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4:19

劳动实践规划篇1

关键词:劳动实践教学管理

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是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开展劳动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只有扎实有效地开展中小学劳动实践课程,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劳动实践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存在认识不足、教材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忽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学设备条件差等问题。因此,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课的教学与管理。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开展劳动实践课的重要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国家要求将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到GDp的4%,这必然给我们教育环境带来深刻的变化。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需要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各种教育资源全方位配合,因此,开辟多种育人场所成为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劳动实践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新时期开展劳动实践的重要意义。

第一,开展劳动实践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内在要求。《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劳动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重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开展劳动实践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紧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之中;体现了能力为重的要求,特别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注重知行结合,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各学科产生的过程。学校现有劳动实践基地(场所)为综合实践课、劳动技术课等课程教学提供了实践场所,为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有效载体。实践证明,开展劳动实践,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第三,开展劳动实践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我国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比较突出。解决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生活困难、保证农村学生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劳动实践被实践证明能为教育教学、师生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为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提供资助,为寄宿学生提供蔬菜副食等生活必需品,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劳动实践还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适用人才,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集合各种资源,抓好劳动实践课程的教材开发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学生实践活动已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学生在学校课程中获得的知识、技能不但可以在实践课程中得到综合运用,而且也是学校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应着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具体做到了“三个结合”和“三个到位”。一是坚持“土”“洋”结合,做到课程落实到位。二是坚持“手”“脑”结合,做到实践指导到位。三是坚持“学”“用”结合,做到考核评价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校做好劳动实践活动教材开发,并加强管理,督促学校实施和运用。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和本校特色,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劳动实践活动开展,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学生成长需求、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内容。在校本教材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听取学校、家长意见,充分整合学校、家长资源,可以邀请家长中的行业能手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3以操作训练为中心,改革中小学劳动实践课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劳动实践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其特点主要在于它的实践性、基础性和通用性。它不同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一般的文化课,主要是通过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来培养动手能力;虽然它也有传授生产技术基本知识的任务,但那是为技能训练服务的。它也不同于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一般劳动课,而是使学生通过劳动过程把书本知识和实际劳动结合起来,掌握基本的生产知识和使用简单劳动工具的技巧。它更不同于为从事某种职业所进行的专门技术培训,而是给学生打下从事生产劳动的一般基础;即使在实际教学中把某一职业技术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也不能以这个职业的需要为目标,而应该使之成为培养学生通用技术的“载体”。因此,中小学劳动实践课必须以操作训练为中心,采用“手脑并用,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绝不能把它变成劳动知识课。为了保证中小学劳动实践课的教学质量,还应该建立考核评价制度。考核内容既要包括中小学劳动实践,也要包括劳动态度;既要注重平时考查,也要重视中小学劳动实践竞赛成绩。

4为实践内容服务,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

党中央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及其场所建设高度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中发[2004]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劳动实践基地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事物,它与早期的学工、学农、学军基地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要有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1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摸清本地情况,整合有利资源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服务。面向未来,对全区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功能定位、建设方式、管理模式和工作措施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

4.2均衡发展,创新城乡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城市因人口集聚而学生集中,缺乏实践机会、缺乏劳动环境和远离大自然是城市学生与生俱来的不足。因此,在城区建设相当规模和数量的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有计划地、定期地、成批安排城市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城区往往用地紧张,加之财力所限,如果每个基地都从征地拆迁搞起,难度太大,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此,城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除了有条件的独立新建之外,可分别采用联办和自办扩租两种类型。很多农村学校有初具规模的劳动实践基地,但是大多限于种养方面的劳动实践,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质改造就会完善基地的功能,满足学生的多样性实践活动。

4.3加强管理,创新基地的运行机制建设。一是明确分工,协同作战。要使劳动实践基地运作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各有关方面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劳动实践管理机构负责基地的建设与运作管理;教育科研机构负责实践教材的研究和编写;教学和学生管理机构与学校负责组织和安排学生进基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结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表,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并做好具体组织工作。要把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作为对学校和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制度规范,高质运行。劳动实践基地要从各个方面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实践训练工作规程、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生活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等等。通过这些制度来规范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基地的运行水平。要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特别注重安全管理工作。要深化内部改革,增强自身活力,充分发挥基地教育资源的作用。

5以人为本,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教师队伍建设

要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工作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队伍结构。精心选拔热爱素质教育事业、思想素质好、懂业务、会管理的人才充实到基地的领导岗位,提高劳动实践基地的管理水平。要把劳动实践基地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计划,培养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福利待遇与其他系列教师同等对待,使他们留得住、有奔头、无后顾之忧、能焕发出高昂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李虎.谈在大学生中开设劳动实践课的必要性[J].衡水师专学报,2001(01).

[2]祝美荣.心灵的塑造希望的放飞――一次劳动实践课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6(02).

劳动实践规划篇2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大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计划机制转向了市场机制。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资源,而且还必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真实的了解社会,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有意义的。

一、新时期开展高校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进行阐发:

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规模及大工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出发,创造性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创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个人智力和体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发展。第二,人的发展还包括人在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其核心是人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最完美的形式。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遵循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必然规律,适应了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依据: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即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这三者共同配合相互补充,同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起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是实现德、智、体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紧对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规划教育要求高校开展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建立职业意识、理念和培养职业能力;二是找到合法的职业,从学生转为职业人;三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做到人职匹配以实现其长远的职业发展。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目的只是要使大学生能够找到工作。这种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理念、职业匹配则很少涉及,而且也很少重视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要针对大学阶段职业准备期的特点来进行。首先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较高的角度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素质。其次才是以实现人职匹配为目标的职业规划教育。也就是要指导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其在对决定其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和分析,确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现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因此,职业规划更离不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第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自我评估要求个人遵循“深入”、“客观”两个原则对自己进行全而的剖析:弄清自己为人处世所遵循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价值目标;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等个人情况,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中跟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等的接触,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中,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并逐渐克服对别人评价的抵触、防卫的心理,也不因他人的评价而无端否定自己,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全面的自我认识是职业规划的基本前提。

