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年终审计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9:10

公司年终审计报告篇1

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审计部经理的岗位上,带领审计部的全体同仁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审计计划,紧紧围绕公司提出的"加大核查、审核、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深入落实"这一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在公司内部开展了审计工作。经过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1、从公司内审工作的开展上实现了由原来的浅层次、窄领域的简单审计向多方位、宽领域的综合审计的转变,实现了从创建到各项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良性过渡。2、从个人的工作能力发面,实现了从最初的不了解、不熟悉,工作过分谨慎小心,甚至有些领域不敢介入,到现在能大胆的、全面的开展工作的转变。可以说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现在已经全部融入到了这个充满活力、朝气的大家庭中,但这与领导对我的期望和要求还存有较大的差距。不过我相信有公司领导的信任,有在座的各位部门经理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我们全体审计人员的勤奋工作,公司的内审工作一定能一年会比一年有起色。同时也会能得到公司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及欢迎。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工作:

一、200x年的主要工作

1、严格审计的纪律和制度

审计部是一个新设部室,领导寄予我们厚望,同志们也关注着我们的发展,我深知责任重大。为了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公司管理中得以顺利开展,审计部在成立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就根据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并结合内部人员的具体业务能力,本着既要明确各自岗位职责,还要坚持分工不分家的原则,进行了内部分工。并从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形象和工作结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基础工作的进行,为我们全年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对驻外分公司财务管理的监督和评价

临沂狮玛公司是我公司至今唯一一家对外独立开展经营业务的驻外分公司,年生产各种复合肥近40000吨,加上销售总公司的肥料,2005年销售收入已经突破了一亿元,公司的资产总额也达到了1000多万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一直没有建立起完整、严密的内部核算管理制度,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反映带,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有很大的不真实性,也给总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根据公司领导的要求,我们在对其会计核算进行检查审核的同时,先后分两个阶段对该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核查。第一阶段是参照总公司的相关制度,帮助该公司制定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仓库管理的工作流程,健全会计核算的账簿体系,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建立严格的、定期的会计报告制度。第二阶段,对规范后的会计核算制度,实施正常的审计检查,通过这一系列工作,规范了该公司核算制度的同时,也教育了会计人员,增强了他们做好工作的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严格费用报销规定,严格费用审核

今年是我公司各种费用报销新规定出台的第一年,旧的报销程序和标准对审计工作影响很大,突出反映在人们的认识上。审计是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沿,审计人员就是把这个关口的,将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堵在这个关口之外,是我们审计人员的责任。我们从一开始的单纯的业务费用审核逐步扩大到后勤的费用审核、生产车间工资的审核、装卸费的审核、车间修理费的审核等,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支出。为了保证这一工作的质量,我们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组织学习公司出台的新规定,新同志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技能,主动请教老同志,并对要点及时做好笔记,所作的这一切都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年以来,尽管我们对费用的审核量上不断增大,但基本上没有出现有问题的审核,从而有效的配合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为领导提供市场监管信息

根据公司领导的安排,今年,我先后到河南和省内的几个市场。针对市场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核查,并结合核查进行了市场调研,这也是审计部200x年工作计划的一项基本内容。核查中,我们昼夜兼程,为了把问题核查清楚,把市场调研准确,每到一处都积极地与客户沟通,多方收集市场信息资料,这一切都为我们后期报告的撰写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先后两次的市场走访,形成了近万字的报告,把问题找准了,建议提对了,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和客户、业务人员的好评。

5、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结算工作已接近尾声

根据工作计划,并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组织了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施工单位报价的核对及园区设备计价等工作。园区项目建设跨度长、项目多、投资大、施工单位多、资料零散,我们通过努力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截止到10月底这项工作已基本结束。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既较好的维护了我们金正大公司的对外形象,也为公司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6、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进展顺利

按照工作计划,组织了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做得扎实有效,在公司财务部的通力配合下,首先对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之前的应收账款进行了梳理,并根据内部的落实情况编制了账龄分析表。本着先清没有问题的客户这一原则,组织实施了清查、清收工作。截止到今年10月底,共清收账款176390元,较好的维护了公司的合法权益。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审计工作还存在盲点,如对经济合同的审查。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类经济合同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有效的经济合同审核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早在审计部成立之初就制定出了要建立有效的的合同管理机制的工作计划,提出了要全程参与施工合同、大型设备及物资采购合同的拟定、评审乃至签订的建议和目标,并要求与有关科室、部门共同配合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和要素进行评审、会签,以达到签订的所有合同都满足可行性、合法性、效益性的要求,并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我自身的努力不够,这项工作至今也没有开展起来,形成了审计工作的一个盲点。(今年我向公司提出了要成立合同管理领导小组的建议)

2、审计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

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内部审计工作当中,既要本部门积极主动,也需要其他科室部门的合作,更需要按公司计划进行。但是一年来可能由于我对公司要求的理解方面还存在差距,导致了我们工作中经常表现出依赖性大、主动性差和开拓性不高的弱点。针对工作中反映出的三性,我又详细的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二十个问题(见附表)

3、审计的职能有待加强

回顾一年来我们的审计工作,往往理顺性、规范性的成分多,审计评价的成分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我的思想认识有关,更与我开拓意识不强有关。我一直认为这只是刚开始,一切还不规范,审计工作头绪比较乱,等理顺好了以后的审计工作也就好开展了。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使我们在工作中无形的淡化了审计的职能。

4、本部门的人员对公司开展的各项活动参与不够积极

审计部成立之初,从对公司内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项目存在不确定性及为公司节约人力资源的角度考虑,组架不大。可这样一来,在保证正常的费用审核和工资审核的前提下,再应对其他活动时,人员就显得紧张了。特别是下半年园区建设工程结算核对工作开展以来,审计部内每名成员的工作都无形中加重了,再参加公司举行的活动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所以对公司下半年特别是进入三季度后组织的活动,我表现得不是很积极,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整体的活动效果。

三、2005年的工作计划

2005年审计部的总体工作目标是:在200x年审计工作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展企业的效益审计,加强对公司财务管理及会计资料的审计,评价其真实性、合规性及效益性。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评价职能和管理控制职能。在具体的工作中,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重点是要把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将事后审计同事前、事中审计并重,努力使审计的批判性、保护性和建设性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公司的二次创业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具体的工作有以下六个方面:

1、继续做好费用及工资的审核

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体现了审计是企业经济卫士的作用。200x年由于我们非常注重与财务部的交流与沟通,这项工作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特别是对车间及装卸队工资的审核结果上墙制度,既体现了审计的公正、公开、公平,也从某种程度上对管理者起到了警示作用。

2、重点对公司基建项目进行审计

企业的基建工程既是一个投资大的地方,也是一个容易出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地方。参照200x三季度以来我们进行的工业园区基建项目的工程验收、施工单位报价核对的工作,虽然过程很顺利,也维护了公司的合法权益,但是这只是浅层次、简单的、事后的审核,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内部审计对投资项目的管理监督的作用。2005年我们要保证不仅从形式上,还要在内容上对基建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整体监督审计,积极争取总公司及相关部室的配合,努力做到从项目立项、工程投标、施工队伍选择及具体施工合同的签订、施工过程中项目的变更签证、建筑材料的选定和价格的确定,直至竣工决算的全过程参与,为审计工作能深入细致的开展打下基础,绝不只做最后收方工作的随从者。

