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5:40

思政教学的意义篇1

关键词: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隶属法学大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兼有理论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特点,并且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高校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高校教师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人生信念。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是我们提高自身涵养以及更好的进行知识传播必须具备的重要品德之~。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用科学的知识理论武器来更好的武装自己,掌握一套完善的科学文化理论体系。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能够更好的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充实和提高自己。

_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教师指明了科学的世界观。首先,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认清现状。其次,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把握完整的科学体系和完整的世界观。

.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得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高校教师作为一个自然人,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质变和量变的问题,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矛盾原理,能够使高校教师更好充分的认识自身价值的同时,处理好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的问题。这告诉我们,处理事物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很多人都曾抱怨过,说自己忙得焦头烂额,根本就空不出来时间。这样的人就是没有分清主次。当一大堆事情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把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给解决掉,其他的小问题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我们都是血肉之躯,不可能做什么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的是做好大事,完美主义者固然好,但是把自己忙得团团转,到最后还不能把每件事都做好岂不更糟糕?

通过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能够更好的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体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首先,要培养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宏伟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数以万计的人才,而大量的人才又都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国的高等院校,都需要有数量众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骨干。他们需要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储备与素养,需要有善于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也需要有在为人处事上以马克思主义要求自己的言行一致的学风。通过他们这样的言传身教,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观察处理问题、工作和生活的。这样,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的前途就大有希望。

其次,高校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教师具备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主动地、自觉地接受了经由教师传导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才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意识,并通过一定的消化和吸收,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表现。从完整的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两方面: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二者合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体。在施教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学生为客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受教育者的影响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变化。在受教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把握着接受教育内容的主动权,使教育者根据其反映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而教育者则成为客体,受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程度制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各为独立主体并互为客体,以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联结,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不断从教学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中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并提升个体实践技能、经验以及科学文化知识。

思政教学的意义篇2

(一)各种思潮的涌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观念。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加上一些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使得很多思想进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之中。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但这些思想中有一些并非主流思想,有的思想还是被国内外民众所唾弃的落后思想,这些思想在学生中的传播多多少少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影响,这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给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对学生开展了思政教学,但是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这其中学生自身对于思政教育不够重视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二)学生对于思政学习不够重视。一些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片面的认为分数是最为重要的竞争条件,简单的认为思政教学的学习是浪费时间,没有重视思政课程的学习。在这种背景之下,高等院校所开展的思政教学很难获得学生们的积极响应,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思政教育也难以发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二、在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学的长远意义分析

(一)对于学生个体的意义分析。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格和道德。通过在高等院校进行思政教育,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做人的基本原则,使得他们可以建立起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走上人生的歧途。在正确的思想的引导下能够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指明方向,点亮明灯,让学生能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才,进而达到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使得学生能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思政教学开展对于高等意义分析。学校在教学中通过开展思政教育,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同时还可以为学校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得学校可以真正的成为教育育人的地方,促进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

(三)思政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可以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使得学生自身的思想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巩固和充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将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水平。高等院校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行为,增强了社会发展的能力,最终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使得社会的发展脚步进一步加快,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思政教育对家庭的意义分析。通过在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规范他们的品德和行为,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使得学生可以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因此,开展学校的教育不仅仅对国家和社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家庭的和谐。

三、目前大学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老师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中仍然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老师在进行思政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即老师在教学中过分中的重视对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情况的出现经常会造成老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则是在台下昏昏欲睡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究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大学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缺少时效性。经过分析不难发现,大学思政课程的教材内容很多年都没有发生变化,加上思政课程本来就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这会让学生感觉到思政课程枯燥且僵化,使得本应该具有时效的课程变成了为上课而上课,严重影响了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思政课程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应该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性化的教学,这样才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一些老师在思政课堂的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思政课程的差异性和多样化。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大学思政课程的教学并没有在本质上获得比较大的突破,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

四、对于大学思政课程教育的建议

在大学阶段,学生们在学习和思想上仍然存在着很多困扰和问题,那么合理的引导和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政教育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思政教育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政教学的开展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形式下促进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的目标是将思政课程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忽略老师的重要作用,老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和开启者,在思政课程的教育中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要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改变思政教育中陈旧的观念,积极开展教学创新。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大学生思政教学的现实需要。目前思政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对学生开展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学,这难免会让学生在课堂表现中出现被动的情况。针对目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学思政课程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好如何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效果,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目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以此来提升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在教学中只有让大学生多动嘴、多动脑,老师才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也才可以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思政教学的意义篇3

