常州市春江镇灵青河以南,气源为川气东送管道气,是江苏省天然气有限公司第一座CnG加气母站。

本工程主要化学清洗管道系统为进气系统(规格:D159~D45/20#),采用循环方式,管道系统已预先进行液体试漏检验。

2.1化学清洗技术措施

安装临时管道,分别用于进水口、出水口、连接干燥设备进出气管道用、排气口等。对不参与管道化洗的已安装阀门进行拆卸,并使用无缝钢管及自制法兰焊接管段替代被拆除阀门。

酸洗的操作温度和持续时间应根据锈斑情况进行调节。酸洗、中和、钝化三道工序应紧密配合连续进行,工序间的排空时间应尽量缩短,以免重新生锈。合格后应及时将管道封闭,必要进行充氮保护。

(1)碱洗

管道内表面有明显锈斑时,酸洗前应进行必要的预除锈碱洗处理。同时检查焊缝质量,如有较大焊瘤及焊渣等,应加以处理。

测定浓度,酌情补充。同时监视管模拟进行操作。

碱洗时控制监测的项目及工艺:

(3)碱洗后水冲洗

排空碱液的同时,开启最低点排污门,直至排尽废碱液为止。先冲洗至稀酸箱出水澄清,启动清洗泵对系统进行水冲洗。冲洗流量尽可能大,冲洗至出口水pH与进口pH相近。

(4)酸洗

酸洗时控制监测的项目及工艺:

系统循环法即用耐泵向管内边灌酸液,边排空气,排净空气后再进行循环,酸洗的操作温度和持续时间,应根据锈斑去除情况而定,一般情况持续8-10小时,酸洗液温度为常温。酸洗过程中,应定期分析酸洗液的成分并及时补充新液,当除锈效果明显下降时,应予以更换。

(5)中和清洗:

酸洗排净后,接上中和液胶管,用泵动态进行管内残存酸液的中和。在排放口用pH试纸检查,当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时,即停止中和。

(6)钝化

加入浓度为1.5-2.0%的亚硝酸钠,用氨水调pH至9.5-10.0,循环清洗6-8小时,同时监视管模拟进行操作。

钝化时控制监测的项目及工艺:

(7)吹扫

完成钝化处理后停泵然后用压缩空气将系统吹净。系统吹净后,应在短时间内进行临时管道的拆除,阀门、仪表等的复位工作。

(8)验收

管道以目测检查法以管道内壁呈金属光泽为合格。检验法:用检验液一滴点于钝化表面,15s内出现的兰点,少于8点为合格。

3.化学清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酸洗时,管内排空很重要,一定要使管内不产生气囊,否则该处铁锈洗不到,会严重影响酸洗质量。

3.2酸洗液和钝化液要经常检查其浓度,应始终保持规定的浓度,否测影响处理效果。

3.3应严禁酸液与中和液、钝化液相混合,尤其钝化液,否测将产生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影响操作人员身体健康。

化学工艺技术篇5

在方法层面,传统研究汉代灯具主要侧重考古、考证以及设计技术与文化等领域研究,在方法论上较少涉及灯具的装饰与仿生科学考察,尤其是对汉代灯具的研究。近代对中国古代灯具的研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近几年很多以研究古代灯具作为硕、博士学位论文为选题。研究者分别从考古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学科进行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从现有关于汉代铜灯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不同专业的研究者都会不约而同的提到汉代灯具的装饰,但几乎没有研究者专以汉代灯具装饰艺术作仿生学意义上的科学系统性研究。但是,随着汉代灯具的不断出土,以及现代设计科学的进步,汉代灯具研究的未来研究趋势显示:从传统的考古研究转向设计研究;从传统的文化装饰研究转向科学装饰研究。