3、积极开展对公司财务信息的核查与审计

200x年制定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已经明确规定了要定期开展对公司财务活动的审核任务。但由于我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项工作上,所以很难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作出正确的评价,也没能为公司领导提供过有效的管理信息。2005年我们审计部将每季度对公司的财务收支凭证审计一次,重点监督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会计处理情况。全年分两次对总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审计,评价其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努力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状况和公司经营管理情况的信息。

2005年我们还要加强对生产一线成本核算的监管,全年计划对每一个生产车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成本核算管理的核查,以帮助生产车间严格成本核算制度,减少浪费、增加收入。(1)审查产品的生产是否是按计划生产的,是否有审批手续。(2)原材料的耗用数量是否是真正的耗用,有无出库单,出库单的办理是否严格按手续,程序是否合规,包装物的耗用是否与产量一致。(3)生产产品的成本计算是否正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动力等是否有依据手续,并要与计划消耗数量相比较,找,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出节、超原因(4)设备的保养保护。

4、继续做好对驻外分公司的制度执行和经济效益的审计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这项工作我们开展得比较顺利,2005年我们要在这个良好开端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这项工作,每季度对驻外分公司的财务收支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全面反映其现金流转及经济效益情况。

5、继续做好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

组织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仍然是2005年审计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每两个月一次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评价,努力争取在04年清收工作的基础上再有大的突破。(我已在建议中提出了要成立应收账款清收小组)

6、积极配合销售公司,加强对市场营销的监督检查。

公司年终审计报告篇2

(一)公司内部的财务监控

公司内部的财务监控主要由财务总监、内部审计机构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来实施。

公司的财务总监由首席执行官提名,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在公司中相当于公司副总裁级别。从企业控制和激励体系看,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是:(1)提出财务会计机构设置方案,经公司管理层审议后,由董事会决定;(2)提出财务会计的基本制度草案,经公司管理层审议后,由董事会决定;(3)提出财务会计的具体规章制度,报董事会审议;(4)组织实施经董事会、股东会批准的重大财务方案;(5)监督日常的财务和会计运行。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体系来看,财务总监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筹集;(2)资金投放;(3)收入分配;(4)综合财务管理;(5)组织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

财务总监下面设置财务主管、主计长和财务计划与分析师等等。财务主管主要行使执行资金筹集、投放及分配的职能。主计长主要行使执行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的职能。财务计划与分析师行使执行预算控制和财务分析职能。

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是公司管理层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负责人一般由首席执行官任命并对首席执行官负责。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主要包括:(1)生产经营效率和效果审计,即所谓的经营审计;(2)组织结构的审计,经确定企业的组织是否与既定的政策、程序、法律、法规相符合;(3)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完善性审计;(4)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管理当局报告审计情况,提出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经营效率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直接向董事会或董事长报告,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经常地与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进行沟通。

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已成为美国公司组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凡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都必须设立审计委员会。它直接隶属于公司董事会,成员主要来自公司的外部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由公司章程规定,主要包括:推荐公司的外部审计机构;检查外审的费用、工作期限及其独立性;检查公司内部资深审计官员的任命和替换;在外部审计与董事会之间及资深内部审计官员及董事会之间充当沟通媒介;审阅外部审计的所有结果,收集管理层对外审报告建议的反应,外审报告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审计报告的比较情况,以及管理层对所有这些报告的反应;审视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以及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在准备这些财务报表时有关的意见分歧;征求外审及内部资深审计官员的意见,注意公司财务控制是否适当;在准备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注意选用的审计及会计准则及应用操作方面的主要变动情况及其它有关问题等等。

审计委员会实质上是公司与外部独立审计师之间矛盾的一个缓冲器,主要的目的在于减少管理层对外部审计师活动的影响和干扰,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独立鉴证功能。

(二)公司外部的财务监控

在美国,公司外部的财务监控职能主要由注册会计师来行使,政府部门很少直接参与对企业的财务监控。注册会计师以其独立、客观、公正的身份,对公司管理层提供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提出意见。在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均采用合伙形式,实行行业自律,不存在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这种体制确保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业务。

公司自愿地聘请注册会计师为其提供审计服务。注册会计师一般由公司董事会直接聘请,在设有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则由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聘请。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须按照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接受公司委托完成审计任务后,将向公司董事会提交审计报告。根据审计情况,审计报告分为无保留意见型、保留意见型、拒绝表示意见型和反对意见型四种。如果公司董事会有要求,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出具管理建议书,对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供公司管理层参考。

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

现代公司中,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政策制定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经营者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基本收入与风险收入相结合、近期收入与中长期收入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一)薪酬激励的范围和薪酬结构

在美国的大公司特别是公众公司中,由于公司所处的行业、规模等因素的不同,薪酬激励的具体范围有所差异,但通常都为公司的高管人员。以Gm公司为例,其高管人员共有3300余名,包括66名副总裁以上的人员,500名中层正职(含地区负责人)和中层副职。

高管人员的薪酬结构通常采取基薪+业绩计提+股票期权的形式。Gm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由基本工资、年终奖励和股票期权等三方面组成。基本工资通常参照人才市场平均价格决定。目前,Gm公司高管人员的基本工资定位为市场价上限的75%,其依据是考虑Gm公司的业绩保持在跨国公司的前25位。年终奖励是根据个人任务完成的系数确定。Gm公司的年终奖励来自于公司的利润,公司根据净资产回报率确定可分配奖励基金的数额,实行全球统一分配。上级主管领导可适当调整下属年终奖励的数量。目前,Gm公司对高管人员年终奖励的发放,已从根据对公司业绩的考核,逐步过渡到根据对个人业绩的考核。在高管人员的薪酬结构中,股票期权所占的份量较大,它同高管人员的级别成正比,级别越高,股票期权占整个薪酬的比例就越高。

公司年终审计报告篇3

近年来,上市公司经营失败、公司舞弊的指控以及财务报表的重述(financialstatementrestatements)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上。但综观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欺诈案可以发现,像安然、新加坡中航油等财务欺诈案的发生,并不是因为这些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够充分,如新加坡中航油就一再强调公司有“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只不过这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值得怀疑。因此,管理当局如何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报告成为当前紧迫的理论和实务问题。本文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有关规定人手,结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意义,分析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对我国的启示。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内涵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2002年的33-8138号提案中首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了诠释,该提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公司设计的控制程序能为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公司的业务活动经过合理的授权;保护公司的资产避免未经授权或不恰当的使用;公司的业务活动被恰当的记录并报告,从而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编报要求。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of2002,本文简称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公司必须就管理当局建立和保持充分的公司财务报告程序内部控制的职责进行报告,并报告管理当局对这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同时,该条款及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准则要求从事审计的会计事务所也须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和管理当局的评价发表意见。为了配合萨班斯法案404条款有关内部控制规定的实施,SeC在2003年6月正式的最终规则中提出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操作性定义,SeC规则规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者公司行使类似职权的人员设计或监管的,受到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满足外部使用的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提供合理的保证。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政策和程序:(1)保持详细程度合理的会计记录,准确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交易和处置情况;(2)为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公司对发生的交易进行必要的记录,从而使财务报表的编制满足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动均得到公司管理当局和董事的合理授权;(3)为防止或及时发现公司资产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提供合理保证,这种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资产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从SeC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一,内部控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SeC将主体对内部控制的考虑限定在财务报告编制的内部控制范围内,因此使用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这一术语。其二,SeC期望其所定义的内部控制与CoSo委员会报告中的财务报告目标相一致。其三,上述第3点是针对公司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提出的,表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萨班斯法案404条款与SeC规则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首席执行官(Ceo)和首席财务官(CFo)对主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报告。该份报告包括在公司按年度提交给SeC的表格中,为此,SeC已经为其注册成员制定了规则,要求公司提交的表格必须包括:(1)管理当局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年度报告,具体为:关于管理当局建立和维护适当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责任报告;管理当局用于评价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框架的报告;管理当局对到最近年末为止的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包括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声明,其中,必须披露管理当局所认定的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任何重大弱项,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重大弱项,则管理当局不得认定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有效的;一个声明,即会计事务所(对公司包含在年报中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机构)已经对管理当局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意见签发鉴证报告。(2)会计事务所的鉴证报告,提供审计人员对管理当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意见的鉴证报告。(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变动,对于任何重要影响或可以合理预期将重要影响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任何变动都应予以披露,该项披露要求从2003年8月14日起生效。