第二,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自我定位的作用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而考察:(1)性格和职业匹配。职业规划需要考虑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性格有更进一步了解。(2)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根据霍兰德的“类型论”,大多数人可以被分为六种人格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你才能确切的知道你的兴趣类型。(3)能力和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特长息息相关。能力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的。所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通过自我性格、兴趣、能力等三方而的定位,明白三个问题:我想往哪此方而发展;我能往什么方向发展;我可以往哪此方而发展。

第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职业选择。职业选择阶段就是在可供考虑的职业中选择最好的,其主要是进行职业路线的选择和职业自标的设定。选择职业路线应把握四条原则: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己所需,并在保证了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就业收益最大化即择己所利。要特别注意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工作能力和发展机遇的平衡。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对社会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初步考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选择路线,设定比较科学的职业目标。

第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制定可行的措施。制定行动措施是落实职业目标的具体环节,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而的措施。它有两方而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的实施措施,也就是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需要具体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开发哪些潜能等;另一方面是间接的措施,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提高自己,也就是为了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而需要去做的事情。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充实自己,并以实现职业目标为最终目的自觉地参与一些教育和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孙庆民.关于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

劳动实践规划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1998年教育部正式增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并将该专业设置为公共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2016年底,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达160多所,其中有78所设置了硕士点。在教育创新与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2016年教育部出台文件强调,要推动和支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解决实践教学比较薄弱问题。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再次强调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社会保障事业作为民生之基,其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是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情况如何?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1文献综述

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有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分析实践教学现状,当前高校的实践教学存在制度上重科研轻教学,培养方案上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还存在学分占比低,课程设置层次模糊,课程内容可操作性差、学生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二是研究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有学者认为依托校外基地实施自主开放型实践教学,还有学者提出从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来构建;三是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实施“分层次、多门类、重特色”的Lmp改革策略,或者从实习的内容、地点、方式、时间等方面进行改革。已有的学者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所院校的培养方案对该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分析,而本文以区域、类型、层次不同的22所院校的本科阶段的培养方案为样本进行分析更具普遍性。

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前者以课堂为主,后者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多个活动空间,教学形式与教学目的也更多样化。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为避免此种分类方法存在内容交叉现象,本文将其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问题研讨、课题探究组成的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综合性问题探究、职业实践组成的专业实践;小社会实践、大社会实践组成的社会实践。通过全国高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整理出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160多所高校名单,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河海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济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甘肃政法学院、湖北经济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2所高校。以高校官方网站为查询平台,收集到该专业培养方案22个,包含实践课程371项,时间截至到2017年3月。最后将以上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部分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将各个实践课程进行归类,并对其所占学分进行汇总(如表1所示)。

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从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3.1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本专业某课程的理论知识理解,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实施的有实践特征的教学方式,包括实验教学、问题研讨、课题探究。3.1.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实验室,实施的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的教学形式。通过对22个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发现实验教学主要分布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总学分达到了154.8分,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①信息技术课,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程序设计、HtmL与XmL语言等;②软件学习课,如统计分析软件、社会保障管理软件应用、企业资源规划等;③素质教育课,主要是以身体素质教育为主进行的军事训练;东南大学对内科学、解剖学、传染病学实施实验教学,这可能与该校社保专业立足于医学特色有关。22所高校中18所学校为信息技术课、软件学习课、素质教育课安排了实验教学,可见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和身体素质。3.1.2问题研讨问题研讨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教学形式,通过老师的引导,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目前只有东南大学和河海大学在培养方案中安排了问题研讨形式的实践教学,该种形式教学的总学分较低,仅38.7学分,课程达37门,其中34门来源于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整个专业实践教学达66.2学分,问题辩论形式教学31.分,几乎占整个实践教学的一半,可见东南大学比较重视此种形式的教学。对培养方案进一步分析发现,34门课程里,医学课程9.6学分、专业课程分、经济学课程6.8学分、剩于课程6.5学分,进一步体现了东南大学社保专业的医学特色。3.1.3课题探究课题探究是指打破课内课外限制,以布置小课题的形式,让同学们在课下自主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学形式,有17所学校安排了课程探究形式的课程实践,学分达到了119.4,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类课程约占到了一半,达65.7学分,其次为专业课(33学分)。3.2专业实践教学。3.2.1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最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指通过对学生进行该专业的综合性训练,使其更加了解该专业的社会适应范围、适应程度及适应条件。22所高校中,有19所高校将专业实习纳入到了培养方案中,主要对专业实习的学分设置、时间安排做了规定,专业实习学分设置从2分到10分不等,平均在4分左右,总学分达113分。学分较低的有武汉大学(2分)、首都师范大学(2分),学分设置较高的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分)、东南大学(9分)。专业实习的时间安排上,以七八学期为主。其中东南大学在安排了第四学期在医院为期8周的医学临床实践和第八学期在商业保险公司及社保经办机构为期12周的实践;南京农业大学和贵州大学也安排了两次实习,其他学校均只安排了一次实习。3.2.2综合性问题探究综合性问题探究,与课程实践中的课题研究不同,它打破了课程限制,是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中多个课程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几乎所有的高校在培养方案中都设置了综合性问题探究实践教学,总学分达到了208.5分,从形式上来看,以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为主,学分达185.5分,其他形式为辅,科研训练(14分)、读书报告(6分)、创业就业教育(2分)、讲座(1分)。3.2.3职业实践职业实践是以职业模拟或者现场参与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事的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做好入职准备。相对于专业实习侧重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职业实践更关注学生对岗位的适应。22所高校中,只有8所学校开展了职业实践,总学分仅有19分,主要在第三学期以后开展,就其形式来看,包括认知实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社会保障仿真实训、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四种形式。3.3社会实践教学。3.3.1小社会实践教学小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类似于社团活动的形式在课外进行的跨学科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将小社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并配置学分的院校只有4所,即中南大学实施的集中研学、自主选修实践课,东南大学实施的课外实践,贵州大学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施的学科竞赛,中南民族大学实施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实习、社会保障教学实习。青年政治学院虽然在培养方案中将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等纳入了实践教学计划,但并未对其进行学分配置,目前仅有的4所学校的小社会实践学分总计15分。3.3.2大社会实践教学大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校外,通过社区服务、实地访谈、调查研究等形式以获取实践经验、了解社会现实。将大社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的学校有16所,学分总计44.5,根据学校不同,实践教学分布在整个大学期间,从形式上来看,以社会调查为主,兼具社会服务、创新实践形式。