二、研究空间及价值

“装饰与仿生”是汉代灯具设计研究的一个可开掘空间。通过研究汉代灯具装饰制作工艺及其仿生科学,调查与梳理相关资料,发现与整理汉代灯具工艺技术,通过科技考古与艺术复原实验的现代技术手段,还原汉代灯具的装饰工艺技术,揭示汉代灯具仿生科技发展水平及其技术文化内涵,从而填补汉代灯具制作工艺研究之不足,向世人展示中国汉代灯具装饰技术与科学文化水平,力求在技术层、装饰层与文化层等维度上弘扬中国优秀工艺文化。在装饰层面,研究汉代灯具制作装饰的艺术手段,复原汉代灯具装饰艺术风格,包括工艺、造型、纹饰、绘画、色彩等。汉代灯具装饰技术文化,主要揭示其技术历史之嬗变与演进;汉代灯具制作装饰材料文化,揭示其物质文明;汉代灯具装饰文化,主要揭示其图案、纹饰、色彩背后的时代与历史文化如何渗透到装饰制作之中。在仿生层面,通过灯具的仿生造型分析汉代人的审美的需求,以及汉代大简的造物形态和“守约以治广”“规天矩地”“自然相生”等美学思想的命题;深究仿生造型的潜在含义,佐证汉代神学思想、视死如生的丧葬观以及封建初期等级的划分;对仿生灯具的实证分析,探讨汉代环保、节能、调光等先进的科学性。对汉代灯具的研究,再现汉代灯具的可视化物质形式、工艺流程与技术发展为微观特色,其优势在于再现与复原汉代灯具工艺技术的同时,还侧重开掘汉代灯具工艺的载体、材料、工具与技术等内容,为我国灯具技术文化史的建构发展助推,为我国工艺技术文化提升软实力;通过对汉代灯具艺术发的复原,以再现、实验、传承、利用汉代灯具仿生技术遗产为宏观特色,其优势在于运用现代技术、科学实验传承与再现汉代灯具制作工艺,绘制汉代灯具工艺技术图谱。

三、结语

化学工艺技术篇6

关键词:工业设计;艺术;科学

0引言

作为物资生产第一步的设计,从古代的兵器、乐器、食具到现代的家具、电器、文具、火车、飞机、太空船等等,无不在满足实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追求其外形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从而形成了人类今天灿烂的物质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空间的扩大及审美领域的延伸,给传统的设计理念注入新的内涵。以现代大工业化为生产方式的“现代设计艺术”———工业设计,在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变奏和融合中,怎样体现自身的时代性质与特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将艺术于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石,对当今艺术设计定位及未来设计领域的拓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关于工业设计

1.1设计定义

工业设计(industrialDesign)是近百年来在国际上广泛兴起的一门学科,工业设计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不同的国家对此称呼不一,英国称之为设计(Design)。19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成为现代设计诞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农业文明时期的设计是以手工业设计为主的个性化设计,称之为“手工艺”、“工艺美术”,设计、生产和消费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工业革命之后,设计不仅获得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适合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蒸汽机、火车等一系列工业机械化成果的引入,使社会由封闭的小生产方式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系列化、批量化、标准化、机械化的工业生产特征由此显现,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紧密相联。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物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促使工业设计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到“包豪斯”时期,工业设计已发展成具有完整的科学体系、教育体系的学科,并明确地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1]。

围绕工业设计的概念及定义,国际上各专业机构和学者一直争论不休。1959年6月在英国伦敦成立了国际性工业设计机构———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1980年联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一次联会,对工业设计概念作了修改,定义如下“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籍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指的是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工业化产品设计,以及为这些产品而进行的辅设计———视觉传达广告、包装、装饰等设计。国际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设计的含义及范围也在不断的补充和延伸,事实证明工业设计已成为带动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2艺术与设计

人类最初的设计只是一种对物象的摆弄和布局,其目的是满足人们本能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生产资料的增多,设计成为对事物和物象有条理、有计划的安排和设想,达到人们对事物实用和审美的双重要求。条理、计划是人类对事物审美的一次飞跃,也是艺术形式美的最基本法则,设计从其开始就与美的活动紧密相联,每一次艺术的变革都会对当代设计产生影响。现代设计的美学原理,正是以19世纪初艺术运动思想为基础的,充分体现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将设计称之一门艺术,设计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在,而设计是用艺术的眼光去设计,因此“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词语广泛出现在现代生活之中,艺术推动设计、设计演绎艺术[2]。