二是SeC的S-K规章要求管理当局披露公司主要执行官、主要财务官或履行类似职权的人员在对报告期间的披露控制和程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就企业披露控制和程序的有效性做出评价。

三是SeC要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签署两个书面证明,包括在公司提交的表格中。这两个书面证明是萨班斯法案302和906条款所要求的。(1)302条款要求在呈交SeC季度和年度报告时提出证明:包括已经核查了某个确定注册公司的特定报告;报告中没有存在任何重大的错报和漏报而导致对本期报告产生了误导性的信息;报告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报告公允地反映了注册公司在所报告期间和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动状况;对建立和维护公司的披露控制和程序以及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承担责任;已经向公司的审计师和公司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进行披露(或者行使相同职权的人)等。(2)906条款包括对具体联邦犯罪法典的证明,如证明报告是完全符合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的条款要求,报告中的信息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意义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的有关规定要求报告管理当局建立和保持充分的公司财务报告程序内部控制的职责:并报告管理当局对这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界定了管理当局的责任管理当局必须承担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责任,并运用恰当的控制标准(如CoSo标准)来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形成的评估结果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同时签署一份关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书面申明。为取得足够的证据支持管理当局的评估结果,管理当局可以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人员、其他人员或第三方的工作,将其作为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基础。相应地,管理当局可以雇佣外部审计师之外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咨询公司来帮助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

(二)强调“人”的重要性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应包含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法律顾问、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经营管理当局、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各个方面,明确了评估的每个行动步骤由哪些高级管理人员负主要责任,以确保按时完成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三)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管理当局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一方,直接参与信息的制作,在信息的传输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广大

的股东(投资者)属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处于劣势。因此为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机构通过制定会计准则、证券监管等,设置外部审计人员、投资分析人员等中介人员,以形成公司财务报告供给链,如图1所示:

在该供给链中,为保证投资者得到准确、及时的信息,其信息传输渠道的各个主体都必须以诚实信用为原则。但由于公司管理当局是信息输出的起点,因此,公司管理当局对编制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满足外部使用者的财务报表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合法合规性,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其有效性由管理当局提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和发表财务报告内部有效性声明进行合理保证。

(四)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为管理当局评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程序提供建议,使管理当局认识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及时发现重大控制缺陷和重要管理要点,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向法律顾问、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中的内部控制薄弱之处,使公司财务报告情况更为透明,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萨班斯法案和SeC有关规则提出的一系列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制度安排,对于我国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和报告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进行强制性规定目前,我国仅有2001年10月证监会的“关于做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评审工作的通知”中对内部控制评审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即要求证券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聘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向证券公司提交内部控制评审报告。而在其他规范中,没有对管理当局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出强制性规定。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失败和公司舞弊指控的增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这就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内部控制评价提出明确要求,将财务报告错误表述的风险降低到一个恰当的水平。

(二)制定相关规定要求管理当局提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报告管理当局不仅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而且应将评价结果以书面声明的形式对外报告,以使外部投资者能够确定公司提供财务报告的程序合规合法,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

(三)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目前我国理论与实务界没有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形成一致的意见。由于独立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时,主要是针对财务报告形成过程中所有重要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因此在确定内部控制评价内容时,一方面应根据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达成的业务约定书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考虑审计师在审计初期确定的审核标准。除了独立审计师的审计外,企业自身进行评价时的评价内容也有待进一步明确。

公司年终审计报告篇4

关键词:信息含量;非标准审计意见;多元回归分析法

1概述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必须经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这表明了审计报告的重要性。

信息含量是指公开披露的信息是否是预期使用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能否影响投资者的财务决策。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所出具的鉴证意见,能够提高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从而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是指上市公司在披露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后,外部信息使用者根据意见类型做出投资决策,引起股票价格不同程度的波动。因此,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审计意见是投资市场需要的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有用信息,具有信息含量。

对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我国学者早期对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研究发现,审计意见并没有显著的信息含量。可能是由于我国早期证券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审计制度不健全。随着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增加,同时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这就为我们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以2012―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为研究对象,判断在审计意见披露的较短时间内,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否会产生市场反应,股票价格下跌;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审计意见产生的股票价格变化是否显著不同;以此来探究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审计报告是否会引起明显的市场反应,是否具有信息含量问题。

2研究假设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保护和证明的作用。

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是指不含有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或其他任何修饰性用语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标准审计报告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是真实公允的,投资者可以信赖财务报告的内容,并依据披露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带强调事项段或者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表明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可能存在虚假的或影响持续经营的情况,投资者在做决策时要注意分辨。

理论上来说,如果上市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向市场传递的是利好的消息,说明该公司的管理层是值得信赖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信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增强了决策有用性,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价较好。这种情况下,股票的价格可能会保持平稳或略微上涨。而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对公司来说是利空的消息,信息使用者会降低对财务信息的信赖度,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怀疑,减少或退出对股票的投资,从而使股票价格下跌。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审计意见具有信息含量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会引起股票价格的负向变动。

H2: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和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变动显著不同,产生的市场评价不同。

3研究设计

以传统的市场反应模型为基础,根据假设H1和假设H2设定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CaRi:被解释变量,第i家上市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

opi:第i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设为虚拟变量,用0和1表示,非标准审计意见为1,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为0;

epS:每股收益变化率作为控制变量,每股收益反映会计的盈利水平,具有信息含量,会对累计超额收益产生显著影响;

DiVi:股利分配政策,设为虚拟变量,分配股利取1,不分配股利取0。企业分配股利会向市场传递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信号,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引起股价上升,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inVi:资产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它反映着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但是,资产规模越大,也表明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大;

opi×epS:反映的是审计意见与每股收益变化率联合作用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市场反应采用审计报告公布日前后一段时间窗口下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表示。本文在选择审计报告日的时间窗口时,选择审计报告公布日前后3个交易日、前后4个交易日和前后5个交易日。没有选择更短的时窗是由于,在审计报告较短时窗内投资者可能还来不及反应。

在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时,普遍采用的有两种模型:市场模型和市场调整模型。国外学者在运用对比这两种模型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时发现,市场调整模型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所以本文采取市场模型来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以下是以市场调整模型为基础计算超额收益率。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个股的实际(日)收益率:

Ri,t=(pt,-pt-1)/pt

Ri,t:上市公司i在第t日的实际报酬率;

pt,pt-1:分别是上市公司i在第t和t-1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格。

②计算个股期望正常收益率,用市场综合指数收益率代替:

Rm,t=(pm,t-pm,t-1)/pm,t-1

Rm,t:第t日个股期望收益率,通过上市公司i所在的证券市场股票价格行业指数计算得到;

pm,t,pm,t-1:市场行业指数在t,t-1交易日的收盘价。

③计算第i家上市公司在第t日的超额收益:

aRit=Rit-Rmt

aRit:第i家上市公司在第t日的超额收益。

④样本组平均超额收益率:

aaR=aR

⑤事件期样本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

CaR(t1,t2)=aaR

研究以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公布日为第0日。

4样本选取

我们以2012年和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对象,剔除了St、*St公司以及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将研究样本分为两组上市,一组是在2012年和2013年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即研究样本组;另一组是在这两年披露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即控制样本组。本文研究所用财务数据、非财务信息以及审计意见类型和市场收益等数据,都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4.1研究样本的选取

选取2012年和2013年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a股上市公司,包括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4.2控制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取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控制样本组的样本公司,同时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与研究样本公司审计报告的年度相同。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持续完善的阶段,每一年的政策环境可能会有差异,这样不同的宏观环境下,很难保证相同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会产生类似的市场反应。

②与研究样本公司所属行业相同。不同的行业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可能不同,选取同一行业可以消除不同行业盈利波动的不一致性,有效控制行业效应对累计超额收益的影响。

③与研究样本资产规模类似。主要是为了防止公司规模影响累计超额收益。

按照证监会公布的最新行业标准,寻找满足上述条件且与样本公司每股收益变化率类似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然后剔除在审计报告公布日前后5天有重大事件发生,以及数据不全或数据无法获取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控制样本公司共112家,其中2012年53家,2013年59家。控制样本公司是通过手工搜集和整理选取的。最终的样本选取结果见下表:

5结果及分析

根据“3研究设计”中的研究模型,本文通过多元回归法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进行检验。在文中选取较短的时间窗口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原因是较短的时间窗口可以排除因其他重大事项对股价波动产生的影响。拟将事件窗口确定为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日披露前后3天,4天和5天,即[-3,3],[-4,4],[-5,5],来重点研究非标准审计意见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未选取[-2,2]和[-1,1]时窗是因为太短的时间可能使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来不及做出决策,不能准确反映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方向和程度。最终得到以下的分析结果:

tstatisticsinparentheses;

*p

如上表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5,5],[-4,4],[-3,3]三个研究窗口中,审计意见(op)的系数都为负值。与我们的预期一致,表明审计报告是具有信息含量的,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对他们的评价较差,引起了股价的负向波动,假设H1得以验证。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为1,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为0。所以op的系数是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对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反应的差异,三个研究窗口中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结果表明市场对非标准审计意见与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假设H2得以验证。

6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相关研究,发现信息使用者在投资决策时,不仅重视挖掘的财务报告的内含信息,对财务报告的鉴证报告――审计意见报告也开始逐步关注并重视。因此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来实证考察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通过选取2012年和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共260个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法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证明,不同的审计意见会产生不同的市场评价,影响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因此审计意见具有信息含量,从而验证假设;为了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6.1加强证券监管

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证券市场的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公司上市更加趋于市场化;另一方面,敦促监督上市公司通过合法经营和合法途径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坚决制止上市公司提供虚假报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提高对市场行为的奖励和惩罚力度,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健全和完善。

6.2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及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进一步影响投资者的财务决策。因此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严惩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通过继续教育等手段增强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增强审计报告的可理解性。

建立健全审计的法律责任制度和体系,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不断发展和完善检验审计意见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奖励和惩罚的力度。

6.3加强证券投资者的教育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发现,无论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还是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都是具有信息含量的。这就要求投资者需要充分理解并运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所传递的信号,及时做出投资决策。因此,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就非常有必要,投资者需要了解审计意见的是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对会计信息真实公允的鉴证,要充分挖掘并正确运用所体现的信息含量。

参考文献:

[1]李增泉.实证分析: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J].会计研究,1999(8):16-22.

[2]陈晓,王鑫.股票市场对保留意见报告公告的反应[J].经济科学,2001(3):78-89.

[3]陈梅花.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数据[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1.

[4]宋常,恽碧琰.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5(1):32-40.

公司年终审计报告篇5

经营失败、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概念辨析

一、含义

经营失败是指企业由于巨额亏损、资不抵债等原因而无力持续经营的情形。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的制约,如经济萧条、决策失误或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等,而无力归还借款或无法达到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经营失败是经营风险的极端表现。《公司法》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等规定,若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则股票会被实行暂停上市。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未按照审计规范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而签发了不适当的审计意见。通常表现为在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审计意见。其重要特点之一是主观性。

审计风险,狭义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表达不当的或然率,包括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或者财务报表未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前者与审计效率相关,会增加审计时间和样本量。而后者直接关系到审计效果与质量。故从实务角度看,审计风险可以更狭义的理解为第二类的风险。广义上讲,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主体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包括狭义审计风险和营业风险。后者是指审计报告虽正确无误,但审计主体却因客户关系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其形成原因来自“深口袋”理论。审计风险一般具有普遍性、可控性、非零性、客观性、或然性等特点。

二、概念辨析

1.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1)区别:①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审计人员或承担审计任务的事务所,而后者是公司及管理者。②形成原因不同。前者由审计人员的过失或欺诈造成,后者是公司管理者经营不善造成的。③结果不同。前者应承担审计责任,后者由经营者承担经营责任。

(2)联系:企业经营失败往往是诱发审计失败的导火索。当企业经营出现危机或失误时,利益相关者会更多关注企业的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当审计报告存在表述不当时,人们会考虑到追究审计的责任。特别是当相关部门认定审计报告不实是由注册会计师主观过失或欺诈原因造成时,审计失败即成事实。有关研究表明,几乎半数的指控审计失败的诉讼,都涉及到经营失败,如安然事件以及国内出现的上市公司造假事件都验证了这一点。

2.审计风险与审计失败(1)区别:①表现形式不同。前者是一种可能性,而后者表现为一种事实,通常由相关监管部门调查认定后作出决定。②形成原因不同。前者是由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强调的是客观性;而后者是由审计主体主观因素造成,表现为过失或欺诈。③结果不同。前者具有损失的或然性,后者是认定后的事实,必然导致审计损失。

(2)联系:两者的核心都是因为审计意见表达不当造成。在司法认定中,由于对重要性和必要职业关注的认定缺乏量化标准,导致形成意见表达不当的主客观原因难以严格区分。因此审计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也会被认定并转化为审计失败而造成审计损失。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当审计风险与损失联系在一起时,常常表现为事实上的审计失败。

对暂停上市公司历年审计报告的经验分析

由于经营失败会吸引更多的审计关注,一方面易使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凸显出来,并最终被认定为审计失败,另一方面“深口袋”理论也易使会计师承担现实的审计损失。现以2001年21家暂停上市的公司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公司历年的审计报告,进一步探讨我国注册会计师在高风险区域审计时的行为特征及经营失败、审计失败、审计风险与审计损失之间的关系。

一、历年审计意见类型汇总对照分析

通过对表1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1995年前样本公司均被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而所有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简称非标)的情况为:1993年4份,1994年6份。关于1995年前审计意见分布特征的解释通常为:从供需关系看,资本市场早期股票发行严重供小于求,市场卖方特征明显,投资者对报表信息的需求不强烈;从执业角度看,早期审计规范不健全,事务所的责任和风险意识尚未建立;从公司特征看,审批制+额度制的上市制度造成多数公司为获取上市资格而包装业绩,故上市先期账面会计数字表现良好,在缺乏外部需求与约束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易受利益驱动而放宽审计标准。(2)从1995年开始,陆续出现非标审计意见,特别是对于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注册会计师给予了必要的审计关注。