4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4.1社会实践环节薄弱。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上看,总学分712.9分,课程实践教学(312.分)占44%,专业实践教学(340.5学分)占48%,社会实践教学(59.5学分)仅占8%,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践基本上构成了整个教学体系,课程实践是围绕某一课程展开的,其内容比较局限,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是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而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却忽视了社会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在学分设置上还不到整个实践体系的十分之一。4.2问题研讨、职业实践、小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关注度低。问题研讨形式利于学生参与实践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2所高校中仅有两所将其纳入了培养方案。职业实践为学生踏入社会提供一个缓冲期,此环节十分关键,其总学分仅有19分,占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不到3%,课外实践形式的小社会实践也仅占到2%,只有4所院校将其纳入培养方案和学分制度。4.3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现有的培养方案中综合性实践教学形式表现为论文、科研训练、读书报告、讲座四种,整个综合性问题探究实践教学形式中,以论文形式实施的占到了89%,其他的形式仅占到了11%的比例,可见当前高校在实施实践教学时,仍然以传统的方式为主,较少运用其他形式。小社会实践上,目前的培养方案也只体现了教学实习、学科竞赛、集中研学三种形式。4.4实践教学规划有待完善。目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规划内容较少,仅对实践教学的学分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实践教学持续时间上,多以学时或周为单位,社会实践的内容、考核方式上只有南京审计大学做了相关规定。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实践空间复杂,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利于实践教学的推行。实践教学应当是一个由经验到反思的过程,所以考评环节也应纳入在内。

5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

5.1加强社会实践环节。适当缩小课程实践环节,发掘各方面可用资源,盘活校内外闲置资源,促进增加课外实践和校外实践环节。相对于大社会实践,小社会实践以校内为活动空间,更利于教学的开展,高校应当予以重视,积极开展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创业设计等文化交流活动,并将其纳入学分制度。5.2充分发挥各形式实践教学优势运用问题研讨实践教学形式的优势,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职业实践环节能够让同学们提前了解职场环境,明确就业方向,学校可以增加应聘技巧、职场模拟、职业规划等课程。此外,高校还应当在立足于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实践教学模式。5.3完善实践教学实施规划。仅对学分和时间上的规划难以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的环节、方法、支持策略、考评方式进行单独制定,并通过官网、通知等形式让学生们提前知晓,做好充分的准备,进一步提高实践效果。

作者:黄瑞芹龙双玉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凌莉,张文健.地方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视界,2016(1)

2邵文娟,马瑄,刘媛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J].中国市场,2014(6)

3季璐,李放.自主开放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4(6)

4周慧文.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30)

5李文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3)

劳动实践规划篇4

[关键词]实践教学“分类化”管理模式课程体系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随着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仍明显落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管理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规划。近年来,高校在实践教学的硬件投入上普遍加大了力度,教学条件逐渐改善。

然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实践教学环节缺少全局性、可持续的建设思路和发展规划。在教学管理方面没有具体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设计,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任课教师各自为战,为了应付差事,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上多次重复采用,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无法衔接起来,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规范管理。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师授课的纲领性文件。近几年多数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上,没有体现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导致教师教学内容的选取过多依附于某门理论课或现有教材,缺乏实际岗位所需要的实用性内容,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较为薄弱。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在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通常与理论课教学采取同一评价标准,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或虽有相应的实施方案,但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监控措施,使得原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路

1.实践教学管理管理改革的目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管理目标在于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备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

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实践教学管理客体的分类化管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的客体是实践教学所涉及的人与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本身。在教学实践中,管理的关键内容是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评价。课程是连接教师、学生、教学过程的纽带,又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分类化”实践教学管理,就是首先从课程入手,针对课程的特点对现有实践教学课程进行科学分类,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在课程分类的基础上,不同类别的课程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明确不同类别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规范实践教学方案;在课程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各个类别实践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三、“分类化”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1.“分类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构建“分类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要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现有课程划分为三大类别:一是基本实验课程。这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对课程内容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验证实验,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二是专业技能实验课程。这类课程与现实对接紧密,实践性较强,需要通过现实操作或模拟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熟练掌握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和技巧。三是综合性实验课程。这类课程需要综合性的实训环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综合技巧。

2.构建“分类化”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既是对课程的有效规范,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性文件。在课程分类的基础上,教学管理的主要工作,首先就是指导教师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分别制定不同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不同类别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等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定教学大纲要注意各课程实验内容的优化组合,避免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或脱节。其次,教学大纲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根据大纲规定检查教师的实践教学情况。注重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严格遵守实践教学大纲要求。

3.构建“分类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分类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由“分类化”学生成绩考核、“分类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组成。

构建“分类化”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是指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课程类别制定不同的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的考核可分为统一考核和独立考核。统一考核是指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综合起来加以统一考核,即将实践教学成绩以一定比例计入学科总分。独立考核是指将社会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者记入若干学分,没有相应学分,大学生不得毕业。

“分类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是指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课程类别制定不同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学生成绩考核相对应,可分为统一评价和独立评价。统一评价是指将教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综合起来加以统一考核,即将实践教学成绩以一定比例计入教师总的质量评价。独立评价是指将社会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质量评价过程对教师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劳动实践规划篇5