关键词:女性文学;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在校大学生,而女大学生的数量在大学生中占较大的比例,同时女大学生也是知识层面较高的女性代表。新时代的她们积极向上,思维敏捷,刻苦好学,敢于追求梦想;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当代女大学生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所以高校应注重对她们的学习、生活、人生目标、心理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把当代女大学生培养成为自立、自强、自爱的新女性。而事实证明女性主义文学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对女大学生认知与观念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它帮助她们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帮助她们直面生活的挑战与困难。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基本内涵及发展历程

1.女性主义文学的基本内涵

对女性主义文学概念的理解与解释,众说纷纭,看法不一,但目前存在这样几种见解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指女性主义文学由女性作家创作。第二种观点是指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是妇女生活的题材,同时包括女性的情感及生活。第三种观点是指作家的作品中包含妇女意识;在她们的文学中能够体现女性的惆怅、哀怨的情感。

2.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五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四个阶段。五四时期,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全国大范围展开关于妇女解放的活动,出现了一批女性刊物和报纸。以冰心、庐隐、凌叔华、丁玲为代表的女作家唤醒了沉睡几千年的女性意识,她们主张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从思想和文化领域影响了女性的意识觉醒。新中国成立后,女性主义文学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新时期背景下,女性要求男女平等,与男人一起参加社会工作,用自己的女性话语进一步影响了女性的意识觉醒。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义文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张洁、铁凝、张抗抗、王安忆等大批女作家提倡人的自由解放和思想解放,在她们笔下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关注女性的生命意识,关注女性的个性追求和人生命运。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写作的消费被人们所需要,以卫慧、棉棉等为代表的“70年代后”作家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文学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为新一代女性指引了方向,使她们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中有独立的思维空间,真正地做到自立,自强。

二、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分为四点:第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四,坚持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2.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女大学生的占有比例也随之增长,特别是在在一些师范院校和个别的女子学院,女大学生的数量更是远远大于男生。所以说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她们自身的素质,对于她们进入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女大学生思想特征

现如今,在校的女大学生以80后或90后居多,而这时的改革开放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她们的生活水平、价值观念都有了进一步提升,她们和父辈观念已经大不相同,她们的视野更开阔,阅历更丰富,知识更广泛。女大学生在受到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影响,自我意识较强,享乐主义抬头,价值观多元化。

三、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甚至被剥削与践踏,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而当代女性主义文学中女作家的觉醒给女性前进道路上以指引,让她们不再屈服于男权统治之下,勇敢追求自由的、独立的人格和社会地位。在女性主义文学中,女作家描写的对象可能是经历沧桑岁月的老妪,又可能是有过悲惨遭遇的年轻女性,作者描绘的人物虽然承担着人生的苦难,但却勇敢地追求自己渴望的人生。作者通过经历困难的描绘来重点突出她们自身的自强、自立、自尊、自重的品格。因而在高校对女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需过意灌输,就可以真正使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现在以90后为主体的女大学生,应该对世界、对人生有着正确的认识,就算面对困难,也要学会依靠自己的能力摆脱困境,真正做到自立、自强。女大学生要凭借她们自身的付出与努力去获得社会价值,尤其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对生活满怀希望和激情,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做自立、自强、自尊、自豪的合格女大学生。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还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帮助女大学生自我保护与自我完善。正如张抗抗的《北极光》中所展示,女主人公陆岑岑对自己的婚姻问题,有着自己的婚恋观,她坚信志同道合的伴侣是存在的,因而在她拍结婚照时发现男友不是那个适合她的人的时候毅然选择离开,通过时间的流逝与辗转,最终她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总能给人们以启示与指引,她指引当代女大学生在追求爱情方面,要有独立的的价值取向,要有独立的精神追求。在大学校园里,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这个年龄阶层的女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没有明确的恋爱观,没有理性的思维,因此会比较感性地对待恋爱,从而扰乱原本平静的学习和生活。高校女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这是现在高校对女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非常必要的工作之一。要开设针对女大学生的《性科学概论》《妇女学》等课程,当代女性主义文学课程可以有效地指引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观。