综合考虑制度背景、审计规范和公司特征等因素可得出:(1)财政部1996年1月1日的首批独立审计准则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应。独立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作了原则性规定,使注册会计师在出具意见类型时有章可循,同时也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意识。(2)对于t类公司即财务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事务所给予了必要的职业关注,从控制风险提高质量的角度出具了各种类型的非标审计意见。(3)非标审计意见与公司盈利状况相关度较高。综上所述,亏损直接增大了公司经营风险,也间接增大了审计风险中的固定与控制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已经显性化的高风险区审计时,表现出了应有的谨慎与职业关注,敢于出具较严厉的非标审计意见。

二、历年非标审计意见原因分析

在进一步分析样本公司审计报告的基础上,我们将其被出具非标意见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1)财务状况恶化。(2)资产负债率高,逾期借款巨大。(3)对外担保金额大,资产抵押严重,涉讼案件多且金额大。(4)资产和账务管理混乱,账实不符,无法判断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充分性,审计范围受限。(5)应收款项巨大(特别是对控股股东及其所属子公司的应收款),回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6)违规行为,如,虚构业务、捏造凭证、虚增收入、虚报利润、账外炒股等。(7)其他。同时,综合意见类型与意见原因分析,我们认为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为审计人员对样本公司出具的各种非标意见一般是在公司股票被给予特别处理后才作出的。然而公司财务状况异常并非是瞬间形成的,而且非标意见中多提及公司资产和账务管理混乱,关联款项巨大且无法函证、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对外担保和或有事项多及其他会计造假或违规事项,上述现象并非在企业账面发生亏损或被特别处理时才存在的。所以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异常前的审计报告存在一定的质量欠缺。事实上注册会计师应对报表的真实公允和一致性发表意见,而非以公司盈亏为意见导向。

三、样本公司中存在的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根据证监会历年公告可收集到30余起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案件,其中涉案公司属于本文样本公司的有2家,如表2所示。

通过对暂停上市公司涉及审计失败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经营失败并不必然导致审计失败和审计损失的产生。在我国并未出现事务所出具了恰当的审计意见,但因客户经营失败而承担审计损失的情况,即广义审计风险中的营业风险在我国现阶段尚未显性化。(2)经营失败导致审计损失的概率较高,即经营失败易使或然的审计损失现实化,表现为审计风险的显性化与审计失败。基于审计判断和抽样发表的审计意见,从技术层面而言,不可能发现所有问题,故理论上允许设置一定的免责空间,但司法实践中却难以量化和判断。尤其当公司经营失败时,其审计报告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注册会计师因发表不当意见而被判定承担责任的概率较高。(3)上两例中受处罚的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均是因为在执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职业关注,对样本公司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未发表公正意见而导致审计失败。(4)处罚时间与不实审计报告的出具时间间隔较长,公司在上市环节存在的包装造假行为及事务所出具的不实审计报告通常在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异常后方被查处。

结论与建议

通过典型经营失败公司历年审计意见及相关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在高风险区审计时其风险与责任意识有所提高,对于经营亏损特别是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注册会计师给予了必要的职业关注,然而在公司经营风险尚未突显时,注册会计师却未能在审计报告中指出公司存在的重大错弊事项,甚至与公司合谋最终导致审计失败。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审计的鉴证职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笔者就提高审计质量,防止审计失败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外部监管、提高审计的外部关注。审计报告作为一种产品,有供求双方,提高需求方的需求质量,可间接引导供给方提升产品质量。我国目前已改进并强化的外部监管措施包括:(1)上市制度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改革,明确了中介机构的责任,增加了投资者对中介报告质量的关注;(2)证监会2001年系列措施的出台,从非标审计意见的界定与运用、上市公司融资环节的审计工作、发行环节更换事务所的情况及增加审计收费的透明性等角度增强了对审计的外部监管,提升了审计报告在证券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司年终审计报告篇6

「关键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

上市公司经营失败、公司舞弊的指控以及财务报表的重新编报(Financial statement Restatements)(2),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的充分性上来。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层如何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以及外部审计师在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审核中的作用就成了最紧迫的理论问题之一。本文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最新规定出发,对我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新概念

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历史阶段。最初的内部控制定义可以追溯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1958年的《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其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部分,并将内部会计控制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直接联系在一起,具体的措施有交易授权与批准制度、资产的实物控制、从事财务记录和审核与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的控制。1972年,《第54号审计程序公告》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是组织计划以及关于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有效性的程序和记录,并对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交易经过合理的授权进行;公司对交易进行了必要的纪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公认会计原则保持一致;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经过管理层的适当授权;在合理期间内,对现存资产与资产的会计记录之间的任何差异采取了恰当的行动。

1992年,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CoSo委员会1992年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中的定义,内部控制是受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达到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设计的过程。1995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的《第78号审计准则公告》中,接受了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SeC)在2002年的33-8138号提案中首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了诠释,该提案认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公司设计的控制程序能为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公司的业务活动经过合理的授权;保护公司的资产避免未经授权或不恰当的使用;公司的业务活动被恰当的记录并报告,从而保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编报要求。该定义符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319条款的规定,并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103条款中的内部控制定义保持一致。

根据SeC2003年6月正式的最终规则中的定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者公司行使类似职权的人员设计或监管的,受到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满足外部使用的财务报表编制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提供合理保证的控制程序,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政策和程序:

1.保持详细程度合理的会计记录,准确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交易和处置情况;

2.为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公司对发生的交易进行必要的纪录,从而使财务报表的编制满足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动经过公司管理层和董事的合理授权;

3.为防止或及时发现公司资产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提供合理保证,这种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资产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

定义中的1、2两点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103条款中要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或鉴证报告中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保持一致,第3点则是针对公司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提出的,表明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CoS0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相比,SeC在最终规则中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定义仅包含了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的部分,而省略了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的目标,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目标中也仅保留了诸如证券交易委员会财务报告要求这类与财务报表编制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个定义与《证券交易法》第13(b)(2)(B)款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描述保持一致。

二、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最新进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否进行报告曾引起广泛的争论,但直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之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实务中仅有美国联合存款保险局(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对加入保险的总资产超过5亿美元的金融机构要求提供管理层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报告。2002年7月,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一次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法案涉及内部控制的条款主要有:

1.第103款规定,对管理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的审计师报告,需要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包括详细程度合理的纪录,以准确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资产交易和处置情况;内部控制是否合理保证公司对发生的交易活动进行了必要的纪录,以满足财务报告编制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是否合理保证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对公司的收支活动进行了合理授权。

公司年终审计报告篇7

关键词:财务重述;控制权性质;审计风险;审计意见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重述的数量日趋上市。财务报表重述即财务报表的重新表述,它是指企业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表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表(佘晓燕,2011)。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意味着前期公布的报表中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差错,并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从而严重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Levitt,2000)。