2007年我市勤工俭学工作,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校产服务中心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教育、回报教育”为宗旨,紧紧围绕服务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充分发挥勤工俭学的规划、管理、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职能,重点抓好城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和农村中小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不断探索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暨学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新思路,勤工俭学各项工作都有新进展,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创收育人双丰收。现总结如下:

一、2007年工作回顾

(一)以育人为本,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和农村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创造育人环境

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淮北地方实际,围绕“育人”、“服务”两大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两个基地建设”。

1、加快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一年来,淮北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在局领导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与基财科配合,协调市规划、土地、烈山区等部门解决基地建设中的规划和用地问题,多次请求市政府协调基地的土地问题。在筹建过程中,我们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克服一切困难,加快办理项目各项手续,在2006年完成项目立项、选址、土地征迁、青苗补偿等工作基础上,今年,我们完成了项目建设整体规划、土地勘测、规划图纸设计以及进料临时道路、围墙等相关辅助设施建设工作。在项目资金使用上,我们严格按照《安徽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立淮北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项目资金专户,严格资金审批程序,确保专款专用。目前,基地的初步规划设计方案已经规划局通过,市政府已召开淮北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相关部门协调会,待会议纪要下发后,我们将抢时间,抓进度,按照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要求,倒排工期,加快进度,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力争2008年4月完工。

2、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我们坚持“积极引导、分类指导、培育典型、重点扶持、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把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当作勤工俭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在对县(区)农村学校校园经济开展情况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先后选择了杜集区张庄中学、孙土楼中学,烈山区赵集中心校,濉溪县五沟镇袁店中心校、双堆集镇邹圩小学,相山区前黄小学、青杨小学等8所学校试点。经过一年多尝试,目前,这些试点学校初具规模,成果喜人,实现创收育人双丰收。如濉溪县双堆集镇邹圩小学共种植成材树木300多棵,价值3万多元;种植花卉5000多株,年收入1万多元;种植蔬菜0.8亩,可获利近千元。五沟镇袁店中心校苗圃长势较好,估计来年可获利近万元。杜集区张庄中学先后投入10多万元用于基地改扩建,建温室大棚一栋,基地试种的早春西瓜亩收入3000元,当年纯收入1万多元。通过培育典型,以点带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我市农村学校已建立劳动实践场所23个,场所占地面积达683亩,已累计接纳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达3万人次,有效的推进了我市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

(二)进一步规范中初等学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教育消费市场服务体系

我们积极推进中初等学校后勤服务管理规范工作,按照“规范市场准入+教育商标+定点生产企业+统一招标采购”的模式,进一步抓好学校办公用品、学生薄本印刷、教辅用书、校具、校服、校园绿化、学生饮用奶、饮用水等教育教学用品的生产、供应和管理工作,努力为师生服务。

1、认真抓好中小学生统一着装管理工作。一年来,我们严格按照《淮北市中初等学校学生统一着装工作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加大校服监管力度,成立了“淮北市中初等学生统一着装试点工作委员会”,从源头上对学生装质量价格进行监管,严把学生服装进校关。今年,全市学校共定制校服4.37万套。学生统一着装均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得到学生及家长一致好评。

2、实行教辅用书幼儿教材集中采购供应。我们严格按照教基【2007】11号《关于印发安徽省2007年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要求,实行用书目录管理,学校自主选用。全市各中小学教辅用书幼儿教材由教育科统一定购,由市新华书店和勤俭办统一发行。

3、认真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按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方案》、《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学生自愿”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广。选定供奶企业,签订供货合同,严把学生饮用奶进校关。严格生产质量管理,认真搞好配送服务,确保学生饮奶安全。今年全市城区有36所学校的学生参饮,日参饮量2.4万人次,有效的改善了学生的营养健康。

4、认真抓好学生薄本的推广使用工作。为把学生薄本推广使用这项利生、利教、利民的好事办好,我们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簿本供应工作的通知》,由教育科选定样本,我们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负责统一集中招标采购,定点印制。规范操作程序,严把原料进货关,把好产品质量关和产品价格关,确保中小学生作业簿本质优价廉。2007年,我市中小学生作业簿本8种规格23个品种印刷总量为856万本,合格率达100%。

(三)保障师生安全,做好学校风险转移工作

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12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教育部等十部门2006年23号令《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定和省教育厅有关会议精神,加大校方责任保险工作宣传力度,组织召开2007年度全市校园安全暨校方责任险工作会议,传达了省校方责任险工作会议精神,转发了省教育厅省保监局教办【2007】6号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学校保险教育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在去年直属学校开展校方责任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向县区全面推开,提倡和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学校为学生投保校方责任保险。目前,全市共有213所中小学校参加校方责任险,参保学生数23.86万人,保费119.3万元。校方责任保险工作成效显著,有效地转移了学校风险,维护了学校的安全和稳定,保障了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为我市的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完成招商任务

我们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认真履行产业招商组的职责,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先后洽谈涉及招商项目16个,接待客商35批次,约110人次。我们先后到南京、上海、昆山、杭州等地登门考察,接洽了上海奥嘉体育馆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较大客商。截止12月份,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市教育局5600万人民币招商引资任务。

一年来,本着“服务教育,回报教育”的宗旨,我们先后从勤工俭学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钱物,资助贫困学生和薄弱学校。年初,我们积极协调市直各学校,给濉溪县周大庄小学带去近3万元的物品(电脑9台、桌椅100多套)。从勤工俭学收益中拿出5千元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农村校园经济建设;拿出6千多元支持局机关文体活动。今年下半年,按照局领导的要求,由我们勤工俭学办公室牵头以公办民助形式筹建了市一幼华佳梅苑分园,投资20万元参与分园建设,目前该园已顺利建好,于9月1日已正式开班。

二、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勤工俭学工作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全面育人、统筹服务、面向市场、多种渠道、稳步健康、快速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工作。