3.接受审美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思政教学的意义篇4

关键词:尧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传说中帝尧的历史功绩为人们所称颂,指导其具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及尧文化更是影响着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今天,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该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对人们的行为习惯起着约束的作用。综观历史,哪个朝代不是在取得天下后就非常重视扶持主流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帮助他统治天下呢!然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的地方把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的因素,忽视了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尧是中国古史传说中杰出的部落首领,尧的时代在中国古籍中被列为第一章,因此探讨尧的贡献及其对现代文明的积极影响显得很有必要。尧文化的思想内涵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德治思想

德治主义成为帝尧典仪治国的美德,帝尧以身作则,勤俭治国,衣食住行如同常人,老百姓都非常敬重他,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崇尚德治,并将其视为关系国家安危兴衰的思想,至今对我们治理国家都有借鉴意义。

2.和合文化

“和合”一词的原始表达,正始于帝尧时期。尧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也就是和合精神。和,是指异质事物的共存;合,是指异质事物的共生。和合文化也就是和谐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等多种关系,使世界在平和自然的状态中发展。可以说,“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我们今天解决矛盾和挑战,寻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本固邦宁”的民本主义治国思想,是中华民族大统一并能持续发展数千年的基本原因。尧则是这一思想的鼻祖,尧文化是上古文化的结晶,也是农耕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这种民本主义的治国思想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尧文化给我们的启示,是其之所以能在尧舜时代产生并跃居领先地位的那种领导者的风范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良好的社会风尚集中表现在华夏民族团结一致,对外来文化的广纳吸收上。文化的传承性使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远离传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发挥优势,其关键在于能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吸收、弘扬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二、尧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国学热”迅速升温,不仅在学术界、大众文化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更激发了所有国人的热情。那么,如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着重探讨的问题。新时期,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发掘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部分,提升大学生的德育水平,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文化教育,是精神文化的传授、认同、运用和创造的活动。它担负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使命,通过社会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把民众在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实践中动员和凝聚起来,为民族精神的形成奠定价值共识。尧文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他倡导的社会风尚,集中表现在华夏族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范。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烈责任感。

2.塑造大学生理想的人格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正确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倡导尧的和合文化思想,要求大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不断学习,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我们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牢固的信念,这样就会少走一些弯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出一份力量。

3.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德育最基本的任务是引导人向“善”,即“成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仁义礼智信”是主要的公德标准,“温良恭俭让”是主要的个人行为规范。传统社会中的德育就是维护“礼”,用“礼”规范约束个人。这样以来,传统社会中的“德”,就是从理想主义出发,把人理想化、神圣化,认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强调“内圣外王”。

只有博学、审问、明辨而后笃行,“德”在人伦关系中才能呈现。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的“德”,主要是指培养人的完善的人格,提倡人们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以及诚实守信、善待他人等方面的优秀思想品德,这与传统道德教育也是相通的。

4.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

人的思想意识支配着自身的行为,产生社会活动,只有思想意识上得到了提高,才能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一种潜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把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把潜在的力量转化为现实的力量,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所以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通过课堂授课、开设必要的选修课、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逐渐的、恰当的方法,合理的途径,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不同角度的渗透给高校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教育是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一种生命机制,没有文化传统,就不会有教育,因为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无法拒绝的历史传承,这就注定了教育必须以文化传统为基础去继承传统,承认传统对人类发展的作用。精神文化产品可以使人们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提升精神境界,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寓教于乐,以文化人,以文化为载体增强思想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结语

综观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无不依托两种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尤其重视人文资源。虽然,近几年,我们很多地方充分重视了尧文化所具备的源头文化的特色,和寻根文化的优势,研究、宣传和开发尧文化,但是我们还没有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结合起来,使尧文化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更好地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当今社会是高度发达的社会,这种高度发达,需要大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发展的两个方面,只有这两者相互促进,平衡发展才能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应民,张文宝.尧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11).

[2]周长山.尧、尧文化与现代文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3]康建军.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高职教育前沿,2009,(1).