设计的形态能给予人的五感极大的影响,但其中视觉和触觉影响最大,这是直观感受的反映,这个感受的结果应该是美好的、促进身心健康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结构与外形、美观与实用的统一。现代科学介入物质,转为某种技术和材质形态、一定的材质与技术的同构,为设计艺术意境创造提供了有利的物化条件。无论从设计或艺术发展的轨迹来看,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作用的。

1.3科学与设计

了解到设计与艺术难以割舍互相渗透,再注意推动设计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即设计与科学之间深刻的关系。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技术世界,机器时代的到来促使设计最终与制造业分离,成为真正独立的专业,19世纪印刷术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印刷业、设计业、尤其是平面设计、字体设计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1839年达盖尔发明了摄影,使视觉表现迅速扩大和普及,此外新的能源和动力不断被开发和利用,带来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照明、通信、交通等工具的不断革新换代,都与时代科技发展相伴相随。事实总是这样,科学技术每一进步就创造出与其相应的日常生活的各种工艺设备,接着凭借这些工具和机械设备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方式。设计从初始的简单粗糙发展至今天的实用精美,从蒸汽机火车到当今悬磁高速列车、从人工发报机和电话到现代互联网,每一个时代的设计作品,不仅是那个时代设计师的才智体现,同时是那个时代科技文化创新的标志。

在今天,现代设计具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如全新的材料美、精密的技术美、极限的体量美、新奇的造型美、科幻的意味美等。特别是由于当代多媒体及数码技术迅猛介入现实生活,极大地拓展了未来设计空间,丰富了设计师的艺术灵感与设计元素,深化了设计环境的意蕴显示及空间的表现,为设计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

2艺术与科学融合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

由于设计与艺术、设计与科学相辅相存的关系,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并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无尽的福音,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审美标准、人体工程学程度的体现均在于艺术化的水平。

2.1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意义

古希腊人把能够凭专门知识学会的技能都叫“艺术”,音乐、雕刻、绘画、诗歌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也叫艺术。这种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统一的“艺术”观念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不但是艺术具匠,也是科学家、工程设计师,他们创造了卓越的艺术作品,同时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中国古代“六艺”之内涵,还是古希腊的“艺术”概念,都深刻体现出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曾经非常密切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就是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体现。正如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所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在山顶重逢”。

随着网络科学、信息科学的发展,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密切。当今许多科学家认识到,科学的创造发明,离不开艺术的情感和艺术的思维,离不开人文关怀的精神,所以又回过头来呼唤艺术与科学的互动和融合。1999年1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过《网络艺术流派方兴未艾》一文,提出“缪斯也需要科学的翅膀”,揭示艺术与科学融合将带来各种艺术流派和手法的百花齐放,对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和完善将起推动作用,对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3]。

2.2艺术与科学结合构筑现代设计学科

艺术与科学融合不仅给社会生活带来变化,而且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及艺术教育体系带来深刻影响。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其代表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以及战后在德国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包豪斯和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设计艺术教育上的出发点是共同的,目的是寻求在设计艺术中实现“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以创造出合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实践证明只有突破单纯侧重艺术,以及侧重技术的设计艺术教育模式,走艺术与科学结合之路,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在许多院校,设计艺术专业和理工科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设计艺术专业重形象思维,学生不懂技术,不了解新工艺、新材料。如设计一辆汽车只停留在外观模型阶段,至于这种造型是否合乎技术要求、空气动力学原理、材料学知识等则一无所知,或根本不去考虑;而工科学生重数字逻辑思维,只懂技术,较少考虑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需求,这些单一的学科体系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利于现代设计人才的培养。

美国宾州大学在有关平面设计教育中明确提出:“鉴于为设计师所熟悉的传统技艺正在被当代的科学手段毫不留情地所取代,设计课程设置的重点需要重新聚焦在每个学生的意念创造能力培养上。所以应该强调能力和技能训练,与此同时注重于知觉(intuition)的培养。过去属于其它不同领域里的专业知识现在就同传统设计课程中的描绘和字体一样至关重要,诸如心理学、社会学、文案写作、经济学、商业学以及生物学等课程”。