(一)继续以云南、贵州两次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精神为指导,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文件的要求,切实加强城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和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和管理,规范实践基地的运作,建立健全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把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编进课程表,并具体落实到每一次的学生实践活动中去,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二)规范教育市场,逐步健全中小学后勤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用品市场指导和管理,继续按照“规范市场准入+教育商标+定点生产企业+统一招标采购”的模式,抓好学校办公用品、体育器材、学生薄本印刷、教辅用书、校具、校服、校园绿化、学生饮用奶、饮用水等教育教学用品的生产、供应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摆正服务管理与市场经营的关系,切实做好教育内部市场监管服务,维护学校、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更加和谐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三)进一步引导全市学校风险和师生安全防范及转移机制,继续抓好校园方责任险规范管理工作,08年,我们将举办校方责任险业务培训班,加强对校园方责任保险条款、投保流程、理赔流程以及教育部第12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全面系统培训。

劳动实践规划篇6

以深化进修理论科学开展观运动为契机,从增强党的在朝才能建立的高度,结实树立抓作风就是抓出产力、竞争力的认识,环绕“生态城区、现代”的开展定位,践行“务实求成、事尽精髓”的精力,起劲把生齿计生任务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供应坚实包管。

二、目的义务

环绕“进步看法、反省问题、整改完美、改变作风”的总体目的,经过对全局干部进行思维作风、学风、任务作风、指导作风、生涯作风等方面的具体整理,起劲做到“四个特殊”:

一是特殊讲大局,一直坚持对党忠实、效劳人民的坚决信心。全局干部要起劲用科学开展观武装思想、指点理论、推进任务,实在把思维和举动一致到中心、省、市和区委决议计划摆设上来,指导到践行“务实求成、事尽精髓”的精力上来。紧紧环绕“1413”开展计谋和“保增进、保民生、保不变”目的,找准连系点,不时立异任务,提拔效劳程度。

二是特殊讲支付,一直坚持艰辛斗争、甘于贡献的公仆本性。全局干部要强化责恣意识,切记人民重托,超凡支付,超凡起劲,把精神用在进步做事效率、立异效劳方法、改善民生上。要准确对待小我得掉,准确掌握好处关系,真正做到恬淡名利。要切记“两个务必”,树立过紧日子观念,严控公用经费开支,实在处理浪费糜费问题。

三是特殊讲实干,一直坚持坚韧执着、开辟进步的爬坡认识。全局干部要对峙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紧紧环绕全局任务目的义务,连系全局任务实践,在优质效劳,进步效率上下功夫。要对峙首问担任、限时办结、责任追查、社会评断和绩效审核准则,确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四是特殊讲规律,一直坚持清正清廉、公正正派的优越形象。全局干部要严守政治规律,恪守规章准则,包管政令疏通、令行制止;要严守组织规律,确保民主决议计划、科学决议计划;要严守群众任务规律,盲目维护群众权益。

三、步调办法

此次作风整理运动要与进修理论科学开展观运动各阶段任务严密连系,从2012年4月开端至8月完毕,分进修教育、对照反省、整改进步三个阶段进行。

(一)进修教育阶段(4月下旬—5月中旬)

1、进修教育。重点进修同志在第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主要讲话、刘奇葆同志在九届省纪委四次全会上的主要讲话和李春城同志在十一届市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仔细进修《中共省委办公厅关于对峙“四个特殊”实在增强指导干部党性涵养和作风建立的定见》等有关文件,加强全局干部参加整理运动的盲目性和自动性。要对全局科级干部举行一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专题讲座,进一步打牢思维根底。

2、专题评论。全局干部职工要连系进修理论科学开展观“解放思维大评论”及“行政效能暨开展软情况中心理念评论征集”运动,连系任务实践和本身思维实践,深化展开机关作风大评论。要把进修教育与自我反思相连系,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二)对照反省阶段(5月中旬—6月下旬)

1、反省内容。一查主旨认识、大局认识问题。首要看:能否准确处置了对上担任与对下担任的关系,能否真正让群众获得了实惠;能否摒弃部分(科室)好处,自动协调、积极共同,确保了全体任务结果。二查事业心、责任感问题。首要看:能否具有尽职尽责、喜欢岗敬业的职业品德;能否具有积极进步、勇创一流的精力相貌;能否对峙“任务高规范、营业创一流,单项争第一、具体抢先进”的任务规范。三查任务质量问题。首要看:能否真正按标准化效劳型当局(机关)建立的要求做事;重点任务能否有打破性发展;任务质量高不高、结果好欠好,能否有计划无办法、有开首无后果、有后果无亮点。四查效劳程度问题。首要看:机关行政效能暨开展软情况建立能否获得了实效,能否存在碰到问题绕道走、碰到坚苦推诿扯皮的景象;能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景象;能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刺耳、事难办的景象等问题。五查深化底层、深化群众问题。首要看:能否深化底层、深化群众展开了查询研讨;能否对底层、对群众、对外来生齿真支撑、真协助、真效劳。六查执行力问题。首要看:能否存在有令不可、有禁不止、律己不严行为;能否在落实上级摆设任务中讲前提、讲待遇、讲报答;能否存在妄想吃苦、浪费糜费的景象。

2、反省方法。一是小我自查。对照反省内容,全局干部展开自查自纠,深化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仔细梳理、分析缘由,制订出实在可行的整改办法。二是单元督查。局纪检组连系作风整理运动,按期不按期组织对全局机关办公次序及任务人员遵章守纪状况进行反省,发现问题实时改正。

3、反省要求:对峙走群众道路,执行开门整风。要环绕底层干部群众反映激烈、事关群众亲身好处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底层、深化群众、深化效劳对象,经过设立定见箱、开通热线德律风、发放寻求定见表等方式,普遍寻求群众的定见建议,对照反省问题。

(三)整改进步阶段(6月下旬—8中旬)

1、制订整改计划。针对搜集的定见建议以及对照反省发现的凸起问题,制订整改办法。整改计划要紧扣实践,凸起针对性、计划性和可操作性。

2、落实整改办法。树立科学有用的整改任务机制。落实科长担任制,要明白专人,担任制订整改办法并催促落实。对群众反映激烈、急迫需求处理的问题,敏捷整改。一时处理不了的问题,要制订整改计划、明白整改时限,发明前提积极处理,让群众感触到整改成效。