作为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治理机制,外部审计能否识别财务重述所蕴含的风险,对不同程度的财务重述做出不同的反应,并通过其发表的审计意见减少信息不对称呢?这一问题无疑关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并最终对整个证券市场能否有效运行构成重大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财务重述的发生损害了财务报告的可信性(胡南薇,曹强,2011)。大量研究(palmroseetal.,2004;Srinivasan,2005;Grahametal.,2008;Kravetetal.,2010)验证了股东、债权人以及经理人市场能识别财务重述所蕴含的风险,并对其做出风险反应。如果外部审计监督是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注册会计师就应能够识别和评估财务重述所包含的风险,并可能体现在错误发生年度或财务重述年度的审计意见上。本文将研究视角锁定为财务重述对重述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这一议题看似有些费解:上市公司对历史差错的更正应属正当行为,怎么会影响重述期的审计意见呢?根据信号理论,上市公司更正前期差错至少向外传递一种消极信号,即公司存在管理或内部控制问题,这样,当期报表同样存在错报的可能性,相对于未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来讲,其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较高。为规避风险,Cpa会在提高对其执业谨慎性的同时提高对其报告谨慎性,从而减少对其重述当期报表无条件赞同的可能性,即加大对其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迄今,我国已有两篇文献对此做过实证检验。王霞、张为国(2005)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财务重述公司之前年度蓄意错报的行为,注册会计师有所察觉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佘晓燕(2011)研究发现,在初始差错年和报表重述年,注册会计师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并在审计意见中有所反映。故本文提出类似的第一个假设:

假设1:本期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发生财务重述等于承认以前报表是低质量的,从而会加大当期报表的审计风险。财务重述的程度不同,其蕴含的当期审计风险存在差异,继而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也就不一样。可以合理预期,财务重述程度越大,蕴含的当期审计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态度越趋于谨慎和严厉,从而越可能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故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假设:

假设2:本期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程度越大,越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刘继红(2009)发现,所有权性质导致审计意见在识别盈余管理中的作用存在差异。那么,所有权性质会不会导致审计意见在识别财务重述性质时也存在差异呢?也就是说,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是否受到其所有权性质的影响?我国目前还未有文献对此进行探讨。我们知道,一方面,国有控股公司往往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成本,其盈余管理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高燕,2008),重述的恶意成分较低;另一方面,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通常与政府之间存在较强的政治关联,寻租能力较强(郭梦岚、李明辉,2009),从而,财务重述最终所带来的审计风险较非国有公司要低,从而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也就较低。故提出本文的第三个假设:

假设3: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时,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三、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本文选取2006年~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解释变量财务报告重述的数据是从迪博公司的财务重述数据库下载,并删除格式变动或因会计准则模糊性所致的重述,得到672个财务重述样本。而其他变量的数据则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后,得到有效样本15605个。对所有连续变量的离群值进行了缩尾处理(winsorize),双边各缩尾1%。

2.回归模型及其变量定义:为了验证假设1,构建以下probit模型:

pr(op=1)=?琢+?茁1ReState+?茁2LaGop+?茁3SwitCH+?茁4BiG+?茁5pB+?茁6owneR+?茁7Lnta+?姿inD+?孜(1)

为验证假设2,构建以下模型:

pr(op=1)=?琢+?茁1SeRioUS+?茁2SLiGHt+?茁3LaGop+?茁4SwitCH+?茁5BiG+?茁6pB+?茁7owneR+?茁8Lnta+?姿inD+?孜(2)

(1)因变量。op为虚拟变量。本年审计报告为非标准审计报告时,赋值为1;为标准报告时,赋值为0。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2)解释变量。ReState为虚拟变量,如果上市公司在本年度对财务报表进行过重新表述,则取值为1,否则为0。若假设1成立,则期望其符号为正。

SeRioUS和SLiGHt是衡量财务重述程度的特征变量,均为虚拟变量,如果本年发生的财务重述程度严重,则SeRioUS取值为1,否则为0;相反地,如果重述程度轻微,则SLiGHt取值为1,否则为0。迪博财务重述数据库将财务重述类型分为五类:会计问题重述;技术问题重述;敏感问题重述;应法律法规或交易所要求重述;重大会计差错、会计舞弊或丑闻;其他或未知。我们将重大会计差错、会计舞弊或丑闻归为重述程度严重一类。另外,借鉴palmroseetal.(2004)“将核心重述定义为涉及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及营业费用的重述”的思想,将影响收益的财务重述也归为严重重述。其他重述则为程度轻微的。我们认为,如果公司对严重的错报进行重述,注册会计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故在预测SeRioUS和SLiGHt符号显著为正的同时,还期望SeRioUS的系数显著高于SLiGHt。

(3)控制变量

①事务所特征变量。BiG为虚拟变量,如果上市公司聘请了国际“四大”或国内“”所时,赋值为1,否则为0。大型事务所独立性较强、质量控制较规范,故预期BiG的系数符号为正;SwitCH为虚拟变量,当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取值为1,否则为0。当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购买审计意见而选择了关系更好的继任事务所;但另一方面,继任事务所也可能因面临更多的监管关注和审计风险而更加谨慎执业,故对SwitCH的系数符号不作预期;

②公司特征变量。Lnta为公司规模,是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大公司管理较规范、内控较完善,盈余管理程度较低;并且,对事务所而言,大公司更重要,谈判地位更高,出具非标审计报告的可能性更小,预期Lnta的系数符号为负;owneR是区分国有或非国有的虚拟变量,国有企业有更多的行政资源和政治关联,也更容易通过政府干预来获取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故预期owneR的系数符号为负;

③财务特征变量。pB为市账率,是衡量公司成长性的指标。一般而言,高成长性伴随着较高的经营风险和较大的经营失败的概率,其存在平滑利润动机,从而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报告,预期pB的系数符号为正。

④其他控制变量。LaGop为虚拟变量,上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报告,取值为1,否则为0。如果上年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说明公司内控较薄弱,存在较为严重的财务报告问题,故其审计风险较大,本期也较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因而预期LaGop系数符号为正。inD为行业虚拟变量,用于控制行业固定效应。

四、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按审计意见类型分组的单变量检验结果显示,获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财务重述的比例显著较高,这表明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会一定程度地考虑客户的财务重述问题。另外,平均而言,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公司成长性更高、规模更小、更可能为非国有性质、更可能由小型事务所审计,更可能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且上年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对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变量间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且财务重述(程度无论轻重)、上年度审计意见、市账率和变更事务所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事务所规模、控股权性质和公司规模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均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2.回归分析。表1列示了模型1和2的回归结果。表1显示,ReState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2006-2013年,相对于没有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而言,本期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这支持了本文的假设1。LiGHt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SeRioUS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且系数0.611远大于LiGHt的系数0.069,这验证了假设2:财务重述程度越严重的公司越可能被出具非标意见。同时也说明,注册会计师能识别财务重述轻重程度并作出不同程度的反应,在财务重述程度较轻时,蕴含审计风险较低,可能并不足以影响审计意见类型。

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小规模公司、成长性公司、上年获非标准审计报告更可能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这些结果与预期基本相符,与以往文献的发现也基本一致。

为验证假设3,我们按照公司性质是否为国有将样本分成两组,分别按照模型1和2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见表2。

表2的回归结果表明,在两组样本中,ReState和SeRioUS两个变量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明显差异,而其他变量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在两个模型中基本一致。结果显示,在国有控制上市公司样本中,“是否发生财务重述”及“所发生的财务重述是否严重”都不再和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了,而在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样本中,发生财务重述及财务重述的严重程度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保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其系数均明显大于表1中相应系数,这也就意味着,假设3得到了支持。