思政教学的意义篇5

abstract:intoday'ssociety,economydevelopsrapidly,technologyadvancesandthecompetitionbetweencountriesbecomesmoreandmorefierce.inordertogainanadvantageatthedevelopmentofthefuturesociety,alargenumberoftalentswhohavecomprehensivehighqualityandareinnovative,practical.Collegeteachersmustconscientiouslysumup,activelyexploretheeffectiveapproachandmethodforknowledgeimpartingandabilitytrainingandtofindanewteachingmodewhichcouldmeettherequirementoftimesdevelopment.makingstudentshavethescientifictheoryaswellasawiderangeofpracticalandcreativeabilities.therefore,itisofgreatsignificanceforcollegeteacherstodelveintothestudyofmarxisttheorya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关键词: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Keywords:collegeteachers;marxisttheory;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133-01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隶属法学大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阶段――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兼有理论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特点,并且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高校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1高校教师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人生信念。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是我们提高自身涵养以及更好的进行知识传播必须具备的重要品德之一。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用科学的知识理论武器来更好的武装自己,掌握一套完善的科学文化理论体系。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能够更好的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充实和提高自己。

2.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教师指明了科学的世界观。首先,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认清现状。其次,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把握完整的科学体系和完整的世界观。

2.3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得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高校教师作为一个自然人,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科学人生价值观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质变和量变的问题,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矛盾原理,能够使高校教师更好充分的认识自身价值的同时,处理好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的问题。这告诉我们,处理事物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很多人都曾抱怨过,说自己忙得焦头烂额,根本就空不出来时间。这样的人就是没有分清主次。当一大堆事情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把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给解决掉,其他的小问题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我们都是血肉之躯,不可能做什么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的是做好大事,完美主义者固然好,但是把自己忙得团团转,到最后还不能把每件事都做好岂不更糟糕?

3通过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能够更好的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体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首先,要培养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宏伟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数以万计的人才,而大量的人才又都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国的高等院校,都需要有数量众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骨干。他们需要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储备与素养,需要有善于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也需要有在为人处事上以马克思主义要求自己的言行一致的学风。通过他们这样的言传身教,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观察处理问题、工作和生活的。这样,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的前途就大有希望。

其次,高校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教师具备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主动地、自觉地接受了经由教师传导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才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意识,并通过一定的消化和吸收,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表现。从完整的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两方面: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二者合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体。在施教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学生为客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受教育者的影响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变化。在受教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把握着接受教育内容的主动权,使教育者根据其反映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而教育者则成为客体,受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程度制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各为独立主体并互为客体,以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联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从教学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中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并提升个体实践技能、经验以及科学文化知识。

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需要用心体会,而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给我们指明了一种看待生活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理智的对待生活,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更好的对待教学工作。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教师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王宁林.思想政治工作的求实与创新[J].理论探索,2001(1).

[3]刘献忠,林斌.发挥校园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J].新余高专学报,2006(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5]徐涛,齐亚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2,10(1).

思政教学的意义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专业与学科体系中开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的,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梳理建设历程、分析发展原因和总结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简要历程

 

   1.思想政治教育(1984—1995)

   设置本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奇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讨论,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

   教育部于1984年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布置在部分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1984年正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全国首批办学点共13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几年本科层次的办学经历、经验积累以及社会需求,党中央、教育部、各高等学校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可以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军事学一级学科中增设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经过严格审批程序,1988年全国10所高等院校获准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学校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996—2005)

   199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教授开始领衔挂靠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博士生。这是全国首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1995年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专家组到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校进行调研,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作综合评估。准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调研组建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

   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新目录的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代码为030205。

   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全国只有三家: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清华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1997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层次的政治教育(师范)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名称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设置师范与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既可授法学学位、也可授教育学学位。从此,形成了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上的不一致。

 

   3.思想政治教育(200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05年12月23日的学位【2005】64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从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得到统一。2008年4月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共包括6个二级学科。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3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2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6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7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2个,思想政治教育66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二级学科硕士点842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4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00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89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96个,思想政治教育253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点大约300个。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4年间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今后怎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党中央高度重视、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1.党中央高度重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一,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事特办、重点扶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指示,颁布了中央16号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贯彻特事特办原则。从1984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8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到2005年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006年批准2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都是中央文件决定的,无一不是特事特办,没有其他如何一个学科享有这样的规格;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其中,在设立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定和要求等,都是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具体举措。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点扶持得以落实。教育部先后由政教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等一个甚至两个司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各省市自治区、各高等学校也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管理这一学科和专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幸运之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组织保障。

 

   2.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一,设置、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需要确保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克服和清除各种消极落后现象和不良社会思潮,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与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和支撑。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与传播,需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了这一重大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果为此提供了理论、原则、思路与方法。

 