3、仔细总结验收。整理完毕后,全局各科(室、站)要对此次作风整理进行总结。全局将整改状况向底层单元、效劳对象传递,并接纳群众代表评断和在群众中随机抽样查询等方式,对全局展开作风整理状况进行群众称心度测评。

4、展开集中整治。环绕干部作风改变,进步行政效能,集中展开标准效劳专项整治。环绕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好处,集中展开标准行政法律行为专项整治,以集中整治进一步推进作风整理运动。

四、保证办法

(一)强化指导。成立局机关作风整理指导小组,对本次作风整理运动进行全程指点、全程跟踪、全程督查。全局各科(室、站)要连系本单元进修理论科学开展观运动的摆设布置,深化展开作风整理运动。整理运动中要勇于动真碰硬,有错必纠,包管整理运动不走过场,获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各科(室、站)实时将反映作风整理运动的做法、经历、成效及将各阶段的动态信息报,由办公室整顿后实时报送相关媒体。要实时宣传作风整理中涌现的进步前辈典型,曝光违背任务规律、影响开展软情况的人和事。

劳动实践规划篇7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其职业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分析了职业规划教育对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以及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大学生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计划机制转向了市场机制。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资源,而且还必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真实的了解社会,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有意义的。

一、新时期开展高校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进行阐发:

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规模及大工业生产的内在要求出发,创造性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创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个人智力和体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发展。第二,人的发展还包括人在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其核心是人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最完美的形式。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遵循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必然规律,适应了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依据: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即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这三者共同配合相互补充,同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起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是实现德、智、体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紧对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规划教育要求高校开展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建立职业意识、理念和培养职业能力;二是找到合法的职业,从学生转为职业人;三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做到人职匹配以实现其长远的职业发展。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目的只是要使大学生能够找到工作。这种职业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理念、职业匹配则很少涉及,而且也很少重视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要针对大学阶段职业准备期的特点来进行。首先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较高的角度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能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素质。其次才是以实现人职匹配为目标的职业规划教育。也就是要指导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其在对决定其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和分析,确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现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因此,职业规划更离不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第一,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自我评估要求个人遵循“深入”、“客观”两个原则对自己进行全而的剖析:弄清自己为人处世所遵循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价值目标;熟悉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剖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等个人情况,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实践中跟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等的接触,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中,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并逐渐克服对别人评价的抵触、防卫的心理,也不因他人的评价而无端否定自己,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全面的自我认识是职业规划的基本前提。

第二,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自我定位的作用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而考察:(1)性格和职业匹配。职业规划需要考虑与职业选择相关的性格特征。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性格有更进一步了解。(2)兴趣和职业的匹配。根据霍兰德的“类型论”,大多数人可以被分为六种人格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你才能确切的知道你的兴趣类型。(3)能力和职业的匹配。职业选择与人的能力、特长息息相关。能力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的。所以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通过自我性格、兴趣、能力等三方而的定位,明白三个问题:我想往哪此方而发展;我能往什么方向发展;我可以往哪此方而发展。

第三,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职业选择。职业选择阶段就是在可供考虑的职业中选择最好的,其主要是进行职业路线的选择和职业自标的设定。选择职业路线应把握四条原则: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己所需,并在保证了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就业收益最大化即择己所利。要特别注意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工作能力和发展机遇的平衡。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对社会职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在初步考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选择路线,设定比较科学的职业目标。

第四,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制定可行的措施。制定行动措施是落实职业目标的具体环节,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而的措施。它有两方而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的实施措施,也就是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需要具体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开发哪些潜能等;另一方面是间接的措施,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提高自己,也就是为了保障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而需要去做的事情。高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充实自己,并以实现职业目标为最终目的自觉地参与一些教育和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孙庆民.关于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

劳动实践规划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就业

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此,职业学校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学识的基础上,更应注意劳动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踏入社会时既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获得必需的技能知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提高其在市场的竞争能力。

一、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充分认识国家推行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意义

国家实施的职业技能鉴定,是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评价与认证的活动行为。其目的是改革我国的劳动用工制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和学历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学校的教学改革,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应加快步伐,加大力度,以拓宽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学校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是为了开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活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学制及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不断改革,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并重的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应有深刻的认识和明确的态度。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应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走出固有的办学模式,推行职业技能鉴定,使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职业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学历是教育水平的衡量标准,也是构成职业资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创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因此,我们对两者应有明确的认识。目前,我国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脱节现象,将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目前职业学校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状况

从近年我们在职业学校中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教育本身还存在诸多问题。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存在着脱节,且各成体系,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教学大纲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应职业规定内容不相符

职业学校各专业执行其教学计划、大纲,而相应各职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却有其自己的鉴定标准、规范。职业学校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应工种鉴定规范的内容不相符。

(二)教学活动组织与职业技能鉴定规定要求不同

教学活动组织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分配比率不同。很多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还是按照理论与实习教学的比率(6:4)编配,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则要求被鉴定者不但要掌握本工种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本工种的技能知识(包括操作技能,工具、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安全知识及其他),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各占一半,主要侧重于技能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与职业鉴定规范脱节

近年,学校虽然也进行教学改革,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这些教学改革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改革,没有结合和渗透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的内容。

学校在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时,因其所授内容不能全面涵盖鉴定的内容,在技能鉴定时不得不对有关的知识再进行系统的培训,这样就造成了教育的重复和浪费,同时学生通过鉴定获职业资格证书率比较低。

(四)职业教育的师资质量数量不足

从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职业教育师资不足。缺少熟练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教师。而现在的老师还不能从单纯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教育中脱离出来,造成现在的职业教育与单纯的学历教育没什么区别。同时,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对职业技能人员没有科学的测评方式。此外,职业技能人员的待遇也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五)学校实训设备陈旧数量不足