构筑适应时展的设计学科体系,应立足艺术与科学的契合点,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艺术观和人文素养,在学好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到以理工为主的清华大学就是一个走艺术与科学融合之路的成功例子。

设计艺术学科与理工科各自有着不同的教学体系和专业特点,两门学科交叉和融合、优势互补,就象给天使插上翅膀一样,为培养未来设计顶尖人才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3]。

3未来设计方向

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艺术与科学融合使设计将面临技术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等多个层面的挑战,工业化社会将转化为以信息为主导的情报化社会,可以预料新的设计艺术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传播设计

未来社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品信誉及企业形象因素决定市场份额,提升产品信誉、树立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和传达方面的设计仍占设计领域的重要位置。以顾客满意为目的的人性化现代广告及传播设计(CS战略)理念将日趋形成。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信息技术、传播技术为基础的传媒形式,更加的多样和密集,为设计带来更多的伸展空间。

化学工艺技术篇7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分为宫廷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两个方向。宫廷工艺美术讲究以贵为美,追求奢侈华丽,其价值在于以收藏为主;民间工艺美术则建立在实用主体的基础上,追求天然之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时期,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提出了质量上的要求,审美情趣也不断地提升。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是以工艺美术艺人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出艺术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而创造出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建立在生活艺术的视角上所发展起来的审美层次。因此,其所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近感。但是,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多为家族集藏,其传播局限在小范围内,一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虽被保留至今,但工艺技术已失传了。鉴于民间工艺美术所存在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对民间工艺美术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剪纸、漆画、蜡染、陶艺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从美学的角度将材料和技术融入其中,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感性色彩,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价值和社会意义。以陶艺为例,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一,要开展现代教学,就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合理安排课程。基于陶艺中渗透出的浓厚文化韵味,在教学中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工艺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多样的陶艺工艺美术作品,将陶艺的传统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对学生开展教学,从现代美术工艺的角度出发,做到真实陶艺技术与模仿相结合,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评判。经过陶艺的比较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陶艺价值进行审美判断,并根据陶艺工艺美术的不断演进,对其价值变化加以认识。

三中职教学中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张道一先生认为,与宫廷工艺美术相比,民间工艺美术从表象上来看是粗俗的,但粗俗并非拙劣,更不是平庸,而是散发着土性,但是不孤陋,散发着野性,但并非不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源自于民间的生产生活,因而充满了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所散发的这种生命活力,正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中职学校作为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更注重审美定位及工艺技法的培养,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导致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虽然课时较多,教学内容也丰富,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学生疏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必然难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工艺美术创作上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职美术工艺教学中,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性。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保护意识

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价值也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观念的变化,必然使具有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被现代化科技产品所取代。中国幅员辽阔,且为多民族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民间工艺美术主要为家族式传承,致使多种工艺美术技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现代的社会,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就要注重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使一些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保留下来。以“五毒”图案为例,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些地区流传着儿童肚兜上要绣上“五毒”图案,可以对儿童起到预防疾病、防御灾难的作用。这种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失传,就难以对“五毒”图案真实地理解。通过民间美术教学,不仅使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其民间工艺保护的责任感。