   3.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专家学者是个广义的概念。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等学校的很多相关领导同志,他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有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专家学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辛勤努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仁申请和完成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出版了众多著作与教材,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奖励;在学科理论创新、完善学科体系、学位点建设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各个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第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及学术委员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以及沟通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团结队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研究会在、教育部领导下,1984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拥有31个省区市、军队院校系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体会员33个。研究会举办学术会议、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与论文的评奖、出版论文集、创办学术性刊物《思想教育研究》、成立学术委员会,加强与有关学科专家学者的联系,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2007年春开始,学术委员会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及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两大专题进行研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分别承担两个系列共22项专题研究,预定于2008—2010年分批出成果。

   第三,报刊杂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都定期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版面;《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求是》等都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的办刊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最近,《北京教育》出版了《北京教育(德育)》版。报刊杂志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发挥了媒介平台作用,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刊物品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对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生命线”工程提供理论、学理和人才支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结论提供学科依据。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就引起了争论和讨论。如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直存在疑问。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才从学理和学科层面解决了这一问题,结束了一些无谓的论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提供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提法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被党中央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所确认。但从理论与学科、历史与现实等角度科学论证和系统证明生命线结论,使之建立在理论和学科之上,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充分发展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创办以来,培养了数十万优秀人才,大量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奋战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得以确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说法,避免产生歧义和造成混乱。16号文件也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上述6条重要原则的确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结晶。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明确和规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等,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有效结合。上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取得的共识,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成果,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比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学科基础。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观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六个二级学科支撑,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四门课程分别具有直接对应关系。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强有力支撑。

   3.设置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第一,先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1996年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两个大方向中的一个,而且是学科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在2005年底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独具特色、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也是中国大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保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置,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12个学科门类中,虽然在哲学、经济学等门类中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学科,但始终缺少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个二级学科的设立,填补了从整体上系统研究、把握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科空白,使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进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1983年7月1日)[db/ol](2007-06-07)[2008-10-26]/xwzx/gnsz/szyw/200706/07/t20070607_11633643.shtml.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1984年9月4日)[db/ol](2005-06-20)[2008-10-23].cn/viewtitle.jsp?url=3964412.

[3]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85年8月1日)[db/ol](2008-04-19)[2008-10-29]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4/19/dca8442908f04b255abbd91b0a88ab9c_0.html.

[4]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5月29日)[db/ol](2001-09/06)[2008-10-18]/20010906/3000447.shtml.

思政教学的意义篇7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1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在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宋志强博士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本文对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如下界定: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特殊教育院系从聋人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社会适应性教育为重点,以生存和发展为方向,以塑造聋人大学生健全和谐人格为根本的教育实践活动。

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可以简单从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三个方面加以理解。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特殊教育院系承担实施,其中,高等特殊教育院系为聋人大学生的“集聚地”,是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塑造聋人大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为现实目标,以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为主要内容。

2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2.1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1760年法国巴黎聋校的建立是聋教育产生的标志,迄今为止,聋教育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人类围绕聋人“该不该受教育”、“能不能受教育”争论不休。针对聋童进行的教育活动,多半是属于一些分散的零星的个人行为,其性质带有慈善和探索的特点。聋人高等教育特别是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是建立在当今社会和时展的基础上。它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可以说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报告指出,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聋人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针对完成基础教育的聋人学生所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聋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包括聋人在内的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残疾人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残疾人事业的科学发展。目前,我国聋人占残疾人总数的四分之一。照顾聋人群体的利益,重视聋人群体的重大关切,积极创办聋人高等教育和开展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对科学发展观所阐释的“为谁发展”这一基本问题的响亮回应。

2.2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聋人群体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残疾人教育事业是文明与崇高的事业,是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67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18%,而在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94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1.13%。”可见,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低于普通人群。聋人高等教育不仅为聋人创造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更满足了他们个人发展的权益诉求。

对于任何人的头脑而言,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意识就一定会去占据。对聋生来讲,思想政治素养应该说是其综合素质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也正因为薄弱才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聋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化解聋人群体之间、聋健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聋人个体自身内心困惑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很难用结论式的语言来简单、轻易地表述思想政治教育在聋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说聋人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提升知识水平、掌握专业技能,使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物质条件,从而改善生存状况的话,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可以构建聋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体系,丰富聋人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聋人大学生不仅学会生存,更懂得如何生活。

加强和改进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维护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调动聋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聋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聋人教育事业发展,改善聋人生存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不断加强聋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9:18