五、结论、创新及局限性

本文首先从整体上探索了财务重述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因素以后,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较未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报告。其次,从重述类型及是否影响净收益两个维度来对财务重述程度进行细分,发现上市公司重述程度越大,越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且程度轻微的财务重述并不足以影响审计意见的出具。这表明,注册会计师能够鉴别上司公司的财务重述性质和程度,并对重述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发表非标意见,也就是说,审计师能够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起到监督作用,并通过发表非标意见来减轻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最后,文章还探讨了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是否对财务重述与审计意见相关性构成影响,研究发现,财务重述与非标意见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样本中,对国有控股公司而言,财务重述与非标准意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

本文的创新在于:(1)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均与以前文献有所差别。鉴于重述数据不易获得,我国目前研究财务重述的文献较少,其中研究财务重述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文章仅两篇,研究方法及结论基本类似,均使用错报金额来衡量重述程度,得出“错报金额越大,越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本文则从重述类型及是否影响净收益两个角度来衡量财务重述的程度,得出类似结论,并且还发现,程度较轻的财务重述可能并不会影响审计意见的出具;(2)拓展了研究内容,在财务重述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加入了对控制权性质的考虑,而从目前我国文献来看,暂未有研究讨论这一问题。故本文从以上两方面丰富了财务重述领域的研究。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1)迪博财务重述数据仅提供了重述类型、是否影响财务报表等信息,未提供具体重述金额,也未提供影响净利润的具体金额,而重述金额大小及其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大小对实证结果都可能构成影响。(2)仅考虑了财务重述与当期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未分析其与错误发生年度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3)未区分财务重述原因类型,分别检验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这些均是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佘晓燕.财务报表重述公司审计质量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9).

2.胡南薇,曹强.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与审计服务定价――兼评新审计准则的颁布效果.经济经纬,2011,(1).

3.郭梦岚,李明辉.公司治理、控制权性质与审计定价.管理科学,2009,(12).

4.高燕.所有权结构、终极控制人与盈余管理.审计研究,2008,(6).

5.GRaHamJR,LiS,QiUJp.Corporatemisr-eportingandbankloancontracting.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8,89(1):44-61.

6.刘继红.国有股权、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审计研究,2009,(2).

7.王霞,张为国.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审计研究,2005,(3).

基金项目: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南京大学会计学博士生国际化项目(iapHD);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3SJB6300059)。

公司年终审计报告篇8

【关键词】声誉治理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近年来,一些公司的产品安全性出问题,或者发生财务舞弊事件等,严重影响了公司声誉。如三鹿集团因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声誉急剧下降,次年2月宣告破产,国外的安然集团,因虚报盈利最终于2001年宣告破产,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海外子公司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违规从事高风险的石油期权投机交易发生亏损,最终走向破产。这些案件都有其相似之处,即公司治理层价值观的导向存在严重偏差,也就是说,管理过程中都存在过度维护某一方的利益或者漠视、侵占和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忽视了某些重大风险,最终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也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利益。

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保护公司的财产安全,维护股东利益最大化,应该是公司内部控制需要达到的目标。对公司声誉危机的内在机理和本质进行认真分析和有效管控,已经成为每个公司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只是例行参加一些会议,平时与内审部门联系甚少,一些内审人员对审计委员会人员组成和运作机制都很陌生,审计委员会真正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并不多。独立董事的不作为导致的声誉毁损,以及公司高管层高度集权而无约束机制等现象都对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内部审计定位还不够明确。尽管很多上市公司已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证监会、经贸委,证监发〔2002〕1号),在董事会下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很多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仍受制于总经理或财务副总,严重影响了内审监督作用的发挥。

3.内部控制薄弱。《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的《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都规定了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但实际上很多公司对内控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层面。在国企转制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产权关系不明晰带来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突出。

笔者以为,声誉风险贯穿于经营过程的始终。如果漠视利益分配的公平,必然加大相关风险,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一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丧失道德底线,浪费社会资源的公司必然会遭到社会的摒弃。因此,需要将声誉管理纳入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而内部控制恰恰是风险管理的必要措施。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战略目标的实施发展;(2)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营运目标;(3)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的报告目标;(4)促进维护资产安全完整的资产目标;(5)促进国家法律法规有效遵循的合规目标(引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编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2.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手段,内部控制评审既是内部审计的重要方法,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刘丽花,2005)。

三、治理理论

1.广义的公司治理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也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及非正式的制度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李占春、黄翠竹,2003;李莹,2010)。

2.“信条13”――变治理责任为声誉机遇。信条13是由尼拉・贝特里奇和J.F.卡明在1998年创立的“董事会对所有者、股东承担责任,以及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是其创造财富的重要一环(引自[英]阿德里安・戴维斯《公司治理的最佳实践》)。

3.内部控制与治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可分为经营层内控和治理层内控。经营层内控就是高层管理者对下属员工实施的控制,但其无法约束最高管理者本身;治理层内控就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引自白万纲著《基于管控的集团内部控制》)。

4.审计委员会是治理层的制衡力量。美国崔德威委员会报告(tReaDwaYCommiSSionRepoRt)、加拿大麦克唐纳报告(maCDonaLDRepoRt)及英国凯德博瑞报告(CaDBURYRepoRt)是审计委员会发展史上三大报告,均要求审计委员会应担负起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全面监督责任(引自乔春华、蒋苏娅著《审计委员会的理论与运作》)。

笔者以为,公司作为社会法人,声誉来源于整个社会。只有通过持续创新的经营活动创造财富,再将创造的财富通过工资、股利、税收和其他支付的形式公平地分配和返还给社会,满足社会需求最大化才是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董事会成员必须遵从社会需求的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管理公司,公司决策不能以牺牲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为代价。审计委员会是维护公司实现良好声誉价值的重要监督力量。

四、提升三者功能

1.声誉价值是治理层的大内控目标。声誉价值与良好的公司治理密切相关,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维护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是治理层的大内控目标。声誉的获得与保持,有利于利益相关者的持续关注与投资,从而促进董事会继续更好地履行公司的使命(引自和芸琴著《公司声誉内部管理》)。董事会是治理的核心主体,首先应考虑整合好经营管理团队,其次是做好对外沟通。

2.通过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不同层次的内控互动实现大内控目标。公司治理之关键是处理好股东、董事会、经营高管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公司经营内控处理的是董事会、经营层和次级经营者的关系。在治理层的内部控制和经营层的内部控制分别设置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共同围绕声誉价值目标分别履行监督职能。因审计委员会设在董事会,内部审计独立于管理当局,在业务上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对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部审计对高管层以及管理经营内控进行独立的评价与监督,又能与经营管理层互相联系沟通,为管理层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服务。

3.设置三道防线提升功能发挥。第一道防线――管理层建立经营内控。管理层通过识别和评估关键业务风险、建立和完善经营层内部控制系统,确保实现运营高效率、报告准确性、资产完整性、业务合规性等内控目标,并对董事会定期报告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对经营层实施内控监督。这样定位的内审部门不仅独立于各分、子公司,而且可以代表董事会对总经理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进行内控监督。同时,为审计委员会获得公司重大、重要风险,对应控制措施,以及公司财务信息可靠性等提供技术支撑。第三道防线――审计委员会的再监督。通过独立、客观地监督公司财务报告编报过程和内部控制体系,审查和评估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委员会为董事会、独立审计师、公司高管层以及内部审计部门提供公开和持续的沟通,从而建立一支独立的治理队伍,在帮助改变“内部人”控制、弥补董事会“功能缺陷”、增强公众对财务报表的信心、平衡利益相关者长短期利益、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维护公司声誉价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为审计部高级审计专员)

参考文献

[1]和芸琴.企业声誉内部管理:创建持续竞争优势的新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乔春华,蒋苏娅.审计委员会的理论与运作[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4]阿德里安・戴维斯.公司治理的最佳实践:树立声誉和可持续的成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5]白万纲.基于管控的集团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6]刘丽花.浅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改善[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5-06-30.