四结束语

化学工艺技术篇8

关键词:工艺美术;特点;工艺美术教育

1“工艺美术”之发展

据现存资料,“工艺美术”最早提出是在1920年5月,蔡元培先生的《美术的起源》一文中。与此同时,还出现过“图案”一词,它的本意与当时的“工艺美术”并无二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工业也有所发展。“工艺美术”的内涵也不断地被丰富,已经不仅仅包含手工艺,它还包含了工业文明中产生的现代艺术设计的因素,比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工艺美术的概念范畴被扩大了,而且很具有中国特色。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有些人认为“工艺美术”一词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工艺美术”应该被“艺术设计”所代替。1988年9月《中国美术报》刊发《博物馆――工艺美术的必然归宿》一文,认为:“工艺美术由于其来源以及自身无法摆脱的经验美学,决定了它是与时代精神――工业文明下的人文精神格格不入的怪物,……今天,工艺美术除了与工业设计背道而驰,除了满足海外猎奇的消费心理需要,除了帮助好古者们找到绵绵回旋的清廷遗风之外,已无力承担生活环境改善的任务……。这些论点的提出者往往是走入了一个对“工艺美术”认识的误区,把“工艺美术”与“特种工艺”划上了等号。然而,对“工艺美术”有这种认识的人都是对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认识与当时时代背景认识不清的。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工艺美术品”的造物就不单单指特种工艺,而更多的是包含有一定审美因素的实用器物。从历史的观点看,工艺美术中无论是宫廷造物还是民间造物始终没有脱离“用”的范畴。从发展的观点看,工艺美术只能是受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与西方所说的“艺术设计”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它与艺术设计也应该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

1998年国家教育部为适应社会发展,把本科专业目录里的“工艺美术”用“艺术设计”代替。在工艺美术被替代以后,工艺美术更是受到了相当的误解,几乎成为特种工艺、陈设、观赏品的代名词,受到忽视甚至贬低。艺术设计代替工艺美术后,更加侧重于对于西方设计理念、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只认识到了艺术设计的“国际性”而忽视了它的“民族性”,丢掉了原来工艺美术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缩小了工艺美术的范围,这样必然会导致中国艺术设计民族身份的缺失,对于中国未来的艺术设计是非常不利的。

2012年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艺术学”成为新的学科门类,并且“工艺美术”作为设计学的二级学科重新出现在专业目录里,这意味着艺术设计“民族性”的觉醒,工艺美术以其特有的“民族身份”重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历史的看,当大机器批量标准化工业生产成为主要的社会生产力的支配力量时,一个国家所生产的产品的民族性才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民族性的存在和新生新质才能推动一个国家工业设计更加完善地发展。所以工艺美术作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造物活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消失,而是每个时代都有它不同的存在方式。在中国人的生活已被各种标准化、单一化的产品包围时,在中国设计逐渐以失去自我为代价来与世界“接轨”时,工艺美术的回归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而这里的工艺美术更多的是指蕴含有丰富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新工艺美术”。当务之急就是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让学习别人与挖掘自己同时进行。

2“工艺美术”之特点

在笔者看来,重新回归专业目录的“工艺美术”是蕴含有丰富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的“新工艺美术”,并且是要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新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专业很快会作为设计学的专业方向之一而在各个院校设立,要探究工艺美术专业教育的方法,很有必要现探讨一下“新工艺美术”的特点:

(1)文化性。日本学者水尾比吕志教授认为:“工艺是一面镜子,它比什么都更清楚地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特色并不是由个人的或特殊的艺术所表现的,而是在与那民族、地域一般人的生活休戚相关的文化艺术中才最充分地得以表现的。……工艺就处在这种生活文化的核心。”所以要理解一个民族,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创造的智慧离不开对工艺的研究。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每个时代都有所不同,但在不同的背后也能找到蕴含在它们深层的共同的文化因素。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出现的各种工艺美术品通过它们的自身材料、造型、装饰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自然、造物和人自身的深入探讨。“顺物自然”是老庄工艺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也都是自觉不自觉地这么做的,无论是原始的彩陶、秦汉的漆器、还是宋元的瓷器、明式家具,这些造物从材料到使用都无不蕴含了“顺物自然”的思想。总之,工艺美术中蕴含了深厚的民族造物文化,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要想建立一种独立的文化身份,就必须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美术中所蕴含的造物文化,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扩展中找到自我,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工艺美术的“文化性”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2)技术性。从工艺美术字面上来说,是以“工艺”限定“美术”。“工”在古代泛指工匠艺人,手工劳动者;“艺”最初之意为种植,亦指才能、技艺、准则、限度;“工艺”二字在一定意义上是与技艺、手工劳动有密切关系的,这就表明工艺美术与纯美术的根本区别。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古代,传统的工艺美术所包含的技术大多是手工技艺,也正是手工技艺赋予了工艺美术品独特的审美因素。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手工技艺更显得尤为重要。手工技艺成为提升产品品质、体现消费者独特个性的手段。高新技术的出现也使得现代工艺美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显示出时代的特色。可见,手工技艺与高新技术并不是不可共存、相互对立的,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提升的。从这一点上看,现在所说的工艺美术,不能与手工画上等号,但也不可把手工技艺一味否定和抛弃,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才是“新工艺美术”技术性的发展方向所在。