[2]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思政教学的意义篇8

一、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

1、主张“仁爱”,有助于人际和谐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孔子时期,他就提出了诸多的令后世难以超越的优秀文化主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仁爱”思想,“仁爱”是指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也就是对谁也不要生坏心,对所有的人都要仁爱。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或者两个,从小他们就是大人世界的中心,进入学校这个集体之后,难免会产生落差心理。加之在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不懂得谦让不仅会伤害同学,最终也会伤害自己。所以,在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学中教会学生“仁爱”精神十分重要。只有拥有了“仁爱”,学会爱他人,才能够获得能够长足发展的友谊,才能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收获更多。

2、明辨“义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义理”是指普遍皆宜的道理或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本文中的“义理”是指普遍皆宜的道理。普遍皆宜的道理是一个学生应该了解和学会的最基本的法则,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普遍皆宜的道理是个体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评判标准,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那么他的人生也只会是糟糕的一生,而这与他的思政教学课学习息息相关。第二,普遍皆宜的道理是个体在生活、工作过程中最基本的遵循,是进行其他活动的基础。第三,普遍皆宜的道理有助于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了解并学会在恰当的时候发挥“义理”的作用,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他人也是一种良好的价值取向的提升。

3、追求“内圣外王”,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放置在今天的思政教学课上,是指思政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对内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努力使自己朝圣人的方向发展,对外(即对待他人)采取平等、宽容、诚心的原则,与他人好好相处。这一优秀文化追求,有利于学生个体自身塑造理想人格,建设强大的内心世界,以一种平稳的姿态面对各种挑战、困难和挫折。

二、思政教学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1、奖掖崇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

一位优秀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话在突出父母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的前提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老师的重要作用。在思政教学中,一位崇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老师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思政老师自身真正的认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高妙与价值,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深受其影响,从而从内心深处涌出一种学习的自觉,从而真正自觉主动的了解思政,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思政教学中注重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学过程是直接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思政教学过程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主要包括思政教学教案的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使用(例如可以选用一些带有优秀传统文化气息的语言来进行思政教学)、教学重难点的设置是否与传统优秀文化有关、教学作业的布置可以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教室布置的名人名言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偏重等等,这个过程是最直观融合思政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也是所有融合的最直接表现。所以,思政老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时间段尽最大的努力使学生感受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性、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3、营造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教学已经远远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中的教学,学校整个环境的营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在这方面,学校可以在整体布局上花一些心思,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例如在一些学生必经的路上或显眼的位置粘贴一些融合思政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图片等等。还可以在日常的广播中加强对融合思政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使校园中的学生,不管是在走路,还是在食堂,都可以听见,次数多了,无形之中就会加强学生的意识世界。

三、思政教学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今天的时代大展潮流中,不仅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需要融入思政教学,通过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精神,促进中国优秀文化功能在当代的进一步发挥,而且思政教学也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思政教学最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思想整理立场、角度,更加全面的认识国家的政策、发展任务等等,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本,其中很多因素已经化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存在中华民族儿女心中,故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思政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思政教学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完善心灵品格,增进心理健康。

思政教学的意义篇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项教育任务,更是一项战略工程。在思想日益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迫切,任务重大且艰巨,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盲目_展,必须要紧紧依靠新形势下的时代特点。

党的十以来,依法治国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主题,首次专题讨论了这一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彰显了“法治”的重要性,突出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总体目标与规划。

法律的遵守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法律的遵守离不开法治观念地树立。而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治的看法和态度,其核心是对依法办事的态度,是指人们对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建设环节反映(认知、情感、意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自觉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法律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要把法治观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社会阅历尚浅,面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和各种诱惑时,极有可能存在立场不坚定、盲目随从等现象,甚者会做出触及法律红线的行为,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从事犯罪行为。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是一个长远的系统性工作,限于篇幅原因,我着重强调以下三点:

形成独立的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体系

法治观念本就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包括法治观念教育,还包括道德品质教育。长期以来,法治观念教育的结构不完整,法治教育往往与道德教育作为同一部分,这影响到了其教育效果的连续性。道德与法律虽然都是行为规范,但二者仍有很大不同。

加强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必须将道德与法律进行剥离,使法治观念教育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建立有效的法治观念教育机制,使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积极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法律的地位、性质、作用,逐渐养成以法律为准绳、以规则为标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意识。最终实现培养大学生用法律思维思考,用法律解决纠纷,用法律维护权益,坚守法律底线,遵守法律法规,在法律的框架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建立高素质的法治观念教育工作队伍