有些学校对职业教育中实训课不够重视。学校在操作技能教学设备、设施、实习演练场、实验室、仪器等硬件建设不能适应时展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缺少投资力度。

三、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一)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要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相结合

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自身完整的体系。而各学科、专业也有相应的教学体系,具体到各个职业(工种)均有其教学计划、大纲。就职业技能鉴定来说,各职业(工种)也有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为使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的教学相结合,首要的问题是各专业教学计划、大纲与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结合、渗透、互补的工作必须尽早开展。

(二)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与国家职业分类相结合

职业技术院校现行开设的各个专业一般涵盖一个甚至多个工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一个或多个工种工作。而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专指某个职业(工种),是对这个工种进行的专项的职业资格认定。这样,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的结合,应充分考虑就业去向和明确这些毕业生的培养目标,而后才能确定这个专业与相应的某个鉴定职业(工种)相结合的问题。

(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要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相结合

学校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都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实践教学分实习、实验、校内演练、设计、大作业、岗位技能训练等环节,其中,各门课程以及实习、实验、技能培训等均有各自的教学大纲。各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也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三部分,技能要求包括操作技能,工具、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安全知识及其他三部分。其中,每一部分里都包含着若干条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

从以上分析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做到职业技能鉴定和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必须使对应职业(工种)的教学大纲与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各职业学校要根据教学计划在保证教学整体改革思路、主干课程、理论教学周数、实践教学周数的前提下,发挥各校的特长,办出特色。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允许在课程内容、教学环节、进程、学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教学活动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如某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相互对应,也就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包括的部分与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的部分的对照。对不统一的部分,应经过论证加以修改,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既符合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大纲要求,又能涵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而后形成各门课的教学大纲。在制订实施教学计划的时候,尤其是在制订实习操作技能训练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大纲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结合,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的同时,也可以掌握职业技能鉴定的部分要求内容,可达到事半功倍、节约教育资源的目的。

《劳动法》规定了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新生后备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形式。在职业院校毕业生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重要措施。职业院校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双师型”师资。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大操作技能的设备、设施、场地的投资。总之,职业院校的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就业相结合,是一项复杂而十分有意义的系统工程,是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好好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加紧教育教学改革,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体系,办出职业院校的特色,走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刘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培训》.2003(6)

[2]杨世珍.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思考《现代技能开发》2004(4)

劳动实践规划篇9

党委关于长期下放的名单一宣读,使我欢喜煞了。我被批准去陈庄。

陈庄是“公社数学”(指推广别中去的运筹学)的故乡,今年三月,我们曲阜而范学院数学系师生50多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的伟大号召,到了陈、陈庄、吴村公社和广北农场去支援农业,存劳动实找的过程中,和农民群众共同创造了崭新的“公社数学”。为这事,我们还得到过的夸奖呢!我每次看到我院中心楼那个三米高的照片,聚精会神地翻阅“公社数学”的伟大形象的时候,就督促自己一定要为“公社数学”的发展出一把力。可是,我还是一年级的新生,总没有机会实现这个理想。现在好了,党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和光荣的任务,到“公社数学”的故乡去安家落户,去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参加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伟大战斗,把数学交还给劳动人民,这叫我怎么不兴奋啊!

九月二十一日

我们十三名师生带着欣喜的心情来到了陈庄公社。提起陈庄来,人人都知道,然而却不是因为它有金碧辉煌的孔庙,而是因为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提到过它的名字。赞扬了陈庄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说社会主义比起孔夫子的“经书”来,不知要好过多少倍,说孔夫子在这里办过多少年的学校,可是不大注意人民的经济生活。他的学生樊迟问起他如何从事农业的话,他不但推开不理,还在背后骂樊迟做“小人”……。现在,孔夫子的故乡办起了大学,那里的大学生纷纷下乡种田。他们都愿做既有文化知识,又能够劳动生产的“小人”。而不愿成为孔夫子式的五谷不分的“君子”。我现在也甘愿当这种“小人”,而且要当一辈子,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农村。

九月二十五日

我们一到陈庄公社就受到社员们的热烈欢迎。他们说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公社正在大战三秋,争分夺秒,确保小麦播种任务的完成。

这次大战三秋,陈庄公社虽然从各个战线上抽调来了大批劳动力,但仍然存在着任务重和劳力少的矛盾。公社党委提出了“向数学要劳力”的口号。并要我们在这项工作中给农民作出点贡献。我们通过这几天的工作,整理了地瓜的切、运、收藏一条龙经验,感到大有潜力可挖。地瓜窖的设置,按照老习惯,总是运回村里切晒和贮藏,我们根据“最优置定位法”结合老农的贮藏经验,采用就地切晒,地中设场,合理设窖的办法。这样仅三个大队和一个直属队就设了38个窖,节省3,000个劳动日。用线性规划(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合理设场,又节省了4,500个劳动日,腾出劳力投入种麦生产,大大加快了秋种速度。

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在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数学问题,如作物布局、劳力组合、田园规划、如何估产等等问题。我们这样和社员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访问老农,整理经验,上升到理论。这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必须深入生产实际,数学才能更好为生产服务,因为数学就是来源于生产实践,也必须为生产实践服务,它才有发展前途。认为数学是高度抽象的科学,不能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观点,完全是资产阶级伪科学的胡说。

九月二十六日

这几天一个问题老是缠着我们:现在社员犁田,走到尽头回来的时候,有一段空转里程程,人要把犁具提起来,又费时间又费力。能不能改变一下呢?譬如先犁心,再绕圈,那该是个什么比例呢!一连串的问题在等待答案。

回来之后,怎么也睡不着。翻来复去想呀,想!脑子里有了问题,就是睡不着。要知道,这个问题早解决一天,农民就可早一天用上呀!