(3)融入性。中国工艺美术是丰富灿烂、历史悠久的。无论是原始彩陶、商周青铜器、汉代漆器还是唐代丝绸、宋代瓷器、元代青花都无不体现了古代先民的聪明智慧。每个时代的工艺美术不论在外观形态上还是在具体使用上都必须真正符合这个时代人们的物质需求与审美需求,这样才能融入时代生活当中。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形成各自风格,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继承与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现在我们所说的工艺美术不仅仅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还要做到适当的创新。适当的创新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种良好的传承,它会使传统工艺美术充满勃勃生机,是融入时刻变化的人们生活的必要手段。我们不能把传统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硬生生地推到博物馆里去,而是要它们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创新,使传统成为流动的水而不是凝固的冰,形成一个活态的文化传承体系。而传承工艺美术的最好方式便是融入生活,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不能摒弃其自身特有的融入性,只有充分发挥它的这一性质,让其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空间,才能更好地为当代人们的生活服务。

(4)经济性。“工艺美术作为造物活动,是一种经济生产活动,它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社会物质生活的一部分,它本质上是经济的,是一种社会经济的产物和社会经济现象。”[1]这也是工艺美术与纯艺术的区别所在。工艺美术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要素而存在,就如人们家里的餐厅可以不挂字画,但不可以没有吃饭的碗筷一样。工艺美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形态,又是一种经济形态,它的实用特征就是其经济性的具体表现。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工艺美术必然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支配,从设计到生产,从流通到使用都必须考虑经济因素。在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艺美术的“经济性”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和不可忽视。

3工艺美术教育

我国在1956年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多学科、综合性的艺术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随后浙江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内开设了工艺美术系。这一时期,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对新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工艺美术教育一度被艺术设计教育所取代,但在设计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工艺美术的不可替代性,工艺美术教育成为我们要重新考虑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工艺美术教育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从建国初期的工艺美术教育到现代的艺术设计教育都不是很重视对于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外在的技术素质,而没有文化底蕴的积累,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也将是空洞的。工艺美术的“文化性”的彰显必须通过工艺美术教育。新的工艺美术教育必须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包括文学、哲学、史学等方面。对于这方面的教学,不能像纯文科教育的方式一样做到细致、深入的教学,而是要做到全面、精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大脑。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传统造物文化的教学,包括工艺美术史、造物思想、工艺美术著作等的学习。让学生从大的文化层面对于工艺美术建立一种全面的认识。

(2)目前设计教育偏重于单纯的美术教育,对实用工艺存在偏见,这直接影响到了工艺美术学院的师生,导致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过于追求艺术的自我表现,而忽视了工艺美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生们轻视实践教育环节,不愿意去生产的一线锻炼自己,这样使设计严重脱离实际社会生活,非常不利于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教师大多数也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没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这样只会带领学生在学校闭门造车。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学生对于技术课程的学习包括生产工艺、材料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等,同时与工艺美术有关的市场经济、消费行为及心理、营销策划、管理等等知识也都要学习。要注意传统工艺美术信息资源的转化,加强工艺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群之间的交流。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际设计项目,在真实的实践中提升自己。学校要多聘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而且学校要设立齐全的实践设备,供学生使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从中学生们才能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把理论和实践真正联系起来。并且还要让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去调查,使学生的作品始终不脱离社会的实际,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3)现在工艺美术教育要明确基础知识、技法的训练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手段。技法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设计观念和创造能力。在当代语境下的工艺美术已经与工艺美术最初的含义出现了区别,这也是工艺美术被艺术设计所替代后其发展的必然。当代语境下的工艺美术更多地被加入了传统的内涵,要发展当代的工艺美术必须要重视对于传统的继承。对于当代工艺美术继承传统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合理创新的必要途径,纵观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其在继承与创新方面都做得不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在2013年新设立的工艺美术专业里就非常注重手工艺传统理论与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可以从事各种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以及相关教学与研究,达成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制造业无法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不但要有自己强大的实体经济,还要有自己的知识性经济产业,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学校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触传统的工艺美术形式,比如聘请民间艺人到学校教学;带领学生到民间调研等都是很好的方法,这不仅仅是让学生对于传统手工技艺有所掌握,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传统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这是对于传统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188.