公司年终审计报告篇9

一.严格规范项目审查程序,加强处置项目的管理和后续跟踪检查工作。认真把好处置项目的审查关。自从确定专门机构、专职审查人员以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和完善,我办的资产处置审查工作基本上达到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上半年共审查、批复项目某个,其中审查上报总公司项目个。

做好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为使处置审查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化,我们在审查程序上严格做到规范化,即按照办事处制定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长春办事处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要求的内容,从审查经营部门上报方案内容、格式、时间,反馈初审意见,到安排例会时间、通知上会、准备例会相关资料、会议记录、投票内容、会议纪要、下达批复文件、上报处置方案等等,力求处置审查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上半年共组织召开了评审会某次。

加强处置项目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为及时掌握已批复项目的处置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每季度对已批复的处置项目进行一次后续跟踪调查,写出检查报告,及时了解处置项目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加强终结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针对以往终结项目中存在的没有项目终结报告或报告不规范,该阐述的问题在报告中没有,有些业务人员甚至把处置方案下载一份作为项目终结报告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项目终结报告是对该项目处置全过程客观、具体、真实、全面的一个反映和总结,尤其对于有些项目,在处置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变数,一定要在报告中认真总结和反映出来,于是我们制定了“关于项目终结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规范了项目终结报告,并要求经营部门定期报送项目终结报告,移交档案材料。加强了终结项目的管理,使我们的终结项目真正能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加强中介机构数据库管理,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综合管理,有力支持资产处置工作。

作好中介机构数据库动态管理。依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选聘中介机构,是有效规避资产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的一项主要手段,也是审查办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责,为切实履行好此项工作,今年以来,按照总公司的要求,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在认真考核评比的基础上,我们对数据库中选用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拍卖行等中介机构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实行了数据库动态管理制度,并重点强化对中介机构的资质审查及业绩考核,要求中介机构随时将其资质、奖惩、人员变动等信息资料报告我办,并实行业务跟踪,随时了解并掌握中介机构有关情况,以便我办事处对中介数据库中的信息及时更新,以保证日常资产处置工作的合法合规、顺利进行。

组织协调资产评估、拍卖、法律事务等中介机构等日常工作,协调经营部门与中介部门关系,为资产处置提供依据。上半年,采取邀标等方式对外已与共创伟业资产评估事务所、吉林省远大会计师事务所、吉林省吉达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中天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家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做好经营部门资产处置的配合工作。

做好资产评估报告上会审核工作。为使资产处置程序更加规范化,今年以来,按总公司要求,办事处成立了资产评估审核委员会,负责中介机构的选聘、评估报告的审核等有关中介机构使用和管理事宜。上半年共上会研究中介选聘和评估事宜次。

为加强中介机构的综合管理,今年上半年我们把自成立以来处置项目委托的所有中介机构,包括审计评估、拍卖、法律事务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统计,对委托程序、委托类型、委托结果、支付费用情况等总体情况有了全面的掌握,对今后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起到一定作用。

公司年终审计报告篇10

迪博公司董事长胡为民表示,现在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只是立足于合规型内控,真正跟业务融合仍有一定距离。他强调,上市公司内控规范可以从合规型内控开始,但是不能永远只停留在合规型内控上,要从合规型内控转向管理型内控,最终要转向价值型内控。

现状

按照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四级八档的分类标准,201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级为aa的公司共有11家,占比0.45%;内控评级为a的公司共36家,占比1.46%;内控评级为BBB的公司共103家,占比4.18%;内控评级为BB的公司共548家,占比22.25%;内控评级为B的公司共1295家,占比52.58%;内控评级为C的公司共412家,占比16.73%;内控评级为D的公司共58家,占比2.35%。

自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以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每年披露的绝对数量和绝对比例都呈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5月12日,在沪、深交易所2512家a股上市公司中,233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3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比例为92.99%。2008年?2013年,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在2336家披露了2013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789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占比76.58%。同时,在2336家披露了2013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319家上市公司披露自身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占比13.66%。

据胡为民介绍,2008年?2013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有两个节点:2008年?2011年,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减少,但2012年突然大幅增加,到2013年又大幅减少,波动较大。此外,截至2014年5月12日,在沪、深交易所2512家a股上市公司中,18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71.74%。

问题

迪博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2013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内容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保障层面存在缺陷的比例为49%;而业务和管理活动过程存在缺陷的比例为51%。

在业务和管理活动过程之中,迪博发现:(1)因为事前标准的不健全或不合理问题占到全部披露缺陷的比例为33.68%;(2)因为事中执行不到位导致的缺陷占到全部披露缺陷的比例为77.11%;(3)事后评价主动披露缺陷的积极性和质量值得关注。对比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强制合规前三年和国际上其他主体(以美国为例)内控强制合规前三年数据,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无效的比例来看,我国是美国的七十五分之一。从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比例来看,美国平均为中国的47倍。

从持续改进来看,截至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日,上市公司缺陷已经得到有效整改的缺陷占全部发现缺陷的比例仅为37%。仍然有63%的缺陷未得到有效的改进。任何一家企业的管理都没有完美状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有缺陷不可怕,关键是企业能否采取正确的方式正视这些问题,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去落实改进。

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规范,2013年规范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为1762家,占比75.43%;按以前格式披露为339家,占比14.51%;按其他格式披露的为235家,占比10.06%;二是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信息披露格式不规范,2013年,11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62.04%;684家上市公司采用其他格式报告,占比为37.96%。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各种类型从审计的依据、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三是内部控制结论信息披露不准确:一方面表现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和内控评价结论,有一部分公司有严重差异,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定的,而它的评价结论认为是有效的,这说明评价过程是很不严谨的;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不一致,2013年共62家上市公司的两种审计意见不一致,占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上市公司总量的3.44%。

3.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

从内部控制整体有效、内控存在重大重要缺陷以及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三项指标看,创业板、中小板的内部控制明显优于主板上市公司。但从另外的指标来看,创业板、中小板的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比例分别是主板上市公司的2.3倍、1.6倍;创业板、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公司高管违法违规比例分别是主板上市公司的1.3倍、1.2倍。这两组矛盾的数据说明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并未真正反映出其真实的内部控制水平。

建议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迪博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二是有部分人,包括监管机构认为内控只适用于大公司,中小公司不需要规范内控;三是内部控制开展了可还要出事,有和没有不是都一样;四是建立内部控制,就是把制度重新整理汇编成一本手册,根本没什么用;五是内部控制就是强调程序、签字,影响客户情绪,降低经营效率;六是公司总部有了内控手册,下属单位做好经营就行。

针对上述问题,迪博提出如下建议:

1.上市公司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定位,抓住内部控制的本质和关键。首先要重视内控的基础建设,包括公司治理、组织与授权、人的选用育留、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其次要着力建设好风险评估、内外部信息沟通的机制;最后,要围绕着重要的管理和业务活动,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业务边界,制定业务程序和标准;严格按照既定程序和标准执行,适时监测执行的情况,及时报告并处理偏差;独立评价执行结果,客观提出问题和不足,落实责任追究和考核;明确问题整改计划,不断优化程序和标准,配置合理的资源,持续发现和改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