突然,小张跳起来,借着皎洁的目光在黑板上划起来,我们也都爬起来围上去,大家研究讨论起来:这里耕牛和地边一个夹角,它的正弦……。一个答案再来一个。等到满意的答案找到了,刚好传来了上工的哨音。

我们马上到地里去试验。效果竟是这样好,提高效率12%!我们就给它命名为“减少空转里程法”。劳动使我们和农业生产更亲近了。

九月二十七日

今天晚上,我没有去和生产队长安排明天的活路,换了一个任务,到全国劳动模范陈以梅那儿“取经,”去了。他的地瓜窖保温保湿的经验真是科学。把他的经验整理补充到“公社数学”中去,正是配套成龙了呢!我们“公社数学”中有不少地方是他的经验,估产中的轮作方程的定理就是受到他极大的启发而来。劳动人民创造了科学,这句话半点也不假,在他们中间真是蕴藏着数不清的知识宝藏!劳动生活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如果不参加紧张的三秋战役,不是让数学为农业服务,我恐怕还只会公式推公式,在纸上学“公社数学”呢!

九月二十九日

看吧!地里白茫茫的一片地瓜干,就地设场就地设窖的办法,由于公社党委的重视和大搞群众运动,在全公社开花结果了。我们深入到队,首先向群众学习,和小队干部一起排任务、算细账、整理经验,再向群众宣传。在村子高处我们设立了几个宣传点,向群众讲“线性规划”的理论,讲就地设场就地兹窖的好处。经过实践,我们克服了公式推公式的教条主义学习方法,攻克了耍在大学三年级才能学到的“偏倒数定理”,顺利地证明了质量中心即最优位置这个问题,使我们的专业课也来个。这个问题的解决,使我们能用最通俗的办法,最简单的作法向群众推广了。本来嘛!我们不能给群众讲什么康托洛维奇,因为那简直是在板起面孔吓人。群众流行的“规划规划”“运筹运筹”听起来不是更通俗更亲切吗?

我们向群众宣传“最优置定位法”的方法很简单,只用纸片把大片土地模拟下来,产量高的地段贴上纸片,然后用绳吊起来划出重垂线,两个重垂线的交点就是质量中心,也即是最优置。这办法很受群众欢迎,既不用仪器也不用繁琐的计算。群众使用这个办法,就把它用活了。他们结合道路、水位、土质等各方面情况,场和窖都设置得恰到好处。这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知识分子,由于过去长期脱离生产劳动,所学的知识也是片面的,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就不知不觉会露出教条主义的尾巴。而农民,他们和生产密切相联系,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完全能迅速把掌握的理论用到生产上来,而且他们一旦掌握了理论,便又会在生产中不断发展理论。这说明劳动人民完全能够,攀登数学的珠穆朗玛峰,而且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攀登得更快更好!

这次,我们把数学运用到生产中去,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主耍是因为我们听党的话,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地深入生产实际,拜农民为师,虚心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现在办训练班,把数学交还给劳动人民,但同时也是我们向劳动人民学习的过程。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

劳动实践规划篇10

矿区卫生局以“创立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效劳中间(站)”运动为中心,量体裁衣,一切从实践动身,狠抓建立与治理,在运动中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效劳任务,强化效劳理念,打造“民意工程”、“德政工程”,居民群众称心度不时上升,获得了优越的社会效益。

整合伙源、效劳群众,凸起便民卫生效劳。跟着区委、区当局将社区卫生效劳归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矿区卫生局积极组织人员深化病院,社区调研,召开社区卫生效劳任务钻研会,组织病院担任人赴外埠调查进修。依照市设置规划要求,连系我区实践,辨别在6个街道做事处设置社区卫生效劳中间,并充沛应用现有卫生资本,辨别由一矿病院、阳煤三院、二矿病院、四矿病院、矿区病院、阳煤二院承当组建。依据地舆地位、效劳生齿等状况,规划设置了19个社区卫生效劳站。起劲做到合理结构,便利就近就医,构建15分钟社区卫生效劳圈。居民可以在社区享用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效劳和普通经常见病、多发病的根本医疗效劳。

标准治理、进步质量,凸起优秀卫生效劳。矿区卫生局不断秉承“没有最好,只要更好”的理念,在社区卫生效劳开展进程中,面临经济社会开展带来的新问题新状况,合时提出“标准、完美、进步”的任务思绪,展开“创立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效劳机构”运动和“创立标准化社区卫生效劳机构”运动。制订了社区卫生效劳机构的设置标准、根本用品装备规范、审核评价方法、从业人员治理方法、任务审核规范等,从人员、设备、技能、效劳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监管,做到了治理有办法、审核有规范。在全区启用了一致的社区卫生效劳标徽、标牌,各中间、站的办公设备等根本设备做到一致,强化了社区卫生效劳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构建优质调和温馨的效劳情况。一致装备了社区卫生效劳信息治理系统。

完美功用、丰厚内在,凸起公益卫生效劳。矿区卫生局严厉依照社区卫生效劳的功用定位,面向家庭、面向居民,不时完美和标准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和根底医疗效劳功用。自动为社区居民树立安康档案、举行安康教育讲座、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神经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系统治理、积极展开疾病预防和对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等卫生效劳。常常组织布置各大病院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按期到区各社区卫生效劳机构展开义诊、巡诊、讲座、技能指点等运动,逐渐构成了功用较为合理、便利群众、经济有用的效劳系统。让庶民实在觉得到社区卫生效劳的有用性、经济性和可及性,构成大病去病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观念。

解放思维、变革立异,凸起特征卫生效劳。矿区卫生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同抓,起劲自傲盈亏、自我开展、进入良性轮回。平潭街、贵石沟社区卫生效劳中间、和社区卫生效劳站的温馨情况;蔡洼社区卫生效劳中间、虎尾沟社区卫生效劳站的自动热情式医疗效劳;社区卫生效劳中间的特征安康教育等都博得了所属社区居民的充沛好评。在社区卫生效劳机构的建立与治理中,卫生局积极探究合适当地实践的思绪和做法,和区残联部分协作,将社区康复中间建在社区卫生效劳机构,无偿取得了残联部分配套设备的运用权,完成了效劳局限的低本钱扩张,加强了社区卫生效劳机构的综合竞争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