[2]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潘鲁生.为“工艺美术”正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2).

[4]潘鲁生.手工艺的中国语境[J].装饰,2011(1).

[5]周爱民.工艺美术是什么?――庞熏艺术设计教育思想略论[J]艺术设计研究,2011(4).

化学工艺技术篇9

关键词:煤制油液化工艺技术剖析

前言:

煤制油直接液化技术与间接液化技术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工艺技术路线,前者是将煤炭磨粉后经高温高压反应,而形成汽油、柴油燃料,该技术的工艺过程较为复杂;后者是将煤炭气体转化成为一种合成气体(一般为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在经过合成技术将这些混合气体制作成为汽油、柴油燃料或化工原料等,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南非发展起来,适合于多煤缺油的国家制造油类燃料时使用。相比之下,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

一、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概述

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运作流程较为简单,首先,将质地良好的煤炭原料研磨成粉末状,再经过高温高压的技术处理,再加上催化加氢直接液化合成液态烃类物质燃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除去硫离子、氧离子等活性物质,生产出汽油、柴油等燃料。煤制油直接化工技术的操作限制内容较多,煤制油的环境对于煤炭种类的选择较严格,只有符合条件的煤炭才能生产出较低杂质的燃油[1]。从实践中观察,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及工艺制造的形式都较为复杂,而且煤制油工业化的技术还在不断的摸索中,距离技术成熟阶段还有很大一部分发展空间。

1.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

煤制油直接液化技术最早由德国引入国内,并逐步实现该技术的工业化。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具有高温高压的技术特点,并且对于煤炭原料的种类要求极为苛刻。只有将高质量的煤炭原料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制造出低杂质的汽油、柴油燃料。可见,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与一般的工业生产技术略有不同,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

2.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形式

在我国,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是依托煤制油工业化装置来实现的,在装置内部通过变温变压使煤粉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形成各种等级的汽油、柴油燃料。该技术主要是在煤制油工业化装置内胆环境中进行的。对于我国该领域的发展而言,中国神华集团率先将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推向产业链条中来,通过环环相扣的生产线技术平台,为国内创造出极为可观的产业价值[2]。

二、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优势分析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煤制油工艺技术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而且,国内进行煤制油生产的企业对于该技术的难度与风控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凭借经验与理论将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不断推行下去,促使该技术达到行业标准,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难度及风险控制

目前,在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推进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不少技术难题,但通过工业企业管理者及行业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将该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阻碍一一克服,而且不断加强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使得煤制油工艺制造整个环节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为我国的产业链条中增添新的生产环节技术[4]。

2.探究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意义

当前,对于我国石油开采工业的发展而言,面对国内石油资源的大量市场需求,很多情况下不得不依赖进口原油来维持我国石油燃料的供给平衡。中国现在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并不乐观,与南非的资源条件较为想死,体现出“多煤少油”的特征,再加上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速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国内各产业链条中的经济实体建设对于能源类产品的需求激增。据有关资料显示,不久的将来,我国涌现出最少15家商业规模的煤液化工厂,其总产量将可以替代中国2020年石油进口量的15%左右,成为新兴行业中的一员,即资源类生产企业[5]。作为一项重要的燃料来讲,汽油、柴油等的需求量在我国社会环境下与日俱增,国内的能源问题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而凸现出来。所以,找到汽油、柴油等燃料的替代型产品极为重要。相对其它资源而言,我国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其利用效率并不高,这也是研究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关键所在。随着人们对燃料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多,对于煤制油直接液化工业技术的探索将持续进行。