要加强高校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首先要建立一支信念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并对法律有深刻理解的教师队伍。在课堂上,通过授课,通过教师的言行,把法律的精神和价值传播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法感情、法意识;在课外,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解答学生遇到的法律问题,用法律的力量使学生树立起法律思维方式。

其次,所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法治观念。作为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法治观念,并且能够在工作中坚持法治观念,严格遵守相关校园制度要求,积极接受监督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广大学生的行为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示范作用,其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具有极大影响。如果作为制度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却不遵守相关法律和制度,则法治观念教育工作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甚至会导致相当恶劣的影响;而如果我们可以模范遵守、率先垂范,则会起到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与效果。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接受着广大学生的监督。因此,每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心中树立法治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

重视对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与培养

2017年5月3日,五四青年节之际,考察了中国政法大学,除了结合五四青年节的节日背景及精神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提出要求,勉力青年学生“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同时结合了政法大学的专业特色,再一次重申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

思政教学的意义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生涯规划教育

《经济生活》引入“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准备”的综合探究。使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仍按课本内容流程式逐一讲解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绝对是围绕高分而存在的守旧。课程内容中呈现的亮点、我们应有所突破。将其在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前提下,不影响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超越,将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涯规划内容的教育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于人们健康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产生积极意义。

一、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符合新课改的使命

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也称为生涯设计。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应把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人为本,实施和谐教育,发挥指导作用,进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变成一种能力的养成;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学思想政治课引入生涯规划内容,进行课本内容的升华,使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得以深化、扩展;将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发挥推动作用。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为实现自己的生涯规划目标、实现人生价值而发挥自觉能动性。

生涯规划内容的教学,与当前紧迫的社会就业压力(200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大学生就业率为87%,已超出人社部的预期;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大学生就业率为90.7%,)和学生对自己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认识不足是相联系的。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过去,但仍需高考,其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测评外,在转型中更强化能力的测试;而随着多种高校录取方式的出台,变革中的高校需录取的人才必然是综合素质转强的优秀生。而生涯规划的教育将使学生为达到不同层次的生涯目标去突破障碍,激发潜能,为实现自我,养成一种能力,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重新审视、评估的机会。

中学思想政治课本内容:生涯告诉自己“我能行”;分辨是非、对自己行为负责;在合作中发展;热爱集体,融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我的未来不是梦;金钱观的货币性质认知;企业;劳动者;社会保障制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国体、政体、国家与公民的关系等知识点都可以进行超越,不停留于课本,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反思性学习,探究与自己生涯相关的认识,审视自己的实际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从而确立目标,梳理出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月计划、周计划、作好每天的励志日记记录,持之以恒地落实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启发性思考,使学生在责任和自我认识中定位自己,在规划自己的每一天中积极起来,充实起来。

二、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对未来形成预见性、自觉性的认识

常言道:“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生涯规划能增强学生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使学生能“志存高远”,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使自己对自身价值进行定位、在综合自己的优劣势中对比分析、弥补不足、运用科学的方法争取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效地将个人生活、事业与家庭有机联系,融于社会竞争的认识中,更充实而有理性的规避对现实的茫然,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早而好的生涯规划不仅为学生未来及时做好准备,保持心态平稳,做事有序;而且是对未来的一个全方位的最好投资。

三、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对人生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美国的一位职业指导专家萨伯(Donalde.Super)在其发展理论中将生涯发展划分了五个阶段:①成长阶段(出生到14岁),其认为此阶段必须完成四大主要任务;关心自己的未来,增加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在学校和工作中取得成绩,获得胜任工作的习惯和态度。这些都是中学生应注意的能力培养方向;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将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不茫然过日,使自己能形成对自我的了解。②探索阶段(15岁到24岁),在这个阶段,职业选择与中学生开始有联系了,需开始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或培训,被称为职业认同阶段。需要了解自我,进行特定的教育选择或职业选择。这一关键期、为学子提供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公德教育、法规教育、情商教育、国策教育、行业和职业状况教育就十分必要。千万不要让学子们在初三毕业了还不知道区别职高、专科、本科,学士、硕士、博士等学历和学位,不会读写劳动合同;高三学生在报志愿时对各种专业的学习内容与就业方向和范围一无所知就不好了。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引入生涯规划教育,加强生涯规划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就显得十分的重要。