结束语:

通过剖析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特点,以及该技术的优势,将煤制油直接液化工业技术的实际运作环节呈现出来。随着人类对石油等资源类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多,而同时各国对于燃料类资源的储备相对较少,必然会出现一个产业链条来填补行业的空白。基于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产业将很快浮出水面,迅速成为周边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总之,煤制油液化工艺技术值得做进一步的推广,定会取得极佳的应用实效。在该技术的支撑下,我国对于石油的进口需求将不断弱化,国内市场经济形态将朝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池.煤制油直接液化工艺技术剖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0(10):112-113.

[2]徐宏斌.煤制油液化化工工艺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2):163-164.

[3]蒋巍.中国能源的“秘密武器”――神华集团“煤制油”揭秘[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3,1(02):105-107.

[4]白文华.关于煤制油的工业经济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12):169-170.

化学工艺技术篇10

传统工艺美术承载着民族文化,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艺上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在材料的选择和制作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处置方法,这些技巧和方法本身承载着重要的传统文化的信息。另一方面是美学上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工艺美术也融合了各个时代的美学特征,逐渐发展到今天,承载了历史的艺术积淀。现代技术的出现,给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与保护带来的更多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工艺已经形成的整套程序,面临着更加快捷、高效,但更工业化的生产与加工方式的冲击。美学上,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和新时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使传统工艺美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融入了更多“非传统”的因素。另外,每一个传承者都处在现代传播媒介的影响之下,不可能不受到影响。我们看到为数不少的真正的真正的传统工艺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失传,真正的精品却没有出现。怎样真正从现代技术和文化中更好地发展传统工艺,而不是完全的放弃传统工艺看似“吃力不讨好”的固有加工程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改进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培养更多既能传承文化精髓,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文化素质一直是是传统工艺传承者的一块短板。探索一条将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与美术高校对接,形成融合现代教育与传统工艺优势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许多高职类院校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大师工作室群”,目前已经建立了湘绣、竹艺、陶瓷、根艺四个大师工作室,聘请了刘爱云、刘宗凡等国家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主持工作室。学院将传统工艺类专业如工艺品、陶瓷等专业的部分主干专业课程融入大师工作室的运转。大师工作室成为一个集专业教学、社会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平台。推行“现代师徒制”,有机融合高校的现代教育资源和工艺美术大师的高超技艺,培养既具备较高的现代文化素养,有能较为深入的掌握传统工艺的“现代型”工艺美术传承者,使传统工艺美术后继有人。这些新时代的传承者,从大师那里学习到了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又具备现代的眼光和意识,将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融合起来,目前来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所培养的毕业生已有一届,毕业生质量较高。

(二)从制度、技术、传播等各种层面和各种途径,为工艺美术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一方面原有的制度和政策必须进一步加强落实。比如1997年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需要更多地地方政府认真进行落实和贯彻;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在这方面,日本的“双轨制”,值得借鉴: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和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也努力发展现代技术,“双轨”并行,各行其道。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进行传统工艺美术的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比如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就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医疗、机械、农业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上已经得到了初步的使用。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传统工艺美术的全部工艺流程,使传统工艺的传承不再完全依赖人。同时,三维数字化海量的信息量、高速的传播速度和灵活的传播方式,可以更加高效的实现传统工艺的传承。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提前模拟加工的效果,为工艺的修订和改进提供了更加低成本、高速度的参考。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开发模拟软件,可以开发实践资源库,使学习者在没有专业师傅的情况下,进行一部分的练习和实践,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了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三维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应用在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播上,以动画、多媒体等现代青年人更加喜欢的形式进行传播,有利于年轻人愉快的接受。三维数字化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很方便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也拓展了它的传播途径,提高了传播效率。三维数字化技术还能非常高效的对传统工艺美术实现信息保存,即是有少部分工艺流程和作品失传,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现,并实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